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营企业团建工作的探索和思考纪检监察
诚然,民营企业的团建工作正在逐步走向规范,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团建氛围不浓,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对民营企业建团,有些基层领导和团组织没有在思想上予以重视,企业领导更是不放在心上。对企业建团则认为可有可无,甚至担心建团以后,团组织搞活动会既花钱,又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给企业带来麻烦而持反对态度。
民营企业团组织地位、作用不明显。一是民营企业团组织的工作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工作方法、内容、手段等仍沿用旧的模式。其组织的活动大多为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没能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从促进企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存在只花钱,不出力现象。二是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还不强。因团干部大都是兼职的,团工作时间难以保证,加之从事团工作只有付出,没有报酬,导致某些团干部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不强。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团工作面临的许多困难,有畏难情绪、信心不足,造成工作被动,难有作为,导致地位下降。民营企业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不强。一是由于民营企业中大多数团员青年是打工者的身份,只想做好本职工作,多做事、多挣钱,怕参加团组织活动会影响本职工作,影响其经济收入,故对团组织活动不热心,参与性不强。二是由于民营企业中团员青年的流动性很大,跳槽、换岗频繁,工作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而团组织对其工作稳定与否作用不大,造成团员青年对团组织依赖度不强。三是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变化,青年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趋多元化,对团组织的认同程度各不相同。平时缺少理论学习,对团组织的政治地位认识不够。同时,由于团组织工作方法、活动形式较单一,未能对青年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民营企业团建力度不够,团员青年不断流失。一是有些民营企业团组织存在等、靠、要思想,一味强调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的客观困难,只想等企业和上级团组织出政策、定方案,没有从主观上去重视,团建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二是团员青年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在流动团员管理上缺乏有效的办法。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做好民营企业中团员组织关系的正常接转,使这些团员不断流失,造成有些民营企业无法正常建团,或已建成的团组织名存实亡。
民营企业中要提高团建工作力度,必须树立三种观念,加快四个转变。
民营企业不同于公有制企业。企业中,或多或少的存在家族化管理,在管理文化、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生活方式与传统国有集体企业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针对此我们必须首先树立三种观念。
一要树立规范发展的观念。要加强团内基本制度建设。要坚持必要的团内“三会一课”和其他团内生活的考核制度。建立较为规范的团内教育制度,确保每年集中一定的时间组织团员参加学习培训。通过建立健全团员管理、民主评议、考核、团干激励、报告、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来规范团内管理,确保团的活动质量和工作水平,找准适应私营企业特点并得到老板认可的有效载体,确保团组织在私营企业中发挥作用,逐步提高私营企业团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要树立注重效果的观念。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它的唯一生存发展目标。因此企业内部所有组织和成员都应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的总任务,以追求最佳绩效,私营企业的团组织也不例外。因此团建工作必须融入“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效益论成败”的大潮流。在对人和事的评判上,要努力营造以发展论是非、以成败论英雄的求真务实的氛围,在团的各项活动中也要以成效为评判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私营企业的团建工作主动适应私营的企业文化氛围而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要树立不断创新求变的观念。当前,人类已经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命脉,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创新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加速,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基本特征。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的私营企业的团建工作,只有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迅速增强活力与生机。所以当前共青团要结合创新工程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除了进行技术、管理、服务、营销四个方面的创新外,还要注重思想观念的创新和工作创新。二者缺一不可,且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把握以下几条: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团干部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要从团员青年中来,又要到广大团员青年中去,注重汲取团员青年的智慧。提高自身素质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同时加强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并处理好创新与经验的关系。目前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并无现成经验可取。若依老经验办事,非但不能奏效,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实践使我们感受到:私营企业团建工作的突破口在创新,在于用创新的思维去处理企业中的矛盾,去接纳效果评判的标准。
三种观念的树立,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理论和思想指导问题,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还要同时加快四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工作重心必须由“务虚型”向“务实型”转变。团的工作必须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和致力于为广大团员青年办实事上。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的放矢,且不可四面出击。如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可适当多些,而一些服务于青年团员的寓教于乐活动要追求效果好、影响大、数量不要太大;二是工作绩效要由“纯投入型”向“投入产出型”转变,在活动中出成绩、出效益。非公企业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要与部门的技术指标相挂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绩效”永远是企业追求的主题,围绕这主题开展活动,面可大可小,但是着力点一定要少而精,在这样的基础上实行团的其他多种活动捆绑式和搭载式容易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
三是物质保障由“拨入型”向“多元型”转变。团组织在提高团干队伍建设力度,加强组织建设的同时,要主动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工会、行政的资金优势和团员青年的体能和智力优势,多方筹集资金,实行多条腿走路,增强物质依托。
四是团的活动要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重点在“两性”和“三化”上进行深入。即“灵活性”、“多样性”和“小型化”、“分散化”、“趣味化”。事实表明,团的各项活动的吸引与否,是要把“活动”作为一种产品放到团员青年的“市场”中经受检验。才能发展和提高。所以在民营企业中,能够以组织建设为龙头,以服务企业和服务青年为两翼,就一定能够有长足的进展。
