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快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快乐,人人向往之。快乐教育是什么?对教育者而言,就是通过营造适合的教育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快乐学习,活动、健体、做事、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同时,快乐教育是一种体验,一个过程。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和刻苦学习过程的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更是一种人生追求。我校创建于1945年,座落于红二十五军的组建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学校三迁其址,三易其名,踏着不同时代的节拍,随着社会的变革,历经办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学校由小到大,逐渐成长为今天的金铺中心小学。经过垒校师生3-4年来的潜心实践,初步形成了“快乐教育”的办学特色,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办学理念,让师生拥有快乐的校园生活。
我校是一所农村校,生源是附近十几个村农民的孩子,还有1/3外来农民工的子女。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幸福地生活,是这些家庭的期盼。我校的办学理念不仅代表着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期许,更是所有师生个体的发展目标。这既是学校师生所追求的共同价值,也是文化教育的夙愿。
学校的办学愿景:通过实施快乐教育,引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努力让学生做到:学会做人,尽责为乐:学会求知,好学为乐;学会感恩,回报为乐;学会坚强,吃苦为乐;学会服务,助人为乐;学会健体,锻炼为乐;学会交往,合作为乐;学会做事,实践为乐。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优秀,习惯良好,热爱学习,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通过这种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最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尽责、好学、感恩、坚强、吃苦、助人、锻炼、合作、实践,进而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引领教师主动发展,建设一支理念先进、富有爱心、情趣高雅、善教善导、乐观向上、具有较高全面素质的阳光教师队伍。
我校的“一训三风”更加体现“快乐教育”的精神。校训“文明、向上、启智、健体”和快乐教育紧紧相连,是学做文明人、学会乐观向上、学会学习、学会健体的体现。“科学、严谨、爱生、高效”这一教风,体现在让教师以快乐情绪感染人,以快乐的氛围熏陶人,以快乐的理念开导人,以快乐的内容启迪人,以快乐的方法培育人,使学生在乐中受益。快乐教育更体现在学风上,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使学生以积极争做小主人为乐:以养成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为乐,以掌握学会学习的本领为乐,“快乐教育”让学生明白,苦中有乐、乐中有苦的道理。
二、用丰富多彩的课程润泽儿童生命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我校的课程开发紧紧围绕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方面进行,在开足开好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艺体课程,德育实践课程等。
(一)开足开好所有的小科课程
在当今的情况下,家长和学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视语、数、外的情况,忽视体、音、美,科学、品社、计算机等小科。我校从基本的课程抓起,抓好小科,既开足又开好科学、品社等小科。我校采用错班任课的形式,本班主科老师不兼任本班的小科,而兼任别的年级的小科,保障这些小科开齐而不是被语、数、外挤占。对于科学学科规定实验的数量,要达到学校的标准,并定期检查科学实验报告单。体、音、美在开齐的基础上,要开好。对这些课程要有教学内容,数学模式,并在期末检查教学效果。例如:每年学期末,教务处要下班检查学生掌握的歌曲的数量和质量,指定曲目听学生唱。对于美术学科,要定期检查学生的美术作业本。并通过校展示牌展示优秀学生的作品。我校行政听课、督课、巡课也重点督小科的课。全校上下达成了“所有课程都重要,上好小科不容易”的共识。(二)阅读、写字、书法课程
阅读课程分为两个学段进行,一、二年级根据年龄特点,选用儿童喜欢的带拼音的读物,形式多样,采用了教师讲大家听,学生边读边画画等形式。3-6年级开放“共享图书”课程,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
写字课程即利用午自习30分钟,1-6年级全面开设《习字与书法》分为笔画、偏旁、结构等部分内容。学生采用“摹——临——比——改”的方式,一笔一画,练习基本功,写好汉字。书法在普及硬笔的基础上,重点培养软笔人才。(三)艺体科课程
如果不重视身体的锻炼和艺术的修养,学生的童年就难以健康成长。我校结合“快乐教育”,在艺体、科、劳等课程做文章,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广阔的 1,体育、科学课程。
这是学生既喜欢又能锻炼其体魄的课程。体育课程开设项目多,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学生喜闻乐见。为了使孩子们从小热爱科学,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我校从三年级开始,期期带领学生完成科学课本的至少5个实验。
2,德育课程
我校的德育课程以道德培养、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培育为主要内容。实行每月三课一结体系,即一节班队课、一节法制教育课、一节心理活动课、一节总结课。班队课结合时事政治,针对学生特点开展,达到培养其思想道德品质的目的;我们请来交警、民警、检察官为学生进行法制讲座;还请来师大的学生和关工委老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开设模拟法庭,让法律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我校国家一级心理辅导教师商慧颖,为学生开展团辅活动,并邀请心理咨询室的讲师进行心理讲座。在“三课一结”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心理、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三、打造“快乐课堂”,实现高效轻负
实施快乐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教师是高效课堂的组织者,几年来,学校千方百计打造教师队伍,让学校里尽快地走出多名大师。
