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市北中学老校训有感
让市北精神代代相传
—读市北中学老校训有感
我们是1964年从上海市市北中学高中毕业的,距今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今年是市北中学百年华诞,我们这些满怀市北情结的学子们情不自禁地重又聚集在市北中学的旗帜下,回顾市北难忘岁月、感念母校和老师培育之恩、抒发师生同学之情。
在回溯母校走过的百年历程时,我们惊喜地见到了市北中学创立之初,创始人唐乃康先生为市北中学前身市北公学所立的校训,即“勤以立身、恕以爱人、勇以治事”.细细品味这十二字校训,众多学子们感慨良多。却原来,市北中学在从市北公学(1929年)交公为普通中学再成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54年),并一路凯歌,奋勇前进的百年之路上,一直流淌着并代代相传的是,市北人立身、爱人、治事的“勤、恕、勇”精神。
这些日子,随着百年校庆活动的临近,加之马校长已驾鹤西去,感恩母校的培育和对老校长的怀念促使我们想了很多……往事历历在目,马校长是市北校训自觉的践行者,市北校训体现的市北精神是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时间节点,如果没有对马校长身体力行市北校训的伟业、对市北精神的精髓及其传承留下一些文字,以后就再也不会有了。所以,我很想做这件事,但困难不少。随着马校长的辞世,很多东西都随他而去了。近日走访或通过电话与一些老教师谈这件事,老师们觉得做这件事很有意义。但遗憾的是他们几乎都不知道这个校训。而依我的看法,马校长肯定知道,因他是一个有责任心、有思想、有水平的校长,接手一个学校,不可能不首先了解其历史。但鉴于马校长在市北的十年,是一个政治运动不断,人们思想控制较严,教育口的方针、号召、口号不断提出的年代,不容许学校有个性化的发展,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校训则更不可能得以传承。想写点文字,既是为了纪念马校长,也是想宣传、弘扬市北传统校训的精神。究其实质而言,市北创始人唐先生亲立的这个校训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才必备的要素,以勤立身,以恕爱人,以勇做事,这对现代人才的培养也具有普遍意义。
市北中学老校训的由来及其内涵
上海市北中学的创始人唐乃康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于1915年创办上海市北公学,并亲任校长。1929年,学校(交公)改名为上海市市北中学。唐乃康先生将其教育理念概括为“适应时势之潮流,而不为潮流所激荡”.即学校教育既要适应时代潮流,又不为潮流所左右,或不被潮流而颠覆。在这一教育主张指导下,唐乃康先生明确将“勤以立身、恕以爱人、勇以治事”作为校训,并亲自阐释了它的内涵,堪称经典。唐乃康先生对十二字校训作了如下解释:“勤以立身,立身需革命化平民化;恕以爱人,爱人须国体化纪律化;勇以治事,治事需科学化艺术化。” 唐先生的睿智、远见卓识与其办学理念,在当时堪为领风气之先。由唐先生主持制定的学校《章程》、规章制度,以及开设的课程均贯彻了这一校训的精神。
市北校训要求学生陶冶情感,提倡勤俭,鼓励自治,激发意志,指导组织,训练理智。因此,市北中学在办学初期就形成了“重视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等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的办学特色。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前夕,学生组织了“灵芝社”、“野草社”等进步社团,积极参加各项爱国政治活动,体现了较强的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市北中学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讲究实效”的优良作风,“狠抓双基,循序渐进”、“勤奋刻苦,立志成才”,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市北中学1954年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
市北中学这一老校训坚持以“勤、恕、勇”精神的不变以应万变,且历久弥新,与时俱进。今天看来,这一校训对当今培养现代人才也应不失为经典。
市北老校训精神的传承
回首市北建校的百年历史,马校长从1956到1966年在市北工作的十年不能不说是浓墨重彩的重要篇章。宗承瑄老师在“马作云与市北教育”一文中欣慰地说,初到市北中学,马校长就下定决心苦干10年,10年后马作云先生桃李满天下,马校长的宏愿终于实现了。
据宗老师回忆,马校长与全体师生共誓,把市北中学办成上海市最好的中学之一,旗帜鲜明、目标明确。德育学上海师大二附中,体育学上海洋泾中学,教学学上海中学。这是当时上海市最有名的3所学校。当年的上海中学、师大二附中,都是上海市百年名校,师资队伍整齐,有优良的办学传统,洋泾中学地处浦东,是上海市教育界新秀。马校长主持下的市北中学想要在民众总体贫困、文化层次较低、基础薄弱的闸北,学习赶超上述3所名校,其勇气与决心实在令人感动。“而马校长并不是喜欢说大话说空话的人,他知道出言的分量。从那时开始,马校长一步一步把宏愿变成现实。”“不过数年时间,马作云先生把市北中学治理得蒸蒸日上。”
