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管理理念在安全生产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推荐)
现代管理理念在安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参加平顶山矿长资格证培训心得
2011年11月份至12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平顶山举办的矿长资格证培训班,虽短短20天的学习,却感受颇深,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安全生产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搞好企业的安全工作,从而实现煤矿企业的长治久安,这是我们煤炭行业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安全生产是一个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的重大课题。不绷紧这根弦,稍有放松,就可能酿成千古恨。但安全生产又不是成年累月的专项检查与整治所能彻底解决的,这就需要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需要我们在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应用现代系统安全管理方法。
对于如何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安全管理理念,以此来切实做好安全工作,我就自身在学习期间的一点体会并结合自身的实践,谈几点基本看法:
1、从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来看:传统管理方法中,安全附属于生产,是为了生产才要安全。所以必然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导致发生重大事故。我们曾在实际安全工作中发现,区队长、班组长中较普遍地存在以产量为主。质量、安全为辅的思想,他
们对当班当日的产量一般对答如流,但对质量标准、安全规定、作业规程要求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究其原因,他们对于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早巳超过了对安全的重视,而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特别强调“安全指导生产,安全第一”;“安全服务生产、生产依赖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就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企业好坏的一项基本的内容指标,并具有否决权。
2、从管理类型看: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主要类型是事后追查----事故分析型。当前在煤矿生产执行层、管理层中仍存在“干煤矿事故难免”的错误认识,工人也认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遇到偶然性事故是难免的,等到事故发生之后,才对事故加以分析,虽收到“亡羊补牢”之效,但其损失是巨大的,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与它不同的是现代系统管理方法的主要类型是事先预测型----安全评价型。从事故的特征看,似乎是防不胜防,无规律可言,无法控制的。其实不然,事故的普遍规律是存在的,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事故的发生均取决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和管理这四因素的制约。据此可以进行安全预测预控,即依据历史资料和调研资料对事故隐患进行事先分析估计,确定事故发生之前的潜在危险,对危险性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制定消除或控制危险的管
理措施,最终通过落实敲帮问顶制度、加强设备检查制度、确保安全运行制度、强化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等来实现安全生产,实现传统“出了事再说”到现代的“有把握再干”的转变。一些已经应用了这一“事先预测型”方法的企业,提出了“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把工作关口前移,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从而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安全工作成绩。这一切说明安全生产向零进军是能够实现的,再辅以通过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企业以压力、动力及活力,鼓励各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促使企业上等级、上水平,使煤矿生产实现本质安全。
3、从心理实质上分析:人人都希望事故发生在兄弟矿井,而不希望事故发生在自己身边,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而侥幸心理埋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从而使隐患逐渐蔓延,最终酿成事故,造成终身遗憾。有句名言:聪明的人总是以别人的教训来教育自己,而愚蠢的人总是以自己的教训去教育别人,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者,结合自身实际,坚决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现场管理,落实各项制度,从细微处做起,排查存在的大小隐患,防微杜渐,实行安全工作的“软”、“硬”结合,以现代化管理理念、走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路线,切实助推生
产工作的平稳推进,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逐渐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从而促我公司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现代管理理念在安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参加平顶山矿长资格证培训心得
×××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二篇:“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人本主义”是新时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理念和法则。只有真正做到人本主义,才能在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者之间形成具有互动机制和弹性空间的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人本主义”的大学教育管理研究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新世纪新阶段教育管理工作要真正发挥其功效,必须坚持“人本主义”,努力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目标体系、价值取向、教育关系、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建立符合人的旨趣和要求的教育管理工作样态。
一、教育管理中“人本主义”的内涵
教育管理中人本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教育管理中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是教育管理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归宿。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具体表征
(一)教育观念的人本化
“人本主义” 教育理念强调把学生看作目的而非手段,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学生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管理常常把学生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在以往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都未能较好地认识教育管理的目的性,没能正确有效地把学生的发展看作教育管理的根本所在。中国要繁荣富强,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一代又一代的时代新人,因此,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把学生看作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改变单向灌输和高标准要求学生的思维习惯,对教育管理内容进行有效选择,对方法和措施进行及时调整,力争作到学校教育管理生动活泼。
(二)教育过程的主体化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凸显了学生是教育主体的地位,把学生看作能动的人而非被动的人。促成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根本目的,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自我实现的重要条件。因此,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要求在教育管
