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与举办城市经济的关系[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22:0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奥林匹克与举办城市经济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奥林匹克与举办城市经济的关系》。

第一篇:奥林匹克与举办城市经济的关系

现代奥运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奥运的意义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奥林匹克运动本身。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逐步临近,“奥运经济”的话题开始引人注目。综合分析现代奥运对举办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现代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综合经济影响

纵观现代奥运历史,我们可以看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前,举办国更多将之视为形象工程,因为举办奥运会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在洛杉矶承办第23届奥运会以后,美国政府宣布对其筹建“断奶”。然而,筹委会主席彼得·尤伯罗思凭借其深厚的金融知识和丰富经验,在奥运财政管理上表现了杰出的才华,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奥运养奥运”的新思路,向世人阐释了体育产业的新理念。结果是那届奥运会不仅没有出现亏空,而且取得了盈利2.5亿美元的奇迹。尤伯罗思不仅为民间承办奥运会开创了先例,他的成功还使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从中得到了鼓舞和启迪,对以后奥运会能在更多国家举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1984年奥运会之后,成功的商业运作使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及2000年悉尼奥运会都成了赚钱、而且是赚大钱的买卖!

奥运会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示意图

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与“新北京、新奥运”有机融合在一起,必将为奥林匹克精神赋予新的理念、新的内涵,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独特而珍贵的遗产。因此,北京奥运的意义和影响将远远超出奥林匹克运动本身。从奥运影响的领域来分析,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经济,其次是环境,再次是社会和文化。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变化会影响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当然,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将会对长期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然而,要描述和研究北京奥运对经济的影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界定“奥运的经济影响”(Olympic impacts on economy)?奥运的经济影响包括两个方面:(1)奥运的直接活动(Olympic activities)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2)奥运的相关活动(the context activities)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北京市提出2008年实现人均GDP6000美元,这比原定计划提前两年完成。据我们测算,由于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奥运因素对首都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至少在2个百分点以上。这样在筹办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年均增长6%以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奥运会将使中国在2002-2008年间GDP每年增长0.3%左右,其刺激作用还将在2008年后持续。

另外,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其影响的领域和程度会不同于以前的历届奥运会。因为北京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文明古都,是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而中国不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东方文明传统的国家,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轨、继续扩大开放的前提下所产生的特殊影响将会放大奥运的影响。研究北京奥运的经济影响,必须把上述特色纳入研究视野。回顾现代奥运发展历史,在亚洲目前仅有日本和韩国举办过奥运会,而奥运会的举办虽没有给当时的举办国带来特别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但其所造成的影响均造就了两大亚洲经济巨人。

日本作为战败国,上世纪50年代国民情绪沮丧,民不聊生。1964年东京举办第18届奥运会,接待了94个国家和地区的5140名运动员,使用卫星向全世界转播实况后,日本的新形象开始被世界所接受,GNP由奥运会前的每年增长10.1%猛增到26.1%,日本人称其为“东京奥林匹克景气”,经济学家甚至认为这届奥运会是日本进入世界工业强国的里程碑。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带动“经济起飞”。1981至1988年间的奥运工程,举国动员,振奋了民族自强意识,生产效率猛增。据韩国官方宣布,七年中,筹备奥运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对韩国这样一个小国来讲,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韩国就此发展经济,从而一举跃入亚洲四小龙的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一些经济学家在分析该国经济起飞的原因时,高度评价奥运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景气,并称之为“奥林匹克生产效应”。

在当前世界经济趋缓的情况下,从经济的角度讲,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角度讲,北京举办奥运会事关重大。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奥运经济,研究一下历次奥运的经济效应,尤其是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举办奥运会,其“奥运效应”,既要高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会高于发达国家。同时,现代奥运对改善城市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也有明显促进作用。慕尼黑奥运会和汉城奥运会的奥林匹克公园,都有力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些地方至今仍是人们尽情休闲放松自己的好去处。巴塞罗那奥运会在奥运准备举办期间,新建道路增加了15%, 污水处理系统增加了17%,绿色带和海滩增长了78%,池塘和喷泉增加了268%。而悉尼在奥运会的过程中提出了要办“绿色奥运”的口号,出台了《夏季奥运会环境保护纲要》,其实施的影响十分巨大。

