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国有林权改革之我见

时间:2019-05-14 22:5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伊春国有林权改革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伊春国有林权改革之我见》。

第一篇:伊春国有林权改革之我见

伊春国有林权改革之我见

钱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

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摘要: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也是林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伊春林区以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双丰、铁力、桃山、翠峦、乌马河等5个林业局进行试点。本文通过对伊春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分析其取得的成果,并针对其改革的不足,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伊春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一 伊春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

伊春作为中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之一,有400万公顷林地,占国有林区十分之一,森林覆被率83.4%,相对一个地区而言,这是世界最高的!伊春开发建设50年来,共为国家提供计划内木材2.4亿立方米,向国家上缴60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4.3倍,还有木材价差近400亿,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计算差价会更多。全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木材,有十分之一来自伊春。可以说,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伊春被称之为“中国林都”。1963年,邓小平到伊春调研时说:伊春是“世界林都”。但是,50年过去了,可采资源采走了98%,林地蓄积量减少了55%,八十年代中后期就出现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1998年,国家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林区危困局面,林区森林资源过量消耗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起到了“输血”作用。然而,根本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面对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生态恶化的严重局面,2004年4月,伊春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2006年1月,国务院119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国家在伊春国有林区进行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方案,同意在伊春5个试点局(桃山、双丰、铁力、翠峦、乌马河)的15个林场拿出8万hm(国有商品林地由职工有偿承包经营,并允许转让、继承和变卖。

二 伊春林权制度改革的出台措施

伊春自2003年许兆君市长上台以来,出台了“三个决不”的政策,即“再困难也决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决不以拼资源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也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三个决不”落地有声,四年来执行有果,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浓厚的严管林氛围。

目前,伊春的林改按照“远封近分”的原则,把远山封起来,以生态建设为主,继续实行国家管理;近处的分给职工,把国有林地通过林权改革,变成职工的资产、资本、资金,使他们成为资产所有者,“股票”持有者。通过林权改革,第一步,把林子分给职工个人;第二步,引进企业投资者、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股份制林场、家庭林场、林业生产合作社,走林板一体化、林纸一体化,林业产业化、集团化发展之路。在改革试点的实践中,伊春政府提出并坚持了五大基本原则:第一,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第二,林地不能逆转的原则;第三,国有资产不能流失的原则;第四,稳步推进、配套改革的原则;第五,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了使党中央、国务院对林区的关怀,更好地惠及到每一个林区职工,针对林业职工非常困难的实际,伊春政府采取交现金优惠20%,没有钱的借给钱让你买,也可以用拖欠承包人的工资来抵顶,采取这些不同的手段,把国家给的优惠政策充分体现到老百姓身上。但是,还有7%的职工怎么动员也不买,不要钱送给我也不要,“绿色股票”白送都不要。针对这7%的职工,伊春林业局给每户预留了10公顷林地。等他们什么时候“苏醒”了,明白了,就什么时候分给他们,这样就确保了国家的优惠政策惠及到了每一位林区职工。

三.伊春林权制度改革的缘由 3.1 责权利不统一

国家的林子由国家来管,国家谁来管?总理没时间,省长太忙,市长事儿太多,由林业局局长管,局长管不住,于是乎偷拉私运、盗伐超采的现象比比皆是、到处都有,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偷木头”。责权利不统一,产权虚置,2国家的主人偷国家的财产,自家的东西自己能偷吗?这种所谓的国家主人实际上是理论上的,实际不是,是假的!他们只是一个被雇佣者,只挣工资。所以,责权利不统一,导致过去的时间盗木现象严重,为改变这一局面,必须改变政策。3.2 投入不足

国有林区国家投入,国家没有钱不能投入,社会有资金也不让投入。伊春非常困难,130万人民,但银行储蓄却达到了170个亿,而用于当地生产建设的只有60个亿,其余110个亿转移到了北京、上海、深圳、福建等城市和沿海地区,支援了最发达地区、最先进地区的经济发展了。因为,这些钱在伊春没有投入渠道。社会有资金不让投,企业有资金不让投,造成了林业发展的严重投入不足。3.3 历史欠账太多

伊春林区开发50年,资源型、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引发的社会性矛盾,使伊春欠发职工工资、欠缴养老金,职工生活非常困难,月平均工资只有270元钱,相当一部分林场的大龄男青年找不到、娶不起媳妇,成了“光棍儿”。女孩子考上大学奔城市去了,考不上大学的也到城里打工了。3.4 奔小康希望渺茫

黑龙江省2020年实现小康,按照伊春现在GDP发展的速度9%甚至是双位数,财政收入也实现滚动发展,每年以双位数增长,到2020年,伊春距小康水平还得差400美元。可以说,奔小康的希望渺茫!

四.伊春林权制度改革的效果分析 4.1 调动了群众造林营林的积极性

国家决定开展这次改革的一个主要动因,就是对国有林业职工实行适当方式的补偿和回馈。根据林业职工长期生活水平偏低、自身财富积累少的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承包基础价格完全按照林分现状,由中介机构评估确定,但又充分考虑了林业职工的现实承受能力。制定出台了一次性付清承包经营费价格下浮,通过拖欠工资及费用抵顶、分期付款、林业局先行借款、收益后再付款,以及为暂不参加承包经营的林业职工预留林地等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保证所有有意愿的职工都能参与进来,拿到“原始股”,成为实实在在的林权归属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山主人”。

通过经营机制的改变和责、权、利的明晰,实施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或经营权的有偿流动,驱动了利益机制的形成,密切了林权和职工利益关系,使植树造林、护林育林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取得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职工,在育林护林方面表现出空前踊跃,先期承包的林地,全部完成了造林和森林抚育管理工作,不仅没有发生林地逆转现象,而且造林面积不断扩大;一些林缘较小的开荒地、林内的农田地,都被承包职工主动退耕还林,并且苗木长势良好,管护非常到位。(见表1)

4.2 完善了林权改革的市场化运作体系

这次改革一个创造性的举措,就是建立了活立木市场。通过建立活立木市场,把林木、林地资产变成资本,由资本进入市场的环节,实行活立木市场流转,突破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概念,变成当代人栽树,当代人就能马上受益;突破了过去只有把林子砍了才能实现价值的概念,开创了国有林区活立木增值、活体流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行不悖、共赢双收的先例。

