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探索中求规范 在创新中求发展
在探索中求规范 在创新中求发展
——浦东新区红十字会组织能力建设的实践与展望
丁超英
(提要) 基本概况 探索实践:
一.依法建会,提高组织强会的能力。二.依法治会,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三.依法兴会、提高特色创新的能力。一是大胆创建博爱社区,以点带面向全区推广; 二是积极尝试红十字会信息网络化管理; 三是创新筹资机制,拓展募捐渠道;
四.遵循基本原则,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一是编制了红十字会灾害救援应急预案,构建行之有效的防灾抗灾救灾的应急救援体系;
二是大规模地进行了市民的救护知识培训,为创建和谐社会搭起了一座充溢生命、生活之桥;
三是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大灾大难的承受能力和心理防线。 展望未来:
一. 创新管理模式,夯实基层组织体系。二. 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三. 关注弱势,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
四.以世博实事项目为契机,构建救护培训长效机制。
中国红十字会“九大”会议关于《中国红十字事业2010——2014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五大发展目标”和“七项” 1 重点任务。要实施这个战略部署,我认为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是要加强组织能力建设。组织能力建设,直接反映红十字会组织的执行力,红十字事业的公信力,直接影响红十字事业的前途与发展。近几年,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在这方面作了些探索与实践,现就此项工作在这里向各位领导与同仁作汇报:
一、基本概况
原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后,区域、人口、队伍大幅增加。所辖有13个街道、25个镇、1119行政村(居委)。区域面积达到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万人,均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浦东新区红十字会现有基层组织255个(其中,街镇38个、学校217个),红十字医疗机构8个,团体会员单位23个,红十字服务站382个,红十字会员25万余名,志愿者近万名。
二、探索与实践
我认为,红十字会组织能力建设,关键就是提高队伍组织能力和救助实力。
(一)依法建会,提高组织强会的能力
浦东新区是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2009年中央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加快建设两个中心的决定,然后又将南汇行政区域划入浦东,这一体制的改革,无疑对浦东红十字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在市红十字会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红十字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基本理顺了区红十字会 体制,明确了区红十字会作为区政府直属机构,副区长担任会长,实现了体制独立,并成立了红十字会党组。现在浦东新区红十字会设有领导职数3名,行政编制7名,事业编制4名,一个内设机构,一个事业单位。同时,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区红十字会硬件的投入,从原来办公房建筑面积不到800平米,增加到现在1222平米,配备4辆汽车,人手有电脑,政府财政业务经费预算超过了1000万元。在浦东新区二届五次理事会上,提出了街镇红十字会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目前有50%已到位,力争2010年年底全部到位。
(一)依法治会,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
内讲素质,外树形象。一方面抓区、街镇、居(村)委三级层面红十字会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性地进行学知识、抓管理、提形象。学知识:主要是学理论、学业务、学法律;抓管理:以服务世博为契机,抓岗位培训、礼仪培训,抓公共目标管理、本职目标管理、优秀项目管理;提形象:培育和实践“和谐、创新、活力、奉献、高效”团队精神。一方面,做好服务基层,加强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基层红十字会各项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典型引路、阶梯推进、科学管理、全面发展”的管理机制。根据目前新区现状,只有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才能取得新的发展,凸显红十字会的生机与活力。着力进行目标管理制,不同的基层组织不同的目标任务,实行分类指导、管理,平时抓好学习交流、指导,年终进行评估;着力抓好典型引路,促两头赶中间,造就 竞争力强、有战斗力的基层组织,激励博爱街镇、先进集体、模范学校、示范学校、达标学校、红十字医疗机构、团体会员单位成果竞相开放;着力鼓励一手抓基础,一手抓特色,基础工作年年上新台阶,特色工作年年出新成绩。努力实践:规定动作不打折扣—-做细做实做精;自选动作找准突破口---做对做亮做强。我区成功创建博爱街镇1个、上海市红十字示范学校1个、创建上海市红十字示范社区19家、8家红十字医疗冠名机构,红十字博爱社区83家。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分别荣获总会、全国妇联的“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红十字服务示范社区”、“宣传组织工作优秀奖”、“抗震救灾优秀组织奖”、“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三)依法兴会,提高特色创新能力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在“九大”闭幕式上指出,加强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把中国红十字会建设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密切联系群众、符合自身特色的社会救助团体。由于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分布广、频度高。目前,我国又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矛盾多样,维护社会体系稳定任务艰巨。因此,红十字会作为国际性社会团体,如何做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发挥桥梁作用,意义重大。