从2001年至2007年,北京另外兴建了12个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每日268万吨,处理率达90%。处理后的污水重新利用率将达到40%-50%。对生活垃圾的管理,2001年至2005年北京又建设三个为市区服务的处理厂,总处理处置能力达到每日8000吨左右。奥运村的所有设施、空调和取暖均以地热为主要能源,洗浴热水和照明以太阳能和风能为能源。在能源结构方面,北京的能源将从煤转向清洁能源,如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到2007年,北京地区的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了80%。目前北京市有3.4万辆清洁燃料车,其中1300辆公交车为纯天然气燃料车。

对举办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及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纵观历届的奥运盛会,在奥运投资使举办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将获得革命性调整,奥运成为很多举办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绝佳时机。

历届奥运会的举办都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主办城市的失业率。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987年至1992年,失业率从18.4%降为9.6%。而汉城奥运会为服务业提供了16万个就业岗位,为制造业提供了5万个就业岗位,为建筑业提供了8万个就业岗位,共计增加就业岗位30多万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动了7.7万人的就业。澳大利亚悉尼到1999年就已经增加了15万个就业岗位。

北京由于劳动生产率、资本、技术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奥运会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要超过其他举办城市。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新增投资1000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1个就业机会计算,则这届奥运会将产生100万个就业机会。并且,增加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房地产业、环保业、电子信息产业、文化体育产业、旅游业、信息服务业等,以第三产业为主。因此举办一次蕴含着无限商机的奥运会,既可以推动主办国的产业调整,增强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劲,同时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

图表一 历史上几届奥运会的总支出以及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亿美元,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奥运会有利于改善举办城市的形象

研究奥运的经济影响不能仅仅局限于奥运能够给举办城市和奥组委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不能仅仅局限于奥运及其相关活动能够拉动多少投资、消费和出口等等。但是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奥运对一个经济体所产生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影响。这样,奥运对经济的研究才不会陷入表象化和一般化。

汉城奥运会使韩国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走向了世界,其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被誉为第三世界经济腾飞的样板。奥运会还为韩国企业界扩大其产品知名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许多韩国企业通过成为奥运会的正式供应商、赞助各种奥运会文化活动,提高广告宣传效应。奥运会吸引许多企业将总部设在巴塞罗那。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最被企业看好的欧洲城市中,巴塞罗那都名列前10。奥运会使亚特兰大的形象提升了17.4个百分点。1996年,在《财富》和《世界贸易杂志》杂志评出的拥有全球最佳经济环境的城市中,亚特兰大都名列第一。由于亚特兰大形象的提升,很多跨国企业移至亚特兰大。悉尼奥运会使澳大利亚的形象得以提升。据国际会议协会的调查,2001年澳大利亚成为吸引国际会议及相关活动最多的国家,超过了美国和英国。

2008年北京奥运的召开,具有更特殊意义:这是在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和优秀的东方文化传统的亚洲国家举办的奥运会;这是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举办的奥运会;这是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举办的奥运会。北京奥运在上述特殊市情和国情下所产生的特殊影响将会放大奥运的影响。而作为一个难得的契机,北京必将会大力提升自己的城市形象。

从空间上分析,北京奥运的直接经济影响是北京,影响的覆盖范围是首都经济圈(由北京及其周边的天津、河北的部分地区构成);间接影响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全国经济,第二个层面是世界经济。毋庸置疑,奥运对举办国经济的影响肯定会大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由于我国一方面正在深化改革,另一方面正在不断扩大开放,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和重要性将会不断提高,在筹办和举办奥运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会逐渐扩大。

