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毕业论文之大学专科-浅论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师范专科生的就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措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提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师范专科毕业生充分就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全体师范专科毕业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充满创造活力
根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位相适、按劳取酬的社会。师范专科毕业生充分就业也就是他们做到了各得其所,社会利益得到了有效的协调,就业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得到了妥善处理,充满创造活力,这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有利于弥补农村、基层、西部边远地区中小学教育对师资力量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
我国的广大农村、基层、西部边远地区及一些民工子弟学校恰恰是需要大量的师范专科毕业生,因为这些地区因为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条件很难令本科毕业生满意,所以大多数本科以上师范毕业生不愿意到这里来工作。师范专科毕业生到这些地方就业,正是弥补了他们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需求,有利于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当地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促进社会教育资源的和谐。
(三)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团结、协调有序的社会,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表现。无论是任何一个就业群体,在不能够很好的就业的情况下,个人都会对社会对自己感到不满,都会影响家庭和谐,都会影响社会稳定与安定团结。师范专科毕业生充分就业,就是在社会岗位上实现了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就能够做到人心安定,安心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二、目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
(一)目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以安徽教育学院2003~2005年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对其就业结构进行分析,该就业结构表显示了目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虽然该校2003~2005年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人数、比例都在稳步上升,但其就业的途径和出路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到教师教育岗位就业的师范专科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数据表明,师范专科毕业生到教师教育岗位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少,说明师范专科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教师教育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大多都是需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师范毕业生。这样,师范专科毕业生到教师教育岗位工作的路便越走越狭窄,不得不寻求其他就业出路。
2.专升本考试招生受限制,师范专科毕业生报考人数越来越少。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已经不再打算报考专升本,而是希望立即就业,在工作过程当中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学历。
3.到公司企业就业的师范专科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上述就业结构表显示,2003年该校到公司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只有16.52%,到2005年就已经升至33.42%了!这一变化足以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师范专科毕业生到公司企业已经成为实现其就业的主要途径。
4.到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师范专科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基层、西部和农村是我国目前最有潜力的就业市场,那里缺少更多的人才,是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上述数据也表明,目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已经认识到这一广阔的就业天地,渐渐对到西部、到基层就业有了新的认识,思想上有了认同感,并且能够走出这一步,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该就业结构还表明,影响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政府对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没有与市场保持一致,没有根据社会需要对专业设置进行宏观调控;高校对师范专科生的培养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脱离了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中小学用人单位对招聘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过高,限制了师范专科毕业生的求职;毕业生本人观念转变不够彻底,还寄希望于师范教育岗位工作,对社会其他实践技能掌握不够,缺乏就业竞争力。
(二)目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
1.师范专科毕业生不能够到教师岗位就业,会造成师专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浪费。师专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知识不一致,就等于他们在校三年的努力学习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就是没有做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能位相适,也就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是对师专毕业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浪费。
2.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难会影响师范院校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师范毕业生在高考后填报师范专业志愿,就是对教师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认同感。这种情况下,他们毕业时却不能顺利地找到工作,更不能找到自己希望的教师岗位工作,这对毕业生本人及其家人都是一种打击,这样势必会影响以后师范专科教育的招生,不利于师范院校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难会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势必会影响到毕业生本人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障,引起毕业生及家庭等对社会的不满,产生抱怨情绪,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如何促进师范专科毕业生充分就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政府应加强对师范专科招生的宏观调控和对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国家应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针对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对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进行宏观调控,加大社会急需人才的培养规模,减少甚至限制某些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培养的层次和质量。
