第一篇:1工商银行预防职务犯罪讲课稿2010
工商银行预防职务犯罪讲课稿
(2010年5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潍坊市人民检察院、中国工商银行潍坊分行关于联合举办法制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借这次机会同大家探讨一下预防职务犯罪的有关问题。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也不一定到位,观点也不一定正确,所以,讲的不妥甚至不对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我主要想和同志们探讨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与大家分析一下当前银行系统职务犯罪的基本特点; 二是银行系统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三是讲一下如何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
一、当前银行系统职务犯罪的基本特点
近年来,银行系统内部人员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极大地损害了金融系统的信誉。下面,我介绍一下银行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
(一)涉及范围宽
涉及范围宽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涉及的内部部门和岗位多,二是涉案银行多。
从大量的案例来看,违法犯罪已经渗透到信贷、计划、会计、出纳、储蓄、国际业务等各个部门,涉及到从吸收存款到 票据结算、发放贷款、出具信用证等各个环节,既有一般职工,又有分支行级干部。
从司法实践看,绝大多数金融机构程度不同地存在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问题。据初步统计,全省检察机关近几年来共立查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涉嫌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其中,农业占立案总数的30.6%;农村信用社占立案总数的25.5%;建设银行占立案总数的15.3%;中国银行占立案总数的7.3%;工商银行占立案总数的5.1%。从我院查办情况,1998年以来,共查办发生在银行系统的贪污、挪用、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16件,有农行、建行、中行,当然也有咱们工行的,大家也都知道。
(二)基层主要负责人犯罪比例较大
从查办案件看,这些案件主要发生在乡镇储蓄所、城区分理处、营业所等基层营业网点,这些地方的人员约占60%多。其中分理处主任、储蓄所主任、营业部主任、客服部经理等基层网点 “一把手”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多。
(三)发案环节较为集中
银行业职务犯罪主要发生在以下环节。一是存储环节。主要是有的截留偷支储户存款,或将存款单位的公款私存,套取利息。还有的采取账外吸收客户存款不入账等方法,贪污、挪用巨额公款进行炒股、炒房;还有的借新业务拓展、管理不到位等可乘之空隙,违规大额透支、非法载留、拆借资金将公款挪用等。二是信贷环节。主要是在办理贷款业务中,掌握贷款审 批权和经办权的银行信贷人员向客户索要或收受贿赂,违规放贷,有的收回贷款不入库予以挪用。三是钱物保管环节。主要是金库保管人员、营业员监守自盗,利用结款入库或管库之便,直接侵吞、挪用银行库款,有的私自贷出谋取“利息”。四是资产清收环节。主要是利用管理不良资产的便利收受贿赂。
(四)作案次数多,间隔时间短,造成损失大
从犯罪的金额来看,案值越来越大。犯罪金额由过去的几百元、几千元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
如前几年查办的中国建设银行山东信托投资公司某证券中心交易员宋某,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内,利用担任交易员的职务之便,擅自将本证券交易中心的一亿四千余万元挪给香港的某企业使用,案发后,仅追回488万元,给国家造成无法挽回的巨额经济损失。新泰农行的周江波从2001年3月至2004年10月,3年多的时间,挪用、受贿作案达113次,平均每个月接近3次,挪用公款2300多万元、受贿20多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
某城市信用合作社主任高某,在担任城市信用合作社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批准贷款,从中向贷款单位索要人民币607万元。此外,还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自批自贷”和向贷款单位借款的手段,挪用公款9700余万元,供自己进行营利性活动,给信用社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当然,上层银行领导涉案数目更是大的惊人)
(五)犯罪手段技术含量高
从犯罪的手段来看,越来越“智能化”。
分析一下过去发生的的案件,作案手段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虚设帐户,伪造票证,侵吞公款。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掌管现金、票据的便利,采取虚报冒领、虚设帐户、凭空划帐或涂改、伪造帐册票据,加大支出额的手段,大肆侵吞银行公款。如单县工商银行某储蓄所职员丁某,利用职务之便,采取弄虚作假、伪造单据等手段,贪污公款34万余元。又如,中国银行济宁市任城区支行某储蓄所主任刘某,利用职务之便,于2005年9月至10月,三次提取银行储蓄金40万元不入帐,非法予以侵吞。再如,荷泽市农村信用联社某分社会计张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利用职务之便,采取伪造帐目和存单的手段,贪污公款21万元。
冒名贷款,中途截留,肆意挪用、贪污。部分从事储蓄、信贷的工作人员,采取盗用他人名义,虚构假名贷款,自批自贷或吸收存款不入帐,回收贷款不报帐,拆借资金不进帐等手段,用国家的信贷资金搞“体外循环”,肆意挪用,从中渔利。一般用于炒股、炒房地产、经商办企业等营利活动和赌博等非法活动。如,建设银行某市分行储蓄代办员王某,利用职务之便,以高息从外地吸收存款3100余万元,采取向银行不报帐或少报帐的手段,将其中的2725万元挪给某集团公司进行营利活动,此款至案发尚未归还。中国银行诸城支行公司业务部副主 任郑燕洁在中国银行诸城支行信贷科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于1997年12月至2002年9月,伙同他人采取收入不入帐手段,贪污公款8万元。其中,犯罪嫌疑人郑燕洁分得4万元。中国银行临朐支行办事员徐风江在中国银行临朐支行民主路办事处任综合柜员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擅自挪用储户存款310万元,借给山东某家俱发展有限公司使用,进行经营活动。中国银行烟台市分行芝罘区支行某办事处主任张某,采取吸收存款不入帐等手段,贪污公款360余万元,案发前畏罪携款潜逃。昌邑市邮政局龙池支局综合柜员陈同锐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收取储户存款不入帐的手段,挪用公款210万元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性活动,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质押贷款,透支库款,个人营利。有的金融财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用票据,偷盖公章,制造假存单在他处质押贷款供个人使用;有的透支企业和储户活期存款或透支库款用于个人经商、炒股。如,中国银行蓬莱市支行某分理处主任张某,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填空白存单、伪造储户存单的手段,在本行及其他银行质押贷款人民币162.8万元,用于个人炒股和借给他人进行营利活动。中国银行青州支行业务发展部业务员李卫东为挣取高息,于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利用职务之便,变造汲光民、于卫忠、张凤霞名字在中国银行开户的定期一本通存折,以此作质押,违规从本行办理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共计13笔,贷款金额418万元,以个人名义借给青州市六和有限公司阚景芬使用,用于经营活动。农业银行寒亭办事处综 合柜员牟丽娟利用职务之便,采取先私自支取、白条抵库,后重制银行凭证走平帐目的手段,先后小额挪用公款用于个人消费,至案发时已累计15万元。
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受贿索贿。有的工作人员利用手中掌握资金分配、外汇管理、资金融通、物资购臵、自用基建项目审批、贷款审批、处理抵债资产等职权,大肆进行权钱交易,向有关单位和个人索贿受贿。如,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原党组书记、行长王某,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信贷银行计划、贷款、拆借资金、职务升迁等方面的利益,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先后非法收受他人贿赂的钱物折合人民币17.7万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3年,没收财产10万元。中国银行诸城支行副行长商洪波利用职务之便,于2006年至2007年3月,非法收受他人贿赂11万余元,为他人谋取利益;于1997年至2002年9月,贪污公款12万元;于2003年7月,挪用公款150万元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中国银行诸城支行公司业务部主任张峰于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在信贷业务过程中收受他人贿赂3.7万元,为他人谋取利益。此外还利用职务之便,于2005年12月挪用公款300万元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潍坊市工商银行寒亭支行原副行长谭广林在任潍坊市工商银行寒亭支行副行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借给他人办理贷款业务之机,收受现金10万元,并为他人谋取利益,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或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构成犯 罪。有的是滥用职权,明知贷款人不符合贷款条件,手续不完备或弄虚作假等,但为了从中捞取点个人好处而为其提供帮助,有的甚至帮助其制作假审批所需材料,致使贷款人获得贷款,还有的徇私情,违反规定徇私向亲属、朋友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有的玩忽职守,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渎职造成重大后果,如不严格核查有关材料,致使不应该获得贷款的人取得贷款,有的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不进行严格审查,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还有的因审查不细而使他人的金融诈骗罪得以实施等。
近年来,利用电脑作案在金融机构时有发生,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掌握本单位微机机密及批准修改微机数据的权力,非法修改微机程序,擅自下达特别指令,利用合法身份作掩护作案。如,潍坊市潍城区工商银行某办事处储蓄员高某,采取微机“冲正”存单、偷支储户存款等手段,先后挪用公款1200余万元。再如,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某管理处原会计科科长刘某等人,在负责管理处会计科电子联行帐务处理工作期间,利用精通人民银行的结算业务和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便利,伪造电子联行帐目,盗用联行资金高达3.4亿元,直至人民银行对所属电子联行全系统同时查对帐目时,才被发现,案发后大部分资金难以追回。农业银行湖北建始县支行红岩分理处主任冯某,只有27岁,利用职务之便,盗用分理处已调离职工雷某的柜员密码后登录操作系统,从分理处存放系统内款项上转款800万元到另一个分理处他个人账户上,自家电脑上进行股票交易活 动,从6月2日到7月8日,一个月时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7万元。
说到这里,我想说的是近年查办的案件看,金融系统抵债资产经营环节发生的贪污、受贿、挪用职务犯罪的案件比较多,大家对此也都听说过,如中国农业银行诸城市支行资产经营部经理张镇宝在2003年4月至2008年1月,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85万元,借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在处理本单位抵债资产过程中,非法收受他人贿赂6万余元。中国农业银行诸城市支行资产经营部内勤臧守志自2003年4月至今年3月,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20余万元,用于购买股票和基金;贪污公款3万余元。中国银行诸城支行副行长商洪波利用进行拍卖抵债资产的职务之便受贿7万余元,伙同工作人员郑燕洁贪污8万余元。(我们昌邑农行的王圣昌、付建勋)虽然其他地方、银行还没有发案的,但我认为肯定还有。通过对查办的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利用抵债资产管控环节实施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职务犯罪案件分析,发现金融系统中抵债资产经营中诱发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及发案特点主要是:
一是抵债资产处臵环节呈现出,犯罪主体的类型集中、主要是拥有人、财、物的管理权和支配权的人员。抵债资产管理和支配多为单位的主管和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这三类人员拥有较大的人、财、物的管理权和支配权,他们利用对抵债资产的直接管理、支配便利,或中饱私囊,或挪作他用。8 潍坊立查的案件中,副行长2人,会计3人,资产经营部经理、主任3人,出纳2人。
二是抵债资产收益交付环节呈现出,案件性质集中,多为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犯罪。抵债资产管理处臵的方式、收益环节的多样性和不规范性,形成了行业人员职务犯罪的的漏洞,行业人员充分利用其收益上的不确定性以及收益与上交的时间差上做文章。具体到工作操作中,因此环节知情人员少,作案手段隐蔽,挪用贪污不易被人察觉等便利条件,行业人员通常在侥幸心理的诱惑下,将其收益用于自己炒股、买基金等私用或供给其亲属、他人进行营利活动等,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例如诸城中国农业银行资产经营部主任张镇宝就是把部分租赁人上交的租赁费时间提前或推延方式,以此将公款用于购买基金或挪作给他人用于倒贷款,实现从中受益的目的。还有的利用委托拍卖业务之机,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贿赂。
