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时俱进 凸显特色--珊瑚小学文化建设[范文]
与时俱进,凸显特色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
现代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育人的质量。建设高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多年来,珊瑚实验小学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学校的发展,始终以“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办学理念为根本来创建一所积极、向上、健康、安全、和谐的学校,通过营造个性化、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开展寓教于乐、多种形式、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个性化、特色化的校园环境,推动学校又快又好的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梦想的乐园、家园、学园、花园。现将学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办学理念为根本,培植学校的观念文化。
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校的价值观念。我校经历了二十三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办学理念。为了更好地把学校办学理念转变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我们通过政治学习的沟通、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分析、学校办学理念的演讲以及“扬师德,练师能,铸师魂”的问卷调查等,促进学校办学理念的落实。自始自终坚持以“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办学理念为根本指导学校办学实践,并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地发掘其内涵,逐渐地形成了“红”即是有形象、有口碑、高质量、有特色;“亲”即是关心、爱护孩子;亲近孩子的需要,亲近孩子的思维,亲近孩子的情感的核心价值观。我们 一直以其统领学校各项工作,通过氛围营造、课程实施、活动开展等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树立“红”和“亲”的观念文化,从而全面建立学校共同的发展愿景:全国一流知名学校,以管理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二、营造雅致和谐的环境,构建具有珊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
(一)构建科学、人文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求真”、“扬善”、“达美”提供肥沃的土壤。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以科学为主旋律的校园环境设计和氛围营造,为学生“求真”、“扬善”、“达美”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走进珊瑚校园,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设施设备完善,校园环境大气、洋气、雅气,处处都渗透着科学的气息。学校的“红领巾”气象站不仅让孩子们对气象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培养了孩子们认真负责的科学精神。“珊瑚海”大型水族景观,可谓校园里一道科学、人文的风景线。孩子们臵身期间,翻阅着图文并茂的《海洋生物大全》,那种对自然美的陶醉,对海洋秘密知识的渴求让人终身难忘。“小水滴”电视台是咱们珊瑚孩子自己办的宣传窗口。通过它孩子们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开展有趣的生活小实验展示,了解世间的发现探索等等,从中感受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弃不舍、持之以恒的科学品质,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学校的数字校园网络、所经通道有趣的视错觉画、科技馆、气象站、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作室、感应水龙头、直饮水系统……让学生在触手可及的氛围中,追求科学真理,感悟美好生活。学校的“百草苑”植物园有南 方所能见的一百多种植物,富有层次,以绿为主色调,有花有果,花开四季,真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植物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活动资源。学校富有特色的廊道文化——“凡人哲语”启心智,学生从中汲取成长的动力。学校科学、人文环境成为学生无处不在的向真、向善、向美的场所,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打造班级文化多彩教育空间,为学生“求真”、“扬善”、“达美”插上有力的翅膀。
班级是学生获得成长的重要空间,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等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努力实现“四化”:教室环境布臵“美化”、班级班队、文体活动“教化”、人际环境关系“优化”、学习风气“强化”。我们以“珊瑚最红,孩子最亲”办学理念为主题文化,打造多彩的科学、人文教育的空间。班级的命名、班训、班规、班级活动、学生精神面貌等都紧紧围绕办学理念和学校科技教育特色,积极探索德育与科技教育的有机结合,以科技教育为抓手和载体,通过科技教育实践活动、道德实践活动等,使之成为德育的活水,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真、善、美的完善人格。如以自然事物命名的班名,张贴、布臵的激励学生的各种标语、墙报,美术、劳技教师与班主任配合定期进行的美术、劳技作品展览,班内组建的各类兴趣小组,开展的各种班队活动等,良好的班级人际环境,浓厚的学习风气,有力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传承珊瑚精神,培育独有的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我们在认真总结本校优良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珊瑚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积极地培育珊瑚校园独有的精神文化。让精神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培育团结、和谐、进取、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
坚持开展师风师德建设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开展“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的岗位教育活动,让每位教师明白教育是良心的事业,必须敬业爱生。与时俱进开展“唱红歌,诵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振奋师生的精、气、神,培养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师生的团队精神。在师生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会建家活动、拓展训练、趣味体育、坦克履带等文体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团结协作、和谐进取,感受快乐,感受温暖。在传承已有珊瑚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固化学校核心的精神价观念。
(二)打造敬业、阳光、书香、创新的教师精神文化。
开展漂书活动,营造书香的教师文化氛围。以“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校推荐好书,相互漂书说书活动,鼓励教师爱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开展校本研究,促进阳光、创新的教师教研文化形成。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课堂同题研讨,与全国名师擂台”等形式让教师坦诚对话,互动合作,相互欣赏,我们让每一位教 师从“精采回顾,弥补追述,教育摘录,教学随想”四方面在自我反思中追求一种真实的自我成长。
(三)孕育自信、快乐、自主、创造的学生精神文化。