图表二 各奥运举办城市吸引游客总量和消费支出总量统计(万人,亿美元):

从时间上分析,北京奥运的经济影响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申办、筹办、举办和奥运后。在前三个阶段,奥运的正(积极)的经济效应是逐渐递增的,其中,以2004-2008年的奥运及其相关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最大。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期间,这种正效应达到最高峰。此后,这种正效应开始递减,奥运的负(消极)的经济效应开始出现。在第四个阶段,奥运的净经济效应是正数还是负数,取决于我们的应对策略是否得当。在奥运会后,我们应当力图减缓正效应的衰减程度和负效应的增长幅度。

第二篇:浅析湖南省环境与经济关系

浅析湖南省环境与经济关系

摘要:本文采用湖南省1990—2008年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数据,建立起湖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正相关,目前正处在上升阶段,只有工业废水排放量处在下降阶段。因此,湖南省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化是湖南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的关键。

关键词:产业增长;环境负荷;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正文: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相互关系的经典工具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EKC)。库兹涅茨曲线最初是由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提出,用于分析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差别。1991年,Grossman和Kluegel开创性地将库兹涅茨曲线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Shafik和Bandyopadhyay、Panay-otou也分别在90年代初期进行EKC实证研究。随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基本形成,其主要内涵是:在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环境污染会随着经济的增长急剧恶化,当达到某个“拐点”后,经济继续增长,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环境污染程度会随之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物的拟合曲线呈现“倒u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EKC曲线的曲率各不相同。有研究表明,一般发达国家在人均GDP为8000-10000美元时出现“拐点”,后发达国家如亚洲四小龙在人均GDP为3000-5000美元时出现“拐点”,环境质量提前出现好转。同时,EKC中拐点的出现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生态阈值足够大。它假设无论污染多严重,生态环境都是可逆的、可恢复的,因而拐点总是存在的、可实现的。如果生态环境恶化到不可逆、不可恢复,那么EKC所假设的拐点就不可能出现。此外,拐点的出现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不会自动出现),必须借助于政府环境政策和其他因素的干预。

观察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负荷之间的关系,预测湖南省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分析湖南省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有利于湖南省利用后发优势,平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

一、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现状

1.湖南省经济发展现状

湖南省经济总体上呈现出“经济实力飞跃、结构调整优化、居民收入增加、市场消费活跃、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的良好发展态势。湖南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迈上万亿元台阶,达到11000亿元,增长12.8%。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3 500亿元,增长18.4%;50个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工业的60%,继2007年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0亿元,2008年新增食品加工、石化和有色三个过1000亿元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0%,光伏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等加速发展,原创动漫产量保持全国第一。新型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化率达42.15%,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821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4 512元,增长15.6%,增加608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2.湖南省生态环境现状

(1)单位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有所控制

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湖南省逐步将环境保护纳入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表1可见,2003-2008年期间,万元产值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出现较大的下降幅度;单位产值工业废气排放量则控制效果不够理想,2007年出现20.43%的大幅增长。

(2)工业“三废”排放总量持续增长

虽然湖南省单位产值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有所控制,但是工业“三废”排放总量局面依然不容乐观。从表2可见,除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逐渐下降之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和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总体来看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2007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和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增长率高达23.64%和46.38%,2008年则增长趋缓。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二、产业发展与环境负荷关系模型

1.指标及数据的选取

考虑湖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数据的可得性和研究的全面性,选取的变量时间跨度为1990-2008年,选用了人均GDP(剔除价格影响以199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各年的实际人均GDP)反映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变化,选取了能够反映工业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三个指标来描述湖南省环境质量的演变,分别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按照上述指标从湖南省统计年鉴(1990-2008年)中选取相关数据。

同时,为了方便不同单位和差异较大的数组之间进行比较,以1990年为初始水平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将与真实数据的分布特征保持一致不会发生改变。