马校长究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什么样的治校神器,使市北中学得以在闸北区拔得头筹、在上海市崭露头角的呢?我们这些在市北沐浴了6年甚至8年学校校风的学子,亲身经历和真切感悟到,市北中学的老校训对马校长的治校与市北的成长应当起了不小的作用。尘封的记忆告诉我们,无疑,以马校长为代表的市北教职员工自觉地践行了校训的精神。勤奋立身律己、恕仁爱校爱人、智勇兼用治校成了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一代代市北学子在校训精神的滋养下得以茁壮成长,校训铸就了市北学子的自觉、坚韧的品格,不论在什么样的艰难困境里都矢志不渝、不改初衷,在不同的岗位上取得了各自的成绩,活出了各自的精彩。
马校长是市北校训的身体力行者。马校长用自己的表率感动了师生。他在立身、爱人及治事方面体现出来的市北精神和人格魅力至今仍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马校长的勤奋是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切身体会的:清晨的操场、早读的教室、学生的食堂、报告的礼堂……,哪里都有马校长的清癯挺拔的身影。在他孩子们的印象里,马校长早出晚归,孩子们平时是见不着爸爸的[1].宗老师写道,“马校长早上第一个到校,最晚一个离校,年青有为的马校长任职市北中学时刚过30岁,家有娇妻弱子,而他不管不顾,一门心思扑在教育事业上,甚至卷铺盖住在学校,这样的校长谁能够不被感动?”[2]
马校长对教学管理工作一直抓的很严很紧,每天7点一刻以前到校,检查早读课情况,如果发现哪个班级有问题,马上到教导处找教导员,要求定期落实整改措施。同时,马校长要求教导处每天统计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实到多少人数?对上课缺席的学生要求查明原因。因此在学校,几无学生无故缺课的现象发生。
期中和期终考试结束后,要求教导处做好统计工作,平均分数多少?有多少人不及格?据余庆璋老师回忆,记得有一年高考,有一道物理实验题不少学生没有做出来,马校长立即找到当时的物理教研组组长于彝陵,共同分析和查清为啥物理实验室没有做这个实验的原因。马校长对教学质量把关的见微知著可见一斑。
马校长治校的严格与严谨是有口皆碑的。作为一校之长的他,抓教学质量他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始终一贯。他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亲自听课,涵盖学校的每一门课,从主课的语文、数学、外语到历史、地理等课程。据张润苏老师回忆,他听课从不通知教师,悄悄地进教室,听课后悄悄地离开。从不打搅上课教师。上课教师只是感觉教室突然显得格外安静。马校长不仅经常听课,而且亲自上课。袁义勤老先生回忆,马校长身为校长,他认定“不讲课就当不了一个好校长”,但大学专攻英语的他却选择了并不太熟悉的数学课,而且在低年级开课。他要体验教师工作的感觉,还担任政治课教学。马校长自然成为深受市北师生敬重爱戴的好校长。
马校长深知,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又有赖于教研组长、老教师的指导与教研活动的开展。马校长注重抓教研组的工作并且亲自检查。教研组有定期的学习汇报制度,教研组活动每周1次,教研组组长会每两周1次,雷打不动。坚持数年以后,教师反映说:“校长书记3个月不在学校,学校依然会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市北还组织教研组组长在全校教师大会上传经送宝,传授教学经验,帮带年轻教师。并组织教案展示,张润苏老师还记得自己的教案放在最前面。俞庆璋老师回忆,马校长经常深入到教研组,找教研组长谈心,问寒问暖,了解教学情况,亲自听了老师多少课?询问有哪些困难?有哪些薄弱环节?下一步教学工作怎么办?要求教研组老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搞好教学。[3]
对此,当时还是年轻教师的语文教师邹兆玲老师回忆,“说到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我要感谢马作云校长,出身外语专业的他对语文教学很有见解。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他有一次在语文组教研会议上,明确指出语文课必须狠抓”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大量积累词语。”并说,“你们大胆地做,出了问题我负责”.马校长的这些话成为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定海神针”.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在他颇有威严的目光下也大都不敢懈怠,备课要花力气,读书要多,自身修养要高。[4]
而根据需要,每周的校会上就国内外形势和教育方针等问题,为全校教师和同学做形势报告,则常常是马校长责无旁贷的事了。根据师生的思想和当时形势,马作云校长常常亲自作报告,如强调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是暂时的,最困难的时期已过去了,教育大家要相信党。告诫大家,历史上党能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样也能领导人民战胜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帮助我们认清形势,树立信心。[5]