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红十字会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更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造性地开展特色活动、才能使红十字会组织提高公信力。
一是大胆创建博爱社区,以点带面向全区推广。新区红十字会从2006年开始,为深化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弱势;政府支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资源共享;健全队伍、规范管理”的基本原则,“以红十字精神鼓舞群众,以红十字关爱温暖群众,以红十字活动吸引群众”指导思想,开展红十字关爱送社区活动。统计止2009年底,我区现有红十字会家庭32478户,个人会员77969人,创建博爱社区83家,博爱镇一个。2009年7月老港镇在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成功创建了全国首家红十字博爱镇,会员家庭占镇总数54.41%。会员占总人口59.84%。全区会员缴纳会费的自觉性明显提高。2007、2008、2009年分别缴会费43.21万元、69.05万元、72万元。会员家庭的会费收缴率100%。
二是积极尝试红十字会信息网络化管理。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减轻基层信息统计量,减少手工操作信息统计错误率,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动态。由区红十字会着手,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科学地制作信息软件。现在,新区红十字会经过一年多时间酝酿、制作,从2010年4月份起,有红十字会小组开始、街镇、学校、团体会员单位在网络上输入信息,一季度更换信息一次。这样,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科学、动态、准确的红十字信息网络。这充分显示红十字会管理能力上一新的台阶。三是创新筹资机制,拓展募捐渠道。由于新区的体制、机制,区别于其他区县,我们认真总结原两区的工作经验,扬长避短。从2009年起新区红十字会向社会公开设立“博爱阳光”项目,在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根据捐赠者的意愿建立爱心平台、根据弱势群体的急需设立筹资平台。到目前为止,已设立了“新心起航”“ 特困家庭大病救助”“ 爱晚工程”“千万人帮万家”“特困白血病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费用资助”“特困老人大病费用补缺救助”“红十字医疗机构应急救助”“应急灾害救援”“携手共享生命绿卡”“建平爱心助学金”等10个“博爱阳光”项目,在新区红十字会网站上公开,在阳光下接受社会的监督。“博爱阳光”项目的设立,使新区红十字救助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 “博爱阳光” 共接受项目资金720万元,受益人数近万人次。
(四)遵循基本原则,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国际红十字会的基本原则: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地方基层红十字会不仅要依靠政府支持,更要发挥自身团体的优势。
一是编制了红十字会灾害救援应急预案,构建行之有效的防灾抗灾救灾的应急救援体系。在原两区的基础上,着手编制为《浦东新区红十字会灾害救援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强调本系统内部实现三个整合:即组织整合、信息整合、资源整合。实现三个支撑:即财力支撑—5年内筹措1000万元救灾保障基金、500万元救灾物资、人道救助基金账面金额保障1000万元。智力支 撑——组建一支有资深人员组成的救援专家队伍、成立两支红十字灾害紧急救援医疗队、有250人组成的灾害救援应急志愿工作队伍、区、镇、村、小组四级备灾救灾联络队伍、三年普及现场自救互救急救知识技能35万名群众,构建四级救护网络8497支52819人。技术支撑——红十字系统备灾救灾网络系统。《应急预案》还就灾害等第、分级响应、救援方法、流程、特困受灾家庭一次性人道救助金发放标准等均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应急预案》全文,坚持了“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管用、好用、实用”的编制原则,为红十字会平时备灾、灾时救援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工作依据。
二是大规模地进行了市民的救护知识培训,为创建和谐社会搭起了一座充溢生命、生活之桥。从2007年开始,原浦东南汇两区的红十字会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红会的指导下,在全体市民中大规模地开展了红十字救护培训,旨在动员各行各业人士,人人掌握初级现场急救技能,以防为主,提高市民在突发事件中珍惜生命的应对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原浦东、南汇两区计划排定2010年底前要完成121名师资,23666名救护员的培训任务,群众普及年培训人数超过户籍人口的5%,培训280000人。到2009年,已经培训师资168名,救护员培训26165名,普及培训322131人,分别完成计划的138.84%、110.56%、115.05%,培训人数占户籍人口的12.81%。在救护培训上,政府出资,红十字会协调,严格组织管理、严密实施方案、严实培训措施,以 其科学性、易学性、实用性获得了广大学员的欢迎,学以致用的事例真是举不胜举。面对时而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学员们都有这样的心声:我们不愿看到,但又不怕,因为我们已掌握了基本的救护技能,在救灾时我们能出一把力,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三年救护培训成功挽救和保护人的生命的典型事例论证了这一点。
