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行政组织学各章重点名词一览

时间:2019-05-14 22:4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大行政组织学各章重点名词一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大行政组织学各章重点名词一览》。

第一篇:电大行政组织学各章重点名词一览

第一章 行政组织学导论

1、组织

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

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第二章 组织理论的发展

1、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帕森斯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4、“成熟-不成熟理论”

阿吉里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5、棱柱模式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第三章 行政环境的组织与管理

1、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2、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3、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

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第四章 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设计

1、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2、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就是将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和管理权限从高到低逐级缩小。

3、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

4、组织的“显结构”

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5、组织的“潜结构”

我们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结构”因素。

6、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7、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8、集权式组织结构

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9、分权式组织结构

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的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10、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 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第五章 中国行政组织结构

1、总理负责制

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2、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第六章

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1、群体

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2、群体归属意识

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3、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4、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第七章 行政组织中的领导

1、领导

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2、行政组织领导

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3、领导影响力

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4、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5、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第八章 行政组织中的决策

1、行政组织决策

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行政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

2、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

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和遵循的工作次序和工作步骤。

3、组织决策科学化

组织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4、行政组织决策体制

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

第九章 行政组织中的冲突管理

1、冲突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2、工作冲突

当人群和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职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

3、直线/职能冲突 直线/职能冲突主要发生在任务单位与职能部门间的冲突,焦点常在资源分配上或职能部门干预任务系统的决策方面。

4、仲裁解决法

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

第十章 行政组织的沟通

1、组织沟通

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2、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3、非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4、单向沟通

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5、双向沟通

双向沟通是指信息的发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对受讯者发出信息之后,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发送和反馈可进行多次,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

第十一章 行政组织学习

1、知识

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此外,也包含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资讯等提供架构。

2、学习

学习是一个使相对持久的变化在经验引起的潜在行为中发生的过程。

3、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4、行政组织学习

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进行的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从而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5、单环学习

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6、双环学习

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双环学习也被称为“变革型学习”。

7、三环学习

三环学习是指组织应该学习如何学习,并将之命名为再学习或次级学习。这是最深程度的学习。

第十二章

行政组织文化与管理

1、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行为规范、活动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2、行政组织文化

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和。

3、示范法

示范法即通过总结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挥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表彰先进人物等方法,使行政组织文化成为组织成员行政行为的导向。

4、激励法

激励法即运用精神与物质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通过开展评比、奖励、提口号、提目标、提要求等活动,给先进以荣誉、让先进得实惠,激发全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促使他们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身的行政工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在生活方面关心他们,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十三章 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

行政组织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对行政组织绩效标准的设定、实施和对完成情况的评估、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管理。

2、标竿管理

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标竿管理最早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

3、绩效评估

行政组织绩效评估就是用事先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

第十四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1、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

2、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3、工作再设计

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4、斯坎隆制

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5、过程咨询

过程咨询就是用一系列的顾问活动,来帮助变革人员认识、了解和处理周围环境所发 生的事件。

6、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成员自己来提高群体效率的计划性活动,其目的在于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分析和处理群体内存在的问题,协调和改进群体内部的关系,发挥群体效率,提高组织效率。

7、敏感性训练

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8、调查反馈法

调查反馈法主要是利用问卷向一个组织来收集有关组织与成员的资料,组织成员以这些具体资料为基础来共同诊断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

第二篇:2010电大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汇总

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1、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4、“成熟-不成熟理论”阿吉里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5、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1、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2、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3、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1、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2、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就是将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和管理权限从高到低逐级缩小。

3、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

4、组织的“显结构”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5、组织的“潜结构”我们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结构”因素。

6、管理层次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7、管理幅度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8、集权式组织结构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9、分权式组织结构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的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10、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1、总理负责制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2、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群体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2、群体归属意识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3、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4、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1、领导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2、行政组织领导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3、领导影响力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4、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5、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1、行政组织决策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行政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

2、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和遵循的工作次序和工作步骤。

3、组织决策科学化组织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4、行政组织决策体制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

1、冲突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2、工作冲突当人群和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职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

3、直线/职能冲突直线/职能冲突主要发生在任务单位与职能部门间的冲突,焦点常在资源分配上或职能部门干预任务系统的决策方面。

4、仲裁解决法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

1、组织沟通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2、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3、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4、单向沟通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5、双向沟通双向沟通是指信息的发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对受讯者发出信息之后,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发送和反馈可进行多次,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

1、知识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此外,也包含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资讯等提供架构。

2、学习学习是一个使相对持久的变化在经验引起的潜在行为中发生的过程。

3、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4、行政组织学习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进行的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从而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5、单环学习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6、双环学习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双环学习也被称为“变革型学习”。

7、三环学习三环学习是指组织应该学习如何学习,并将之命名为再学习或次级学习。这是最深程度的学习。

1、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行为规范、活动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2、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和。

3、示范法示范法即通过总结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挥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表彰先进人物等方法,使行政组织文化成为组织成员行政行为的导向。

4、激励法激励法即运用精神与物质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通过开展评比、奖励、提口号、提目标、提要求等活动,给先进以荣誉、让先进得实惠,激发全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促使他们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身的行政工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在生活方面关心他们,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1、绩效管理行政组织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对行政组织绩效标准的设定、实施和对完成情况的评估、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管理。

2、标竿管理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标竿管理最早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

3、绩效评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就是用事先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

1、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

2、组织发展组织发展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3、工作再设计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4、斯坎隆制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5、过程咨询过程咨询就是用一系列的顾问活动,来帮助变革人员认识、了解和处理周围环境所发生的事件。

6、团队建设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成员自己来提高群体效率的计划性活动,其目的在于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分析和处理群体内存在的问题,协调和改进群体内部的关系,发挥群体效率,提高组织效率。

7、敏感性训练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8、调查反馈法调查反馈法主要是利用问卷向一个组织来收集有关组织与成员的资料,组织成员以这些具体资料为基础来共同诊断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

1、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2、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

1、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

1、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2、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3、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

1、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

2、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

3、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1、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

2、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

3、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1、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3、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

1、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2、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3、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

1、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1.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

1、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2、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

1、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

2、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

3、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三篇:大学中国近代史各章重点名词

第一章:

