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析以人为本理念在工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解析以人为本理念在工会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以“以人为本理念在工会工作中发挥作用”作为重点进行研究,探讨了工会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会;工作;以人为本;作用;研究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工会工作是重要的一个部分,一直以来,它担任着维护企业职工利益以及促使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责任。在企业工作开展过程中,以人为本能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能够为企业营造一个和谐的气氛,同时它对提升企业职工的凝聚力与主人翁意识有着重要作用,下文作者就对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工会中的工作进行分析。
一、以人为本理念下企业工会工作的定位
工会是企业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形成的工人阶级为主的基层群体,工会是党组织和基层群体联系的纽带与桥梁,在实践过程中,它以代表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主要宗旨,它接收上一级以及同一级的党组织双重领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工会工作的有效实施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企业的进步发展,能明显地提升企业的准确定位,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工会的准确定位需要理顺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妥善处理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企业工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自觉地接受同一级党组织领导的安排,并且能独立地完成工作,这是企业工会开展工作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工会的工作不能够随意进行,而是要按照相关的组织要求与标准实施。在工作过程中,怎样去处理好工会与党组织基层的关系,是工作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在解决了两者关系后,才能保证工会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从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以人为本理念分析,在工作的阶段中,在尊重党组织的基础上,结合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党组织的指导作为原则,同时及时地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并且执行,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工会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二)妥善处理与行政部门的关系。就企业工会与企业的行政部门而言,从工作的开展目的来说,这两者的作用在于能够保证企业的发展得到支持,而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两者的地位也是相等的。但是在工作的时候,由于两者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职能的差别,就会有各种矛盾、问题产生。因此想要使得企业的发展能够可持续进行,就需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行政部门对于企业的工会而言,它是属于给职工争取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民主的管理中,并且要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分歧时,需要秉着友好协商、以人为本、和谐互动的原则,才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影响,从而能够给政治工作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妥善处理与职工的关系。在工会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处理好企业工会与企业职工关系问题是企业中的重点内容。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职工是主体结构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工会职工两者间关系是否良好,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发展。假如在工作过程中,工会不够重视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工会设立也就如同虚设毫无意义了,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在对工会以及职工的关系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开展工作的原则,要从职工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要不断地激发职工的工作激情,以主人翁精神贯彻到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以保证企业能健康发展。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企业工会工作的措施
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开展工作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工作中,要处理好基层职工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保证职工能够按照党的方针开展工作。
(一)引导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总体上来说,以人为本主要是能够体现在职工被尊重、被重视的层面,同时还体现在工会的具体工作中,保证职工的民主权利,这就要求工会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引导职工开展各项民主讨论、民主决策。保证职工的参与权,要不断地拓展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并且还需要扩大职工参与的范围,以保证企业能够满足职工的要求和愿望,以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体现;确保员工具备知情权,在工作过程中,保证职工具备知情权是参与管理的基本条件。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明确规定代表的权利与工作机制以及会议流程等内容。
(二)关注职工价值。在工作的过程中,立足于服务职工,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工会中的重点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职工参与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并且还要重视职工在企业发展中体现的价值,以保证职工能够意识到自己在企业中具备的价值,从而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并且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地做好职工发展的科学指导,帮助职工能够树立起不断进取的观念,使其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唯有企业的生产效益得到提升,职工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另外,在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职工自我价值认知的引导,可以通过采用利益分配方式或是组织方式让职工了解自我价值。例如:本公司在工作过程中,通过“职工之家”等业余活动方式,展开“送温暖”“送关怀”活动,帮助企业职工实现医疗互助等计划,这样的方式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也让以人为本理念得到了体现。
(三)加强素质培训。在工作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得以实施,能保证企业得到更多的效益,还能够帮助职工提升素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下转第13页)(上接第20页)工会需要重视职工素质提升问题,要想办法给职工提升素质提供环境与条件。例如,在业余时间,可以通过开展“争先创优”“加强学习型企业建设”等活动的建设,给职工学习培训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此来丰富职工的学习生活。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加强职工的道德建设、文化素质、强化职工的工作责任感,让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工会开展工作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形势下的需求,能够满足企业职工对正当权益的要求,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创新的要求。在实践中,以人为本理念对于企业工会工作的与时俱进有很大的作用,它在保证企业工会能够更好地服务职工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林华.工会工作在企业中的挑战和改进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29):102-103.[2]李应心.一重集团党委支持工会工作激发职工“主人翁”意识[J].工会信息.2016(21):93-94.[3]张光磊.新常态下国企工会工作发展思路新思考[J].中国市场.2016(30):214.[4]浙江省总工会 融大势 务本职 强根基 求实效[J].浙江人大.2016(07):45-47.[5]高波,高蕾.浅谈工会工作与构建和谐企业[J].经营管理者.2016(19):135.