在商品林分户承包经营结构中,企业内职工所占比例为97.83%(其中工人占47%,干部占53%;山上职工占56%,山下职工占44%),企业外承包户只占2.17%。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商品林都是由企业内职工家庭承包经营。这充分说明了在林权改革试点推进过程中,要坚持承包主体必须是林区职工。在不改变林地国有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对浅山区林农交错、相对分散、零星分布的易于分户承包经营的部分国有商品林,由林业职工家庭承包经营,把林地的经营权、林木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交给职工,50年不变。林权改革试点在林场职工自愿的基础上,做到分林到户,并且留有足够的林地,保证他们的长远发展。国有林地承包经营由试点林业局分别采取拍卖、招标、协议等方式进行。可以看出,市场化手段在森林资源管理、经营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4.3 林权改革的实施将使森林的“三大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

4.3.1 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国家通过林地林木的承包和转让,获得大量改革收益;林业职工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立体综合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和家庭经济,取得长久稳定收益,等于每一家开办了一个“绿色银行”。据初步综合测算,按现行的木材市场价格,如果流转8万公顷现有林,30年后约可收益72亿元;如果发展60万公顷民有林,30年后约可收益540亿元,并且国家和企业可节约育林投入10亿元(现行营造林成本1650元/公顷)。这将有力缓解森林加工企业危困局面,提高职工现实收入,为新林区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和财力支撑。

4.3.2 生态效益后势强劲

通过把森林资源交给林业职工分户承包经营,可以有效地解决防火、护林、造林等一系列问题,森林的恢复发展速度必然加快,林分质量必将大幅度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必将进一步加强,森林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也将得到加强,不仅对于恢复和改善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于保障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两大“粮仓”的安全,对于维持黑龙江和松花江两大水系及其流域的生态平衡,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4.3.3 社会效益稳定持久

大力发展民有林,随着民间资本的大量进入,必然带来营林产业的加快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大量增加。实施三林流转,以可流转的资源抵顶工资和其他职工欠款,不仅可以使拖欠职工工资及医药费等历史遗留问题得以逐步解决,有效地减轻森工企业包袱,而且把林地职工转变成投资者,既扩大了就业渠道,缓解社会就业和职工下岗再就业的压力,又大幅度增加林业职工收入,还可以有效解决社会稳定等问题。这对于林业职工奔小康,对于林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五 完善伊春林权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5.1 建立森林保险保障体系 健全的森林保险保障体系是实现森林资源有效流转的前提条件,其中,森林保险是恢复和稳定林业生产的重要经济手段。目前伊春国有林区在林权改革中虽然开展了保险业务,但是理赔金额较低,保障作用不明显,制度不完善。所以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森林保险业务,建立和完善森林保险保障体系。一是要尽快建立以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为保险保障的体系。经营者按一定比例参加森林保险,企业从国家每年拨入的防火资金中按一定比例注入到保险公司,国家财政从资源流转收益中拨出一定的比例建立森林保险基金投入到保险公司,这样就形成了由经营者、企业、国家财政共同出资、共同承担风险的森林保险保障体系,保证了森林保险保费的来源渠道。二是要拓展森林的保险业务。将森林保险的范围从森林防火保险拓展到森林病虫害、风灾等保险业务,使保险业真正为林业生产起到保险的作用。

5.2 实施政府对林地产品的有效规制

尽快改革商品林的采伐管理制度,建立具有弹性的适应当前林权改革需要的商品林采伐制度,放宽对商品林特别是通过林地使用权流转形成的森林的采伐限制。打破现有的条条框框,进一步完善活立木市场转让机制,允许通过林地使用权流转形成的森林再次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提高其转让性。同时,借鉴国外林权改革的经验,切实加强政府对林地的有效规制。例如,以色列实行国家收购制,将沙地承包给个人,治理好后经评估由国家收购。这种方法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成功运用于生态建设的手段之一。伊春和其他试点林区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纳、吸收、完善这一做法,以承包形式来治理部分流转林地,把政府治理变为承包者治理的经济行为,而政府的职能只是用经济手段对其进行管理,承包者要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成各项指标,根据完成指标的情况取得收益。对于得到治理的林地,再根据国家财力情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逐步实施国家收购。政府与承包者之间是一种通过合同来确定的一种契约关系。

5.3 建立健全与林权改革相配套的中介服务组织

伊春林区林权改革缺乏林地和林木价值的评估机构,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林地流转的交易成本。为促进林权改革深入开展,需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中介服务组织,成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事务所和森林经营服务机构。事务所负责对林地及林地上的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使林地在流转时交易双方有据可依。森林经营服务机构负责协调林业局与经营户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户有偿提供从编制经营方案到生产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和全方位服务,帮助其提高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

六 总结

实施国有林权制度的改革,是对国有林区长期固守的单一国有国营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是解决国有林业体制性矛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同时为国有林区最终解决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和社会性等四大矛盾,实现经济转型,闯出了一条新路。只要沿着这条路坚持继续走下去,国有林区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新林区必将呈现勃勃生机。

第二篇: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者(最终版)

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者

--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纪实

2004年4月23日,伊春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惟一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2006年1月4日,国务院119次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了伊春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如果把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大包干”,使土地的经营权得到了落实,作为开始了中国农村划时代的变革的开端的话,那么2006年4月29日,敲响于小兴安岭伊春林区的国有林权改革试点的铿锵有力的林地拍卖槌声,则拉开了中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序幕,使伊春成为国有林区改革的一面旗臶,标志着国有林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被评为2006中国改革十大案例、2008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成为中国林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那样,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是落实中央决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国有林区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对深化林业体制改革,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信念源自于冲出林区现实困境的历史必然抉择、不甘落后的创新精神、顺应改革发展的时代召唤,这一前无古人的重大创举和实践,既是伊春多年努力探索的结果,更是党中央、国务院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英明决策的结果。

有人说,伊春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是被逼出来的,这也印证了穷则思变的发展规律。伊春1948年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60多年来,共生产木材2.4亿立方,上缴利税、育林基金60亿元,相当于国家同期预算内投资的5倍,同期形成统配材差价300多亿元。

