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路施工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分析及执行策略
公路施工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分析及执行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施工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企业规模扩大,可能在同一时间有多各项目在施工中,各项目临时成立一个组织。由于公路施工企业存在企业目标在企业各层级间分解以及决策在各层级间分享的问题,因此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进行整合。而预算管理体制是实现企业有机整合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消除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松散的现象。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执行策略
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开始借鉴西方企业的做法,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并初见成效。从一些企业的探索结果来看,企业的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创造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从整体应用情况来看,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公路施工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只重视短期经营活动,忽视战略目标
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运用数字和非数字对企业未来的行动进行事先安排和计划,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配置、考核和控制,是企业按照既定目标行事,从而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而目前许多公路施工企业并没有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预算目标缺乏战略导向性。缺乏战略导向性的预算是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的。在此前提下编制的财务预算,往往使管理者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经营目标。
(二)预算管理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预算管理组织,是指企业进行预算编制、审定、监督、控制与信息反馈、业绩考核的组织机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企业的决策机构即董事会及其预算管理委员会。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是基础保障,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完善的预算组织的基础上。组织完善与否是实施企业预算管理的必要前提,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就无法从组织上来保障预算管理的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只会使预算流于形式而起不到应有的管理作用。
(三)预算松弛,预算指标有效性差
所谓预算松弛,是指下级通过故意低估收入或高估成本进行预算虚报,使收入或成本预算与真实的收入或成本之间出现不合理的差异。预算松弛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也是预算管理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产生预算松弛主要有如下几种诱因:其一,管理者企图通过压低产出预算指标的手段,来相应的增大其实际业绩指标,使其业绩在高层领导眼里看起来更好些,从而可以谋取较高的奖励性报酬,并争取升迁机会;其二,管理者通过虚报预算,可以防范因经营中的某些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的无法完成预算的风险;其三,管理者企图通过虚报预算成本计划来占取更多的企业资源,从而降低本部门完成预算指标的难度。
(四)预算管理过程中控制和考评不当
在预算控制的时间选择上,我国多数企业对预算实行结果控制。在这种控制下,实际的偏差已经形成,损失已经产生,除了调整下年度的预算别无他法。如果选择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相结合,则不但能实现结果控制的效果,而且通过过程控制尤其是建立预算报告制度,既能及时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又能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
二、公路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有效执行的策略
(一)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环境,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的预算管理是服务于企业战略的,而企业战略必须与环境及企业拥有的资源相配置,因此要构建自己的预算管理系统,就必须分析社会、经济、文化、所处行业等环境条件,以及自身拥有的资源,如财务状况、管理水平、竞争能力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定位,制定竞争战略,从而使预算管理具有明确的方向。应树立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的意识,增强企业对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动性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
在组织机构上,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专业委员会作为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全面领导企业的预算工作。负责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政策的制定、预算方案的审批、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考评体系的制定、绩效考评、重大预算项目的调整或修改、仲裁有关冲突等相关工作;财务部门或计划部门作为预算组织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预算管理与控制,即预算的汇总、审核、平衡等;而内部生产、投资等职能部门以及所属的各项目部作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机构。同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机构也是预算的责任单位,必须对预算的执行结果负责,并分析偏差的原因,根据预算的考评体系明确相关的责任,决定相应的奖惩。只有通过明确的组织体系才能避免人为控制预算,避免过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在企业集团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的背景下,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制衡机制,代理人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谋取自身利益,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事件就会层出不穷。从大量公司预算管理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加强监管意义重大。需要强调的是,企业为了认真实施预算管理,必须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即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要随时掌握执行动态,督促相关责任方面在规定的时间内纠正不利偏差;对违规行为或重大事项要请示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三)构建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