2.模型构建与参数估计

(1)模型构建

依据上述所选标准化数据分别建立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函数关系模型。运用SPSS统计软件绘制人均CDP与工业“三废”排放情况散点图,观察数据分布趋势,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可知: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符合三次函数曲线:

y=a+b1x+b2x2+b3x3+ε(1)

其中:y分别代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x代表人均GDP,a为常数项,b1,b2,b3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

(2)参数估计

根据上述分析和标准化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见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以上模型均已通过了系数显著性检验和方程整体显著性检验,而且拟合系数均大于0.9,拟合效果较好。

分别以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

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为y轴,以人均GDP为x轴,利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人均GDP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waste solid)、工业废水排放量(waste water)、工业废气排放量(wa8te gas)的模拟曲线图(见图

1、图

2、图3所示)

3.模型分析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出现在0.471,对应于1995年的人均GDP2 987.207(1990年的不变价格),这是“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一个低谷。当前,“u”曲线还处在上升阶段,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达到高峰后可能会出现一次“倒u”曲线。但是,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恶化状况将推迟下一个高峰的出现时间。

(2)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中,工业废水与经济发展负相关,随经济的增长呈现曲线减少态势,大致构成“u”型曲线的左侧部分。利用拟合方程进行预测,在有效的环保控制机制下,随着经济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仍将处在下降阶段。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湖南省废水污染项目治理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2004年为21076.1万元,2005年为35289.9万元,2006年为48705.7万元,而且以递增的速度上升,由此减少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再者,湖南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底达到89.8%,这也从根本上减少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

(3)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中,工业废气与人均GDP正相关,随经济增长呈现上升趋势,而且以递增的速度上升。利用拟合方程进行预测,随着经济增长,工业废气排放量仍将处在上升阶段,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局面将进一步恶化。

三、结论

从上述结果来看,湖南省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比较相似:在短期内都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从长期来看,在达到一个较高的收入水平时情况可能会逐步改善,但目前还处在EKC的上升阶段。由此表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给湖南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压力,如果仍旧按照现有的“三高”发展模式,短期内很难出现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其环境质量将加速恶化。实现“拐点”的跨越不能仅仅依靠经济的增长,环境质量的改善并不会随之自动发生,如果环境退化超过一定的生态阈值,环境退化就会变得不可逆转,环境恢复就会变得不可能或者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作为新型工业化的前沿阵地,“两型社会”的试点地区,湖南省不能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增长轨迹。因此,湖南省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原来单一线性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排放过程改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闭合流程。

参考文献:

1] 马立平;统计数据标准化──无量纲化方法──现代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与用(三)[J].北京统计 2000年03期

[2]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 2000年10期

[3]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 2002年02期

[4] 杨凯;叶茂;徐启新;上海城市废弃物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J].地理研究 2003年01期

[5] 周民良;中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污染[J].管理世界 2000年02期

[6] 曹刚;杨正见;王延辉;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尼茨关系量化探讨[J].环境保护 2001年06期

[7] 徐梦洁;黄劲松;周生路;彭补拙;谱分析方法在市域经济周期研究中的应用——以温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 2001年04期 [8] 蔡宁;郭斌;从环境资源稀缺性到可持续发展:西方环境经济理论的发展变迁[J].经济科学 1996年06期

[9] 章建宁;常州市区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尼茨关系[J].江苏环境科技 2000年03期

[10] 李周;包晓斌;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估计[J].科技导报 2002年04期

第三篇: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地方经济关系

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地方经济的关系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服务区行业正在从一个封闭、与社会隔绝、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行业,逐步向开放、融合、高度市场化的行业转变。综观国内外服务区行业的先进发展经验,通过转变思想、优化模式、重新布局,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关系日趋紧密。

一、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历程 1 1、中国服务区发展历程2、国外服务区发展现状3、辽宁服务区发展历程

