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课堂的十大弊端
传统课堂的十大弊端
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在其著作《课堂的革命》中对现行课堂作过深刻阐述:“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
传统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一、单调的“标准化”导致固步自封
传统课堂的“教”,多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愿节外生枝。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于是,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过去我们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样教,特别是有人听课时,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把听课者的眼球吸引到老师这里来,怎样把老师的看家本领在一节课上都展示一下,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太过强烈。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教师课前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教学起点有时不相吻合,等到上课时,好多东西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很难看到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很难看到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统一的“程式化”导致创新匮乏
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致出现了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外”的现象。现行普遍的课堂是一种在课堂纪律支配下的课堂,教师强调纪律的严肃性,纪律的一致性,纪律的不可逾越性。岂不知这种冰冷的纪律往往成了限定学生听课行为的障碍和樊笼。教师精心制定的教学或行为规范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了。过分的规矩,更扼杀了学生们潜在的创造才能,压抑了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以致使学校、教师成为学生心灵残障的制造者。
传统课堂教师居高临下,学生则处于一种无形压力的包围中。老师讲课时,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时,学生们要举手征得老师的许可方才回答。有些人甚至以自己高压下形成的准军事化管理作为成功的典范,炫耀的资本。事实上,那种统一规范、整齐划一的场面下的孩子,在整日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生活在一种神圣与威严中,生活在一种压抑与束缚中。报刊所载教师在公开课上为追求举手效应安排学生会的举右手,不会举左手的造假例子,教师在公开课上解决了学生所有“问题”,而致使学生什么都“懂”了,最后没有一个学生提问、质疑的例子,冰雪融化后只能变成“水”的例子,值得我们反思。
三、纯粹的“应试化”导致枯燥乏味
“用简单的升学指标管理学校教育”、“畸形的德育”,这是张志勇首先提到的应试教育两大弊端。他调研时曾在某学校内看到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世界上有四种人:人渣、人手、人才、人物,你要当哪一种人?我们不能成为贵族的后代,但我们可以变成贵族的祖先。”“这是当前很多见的励志教育。我们已经把励志教育极端化了!”张志勇说,在这种情况下应试教育强调的是“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极端功利化、自私化、庸俗化的,带来的是责任感的缺失。
传统课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掌握教师所交给的知识,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造成的恶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使学生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与品质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
四、极端的“功利化”导致压抑人性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进行的是一种“颈部以上”的学习,它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
学生普遍反映上学不幸福,而且这样的状态不能被教育者关注和理解;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外部,更多的来自分数的压力,而不是来自对知识内在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这是传统课堂的两大悲剧。不可否认,传统课堂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一是失去了梦想和激情,变得麻木、呆板;二是失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变得惰性;三是失去了学习的主动习惯,变得低能;四是失去了天真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品质,变得少年老成。
五、流行的“填鸭式”导致疲于应付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
教师的“一讲到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师生“一问一答”剥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对教学的评价往往注重的是结果,评价的手段是单一的考试,评价依据是考试分数。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们为了考个好成绩,排个好名次,只好在挤学生上下功夫。逼着学生每天写多少字,做多少道题,背几个定义,抄几段课文„„在书山题海面前,学生忙得昏头转向,无所适从,只好“地理(老师)来了背地理,数学来了做习题,英语来了抄单词„„”如果一闪空,没有老师的指示,学生反而楞着不知干什么好!