理中必须把人看成是能动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从教育管理工作来看,这就要求我们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意识和思想,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独特的接受和反映方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他们的潜力。因此,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的任务既要向学生讲解教育管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还要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引导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自我思想和道德上的实践。
(三)教育管理手段的人性化
人本主义要求提倡人性化管理。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和真诚、自信,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首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惩治,而是服务于育人理念和成才目的。要倡导管理过程中教育在先和管理与教育并重,反对没有教育的管理和教育不到位的管理。要通过先于管理、同步于管理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长远发展观念,预防学生的短期行为与片面发展,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其次,人本主义的人性化管理,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平等讨论,允许不同意见的交流。提倡在管理中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克服管理中的冷漠与机械,应将现有的“约束制度”甚至“强制制度”软化,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人性化需求,让学生切实感觉到有“人情味”,以情感人,把无情的规章制度管理与有情的人性化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怀与信任,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与自爱。再次,人本主义的人性化管理绝不是不要法治,相反却需要法治的保障。一方面,明确学生在学校里享有的权利以及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该履行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如针对学生的决定,除了要做到程序正当、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外,还要有明确的程序和渠道,保障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的合法权利。管理工作要有利于规范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各种行为,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提供文明修养、激励机制以及价值信念等一整套观念,为学生长远发展提供有效指导,使学生在规范的指导和制约下理性选择自己的行为,并意识到自己选择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合理性,愿意为之负责。
三、缺少“人本主义”关照的传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表现
(一)内容缺乏针对性
经过长时间的改革和实践,大学教育管理形成了丰富的内容体系,同时新的理论和新的教学思想也不断的充实提高。但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管理理论类课程的讲授,往往停留在传统教学理念,陈述过时的论断,与现实问题又相距遥远,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内容与现实的差距过大,导致学生不相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大大影响教育效果。对于已经“定型化”的内容,课堂讲授一定要与现实结合起来,体现时代特色。但是我们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误解了时代性,而把在课堂上讲与教育管理不相关的内容作为时代性的体现,造成教育管理工作者不在课堂上把讲授的内容扯远,学生就不愿意上课的现象,使教育管理逐渐进入误区。教育主体没有能够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解决,即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不够。而针对性不够,就是“人本主义”理念的缺失。大学教育管理的宗旨,就是解决大学生存在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等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观念的养成,不仅依靠外部灌输,但更重要的在于在长期学习、生活或工作中,通过实践培养出的。正是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不强,造成教育管理的实效不佳。
(二)方法欠缺灵活性
随着教育管理面临的形势不断变化,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育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强化实践环节。在目前大学教育管理教学过程当中,实践环节严重不足甚至缺失,大大降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学生缺乏第一手的材料和亲身的感受,对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的理解不深。而有同学因对现实不满情绪的累积,往往产生逆反心理,只要是教育者说对的,他们一律反对,使教育管理起不到应有作用。教育管理的主体性不足,也是大学教育管理“人本主义”缺失的体现。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并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求发展的社会主体。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在说教式的教学环境下,并没有对主体性的关注,主体性教育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即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而教学过程中所缺失的,也正是这三个方面。
(三)手段趋于单一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不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提高教育管理“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效果。有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注意到方法的单一性带来的问题而进行多种方法教学尝试,但是却没有目的性的套用别人的公式,不能灵活运用,或不能坚持下去,造成尝试失败,没有实现“人本主义”的效果。教学手段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践行“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由于很多教育管理工作者未充分认识教育管理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几十年如一日的使用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大学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有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人本主义”的教学方法,但却孤零零的看待这些教学方法,每堂课采用一种不变的教学方法,或者仅轮流使用几种方法,没有注意到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和逻辑层次性,只造成教育管理“人本主义”外壳,并没有起到“人本主义”的作用。
四、“人本主义”理念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尊重大学学生,充分发挥大学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大学教育管理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把大学学生当人看,看到人是主体和目的,而不是把人当物看,仅仅把人视为客体、手段和工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相信大学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想觉悟。在实践中,我们实事求是把大学学生看成是一个不断追求成长和进步,不断克服失误而又不断完善自身教育管理修养的个体,相信通过恰当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大学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大学学生。实践中,教育者一定要放下架子,与大学学生平等交流,和风细雨地把教育管理工作做到人心坎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学生产生归属感、认同感,从内心真心实意接受教育管理。