要是预算制定合理执行有效,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预算管理能够有效运作,实现预算管理的经济价值。预算目标一经确定,在企业内部即具有“法律效力”,集团各部门、各单位在生产经营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切实围绕预算开展活动,严格按照已经确立的管理制度,进行预算的决策和编制,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把优秀的管理方法和策略贯穿于整个企业预算过程中,最终形成全员、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预算管理的基本原理,制定和颁布公路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规则,明确规定预算的分类和具体要求,根据企业制定的规则,各项目可以具体制定各自的预算管理办法,用于指导各自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形成一套多层次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四)建立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
财务预算的激励考评是对企业内部各级责任中心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评价。考评是考核和评价的总称。要及时考评、检查、督促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落实完成预算任务情况,保障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要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给予及时的考评和肯定,并按其优劣给予奖惩。预算考评包括两方面内容:考核评价制度与奖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预算考评是预算中的一个终极环节,考评与奖惩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评、赏罚分明的奖惩,才能确保财务预算管理落到实处。预算年度终了,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向企业决策层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依据预算完成情况和审计部门的预算审计意见对预算执行单位进行考评。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新经济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要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有效实施财务管理,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持续保持这种核心竞争力,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公路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更要注重运用财务管理理论来管理企业以增加企业价值。鉴于财务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及预算管理被现代企业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因此,研究公路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使公路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增进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周爱荣.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企业财务预算控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03)
[2]郝星梅.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前沿.2006(07)
第二篇:预算执行问题
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广,操作人员多,岗位复杂,又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如果没有全面的预算管理,就不可能在预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增强抵抗风险能力,更谈不上掌握市场,控制市场,实现高效持续发展。因此,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公司治理和企业整合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全面预算不够重视,认为预算不过是一种数字游戏,许多的预算指标不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战略目标,出现很大脱节,从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消积应付,导致全面预算的执行不利。
(2)、公司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选择与决策流于形式,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和公司远景预测严重脱节。在没有制定公司战略的前提下编制全面预算,就会导致注重短期经济活动,忽视长期经营目标,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未来长期的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相互冲突,各期编制的预算指标衔接性差,全面预算管理常常处于本末倒置的状态,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事实上,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与支持系统。战略管理在任何一个现代企业都应该居于核心地位。其他的系统管理都要服从,支持公司战略的需要。缺乏战略引导性的预算是没有灵魂的预算,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而没有预算支撑的战略是不具操作性的空洞的战略。预算对战略实施非常重要,因为预算是配置资源的具体计划,是监测业务运行的过程,是其向实现战略目标推进的工具,是考核业绩的重要尺度。
(3)、没有清晰的组织架构。公司的组织架构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全面 预算管理得以实施的载体,犹如人体的骨架,在企业管理中起到支撑的作用。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客体,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种种环境变化的需要,相应的,以组织结构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和程序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全面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其他部门只需根据财务指示按部就班,这就进一步削弱了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造成企业预算的软约束,使预算缺乏可操作性。
(4)、预算松驰。全面预算强调的是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需要将企业的资源、业务、资金、人才、信息进行整合,高度的作业协调、资源有效的配置、战略驱动式的业绩。打造出一种合力,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全面预算体现的是一种“集权下的分权制度”,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将责任和权利进行划分,层层落实分解。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需求,对企业内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信息反馈。战略驱动式的业绩评价考核的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以此来决定他们从企业所获得利益的大小。相应的以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的一定预算考核指标作为基础来衡量,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指标连收入。
预算松弛表现为蓄意夸大业务活动预计成本费用及作业难度或蓄意压缩业务活动预计产出。产生预算松弛的诱因或是管理者想通过压低产出预算指标,使实际业绩增大以谋取较高的奖励性报酬,争取升迁机会;或是通过编制有足够弹性的预算指标,防止经营不确定性导致无法完成预算的风险:或是通过提高预算资源耗用,争夺有限的稀缺资源,降低本部门完成全面预算指标的难度。