六、“重结果轻过程”导致舍本逐末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应该如何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学习给他们留下的只是消极的体验,甚至有的学生从此不再喜欢学习,甚至产生一进教室就头疼的毛病。
传统的教学特别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它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无需动手实践就可以快速地将知识存储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
七、“重教法轻学法”导致南辕北辙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学习者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过多强调的是如何教。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着“教什么”,而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限泾渭分明。课程内容由政府和学者专家判定,教师的职责是踏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实施者,很少有机会发挥自主性,只能跟在课程计划的后面亦步亦趋,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
教师不是“用教科书教”,而是“去教教科书”;在教法上,不是多种媒体综合运用,而是单一地讲授;不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而是“以传授知识为核心”;不是“学生本位”,而是“教师本位”,没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八、“重灌输轻探究”导致浅尝辄止
多少年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循着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采用一连串的追问,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结论。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过细、过窄、缺乏思考价值,当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是所期望得到的答案时,教师便会立即抓住,如获至宝地加以肯定或赞扬,于是,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也就此画上了句号。即便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但常常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无疑在客观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仿性和依赖性。
教学中的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走,教师好像是导游,拿着旗子在前面喊,一队学生跟着走,无法停下来按自己的需要去观赏,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可谓走马观花,没有切身体会。概括起来讲,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下面几多几少: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
九、“重教材轻学生”导致兴趣丧失
传统课堂的公开课总是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还美其名曰“尊重课本”。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随便处理。好多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话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最大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纳入自己的预想中,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当设计的环节完成以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怎样去掌握,掌握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复制”知识的效果如何才知道。因此,传统教学缺少活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
十、“重知识轻能力”导致眼高手低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而知识掌握的过程和能力形成的过程才是学习本身。孩子的大脑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知识是用来思维的元素,知识就是种子,思维就是耕种,只有当我们把知识用思维耕种到大脑里的时候,知识才能变成力量,否则就是无用的垃圾在大脑里的堆积。现在社会上浮躁的风气,愈演愈烈的功利主义,使人们把目光全部集中到成绩和考试上,忽略了人性;学校盲目追求知识,追求升学率,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师只为高考而教,学生只为高考而学,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本该围绕学生展开,可传统课堂上缺少尊重意识和服务意识,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种种权利,不给学生以选择权。学生们在课堂上得不到平等,得不到对话,得不到表现自我的机会。传统课堂束缚人的思维,压抑人的求知欲望。教育不是以压抑、管制和约束的方式去调教、干预、统治学生。教育应该“按照儿童的方式”,这样他们的天性才会自然展现,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热情。
第二篇:中国教育十大弊端
中国教育十大弊端(转)三河家园贴吧爱吃铜锣的猫
第一弊端:职员数量严重超标。