1、闭关政策:18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屡屡亏损。同时,昧于世界大势的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清政府把对海外的贸易严格限制在广州一口,规定外国商人销售商品和购买土货都必须通过少数特许的“行商”(即“十三行”)之手,进行严格控制。这种外贸政策也严重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

2、虎门销烟 :在林则徐主持下,自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门“就海滩高处,周围树栅,开池漫卤,投以石灰,顷刻汤沸,不爨自燃,夕启涵洞,随潮出海”,将所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直到6月25日,全部销毁干净。各地群众闻讯赶来观看,万众欢腾,无不称快。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良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3、《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清魏源著。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作者在镇江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订立后不久整理成书。1842年刻本50卷,1847年刻本增订为60卷,1852年(咸丰二年)又扩编为100卷,刊于扬州。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谴责投降派“夷兵不可敌”的卖国论及顽固派视坚船利炮为“奇技淫巧”的昏愦,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本书出版后影响很大,促使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一些启蒙作用。此书出版后,很快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维新运动也发生一定影响。

4、领事裁判权: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强迫中国与之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一种司法特权。依照这种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或成为民事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

5、片面最惠国待遇:《虎门条约》中规定的一项不平等条款。正常的国际交往中,最惠国待遇应是双方互惠。英国只要求中国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却未承诺英国给予中国同等待遇。这就成为签约双方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第二章

乡官制度:乡官制度是太平天国政权创立的县级以下地方基层组织制度。主要内容是:按照太平军的编制,把广大居民组织起来,每五家设一伍长,五伍长设一两司马,四两司马设一卒长,五卒长设一旅帅,五旅帅设一师帅,五师帅设一军帅,一军共有1.25万家。军帅以下的各级官吏,一般由当地人民推举,或由上级官员委派,他们被称之为乡官,此外还规定“寓兵与农”的乡兵制度,即在军帅的管辖区内每家出一名为伍卒,组成一军。乡官的职责是,平时管理民政,督其民在乡事农,战则应征。这种乡官制度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组织。湘军:中国晚清时期曾国藩以湘乡练勇为基础,在湖南创建的一支军队。又称湘勇。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纪律而不在技术性的教练,使湘军成为一支有力地维护封建统治的军队。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其营制主要采用明代军事家戚继光的“束伍”成法。在武器装备上,湘军不仅向外国采购洋枪洋炮,还自设船厂,仿造新式武器。湘军于1854年初在衡州(今衡阳市)编练建成,共1.7万余人。是年夏,出省作战。以后几年间与太平军在湖北、江西的沿江地区争夺。1858年5月,其精锐李续宾部即深入皖中,气势很盛。至11月间,李续宾及所部6000余人在庐州(今安徽合肥)三河之役被太平军歼灭,锐气顿减。1860年,曾国藩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后,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号令统一,筹饷较易,湘军势力大为扩充,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力。1861年9月,攻陷安庆。次年(同治元年)春,曾国藩再以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沿江进逼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以左宗棠部及李鸿章新募淮军进攻江浙其他地区。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声势愈大。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大量裁撤直系部队,其支系仍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镇压捻军。湘军水师则守湘军旧制,取绿营规模,改建为长江水师。以后,左宗棠平定新疆虽也利用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

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建立的一种分配制度。天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在天京设立天朝圣库(亦称总圣库),掌管全国公有财富,派员专司其事。太平军各军也都分别设立圣库。原则上官兵不准私蓄财产,衣食器物一切费用,全由圣库供给。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其中规定以二十五家为一“两”,每一“两”设一国库(即圣库),试图把在太平军中实行的圣库制度,推广到整个社会中去。但这个改造社会的计划,并不曾实行过。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圣库制度日益破坏,已是名存实亡。

厘金制度: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厘金创始之初,本是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同治三年七、八月间,清廷臣工多有整顿备省厘金革除积弊的奏议,厘金曾经一度者裁而未果,使它取得经常正税的地位。1931年1月1日,国民政府取消了厘金制度。第三章

亚罗号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之一。“亚罗号”是一艘走私的中国船只,曾在香港注册,所领执照在1856年9月底已经失效。10月8日,广东水师搜查停泊在黄埔的“亚罗号”走私船,拘捕了船上12名中国水手。这本是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可英国公使包令却指使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诡称“亚罗号”是英国船只,蛮横要求送回拘捕的人,并捏造说中国士兵扯下了挂在船上的英国旗,要向英国公开道歉。叶名琛对英国的无理要求拒实力驳所,但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将所获疑犯交给英国领事馆。在事件交涉过程中,英方故意制造事端,激化矛盾。所谓“亚罗号事件”只不过是英国侵略者为挑起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三河大捷:三河之战,太平天国晚期继浦口之役之后又一次胜利之役,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徽三河镇(今属肥西县)激战。此役湘军战败,名将李续宾阵亡,清帝国安徽、江西战情全面吃紧。而对太平天国来说,扭转了皖南被动的局面,太平天国安庆脱困,天京粮荒抒解,李秀成、陈玉成都封王,复苏了太平军后期军心、士气,扭转了内讧后的危局。通过三河大捷,太平军粉碎了湘军东犯的企图,保卫了皖中根据地,对鼓舞士气,稳定江北战局,保证天京安全和物资供应,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辛酉政变:辛酉政变又称“北京政变”,是发生在1861年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1861年10月26日,慈禧、慈安两太后偕幼帝载淳等离热河回京。两太后抵京后,即召见先行返京的奕,部署对策,搞垮了当权的以肃顺为核心的政务八大臣随后,又清除了赞襄政务王大臣的党羽。11日,同治帝载淳正式即位。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第四章

江南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亦称“上海机器局”。1865 年(同治四年)李鸿章购买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工厂,并入清政府原有两个洋炮局,又将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购来的机器安装在内,建成该局。是清未官办使用机器生产的军事工厂,依靠帝国主义提供机器设备和主要原材料,并受所用英、美、德等国技师和工匠的控制。主要制造枪炮和修造兵轮,是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产物。1867 年由虹口迁高昌庙,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厂。