无论何种形式的预算松弛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表现在:其一,预算松弛使公司的稀缺资源过多地流向制造预算松弛的部门,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其二,预算松弛使各部门之间传递的信息有很大的水分,导致公司内部各部门缺乏互相信任。同时失真的内部信息在公司内部传递时,会误导决策部门决策失误。其三,松弛的全面预算使控制标准过宽,妨碍全面预算差异分析,掩盖了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其四,预算松弛使公司业绩虚增,缺乏客观、公正性。同时,实施基于完成全面预算目标的激励方案时,公司为预算松弛这种“数字魔术”付酬,激励的效果适得其反。(5)、预算执行者强调业务的特殊性而使预算控制不力。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预算执行者会强调自己业务的特殊性。比如因环境变化、市场波动等而批判“预算太死板”、“计划赶不上变化”,从而使预算方案和指标不能坚持执行,经营业务和财务收支还是十分随意,导致预算管理虎头蛇尾。因此,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必须贯彻“刚性原则”,同时要考虑环境变化、或有事项、业务流程的结构性变化对预算执行的影响。而且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对例外事项进行管理,才能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尽量避免出现预算内浪费严重或资金挪用、突击花钱等问题
二、解决对策
(1)、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集成式管理。它的核心职能就在于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通过对财和物的运行方式――资金流和业务流进行事前的规划,并将其按照职权范围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从而实现三者的统一。再将业务体系和数量价值体系整合到信息体系中。实现企业运行和管理的高度信息共享化,进而实现“四流”的高效合一。在预算管理的流程上,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全面管理行为,必须由公司的最高管理层进行组织和指挥,由各级业务及其他专业管理部门来编制并执行预算。
(2)、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实现公司战略与预算管理的对接,必须明确两个问题:其一,公司战略必须是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如果战略只是一种口号、一种文化,公司战略就不具有指导作用;其二,公司战略与企业预算间的连接关系必须是清晰的。
具体表现在:
公司战略决定预算导向和预算主指标。具体来说,晶科目前属于成熟型企业,而成熟型企业的预算导向及预算编制起点则更强调利润及其实现,并以资产报酬率、资本报酬率、产品毛利率、息税前利润及其增长率等作为具体目标确定的对象。
公司战略决定预算目标。公司战略方向及预算目标导向明确后,公司战略还必须为预算目标的初步确定提供支持。
公司战略与预算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战略决定预算,预算支持和修正战略。具体地说,作为一个企业,应该形成自己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且能将这种全局性的和战略性的规划在企业中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应该基于企业当期所处的战略目标阶段来制定和实施。事实上,全面预算管理与战略目标本身具有较好的协调性,两者都是对事物后续发展的计划和先期安排,但预算的安排具有短期性,而战略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长期行动,因此,企业如果能将这两者配合好就能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
(3)、各责任中心则是具体预算的执行机构,公司 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查批准本企业预算方案,并协调预算的调整、执行、分析和考核。
(4)、采用联合确定基数法解决预算松弛问题,预算编制兼顾刚性与弹性原则
人是全面预算的制定者、全面预算信息的利用者,全面预算的执行者,也是全面预算制度的被考核者。当然,解决预算松弛的根本途径必须针对全面预算制定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和过分强调本中心或部门利益等根源性问题。为此,2000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杭州商学院院长胡祖光教授在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不对称信息下的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确定基数的“联合基数法理论”,将“联合基数法理论”引入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问题。所谓“联合确定基数法”,即让下级自己定一个能完成的利润基数,在这个基数的基础上按这个基数的90%确认为正式的预算基数。超过预算基数的利润,全部归下级作为奖励。在年终对年初预算数和年终实际完成数进行比较,如果年初预算数小于年终实际完成数,要按差距的95%对下级进行罚款。例如:营销部本来有能力完成1000万的销售收入,却只做了700万的预算,那么其他部门只会根据700万的销售预算作出自己相应的预算,而营销部实际完成了1000万的销售收入,那么其他部门不得不相应增加自己的预算,但是实际上由于准备不足或出于自己部门的利益,其他部门往往不会随便受营销部的追加预算,造成企业发生了不应发生的损失,而且容易导致部门间的矛盾,使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从实践上看,联合确定基数法在一些公司应用后取得明显成效,在解决预算松弛、提高全面预算指标有效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同时在全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必须强调全面预算的“刚性”原则。当然贯彻预算的刚性原则并不是不考虑全面预算环境的变化、公司业务流程结构的变化和外部市场变化对预算指标的影向,而是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全面预算进行调整,对例外事项进行预算外管理,以保证全面预算的准确性和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企业应有意识地建立预算的全员参与机制。(5)、建立严格而完善的预算执行与控制体系。公司应当及时将各责任中心及所属各部门财务预算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各预算执行部门则应当将分解下达的财务预算指标细化为季度、月度预算,层层落实财务预算执行责任。同时,公司各部门要严格执行经核定的财务预算,切实加强销售、采购、投融资、人力资源等重大事项以及成本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明确超预算资金追加审批程序和权限,并应对财务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分析预算执行差异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在预算的执行与控制上还必须注意,在后续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应在预算的执行与控制环节下功夫。
首先,各部门要严格遵守预算管理流程和制度,不搞特殊,不乱开口子,使各项预算处在可控状态。预算管理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统一的认识:预算对事不对人,企业的任何单位和部门,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都可以充分地表达其意见和建议,充分地参与预算编制的博奕过程,进行充分的讨价还价,但是预算定额标准一经制定,它就成了铁的命令和制度,任何个人和部门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不能因为个别领导和单位的特殊情况就网开一面,从而影响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其次,全面预算管理在抓好事后考核评价工作的同时,应更多地建立起有关预算管理的监控体系,其中,特别是应建立起完善的预算执行监控体系,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动因进行及早的发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快速的纠偏行动,而不是等到偏差产生后,进行事后的处置。
最后,做好企业的预算循环管理与应用工作。企业的预算以预算为主,企业在每上个结束时,应该对上个预算循环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起企业的预算经验数据库,从而在下个预算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力求避免出现上个预算循环中的问题或使该问题得以改善,也就是说,企业的预算循环应该不断地优化和改进,并且,能在下个预算循环中,重点监控上个循环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使企业的预算管理逐步走向完善和良性发展的轨道。
(6)、强化全面预算管理考评环节,完善和创新预算控制评价分析
1.建立关键业绩考核体系,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机制