(一)教师在活动中成长
为了打造一支善教善导、乐观向上的教师队伍,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促教师成长的活动,让教师借助活动这一平台成长。先后组织了校“四个一”读书工程,“三十五周以下”人人说课标、说教材活动,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年级组赛课活动,校优秀课展示活动„„这些活动的参与,打造了“高效轻负”的课堂,也逐渐形成了以“快乐教学”为主要模式的各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快乐教学”模式专场展示活动
为了展示我校“快乐教育”的办学理念,我校组织了“快乐课堂”语、数、外教学专场展示活动,我校的三位老师展示了“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邀请了本镇的教师同台献技,并邀请了县教研员、专家当场评课并做报告,外镇校的多名教师和我校的几十名教师共同享受了这一过程。我校快乐教学的成果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四、围绕“快乐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围绕“快乐教育”,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我阳光、我快乐”成为我校每学期坚持的学生活动。此活动分为语、数2个学科,语文学科以读书、经典诵读为主,各年级根据不同的年龄错点,分别组织《汉字读写大会》、《看图猜成语》、《故事会》等活动„„数弹学科培养动手动脑,创新能力。如:《巧算24点》、《七巧板比赛》、《几何图形画》等括动„„ “我阳光、我快乐”活动参与面广,都是在全班参与的情况下,选拔选手进行比赛,此活动成为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品牌活动之一,真正做到了“在阳光下生活,在快乐中成长”。
从2013年至今,我们在努力着、奉献着、收获着,我们将继续前行,把我们的愿景逐一实现:书声、歌声、笑声、操场上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成为一首美妙动听、陶醉的交响乐,永远在金小校园里回荡。健康快乐童年,奠基幸福人生,为学生成长服务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大调研”课题 专题调研成果报告
调研时间:2018年7月 调研单位:xxx小学校 主要成果:
一、调研课题
学校信息化教育现状及教育教学应用研究
二、工作现状
1、取得的主要成绩
(1)、教育信息化设备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通过前几年国家实行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学校信息化设备,尤其是计算机不再是学校中的“稀有保护对象”了,各校的大部分教室都装配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我校是一个典型的小班制农村小学,虽说是一个农村小学,但是我校在2016年各班已全部配备了电子白板,说明学校信息化教育已经普及到农村小学,这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结果。
(2)是教师信息化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国培”计划、校本培训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特别是近三年来分期、分批、分层次对学校在职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3)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以及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等已在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近几年在汉字教学中很流行的“悟空识字”,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来进行汉字识别教育,同时进行汉字释义,效果很好,很受儿童及家长的欢迎。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教育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以及可接受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教师认识不完全到位。少数教师认为,自己教了多年 的书,或自己年龄大了,已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轻车熟路,用不着学习新的东西,可以不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教学,依然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认识不明,态度不积极。
(2)学科教学中属于研究性、展示性应用较多,常规教学应用偏少。在学校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和各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老师们都要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但在日常常规教学中,部分老师运用较少。
(3)是借鉴应用多,创新研究、开发较少。由于老师们工作繁忙,或自身能力水平有限,不能研究、开发出新的教学软件等,因此大多数老师直接借鉴甚至照搬别人信息化成果资源进行教学,如从网上下载课件、音像、视频材料运用于教学中,很少融入自己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发现、新成果等。
三、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系统。目前,学校教育要乘国家信息化建设东风,加紧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2、搞好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电子教材、各类素材、学科教案、教学课件、试题、百科知识、教育新闻信息及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等,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甄别收集和利用。
3、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作为新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 信息化应成为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积极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学校教育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构建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化硬件环境是死的,被动的,而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却是活的,能动的,因此,学校、老师必须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让这些耗巨资建成的信息化教育硬件能够物有所值、物尽所值、物超所值。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大调研”课题 专题调研成果报告