英语教师俞燕群回忆道,新教师初上讲台,校长亲自听课指导,这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就这样,马校长连续一周进我教室随堂听课,课后进行认真的点评,帮助我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课后,马校长立刻与我交流,他肯定了我的教学方法,说我方法新颖,课堂气氛活跃,吸引学生。他鼓励我继续努力,并提出了一些要求,讲得很在行。这段时间的听课评课使我受益匪浅。”[6]
据马校长的夫人俞锦屏回忆,马校长后来在任闸北区教育局长期间,仍然坚持这一好传统,亲自带领中学校长去听课。他曾带领区里部分学校的校长来听邹兆玲老师的语文课,那堂课是上鲁迅先生的名篇《纪念刘和珍君》,那个班级是“文革”后恢复中考,从全区挑选学生组成的理工(1)班。(如今是上海市委常委的尹弘就是那个班的学生,我在那堂课上还提问了他呢。)在课后的讨论中,马校长明确地说,语文课就应该这样上![7]
在马校长的示范下,在市北中学,老教师主动关心帮助新教师,新教师随时可以去旁听老教师上课,老教师带新教师,在市北中学蔚然成风。
坚持“狠抓双基,循序渐进,力求实效”的办学理念,为市北中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校长平时虽然看似严肃、威严有余,诙谐、轻松不足,但他在教师中的人缘又特别好。因为他在严厉中关心教师,大家都很尊重他。据当时的工会主席张润苏老师回忆,马校长对校工会和教工生活方面的工作非常支持。根据工会的反映,学校为方便女教师们兼顾家务,很快就办起了托儿所,建起了晾衣场等。
马校长的严肃恐也是那个时代的情势所造就,但他能在威严中警示学生,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时刻给以负责任的关怀。
学校组织学生去宝山成行下乡劳动时,马校长曾亲切看望胃痛的学生,并亲自为之端去热气腾腾的面条,嘱咐他胃需要保养。一校之长,如此细微,可见马校长威严的背后有着慈父般的爱心。在即将到来的文革风暴前,他始终在关注同学们的动态。对于一些感觉自己出身不好、升学前景看似暗淡而有些放松学习的同学,诚恳地指出“出身不能选择,但前途可以由自己选择,不要放弃学习”.这种负责任的关切,让学生终生难忘。[8]
原68届高中同学周德成谈到,在高一时曾想顶替父亲当清洁工。马校长亲自对他讲,学校可以让他享受最高助学金,希望他继续留校学习,周同学十分感动,事后哭得很伤心。
1965年,俞庆璋老师在担任班主任和上课期间,发现在第二节课后不少同学感觉肚子饿。他及时向马校长建议是否在第二节课后加餐,这个建议得到了马校长的积极支持。俞老师后来担任教导副主任,全面负责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专门负责抓了这项学生课间加餐的工作。每天上午上完第二节课以后,学校食堂向同学们供应肉或菜包子、花卷、发糕、馒头等各种快餐食品,价格便宜,只有几分钱,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项工作在当时来说,确实增加了学校食堂不少的工作量,也增加了食堂职工的劳动强度,但是对提高学生营养水平、落实“健康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9]
我们班在上高中时曾两次去农村三夏农忙,两次去部队锻炼,一次是在高炮部队,每次约20天左右。这些活动,马校长一无例外地带队同行。高二那年,我们去三夏劳动,同学们都住在村里腾出的仓库里,睡在铺了草的水泥地上。当时的班主任张润苏老师动情地回忆道,为了不让同学受潮寒侵袭,马校长亲自检查同学们的地铺,亲手摸草垫子哪儿薄、哪儿厚,拳拳之心令人感叹不已。
据鲁关根回忆,高一时,学校组织班级到宝山农村参加“三夏”劳动。当时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校长马作云深入到班里蹲点。同学们以前都耳闻马校长是个“老革命”,又是闸北区唯一的市重点中学的校长,可谓是个“大领导”,以为他来班里就是搞点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不会和大家一起劳动。没想到他和同学们一起下地干农活,常常干的满头大汗,给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工余休息时,坐在田间地头和同学们促膝谈心,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全然没有“老革命”、“大领导”的架子。当时男生分散住在农民家的空屋内,出工、吃饭、学习等集合队伍,要一屋一屋去通知,费时又不方便,真想有个哨子。正好趁马校长回校开会之际,请他带个哨子回来。这本是小事一桩,没想到马校长在处理众多事务后真的带回一只体育老师用的铜哨子,并说有了这个集合队伍就方便了。[10]
马作云校长的仁爱与宽容不是常人胸怀能够做到的。培养人才是校长的重要职责,马校长善于延揽人才和培养教师。曾任市北副校长的宗承瑄老师,深情地说自己的成长,马校长是功不可没的,自己始终心存感激。马校长培养人才有一套方法:识英才,给帮助,树标兵,给鼓励,功到自然成。