建立关键业绩考核体系,就是根据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结合各部门领导岗位的责、权、利,运用价值分解的原理和目标管理办法,自上而下,把全面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设置关键业绩的具体指标目标,形成用制度安排岗位,按岗位确定人员的机制,每一个岗位必须做到责任明确,岗位之间界限清楚,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同时,将各级部门岗位的薪酬与关键业绩指标完成情况挂钩,使各层次的职工共同为实现预算目标而努力。在关键指标体系的运作中应注意两点:其一,设置指标时,要充分考虑生产类。技术类、管理类等职别岗位特点来确定指标内容,同时挑战目标的设置要合理,既非垂手可得,也非高不可攀;其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适时讲评,及时奖励,表彰创意和创新,指出缺点和不足,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实施重点业务预算控制和现金流量控制
企业的重点业务如销售收入、采购、成本费用等预算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所以预算内容上必须以重点业务的预算为核心。现金流量预算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和谐运行的保证,否则,整个预算管理将是“无米之炊”。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特别是对资本性支出项目的预算管理,要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
3.加强信息反馈控制
建立多层级预算管理跟踪报告制度,按照预算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分别报送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各预算职能部门对归口预算目标进行定期跟踪分析、控制,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寻找预算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4.完善预算评价机制
首先,评价指标的创新。影响公司战略和目标实现的不仅仅是财务因素,还包括非财务因素。因此在设置和选择评价指标时,首先应该考虑能够反映公司战略和目标实现影响因素的指标;其次应该既包括财务指标又包括非财务指标。另外,评价指标应该根据管理层次、工作性质、承担任务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其次,评价方法的创新。评价方法不但要应用定量评价,而且要应用定性评价;不仅要应用综合评价,而且要应用动态评价;不但要采用水平分析,而且要采用结构分析、比率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在具体应用时要灵活掌握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最后,激励机制的创新。建立与预算评价结果相对应的激励机制,首先要反映员工所创造的企业价值,强调企业的长期业绩,而非短期效益;其次要考虑企业的文化背景,要获得全体员工的认同,而不是顾此失彼;再者要具有足够的激励作用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最后要注意激励中的约束问题,对于没有实现预算目标而需要承担责任的相关部门和个人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促进企业组织内部的横向竞争。
第三篇:预算执行分析
E区E13财务部钟彩霞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E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
本公司在第九年年初,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公司进行了扩大生产,从生产、技术、销售、人力各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扩张。为保证公司资金流转顺畅,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公司进行了全面预算,出现盈利,现将公司本预算执行情况做如下总结分析:
一、销售预算、现金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公司在第九年年初的全面预算中,预计公司年销售收入为8611.67万元左右。根据公司本的实际经营业绩,公司第九年销售收入达到8609.50万元,比预计的销售收入减少了0.8%。该销售收入实际情况没有预算目标完成。
同时,公司根据销售收入预算情况,编制了现金收入预算表。在本的销售现金收入预算中,主要采用的是按照当年销售收入的62%、次年销售收入的34%收回现金收入,即预计有万元的8611.67现金收入。按照预算,公司收到现金收入的比率比预计相对低点,当年销售当年收回的帐款大致是收入的37%
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
公司在扩大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投入,人工的耗费,设备维护维修,销售过程中的费用,市场 开发费用,新产品研发费用等等。
1.管理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节约。公司第九年预算中,预计公司管理费用的实际发生数为299.42元,比预计的管理费用节约了12%。该项费用的节约幅度较大,主要在于实际发生额中,客户招待费等比预算少支出了,这项费用的节约其实和收入的增长是成正比的,在销售收入超目标完成的情况下,此节约幅度是正常的,收入带来的效益远大于其增加的费用成本。
2.销售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节约。公司第九年预算中,预计销售费用为300万元,实际销售费用发生数为205.2万元。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第九年开发了新产品P2,做为主要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销售。因此,公司销售费用预算中,大部分由市场开发费用、市场调研费、广告费等构成。由于公司其他方面宣传工作成功,适当的减少了本项支出。
3.财务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超支。在本的实际经营中,本公司为了加快资金流转,给予顾客部分现金折扣,折扣比率为5%,主要是大于2000万元以上的帐款才予以此优惠政策。因此本公司财务费用超支了。
三、采购支出执行情况
本中,公司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材料采购,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在本年初的预算中,本公司预计材料价格会上涨,做出了相应的预算。但是,实际经营中,本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比公司预计的要大,因此采购支出比预算超支了5%。同时,公司预计的材料采购现金支出也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在公司现金流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增加。
四、利润预算
本,公司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进行了利润的预测,其预测比实际的利润比较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在市场上有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在激烈的竞争下,商品销售价格比预计的低,影响了利润,其实际利润总
共2页 第 1页03财务管理2班2007年1月13日
E区E13财务部钟彩霞
额是3296.65万元,比预计的利润总额高.总结:本,公司制定的销售预算、直接人工预算、材料采购预算、费用预算、资本支出预算比较科学、合理,符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公司依据预算,进行了各方面的控制,使得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公司预算也受到一些考验,在这过程中,公司依据战略发展需要,对预算进行了适当调整。总的说,公司的预算比较科学,执行情况良好,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共2页 第 2页03财务管理2班 2007年1月13日
第四篇:预算执行管理
预算执行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预算执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
近年来,按照建立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我国的预算执行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涵盖了国库集中收付、国库现金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政府会计核算管理以及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等诸多方面,并形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为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贯彻落实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有效手段和坚强保障。
