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古诗词中的月意向(共5篇)

时间:2019-05-14 22:1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析古诗词中的月意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析古诗词中的月意向》。

第一篇:简析古诗词中的月意向

简论古诗词中的月意向

摘要: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许多具体的物被诗人赋予生命色彩,产生了许多典型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月亮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母题,尤其在诗词领域,在月意象中,诗人表现出对人事际遇的感喟,对历史变迁的反思,对离愁别恨的倾诉,对永恒与短暂、宇宙与人生的求索,对理想人格的构建以及对精神家园、诗意人生的追求。月亮,被一代又一代诗人吟咏探求,承载着深刻的文化意蕴与审美理想。

关键词:古典诗词;月;意象;审美意蕴

在古典诗词中,有关月的描写,如恒河之沙,数不胜数 ,自古先贤对月的崇拜与喜爱就未曾中断,那么“月”究竟有何魅力让人们对它的衷爱历千载而不竭,历久而弥新?今以一己之思作一些探索。

月亮,由于它本身阴晴圆缺的变化以及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月亮”情结,常常成为文人骚客表达情感的载体。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审美意象,月亮被诗人词人融于内心思想情感之中,烙上了诗人词人的美学理想。然而,同是月,在不同的作品中所描写的情态是不同的,所以,在不同的古诗词中,由于诗人词人的情绪处境不同,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意蕴。

一、历史变迁的见证:(一)对兴亡的慨叹

月亮高悬于夜空,亘古不变,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面对历史陈迹,感叹兴亡的作者,借月发思古之幽情。如李白的《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名胜古迹后的怀古之作。起句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以衰飒之景点染感伤心境。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菱歌清唱“勾起诗人的无限怅惘: 苏台荒废,当年繁华已歇;物是人非,惟有江月不败。明月,照见过吴宫的繁华,成为目睹吴王由盛极一时的辉煌走向衰败灭亡的历史见证者。这里诗人抒发的是对物是人非、沧桑巨变与昔盛今衰的历史喟叹。(二)对现实的警示

明月高挂天空,虽一言不发,但沧海桑田,潮起潮落,诗人词人所有关于历史的深沉思考,都可与之交流。如贺铸在《天门谣·牛渚天门险》中写道:“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雾敛,与闲人登览。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词人的想象超越眼前的城池,随江上明月笛风,飞向悠远的历史长河。“七雄豪占”的军事要塞,如今已成闲人登览 的旅游胜地,对比中劝谏今人牢记历史的晨钟暮鼓: 江山守成在德不在险。这种对历史的感悟,对现实的警示,正是由明月意象生发出来的。(三)对时空的超越

明月见证历史,也邀约未来。在张若虚的诗中,月连缀起了人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无限思绪。他在《春江花月夜》中这样唱道: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二、生命境遇的象征:(一)失意的悲歌

在中国士大夫的人生历程中,宦海沉浮的体验相当普遍。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月亮的圆缺暗合贬谪转徙生活的磨难与痛苦,月亮意象承载他们抒写仕途失意和流离之苦的丰富内涵。苏轼在《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中将月描绘成“残缺之月”,正是词人贬居黄州后孤独失意心境的体现。词作由月及人,人月相通,照应了古代美学的“天人合一”。(二)幽怨的叹息

在古代,后宫是帝王行乐的天堂,却是无数苦命女子的地狱。她们深居宫墙之内,岁岁年年,寂寞无以言表,伤情处,只能与月亮为伴,向其倾诉内心的哀愁幽怨。对于这种后宫生活方式,诗人在《长门怨》二首中写到的月夜景象,“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更明确地抒写宫女的孤苦闲愁、寂寞怨嗟。(三)闲适的吟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酬张少府》)王维早年壮志踌躇,誓言“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王维《不遇咏》),但在奸相当政的时代,诗人慨叹“自顾无长策”,只好“空知返旧林”,晚年在辋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从山水景物中寻求乐趣。上文两首诗正是王维这一时期的作品。诗人以悄上山头覆照松林的月亮这一意象为枢纽结构诗境,勾勒出一幅微风徐徐,清泉潺潺,渔舟晚唱,空谷抚琴的闲适恬淡的生活图景。(四)豁达的参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人从问月转到赏月,由向往月宫到月下起舞,有人间天上此乐相同之感。下片从赏月回到问月,由月难长圆到人难常好,有天上人间此恨无穷之叹。词人怨月怪月,但很快又自我释怀,最后两句的祝愿将人追求长生的难以实现与可以共享明月的快乐并置起来,从而实现超越时空限制、化解时空对立的达观。