调研时间:2018年6月 调研单位:xxx小学校 主要成果:
一、调研课题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二、工作现状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展示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每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质和精神气质。
xx小学校始建于1957年,原位于xx镇xx村,占地面积约8亩,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1人,13个教学班,学生约250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学校先后被评为县二星级学校、县示范家长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先进基层党组织、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多次获全县一、二、三等奖。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认识》中,都将爱与情感看作教育的灵魂与生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要求学校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其精髓也是“爱”字。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讲话中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该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阳光下,是学校教育必须 应对的问题。
90%以上学生都是留守孩子,其中大部分是单亲家庭,家庭贫困,习惯差,爱心缺失,缺乏感恩情怀。自2005年以来,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心系学校发展,长期保持对学校和学生的关注、关心,形成长效帮扶机制。每年为学校办一件实事,捐建教学楼、宏伟漂亮的校大门、整改电路、捐赠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内容丰富的图书、沉甸甸的助学资金、每年“六一”一对一结队帮扶资助20名贫困学生,表彰60名优秀学生和3名优秀教师……因为这份执着的爱心和善举,编织着孩子们的梦想,更成就了xx小学这一方热土。
心怀感恩,为秉承各级爱心,结合我校实际,于2017年开始审慎提炼出了“让爱成为一种习惯”的教育理念,以育爱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核心,就把党的关怀和希望通过生动的教育教学活动带给学生,要把老师对学生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递给学生,把美好的情感通过厚重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爱是温暖,懂得爱是责任,体会爱是力量。让“爱心”能成为每一位孩子的终身习惯。“让爱成为一种习惯,让孩子们做天使;保持纯真和对世界的好奇;滋养快乐和播洒爱的能力”就是学校育爱教育的美好愿景。
1.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是审慎提炼办学思想 学校确立了“让爱成为一种习惯”的理念,在紧扣学校发展实际、充分调研走访和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计划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爱育硕果、学行四方”的校训,“致爱、知礼、雅行、乐智”的校风,“爱心、耐心、责任心、上进心”的教风,“学真、悟善、行美、友爱”的学风。爱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追求是:让真善美成为师生共同的人生信念,把学校建成传 承文明、陶冶情操、充满人文关怀的快乐学园、开心乐园和温馨家园,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二是积极创设爱心氛围 围绕“让爱成为一种习惯”这一校园文化建设内核,我校在环境文化建设中统一规划设计,力求使一砖一瓦皆生动,一景一物能育人,积极营造爱心育人的文化氛围。整个校园“爱”文化环境是一面八点。一面是爱心操场及舞台;“八点”即:校长寄语墙、爱祖国主题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墙、致爱楼(致爱也是学校校风的第一词语,释义为存爱在心,致力于行,楼道文化主题分别是“爱读书”,“爱科学”、“爱经典”)、知礼楼(即学生宿,取义于校风第二词语,释义为懂得感恩,礼让团结;主要文化主题是“孝道”文化和行为规范文化)、雅行居(即学生食堂,雅行是学校校风的第三词语,释义为雅言品正,文明慎行)、象棋园(取名为“乐智园”,乐智是学校校风的第四词语,释义为快乐阳光,聪慧儒雅)、校园荣誉墙及橱窗。处处彰显爱的教育真谛。无声地诠释“让爱成为一种习惯”的果小精神和独特的文化气息。学校校徽以心形、书简、G字母元素变形简化而成,取意于办学理念,寓意教师的爱心与学生的童心相映生辉,积极向上,结出累累硕果。加之爱心宝宝的童稚阳光形象,如今,爱心标志已成为xx的象征。
三是系统整合,拓宽爱心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最终还是体现在学校的制度、管理、课堂等环节中。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注重有机整合各环节的系统资源,不断拓宽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1)管理衍生爱
学校始终坚持用“爱”浸润学校的制度文化。以爱之态度、爱之要求、爱之责任、爱之担当、爱之行为、爱之能力 为主线,建设学校各种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努力实现“爱育硕果,学行四方”的目标。
(2)课堂倾注爱
