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执法为民的法治理念在检察工作中的行为内涵
浅议执法为民的法治理念在检察工作中的行为内涵
浅议执法为民的法治理念
在检察工作中的行为内涵
法治是人类文明与发展的标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中外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
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执法工作上的体现。检察机关是我们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官是代表国家和人民依法履行检察职责的具体执行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检察官的政治思想准则。
一、执法为民是对检察官的本质要求
检察官的最高职责,就是保护人民,为人民谋利益。
第一要热爱检察事业,热爱人民。我们既然选择了检察官这个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热爱检察工作,献身于检察事业,将个人的利益、前途和命运与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融为一体,人民的利益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有何困难,都要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地完成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流血流汗换来的,我们的衣食住行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我们来自于平民百姓,平民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所以我们只有恪尽职守才能回报人民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第二要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检察官的基本职责,从根本上讲,就是保障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维护人民的利益。没有较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如何为民执法?怎能促进执法公正?所以作为检察官,必须扎扎实实地学习检察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检察业务素质;同时还要广泛地摄取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以适应新时期检察事业发展的需要。工作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原则,严格执法,文明办案,规范执法行为。“决不放过一个犯罪分子,也决不让一个无辜的人受到法律的追究。”把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统一起来,注意保护案件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重事实、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决不能威胁利诱、刑讯逼供、违法使用强制措施等,注意执法形象、法言法语、举止得体,不盛气凌人、耍特权、逞威风,真正做到适用法律准确、程序合法、文明办案、效果良好。
第三要保持为民执法的纯洁。清正廉洁是检察官的基本要求和起码的道德品质。作为法律监督者,其身不正,何以正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必须正确行使,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在执法中,不掺杂个人的私欲,不把人民赋予的职权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坚决抵制“说情风”和各种歪风邪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追求与自己身份和生活水平不相适应的物质享受,坚决不做那些追逐私利,贪图享乐,有悖于党纪国法的行为。
第四要坚持为民执法的正义之心。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从来都是激烈的、尖锐的、硬碰硬的。为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法律的尊严,就必须铁面无私,不畏强暴,敢于碰硬,坚贞不屈,斗争到底,决不妥协,在必要时要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刚正不阿,护法为民是我们检察官的必备素质。在声色犬马、威逼利诱面前,我们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
第五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我们对群众的诉求决不能冷、硬、横、推,因为“人民利益无小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应当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从细微之处着眼,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通过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成为人民满意的检察官。为人民服务就要象鲁讯先生说的那样能俯首甘为儒子牛,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为民执法是检察工作的本质特征
检察机关贯彻执法为民法治理念的本质就是要解决好为民执法的问题,这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执法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为民执法,决定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必须切实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是要认真履行法律
监督职能,在检察执法中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刻都要牢记检察官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检察干警是人民的公仆,是为民掌权,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的。牢固树立为大局服务的思想,始终坚定不移地将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检察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严打”整治,突出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性犯罪,依法快捕快诉,严惩各类刑
事犯罪。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工作生活环境。在通过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社会影响恶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要案,严惩腐败分子,保护国家人民财产,鼓舞人民群众,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通过强化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切实纠正民事和行政审判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信任。
二是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批评、建议和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继续实行首办责任制的工作制度和程序,强调谁主管,谁负责,对群众反映的情况绝不推诿和敷衍,将问题解决在首办环节和基层。大力开展文明接待活动,继续保持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示范窗口的形象,热情受理群众的来信来访。要将“检察长接待日”制度、检务公开制度、执法监督员制度、定点挂钩联系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发挥其作用。