三、离愁别恨的诉说:(一)对故园的思念

中华民族历来是注重团圆的民族,团圆意愿、气氛最为浓烈的,莫过于中秋节。《西湖游览志余》中说: “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月圆,寄寓着人们对团圆的期待与欣喜,然而在审美天地里,诗人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每每表达怀人思乡的痛苦。如王建的《十五月夜望月》一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抒发中秋夜游子的思念情怀。诗中以明月为意象,写他独伫庭院,周围一片寂静。夜深而人不寐,皎皎明月触发他凝神遐思,“秋思落谁家“道出了游子普遍性的望月怀乡情绪。(二)对亲友的挂念

明月,不仅寄托诗人词人对故乡、家园难以割舍的情愫,也传达他们对亲人、朋友绵绵不尽的相思。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挂念朋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被贬龙标,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愁心”二字意蕴丰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老友离去的恳切思念。(三)卫国与离恨

边塞战争在历朝历代连绵不断,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征夫长期戍守边疆,思妇苦待闺中,他们在无法相见时,只能把离别之苦、相思之恨寄托在千里与共的明月身上。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岑参《碛中作》),诗人戎马倥偬,离家数月,如今月圆人不圆,感慨万分。这里孤独的思念者与象征团圆的月亮构成强烈的对比,摄人心魄。

“月”意象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月意象的内涵也日渐丰富,最终自然之月变成了人文之月,构成了诗歌史上一个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从而衍生出千姿百态的诗篇,而“月”意象就融成了这些诗篇的血脉与灵魂,光耀后世。

信息学院

11教育技术学2班

洪 虹 2011314209

第二篇:古诗词意向

古诗鉴赏常见意象整理

1、月。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

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④清新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2、柳。“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屈原的《离骚》。

4、桃、菊。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子规、杜鹃、鹧鸪。表达思乡、思念故国之情。例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但闻子规啼月夜,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舟。小舟、轻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春。古诗中的意象很丰富。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

8、秋。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例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日暮(黄昏)、残照、残月、落花、残叶、秋风(霜风、晓风)秋雨、风絮、浮萍、羌笛表示哀愁、感伤之情。例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孟浩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醉花阴》(李清照)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10、朝阳、红花 春风、花香 柔桑、细草 黄犊人们喜爱的鸟表示喜悦赞美之情。例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刘禹锡)

11、自然宁静的景物,朴实真挚的农夫,怡然自乐的农家生活,和尚、道士,其他隐者。表示淡泊名利渴望归隐之情。例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张志和)还有《山居秋暝》(王维)《题李凝幽居》(贾岛)等诗

12、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13、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14、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5、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6、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17、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8、桃花:象征美人。19 兰:高洁

20、牡丹:富贵 美好

21、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22、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23、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4、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26、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27、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28、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29、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30、沙鸥:飘零 伤感

31、鸟:象征自由

32、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33、(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 对亲人的思念。

34、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35、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36、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37、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38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如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

39、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40、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4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42、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43、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44、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45、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46、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47、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48、云: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9、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50、天晴:欢愉 光明 金风:秋风

51、“水”的意象(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52、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53、珍珠:美丽 无瑕

54、簪缨(冠):官位 名望

55、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56、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57、丝竹:音乐

58、汗青:史册

59、桑梓:故乡 60、轩辕:祖国 61、青鸟:信使

62、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63、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64、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5、白:纯洁 无暇 丧事

66、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67、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平和

68、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69、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70、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71、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72、娥眉(蛾眉):美女

73、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74、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7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76、怀桔:指孝顺双亲。

77、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78、“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79、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80、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81、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2、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83、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8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85、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86、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87、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88、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89、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90、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91、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92、信:鸿雁、尺牍、尺素 93、亡国:后庭花。