福州船政局:清政府经营的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 在福州马尾创办。初期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两人一手经办,分任正、副监督,总揽一切船政事务,并雇用几十名法国技师和工头。创办 费用四十七万两,常年经费自18 n6 年起每月由闽海关拨银五万两,从 1873年起每月由茶税项下增拨银二万两。主要由铁厂、船厂和学堂 三部分组成。雇用工人约一千七百到二千名(1894年)。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时,遭受严重破坏。战后虽经恢复,但生产大不如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生产更趋下降。从1866年到1907年,共造 各种船舶约四十艘,既不适于作战,也不宜于商运,只能供给沿海各省 作巡防缉私之用。辛亥革命后改称 “海军造船所刀。抗日战争时,遭受严重破坏,生产停顿。战后由国民党政府接收,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轮船招商局:1872年12月,李鸿章奏设轮船招商局,派浙局总办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招股试办。第二年正式成立。名为商办,实则官商合办,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牛庄、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日本横滨和神户、新加坡、吕宋等地。它承运漕粮,兼揽商货。成立时买轮船3只,到1876年有船12只。1877年,以222万两白银的高价收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旧轮船18只,扩大经营。由于管理腐败,又受洋商航运业排挤,难以维持。1885年盛宣怀奉命进行“整顿”,改为官督商办,但仍然连年亏损。1909年轮船招商局改归邮传部管辖。本图是轮船招商局设在上海的总办事处。

总理衙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1年1月,奕再上奏折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第五章:

马嘉理案: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门户及长江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不断探测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1874年,英国再次派出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探路队,在近二百人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这即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三国干涉还辽:《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纠集德、法迫使日本放弃对中国辽东半岛的领土要求的事件。《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辽东半岛给日本,这直接妨碍到沙俄向我国东北的扩张。于是沙俄联络了法国、德国,向日本政府施加外交和军事压力,要求日本放弃对我国辽东半岛的占有条款。日本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放弃对辽东半岛的领土要求,但让清政府增付“赎辽费”三千万两白银为“补偿”。该事件是沙俄纠合德法两国同日本争夺我国东北的斗争,也是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黄海战役: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中日 甲午战争爆发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护送轮船运兵在黄海大 东沟登陆。17日晨于返航途中发现原挂美国旗后又改悬日本旗的日本舰队向 我袭击丁汝昌下令应战。日本海军见中国主力铁甲规定远、镇远在前面 即绕向侧后进攻扬威等舰。中国舰队向敌舰还击重创日本旗舰松岛及赤城、比睿、西京丸等舰中国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督率士兵英 勇战斗在战舰沉没时壮烈牺牲。这次战斗互有损伤。后因李鸿章避战求和 下令困守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招致了北洋海军的覆没。第六章:

强学会: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公车上书后,维新成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由康有为发起,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入会者数千人,陈炽为提调,梁启超为书记员。学会每隔数日集会一次,每次都有人发表演说,又附设“强学书局”,刊行《中外纪闻》,翻译西方和日本书籍,宣传维新主张。一些官僚见学会势盛,也纷纷表示“资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张之洞、刘坤

一、袁世凯等都捐银入会。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刊行《强学报》,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由北京发展到上海,声势愈大。1896年1月,慈禧太后强迫光绪帝下令封闭北京强学会。张之洞也停发上海强学会的经费。

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帝国主义分裂中国活动的一个阴谋。英国为了维护其在长江流域的利益,阻挠义和团运动,防范东南各省人民的反帝斗争,由驻上海代理总领事华伦策动大买办盛宣怀,联络两江总督刘坤

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发起组织所谓“东南互保”。由盛宣怀缀合,上海道余联沅代表刘坤

一、张之洞与驻上海各领事议订《东南互保约款》9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10条。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也加人“东南互保”。它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使帝国主义能够集中力量镇压北方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扶清灭洋”的口号最早始于1898年10月赵三多、阎书勤等领导山东冠县人民举行反教会斗争之时,其所用旗帜即标“扶清灭洋”四字。此后多数义和拳组织皆用为反帝斗争的口号。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但是“扶清灭洋”又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口号。“扶清”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灭洋”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农民群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带来一定消极作用。第七章

光复会:上海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3年,东京军国民教育会派龚宝铨等人回国,在上海组织暗杀团,参加的成员基本上是浙江籍的留日学生。1904年冬,在暗杀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光复会,蔡元培被推为会长。入会誓词为“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光复会以“排满复仇”为号召,带有较为浓厚的汉族传统的民族主义色彩。以后不久,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先后入会,成为领导骨干。光复会还注意联络苏、浙、皖、闽、赣五省的会党,因此一部分会党成员参加了光复会。

黄花岗起义:即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黄兴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会议,决定集同盟会精英,在广州发难,和清政府决一死战。会后进行分头准备,黄兴、赵声在香港成立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并派人到广州附近各地,联络新军、防营、会党、民军,以备响应。同时在广州设立38处秘密机关,刺探敌情,转运军火,为起义作准备。原订4月13日起义,因发生同盟会员温生才8日单独行动,枪杀广州将军孚琦,吴镜运被捕,原定起义被迫改期。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800名敢死队员分四路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小北门、巡警教练所和南大门。黄兴率队攻入总督衙门,决心生擒两广总督张鸣岐。不料张越墙逃遁。由于敌众我寡,起义队伍得不到接应,各路队伍虽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彻夜相攻,但都先后失败。黄兴侥幸脱险。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多方设法收殓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城东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姓名达86人。由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第八章

皇族内阁:又称“亲贵内阁”。1911年(宣统三年)5月 8日清政府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压力下,颁布《新订内阁官制》,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下令裁撤旧设内阁及军机处,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以庆亲王奕?廖?总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为协理大臣,下设外务、民政、度支、学、陆军、铲军、怯、农工商、邮传、理想十部,以粱敦彦、善耆、载泽、唐景崇、荫昌、载询、绍昌、博伦、盛宣怀、寿卷分任各部大臣。十三人中,满洲贵族九人,汉族官僚仅四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七人。这是一个以皇族为中心组成的内阁,人们称之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它的成立表明清政府根本无意实行君主立宪,只是借“立宪”之名集权皇族,抵制革命。

保路运动:清末湘、鄂、川、粤等省人民进行的反对清政府出卖铁路主权的爱国行动。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并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出卖粤汉和鄂境川汉铁路主权的借款合同,随即派员强行接收四省商民筹集的路款,因而激起四省人民的强烈反对,纷纷集会游行,罢工罢市,誓与铁路共存亡。湖北宜昌的筑路工人甚至与清军发生械斗,打死清兵二十余人。保路运动在四川发展得尤其广泛和激烈,形成全省范围的武装反抗,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公布。规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政府组织机构及资产阶级民主权利,它具有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该约法共7章56条,主要有两个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人民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有言论、人身、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②规定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第九章