三是抵债资产收益使用环节呈现出,作案手段简单直接,涉案数额巨大。从整体上看,上述人员实施这类犯罪的手段并不算隐蔽狡猾,其犯罪手段主要表现为利用经手管理的便利条件,抓住领导在使用抵债资产收益使用环节呈现出不规范,随意性大的漏洞,从中做手脚.如诸城农业银行资产经营部出纳臧守志利用管理财务上的便利,采用收入不记帐、伪造假单据的手段先后两次侵吞抵债资产收益款12万元。同时利用手中掌管抵债资产拍卖所得资金的职务便利,仅在2007年12至2008年1 9 月份间,多次挪用公款进行炒股、购买基金,有的一笔挪用的数额就达50余万元。
四是抵债资产变更环节呈现出,内外部人员相互勾结合谋犯罪现象。市场经济下“潜规则”盛行,使抵债资产在变更环节的收益行为扭曲,在利益追逐和亲情交合过程中,行贿者与金融系统行业人员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使用人与金融系部门中某些人员相互勾结,采取低价租赁或无偿使用抵债资产,从而达到为个人谋利益的目的。有的在抵债资产拍卖过程中,与金融系统职能部门负责人内外勾结,获取标底信息,然后再进行恶意串标,以达到以最低的价格中标的目的,从而使国有资产蒙受重大损失。例如,农业银行资产经营部主任张镇宝利用职务之便,将标底泄露给有关投标人,导致本来可以以50万元的价格拍卖的抵债资产仅拍出30万元。张某除个人受贿2万元外,还在该单位处理个人消费单据6000余元。
二、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今天,结合查处职务犯罪的实践,从个人和单位方面进行分析。
个人:
(一)、世界观发生扭曲,道德观念倾斜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历了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面对商品经济的冲击,高档消费、超前消费的诱惑,人们的思想与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了一些人的头脑。在社会不良风气和腐朽思 想的影响下,金融系统职工,尤其是中、青年职工价值取向日趋复杂。如:不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一门心思搞第二职业;进取心不强,沉溺于灯红酒绿的不正当娱乐中;缺乏吃苦创业精神,总想一夜暴富等。由于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慢慢接受了社会上消极腐败思想的影响,进尔不顾法律的约束,铤而走险,实施受贿、挪用、侵占公款等行为,将其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目标的直接手段,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江苏省某县农行某办事处出纳员范某,迷恋于高档娱乐场所,追求高档消费,其有限工资无法满足高额开支,窃取金库资金29.2万元潜逃。
(二)、法制观念淡薄
个别员工放松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懂法、分不清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有的人对实施的行为后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本来会构成犯罪,还认为自己只不过是违规违纪行为,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堕入犯罪的深渊。有的甚至犯了罪还不知道是犯罪。如枣庄农行滕州市支行现金调拨中心随车出纳员梁某某,2000年从部队到农行工作,从不参加政治学习活动,2002年4月,年仅21岁的梁某某贪污公款61万元,并携款潜逃,4月10日被抓捕归案,开庭时,他向法官提出了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滕州金融系统携款潜逃的人这么多,为什么单单抓我一个”,令人瞠目结舌,对法律是何等的无知。在基层工作人员中,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员认为把钱挪用出来,炒股经商,营利后再归还,没有人知道,钱也没少,就不是犯罪,殊不知,这已 经是犯罪了。
(三)、盲目攀比,心理失衡,放纵自我,贪图享乐 有些人在社会分配拉开差距的情况下,看到别人待遇比自己高,住房比自己好,或者看到比自己差的暴发户发了财,便产生不平衡的补偿心理。尤其是我们金融系统工作人员,是每天都要与金钱打交道的特殊行业,当看到大量的金钱从手中流过却不属于我们自己,是否会产生非份想法?与我们打交道的许多贷款户都腰缠万贯,吃穿用极为豪奢,是否能做到心理上的平衡?如临沂市农行兰山区支行李某,通过竞争上岗担任了兰山办事处个人业务部负责人,在批发市场开拓业务。经常与腰缠万贯的大款们打交道,渐渐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于是也想挣大钱,就参与了地下倒卖票据、资金拆借和炒股活动,中间出现了资金链条断裂,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因挪用公款被查处。
再如,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外贸信贷处年仅30岁的科员刘某,在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便走上了犯罪道路,短短两年时间内,挪用公款300万元,造成损失150万元,并且还非法出具票据,为企业私开承兑汇票18次,涉案金额高达5010万元,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1430余万元。
(四)、侥幸心理严重
不少人员犯罪,都是侥幸心理占上风时陷进去的。一方面,他们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生活上有保障,并不愿意因犯罪而丢掉公职,希望“鱼与熊掌”兼得;另一方面,他们都有一定的 文化水平,智商较高,往往自认为见多识广,且行为隐蔽、方法巧妙、手段高明,自认为作案手段天衣无缝,在自信能侥幸过关的情况下走上犯罪道路。他们也幻想着单凭司法机关,要查处大量的案子人力物力根本不够,忙不过来,被逮住的是极个别的,这种侥幸心理使他们发展到无所顾虑、越作越大。殊不知他们忘记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从而成为阶下囚。
如四川省某市农行某营业所主任苏某,将吸储来的存款240多万元编造假名单入帐,开具窃取的存款证明书给储户,后将吸储款擅自高息外借,获取息差几万元,总认为事后再补起来,不会暴露,终因多次作案而案发。
(五)、交友不慎,哥们义气重
滨州市邮政局营储科出纳员孙某某,挪用公款139万元,案发后65万元未还,被判无期徒刑。他的犯罪就是朋友帮的忙。他当上出纳员后,有两个小时候认识的人张某和孙某,常来找他存款,后来就约他出去吃饭娱乐,一来二去,就无话不说了,有次酒足饭饱,张某要借50万元,孙成了所谓的好朋友。碍着朋友的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再加上有酒壮胆,就答应下来,借出去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二年下来累计达到139万元。张某和孙某就用这个钱去干个体生意,知道孙借给他们的是公款,迟迟不还,孙某某非常着急,而他的朋友却不着急,最后案发,孙某某被判刑。在办案中,他的两个朋友这样说,我们请他吃喝送高档礼品,就是为了把孙牵住,他不得不听我们的,这就是朋友。孙知道了得多么寒心啊。所以说,我们交友一定 要慎重,要分清真正的朋友,还是另有所图,千万不能因朋友义气把自己断送了。
(六)、按“劳”取“酬”的交易心理严重
一些人为别人办了事,帮了忙,内心总希望投桃报李,把手中的权力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在“我帮他的忙,他应感谢我”这种图报心理作用下,一些人未办事先谈酬劳,谈妥酬劳再办事,“不见兔子不撒鹰”。在他们眼里,权利已成为特殊商品。在这种交易心理驱使下,他们把职责范围内应该承办的事情与按“劳”取“酬”划等号,不送礼不办事,甚至伸手索要所谓“辛苦费”“好处费”。
(七)、有章不循,违规办理
制度执行不力,是案件多发的关键原因。虽然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但从绝大多数案件情况看,“十案九违规”,多是有章不循,违规办理造成的。这种现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实:
一是部门负责人持有错误经营理念。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有的部门负责人为了更快、更多地完成上级制定的经济指标,完成各项考核指标,不惜以故意破坏规章制度或者钻法律法规的漏洞,结果,上行下效,致使每一位普通工作人员纷纷效仿,均以完成任务为荣,不以违规违法操作为耻,形成了错误的导向。
二是少数工作人员按制度办事的意识不强。由于坚持制度的意识淡薄,导致了让感情、信任代替制度现象的出现,这就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如有的不认真执行贷款制度,造成 信贷业务违规操作,导致一些诈骗、挪用犯罪案件的发生。
三是工作人员对领导违规、违法指令缺乏识别、防范和抵制能力。面对领导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行为,经办人员都照办不误,没能进行有效的制止和抵制,客观上对犯罪行为起到了帮助作用。
单位:
一是思想法制教育不到位。近几年来,银行系统经营日趋激烈,一些银行坚持以精英为中心,以业务论英雄,把精力全部放在业务拓展上,对干部的考核也主要看业务成绩,忽视了对员工队伍的思想、法制教育,导致个别员工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学习,不懂法、不守法,面对金钱的诱惑,失去了免疫力,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是制约机制不完善,对权力监控不力。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快,新业务不断推出,基础手段不断更新,金融系统内部虽设有复核、监督、检查、稽查等岗位和制度,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内控管理和制约机制却没有跟上,存在监督不严,检查流于形式,稽核走过场的问题,特别是基层网点点多面广,有些金融机构对基层处、所的业务和队伍监管不到位,忽视了对基层单位“一把手”和重要岗位人员权力的监督与制约,造成整体控制上的失衡。加之有的关键岗位人员长期不流动、不轮岗,系统内部易发生职务犯罪,而且发生案件后又不易及时发现。
三是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内部管理松驰。近几年来,为适 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各专业银行、各级银行都根据自己的业务,制定了一整套较为严密的内部规章制度,但是,再严密的制度,如果不去严格执行,不去督促检查,不去抓好落实,也是一纸空文。前面已说过“十案九违规”。
关于金融系统中抵债资产管理诱发职务犯罪的原因更应引起重视:一是抵债资产来源的多样性,为行业人员的犯罪提供了方便。抵债资产的来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种类繁多。多为房屋、厂房、机械、车辆等动产或不动产,上述资产在金融部门的闲臵、留用或使用后的再收益,加之对抵债资产监督管理的缺位,自然成为滋生金融系统行业人员职务犯罪的土壤难。2008年来,潍坊查办的金融系统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中95%的是利用单位抵债资产管理中引发的挪用或贪污犯罪。二是抵债资产处臵的不规范性,让行业人员的犯罪有机可乘。为实现资产再利用、再使用的价值,金融系统对抵债资产处臵和收益缺乏严格的程序和机制规范,有的尽管与法院执行部门履行一定拍卖程序,但是并没有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进行,缺乏必要的监督;有的干脆就是银行内部职能部门和银行领导自己确定。如诸城查办的中国银行商洪波受贿案中,身为银行副行长的商洪波私自对贷款400万元后无力偿还而被抵债的某机械厂,仅以每年20万元的费用包给李某,个人每年从李某处得好处费2万元,这种状况持续了多年竟无人知晓。这种对抵债资产处臵中的不公开性和程序上的不规范性及领导在操作中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客观上为职务犯罪提供了空间。三是抵债资产使 用中的无偿性,淡化行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对小标的物管理使用很难有严格的界定,但其又是引发金融系统人员贪欲的源泉。抵债资产小标的物诸如汽车、小商住房等行业人员采取私分、赠与或转给他人无偿使用等方式激起了内部人员的贪欲。诸城查办的中国银行会计李某就是从私分小标的物的汽车开始一步步走上贪污13万元、挪用180万元的犯罪道路。
对待职务犯罪行为,我们一定要有理性的认识,必须清醒地看到它给整个社会、单位、家庭以及个人带来的巨大危害。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银行领域的职务犯罪相对于其他领域的职务犯罪而言,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从大的方面说,它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诱发金融危机,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单位来说:其一,加重经营负担。其二,损害银行信誉。其三,破坏人力资源。其四,加大经营成本。其五,削弱竞争能力。现代银行的竞争,不仅是实力的竞争,而且还是信誉的竞争,一个职务犯罪频发的银行,其竞争能力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在这里就不说了,我想从个人、家庭方面谈一谈职务犯罪的危害。有一种比喻很好,就是说一个家庭不能有两种人,一种是病人,一种是罪人。病人能拖得倾家荡产,罪人能搞得家破人亡。讲这些道理,众人皆知,但职务犯罪,究竟要付出多少代价,这笔帐很少有人算过。
第一种是经济代价。从当前形式看,银行工作人员可以说 是工资较高人群(我了解到的情况确实收入不错)。(与企业相比)你弄个几万、十几万是得不偿失。一旦犯了罪,“鸡飞蛋打”,吃下去的再吐出来,还得家人到处“集资”退赃,交付罚金。另外,公职也没有了,要知道“坐牢是没有工资奖金的”。真是“好了一阵子,痛苦一辈子”。
第二种是亲情代价。违法犯罪,在毁掉自己的同时,也累及家属和父母。使年迈的父母伤心,让他们承受着孤独和牵挂,失去晚年的幸福和欢乐。夫妻之间有的长期牵挂,痛不欲生;有的因参与犯罪,一同失去自由。有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违法犯罪,还使子女的心灵遭到极大的创伤,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要承受失去父爱、母爱的感情痛苦,甚至要过寄人篱下苦度光阴的生活,有的人犯罪,夫妻双双入狱,撒下未成年的孩子,使孩子过早地失去学业,背上了沉重的生活和思想负担。
在这里,我想举几个例子。
1、原山东黄金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薛玉泉。薛玉泉是个独子,他父亲曾在新疆卫国戍边十几年,母亲是家庭妇女,含辛茹苦把他养育大,本指望儿子能为她养老送终。由于犯罪,两位老人身心每况愈下,母亲脑中风成为半植物人,不能说话,只会留泪,父亲心力衰竭,不能行动,爱人也因共同受贿受到牵连和查处,在看守所羁押一年之久,满头黑发全变白,儿子在父母入监收审的打击下,一夜间失明,也失去了工作,至今在社会上漂泊,已30岁未成家,由于他的犯罪,致使家庭支离 破碎,倾家荡产。
2、原在山东省直机关住宅公司担任领导职务的邹某因职务犯罪被查办后,妻子、母亲受不了打击,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去世,致使唯一的孩子无依无靠。
3、原济南市某街道办事处主任兼党委书记郭某在监狱中写道:“三十年艰辛打漂,殃及全家老小,前景不敢多想,余生衣食无靠。”
第三种是生命健康代价。违法犯罪除判死刑的终止犯人生命外,其他判刑者也都不同程度造成个人精神上的打击与创伤,以致影响身体健康。在没有违法犯罪被查处前,工作条件舒适,每日有可口的三餐,几乎过着无大忧大虑的生活。而一旦违法犯罪判刑后,精神打击比其他犯人要大得多,这主要是生活和心理落差太大所致,尤其是精神上的压力使他们常常陷入痛苦、惆怅和失意之中。大家想一想,在这种环境、压力下,他的身体能好吗?(举例纺机案件,说明看守所生活、日子不好过)