94、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95、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96、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97、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98、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99、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100、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例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意向研究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意向研究

背景: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典诗词已形成了她固定的、约定的艺术形象群。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学生诵读古诗词的主动性不强,诵读古诗词处于半自觉状态,老师自以为教的内容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未必都需要,就算是需要无非也是功利的应付考试。学生父母不太重视学生对古诗的诵读,很少提醒过学生,有的家长从来都没有提醒过学生。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范围较窄,以读教科书上的古诗词为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不够浓厚,在古诗词阅读鉴赏中,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把握不了诗歌的感情,不能准确地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意义: 高中生学习古诗词,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进而体现当代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新理念。

活动研究过程:

高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调查人

调查时间:

****年**月**日

年级

姓名

下面20个问题各设计了若干个答案,请选出比较符合你的实际情况的选项(不定项选择);若有不同想法请补充,包括被选答案和相关的新问题.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作答哟!

1、你喜欢古诗文吗?

A非常喜欢 B 一般喜欢

C 不喜欢

D非常反感

2、你认为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在于()A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B背诵古诗词可以更好的让我们理解其主旨,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C背诵古诗词可以让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D、不明确

3、你对朗诵古诗词感兴趣吗?()A感兴趣

B不太感兴趣 C不感兴趣 D无所谓

4、你会主动在周记本上积累古诗词吗?()A经常主动积累

B偶尔主动积累

C从不主动积累

5、你背诵或积累古诗词的目的是什么?()

A老师要求的 B 应付考试

C 使自己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6、你会在日常与他人的交谈中引用诗句吗?()A经常 B有时

C很少会

D从来不

7、在背诵诗句时你会在脑海中出现诗里描绘的画面吗?()A经常会

B 有时会 C很少会

D从来不会

8、老师在教授古诗词时是否能够全方面介绍诗歌写作背景?()

A经常介绍

B有时介绍

C很少介绍

9、你觉得老师是否应该多将诗歌字句理解作为重点?()A应该

B无所谓

C不应该

10、你觉得在学习古诗文中最期待从老师那里获得哪方面的知识?()

A背诵方法

B字句理解

C 写作背景

D 主题中心

11、在以往教过你的语文老师中,他们会不会严格要求你对自己能够背诵的古诗词进行定时复习()A经常会

B有时会

C很少会

D不会

12、如果你的老师没有要求你对自己能够背诵的古诗词进行复习,你会自己这样做吗?()A经常会

B 有时会 C很少会

D不会

13、你认为背诵古诗词对提高语文成绩有帮助吗 A有很大帮助

B有帮助

C有很少帮助

D无帮助

14、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A基本上还是能够背诵许多古诗词 B我背是背了,但能长时间记得的很少 C我能长时间记住的古诗词几乎没有

15、你学习古诗词的感觉如何?()

A、困难B、比较困难 C、较容易

D、容易

16、你想把古诗词学好吗?()A、想

B、不想

C、无所谓

17、到目前为止,你可以完整背出的古诗词有几首?()A、五十首以上

B、三十首到五十首

C、十到三十首

D、十首以下

18、你学习古诗词的途径是()

A、老师讲

B、老师讲与自己的领悟相结合 C、自己领悟

19、老师在讲授古诗词时,你的主要学习方式是()A、对老师讲的内容认真听,做笔记,复习B、有时候听,有时也做笔记但上课经常走神 C、听不懂,不知干什么

20、对老师的教授,你的学习效果如何()A、能把老师的讲解运用到实际的自主学习中去 B、听得懂,但自己做就不会 C、听不懂,不知自己在干什么

调查结果及分析(及成果):

1、学习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见,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喜欢学习古诗文课程,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词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学好古诗词可以使自己更有文化底蕴,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能够适当的应用诗句于自己的生活当中。

2、探究原因

学生不爱学古典诗词,是因为年代距离远,人生阅历浅,没有诗人那种经历,难以理解诗歌内涵。再就是应试教育的原因,学生必须要掌握很多相关知识,老师一急就满堂灌,学生就更加厌倦,于是学生学古典诗词就形同嚼蜡。

