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我国奥林匹克知识产保护现状与对策
内容摘要:我国政府就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已做出了多方面努力,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存在出较大差距。本文从介绍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概念入手,着重对我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以及在后奥运时期如何完善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阐述。对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不足之处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相应地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奥林匹克知识产权 侵权行为 保护途径 完善对策 Abstract: Although government had made many efforts on the Olymp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in China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Especially compared with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 it reflects the larger gap In the protection of Olympic intellectualproperty.This article introduce to the concept of Olymp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t first, and focus on stating the protection of Olymp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in the Olympic Games period how to perfect the protection of Olymp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On the protection of Olymp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ficiency from the legislative,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three aspects are discussed, and accordingly ,I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Key words : The Olymp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infringement
The way of protecti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ement
一、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概述
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涉及到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多方面法律权利。《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中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下的定义:是指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人对奥林匹克宪章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达成的协议中规定的与奥林匹克有关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一)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主体
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智力成果的组织和个人,主要包括国际奥委会、各主办国的国家奥委会以及各主办城市的奥运组委会。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的规定,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是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而有关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之间的权利划分,依照《奥林匹克宪章》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合同》确定。
此外,在一定程度上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权利主体范围还包括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利害关系人。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利害关系人,主要是指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具有合作关系,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权利人许可,并因此通过权利人授权使用奥林匹克智力成果的组织或个人,如奥运会赞助商、奥运会供应商等。根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规定》,除了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之外,奥林匹克标志的利害关系人也有权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保护奥林匹克标志不受他人侵 ①①见《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①
(二)、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客体
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权利客体直接指向与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相关的各种智力成果,且应当是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智力成果,其中包括奥林匹克名称、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奥林匹克口号、奥林匹克徽记、奥林匹克会歌、各国家奥委会的徽记、奥林匹克火炬、徽章、奖牌和纪念章等设计及与之有关的任何铸模、奥运会吉祥物及其他与奥运会密切相关的专利产品和专利技术等。对于受保护的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客体范围,即与奥林匹克有关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它创作成果,北京市通过的《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在与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相关的智力成果中,奥林匹克标志是权利保护中的重中之重。奥林匹克标志是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盛会的重要象征,是承载奥林匹克精神的文化载体,凝练地概括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所在,同时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良好社会美誉度和高度社会价值的体现。众多商家为使用知名度高、美誉度高的奥林匹克标志付出较大成本,利用奥林匹克标志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说,奥林匹克标志的商业应用最大化的体现了奥运商业价值,是奥运经济营销中的关键部分。
(三)、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内容
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权利内容与一般知识产权权利内容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主要由奥林匹克著作权、奥林匹克商标权以及奥林匹克 ①见肖谋文,谢琼桓《论我国奥林匹克标志的法律保护》,载《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专利权组成。而其内部具体的权利内容,根据上述三类知识产权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与一般著作权对应,奥林匹克著作权的权利内容包含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四种著作人身权,及发行权、复制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广播权、放映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十三种著作使用权,并对著作使用权有转让、许可他人使用和取得报酬的权利,这些统归于著作财产权。这十三种使用权由于各自对应的奥林匹克作品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复制权,是指借助印刷、复制、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多种方式将奥林匹克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权利,包括对复制作品的使用与销售,几乎所有奥林匹克作品都有复制权。
奥林匹克商标权主要是指将奥林匹克标志以及各种文字符号等作为商标予以使用的权利,包括将奥林匹克商标用于商品生产、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奥林匹克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具体可以划分为四种:第一,奥林匹克商标专用权;第二,许可使用权;第三,标示权;第四,禁止权。①
奥林匹克专利权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外观设计专利,即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所做出的与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相关的新设计。其具体权利内容包括:第一,独占实施权,表现为与奥林匹克相关的外观设计专利被授予后,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第二,实施许可权,指奥林匹克专利权人可以通过订立合同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技术;第三,标示权,是指奥林匹克专利权人享有在 ①见陈明添主编《知识产权法》,2005年12月第1版,402—403页。其专利产品上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①
以上三种专利权虽然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专属于权利主体,任何组织或个人非经权利主体许可不得行使相关权利。否则,即构成侵权,相关权利主体都有权取相应法律措施,要求侵害人停止侵权、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我国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权利内容的规定,主要依据的是《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和《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
二、我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分析
(一)我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分类
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乃至后奥运会时期出现的各种侵犯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现象,按其侵权性质可以分为:
(1)善意的使用,客观上违法。因为缺乏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充分认识,善意使用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标志、商标等,故构成客观上违法。
(2)故意侵犯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该类侵权主观上存在故意,根据表现形式又分为两类:一是采用直接方式利用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商标、特殊标志等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二是采取隐蔽的方式间接利用奥林匹克商标、标志。这其实是国际奥委会一直严厉打击的“隐性市场行为”。隐性市场行(Ambushmarketing),一些国外资料对隐性市场行为作出了以下定义:公司有意削弱或伏击通过赞助营销产生财产善意要求的竞争对手,企图产生混淆使公众误认为该公司拥有赞助权。②奥林匹克赞助商使用奥林匹克标志来宣传不属于自己赞助类别的 ①②见陈明添主编《知识产权法》,2005年12月第l版,317—322页。