(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001年3月,我国正式开始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改革传统的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管理体系和资金缴拨方式,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财政资金运行过程通过电子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了预算执行透明度,强化了预算监督。
截至2008年底,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面,所有中央部门及所属120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地方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300多个地市,1900多个县(区),超过28万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改革的资金范围已由一般预算资金扩大到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等。在收入收缴改革方面,有非税收入的中央部门均纳入改革范围,近60个中央部门已正式实施改革。
地方绝大多数省份的省本级、近200个地市、1000多个县(区)、超过18万个执收单位实施了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改革的资金范围已扩大到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八大类。
(2)公务卡制度。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2007年7月,我国正式实行公务卡制度改革。推行公务卡改革,对公务消费由公务卡取代现金支付结算,利用“刷卡支付、消费有痕”的特点,使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财政部门能够掌握所有通过公务卡支付报销的明细信息,并可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加强了财政财务管理。截至2008年底,绝大多数中央预算部门和地方省级部门推行了公务卡改革试点。
(3)财政国库动态监控。是指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基础上,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对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相关信息进行判断、核实、处理,及时纠正预算执行偏差,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以达到纠偏、警示、威慑目的的预算执行监管工作。截至2008年底,财政国库动态监控已覆盖所有中央部门及所属120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同时,还将农村义务教育等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动态监控范围。
(4)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税横向联网。是指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商业银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电子网络系统办理税收收入征缴入库等业务,税款直接缴入国库,实现税款征缴信息共享的缴库模式。2007年,我国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08年底,20多个省份已开展试点。从试点情况来看,联网运行良好,纳税人可以足不
出户享受7×24小时全天候的纳税服务,不需再到纳税大厅排队缴税,税款缴纳可以在数秒内完成,并直接从纳税人账户划入国库,征缴过程透明,征缴信息实现共享。
(5)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1996年,我国开始进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试点。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一是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高。政府采购规模由2002年的1009.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660.9亿元,2002-2007年我国政府采购资金年节约率在11%左右,累计节约财政资金约1900多亿元。二是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以政府采购法为统领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三是政府采购管采分离成效明显,初步建立了采购管理机构统一监督管理下的集中采购机构和采购单位具体操作执行的采购管理体制。四是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取得重大突破,在促进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集中采购工作逐步加强,形成了以集中采购为主要形式的采购格局。六是依法采购水平全面提升,公开透明的采购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七是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在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八是通过开展全国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在强化监管、规范操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九是全国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加快,全国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建设开始启动。
(6)国库现金管理。是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在确保国库支付需要和国库现金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管理国库现金以降低筹资成本和获取投资收益的一系列财政管理活动。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我国正式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工作主要针对中央国库现金,采取两种相对安全的操作方式即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买回国债,提高了国库资金使用效益,并在与国债管理有效结合以及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7)预算会计。是指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具体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等。
(8)账户管理。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是推进预算管理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是强化资金监管和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的根本性措施,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
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2001年,中央和地方分别建立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制度。近年来,通过健全账户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账户审批管理,建立账户年检管理制度,完善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账户日常监管等措施,基本实现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规范化和长效化管理。
财政资金专户管理。财政资金专户是指各级财政部门为核算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开设的资金账户。为加强对财政资金专户的管理和监督,财政部门建立了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档案制度和报告制度,对各类财政资金专户实施动态管理。目前,财政资金专户已基本实现规范化管理。