在浓郁的科学、人文氛围中,在创新、优化的课程中,在鲜活、优选的活动中,如“小小实验家”课程、“科学之旅”体验课程、人工机器人智能课程等近二十门校本课程,还有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体艺节;大型的钢琴演奏会;听中科院院士报告;奥运会国旗传递活动等,让学生在学习、体验、实践过程中获得自信、快乐的良好心理品质和自主、创造的精神品质,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共事,学会与人交往,形成良好个性和品格。
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共创和谐的制度文化。
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制定,这样形成的制度才更能显出它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最后才能够转化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为。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这是一项代表教职工心声的制度,学校工会要发挥其职能作用,把这项工作做好。学校行政班子要听教职工代表的正确意见,保证学校决策无误,行动无误。学校领导班子主要成员要定期与教职工谈心,谈心都有鲜明的主题。学校总是与时具进,不断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如《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意见》《班主任工作考核实施意见》《安全制度》《教职工请假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便其更具有人性化和合理化。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依法治校,强化民主管理,才能营造“心齐气顺,共谋发展”的和谐校园。所以,我们积极推进校务公开,保 障广大教职工对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推动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
五、搭建开放的实践、活动平台,不断强化由他律到自律的师生行为文化。
(一)强化常规管理,促进师生行为文化的形成。
师生的行为是学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最好体现。教师的行为文化在学生中甚至社会上均具有榜样性和教育性。为此,在老师层面,我们积极通过日常的多种活动、实践途径强化“在无人守侯的红灯处,静静地等候”的教师行为文化,即要求教师能自觉的按照对学生的要求、学校的规章制度等自觉地以身示范、自觉地遵守,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同时也提高自身修养;而在学生层面,我们从最基本的“三个弯弯腰 ”(即见到师长弯弯腰、见到小伙伴弯弯腰、见到纸屑弯弯腰)和“三个安安静静”(即集合排队安安静静、大型集会安安静静、倾听发言安安静静)入手,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这过程中,我们不断地通过常规的评选“我心中的好教师”“文明示范班级”“爱心大使”等促进师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我们也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小水滴电视台、宣传橱窗等把发生在师生身边的先进事例、学生活动、好风尚等进行宣扬,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从而逐渐地强化师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行为文化的形成。
(二)搭建开放实践平台,彰显珊瑚特色校园文化。
我校在师生行为文化方面除了持之以恒地重视常规外,还十分重视与时代和拍,根据师生的特点,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响应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号召,推动我校“唱、读、讲、传”活动上台阶,让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深入体味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我们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的系列活动,已形成了学校、班级、工会小家结合,三级参与的强大而有声势的氛围。做到了每一项活动从计划到实施方案,活动经过到项目总结,每一项都做到完善,实现了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我校的“唱、读、讲、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师生实践成果显著:在重庆“忆红岩,谋发展”11.27主题红歌会、南岸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晚会、2009年参加重庆市“唱红歌、诵经典、讲故事”汇报演出、重庆市“六一”综艺晚会、“永远的辉煌”全国老年合唱节上,我校师生都有精彩的演出;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我校师生参加区、市级活动均取得好成绩。在各级各类“讲故事”活动中,学生冉元元、上林卓然、方虹入获市、区讲故事展演活动一、二等奖。
2008年,奥地利维也纳布鲁克纳童声合唱团“全球巡演”,来到重庆与珊瑚小学“萤火虫”合唱团同台演出;同年,国内著名二胡演奏家、重庆市歌剧院院长刘光宇先生应邀到校为近一万名学生、家长开二胡欣赏会; 2009年,我国台湾著名词圣、在东南亚一代颇具盛名的庄奴先生与珊瑚小学合唱团的孩子们一起交流音乐,畅谈艺术,高度评价:孩子们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可以与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媲美;同时,又一位大师级人物走进珊瑚小学——享誉国际乐坛的我国著名首席女指挥家 郑小瑛对珊瑚合唱团孩子们的演唱非常喜欢,赞叹:在一所小学,一所非专业艺术教育的普通学校,有这样一只训练有素的合唱团十分了不起!,不简单!2009年9月,“永远的辉煌”全国老年合唱节的艺术家们走进珊小与学校合唱团艺术交流,有来自机关、街道、社区、各艺术团体、社会单位的近千名观众观摩,活动深受群众喜爱,社会效应好。多年来,珊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了学校可持续的发展,学校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先后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红旗大队”“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培育奖”“第三届重庆市教学成果(中小学类)一等奖”;重庆市教委评为“重庆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首批示范学校”“重庆市中小学德育示范校”“重庆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精神文明五十佳”“重庆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重庆市科协颁发的“重庆市第二届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奖”等;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也硕果累累;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全国、市、区各级各类比赛比比皆是。
因此,原中国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视察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后,对学校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给予高度评价,盛赞:珊瑚小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几年,黄奇帆、童小平、谢小军、彭智勇等市领导、市教委领导视察学校后,也对学校富有特色的办学给予高度的评价。珊瑚小学家长们的口碑更是:所有珊瑚小学的孩子们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在这样一所处处为孩子的发展着想,时时为孩子的未来努力的学校,我们的孩子将拥有更广阔和美好的未来。珊瑚实验小学现已成为重庆基础 教育的“三朵金花”之一,是一所具有示范性、开放性的直辖市优质学校,正朝着“全国素质教育知名学校”的办学目标迈进。