第二篇:“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含义
首先,人不但具有社会的属性,同时还具备自然的属性,自然属性主要是为了实现人的内在潜质的挖掘,促使人得到尊重和激励,而这种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其次,人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而主体性也是人在发展中的本质属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简单地把学生视为被管理、被塑造和被规定的对象,而是应该按照不同主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方法各异的管理,体现人的主体性特征;再次,人需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作为一个主体,在学校中不仅应该实现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还应该包括心理、精神、体质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不断完善,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从根本上说,社会的发展就应该被视为人的全面发展,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缺失性表现
1.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
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味片面强调社会和学校价值的实现,而忽略了学生个人价值的体现。事实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辩证统一体。只有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共同实现,不厚此薄彼,尤其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的发展层面上的目标。许多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视学生为工具,随意使唤学生,而不是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对其进行锻炼,这就是典型的忽视个人价值的表现。这种只强调社会和学校的价值,却忽视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的做法不仅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还阻碍了学生的进步。
2.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传统的学生工作中,班主任教育学生个人利益要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有时候甚至要牺牲个人利益来实现整体利益。其实,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忽视学生个人的发展诉求是不对的,因为这样的教育往往会“使教育目标成为了一个远离受教育者自身发展实际与现实生活视域的空中楼阁”。换句话说,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素质背离了个体真实的内在要求,自身发展的诉求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和实现,这种“大锅饭”方式培养的学生往往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根本原因在于班主任只看到了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个性,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积极主动性。因此,基于共性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和一系列的目标,对于本身素质比较高的学生来说是能够简单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把相同的任务交给素养相对较差的学生,他可能就会很难完成。另外,个人的生活背景、成长环境、社会氛围都存在着差别,所以,对待事物的看法也是有所差别的。用相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个体,就会导致对个体特色的抹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3.重视政治教育,轻视思想、心理和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管理中的全部内容,它可以作为实现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前提,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不仅包括对其进行政治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心理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政治、思想、心理和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内容,只有这四部分之间形成有机的整合,才能形成合力,对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现在的学校管理只重视其中的政治教育,却忽视了思想、心理和道德的教育。
4.情感交流沟通缺乏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在社会上普遍流行,学生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功利化的影响,再加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匮乏。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实现了最低的需求之后,就要追求更高的层次,而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等级的需求就是人的情感需求。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情感上的满足,他们之间只是简单地实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并没有情感上的交往;以往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缺乏宽松、民主、平等、热烈的教学氛围,缺乏对受教育者人格发展的指导和激发情绪体验的方法,也是导致情感交流较少的原因之一。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1.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性
既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辩证统一的整体,那么只有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在人的发展层面实现既定的目标。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实行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可见,实践能力是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集中体现。同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就是以人去开发人,以人去影响人,以人去理解人,以人去对待人,特别是关心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和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需求,并结合学校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实现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有机融合和整合。
2.重视个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
班主任在制定工作目标时,习惯从学生的共性特征出发,对于各自的差异性视而不见,或者重视不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激发和发挥,“一刀切”的方式是不能够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也是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的。所以,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必须重视个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确定管理目标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遥不可及”,也不能脱离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并且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其个性化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办事作风,所以,当代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就应该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出发,尊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管理过程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发展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实现自我甚至超越自我。同时,要适当地原谅学生犯的错误,要允许学生存在缺点和不足,因为,每个人都有弱点和缺点,班主任应该在重视其缺点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实现自我的不断升华和人格的充分发展。
3.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强调“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优势主要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班主任在强调“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也不能为学生面面俱到地安排好日常生活和学习。显然,只有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自立和自理能力,才能使学生全面地发展。素质教育包含的内容很多,不只是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班主任要适当地把握管理的尺度,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放任不管,应该给学生留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以人为本”
只有把理论内容上升为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班主任应该重视以上管理弊端,让自己成为具有先进人本教育理念的人,要注意把理论付诸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性特征,从根本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朱红文.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人文科学方法论导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3] 陈士宏,王雅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4] 韩华.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5] 欧巧云.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责任编辑杨子)