二次革命: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一场战争。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接着上海、南京、安徽等地相继宣布独立,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爆发。因这次斗争是继辛亥革命以来的又一次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故称“二次革命”,因战事集中在江西、南京,又称“赣宁之役”

中华革命党:二次革命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他认为,以往的失败,在于人心不齐,无论是同盟会还是国民党,人员都过于庞杂,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他决心再组新党。孙中山提出要求,凡入党者,必须明确表示服从党的主要领导人的命令,即心甘情愿地服从孙中山,并在誓约上写出“附从孙先生”字样,还要按上指印。对于这种方法,很多国民党的骨干,尤其是黄兴,都认为不妥,表示反对。1914年7月,孙中山召集了中华革命党的成立大会,然后委任了各部部长和国内各省主盟人。而一些不愿表示对孙中山绝对服从的国民党人,集中在黄兴周围,于8月组织了欧事研究会,另有一些,尤其是国内的国民党人,这两个组织均未参加。至此,国民党终于分裂了。中华革命党以“第三次革命”——即反袁为斗争目标。他们在国内组织了一些武装起义和暗杀活动,但其主要方式,仍是辛亥革命中运动军队、联络绿林等,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而且,中华革命党活动十分分散,因此在护国运动中,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此后,孙中山认为要巩固共和,必须依赖自己的政党。但中华革命党只是几百人的一个秘密组织,远不能当此重任,他决心再次改组。1919年10月,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麦克马洪线:(英)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享利·麦克马洪(英国政府代表)背着当时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私自同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炮制了所谓的“中印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这条分界线与此前国际上习惯认定并在各种官方(包括英国)出版物和地图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线不同,它大大向西藏纵深推进,把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划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将中国西藏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统治权的地方向北压缩了一百多公里。正是由于这种将国家领土的私相授受,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这条线的合法性。

第四篇:行政组织学电大小抄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16.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7.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18.管理方格论有(5种)代表性的领导类型。

19.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的内容。2.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组织发展小组)。

3.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4.20世纪90年代初(陈国权)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5.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名为(《战略与组织结构》)。A:6.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成熟与不成熟理论”)。B:7.本课程教材第11章对于行政组织学习的分类是在(阿吉里斯)关于组织学习方式分类基础上提出的。

C:8.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组织环境)。

9.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影响力)。10.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6.(冲突分析)是管理冲突的基础。D:9.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10.(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11.(调查研究)是行政组织决策科学化的基础。

F:12.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13.(发现问题)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G:14.国务院是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15.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1

H: 20.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21、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克制型)。

22.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进一步)。23.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J: 24.(决策)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

25.解决冲突的基本策略是(正视策略)。

26.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投入)。K: 27.(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L: 28.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管理幅度)。

29.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领导素质理论)的研究。

30.罗宾·斯特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提出了(情境变革模式)。

31.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M: 32.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33.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34.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3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三级。Q:36.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37.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综合作用。38.群体凝聚力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R:39.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需要)。S:40.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41.省级政府每届任期(5年)。

42.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的统一领导。T:43.(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44.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正式沟通)。W:45.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X:46.(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47、行政组织学习的分类是在(阿吉里斯)关于组织学习方式分类的基础上提出的。48.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组织)。49.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50.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部门化)。51.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52.行政组织决策是以(行政权力)为后盾。53.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来源于(政治学)和组织文化研究的影响。54.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领导文化),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55.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控制作用它具有(强制性)特性。3 56.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目标导向功能)。57.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技术、结构、人员和任务四个因素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人为(利维特)。58.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结果)。59.效率就是指投人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问题。60.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61.信息的发讯者和受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意见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双向沟通)。62、(西蒙)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63.(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Y:64.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强制性组织)。65.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正式组织)。66.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Z:67.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非正式组织)。68.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69.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70.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71.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适度冲突)。

72.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上行沟通)。

73.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此种沟通形式我们称之为(下行沟通)。74.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平行沟通)。75.组织学习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O年代)。76.组织发展起源于ZO世纪SO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驱是法国心理学家(烈文)。77.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78.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反比例关系)。

79.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分权制)。80.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集权制)。81.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82.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83.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团体决策模型)。84.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4)个层次。

85.(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86.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发展方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目的在于使组织达到一种最佳状态。此模式创立者为(布莱克和默顿)。

5二、多项选择题 A:

1、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B D)A.营利组织 B.正式组织 C.非营利组织 D.非正式组织 B:

2、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B C)。A.平行式组织结构 B.机械式组织结构 C.有机式组织结构 D.矩阵式组织结构 C:

3、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BCD)。A.“调节”功能 B.“聚合”功能

C.“转换”功能 D.“释放”功能

4、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BCD)。A.动态性 B.互动性 C.不可逆性 D.环境制约性

5、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A B C D)。A.目标手段 B.政策手段 C.组织手段 D.信息沟通手段

6、冲突的特性有(ABC)。A.客观性 B.主观性 C.程度性 D.激烈性

7、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主要由(定量化调查、系统化调查、程序化调查)。

8、冲突经历的阶段包括(潜代阶段、认知阶段、行为阶段、产生结果阶段)。D:

9、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B C)。A.一般环境 B.内部环境 C.外部环境 D.特殊环境

10、邓肯从组织环境的(C)和(D)两个维度对影响组织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A.内部与外部 B.直接和间接 C.简单与复杂 D.静态与动态

11、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式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或形式主要有(A B C D)。A.单线式 B.流言式 C.偶然式 D.集约式

12、对组织管理和变革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B D)。A.内部环境因素B.一般环境因素 C.系统环境因素 D.特殊工作环境 F:

13、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A B C D)。A.才能因素 B.品格因素 C.情感因素 D.知识因素 6

14、费德勒提出的情景因素有(B C D)。

A.关系结构 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C.任务的结构 D.职位权力

15、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A C D)。

A.冲突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B.健康的组织中没有冲突 C.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破坏性 D.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设性 G:

16、古典传统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A B C)。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17、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A D)。

A.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 B.由中共中央产生

C.行使最高国家权力 D.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18、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决策可分为(A B C)。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经验决策