从幼儿园到大学,职员形成一个庞大的寄生群体,像吸血虫一样,在榨取着有限的教育经费。这一现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中等专业学校和大学表现尤为突出。好多学校职员的人数比教师多。这些人闲散无事,养尊处优,几个人干一个人的活,但是,这些人都是有背景的。这是教育界改革艰难的主要原因。
第二弊端:教科研经费的严重浪费。
这主要表现在大学里,特别是各级重点大学。先巧立名目,骗取国家的科研经费拨款,然后再狂花滥用。主要用在吃喝玩乐上,这是时下某些大学人最可耻的一面。因为,这钱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分量太重;白白的糟踏,可谓是良知丧尽。
第三弊端:城市和农村教育的二元化使农村更加贫困。
中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在农村,而国家和地方政府主要的教育资金投入却流向了城市。中国辍学的儿童和少年主要在农村,没有良好的教育作基础,农村只能在发展中越来越落伍。穷的更穷,落后的更落后。
第四弊端:招生的腐败贻害无穷。
由于教育资源的紧缺,使得各级学校甚至是幼儿园的招生都充斥着暗箱操作。使得掌握这一资源的人有了谋取私利的广阔空间。特别是重点学校和各种艺术、体育类招生,金钱交易是赤裸裸的。
大学自主招生。大学自主招生无可否认也可以招进一些奇才。但是看看大学自主招生中那些怎么答都算对的“神仙题”,势必又给教育腐败制造机会。
保送制度。保送生固然有一部分确实有真才实学,但保送制度也为教育腐败大开方便之门。很多保送生水平一般。南京某大学去年一名保送研究生,入学后专业不怎么样,学位英语竟然只考了30分。据说该生父亲是江苏省某官僚。
不正派的硕士博士导师借专业课程自主命题之机营私舞弊。
第五弊端:校长负责制助长了腐败的滋生。
这一制度有其先进性和科学性,但不适合当今的中国。因为没有配套的监督机制,权力失去了有效的制约。校长仅靠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是无法约束权力下的欲望的。绝对权力下不可能有民主气氛,更不可能做到以人为本。这样条件下,教育是扭曲的。
第六弊端:高考不同的分数录取线有失公平。
同样的考题,却因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大学所在地和外地的不同,地区和省的不同等不同因素而划分不同的录取线。现在,为了维护这种不平等,有的地方干脆自己出题,自己来划录取线。
这种维护特权的做法有失公平。
大学招生的地域不平等。中国目前的大学招生严重向那些占有最好教育资源的地方倾斜。占有最好教育资源的地区学生智力并不比其他地区好,其他地区小孩刻苦的多。如果各个大学在全国统一录取分数标准,那么考生最多,学习最刻苦的山东,河南两省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势必大大增加。
第七弊端:基建中的腐败。
基建的腐败主要发生在城市的各级学校。随着各级政府财力的增长,用在改造和新建校舍、操场上的教育经费投入越来越多,腐败表现在假招标和偷工减料上。用质次价高的原材料是主要手段,回扣是腐败的主要因素。
第八弊端:职称评定的虚假与浮躁。
职称评定的泛滥和制度的僵化,使得有人能够投机取巧走捷径。论文的抄袭,文章的低劣,评奖的泛滥,已经成为教育界职称评定的三大弊病。忽视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
学习。有人甚至以此来牟利。如交钱就发论文,就评奖,还有学术剽窃等。
第九弊端:教学器材购置中的黑幕。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多媒体器材大量进入课堂。如微机、电视,数码录像机,高级投影仪等。品牌和规格各不相同,质量也相差很大,好多厂家在教育界的销售攻关是以回扣的方式来贿赂相关的决策者和采购者,把质量差,配置低的产品卖给学校。这方面,电脑的问题最多。
第十弊端:全民学英语的代价太高。
英语应该学,但不能全民都学。绝大多数中国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使用外语。全民学外语是民族自卑心理的外现。如果学英语的时间超过学本民族语言文化的时间,后果是逐渐鄙视并忘记本民族的文化和语言;还有,让学习者在这里消耗大量的精力,对创新和发明就无暇顾及了。这将是民族的悲剧,代价太高了。
还有就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意识形态占100分,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国家还这样吧。台湾1990年就不考三民主义了。意识形态课程浪费学生时间,浪费国家人力财力。
综上十点,说教育误国是恰如其分的。
危哉,中华民族!拯救从改革教育开始吧!
中国教育十大弊端(其二)
一、应试教育,学生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差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虽然每年都在改,可是改来改去总是给人换汤不换药的感觉,老师每天在黑板画来画去,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是重点,出题的人怎么出题,出题点在哪里。学生自然也是循着这些摸索着老师怎么出题的路子。如此之教育,试问将来他出社会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在如今日新月异的年代里,培养了这样的答卷高手,我们所说的现代化是做好一张问卷能解决的吗?
二、素质教育薄弱,几乎没有自我生存能力
学生每天报着书本啃来啃去,满脑子的数理化符号、公式,看到食盐就说,给我点氯化纳。这样的学生也许是个好学生,可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是什么样的人才呢?难道说我们要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爱因斯坦、牛顿之类的科学家吗?要不是的话,学那么复杂的物理化学做什么呢?而且,据我个人所知,许多物理化学成绩好的学生,也都搞不明白为什么,只是知道题这么出,我就这么做。这样培养的人也算是人才?学生们的素质真的得到了提高吗?
三、缺少广泛的社会教育,致使学生思想幼稚、知识面狭窄
大部分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整日勤勤恳恳的读书做题,顶多看看新闻而已,有的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上学曾经听说我们学校有个学生,从小到大没去过和自家只有百步来远的一条街,不知道那条街的名字,最后,考上了中国某名牌大学。如此之人当然少之又少。可是在国外,小学生们每天除了日常学习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老师指挥下做社会调查,了解各种最简单现象,诸如面包的整个生产过程,从播种到收割、磨面、烤制,让学生丰富社会知识和文化。然而我们做了什么?