学校把课堂作为践行“让爱成为一种习惯”办学理念的主阵地,致力于打造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课堂。要求教师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让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充盈课堂,坚持启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打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主线的高效课堂,构建平等交流、感情融洽、互助合作的师生和生生关系,让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爱心盛宴的精神家园让教师带着挚诚奉献爱,让学生怀着温暖得到爱。给合我校小班化教学现状,要求教师人人上节节有准备的随堂课,按四段式目标导学模式上合格课,努力达到小班化课堂教学“五个百分百” 常规要求(“百分百互动”、“百分百发言”、“百分百关注”、“作业面批百分百”、“评价百分百”),要求教师用“五心”(爱心、细心、放心、留心、耐心)践行“平等、欣赏、宽容、关爱”的课堂教学理念,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每位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实现课堂高效,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课程孕育爱
学校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努力做到爱心文化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
(4)活动渗透爱
我校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地践行“让爱成为一种习惯”的育爱理念。从四个层面,即“爱之魂”(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之本”(爱 父母、爱师长、爱他人)、“爱之韵”(爱学习、爱劳动、爱体艺)、“爱之林”(爱科学、爱自然、爱生命), 一是坚持100个好习惯常规养成教育,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主讲一个好习惯,并纳入班级一日常规考核评比量化,督促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二是打造出系列主题性教育活动(三月份——礼仪节,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践行真善美,做到心美、言美、行美。四月份——读书节,在与书香文化的亲密接触中不断积蓄力量,提升品味,做有文气的人;五月份——艺术节,在艺术的舞台上给孩子们一展身手的机会,让他们的才艺得以张扬,把孩子们的特长展示给社会;六月份――环境节,以“六·五环境日”为契机,让孩子们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者和实施者;七八月——爱心节,安排假期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融入到家庭、社会。爱在家庭、行孝感恩,爱在社会、行善奉献,培育爱心,强化责任,为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涂抹一道庄严的色彩。九月份——尊师节,让尊师重教的美德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十月份——红歌节,以歌咏比赛让学生重温红色经典励志歌曲,让爱校、爱家、爱国情怀永驻心间;十一月份——体育节,在龙腾虎跃的体育竞技中充分展示朝气蓬勃的无限活力;十二月份――反思节,以互相照镜子、学生进步展评、相互评比,自我评价的方式,反思一年的学习与收获。)整个活动要求教师和学生全程参与,让爱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xx小学毗邻新县城,随着新县城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县城学校优越办学条件吸引、家长意识变化及部分农民迁居县城等因素影响,客观造成学生生源日趋减少。学校经费不足,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硬件设施量与水平的缺乏,特别是我校由于新迁校址,办公用 房紧张、功能教室不齐备。
二是校本爱心文化课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系统化、序列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是活动文化建设组织成果不佳
小学生天性喜欢玩乐,学校需要提供更多活动,让学生能够体验感受课本之外的知识与经验,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来说,首先,主修课程安排过多,活动课安排相对较少,甚至导致学生压力过大,课外活动时间与花样被严重缩减。其次,在课外活动的安排上,仅仅体现在广播操、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但是没有紧跟时代进行活动的创新,活动整体成效不明显。
三、工作建议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需要保证其良好的经济保障,完善硬件设施,同时与时俱进的更新硬件条件。建议加大对我校文化建设活动提供充分的经费支持,不断的优化活动形式与内容,吸引师生的关注,促进师生积极的参与。
2.应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努力做到爱心文化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
3.注重文化建设的宣传活动。要对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做各种途径的宣传,包括校园内的宣传栏、黑板报、广播、阅报栏、学校各宣传墙面空间,同时积极的发挥新媒体途径建设,吸引广播电视媒体、报刊杂志媒体、网络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做积极的宣传,将学校的文化建设活动影响力得到扩展,从意识层面得到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还要不断的鼓励师生去积极创建、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4.积极拓展特色校园文化主题活动
学校需要依据自身所处的地域状况、人文环境、教育资源等开展特色文化主题活动,充分的将德育、体育、美育与 智育等内容融入到主题活动中,让师生在活动开展中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对活动做精心的设计规划,确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吸引效果,充分调动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让师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外享受到轻松而充分文化内容活动的熏陶,让师生活跃、快乐,从而让师生对校园文化有更强的关注与喜爱。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时间的沉淀,同时需要持续的与时俱进、优化调整,从而达到具有自身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促使师生和谐共处,为学生健康的心理与生理成长提供助力。让爱成为一种习惯,以爱的名义,从爱出发,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在爱的阳光照耀下,让我们共同生活在爱的海洋中,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规范我们的行为,打造我们的校园文化。
