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家大家共努力,家风市风促和谐
‘培育好家风 ·传承好家训’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参赛作品
小家大家共努力,家风市风促和谐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家训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在家庭中我们茁壮成长。
拼凑起小时候那些零碎的记忆片段,总能浮现一幅画面:爷爷佝偻着背,背着锄头,卷着高高的裤腿,光着大脚板走在泥泞的田间小路,后头的我屁颠屁颠的跟在爷爷身后,总叫嚷着让爷爷给我讲故事,可是爷爷似乎不会讲故事,从来不会像奶奶一样给我讲那些过去的事儿。但是,爷爷每次都会一句一句地教我念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至此,空旷的田野间总能听到一声浑厚的声音,伴随着一声稚嫩的重复声,不绝于耳。
这首传承千年的诗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两三岁的小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也是爷爷打小就教会我应该要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任何一个有用有价值的东西。吃饭时爷爷从不忘嘱咐大家吃多少盛多少,不知大家有没有过跟我同样的经历,当我兴致勃勃举着碗说吃完了的时候,便会被要求把碗里的饭粒消灭的一粒不剩。一首悯农诗传承的自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 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长大后的我成了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总是倍感自豪跟我的孩子们讲我小时候吃饭时的故事,也不忘偶尔在餐前活动和他们一起诵读经典“悯农”这首诗,告诉他们要珍惜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他们可能也像我小时候那样,并不能真的体会到诗中的感受,但是我想,美的品德和好的生活习惯将伴随他们一生并一直传承。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你将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千千万万个小家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大家,同住在一个城市,一片土地上。
你可能赶着上班,想都没想便从草坪踏过去;
你可能坐在车上吃早餐,随手便把垃圾扔向了车窗外; 你可能打印出现了错误,便把废纸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桶……
我们可能忙碌,可能焦急,但是也别忘了要爱护一花一草一树木,因为他们也有生命;也别忘了马路的干净,街道的整洁都是他人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让我们有如此舒适的环境;也别忘了废物也可以再利用。做生活的有心人,创环境的新风貌,传承美的品德,弘扬民族风范。你,我,他,缺一不可。
姓名:曹亚雄 性别:女 工作单位:泉交河镇中心幼儿园 电话号码:*** QQ号:635982774
第二篇:呵护小家载幸福建设大家促和谐.doc
呵护小家载幸福建设大家促和谐 ——记妇女儿童之家先进案例之黄土塘村家庭文化建设
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黄土塘村妇代会
一、导语
如果有人问,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是哪里?相信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家。自古以来,家就被赋予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家是心灵的港湾,是避风的码头;是劳累时的驿站,是迷路时的灯塔;是寒冬中的阳光,是长夜里的明灯。没有人不渴望有个家,特别是对于妇女儿童这个社会弱势群体来说,家更是他们生命的意义所在。一个温暖的家庭,是妇女儿童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几年来,黄土塘村妇代会借着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的契机,致力于全村家庭文化建设,通过引导和培养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大大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在全村形成了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新农村新风貌。
二、做法
1、建设一批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为家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2010年,妇女儿童之家建设在全市铺陈开来,黄土塘村一马当先,率先在村里建起建筑面积达2000平米的活动中心。内设婚姻家庭咨询室、妇女儿童咨询室、维权服务站、爱心屋、亲子阅览室、人口文化视窗、健身美体室、儿童天地、亲子活动室等10个活动场所;还配有设施完备的休闲
广场6000平米;同时在前年5月向全村妇女儿童全面开放了建筑面积各1200平米的黄土塘村文体中心和黄土塘村体育馆。设有绿色网吧、多功能健身大厅、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瑜伽馆、动感单车馆等场馆,跑步机、举重机等高档健身器具一应俱全,空间宽阔,资源丰富,真正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有了这个活动中心,村里的妇女儿童们总是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来活动活动,聊聊家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不仅身体健康了,心情也愉快了。