3、改进的方法与措施(1)、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2)、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利用爱表现、希望被别人赞扬与肯定的欲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对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这样,学生赛得开心,古诗词背诵、默写的效果会明显提高。(3)、分门别类,辑录古诗

把所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根据古诗词的所表达的意镜的不同编成一本专题诗集。如伤别离、豪情壮志、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4)、改变体裁,想象体会

发挥学生想象,改变体裁,将古诗词以散文、记叙文、论文的方式表达出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有助学生学好古典诗词。反思:

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生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要着力诗词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镜?这就要求我们要诱导学生搞清楚两个问题:1.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意镜是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学生在感受到诗词所表达景物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后才能感受古诗词所蕰含的美感,学生感受到诗词的美感后,才能更快更扎实的学习古典诗词。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增加背诵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四篇:含月的古诗词

1、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9、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2、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李白《长相思·其二》

1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16、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佚名《月儿弯弯照九州》

17、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唐寅《把酒对月歌》

1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9、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0、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2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2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6、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9、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3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31、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32、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3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35、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6、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9、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4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41、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42、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4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4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4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6、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47、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江楼旧感》

48、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4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0、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51、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5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3、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54、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55、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欧阳詹《荆南夏夜水楼怀昭丘直上人云梦李莘》

56、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57、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58、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59、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60、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61、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6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63、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64、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65、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66、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67、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8、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69、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0、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薛涛《送友人》 7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2、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 73、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7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6、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77、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78、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79、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80、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81、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82、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8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84、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85、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李白《塞下曲六首》

86、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87、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88、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89、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90、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91、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欧阳修《秋声赋》 92、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9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94、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95、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96、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97、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9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99、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代: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长相思·其二 唐代: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唐代: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子夜吴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塞下曲六首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代: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旅夜书怀 唐代: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五篇:论古诗词中月的意象

论古诗词中月的意象

[日期:2004-11-25]

来源:虞武琴 作者:阳羡小学

[字体:大 中 小]

[内容提要]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月在古代诗词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分析和探讨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对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和鲜明个性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关键字]

月亮 愁绪 意象 论文正文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有人马上会想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关于写月的诗词,不胜枚举。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先秦故人曾通过“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分别发出了“劳心悄兮,劳心骚兮,劳心惨兮”之叹,“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明月何皎皎》以“明月”演义出一代复一代骚客才子的怨夫思妇之作。而“披月踌躇”、“揽月自赏”、“望月凝思”、„„这些从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成语,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一分难释的生命情怀。莫不激发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

首先,是月给了古代诗词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古诗词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古诗词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若无月意象的沾溉,也使诗人们失去了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审美空间,会使诗坛上失去最美丽的仙葩,丧失一大批不朽的诗作。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把酒问月》、张继《枫桥夜泊》等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名作也就无缘产生了。

其次,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一些古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月在古诗词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月在古代诗词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一、月的边塞意象。“边塞”、“明月”“关”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质的制约,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就有《关山月》、《乐府古题要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月作为一种寄托是诗人惯用的手法。早在唐代以前古诗人就有“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和“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的思愁绵绵,唐诗也不甘落后。唐诗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啜泣诉说,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的绵藐深沉,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同时,唐代诗人又发展了边塞诗,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赋予边塞诗更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有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听吹笛》)的开朗壮阔,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的浩渺闲雅、有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 2 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

诗人描绘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思妇“忧愁不能寝,揽衣起徘徊”(《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在天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诗人对月和边塞相形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的伟大感受,已经是十分杰出的了。

月是物质的,月是空间的,月还是文化的。从月水的浸润和滋养伸展下,诗人与那巨大深远的宇宙空间感 边塞这独特性风景线不期而遇,一拍即合了!诗人“愿随孤月影”为的是什么?就是那与月光相抚相慰的一空纤尘不染的边塞的空间意识。