(二)变革大学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实现大学学生的内化和外化
大学学生教育管理是以作为主体的大学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效结合与统一,是一个不断内化,提升过程。在实施大学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体现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应贯彻主体性与实践性的原则。首先要废除单向灌输式模式,尊重大学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亲密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知行统一。大学学生的教育管理实践是最终评价效果的基本标准。学生在实践
中形成的教育管理观念,经过引导,就会内化为固有素质。
(三)发展大学学生,促进大学学生教育管理社会功能的实现
加强大学学生教育管理,提高大学学生素质,既是大学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大学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大学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这既要确保大学学生的健康快乐,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又要支持大学学生的自我实现,为大学学生自我实现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满足大学学生的友谊需要、成就需要、精神需要等高级需要,增强大学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积极心态、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还要促进大学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大学学生具有积极政治态度、科学的“三观”、良好的道德素养、较强法律意识和纪律意识和积集体意识,合理的需要、健全的人格,顽强意志,做到自信、自立、自强。
(四)以仁爱精神和人文关怀发挥激励的作用,加强正面激励
在教育学上,有一种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也就是暗含期待能够产生的良好作用。“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的原理就是如果想要受教育者朝着教育者设想的目标发展,不应一味批评,而应本着仁爱精神,身怀人文关怀,加强正面激励。教育者既要运用正面教育灌输的方法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思想素质,更不可忽视运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客观存在(包括“奖惩”的杠杆)来调节、激发、鼓励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经过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受教育者通过视、听感官接收的各种信息,通过自己头脑的分析、思考、比较、判断,权衡利弊得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形成一个人人奋发向上,个个争先进取的氛围。
五、结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将人本主义理念有效地渗透到教育管理中,使教育管理始终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来实施。在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其主体意识,使其提高主体能力,进而形成主体人格。
参考文献:
1论大学管理中的人本主义 钟熠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2基于人本理念的大学管理研究 陈炳灿 兰州学刊 2010/03
3大学教学管理的人本化理念及其实现 王桂林 职业时空 2009/08
4大学管理中的“人本理念”解读与实践 沈烈蓉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第三篇:执行力理念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监理)
“执行力”理念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凡是发展快且发展好的世界级企业,都是执行力好的企业。就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坦言:“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IBM总裁鲁.郭士纳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
企业的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还要有符合企业实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而其规划蓝图的顺利实现靠的是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的亲力亲为,靠的是有效的执行力。3月13日-3月14日,有幸参加了市公司组织的中层干部综合管理技能训练营的学习,张竹泉老师用精辟的语言,从宏观和微观上着手,利用大量的案例为我们讲解综合管理技能,也就是执行力的真正内涵。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的完成自己所被指定的工作和任务,简单的说就是将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合理的运用,以达到战略规划的实现和改进。其在企业中特别是我们电力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可想而知,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健康、和谐发展问题。
作为电力系统的一名中层管理者,在处理主业、多产业、高中基层(上级、下级)、发展与创新与和谐等关系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1 如何利用综合管理技能和强化执行力来化解这一系列的矛盾,还要从“情、信、惧、利”四个字上来做思想文章,既要加强沟通协调,讲诚信,又要在工作指标上进行量化,实现绩效考核,制度化,建设和谐企业化氛围,将上级决策转化为效果,提高执行力。
今年,蓝天监理公司、旅游公司,紧紧围绕市供电公司提出的加强“三个建设”、推进“四个优化”,实现“五个提升”的目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解读,统一思想,明确位置,制定了适合本公司的管理目标和“面向市场、立足服务本系统、自力更生求发展”的工作思想。对全体员工提出了标准规范自律诚信的素质要求,当前集团所属公司都处于快速发展的好机遇,要发挥企业生产精神,勇于创新,把机遇转换成果实,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切实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并于当年取得了好的经营效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经过了统一思想、制定目标、规范流程运作、计划周密等一系列的综合管理技能的实施也就是执行力的到位才取得的,同时也证明了集团公司拥有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发展对主业来说是提高效益扩大电网履盖率,而多产业是要通过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改进服务质量来占领市场等问题。执行力显得尤其重要。
员工在企业所从事的工作,从小的方面讲,是就业所需,是解决自身最根本的生活之需,从大的方面讲,是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企业的兴衰荣辱,无论从大的方面还是从小的方面讲,都与员工的得失成败息息相关,这就是所谓的“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也是联系企业与员工密不可分的纽带。员工一旦正确 认识到自己和企业的这种关系,就能自觉树立起良好的工作态度,时时刻刻以企业发展为己任,主动认真对待工作,尽心竭力把工作干好。从实质上讲,企业的执行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如此看来,执行力的关键还是在于员工。如何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也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应当在合理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岗位工作责任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贴心的员工福利制度,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和执行能力,使企业与员工真正实现同呼吸、共成长。
综上所述,结合张竹宗老师的讲课内容,总结出企业要要提高执行力,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育优秀的执行力文化