二、服务区与地方经济的耦合效应

耦合是指在各子系统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协调、促进的动态关联。交通运输系统与地方经济存在耦合关系,发展经济,交通先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高,生产要素增加,交通需求量增长,促使政府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提升经济社会系统的开放程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必须要打破“服务区只为用路人服务”的思维定势,破除故步自封思想,重新审视服务区功能定位,积极转变运营模式,尝试调整设计布局,谋求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合作共赢。

三、重新审视服务区的功能定位 树立开放共享观念,重新审视服务区的功能定位,依托流量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平台、窗口、纽带、节点效应,形成以服务区为中心,以高速公路为“生长轴”,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实现合作共赢,融合发展。1、服务地方 经济社会的平台

将服务区作为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区位优势,使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平台。一是分销特色农产品,走出一条农民增收、用路人购物、服务区增效的良性发展之路。二是推广特色餐饮,广泛吸引消费者,推动特色经济发展,实现服务区经营与地方特色双向推广、互利共赢。三是促进地方就业,服务区员工优先从当地选聘,缓解剩余劳动力压力,为沿线百姓提供在家乡就业的机会。四是开展广告宣传。通过开发高速公路域内媒体,推介周边地区各类优势资源,吸引过往用路人关注,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2、展示 地方文化品牌 的窗口

首先,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靓丽风景线,可提升沿线区域景观质量,实现与城市经济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此外,服务区建设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提升服务区的景观效果和文化内涵,也可发挥窗口作用,展现景观属性和人文特性。在临近风景名胜的服务区,也可通过代售门票、酒店预订、推介咨询等形式与旅游资源形成互动,拉动旅游消费经济。3、连接高速公路域内 外的纽带

过去,在服务区选址上片面借鉴日本经验,采用 50 公的单一标准,缺乏对周边资源和产业布局的考虑,忽视了合理选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如今,服务区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布局上中既要协调拓展功能体与基本功能的关系,又要考虑服务区内部与周边的关系,应根据不同主题定位,充分挖掘当地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优势,建设文化体验型、旅游中转型、产业配套型服务区,依靠拓展功能和增加业态来吸引用路人,将服务区由临时停靠点转变为出行目的地,成为连接高速公路域内外的桥梁纽带。4、交通 经济链条 的 关键节点

采用“前店后仓”模式拓展服务区物流业务,“前店”建设为司机之家,为用路人提供休息、休闲、娱乐等服务,“后仓”建设为仓储中心,开发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等业务,闲置场区资源建设为中转场地,增加经营业态,提高服务供给品质,进一步吸引交通流量,将服务区打造为交通经济链条的关键节点,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三、建设开放式服务区的构想

在不影响高速公路运行秩序的前提下,通过建设开放式

或半开放式服务区,实行局部或全部开放,能在空间上解决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货之间交通流的关系,形成协调合理的内外部布局,提高服务区使用率,实现开放共享。1、建设 开放式服务区

对于紧邻国道服务区,考虑拆除栅栏,实现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资源共享,也可与周边城镇物流园区、工业园区连接,2 2、建设半 开放式服务区

在普通服务区设置人员安全通道,与线下采摘园、风景区、游乐园连接,缩短与目的地的距离,吸引用路人消费。

第四篇: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郑伟

【摘要】金融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进步产生影响,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必然联系。金融体系是实体经济取得发展进步的基础条件,同时金融体系也是实体经济得以运作的重要指导框架。本文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概念分析入手,综合研究了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协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完整总结,通过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有利于为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金融体系 实体经济 关系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都是对整体国民经济发展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部分,通过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的反思,有利于更好的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促进整体国民经济进步和发展的作用。从宏观发展角度分析,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两者处于相关影响和促进的关系中。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金融体系构建的重要发展基础,金融体系同时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通过二者关系的梳理和深入研究,有助于防止因为我国的金融体系崩溃而导致的国家实体经济发展危机出现,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一、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相关概念