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讲,贡献越大也意味着牺牲越大。自上个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开始,伊春逐步陷入了难以自拔的重重困境:森林蓄积量减少了55%,可采林木资源减少了98%;国有国营体制下的“独木经济”走进了死胡同;社会事业欠账严重,林区职工生活水平偏低,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进而形成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和社会性矛盾,成为资源消耗最多、历史包袱最重、贫困程度最深的重点国有林区。

2003年6月28日,当许兆君就任伊春市长的时候,一个不争的严峻现实摆在面前:国有林区职工名义上是国家森林的主人,实际上却是既没有林地,更没有森林。靠向林子伸手成为有些人的谋生手段,甚至出现了为采树上的松塔而将整片红松林拦腰砍倒的悲剧,超限额采伐、乱砍盗伐屡禁不止。许兆君感叹到:“谁见过主人一直在偷自家的东西?要消除这种非正常现象,就必须让林业职工不仅成为理论上的大山主人,而且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山主人,解决的办法就是突破林业产权的桎梏。” 在许兆君看来,伊春走到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境地,是多种矛盾长期积淀的后果,一方面固然有国家长期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主导方针的影响、超负荷承担木材生产任务和上缴指标以及长期过量采伐等方面的原因。但追根溯源,关键的还是体制性矛盾所致。由于国有国营林业体制安排,林业产权虚臵,经营与责任主体缺位,责权利严重不统一,直接导致森林资源保护责任难以落实,陷入了“越穷越砍、越砍越穷”怪圈,投资主体单一,渠道狭窄,国有林区和国有林业投入严重不足,职工劳动积极性严重受挫,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林业职工创业动力不足,致富手段单一,林业与其它行业职工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奔小康的希望渺茫。正如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指出的那样:“中国农业用18亿亩耕地,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而林业用43亿亩林地,却没有解决13亿人的用材问题,更没有解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林业改革不到位,体制和机制不顺,阻碍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 经过对伊春发展历史的深刻反思、对现实矛盾的辨证分析和对未来前景的清晰判断,许兆君得出一个结论:如果管不住森林资源,保护不好小兴安岭这片林子,那么伊春就失去了发展的灵魂和根基,所有的发展与改革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如果不进行改革创新,彻底解决林业产权制度问题,就无法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就无法保证林业的持续投入,就无法理顺林业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就无法实现国有林区职工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国有林业发展就没有出路。

在2003年9月2日伊春市人代会上的市长就职讲演中,许兆君首次旗臶鲜明地提出了“再困难也决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决不以拼资源来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也决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根本发展原则。“谁再敢超采,一律格杀勿论”,这位被人们称为“林包公”的市长说到做到。在创造性实施天保工程,主动调减木材产量521.6万立方米,落实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面积148万公顷,封山育林51.8万公顷,退耕还林1.7万公顷的基础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高压的态势,依法严厉打击了超限额采伐、毁林盗伐、偷拉私运等各类涉林违法犯罪。在严管资源的3年里,木材售价连续上涨3年,增收1.44亿元、森林覆盖率提高1.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500万立方米,职工连涨了两次工资。“不超采日子过不下去”、“严管就难保安定”的论调都不攻自破。通过采取这些严厉的举措,有效地遏制了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国有林区引起极大震动,得到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一场红松保卫战也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在国家允许采伐红松,又有采伐指标,每采伐1立方米红松比采伐其它树种多卖四五百元钱,停伐红松将每年减少市财政收入1.6亿元的考验下,许兆君毅然决然发布了《市长一号令》,决定于2004年在伊春全境停止了天然红松林采伐,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以“关注伊春,保护红松”为主题的红松龙卡,设立了红松保护基金,成立了保护红松联合会,开展了认领红松活动,使红松这一世界珍稀树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避免了“红松的故乡”变成“红松的故事”。2007年,森林生态保护国际论坛在伊春成功举办,29个国家的代表一致通过了《森林生态保护伊春宣言》,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支持。2005年9月25日在由联合国国际交流合作与协调委员会召开的“2005首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伊春市被评为“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范例”,并被授予“绿色伊春”称号,市长许兆君荣获中国惟一的“森林使者”称号,2007年伊春被联合国评为 “世界十佳和谐城市”荣誉称号。

严管森林的累累硕果,主动停伐红松的至诚义举,感动了林城百姓,感动了国家领导人,也感动了国际友人。但是,在许兆君看来,对于林区可持续发展来讲,严管资源还是囿于堵的范畴,无论怎样加压施力都是在治标上做文章,伊春林区要想冲出“两危”,加快发展,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在林业产权制度上搞突破。在许兆君的富于哲学思辩的战略思想里,既有被逼无奈冲出现实困境的艰难执着的探索,也有打破僵化体制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创新精神的强烈激励,更有国家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撑与保障。

其实,国家对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动议已久,经历了长期反复探索的过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特别是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积极培育活立木市场,调动经营者投资开发林业积极性等,作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部署和要求。顺应全国林业发展的新形势,伊春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地进行了林权制度改革的积极争取和运作。2003年11月24日,当时的市长许兆君专门给回良玉副总理呈报了一封关于争取在伊春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信,回良玉批转国家林业局,要求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抓紧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从那时开始,许兆君带领有关人员先后多次跑省进京,锲而不舍汇报情况、争取支持。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争取和启动工作,始终得到了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与支持,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两次专门听取伊春市关于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汇报,先后作出四次重要批示,他对伊春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林业深层次改革的举措非常赞赏和支持。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副局长雷加富和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钱运录、省长张左己、副省长刘学良等领导先后到伊春调研指导,对伊春在试点启动前精心细致的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许嘉璐等领导人到伊春进行视察和调研,对伊春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给予了高度关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始终给予了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先后召开四次局省联席会议,研究伊春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问题。所有这些都为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启动和实施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伊春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有效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增加职工收入为宗旨,一开先河地实现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不仅推进伊春的发展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拐点,而且对整个国有林区的改革都有导向作用,必将为全国国有林区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在保证林地用途和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森林资源主体地位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远封近分”的原则,对浅山区林农交错、相对分散、零星分布、易于分户经营的部分国有商品林,根据一沟一系一坡的自然界线并结合森林经营区划,按每户5-10公顷的规模,由林业职工家庭承包经营,承包经营期限为50年。对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公益林和远山区的商品林,仍由伊春林业管理局依法进行管理,截止2006年末,8万公顷试点林地承包任务已全部完成。