(9)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是指根据各级金库报表和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编制并逐级汇总而成,包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报表和文字分析两部分,主要反映各财政收支项目本旬(月)及累计发生数、完成预算进度及增减变化情况等,同时,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有关建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是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财政经济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10)财政总决算。是指对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的全面反映各级政府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综合报告。现行的财政总决算由中央财政决算和地方财政总决算构成,分别按收入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动。
(11)部门决算。是指全面反映各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近年来,我国部门决算编审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已将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及资产负债情况全部纳入部门决算编报范围,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和编审工作流程。部门决算数据是分析预测社会事业发展和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决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揭示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强和改进财政财务管理,形成“预算→决算→预算规范”的预算管理链,建立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相互反映、互为依据、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
(12)财政统计。是指对财政预算执行信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整理的方法,是社会经济统计体系中的一种专业统计,是财政政策制定、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一是对公开发布过的财政统计数据口径差异和变化情况进行集中整理并逐步统一和规范。二是定期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等公布财政决算收支数据。三是整理汇编财政历史数据并研究利用,及时提供财政统计数据资料和统计分析报告。四是定期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提供财政统计数据。
(13)预算执行管理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体系,健全预算执行管理机制。二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采购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提高科学理财水平。四是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政府会计管理体系。
第五篇:预算执行管理[范文模版]
预算执行管理
预算执行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预算执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各项财政政策实施的效果,关系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按照建立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我国的预算执行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涵盖了国库集中收付、国库现金管理、政府采购管理、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政府会计核算管理以及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等诸多方面,并形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预算支出的及时性和均衡性明显提高,在上年预算执行进度加快的基础上,2011年前11个月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完成预算的88.8%,比2010年同期加快了4.1个百分点,为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贯彻落实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有效手段和坚强保障。
(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001年3月,我国正式开始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基本目标是改革传统的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管理体系和资金缴拨方式,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实现了由层层“中转”变“直达”。财政资金运行过程通过电子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了预算执行透明度,强化了预算监督。
截至2011年底,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方面,所有中央部门及所属136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地方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320个地市,2600多个县(区),超过38万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改革的资金范围已由一般预算资金扩大到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等。在收入收缴改革方面,有97个中央部门、35个专员办执收的非税收入,以及西藏财政厅执收的中央彩票公益金实行国库集中收缴。地方所有省份的省本级、310多个地市、2400多个县(区)、超过31万个执收单位实施了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改革的资金范围扩大到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八大类。
(2)公务卡制度。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2007年7月,我国正式实行公务卡制度改革,对公务消费由公务卡取代现金支付结算,利用“刷卡支付、消费有痕”的特点,使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财政部门能够掌握所有通过公务卡支付报销的明细信息,并可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公务卡公务支出活动,加强了财政财务管理。截至2011年底,绝大多数中央预算部门和地方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本级,280多个地市级,1000多个县级,13万多个预算单位推行了公务卡改革。
(3)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是指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基础上,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对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相关信息进行监测、判断、核实、处理,及时纠正预算执行偏差,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以达到纠偏、警示、威慑目的的预算执行监管工作。截至2011年底,中央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覆盖到所有中央部门及所属136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同时,还将农村义务教育等部分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动态监控范围,保障专项资金安全运行。地方财政部门按照中央指导意见,结合本地特点,研究开发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取得良好成效。