(一)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从宏观概念角度分析属于一个国家整体经济金融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形成的重要模式,同时,各个国家之间也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体由于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制度以及具体国情的不同来决定的,部分国家的金融体系由国家宏观调控以及银行经济管理机构决定,部分国家由金融发展市场来决定国家的金融体系。从整体角度分析,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进步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和一个整体的经济发展框架,金融体系由金融市场资产以及各类型的金融中介管理结构和金融交易平台联合构成,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发展背景下,企业需要从环境的不稳定性分析入手综合分析全局内容。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从宏观角度分析主要是实现企业融资动员企业的流动性资产整合,第二金融体系可以发挥股权细化的作用,同时对资源配置进行指导,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发挥经济运行的激励作用,实现各类关键性企业信息作用。

(二)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从宏观的经济学概念角度分析主要是指包含了各类经济经济经营活动。实体经济涵盖了一切物质产品生产以及精神消费的内容,涉及到工业、交通、信息、文化等各个不同领域的不同产业,实体经济是整体经济社会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从经济特点角度分析,实体经济主要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提供人类的基本生活生产资料,实体经济活动成为了保证正常经济生产消费活动行为的关键所在。第二,发挥了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作用,无论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还是人类活动的精神文化消费,都可以通过实体经济活动来实现。

二、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势态良好,经济发展进步速度较快,我国的政府加大了对各个领域和各行业的扶植力度,推动了整体资本市场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经济危机爆发的影响下,我国的金融体系开始出现了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实际的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金融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过于盲目扩大理财规模的问题,直接导致的银行流动的贷款金额的下降。出现了金融发展泡面,影响整体的经济发展和进步,导致了我国的总体债务比例上升。与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没有成熟的经济发展体系作为支撑,也导致了经济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增长量不稳问题出现。

三、协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有效措施

(一)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实体经济的作用发挥需要以整体宏观经济发展要求为导向,由此才能发展中不断完善金融体系,从而解决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脱离和矛盾问题。例如:在经济进步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资本积累来扩大金融体系的整体发展规模,金融体系发展会推动整体实体经济融资发展,从而可以有效推动金融体系需求进步,实现整体的金融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激发实体经济发展的市场潜力,有利于更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中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目前,我国的实体经济在市场化的发展进步背景下逐渐展现出了多方面和领域的多元发展。

(二)实行金融体系自由化改革

实体金融体系的未来自由化发展可以在整体的市场经济中发挥良好作用。通过金融体系改革也可以在较为复杂的金融空间中发挥最大化的功效。在进行金融体系自由化改革过程中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主导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可以通过对金融系统的利率变化的现实实现稳定经济控制,从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多元的融资发展渠道。此类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可以提高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同时,通过实行金融体系自由化改革还可以实现经济融资的多元渠道拓展,提高整体的实体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从而协调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综合发展。

(三)促进资本市场的改革

在促进资本市场改革的过程中可以使资本市场发展更加完善。资本市场是影响到整体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通过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可以推动二者的革新和发展。提高两者的联系和发展紧密性。从而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资产保障,共同推动两者发展。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在实际的发展中经历了最初的分离和后期的融合发展的不同环节,通过两者的结合进步和发展有效的促进了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了实体经济支持,金融体系无法发挥作用。没有金融体系的整体框架作为发展指导,实体经济发展也容易出现混乱局面。通过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有利于在未来合理处理两者关系,通过两者的结合和共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整体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朴,朱太辉.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国际金融研究,2014.[2]喻雪倩.关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J].品牌,2015.[3]贺力平.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平衡关系——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J].人民论坛,2010.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第五篇: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 理论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776年),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896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断过三次,分别是在公元1916、1940和1944年),会期不超过16天。由于1924年开始设立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传入和在中国的传播途径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现代的西方体育文化,它是在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传入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两个途径:①教会组织;②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现代西式学堂)。中国开展体育活动最好、最早的大学是圣约翰大学。