三是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大灾大难的承受能力和心理防线。这几年,我们做了大量的红十字宣传教育,在街镇、在社区、在学校,在企业到处留下了我们红十字人奔波的身影,不断营造红十字氛围,不断扩大红十字会影响力。利用地方传媒、利用红十字会网站,制作宣传手册,编辑《红十字信息》,策划“千万人帮万家”、“红十字关爱进社区”、“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5.8专题”等《博爱风采》电视专栏等;制作《大难有大爱、人道聚真情》抗震救灾专题片;结合“5.8世界红十字日”、“3.1遗体捐献纪念日”、“9.9世界急救日”等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咨询宣传;在全区“我们的家园”主题宣传月上巡演小品《当火灾发生时》等文艺节目及防灾逃生演练等,以此不断充实宣传内容、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极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通过宣传,增强了市民对红十字会、红十字精神的进一步了解,增强了人们对大灾大难的承受能力和心理防线。
三、展望未来 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将围绕总会、市会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重心,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在今后五年中争取形成四大基本体系:组织体系、救灾体系、救助体系、救护培训体系。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夯实基层组织体系。建立纵向四级组织体系:区、街镇、居委(村)、小组;建立横向联络体系:区委办局行等区属部门各有1名红十字会联络员;学校红十字会三年内建会率达到100%;加强会员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使红十字会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设立南、北两个便民服务窗口,做好工作。努力形成管理机制规范有序、队伍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群众公信力强的人道主义社会救助团体。
二是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浦东新区红十字会要立足本区,面向世界,服务全局。统一协调、框架清晰:有中长期战略目标,分时间、分区域有序展开。建成什么样的模式、上什么样水平有明确的目标;构建平台、合理布局:“救灾、救护、救助”这个基本职责本身是辩证统一体,应搭建多种平台。如:应急救援队伍、救护培训长效机制、救灾储备资金、救灾中心等等;有分有合、有重有轻:每个地区经济、社会、人文、地理、区域的特点不同,红十字会工作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制定《应急预案》,更应因地制宜各需而定。一方面要切实根据上级红十字会的指导意见履行职责,一方面要把握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适时开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根据区域的大小,有重点地设置平台,整合资源,减少浪费;资源共享、上下联动:目标明确后,举全区红十字会之力,构建一个应急救援平台,形成信息管理一体化、资源 共享的上下联动机制。今后五年内,浦东新区红十字会设想建立500㎡以上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募集救灾物资价值500万元以上,筹集救灾保障资金1000万元以上。进一步落实现场救援、交通运输、医疗救护、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物资、经费、社会动员、紧急避难场所、信息网络保障等十大机制。
三是关注弱势,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认真调研,听取民政等有关部门意见,切实完善“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关于弱势群体救助办法”。一方面发挥浦东资源优势,完善“博爱阳光”项目,让社会爱心人士在“阳光”下自选博爱捐赠项目,公开透明操作救助办法;一方面把“千万人帮万家”活动逐步引向深入,通过区、街镇红十字会、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保障1000万元人道救助基金正常运作。
四是以世博实事项目为契机,构建救护培训长效机制。建立35万人口普及复训制度,3-5年一次;探索“三新”人员(新入学的高
一、大一学生、新进公务员、新任班主任)培训制度;探索“危险作业单位”急救培训制度;进一步构建四级救护网络:区应急救援队、街镇救护队、居委(村)救护支队,居民小组(村民)救护分队(楼道救护小组)。完善四级救护队演练制度。
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团体,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全力打造“和谐、创新、活力、奉献、高效”的新浦东红十字会,为总会“九大”、市会“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第二篇:在创新中求发展
在创新中求发展,在落实中见实效
10级食品质量与安全 韩明希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根本动力。位于愚公移山故里的河南济源的河南省沃尔玛饮料有限公司根植于最广大的消费者,服务于最普通的消费者,以市场为导向,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增强活力和动力,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逐步成长为河南省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
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领军人物的创新带头作用。“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作为沃尔玛公司的领军人物——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怀宣,十余年的执著追求,融入了他锐意的创新精神和饱满的创新激情。他亲自主持并参与产品的研发,带出了一支敢为人先的技术创新型团队。
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公司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15%作为科研开发经费,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充分的资金保障。