JUDA STRAWCZYNSKI.Is canada ready for the vancouverwinter games?:an examination 产品,这是一种搭便车的行为,它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市场开发活动造成严重的威胁,会直接危害那些真正支付赞助费并获得国际奥委会与北京奥组委认可的赞助商良好的商业影响,也会破坏公众心目中公正、严谨、良好的奥林匹克形象。因此对隐性市场行为应该予以坚决严厉的打击。
(3)此外与奥林匹克有关的域名恶意抢注也很值得注意。大量恶意注册和使用与奥林匹克、北京2008年奥运会等相关的各类国际域名,而且那些域名的恶意注册人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或地区,其中以美国、韩国和中国为多。
(二)我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途径
1、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
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是奥运会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国际义务。为履行这一义务,维护相关权利人的权益,我国实行了国际公约与国内立法双轨并行的法律保护模式。2001年11月l日,《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正式开始实施;2002年2月,我国专门制定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明确了各部门保护保护奥林匹克标志的法定职责。它们与《商标法》、《专利法》、《特殊标志管理条例》、《奥林匹克标志备案及管理办法》,及我国加入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国际条约,一起构成我国的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为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而制定和实施国家法令,在我国尚属首次,在其他国家也并不多见。
2、建立多部门配合的执法队伍
of canada’S olymp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J].Univ Toronto Law Rev,2004,Spring. 工商、公安、海关、知识产权、版权、城管等部门相互配合,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执法行动。从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打击侵犯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行为。
海关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初步形成了海关总署—直属海关—隶属海关三级知识产权执法体系;法院健全知识产权审判组织,各高级法院和许多中级法院以及具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都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庭。工商、版权、知识产权等部门与公安部门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市检察院和省级检察院建立了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机制,促进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
3、设立了法律事务部
2001年8月,北京奥组委筹备办公室就设立了法律事务组。在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正式挂牌之前,法律事务组就已经投入工作了。法律事务部的工作内容,包括研究同奥组委工作相关的法律问题、监督落实《申办报告》和《主办城市合同》、归口管理合同事务和知识产权事务及其他法律服务、配合境内外司法机关处理侵权行为、处理诉讼及仲裁事务、组织起草和编撰整理相关法律文件。在法律事务部所处理的大量工作中,最繁重的两项内容是合同业务和权益保障。法律事务部为此专门成立了合同监管处和权益保障处。事实证明,法律事务部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营造良好法律环境,保障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4、大力宣传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
(三)我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1、立法层面存在缺失。我国通过修订原有法律,并颁布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专门法律等立法工作,使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己初步成型,但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立法体制不够完善。我国现有的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是在不同的阶段基于当时的具体情况,由不同的立法机构制定的,这种立法机关上的不统一必然导致法律体系内部的不协调。例如,我国目前对奥林匹克标志的保护,既有专门对其进行保护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也有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如《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权法》等的法律保护条款。这些相应的法律条文为奥林匹克标志提供了多重法律保护,但与此同时,也给具体实践中司法、执法机关选择法律适用依据带来了难题。
(2)立法的层级偏低,保护力度不够。我国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主要是通过原有国内立法和新颁布的专门立法进行保护。在专门立法方面,立法层级偏低,《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是由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只是地方一级的政府规章,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法律效力等级及适用范围上存有明显的局限性。而依据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民事权利属性及我国的立法规则,对其理应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予以保护。①此外,即便是在法律效力层级较高的原有国内立法方面,鉴于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所独有的特殊属性,也存在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的情形。
(3),立法中存有盲点,具有较大滞后性。我国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虽已初步建立,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已构成较为系统 ①见李传武《我困奥林匹克标志的法律保护研究》,载《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的保护,但仍存有盲区。此外,由于法律本身所固有的滞后性,其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中所出现的新现象应对不及,对其保护也存有较大漏洞,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立法中缺乏对域名的保护。我国为加强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但修改原有知识产权法律,还进行了专门立法,北京市政府及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和《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但在这些规定中,却没有针对奥林匹克域名的保护,这就给侵权行为人提供了钻法律空子的机会。并且,由于国际域名注册的开放性和国际性,导致针对北京2008奥运会的域名恶意抢注行为相当猖獗。①这些侵犯奥林匹克域名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权利人的正当利益,威胁到我国的国际形象,暴露出我国在对奥林匹克域名保护方面的缺失,因此,我国亟需制定保护奥林匹克域名的相关法律,弥补存在的漏洞。
第二、立法中缺乏对仲裁的规定。仲裁在我国民事立法上有明确的规定,其作为一种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定途径,相比于繁杂冗长的司法程序,具有灵活、经济、便利等优点,具体到奥林匹克侵权纠纷上时也是如此,有利于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高效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并且避免了昂贵的司法诉讼成本。因此,仲裁不论是在国内及国际民事纠纷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相比于国外在解决奥林匹克侵权纠纷时仲裁方式的广泛应用,我国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却并没有明确将仲裁作为一种法定解决途径,这一点也有待完善。②
①②见李传武《我困奥林匹克标志的法律保护研究》,载《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见范成文,金育强,戴狄夫《论奥林匹克标志侵权的法律救济》,载《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第l 第三,立法在侵权认定方面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对部分侵权现象界定不清。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首要方面就是严厉打击对其进行的侵权行为,而对侵权行为的认定予以明确、具体地规定是进行有效打击的前提条件。因此,为规范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使用行为,加强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相继颁布的《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和《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都对此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够明确、具体等问题。例如,《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所表述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含义就不够明确,其在此处应被理解为“以提高企业知名度或促进商品(或服务)的销售(或需要)为目的”,与其它法律表述中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含义有所不同。为防止产生混淆,可通过在其法律条文中加上释义性条款予以说明。此外,上述两项法律对“潜在商业目的“的定义也较为宽泛,界定并不十分清晰,加之含“潜在商业目的”的行为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等特点,在实践中就更加加大了对其进行打击的难度,难以有效的保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①
第四,现有法律法规与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未完全接轨。由于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对其进行的保护不能局限于我国范围内,仅仅通过国内立法进行,而需要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完善对其保护。为此,我国相继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等多个国际公约,使国内保护与国际保护相协调,但仍有不足之处。以《保护奥林匹克会徽内罗毕条约》为例,其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门针对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所缔结的国际条约,条约规定,期。
①见范成文,金育强,戴狄夫《论奥林匹克标志侵权的法律救济》,载《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第l 期。所有缔约国均有义务对奥林匹克标志进行保护,保证奥林匹克标志在未经国际奥委会授权的前提下不得被用于商业目的。而我国至今仍未加入此项条约,由此可见,我国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仍未完全接轨。①
2、行政部门对规定认识不深,执法缺乏协调
(1)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范围理解模糊,把握不准。近年来,我国通过专门立法的方式加强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由于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时间较晚,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对其学习认识尚不够深入。并且,由于这些专门立法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权利划分、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等方面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更加大了行政执法部门对其准确把握的难度,导致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在案件定性和处理程序方面出现了较多问题。