二、月的时间意象。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无论是南朝士人旷达,还是东晋名宿的风流,可是在历史舞台上都不过匆匆过客而已。诗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现实。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勾连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一体。既然月光又是生命的,因而月光通过生命意识又与时间意识相连结。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江月无情,流水无情,在“不知江月 3 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无可奈何中,诗人们只好浩然长叹。封建专制的社会在本质上是压制禁锢人才的,自己的壮志豪情聪明才干也无可奈何地消融在历史的月光流逝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冥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他们的生命与逸志常常也在“月光如水”的流逝中被淹没被虚抛浪掷了。“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在这里,月再一次通向把千古亘远,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识。

三、月的愁绪意象。在古诗词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除了人们熟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外,唐诗中还有“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在唐代诗人中,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月的情爱意象。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尽管“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但是,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深挚的情与爱,化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祝愿。月是爱的禅意、爱的见证。无论是狂羁洒脱的李太白,还是情意绵绵的李义山,都拒绝不了月光的见证,在月光的温抚下,还原出人的本真。一时骚客的失落,才子的多情,诗圣的千虑,都一一呈示在纤尘不染的月光下„„倾听爱情的下落和心音。在爱情的情感世界里,唐人的情怀、渴念,甚为壮阔、更为空灵,情爱也甚是挚热、浓烈。“待月西厢下”的痴心迫切,“落月满屋梁”的空虚落寞,“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的痴恋情深。月光皓照下的浩茫天穹,还是相思的成因和巨大空间。分别之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光引起的情思萦绕着爱的 4 惆怅和迷惘。“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月明之夜,风雨之夕,情人“各在天一涯”,而且“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时,该又凭添几重愁苦!于是凄迷广浩的月下便成下无尽的相思之时空:“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月所造就的相思意绪,李商隐就是一千次一万次,也道不完,“欲说还休”。当然,时间的月水也许会消磨和冲淡爱情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那个相偎相依的月下倩影,哪里再可寻回?即若唤回,恐也不是彼时情怀了。好梦已去,往事如烟,空留丝丝缕缕的旧踪袅袅飘开在爱情失落的天际。若如此,在伊人已逝的情人眼里,只余下“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的苍凉萧瑟的景观。爱情在凄迷的月色、催人肠断的铃声的烘托下,更为凄婉欲绝。“伊人何在,烟水茫茫”,“情以何堪”,只好徒作“长恨绵绵无绝期” 的黯然神伤。此时此刻,月光温抚下的天际中,所飘荡的只是悲怆千古的爱情挽歌了!

五、月的象征意象,明月在诗人笔下,虽也常表现为自然月的属性,但更多的时候却被赋予了丰富而深邃的象征意义。因此,明月被诗人高度人格化,赋予其以人的思想感情。也由此而反映出诗人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古代诗词中月的象征意义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笔者就此略作阐说。

1、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恋情。古代,人们认为日为阳,故曰太阳;月为阴,故曰太阴。因此,人们常用月来形容女子容貌、体态与情操之美,如人们常说的“花容月貌”、“闭月羞花”等。在《诗经·月出》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歌咏,以皎洁的月亮衬托女子的清纯与美丽。李白诗中月之意象也多有这种象征、比喻意。如“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古风》二十六),用比喻和夸张的笔法写女子的美丽无比;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不落言筌。“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逢行》),既以月比人,又将人比月。写歌女用歌扇遮面的娇羞貌,恰似时而云翳雾罩、时而半露娇面的云中美月。实际上这也反映出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即恋情,略此不赘。

2、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远离家乡、亲人,常年漂泊在外,不免对月而顿生思家念远之情。诗人深感“崖倾月难圆”(《安陆白 兆山》),故“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秋山寄卫慰》),因月而思念亲人和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把对朋友的一腔深情化作奇思妙想,请明月代自己去夜郎探望慰问朋友,传达自己对老友诚挚的关切之情。堪称借咏月抒写友情的千古绝唱。李白咏月诗的伟大,还在于他常把自己的这种个人之私情推而广之地来表现天下所有人的共同思想感情,特别是月下边地征夫的思家念远之情,如:“边月随弓影,胡剑拂霜花”(《塞下曲》其五),“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写长安城中的思妇乘着月色,忙着赶制寒衣,以寄送给在边地的丈夫。她们渴望早日结束战争,好让丈夫早日回到家中,抒发月夜思念丈夫的一腔深情。诗人表达的正是人民大众的这样一种共同的心声与呼声。