市北中学聚集了不少在民国时期工作以及从旧中国过来的教师,他们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有不少补充进市北的优秀新教师。马校长勇于担当,悉心保护和培养这些难得的人才。袁义勤、陆大堉、宗承瑄、盛特杰、毛景清、张润苏等老师都成为市北的各学科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陆大堉先生是上海市有名的地理教师,每每说起自己成就的时候,总会念念不忘马校长对他的关心、爱护、帮助。[11]
在市北中学成长的谈彦廷先生是马校长领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当时只有高中学历。马校长发现他好学习,勤用功,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树他做爱学习的榜样,在教师中很轰动。谈先生离开市北中学后,任职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总支书记,马校长不愧是英才的伯乐。
马校长的领导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市北中学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成了闸北区教育口的靓丽风景。
袁义勤老先生回忆时赞道:“市北是一所老学校,校风正、要求严。”谈起对市北印象深的人和事,袁老师脱口而出称颂马作云校长。他说,马校长在市北的时期,是市北发展最为突出的时期,市北的变化很大。[12]
马作云时代的校风,朝气蓬勃,天天向上;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学雷锋,爱集体。走在马路上,人们称赞这是市北学生,人在校园里,显露市北精神,到了社会上,呈现市北特色(艰苦朴素),广受民众赞许。
正是马校长的宽恕爱人与惜才,甚至背负个人风险[13]保护教职员工,市北中学才得以聚集这么多的资深教师。他们在这里默默耕耘了近半个世纪。我们才得以得到这么多敬业、尽职、学养深厚、热爱学生的老师们的教育和培养,他们把人间的大爱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市北这些贫寒子弟身上。马校长的宽恕爱人,爱老师、爱职工、爱学生的事例真是不胜枚举。
邹兆玲老师回忆说,“马校长很有气度,能容纳人。他用人有一条原则,就是尊重有才学的人,并愿意培养那些愿意丰富自己的人。马校长非常注重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教师认真教书、热爱学生。他本人就是做人的标杆。那么多年过去了,大家都还是非常认可成功治校十年的马校长。”
正是马校长的勇敢和坚毅地治校,带上市北一众教职员工把市北办成上海市重点中学,并全力办好这所重点中学,奠定了市北后50年发展的基础。想到这些,老校长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越加丰满、鲜活、高大。马校长是市北中学的丰碑!也是我们市北学子心中的丰碑!
只是由于我们疏忽带来的遗憾已无可挽回,不胜唏嘘。马校长生前从不讲自己的事,工作的繁忙使得他也很少与家人交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有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的著名诗句,阐释了辩材、树人的规律。马校长在市北的十年足以证明他是信守校训、履行 “勤以立身、恕以爱人、勇以治事”校训的典范,他为教职员工、为学生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市北中学的学校氛围,市北老师的人格魅力,对我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对我们的人格形成与素质养成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市北中学给我们的丰富精神财富与扎实知识基础让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诚信正直、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不断攀登,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最大贡献,是市北学子毕生的追求。
践行与弘扬市北传统校训的意义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精华所在,校训之于一所学校而言,是它的灵魂。校训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又能用来激励教师和学子们。市北中学的“勤以立身、恕以爱人、勇以治事”的校训延续至今,成为经典,实在是市北中学乃至中国中学办学的幸事。马校长不愧为上海市中学教育的一流校长,马校长的身体力行、亲力亲为,百年文化积淀传承的市北精神是市北中学的不尽财富。
市北中学的校训为什么能起到较好的育人作用呢?市北中学的发展历史给我们两点启示:校训必须是先进办学理念的科学抽象,校训必须有科学的诠释。市北创始人所立的传统校训,强调了立身的革命化平民化,爱人的国体化纪律化,治事的科学化艺术化。唐乃康先生在民国初期,能有教育救国的如此远见胆识,并能提出教育本体与客体立身须革命化、平民化,宽恕爱人须国体化即爱国、纪律化即须遵法守法自律,学校治理须科学化、艺术化等充满睿智、卓识的校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显然,在那个年代,没有对教育思想长期的深邃思考,没有对科学教育理念的积淀与凝练,确立这样一个校训是不可想象的。而有了好的校训还得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来执行这个校训。市北校训正是由一校之长先是市北始祖唐乃康、继任马作云自觉地身体力行,以自己忠实执行校训的行为影响和带动全校教职员工,并以此示范和教育学生。马校长对校训的身体力行传达着学校共同的使命、学校发展的责任感,传达着市北的追求与理想,表达市北办学的崇高的精神境界。[14]