第二篇: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思考
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思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党建工作随之展开且步步深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了网络,扩大了覆盖面;健全了制度,推进了规范化;加强了教育,增强了凝聚力;培植了典型,突出了影响力;发挥了优势,提高了战斗力。但是,对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新经济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对照县委党建工作“五个基本”建设的要求,我县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仍然存在党组织覆盖率较低、民营企业党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民营企业中党的力量还很薄弱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思想认识的偏差,困扰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注册登记的民营企业971家,成立党组织的只有73家,党员730人;其中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302家,成立党组织的只有43家,还有23家符合条件应建未建,整体覆盖的比率偏低。其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业主普遍存在“重建厂、轻建党”现象,认为企业生产经营好坏与抓不抓党建没多大关系,抓党建还要牵扯精力,缺乏开展党建工作的源动力。此外,从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看,怕业主不支持、党员不积极、普通职工不理解,导致一些企业党组织“边建边瘫”,没有发挥作用;从企业党员看,不愿、不好发挥也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党务工作部门看,对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一些方式方法还不适应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的要求;从一些职能部门看,没有把在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一项政治责任。
2、客观条件的限制,束缚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导致党组织组建难。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人员较少)、“变”(企业的性质和生产经营经常发生变化)、“散”(企业的经营地点分散)等特点,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二是企业员工的不稳定性,导致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难。由于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党员人数经常发生变化,一些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党员,企业党组织难以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和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三是企业产权的“非公性”,导致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员员工工作时间由企业主支配,因而党组织开展活动在时间上缺乏自主性;党组织活动经费没有列入民营企业预算,临时有活动临时由业主拍板定夺,活动经费上存在依赖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3、自身建设的薄弱,限制了民营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党员数量不足、结构不优,党员力量比较单薄,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思想上存在顾虑,行动上不愿出头,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不强,制约了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不少党员因为利益关系或嫌麻烦而不愿把组织关系迁入企业,从而造成了还有一部分“隐性党员”存在,党支部难以掌握其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形成了管理的空白地带。民营企业党组织日常事务一般由中层管理人员兼任,而党员大都是工薪阶层,“雇佣”色彩很浓,加上业务工作繁忙,平时很难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
二、几点建议
按照“党建、经济齐发展,组织、企业同壮大”的双赢目标,着力解决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要不要建?谁来建?如何建?基本队伍如何建?党组织怎么发挥作用?”等一系列问题,夯实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思想基础、体制基础和实践基础。第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决“要不要建”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要不要建党组织”的问题,实际上也是认识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应该而且必须要建。就党建工作全局而言,做好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实现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确保党在民营经济领域领导地位的需要,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民营企业得以贯彻落实的需要,是强化企业发展的政治基础、组织基础和增强发展动力的需要,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就民营企业而言,建立民营企业党组织是提高企业形象的“金字招牌”,是上下沟通的“红色桥梁”,是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治动力”,是贯彻落实科学企业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加深民营企业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
第二,设立专门工作机构,解决好“谁来牵头建”的问题。目前,已经成立的民营企业党组织分别隶属于地方党委和行业主管部门党委或总支、工商联民营企业总支、工商局非公经济总支,由于工作认识不统一,信息不畅通,协调不到位,导致对于党建基础较好的民营企业大家争着去组建党组织,而对党建基础薄弱的都不愿去牵头组建党组织。对于民营企业党组织建立后如何去引导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相关部门党组织领导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有的甚至不闻不问。比如这次在新经济组织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出现了底数难摸清、行动难协调、工作难部署等问题,统战部、工商联牵头指导学习实践活动,有的行业主管部门相互推诿,有的主管部门没有对下属的民营企业党组织进行过一次指导工作,有的地方党委由于人事调整,甚至连新经济组织的概念都没弄明白,更不说指导工作,致使部分民营企业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流于形式,走了过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建议成立专门的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机构,在承担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相关部门设立民营企业党的工作委员会,由其具体牵头负责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并对民营企业党组织统一进行归口领导和日常管理。
第三,五建并举,解决好“如何建”的问题。要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愿望、行业特点、规模大小、部门服务程度、约束力等不同因素,坚持“五建并举”全覆盖,全面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一是单独建。对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符合组建支部条件的,单独建立党支部。符合建立总支条件的,建立总支;符合建立党委条件的,建立党委。二是联合建。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三是挂靠建。对规模小、稳定性差、仅有一两名党员的企业,挂靠所在地或就近成立党小组,待条件成熟后再成立党支部。四是改制建。对改制企业,原来有党组织的,从改制时起,党组织同步改建。五是发展建。对党员人数达不到组建条件的,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条件成熟后适时组建。同时,开展“党员找党组织、党组织找党员”活动,找到“隐性”党员,按总支组织关系,纳入正常管理。