(二)高校应调整专业设置,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中小学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制定招聘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越来越多,给用人单位的挑选范围越来越广,这样,本来专科可以做的工作现在也需要本科生,本科能够做的工作却要研究生,无形中,师范专科生的就业出路被挤到了边缘,选择范围越来越小。因此,用人单位应根据自己岗位的实际需要,合理指定对人才招聘的学历层次要求,应以人才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根本标准,让更多的师范专科毕业生参与到竞聘选拔当中,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四)毕业生本人要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
1.走出师范狭隘,拓宽就业渠道。随着国家对教育行业工作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已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毕业生应该走出师范狭隘,到各行各业去就业。上述就业结构显示,2005年,该校师范专科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占33.42%。种种迹象表明,到企业工作,现已成为实现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阵地。因此,师范专科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及早做好准备,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便随时选择各种行业和岗位。
2.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即 “骑驴找马”,近两年来,这一观念在高校毕业生中非常流行。原因就在于毕业生就业不能够一步到位、“一锤定音”,再加上招聘单位大多需要有工作经验,这无形中使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四处碰壁、束手无策。因此,毕业生只有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再发展。
3.准确定位,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高校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与“精英教育”时代的结束,高校毕业生就业从精英走向大众,大学生仅仅是社会普通劳动者的一部分。因此,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以多种方式实现就业。
4.到农村、基层、西部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2006年6月1日,中组部、教育部等14部门昨日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区应贯彻落实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如今,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教师学历不高,缺乏大量的师范专科毕业生充实到各个岗位上,这就需要广大师范专科毕业生转变观念,敢于尝试,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师范专科毕业生就业承载着许多中小学教育水平的发展与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广大农村中小学师资建设中急需补充的一支新力量,做好师范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各界都应关心支持尊重和帮助这一就业群体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06,(10). [2]李国友.论大学生就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12). [3]王芳.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4]张文平.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第二篇:大学毕业论文之大学专科-精神科专科护理建设探讨
【摘要】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专科制度;注重专科培养;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及新技术新项目;实施临床护理路径(CNP);积极开展健康疾病指导工作;创新服务举措;加强专科护理管理,促使精神科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 精神科 专科护理
医学科学的发展使临床分科日益专科化,护理工作模式已由基础性护理向专科性护理转变。我院临床精神科自2004年起在无锡市卫生局推行专科护理工作意见的指导下,逐步实施专科护理人才培养和专科护理建设,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初步成效,现汇总如下。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顺利开展
我院将开展专科护理工作作为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客观要求,作为医院应对市场需求创立医院品牌的服务举措,在办公会、院周会、护士长例会、护士大会上进行积极宣传、广泛发动,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医院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专科护理工作方案的实施。完善专科制度及流程,落实措施
首先建立专科护理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精神科疾病护理常规和专科护理操作流程,根据日常的护理活动顺序和职责,制定和执行护理流程[1],把以上内容编印成册,人手一册,要求全科护士人人掌握,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遵循。结合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点,狠抓落实,制定专科护理工作目标,将考核指标列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加强专科护理工作检查考核,对照专科护理评审标准,找差距,不断总结、整改,促使专科护理扎扎实实地开展好。3 注重专科培养,提高护士素质
根据护士不同的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制定专科护士的培养计划,并按计划认真落实。鼓励自学,提高学历层次,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利用晨会、午休、业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定期抽查专科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充分调动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力求提高整体素质。在院、护理部的支持及配合下,保证专科护理单元的床护比逐步达到1∶0.4,专科护士比率达50%,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进修率达60%。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年流动率小于10%。作为市级重点专科,我们把护理队伍素质提高的着力点放在科研、新技术新项目上,三年来我们积极组织全科护士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开展护理科研及新技术新项目,自制改良保护带、保护衣,满足患者身体舒适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全面提升了护理队伍素质。强化以人为本、提升内涵质量
