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媒体融合发展论文·宣传思想工作论文
精
媒体融合发展论文·宣传思想工作论文
>
总书记深刻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总书记要求我们,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事关我们党能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和话语权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历史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刘云山同志也对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今年4月专门召开的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座谈会上,刘奇葆同志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5月,刘奇葆同志又专题听取新华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汇报。如今,全国媒体融合发展已呈喷薄而出的态势。
交织着阵痛和希望的2014年,注定将以媒体融合年为标志写入中国新闻发展史。
精
精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也是传统媒体在数字革命和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应对全球传媒格局变化、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攻坚期,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迅猛冲击,新闻信息产品的内容和结构、传播终端的形态和功能、受众的心理和习惯,都在发生革命性变化。特别是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年轻一代更是将新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媒体面临着市场被压缩、影响力下降,舆论引导和主导能力越来越脆弱的问题,有的甚至沦为微博、微信的印刷体。
据统计,在2013年前100大热点事件的传播中,由网络大V等首发或主导的占了近一半,传统平面媒体首发或主导的不足三成,七成左右为新媒体首发。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引导和传播格局,舆论生态更加复杂,给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传统媒体被边缘化,主流媒体难以真正掌控主流舆论,主流舆论难以有效传播主流声音的问题已经出现。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是指导我们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引。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观
精
精
大势、谋大事,就是要把握好时、度、效,审时度势、蓄势而发。只有因势、应势、顺势,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才能如高山滚木,势不可挡。
巩固和壮大宣传舆论阵地,这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如果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无计可施、束手无策,甚至守不住、丢阵地,那就是失职。面对新的舆论环境,我们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变应变,创新、创新、再创新,在创新中掌握主动权、主导权。作为新华社最年轻的部门之一,新媒体中心承担着新华社推进战略转型的排头兵、探索新闻信息集成服务的试验田、新媒体建设发展的先行者、链接市场的对接口的重任。
按照新华社党组的部署,新媒体中心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跨出三大步,在产品融合、终端融合、渠道融合、平台融合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具有通讯社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第一步,创办新华社新媒体专线,实现通讯社核心职能新媒体化和向新媒体领域拓展延伸。我们始终相信:即使在内容提供者受到巨大挑战的新媒体时代,有锐度的新闻依然不可替代。专线形成了市场倒逼采编的多媒体内容生产机制和业务流程,目前已经有600多家新媒体为主的用户。新锐灵动的专线报道多次受到有关部门表扬和市
精
精
场用户的好评,专线也实现了两个效益丰收。
第二步,着力打造新闻信息集成服务,实现在新媒体、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引领。我们集成服务理念和前沿的数字传播技术,推出了面向未来的赶考治国理政一年间三北造林记上海自贸区等三十多个大型多媒体集成报道产品,网民点击最高的达2亿人次,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实现了主流舆论在新媒体、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引领。
第三步,举全社之力打造国内最大的党政企客户端集群,抢占移动互联网和4G时代媒体融合制高点。建设新华社发布客户端集群的目的,在于打造自己拥有的平台。我们看到,为了赢得用户受众,传统主流媒体往往将大量内容资源无偿地为他人作嫁衣。这种模式持续下去,最终很可能是自己成为自己的掘墓人。而新华社发布已经避免了这种状况的延续。同时,我们在强大新闻客户端的背后,建设更为庞大的政务新媒体服务体系,最终建成国内最大的国家级移动客户端集群。目前,在新华社发布总客户端下,我们已经建起500多个分客户端。至今年底,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县级行政单位可望覆盖。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急剧改变着这个世界的一切。国外同行遇到的难题也是如此。新闻媒体遇到的挑战一点儿也不亚于传统百货店较之于电商。但是,战胜挑战就是机遇!我们要主动适应国内外舆论环境变化,遵循新形势下新闻传播规律,敢于发声、精
精
善于发声、巧于发声,在持续创新中抢占媒体融合的制高点。
精
第二篇:思想工作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努力打
造和谐的现代邮政企业
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邮政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文化核心逐步形成,社会环境充满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做好邮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呢?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实行人本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及现代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恩格斯说:“人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人的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外部的社会条件、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及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作用于大脑的结果。在客观事物的刺激和作用下,人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作出反应进而产生动机,最后才产生行为。人的行为是人的内在需要与外部刺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思想对需要具有导向作用,需要是行为产生的原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因此,“以人为本”,必须认真分析职工的个体心理行为,真正搞清楚职工在想什么,要什么。“以人为本”,主要是“以心为本”,也就是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做好职工心理的调适,从而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
就企业来说,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中,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从事物质实践活动的员工。人是管理系统中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最为活跃的因素。做好了人的工作,管理就抓住了根本。这就是所谓的“人本原理”。“人本管理”尊重了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客户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就会充满活力,有利于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凝聚企业的向心力,为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打造。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新时期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面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对员工所产生的各种思想、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疏导和解决,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政治保证。