搭建好科技创新平台。公司把技术创新确立为企业发展的命脉,坚持“一手抓市场,一手抓研发”的发展战略,立足行业技术前沿、抢占制高点,成立了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公司有高级工程师3名,工程师18名,助理工程师48名,为完善
自主研发体系和提升产品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极引进智力,借脑发展。公司先后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河南省食品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并聘请国内著名专家为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定期到公司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难题,实施联合攻关。
品牌创新,不断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品牌文化的创新,沃尔玛公司提出了“品质卓越、诚信经营”的品牌文化理念,企业以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和合理的性价比,满足不断提高的市场期望,从而使“沃尔玛”品牌成为广大消费者信赖的知名品牌。
品牌形象的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沃尔玛公司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转”的服务理念从一点一滴做起,全心塑造沃尔玛的品牌形象。目标市场的创新,沃尔玛公司根据现实市场的需求,在抓好有广泛销量的大众化产品的同时,把目标瞄准中高档的奶茶系列和差异化系列,一经问世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青睐。
机制创新,激发企业内部活力要素
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实行薪酬制度改革,设立专项创新奖励基金。沃尔玛公司规定,非专职技术开发人员的创新成果可以拿到高出专职人员创新成果10%的报酬,并在福利和职务升迁方面给予适当的优先权。从而形成了一个向创新人员倾斜的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全体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创新人事管理机制。引入动态人事管理机制,在对公司管理人员、技术开发人员、生产销售人员进行绩效考评的基础上,实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通过竞争上岗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在企业整体战略下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与价值体现,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现代企业用人机制。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公司每年都投入专项经费,对员工进行多方面的培训。选派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举办一系列的专题培训班,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在岗培训、轮训、有针对性的对骨干力量开展技能培训。同时,广揽人才,坚持“不求我有,但求我用”的人才理念。目前,公司职工中大中专以上学历占30%以上,从事技术方面的员工有近70%的获得了各类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管理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首先是质量管理创新。实行“3A”管理,即每个员工不接受废次品、不生产废次品、不下传废次品,做到产品质量零缺陷。该公司多年来在质量控制上严格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和HCAAP
食品安全管理标准精心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2000年至今,公司葡萄糖系列饮料多次荣获“全国食品行业质量信得过产品证书”。
其次是销售服务管理创新,销售服务是企业对用户诚信度的最直观的表达。公司提出了“靠诚挚的服务态度,健全的服务网络,争取更多的用户”的服务理念,推行系统运行区域化的服务管理创新。把“用户的想法是公司的行动,用户的困难是公司的任务,用户的满意是公司的愿望”的要求融入其中,积极围绕服务做文章,建立了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促使公司产品覆盖全国三十个省、区、直辖市,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市场销售网络。
第三篇:在反思中求进步 在学习中求发展
在反思中求进步 在学习中求发展
—山东教育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云县幸福镇小学 陶忠华
2012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云县教育局组织的赴山东教育考察学习,通过走进学校,进入课堂,我亲自体验了昌乐二中以“271”高效课改为模式的课改。这种课堂模式是以追求课堂效率的最大化为目的,以导学案、训练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争学习为手段,以多元评价为激励机制的一种课堂改革。透过这些值得借鉴的东西,也引发我想了很多。
反思一:我们的胆识足够吗?
课改改什么?改教的方式,改学的方式。昌乐二中领导干部的八大工作理念之一是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领导想不到的,没有群众做不到的。领导是从教职工队伍中精选出来的优秀分子,是领头羊,不是牧羊人。员工精神状态不佳,工作落实不扎实,都是领导不力的具体反映。领导要高举旗帜冲在队伍最前面,高喊:“同志们,跟我来!”我们的教师生怕学生不明白、不清楚,习惯于自己讲,习惯于一言堂。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教师怕改了质量上不去,影响考核,影响自己的岗位。还是用传统的保险。二是领导怕影响自己的政绩,影响自己的前途,改不是一朝
一夕能见效。还是习惯了的能立竿见影。言而总之,大家都不愿去冒风险。
反思二,我们的目标明确吗?