还有携款潜逃的,大家可能听说过,中国建设银行潍城支行营业室主任梁勇,他携款潜逃后,天南地北到处转,走到哪里都有一种亡命天涯的感觉,整天提心吊胆,怕检察机关、公安抓他,他把携带的钱花光后,多次爬到桂林市的一座山峰上想跳下去自杀,又怕父母妻儿见不到他的尸体,逃亡的日子确实不好过,最后,他以手表做抵押向家里打了个电话,他父亲便要求检察人员一起去找他,投案自首,在办案人员到广西桂林市火车站候车室见到梁勇时,他已经5天没钱买东西吃了,只靠喝水维持。
(农行陈吉成案件)
三、如何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如何杜绝犯罪的发生,我想,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外,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个人,因为,一切制度都是人在执行,如果自身素质不高,管不好自己,制止不了自己的贪念,即使再好再完善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都是约束不了的。此所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那也只有是自我毁灭。因此,我重点要谈的就是如何加强自我教育管理。
个人:
(一)牢记“四个慎”,夯实律己基础。
1、慎始:谨防第一次。
人生贵善始,第一次很重要,有一就有二,每个人关键在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就掌握了主动,就会立于不败之地。第一次防线被冲破,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因此慎始第一次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时刻把握好自己,认真对待生活、工作中的每个第一次,警惕了第一次,就能累积成每一次。
2、慎微:谨防小恶积大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人认为收一点、拿一点、占一点、是人之常情,是小节,无伤大雅;有的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犯点小错,有点小毛病,组织上也会原谅,正是这种小节无害的心里,滋长了放任心里。于是今天占一点、明 天捞一点、后天贪一点,最后越陷越深,终酿成大恶。所以,要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
3、慎欲:谨防纵欲无度。
对自己的欲望不能以理导欲、以法制欲,则祸害无穷。故我们要做到非理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为,欲不逾矩,欲不损德。
4、慎友:谨防被朋友拉下水。
结交朋友要慎重,不少人是瞄准你手中的权力而来和你交朋友、攀亲、套近乎的;想与你交朋友就是想为自己开方便之门,谋非法之利,有的甚至还会千方百计给你设臵陷阱,拉你下水。实践证明,靠金钱、权利建立起来的友谊是不牢靠的。因此,一定要谨慎交友,从善交友,择良交友。
(二)算好“五笔帐”,增强自律意识。
1、算好“经济帐”,富裕又安康。
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它提倡遵循的是合理、合法取财。不义之财、非份之财是不可取的,即使窃来金山银山,到最后只会落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的结果。聊城东昌府检察院白云同志用他自己算过一笔经济账,他对他的子女说,我现在一个月1976元工资,一年就是两万多,我们家有长寿基因,祖辈都活了八九十岁,我从现在说再活三十年没问题,就能为你们挣六七十万,不但能还上买楼的账,还能给你们买辆车,如果犯了罪,进了监狱,不但挣不了钱,出来岁数大了什么也不能干了,还要你们养活。
2、算好“名誉帐”,留得清名扬。
一粒一厘,我之名节,人生一世,名节最重,古往今来,舍生取义者比比皆是,也有违法犯罪者不顾名誉,落得一身骂名,遗臭万年。
3、算好“家庭帐”,幸福万年长。
人们辛苦奋斗、劳动,目的还是为了家庭生活幸福。特别是现在经济比较富裕,犯不着乱伸手,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前面我讲了不少例子)郑道访,大家可能都听说来,被判死刑,其妻子被判刑15年,其儿子被判刑12年,七十多岁的老母获知儿子媳妇孙儿情况,吞药致死。本来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就这样毁了。郑道访在狱中也幡然悔悟,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4、算好“自由帐”,天下都可往。
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自由,没有了自由,钱财如粪土,一点价值也没有。在为人民掌权执法时,自己是自由的,干出成绩升职加薪,还有成就感。如一旦管不好自己,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失去自由,想必是生不如死吧!所以一定要珍惜眼前的自由。(社会上“管有什么别有病,管没什么别没有钱”有病导致倾家荡产,监狱“管有什么别有罪,管没什么别没自由”,犯罪导致家破人亡)
在座的各位朋友,什么是福?守法是福,平安是福。我们能够工作就是幸福,能够从事喜欢的工作,是大的幸福,能够从事喜欢而有意义的工作是巨大的幸福。失去自由的人才懂得 自由的珍贵,受过创伤的人才感到创伤的痛苦。一位“犯了事”的干部说:“我现在进了小屋,才真正知道自由的可贵。如果时光能倒流,让我重新选择,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哪怕天天吃窝头,啃咸菜,生活再艰苦我也愿意。”
5、算好“亲情帐”,友谊万年长。
人不犯法,亲戚间欢颜笑语,味道浓厚,自己也是天天好心情。一旦违法违纪被审查甚至进监狱,那就是门可罗雀,人人避而远之,可谓众叛亲离。
(三)克服“三种心理”,把握人生方向。
1、贪占心理。
除渎职中的玩忽职守是由于不正确履职、责任心不强外,其它犯罪皆由主观心欲膨胀所致。
2、侥幸心理。
当前一些金融单位工作人员之所以频频大肆作案,就是因为他们自认为作案手段天衣无缝,只有“天知、地知”,抱有极强的侥幸心理,才做出一桩桩见不得人的勾当。其实这是自欺欺人。岂不知,狐走留味,蛇过有迹,不管你多么狡猾,都会留下蛛丝马迹,犯罪问题的暴露是必然的。古人说得好:“如要人不知,除非己非为”。因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论犯罪分子隐藏的多深,伪装的多巧妙,最终会暴露无疑,纸是包不住火的。
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手段高明,做事隐蔽,只要订立了攻守同盟或将犯罪的痕迹消除掉就能够高枕无忧,但是任何犯罪 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总是与一定的事件背景、参与人员、执行过程、产生的结果以及特定的时间、地点等等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也就是说,除了你自己以外,有很多客观存在的因素是你根本无法控制的,侦查工作就是通过发现各种蛛丝马迹,然后运用智慧谋略和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揭露犯罪的,随着侦查水平的不断提高,侦查手段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各种高科技手段的应用,绝大多数的犯罪都是可以被侦破的。
(举例王京良案件)
3、攀比心理。
有人见别人住洋房、开洋车、穿名牌,出入大酒店,盲目攀比,觉得自己寒渗,便管不住自己的手,从而走上了不归之路。
(四)、加强政治、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
要加强政治学习,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政治修养,讲究职业道德,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因为只有懂得法律,才能够遵纪守法,有效防止各类犯罪的发生。我觉得我们银行的同志除了要学好《贷款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本系统的法律法规外,还要了解《刑法》等法律法规。懂得什么是违法犯罪,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
近年来,市信用社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加大了监督制约力度,对干部职工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不是与职工作对,而是 对我们的一种保护,一种关爱,要认识到遵守制度、严守法规就是自我保护。规章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而不是束缚。要主动遵守制度法规,而不是被动地受制于规矩的束缚。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它不是外力强加的一种负担,一种累赘;而是用重大经济损失或鲜血甚至是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深刻教训,是提供的一种保护自我的工具,是一项确保免受伤害的保护伞。所以我们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那就是要主动遵守制度法规,在规则的限定范围内行事,绝不越雷池一步。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我要遵守”而不是“要我遵守”制度的正确思想。充分认识到:守纪,使我们远离灾难;违规,将会殃及自身,要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认识到守纪是福,违规是祸,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学会用严格的规章制度保护好自己。
单位:
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员工的思想和法制教育,提高员工对职务犯罪的防范能力。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政治修养,讲究职业道德,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二是法制宣传教育。运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组织学好国家有关惩治职务犯罪的规定,使大家从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同职务犯罪作斗争。要经常开展案例警示教育,要发挥案例生动、通俗易懂、感染力、震慑力强的特点,定期收集、筛选金融系统的典型案例,组织员工进 行警示教育。通过教育,引导每名干部员工,要从珍惜个人前程、珍惜家庭幸福、珍惜集体荣誉、珍惜工作岗位做起,多想一下自己的家庭、子女,想一下单位的荣誉,想一下岗位的职责,三思而后行,走好人生每一步,增强拒腐防变的警觉性,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加强监督制约,严格内部管理,确保制度落到实处。管理的关键是制度,制度的关键在落实。一是要本着科学性、严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原则,进一步建立、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规章制度,让员工加深对各项规章制度的理解,全面准确地把握各项制度,同时,要特别讲清楚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不这么做有什么后果和危害,出现了后果要承担什么责任,从而增强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把规章制度的执行变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三是严格落实各项金融管理制度。从制度执行上加强经营风险的防范。
对金融系统抵债资产工作环节,我觉得重点是要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建设。一是在内部制约方面,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重大问题集体审议制度。重点加强对抵债资产的立项环节的管理,实行管理、收入、监督相分离三位一体管控模式,及时堵塞漏洞。二是在外部制约方面,要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单位领导采取坚持每季度对抵债资产管理情况听取汇报和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对收益使用开支情况定期进行公开。三是加强财务管理。搞好对抵债资产收入支出 的预算、建立抵债资产专项资金,严格使用程度和权限、实行财务透明管理,明确纪检组长牵头的财务“内审小组”,定期不定期对抵债资产资金情况进行审计检查,从根本上筑牢行人员不能为的制度防线。
三、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防范权力滥用。首先要严格干部的使用和管理,采取公开竟聘,群众测评,组织考核,党委集体研究决定,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把不合格人员堵在干部队伍之外。其次要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实行动态监督和控制,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督促各个环节、岗位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金融法规和有关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发行苗头性问题应立即解决。再是对重要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定期交流和强制休假制度,一个职员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岗位上工作,容易形成关系网,出了问题也难以发现,尽管上级行或本行经常检查监督,也难以知道全面情况。这样既不利于监督,又不利于遏制违规违法行为。因此,在保证工作人员整体上稳定的前提下,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所属人员实行定期交流和岗位轮换,以达到互相监督制约,及时发现和防止出现违规违法问题的目的,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发生。(通过办案发现,这些案件虽然都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案发前也往往暴露出一些可疑迹象,如嫌疑人热衷于经商、赌博、炒股、买彩票,迷恋酒色、交际复杂、穿戴名牌、频繁出入高档娱乐场所等等。凡此种种,都应引起领导高度重视,要注意观察,重视诱因,牢牢把握员工的思想状况,发现不好的苗头 问题,及时教育劝阻,把犯罪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今天我就讲这些,由于水平有限,讲的不妥甚至不对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工行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了我这次与同志们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祝在座的各位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谢谢!