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强化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2],以患者满意为目标,开展专科护理,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CNP),制定常见精神疾病CNP图表[3]:针对住院精神患者治疗过程,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为纵轴,制成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转归、出院等护理活动提出具体方案。患者入院后由专科护士按照CNP图表对患者进行护理。强化患者的护理问题的确定及护理措施的落实。护士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患者的需要出发,患者需要什么,护士就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寻求正确的护理方式,患者有什么健康问题,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和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增加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密切了护患关系。强化健康教育、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以往,健康宣教常流于形式,患者的健康指导几乎千篇一律,没有突出患者的个体差异,也不管患者是否能接受,讲了就算完成了任务。自开展专科护理以来,重点培养专职健康教育护士,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把健康指导真正落实到实处。
5.1 健康教育塑封夹 根据病区专科特色,整理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制成塑封活页,放置在活动室,让患者根据自身的需求学习相关的知识。
5.2 健康指导 在患者入院、住院期间、各项检查前后、出院前护士结合患者的实际健康问题,通过主动性和启发性的模式,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病情、不同的病程,适时地采取健康指导,并及时评估。
5.3 建立护患交流登记制度 要求护士在进行护理和操作前主动自我介绍,以礼相待,在进行治疗和处置前向患者交代治疗用药、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进行护理和处置过程中能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并建立登记、考核制度,护士长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抽查,并进行有效的补充。
5.4 制定科内健康教育讲课计划 在科内开设专科护理教育课堂,安排由护师职称以上的护士每周组织患者开展通俗、易懂、有效的健康教育讲座,并要求每位护士轮流撰写健康小常识放入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周更换。每日组织患者读报纸、看新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5.5 积极开展社区护理 为增添专科护理内涵,凸现专科建设的深度,发挥专科护理的优势,专科护士定期到社区进行专科护理知识的讲座,让更多的社区人了解对精神疾病的预防和保健。通过专科护士的这些主动宣教,一方面扩大了专科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提升了护理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创新服务举措,打造品牌服务亮点
6.1 实行主动服务 即主动介绍、主动提供咨询服务、主动进行健康教育、主动观察病情、主动与患者交谈,消除被动服务和服务不到位现象。
6.2 实施规范服务 定期组织礼仪、行为规范化培训,做到“六规范”,即迎接患者规范、文明用语规范、礼仪着装规范、称呼患者规范、征询意见规范、送别出院规范,确保患者和家属的满意。
6.3 开展居家式开放管理 尊重患者的文化、信仰、习俗及经济状况,让患者有家的感觉。对经过住院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应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实行居家式开放管理:签订居家式开放管理协议,有医生和护士每天轮流上门巡诊,进行查访、体检、疾病指导、健康宣教,定期组织到医院复查健康状况。以上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精神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降低了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得到了广大患者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为医院赢得了声誉。加强专科护理管理,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
7.1 在工作中大力推进三个转变(1)思想观念的转变,要求护士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到工作中去,落实到医疗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上,改善服务态度,增强主动服务意识。(2)工作方式的转变,把过去被动地执行医嘱转变成主动地为患者服务,因人施护,注重实效。
(3)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过去排班采用一贯制,现在动态地、根据患者的需求排班,把护理流程与改进护理质量结合起来,实行护理工作流程质量控制,充分发挥各级护理管理人员职能作用及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营造一个既有统一意识,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护理管理环境和工作环境[4]。
7.2 实行护理工作日考评制度 做到奖励先进惩罚落后。通过对护士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专科护理工作。护士角色、护理理念、职业追求均有了明显的转变,工作中真正体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坚持科学严谨的作风和“慎”的精神,增强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护士集教育者、管理者、研究者为一体,工作体现主动性、预见性,真正成为医生的协作者。
7.3 开展星级服务评选活动 建立服务信息内容、标准公示上墙,在患者中开展“我最喜爱的护理服务明星”评比活动,由患者、医生、护士共同参与评选产生,并作为年终考核和每月奖金分配的依据,并上墙公示,增强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在科内形成一个良性竞争。
7.4 建立专科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由科护士长组成护理满意度调查小组,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整改工作缺陷,切实抓好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达标。专科病区患者满意率达98%以上。年内没有发生护理差错和护理并发症。
以上只是我院在开展专科护理上的一些探索和体会,在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崭新世纪,护
理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强化专业职能,提高质量和水平,才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将不断努力,同舟共济,尽心尽责,为发展精神科护理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冉启英,张晓君.制定护理流程服务规范是搭建良好医患关系的桥梁.世界当今医学杂志,2003,4(5):380-381.沈世琴.深化整体护理的路径及效果分析.现代护理,2003,9(5):379-381.杨波,黎明,刘冬梅,等.临床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中护理质量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5,20(5):49-51.王瑛琳,赵春,张瑾.建立高效护理流程,加强质量程序控制.中国护理管理,2004,4(2):41-42.