三是要加大服务力度,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检察机关要在执法过程中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的指示,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满不满意、拥不拥护、赞不赞成作为检验检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三、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必然要求
一是摆正为民执法观念。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基本原则,切实转变“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以人治国、以行政命令代替法律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建立与现代法制文明相适应、符合现代法治基本要求的正确法治观。
二是公正为民执法。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活动的价值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存在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检察机关必须以保障实现公平和正义为目标,突出“强化监督,公正执法”的主题,确保法律的严格统一实施,维护司法公正。
三是严格为民执法。由于受陈旧执法思想的影响,当前检察机关在执法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重惩治犯罪,轻人权保护问题;重实体,轻程序问题;重打击,轻预防问题;重公正,轻效率问题;重数量,轻质量问题等等。要树立打击与保护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惩治犯罪,轻人权保护”的思想。要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要树立惩治与预防并重的执法理念,切实转变“重办案,轻预防”的思想。要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通过查办具体案件,深入分析研究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针对发案单位在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的检察建议,帮助发案单位整章建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要结合典型案例,积极开展个案预防,达到“查办一个案,教育一条线,治理一大片”的效果。
四是文明为民执法。要在执法过程中深层次地把握现代法制的精髓,坚持以人为本,作到法情相融,体现出对人的价值和存在的充分尊重,充分运用法律和政策,将法的严明公正与符合情理的人文关怀紧密结合起来。
为民执法,是检察执法的本质特征,解决的是“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为民执法这个根本问题,才能解决好如何执法的问题,我们才能在检察工作中减少执法的随意性,避免执法违法现象的发生。
第二篇:拓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文章标题:拓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拓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
面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把它确立为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它真正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是科学的、先进的理念,把它确立为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人民的意愿,历史的选择,发展的必然。它是创新理论,更是行动的指南,有着鲜明的实践品格。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监狱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最终要靠实践。因此,进一步拓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转化为广大监狱人民警察的自觉行动,转化为监狱建设发展的实际成就,这既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也是把学习贯彻如何引向深入的重要课题。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拓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由进入思想向进入工作实践拓展从理论上学习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刻理解它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并进入监狱人民警察的思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把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向深入的重要途径。但是理论上的学习研究是以服务实践为目的,不能片面地以办班、集训、出题、研讨的密度,来衡量重视程度和估价学习深度;以探讨了多少问题、记了多少读书笔记、写了多少文章的数量,来说明甚至代替学习贯彻的质量;以被上级转发的一些做法、收获体会、经验材料多少为标准,来检验评估学习贯彻的成效大小,这样容易造成本末倒置。要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终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因此,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定要走出停留于深化认识、止步于理论探讨、专注于研究问题的务虚状态,进一步转入具体实践的务实进程,尤其是要在落实上用工夫。首先,要增强落实的意识。落实就是工作实践,就是实际操作。我们要把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监狱各项工作的落实上来。把握住了落实,才真正把握住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关键环节。其次,要抓好落实的谋划。对照中央政法委提出的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要求,结合监狱工作的实际,认真梳理和反思我们的执法理念、执法工作和执法作风,看哪些要坚持,哪些要加强,哪些要调整,哪些要改进,须理清思路,科学安排。第三,要加强落实的指导。监狱党委和领导对在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应当不间断地加以具体指导和认真解决。实践表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落实就具体,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见成效。
由表层实践向解决问题的深层实践拓展所谓面上的表层实践,就是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注意力,集中在大造声势上,集中在推动监狱眼前的工作上,实践活动循环于浅表,而尚未把着力点放在扎扎实实解决问题、改进执法工作上。用科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党一贯的行动准则。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监狱工作实践,就是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解决监狱建设和发展中现实问题的过程。并把解决实际问题的多少作为检验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试金石。那种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把规章制度贴在墙上,把狠抓落实挂在嘴上,把解决问题放在边上,最后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的,就不是真正的坚持。因此,针对监狱工作中存在的诸如干警队伍建设中的重使用、轻培养;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和监狱文化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监狱个别警察在执法中的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问题;特权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自我约束不严的问题;有的基层单位和警察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程序不规范的问题,都是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违背的,我们应一块一块地清理,一项一项地研究,一个一个地解决。实践证明,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越多、越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贯彻就越深入,成效就越明显。