2、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家庭文化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有了场地,工作就有了依托,各类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开展了起来。
一是抓思想宣传工作:村妇代会经常不定期在活动中心广场开展各类宣传培训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新婚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相关方针政策,宣传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等等。
二是牵头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如组建八段锦、柔力球等特色团队,并每天开展活动、不定期开展比赛。利用一批骨干的带动作用,渐渐形成村民主动、自觉组织开展活动的良好局面,鼓励妇女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水平。还在活动中心开设校外辅导站,开展作业辅导、书法绘画、电脑教学、夏令营等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开辟了学习娱乐一体的新天地。
三是对妇女进行生产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培训,教授妇女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鼓励我村妇女种植西瓜、番茄、蘑菇等经济作物,涌现出了朱琴月、吴惠英、蔡建英等一批女能人,帮助农村妇女科技致富,促进农村妇女共同致富。
四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营造浓郁的社会文化氛围,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新创优型家庭”、“学习型家庭”等创建活动,来推动家庭文明和谐。
五是引导妇女走出小家、关注大家。创建“巾帼文明队”,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大力发挥妇女在绿色家园、平安社会建设、民主管理等各项村务中的作用,并积极树立典型和榜样,来带动和弘扬全村文明新风建设。
六是积极表先进,树典型。三年来共表彰了160个双学双比女能手、外来好媳妇、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大大提升了妇女们的社会认同感,使他们更加自信、独立,也因此赢得了男同志们的称赞。
3、始终不渝为妇女们守护好“精神家园”,为家庭文化建设注入不竭的动力
妇代会最为牵挂的还是妇女们的精神家园,只有家庭稳定、幸福了,家庭文化建设才能顺利开展。为了让每个小家庭都能温暖和睦,她们总是全心全意、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史家圩12号的蔡玉华、史锡明夫妇在街上开设了水暖器材店,十几年的经营下来有了可观的收入,可是因为水暖
器材店,上门来的男的比较多,她丈夫史锡明就犯了疑心病,经常吵架,派出所也有了记录。我们妇代会了解情况后,主动找到他丈夫,给他做思想工作,跟他分析这些年来蔡玉华为家里的付出,与他一起创业的艰辛,劝说他珍惜身边人。患难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经过几次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开导,夫妻俩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蔡玉华眼含热泪感动地说:“谢谢妇代会帮助我挽回了我的家庭,你们真是比我的娘家人还亲。”
三、成效
三年来,黄土塘村妇女儿童之家共接待来访群众125名,通过上门做工作、联合各部门等方式化解家庭矛盾37件;对30名贫困母亲、12名特困、单亲儿童建立了爱心档案。每逢年底、三八节、六一节都会对上述对象都给予慰问、帮扶。共支出救助金10万余元。如今,村里拥有种养殖女能手53名,女企业家12名,外来创业女性4名,妇女俨然已经撑起了黄土塘的半边天。工作风生水起,生活有滋有味,黄土塘的妇女同志们个个神采奕奕,魅力无穷。
四、体会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妇女独立自强、幸福健康是家庭和谐的保障。几年来,虽然有过种种困难,甚至有时还被误解“多管闲事”,但妇女干部们的满腔热情从未被打退过,谁家有
需要,她们总是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因为在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当好村里妇女们的娘家人,不仅要为她们维护好一个个小家,更要为她们创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
第三篇:“小家”美满“大家”才能共建和谐
和谐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团结人,让关心城市、关心家庭、做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主要依靠婚姻关系来维系。婚姻案件的增多就意味着家庭的不稳定,家庭的不稳定则势必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从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由此可见,在现阶段,离婚已再是一个纯粹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笔者通过对饶河县法院近3年来婚姻纠纷案件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比较,近3年来,农村离婚人数明显增多,离婚率逐年增长。饶河县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县,在离婚案件中,涉及农村的离婚案件占离婚案件总量的89%,农村大量离婚案件的产生反映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农村离婚率的提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笔者调阅了2004年以来100件(判决、调解和撤诉的案件)离婚案件的卷宗,从中分析并总结出当前农村离婚案件所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