当然,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长期共同努力。社会的赞誉、家长的信任、学生的成长,更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强大动力。我们相信,只要本着科学、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的追求、不断地探索,珊小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一定会在现有基础上更具有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使珊瑚校园成为催生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优秀人才的摇篮,孕育国际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中国科学院士的沃土。
第二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凸显德育特色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凸显德育特色
郑州市第三中学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重点之一,也是亮点。我校每学年都会组织班级特色文化评比活动,以我校的“校风、校训”主线,各班创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和学习氛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校的主旋律,下面就我校如何以建设特色班级文化,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
一、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我们一直努力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讲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办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我们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美化班级环境。教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有的班主任把教室墙壁划块分割,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完成。有的班主任确定布置的主题在班里征集具体的方案,从设计采购到制作张贴都发动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得以加强。
2、从环境布置中彰显班级特色。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要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规、班训、班级精神等,要贴在教室的前方,教室四壁悬挂适合班级特征的名人名言,教室四周展示学生有个性的作品等。
3、办好黑板报。对黑板报的版面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版头、版面、插图,黑板报内容要围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特色。
4、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文化。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们要抓住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培养健 全的人格,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的积极氛围中成长进步。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可以是小队,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的,劳动积极的,助人为乐的,拾金不昧的,孝敬父母的等。通过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吸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校全体班级走一盘棋,重建制度文化,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得:
首先,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制度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
其次,要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特点、长处、不足,让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
三、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精神引领行动,班级精神文化具有无穷的力量,她是全班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理念、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班级特色,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每个班级应当塑造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使全体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我们的班主任均结合本班实际,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前提下,发掘学生的潜能,组织全体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精神的打造,进行宣传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取得共识,确定出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围绕班级目标,每个小组可制定小组目标,每个人也可制定出个人奋斗目标。
其次,拟定班训。好的班训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如“读书乐,乐读书”、“三思五醒”等这些班训,匠心独具,富有创意,给人以回味美感。
第三是提出班级口号。口号是一个班级工作的基点,是班级目标的浓缩,是班集体的一面旗帜。如有的班级提出了“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口号,班级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这句口号设计,增强了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构建班级活动文化
塑造班级精神,打造班级特色,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班级制度才能够得到执行,团队 精神建设、班风、学风建设才能够深化,班级的凝聚力、团队的战斗力和个性的活力才能够形成。我校的班主任是以下方面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
1、解放思想,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活动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自主参与,自主评价,如有的班在中队长的主持下开展生动有趣的辩论大赛“上网的利与弊”、“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等。通过这样的自主活动,明辨了是非,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如“我的班级我建设,夸夸咱们班,名言激励我成长,寻找身边的真善美”等主题班队活动,通过特色主题班会,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
3、开展有益有趣、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如学习竞赛,每周一星,最佳小组评选,“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还可有班级元旦文艺表演,班内跳绳比赛、“绑腿跑”比赛等等既让学生尽展才华,又能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丰富学习生活。