如何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政工干部面前需要经常注意和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现代通讯的普及,传媒的多样化,各种信息交汇流传,员工不断接受着外来思想的影响。在这种多样化的格局中,尤其职工群众所处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不同,改革的受益程度不同、文化层次和综合素质不同,在价值追求、理想选择、精神需求上也出现差异性。由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因此,在理解认识上因人而异,员工在对企业改革举措和发展方向的认识上也会出现明显不同,因此,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学习教育,统一广大员工的思想,做到思想与行动相一致。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包括员工的素质教育、发展理念教育、改革观念教育,还包括不同知识层次的再教育。同时还要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个人理念与企业发展理念、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的关系。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企业中、青年员工的知识层面相对较高,自我意识强,自主性高,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不同层次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围绕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积极倡导和培育新形势下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重要保证
在构建和谐邮政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准确把握人的需求。通过满足需求从而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维护和促进企业的和谐与发展。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员工,而员工是构建和谐企业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对和谐企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必须把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贯穿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对最广大的员工主体作用和地位的肯定。我们要处处讲求尊重人、团结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依靠人、塑造人;处处从方便、体贴、适合人的需要的角度思考问题、落实各项工作,既要为员工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又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和满足人的正常需要。关注人的需要,满足人的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根本要求,也应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内容上、形式上适应人的多方面正常需求,尽量实现“因需要而利导”,才能吸引人,容易为人所接受,达到预期目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一个宣传、灌输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在不断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之中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一项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实现人的思想进步和素质提高的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影响力、感召力和生命力,才能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3、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尊重员工的人格和价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标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体现在尊重员工个体的地位和价值,鼓励、支持和引导员工各种积极向上的健康个性得以充分发展,鼓励、支持员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一切有利于企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创造能力得到发挥,从而营造鼓励员工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的企业环境。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确立构建和谐企业的具体内容。在构建和谐企业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构建和谐企业的实际出发,对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影响和谐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化解不和谐的因素。
1、要把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作为构建和谐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化对构建和谐企业规律性的认识,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宣传和谐理念、普及和谐知识。在价值取向上,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和谐氛围的形成。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充分调动员工胸怀企业、报效社会的高度,根据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想方设法减轻他们面对社会、工作和家庭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实事求是地分析情况,找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坚定信心、战胜自我,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2、要积极为构建和谐企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氛围。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一环,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美好和谐的企业环境,是广大员工所希望的。因为只有在这种氛围中,他们才能获得向往的利益,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振奋精神的作用,为构建和谐企业创造良好的企业心理环境。
3、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经济工作的切入点。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支柱,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内在活力,提高员工全面素质,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首先,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共同构建和谐企业,推动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上。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对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发展战略有明确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共同提高企业整体形象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队伍优势、阵地优势和机制优势,用企业发展的宏伟愿景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远大目标,教育、激励员工,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靠职工,职工发展靠企业,企业和职工是命运共同体。
4、要激发员工投身和谐企业建设的实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一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理论联系企业发展的实际,联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实际,联系人们思想实际,才能把理论变为人们的实际行动,形成自觉的认识和行为,才能在实践中坚信理论的正确性。二要典型示范,树立榜样。用典型的力量激励员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对岗位成才、爱企敬业的员工,不仅在精神上宣传到位,还要在物质上奖励到位,以此促进员工队伍在理论修养、思想道德、职业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运用有利于和谐企业构建的方法手段。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段不是随意选择的,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它必须与一定的工作任务、内容、环境相适应。因此,我们要结合构建和谐企业的实际,选择运用有利于构建和谐企业的方法手段。