1、通过诉讼离婚的较多,判决不准予离婚或调解和好的较少。在收集的案件中,排除自动撤回起诉的案件外,大部分案件为判决(或调解)离婚,有69件,占69%。而调解和好的则甚少,只有3件,占3%。
2、缺席判决的比例有所提高。因一方当事人外出,去向不详或下落不明而提起诉讼的离婚案件增多,100例案件中采取公告方式送达法律文书的案件有27件,后两年较前两年相比上升了9%。
3、无争议离婚的案件增多。100例离婚案件中,此类案件有7件,当事人大多婚龄不长,离婚时婚姻、子女、财产均无实质性的分歧,大多是主动向法官说明情况,有的甚至提供有已预先拟定的离婚协议书,要求法官从快调解解决。
4、年龄比较小的离婚率较高。30岁以下离婚的占62%,30岁至60岁离婚的占37%,60岁以上的仅占1%。
5、离婚中涉及财产部分矛盾较大的案件有所增长。年轻人按照农村风俗习惯给付“财礼”,婚后不久即提出离婚,离婚时要求对方返还财礼的纠纷也呈抬头趋势。2004年至2005年此类案件为6件,2006年至今就已受理8件。
6、女性作为原告提出离婚的比例较大。百起案件中有78件是女性作为原告起诉离婚的,男性作为原告起诉的仅为22件。
7、案件审理难度增大。当事人一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离婚决定的,甚至有一部分当事人系第一次判决不准离婚或撤诉后在法定期限内又起诉的,因此案件调和难度相当大,百起案件中调解和好的仅有1件。
8、诉讼中要求过错方给予经济赔偿的案件增多。有11%的原告要求对方因家庭暴力或外遇等原因而赔偿经济损失或精神损失。
当前农村婚姻纠纷案件上升的原因很多,通过对100起案件的分析发现,农村离婚案件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的转变导致离婚。以前在农村,一提及离婚,就感觉是一件十分丢人的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农村的青年接触外界机会不断增多,视野也不断开阔。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及婚姻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变化,离婚丢人的观念已不再是约束婚姻的枷锁,在对夫妻之间的关系及婚姻基础经过充分考虑后,大多数人都能比较理智的通过诉讼途径来解决问题。
2、对家庭缺乏责任心导致离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农村一部分人生活上变得较为稳固,经济上相对富裕。其中一些人因个人染上不良的爱好,如酗酒、打牌等而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与对方交流日益减少,同时对家庭及子女的关心照顾也随之减弱,从而激发矛盾。
3、一方长时间外出逃避债务,引发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方在农村生产经营过程中因经营不善,导致欠下金融部门及个人的债务。由于上述债务无力清偿,一般男方会选择消极的途径,长期外出逃避债务,只留下女方在家中应付债权人。为摆脱债务的困扰和生活上的拮据,女方住住会以脱离债务为目的提出离婚,此类案件大多能够调解结案,住住是财产留给女方,债务全部由男方承担。
4、因婚外恋导致离婚。饶河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城,工业生产相对落后,为了寻找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受打工潮流的影响,大量农村青年男女分别外出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一部分人因外出打工导致夫妻两地分居的现实,给第三者插足提供了条件,另有一部分人因与打工地的生活条件及环境的巨大反差,致使思想发生蜕变,产生婚外情,打工期间既不履行夫妻义务,也对家庭生活不管不问。因此类纠纷引发的案件,住住适用公告程序送达的较多。
5、重男轻女观念导致离婚。男女平等、计划生育的国策虽然已深入人心,但在部分农村家庭中重男轻女思想仍十分严重,不但男方对女方没有生育男孩心存不满,甚至家庭成员如公、婆对女方也心生不满,生活中不尊重女方,轻则对女方辱骂,重则拳打脚踢,致使女方忍无可忍向法院提出离婚。
6、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纠纷。部分农村女青年找对象只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一旦对方因种种原因出现经济困难,或提出的要求男方不能满足时,女方便提出离婚。有的男方家庭婚前因结婚建房,购臵家具、支付彩礼等负债累累,婚后女方认为债务负担过重而产生厌嫌之意,继而提出离婚。如去年下半年受理的一起离婚案件中,男方婚前向女方支付彩礼15000元,婚后女方提出若想生育孩子,得再给10000元,因男方不允,女方遂于婚后两个月即提出离婚。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事案件无小事。离婚案件看似只是一个家庭问题,涉及几个人的利益,但其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处理不慎则极易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的形成,因此单靠法院通过审理案件来达到稳定和谐的目的是不够的,必须全社会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坚持源头预防与事后处理相结合,才能遏制农村离婚案件不断上升的趋势。
(一)社会方面