四、道德教育不健全,学生思想素质越来越差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就有思想品德课,建立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可是这却使学生的反抗情绪变大,致使不遵守行为规范成为时尚,记得我在初中的时候,有个女生还是我们班班长,做了一首打油诗曰:“上课就迟到,放学早掉跑。考试交白卷,你是我的爱”。那时候女生就喜欢这样的男生,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
五、没有法制观念,学生犯罪率越来越高
由于近几年改革开放后,大量的新思想打破旧了传统和道德体系,而我们的教育部门采取的方法不得当,让很多不健康的文化传到的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正处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在没有正确道德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的前提下盲目的把许多不健康文化作为时尚,诸如前两年风
靡的《古惑仔》、前一阵子流行的《流星花园》,把这些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人带入了另一种幻境中,使本来就却少抵抗力的思想防御体系,一下子被打破。一时间打架、抢劫、争强斗狠、早恋、甚至在学生中有**,这些都成为时髦而且风光的事情。我就亲眼见过一个初中生在人前炫耀自己和多少个女孩儿上过床。在这样的学生面前,作为一个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你是否觉得这只是学生家长或者社会的错,难道我们的教育就没有问题?
六、学习压力有增无减,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有的甚至变态
教育部以及相关部门一再提出给学生减负,可是由于教育体系从根本上仍然采取的是应试教育原则,致使老师们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不得不仍然采取题海战术。而且,近些年采取综合考试,使考试范围更加海阔天空,老师们自然是采取多作题多练习的方法,以应对题型的大量变化和灵活性。学生的学习压力纯属有增无减。
七、老师素质下降,师生关系不融洽
教师的待遇一年比一年好,当教师正好成了一些没什么技能,又无能力开公司办企业的人最佳选择,有人还把当教师做为跳板。认为先当几年老师再说,以后再找别的出路,根本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才,更不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中。而且这部分混在教育机构中人,为人师表做出了许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情。我以前所在的一所高中就有一个老师屡次和女学生发生关系。这样的人能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才?
八、教育费用过高,与国民经济状况严重不符,上学已成为负担
有人曾经保守的算过一笔帐,一个孩子从小学开始每年支出学杂费用大约要4000左右,到了初中和高中每年就要6000多,而上了大学之后,每年就有一万多的开销,这样下来十几年的教育,就是要近十几万的教育投资。作为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也许还能承受的了,而作为北方地区,工薪收入的家庭实在是笔不小投入。夫妻两人的收入几乎大部分都要送给学校,学习如果再不好的学生,家长的心理怎么能好受,学生学习实在是种压力。
九、学校教育向经济化发展,已经不是为了让学生成才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也纷纷搞起了各种赢利性质的项目,学校也从以前追求升学率,改为了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转变,除了各种名目繁多费用外,利用学校场地、设备开办工厂和企业联合搞各种经营项目。老师也转变了思想,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开办业余培训班,有的老师甚至故意不把课程讲完,而是留在课外培训上讲。对此,家长们也是无可奈何。
十、升学考试,一卷定前程,使大量人才流失
辛辛苦苦十来年,就是为了一次高考,谁答了高分谁就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分数不够不要紧,有钱一样可以通行。几张卷子决定人一生的命运,难道考不上的这些人就不是人才了?考上的就成了人才了?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一张志愿表的填写都能研究出学问来。一旦志愿填的不恰当,真是叫天天不灵了。好象是中国的人太多了,根本不稀罕什么人才,有的学校明知自己和清华、北大等学校差了十万八千里,但也瞪着眼睛说,只要你第一志愿没有填我们,就休想要我们录取你。就连一张志愿表都能决定人的命运。记得我曾经看到一篇报道,一个中国的女硕士生,在国外留学,一不小心就被几家知名院校同时录取。相比之下中国的高等院校是不是该反省一下。
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强国!强民!提高全民素质!这些是不是都是口号?中国将来的命运掌握在你们的手里………………
中国教育十大弊端(其三)
一、重学历轻能力
无论是大学还是中专,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分数论成败的高考制度造就了应试教育和高分低能的学生。只会学习不会生活的大学生比比借皆是,德智体美劳全素质人才鲜有出现。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不少大学生毕业生到社会后,动手能力差,适应能力差。
家长思想封建。总认为读书是孩子唯一的机会束缚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以致于孩子没有一点的社会知识与社会实践能力。
二、重教书轻育人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明显放松。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猛增,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素质的降低,给学生管理和教育带来了困难。由于管理不到位,学生用于学习上的精力大大减少,学业荒废,厌学贪玩,进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中专和职业类学校中表现更为突出。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需要学校解决的迫切问题。
还有就是教育方法单
一、古板,采取灌输式;教育工作者大多数素质过低;学习压力过大、任务过重以致于孩子厌学。
三、重理论轻实践
这在一些文科专业里较为普遍,学校比较重视理论教学,一只粉笔一张嘴式的专业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学生在毕业前难以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造成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脱节,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学以致用,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企业聘不到实用型人才的原因之一。
四、重外语轻国文
