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为引导型教学理念在实训教学中的运用
行为引导型教学理念在实训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实习和就业的接口,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素质的重要平台。一堂好的实训课在培养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也注重
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行为引导型教学关键能力职业教育实训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今天的社会中,随着靠熟练动作创造价值的劳动形式越来越多地被机械生产所替代,诊断和维修等复杂作业岗位和以心智技能为主的劳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现代职业劳动出现了三大跨越,即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跨越,由动作技能型向心智技能型跨越和由蓝领劳动者向白领劳动者跨越。这就要求劳动者掌握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属于不同岗位、甚至多种职业的技能和知识。而这又对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实习和就业的接口,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素质的重要平台。一堂好的实训课在培养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实现特定的目标需要特定的手段,依靠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近二十年来,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情况和不同的需要,创造并系统地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其中特别是德国的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使职业教育在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行,效果极佳。
结合本人工作实践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理论,下面就行为引导型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作如下阐述。一堂好的实训课在教学组织上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一、实训前的考勤
在实训课教学中,当学生进入实训工位,实训指导教师首先会进行考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名”。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小、且程序化的过程,但它却是实训指导教师了解、把握每一位参加实训学生思想、身心状况和锻炼学生关键能力的绝佳机会。特别是当学生第一次参加实训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看上去很小、且程序化的“点名”考勤过程,用简短的“自我介绍”来代替。
具体说明如下:
1.根据实训工位的条件,学生或围座或站立在指导教师的边上;
2.每位学生“自我介绍”时间控制在60秒钟以内,指导教师可不必向学生说明;
3.自我介绍时学生可按座谈的方式或站立的方式;
4.指导教师开场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各位同学好!我想认识一下你们,请做一下简短的自我介绍吧!来,你先开始。”或“很高兴见到你们!来,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吧!”然后用手示意第一位学生;
5.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始终用鼓励的眼神,自然的面对每一位学生;
6.在必要时指导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调节和控制过程中的气氛。
可以看的出来,尽管学生在进入实训工位后心里充满了好奇、刺激,并且还不时的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感觉,但他还必须在教师的示意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忽如其来的“自我介绍”。对于学生而言,这犹如做商品广告,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客户”的需要,要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不但要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将这种美好的印象长久的保存下来。
这一过程大概会用上5~8分钟时间,而这5~8分钟的时间里,锻炼了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角色转换能力、即兴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同时产生了这样的效果:一是在这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以后的实训中会更加努力的表现出优秀的品质,当然,当他们表现一般时,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优秀的表现进行激励;二是在这过程中表现一般或不好的学生,在以后的实训中会更努力的通过实训这个平台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当然,这要求他具有足够的上进心。
用“自我介绍”代替在实训课中的考勤只是一种形式,它的目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学生的关键能力。那么,在以后的实训考勤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句话体会”、“一句话心得”等多种形式,来代替考勤,丰富教学。
二、实训前的问题探讨
考勤结束后,指导教师应该利用探讨性的问题如“我们来实训的目的是什么?”、“实训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等问题提问学生。
具体说明如下:
1.指导教师必须在学生不经意间提问;
2.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要注意对象的层次;
3.提问后,指导教师要用审视的眼神轻轻来回扫过每一位学生;
4.