由关键环节的先行实践向各个环节的全面实践拓展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用以指导监狱系统警察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更好地履行监狱的根本职能。当前,在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在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实施行政奖惩等敏感执法环节上,在中心工作和关键环节方面,投入的精力多于其他领域。这是符合抓首位、抓关键、抓重点的要求和一点带面的一般指导规律的。但按照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落实到监狱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求,还有不少差距。监狱作为国家刑罚的执行机关,执法是监狱工作的生命线,监狱工作中无论是对罪犯执行刑罚,还是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等都是严肃的执法活动。发挥好监狱特有的职能,实现监狱的安全稳定和快速发展,须遵循“细节决定成败”理论,对监狱执法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都放松不得。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监狱系统百日
安全活动,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罗昭同志提出了抓基层、打基础,抓管理、堵漏洞,抓责任落实、促工作到位的工作要求。实质上,就是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监狱系统确立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向实践拓展,进入监狱警察的思想,进入监狱具体工作,并体现到确保监狱安全稳定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打牢基础;其次,统筹兼顾。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防止和避免专注关键环节、重点部位、以偏概全,而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第三,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落实质量。
由摸索实践向制度化的规范实践拓展目前,监狱系统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广大监狱人民警察的自觉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各个单位的进展也不平衡,一些单位尚处摸索阶段,等上边、靠指导,距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有的治监思路不甚清楚,有的工作举措不甚得法,有的结合单位实际不甚紧密,有的检验评估不甚科学,突出反映在指导实践上不甚有力。影响和制约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监狱工作中的全面贯彻落实。因此要加紧研究解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问题。构建监狱系统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长效机制。为此,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入实践,须着眼四个纳入:纳入监狱党委的领导行为规范,纳入领导和机关的首要职责,纳入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纳入检验监狱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标准。从而激发广大监狱人民警察投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实践,在不断引导中更加自觉,在制度保障中更加深入,在检验评估中更加到位,在逐步规范中更加见效。
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监狱全面建设,是党赋予我们的长期历史任务,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躬身实践,从谋求监狱建设创新发展的高度勇于实践,从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指示精神的高度推进实践。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监狱系统人民警察岗位练兵活动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扎实推进,确保监狱的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拓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拓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第三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我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司法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一环,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防线。今日的中国朝气蓬勃,正坚定的向法治社会迈进,社会转型阶段的利益重组过程中,是否有公正、高效的司法体系尤为重要!它关乎稳定大局,关乎民心向背,关乎法治事业的走向和进程。就象德沃金
在其不朽名著《法律帝国》中的描述那样:法律帝国的首都是执法,而执法者,则是帝国的王侯。今天的我们,工作在人民检察院,是一种光荣,我们平凡的工作背后,是崇高的事业,神圣的使命。与光荣同在的,是责任!人民群众是司法公正的最大受益者,人民群众也是司法不公的最大受害者。我国是人民共和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建立检察院,不是为了建一座宏伟壮观的帝国之都,人民赋予检察官大权,也不是为了检察官们的尊荣显贵。如果不能用手中的利剑击出公平与正义的时代最强音,如果不能以信念之火的铸冶让法律在现实中熠熠生辉,检察院与检察官,就会在法治时代失去存在的价值。
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广大检察官应当坚持“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始终不渝地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法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一次不公的执法恶果超过十次犯罪,犯罪只是触犯法律,好比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执法却毁坏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的源头。失败的执法,竟然是比犯罪更大的邪恶!诚非虚言,中国古代的司法就不乏这样的例子,很多时候,“屈死不告状”竟然成了经验之谈,这经验背后,有多少惊心动魄而又无人问津的苦难?明朝成化年间的刑部尚书刘铁斋号称铁石心肠,但他在看到三法司门前以头抢地、辗转呼号的百姓时,也不禁为之动容,叹一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人民有要求,检察院就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回应。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就是我们义无反顾的选择和使命!于是,就有了执法为民的要求。执法为民不是一个装点门面的宣传口号,它需要我们用热血和汗水去兑现。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是人民检察院的时代责任,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人民检察官的神圣使命!