第二篇:电力系统预防职务犯罪讲课稿
——2016年电力系统预防职务犯罪讲课稿
学法懂法守法 自觉廉洁从业 珍爱美好家庭 远离职务犯罪
第一讲 人民检察院
·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检察机关的主要职权 ·检察机关的管辖权 ·检察机关体制改革
一、检察机关的性质和地位
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了检察机关的性质,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宪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中,确立了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即: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
二、检察机关的主要职权
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
对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免予起诉;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对于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的监管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对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三、检察机关职务犯罪管辖权
1、地域管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由犯罪嫌疑人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管辖;
2、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检察院管辖本辖区内的犯罪案件。也就是犯罪行为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管辖。
四、检察机关的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的司法体制进行部署,那就是去地方化和去行政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长期以来,我国司法设置和行政区划设置高度重合,法院、检察院人财物高度依赖地方,使得案件的公诉和审理容易受到地方干扰,影响案件公正审理。这次改革表明党中央下大力气解决司法体制问题,将涉及到地方两院人事权提级,即由上一级法院、检察院对人事任免进行提名,而不是由地方党委进行提名。地方两院开支也不再由地方政府进行拨款,彻底将两院独立出地方行政体系。
第二讲、职务犯罪
一、职务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2013年3月8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预防职务犯罪就是出生产力,我很以为然”,充分肯定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在反腐倡廉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总书记的反腐语录: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经常抓、长期抓,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必须全党动手
·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三、《刑法》对“职务犯罪”的界定
1、职务犯罪的概念: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 团体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职务犯罪的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刑法》第93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贪污贿赂犯罪:常见的有:
1、贪污罪、2、挪用公款罪、3、受贿罪、4、单位受贿罪
5、行贿罪
6、对单位行贿罪
7、介绍贿赂罪
8、单位行贿罪
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0、私分国有资产罪等等。
渎职罪:在我国刑法第九章中用了二十三条规定了35个罪名。常见的有:
1、滥用职权罪、2、玩忽职守罪、3、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等。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常见的有:
1、非法拘禁罪
2、非法搜查罪
3、诬告陷害罪等等。
以上犯罪均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电力行业的职务犯罪主要是由检察机关管辖的贪污贿赂类经济犯罪案件,也包括由公安机关管辖的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和国有企业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案件。第三讲 电力行业的职务犯罪
近几年来,电力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农村、城市电网改造、电力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等深刻变革,电力投资大量增加,企业管理运行更加规范,行业规模迅速发展,经济效益整体提升,较好地满足于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当今社会,电力部门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体制、制度和管理上的原因,近几年电力行业的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一些人经不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贪污、受贿,严重损害了电力行业的形象,造成了国家和企业利益的严重损失,而且,有的人就在大家身边,曾经是领导、同事,如今却深陷于职务犯罪的泥潭,成为了罪犯。大家或许会从震惊中深思:他们为什么会犯罪?他们这样的结果值得吗?今天,我有幸和大家一起探讨职务犯罪的原因和对策,充分表明了电力系统的领导和同志们对反腐败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体现了电力系统在新形势下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和决心。下面,我就电力行业职务犯罪的特点、手段、主客观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预防对策,供大家参考。
一、对电力行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情况的简要分析(一)电力行业职务犯罪的特点
1、从犯罪形式看,窝案串案比较突出
电力行业职务犯罪,往往牵涉面较广,常常查出一个端出一窝,带出 一串来,这显示,电力行业职务犯罪“病毒”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在贪污案件中往往涉及多人相互勾结共同作案,这一点在各地查处的乡镇供电所的贪污截留电费、伪造单据套取工程款等案件中表现非常明显,而在电力系统物资采购等活动中,行贿人往往在销售电力设备材料等电力物资过程中,层层向握有采购权力的电力部门工作人员行贿,导致行、受贿串案比较明显。
2、从犯罪类型看,贪污、贿赂犯罪所占比例较大
贿赂案件表现为典型的权钱交易,集中体现了公共权力行使的不规范、不公开和不公正,而犯罪者往往是掌握大权的公司老总、部门领导,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职务犯罪,具有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影响也更为恶劣,而贪污案件犯罪行为人多为具有一定职务的单位负责人或直接经管单位帐目、钱款的财务人员,拥有财物的管理权和支配权,他们利用手中的职权或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大肆进行贪污、犯罪活动。
3、从犯罪主体看,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的趋势
从所查处的案件来看,电力行业职务犯罪中,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作案比较突出,在其他一般工作人员中,也多为拥有一定职权的出纳、会计和收费员、保管员、电管员及等工作人员,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35岁至50岁之间,而且向年轻化发展,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原来初中高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大,而现在是大专、本科学历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4、从犯罪后果来看,影响严重,危害巨大
由于电力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电力系统的贪污贿赂等职务 犯罪,往往直接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如广东省广电集团番禺供电分公司财务部负责人何崇基,与番禺区供电局局长黄彪互相勾结,利用负责审批、土建装修、发包承包、车辆购买、建筑材料购买等业务的职务便利,疯狂侵占国有资产,触犯贪污、受贿、行贿、挪用公款等多项罪名,涉案总金额高达数千万元,给单位带来了难以估算的损失。
(二)电力行业职务犯罪的主要作案手段
1、高官利用基建工程、干部提拔收受贿赂
案例1:原华中电力集团公司原总经理林孔兴与其妻王萍受贿一案。林孔兴一案,系近几年强劲的审计风暴“卷”出的电力系统腐败窝案之一。据了解,当年国家审计署通过审计查出5起大要案,其中难度最大、最曲折的就是审计林孔兴一案。林案牵涉到“原国电”高层30多人,此外还牵出12起案件,受到司法机关处理的人数已超过35人,其中还有副部级、正厅级干部。
2005年4月1日,湖北省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林孔兴和其妻子王萍 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分别判处林孔兴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50万元;判处王萍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四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50万元。追缴赃款人民币36.9万余元。
★(备讲)【林氏家庭非法牟利900余万元。主要是在“中天山庄”项目争取上一次受贿200万、装修购材料、设备上虚报,再给回扣等。
林孔兴在最后陈述时说:“我在1995年至2000年任职华中电管局局长、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期间,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弃了党的原则,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以及不正当的经济往来熟视无睹,错误地认为这些是小事,无碍大局。这是我犯罪的内在原因。其实,我们家并不缺钱,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很高的工资待遇,我自认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贪财之徒但我还是在经济上出了问题,犯了替人办事收人财物的受贿罪。”
“法治意识淡薄,对法律知之甚少”是林孔兴对自己犯罪原因的另一认识。“我平常很少学习法律知识,不学法,不懂法,以至于违法,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我违反了党纪,犯了法,应当受到党纪的处分和法律的惩罚。但请审判机关能对我给予从轻处理,减轻处罚。”】
2、利用对电力工程的各项管理权力进行贪污受贿
由于长期以来对电力工程的垄断经营、电力工程技术要求比较高及电力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供电安全与效益,电力部门对有关电力工程实行从立项、设计、预算、发包、材料采购、施工到验收结算的一条龙式管理。因此电力工程基本上是在电力行业系统内运作,外界介入很少。实 践中,一些电力公司的计划建设部门承担了对电力工程从立项、预算、发包、材料采购到组织验收结算等一系列监督管理职能,这种管理模式工作效率可能比较高,但是其中隐藏的腐败风险也比较大。
从查处的案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在工程资金管理上随意性比较大,缺乏严格的监管制约机制,执行预算不严格以及存在以付工程款为名等手段挪用工程专项资金等情况;
二是工程发展承包环节不严格进行招投标,内部指定施工单位比较普遍,这样既不利于节省工程建设资金,而且容易诱发职务犯罪;
三是一些施工单位采取虚报工程承包费,虚增工程量,虚开票据贪污工程款;
四是一些供电公司要求施工单位或者供电所以高于市场价格从本公司下属的物质或服务公司购买电力材料,有关部门负责人从中分得好处。
五是在工程验收、结算环节收受贿赂。
案例2:原赣州市电力建筑安装公司经理李治平虚列工程量、虚报工程材料、贪污工程款获刑。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李治平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没收财产二十万元。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李治平于1998年2月至2006年1月,在担任赣州市电力建筑安装公司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采取虚报工程量、虚报工程材料费,套取、截留工程款的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共计145.5万余元。
3、利用改制进行职务犯罪
近几年来,电力系统经历了深刻的企业变革,如发营电分开、主辅业 分离、城农网同价管理、三产改制等,电力系统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在电力企业改制变革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管理脱节、电力系统三产和多经企业的人员,资产和财务没有真正与电力部门相分离以及客观存在的关联交易和内部垄断等原因,使得电力系统的很多职务犯罪都与电力公司的三产企业及其下属单位有关。
如:利用改制贪污公款
案例3:四川雅安电力公司原董事长刘德刚贪污受贿被判无期 2007年9月,四川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雅安电力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德刚涉嫌贪污、受贿等犯罪一案,数罪并判处刘德刚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在雅安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改制过程中,刘德刚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便利,违反会计制度规定,擅自决定不将控股的名山县、芦山县、宝兴县电力公司和雅安市大石板电厂的会计报表与雅安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报表合并,进行资产审计和评估,造成雅安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漏报4800多万元。
改制后这部分资产流入改制后的企业中,刘德刚又以其在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13.66%的股份比例,实际控制并非法占有了少申报的雅安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660多万元,并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其行为构成贪污罪。
1999年至2001年,刘德刚在担任雅安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雅安地区水利电力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雅安电治厂厂 长肖某等人现金19万多元,并为行贿人谋取利益,其行为构成受贿罪。
2004年至2006年,刘德刚与雅安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解除国有企业职工身份后,在担任雅安电力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福州天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乐山分公司销售经理江某等人现金共17万元,其行为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4、利用农网改造工程收受贿赂
在农网改造过程中,由于一些制度不严密、不合理,甚至流于形式,导致一些电力公司负责人,特别是部分物质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对各种电力、设备材料组织招标和进行采购的权利,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为个人谋取私利,乃至进行单位受贿。主要表现为:一是利用对电力物质设备材料采购组织招标的权利,谋取部门和个人利益。江西省电力物质公司利用负责组织全省农网改造工程重要物质材料采购招投标工作的权力,采取强制要求中标的电缆生产企业向其下属单位江西省农电物质供应站每吨加价600—700元购买钢丝以及向某一家欲入围的电缆生产企业收取所谓管理费等手段共收取单位贿赂435万余元;二是在农网改造过程中,一些电力物质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物质统一配送和物质接收、交接等权力收受甚至索取贿赂。