第二篇: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把英特尔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各种资源为辅助,学生完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等。英特尔未来教育它不仅吸纳了当今最新的技术,而且又致力于把它们应用在课堂的教与学当中。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语文教育更离不开英特尔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会为其他学科带来更好的效果。人们都说语文是为其他学科打基础,没有好的语言文字功底,是不可能搞好学习的,所以学好语文很重要,在教学中运用好英特尔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前的教育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写,学生就像是个收音机,只管听、记,课堂没有一点生机,同时,每一位教师的知识水平都是很有限的,没有任何的新鲜知识来传授给学生,好像都很机械的做着同样的事情。然而今天就不一样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给我们提供的不只是书本知识,还有很多我们平时没有见过的稀奇事,这不光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多知识,同时也是老师们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学习。
为了更加全面的把英特尔未来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到实处,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英特尔未来教育在语文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要求在设计问题时,要与学科教学相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占据学习中的主导地位。问题要有新异性,用学生的语言来叙述,不是对知识点的简单的回忆或复述,没有明确的答案,要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去研究、探索和总结,找出自己满意的答案。这些要求说明,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鼓励学生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教师倡导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带着问题学习,带着任务实践,既符合人的认知心理规律,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要让英特尔未来教育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把有些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有机整合,有效地创设优越的教学情景,将抽象深奥的知识生动形象的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掌握。我准备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倡导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与实际教学有机整合,真正发挥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应用价值,来优化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让学生持续保持着“乐于自学”的心态。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挖掘语文课程的资源,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利用学生的基本技能,能让语文教学更有生命力,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快乐地学好语文。高度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三、要让英特尔未来教育在语文课上强调学生合作新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相互交流与合作。互联网的主要作用是资源共享。英特尔未来教育是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因此,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每一单元的学习中,都要安排结对共享与教学方法研讨两项活动,通过自由的组合,使学生在学习的方法、内容、资源、技术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相互帮助;针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从而对自己任务的完成更加充满了信心。英特尔未来教育指出:所谓头脑风暴教学法,就是尽快使大家熟悉起来,能够互相帮助,进行合作式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我将注重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这一重要特征。学生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帮助。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需要参考其他学生的学习成果,使用其他学生的支持材料以及搜寻到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此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语文学科是一门知识广泛,视野开阔的学科,我们只有做好相互合作、探究,并拓宽学习的范围,能更好的与英特尔未来教育这一理念接轨,这才达到目的。
四、要让英特尔未来教育来处理学生的细节问题
在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作品是在不断的评价和修改中完成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式重视评价与反思的作用,这种评价和反思始终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每位学生都是教师编制的评价量规的执行人,又参与合作伙伴间的相互评价,因此在评价和反思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完善评价量规,从而学习编制评价工具的技术,也发展了评价的能力。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评价理念十分重视量化的处理,对学生每一个操作环节的评价,都要求分解成若干层次的维度,并对每一维度作出十分具体的评价。从教师教学这一环节上来讲,这比从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本身更有意义。
综上所述,英特尔未来教育,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又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的教与学当中。它丰富了教师本身的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又为教育注入了活力。让我们共同来开发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潜能吧,让我们在教育领域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借助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推动,为在信息化的平台上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并努力谱写教学育人的新篇章!
垫江高安小学 姓名:李昌鼎
电话:*** QQ:276043428
第三篇:多思理念在智障儿童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多思理念在智障儿童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浙江省温岭市启智学校 吴仙花
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学会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开端,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但是智障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记忆力相对也较差,如果运用传统的讲授模式进行识字教学,不但学生学不会,记不住,更重要的是无法产生识字的兴趣,这难免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遇到困难。针对此,笔者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引下,尝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敢思、善思、联想、创新来学习生字,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把多思教学融入到识字教学中,既可以使学生学习生字的速度加快,又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使他们快快乐乐学汉字,轻轻松松把字记。