为了确保国有林权制度改革不偏离方向,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注重以“五个原则”为统领,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改革,以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出台各种政策,使改革试点得到了广大林业职工的充分认可、支持和拥护,避免了改革试点过程出现波动、反复和震荡的问题,确保了改革始终在平稳有序中进行,取得了“于无声处响惊雷”的效果。

--坚持生态优先、林地不能逆转的原则,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在试点的起步阶段就注重引导和教育承包职工树立科学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立足长远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使得个人的经济追求与国家的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对承包经营职工的经营目标和行为进行规范,使其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了承包职工致富、森林质量提高和国家生态安全。

--坚持改革收益资金不流失、国有森林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惠及承包职工利益与不损害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对每一宗承包林地,均进行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估,实行有偿承包流转。根据有关规定收取的林地承包和林木流转费用,及时足额上缴财政,设立专户进行存储,按照国家规定管理使用。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科学决策与体现民主的关系。做到改革政策、程序、内容、方法、结果五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试点林场(所)职工一视同仁,宣传发动不留死角,不漏一家一户。在森林资源调查设计和资产评估方面,实行“盲区原则”、“非对号入座原则”。纪检、监察部门对改革的全过程跟踪监控,强化监督和制约机制,有效预防和避免了暗箱操作、营私舞弊、与民争利等现象的发生。

--坚持积极有序、整体推进的原则,正确处理林权制度改革与各项配套改革的关系。实施了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在5个试点林业局建立了森林资源管理分局;注重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探索林地经营贷款的多种有效形式和途径,拓宽承包经营者的融资渠道;加强与保险部门的沟通,研究探讨林地、林木的具体参保方式以及如何尽最大努力让承包职工既能降低保险成本,又能规避经营风险等问题。

突出把在国有林业领域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作为林改的核心目标和关系林改成败的关键来抓,积极探索建立了森林资源经营的新机制。--确认流转森林资源的产权归属,使承包职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林业产权主体。全面开展林地调查和区划工作,5个试点林业局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的小班合格率均达到了95%以上。由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拟流转的林地进行严格的森林资产评估。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流转,做到了程序严密、规范有序、环环相扣、公正稳妥。

--按照有权必有责、权力要给足、责任要落靠的要求,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产权主体的权利和责任。一方面,在保持林地国家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赋予了承包职工的林地经营权、林木及林下资源的所有权、收益权和处臵权,承包职工有权自主确定经营的方式,承包的森林、林木允许继承、转让和出卖。另一方面,落实了承包职工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责任:在承包经营期内,保证林地不逆转、不得变成非林地,及时更新荒山、荒地和采伐迹地,做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森林的生态效益。

--严格保护承包职工的利益,增强其对森林资源产权归属的安全感、稳定感。适应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森林资源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制定了保护承包职工利益的规定和办法,资源林政管理部门强化了对承包经营的林地、林木资产的保护。引导承包经营职工以亲情、友情、资金、劳力等为纽带,成立联防合作组织,保证了承包经营职工权益不受侵害。--构建国有森林资源产权交易平台,为逐步形成开放、竞争的现代林业市场体系创造了条件。建立了市级活立木产权交易中心,5个试点林业局也成立了林权制度改革服务中心,全力满足承包职工的信息、技术、法律咨询等方面服务以及林业产权依法流转的需求。

--家庭承包,自主经营。以户为单位进行承包经营,形成独立的森林资源产权主体,承包职工根据自己的经营方案,进行规划、设计、运作承包经营林地的发展方向和经营项目,主要依靠家庭自身的力量开展管护经营,共6149户。

--共同合作,联户经营。林地承包职工采取自愿形式,结成经营管护联合体。林地承包职工根据自身条件,有钱的出资参与经营,无钱的出力参与经营。联户承包经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特别是在森林资源管护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优势,降低了管护成本,全市联户承包经营的共有474户。

--利益组合,股份经营。承包职工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林地使用权、林木资源、现有资金和劳力的投入,成立了股份合作制组织,实行分利不分林、分股不分山,投资均摊、集体管护、利益共享、风险同担,为以后承包职工走向规模化经营,提高林地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探索了路子。

--预留地块,代管经营。尽管林区职工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很高,但仍然还有部分职工因无经营能力或无经济能力等因素而没有承包林地。为使这些职工不失去承包林地的机会,按每户5至10公顷的标准为他们预留地块,共为451户未承包林地林业职工预留托管面积2872.72公顷,由林场(所)代管经营,保证他们随时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意愿承包经营林地。

在实施林地承包经营伊始,伊春市委、市政府就明确规定,改革试点的8万公顷林地的承包经营主体必须是普通林业职工,外部投资者暂不得进入,各级领导干部一律不准参与承包经营,不得与民争利,更不许私留山林;试点期间,流转费优惠20%,一次性付款的优惠10%,对一次性付款有困难的可分期付款,采取5年分期支付方式的首付40%、第三年付30%、第五年付30%,分期付款首付的40%部分也享受10%的优惠,剩余部分不再享受;一次性交齐林地承包经营费按每年每公顷45元收取,逐年支付的按每年每公顷60元收取,有收益时按每年每公顷75元收取;对有承包林地意愿但又缺少购买资金的职工,试点林业局予以无息借款,额度不超过林木资产流转费用的70%,并与试点林业局签订借款协议,个人首付现金部分享受一次性交纳现金优惠10%的政策,借款可在有收益时偿还,对少数特困林业职工采取全额无息借款;对一次性交齐承包费用或分期付款首付部分均可用拖欠的工资抵顶,抵顶额最高不超过交款额的70%;为了解决职工承包后无力再投入进行后续经营的问题,市政府专门建立了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扶持承包职工进行森林经营和发展林下经济,2007年,市政府从林权改革收益中下拨1000万元用于支持承包职工造林、抚育和发展林下经济;为了使承包林地的职工能造得起林,对造林苗木予以资金补贴。各试点林业局也对承包职工造林苗木都提供不同额度的资金补贴,保证了所有承包职工特别是那些困难的承包职工都能及时造上林。