第三篇:“尧天舜日”之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尧天舜日”之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摘 要】尧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天下为公”、“以德治国”为核心内容的尧舜治国之道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天下为公 德治 和谐社会
尧舜时代是孔孟等儒家代表人物特别推崇的时代,人们就将“尧天舜日”比作太平盛世时期。“三皇五帝”中的尧舜是父系氏族后期部落联盟的杰出领袖。他们功业巨著,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得到了华夏子孙的无比尊崇和敬仰。尧舜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被广泛继承,而且不断加以发扬光大,用以教育和启示后来之人。它不仅对中华民族有强大的凝聚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论语?尧曰》在赞扬尧的功绩时说:“公则悦”。这是说,尧为政公平,百姓高兴、万众归心。《尚书?尧典》又说:尧“光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是说,尧之为君,能重用贤能俊德之士,让他们助己施化,推行贤臣之治。使百姓受教化皆有礼仪,接下来又合会调和天下万国,于是乎万国之众蒙化从善,是以风俗大和。这些记载说明了尧重视德治,为政公平,推行仁政。在他统治下,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和睦相处。
《尚书?尧典》赞颂舜说:“德自舜明”,《史记》也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舜始。”这些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舜就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始祖。舜是正已修身、率先垂范、以德化人、以德治国的楷模和典范。据《史记》记载,舜宽厚仁慈,与人谦让相处。他带领周围人“让畔,让居,乐于助人,邻里相和”,营造了一个古代文明和谐的社会。舜以其仁德感化人,以其才能信服人,以其行为引导人,百姓都敬佩他、服从他。在他的影响下,生产有了大发展,社会有了大进步,“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在舜的带领下,原始聚落建成了都邑,原始社会形态也朝着文明社会迈进。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学习和借鉴尧舜之治,大力弘扬以“天下为公”、“以德治国”为核心内容的尧舜治国之道,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天下为公、社会公正――这是人民翘首以待的目标,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公正即公平正义,它是人类几千年来一直追求的社会理想和目标。尽管不同时代对公平正义的有所不同,但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历来是人们一个共同不变的追求。这是全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梦想。正是有了这个梦想和追求,人类的文明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公正问题虽然十分复杂,但它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公正是一种支持人类生活、凝聚人类社会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念,也是人们共同理想及坚持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一个人如果没有公正和良心,就没有人所特有的尊严的廉耻,就没有资格立足于世。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公正,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就会无所适从,社会也就难以组织起来。公正作为人类行为和社会制度的一种属性,它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中,存在于我们的各种社会活动中,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
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社会公正问题是直接关系全体人民经济权益和政治权益的重大问题。只有坚持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它是我们社会稳定和谐、繁荣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公平正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客观需要。同时,公正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在调节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才能取得各个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支持和接纳。在为国家的理想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团结与合作。因此,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公正。和谐需要公正,公正才能和谐。
古今中外的事实说明,公平正义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为自己的国民寻求公平和正义,永远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正是基于此,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了公正作为基础价值的重要地位,并予以高扬,这是科学的、理性的抉择,它将引领我们国家创造出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其次,推崇德治、创造亲睦的道德氛围,也是我们现在实现社会和谐目标不可缺少的。
通过正已修身、克已奉公、以德化人实现德化而国治,是古人以德治国的基本模式。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和道德传统,有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传统道德修养强调“忠、信、礼、义”这些道德准则,培养“智、仁、勇”兼备的健全人格。这些道德观念固然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但是中华传统道德确实充当了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纽带的作用。这里有许多精华是我们今天进行和谐社会建设所要迫切需要开发和利用的。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道德被理解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善于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要求自觉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是有修养、有道德的表现;而不遵循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法律、法则,不将个人的价值融入到社会价值之中,观念和行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这是缺乏道德和教养的表现。
道德作为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既是人类自身发展建设的手段,又是人类自身发展建设的目的。古人有云:“道德不倡,天下不宁。为物生贪欲,贪欲生妄念,妄念即祸根,祸根必大乱。”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一个和谐社会需要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来规范和维系。道德兴则家兴、业兴、国兴;道德不振,于国于家、于人于已都是一种灾难。
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针政策加以强调对于实现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是没法实现社会和谐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都是现代国家治理国事、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积极促进作用。
学习和借鉴尧舜之治,大力弘扬尧舜文化,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庞正元.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人民日报.[2]李君如.当代中国政治走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123.(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四篇:党风廉政建设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之探.