第四篇: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当“白云、白云飞满天,满天飘荡青春的誓言„„”的歌声在天际回荡,当“理想职业从白云开始!”的标志性口号喊起的时候,在广州、在广东、在全国甚至世界的部分国家,无不知道是我们白云教育集团的校歌与承诺。这就是我们广州白云技师学院校园文化的一种表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是与学校的产生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从这三个层面上来深刻认识。
一、建设优美的校园,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
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直观的物质文化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广州白云技师学院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人文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并举,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市场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学生,用科学的制度规范学生,用严格的管理训练学生,用优质的教育服务学生,用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用良好的就业满足学生。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等五育人的“全员德育”的方略。推行德育工作规范化,教育形式多样化,常规管理制度化的“三化”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的机制,把教育寓于活动,在活动中深化教育。
二、建立先进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保障。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如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以及相应形成的严密的组织机构。这种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代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一所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从今年3月5日开始,ISO9000标准——学校质量目标管理体系正式建立,并有序地按计划开始试运行。制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开拓创新、以顾客为本位、教育服务贴心、以能力为核心、培养技能精英、坚持敢为人先、不断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实行系统的质量目标管理,力争目标年年有所提升的学校学生工作质量目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不仅体现在对内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学校教学优劣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同时,它对外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和谐宽松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牛津、剑桥、哈佛、北大、清华等中外各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就在于他们能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形成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并由此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憾力,陶冶和启示着一代一代的学子。为了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我们广州白云技师学院定期开展了各项文化建设活动:
1、每年3月份开展“文明礼貌月”主题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寓教于乐,特别是与学校的师德师风学习规范月同期进行,大力促进了我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公民道德教育”专题讲座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内涵进行了深刻分析,联系实际、结合典型案例,对如何做作了明确的指导; “文明·修养·成才”演讲比赛、“文明礼貌你我他”主题电视美文大赛富有时代气息;文明礼貌专题宣传橱窗更是锦上添花。在2005年3月份我们开展了以“学习礼仪规则、模拟职业规范、铸就美好人生;提倡文明友爱、加强道德修养、构建和谐校园”的“学生文明礼貌月”主题活动,让学生做到尊师重教、团结协作、助人为乐、文明礼貌。让文明之风吹遍校园,营造良好的校风。积极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建立爱心社会,“爱心献血公益活动”。
2、每年4月份组织我校都组织“读书月”活动,向学生推荐书目达500多种,组织各班召开“我喜欢的一本书”主题班会,请专家教授为技工生进行 “读书指导”讲座。通过举办 “读书杯征文比赛”、“读书杯演讲比赛”等活动,掀起广大技工生“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潮。技工生平均每月借阅书近4000册,人均2册。
3、每年5月份举办“科技艺术节”主题月活动,各类大型的前沿科技讲座、技能公开竞赛、学生作品展示会、学生服装设计表演大赛、学生辩论比赛、科技艺术节闭幕式颁奖文艺晚会等活动异彩纷呈,科技活动与艺术活动交相辉映。2004年5月广东省“元征杯”技工教育教学成功展览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校团委积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参加学校科技艺术节活动,组织手了抄报,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绘画和小工艺品制作比赛。连续几年参加广州市职业技能竞赛,我校学生都名列前茅。
4、每年7、8月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招生宣传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我校五分之一的学生是通过学生举荐来入学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数字运用、信息处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发展创新”的七项核心能力训练。开学初,我们邀请了广州市团校的老师,给我们的班主任进行了“历奇训练”的训练。这是核心训练的内容。我们正在探索制定技校学生七项核心能力训练的大纲和方案。