1、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弘扬社会主义婚姻家庭新风尚。新闻媒体应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宣扬婚外恋等不健康内容的影视作品,新闻媒体应彻底予以清除,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政府机关应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进一步倡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的家庭美德,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广大农村广泛宣传婚姻法,倡导和睦亲善、平等互爱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新风尚,引导当事人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增加农民的法制观念和家庭责任感,提高农村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2、加强婚姻管理制度,严把婚姻登记关。婚姻登记机关应严格遵守婚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教育和服务的职能作用,加强婚姻管理,清查和制裁违法婚姻,减少离婚案件发生的隐患,从婚姻登记关口上减少和预防违法婚姻的发生。对工作中发现的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处理。同时应加大与民调组织的协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将婚姻家庭矛盾消化解决在诉讼之外。
3、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尽快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别。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适时调整农村生产结构,为农业生产提供条件,最大限度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青年致富在本地,减少和控制外出打工、两地分居等易引发家庭危机的社会现象。
(二)法院方面
1、加强法官队伍建设,成立专门婚姻家庭法庭。婚姻案件虽是民事案件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民事纠纷案件。它解决的不仅是当事人双方的感情问题,还要解决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等附带问题,因此它要求承办法官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一定的审判经验。因此法院可参照对待事关重大的社会生活特殊类型案件成立专门法庭进行审理的作法,成立一个专门的婚姻家庭法庭,配备一些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精、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审判经验的业务骨干组成合议庭,使他们在办理好案件,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的同时,尽力去挽回一个家庭。
2、利用调解前臵程序,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功能。在审理农村离婚案件过程中,要切实贯彻和体现“能调则调、多调少判、慎用判决”的原则,加强对离婚案件的诉讼调解,多做夫妻双方的教育疏导工作。必要时可邀请双方当事人共同尊重的,在家庭成员或家族中资历、威信较高的亲朋参与调解,不宜过快判决不准予离婚或未经深调既迳行判离。对尚有和好希望与可能的婚姻,要尽量调解和好。调解不成必须下判的,要正确把握离与不离的标准,无充分证据不得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对感情确已破裂,已无和好希望与可能的,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应及时公正处理,使双方好聚好散。
3、依法保护无过错方,加大对过错方的惩罚力度。在审理离婚案件过程中,要依法保护无过错方的利益。对涉及无过错方举证的案件,应及时行使释明权,提醒并指导当事人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列举相关证据,对一些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法院应适当扩大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范围,以实现无过错方的权利。对于因婚外恋、家庭暴力、重婚等原因导致的离婚,在查明事实的情况下,对过错方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要严厉加以制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稳定事关大局,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期待社会各界重视农村离婚案件上升问题。
第四篇:《同舟共济渡难关 大家小家促共赢》演讲词
《同舟共济渡难关 大家小家促共赢》演讲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亲爱的职工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同舟共济渡难关大家小家促共赢》。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63年前,共和国第一粒钢铁种子在冀中平原孕育而生,63年后,这颗种子的后代早已遍布河北、山东、安徽,成为祖国铁矿山事业的中坚力量,她就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五矿邯邢矿业!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邯邢矿业作为一名共和国的儿女,没有让共和国失望:从第一座露天矿山-磁山铁矿,到现在的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地下矿山-安徽开发矿业750万吨/年采选项目;从年产几万吨矿石到现在年产1100万吨矿石,60余年的风雨没有浇灭邯邢矿业儿时的梦想,相反使得梦想的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邯邢人作为邯邢矿业的儿女,也没有让邯邢矿业失望:从手推车、绳索简单的开采工具,到国际先进的凿岩台车、采矿遥控装载机;从一开始的露天浅层开采,到现在的双超矿井开采;60年的岁月没有侵蚀掉邯邢人勇敢的心,相反使得邯邢人迎难而上铸就了邯邢矿业今日的辉煌!