4、延伸班集体活动的空间。把班级活动向校外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如到敬老院、小区为民服务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社会阅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过程,我们会一直坚持摸索下去。
第三篇:依托校园文化建设 凸显学校特色
依托校园文化建设 凸显学校特色
摘 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大。在新形势下,为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办有特色的校园,这是我校发展必然趋势,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途径。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软实力,在推动学校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我校的学校建设当中,必须要重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校建设;发展;特色
我校地处南疆国门的边陲,具有许多中法战争中的英雄感人故事,同时,又具有边境所特有的文化因素。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出发点,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为目标,即:构建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体,以“博”为核心内涵,“远”、“雅”、“厚”为文化体系,以此凸显学校的特色。
一、构建丰富内涵的精神文化
我校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寻了“以特色活校,用质量立校”,以“博”为我校发展之路,成为了全校师生的共识,师生情感融洽、平等相处;课改之路合作学习、积淀自信、教学相长;同学之间亲近友爱,互勉互励,使校园中充满阳光。为了突出观念文化的引导作用,我校提出如下办学思想:
办学定位:创建边境学校的特色学校
办学理念: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校训:德才兼备 知行合一
校风:和谐 奋进 求实 创新
教风:博学 博爱 善教 善导
学风:乐学 善思 勤奋 自主
教师是科研引领者,需要广泛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走在教育的前沿。通过积极的培训,专家的引领,在教学改革中,涌现出了一个个科研骨干,他们把学校的教师推上了科研的第一线。在一次次的课改实验课中,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渊博丰厚的知识赢得了专家的一次又一次的高度赞扬,展现出了我们教师的“博”的风采。教师以丰富的知识,亲切的教学态度,着眼于未来教育的方向,以自身的“厚”、“雅”、“远”塑造学校的精神。如今学校的精神已经辐射到教师的学科团队,无论团队的任务多么困难、多么艰巨,团队合作精神永远是最闪耀的光环。参加赛课、团队评课、活动策划中,队员们为了优化一个环节思考两天,为了解决问题的瓶颈可以连续熬夜作战,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了团队付出,有了团队的合作,集思广益,每个任务都能出色完成,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在一系列的团队合作中,队员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自身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塑造了学校的优秀形象,团队精神很好地诠释了学校以“博”作为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学校要求教师以教学实践为载体,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开展,同年级组的教师确定上课的内容后,进行年级组集体备课,先由该年级的一名教师上课,全校其他科任教师听课并于当天下午评课,不足之处由另一名同年级的教师优化后将同一内容再教授一遍。教学要“远”,要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同时也要教师有“远”的工作思维以及工作方式,再次优化课堂时候,只有教师们教学立足点放远了,才能使学习经验变厚,教育方式变雅,常态课变为精品课已不再是件难事。
“博”不仅体现在教师身上,也体现在教师的课堂上。学校利用“博”,以打造全优课堂为目的,开展了以“集体备课”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利用“集体备课”继续重点抓课堂教学改革。教学以厚、雅为课堂内涵,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丰富的知识,先进的教学方式、激励性语言进行言传身教,让课堂成为“博、厚”的课堂。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时衣着得体、板书规范、态度亲和、语言富有感染力、举止大方,用自身的一言一行,向学生诠释“雅”的行为,感受“雅”的熏陶,产生对教师的敬慕与爱戴之情。
二、建设彰显理念指魂的物质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彰显“博”教育。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以“远”、“厚”、“雅”为内容的主题文化,对校园整体精心设计,努力打造“博”为内涵的校园文化。每天踏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勤为径,笔作桨,梦想之帆从这里起航。为给全体师生创造一个“博远、博雅、博厚”的教学环境,进校门的是集办公和功能教室为一体的综合楼,名为“博远楼”,学校深远教育决策都在这里做出;位于南面的“博雅楼”,嫩绿的墙体,涂鸦满童趣的走道,这就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楼,孩童的启蒙教育在这里开始,从小开始用“博雅”熏陶其身心;北边“博厚楼”是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楼,对这阶段的学生教学,主要教会学生崇尚知识,学识丰厚。每一栋楼,都寄予深远的名字,赋予它们灵魂与思想,体现我们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同时切合我们的教学愿景:让学生成为同龄人中的优秀分子。建筑群精致美观,与周围景致和谐相应。各楼层的走廊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分别以“远”、“雅”、“厚”为主题进行设计布置,既有固定的知识普及及板块,也有成果展示板块,走廊两侧是“博雅”和“博厚”瞬间的系列照片,记录了师生参加各种活动的场景;各班还结合本班特点和“博”教育特色进行了班级文化布置,室外墙壁为班级文化自主展示区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展示的空间。学校力图让每一面墙壁蕴含的内容发挥物质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雅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享受“博”的涵养与滋润,使学校真正成为彰显“远”、“雅”、“厚”的文化园地。
三、建立融化理念情感的制度文化
建立一支民主、团结、奋进、和谐的领导班子。在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依法治校,健全机制,以“制度管人,文化管心”为策略,在原有的校长室―各处室―学科组长―教师四级管理的模式下,实施制度管理、目标管理、情感管理。坚持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激发管理人员的潜能,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实现教学育人的既定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被管理人?T,都应该坚持人本思想,教师之间互相激励、师生之间互相关心,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管理层以及教师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弘扬理念的行为文化
(一)规范学生行为