可能每所大学里都开设英语课程,但却很少有大学开设我们自己国家的语文课。是我们的学生对国文掌握好了吗?非也!不少学生甚至大学生,连篇象样的文章都写不了,更不用提写毕业论文了。我看过不少中专和高职学生写的请假条,先不说字写的怎么样,单从假条的规范性上看,几乎没有几个人写正确,这样的学生还谈什么素质!在这方面,我们的国家教育是崇洋媚外的,如果你没有外语合格证书,想拿毕业证、评职称什么的都不可能,而从来没有听说必须有国语合格证书才可以怎么怎么的。也难怪近日教育部下文要求大学里必须开设“语文”课,这实在是不能再坐视不管的事情了。
五、重传授轻研究
大学应该是一个崇尚学术研究的地方。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应该拿出相当大的精力去做学术研究,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也要开展有关的发明创造活动。在全国重点大学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但是在一般院校里,学术研究尚未成为风气。不是没有研究的能力,关键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实行坐班制,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潜心研究;出于机制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学校的教师缺乏研究动力,只是局限于传授课本知识。
六、重考试轻测试
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准就是考试及格,应试教育不仅存在于高考前,也渗透在大中专院校里。一些学校还停留在培养学生学习、考试合格予以毕业的水平,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测试则不太重视。国家在职业资格认证上也是采用考试的办法,只要通过国家指定的考试,就可以获得某种职业资格,而对于考试者从事该项职业的能力则不予考核,这种重视考试忽视能力测试的做法,造就有相当一部分有职业资格而无实际能力的“人才”。
七、重堵截轻疏导
现在的学生不好管理,这在一些采用注册入学的院校里更为突出。由于进入学校的门槛降低,使得一些成绩不好,素质不高的学生大量涌入校园,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而不少学校的学生管理在理念和方法上还是沿袭传统的做法,重堵轻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要求。对学生逃课厌学、外出上网等违纪行为一味去做事后处理,去查去堵,却很少有人研究发生这些事情的原因,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形成了学校疲于围追堵截,而学生违纪现象屡有发生的局面。
八、重投入轻产出
国家一直提倡要重视教育,发展教育,自上世纪末开始,全国各地纷纷投巨资建设大学城,一些高校也扩建,甚至建新校区,使得全国的教育投入大多流入到了固定资产上,有的大学
甚至背上了巨额债务,比如吉林大学的债务高达十几亿元。为了还债,不得以扩招学生,半这也难以弥补债务窟窿。与这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学校不重视产出,有的学校不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几乎没有什么产业,一味地搞基本建设,忽视其效益,导致不少学校生计难以为继。
九、重形式轻内容
我国的每个行业都存在着这评估那评比的现象,教育概莫能外,国家对各级别的院校都规定有严格的条件,这对于从整体上控制教育质量有一定的作用。每到评估时,各参评学校都要忙一阵子,对照上面的评估要求和标准,一条一条地自查自纠,整材料,做文章,然后接受评估组的考核验收,这种评估方法,重形式而轻实际内容,被评单位不难过关。
十、重硬件轻软件
随着高校的新建和扩建,一些院校变得越来越高档。而有些学校在建设中侧重校舍、实习设备等硬件建设,而在管理、教育等软件方面却有所忽视,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教育教研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提高学校的综合素质,需要在软件建设方面下功夫。
第三篇:传统商业模式的弊端
传统商业模式的弊端
传统商业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业态也非常丰富,有专业商店,百货店,超级市场,方便店,储物店等。每一种业态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同时对原有的业态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而无店铺商业模式的出现就给传统的店铺零售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新兴的无店铺商业模式相比,传统的店铺零售模式有着许多的弊端与不足。
一、传统商业模式在生产制造方面的弊端
由于传统商业模式中制造商直接面对的并不是消费者而是中间商、零售商,所以生产商并不能第一手了解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评价及建议、要求;从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二、传统商业模式在运输环节上的弊端
从生产商到中间商到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的售货模式明显不能再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因为这种传统的模式与生产商直接到消费者的无店铺模式相比较,造成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就拿水果销售来说,传统的销售模式中水果从很远的地方运到中间商再到零售商,在这个运来运去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交易的成本而且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许多的水果在搬运过程中坏掉。)
三、传统商业模式在成本上的不足
由于其在生产运输环节的不足,使其交易成本增加,最终导致由产品价格高而使其竞争力下降,这都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四、传统商业模式在销售方面的不足
随着人们的时间观念的增强及社会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采用传统的购物方式买东西。因为传统的购物方式既花费时间又花费精力而且并不一定能够买到中意的商品。而传统的销售不仅在消费者方面不讨好而且销售商还要雇佣一大批销售人员,这无疑又增加了销售成本。所以在销售方面传统商业有着其无法避免的弊病。
综上所述,与新兴的无店铺商业模式相比,传统的商业模式存在着许多的无可避免的弊端。
信管一班田楚权 学号2011126010005
第四篇:中国式教育的十大弊端
中国式教育孩子的十大弊端
一、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 被逼迫出来的“优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
易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怨恨。
二、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这一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三、三、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 当孩子关上房门,就总觉得他肯定在里
面干坏事。