19、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将冲突分为(ABC)。

A.横向冲突 B.纵向冲突 C.直线/职能冲突 D.工作冲突

20、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中介传递我们可将沟通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A C)。

A.直接沟通 B.双向沟通 C.间接沟通 D.网络沟通

21、根据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为:(A B C D)。

A.心理上的抵制B.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 C.组织本身的阻力 D.社会的原因

22、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工作再设计的途径和方案为:(B C D)。

A.工作弹性化 B.工作轮换 C.工作扩大化 D.工作丰富化

23、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把冲突分为(横向冲突、纵向冲突、直线/职能冲突)。

24、根据国外组织行为研究者的试验和探究,正是沟通网络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链式、环式、Y式、星式、全通道式)。7

25、管理学家W。理查德。斯格特在其《组织理论》一书中,认为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社会结构、参与者、目标、技术、环境)H:

26、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A B C)。

A.忽视 B.分离 C.限制 D.妥协

27、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ABD)。A.独权 B.分权 C.集权 D.授权 J:

28、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有(A B C D)。

A.谈判 B.设置超级目标 C.第三方介入 D.结构调整

29、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A B D)。

A.考评要素 B.考评标志 C.考评对象 D.考评标度

K:30、科学决策原则主要包括(预测原则、程序原则、可行性原则、信息原则)。

L:

31、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B C D)。

A.过渡性 B.异质性 C.形式主义 D.重叠性

32、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ABC)A.农业社会 B.棱柱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33、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A B C)三种类型。

A.专制 B.民主 C.放任 D.独裁

34、罗宾·斯特克兹于1972年提出情境变革模式。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根据这种不同组合,他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变革型态:(A B C D)。

A.自然性变革 B.指导性变革 C.合作性变革 D.计划性变革 M:

35、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A B C)。

A.强制性组织 B.功利性组织 C.规范性组织 D.集权性组织

36、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A B C D)。

A.互利组织 B.服务组织 C.企业组织 D.公益组织 8

37、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B C)。

A.物质因素 B.激励因素 C.保健因素 D.精神因素

38、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利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些因素有:(A B C D)。

A.技术 B.结构 C.人员 D.任务

39、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A B C)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A.自治区 B.自治州 C.自治县 D.自治乡

40. 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A B C)等观点。A.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B.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C.辨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D.多元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41、美国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础有(信任的权威、认同的权威、制裁的权威、合法的权威)。

Q:

42、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A B C D)。

A.形成阶段 B.磨合阶段 C.成长阶段 D.成熟阶段

43、群体意识主要包括(A B C)。

A.群体归属意识 B.群体认同意识 C.群体促进意识 D.群体抵触意识

44、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A B C D)。

A.法律 B.习惯 C.职位 D.暴力 R:

45、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A B C D)。

A.需要 B.动机 C.行为 D.反馈

46、人经历挫折后在行为方面的消极反应主要有(防卫、替代、攻击)。S:

47、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B C D)。

A.建立法律基础 B.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 C.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D.保护环境

48、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和机械的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A B C D)。

A.稳定性 B.层级性 C.相对性 D.开放性及变异性 9

49、实现决策程序法制化,应该规范的程序由(调查程序、方案设计程序、可行性论证程序、社会交流程序)。

T:50、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是(A B C)。

A.目标难度的确定 B.目标量化 C.目标质的规定 D.目标的公平合理

51、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成员自己来提高群体效能的计划性活动。开展团队建设也必须要经历下列三个过程(解冻、采取行动、再冻结)。W:

52、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B C D)。

A.行政的权力 B.理性——法律的权力 C.传统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53.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A B C D)方向迈进。

A.法治型文化 B.开放型文化 C.参与型文化 D.服务型文化

54、我国省级政府包括(B C D)。

A.省级政府 B.特别行政区政府 C.自治区政府 D.直辖市政府

55、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B C D)。

A.外交权 B.立法权 C.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D.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56、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C D)。

A.信息维护系统 B.信息保持系统 C.信息收集系统 D.信息交流系统 X:

57、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A B C D)。

A.静态的组织观 B.动态的组织观C.生态的组织观 D.精神的组织观

58、西蒙指出,决策有两种极端的类型(B C)。

A.风险型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非程序化决策 D.确定型决策

59、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A B C D)。

A.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 D.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60、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A B C D)。

A.时代性 B.权威性 C.综合性 D.执行性 61、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可分为(B C D)。

A.复环学习B.双环学习C.单环学习D.三环学习10

62、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A B C D)。

A.组织学习B.试验 C.外部咨询 D.经验学习63、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A D)。

A.持续性试验 B.稳定性试验 C.设计性试验 D.示范性试验 64、行政组织绩效的外延,除了内部的管理绩效,还包括:(A B C)。

A.政治绩效 B.社会绩效 C.经济绩效 D.文化绩效 65、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A B C D)。

A.情报活动阶段 B.设计活动阶段C.抉择活动阶段D.审查活动阶段 66、县级政府包括(A B C D)政府。

A.自治县 B.市辖区 C.旗 D.自治旗 67、乡级政府行使的职权有(A B C)。

A.行政执行权 B.行政管理权 C.行政保护权 D.制定行政规章权 68、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有(C D)。

A.同事 B.监督 C.工作富有成就 D.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69、心理学家烈文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A B C)。

A.“解冻” B.“改变” C.“再冻结” D.“适应”

70、西蒙把决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找到一个需要工作决策的时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当时的情况及对未来的预测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

71、行政决策的特征主要是(主体的他特殊性、决策内容的特殊性、决策依据的特殊性)。72、现代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包括(中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情报信息系统)。Y:73、依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A B C D)等基本阶段。A.环境扫描 B.环境监视 C.环境预测 D.环境评价 74、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的环境状态分别是:(A B C D)。

A.静态-简单的环境 B.静态-复杂的环境

C.动态-简单的环境 D.动态-复杂的环境 11

75、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息沟通的形式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B C D)。

A.正式沟通 B.下行沟通 C.上行沟通 D.平行沟通 76、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B D)。

A.统计法 B.调查反馈法 C.工作分析法 D.职位期望技术 77、由于团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较常用的团队建设的方式或模式有:(A B C D)。

A.目标建立模式B.问题分析模式 C.角色分析模式 D.人际模式 78、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A B C D)。

A.计划绩效 B.监控绩效 C.评价绩效 D.反馈绩效

79、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目标的设置、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工作的性质)。

