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探索范文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探索
【摘要】独立学院应注重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英语专业教育的价值不仅是掌握一种工具,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包容性和国际视野。思辨能力有助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我增值,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 思辨能力 自我增值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体系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4Y0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26-01
一、前言
并非出身于名校且相貌普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马云成为了首富。除了他那有其不可复制的时代因素所产生的巨大财富外,马云在回答美国记者提问时流利的口语,上市庆祝晚宴的会场上激情且蕴含逻辑性的演讲都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由多位专家学者收集的调查问卷得来的调查结果表明,文科类包括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常常出现口语交流时无话可说,或言语没有逻辑性,写个稿子如演讲稿之类无从着手不知如何下笔,写作时观点不明确,没有养成从多角度思维的习惯,缺乏分析、推理、综合、概括、辨析的能力。[1]而以上问题,即是思辨能力的问题。
《礼记》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是对思辨能力的经典诠释。[2]简要地说,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分析,清楚准确、明白有力的说理,就是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3]
二、独立学院应注重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3年11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李莉文教授作了“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的主题演讲。2014年5月,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主题为“人文教育、思辨能力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讨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以“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为题,提出了英语技能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五大能力:交流能力、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
作为承担了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历史使命的独立学院,擅长综合吸收各方优势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注重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相结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突出教育特色和优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4]
我校作为独立学院中的排头兵,应吸取外语院校专家学者在相关学术研究上已有的经验,结合我们的特色,探讨独立学院框架下的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新型的高等教育应该着力于培养有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交流能力的人才,我们的英语教学很多内容困囿于“识记”的最低层次,需要融入和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5]
三、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发展趋向与思辨能力
从以往的众多数据可以知道,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在发展趋向上更多的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在研究生考试以及出国所涉的雅思托福考试中,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有助于快速发现考题重心。而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思辨能力也有利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我增值,改变人的行为习惯、提升人的包容性和国际视野。
1.思辨能力在资格考试中的重要性
考题中的阅读理解不是单纯的词汇和语法的问题,更多的是对篇章的解读,解题过程是一个科学、严谨的思维过程,要想做好阅读理解,就要特别注意思辨能力的训练和提高。[6]
现在的学生在校期间注重自我增值,很实际的方法就是多参加诸如“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等比赛,可以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素养、锻炼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开拓视野、提升自我和展现风采。
2.思辨能力在出国留学中的体现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通过对留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的调查,提出成功留学必须具备的三大能力:良好的写作能力,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7]
3.思辨能力在今后工作中的运用
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如要做一名具有专业水准的翻译,仅仅有双语能力是不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广博兴趣、沟通协作能力才是翻译最需要的潜质。
未来人才市场将更注重思辨能力的考查。无论职场还是创业,对事物的系统认知、思考方法和判断能力是一个人长久的核心竟争力,尤其在信息爆炸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它是技巧技能无法代替的,思辨与整合很重要。
4.思辨能力在生活中的反映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高情商和好口才,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生活中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这需要提高自身修养学识,应多读书多看报,提高自己适应能力。不要总是埋怨学的东西没有用,每一点滴的知识,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2014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索契接受电视台专访时提到如今作为国家领导人“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
四、展望
本文是笔者所承担课题的开篇。在接下来的安排中,将联同阅读、写作、口语、翻译等相关课程的专业老师,在独立学院学生中开展更详尽的问卷调查,了解第一手资料,共同探讨,区分不同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改进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培养。通过讨论和互相辩论等设计展开教学,引导思辨而不单是传授知识提高成绩。[8]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论述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2]李莉文.试析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外语,2010,(6):68-73.[3]林崇德.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5-42.[4]熊庆年.大学治理结构的历史演进与文化差异[J].高教探索,2006,(1):37-39.[5]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6]阮周林.二语写作元认知知识与写作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1,(3):59-65.[7]董元兴,李慷,刘芳.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评估与培养[J].外语电化教学,2010,(5):33-38.[8]陈奇敏.基于网络翻译实训平台的笔译教学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1,(2):56-60.