落实执法为民,做好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关键。崇高的事业,始于平凡的努力。我能够看到,我从前的偶像、现在的同行,在平凡岗位上非凡的奉献:公正严明执法,两袖清风做人,这是人们对安徽省灵璧县检察院因公殉职的反贪局长王荣辉生前事迹的生动评价;王海森,用生命诠释忠诚,一位已去世一年多的普通检察官,仍以最高票当选“感动安阳--2005人物”,王海森,河南省内黄县检察院监所检察科原检察员,内黄县楚旺镇南街村人。因积劳成疾,2004年11月23日倒在了他所挚爱的工作岗作上,年仅50岁;福建省南平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赵必铭是一名忠诚检察事业的优秀检察官,以强烈的责任感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什么是执法为民,这就是执法为民。执法为民,就是对日复一日平凡甚至琐碎的工作毫不懈怠。正是这平凡的努力,正是这点滴的公正,汇聚成新时期人民检察院执法为民的壮丽进行曲。
第四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我心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我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司法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一环,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防线。今日的中国朝气蓬勃,正坚定的向法治社会迈进,社会转型阶段的利益重组过程中,是否有公正、高效的司法体系尤为重要!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它
关乎稳定大局,关乎民心向背,关乎法治事业的走向和进程。
就象德沃金在其不朽名著《法律帝国》中的描述那样:法律帝国的首都是执法,而执法者,则是帝国的王侯。今天的我们,工作在人民检察院,是一种光荣,我们平凡的工作背后,是崇高的事业,神圣的使命。与光荣同在的,是责任!人民群众是司法公正的最大受益者,人民群众也是司法不公的最大受害者。我国是人民共和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建立检察院,不是为了建一座宏伟壮观的帝国之都,人民赋予检察官大权,也不是为了检察官们的尊荣显贵。如果不能用手中的利剑击出公平与正义的时代最强音,如果不能以信念之火的铸冶让法律在现实中熠熠生辉,检察院与检察官,就会在法治时代失去存在的价值。
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广大检察官应当坚持“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始终不渝地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法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一次不公的执法恶果超过十次犯罪,犯罪只是触犯法律,好比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执法却毁坏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的源头。失败的执法,竟然是比犯罪更大的邪恶!诚非虚言,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中国古代的司法就不乏这样的例子,很多时候,“屈死不告状”竟然成了经验之谈,这经验背后,有多少惊心动魄而又无人问津的苦难?明朝成化年间的刑部尚书刘铁斋号称铁石心肠,但他在看到三法司门前以头抢地、辗转呼号的百姓时,也不禁为之动容,叹一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人民有要求,检察院就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回应。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就是我们义无反顾的选择和使命!于是,就有了执法为民的要求。执法为民不是一个装点门面的宣传口号,它需要我们用热血和汗水去兑现。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是人民检察院的时代责任,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人民检察官的神圣使命!
落实执法为民,做好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关键。崇高的事业,始于平凡的努力。我能够看到,我从前的偶像、现在的同行,在平凡岗位上非凡的奉献:公正严明执法,两袖清风做人,这是人们对安徽省灵璧县检察院因公殉职的反贪局长王荣辉生前事迹的生动评价;王海森,用生命诠释忠诚,一位已去世一年多的普通检察官,仍以最高票当选“感动安阳--2005人物”,王海森,河南省内黄县检察院监所检察科原检察员,内黄县楚旺镇南街村人。因积劳成疾,2004年11月23日倒在了他所挚爱的工作岗作上,年仅50岁;福建省南平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赵必铭是一名忠诚检察事业的优秀检察官,以强烈的责任感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什么是执法为民,这就是执法为民。执法为民,就是对日复一日平凡甚至琐碎的工作毫不懈怠。正是这平凡的努力,正是这点滴的公正,汇聚成新时期人民检察院执法为民的壮丽进行曲。
第五篇:检察工作中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
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具有政治性、科学性、法律性、先进性、人民性等特点。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一、当前检察工作在理念层面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法律理念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特点,往往并不随着法律制度或规范内容的变化而彻底的改变。虽然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权利本位的法治理念,但是传统封建法律思想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依然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和法律实践。突出地表现为权力本位的意识和观念并未得到完全改变,对于公民的主体性、自主性地位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尊重。而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一方面,世界现代法治文明成果被我们借鉴和吸收,但另一方面,脱离国情地照抄照搬西方一些法律思想、法律条文,以此来批评和改变我们的法律制度,其影响和危害性也不容低估。这些错误理念反映在执法层面上,表现为执法不公、执法不文明、执法不严格、执法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当前检察机关在执法理念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打击犯罪,轻保护人权;重实体,轻程序;重协调配合,轻监督制约;重严格执法,轻文明办案 ;重法律效果,轻社会效果;重办案数量,轻办案质量。
二、检察工作中应当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树立正确接受党的领导的理念
在检察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检察机关坚持正确执法方向,准确执行法定职责,承担维护国家法制统一重任的基础。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接受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增强接受党的领导的主动性,切实把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落到实处。一要坚持重大决策、部署向党委汇报,重要情况、重大案件及时向党委请示,确保检察工作的正确方向。二要切实把党委提出的有关精神落实到具体执法工作中,确保检察工作符合刑事政策,使执法服务于党的领导和社会稳定。三要积极贯彻落实党委布置的各项专项活动,积极配合党委的执法检查工作,并根据相关的意见精神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
(二)树立保障人权的理念