企业执行力文化比任何管理措施或经营哲学都管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者角色定位需要变革,从只注重策略制定,转变为策略与执行力兼顾,同时努力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以执行为导向的企业,策略的实施能力会优于同业,因此它们会更优秀更出色。那么执行力产生于何处呢? 执行力诞生于企业信仰。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区隔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它来自于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完善于这个企业近乎教义般的企业信仰。IBM就是这样一间把自己的信念象教会一样制度化的企业,以致于有一位任职9年后离开的人说:“离开这家企业就象移民一样。”。
那么,企业文化产生于何处? 显然,企业文化受到公司创办者的影响是最大的。然而,仅仅是创办者的影响是不够的,企业文化得以成为信仰,它是吸收历史,总结现在,立志未来所提炼出来的,它有自己企业中独特的深深烙印。它需要靠从上而下不断的宣导、复制、灌输和身体力行,而最关键就是身体力行的复制。
二、建立高效的执行力体系
通用电气最为骄傲的东西就是它的运营系统(Operating System),这个运营系统保证了通用电气所有集团性的战略一个月内在全球35万员工中全面展开,一个财务内必定在财务上见效果,执行过程中的沟通机制非常完善,跟进系统非常严格。
其次,企业没有一个好的激励机制,肯定就没有执行力。执行力的生成与养成是以企业切合实际的激励机制为依托和载体的。他们对那些具有执行力的人给与更多的精神及物质上的回报。
再次,让流程说话。很多企业没有形成从制定计划到办出结果的专业化工作流程。我们的问题往往是:有工作没计划,有计划没任务,有任务没执行,有执行没督办,有督办没结果,有结果没奖惩,稽核制度是确保执行力提升的重要措施。
最后,将流程尽量简化。要做到“四化”,即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把简单化的东西量化、把量化的因素流程化、把流程化的因素框架化。
三、维护良好的执行纪律
现在提出的要公转,减少和停止自转,就是落实执行力的具体体现。执行层的职能是对上级指示和要求迅速、准确、完整的贯彻和落实,可以更好地发挥执行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做得更出色。
企业的成功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战略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而战略需要靠高效的执行体系来实施。因而执行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再好的战略也只能成为梦想。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电力多经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在强化员工执行意识的情况下,不要忘记将“执行力”基础的建设工作提上自己管理工作日程,真正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高效的执行力文化氛围,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只有高度重视执行力的功能,切实增加执行力在企业管理中的含量,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新飞跃,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第四篇:“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含义
首先,人不但具有社会的属性,同时还具备自然的属性,自然属性主要是为了实现人的内在潜质的挖掘,促使人得到尊重和激励,而这种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其次,人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而主体性也是人在发展中的本质属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简单地把学生视为被管理、被塑造和被规定的对象,而是应该按照不同主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方法各异的管理,体现人的主体性特征;再次,人需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作为一个主体,在学校中不仅应该实现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还应该包括心理、精神、体质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不断完善,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从根本上说,社会的发展就应该被视为人的全面发展,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缺失性表现
1.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
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味片面强调社会和学校价值的实现,而忽略了学生个人价值的体现。事实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辩证统一体。只有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共同实现,不厚此薄彼,尤其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够真正实现人的发展层面上的目标。许多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视学生为工具,随意使唤学生,而不是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对其进行锻炼,这就是典型的忽视个人价值的表现。这种只强调社会和学校的价值,却忽视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的做法不仅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还阻碍了学生的进步。
2.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传统的学生工作中,班主任教育学生个人利益要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有时候甚至要牺牲个人利益来实现整体利益。其实,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忽视学生个人的发展诉求是不对的,因为这样的教育往往会“使教育目标成为了一个远离受教育者自身发展实际与现实生活视域的空中楼阁”。换句话说,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素质背离了个体真实的内在要求,自身发展的诉求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和实现,这种“大锅饭”方式培养的学生往往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根本原因在于班主任只看到了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个性,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积极主动性。因此,基于共性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和一系列的目标,对于本身素质比较高的学生来说是能够简单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把相同的任务交给素养相对较差的学生,他可能就会很难完成。另外,个人的生活背景、成长环境、社会氛围都存在着差别,所以,对待事物的看法也是有所差别的。用相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个体,就会导致对个体特色的抹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3.重视政治教育,轻视思想、心理和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管理中的全部内容,它可以作为实现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前提,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不仅包括对其进行政治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心理和道德方面的教育。政治、思想、心理和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内容,只有这四部分之间形成有机的整合,才能形成合力,对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现在的学校管理只重视其中的政治教育,却忽视了思想、心理和道德的教育。
4.情感交流沟通缺乏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在社会上普遍流行,学生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功利化的影响,再加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匮乏。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实现了最低的需求之后,就要追求更高的层次,而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等级的需求就是人的情感需求。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情感上的满足,他们之间只是简单地实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并没有情感上的交往;以往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缺乏宽松、民主、平等、热烈的教学氛围,缺乏对受教育者人格发展的指导和激发情绪体验的方法,也是导致情感交流较少的原因之一。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1.以“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性