坚持把兴林富民的宗旨落到实处,着力搞好林改后的各项配套服务,全力做到“三个强化”,促进了承包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强化营林服务。建立了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森林培育服务机构,为林地承包职工提供营林技术服务,确定专门人员负责营林技术咨询,开办营造林专题讲座,组建营林技术服务队,开展技术指导。适应林改后承包职工管护经营的需要,各个试点林业局加大了对营林道路建设投入的力度,林改前试点区域内年林道建设累计长度为122公里,林改后试点区域内年林道建设累计长度达到325.6公里,增长166.9%,极大地方便了承包职工营造林工作。

--强化管护服务。组建了以林地承包职工为主体,林场(所)、公安森保、资源林政、森林防火等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五位一体”的联合管护组织,重点加强了试点场(所)承包经营林地的资源林政管理。引导承包职工组建了管护协会或建立托管中心,采取联合管护、有偿托管等方式,落实了管护责任。试点林业局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舍得投入,林改前试点区内年森林防火设施和设备投入资金为5.7万元,林改后投入资金为14.54万元,增长155.10%,有效地确保了承包林地内森林资源安全。

--强化经营服务。为了解决承包职工“山上有林、兜里没钱”的问题,成立了市、局、场(所)三级发展职工自营经济领导机构,引导帮助承包职工谋划发展林下经济项目,探索了林药、林果间作,管林、养殖结合,近、中、远期效益兼顾的发展路子。加大科技扶持力度,组建技术服务小分队,开展巡回服务,重点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解决生产技术难题。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现实经济收益,取得了以短养长的实际效果。

三、林区改革前后两重天的现实,充分证明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是顺应林业发展规律、体现林业职工意愿、符合林区实际的重大创举,是破解国有林区深层次矛盾、加快林业发展、振兴林区经济、富裕职工群众的根本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有效举措,必将载入中国林业改革发展的史册。

--突破了国有国营体制的束缚,从根本上解决了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使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了责、权、利一体和内在动力充足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长效机制,使国有林业产权主体虚臵、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缺少利益主体和责任主体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林业职工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山主人”,有效增强了保护森林的责任意识。“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成为了承包职工的自觉行动,使森林资源的安全系数大大提升。截至目前,5个试点林业局所有承包经营林地均未发生一起林政案件和森林火情火警。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承包后的林地上的林木蓄积和株数非正常消耗率比承包前大幅度降低,仅相当于试点前的1/65和1/119。--调整优化了林业生产关系,激发和调动了林区职工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通了各种生产要素投向林业的渠道,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将市场动力植入了国有林业领域,敞开了民间资本进入林业的渠道,有效解决了投入难、造林难的问题,承包职工自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要我造林”转变到“我要造林”,森林培育速度加快,造林质量明显提高。林改以来,承包职工共完成更新造林8669公顷,其中在无林地、退耕还林地上造林865公顷,成活率均在98%以上,按现行的常规造林成本每公顷2500元计算,共节约国家育林基金投入2167万元。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林地每公顷资金投入由承包前的472.2元增加到现在的1627.6元,单位面积资金投入增加了2.45倍。--注重突出森林功能和效益的协调兼顾,建立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共赢互利的新机制,使森林的“三大效益”得到充分释放。

经济效益日益突显。林改后,一方面,国有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育林和管护成本,同时通过流转获得可观的改革收益,既为企业发展减轻了压力,又增加了再发展的资金积累。另一方面,承包职工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立体综合经营,取得了相对稳定的收益,等于每家开办了一座“绿色银行”,林地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据对承包职工的跟踪调查显示:林权制度改革后,承包职工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和家庭经济,每户年均增收3500元以上,加快了国有林区奔小康的步伐。生态效益后势强劲。林改后,一方面林业产权的主体得到明晰和确定,激发了广大林业职工营造林的积极性,预计试点期间营造的苗木成林后,伊春林区可提高森林覆盖率 0.2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这次改革试点面积尽管只有8万公顷,只占伊春林区施业区面积的2.1%,但是承包经营后,由于承包职工保护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森林资源消耗的压力,使其得到进一步的修养生息。社会效益稳定持久。通过林改,共抵顶拖欠职工工资 3298.9万元。实现了一人承包、全家就业,每公顷林地年均投入劳动力由试点前的0.5个增加到现在的14.7个,是试点前的28.4倍。拉近了职工与党和政府的关系,职工把承包林地作为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关怀,打心眼里拥护林改,传统小年,在林改敲响第一槌的乌马河经营所,林地承包职工自发地邀请许兆君一同吃年饭、叙家常、话改革、议发展。承包职工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进行生产经营的增多了,出工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象没有了;专心致志发展林下经济和家庭经济的多了,聚众赌博、打架斗殴、无所事事的现象没有了。--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生成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内在动力机制,与天保工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虽然使伊春国有林区有了喘息的机会,但是还没有从根本和长远上解决森林资源的恢复、保护和发展的问题。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有力地补充了天保工程的单向外力作用,实现了国家资金注入、内部体制改革的双向联动,在天保工程的“输血”支持的基础上,充分激发林区内部“造血”的功能,既有效地解决了扩大就业的问题,又补充了天保工程造林投入不够等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国有林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加快小兴安岭生态全面恢复,促进林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了路子。

--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依托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森林价值分类经营,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和发展。在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过程中,根据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内在属性,有针对性地确定不同的价值经营主体,遵循不同的经营规律,实施分类经营,分类管理,进一步明晰国家、企业、职工各方发展林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促进了林业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经营主体的分臵,初步形成了国家以经营森林生态价值为主,私人以经营森林的经济价值为主,各负其责、各得其利、并行不悖的良性发展格局,使得个人的经济追求和国家的生态追求得到有机的结合,化解了森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长期难以兼顾的矛盾,在经营对象获得各自增值的基础上,实现森林资源整体功能的最佳发挥。

正像2007年2月16日回良玉副总理指出的那样,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望继续坚持改革试点的基本原则,强化政策指导和服务引导,严格按照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的新模式,既要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又要拓宽林业职工就业渠道和培育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以使林地产出率提高、林区繁荣、林业职工富裕。