3、以明月象征人的高洁品质。古人写月亮,多表现其皎洁、纯净和冰清玉洁,李白也经常用月来象征人的高洁品质。“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上云乐》),诗人认为,太阳是由火精炼而成,月亮则是由水银铸冶而成,故才显得那么的纯净无瑕。“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行路难》其三),劝人淡泊名利,要善待他人和自身,不要追求所谓清高等等虚名;再如“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其一),“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都借月写人的清静淡泊的高远情怀和孤高出尘的高洁心灵。

4、以明月意象象征哲理的启迪。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著名的咏月诗《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悠悠万世,一轮皎洁的明月长挂碧天朗照,尽情地流泻着无涯际的清辉,它晚升晓没,与人总是若即若离。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面对亘古如斯的明月,诗人不觉感慨顿生,故而停杯问之。将千古感慨系之于月,引发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把对宇宙的浩瀚无际、时空的苍茫无限与人生的短暂渺小的人生课题摆在了月亮与读者的 面前。今人看不到古时的明月,古时的人也看不到今天的月亮,这就给人带来不能与月长伴相守的遗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也是说的这个道理。虽年年岁岁“月”相似,却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就如同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的流水一般,显得短暂而渺小,只有那明月、那宇宙才是伟大而永恒的存在。诗人以月作为人生的参照物,通过对月之永恒、无限的深邃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人生的深深眷恋之情,表现了对人生理想、价值的执著追求。诗人对月之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哲学思辨,不是游离或外加于诗篇的,而是通过对月的观察、认识、理解而得到一种思想上的领悟和升华,是一种渗透在全诗中的内在精神与意蕴,尤其是将哲理的思考与对月的形象描绘有机地结合并高度地统一、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诗的主题发轫于情感,净化于审美,升华于哲思,构成其不朽的艺术价值。它们不仅给读者以精美的艺术审美享受与感染,同时也给读者以深刻的哲理启迪和情感陶冶。

浩瀚飘渺的漫长的历史长河,曲折复杂的坎坷人生。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月亮成了历代文人吟咏不厌的对象。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从而使月亮这一无生命的物象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咏月之意象。分析和探讨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对全面认识和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和鲜明个性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参考材料:

[1] 彭定求,等.《全唐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本文所引李白及唐诗未注明者均见此书)

[2] 程郁缀 《唐诗宋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四部丛刊本.宛陵先生集(卷四十三).[4] 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下载简析古诗词中的月意向(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析古诗词中的月意向(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中常见意向

    诗歌中常见意向 折柳--送别,离情 梅花--坚贞,高尚 杨柳——(代表)惜别 菊花——傲视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古迹——怀旧 下面是我找的,你看看不知道有没有......

    诗经中的意向

    我眼中的《诗经·召南》 作为“二南”之一的《召南》其十四篇诗歌多出自江汉之间的一些小国和召公治理下的一些地方。二南靠近都城的地理位置,所受教化也有别于其它诸国,所谓......

    古诗词中的环保(共五则)

    中国古诗词篇什众多,闪烁着先哲们洞悉世界的智慧光芒,展示了古人多姿多彩的艺术 情怀。尤其是这些诗篇所表现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之情更是难 能可......

    诗词中的意向总结

    诗词中的意向总结"水"的意象 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

    含有“月”的古诗词(5篇)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

    意向协议书范本(共5篇)

    甲方:××镇人民政府乙方:河北××有限公司甲乙双方就××县××桥至××桥之间,一河两岸的改造事宜进行磋商,共同达成如下意向协议条款,以便共同遵守。一、开发范围1、××桥至......

    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月意象分析资料介绍[模版]

    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月意象分析 ——以人教版为例 彭州市升平镇博爱小学 巨芬芳 【摘要】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怀着特殊的感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时代开始,月亮便是轻盈美......

    古诗词中带“花”“春”“秋”“月”的诗句及作者

    带“春”字的古诗词 的春日迟迟,卉木萋萋。----《诗经·小雅》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 国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