既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辩证统一的整体,那么只有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在人的发展层面实现既定的目标。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实行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可见,实践能力是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集中体现。同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就是以人去开发人,以人去影响人,以人去理解人,以人去对待人,特别是关心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和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需求,并结合学校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实现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有机融合和整合。
2.重视个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
班主任在制定工作目标时,习惯从学生的共性特征出发,对于各自的差异性视而不见,或者重视不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激发和发挥,“一刀切”的方式是不能够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也是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的。所以,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必须重视个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确定管理目标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遥不可及”,也不能脱离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并且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其个性化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办事作风,所以,当代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就应该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出发,尊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管理过程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发展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实现自我甚至超越自我。同时,要适当地原谅学生犯的错误,要允许学生存在缺点和不足,因为,每个人都有弱点和缺点,班主任应该在重视其缺点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实现自我的不断升华和人格的充分发展。
3.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强调“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优势主要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班主任在强调“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也不能为学生面面俱到地安排好日常生活和学习。显然,只有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自立和自理能力,才能使学生全面地发展。素质教育包含的内容很多,不只是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班主任要适当地把握管理的尺度,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放任不管,应该给学生留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以人为本”
只有把理论内容上升为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班主任应该重视以上管理弊端,让自己成为具有先进人本教育理念的人,要注意把理论付诸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性特征,从根本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 朱红文.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人文科学方法论导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3] 陈士宏,王雅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4] 韩华.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5] 欧巧云.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责任编辑杨子)
第五篇: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是非常受企业重视的管理模式式,它是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它强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思想,人的需求人的价值,使人的能力最大化的被发挥出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现代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问题。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将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统一起来,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 全面发展 1 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内涵 1.1以人为本的提出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儒家思想中的“仁”理念,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现代企业管理中注重企业文化的发展,注重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创新。以人为本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发展的主流思想。而儒家的以“仁”为核心儒家人文思想也包含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企业管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我国源远流长,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我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汲取传统思想的精华,促进“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1.2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