如: 1999年至2002年期间,川犍电力供应部副部长兼公司驻成都办事处主任刘丽英在负责该公司农网改造等项目的电力设备采购供应中,向官平提出平分供货单位给予的“回扣”,官平表示同意。之后,刘在向多个商家采购电力设备过程中,要求在实际购进价格基础上虚增合同价款,并要求厂商返还虚增的设备购进款,官平在不知刘虚增价款套取公司资金的情况下,签字同意上述购买设备款报销入帐。1999年9月至2000年1月,刘先后4次将套取公款中的128万元为官平在成都购买商住房(面积282平方米)以及附属车位、花园。1998年3月,官平出任一水电站二期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后,刘丽英之兄以一工程局名义参与竞标并要刘帮忙,刘又请托官平给予帮助,后工程局顺利中标。1999年至2001年3月期间,官多次通过刘收受其兄送给的现金共计137万元。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和行贿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官平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5、利用电力设备材料的采购进行贪污受贿犯罪
电力系统设备材料的采购涉及到巨大的经费开支,也是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重要环节。
案例4:郑州电业局物资公司经理李明学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2004年12月7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郑州市电业局物资公司经理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妻张海英因转移赃款赃物,被判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5万元。当年37岁的李明学1991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郑州市电业局物资公司工作,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任物资公司副经理,主持工作,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任经理。李明学利用采购电力物资的机会,疯狂贪污受贿,法院审理查明:李明学利用单位小金库贪污作案11次,贪污公款199.7万元,利用职权收受贿赂28次,收受贿赂81.9 万元,巨额财产人民币586万元,美金2万元,欧元7600元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备讲)【一个科级干部何以能在短短的3年间敛财千万元?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在公布此案基本案情和侦破经过的同时,分析了李明学犯罪的成因及案件带来的深刻警示。检察机关认为,贪婪成性的李明学职务虽不高,但手中大权在握,加上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监督严重失控,导致其在贪污腐败的道路上走向疯狂。
办案人员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李明学之所以铸成大错跌入深渊,除了他自己本性贪婪的主观因素外,企业内部财务混乱、监督和管理失控是重要外因。
随着地位的升迁和权力的增大,他的胆子越来越大。贪婪的本性逐渐暴露,对送上门的钱,无论多少,他都来者不拒,甚至发展到主动向厂家索要。特别是2002年1月以后,在担任郑州市电业局物资公司常务副经理、经理期间,李明学敛财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据调查,两年间李明学一家共存款700多万元,可谓“日进万金”。
李明学所在的物资公司,是电力系统一个权力比较集中的下属机构,负责全市电业系统所有电力、电气物资设备的采购,每年经手资金上亿元。但是,推荐和采购哪个厂家的设备,什么时间付款,都由经理李明学一人说了算。他虽然只是一名科级干部,但手中大权在握,远非一般科级干部所能比。据李明学交代,每次开招标会,他都一个人住在宾馆,供货厂家的负责人和业务员在门外排着长队给他送礼,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一般都放在事先装好的信封内。由于送钱的人多,行贿人员进屋后来不及细说,把信封放下就走,有的人实在等不及,就从门缝里将信封塞进屋内。其权力之大,由此可窥一斑。
李明学不仅个人大肆受贿,连郑州市电业局物资公司对外也有一条规矩:凡中标供货厂家,在结帐时必须支付物资公司1%—5%的回扣,名曰“技术咨询费”。这些数额可观的回扣,最终源源不断地流入公司的“小金库”。由于财务管理混乱,李明学可以不打任何收据,从“小金库”中随意支取现金,保管员也不问资金用途。每到月底,李明学就与会计核对帐目,再将帐目销毁,过往资金除李明学和会计以外无人知道。“小金库”实际上是李明学个人的“钱箱”,他贪污的199.7万元,都是从“小金库”拿走的。
本案的发生,还与其缺乏外部监督有很大关系。监督李明学的部门不止一个,郑州市电业局设有纪委,李明学上有主管局长,物资公司与其他处室有相互制约的机制,同时在每次物资采购时也都成立有招议标领导小组,监督他的部门和领导虽然不少,但多数是徒有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他们对李明学的犯罪行为没有丝毫察觉,直至案发。】
(三)电力行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是职务犯罪的次要因素
①内部管理漏洞多,监督机制不健全,给职务犯罪的发生提供了空间。②财务管理不健全,是导致电力行业贪污、挪用和私分国有资产犯罪产生的条件。③行业的垄断地位和权力的相对集中,给诱发职务犯罪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④打击、查处力度不够,法律威慑力不足,也是电力行业职务犯罪频发的重要原因。
2、主观原因——是职务犯罪的决定性因素 ①法制观念淡薄
一是明知不可为,偏要以身试法;
二是对法律惩治职务犯罪的基本常识缺乏了解。②价值观念错误
一定的价值观念表现为一定的行为选择。因此,行为人即犯罪主体价值观念的选择错误,是产生职务犯罪的主观认识因素。即我们所说的犯罪动机或腐败念头。主要包括:
一是个人与社会的错位。在心理上表现为个人至上,以个人为本位,社会为次位,强调个人需要和利益的满足,而置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于不顾。
二是索取与奉献的失衡。索取是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向外界谋取必要的条件的行为。在人类社会中,个人在自我索取中,必须顾及到他人的索取,在向社会索取时,必须同时为社会作贡献。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三是本能对人格的凌驾。人自出生就有生存的本能,由这种本能便产生了诸如性欲、食欲、获得欲、占有欲、攻击欲等等。人格是指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前者是原始的人性,后者是理性的人性。正所谓“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理性是人对本能的一种思考力和制约力,缺乏理性的人,首先是无知者,即缺乏起码的伦理道德。这样的人一旦拥有权力,往往容易凭借权力而放纵自己的本能。当然,理性中虽然包含思考和分析的要求,但理性却无法保证每个人的思考都会正确,面对纷繁复杂的多元世界和多元的价值选择,行为主体可能由于分析权衡的价值错误,而作出善恶颠倒的选择。如钱与法、情与法、色与法等等。
★(备讲)【③心理防卫的失当。职务犯罪动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而导致的价值错位方面的原因,也与心理防卫失当有关。心理防卫机制属于一种心理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往往典型性的采取习惯性的潜在意识方式,以消除或保持其自身的内心疑虑、焦虑、罪恶感以及失去的信心、自尊心等。即不少人明知自己选择的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内心却理直气壮,就在于其内心有心理防卫为其壮胆,而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性格是每个人在应对社会现象时表现出一种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具有消极性格特征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实施职务犯罪时,容易出现心理防卫失当,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合理心理。这往往是一些职务犯罪分子在犯罪时,故意编造各种理由来欺骗自己,歪曲事实,表明自己行为的正当性、合理性,以寻求或实现自身心态平衡的一种普遍性心理。这种心理对犯罪动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催化剂作用。如“劳苦补偿”心理,认为收入过低,把各种非法收入看作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人之常情”心理,收一点情有可原,人情 难却。如春节往往是受贿犯罪的高发时段。“为公无过”心理,认为谋取小集团或部门、单位的利益问题不大,等等。
二是“攀比心理”。这种人走上职务犯罪道路,多是基于心因性动机。他们平时性情暴烈,易于冲动,心胸狭窄,爱慕虚荣。一旦在物质生活上有不如他人,特别是有不如朋友、同事、对手等人之处,便会产生嫉妒、仇恨甚至报复的负面情绪。
三是侥幸心理。侥幸是指偶然的因素而使人的社会行为得到成功。侥幸心理是行为人明知不一定能达到某一目标,或者明知实效某一行为会得到惩罚,而试图蒙混过关的一种心理体验。
四是安全心理。当相当多的社会成员违反某一条社会规范时,统治者或管理者往往感到处罚无法下手,即法不责众。职务犯罪分子往往认为这是一种“安全保证”,导致自己心理防卫失当。如从众心理,放弃独立性,保持与大多数人一致;乘众心理,一种带有功利性的心理状态,即先把水搞混,自己从中“混水摸鱼”;聚众心理,避免单枪匹马,力量不够而遭致追查,采取所谓集体决策以求安全,这往往是一些职务犯罪分子精心策划的一种犯罪谋略,如当前一些部门、单位出现的单位行贿、受贿犯罪等。在我们查处的所谓职务犯罪的“窝案”中,其中处于帮助或者辅助等次要作用的从犯,一般都抱着“法不责众”的想法,因而往往对犯罪的后果心存侥幸,受到刑罚的处罚后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
五是敏感心理。从大量的职务犯罪案例来看,职务犯罪以身处临近退休的年龄和中青年阶段为敏感的易发年龄段,故有“59岁现象”和“39 岁现象”之称。“59岁现象”是指那些濒临退休年龄阶段的国家工作人员,害怕在不久的将来失去权力后,无法再享受权力所能带来的各种利益,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和“不捞白不捞”等错误心态进行自我暗示,大肆实施职务犯罪的一种社会现象。而“39岁现象”则是那些正当壮年的国家工作人员,身居重要的工作岗位,有职有权,既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又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具有较大的晋升愿望和法潜力。他们为了得到提拔重用、受到上级青睐、获得更多荣誉、享有更多机会、实现个人价值,不惜重金行贿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同时,他们为了有充足的资金进行行贿、为了实现个人利益,转而又向下伸手,大搞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行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一旦他们的要求没有达到、目的没有实现,他们就立时会产生“怀才不遇”的失落感,认为政治前途无望,不如在经济上寻求点补偿。】
三、电力行业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预防职务犯罪是指采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行政、法律手段,不断消除和抑制引发职务犯罪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以遏制、减少乃至最后消除职务犯罪的预防活动。预防职务犯罪应坚持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育,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建立“不愿犯罪”的自律线。
1、加强家庭责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多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
2、加强法制教育和权力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强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宣示、警示教育;做到争先创优、警钟长鸣。
努力建设一支价值取向正确,业务技能精通,精神风貌良好,纪律道德严明,品位格调高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队伍。
(二)创新体制,健全管理,建立制约有效的制度防线,筑起“不便犯罪”的“防火墙”。
1、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资金、物资的管理;
2、完善内部审计和督查制度,不定期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和对领导干部进行任中和离任审计;
3、实行轮岗制度,对领导干部和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人员,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岗。
(三)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架起“不能犯罪”的“制衡网”。
1、建立权力的运行机制。应建立起上下级之间的制约机制,推行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策制度。
2、规范权力的运行机制,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市场规则,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完善工程招标、物资采购、人员提拔等环节的工作程序,防止暗箱操作。
3、拓宽监督渠道。加强内部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和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对重点工程项目和大宗物资采购进行公开监督。
第四讲 故事中的大智慧 最后,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我从报纸上看到的故事,一个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事:
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快下课时,教授对学生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名女生走上台。
教授说:“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20个人的名字。”女生照做了,她写下一连串邻居、朋友和亲人的名字。
“请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教授说。女生划掉了一个邻居的名字。
教授又说:“请你再划掉一个。”女生接着划掉了一个同事。教授再说:“请再划掉一个。”女生又划掉一个„„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四个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室里非常安静,同学们看着教授,感觉这似乎已不再是一个游戏了。教授平静地说:“请再划掉一个”。女生迟疑着,艰难地做着选择„„她举起粉笔,划掉了父母的名字。
“请再划掉一个。”教授的声音再度传来。女生惊呆了,她颤抖地举起粉笔,缓慢地划掉了儿子的名字。接着,她“哇”的一声哭了,样子非常痛苦。
教授待她稍微平静后问道:“和你最亲的人应该是你的父母和孩子,因为父母是养育你的人,孩子是你亲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去找的,为什么他反倒是你最难割舍的人呢?”
同学们静静地看着那位女同学。女生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随着时间 的推移,父母会先我而去,孩子长大成人后独立,肯定也会离我而去。能真正陪伴我度过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
其实这是一节心理课,主题是:谁是我最重要的人?
这个课程有些残酷,不过实在应该让那些游走在公权与私欲边缘的人好好思量一番。举手投足,总有几个最重要的人令我们割舍不下,他们的喜怒哀乐往往牵扯着我们痛感最深的神经。
有人在满足心理快感时,或许不会想到那几个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更不会想到自己的错误将会怎样惩罚他们。原本要让他们感觉幸福与快乐,不想却因为贪婪与疯狂让事态走向了相反方向。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金钱成为人们心灵的主宰时,悲剧也就上演了,有些人非但没有获得理想的美满生活,反倒因为自己的贪婪带給他们最爱的人以最深的伤害。在亲人的泪光里,有多少悔恨与痛苦自己无法承担。一部车、一座房子都是有具体价值的,而亲人的痛苦、悲伤、牵挂、愤恨、压抑、无奈等感觉与情绪却无法用金钱衡量,自己的生命、自由、幸福、从容、平安更是花钱买不到的。许多贪官在被查处后常常给自己算经济帐、政治帐,其实还有一笔大帐被他们忽略了,就是亲人所承受的打击与痛苦,因为亲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算好人生七笔账 “政治账”—— 不要自毁前程 “经济账”—— 不要倾家荡产 “名誉账”—— 不要身败名裂 “家庭帐”—— 不要妻离子散 “亲情账”—— 不要众叛亲离 “自由帐”—— 不要身陷牢笼 “健康账”—— 不要身心憔悴 ★★★慎微,谨防小恶积大恶
●有人认为收一点、拿一点、占一点、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是人之常情,是小节,无伤大雅;
●有人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犯点小错误,有点小毛病,组织上也会原谅;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正是这小节无害的心理,滋长了放任心理。于是今天占一点、明天捞一点、后天贪一点,最后越陷越深,酿成大错
●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家,为了我们一生的平安幸福: 我们可能不能选择做什么,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做什么;
我们纵使不能改变什么,我们也要坚守一些什么!