第二篇:思辨能力的培养
英语专业思辨能力培养:现状与改革
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大多都是死读书,缺乏思辨能力。我认为这是事实。像美国这种才建国200多年的国家,跟中国这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家来说差距是非常大的。封建时期的科举制度是如今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源头,其次,当然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就需要教育制度来维系,我们很被动,很潜移默化地被教育,渐渐地我们从质疑到木然。就像《盗梦空间》的逻辑,多层梦境下的意识植入人就会认为那便是真实存在过的。庆幸的是,人毕竟不等同于动物,人是会思考的,一小部分的人在发现情况不对时便会提醒人们,我们需要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那么多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人所处不同的阵营,一个东西要让所有的人满意谈何容易。庆幸的是,我们已经在改变,墨守陈规要不得啊。我一直狠羡慕像美国这种国家,独立自主,多好啊,谁不向往。课堂里学生和老师似乎没有太大的界限(在学习的层面),学生畅所欲言,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是推翻老师的论断,多么自由的环境。而我们,似乎结束了幼儿园,我们都成了学者,很少质疑,更多的是知识的机械累计。当我们进入大学,某天老师说:“你们可以随时打断我的话,不明白的就提问……”我们变得不习惯,习惯是一种可怕地东西。这种状况跟我们与生俱来的羞怯的国民性很有关系,再者便是大环境的影响,但是事实上我们自己也要对这种现象负责。
英语专业思辨能力的培养,其实说开来讲,就是我们中国学生需要思辨能力的培养。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思考,让我们觉得我们还活着。一个连思考都不值为何物的人,就连动物都不如。思考使人类不断进步,思考使历史前进。虽然很空洞的说法,但却是事实。因为思考我们不满于现状,然后便改革。如何才能培养思辨能力?其实是很简单的,但往往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人的惰性阻碍了人的进步。不怕麻烦,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把这些为什么通过各种途径搞明白了,不断积累后辨别力就自然提高了。万事坚持难。
第三篇:思辨能力的培养
谈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
钟红军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说:“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可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堪称是历史教学的灵魂,也是历史教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由于长期受“教材中心论”和“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的过程中有着许多误区:一种是表面上鼓励学生质疑,却按照自己的思路预先给学生的质疑进行思维定向,甚至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学生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另一种则是教师袖手旁观,撒手不管,听凭学生的思维信马由缰随意驰骋,放弃了对价值判断的引领作用;还有一种是沉溺于无数“小切口”的探究,不见深层次的思维,沉溺于形式的创新,回避了对历史规律的探寻,回避了对人类生存发展终极意义的思考。更不可取的则是哗众取宠,依据错误的价值观念得出错误的历史结论,将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向歧途。
1、具备独立的人格品质是培养历史思辨能力的根本前提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历史教学大都囿于统一的思维模式里,板着同一副老面孔,用同一种教训人的腔调面对学生,时间一久,学生变成了被动容纳各种知识点的容器,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品质。我们的历史教师感叹:不论是义不独生的邓世昌、愈挫愈奋的辛亥志士、玉石俱焚的抗日英烈都难以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每每讲到这些教学内容请同学阐发内心的感受,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的学生有着惊人一致的标准答案:“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奋奋斗。”僵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无数毫无个性的标准答案如同标签一样陈列于课堂上、试卷中,却无法变成血液融入学生的心灵。
真正具有历史思辨能力的学生,不会因自己的年轻而放弃思想,敢于用自己的心灵和历史对话,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和前人的喜怒哀乐。他们会吸收别人的学说和理论,但是杂取各家,为我所用,而非顶礼膜拜,独尊一术,真正实现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因懂得独立思考而个性张扬的生命。
2、拥有正确的的史学价值观是培养历史思辨能力的必备基础
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育,必须时时着眼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正向度发展。即要通过学习人类发展的历史,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和自然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对学习中原有的观点提出质疑、提出问题的确应当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产生的关键,但如果认为历史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就必然要从全面质疑和彻底否定传统历史观点开始,则又走进了一个新的误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离开史实去质疑,甚至通过质疑颠覆史实的现象。如,某位教师在处理《马关条约》的影响时,显然是出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目的,用了不少的功夫,来让学生得出“《马关条约》的一些内容也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这样一个结论。学生如果日复一日的在这样的所谓“创新”意识的熏陶下学习,其精神上和思想上最终将会潜移默化地结出什么果实呢?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切忌不顾甚至背离教育的应然宗旨,为所谓的“创新”而刻意求“新”的倾向,否则必然将“质疑”、“批判”、“反思”引向粗鄙化。
3、立足深遂的历史与人性反思是培养历史思辨能力的终极追求