一、课前引导自学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识字教学亦不例外,教师也应创设智障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为此,我从抓学生的预习入手,组织学习小组进行预习,让学生自己在预习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一个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精神。
当然,对于低年级的智障儿童来说,他们肯定不知道如何做好预习,我就指导学习小组的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听录音,跟读、自读课文。(2)圈出本课的生字宝宝。(3)初步记住这些生字的读音。
(4)看看他们的模样(字形),互相交流识记的办法。
(5)给这些生字找一找好朋友,再去读读生字卡片中的词语朋友。
二、课中教给方法
兴趣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智障儿童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寻觅知识,持久地去探求知识,甚至达到入迷的境地,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1-3年级要根据智障儿童特点,使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识字方式方法不应是单调、枯燥的,而应是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
1、灵活多样,激发兴趣
(1)按照汉字构字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引导智障儿童主动识字。如在学习《操场上》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充分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结合文中的图片,让学生找找表示动作与脚有关的词,学生很快地便找出了“跳、跑”两个字,然后我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总结出,它们都与脚有关,所以偏旁是“足 ”,最后让学生看看这两个字的不同之处,之后用上了同样的方法,学生也很快地找出“打、拔、拍”这三个字都与手有关,所以都是“扌”。这样避免了学生个个十分零碎的记忆,也使学生方便地学,轻松地记,同时又向学生渗透了我们汉字的构字特点,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趣味识字
汉字是音形义结合。在教学生字过程中,应充分引导智障儿童去发现、挖掘,因此进行趣味学习,让学生从趣中学得知识,在趣中热爱祖国文字,在趣中找到快乐。
①动作演示法
活泼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智障儿童也不例外,有时候运用肢体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字义,还能帮助他们记住字形,如学习“看”时,可以请每个智障儿童上台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引导他们观察它是怎么看的,通过观察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直观理解“看”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的。
又如在学习《操场上》这课的“打、拔、拍、跳、跑”后,学生也明白了这几个字与手、脚动作有关,对字有了大概的印象。我再在课间休息做了一个“我说你做”的游戏,让学生边看词语,“打球、拔河、拍球、跳高、跑步”,边在原地做这些动作,真可谓寓教于乐,把这几字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②表演法
智障儿童特别好动,他们的表现欲望也特别强,在识字教学中安排学生演一演,学生的兴趣极高,参与程度也大大加强。
在教学《比尾巴》这课时,有几个表示动物的词语,如“猴子、松鼠、公鸡、鸭子”,我就让全班小朋友来演一演这些小动物。这些智障儿童也比较能干,能把小动物的动作、叫声表演出来。这样既在表演中加深了对“猴、松、鼠、公、鸭”这几个字的一个大概的印象,又给学生创造了一次自我展现的机会,从每个学生脸上洋溢的笑容中我仿佛听到了学生在说“我们喜欢”。
③加减法
中国的汉字尤为奥秘,我们可以把数学中的加减运算运用到识字过程中,对要学的新字可以通过已学过的熟字,进行加减得到,这样既帮助复习了旧知,又轻松地掌握了新知。如在学习了“大”之后,学生以“大”为字根,用添减笔画的方法,很容易地记住“天、人、火、无”,又如“叶、肚、香、们”等合体字,可以引导学生用部件相加的方法来识记字形。“口加十是叶”;“月加土是肚”;“禾加日是香”等,再如“也、巴”等字时,可引导学生用减部件的方法来识字形,“地减去土是也”,“爸减去父是巴”等。
④猜谜语法
猜谜语是每个智障儿童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课堂求知欲,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识字方法。编谜语法可以让学生编,学生猜;也可以老师编,学生猜。在《小小的船》这课时,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两个学生分别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只”和“闪”,谜面分别是“八张口,打一字。”和“一人躲进门里去,打一字”。虽然这两个字并不是很难,学生用上猜谜语法一说,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上来了,效果就更好了。
又如“拨”和“拔”两个字,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出了这样的谜面:“提前发家致富”“与朋友会面,提前一点。”通过猜谜语,把学生容易搞混淆的两个字十分清晰地区分开了,不仅让学生永久地记住,而且让学生感觉到是识字是快乐的。
⑤编顺口溜法
如教学“田”字,可教给学生编成“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这就是田地的“田”字。在老师的带动下,智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也编出了许多顺口溜,如:大口里面套小口,是“回”字。一口咬去牛尾巴,是“告”字。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有趣,能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⑥想象法
汉字是音、形、义结合体,运用联想识字法,可以把字形和字音、字义结合起来展开联想,学生的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如在 “坐”这个字时,学生运用了联想识字法: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又如“游”字,学生是这样想象的:一个大人带儿子到方方的游泳池里游泳。联想识字使智障儿童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富于童趣的联想,而且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2、尊重个性,增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要求,让智障儿童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教学中,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识字的规律和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积极鼓励和尊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独有的方式去探求识字的方法,教师不应用一个模子去套全班学生。
人是互相尊重的,难道就要我们的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就不用尊重我们的学生,其实不然,在两者充分尊重信任的基础上,才会学得更有兴趣。
三、课后加以巩固
根据智障儿童的遗忘规律,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不及时加以巩固,那么学了的知识也等于白学。因此巩固字词,也是学好字词的关键。
1、在游戏中巩固
“游戏对于童年是一种无比的快乐,游戏对于智障儿童的智力、情感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它的重要性仅次于母乳喂养和母爱。”(刘焱《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福录倍尔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工作,它能刺激儿童的思维。”
(1)拆字、合字游戏