Z: 80、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B C D)。A.职务 B.职权 C.职责 D.职位 81、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A)和(D),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对组织的管理带来影响。A.一般环境 B.社会环境 C.政治环境 D.工作环境 82、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A B)两大类。

A.组织的“显结构” B.组织的“潜结构” C.组织的“权力结构” D.组织的“职能结构” 83、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A B C D)。

A.目标认同程度 B.价值趋同程度 C.气质协调程度 D.能力互补程度 84、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C D)。

A.交叉整合 B.职能分解 C.平行分化 D.垂直分化 85、正确的决策目标应该具备的条件是(A C D)。

A.定量化 B.没有时间限制 C.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D.要明确责任 86、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两种(B D)。A.计划设计 B.演绎设计 C.项目设计 D.归纳设计 87、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A B C)组成。

A.个体心理 B.群体心理 C.组织心理 D.需要心理 12

88、组织变革要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变革步骤或程序。美国学者凯利认为,组织变革需经过以下步骤或程序:(B C D)。

A.反馈 B.诊断 C.执行 D.评估

89、组织中的工作和绩效,都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以行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A B C D)。

A.职工事业发展计划辅导 B.敏感性训练 C.团队建设 D.过程咨询 90、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组织诊断一般着眼于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A B C D)。

A.组织结构 B.组织程序 C.信息与控制 D.组织行为 91、组织沟通中存在的客观性障碍主要有(B C D)。

A.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B.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 C.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 D.空间距离所引起的障碍

92、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A D)。

A.外部环境因素 B.经济诱因 C.利益诱因 D.内部环境因素 93、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分别是(A B D)。

A行为的改变B.组织体系的改变C.组织目标的改变D.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 94、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A B)。

A.正式沟通网络 B.非正式沟通网络 C.双向沟通网络 D.单向沟通网络 95、在组织沟通中,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主要有(B D)。

A.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B.语言障碍C.距离障碍D.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96、在选择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 B C D)。

A.目标一致性 B.可测性 C.独立性 D.差异性 97、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平行分化、垂直分化)。

三、名词题 B:

1、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标竿管理最早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13

C:

2、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3、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成熟-不成熟理论”:阿吉里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D:

5、调查反馈法:主要是利用问卷向一个组织来收集有关组织与成员的资料,组织成员以这些具体资料为基础来共同诊断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

6、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7、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F:

8、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9、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10、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11、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的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14

G:

12、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13、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14、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15、工作冲突:当人群和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职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

16、过程咨询:就是用一系列的顾问活动,来帮助变革人员认识、了解和处理周围环境所发生的事件。H:

17、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J:

18、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19、激励法:即运用精神与物质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通过开展评比、奖励、提口号、提目标、提要求等活动,给先进以荣誉、让先进得实惠,激发全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促使他们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身的行政工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在生活方面关心他们,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20、绩效管理 :行政组织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对行政组织绩效标准的设定、实施和对完成情况的评估、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管理。15

21、绩效评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就是用事先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

L:

22、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23、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24、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M:

25、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2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N:

27、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P:

28、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Q:

29、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30、斯坎隆制: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31、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32、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4、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33、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S:

34、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双环学习也被称为“变革型学习”。

35、双向沟通:是指信息的发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对受讯者发出信息之后,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发送和反馈可进行多次,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

36、三环学习:是指组织应该学习如何学习,并将之命名为再学习或次级学习。这是最深程度的学习。

37、示范法:即通过总结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挥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表彰先进人物等方法,使行政组织文化成为组织成员行政行为的导向。

T:

38、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17

39、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成员自己来提高群体效率的计划性活动,其目的在于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分析和处理群体内存在的问题,协调和改进群体内部的关系,发挥群体效率,提高组织效率。W:40、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X:

41、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42、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43、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44、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行政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

45、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进行的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从而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46、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和。

47、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和遵循的工作次序和工作步骤。

48、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

49、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18

50、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是将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和管理权限从高到低逐级缩小

51、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

52、学习:是一个使相对持久的变化在经验引起的潜在行为中发生的过程。

53、“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Z:

54、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55、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3、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56、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57、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行为规范、活动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58、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19

59、组织发展: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60、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61、组织的“潜结构”:我们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结构”因素。

62、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63、组织决策科学化: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64、正式沟通: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65、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66、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67、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此外,也包含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资讯等提供架构。

68、直线/职能冲突:主要发生在任务单位与职能部门间的冲突,焦点常在资源分配上或职能部门干预任务系统的决策方面。

69、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四、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范;(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20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答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答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答 :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答 :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答 :(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7、简述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答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8、简述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 :(1)明确的分工(2)严格的层级节制(3)严明的组织纪律(4)规范的录用制度;(5)实行任命制;(6)固定的薪俸制度。21

9、简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原则。

答 :(1)实行专业分工;(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指导;(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7)理想的工作报酬;(8)权力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任期稳定;(13)主动性;(14)团队精神。

10、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

答 :(1)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2)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3)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4)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修正;(5)领导不仅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11、简述行政组织环境的特点。

答:(1)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3)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4)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12、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

答:(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法律环境(4科学技术环境(5文化环境。

13、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资源的提供者(2)服务的对象(3)利益群体(4)政府组织。

14、简述艾德奇关于组织环境维度的主要观点。

答:艾德奇认为每个组织的工作环境,可能在以下六个方面发生变化。这六个方面分别是:1)环境的容纳力(2环境的同质性程度(3环境的稳定性(4)环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5)组织领域的一致性程度;(6)环境的混乱程度。

15、简述组织结构的特征。

答:(1)组织结构的稳定性;(2)组织结构的层级性;(3)组织结构的相对性;(4)组织结构的开放性及变异性。

16、简述组织结构的功能与作用。

答:(1)整合功能(2)效率功能;(3)控制功能;(4)沟通功能;(5)心理需求功能。22

17、简述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缺点。

答:行政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是:(1)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2)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3)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结构的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层级化的缺点表现为:(1)过多的层级结构,容易带来沟通和协调上的困难;(2)层级结构的存在形成了成员间身份与地位的高低,这种差别容易加大相互间的行政距离,造成沟通上的障碍,这种差距亦是形成“官本位”的一个根源。

18、促成组织结构分部化的动因有哪些?