各位领导,让我们学法、懂法、守法,自觉廉洁从业,珍爱美好家庭,远离职务犯罪。
谢谢大家!
第三篇:行政执法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讲课稿
行政执法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讲课稿
一、为什么要讲这一课
首先是司法、行政机关正确履行职责的需要
各个司法机关、各行政机关都有各自的职权,如法院行使审判权、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煤炭安全监察机关行使煤炭安全监察职权。这些权力都是依据宪法和法律或行政法规赋予的,法律在给予权力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限制,就是要正确行使权利,权利不能不用,也不能滥用。滥用权力、不用权力造成后果的,不是违法就是犯罪,不承担行政责任,就要承担刑事责任。我这里所说的违法是一般违法行为,不是应负刑事责任的那种违法行为,违法不一定是犯罪,但犯罪一定是违法的,这是法律理论的问题,不多说。既然滥用权力、不使用权力造成一定后果的,要负责任,那么作为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就得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也就是说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守法,才能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说,与履行职务行为有关的犯罪就两种,一种是贪污贿赂犯罪,一种渎职侵权犯罪。我们今天主要是研究渎职犯罪,弄清楚渎职犯罪与履行职责的关系,就能促使我们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预防渎职犯罪。所以我们学习是为了履行职责的需要。
其次是检察机关宣传反渎职侵权工作的需要
刑事诉讼法规定,贪污贿赂犯罪、渎职侵权犯罪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这两种犯罪统称为职务犯罪。从现阶段来看,这两种犯罪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贪污贿赂犯罪由于检察机关近二十年来的宣传和打击,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一般人都知道将公家的钱揣自己兜里,给别人办事收取好处费是犯罪。但对什么是渎职犯罪,渎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有多大,都不是十分了解。就连我们 1 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不是很清楚。有的人认为,我们不贪不占,都是为了工作,就是没干明白,出了点差错,也不是故意的,怎么会是犯罪,所以当被查处时,觉得怨屈。我们在办案中经常会遇见这种情况,犯罪嫌疑人不理解,说情者也不以为然,认为我们小题大做。其实,不贪不占就不是犯罪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渎职犯罪不需要具有贪和占的情节,它需要看的是你是否正确履行职责,是否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经济损失。从危害的后果来看,渎职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要远远大于贪污贿赂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比如渎职行为引起的矿难事故,既有人员伤亡,又有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这种社会危害性远远大于贪污贿赂犯罪造成的那种财产的单一损失。之所以渎职犯罪的危害性一直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是因为我们对于渎职犯罪的宣传不到位、查处的力度不够造成的。近几年来,检察机关加强了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宣传和查处力度。首先将检察机关渎职检察部门升格为反渎职侵权局,与反贪局同级,从组织上、人员上、装备上给予了保障;其次,组织了保障人权、查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查处危害资源渎职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加大了查处渎职犯罪的力度,再次,重新修订了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从法律角度界定了查处的标准和范围。近年来,市检察机关查处渎职侵权犯罪的工作一年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反渎职侵权工作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查处案件并不是我们实施法律监督的最终目的,查处只是手段,预防才是根本目的,今天与大家一起学习渎职犯罪的有关知识,就是想让大家了解渎职犯罪,认识渎职犯罪,从而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和控制自己行为,知道怎么做才能不违法犯罪,从而在源头上遏制渎职犯罪现象的发生,这是我们共同学习的目的。
二、正确理解渎职侵权犯罪的概念、特点
(一)什么是渎职侵权犯罪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我国刑法的分则共规定了十种类型的犯罪,像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侵犯财产的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等。之所以刑法对犯罪的类型进行分类,是因为每一种犯罪都侵犯了不同的得利益,也是是法律所保护的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叫做犯罪的客体。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就是由于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使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等受到了侵害,侵犯财产的犯罪使国家的、公民的财产遭受了损失。那么渎职犯罪就是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使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受到了侵害,使社会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公正性的信赖受到了损害。所以说,我国刑法规定渎职罪,是为了保护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所谓国家机关的活动,是指各级国家机关执行国家职能,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活动。这种活动除了必须具有合法性之外,还必须具有客观公正性,所以说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实际上是指合法、客观、公正地执行国家机关职能的活动。根据权责利相统一的学说,国家赋予你一定的权力,就要求你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合法、客观、公正地履行你的职责,如果你滥用你的权力,该使用权力时不使用,或不正确使用你的权力,给国家或人民群众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这就构成了刑法所规定的渎职犯罪。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渎职侵权犯罪的特点
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不同的构成条件。这就是刑法上所讲的犯罪构成要件,分为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样的犯罪,需要从这四个方面来判断,像故 3 意杀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已满14周岁,具有辩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是故意。渎职侵权犯罪做为一个类型犯罪,也具有它自己的特点,也就是构成要件:
1、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渎职犯罪有的表现为徇私舞弊,即出于私情而不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有的表现为滥用职权,即超越职权或者玩弄职权;有的表现为故意不履行职责,即故意不实施应当实施的职务行为;有的表现为失职行为,即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总之,渎职犯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很多,用一句概括就是干工作没干明白,根据自己的职责,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做了。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并不是工作没干明白就是犯罪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新出台了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前面我所介绍的那些渎职犯罪的表现形式,只有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达到一定标准时才构成犯罪。要不然,只要失职就构成犯罪,就要被追究责任,就没有人去干工作了,至于达到什么程度才构成犯罪,在后面介绍具体罪名时再详细说。
2、犯罪主体,渎职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在国家各级立法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各级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里需要大家注意一下,从事公务的人员不是指我们通常理解的具有行政或事业编制的公务员,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和通常所说的公务员在刑法上是有区别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渎职罪主体适用的立法解释是:“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末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我们规划局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这个司法解释,在我们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无论你是不是公务员,只 要你代表规划机关行使了审批职责,有了渎职行为,并且构成犯罪的,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3、犯罪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社会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心理态度。一个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支配下实施的。人在实施犯罪时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复杂的,概括起来说有故意和过失两种基本形态。渎职犯罪中,有的是故意犯罪,有的是过失犯罪,像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等就是故意犯罪,而玩忽职守、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环境监管失职等就是过失犯罪,那么如何区分故意和过失呢?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心理态度。希望是积极的追求,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放任是对危害社会的结果漠不关心,发生也行,不发生也行,听之任之的心理态度。如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送往医院途中又抛下不管,致使被害人死亡就是放任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属间接故意杀人犯罪。一般来说滥用职权犯罪很少有人是抱着积极的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去滥用职权的,绝大部分都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说出于本身的职责,明知自己无权决定、处理事务,也知道违反职责行为如果出了事应承担责任,可是他对可能出现的结果是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态度的,所以属于间接故意犯罪。那么过失犯罪呢?过失犯罪对危害结果是不希望发生的,分为两种,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一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避免。故意犯罪是明知道,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或已经预见。玩忽职守就是典型的过失犯罪。
渎职罪只是一种类型犯罪的总称,它包含了42种具体的罪名。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民事、行政枉法裁判、违法发放森林采伐许可证、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由于一些罪名与我们煤矿安全监察机关没有联系,所以我今天只就一些主要的罪名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滥用职权犯罪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前面说过分析一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从主观、客观、主体、客体四个方面来分析,由于我们不是专门学习法律,所以没有必要研究那么深,主体、客体、主观方面我就不说了,我只给大家着重介绍一下,这几种犯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和检察机关立案的标准。
滥用职权犯罪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不正确行使职权,二。是超越职权。不正确履行职责,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定职责处理公务,或者利用手中的权力随意处理公务,具体表现为应该这样做而那样做,应该那样做而这样做,不应该做而做,应该做而不做等。比如说,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有负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和矿长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的职能,那么根据行业的规定,只有煤矿或相关人员具备了一定条件和一定的资格,才能给他们发放许可证明或资格证。如果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或上级领导,在明知对方不具备发放许可证和资格证的条件,不应该发放却擅自发放或强制发放。那就是不正确行使职权,如果因此而发生矿难事故。那么谁决定发放的,谁就得承担滥用职权的刑事责任。原江源县煤炭工业局副局长冯某与原白山市煤炭工业局生产科科长许某,在2000年1月分别受朋友亲属所托,在江源县松树镇红利二井主副井没有通贯、通风系统没有形成、没上主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没有经过该局生产技术科和安全科审查的情况下,在该矿煤炭生产许可证申请 6 书审查意见栏加盖江源县工业局的公章。许某还通过个人关系为该矿办了煤炭生产许可证副本,并违反规程未将煤炭生产许可证副本下发到江源煤炭工业局,而是直接通过其亲属将许可证副本交到松树镇红利二井矿主手中,以致该矿在非法经营中转变为合法化,使该矿在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冒险生产,导致2000年3月4日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2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这就是不正确履行职责。
超越职权,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定职责而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也就是说行为人手中没有此项权力,却超越了其职权范围,擅自行使此项权力,违法地作出处理决定。讲一个林业方面的案例,抚松县兴隆乡林业工作站站长王毅在担任站长期间,东岗村有个村民在自己承包的林地内,按照正常的林业规划设计采伐林木后,觉得不够,找到了王毅,想多采伐一些,林木采伐应由县林业局批准并下发采伐许可证,林业工作站没有权力批准。王毅为徇私情,以交罚款代替批采伐指标的手段,同意那个村民继续采伐,致使该村民在原设计采伐量的基础上滥伐林木蓄积200立方米,给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王毅也因此受到了法律的追究。所以说没有权力却行使权力就是超越职权了。
不正确行使职权与超越职权的区别就在于行为人所滥用的权力是否属于其依法所应有的权力,属于其应有的权力而滥用,就是不正确履行职权,不属于其应有的权力而滥用,则属于超越职权。如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合法经营的煤矿进行行政处罚,就是不正确履行职权。如果我们在查处煤矿违法违规事件时,擅自决定对相关人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就是超越了职权了。
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滥用职权犯罪,应立案: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
2、导致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
5、虽末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20万,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7,弄虚作假,不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反、缓报、谎报情况,导致重大事故危害结果继续、扩大,或者致使抢救、调查、处理工作延误的;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
直接经济损失的问题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我们在计算损失时一般都是对死亡人员赔偿多少就算多少直接经济损失,但有关物品或其他的损失可能没有计算在内。这在将来我们对事故调查时是否应该考虑一下。“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直接经济损失引起和牵连的其他损失,包括失去的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利益和为恢复正常的管理活动或者 挽回所造成的损失所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这部份我们在事故调查报告中没有计算,由谁计算,怎么计算,值得研究。
玩忽职守犯罪
玩忽职守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客观表现:一是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行为,二是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行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两者必须兼备,缺一不可。那么怎么理解玩忽职守行为呢?是指行为人在工作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不履行职责是指根据职责要求,应该作而不作,或者放弃职守,擅离职守;不认真履行职责,一般是指虽然履行了职责,但不认真,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或者草率从事,敷衍了事。原白山市八道江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科长张某,在2005年年初工作检查时发现,八道江区泰安矿业公司在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经营,这按照规定,应该立即停止生产,可张某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制止泰安矿业这种无安全生产许可证违规生产的情况,致使该公司长期违规生产,2006年发生了事故,死亡2人。这个案件中,张某在履行职责中,严重不负责任,该制止的不制止,导致事故发生,是玩忽职守。