第四,创新方式方法,解决好基本队伍建设问题。按照“基本阵地稳固、基本队伍健全、基本制度完善、基本活动经常、基本保障落实”的目标,把“配好班子、搞好培训、抓好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严把“三关”,加强对民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一是把好党务干部选配关。采取内选、外聘等方式,将“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懂经营管理、善做思想工作”的党员选进领导班子,重点选配好党组织书记。企业中有从事党务工作的合适人选,尽量从内部选配。同时,为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建议从县直相关部门抽调一批懂党务工作的党员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对生产经营较为稳定的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对规模较小、职工人数较少的,实行多企或多户选派党建联络员。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的职责主要是帮宣传、帮组建、帮规范、帮发展、帮培养。二是把好党员培训关。在县委党校开设党员培训课堂,定期对民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员开展培训,使他们能及时了解上级要求,拓宽工作思路,探索、交流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三是把好党员发展关。严把培养、公示、审批、教育“四大关口”,实行公推、预审、公示、票决“四项制度”,确保党员发展质量。要注重在企业一线职工、企业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同时对民营企业主入党的问题也应予高度重视,不以财产多少定性质而以财产来源和去向定品质,不以身份名气定发展而以党的要求和标准慎重发展,逐步提高民营企业业主入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五,找准着力点,解决好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必须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党建工作与发展民营企业有机结合起来,找准着力点,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发挥好党的建设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服务作用、保障作用和推动作用。一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创新活动载体,本着“企业需要、业主理解、职工拥护、党员欢迎”的原则,开展党务工作。要在企业中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企业文化建设。要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企业的中心任务,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党的各项工作,发挥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艰苦环境有党员、关键岗位有党员、应急时刻有党员”的良好氛围。要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人心,凝聚力量。要靠思想教育提高人、靠核心力量凝聚人、靠企业精神鼓舞人、靠严格管理规范人、靠排忧解难感化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二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民营企业党组织要坚持“引导不主导、参与不干预”的原则,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划、决策、管理,协助企业把好用人关,帮助业主理顺管理中不便出面协调的关系,支持企业依法经营,促进民营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三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要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党员和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技术、业务能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要教育引导业主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跟共产党走,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企业发展观、和谐企业发展观,引导他们把自身企业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主动参加“光彩事业”、“献爱心活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培养出一批“红色老板”、“光彩老板”、“慈善老板”、“爱心老板”,真正让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四要充分发挥保证监督作用。要监督企业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处理好国家、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对员工的劳动待遇、工作时间、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障等问题,积极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三篇: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探索
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探索
乡镇纪委是我们党和政府最基层的一级纪检监察机构,直接面对农村一线的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承担着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服务农业经济发展、保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职能。这级纪检监察组织是巩固党的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我们党和政府纪检监察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使得加强和改进乡镇纪委建设,显得日益重要。乡镇纪委的履职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信任度。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乡镇纪委的工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是我们每一个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必须面对现实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乡镇纪委工作实际,通过调研,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做了如下思考。
一、当前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工作中受机构设置制约。
目前,乡镇纪委书记大多由党委副书记兼职,既便是专职纪委书记在繁重的乡镇工作中也需要分管非常多的乡镇日常工作,纪检监察工作和党委成员分管工作矛盾突出。作为乡镇党委委员,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工作干得好不好,是乡镇党委主要领导说了算,在本职工作和分管工作之间,乡镇纪委书记不得不精力侧重于分管工作,对于较好的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由于乡镇没有设置监察室,对非党员的村组干部违纪也不能拿出很好的措施。
(二)工作中受干部管理体制的制约。
乡镇纪委委员由乡镇党代会选举产生,大都是由乡镇的基层站所人员兼职,大多数同志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干部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综合素质不高,业务能力较弱。有的不懂办案也不会办案。乡镇纪委对纪委委员没有体制上的管理权和话语权,乡镇纪委书记往往是“光杆司令”,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甚至是唱“独角戏”。
(三)工作中受领导片面性认识的制约。