生活之所以耀眼,是因为磨难与辉煌会同时出现。当你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安详工作的时候,当你坐着班车驰骋在宽阔的高速路上的时候,当你刚洗完澡躺在舒适的床上看着世界杯的时候,你可曾想过曾经有多人为之撇开新婚的妻子一干就是一辈子?你可曾想过曾经有多人为之不分白昼黑夜辛勤工作挥汗如水?你又可曾想过曾经有多人把生命永远奉献给了手中矿山事业?
2012年,新年的钟声还未散去,“铁矿石降价!铁精粉滞销!生产成本升高”的声音早已占据每一个邯邢人的耳畔!“钢铁时代”走进了价格低谷,邯邢矿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邯邢人也正接受着最严峻的考验。摆在我们每一个邯邢人面前的不再是怎样去追求行业领先的问题,而是最最根本的生存问题,相信每一个人都在思考明天会怎样?
同事们,我们从全国各地相聚在这里,不只是因为缘分,更是由于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建设美丽邯邢而来!回头望去,历史给我们指明了生存之道:开拓、创新、拼搏、自强!是啊!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难道说我们比起父辈们没有任何采矿经验,没有任何先进采矿设备的时候更难于应对么?让我们一同温习下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0年,不多不少一个轮回!只是我想说的是圆的终点也是圆的起点。60年前,我们的父辈们用热血和汗水张开了邯邢矿业腾飞的翅膀!60年后的今天,邯邢矿业依旧在苍穹中翱翔。作为邯邢人的儿女,作为邯邢人的接班人,作为邯邢矿业明天的建设者,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未来而奋之一博呢?有什么理由不为邯邢矿业的腾飞而尽一份心尽一份力呢?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你们还在等什么呢?Just do it!
第五篇:家校共育论文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城镇随迁子女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梁平县西苑小学
摘要: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广大学者探讨和研究,目前针对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宏观地体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性问题、随迁子女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等方面,而并未从微观角度细化到具体的行为习惯。好习惯让孩子一生受益,习惯养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初等教育阶段孩子的习惯养成过程中,学生的家庭扮演了小家角色,学校扮演了大家角色。我们要让学生走出小家后就走进大家,只有将这小家与大家两股力量有机融合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随迁子女”“家校共育” “习惯养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迁入城市生活,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日益凸显出来。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大量的农民工子女也能够像本地籍学生一样进入公立学校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但是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就表现为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城市孩子的较大差距。加之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和氛围,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失偏颇,家庭教养态度不当,亲子互动效果欠佳,造成他们的学习状况仍难以令人满意,学习成绩相对于城市学生有一定差距。
西苑小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先进的育人观念,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校近年来关注的重点。本次调研以重庆市梁平县西苑小学工业园校区为样本。针对该校区地处工业园区,进城务工人员较多;根据县教委的文件精神,进城务工子女就近入学的原则,本校区的随迁子女比较集中;这一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地考察,希望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宜本校区长远发展的“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道路。
一.家庭方面
英国教育改革家欧文指出,人生来时不具有某种性格。他的性格是在他的生活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人生的历程而形成和发展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反映着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影响学生习惯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就是其中之一。家庭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一)学科学理念
只有学习才能让家长走出误区。因为学习才会有科学的育儿观,学到一些儿童健康成长的专业知识,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甚至行为矫正等。父母如果不具备育儿知识的话,对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果家长有一些科学育儿知识,有一个科学育儿的态度,就能打好孩子的基石工程,对孩子的成长、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怎样学习?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学校组织的“促进学生习惯养成”的知识讲座;加入QQ群或讨论组探讨经验,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有意识地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校是教育机关,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一般来说都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正确的教育原则,因此家长应该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主动改变教育观念。
(二)建和谐家庭
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根本立足点是人。中国伦理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安云凤说:家庭文化和道德氛围对孩子习惯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构建和谐家庭,营造“夫妻恩爱、亲子和谐、孝敬长辈、邻里和睦”的和谐家庭氛围,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自身实际行动对孩子起到影响和示范的作用。建设和谐家庭关系,关键在于提高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树立良好的家庭道德风尚,引导家庭成员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共同营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勤奋好学、团结和谐、蓬勃向上的家庭氛围从而为孩子的习惯养成提供条件。
(三)育魅力孩子
家庭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长的协助、引导和监督之下,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孩子良好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就像情感生活,事业,孩子的教育,都不是一天形成的。作为家长,首先要清楚给孩子养成什么好习惯然后再来确定标准。为孩子确立生活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确立好原则这件事由家长来负责并做好监督工作。巩固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好习惯,把好习惯巩固强化直到良好习惯的养成。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方面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好的习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内容,因而学校在促进学生习惯养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苑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关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具体表现为:
(一)强素质
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也不应当专读书,其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加强教育,强化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这里不仅是作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先进育人理念和有效的方法和技巧。社会在不断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时代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不断地学习先进的育人理念。
(二)重联系
做好家、校联教工作,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养成训练只有取得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密切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形成养成教育的强大合力,让学生时时处处都会受到影响、教育和严格的训练。
1、开办家长学校
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宣讲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是指导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最简便的方式,可以集中授课,有计划地逐步提高。我校已经制度化,对一年级家长每学期进行集中统一的系统学习,对于新生的适应、行为习惯培养、家校有机结合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2、成立家长委员会
现在不少家长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已经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也乐于将自己的所学、经验授予大家,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的作用,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适度代理部分班级事务,因为事实证明,这样的合力作用更大。
3、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一种传统的方法,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个基本形式,是学校与家长协调,共同教育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必须改变传统家长会“一言堂”,丰富家长会形式。精心设计PPT,通过媒体设备让家长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专题讲座为家长传道解惑;校长虚怀纳谏,认真搜集家长意见;授课教师进班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家长会宣传徐诶下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特色,让家长真实地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及教育教学成果。
4、家庭访问
家访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特点是个别指导,针对性更强,指导更具体、更细致。学校认真组织落实“教师大家访”,仔细斟酌各具代表性的家访对象,与家长商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最后完善相关图片、文字、影像资料,并根据家访情况在新学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5、开放日
学校采取“开放日”的方式也可以起到指导家庭教育的作用。每学期通过“好习惯培养”专题家长开放日,这一天家长可以到学校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通过到教室听课,观察孩子的课堂表现,和老师交谈,和同学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习惯培养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活动中家长之间互动交流,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体会,从而激发和培养家长强烈的教子兴趣,提高家长关注孩子教育的热情,增强家长教子的自觉性。家庭教育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学校也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提供平台。
6、创新家校互动联系
我校已完成学生家校联系相关信息的录入工作,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寻求的合作也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选择一种实用方便的联系方式也尤为重要。传统的方式费时费力且效率不高,也容易打扰双方的工作和生活。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家校联系方式也很重要。在形成的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手机、网络建立新的联系方式,如校讯通、飞信、微信、QQ等,这些新型的联系方式经济实惠、快捷、有效,它能够更好的实现家长与老师,学生之间,家长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从而实现“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
(三)定目标 总目标
1通过训练和反复强化形成良好的日常文明礼貌习惯:语言和行为文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使“习惯成自然”。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手的卫生习惯、用眼卫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服饰卫生习惯、环境卫生习惯、班集体卫生习惯、家庭卫生习惯、社会环境卫生习惯等。
3、通过课内、课外各种途径使学生逐步达到能学,会学,爱学习。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细化目标
(1)举止文明的习惯
细化目标: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 “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 “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
细化目标: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
细化目标:
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4)守时惜时的习惯
细化目标:
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
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
细化目标:
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
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
细化目标:
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
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
细化目标:
1、每天佩戴红领巾(或队徽)。
2、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3、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
4、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插队,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5、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
细化目标: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
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讲究卫生的习惯