立案标准规定:
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轻伤4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7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的;
2、导致2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9
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
5、虽末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两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30万,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的;
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1年以上,或者破产的;
7,海关、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来负责任,造成100万美元以上外汇被骗购或者逃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
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9,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是指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监察等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罪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即在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海关工作人员等。没有行政执法权的机关人员不能成为本罪主体。煤矿安全监察机关具有行政执法权,是本罪的主体。
客观表现:表现为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行政机关在对行政违法行为处理过程中,对于已经涉嫌构成犯罪,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应当依法按照刑事案件管辖 的规定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此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2001年国务院公布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0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监察部又下发了《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这些文件对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作出了明确规定。我们煤炭安全监察机关在对煤矿进行监察时,发现涉嫌犯罪的案件应该按上述文件要求向司法机关移送。发生矿难事故的,不仅对涉嫌重大责任事故、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的案件要移送,对于在事故处理中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能出现的渎职犯罪案件,也应当向检察机关移送。这里简要介绍一下重大责任事故、重大劳动安全事故区别(责任事故主体为自然人,劳动安全事故主体为单位,责任事故表现为不服从管理,违章作业或强令工作冒险作业,劳动安全事故是有关部门或职工发现事故隐患,经提出后,直接责任人员仍不采取措施改正,以至发生事故。)
解释一下本罪中的几个概念,所谓的徇私舞弊,在本罪中指捏造、隐瞒事实,仿造、隐匿证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等。所谓应当移交而不移交,是指明知他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但却不移交司法机关而故意使犯罪嫌疑人逃避刑事追究的行为。
立案标准
1、对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
2、不移交刑事案件涉及3人次以上的;
3、司法机关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
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
6、隐瞒、毁灭证据,仿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
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
三、如何看待矿难事故与渎职犯罪
我们通常所说的矿难事故并不是一个法律名词,在法律上他是指重大责任事故或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矿难事故不仅造成人员的伤亡,而且造成了财产的巨大损失,社会危害性极大,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煤炭产业是白山市的支柱型产业,大大小小的煤矿有200多家,近几年来煤炭行业矿难事故频发,2005年白山市共发生死亡的事故53起,死亡67人,2006年发生死亡事故43起,死亡64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所以说社会危害性是巨大的。在这96起矿难事故中,我们查了其中13起渎职犯罪案件,只占13.5%,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并非每一起矿难事故都存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我们是煤炭安全监察机关,对所发生的每一起事故的原因是最清楚的,在我们地区,矿难事故一般都是责任事故,很少或根本没有自然事故或技术事故。既然是责任事故,我们就得分析出现这种责任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说,出现责任事故的原因都是违章操作,违章操作造成事故可以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犯罪,但这背后不一定都存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根据最高检和国家安监总局的规定,当事故发生时,检察机关同时介入调查,我们介入调查的是事故企业是否证照齐全,来源是否合法,负有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是否对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到位。由于对煤炭企业进行行业管理的部门很多,如煤管局、安监局、国土资源局、劳动 局等,这些部门对煤炭企业各有各的监督管理职责,如果是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而发生的矿难事故,那么,这些部门就存在渎职行为,我们就要侦查。但如果事故企业证照齐全,来源合法,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也到位,那就不存在渎职行为,也就不是我们检察机关所能监督的事了。所以说矿难事故背后往往存在着一些行政执法机关人员的渎职行为,但不是绝对。2000年3月4日,白山市江源县松树镇红利二井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人死亡,2002年年7月4日,富强煤矿(红利煤矿改名)在非法生产中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39人死亡。我们在对这两起矿难事故的侦查中,发现松树镇红利二井在取得证照过程中违法,富强煤矿在转让、办理证照过程中也存在违法,涉及到地矿局(国土局)、煤管局等部门。为此我们共立案侦查了9人,现已对其中8人作出了有罪判决。
矿难事故与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
渎职行为能否必然导致责任事故,这是一段时间以来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一般系违章作业,而渎职行为仅是间接原因,为此相关责任人不能构成渎职犯罪。从因果关系角度看,这一观点是按照一因一果的因果关系得出的结论。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不是这样一种因果关系。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县一小煤矿,在一次安全生产检查中,由于证照不齐和工作面无进风巷、回风巷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发现并被责令停产整顿,同时派出两名监管人员24小时现场监督,电力部门被通知给该矿拉闸停电,煤监部门被通知停止审批火工品,后由于有关现场监管人员脱岗、电力部门人员在矿主私接电路后为多收电费而不加制止、煤监人员继续审批火工品,导致该矿得以非法生产,10天后由于瓦斯超标、通风不畅和工人明电照明引起瓦斯爆炸,造成14人死亡。在这起事故中,虽然引发事故最贴近的原因系该矿电工明电照明、明刀闸、明接头所致,但这不是唯一原因。那些负有监管职责的有关特定义务人的渎职行为,矿主在停产整顿期间的非法生产行为,均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 因。其中缺少哪一个原因都不可能引在形式逻辑中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一因一果、多因一果、合因一果等几种形式。一因一果,是指只有某一特定原因,才能产生某一结果;多因一果,即不同的原因,均能产生同一结果;合因一果,则是指几种原因共同作用,才能产生某一结果。就上述案例而言,渎职行为、非法生产行为和违章作业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共同原因。三个原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就像一个链条一样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在司法实践中,事故型的渎职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合因一果关系。所以说,在煤矿行业这种多部门监管的环境下,任何一个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监管到位都不可能出现矿难事故。
四、如何预防渎职犯罪
职务犯罪预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部门共同参与,而且需要通过法律的、机制的、体制的教育等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综合治理。近几年我院先后查处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在分析这些职务犯罪案件根源时认识到: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预防职务犯罪单靠打击是不够的,必须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根源。
如何预防职务犯罪,我们认为要克服一个认识,做到一个具有,五个坚持。克服一个认识是:不贪污不受贿就不能犯罪的模糊认识。在工作中超越职权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也能导致犯罪。一个具有: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避免在工作中由于不认真履行职责而犯罪。五个坚持:一要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物必自腐后生虫”,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首先来源于执法人员本身价值观念的质变。一个执法人员要想实施贪污、贿赂、14 徇私舞弊等犯罪,任何看似严密的监督机制和严惩措施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每个单位都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执法人员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执法人的自律意识。自律是最好的自我防腐剂,也是预防渎职犯罪的根本措施,每个执法人员要严于律已,清心寡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切不可轻小节,而忘乎所以,所谓小洞不堵,大洞受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每个人犯罪都是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每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法中,都要正确使用自已手中的权力,不越权、不失职,树立爱民意识,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服务,做依法行政的楷模。二要坚持法规学习,要坚持所执行法律、法规及相邻法规的学习,熟悉本行业务,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增强行政执法能力。做到执法中不越权,不失职。三要坚持制度监督。教育不是万能的,每个单位、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管理特点和规律,要针对本单位或本行业的特点、分析容易滋生腐败的部位和环节,建立健全执法制度、规范程序、明确责任、减少漏洞,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健全监督机制,并抓好落实。四要坚持执法公开。执法标准、程序要公开化。每个单位执法权力都有自己的程序、特点和规律,外部力量很难介入,执法权力运作的封闭性使人民群众很难监督。无数事实证明:发生职务犯罪最重的原因就是对权力约束不力,行使权力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权力失去制约越大,发生职务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执法部门要将执法标准、程序向社会公开,便于群众监督、防止执法人员权力滥用及失职。五要坚持联系制度。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联系制度,请司法部门给予授课,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法制观念,使工作人员知道该什么不该做什么,与有关部门及当事人建立联系制度,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才能增强执法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减少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动因,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形成自律机制,遏制和减少职务犯 15 罪的发生,才能促进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增强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进行。
第四篇:交通系统预防职务犯罪讲课稿
交通系统预防职务犯罪讲课稿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不仅能够起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因行政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犯罪而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近年来,渑池县交通局结合行业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和实行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预防工作措施,起到良好效果,有力地保证了渑池交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法纪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范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预防职务犯罪首先要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和遵纪守法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
我们结合交通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利用“二五”文明学校、党员电化教育等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学习教育活动,使警示教育经常性、深入化。二是结合业务培训开展法制教育。从抓基础知识入手,有计划地、经常性地开展法制教育,保证这项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逐步提高预防职务犯罪的意识,自觉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举办形式多样的职务犯罪预防的各种活动。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党风廉政、党内法规条例和职务犯罪预防知识竞赛活动,邀请专业政法人员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专题讲座等,使干部职工对预防职务犯罪知识做到了人人皆知,条条皆
懂。四是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营造良好氛围。我们把职务犯罪法规和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的有关规定等内容通过编简报、办板报、印发传单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大力营造预防职务犯罪的浓厚氛围。
二、深化交通体制改革 规范完善行业管理
职务犯罪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源于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不科学,深化行业改革,消除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可以从根本上起到监督和制约的作用。
目前,交通工程管理和交通行政执法方面的部分规定还不很具体、不很完善。因此,要遏制和防范交通行业职务犯罪的产生,铲除滋生的土壤,必须进一步深化交通体制改革,整顿交通管理秩序,建立一套完备有序的交通行业运行机制,化解和防范因体制“脱节”、“无序”和“失控”产生的各种交通系统职务犯罪。
实现交通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一是要严格执行交通工程建设招投标等有关法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让工程建设和管理公开化、透明化,使之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要通过法律手段,强化和规范交通行业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和自律行为;三是实行交通工程建设和行政执法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使岗位上有一定权限的工作人员既有权又有责。四是健全和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使用和管理监督体系,用规章制度真正把那些素质过硬、能力较强、作风踏实的人员选拔进领导班子,安排到重要岗位。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及时更新行政手段,以高科技的管理手段应对高科技的职务犯罪。
三、强化内部督促检查,巩固提高预防效果
管理的关键是制度,制度的关键在落实,而要抓好落实就必须依靠认真的督促和严格的检查。交通行业只有严格按照交通法规和有关制度及操作堆积进行,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大监督力度,才能形成严格的防范机制。