党风廉政建设与促进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之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党风廉政建设作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正确 认识和处理党风廉政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加大工作 力度,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 不断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一、党风廉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由此 可知,党自身的廉洁以及党所领导的倡廉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 治基础。和谐社会讲的是和谐,党风廉政建设旨在清除与社会发展不 相和谐的腐败现象,倡导社会和谐所必需的廉洁与廉政。政治清明才 能有和谐的盛世。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致 的。
(一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成来说,党风廉政建设是必不 可少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差异、斗争的社会。构建 和谐社会,就是要构建能够有效化解、消除矛盾和预防矛盾化激化的 有效机制。由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引发的矛盾,须通过加强党风廉政 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来化解和预防。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
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反腐倡廉的部署,做了大量卓 有成效的工作,一批违法违纪和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的案件得到及时 查处,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消除了社会不和谐因素。事实表明,加 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社会的题中之义 , 是和谐社会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般规律看 , 党风廉政建设是其 重要途径。胡锦涛指出;“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 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民主政治来不断加 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 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属于上层建筑 范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 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渠道。从发展生产力的角 度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从 发展社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看,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重点 部位,通过深化改革、发展民主、强化监督,用制度法律规范权力的 运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从发展先进文化 的角度看,党风政风影响和推动社会风气,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 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水平和廉洁从政意 识,才能促进全社会形成诚信友爱的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神文明建设 向前发展。2005年 , 中央颁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 治和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体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与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认真贯彻实 《实施纲要》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本身就是构建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有效途径。
(三 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运行和实现目标来说 , 党风廉 政建设是重要保障。这种保障具体说有四个方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特别是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维护党的团 结统一,保持全党全国在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原则问题上 高度一致,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严肃查处各种 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 洁性,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以解决群众反映的 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推进和谐社 会建设提供重要的作风保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推进和谐社 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实践表明,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可能仅靠 反腐倡廉,但是在腐败多发高发的现阶段,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反腐倡 廉工作,不坚决反对和预防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就不可能有社会的 和谐与健康发展。反腐倡廉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也是构建和 谐社会的重要实践 , 更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和评价标准。党风 廉政建设搞得好不好 , 是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志。
二、适应构建和谐社会新要求 ,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工作(一致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竭诚为第一要务服务。社会要和 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我国正处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够发达。这是现阶段社会存在不和谐现 象的经济根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快经济发展, 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这就客观的决定了在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中,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任务就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发 展第一要务服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发展这个我们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真履行纪检监察职能,为经济的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扫除障碍、排除干扰,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具体 说来,要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要紧紧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开展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尤其要突出加强对党的经济政策、法 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和办事效率不高,执行不力的行为。二是要加强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监督检查, 确保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严肃查处搞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企业违法排污、无序开采矿产资源等行为,严防以牺 牲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为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不顾人民群 众的承受能力、牺牲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的“短视”行为。三是要切 实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能,营造优质、高效、廉洁的服务环境。加强 行政服务中心、招投标中心、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等机构的建设,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坚决纠正政府职能部门和行政执法机关效率低 下、资源浪费、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为政不廉等问题。四是要 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积极研究 和解决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阻碍经济发展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严 肃查处贪赃枉法、以权谋私和“吃、拿、卡、要”等行为,进一步加 大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惩处力度。与此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还 要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支持改革者,保护创业者,激励实干者,惩治 腐败者,保护和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民主法治 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构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推进社会主义 民主法治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党内民主,解