有位老师在讲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段历史时,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特意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能不能为董存瑞设计出一个更好的炸碉堡的方案?”授课老师显然忘记了向学生讲授这段历史故事的主旨是为了什么。假如学生经过热烈地讨论,真的找出了一种两全的炸碉堡的方案,那么,这位老师究竟是应当为学生的“聪明创意”而赞赏有加呢,还是为董存瑞的“思维反应迟钝”而喟然长叹呢?而一旦如此,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主题还能落实吗?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培养学生“质疑与批判性思维”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我们对人类发展所追求的主题目标也应是我们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追求的终极目标:由追求生存到追求生活;再由追求生活到追求生命意义。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对自己的属性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在不断的反思和探究过程中,不断增加情感、人格、精神等方面的意义,不断地完善人的本身。
4、形成开放的文化视野是培养历史思辨能力的重要条件
一些所谓“天才型”的学生不是某个学校,某个老师教出来的,却实实在在是某种环境滋养出来的,某类学者型的老师引领出来的。我们无法言明“精神导师”型的教师应当有哪些思想,但其言谈中对情感和思想的强调是非常明显的,这思想应当是人类文明所赋予的一切正义的、高尚的、理性的、科学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人类最优秀的思想要靠我们自己在学习中、工作中广泛地汲取,不断地增加养份,否则根本无法对付培养人的精神和灵魂的学科。
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时,我们还要注意防止以下的思维定势:
要么为中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量、思想深度、写作水平预设“上限”。孰不知教育工作者的这种“心理上限”,正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束缚和压制。而教育提供的空间无限,学生发展的境界才能无限。
要么将学生视为教师的“复制品”。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其职责、使命似乎仅仅是一个“教”字。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是学生视野的开拓者,打开一扇门,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找、发现和享受;教师更应是学生精神的引领者,用民主环境、自由思想、人文理念浸润学生的心灵,将其带入更加高远的人生境界。
第四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之我见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之我见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课堂,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的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我摸索出以下方法: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处理选修一《戊戌变法》一课变法内容时,就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回到清朝———变法带来的生活变化,假如你是晚清时期的一位农民、士兵、财政官员、官僚地主、读书人,戊戌变法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问题提出后,让学生从五个角色中自主选择,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思考。然后,他们站在所选角色的立场上,运用角色语言,谈体会,说看法。这样,本课的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内容、结果及影响,便可一目了然了。学生通过角色演绎历史,不仅会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主动去分析和把握历史人物的处境、立场、态度,加深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还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创新精神。角色扮演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宽广平台,思考、分析、归纳、表达,学生的各种潜质被挖掘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在处理“关于抗战两个战场的认识”这一教学环节时,我们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分别搜集关于抗战正面和敌后战场的史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表达出来。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两个小组不但搜集了很多史料,而且高度提炼了史料,由此得出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清晰、流畅,非常具有说服力。学生们感到了解决问题的冲动和得到自己观点的乐趣,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效果也特别好。所以说,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识非常关键,并且要身体力行。
三、引导 学生写历史读书笔记以及历史小论文能力。引导 学生阅读史书(如通史、断代史、典章制度史、史学理论)和一些历史演义、历史小说,写读书心得,评判历史演义、历史小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带领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资料的搜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等根据自己的合乎科学的是非标准来评判历史事物与现实事物,写出历史小论文,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就是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教务处 张贵彬
近几年,独立学院在招生人数与办学规模上都取得了重大发展,师资力量已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年教师则是各地独立学院教学中的主要依靠力量。据统计,目前在许多独立学院中,青年教师在专任老师中的比重已经高达80%以上,他们承担着学校90%左右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教学一线非常重要的骨干力量,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独立学院提高和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科学运用激励机制,要从师德教育、岗前培训、讲授指导等方面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把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做得更好。
本课题从师德修养的塑造、讲授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的历练、评价机制的优化、辅助制度的完善和管理理念的更新等六个方面,探索研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能够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培养模式构建与管理制度建设相结合,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