有些乡镇领导对于乡镇纪委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查办案件,处理违纪人员的认知水平,认为纪委平时又没有什么案件可办,兼几项工作理所当然。没有真正把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没有得到准确定位和很好落实。再者,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各单位的“一把手”,自身对监督工作缺乏正确认识,认为监督就是对自己不信任,跟自己过不去,有损领导威信和尊严,反感监督,拒绝监督,也影响了纪检
监察人员的监督积极性。有些领导干部更是甚至于把纪检监察部门只是作为一种处置不服从管理干部,“不听话”干部的手段。在“双重管理”的体制下,也有少数乡镇对乡镇纪委过度“依赖”,将本乡镇反腐倡廉的工作一股脑儿交给纪委,忘记了党委和领导班子“责任主体”的身份。
(四)工作中受工作机制的制约。
在乡镇工作中,对于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对镇、村、组集体经济财产的处置,对民政资金的使用和监督,对民生建设工程的监督中乡镇纪委无法及时的介入,而这些工作洽洽是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乡镇纪委书记只要不分管相关的工作,就会受工作环境、工作机制和工作团队力量、精力的制约,如果提早介入,往往被主要领导和同事认为是多管闲事,越权,无法将监督关口前移,造成了“民不报官不究”的局面。由于上述工作中违纪引发的问题,又会造成乡镇纪委既要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又要确保打击腐败份子,表面上看两者没有冲突,实际操作中极为被动。
(五)工作中受工作环境的制约。
乡镇纪委没有独立的工作环境,没有专职的人员,没有开展纪检监察的必要工作经费,在乡镇一级的预算中几乎没有乡镇会有乡镇纪委的工作经费预算。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纪检干部培训专项工作没有经费根本无法开展。甚至于办案所需用车和经费都无法保障,往往影响了乡镇纪委书记开展这些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主要是:
(一)、考评体系不科学。当前上级纪委对乡镇纪委书记的绩效考评只是从每年一度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反映出来,对其本人具体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以及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等情况没有更加详细的考评办法。对工作考核的重心也主要是以办案数量为主,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这样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考核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容易造成“干”和“没干”区别不大。县委在每年一度的科级干部考评中,对乡镇纪委书记的考核和任用,倾向于乡镇主要领导的意见, 考虑到个人发展,大多数的乡镇纪委书记成了“应声虫”或是“专政工具”,乡镇纪委书记和党委主要领导持不同意见就会被打入冷宫,造成大多数乡镇纪委书记在本职工作中很难有所作为,(二)、监督制约不力。《党章》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但在实际工作中,县纪委不管人、财、物,只是在业务上能够发挥作用,其它方面无能为力,这势必导致“头重脚轻”现象,受乡镇党委的领导和制约,远远大于县纪委的领导和制约。这样的体制势必导致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形同虚设,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全以乡镇主要领导的意见为主,自然地就会出现监督乏力的问题。
(三)、管理体制不顺。部分乡镇主要领导存在求稳怕乱心理,对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抓的力度大、查的案件多就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损害当地形象,从而造成乡镇纪委书记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时受到很大程度的掣肘,怕这怕那,不敢大胆放手开展工作,更难以有所创新。
(四)、工作精力不足。因于忙于乡镇中心工作,分散了抓本职工作的精力。究其原因,一是乡镇党委认为乡镇纪委平时没有什么案件可查,兼几项工作理所当然。二是提倡分工不分家,纪检监察工作与其他工作也应不分家,乡镇纪委书记直接兼管几项工作也就顺理成章。三是纪委是管人、执纪的,说话有分量,所以往往不分谁主管,就简单地把一些本不该纪委管的事交给纪委去处理。
三、当前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
(一)改革理顺管理体制。
就我县的乡镇纪委情况来看,要加强和改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主要是要改革理顺管理体制,配优配齐纪检监察干部,并给纪检监察干部创造一个可以舒心、放心、安心履职的环境.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人员配置方面。在保持乡镇纪委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整合乡镇纪检监察力量。成立四个片区纪工委、监察分局,作为县纪委、监察局派出部门,人、财、物归县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片区纪(工)委设书记,各乡镇纪委书记为纪工委委员,并配备专职从事纪检工作的干部,在乡镇政府设立监察室,在行政村、社区支部设纪检委员。实现基层反腐倡廉工作重点下移、工作重心下移,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纪检监察网络。
2、在工作流程方面。乡镇纪委书记仍可任乡镇党委委员,参加同级党委书记办公会议,在乡镇党委工作分工中, 纪委书记可兼管与其工作相通的如审计、经管等工作,确保以主要精力抓好纪检工作。与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乡镇纪委在业务上以片区纪工委、监察分局领导为主;片区纪工委、监察分局对乡镇出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独立行使监督检查和信访受理权力,并在征得县纪委同意后行使处理干部违纪案件的查处权力。在工作程序上,建立了日常报告加巡查的运行机制,分管乡镇每月将“三重一大”事项的研究定期向片区纪工委、监察分局报告。
3、在机构职能方面。片区纪工委、监察分局重点履行两方面职责:一是代表县纪委、监察局行使对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和组织协调等职权;二是直接参与和受理对分管乡镇科级以下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和违纪查处。要突出乡镇纪委的监督职能,加强对业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承办上级纪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4、在选人用人方面,加强乡镇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要建立纪检监察干部准入制度。实行凡进必考,以此来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的准入门槛。重视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大对乡
镇纪委委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对乡镇纪委和纪检干部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拉开奖惩的幅度,真正使各类制度起到激励先进,鞭挞后进的效果。进一步加大乡镇纪检干部选拔调整力度,善于发现和提拔乡镇纪检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人才给他们以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激活乡镇纪检干部队伍。
(二)加强完善工作措施。
1、信访监督工作网络化。乡镇纪委通过设立村级廉情监督员、强化乡镇信访服务中心建设、定期接访,构建起村级、乡镇、区域三级信访监督网络,密切注意动向,及时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对群众的各类信访件,及时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查办案件工作规范化。查办案件坚持“四个结合”。查办案件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每查处一案,都要对发现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进行重点检查清理,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查办案件与源头治理相结合。在查办案件过程中,注重发现发案单位在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建章立制,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查办案件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相结合。注重查办在林业、土地流转、支农惠农专项资金、扶贫济困资金发放、集体资产、资金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推进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的建设工作,督促其建立健全集体资金、资产台帐,查清“家底”,做好评估和流转管理工作。做好查办案件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将查处的典型案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剖析案件产生根源,进行有针对性教育,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3、廉政教育工作日常化。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党务公开、村务公开、“三资”管理等为内容,形成完善的廉政教育制度,不仅会“管人”还要会“育人”,变“随机”教育为日常教育。把廉政文化和民生工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电视、电影、广播、标语、宣传画等形式,以及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汇演等载体,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将廉政文化不断向农村延伸。