(2)执法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完善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是包括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工商总局、各地工商部门和海关等众多部门的职责所在。这种由多个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保护的执法体系,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施加了多重保护,有利于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在具体的执法行动上,由于所涉及的部门较多,应该及时进行沟通,交换信息,使各部门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配合协调。但目前,在我国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中,各部门往往自行其是,信息沟通不畅,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没有统一的执法尺度,②各部门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并没有形成一股合力,致使一些严重侵犯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对权利人的合法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①②见李传武《我国奥林匹克标志的法律保护研究》,载《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见李传武《我国奥林匹克标志的法律保护研究》,载《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3)日常监管缺乏力度,面临新问题。我国行政执法部门在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进行打击时,通常采取的是集中打击的方式,在短期内集合成较强的执法力量,对侵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可以有效的遏制侵权行为的产生,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而我国行政执法部门的日常监管明显缺乏力度,对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有效的打击。此外,我国海关部门在对侵权行为进行查处时,对所发现的一些新的侵权方式缺乏高效的应对措施,例如行为人侵犯的是别国奥林匹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在对权利人的权利进行认定时,缺乏迅速、便捷的解决途径。①
3、司法救济期限过长,效率较低
我国原有国内立法及新颁布的专门立法都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救济途径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其中首要的方式就是司法救济。但在实践中,权利人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往往并不选择通过司法途径进行维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司法救济的成本较高,司法程序繁杂冗长,难以及时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而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就当届奥运会来说,其所包含的一些权利,如当届奥运会的会徽,吉祥物等,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对此类侵权纠纷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司法程序所固有的复杂性显然不利于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司法程序所固有的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这也就促使当事人必然选择一种更为高效地解决途径,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三、完善我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对策
①见张艳霞《我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载《体育世界·学术》,2007年第2期。我国政府就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已做出了多方面努力,但不可否认,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体现出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由于具有举办奥运会的经历,在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通过对我国奥林匹克保护制度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完善我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民众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意识。我国目前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己初步完成,相关法律法规也已颁布,但是民众对这些法律法规并不了解,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相当淡薄,导致实践中出现了较多没有恶意的误用或错用行为,而行为人对其侵权行为毫无意识。针对这一状况,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帮助民众尽快加深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认识,使其意识到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必要性,从而发动民众参与到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行动中来。①
(2)完善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体制,弥补立法层面的缺失。针对上文中对我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层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完善立法保护体制,提高法律保护的层级,加强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目前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较为分散,且立法层级高低不一,导致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法律适应依据选择上的问题,影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对此情形,在立法方面应采取系统化、统一化的模式,通过专门立法的方式,①见陈广平,《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载《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制定统一的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法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此外,应提高立法等级,将《奥林匹克标志保条例》上升到法律层级,使其具有与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权法等相同的法律效力。①通过这些措施,即可在执法、司法活动中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直接适用专门法律,从而有效地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予以保护。
此外,针对我国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存有时间限制,与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无期限性相冲突的问题,我国可借鉴加拿大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加拿大是以特殊形式的知识产权类型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典型国家,其通过采用“官方标志” 的模式加强了对奥林匹克标志的保护。而“官方标志”保护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解决了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无期限性问题,将奥林匹克标志与“红十字”视为具有类似属性的标志,赋予无期限性的保护。②
第二,对法律所存在的盲区及时予以立法,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细化,明确其界限标准。对此,我国可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对其进行专门立法。并且基于域名侵权的特殊性,借鉴美国《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的立法技术,赋予相关法律条款以溯及力,使其法律效力可追溯到侵权域名注册之时。此外,我国还应对部分法律条款进行细化,明确其具体含义和界限标准。例如,可通过增加释义性条款的方式对“以营利为目的"进行阐述,明确其具体含义。对侵权行为的界定标准也应更加清晰的进行表述,并且应将仲裁作为解决奥林匹克知 ①见范成文,金育强,戴狄夫《论奥林匹克标志侵权的法律救济》,载《体育文化导刊》,2007 见胡峰,吕炳斌,段宝玫《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基于国际法与比较法视角的研究》,年第1期。
②载《体育
与科学>,2006年第2期。识产权纠纷的一种法定途径加以明确规定。①
第三,调适我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使其与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相接轨。《保护奥林匹克会徽内罗毕条约》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为保护奥林匹克标志所专门缔结的国际条约,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40多国个国家加入到这一条约中,而我国至今尚未加入,这对我国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为与国际社会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步调相一致,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加入《保护奥林匹克会徽内罗毕条约》,使我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国际相接轨。②
(3)提高行政人员素质,加强行政机关之间沟通协调,完善对侵权行为的日常监管制度。此外,还应加强对侵犯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商品进出口监管的力度,赋予海关以更大的执法权限,进一步发挥其在打击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中的作用。鉴于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日趋紧密的关系,并为应对侵权行为中所出现的新现象,理应在现有基础上强化与完善海关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提高其执法力度。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日常监管制度,把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落实到日常的执法活动中,使日常监管与集中打击结合起来,从而更加有效的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4)提高司法救济效率,加大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奥林匹克知识产权针对当届奥运会还具有时效性较强的特点,司法救济效率低下必然严重影响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并且,基于奥 ①见范成文,金育强,戴狄夫《论奥林匹克标志侵权的法律救济》,载《体育文化导刊》,2007见李传武《我国奥林匹克标志的法律保护研究》,载《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年第1期。
② 林匹克运动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我国不仅应尽快完善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司法救济制度,提高司法救济的效率,还应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司法救济方面提高保护强度,从而更好的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范成文,金育强,戴狄夫.论奥林匹克标志侵权的法律救济[J].体育文化导刊, 2007(1):36-39。