一直以来,我校秉承养成教育的理念,不断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评比活动,使学生具有“博远”、“博雅”、“博厚”的思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的主题讨论,评选出“校园之星”,包括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才艺之星、环保之星、节约之星、管理之星、体育之星,做到每月一评价、公布、表彰,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开展校园之星评比活动,“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从2015年以来,我们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美德银行”养成教育活动,每个同学有一本“美德银行账本”,同学们以每周自评和组评的形式,评测自己每一周的表现,在银行获得相应的分值,并可以获取相应分值的奖励,再根据自己的情况,申报不同的种类的星级。各班开展“每月之星”的主题队会,以身?的同学为榜样,不断促进自己抛弃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发挥自己的长处,成为一个文明的好少年。在期末将评比结果进行公布,公示出“博”少年,使其行为其他学生的学习榜样。
(二)彰显学生“博远、博雅、博厚”的行为品质。
1.开展学雷锋活动,创和谐校园
学校开展一系列“品读雷锋事迹,学唱雷锋歌曲,践行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并组织了《学习雷锋好榜样》、《我是雷锋》主题队会,听同学讲述雷锋的故事,寻找我们身边的“雷锋”,到福利院实践雷锋精神,树立当代活雷锋形象。
2.开展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活动
活动中,武警官兵代表向队员们讲述了中法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使学生受到了一次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也让他们更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以及作为一个新时代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使他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增强了民族责任心,也坚定了他们的理想信念。
3.开展“迎十九大,和习主席说心里话”六一主题大队会活动
主题大队会围绕主题开展了“和习主席说心里话”活动,学生通过绘画以及手抄报形式,向习主席诉说了心里的愿望。开展了“迎十九大,新队员入队仪式”,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参考文献:
[1]尤健.学校特色和校园文化创建应厘清的几个问题[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6(4):45-47.[2]杨卫红,钟乐江.因势托物,打造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得胜小学“伫石三省”特色校园文化创建构想[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7(7):54-55.[3]蔡向东.构建校园文化凸显学校特色――以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周铺小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5):126-127.[4]王德全.学校特色项目的思考与探索[J].山西青年,2016(17):139.作者简介:
周海娥,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凭祥市第二小学。
第四篇:凸显特色
凸显特色,抓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校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已经全面展开。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市教育局的部署要求,准确把握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以认真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动真格地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党员干部作风明显改进,促进了政风校风持续好转,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特别是整治“四风”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在我校产生了很多正面、积极的影响。市教育局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和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新特点,对出现的各种新现象“开好方”“治好病”。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安排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安排更具实践性和操作性。这次将教育活动中央明确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性是这次教育活动的鲜明特征。教育实践活动明确解决“四风”,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四风”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深刻认识解决“四风”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此,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极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活动方案,解决好 “四风”问题。
2、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安排更具针对性。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明确,要求我们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有关要求,进一步突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密切联系学校实际,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和细节,保证活动圆满成功。
3、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安排强调制度性。制定整改方案,开展专项整治。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集中治理在“四风”方面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按照开展五项专项整治的要求,重点解决公益学校商业化、师德师风失范、推进教育公平不力等现象,切实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让师生切实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同时,提请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
第五篇: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中淳于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著,极富哲理与文学精华,是古圣前贤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财富。其中,经过千百年锤炼与洗礼的蒙学教材,语言相袭,血脉相承,以其显著的教育功效与广泛持久的影响力,成为蒙学教育的经典教材。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儿童背诵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为推进我校的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营造经典诵读的学习氛围,深化经典诵读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为宗旨,以“弘扬中华经典,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主题,以经典古诗、现代美文为载体,以语文学科教学、课外活动、课外阅读为主阵地,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积极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为师生搭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智慧的平台,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让师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推动构建“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进程,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和内涵,全面提升我校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质,提高德育效能,培育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