第三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杨敏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转型,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管理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管理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从它提出的意义、实施现状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做好提出建议。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对策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学生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转型,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管理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管理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同时充分贯彻了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用心去沟通和感化,营造浓浓的亲情氛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充分施展学生的才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概念及意义
1.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概念
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根本出发点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提出来的,即高校的学生管理者视管理为一种完全服务于人的手段,以促进管理对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管理方式。本的办学理念。高等教育中为“本“的“人”很多,应该包括学生、教师、员工、学生家长等等。但是核心应该是以学生为本。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包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1]
2.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意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作为高等院校,根本任务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大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谐大学是以人为本、拥有和谐融洽育人环境的大学,是由若干和谐班集体组成的大学;为创建和谐大学,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运用情感教育模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真正达到创建和谐文化、和谐大学、和谐班集体的需要。
二、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1.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工作是很讲究方式方法的,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级管理、集权式、有科室设置;二级管理、分权式、两处型;二级管理、分权式、单处型、有科室设置;二级管理、分杨敏(1986—),女,陕西商洛杨斜中学,研究生。E-mail:yangminspy@126.comTel:***
权式、合属型、无科室设置。各种体制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由于管理方法实施的不科学或是管理环境不协调,在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就出现一下问题:政治、工作不分,在开展活动中从策划、组织到实施,都是一手操办,无闲暇时间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工作平庸无创新性可言[3]。另外,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缺乏锻炼,压抑了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自主能力的提高。管得过细、过死,一竿子插到底,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政工干部孤军作战,对学生不闻不问是高校学生管理现象中常见的问题。
2.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存在的缺陷
所谓管理理念就是指管理的指导思想或宗旨。在高等院校,教育和服务的对象是学生,高校管理的科学理念应该是为学生成才服务,高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和服务于这个宗旨。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体制下种种观念的影响和现行体制的束缚,在我国高校中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主从关系,高校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则是被动的受教育者和管理客体,这种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学生工作中具体体现就是严格的“制度管理相统一”,过分强调“统一性”,过分依赖制度管理,而忽视大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为了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他们强烈追求统一,追求一个步调、一种风格、一种色彩,从而使不同高等院校学生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水平能力等方面差异性太小。这种僵化的管理方式的弊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日益凸现,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3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理念影响心理咨询者观念相对滞后。多年来,大多数学生认为去心理咨询室的人都是有神经病或精神病,都是不正常的,他们以同情或歧视的目光看待那些访问者,结果是有心理障碍者障碍更重,无心理障碍但需心理帮助的同学也望而却步,最终使心理咨询活动无法开展。虽然咨询者和被咨询者都有建立联系的愿望,但是因观念相对滞后而形成一道推不开的门。
其次,学校及领导对心理咨询工作重视不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预防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更好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但目前还有很多学校及领导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得过且过,既不投入资金,也不计算工作量,心理咨询队伍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造成的结果是心理咨询的水平不高,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只是挂个招牌,并无实际意义。
三、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对策研究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校的学生管理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多样性,在具体工作中要贴近学生生活、倾听学生呼声、了解学生要求、关心学生疾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要以学生满不满意、喜不喜欢、接不接受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否收到了实效的唯一标准。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根据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条件及现状,对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下面对策:
1树立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应该是为学生成才服务,应该紧紧围绕促进大学生成长来开展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大学里学习、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巨大的变迁给学生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冲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社会各方面需要关注的紧迫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4]
首先,建立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配置专门人员,切实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正确地审视自己,客观地评价他人,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律能力。其次,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忽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科学的方法帮助毕业生了解自我,以确定自己的职业取向,帮助学生合理定位和正确择业。再者,建立大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让贫困学生无忧无虑上学,拓宽他们的视野及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建立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指导中心,使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单调,学生们寻找适合自己需求的“兴奋点“,追求个体差异性,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自我调整、自我约束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2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专职队伍的素质
高校学生管理的服务和管理对象都是高层次的大学生,因此,学生管理队伍的稳定程度、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以及政治思想素质。另外,由于高校学生工作方位全,内容广泛,涉及部门多,要使学生管理队伍保持高效、有序、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需要各部门间理顺关系、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构建工作合力系统,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管理者要定期进行资格培训和认证,从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岗位设置和聘任,积极发现人才利用人才,给学生锻炼机会。
3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
人既受环境影响,又能改变环境,只有在不断改造的新环境中,才能更好的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校园环境是学生施展才华开辟通道的基地,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并且这种影响力还相当持久。如何创建校园环境使其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影响学生?