我们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每一起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以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复检和社会群众公开监督相结合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和工程建设、廉政建设双合同一起签的管理手段,强化交通工程监理工作。针对某些工程从业人员长期固定的岗位组合可能产生弊端,定期不定期对调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以遏制可能产生的犯罪动因。一是积极开展业务监督检查。要求分管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要对业务进行经常性与突击性的监督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认真抓好职能监督。经常联系纪检、监察和上级业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灵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全面与专项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对交通工作进行认真检查,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实现督促检查的最佳效果。三是力求搞好社会监督。要自觉地接受社会监督。我们通过公开工作流程和管理目标,积极主动地征询群众意见,定期与纪检监察、检察和
审计机关沟通情况,将内部监督与群众监督、党纪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紧密结合,协同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预防工作的效果。
四、坚持打防结合原则,标本兼治突出效果
实践证明,职务犯罪和其他的犯罪一样,在认真做好预防的同时,还必须坚持与适当、严密的打击相结合。只有打防结合,才能标本兼治,更好地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
首先要加大打击力度,惩前毖后。要与检察机关密切配合,发动群众举报,对案件线索一查到底,凡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坚决依法惩处,决不手软。其次是克服部门保护主义思想,针对交通行业个别干部职工利用职务之便,搞权钱交易情况,及时主动向司法机关告发,追究其法律责任。对违规违纪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宽容;对触犯刑法的要通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及时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惩罚犯罪分子,对潜在的犯罪者起到警告和劝诫作用。三是在惩治交通行业职务犯罪的同时,必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减少和消除产生职务犯罪的土壤和条件,做好职务犯罪的源头治理和防范工作,从而把职务犯罪遏制到最低程度。
总之,交通行业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交通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研究和探索,需要各有关部门和社会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第五篇:预防乡镇村干部职务犯罪讲课稿
预防乡镇村社干部职务犯罪专题讲座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受区、院领导指派,在这里和大家一同谈谈乡镇干部职务犯罪预防的问题,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今天我们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1、非法开采砂石涉及的职务犯罪问题;
2、非法用地、占地中涉及的职务犯罪问题;
2、乡镇村社干部职务犯罪涉及的主要罪名。
一、非法开采砂石问题
(一)目前新都区非法砂石开采的表现及引发的问题
1、未经审批非法采砂严重。在新都境内,砂石开采必须经过河道上级主管部门即都江堰河道管理处审批,但据调查得知,从2006年开始,都管处没有审批同意一起砂石开采申请,但非法开采却更为严重,采砂业主纷纷采取“夜间作业,白天撤退”方式,使得目前这些河道河床平均下降2米,砂石开采率已经接近100%。
2、从土地非法采砂,致使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为河道几乎无砂可采,许多开采业主开始悄然侵蚀耕地,通过非法挖掘耕地获取砂石,在新都区泰兴镇张家庵、土桥村、斑竹园镇永丰村等地的部分耕地上已经出现大量砂石堆积,致使农田荒废,成都市供电局2006年在泰兴镇张家庵、土桥村、普河村建成的3座铁塔,也由于耕地上大量挖砂石,导致基座发生松动最终倒塌,花费1万4千余元将砂石回填才得以修复。
3、无序采砂,致使水源匮乏和枯竭,造成村民日常生活用水困难,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村民普遍反映,由于采砂船超深采砂,开采区域附近村民为取水平均打井深度要加深6米左右。如2005年对此,水文专家表示,过度采砂不仅造成河床变低,而且影响河道下形成暗流,造成毁灭性损害。
4、非法采砂往往伴随商业贿赂、钱权交易等职务犯罪行为。如原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饶某,在担任某基层管理站站长期间,先后5次收受龙桥镇、三河镇个体砂石老板所送现金5000元后,形成非法利益共同体,便对砂石老板故意延长开采时间的行为采取放任态度。那里打击非法采砂活动不利,那里就必然存在非法采砂背后的“利益链”问题。这必然会涉及相关的乡镇村社干部。典型的如2005年鄱阳湖采砂领导小组受贿窝串案:
鄱阳湖中千百年来沉淀的黄砂在部分人眼中,就是成捆成捆的钞票,甚至被人戏称为“水中海洛因”。而鄱阳湖中的黄砂以永修县吴城镇的位居榜首。
2005年4月,永修县政府为规范鄱阳湖吴城镇河域采砂权,对外公告将收回采砂权,并进行公开拍卖。可就在4月5日,几百名群众强行闯入昌九高速公路,拦截过往车辆,堵塞交通。在防暴警的协助下,混乱的局面才得到控制,当场抓获了聚众闹事的松丰、松门、吉山等村的肇事者多人。经询问,永修县政府才了解到,这起事件是因当地老百姓受几名村官煽动,要求政府放弃拍卖行为,继续让老百姓自发开采而引发的。事件发生后,永修县检察院办案民警分析认为,每一种经济现象背后都隐藏着或多或少的职务犯罪,巨额利润是导致这场采砂权争夺战的重要诱因,这之中是否存在着某些公职人员的犯罪?对此,县检察院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秘密调查。
办案人员对可能涉嫌犯罪的人员进行逐个分析,最终决定将吴城镇松丰村委会会计甘某某作为案件的突破口。办案人员将甘某某秘密传唤至检察院。通过法律政策教育,甘某某交代了他个人收受采砂老板7.5万余元以及村委会其他干部收受采砂老板钱物的有关情况,他还向检察机关提供了个体老板通过村里干部向吴城镇主要领导和永修县主管采砂的政府部门领导行贿100余万元的重要线索。最终,永修县检察机关共挖出贿赂窝案11件13人,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6人,10万元以上大案6件8人,涉案金额达800余万元。案件涉及永修县河道采砂领导小组办公室多位成员及领导都涉嫌收受贿赂。
彭某某,原吴城镇党委副书记,慑于法律威严,第一个主动向检察机关投案,彻底交代了自己多次收受多个采砂老板的贿赂共计3万余元的犯罪事实。
范某某,原吴城镇党委书记兼永修县鄱阳湖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交代了多次收受贿赂2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
袁某,原永修县水务局副县长局长兼县河道采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交待了自己受贿10余万元犯罪事实。吴某某,原系永修县公安局吴城水上分局局长兼永修县河道采砂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交代了分3次收受采砂老板15.5万元贿赂的犯罪事实。
二、非法用地、占地问题
表现形式:
1、村镇以租代征,牟取利益。如2008年3月11日,我院公诉的首起非法占用农用地、公司企业人员受贿案,被告人黄衍其被新都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被告人黄衍其身为新都区龙桥镇普文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着组织社区居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私营、合伙、个体等形式的经济,对本社区各种经济组织或者经济实体进行管理,依法管理原属三多村、普文村土地和其他财产等,2005年9月30日至2006年12月17日,被告人黄衍其以招商引资,繁荣经济为名,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改变耕地用途,将农用地出租给他人建厂办企业,并擅自以普文社区的名义先后与任直艳泡菜厂等27家单位和个人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将普文社区的基本农田80余亩,出租给27家单位和个人建厂办企业。经成都市新都区国土资源局勘验:该区域被27家单位和个人占用地总面积达80余亩,占地四周均用红砖围占,建筑物占地及道路硬化面积44.1余亩,其中建筑物占地面积36.7余亩、混凝土硬化面积7.4余亩,浇注混凝土平均硬化厚度29厘米,土地灌溉、排水设施已完全损坏,耕地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无法恢复耕地种植条件。并且被告人黄衍其在土地出租过程中,先后收取承租土地方钱财19500元人民币。2008年3月11日,法院对被告人黄衍其进行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5000元,其违法所得的款19500元予以追缴。
2、非法转让土地。如引起中央高度重视的浙江乐清市各镇非法转让土地问题。黄华镇沪屿后村村委会未经国家土地部门批准,擅自将该村集体土地13.75亩以每亩两万元人民币的价格,非法转让给乐清市申通电器厂,得赃款27.5万元。被非法转让的土地经乐清市国土资源局认定为基本农田。案发后,张良巧、吴碎华投案自首。法院以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判处黄华镇沪屿后村村民委员会罚金30000元,没收非法所得27.5万元;分别判处该村村委会主任张良巧、村支书吴碎华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分别判处15000元罚金。
柳市镇薛宅村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案中,薛宅村村民委员会未经土地主管部门批准,将村土地37.94亩(其中基本农田为34.06亩)分别转让给个人和部分企业。3年时间,卖地17起,收取转让费287万余元。
龙泽村毗邻104国道,村庄人口多,经济来源单一,在乐清,属于比较落后的地方。利用村庄位于交通主干道两边,地理位臵优越的条件,打起了土地的主意。龙泽村村两委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后与14家企业签订协议,非法出让了244亩村集体土地,得到的土地出让金总计1300多万元。有关部门对龙泽村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后发现,买卖土地得到的1300万元,除了用于修建村里道路以及照明建设外,已经全部被村民平分。尽管至案发时,龙泽村被卖土地还保持着耕地的样子,没有被破坏,但乐清市检察院仍然认为,龙泽村的做法已经触犯刑法,以涉嫌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3、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如2006年查处的原国土局局长文某某,非法批地30多亩,造成企业损失700多万。
三、乡镇村社干部职务犯罪的现状及涉及的主要罪名
现状:
1、被举报率居高不下。根据江苏某县检察院统计数字表明,自98年以来,该院控申部门所受理的反映镇村二级干部经济问题的举报共150件,其中反映村干部的举报共108件,占举报总数的72%。
2、农村“三大员”以身试法。从所查处案件的犯罪人员来看,犯罪嫌疑人都是村支书、村主任和村会计,这农村“三大员”。他们往往利用自身的职务便利,要么相互勾结,共同作案;要么各自为战,中饱私囊;要么拉拢腐蚀国有企业、乡镇干部,共同腐败。犯罪主体以村支部书记犯罪为多,村委会成员犯罪相对较少。在所查办的10件案件中,有10人系在任村支部书记,只有1人为村委会成员,而且年龄都在40-50岁间,平均为45.7岁。
3、土地赔偿款、征用款成为侵害对象,涉案金额逐渐上升。农村职务犯罪对象集中在两大款项:一是土地塌方地赔偿款。如:查处的某镇部分农村职务犯罪案件,犯罪对象集中在附近几大煤矿拨付的塌方地补偿款。二是对土地征用款中饱私囊。其中贪污犯罪占多数,占60%,受贿次之,占40%,挪用公款案件最少,占20%。基中贪污犯罪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从形式上看有侵吞、截留、骗取等,从手段上看有白条子入账、收入不入账、重复支出、以及擅自毁、改记帐原始凭证等。如某村村支书徐某,在该村土地征用过程中,收取了相关补尝费用2万余元不入帐据为已有;某村支部书记赵某,利用职权重复报支发票将公款3.6万余元予以侵吞等。而受贿犯罪则大多是利用搞开发、发包工程、企业改制、审批结算等权力受贿索贿。如某村支书许某在该村村属企业改制过程中,收受有关人员贿赂4.5万元。
4、案值呈现逐年增大趋势。调查表明,2000年以前所查处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数额平均为3.5万余元/件,2000年以后平均为21万余元/件。如2000年8月立案查处的某村支书夏某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款60万元,案值巨大,影响极坏。
5、犯罪次数多。10件案件人均犯罪次数为3.3 次,其中某村支书项某在该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先后7次实施犯罪,共计收受他人贿赂10万元,侵吞公款1.9万余元。
6、大案窝案,常常引发集体上访。从被查处的案件来看,大案窝案特点非常突出,农村“三大员”往往一起被查处,且案件的性质一致,有的连同国有企业、乡镇干部一起被查处。由于农村干部犯罪侵农、害农,成为引发部分农村村民集体上访的导火索,有的地方甚至干扰了正常的“村两委”换届工作,给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带来了直接的压力。
7、胆大妄为,手段简单。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手段大都相同,手法简单,大胆妄为。一是隐瞒收入暗中私分,农村干部将本应属于农民的各类款项以发补助奖金的名义,暗中密谋进行分发给自己,如查处的某镇某管区三个村支书和管区书记集体私分公款10万元案。二是直接侵吞,将有关部门拨付的专项款物直接截留装入个人腰包,如今年查处的某村“三大员”私分公款31万元等。三是直接挪用公款,对国有企业、有关单位支付给农村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等大笔资金,直接挪做自己或者自己的亲属经商盈利。
8、利用手中权力,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牟取暴利的案件上升。新都连续5年都接到大量反映土地问题的控告、检举。涉及的主要罪名:
1、贪污罪(刑法第382条、第383条、第394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注: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务上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权力及方便条件。
特别强调:①包括受国家机关委托管理国有财产人员,如聘用人员。②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以贪污罪追究刑事责任。
处罚:①无数额起点; ②10万元以上,特别严重可判死刑;③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内外勾结贪污的,以贪污罪论。
2、受贿罪(刑法第385条、386、388)概念(索贿、受贿并为他人谋利)强调:①收受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罪论
②两高最新司法解释《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7.7.8)界定了新型受贿手段:交易形式受贿、入干股、委托理财投资、赌博形式、特定关系人挂名领取薪酬等。
典型案例: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曾锦春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今年4月23日在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
3、挪用公款罪(第384条)概念及表现(见材料)
4、环境监管失职罪(第408条)
概念: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非典、手足口疫
5、滥用职权罪(第397条)概念及立案标准(详见材料)
6、玩忽职守罪(第397条)概念及立案标准(详见材料)
7、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第402条)如工商所、派出所等具有行政执法的部门。
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第406条)
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②直接不满30万,间接150万元以上;③其他。
四、预防乡镇村社干部职务犯罪的对策
1、各级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应加强村干部的任用和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村干部行使着同国家干部同样的权利,而且分布之广、数量之多、与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是任何一层国家干部无法比拟的。据调查,我市共有行政村335个,村级干部数1000余人,只有用好、管好、教育好村干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才会有保障。
2、深化村务公开,加强财务管理。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规定,规范财务制度,严格财经纪律。通过推行村务公开,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彻底杜绝白条子、假票子、堆账等现象,实行收支两条线。要从全面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基层民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在确保村组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村组财务镇级代理,以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3、积极改革,探索有效监督途径。一是可以试行村会计异村任职,将各村的村会计在上岗前进行统一培训后,乡镇范围内异村任职,让村会计监督好各村的“钱袋子”,制约村支书和村主任的权力。二是试行乡镇统一对各村财务进行监管的办法,将村级财务工作集中到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各类收入和开支分别建立村级帐户,重大开支由乡镇纪检监察介入监督。三是尝试建立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并列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其成员由村民代表直选产生,独立行使监督村务的权力。四是建立村主任负责,村支书领导监督的权力运作机制。
4、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真正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5、加强协调配合,严查农村职务犯罪案件。充分发挥各乡镇纪检、监察、审计、会计、农经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用足用好基层监督力量,加大对基层纪律监察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查处农村干部违规违纪违法的能力;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检察机关处理,以查办案件的实际行动震慑农村职务犯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