昌乐二中是在 “素质+个性,规范+创新”的教育理念下,学校始终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讲例题,低、中难度的面向边缘学生重点讲解;高难度题目允许听不懂的学生看课本或做习题。作业训练,同一班级的学生题目不完全相同,必做题都做,选做题鼓励优秀学生完成。这样使边缘学生、中等生、优秀学生各有所得,不断进步。与此同时,昌乐二中又以她显著的办学特色,克服了一般寄宿学校所谓军事化管理下那种生硬的压迫式、填鸭式教育,把学习变成了一种快乐的生活。这就是昌乐二中教育的“鱼与熊掌兼得”。此外,“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这是昌乐二中的教学目标。进入昌乐二中的“每个孩子”都是最优秀的,没有绝对、永远的先进,也没有永远、绝对的后进。昌乐二中的每一位孩子、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满信心。赵丰平校长说:“他们从不在学生身上定义差生,学生当初都是非常纯朴自然的人,大都头脑健全,身心健康,彼此天然的平等,为什么有的在后来就渐渐变成了差生呢?这个问题不是出在学生身上,而是出在老师身上。学习不好的孩子不过就是没有接受或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已,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老师所讲的内容没有渗
透到他们的心田。”正是在这种要求之下,才引出昌乐二中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即便是复习课,老师也是“有备而来”。慎重对待每一堂课换来的是学生不假思索的评价:“老师给我们上课从不马虎。”
可是,回顾我们自己的课改,各级部门、学校、甚至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案,但是在方案出台前,认真调查了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教师、自己的学生了吗?恐怕未必!一切改革首先要立足实际确定目标,只有目标切合实际才会被实践者所接受。当然,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借鉴,但是毕竟是人家的。正如你看别人穿的衣服好看,可是在你的身上就未必好看、实用。还是要量体裁衣。要量量自己的学校、要量量自己的教师、要量量自己的学生、再量量自己,然后再确定目标,制定方案,而且方案一经确定就扎扎实实去落实,千万不要朝三暮四。
反思三:我们的底气足够吗?
教育者需要有教育的底气。这个底气是什么?就是扎实的教育功底,教育的功底有哪些?理解教材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组织教学活动能力,这三个要素是最基础的。
这三个要素源于什么?源于学习。走进昌乐二中的课堂,你便首先感受到一种浓浓的读书氛围,走进课堂不见教师照本宣科,更有甚者放下教材围绕目标却能收放自如。我看,这首先源于他们的
是: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是真正的学校。书香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要醉心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的方式,让阅读成为终身的习惯。一个醉心阅读的教师,他的教育底气就扎实,一个醉心阅读的学生,他的知识面一定广博。阅读被昌乐二中纳入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从初一到高三,分别设置十节到四节不等的阅读课。阅读课,和其他课程一样,有着详细的课程安排,大部分的阅读书目是老师规定的,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读好书”。此外,老师还会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目供学生选择,有精力的学生可以读得比较多一些。学校还会举办一些活动,来刺激和引导学生读书。昌乐二中的海量阅读,让学生具有了广泛的兴趣,开拓了视野。学会了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在读书过程中,读出感想,读出精彩,读出人生,读出成长。回顾我们自己的学校,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师读书气氛够吗?学生读书氛围浓吗?除了教材和习题册,我们的教师、学生还读那些书?
建议一,解放思想,推进课改
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敢为人先,亲自制定了《昌乐二中领导干部八大理念、八大工作原则》、《昌乐二中教师十六条工作格言》用这些理念和格言或鞭策、或警醒、或激励,指引着昌乐二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的方向。思想上,他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一座教育的丰碑,每一位教师都应进行“六项修炼”:修炼上进的事业心、博大的爱心、坚强的意志、豁达的胸怀、协作的精神、认真的态度,使每一个教师人格挺拔,精神卓越。在业务上,他善于为每一个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271高效课堂教学能手评选”、“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学校名师、十佳教师、优秀教师评选„„他真正把“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内化为每一个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
思想意识决定行为方式,畏惧课改就无法推进课改。所以,作为主管领导、校长首先应该解放思想,克服畏难情绪;其次要深入课堂调研,研究学校、研究教师、研究学生;然后立足实际,确定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点上实验,面上推广,成熟一批推广一批,不折腾。稳步推进,健康发展。
建议二,落实常规,促进课改
在昌乐二中,有一个“法宝”——“八环节学习法”,即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纠错、系统小结、课外学习。据说,昌乐二中学生成绩之所以这么好,无不得益于此,这种指导学习的《金钥匙》小册子,学生人手一册,连外校都纷纷前来索取,其立竿见影的优异经验传向省市其他学校。乍看,这“法宝”挺平常,短短的八句话、32个字,不过一般的学习方法,并没什么特
别之处。可它为什么在昌乐二中发挥出如此大的功效?问题的关键在于,昌乐二中能将它不折不扣、扎扎实实、毫不含糊地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去。所谓点石成金,最简单、平常的方法产生出巨大的学习效益。所以,我建议我们的课改还是应该实事求是地确立目标,应该从落实常规入手,即从备课、讲课、辅导、批改、检测(训练)入手,要求教师备课认真、精讲多练、辅导面向全体、批阅作业认真、检测反馈及时。尽量杜绝教师在课堂里讲课手忙脚乱或一讲到底,拒绝大量训练留到课外,杜绝信息反馈缓慢,杜绝辅导只对尖子生,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入手,让所有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内专心致志、作业独立完成、课后及时复习总结、课外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习惯养成了,学生习惯也养成了,课改基础自然就扎实了。