首先,这里的校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学校的建筑设施、设备、绿化、美化等外显的东西;软环境包括学校的人际关系、校风学风、文化氛围、道德、信念等内在的东西。其次,在硬环境的建设中,要以人为本,为人创造环境。创设良好的硬环境,要求我们在校园建筑设计上,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观赏性,更注重人性化色彩,以学生使用便利、顺畅、愉悦为目的。最后,创设良好的软环境,是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中的主要部分,在校园中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软环境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尊重学生合理的生活需要、工作需要、发展需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营造优良的师生人际关系和浓厚的师生情谊。创设良好的校风环境,引导校园舆论,建立公平、民主、科学的激励机制,树立自由探讨、求实创新的学风,以达到育人环境的最大优化,是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的最终目的。4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代教育心理学家曾研究指出:情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有效的教育章程。因此,要增强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实效性,达到其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在工作方法上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运用情感教育模式,注重情的渗透与感化作用,运用多种方式把自己的爱传给学生,滋润他们的心田。以情感人是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要有深厚的感情,要用情感去影响、打动、感召学生,使双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相通,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思想的转变和升华[5]。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实施情感教育模式是创建和谐文化、和谐大学、和谐班集体的必然需要。
5注重软性管理,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不否定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作用,但这些管理只能是帮助和引导型的,而不能是强迫、压制型的。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即“参与管理”是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提倡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6]可以说,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另外,学生管理工作是针对学生的,管理机构直接作用者是学生。学校管理出现有些问题,不处在其中的管理者,是难以发现的。而学生生活在其中,学生感觉是最敏锐的,最能亲身体会到自己的需要。吸收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中,学校管理者直接听到他们的心声,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价值趋向。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特别是作为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身处知识经济的时代,现代人的节奏意识就更要加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产生的,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有其自身的优势是它得以拓展的主要原因。文章针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一点对策以供高校学生管理做个参考。因为,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处理问题时认真地去思考,去分析,要不断的探索新的管理观念、策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方法,争取达到最优韵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帮胜.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理念[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2):123
[2]贺志燕.试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情感教育模式[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6):93
[3]孙宝舫,郭红,王宏利.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 [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6):93
[4]张勇.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35
[5]胡广鹏.试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创新[J].管理科学,2008(11):191
[6]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第四篇:执行力理念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监理)
“执行力”理念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凡是发展快且发展好的世界级企业,都是执行力好的企业。就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坦言:“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IBM总裁鲁.郭士纳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
企业的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还要有符合企业实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而其规划蓝图的顺利实现靠的是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的亲力亲为,靠的是有效的执行力。3月13日-3月14日,有幸参加了市公司组织的中层干部综合管理技能训练营的学习,张竹泉老师用精辟的语言,从宏观和微观上着手,利用大量的案例为我们讲解综合管理技能,也就是执行力的真正内涵。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的完成自己所被指定的工作和任务,简单的说就是将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合理的运用,以达到战略规划的实现和改进。其在企业中特别是我们电力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可想而知,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健康、和谐发展问题。