1、要增加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是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体现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虽然可以从指导思想层面阐述,但更多的是从实践层面、从方法手段上贯彻落实。和谐社会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造在社会基石之上的现代社会大厦,是根植于百姓生活之中的参天大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社会基层,立足于百姓生活,着力培育和谐的社会“细胞”。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搞得活一点、乐一点、美一点,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融洽、亲切的气氛。
2、要注意分层次、讲对象,提高有效性。我国社会正处在深刻变革时期,员工正在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但也有不少员
工与这种巨大变化不相适应。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针对性,要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学历、不同管理层面的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员工正确面对各种变化、各种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矛盾。
3、要提高自身素质,用人格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员工。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之
一。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实效性,一要靠真理本身的力量,二要靠做思想工作者的人格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实践企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真正为员工做出榜样。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给员工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想以理服人,首先自己要“有理”,要站得住。只有从自身做起,用人格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员工,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第三篇:企业文化融合论文
“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探索
李健
(辽宁美术职业学院思政部,辽宁沈阳, 110136)
摘 要:高职教育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众多高职院校增强市场意识,自觉地对接和服务于企业,大胆探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新途径,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创新和拓展,这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如何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需要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本文对“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理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关键词:企业文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办学,适应社会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本位,实行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为满足社会需求造就合格的“职业人”。据权威人才资源机构调查统计,对企业而言,在招聘时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许多企业强调更多的是一种对职业的操守,能够适应企业文化,快速转变角色的能力。所以,企业文化就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融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者提出并引入我国,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际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包括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员工文化素质,以及蕴涵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之中的文化特色。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体现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要求工作者具有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从根本上激发了人的热情,从而促进人的发展,使人格素质得以全面提高,使人的潜能得以发挥。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精神均以对人的培养与关注、实现人的全面素质发展作为终极价值,两者存在一致性,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就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企业文化融合创造了条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具备自己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优秀的企业文化深度融合,让在这种思想教育下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自然地融人企业文化之中,平稳、快速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
二、“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因此,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院校不断和企业深度融合过程中,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关键点在于如何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1]。
教育实效途径的发展,有效推进校企合作进程,构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动力平台。
三、“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经验化,缺乏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创新精神
高职院校成立的历史不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新生事物,所以此项工作相长当的时间里都是依靠院校自己实践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均采用从院校本身特点与要求出发,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依然利用封闭式、陈旧式的校园文化和思想来引导具备较强个性、集体意识薄弱的高职学生,教育方法墨守成规,容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其他文化融合的创新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企业文化内涵的有效渗透,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模式化,缺乏面临新情况的应变能力
由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体现在工作战线长、覆盖面广、任务弹性大、工作成绩见效慢、学生情况易反复、思想工作难开展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容易出现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无法下手、无法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依然利用以前模式化的基础性工作来进行应对;例如在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引导上,许多高职院校在此项工作上呈现出滞后的现象,没有较好的应对办法来进行学生思想上的引导与教育。可见模式化的管理方式会阻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造成学生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导致企业文化的融合流于形式。
(三)、就业指导工作偏重于理论化,缺乏基于企业文化的实质教育
由于高职教育是定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学生的职业方向与未来职业岗位联系紧密,但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普遍处于自我探索阶段,一般都是模仿和沿袭其他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在学生的职业指导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职业方向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职业指导方法,而是采用统一的、固定的指导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且职业指导教师与企业之间缺乏联系,导致职业指导与企业文化脱节,不能把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性人才的目标融入到学生个人的企业发展规划之中