建议三,夯实基础,强化课改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昌乐二中,他们举办以“阅读经典名著,分享智慧人生”为主题,以“我读书 我思考 我发现”为活动理念的读书节,如8月份举办漫谈性质的“走近大师,启迪智慧——暑假读书感悟会”;10月份则是专题读书会——“红楼梦阅读课题交流”。这样做旨在让师生在阅读中发现自我,思考自我,成长自我,体验到了成长的喜悦,使师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阅读经典名著,共享智慧人生。我们可以移植昌乐二
中五大王牌之一—海量阅读,大力倡导领导、教师、学生读书,特别是领导、教师要率先垂范,读点中外经典名著,丰富人生底蕴;读点教育理论,促进职业成长;读点社会哲学,涵养人的精、气、神。领导读书带动教师读书,教师读书引导学生读书,让经典著作浸润我们的人生,让阅读交流伴我们同行,让浓浓的书香溢满春色的校园!那么故事会从这里开始,成功会从这里起步。
第四篇:坚持中求转变,创新中求发展
坚持中求转变,创新中求发展
西工区XXXXXX
2011年12月28日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大连、青岛、杭州、西安等外地市通过经营城市快速变革发展的先进经验,深有感触,倍感压力。其中,有很多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目前的发展模式为什么会遇到不少难题,为什么很难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的发展范式或亮点?每当我们提出新的改革思路时,几乎总会遇到土地、空间、财力、人力、融资等一些关键因素来制约,到头来,我们费劲不少,花钱不少,成效却不是我们预测的那么明显。对此,结合西工实际,我谈几点看法。
1、必须要坚持发展战略不动摇。发展战略是经营城市、发展城市之方略,是我们实现美好愿景的重要路径。经过近10年的发展,西工区原确立的“商贸兴区”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市确立了商贸中心区的地位。本人认为,成功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了时代发展脉搏,迎合了洛阳商贸业发展的大趋势,而西工的区位优势起到了主导作用。曾经,西工区地处洛阳中心,公共交通便利,能为全市人民提供最为便捷、最为优质的消费环境,成为商家的首选区域。如,王府井、家乐福的选址等。如今,新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已进入了汽车消费时代、电子商务时代、无线城市时代、由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的时代等等,西工区的区位优势已大2-
我们应着力推动工业企业向产业链的两端转移,一端是研发设计,一端是终端服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核心在于模式,需要采取新的运营模式来创造新的盈利模式,这是我们打造中心商务区的灵魂。以王府井百货和阿里巴巴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认识到模式创新带来的巨大力量。
2007-2010年王府井百货和阿里巴巴主要财务指标单位:亿元
西工区的“十二五”规划绘就了一副美好的蓝图,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下,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辖区人民群众紧紧围绕“福民强区”目标和“商务兴区、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努力在坚持中求转变,在创新中求发展,西工区的经济发展将会实现腾飞,社会事业将会更加繁荣,人民生活将会更加幸福安康,西工区的明天将会更加和谐美好。-3-
第五篇: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实效
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实效
——前进中的第四党支部
自所党委全面部署创建“标准党支部”活动以来,第四支部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紧紧围绕我所的中心工作,围绕单位的改革发展,围绕党员素质的不断提升,抓基础、抓活动、抓特色、抓实效,在支部各项工作中都做了一些大胆地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加强支部班子建设 建立集体领导机制
支部工作中,支委一班人的作用是关键。抓好支委的自身建设,既是创建“标准党支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支部工作有效开展的基本保证。因此,自支部调整之日起,第四支部就十分注重支部领导班子的建设,并确立“集体决策,分工明确、职责到位”的组织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支部特别注意发挥支委的集体领导作用,支委一班人经常在一起研究工作,保证做到大事民主讨论,集体决定。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该支部每年专门召开的支委会均不少于12次。由于支委对支部工作能做到及时研究、合理安排,为党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他们还根据支委们的各自特点和环境等因素做出明确的分工。例如魏财文同志年轻,精力充沛,适合于青年工作和具体事务较多的组织工作;薛丽华同志是多年的老党员,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适合宣传教育工作,其稳重正直的性格亦胜任纪检工作。这些分工对后来的支部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较好地调动了支委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抓好支部班子建设的同时,第四支部还进一步对支部整体建设作了调整。根据方便工作、注重实效的原则,成立了两个党小组,制定了党小组主要工作职责,党小组长主要工作职责,党员主要工作职责等配套制度。对每个党员和各级组织都提出了明确组织工作要求,为支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完善支部规章制度 规范党员行为规范
这几年,第四支部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党支部基本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支部工作职责、支部委员工作职责、党小组主要工作职责、党小组长的主要工作职责、党员主要职责、“三会一课”制度、党群联系人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请示汇报制度、党风和廉政检查制度、“创先争优”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基本涵盖了《创建标准党支部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的范围。实践证明,这些制度对规范和推动支部工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创新支部活动形式,提高支部组织活力