作为电力系统的一名中层管理者,在处理主业、多产业、高中基层(上级、下级)、发展与创新与和谐等关系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1 如何利用综合管理技能和强化执行力来化解这一系列的矛盾,还要从“情、信、惧、利”四个字上来做思想文章,既要加强沟通协调,讲诚信,又要在工作指标上进行量化,实现绩效考核,制度化,建设和谐企业化氛围,将上级决策转化为效果,提高执行力。
今年,蓝天监理公司、旅游公司,紧紧围绕市供电公司提出的加强“三个建设”、推进“四个优化”,实现“五个提升”的目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解读,统一思想,明确位置,制定了适合本公司的管理目标和“面向市场、立足服务本系统、自力更生求发展”的工作思想。对全体员工提出了标准规范自律诚信的素质要求,当前集团所属公司都处于快速发展的好机遇,要发挥企业生产精神,勇于创新,把机遇转换成果实,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切实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并于当年取得了好的经营效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经过了统一思想、制定目标、规范流程运作、计划周密等一系列的综合管理技能的实施也就是执行力的到位才取得的,同时也证明了集团公司拥有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发展对主业来说是提高效益扩大电网履盖率,而多产业是要通过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改进服务质量来占领市场等问题。执行力显得尤其重要。
员工在企业所从事的工作,从小的方面讲,是就业所需,是解决自身最根本的生活之需,从大的方面讲,是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企业的兴衰荣辱,无论从大的方面还是从小的方面讲,都与员工的得失成败息息相关,这就是所谓的“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也是联系企业与员工密不可分的纽带。员工一旦正确 认识到自己和企业的这种关系,就能自觉树立起良好的工作态度,时时刻刻以企业发展为己任,主动认真对待工作,尽心竭力把工作干好。从实质上讲,企业的执行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如此看来,执行力的关键还是在于员工。如何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也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应当在合理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岗位工作责任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贴心的员工福利制度,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和执行能力,使企业与员工真正实现同呼吸、共成长。
综上所述,结合张竹宗老师的讲课内容,总结出企业要要提高执行力,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育优秀的执行力文化
企业执行力文化比任何管理措施或经营哲学都管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者角色定位需要变革,从只注重策略制定,转变为策略与执行力兼顾,同时努力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以执行为导向的企业,策略的实施能力会优于同业,因此它们会更优秀更出色。那么执行力产生于何处呢? 执行力诞生于企业信仰。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区隔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它来自于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完善于这个企业近乎教义般的企业信仰。IBM就是这样一间把自己的信念象教会一样制度化的企业,以致于有一位任职9年后离开的人说:“离开这家企业就象移民一样。”。
那么,企业文化产生于何处? 显然,企业文化受到公司创办者的影响是最大的。然而,仅仅是创办者的影响是不够的,企业文化得以成为信仰,它是吸收历史,总结现在,立志未来所提炼出来的,它有自己企业中独特的深深烙印。它需要靠从上而下不断的宣导、复制、灌输和身体力行,而最关键就是身体力行的复制。
二、建立高效的执行力体系
通用电气最为骄傲的东西就是它的运营系统(Operating System),这个运营系统保证了通用电气所有集团性的战略一个月内在全球35万员工中全面展开,一个财务内必定在财务上见效果,执行过程中的沟通机制非常完善,跟进系统非常严格。
其次,企业没有一个好的激励机制,肯定就没有执行力。执行力的生成与养成是以企业切合实际的激励机制为依托和载体的。他们对那些具有执行力的人给与更多的精神及物质上的回报。
再次,让流程说话。很多企业没有形成从制定计划到办出结果的专业化工作流程。我们的问题往往是:有工作没计划,有计划没任务,有任务没执行,有执行没督办,有督办没结果,有结果没奖惩,稽核制度是确保执行力提升的重要措施。
最后,将流程尽量简化。要做到“四化”,即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把简单化的东西量化、把量化的因素流程化、把流程化的因素框架化。
三、维护良好的执行纪律
现在提出的要公转,减少和停止自转,就是落实执行力的具体体现。执行层的职能是对上级指示和要求迅速、准确、完整的贯彻和落实,可以更好地发挥执行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做得更出色。
企业的成功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战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而战略需要靠高效的执行体系来实施。因而执行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再好的战略也只能成为梦想。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电力多经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在强化员工执行意识的情况下,不要忘记将“执行力”基础的建设工作提上自己管理工作日程,真正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高效的执行力文化氛围,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只有高度重视执行力的功能,切实增加执行力在企业管理中的含量,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新飞跃,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第五篇: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时期就是小学,所以小学的学习生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引路石,是指明灯,是习惯