四、“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效途径
(一)、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办学理念中融入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要树立企业化的办学理念,营造企业化氛围,教学计划、大纲、内容、方法要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把企业需要的不同素质要求贯彻于各专业的教育教学环节中。根据不同专业类型企业职业岗位要求,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构建各自的“专业企业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至上理念及创业、敬业精神渗透到学院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去。树立高职院校的企业化的价值标准,将专业办学方向以为企业服务为主,将学生培养标准以企业标准来进行衡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应该在社会实践方面,增加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体现企业文化的精髓,实现企业文化理念的教育;通过实地考察、分类调研、企业座谈、岗位实践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面向企业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通过企业见习、社会调查、企业专家讲座、优秀企业员工见面会等形式,直观而感性地给学生以思想和[2]。
品德的教育,对帮助高职学生正确的定位,树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除得益于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与技能外,也离不开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校园文化蕴含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高职院校要实施真正的文化融合,创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的实施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高职院校必须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架起企业与校园之间的沟通纽带,促进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交融和互动,例如:把学院管理教职工作为试点,展示给学生,通过教师的言行与学院文化,拓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四)、企业员工管理与学院学生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企业角色意识
将学院学生管理模式与企业员工管理模式进行类比,从学生干部的任命、班级企业文化的营造、班级团队精神的培养、班级事务的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试点,充分肯定企业文化在班级中的融入,通过班级的管理运行中,将企业的真实面直接展现到学生面前,让各个系部的教师了解企业文化的管理,让全体教师接受企业管理的培训,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单一的教师到“管理者加教师”,从而通过班级的管理案例途径将企业文化中概念性问题进行解释,使学生提前接触到社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3]。
总之,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上来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企业吸收更多的优秀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特质融入思想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始终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打造“有能力、有魄力、有学力”的真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兴国.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10,(06)[2]陈瑞金.浅谈企业文化管理对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J].《才智》,2010,(04)
[3]刘明涛.论企业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作者简介:李健(1978.2.7—),男,辽宁沈阳人,法学硕士,籍贯:辽宁沈阳,辽宁美术职业学院思政部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本文为2013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编号:Sdsz2013-42)的研究成果
第四篇: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丁 晖
《 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28日 07 版)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系统深刻地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职责使命、根本要求和实施路径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同志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这些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针对性,对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传媒生态和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媒体方兴未艾、后来居上,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新闻舆论阵地。适应这种新形势,我们必须在注重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预见性中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努力占领新闻传播的制高点,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注重原则性,始终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新闻舆论阵地在哪里,党管媒体原则就必须落实到哪里。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落到实处。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新闻舆论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舆论阵地的占领上,都要寸土不让、寸土必争。在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的每一步中,我们都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这一点上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媒体融合发展应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坚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观念,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场。应充分尊重、善于利用媒体的公共性,在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方面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理直气壮、毫不含糊。努力打造各种思想观点交汇、讨论、升华的全方位平台,为构建健康丰富的社会思想体系、道德体系提供有深度、有营养的理性思想资源和精神资源,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健全社会公德体系,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
坚持正确工作导向。人民群众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当前,我国已有7亿网民,手机网民也已超过6.2亿。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正是正视这一现实、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媒体融合发展将互联网这一“最大的变量”变成“最大的正能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应善待善用善管新媒体,利用新媒体更深入地反映群众心声,更广泛地收集社情民意,更顺畅地实现海量信息共享,更科学地关注和引导社会热点问题。总之,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必须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注重系统性,在内容与平台两个方面同时发力
内容为王。媒体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互联网”,而是作为核心的内容和作为基础的平台互相融合,通过内容与平台两个方面同时发力,不断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首先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过去单向、被动接受内容的“受众”变成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对内容的选择性阅读、转发、评论等来发声。在纷繁复杂的媒体环境中,媒体的内容(包括观点)成了媒体黏性的关键,没有优质内容就没有竞争力。新型主流媒体要拿好手中的“麦克风”,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把传统媒体的“稳”与“准”和新媒体的“快”与“活”结合起来,主动亮剑、自信表达,明辨是非、扶正祛邪,在多元中立主导,做好“定音锤”,让公众在主流渠道中获得自己的信息来源,在主流声音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