[3]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 文件汇编[M].法律出版社, 2005:290。
[4] 李传武.我国奥林匹克标志的法律保护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32(6):5-8。
[5] Juda Straw cynski.Is Canada Ready for the Vancouver WinterGames? An Examination of Canada's Olympic IntellectualProperty Protection, 62 U.T.Fac.L.Rev.213(2004).[6]斯伟江等著,李丹译,《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法律出版社,2010.3。
[7]叶京生主编,《知识产权制度与战略》,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7。
[8]张玉超.中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研究[J].体育与学.2002(3):43-49。
[9]范成文,金育强,周军来:《中国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载《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0]黄亚玲,赵洁:《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载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
第二篇: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XX(XX大学X学院XXXX系,X省 X市 邮编)
摘要:野生动物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人为地猎捕,许多种类濒临灭绝。本文介绍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必要性、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对策。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必要性、现状、对策
Abstract:Wild animals are very valuable natural resources.With the redu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human hunting, many species on the brink of extinction..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of wildlife protection, 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status made 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Keywords
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是事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资本。我国野生动物种类及其生境类型丰富多样,特有种和珍稀种较多,地域差异明显。本文试图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作简要分析。1.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7]
调查表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是种群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
但是,我国部分野生动物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单一种群物种面临绝迹的危险。白臀叶猴多年来一直未曾发现,这次调查仍未见到任何踪迹,可能已经绝迹。四爪陆龟、扬子鳄、莽山烙铁头、鳄蜥、朱鹮、黔金丝猴、海南长臂猿、坡鹿、普氏原羚、河狸等单一种群物种不仅种群数量少而且分布狭窄,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疫情或其它威胁,则面临绝迹的危险。:Wildlife;
Protection;
Necessity;
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2.野生动物保护的必要性
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并已经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2.1野生动物资源不断减少
栖息地干扰、破坏、退化和缩减是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非法猎捕和过度开发利用是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2.1.1高额利润的驱使
一些人追求“山珍野味”的嗜好,使野生动物交易有了市场。近年各地区经济发展,食用野生动物数量也激增,造成野生动物市场“行性看涨”,其市场价连年走高,加上猎捕野生动物本小利大,经营野生动物中间利润可观,致使少数不法之徒铤而走险。2.1.2管理体制不顺
按照目前的管辖分工,森林公安只能管辖野生动物刑事案件,但在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类型的违法案件中,绝大部分是行政案件,而森林公安办理野生动物行政处罚案件至今没有明确的法规授权,给执法活动带来不便。特别是野生动物进入市场后,按照当地目前的管理体制,以工商部门管理为主,林业部门协助配合,影响森林公安执法作用的发挥。2.1.3宣传工作尚有欠缺
先进的宣传已经使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但由于少数非法猎捕者、经营者文化素养低,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加上一些人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不良嗜好,有以食野味“提升身价”的落后观念,造成了非法食用野生动物行为难以根治的局面。2.2 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理念,任何一种野生动物的消失,对于人类以及子孙后代都是有害无益的。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自然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野生生物不仅是农林生产的保护者,还是生态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
3.1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
自1950年起我国政府颁发了《关于稀有动物保护办法》起,至今共颁发了29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1] 3.2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现状 我国一直在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全国已建立各级各自然保护区2588处,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9%。我国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保护。[8]
野生动物园为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合理规划与布局,基本的野生动物生存条件不具备。缺乏本土特色,野生动物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野生动物园属企业或个人投资,抵御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能力弱。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功能丧失;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管理部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还没有进行,《动物福利法》等相关法律没有出台,对野生动物园的管理一直处于真空状态。3.3国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一部分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成为人们的装饰品,成为高档服饰,野生动物的肉、蛋也成了食客盘中的“美味”,认为野味“时尚”、“药补不如食补”、祛病有营养、对健康有利、可以强身健体等传统消费观念的片面认识,因消费需求,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市场需求[2]。3.4药用野生动物替代的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医药以某些野生动植物为原料确实导致或者加剧了一些物种生存状况的濒危。然而,将所有物种濒危的原因都归咎于中医药的需求上,既言过其实,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医药学工作者已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用水牛角代替犀牛角、人工合成牛黄和人工合成麝香等[3]。提高饲养种群的数量以及相应药用部分的产量和质量, 减轻对野生种群原材料依赖的压力。
4.野生动物保护的对策
针对上述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保护中的问题,笔者综合给出了以下意见建议。4.1硬性保护
4.1.1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要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以发展为中心的三项原则[4]。
在野生动物栖息地要坚持做到“四防、四不准”:防盗、防火、防乱砍乱伐自然保护区的林木、防乱捕乱猎野生动物;不准国家和地区规定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市场,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买卖、收购、走私野生动物及皮张,不准进自然保护区放牧,不准随便进自然保护区进行任何形式的副业生产。4.1.2完善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 要进一步明确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是公有性质的公共财物,这就为猎捕野生动物尚不够刑事处罚而给予治安处罚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
要对非法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设置给予一定数额的罚款,罚款金额可以以不同野生动物种类界定,尽量避免出现轻罚或过重处理。
要在消费环节上要进一步规范,要对不文明的消费行为给予处罚。禁止或者限制野生动物的买卖。对于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进行买卖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刑事处罚。
要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避免发生事件后,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明确责任以更有效。更明确地保护好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4.2加强保护的观念
4.2.1倡导科学的生态伦理道德观
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增强全民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改变人们食用野生动物的不文明的餐饮陋习,树新风、改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自觉同各种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作斗争。
4.2.2坚持科学的保护、发展观,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合理利用野生动物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5]野生动物作为一种资源是可以利用的,但野生动物作为地球生物网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能缺少的。动物对地球,乃至人类的生存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利用野生动物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要做到适度、合理、可持续利用。适当的利用有利于野生动物种群的发展,适当的利用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4.2.3加强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和观测
4.2.4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了全球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类的未来,有效解决和管理边境野生动物贸易,保护野生动物多样性已刻不容缓,而且这已是一个国际性问题[6]。野生动物边境贸易已构成对我国及周边国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威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跨国(边)境交易将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危及国内生态安全。参考文献:
[1] 赵翀.浅析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及对策 [J].山西林业, 2007,(6).[2] 华思武.漫议野生动物保护 [J].中国林业, 2004,(1)B: 43-44.[3] 胡锦矗.大熊猫研究 [M].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4] 董红旗.保护野生动物需要强化措施 [J].中国林业, 2007,(10)A: 45.[5] 仇永胜, 叶利华.野生动物保护的制度思考 [J].生态经济, 2005,(2)[6] 孙长虹, 汪青雄.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思考 [J].野生动物杂志, 2007,(6): 45-46..数据来源:
[7] 国家林业局政府官网 [8] 中国环境网
第三篇:浅析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对策
浅析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对策
目录:
一、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经济的重要作用――――――――1-3
二、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维护方面存在的缺陷――――――3-4
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4-6
四、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中政府的角色――――――6-7
五、结语――――――――――――――――――――――7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对知识经济的建立、运行和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引申出我国现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进而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几点建议。全文共分5部分,包括:
一、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经济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维护方面存在的缺陷;
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中政府的角色;
五、结语。本文的中心观点是:分析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差距,引起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并提出加强立法,法律实践等以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
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代,新的发现和发明层出不穷,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对人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科学技术是在人类共同努力、相互交流中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今天,学科之间渗透日益扩展,使科学技术领域日益扩大,研究开发向纵深发展,使得一些大科学研究项目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环境、大气、海洋等领域的深入研究,都需要各国科学家共同参与。虽然科技合作在国际关系中是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但是由于国际科技合作对人类社会进步有利,对合作各方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有利,因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纷纷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本国科技人员参与国际合作,并吸引外国专家、学者参与本国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特别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科技合作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在国际科技合作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样变得十分敏感。如同为了防止软件盗版必须对其加密一样,在国际科技合作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此前,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就把知识产权作为会谈的一个重要议题。美国政府也向中国政府提出,要在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和贸易合作协定中增加保护知识产权的条款。经过谈判,两国政府已于1991年4月和1992年1月分别对科技合作协定和贸易合作协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达成了协议。此后,日本、瑞士、俄罗斯、欧共体等一些国家和组织也提出要和我国缔结保护知识产权的协定,合作项目的协议中也有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条款。中国政府为了加强知识产权立法,也陆续修改或制订了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例如国家科委于1995年2月制订了《关于对外科技合作交流中保护知识产权的示范导则》,以供各部门和各省市在工作中参考。由此可见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就成为了国际科技合作中不得不提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中迫切需要知识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法律保障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一点见解。
一、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经济的重要作用
1、知识经济[注1]的建立依赖于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经济是以人才和知识等智力资源为资源配置第一要素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等智力成果为基础构成的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这是知识经济最本质的特征。
智力成果从其实质意义上讲,是人类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取得的成果,或者说是将人才与知识等智力资源有机结合,通过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得到的直接产品。知识、科学技术等为代表的智力劳动成果本身是无形的,但是可以通过有形物表现出来。这种无形财产的归属和占有的判断,其难度远远大于对有形财产的判断。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法律所确认的权利,主要是财产权。因此,确认知识产权的前提条件就是承认人类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成果是一种财产。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从实质上讲,就是一种确认知识(智力成果)是财产、是财富的法律制度。因此,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成为知识经济建立必需的法律条件。
2、知识经济的正常运行依赖于知识产权保护
以知识、科学技术等为代表的智力劳动成果,它的创造功能和作用,只有在与有形资产等物质条件相结合时才能发挥出来,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物化”的过程。知识、科学技术等智力劳动成果,相当大的部分往往是以知识产权的形式转化为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来投入经济运行的。英国最大的格兰素(GLAXO)制药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以其特效胃药雷尼替丁(ZANTAL)每年为其带来10亿英镑的收入。1997年7月,当其在美国对该药的专利到期后,不到半年时间,在全球的销售额急降33%.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如同其他无形资产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商品的属性。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将超过50%.知识形成产业化经济,即所谓技术创造了新经济。在有形商品的贸易中,附有高新技术的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通常被称为“知识产品”或“知识产权产品”,在这些高科技产品中凝结着占相当大比重的、多种知识的价值,如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产品就属于这类产品。这种主要利用知识、信息、智力开发的知识产品所载有的知识财富,将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形式。
知识产权是知识、科学技术转化为资产、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知识经济实现资产投入无形化的基础。知识产权在将知识、科学技术转化为资产、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走向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的概念不仅是指有形商品、资本的流通,更重要的是知识、信息的流通。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人才、知识、信息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
知识产权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和竞争手段。所谓知识产权贸易,狭义的理解就是指以知识产权为标的的贸易,它包括知识产权许可、知识产权转让等内容。如专利许可、商标许可、专利的转让、商标的转让、版权的许可、版权的转让、商业秘密的许可等等,这些都是知识产权贸易。广义的知识产权贸易,还应该包括知识产权产品贸易。以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为主要形式的无形商品贸易大大发展。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国际间技术贸易总额1965年为30亿美元,1975年为110亿美元,1985年为500亿美元,90年代已超过1000亿美元。1995年信息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为5950亿美元,超过了农产品贸易,30年间增加了190多倍。
3、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知识产权保护
发展知识经济有三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技术的创新,二是资本的积累,三是产业结构的转变。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内,创新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创新理论包括了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并扩展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诸多方面。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鼓励创新的制度。一项发明创造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包括新颖性和创造性,作品要想获得版权必须要具备独创性,商标设计则必须具有新颖性和显著性(又称区别性),构成商业秘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新颖性(又称非公知性),都与“创”和“新”有关。特别是专利法律制度,就是从产权角度对发明创造进行激励的制度。
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也是当前发展传统工业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其重要性是无需多言的。一项科技进步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投入是难以收回的。一个新型化学药品或生物药品的开发费用,需要1亿-6亿美元,花费大约10年的时间,才能取得成功。而一旦投放市场后,由于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开拓性的专利技术往往会导致一个新型产业的兴起。高新技术的90%以上首先是在专利文献中披露的,并通过专利制度的保护加以推广、利用。开拓性的专利技术往往会导致一个新型产业的兴起。电灯、电话、电视、计算机、集成电路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明证。专利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发展、竞争、寻求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其科技实力的表征。