细化目标: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身体无异味。
2、饭前便后洗手。
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垃圾箱里。
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6、不在小摊上买零食,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四)养习惯
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知行脱节、灌输说教为主的“外化”模式,构建以学生“内化”为主要途径的主体互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养成教育在他们身上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主体互动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认知明理
既让学生明确养成教育的目标要求。《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具体的基本的要求,这是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学校应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做到心中有规范,行动有守则。
2、反复训练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是长期教育、培养、训练的结果。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训练计划,坚持全面要求,分步实施,严格训练,点滴做起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学校立足本校实际,精心设计养成训练活动的系列主题活动;坚持常规教育,实现养成训练制度化;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作用。
3、巩固提高 实验研究证明,及时的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反馈的过程是结果对开始的影响和调节。因而,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及时对教育的阶段性效果进行总结反馈,认真分析教育方法、方式的优与劣,教育活动的得与失等,对取得的成果及时巩固,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以求稳扎稳打,步步提高。
三.家校合作
一、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配合
家庭教育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学校的制约有正负之分,为了使广大家庭能从正面制约学校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与学校搞好配合、形成合力。只有如此,才能顺利地完成育人的艰巨任务。在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方面,家长应该主动一些,应该多向学校靠拢,多向老师请教。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方面往往比家长高出一筹,而我们当家长的多数人不搞教育工作,没那么多时间看教育理论的专业书籍;教师教育过的孩子成百上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们一辈子才养活一个孩子,眼界难免狭窄;教师能够从几十个学生的比较中鉴别孩子的优缺点,而我们家长却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估价往往容易偏颇。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经验比家长丰富,他们是专门搞教育的,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虚心向老师请教,不但可以学到很多教育方法,还可以借用学校的力量教育孩子,从而形成一个合力。教育孩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但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如果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成才一定大有有裨益。
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基础教育是系统教育,家庭教育需要家长亟待提高自身素养和育子技能,所以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树立家校共育观念
学生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鞭长莫及的,特别需要家长的有力配合,社会的大力支持。因此,我们认为关键是树立家校共育观念,提高家长教子水平,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积极性。这样,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就获得了有力的支持者和同盟军。
(二)研究家校共育方案
为更好地贯彻新《守则》新《规范》,我们研讨制定并下发了“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接着又分别制定了低、中、高年级段小学生“文明守纪”习惯细则要求,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家习惯要求,在校习惯要求,教师习惯要求,家长习惯要求,并下发到每位教师、家长和学生手中,使之参照执行,做到有章可循。
(三)协调家校共育一致
为指导家长积极探讨如何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继续巩固学校的教育效果,对孩子进行持续教育,除了研究指导常规家教方法外,首先特别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通过家访、家长会、联系卡等,指导家长有意识地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另外家长有了问题,也可以主动与老师联系,互相交流一些习惯培养的好方法、好措施等。这样就能形成协调一致的良好家校共育环境,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强调家校共育参与
家教指导的被动性,主要表现在家长的依赖性和教师的排他性。前者认为,教育学生是老师的事;后者则认为,学生就要听老师的,有的家长教育不好反而起反作用。其实两者都有片面性,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和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并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为此,我们努力寻找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结合点,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与沟通,特别强调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性。听取家长意见,让家长参与对学生的评价与管理。把家长请进来,让家长在习惯培养中充分发挥共育角色。总之,我们要为学生时时刻刻生活在家庭中,自己的家庭是小家,学校是大家,通过小家和大家的有力配合,家校共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创设适合学生养成教育的环境,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文明守纪习惯、勤奋学习习惯和良好生活自理习惯等,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一定会更加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有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只有加强学校育人环境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锋盈,杨伟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状况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5).[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2008 [3]中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年6月
[4] 王泉根 著《学习书系•怎样学习最有效: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66法》,商务印书馆,2004.01 [5 林格 著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6]何云山 陈兴志主编《给父母的建议》重庆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