平台再造。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平台再造,拓宽传播渠道,重构媒体与用户的关系。在这方面,许多媒体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如人民日报社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中央厨房”模式,便是这样一种有益尝试。新形势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可以依托传统媒体强大的采编能力备足备好内容原材料,在全媒体平台上进行话题策划、报道统筹,实现集约化和多层次的内容生产、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新的设备工具和移动终端来重构内容分发、传播和反馈机制,实现多渠道传播和受众覆盖最大化。此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新型主流媒体可以通过平台再造,对用户特征进行精准把握,从而实现分众化、精准化传播。
注重创造性,以创新精神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倡导创造性思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传播媒介带来的不仅仅是传播方式的改变,更是其开创的无限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媒体生态环境的重大改变。当前,一些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受众面不断缩小,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影响力日趋式微。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传统媒体必须增强不甘人后的使命感,保持本领恐慌的紧迫感,提升主动融合的自觉性,以创造性思维积极推动融合发展,做到求真务实有创新、与时俱进有革新,使融合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应始终以“主动、移动、互动”为抓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观点表达为重点、机制创新为动力,主动求变,变中求新。
推动创新性实践。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能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畏首畏尾,而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勇于突破体制机制固化的藩篱,以创新性实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媒体融合发展不应仅仅停留于技术升级、形态创新方面,还要随着融合发展的深入进行传播流程、组织管理体系的重塑与再造。我们要顺应融合发展趋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科学配置各类资源,探索建立规范、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最终达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培养创意型人才。媒体融合发展需要遵循习近平同志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的要求,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当前,随着媒体融合程度的加深和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发展,人才缺乏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瓶颈,培养勇于突破常规的创意型人才已是当务之急,打造勇于打破常态的“全媒型”团队已是刻不容缓。“全媒型”团队应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深刻把握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子屏等的发展脉动,积极吸纳先进传播理念、舆论引领理念,善于提供有思想深度、有独到见地的内容,在分众化、差异化传播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
注重预见性,在把握趋势中更好应对挑战
迎接技术变革。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很难用过去的延长线来预测未来,今天的我们无法准确预测下一个颠覆性技术的风口会出现在何时何处。但人们总是会追求越来越人性化的技术,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的需求将是媒体技术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其重要价值之所在。可以肯定,未来的媒体技术将越来越体现人文关怀,传播手段将越来越符合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应始终坚持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下一个技术变革的到来,不断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服务。
研究受众需求。习近平同志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当前,受众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接受信息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还将持续下去。媒体融合发展要不断研究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体现一定的前瞻性、预见性,搭建起更加平等开放的平台,构建起更加迅捷高效的信息交流模式,使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成为自己的用户。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不仅仅是传播技术创新,也不仅仅是媒体迭代变更的社会文化潮流,更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切实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重大战略部署。只有坚持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预见性的有机统一,才能让媒体融合发展之路走稳走好,使主旋律和正能量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得到充分传播、充分激荡,奏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华彩乐章。
(作者为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第五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路径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出现了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既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机遇,也带来更大的挑战。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冲突也有互补性。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河北省近几年媒体发展现状,探讨了河北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何在竞争中发展,在和谐中共生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裂变式发展,中国媒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产生了新媒体,出现了二者的冲突与竞争。如何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竞争中融合并共同发展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要沿着正确方向,推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形成现代化的传播体系。“融合发展”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方向。
1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1.1传统媒体,是相对于新媒体而言的,以传统的大众传媒方式进行运作,主要形式有电视、报刊、广播等
1.1.1专业化
传统媒体发展时间长,已经具备了专业化团队。每一本书和期刊的出版,从搜集资料、筛选内容、编纂文章到制作成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的人员把关,岗位职责明确,因此创造了许多一流的作品。同时传统媒体在其长期的专业化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形成了品牌效应,公信度较高。
1.1.2深度化
传统媒体创造的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剖析力度,有深度。每一种图书、期刊都有相对应的研究领域,同时他们还根据受众的需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撰写,创造了很多学术水平极高的作品。传统媒体注重科研创新、开拓新的研究高度,推动了学术发展和科研进步,这是一般的网络期刊所不能比拟的。
1.1.3价值高
传统媒体既要创作满足大众口味的通俗读物,也要出版具有社会价值、经济效益低的学术著作;既要有娱乐节目,还要有科教节目,价值比较高。但新媒体考虑更多的是利润。