四、在兼具生态地位战略性、林业战线代表性、经济结构典型性于一身的伊春国有林区进行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不仅真正明晰和落实了林业产权主体,突破了体制和机制性障碍,更重要的是为国有林区的未来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通过“远封近分”的模式安排,必将促进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耦合,全面实现国家得生态、企业得发展、职工得收益、社会得稳定的目标。

作为全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惟一试点单位,伊春市委、市政府表示,一定要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领导和指导下,按照回良玉副总理关于扩大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重要批示精神和第四次局省联席会议的要求,继续积极、稳妥、深入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重点将抓好以下工作任务:

--突出生态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改革试点后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管理工作。从全国和黑龙江省的生态建设需要出发,教育、引导和规制所有的林地承包职工,充分认识到保护好森林资源就是保护伊春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经营森林资源既要对林区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着想,更要对国家全局利益高度负责。引导和支持承包职工积极培育和保护好森林资源,确保承包经营的林地有林地面积逐年扩大、森林蓄积逐年增长、林分质量逐年提高,努力发挥伊春林区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政策支持与服务,不断提高承包职工的后续经营能力。林下经济发展要加快实现由小面积经营到大面积经营、低水平到高水平、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变,不断提高林地生产率和承包职工的经济效益。同时要大力发展林外经济,引导和扶持承包职工参与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把发展的眼光向局外、市外和省外拓展,努力拓展新的增收致富的空间。出台并落实好扶持承包职工发展林下经济和林外经济的政策措施,保护职工培育森林资源特别是发展林下经济和林外经济的积极性。加快组建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引导、鼓励和支持承包职工在自愿的基础上,创立股份林场、合作林场、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提高承包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采取多种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实现林业职工户户有其林的目标。对有经营能力、无经济能力的,要通过增大企业借款比例、甚至全额无息借款的方法,先让这部分职工拥有属于自己的林地,并在造林、抚育、发展林下经济、林外经济上给予扶持。对有经济能力、无经营能力的,要通过转变试点林场(所)职能,建立营林、供销或采运服务公司,实行委托经营的方法,解决他们在经营上的后顾之忧。对既无经营能力、也无经济能力的,首先要通过企业全额无息借款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林子,然后通过优化重组,实行以强带弱,以强扶弱,强弱结合等办法,使林区的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加快国有林权制度改革配套体系建设,努力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建立保障林权制度改革的长效机制,在国家林业局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尽快解决林权凭证发放、林木保险、林地经营贷款、林木采伐管理等制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的关键性问题;加快森林资产评估中心、科技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的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全方位为承包职工提供服务,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承包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保等社会性问题。以实施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快建立和完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新体制,使森林资源的管理职能真正从森工企业中分离出来,实现森林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效分离,从而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责权利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理新体制,有效管理和保护好国有森林资源。--积极争取扩大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

首先,扩大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是必要和可行的。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试点”,3月31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听取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关于当前林业工作汇报时特别强调:“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要认真总结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试点经验,你们认为效果好的可以继续扩大试点,试点可多一些,面可大一点,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提出:“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试点深入推进”。扩大改革试点的基本条件具备,经过两年来的改革试点实践,伊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职工群众熟悉改革、拥护改革、迫切要求扩大改革试点。扩大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是解决国有林区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目前界定在5个林业局15个林场(所)的8万公顷改革试点的面积还十分有限,与解决伊春整个国有林区长期形成的养林与养人、生态与经济、稳定与发展、现实与长远矛盾的根本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扩大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对于国有林区具有先导性,通过扩大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把伊春的问题解决好了,重点国有林区的弊端和问题也就不难解决,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其次,扩大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将使森林“三大效益”得到进一步增强。伊春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已经完成试点8万公顷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先期批准的改革试点的原则、方式、期限,拟分三个阶段扩大面积:第一阶段到2008年底,完成38万公顷。第二阶段到2009年底,完成58万公顷。第三阶段到2010年底,最终完成80万公顷,占伊春林区施业区面积的20.7%,占有林地面积的25.8%。

从生态效益预期来看,将进一步增强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行“远封近分”后,对属于“远封”的300万公顷林地以生态建设为主,通过撤并林场所、停止主伐、封山育林,将获得可观的生态效益。在“近分”方面,改革试点面积扩大到80万公顷后,把森林资源交给林业职工分户承包经营,通过精心、科学设计林业经营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为国家提供生态效益。总之,通过“远封近分”,不仅有利于恢复和改善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而且对于保障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两大“粮仓”的安全,维护黑龙江和松花江两大水系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乃至保障全国的生态安全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经济效益预期来看,将实现国家和承包职工经济收益的双赢。一方面,按照现在林地流转和承包费用标准,扩大到80万公顷林地,承包经营50年后,国家将收益51.2亿元,同时按照现有的造林成本,还可节约育林基金投入4亿元。另一方面,从承包职工来看,按照8万公顷试点面积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现在的林木平均生长率、2007年森林蓄积综合出材率和木材平均价格售价计算,50年后平均每公顷承包林木预期收益15.5万元,扩大到30万公顷预期收益为465亿元,扩大到50万公顷实现预期收益为775亿元,扩大到80万公顷实现预期收益为1240亿元。同时,承包职工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还能获得收益,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林改后发展林下经济预期净收益增长率为42%,按照现在每户发展林下经济净收益3.55万元计算,5年后每户林下经济净收益为17万元。

从社会效益预期来看,将有效促进国有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改革试点面积扩大到80万公顷后,不仅可以拓宽职工就业渠道,预计可安臵9.04万-15.2万职工,占在册职工的30%--50%,而且可以抵顶拖欠的历史债务,林权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后,纳入试点范围的106个林场(所)拖欠应付未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障费用等4.29亿元历史性债务,完全可以通过承包抵顶的方式全部予以化解。同时,还可以解决林区上学、就医、住房等困难问题,扩大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后,承包职工完全有能力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林外经济和长期经营林木资源,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能够逐步改善自己居住条件,满足就医和子女上学资金需要。

第三,扩大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将着重把握以下三个基本点:

在“远封”方面,进一步强化国家管理的职能,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于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域以外的远山区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商品林和公益林仍然归国家所有,由国家授权委托单位进行集中管理,与森林资源使用者之间建立林价约定,明确林木买卖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真正国家所有、委托经营,同时对使用森林资源单位进行全程管理监督,主要目标是在加快恢复和增强小兴安岭生态功能的同时,确保国家获得战略木材资源的永续积蓄。在“近分”方面,全面提升和强化承包经营的“自组织化”的程度和功能,努力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发挥承包职工的主体作用,真正全面有序地放活经营权,使承包职工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主开展森林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引导和支持承包职工在实现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促进林区生态效益的不断增强,既加快奔小康的步伐,又为国家生态建设作出贡献。

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立足于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发展,注重近期以实现生态效益目标为主与远期以追求经济效益目标为主的有机结合。在确保所有林业职工获得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适当引进一部分林业经营和加工相结合的企业进入,探索走林业发达国家产业快速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之路。原则上引进的企业必须以战略投资者身份进入,首先进行造林、抚育等林业经营投入,10年之后才能允许开展间伐,20年后才能在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下合理进行采伐,使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实现森林资源的消长平衡和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保障林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深化改革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制度创新是激发经济利益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法宝,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充分地印证了这一点。在国有林区进行林权制度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国有林区走向良性发展的惟一出路,是回避不了的历史关口,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伊春市委书记许兆君所说:“早改革早主动,晚改革晚主动,不改革就被动!”时代呼唤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早日在国有林区推广,全面实现“远封近分”的模式,进而推进国有林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并进,良性互动,共利多赢。

第三篇:林权改革

林权改革

什么是林权?什么是集体林权?

林权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森林资源财产权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林权证是森林、林木、林地唯一合法权属凭证,是维护经营单位和林农合法权利的主要依据。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集体林权指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或单位对森林、林木和林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包括:《土地改革法》规定的分配给农民个人所有的通过合作化时期转为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集体所有的土地上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种植、培育的林木;集体和国有林场等单位合作在国有土地上种植的林木;“四固定”时期确定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森林、林木、林地 ;林业“三定”时期部分地区将国有林划给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且已由当地人民政府发放了林权证的。

为什么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有哪些重要意义?

: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解决林业发展动力机制的一项根本性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式对林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业发展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集体林权归属不清、权责不明、利益分配不合理、林农负担过重、经营体制不强、产权流转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林业蕴藏的巨大经济和生态效益没有完全发掘出来。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激发广大林农和各种社会力量投身林业建设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林改的意义:

1.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丰富和完善,是党在农村政策的落实,是农村生产责任制在林地上的延伸,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2.农村发展空间的扩展和延伸。广西农村耕地较少,人均不足1亩,而林地达到5亩/人,林业为农民增加了新的生产发展内容。

3.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要素。林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林改有效消除长期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释放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潜能和林地的巨大生产潜力及调动其他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二是改善了林农生活。林改增强了林业吸引力,增强了林农的致富信心;三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明晰产权、核发林权证,减少了山林纠纷的发生;四是促进民主管理。林权改革的方案,必须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需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4.增强林业竞争力的支撑和手段。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把林木、林地、森林等林业资源资产化,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把资金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真正成为了山林的主人,他们舍得向林业投入。特别是农户以自家山林为资本和企业联营,可吸纳了大量资金发展林业。金融机构的资金也大量投向林业。从而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增加林业的市场竞争力。

5.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和保障。通过林改,加速提高林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林产品供给,从而减少对生态林的破坏,保护了公益林,实现了其可持续发展。通过改革建立和创新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调整和创新政策,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体制,提高林业质量和林地的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期数增长,生态功能期数增强,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林农收入的期数增加,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集体林权林权制度改革有哪些具体的内容?

主体改革:

1.明晰所有权,落实经营主体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一步明晰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落实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机制,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落实到户、联户或其他经营主体。

2.开展林权登记,发换林权证。对改革范围的集体林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查图核证。对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一经明晰,及时开展林权换证登记,发换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对权属有争议的,待权属明晰后再发给林权证。

3.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机制。遵循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在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鼓励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引导林业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集中,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林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

配套改革:

1.调整规费,切实减轻林农和其他林地、林木经营者负担。取消市、县(区)、乡(镇)自行出台的林木(竹)收费项目。

2.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实行林木采伐分类管理,严格控制生态公益林采伐,逐步放活商品林采伐管理政策,有效保护公益林,促进商品林快速发展。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额编制和采伐管理制度,制定工业原料林限额管理和采伐审批优惠政策,充分满足工业原料林采伐所需限额指标,确保造林业主根据市场需求依法采伐利用其林木的合法权益,逐步落实林业经营者对商品林的采伐自主权。

3.改革投融资体系。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林业信贷的投放力度,积极开展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对林农发展生产给予必要的支持。开展森林资源保险业务,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4.建立新型的林业管理体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行政执法、公共服务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林业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妥善解决林业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工资和工作经费必须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以保证其正常履行职能,公正执法。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是什么?

深化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重点是集体的商品林及其林地和县级人民政府规划属于集体的宜林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在改革中我们主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坚持尊重历史,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原则。此次改革是对林业“三定”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应当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或通过协商方式予以解决,确保林区社会稳定。

2.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尊重群众意愿原则。在改革过程中,充分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改革的形式和方法,不搞一刀切。

4.坚持质量和速度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5.坚持促进发展,保障收益原则。林改中要确保提高林地的生产力,激活林地的生产力,切实地保障使用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林权改革相关制度

***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制度

1、凡是反映林改活动相关的图、表、卡、册、记录、文件等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均属归档范围。

2、各种林改档案按组卷要求,由立卷人整理,按有关规定装订并移送档案室统一保管,保管要有条理,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3、做好档案提供利用情况和利用效果的统计,按要求填报档案统计报表,并做到迅速、真实,准确无误。

4、归档的资料齐全、完整,案卷分类清楚、系统。

5、认真履行档案借阅手续,借阅档案应填写林改档案借阅登记册,外单位借阅档案须持单位介绍信,经领导同意后方可查阅。查阅过程中不得转借、折叠、剪贴、抽取、拆散档案,严禁在档案上勾画、涂改或以其它方式损坏档案原貌。

6、保持档案室内外清洁,严禁的档案室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7、档案要做到安全保管,定期检查,积极创造档案保管条件,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失密,保持经常通风。