四、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 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得到老师表扬了,而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脏!
五、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可以说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
六、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 父母将工作生活中的情绪带给孩子,稍有不顺就拿孩子
撒气,还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七、七、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带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学,我就给你买最好的电脑”……这样的奖励方式,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
八、八、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 最本质的原因是父母没把对孩子的承诺看成承诺,没有理
解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应是平等关系,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很失望九、九、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父母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当孩子对一件
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与热情,家长视而不见,将孩子的爱好和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十、十、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养 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剧——粗暴的父亲
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残疾人。
第五篇: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弊端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弊端
1、以教定学。
过去我们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样教,特别是有人听课时,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把听课者的眼球吸引到老师这里来,怎样把老师的看家本领在一节课上都展示一下,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太过强烈。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教师课前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教学起点有时不相吻合,等到上课时,好多东西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所以课上显得老师非常紧张、被动。所以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很难看道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很难看到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2、以本为本。
我们以前讲公开课总是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还美其名曰“尊重课本”。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随便处理。好多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3、教路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于是,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4、学法单一。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5、目标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进行的是一种“颈部以上”的学习,它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应该如何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所以六年学完,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给他们留下的只是消极的体验,甚至有的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甚至产生终身不再学习数学的念头。
6、问题单一
多少年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循着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采用一连串的追问,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结论。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过细、过窄、缺乏思考价值,当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是所期望得到的答案时,教师便会立即抓住,如获至宝地加以肯定或赞扬,于是,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也就此画上了句号。即便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但常常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无疑在客观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仿性和依赖性。
教学中的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走,教师好像是导游,拿着旗子在前面喊,一队学生跟着走,无法停下来按自己的需要去观赏,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可谓走马观花,没有切身体会。
7、评价单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掌握教师所交给的数学知识,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造成的恶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使学生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与品质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
概括起来讲,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下面几多几少: 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