教学时,我常常把一些字按“部件”构造分成两部分和三部分,然后做成卡片分给学生(等学生了解了这种做法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做),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拼一拼、合一合,看看分别都能组成哪些新字,学生拼、拆、合之中,一边想,一边找,边动手,边动脑。
(2)摸字游戏
准备好一个箱子,然后把字放入箱中,让学生来摸,摸到哪个字,就读哪个字,比教师一味让学生认读的效果要好多了。
(3)给字宝宝戴帽子游戏
出示要认的字,让学生给字宝宝注上拼音,拼音注对了,说明帽子戴对了。
2、在生活中巩固
汉语是母语,因此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就可以接触到很多的汉字。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超市里物品的名称,商店里的招牌,街上的广告词,家中物品的包装物,同学、亲人的名字,以及现在电视中的字幕等,可以说,汉字是无处不在,引导智障儿童平时多多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这样既回忆了学过的汉字,也丰富了自己 3 的词汇,真是一举两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先给名字注上拼音,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把拼音擦掉,从而就认识全班同学的名字。不妨我们来计算一下,平均每个名字中有三个字,每班有四十个同学,就有一百多个字,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还可以在双休日的时候,可让学生跟自己的家长到公园或街上“找汉字”。现在的包装业这么发达,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
记得一次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来记一记“桔”字,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桔字,木+吉。”我接下去问:“吉字你是怎么认识的?”小朋友说:“我们喝的饮料就是王老吉,就是这个吉字。”我兴奋地翘起大拇指夸奖他。这充分说明了生活识字也是识字的另一个很好的途径。
思考才能出真知,只有经过了思考的东西才有可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只要我们教师抓住智障儿童的特点引发思考,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识字教学,我们的识字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留给学生们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也会变得更加广阔,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成功。
多思理念
第四篇:生本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生本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生夲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夲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的穿透力、冲击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把师生关系处理的十分完美、和谐,教学效果十分明显。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为本。教师要为学生的 “好学”而设计“教”。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择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把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二、高度尊重学生,让学生有自信心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夲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如二年级语文的一节说话课,要求观察一种水果,说说它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将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设计为:首先让学生准备几种水果,然后利用一个大转盘(将一个圆形纸盘分成六等分,每一份贴上一种感官图像:耳、鼻、眼、口、手、心)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课堂上出示大转盘时,孩子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告诉我们,他们被吸引住了。又用自编的儿歌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大转盘,转呀转,手摸摸,眼看看;大转盘,转呀转,鼻闻闻,舌舔舔;大转盘快快转,耳听心思真好玩。由这些教学环节引发出了学生所要观察的对象—水果。这节课学生的思维随着大转盘的转动而变化着,积极参与的热情很高,表现欲望强烈,语言丰富,把各种水果描绘得具体、生动。有一个学生这样说道:“香蕉黄黄的,像弯弯的月亮,剥开皮香味扑鼻而来;吃一口,香甜香甜的。我真想把他送给灾区的小朋友。”事实证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第一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情是真诚的,比如见到老师问声好,每逢节日给老师送上一份贺卡,老师对这些应该十分尊重与重视。如果把学生高高兴兴的一声“老师好”当作耳边风,他们会认为老师看不起自己,内心不愉快,由此而来的师生感情疏远,会对教学产生影响。第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内向、爱静;有的学生外向、好动。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我们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不能强求学生整齐划一地按照老师的意愿行事。例如:开展班队活动。我们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多听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按学生意愿安排活动,这样做学生才会有兴趣,活动才会有意义。第四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孩子的自尊心需要保护,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如果长期受到挫折,他就会失去自信,坠入自卑的深渊,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工作中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第五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尊重还表现在肯定、赏识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笔者曾听一位名教师上课,在课上他请一位学生读课文,这位学生阅读能力很差,一段文字读得结结巴巴非常吃力,他非常耐心的听完学生读完后,不但没有指责学生,反而用温和的语气说:“这位学生读得很认真,很辛苦,他能坚持把文章读完,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这个评价既不伤学生自尊,又给了学生自信,多可贵啊!换了其他老师可能会很不满意地指责学生:“回家为什么不好好读书?读得这么差劲,下次要好好努力啊!”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特别是课堂评价语更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如“你真会读书”、“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在意,它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碰撞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长期如此,学生必将终生受益。
三、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做好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创设和谐、认真、合作、探究的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导演,是学生的辅助;学生是演员,是学习的主角。语文的学习重在体验感悟,必须有听、说、读、写、思、做的亲身经历,别人替代不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不凸显,主题活动不活跃,他们的自身经历无从建立,这样的课堂如果依然精彩,那精彩的只是教师;如果也显现出发展的努力,那么这种发展是以教师为本。只要教师垄断课堂,学生就难以进入他们该进入的角色,当然就难以欣赏到孩子们争奇斗艳的青春烂漫。学生课堂的角色不归位,以生为本就是空话。所以,以生为本就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角色,从重视教的追求到重视学的探究,从重视自我展示到重视学生发展,从重视量化结果到重视质化过程。满堂讲固然不可取,满堂问、满堂演(多媒体演示)也不可取,因为这是变相的牵着走,对着灌,学生简单被动接受的处境不改变,以生为本就无着落。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一种和谐、轻松的情景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把可以交付的学习任务托付给学生,极大地信任学生,教师大胆放开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少讲甚至不讲。