二、早期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

1904年中国的报刊曾报道过第三届奥运会消息。

1906年中国的一家杂志介绍了奥林匹克历史。

1908年伦敦奥运会后,天津一家报纸再次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还提出要争取这一盛会在中国举行。天津体育界人士用幻灯展示了伦敦奥运会的盛况,著名教育家中国奥委会第一任主席张伯苓先生提出:“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中

国能在奥运会上夺得一块金牌?什么时候中国能举办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一直到2008年,张伯苓先生的梦想才得以全部实现,所以说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

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在“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和“争取早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口号的鼓舞下,在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

1913年开始举办的远东运动会(最初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的先驱,中国是发起者之一。在远东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现了良好的体育道德。

1922年,我国的王正延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31年,当时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正式参加奥运会的历史由此开始。

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我国本不想派选手参加,仅由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沈嗣良前往观礼。而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伪满,为了骗取世界各国的承认,竟然电告国际奥委会:拟派刘长春、于希渭作为“满州国”选手参加奥运会。举国一片哗然,刘长春也予以拒绝。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国民党政府决定,刘长春、于希渭作为运动员,宋君复为教练员,沈嗣良为领队,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在开幕式上,刘长春执旗前导,沈嗣良、宋君复以及中国留学生和美籍华人刘雪松、申国权、托平等6人组成了中国代表团。于希渭因日方阻挠破坏,未能成行。刘长春在100米、200米预赛中位于小组的第五、六名,未能取得决赛权,但他以我国第一位参加奥运

会的选手而留名于中国奥运会史。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派出了140人组成的代表团,其中运动员69人,参加篮球、足球、游泳、田径、举重、拳击、自行车等7个项目的比赛。另外,还有11人的武术表演队和34人组成的体育考察团。其中篮球比赛胜过法国队,撑竿跳选手符宝卢取得复赛权。中国武术队的多次表演轰动了欧洲。

1945年二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0月份准备在战胜国开奥运会,作为战胜国的一员,中国确定参加1948年奥运会。

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我国派出了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足球、田径、游泳和自行车等5个项目的比赛,但没有一人进入决赛。奥运会结束后,代表团在当地华侨总会的帮助下,解决了路费,运动员才得以返回祖国。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重拾尊严,重获尊重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中国正式接受邀请较晚,只派出了40人的代表团,可当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比赛已接近尾声。只有吴传玉参加了百米仰泳比赛,但是将五星红旗升起在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就是新中国的骄傲。

1954年在雅典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50届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以23票赞成21票反对通过决议,接受中国奥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但是,与此同时,以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美国人布伦戴奇为首的少数人的操纵之下,却又将台湾所谓的“中华奥委会”继续保留在国际奥委会承认的成员名单上,继续

搞“两个中国”。中国奥委会于1958年8月19日宣布断绝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在以后的20余年里,中国都无法参加许多国际体育比赛。为了打破这层坚冰,中国团结第三世界的体育力量,开始了漫长的破冰之路。第一个突破是在1962年夏天。印度尼西亚举办第四届亚运会,拒绝了台湾以中华奥委会的名义参加。为此,一些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取消了印度尼西亚的会员资格,禁止其参加奥运会。面对这样的现实,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提议,举办新兴力量运动(GANEFO)。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于1962年9月在雅加达举行,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的48个国家和地区的240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中国派出了一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体育代表团参加比赛。在本次运动会上,创造了几项世界纪录。之后,在1966年11月,首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举行,此外,中国也承办了几个单项的新兴力量运动会。第二个突破口是被广为流传“乒乓外交”。由于文革,中国没有参加第29届和第3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在亚洲乒乓球联合会的位置被台湾占有。1972年在中国、日本和朝鲜乒乓球协会的支持下,一个名叫“亚洲乒乓球联盟”的机构成立,在其中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合法的席位。这是在“两个中国”的斗争中,中国赢得的又一大胜利。乒乓球和体育为中美最后建交拉开了序幕,也为中国最后成功重返奥运会大家庭打下了基础。