“以人为本”在本原上是“人本主义”,而“人本主义”思想理念又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断发展,企业员工对企业生产发展的贡不断增大,从而将企业中的员工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于是,“人本主义”思想就慢慢在现代企业中占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模式中就产生了。现代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核心就是充分重视个人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将员工看成是企业剥削利用的资源。识。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对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1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员工是为企业创造利益的源泉,员工对企业的生产效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管理者们,如果可以充分利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满足员工在各个方面的需求。那么必将对他们的工作生产效率有大大的提升。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提升企业的收益。人的需要是否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直接会影响员工的创造性、和员工潜能的发掘,从而不能使得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影响工作生产的效率。2.2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的凝聚力是将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都统一起来。只有企业内部员工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每个员工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要提高企业员工在企业的凝聚力,就要对企业员工的需求方面有所了解。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对企业的热爱程度和贡献程度上。一个企业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掌握主动权,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至关重要。企业如果丧失的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就会是一盘散沙,必将走向灭亡。2.3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能突出一个企业,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竞争不仅仅是看设备技术等,还要看企业文化,企业内部员工的形象素质等。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切实贯彻道德观念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发展,不仅仅靠技术的支持,更要靠人的执行,靠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不要只一味的强调片面的企业物质技术发展关,只有注重企业中的人的作用,用道德手段来培养和发展企业员工的素质,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推动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3我国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员工素质不高 当前我国现代企业中人才利用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水平低。企业员工的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而企业的又不重视教育。这将会导致员工对企业实施设备的不够了解,影响运营效果。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第二,许多企业员工缺少团队精神,只注重个人利益,在团队合作的情况下工作积极性不高。这必将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3.2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的关系不平等
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的关系是一种制度性的上下级的关系。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不同职位构成。在企业中,企业员工必须遵从管理者的领导。但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只限制于工作领域,而且,管理者在执行自己的领导任务时,又必须尊重下属,对待员工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对管理者也是一种压力和考验。但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只会剥削、压迫员工。在薪资和劳动量上都有很大差距。这大大加强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不平等。4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到企业当中 4.1充分体现人才的能力,注重人才培养 4.1.1 体现人性化管理
企业员工在企业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员工也不仅仅只只一名小小的员工。每个员工都是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人。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特性,自己的尊严。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至关重要。对员工的管理体现人性化。如今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重视员工的人格,将员工个人的价值与企业整体的价值统一起来。以促进员工个人和企业集体的共同全面发展。在实施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人的心里感受。注重人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企业看成是所有员工关系的总和,建立良好的员工之间的关系,相互尊敬,相互爱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内部员工和企业的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4.1.2 注重人才培养
第一,建立健全企业员工的培养机制。企业管理者在强调以人为本管理过程中要高度注重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因为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决策水平、工作效率、产品质量、成本状况、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企业信誉等方面的竞争,而关键是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竞争。只有建立有效培养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机制,使得员工的潜力得到有效的释放,才能提高企业的活力,提高生产效率。对员工的教育,要全面,持续,高效,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第二,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企业员工是企业力量的核心,也是企业人才开发的重点和难点。近几年,我国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不断提高,面对这样的形势,在建设现代企业时,企业拥有一支“核心的员工团队”更加重要。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培养,提高员工潜能开发效益,同时,企业可以利用这支员工团队来影响并且带动流动性大的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实现良好的目标。4.2企业领导必须转变思想、提高素质、改革管理方法 4.2.1转变思想观念
长时间以来,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官位思想的影响,企业领导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企业员工的重要性的认识,忽略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企业员工受不得应得的尊重,忽视培养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味的剥削利用员工,把员工当作权利的附属品。这样不仅仅造成企业管理效率低下,而且激发了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之间的矛盾。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者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1)从把员工看作是剥削利用的资本,转变为把员工看成是给企业创造价值的贡献者,重视企业员工的地位和作用;
(2)从认为企业员工是被管理的对象,转变为把员工看成是和管理者一同 经营治理企业的合作者;
4.2.2加强学习,提高领导者的素质
企业的好坏,绝对离不开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所以,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就也成为企业有好的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管理者要学习各个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身体素质。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能力。摒弃管理者的不良风气,抵制不良诱惑,为企业传递正能量。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员工的素质水平能否得到好的发挥和利用,这和管理者是否发挥了好的管理和领导作用密不可分。好的领导,可以发挥员工所有能力,企业运营自然蒸蒸日上。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领导者,在好的员工团队,也无处施展才华。企业管理者学习的同时,要将理论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4.2.3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案。