第四篇: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思考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思考
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是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工作中的一个新内容和新课题,如何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难题。
随着企业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壮大,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74%。因此,近年来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逐步将此项工作纳入工作日程,深入研究和探讨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办法,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档案工作,采取“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的方式,积极主动服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着档案意识淡薄、建档工作滞后、管理制度不全和人员设备匮乏等诸多问题,成了影响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工作开展仍不够理想,还滞后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民营企业主档案意识不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好坏,决定于企业主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民营企业起点低,家底薄,抗风险能力差,更需重视加快企业全面的管理变革,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但仍有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要不就是企业处于成长阶段缺乏财力和精力,要不就是囿于旧有思维,意识不到企业档案建设的重要性,吝于在档案信息资源上有所投入,观望徘徊于门口之外。大多数企业主档案意识薄弱,认为档案工作是纯粹的赔本买卖,是一种负担,有意识的弱化甚至漠视档案工作,这种心态和意识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
(二)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推动力不足。由于民营企业均以盈利为目的,经营理念趋向于追逐利润最大化,精力和资金主要放在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上,相应地档案资源也失去了展现自身价值的良好平台。同时,档案本身所能产生的效益又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难以量化,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不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它的投入与产出倾向于一种隐性和长时段的状态。使得民营企业主缺乏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动力,难以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推进本企业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不高。档案工作在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经常遭受冷遇,甚而有一部分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仍处于“无意识”、“无制度”、“无人员”、“无设备”、“无库房”、“无经费”的六无状态。有的企业即使有,也很不全面,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边缘化状态。工作资源贫乏,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工作量大,业务杂,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平,且人员经常变动,档案资料散存和散失现象严重。
(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管理力度不够。民营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其所有制的特殊性决定了民营企业对于自身形成的档案拥有完全的自主管理权,档案的权属明确,同时也对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建立什么样的运行机制具有自主权。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能沿用和照搬对国有、集体企业的指导方法,用统一的指令、计划、规范和标准去主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监督、指导力度明显削弱,缺乏足够的监管力度。同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有的办公经费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专业人员力量配备薄弱,缺乏必要的交通等办公工具等客观因素,也严重制约了档案工作的监管力度、范围和效果。
针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引导。①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自觉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学习上级政策法规,调查研究本地民营企业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始终坚持“抓服务、谋发展”的工作思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把握业务的规律性。
(二)加大宣传,增强民营企业主的档案意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创造一切条件,加强宣传引导,努力形成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开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新局面。一是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民营企业管理者的法制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和管好档案的重要意义,认识档案的潜在效益和长远价值,从而自觉做好企业的档案工作,自觉接受监督。二是大力加强意识引导,调动广大民营企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紧紧围绕本地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民营企业的发展态势教育广大民营企业主,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对民营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规避市场风险、扩大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下大力帮扶一批基础条件成熟的民营企业,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各项制度,实现档案资料规范管理的典型,通过学习、交流、联谊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以点带面,逐步规范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由于民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一,档案管理相对滞后,给监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抓好重点监管的同时,实施分类指导,努力实现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深入开展。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培养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档案管理典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动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规范化。