在支部组织生活方面,第四支部还十分重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活力与效果的统一,在抓支部的特色活动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不少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和有关业务知识问答联谊会;组织党员群众参观高空王子阿迪力在金海湖的高空生存表演,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组织参观抗日纪念地黄崖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慰问海淀区芙蓉里敬老院,树立和继承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组织党员以多交一年党费的形式,为抗击非典工作进行捐款;组织参观圆明园遗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党员开展“珍惜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主题报告活动以及新兽药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学习
体会交流活动和业务知识讲座活动等。
政治理论学习一直是党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党员与中央保持一致,不断提高政治觉悟,保持政治上的先进性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宣读文件的学习形式,他们在学习形式上作了大胆的探索,比如答题、竞赛、专题座谈、流动学习园地等,这些方式既提高了党员的学习热情,又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果。
重视党员培养发展,积极培育后备力量
在党员发展问题上,第四支部能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规定,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其一是注重加强与非党员群众的联系,利用党员联系人制度等手段,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帮助。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活力和朝气,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者、倡导者和实践者,并通过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先进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其二是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制度”的要求进行组织发展工作,无论是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指定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还是政治审查、填报入党志愿书、支部大会讨论表决,支部都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工作,做到了既坚持标准又保证质量。至今该支部已发展了两名正式党员和两名预备党员。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党群联系桥梁
在政治思想工作中,第四支部能结合民主生活会定期分析党员乃至群众的思想状况。除了必要的政治理论学习研讨、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外,他们还通过联系人制度,随时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比如,有些普通职工工作自觉性较差,不能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他们并不是一味地采取批评教育的手段,而是通过肯定其长处、及时提醒等正面引导措施。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思想工作方法,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党支部在加强对党员教育的同时,构建党群联系桥梁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第四支部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第一是通过建立党群众联系人制度,具体落实密切群众关系的工作,使得所在部门的每位群众(包括临时工)都有相应的党员联系人来关心、帮助他们,并及时替他们反映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二是通过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小组,组织职工积极参与运动会、联欢会等活动,培育了职工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职工的团结协作精神,从组织上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落实。
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对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的工作,第四支部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支部一直把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为此,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支部第一要宣传、执行党的路线,协助单位的中心工作任务完成;第二要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和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学习;第三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支部除通过组织政治理论的学习,来提高党员们的政治素质外,还要求党员在平时注重接受包括“三个代表”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时事理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
由于支部所处的部门均属于专业技术部门,因此支部在要求党员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工作技能在内的业务素质。对此,支部除了在党员大会上反复强调外,还将其作为党员职责明确在规章制度中。
从实际效果来看,第四支部的党员们基本上都能够按照这些要求去做的,在工作学习中
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的。支部及所在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会工作以及其他公益性工作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成为活动中的骨干。各层次的业务技术骨干也主要是党员同志。他们还通过要求党员写学习体会、感想等,了解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对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支部也安排好培养、考察和教育工作。通过采取这些措施,第四支部的每一位党员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政治与业务素质,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