5、每年9月份在新生军训与入学教育后举办大型“迎新生、庆国庆”文艺晚会。
6、每年10月举办全校学生干部培训班,为期一个月,对学生干部进行管理知识与管理实务的培训,培育学生骨干力量。并拨出专门经费组织校团委、校学生会、宿管部、律委会学生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和学习,以开阔学生干部的眼界,增长学生干部的见识,激发学生干部的自豪感和工作热情。
7、每年11月举办“体育节”,以校田径运动会为主线开展系列体育活动,如秋季足球联赛,新生广播操比赛等。
8、组建了管乐团、舞蹈队、吉他弹唱协会、文学社、小记者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书画协会、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计算机学会、电子通讯学会、汽车之友学会和青年志愿者等18个学生社团和20多个科技兴趣协会。各社团协会聘请了指导教师,开展了相应的活动,丰富了校园课余文化生活。在每年10月份,团委都组织进行社团招生宣传一条街活动,在今年10月12日,我们一次就招收了800多名社团成员。我们的社团不仅活动内容丰富,并且多次外出参加比赛获奖:
积极组织参加省市等校外文体比赛,为白云增光添彩。2005年由广东电视台和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共青团广州市教育局团委和《现代小学生报》协办的“智力才艺百分百”电视比赛,在中等职业学校和特色学校组比赛中,我校组织了吴新伟、付伶燕、郭芳等三名选手组队参加,我校选手荣获――亚军。
在参加《省技工学校学生实用百科知识竞赛》,我校团员选手吴新伟,获得亚军。
在2004年12月3-4日,我校组织的18名运动队员参加了广州市第十一届市属技工学校田径运动会,获得了400米、铅球、4×400米、跳远等4个冠军,4×100、200米、跳高等3个亚军,以及铅球、跳远、三级跳等3个季军,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
参加市属技工学校乒乓球比赛,我校获得男子单打和集体冠军。
在今年6月10日 晚,由共青团广州市教育局委员会主办,由我校团委协办的 “2005广州市教育局局属学校五四校园文化月优秀节目展演暨颁奖晚会”在我校隆重举行,为期两个月的“五四”校园文化月系列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从今年4月份开展的教育局局属学校校园文化月活动以“弘扬校园文化精髓,展示团队活动成果”为主题,举办了中小学生书信节,校园文化成果巡展,校园特色文化活动VCD评比,校园文化活动公开日,校园优秀文艺节目展演等系列活动。我校以扎实有效的社团管理体系,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在39所参赛
学校中独树一帜,荣获校园文化巡展一等奖、校园特色文化活动VCD评比一等奖、校园优秀文艺节目展演二等奖等诸多奖项。
9、每年举办全校性9次大型讲座对广大学生进行健康、法制、安全、学习、职业指导和成功等方面的教育:主要有传染性疾病预防与保健讲座、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防火防灾教育讲座、安全与自救教育讲座、读书指导讲座、职业指导讲座、青年成功教育讲座。
10、结合各个社团每年举办四期素质培训班,免费为学生开设交谊舞、美术、书法、篆刻、钢琴、普通话、健身操、篮球裁判、美术字和演唱技巧等10个培训班,年均培训超过1500人次。
11、开展“美在教室”、“美在宿舍”等设计比赛,美化学习与生活环境,突出环境育人的功能。高度重视宿舍的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美在宿舍”的设计比赛活动,发动全体技工学生和部分培训大中专的学生宿舍参加比赛,极大促进了我校宿舍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了温馨如家的宿舍环境,彰显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凝聚了宿舍成员的向心力。实践证明,美化得好的宿舍其成员合作精神良好,违纪率低。注重教室美化,营造良好的教室学习氛围。组织开展“美在教室”设计比赛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12、校园宣传工作形式多样,标准高,效果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校中心工作为主线,以正面宣传为主阵地,以对外宣作为重点,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宣传学校教学改革、管理服务、教书育人等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范,弘扬正气,鞭挞歪风,为建设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高级技校、技师学院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在这里我们开展具有特色的“七刊”、“一报”、“一网”、“一台”、“一站”
13、“双文明”创建工作深入持久,促进良好的校风形成并保持稳定。广泛深入地开展“双文明”创建活动,每月召开一次双文明表彰大会,并颁发流动红旗,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14、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初见成效。我校心理辅导中心主要从对学生提供个人心理健康咨询、职业心理测评、心理辅导宣传、向学生提供集体心理素质训练等形式开展工作,取得了成功。目前在校园网上,我们安装了“心海心理健康测评软件”,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每年邀请专家来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校园文化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内涵上分析,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最浅层的是物质文化,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校园物质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包括学校人际关系及规范化了的学校制度,而精神文化则是最高层面的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及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群体目标及种种思想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第五篇: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王佳1李爽
2(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02)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未来社会文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大学校园