答:(1)组织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组织规模的扩张,促使组织必须将组织工作予以分析、划分和分类,以适应专业分工和事业发展的需要;(2)通过分部化,可使各部门皆具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范围,使各部门能够专司其职并有效益和有效率地履行各自的职能;(3)通过分部化,可以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确定下属人员的工作范畴,避免因工作划分不当造成的困难;(4)分部化符合专业化的需要,能够适才适用,专才专用,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5)组织协调与控制的需要。

19、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的原则。

答:(1)职掌明确,机能一致;(2)单一指挥;(3)从属关系明确;(4)合理竞争;(5)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配合

20、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下级的教育、训练和技能(2)工作性质与计划程度(3)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4)权力模式和授权的程度(5)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

21、简析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

答:(1)目标手段;(2)政策手段;(3)组织手段;(4)信息沟通手段。

22、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答:1)明确组织目标(2)决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置单位(3)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置职位(4权责区分(5制定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23

23、简述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答:(1)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2)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3)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4、简述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 答(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25、简述国务院的职权内容。

答:(1)行政立法权;(2)行政提案权;(3)行政领导与管理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

26、简述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容。

答:(1)行政执行权(2)行政领导与管理权(3)地方行政立法权与制令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6)行政保护权。

27、简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置原则。答:(1)坚持以民族聚居原则为基础;(2)参酌现实条件和历史情况;(3)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4)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24

28、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答:(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

第五篇:电大行政组织学多项选择题

行政组织学多项选择题 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历史性 B.阶级性 C.权威性 D.层次性 E.稳定性 F.系统性

2.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工会D.妇联 E.共青团 F.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就是:()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依法行政 D.司法公正 E.执法必严 F.违法必究

4.从宪法的形式看,我国宪法属于()A.成文宪法 B.不成文宪法 C.刚性宪法 D.柔性宪法 E.协定宪法 F.民定宪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制定的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E.1986年宪法 F.1990年宪法

6.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人民主权原则 B.人权保障原则C.权力制约原则 D.民主政治原则E.法治原则F.行政监督原则

7.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主张以下哪些权力的分立?()A.司法权B.舆论权C.行政权D.监督权E.立法权F.决策权

8.宪法创制是宪法规范产生、存在和变更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A宪法制定B宪法实施C宪法监督D宪法修改E宪法解释 F.宪法适用

9.宪法解释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A.四项基本原则 B.法治原则 C.系统解释原则 D.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原则

E.符合宪法精神和制宪目的原则 F.依法解释原则

10.宪法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A.统一解释B.部分解释C.条理解释D.专门解释E.补充解释F.扩大解释

11.一般说来,宪法实施的基本方式主要有:()A.行为实施和规范实施 B.直接实施和间接实施

C.主动实施和被动实施

D.事前依照实施和事后追惩实施 E.单一方式和综合方式实施 F.专门实施和一般实施

12.国家象征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和标志,主要包括()A.国名B.国旗C.国徽D.国歌E.首都F.国语

1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平等权B.政治自由C.人身自由D.信仰自由E.监督权F.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4.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人民当家作主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 C.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D.群众路线的原则 E.首长负责的原则F.精简和效率的原则

15.中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有()A.在人大和政协中参政议政 B.成员被举荐担任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一定职务C.民主监督 D.制定相关法律 E.质询方针政策 F.参政议政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法律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中国公民的资格B.成年性C.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政治权利

D.精神健全、正常 E.爱祖国爱人民 F.拥护社会主义

17.终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条件是:()

A.任期届满 B.死亡 C.丧失国籍 D.辞职被接受 E.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大会议 F.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18.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会外职权主要有()

A.质询和询问权 B.视察权 C.与选民和原选举地位的联系权 D.列席其他会议权E.召集临时会议的提议权 F.提出议案权

19.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基本职权有:()

A.重大事项的讨论、决定权 B.选举权 C.任免权 D.地方立法权 E.监督权F.否决权

20.我国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范围是()A.执行性和补充性的地方性法规 B.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法律的授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C.国家暂时没有立法,而本行政区域又迫切需要的地方性法规 D.就国家不可能专门立法的地方特殊问题,制定地方性法规 E.根据本地需要,对国家法律进行修改F.根据本地多数人的要求,制定地方性法规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任职资格要件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资格 B.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年龄要求 D.性别要求 E.工作年限要求 F.学历要求

2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国家主席。罢免案的提出可以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个以上的代表团提出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个以上的代表团提出

C.30个以上代表联名提出D.50个以上代表联名提出

E.100个以上代表联名提出F.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联名提出

23.国家主席的对内职权有()A.公布法律B.任免权C.发布命令D.荣典权E.同外国缔结条约F.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

24.国务院对全国的行政领导权包括()A.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B.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C.制定全国各地方的发展规划

D.制定其它能够影响全国所有地方政府和居民的政策和措施

E.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具有绝对的、集中的权威和权力F.审定地方性法规

25.总理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任免的人选是()A.副总理B.国务委员C秘书长D各委员会主任E.审计长F.各部部长

26.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体现为地方政府行政首长对地方政府的工作享有()

A.地方立法权 B.全面领导权 C.最后决策权D.人事提名权 E.行政监督权 F.全面负责任

27.行政监督包括()A.上级监督B.舆论监督C.审计监督D.监察监督E.立法监督F.决策监督

28.国务院的直接权力有()

A.行政立法和制令权B.对国务院机构和地方政府的行政领导权C.行政管理权

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权 E.外交权F.舆论宣传权

29.国务院的间接权力有()

A.接受外国使节B.立法提案权C.否决权D.决定进入紧急状态权E.政府机构的设置权F.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30.国务院组成部门是国务院机构的主体,它包括()

A.各部 B.各委员会 C.中国人民银行D.审计署 E.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F.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31.行政法规的名称通常是以下列名称出现()A.草案B.条例C.规定D.办法E.实施细则F.意见

32.在下列机构中,属于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是()

A.国家粮食局 B.国家烟草专卖局 C.国家海洋局 D.国家测绘局 E.国家邮政局 F.国家知识产权局

33.与行政区划的层级有关的因素主要有()A.中央地方关系模式 B.国土面积的大小C.国家资源的分布 D.人口的数量 E.民族状况F.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状况