8、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保密制度,严格办理档案移交手续,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无关人员泄露档案内容,防止丢失、泄密。

9、经确定需销毁的档案,由档案管理人员填报销毁清册,经领导及有关人员审批后销毁,销毁的档案清单由档案管理人员永久保存。

***村村委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二日

***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制度

1、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林业法律法规,学习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和业务知识,精通林改精神,把握政策尺度,并能具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要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3、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廉洁奉公,秉公办事,不吃拿卡要、贪赃枉法,不优亲厚友、徇私舞弊。

4、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团结协作,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

5、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6、工作人员在林改业务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出现工作失误或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村村委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二日

***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信访接待制度

1、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林改的各项政策规定,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依法做好群众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工作。

2、接待群众态度热情,举止文明,用语礼貌,服务周到,要心系群众,方便群众。

3、认真做好群众来访接待,问情来访者详细地址和电话,耐心听取来访者反映问题,弄清问题实质,并详细做好登记。

4、对来访者反映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答复或做出处理,力争一步到位。对于政策咨询或突出不合理要求的,要当面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使其息访。对于政策不明,一时无法答复的,要对来访者做好解释,劝其回去,待请示研究后答复,并及时上报。做到急事急办,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5、处理来信要做到来信当日开封,认真阅读,准确了解信意,突出处理意见,呈报领导审批,对来信均要一一进行答复,并认真做好来信保管和登记工作。

***村村委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二日

***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职责

根据县、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推举产生了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为了更好地推进本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特制定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统一负责组织领导本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2、讨论研究本村林改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3、负责召集村民代表大会、林改领导小组会和理事会、作价评估会、纠纷调处会。

4、负责全村林改工作的宣传培训工作。

5、负责确定本村林改后的林木管护和灌水等问题。

二、作价评估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本村所有林地、林木价格评估工作。

2、在村林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配合做好林地勘界、调查摸底、公示、确权到户工作。

3、配合做好林权合同的签订,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纠纷调处工作职责:

1、负责本村林改工作中的矛盾调处工作。

2、在村林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配合做好林地勘界、调查摸底、公示、确权到户工作。

3、配合做好林权合同的签订,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村村委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二日

第五篇:林权改革汇报材料

龙泉镇林改汇报材料

龙泉镇位于东至县最南端。全镇农业人口2.7万人,下设14个村,有191个村民小组。全镇国土面积28.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8.3万亩,目前仍由村、组集体管理的林地约占全部的1/3左右。

我镇于3月19日召开《龙泉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讨论会议,向广大村两委干部和群众征求意见,后于4月底上报县政府,县政府于5月6日对我镇《方案》进行了批复。

为加强对林改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檀书记为组长、人大主席胡主席为第一副组长、分管林业阮副镇长为副组长的镇林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政府办、林业、财政、司法、国土、宣传、民政、公安等部门组成,下设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纠纷调处组。同时成立了14个林改工作驻村督导组,由镇政府分管和联系片干部组成。随后镇党委、政府于5月7日召开龙泉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5月15日邀请了县林业局领导专门就林改工作对村两委干部和镇林改督导组成员进行了政策和业务培训。

为保证林改工作按时按量完成,我镇就林改工作排出了时间安排表,规定了各个时间段必须完成的工作。为进一步推动林改工作,今天即20日早上镇政府召开了各驻村督导组成员会议,要求各督导组要住到村,督促进度、保证保证质量。

在资金方面,我镇已就林改工作制定了专门预算,已在镇党委会议上研究通过。目前,镇政府已安排了启动资金2万元,交镇林改办购置了专用电脑、复印机等必须的硬件设施。

为配合林改工作的宣传,我镇已下发《致广大农民的一封信》4000份,各村、组正按照镇要求张贴林改宣传标语,在主要街道拟挂出3条大的横幅。目前,各村正按照镇林改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抓紧落实。各村均已成立了村级林改领导组织,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组长会、老退休干部等参加的会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村级实施方案,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政府批复。各个组按照要求,将一批有文化、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关心林业并熟悉林业三定情况的人充实到组级3-5人林改代表中。目前上述工作,4/5以上的村、组均已完成。

林业部门已将相关表格发放到各村,各村、组正在开展集体经营山场情况摸底、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登记、农户经营山场基本情况摸底登记,并积极同外出务工人员联系回乡参加林改。根据各村进展不平衡的实际,目前,林业站已在黄荆港村部分组正式开展了外业区划界定工作。下一步将根据各村进度和需要情况,到村、到现场开展林改具体的业务培训和区划勘界。

存在问题:我镇与江西省毗邻,山水相连的村多达8个,其中古楼、林丰、龙泉等三个村与江西相关村、组争议山场面积约10000亩,这部分山场据说江西相关村组已发了林权证。我镇已安排力量就争议山场的情况搜集对方相关材料,下一步如何操作,请上级领导明示。

下载伊春国有林权改革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伊春国有林权改革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体林权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计指标的解释和说明 整体说明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统计表主要是反映改革的进展情况表中所填的数据为进度数据,要求填写每期期末(累计)数和本期新增数。其中......

    集体林权改革

    沙河店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原泌阳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区、县林改指导组、督导组及区县、林改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各......

    林权改革汇报

    刘楼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情况汇报 刘楼乡地处汶上县西南部,北距县城12公里,辖29个行政村,169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4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4万亩,各类林业用地面积6300亩,其中......

    吉林林权改革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导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现将《吉林省集体林权制......

    集体林权改革自查报告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工作自查情况汇报 按照市林改办要求,依照林改工作配当的安排,我区对2010年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全区3各镇165个村参加林改,林改户数2......

    县区林权改革工作报告(本站推荐)

    以下提供一篇工作报告给大家参考! 县坚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思路,强化措施,精心组织,全力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梁家湾、太吉河等6乡镇的林改工作已完......

    集体林权改革制度

    王 庄 村 集 体 林 权 改 革 方 案 王庄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尧都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要求,积极配合金殿镇政府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开展,结合我村......

    改革林权制度 解决

    改革林权制度 解决“三林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刘华雄 为全面摸清当前林业建设的现状,分析影响和制约林业发展、林农致富、林区进步的根本原因,理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