决加强党内监督问题。实践告诉我们 :什么时候党内民主正常、活跃,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就发 展得快而好;什么时候党内民主遭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就严重 受挫。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任务,主要是通过大 力发展党内民主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努力营造一种既严 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党内民主气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一是 要认真贯彻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 ,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 民主各项制度。从建章立制入手,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度、集 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巡视制度以及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 用等制度,形成一套严密的民主监督制度体系。二是要认真贯彻《中 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要疏通和拓 宽党内民主渠道,协助党委逐步推进党务公开,使党员充分享有知情 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三是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严格执法 执纪,坚决查处各种违反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制度、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的行为。重点抓好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执行党内民 主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变质。(三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反腐倡廉教 育,可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廉政素养,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宣传教 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廉政为主题,传导正确的廉洁价 值取向,对人民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各级纪
检监察机关要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 基础性工作来抓,当前尤其要突出抓好廉政文化建设。一是要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 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 侵蚀。二是要从培养公民的社会正义感入手,教育人们分辨是非、美 丑、善恶,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洁”“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三是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 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和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廉 政文化创建活动。四要扩大群众参与面,增强“廉政文化建设人人有 责”的意识,发动群众实行全方位民主监督,努力营造“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腐败是和谐社 加大反腐败
工作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会的一大毒瘤。它腐蚀党的肌体,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践踏公平正义,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 肉联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全 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对腐败分子要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决不手软,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同时建立健全治腐防腐的“三个机制”。一是自律机制。一是自律机制。即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筑 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使其消除腐败动机,主观上不想腐败。二是防范机制。二是防范机制。即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用制度和法律规范从政行 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堵塞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漏 洞,减少腐败机会,使人不能腐败。三是惩治机制。即不断加强对权 三是惩治机制。三是惩治机制 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增大腐败的政治经济成本和风险系数,使人不敢 腐败。同时,要不断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 生的深层次问题,消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障碍。、大力查处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维护群众切身
(五)大力查处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利益。和谐社会应是利益均衡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初 利益 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纪检监察机关 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当前,一些部门和行业存在的不正之风,直接损 害群众的切身利益,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各级纪检监察机 关要坚持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那些发生在群 众身边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行为,切实维护广 大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坚决纠正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 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违法排污 等突出问题。要加强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 不正之风、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力度,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严 肃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强化对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情况 的监督检查,真正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建设。
第五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越来越多,而中国职场正进入刘易斯区间,意味着职位供求在总量上趋于平衡。导致一些工作岗位是供不应求,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放弃自己学的专业知识进入自己不熟悉的工作,而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一些工作岗位无人可招聘。“招聘难”与“就业难”的局面却愈演愈烈,整个中国的人才招聘市场出现了断层,需求和供给出现了严重错位的局面。
大学生就业的错位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当代社会大学生都希望成为蓝领白领和服务人员的中层阶级,而社会人才
市场却需要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社会中的岗位喜欢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可是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缺少的就是工作经验。
第二点,大学生的时代观念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受到父母朋友的影响都希望自己能
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导致一二线城市岗位就业急剧紧张,而三线城市职位工作却无人问津,虽然三线城市发展空间极大却并不能吸引当代毕业生注意。
第三点,大学生都想进入国企,都想进入大公司。“铁饭碗”的现象现在很少存在,但是还是有不少有想得到这样的工作。进入国企和大公司不会担心公司倒
闭失掉工作认为那样的工作是稳定的有发展前途。那些小企业都不想进入,却不知道如今小型企业岗位在整体职位量中占了43%。在一个道路清理
工招聘中有时会有博士生参加因为那是国企工作。
为了解决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严重趋势困难,国家·学院·学生个人也想出了实行了许多方法政策。
第一点,为了满足社会的岗位需求各学院里面也建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制度。
创办了更多的新型专业,为了加强学生自我操作能力和经验,在学校期间,学
校也会组织学生去自己学习的岗位工作积累实习经验,适应职场,尽早考虑职
业规划。往年有48.4%的应届毕业生是通过实习找到工作的。给大学生提供实战
性的求职指导和实用性的职业规划课程,为企业和市场输送更为适合和对口的大学生。
第二点,增加工作岗位,国家与学院为了改变工作岗位的竞争压力鼓励学生毕业后自己第三点,去创业,去带动更多的人能有工作岗位,国家放宽了学生创业需要的资金贷款。引导学生的就业观念让学生更加青睐民企创办民企,让他们知道三线城市中小企业跨行都会有发展空间。是人才,在任何地方都有机会“闪光”。为此实行了三线城市开放,国家鼓励大学生进入西部,实现西部大开发。让大学生的才能能够充分发挥,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岗位。在整个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上,就业难迫在眉睫,工作岗位不足是一个问题更大的问题是一些大学生的心态刚进入社会都不想做底层的工作。一些大学生更是想依靠父母的关系找到工作随着各种政策的有利的执行,市场的慢慢容纳长期以往人才市场的需求与给予将会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