34.我国地方政府的类型主要有()A一般地方政府B城市地方政府C民族自治地方政府D省政府E自治区政府F市政府

35.我国的城市地方主要有()A.直辖市B.副省级市C.地级市D.县级市E.区 F.镇

36.中华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则 B.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 C.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D.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力度的原则 E。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F.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37.民族区域自治原则包括()

A.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

B.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愿望和要求

C.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

D.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E.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

F.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地区和公众的积极性,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38.在下列少数民族中,目前已没有本民族语言的是()A.壮族 B.满族C.羌族 D.苗族E.回族 F.黎族

39.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形式有()A.以一个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B.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C.以一个较大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其中包括级别不同的若干较小规模的其它民族聚居区而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D.一个民族在多处有聚居区的,建立多个自治地方

E.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混居其中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F.因地域太小、人口太少,不宜建立自治地方和设立自治机关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则设立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补充

40.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主要有()A.政务司B.财政司C.律政司D.廉政公署E.审计署F.立法会

41.按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的分享是由()

A.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行政机关C.检察机关 D.司法机关 E.军事机关 F.审判机关

4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审判机关的组成有()A.最高法院 B高级法院C中级法院D.基层法院 E专门法院F人民调解委员会

43.目前主要的专门法院有()A.军事法院B海事法院C.公路运输法院D.森林法院E.土地法院F.知识产权法院

44.除办理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移送的案件外,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范围包括()

A.危害国家安全案件B.贪污贿赂犯罪案件C.渎职犯罪案件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案件E.行政违法案件F.特别决定侦察的案件

45.法院的正副院长、正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以及人民陪审员必须是()

A.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年满23岁C.具有法律专业知识D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E.具有一定工作年限F.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46.法院的工作方式主要有()A首长负责制 B人民陪审员制度C合议制D两审终审制E.审判委员会制度 F案件审批制度

47.检察院的工作方式主要有()A.民主集中制B.侦查C.批捕D.公诉E.抗诉F.监督

48.在我国司法机关中,有侦察权的是()A.纪检委B.公安机关C.国家安全机关D.法院 E.检察院F.监察部门

49.在我国司法机关中,有批捕权的是()A.纪检委B.公安机关C.国家安全机关 D法院E.检察院F.监察部门

50.检察院对法院的判决和裁定可以提出抗诉的范围包括()A.当事人不服的B.不同意立案的C.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D.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E.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F.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51.法官和检察官的任职回避包括()A夫妻关系B同学关系C同乡关系D直系血亲关系E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F近姻亲关系

52.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有()A.中国人民解放军 B.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C.民兵组织 D.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E.公安干警F.城管

53.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的构成部分目前有()A陆军部队B海军部队C空军部队D第二炮兵部队E军事院校F国防科技研究机构

5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包括()A.军委办公厅B.国防部C总参谋部D总政治部E总后勤部F总装备部

55.中国的“国家干部”主要包括()

A.国家机关干部B.党的工作干部C.军队干部 D.社会政治团体与群众组织干部E.专业技术干部F.企事业单位行政干部

56.中国干部任用的方式主要包括()A.考任 B.调任 C.委任 D.聘任E.擢任 F.选任

57.公务员考核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考核内容包括()A.德 B.廉 C.勤 D.绩 E.能 F.信

5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的规定,公务员必须同时具备的要件是()

A.依法履行公职 B.廉洁奉公C.身体健康 D.公民身份 E.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F.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59.设立在各机关内部的人事机构的主要职权有()A.考核权B.奖惩权C.升降权D.任免权E.辞退权F.其它人事决定权

60.目前中国公务员的职位类别按照其职位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

A.党政工作类 B.企业管理类C.综合管理类D.行政管理类E.专业技术类 F.行政执法类

61.公务员录用应遵循的原则是()A.任人唯贤B.严格考察C.平等竞争D.择优录取 E.公开考试F.德才兼备

62.公务员培训主要包括()A.思想道德培训B.初任培训C.任职培训D.专门业务培训E.更新知识培训F.后备领导人员培训

63.公务员交流的形式主要是()A.调任B.转任C.升任D.下放E.挂职锻炼F.轮岗

64.公务员回避制度规定的回避范围是()A夫妻关系B直系血亲关系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D近姻亲关系E同学关系F同乡关系

65.公务员回避的类型主要包括()A.任职回避B.任务回避C.公务回避D.地区回避E.工作回避F.经济回避

66.我国直接选举的环节主要包括()A.选民登记B.候选人的提出C.候选人陈述 D.候选人竞选E.投票F.公布结果

67.中国的群众自治和基层民主制度,主要包括()

A.村民委员会制度 B.居民委员会制度 C.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社区制度E.街道办事处制度 F.工会制度

68.村民自治主要包括()A.民主选举B.民主决策C.民主监督 D.民主执行E.民主管理F.民主协商

69.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主要职权有()

A.议事决策权 B.制定规章权 C.人事任免权D.民主选举权 E.综合管理权 F.民主监督权

70.职工代表大会的职工代表中应当有()A.工人B.技术人员C.管理人员D.领导干部E.投资人F.其他方面的职工

下载电大行政组织学各章重点名词一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大行政组织学各章重点名词一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大《行政组织学》已排版小抄

    一.单项选择题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是(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认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

    国开电大《行政组织学》自测

    论文和作业联系qq2019910207或咨询微信***,为了准确获取需要资料请在付费前加qq或微信咨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付费!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

    行政组织学(模版)

    行政组织文化与管理一、简答题1.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有哪些?2.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3.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4.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

    行政组织学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行政组织学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 行政组织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组织2、行政组织3、非正式组织4、强制性组织5、功利性组织6、规范性组织7、互利组织......

    行政组织学

    行政组织学 模拟一! 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B. 互利性组织 )。 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D. 可以预......

    行政组织学

    1、行政组织文化包含哪些层次?这些层次之间有何关系? 答:行政组织文化的结构内在地包括思想性的行政组织文化、制度性的行政组织文化和心理性的行政组织文化三个层次。 行政组......

    行政组织学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2.例外原则3.委员会制4.行政组织活动环境5.电子政务 二、简答题: 1.简述行政组织功能稳定性与动态性的关系。 2.简述巴纳德的权威接受理论。无 3.简述行......

    09-10学年毛社各章名词与简述重点

    2009-2010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各章名词与简述重点 一、名词(25个)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 毛泽东思想4.中国特色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