二、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维护方面存在的缺陷
1、面对来势汹涌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浪潮,中国的法律滞后进一步暴露
曾几何时,国人尚在自我感叹:在知识产权的保护领域,我们仅用二十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程,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不知道这样的评价是否值得称赞,其实在一些国人的头脑中已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在知识产权这个神坛上,发达国家的绝对领导权是不可动摇的,对于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只能俯首称臣。于是中国不得不与美国一次又一次的谈判,一遍又一遍的依照所谓的国际条约、惯例修改本国的知识产权法来提高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
关于知识产权,就其本质而言是私权,同任何其他民事权利一样,知识产权也存在滥用的问题。从现实层面看,当今社会知识产权已经成了发达国家重新维持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的重要手段,随着各国关税壁垒的逐步拆除和世界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知识产权制度将会更加受到各国的重视。知识产权不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正如国际知识产权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指出的:“我们就知道知识产权的规则是政治经济的产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受知识产权保护产品的贫穷进口国,只能从相对较弱的水平进行谈判。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着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最终是由相对经济实力来决定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不能对知识产权的滥用作出立法规制,就连反映发达国家利益的Trips协定[注2]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后Trips协定的条件下对知识产权政策维持某种程度的国内控制的法律基础”,也为在成员国内层次上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提供了空间(见协定第7、8条)。反观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立法,显然是没有充分利用Trips协定中的这几条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突出表现在没有制定反垄断法,相配套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由于其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上的先天缺陷也无法对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作出有力的规制。就连知识产权的内部立法也过分倾向权利人的利益,使权利滑向了滥用的深渊。
这种立法失衡现象已对我国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一方面,正是因为没有反垄断法,微软虽然在美国、欧盟、台湾、日本等地相继遭到垄断指控,在我国却安然无恙,即使已经存在垄断市场,滥用权利的事实;另一方面,与反垄断法互为补充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定位”上却发生了偏差,更侧重于对知识产权进行“兜底”保护,而没有确立限制知识产权的立法思想,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笔者认为,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将调整重心转到对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上,对知识产权滥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规制,以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总之,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就应该包括防止权利滥用的制度,以确保知识产权这一垄断权的行使不背离法律设定它的初衷。
2、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在法律移植方面的片面性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从零开始,以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迅速完成了所谓的与“国际接轨”。然而当我们头脑冷静下来,就会发现在权利大国的“威逼利诱”下发展的知识产权,天生就不具有限制权利滥用的免疫力。我们的政府过于强调宣传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的重要性,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要怎样保护别人的知识产权,而对权利大国的知识产权法中对权利的限制却没有学来。既然是学习,为什么不全面的借鉴,把国外的反垄断法也搬过来呢;既然是“接轨”,就应该“接轨”的严丝合缝才对。对知识产权领域给予强大保护有可能产生的反作用,至少在工业化国家可以通过反垄断法得到减轻,然而在缺少这种法律的中国并不总是能产生相同的效果(微软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纵观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的运用,可谓“恰当好处”。一方面,在国内,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力求最大程度的发挥知识产权的激励创新作用,同时注重对权利的限制。另一方面,在国际上,费尽心思将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全然不顾后者的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提甚至反对对知识产权施加过多的限制,并且将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挂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幌子下推进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为国内的知识产权人谋取最大的垄断利润。借助这种双重标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便得以保持其在国际上的技术垄断地位。许多跨国公司更是将知识产权作为获取最大利益,打击竞争对手的有利工具。近来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系列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民族企业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就很有利的证明了这一点。
更加讽刺的是,某些发达国家竭力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统一化的同时,却在国内高筑知识产权壁垒,以阻止他国的产品冲击本国市场,如美国关税法与1988年综合贸易竞争法中的301、201、337、406等条款。这反映了国内贸易保护主义仍是当今世界不可小视的因素,并有抬头的趋势,也使得我们对国际贸易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制度是有国界的,那种盲目跟随某些超级大国的知识产权观念走的做法不仅幼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建立在对权利的盲目崇拜基础上而制造出来的“独角兽”比没有这种“怪物”更可怕。如果出发点就是错误的,那么跑的越快,离正确目标就越远。
3、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实证研究极度匮乏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产权就是维护一国、一企业利益的工具,而在中国却似乎缺乏这样的认识。过于注重理论上的研究而忽略了实战分析,就象空拿着从国外学来的“半部”圣经,却不知如何唱赞美诗。当我们的企业在同IT巨头签定“私有协议”时,当我们的网络用户在使用公开“标准”时,当生产线上组装DVD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些都是预埋在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国外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通常采取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先行的战略,抢先申请专利,以缩小我国企业自主开发技术的空间,从而消除竞争对手。
更让人惊奇的是,许多本属我国的专利却在境外被人抢先申请,突出表现在传统中草药上。据介绍,这些专利产品的销售已达到了10亿美元。除了抢先申请专利之外,更有一些跨国公司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先等待我国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再运用知识产权这个工具来收取许可使用费或索取赔偿。微软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其总裁比尔盖茨就曾公开宣称,就是要培养中国用户使用其盗版软件,等待时机成熟再向我国企业索取赔偿。姑且不论这种做法是否符合商业道德,但它是合法的,是知识产权战略的体现。而我们的企业却没有做好知识产权的实战准备,在进入相关市场之前没有对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分析,也没有对当地法律环境进行调查,在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的条件下,我们的企业就极易落入别人精心设计的陷阱。因此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成长壮大,就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的实务研究,学会利用“游戏规则”。
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所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知识产权既非“灵丹妙药”,亦非“洪水猛兽”,其作为一项法律制度而存在,是一种利益平衡机制。从本质上,知识产权制度调整的是知识生产者与社会公众之间对知识产权受益与使用的利益分配。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的发展史表明知识产权法始终在努力为两者寻求一个“阿基米德支点”,以达到一种“双赢”的妥协。然而,自80年代以来,知识产权国际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发达国家施加的压力,国家主权受到削弱。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就要及时调整战略布局,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笔者认为,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涉外知识产权争端中不应过于依赖WTO争端解决机制。虽然Trips协议规定了从实体到程序的比较完善的机制来协调国际知识产权争端,但问题的最终解决是靠一国的综合实力决定的。发展中国家即使通过WTO获得了一个有利于自己的裁决,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技术强国不履行裁决时,往往无力实行被允许的“贸易报复”。况且,将争议提交WTO争端解决机制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而其间国内产业很可能遭受严重损害。此外,在Trips协定中,发展中国家做出很大努力争取来的对知识产权的限制条款,如第8条第2款,第40条的规定,在发达国家贸易制裁的威胁下,也不敢轻易运用,从而使这些条款失去了意义。实际上自Trips协议生效以来,也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有效运用上述条款对发达国家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规制。因此我国要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维护本国的知识产权利益。
2、要在知识产权国际立法领域争取主动权。欧盟、美国近年来把Trips协议丢在一边,继续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如对数据库、域名的国内立法),另起炉灶,企图构建一个完全由其主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讯息,它预示着发达国家又在制造一个对发展中国家“讨债”的“吸血鬼”。对此,我国在将来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应该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聚集力量,为自己争取更有利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另外,我国还应积极倡导加强对传统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制定完全拥有自主权的“标准”,以此来制衡所谓的国际标准。值得称赞的是,我国正在起草的民法典知识产权部分拟将中国拥有传统优势的知识产权领域如地理标志、生物多样化、民间文学和传统中草药纳入保护范围。在尚未达成国际一致的情况下先在国内法中自行保护,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尝试,可以有力维护我国的利益。应该适时把这一立法成果国际化。