关键词:校园文化;公寓文化;校企融合文化
一、学生公寓文化
(一)大学生集体荣誉感教育
1、公寓体育类比赛
公寓体育类比赛项目:象棋比赛(男女)、定点投篮比赛(男女)、俯卧撑比赛(男生)、跳绳比赛(男女)、引体向上比赛(男生)、铅球比赛(男女)、跳远比赛(男女)、仰卧起坐(女生)比赛。以寝室为单位计算平均分,获胜寝室给予 “该项目之最寝室”的光荣称号,并在班级月考核评比中给予加分。通过公寓体育类比赛打到强身健体,增进同室友谊,增强寝室集体荣誉感的作用。
2、体重娱乐比赛
以寝室为单位计算平均分,男寝以平均体重最高获胜,女寝以平均体重最低获胜。获胜寝室给予“帅哥寝室”、“美女寝室”的光荣称号。通过这种体重娱乐比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增强寝室集体荣誉感。
(二)大学生公寓走廊文化建设
1、宣传标语
(1)以弘扬学习精神为主题
例如: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生命中最值得投资的是自己,给自己最佳的投资是学习;成功来自坚持,执著创造奇迹。
(2)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
例如:八荣八耻;同学们,请爱护我们的家;孩子们,请节约用水;卫生安全你我他,公寓文明靠大家。
2、宣传图片
(1)先进人物
利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感染人,促进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格,如张丽莉事迹、孔繁森事迹等;利用优秀毕业生事迹,促进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和坚定学习信息和专业信念。
(2)特定场景
公益安全场景:例如艾滋病宣传图片、交通安全宣传图片、消防安全宣传图片,十八大宣传图片、禁毒宣传图片、吸烟有害健康宣传图片、普法宣传图片。
职场工作场景:例如工作车间人物照片、工作车间设备照片等,利用职业环境培养学生就业意识。
招聘会的场景:利用招聘会的火爆场面,通过感官刺激,让学生每天保持学习的紧张感和压力感。
(三)倡导公寓学习文化,打造学习型校园
1、在学生公寓每个楼层设定自习室,为学生夜读提供场所和条件。
2、每逢期末,在寝室门口树立期末倒计时提示牌。每天学生出入寝室,通过数字刺激学生认识到学习压力感并督促学生的学习自律性。
3、通过制度要求学生定期必须上晚自习,但是允许学生到班级、或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或实训室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习,打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
4、校园学习文化的建设保障是教师,教师要严格考核学生,从某一种意义上讲可以是逼着学生学。另外,需要教师多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有学习任务、有学习方向和目标。
(四)公寓内务文化
制定统一的公寓内务标准,定期开展“找茬活动”。按照内务标准,通过班级内学生互查、学生会配合教师检查点评,评比出寝室名次。通过“找茬活动”,让学生明确内务要求和注意细节的做事方法,调动了同学们做好寝室卫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培育了同学们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
(五)通过辩论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大学生对宿舍内务管理、早操制度、以雪为令全员清雪制度等存在抵触思想。可以通过各种相关主题的辩论赛,例如“以雪为令全员清雪”与“我们是学生,交学费是来读书的,没有义务扫雪”的辩论;“大学生跑早操有益”和“大学生跑早操影响休息和学习”的辩论等。通过辩论,使观摩的学生受到启发和产生觉悟,提高对学生管理的认识。
二、引企业文化入校,校企文化融合大学生最终面临的是就业,那么要实现在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除了在知识和技能上要加强教学之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应该践行校企文化的融合。
(一)班级管理中的校企文化融合1、根据专业不同,面对的行业不同,模仿企业的岗位职务进行班级组织构架
班费,虚拟工资发放。积分兑换奖品。考勤表,项目书,岗位竞聘,文件管理,上级给下级打分定工资
(二)人才培养方面的校企文化融合当今的社会就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一个好的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企业自身有着良好的管理。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有着良好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一个班级在学校的诸多班级中有着良好的形象,能够“产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在班级内部也必然要有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比如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级干部“竞争上岗”,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改变管理的角色认定,让学生在公平、民主的气氛中发展自我;在班级实行班级干部“末位淘汰制”,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竞争状态,适应将来就业后在企业的工作和生活。
摘要:学长制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管理的重要途径,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已经在进行尝试和探索。高职院校中实行学长制,将会从党员培养、班级管理、专业实践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
学长制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模式。它最初出现在15世纪英国,上世纪初日本早稻田大学也作了尝试。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高校陆续倡导和推行了一种全新的学长制,是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直接参与低年级学生班级日常管理,他们能够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实践,我们觉得这种模式更适合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完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实行学长制的必要性
首先,从高职生源的素质上看,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他们学习缺乏自主性,同时自律性较差,这令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开展比较艰难,急需一批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传、帮、带。