(4)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是指财政部门、税务机关、人民银行、国库、商业银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电子网络系统办理税收收入征缴入库等业务,税款直接缴入国库,实现税款征缴信息共享的缴库模式。2007年,我国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11年底,全国所有省份都推行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2011年通过横向联网系统共办理业务1.6亿多笔,金额35000多亿元。
(5)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由于政府采购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运作,便于社会各界监督,因而也被称为“阳光下”的采购。
1996年,我国开始进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试点。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采购规模由2002年的1009.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1332.5亿元,2002-2011年我国政府采购累计节约财政资金6600多亿元。政府采购政策的功能作用逐步显现,在推动节能环保、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促进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采购法制化建设不断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初步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为统领、以部门规章为依托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采管分离、机构分设、政事分开、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以集中采购为主导、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的政府采购格局逐步强化,依法采购水平全面提升。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谈
判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内谈判应对工作全面开展。
(6)国库现金管理。是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在确保国库支付需要和国库现金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管理国库现金以降低筹资成本和获取投资收益的一系列财政管理活动。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我国正式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工作。目前,中央国库现金管理主要采取两种操作方式,即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买回国债。
(7)预算会计。是指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具体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等。
(8)账户管理。包括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财政专户管理。账户管理是推进预算管理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是强化资金监管和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的根本性措施,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
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近年来,通过健全账户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账户审批管理,建立账户年检管理制度,完善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账户日常监管等措施,基本实现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规范化和长效化管理。
财政专户管理。财政专户是指财政部门为履行公共财政管理职责,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设用于管理核算特定专用资金的银行结算账户。近年来,财政部门按照“规范、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不断健全财政专户管理制度,对财政专户开设范围、开户审批管理权限、开户程序、归口管理、资金管理、开户银行管理、建立档案制度和检查制度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加大清理整顿力度,推动实施财政专户动态管理,财政专户管理不断加强和规范。
(9)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根据各级金库报表和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编制并逐级汇总而成,包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报表和文字分析两部分,主要反映各财政收支项目本旬(月)及累计发生数、完成预算进度及增减变化情况等,同时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对后期财政收入走势进行预计并提出有关建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是有关部门和领导进行财政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10)财政总决算。是指各级政府依照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编制,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全面反映各级政府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综合报告。现行的财政总决算由中央财政决算和地方财政总决算构成,与预算体系相适应分别按收入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动,体现了一年来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是政府收支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财政总决算在改进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执行、促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部门决算。是指全面反映各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部门决算数据是分析预测社会事业发展和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决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揭示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强和改进财政财务管理。近年来,我国部门决算编审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已将预算单位的所有收支及资产负债情况纳入部门决算编报范围,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和编审工作流程。部门决算工作的目标是建立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形成“预算→决算→预算”规范的预算管理链条。
(12)财政统计。是指对财政预算执行信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整理的方法,是社会经济统计体系中的一种专业统计,是财政政策制定、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一是对公开发布过的财政统计数据口径差异和变化情况进行集中整理并逐步统一和规范。二是定期通过财政部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等公布财政收支数据。三是整理汇编财政历史数据并研究利用,及时提供财政统计数据资料和统计分析报告。四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提供财政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