3、从行政、立法、司法三方面加快知识产权制度的改革。在行政方面,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的做法,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战略机构,制定宏观政策,加强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以引导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利用国家资源加快我国知识产权创新,为企业保驾护航,这在入世初期我国企业面临跨国公司的强力挑战下显得尤为必要。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我国企业自身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不要盲目引进外国的技术,减少对其的依赖。在立法方面,注意保持权利人与使用人之间利益的协调,在确实发挥立法的激励作用的前提下,也要进一步规定对知识产权的合理使用与法定限制,使知识产权不致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在司法方面,注意培养法官的衡平意识。因为知识产权法毕竟是激励法,其对权利人的限制规定的比较概括,需要法官在个案中仔细斟酌,把利益衡量引入到知识产权案件的实际审判中。权利限制的条款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就极易使知识产权偏离正确的轨道。这一点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尤为欠缺。法律固然是中立,但是我们的法官也应该明白他们是为中国利益服务的,而不是“国际正义”的守护神。
四、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中政府的角色
我国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原有的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管理模式已经被打破,技术市场在科技运行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此外,技术开发型机构基本走上了按照市场机制运行,自主发展壮大的道路,增强了研究开发和创新的生机与活力。所有的这些都是有利于国际科技合作的。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却一直是薄弱环节。
从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以及国际发展趋势来看,知识产权制度逐渐提升到了国家基本国策的高度,并日益成为各国政府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日本的知识产权立国战略行动到韩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及《《2002至2006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趋势。从我们国家来看,这种趋势也在加强,特别是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国家科技部在2000年发布了《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充分体现了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管理介入。的确,知识产权制度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角色极其微妙,一方面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利益和安全。如今的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通过贸易和合作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必须看到经济强势国家在这一关系网的强权角色,那么如何保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就成为了各国政府首先要面临的问题。而知识产权制度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特殊性也必须要国家政府参与其中,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和制度,在遵守国际条约的同时,切实保护好国家的利益和安全。这个角色是每个政府必须承担的。在国际科技合作日益密切的今天,知识产权这四个字应该始终放在重要位置。虽然现今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越来越完善,但由于国家之间的科技水平仍然存在不平衡,知识产权制度的应用也会造成不平等。因此,必须要强调政府的积极作用,在国际科技合作过程中保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另外,我们的政府无疑是企业的坚强后盾,政府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实证研究。利益是有国界的,政府在制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时,考虑国际公约、惯例是有必要的,但不能被其束缚住手脚。通常公约都是各国妥协的产物,我们应该抓住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在可能的范围内发展适合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的知识产权。在国外,任何一个政策和法律的修改,其背后有大量的实际调查报告支持,这样的立法成果才能真正维护本国的利益。思科诉华为,也是对中国政府的考验,如果没有对知识产权的恰当理解,没有对知识产权的实证研究,恐怕我们的政府是不会信心十足的讲话的。
五、结语
随着中国加入WTO,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已经很严峻,这在法律上要求我国迅速做出反应,制定相关法律,是我国的国家利益和我国的企业利益得到较好的保护,提高我国在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中的主动地位,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注释:
1、知识产权:迄今为止,无论是国际公约还是各国立法,都没有给知识产权下过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知识产权是指人们依法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做出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主要包括发明权、发现权、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著作权),反不正当竞争权和其它非专利技术成果权等。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是区分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亦称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精神权利是指与科技成果完成人在专利文件或科技成果文件上写明自己是科技成果完成人的署名权,以及依法取得荣誉称号和获得科技奖励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不可侵犯的,其权利必须归科技成果完成者所有,不能约定,也不能转让、赠与和继承,即使是共同权利人之间也不能转让和赠与,更不容他人剽窃,侵夺地分享。经济权利是指科技成果依法确定为知识产权后,权利人通过对该知识产权的使用、处分而获得的经济收益的权利,这种权利可依法进行转让、赠与和继承。不过从财产权存在的形态来看,知识产权主要是一种无形资产,它与有形资产具有明显的区别。
2、TRIPS协议: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是WTO的重要法律文件之一。它旨在减少国际贸易扭曲与障碍,给予知识产权有效和适当的保护,同时确保实施知识产权的措施和程序不会成为贸易障碍,并通过多边程序解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争端。我国在加入WTO法律文件中承诺,“中国将在完全遵守WTO协定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其现行的国内法和制定新的法律,以有效的和统一的方式实施WTO协定”。为此,我国对国内知识产权立法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先后分别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修改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颁布了《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实施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曹昌桢,中国科技法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胡慧平,别让高新技术专利白白溜走, 中国知识产权报
4、张红兵,知识产权简介
第四篇:浅谈电力设施保护现状与对策
谈谈电力设施保护问题与对策
四川大英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钟阳
电力设施安全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几年来,在用电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电力设施却屡遭侵害,吊车碰线、违章种植超高树木、建筑房屋、挖掘取土、挖掘机挖断电缆、汽车碰断电杆、盗窃电力设施等违章、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对电网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80%的输电设备故障是由于外力破坏引起的。不断升级的涉电盗窃案件,不仅影响了我县企业经营和群众的正常生活,而且直接威胁到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其后果给社会稳定和我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从我县来看,电网在招商引资企业大负荷的重压下,重要设备、关键线路哪怕只出现任何一点点小的故障,都会对整个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极大威胁,都有可能引发一次大面积停电事故。因此,我们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开展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全局,关系各方。
一、当前电力设施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电力设施遭外力破坏、偷盗电力设施案件仍较突出。近年来,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发案率比较高。特别是偷盗 35kV电杆拉线,或在通道范围内取土违章建房的发案率最高。虽然我们不定时和三电办的同志一起对重点部位进行蹲守,结果还是时有发生。如35kV线路因拉线被盗发生倒杆断线,不仅将给我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会对我县经济建设、社会民心、综治安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据不完全统计,5年全县共发生外力破坏事故66起,其中因交通、施工等外力过失引起破坏事故33起,偷盗43起,其中抓获盗窃电力设施犯罪分子9人,判刑7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万元。
(二)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形势严峻
由于诸多复杂社会因素的影响,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电网安全,给全县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被盗电力设施小到用户电表、大到线路铁塔,主要包括电缆、导线、变压器、铁塔、拉线、接地线、线夹和其他金属配件。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破坏盗窃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呈现团伙化的犯罪特点,一些犯罪分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盗窃、销赃网络或犯罪团伙,在盗窃电力设施时都是不择手段,对电力设施的损坏严重,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更会对我县经济建设、社会民心、综治安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三)保护区内野蛮施工和违章作业屡禁不止