养成、性格建立的关键时期。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管理者,一定要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在众多的管理理念中,“以人为本”则是位处核心的一环。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对此方面进行多层次的讲解阐述。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班主任;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以人为本,而轻利,事方可成。”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也要遵循这样的理念,将利益放到一边,把学生列于第一位,合理应用,则可以让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上一台阶,还可以有效地使班集体蒸蒸日上。而本文所讲解的,就是如何使小学班主任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班级中科学应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造欢快和睦的班级环境
虽然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但事实上有些小学生无法适应小学的生活。如果班主任可以和小学生形成一种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协助小学生适应校园的生活,构建和睦的班级环境,便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和个性发展。而构建轻松班级环境的要点,应重视以下这三点:1.小学班主任应用负责体贴、亲切近人的态度来拉近与每一位学生的距离;2.积极并有效地解决小学生在学生和校园生活上的重点难点,富有耐心,发自内心地帮助每一位学生,让小学生切身感受到班主任对其足够多的人文关怀;3.积极开设班级校园活动,在小学这个压力很小的时期,应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不仅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促进班集体的和谐,还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的意义。
例如当学生与他人发生冲突时,班主任在小学生的眼里则是像家长般的校园内重要的依靠,应想方法调解学生间的矛盾,寻找问题的根源,加以解决;而平时要多举办一些读书活动,“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小游戏,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贯彻落实到班级管理的应用中来。
二、完善班级管理措施,科学民主师生平等
笔者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了几点管理措施,如下:1.选班干部时,要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运用选举和聘任相结合的方式,让科学民主的观念深入学生心中;2.在班级生活中,要成立监察小组,每天向班主任督促反馈班干部工作中的不合理之处,提高班级服务质量;3.班干部需要将班级内的工作进行分工,使工作分配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促使班级内管理有序进行;4.班主任的身份应与学生平等,并亲身参与到班?工作之中,指出意见,进行督导和商议;5.班主任和班委要组织制作班级内的活动实施计划和工作计划,让同学们时常保持在一种活跃高产的运作中,提升学生对班级的自豪感。
例如学生班委在制作班级文化时,应把班主任加入到班级工作中,共同商榷,互补各自的优缺点,学生的优点是紧跟小学生的文化潮流,贴切学生生活;班主任的优点则是思考问题严谨,有条理性。在互补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极高的存在价值,这难道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应用吗?
三、制定个性化评价制度,让成功常伴左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理念早已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非常注重制定小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制度,倡导学生进行自由发展,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也是牢笼的枷锁”。我们不能把学生搁置在一处进行只入不出的讲授,而是应该做到把学生放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则是每次活动中的指导人。教师在制定个性化评价制度时需要重视以下几点:1.班主任应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谈心,了解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追求,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并及时帮助他们化解心中的芥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2.征询每个学生对班级工作的建议和异议,做到“人民当家做主人”的管理宗旨,增加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价值;3.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做一些好人好事,在体验社会的趣味时感悟生活,获得成功。
例如班主任可以每周开一节心理主题班会,了解学生近来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还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小小交警”活动,感受社会工作者的艰辛。了解询问学生的梦想,多加鼓励,使其对未来憧憬向往,并真正地构建个性化学生评价制度,让以人为本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四、总结
小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而这未来路途的指门人便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应用,完善班级管理措施,在各种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其能够快乐成长,充实、有意义地过每一天,并成为我国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高泉山,郭耀山.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新课程:小学,2013(4).[2]郑清影.小学生班主任管理之我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