检察执法工作涉及到公民的人身自由、生命、财产等基本人权,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要求检察干警牢固树立保障人权的观念,在刑事诉讼中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一是树立无罪推定观念。不枉不纵,是执法的理想追求,但在执法实践中,我们时刻面临一个不得不作出的两难选择——“有罪推定”可能冤枉无辜,而“无罪推定”又承担着放纵罪犯的风险。化解这一风险,就必须用文明的办案观念引导干警客观地对待发生的案件,用先进的办案手段不断提高干警的办案本领。二是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律师及时帮助以及得到律师有力、有效辩护的权利,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关键所在。律师一旦介入诉讼,就应当享有“辩护人”的完整权利,经证人或其他有关机关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三是重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无罪辩解。要坚持重事实、重证据、重调查、重程序,认真核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无罪辩解,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坚持不起诉听证制度。被不起诉人可以要求起诉,检察官应当尊重被不起诉人的程序选择权。五是严肃对待被告人的翻供现象,特别要注意充分听取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意见。六是确立和贯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坚决把以刑讯逼供、诱供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据排除在指控犯罪和定案的证据之外。七是加强对检察工作中侵犯人权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三)树立程序正义的理念
程序不仅是实现公正的手段,更是防止、限制司法权被滥用、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并提供救济途径的重要机制。一个公平正当的法律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作出公正决定的可能性,而不正当的程序恰恰带来截然相反的结果。要树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理念。一要树立程序优先的理念。要把维护法定执法程序,作为“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内容来抓,以此
来促进执法,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二要加强接受监督制约的自觉性。既要切实加强内部办案监督制约机制,又要逐步完善以人民监督员制度为主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制约,让检察权始终处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下。三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对违法违纪行为的追究和赔偿制度,提高办案干警的责任心,促使其更慎重地按规定的程序履行职责,防止错案的发生。
(四)树立强化监督制约的理念
一是进一步解决“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要切实增强检察干警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责任感,使干警们认识到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工作不但可以有效地打击犯罪,维护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而且通过法律监督可以实现保障人权,树立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的形象。二是进一步解决检察干警“不会监督”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检察机关收集其他证据的能力,改变过分依赖口供的现象。要找准监督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增强检察干警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自信心。要加强检察干警的业务培训,提高检察干警的业务素质,增强检察干警法律监督的业务能力。
(五)树立文明执法的理念
文明执法,直接决定着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和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关系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要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弘扬检察职业精神,切实落实从严治检的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改进检察队伍的纪律作风。要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克服特权思想,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案件当事人,充分体现法治的人文精神和执法的人文关怀。要善于和正确运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努力做到及时化解矛盾、消除纠纷,努力减少和消除社会对抗,促进社会稳定。
(六)树立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的理念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是统一的,法律效果决定社会效果,社会效果通常反映着法律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司法工作政治性的突出表现。检察机关服务大局,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要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做到既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又要立足于稳定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要正确处理和合理兼顾国家、社会和公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树立多元平衡的价值观,摈弃一元片面的价值观。要把握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严重扰乱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渎职犯罪必须严厉打击,对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小、犯罪情节轻微的,区分不同情况,依法从宽处理。对检察机关不立案的署名举报案件和群众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案件,要耐心做好解释、息诉工作,避免群访、闹访现象的发生。
(七)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
检察干警要始终不渝地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要进一步强化公仆意识,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执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个案件。要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根本,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从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具体事情做起,努力把群众最关心的事办成群众最满意的事。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
(八)树立办案质量优先的理念
数量是质量的载体,质量是数量的灵魂。没有数量,质量就无从谈起;没有质量,数量便没有意义。要正确处理案件质量与案件数量的关系,通过办案质量来体现公平正义,来体现服务大局。一方面,必须重视“量”的稳步上升,加大检察执法办案的力度。要承担起法律赋予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查办职务犯罪的力度,加强对各种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另一方面,要坚持以质量为本,坚决克服和纠正“凑数案”、“关系案”,逐步建立案件质量管理机制,依靠制度确保案件质量。要注意分析总结所办的冤错案件,从中汲取教训,杜绝重复犯历史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