近年来,大英县各乡镇政府都在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各类工业园区大规模地开发建设,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相继破土动工,但因施工过程中的种种疏漏或任意蛮干,造成外力破坏电力设施事故不断发生。如挖掘机挖断电缆,推土机撞倒电杆,吊臂碰触高压线等,这些外力破坏事故对电力设施的危害极大,给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则是没有充分考虑对电力设施的影响,擅自在电力杆塔、拉线基础保护范围内从事开山放炮、取土、堆物、打桩、开挖活动,给电力线路带来安全隐患。有的在杆塔附近挖土,造成基础埋深不够,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杆塔倾斜,甚至倒杆断线;有的因填土抬高基面,造成导线对地安全距离不够,对过往行人车辆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四)电网建设外部环境压力较大。工程建设政策处理困难,新建变电站、线路工程在用地、拆迁和砍伐线路通道上的竹树障碍等方面的协调工作难度很大,阻挠施工等情况经常出现。几年来,在电力线路下建房的常有发现,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在进行房屋规划时,没有将电力线路通道一并考虑,导致管理上的缺位。
我想,破坏、盗窃电力设施案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外来流传人员团伙盗窃电力设施案件比较突出;二是公安部门对盗窃电力设施的案件破案率较低,导致犯罪分子更加疯狂地对电力设施进行破坏;三是职能部门对废旧金属收购站管理不到位,对于电力器材销赃渠道还没有堵死,很
4办牵头,定期组织公安、城管、经信局、规划、林业、安监等政府职能部门,对外力破坏输电线路进行综合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是对现场存在的重大外力破坏电力设施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臵,对违法违规破坏电力设施的责任人、责任单位,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五)关于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种植树木的问题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加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种植树木的管理。若树木对架空电力线路造成妨碍时,必须对树木进行及时修剪,并保持今后树木自然生长最终高度和导线间的距离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在已建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种植树木时,树木所有者或者管理者须经当地电力主管部门批准,方可种植低矮树种,并由树木所有者或者管理者按要求负责修剪。
(六)加大技防、安防的投入。我们要将电力设施保护人防和技防有机结合,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以技防加强人防的可靠性,以人防降低技防的费用,保证每一处电力设施得到有效的保护。将成熟、先进的技防手段充分应用在设备上,减少盗窃破坏案件的发生。比如对杆塔的塔材、拉线的近地部分采用防盗螺丝等。必要时,可在在案件频繁地区加装视频监控设备,并申请公安部门将其纳入治安视频监控网络,震慑犯罪分子。
第五篇:浅析我国耕地保护现状
浅析我国土地保护现状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土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土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土地面积,维持和提高土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土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土地保护含义土地现状及存在问题土地保护措施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正文:
引言
近年来,由于建设用地的增加、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的土地数量急剧减少,非农业建设占用而减少的土地大约占土地减少面积的40%左右(其他的减少原因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土地面积大量减少直接威胁农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
1、土地保护的含义
土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对已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各类土地资源用途、范围(面积)、布局,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办法、规章实行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管理与保护,确保各类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永续利用。
2、我国土地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从自然因素讲也就是土地的基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少”,即土地总量多,人均土地少、高质量的土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少。2.1人均土地少,分布不均衡。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土地更为紧缺。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土地面积18.27亿亩,人均土地只有1.4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世界人均土地3.75亩的37%。
2.2 土地质量差,退化严重。全国66%的土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土地分布在平原、盆地。土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发达国家或农业发
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50~200公斤。全国还有9100万亩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
2.3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我国拥有宜耕荒地资源2.04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计,可开垦土地1.22亿亩。但由于生态保护的要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土地已十分有限。
3、我国土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
199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只明确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可由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村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或村民小组所有,三级集体间的界限划分不清,同时没有明确界定各权利主体的责、权、利,导致事实上集体土地所有权虚置,农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同时,法律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实行征收,但对公益性征地和商业性 征地没有严格区分,这就可能会造成征地规模和标准的随意与混乱。3.2土地资源利用呈粗放式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用地的减少和非农用地的大量增加成为必然趋势,那么最大限度提高非农用地的利用效率,延缓农地非农化的步伐就成为土地保护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投入仍是粗放型发展模式,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基本生产要素之间要达到某种合理的比例才有最大化的经济收益。我国目前土地成本较低,因而较低的劳动和资本投入即可获利,致使土地利用粗放。土地收益相对低下,驱动着向其它用途转移。根据1990年的数据,我国每公顷土地的年产值:土地是3115.05元,林地为260.4元,牧草地为174.3元,淡水养殖水面为6682.35元。而城镇、工矿用地是116236.05元,交通用地是18214.35元。地方政府往往用廉价折抵的方式把土地资源卖出或者作为股份投入,这种投入模式虽然见效快,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这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从长远的眼光看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3.3 土地保护的法制不健全
我国违法占地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法律后果疏漏或过于简单,法律责任不明确,我国又有法不责众的传统,所以在各种利益集团的推动下,法律失去了其强制执行性,往往是令行不止。例如: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对土地转为建设用地进行了限制,但是土地监察司法机构执法力度不大,在体制、机制、手段、效用上还不完善,违法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要完善土地保护的法律建设,同时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防止行政违法。3.4土地保护政策不得力
土地保护的主体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功利化趋向渗透进国民经济的每一个方面,每个地区都想获得土地产出的最大收益,享受他人保护土地的好处,而不愿承担土地保护的责任,地区之间形成一种博弈关系。他们分别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把土地投入其他用途。土地保护措施的不得力使得侵占土地的事情时有发生。
4、土地问题具体解决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了土地保护的目标,即实现土地的总量动态平衡。所谓土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土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土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土地的数量、质量保护并注重土地环境质量的提高。
4.1数量保护
土地的数量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2、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2质量保护
土地的质量保护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国家制定土地质量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
2、实现土地环境保护。
5、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指确定一定区域的土地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管理方法,规范各级人民政府、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土地保护工作行为,确保土地保护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制度。自1990年以来,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在全国范围由点到面、由部门到政府得到逐步推进。除土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外,还有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土地管理目标责任制、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等形式。
目前,全国近2/3的省份建立了地方政府土地目标责任制,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省级政府土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后,根据各地区情况,分解土地保护指标,由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上级国土部门与下级国土部门分两条线逐级签订土地保护责任书,明确责任制的具体内容和指标。由上级政府及国土部门定期考核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并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土地保护奖惩制度,调动各地保护土地的积极性。
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领导保护土地的责任意识,部将在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反映各地工作实际效果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省(区、市)土地保有量和土地占补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考核结果,使目标责任制切实对土地保护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
结论:针对我国土地目前的基本情况,结合我国人口众多的特点,我们应该加大对于土地保护的力度及措施,以保证我国农田土地的数量及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