其次,高职辅导员学历职称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在部分高职院校中还聘用了大量的退休人员来担任班主任,很难使辅导员在有限的精力、有限的时间中做到深入细致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而学长制的全面实施能够很好地弥补辅导员制度在实践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挥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
再次,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一批专业技能强的学长进行专业指导。
二、高职院校实施学长制的具体办法
(一)高职院校学长的分类
在高职院校中,根据学长的职责可分为党员学长、班级学长和专业学长。
党员学长是指在高年级学生党员中选拔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成绩优秀的学生做为“学长”,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创造性、积极性、示范性,切实提高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党员“学长”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党务知识辅导,起到政治辅导员的作用,使低年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满足学生思想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需求。同时可根据需要划分党员责任区,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班级学长是从优秀的学生干部中选聘,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引导;对学习生活进行帮助;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选拔、任用班级干部,组织学生各种活动等。同时掌握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关注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和人际交往状况,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专业学长就像企业中的师徒制,是指低年级学生拜高年级学生为师,在业余时间学长对学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辅导,手把手地进行传授,使学弟们在实践中尽快掌握技能,少走弯路。
(二)学长制的实施办法
首先是选拔学长。通过公开招聘,学生自愿报名或辅导员推荐,参考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在高年级学生中聘用政治素质高、成绩优秀、有责任心、有一定学生工作经验的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担任学长。
其次是学长的培训和考核。由学院统一组织进行上岗培训,规范学长的工作职责,并进行工作方法、工作技巧以及岗位规范的培训,通过笔试、面试合格后可上岗实习,实习期能够胜任者可以聘为学长,颁发聘书。
再次是明确学长的职责。党员学长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和入党教育方面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班级学长主要帮助班主任、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选拔、任用干部,组织学生各种活动,掌握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和人际交往状况,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学长主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最后是对学长的奖励和待遇。学长作为学生干部在综合素质测评中要给予加分,并对其中优秀的学长进行表彰奖励。
三、高职学长制的成效
(一)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尽早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学长制”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及时有效地帮助低年级学生克服了心理紧张、焦虑和过度放松等问题,帮助他们适应了大学校园生活。
(二)有利于学长的成长与进步
学长通过帮助他人,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完善了人格,提高了其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帮助低年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成长。同时,“学长制”增强了学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丰富了高年级学生的工作经历,提高其适应社会以及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扩大了他们的交际圈,加深了同学间的深情厚意,有利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有利于班主任、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学长充实和完善了学生管理队伍,创新了学生管理的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学长们深入了解学生,获得学生中存在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他们收集、整理、筛选、加工这些信息并反馈到班主任手中,让班主任工作有的放矢,提高了学生工作的效率。
低年级学生的专业问题得到学长的点拨,会有茅塞顿开之感,不必等到上课时候请教教师,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也减轻了专业课教师的负担。
四、学长制在实践中的优化和发展
由于高职院校学制短,学生一般在校时间只有两年半,所以对于学长的培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尝试采取建立学生流动站机制,即优秀学长毕业后可以申请继续在学校学习和工作一至两年,他们由学校统一培养和管理,给于他们一定的薪金和待遇,同时为他们安排相应的课程,使他们在学校继续深造,为今后的就业储备能力。同时他们可以继续发挥学长的作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学长流动站的建立能够使学校文化进行有效地传承,同时这些优秀的毕业生是学校的重要资源,他们可以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