1.2新媒体是指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科技的产物,主要包括互联网、网络电视、数字报刊、手机信息等
1.2.1个性化
传统媒体基本上是大众化的,但是新媒体面对受众可以做到更加精细,更加具体个性化,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的需求。每一位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信息内容、电视音频和节目内容。
1.2.2多样化
新媒体具有多样化的形式,既有文字、画面还有音频,还可以把三者融为一体,从而把抽象变成形象,做到即时的扩展信息内容。同时用户还可以一边看文字图片,一边欣赏音乐。功能多样化使受众可以自由选择。
1.2.3互动性
传统媒体是单向线性的,缺少互动。而新媒体是双向的,互动性很高。在网络上出现新的信息,受众可以评论,也可以转发,实现即时交流。
2河北省传媒发展现状
河北省作为传媒大省,其中报业、期刊、图书、广播、电影、电视以及网络传媒等构成河北省传媒产业集团,它们各自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媒体已经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虽然传统媒体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也面临着众多新媒体的干扰和冲击。1)近几年报纸发行量减少,千人拥有量仍然偏低,优秀报纸数量偏少。发行量最多的是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主管的《燕赵都市报》,发行量在100万份,但是和全省常住人口7383.75万人相比较,平均下来占有的市场份额仍然很低。期刊业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市场份额仍然是偏低。2)电视业的市场规模较大,河北省市场省台加起来占据40%的收视份额,河北经济生活频道和农民频道相对表现突出。电视媒体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电视广告市场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电影票房和植入广告推动电影产业加速前进。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广播因为其具有可流动接受的优势,还是占有一定的市场比例。3)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12月底,河北省网民规模达到3603万人,新增网民21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9.1%,全省网民规模稳步增长。河北省手机网民规模达2995万人,较2013年底增加294万人。手机成为河北省网民上网的第一大终端,使用率为83.1%。4)河北日报把传统媒体的优势和新兴媒体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河北日报“融媒体”运行模式,创新组织结构,采用报网融合媒体编辑部运作生产方式,打破了新旧媒体之间的壁垒,成功进行了一大批融合式报道,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3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路径研究
全新的理念是发展的前提,深层次的融合是发展的保证。单个媒体形式是很难整合出更大的竞争优势,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需要各类媒体形式之间互相联合。因此,要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河北省媒体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在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基础上,走全媒体发展之路。
3.1树立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观念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思维。树立互联网思维,就是要各种媒体适应信息化时代受众体验、习惯、需求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播者本位”而是转向“受众本位”,坚持“读者至上”的理念,以读者的需求为根本,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不断进行创新,采用简约的风格,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建立采编发布平台,采用多种形式抓住读者,服务读者,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树立一体化观念,是媒体融合的内在要求,是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共同发展,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机制,达到互动发展,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2全方位利用资源,实现内容融合资源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内容是媒体价值创造的原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依靠内容来吸引受众,重视质量,建立多途径的信息通道,整合资源,做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沟通交流,形成多媒体运作模式。一个APP软件“今日头条”就是把多种内容聚合在一起,却融资了一亿美元,估值5亿美元,这也证明了内容的价值。传统媒体有专业的采编报道队伍,有品牌影响力,可以将自身丰富的内容数字化,利用网络、移动技术,结合新媒体平台,通过多渠道进行报道,加强报道的力度和厚度。同时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人们心目中的的权威性,对公众舆论进行积极引导,宣传主流价值观,加大覆盖规模,扩大影响力。而新媒体因其具有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等特点,可以为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互动搭建平台。除此之外,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明确定位,形成个性鲜明、不同特色的产品。纸媒要突出权威发布、价值引导、深度化;电视媒体要突出形象、生动、观赏性;网站突出多样化、个性化、专题化;新媒体要突出互动性、分众化。
3.3加大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融合技术推动媒体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需要打破彼此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技术平台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达到技术融合,要建立起一个支持图文、表格、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录入程序和技术平台,做到信息的统一采集、加工、编辑,使二者可以在同一技术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构建全媒体化业务流程,信息内容通过多终端进行传播,受众获得多种体验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障碍。
3.4建立全媒体人才队伍
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要以建立全媒体人才队伍作为智力保障,转变用人机制。全媒体人才,不再是过去单一职能的工作者,而是集采、编、摄、播才能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要能一专多能,既能采写文字,又会使用多种媒体手段,还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具备“全媒体表现”能力。因此,首先通过教育培训学习,提高现在媒体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最新传播科技手段。其次还要储备人才,大力引进适应当前环境需要的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3.5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增强动力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实现融合,还必须改革和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和调整组织结构。传统媒体的体制形式与当前融合发展需要还存在一定距离。首先,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谁能抓住用户,谁就拥有市场,谁就可以发展。各媒体要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资本运作,严抓采编环节,对媒体的经营部分进行改造。其次,建立健全人才考核机制,对人才实行奖励,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就是要走一条在竞争中不断发展融合,在冲突中逐渐整合的道路。任何一种媒体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转变单一的运作模式,走向融合,走向全媒体运营,分享彼此的优势,最终实现互动、互补进而互融。
参考文献:
[1]杨翠芳.媒体融合发展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邓航,邹晨莹,潘祖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新态势———以近期贵州日报和金黔在线重大策划报道为例[J].新闻窗,2014,(3).
[3]刘伯勇.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分析[J].电子世界,2014,(5).
[4]喻国明,戴元初.媒介融合情境下的竞争之道[J].新闻与写作,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