(四)立足服务,加强档案业务指导。我们始终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指导,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遵循自主管理、高效运用、因地制宜的指导原则,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协助企业搞好档案工作。一是拓宽服务渠道,突出服务主题,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档案业务咨询、档案整理和代存、档案技术服务及档案人员推荐、培训等服务。二是倡导企业实行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等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不强求企业档案机构的级别、设施设备、人员数量和保管条件,以企业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最大前提。三是加强对民营企业中关系国家利益和安全、涉及公共利益、记录社会重大事件和活动,以及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档案的监管。
(五)加强协调,与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牵涉多个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牵头,主动做好协调工作,加强与经信委、工商联、工商局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整体合力,促进民营企业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①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2011年1月18日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数量已经超过840万户,年均增速达14.3%,私营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74%。2
第五篇: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思路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纪检监察部门如何全面协调统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服务保证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深入落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发展的重大思想武器。纪检监察部门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反腐倡廉观,指导反腐倡廉建设。按照“三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抓好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各方面工作,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
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反腐观。抓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服务全县工作大局不动摇,正确处理反腐倡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把服从和服务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要从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入手,切实增强服务保障能力,着力从源头上防范腐败问题的发生,为促进科学发展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反腐观。纪检监察部门必须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把人作为最主要、最根本的要素,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呼声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信号,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考虑,无论是制定制度、安排工作、查处案件、处理问题都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标准,坚持执纪为民。
牢固树立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反腐观。反腐倡廉不仅是查处贪污受贿行为,严惩腐败分子,更是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源头治腐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树立统筹兼顾的反腐观。在组织领导上,要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党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工作方略上,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制度反腐与文化反腐双管齐下,正确处理惩治和预防的关系;在工作安排上,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思路同步考虑,把规范权力运行与创新监督制约机制同步安排,把完善制度建设与健全法规体制同步实施,做到反腐倡廉建设与与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协调推进、良性互动、同步发展。
二、以以人为本为基点,着力建设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变化,纪检监察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的任务越来越重,但从现有的纪检监察干部的整体素质来看,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一是不能正确对待各种新思潮冲击,二是纪检监察部门处于缺编运转,知识更新不够,三是纪检监察干部待遇有待提高。
我们要认真总结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活动的成效和经验,建立加强自身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强、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真正达到这样的高的思想境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通过不断的学习,始终保持高昂的政治热情,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最佳的工作状态。既有工作的原则,又讲究斗争的策略性,采取内方处圆的工作方法,营造一个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良好氛围,就能聚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才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原则,清正廉洁,自觉拒腐防变,保持一身正气,只有这样,才能有力打击违反党纪国法的腐败分子。
二是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上级有关部门应编写纪检监察干部必修教材,并集中时间办班培训,学习法律,法规以及金融、房地产、财务、审计、经济和办公自动化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必学习哲学、逻辑学和唯物辩证法,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否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与纪检监察干部的知识面、思想作风和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要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自觉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努力提高纪检监察机关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是制定相关政策,稳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纪检监察部门机构小,人员少,责任大,任务重,每个人都担负着多方面的工作。因此,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本单位党委,要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纪检监察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在工作中遇到广大群众不理解时,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并要想方设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发挥应用的作用。