二、目的与意义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初步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使小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不断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2、弘扬人文精神。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在诵读中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眼界、净化灵魂、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等,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和谐发展。
3、加强思想建设。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学生吸取不竭的精神营养。
4、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感受汉语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三、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吴华生 副组长:张慧、王明
成 员:齐家爱、张兆俊、岳承芬、路安民、王静、董国、董茂平、边霞、刘振、段会明、律红、张新红、刘专、徐广俊、孙建霞
2.职 责:
组 长:负责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全面工作 副组长:具体负责“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成 员:“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及档案材料的整理
四、经典诵读的原则
1、模糊性原则:要求正确朗读,熟读成诵,不要求理解内容,对于其中的生字生词能够识记即可。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
3、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指定的篇目,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诵读更多的篇目,并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4、激励性原则:以鼓励、激励为主,对诵读经典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做过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
五、具体措施:
(一)诵读内容:从经典阅读材料中抽其精华编制“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一、二年级与三、四、五年级分别编制教材。
(二)诵读方式:
1、每日晨读15分钟诵读以班级为单位,选一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日上午课间操诵读以全校为单位,选普通话好的学生领读。
2、充分利用语文课时间,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
3、利用学习园地、手抄报、诗配画等多种形式在班级内展示经典佳句,在校园内创设经典诵读展板,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建立六级升级式徽章制度,让学生时时佩戴徽章,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5、动员家长每晚亲子阅读不少于15分钟,更好的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
6、建立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班级活动记录、记录照片、好做法经验推广等。每周语文教师对诵读内容及诵读情况进行记载。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各班教师与领读学生做好记录,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7、创新诵读形式,诵读形式要多样化,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创作情景剧,对诗、诵诗。要积极将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广播操、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诵读活动丰富多彩,进而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并开展一次经典诵读主题活动或读书节。
8、班主任是诵读各项活动的领导、组织、实施的负责人,语文老师是诵读活动业务指导的负责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要协调分工,落实到位,打造出精品。
六、经典诵读活动安排
1、近期目标(2013年3月~2014年3月)
师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精美诗文有一定的了解,并产生热爱之情;掌握一定的诵读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诵读优秀诗文习惯;学生能够较轻松愉快地吟诵约60篇(首)经典诗文,使全校学生基本都能成为“经典诵读小状元”;校园环境建设融入古诗文因素,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管理等方面纳入经典诗文内容。
2、中期目标(2014年3月~2015年3月)师生对祖国精美诗文有更深入的了解,热爱之情日趋浓厚,较熟练的掌握朗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把握作品思想内涵,轻松愉快地吟诵约120篇(首)经典诗文,使全校学生基本都能成为“经典诵读小硕士”;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因素充分体现;学生具有较好的传统文学素养,道德思想受到良好熏陶,言行举止更加得体;有关特色学校建设的的课题成果初步形成。
3、远期目标(2015年3月以后)
吟诵精美诗文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并不由自主地寻找更多的优美经典诗文品读、欣赏;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情操更加高尚;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品味提升;有较为完善科学的特色学校创建理论以及显著的成果。
七、评价方法
对于学生个体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最终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学校建立经典诵读委员会,由各班语文教师推荐一名经典诵读委员会委员,全校教师共同选举出委员会会长。
1、每月评价
采用班级自评法,评价学生一个月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各班经典诵读委员担任检测组长,在每月的月末逐一检测本班的同学,并将检测情况报告老师。老师进行抽测并作相应的调整或要求,并评选出“每月一星”。
2、升级评价
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由本班经典诵读委员负责本班学生的诵读水平初步审核,达到要求者上报学校经典诵读委员会,由委员会统一审核,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该生相应阶段的徽章。
徽章升级机制
诵读数量 徽章种类 30% 经典诵读小能手 40% 经典诵读小标兵 50% 经典诵读小状元 60% 经典诵读小学士 80% 经典诵读小硕士 100% 经典诵读小博士
3、比赛评价
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经典诵读比赛,对表现突出的班级给予“经典诵读模范班”荣誉称号,给予该班语文教师“经典诵读优秀指导老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