用生夲教育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使得学生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使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极大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会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苦差事,会视学习语文是件快乐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明显上升了,而作为教师最大的感触是师生关系融洽了,教学质量提高了,而教学却轻松了。它对师本化、灌注性教学带来的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是巨大的。
第五篇: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积极而健全的人格是其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目标。当前,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人文教育是缺失的。教师的教学往往只注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只注重工具性的教学现状,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致使一些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心理和人格逐渐出现偏差,而教师却没有及时予以正确的引导,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笔者认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当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缺失的教学现状,并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重视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人文精神都是其核心的内容,是一个国家国民修养水平的标志。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识字、考试,还需要具有一些精神文化的引导。这就如同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精神文化的引导和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面对挫折和困难,不畏惧、不害怕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教育的改革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参考和标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试教育的理念依然成为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而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一方面可以促进语文教育更加全面,实现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同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促进教育的改革,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及成因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是缺失的。人文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高中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总结下来,影响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缺失的因素如下:
(一)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标准强调:语文教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而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往往只会注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而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这是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会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师缺乏人文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从根本上讲,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可以共同发展的,教师无须有所偏颇。因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促进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由于缺乏人文教育的人文意识和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实施有效的人文教育,从而直接导致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缺失。
三、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怎样渗透人文性呢?
(一)国家应当不断健全教育评价制度
当前,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国家的教育评价则是通过高考来形成,各种考试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使得教师的教学也往往会以考试为标准。只要能够提升考试成绩,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是奋不顾身的,各种题海战术,各种解题技巧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模式。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国家应当不断健全考试评价制度,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改变传统仅仅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健全和发展。
(二)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需要树立教师的人文教育意识,并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形成严于律己的教育精神,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自身的学习、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促进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和发展。
(三)形成启发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单一的、过于拘泥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形成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避免标准答案式的、固定学生思维的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举办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不断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促进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学.也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2]雷永平.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