三、着力强化工作措施,履职尽责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加强对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是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强对宏观调控、结构调整、“三农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二是加强对脱贫奔小康试点建设、全民创业和产业兴县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富民富县”工程的顺利实施。三是加强对项目建设和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点线面相结合的监督检查体系,对每笔财政资金和每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四是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禁公开发表和散布同党委的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在坚决惩处受贿行为的同时,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建筑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有行贿记录的单位和个人,在市场准入、经营资质、贷款审批、投标资格等方面加以严格限制;严肃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加强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专项治理。强化乡镇办案工作,切实加强对乡镇办案的工作指导。健全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查办案件组织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完善案件剖析制度和通报制度,发挥查办案件惩戒功能和治本功能。
加快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一是认真落实鹤发[XX]7号文件精神。将《鹤峰县惩防体系建设责任分解意见》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二是全面构建脱贫奔小康腐败风险防控体系。按照《鹤峰县脱贫奔小康腐败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及时排查、预警、处置腐败风险,确保廉洁奔小康。三是加快行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实施有效监督。四是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增强公共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切实解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着力解决作风漂浮的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指挥、一线创业、一线成长,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对作风漂浮、弄虚作假和工作不用心、不用力、得过且过、办事拖拉的,严肃追究责任。二是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操办酒宴敛财问题。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操办酒宴敛财行为的查处力度,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城乡共治的治理格局。三是着力解决铺张浪费、挥霍公款的问题。加强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四是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贪污挪用社保资金、房屋公积金、移民资金、民政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案件。
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一是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党风廉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继续推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防范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和干部失足。认真落实中纪委修订后的《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试行后备干部和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三是坚持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和廉政谈话等制度,促进勤政廉政。四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肃查处违反准则的行为。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一是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配合有关部门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和资源保护等突出问题。二是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三是继续治理涉农乱收费、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及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和公路“三乱”现象,防止问题反弹。四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部署,按照“七查七治”的要求,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排查,找准问题,督促整改,努力做到突出问题得到纠正、典型案件得到查处、管理监督制度得到规范,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一是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范乡镇”创建活动,扩大规范乡镇试点面。二是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政若干规定》。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严把招生录取关、基建项目关、物资采购关和内部财务管理关。四是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和公用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在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积极探索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还要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协助县委认真落实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作风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突出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整体合力,推进工作落实。
切实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认真落实中纪发[XX]9号、10号和省、州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坚强、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全面落实乡镇纪委“八有”工程(有牌子、有队伍、有制度、有办公用房、有办公办案经费、有办公办案装备、有举报电话、有网络体系),基本实现村(社区)纪检组织“五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制度落实和保障落实),实现县、乡(镇)、村纪检监察组织和监督工作的全覆盖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