1972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关于解决中国合法席位的建议。这一建议得

到了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在内的大多数人的赞同。同年11月,国际奥委会以通讯表决方式让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投票,结果以62票赞成,17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于10月25日在日本名古屋做出的有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决议。这一著名的名古屋决议指出:中国奥委会在参加奥运会时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歌,同时允许台湾作为我国的一个地方性组织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占有席位,以“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出现。中国的一国两制最初是在奥运会上实现的,也称“奥运模式”。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出大型代表团参加这项体坛盛事。开赛第一天,射击选手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勇夺得冠军,从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突破。而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中国女选手杨扬又为中国队实现了在冬季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1988年在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上,中国派出了由445人组成的代表团,其中运动员300名,他们参加除曲棍球、马术两个项目以外的21个大项的比赛。此外,由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指定的30名中国代表担任了裁判、技术代表等职务。中国台北由140人组成的代表团也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其中运动员90名,参加12个项目的比赛和3个项目的表演赛。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只获得5枚金牌、11枚银牌、12枚铜牌,不仅远远落后于苏、德、美等体育大国,甚至不及同处亚洲的韩国。在汉城奥运会上,中国队遭遇寒流,引发了国人的思考。

1992年7月25日至8月9日,第25届奥运会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举行。在此次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共获得金牌16枚、银牌22枚、铜牌16枚,3人2次创2项平1项世界纪录,7人9次创7项奥运会纪录。在参加第25届奥运会170个体育代表团中,中国列第4位,这是中国体育从未有过的辉煌,这次全面历史性的超越,将载入中华体育史上光辉的一页。中国队的崛起也体现了中国竞技体育走向辉煌。

四、举办奥运会,走向更高的舞台

2001年北京时间7月13日22:10,北京获得第29届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开幕,2008年8月24日闭幕。主办城市是中国首都北京,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北京奥运会。本届北京奥运会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面金牌居奖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下载奥林匹克与举办城市经济的关系[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奥林匹克与举办城市经济的关系[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后冷战时期俄罗斯与东盟政治经济关系分析

    后冷战时期俄罗斯与东盟政治经济关系分析 潘广云 冷战后,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俄罗斯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本文从政治和经济层面对俄与东盟的关系进......

    城市经典Ⅳ:举办迁址仪式及业主联谊会

    城市经典Ⅳ——举办迁址仪式及“激情舞动西班牙”系列业主联谊会 4月22日,“城市经典Ⅳ”在新的售楼处举办了盛大的迁址仪式,并就此拉开城市经典“激情舞动西班牙”系列业主联......

    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5月举办

    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5月举办 今年主题为 全面推进城市节水,点滴铸就生态文明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下发通知,确定2014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于5月11日至17日举办,今年的主......

    民政部举办部分城市地名规划

    民政部举办部分城市地名规划 评审鉴定暨地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论坛根据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指导、推动各地更好地完成地名规划和地名信息化服务工作......

    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精神[合集5篇]

    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精神 百年奥运,百年期盼。一百多年前的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中国人何时能参加奥运会?中国人何时能拿到奥运金牌?中国人何时能举......

    浅析奥林匹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教育(范文)

    浅析奥林匹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教育 字数3379 摘要: 奥林匹克运动核心价值其实体现的是奥林匹克精神,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

    0000关于周边农村地区经济关系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关于周边农村地区经济关系的 调查与分析报告 2009年7月12日至8月8日,我在本村本宗族长者二爷的细心指导下,走访了家庭所在地附近约29家老人居户,深入问卷调查了本报告专题:关于......

    “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范文)

    www.xiexiebang.com 2014年11月17日,一年一度的高交会“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 在深圳会展中心如期拉开帷幕。此次大会由国家信息中心和IDG国际数据集团主办,公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