传统目标管理机制是以泰勒科学的管理理念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在传统意义的管理方法中,更加强调全体优秀员工或员工代表者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方法应突出:(1)强调企业员工与企业共同全面发展。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是企业全面发展的基础,企业管理者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目标总体协调一致,求大同而存小异。充分考虑企业整体发展又不忽视企业员工个人的利益,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工作。让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管理者可以通过此,充分了解和认识员工的意向、要求和想要达到的目标,又可以使企业员工理解和领会企业的目标内容,同时还可以让员工了解管理者的工作难度,使管理者和员工心连心,发挥企业最好的效果。
(3)实行员工自我约束和管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强调以自我管理代替“压制性管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自身的创造力和潜能,突出企业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企业的目标的实现;
(4)注重绩效。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要对企业中的每位员工、每个部门都建立起一套明确的目标成果考核体系,按每位员工实际的贡献来做评价,从而增强员工的自身的满足感、荣誉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4.3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 4.3.1确立优质的聘用制度
我国现代企业的整体水平必较低,往往对比较高水平的人才的吸引力存在不足,建立起比较务实、成熟的人才聘用制度,是改善这一状况的有效手段。我们都知道,人才在应聘某家企业时,除了比较关注薪酬外,还会更加关注企业的用人环境和自身的发展前景。企业聘用制度就是创造这一环境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聘用人才时,企业应该更新原有的观念,力求人才素质的多样化,对应聘者要一视同仁。只要有专业素质水平,适合企业的基本需求,就应该不拘于一格,给予试用和录用的机会。在企业管理、企业技术岗位人员的聘用上,要做到宁缺毋滥。即使某个企业岗位存在长期空缺的情况,也不能聘用不太合适的员工,应该将职位留给更加合适的人才。在录用员工之前,要对应聘者进行严格测试考核,这有助于优秀人才的挑选,从而也会降低企业的解聘率。在员工录用的管理中,可以对浙江省万向集团的管理经验进行学习,实行阶梯式员工利用方法,即用工采取多种利用方式,实行终身工、固定工、合同工、试用合同工、临时工等梯式排列,每一级比一级高,每一级的收入、福利和薪资待遇都不同。在动态企业管理方面,对五种类型之间实行流动性管理,即可上可下,可高又可低。这将有助于克服企业员工的惰性,激发和促进企业员工的进取心,促进企业全面发展。4.3.2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的培训体系
这既是企业能够保持持续全面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终身雇佣关系取消后企业员工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在现代企业情况下,企业员工在选择企业的时候,除对企业的薪酬水平、发展前景等因素比较关注以外,还会比较关注企业是否会保证不断地为自己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扩展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确保自己在什么时候都能够具备在其它企业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由此,企业为了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对企业员工的吸引力外,也应该尽量争取拥有比较良好的教育和培训资源,保证提供和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的机会。对于企业新员工来讲,企业应该为他们安排一定时间的入职培训教育,就企业文化、公司规章及制度,薪资情况、福利待遇等方面,向他们做详细地介绍。通过这种培训教育,可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缩短对企业的认识和适应的时间。为提高员工的知识能力,同时为适应目前工作的各种需要,企业应对企业职员进行有关工作流程的全面的培训教育。这样做虽然会话费一些时间,但会收获更大的效益。使得员工具有全方位的工作能力,大大对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企业每年也应该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不断的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也可以允许员工自己来选择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可以为员工提供企业内部横向发展的机会,这也可以避免人才的流失。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4.3.3合理制定员工的工作时间
有些个小型企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小,生产工作流程比较简单,工作轮换就可以在这里实施。在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了工作流程的全面培训教育的基础上,制定工作岗位轮换的制度,这样能够能使企业内部员工受到多方面的培养,锻炼全面的企业内部的执行和工作能力,也便于企业员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工作岗位。有部分企业的实施了工作轮换制度后的结果表明,能够使企业员工培养成全面人才,还对员工的团结集体的观念有了提升和促进作用,使每位员工在面对别的岗位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问题在其形成之前就预防掉。对于企业管理者,采取适合企业的岗位轮换制度进行企业员工人才培养, 有利于各企业管理者,增加对其他企业部门工作的深入了解,更好地为其服务,更加有利于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一遍成为合格的企业管理者。5结论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认识到,真正好的企业管理方法必然要建立在对企业员工的本身特点的了解上。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体中,对企业员工本身的个人特性的了解是重中之重。在企业中形成一种新型主体即人的特性: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新型主体的能力不断发展,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敢于创新,他们需要有能够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他们希望可以实现独立自主,希望在企业中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现代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正好符合新时期人才的特性,从情感管理理念到民主管理理念再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新理念,者些管理理念越来越体现了企业对人的本性的重视和尊敬。在这种企业管理模式中,企业员工的地位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企业为企业员工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给了他们提高自己的机会,从而实现企业与企业员工的共同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种企业管理模式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在企业管理中,也不能照搬别人的管理方法,要在借鉴别人好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方法,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持续快速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科学出版社,1950年版 【4】周三多主编,《管理学一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丙明杰等,《人本管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申明等,《以人为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7】罗长海,《企业文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苏勇,《管理学》,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