拥有颇具个性特征的校训,拥有独特品质魅力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成长进步、持发展的核心动力。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学校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体现了学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因此校训也常常成为学生的座右铭。
但为什么我们在走访一些老师包括年逾90高龄甚至近百岁的老教师时,大家基本上对市北的校训几无印象呢,这令我们十分困惑。但稍加思索,问题就不言自明了。马校长在市北中学工作的十年,刚好赶上一个动荡的十年。在那个年代,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小的不算,仅大的政治运动就有1957年从年初的大鸣大放到年中的“反右斗争”,1958年的三面红旗和大跃进运动,1959年的反右倾,1960-62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1964年整顿,不到两年,文革**又不期而至。这些运动对校长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冲击很大,一个小小的市北中学竟然有24个教师被打成右派,这在上海市中学中是绝无仅有的[15].政治运动彼伏此起,对教师思想的控制之严更不在话下。虽有明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但上面的政策、精神、口号还是一茬又一茬。加之市北是民国时期创办的学校,创办人虽然确立了颇具远见的校训,但在那个年代,已容不得一所学校具有自己的个性,容不得有个性特色的校训,更别提是民国时期的校训了。
延续了百年的传统的市北校训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初衷。市北校训的十二字涵盖了教育培养现代人才必备素质的三大要素,即立身、爱人、和做事的勤、恕、勇。
今天我们反思中国教育,大师级人才之所以寥寥无几的关键是中国的教育没有始终不渝地贯彻人才教育行之有效的通用基本规律与准则,而是不断地适应政治运动和个人意志的要求而变,强调适应形势、服从时政的教育,而忽视了人的根本德行及基本素质的教育。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时代需要培养有责任心敢于担当的人才,而根本德行与基本素质教育的薄弱,整个教育系统追求急功近利,难以沉下心来追求和探索真知,更何谈谋求学校的长远发展,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失误,这是十分可悲的现实。
今年是上海市市北中学的百年华诞,但令人心痛的是正当师生都期待能在校庆之日再见熟悉慈祥的市北老校长时,马校长却丢下他的学生远去了。沉浸在哀悼老校长悲痛之中的市北学子,对老校长的怀念与崇敬之情越益强烈,心目中马校长的形象更加高大。一种难以克制的冲动,让我们觉得必须为马校长在市北的作为写下这些值得校友们纪念的文字。
[1]马校长的小儿子所言
[2]宗承瑄:马作云与市北教育,以下同。
[3]见陆百荣对俞庆璋老师的采访稿。
[4]邹兆玲老师回忆征文。
第二篇:读《美国哈佛大学校训》有感
读《美国哈佛大学校训》有感
哈弗大学的校训是: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时间在流逝。
13.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我从哈弗大学的校训中读出了勤奋、惜时、行动、毅力、成就,没有惊天的志向,有的是实实在在地东西,很务实。这样的校训语言通俗易懂,使人容易理解,因此更容易被人接受。我作为一名教师可以做到事情是把他们告诉学生,并且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在我们的学校见到的校训常常是高度凝练,让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很难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们的观念确实需要做出改变了。比如,有的学校提出“笃学”,学生都不知道怎样读这个词,更不要说这个词的意思了,它又能怎样指导学生呢?我们还是多给学生一些通俗的语言吧。我是一名教师不能决定校训,但是可以借鉴哈弗大学的校训,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给学生提供容易理解的语言。
2014年8月25日星期一
第三篇:中学校训集锦
中国中学校训集锦
1.桂林中学:专心志、忧天下
2.从化中学: 严、勤、实、活
3.东源中学:立志 勤学 成才 奉献
4.长沙市雅礼中学:公勤诚朴
5.从化市民乐中学:严谨 求实 文明 进取
6.郑州正始中学:人生正始,伟业我待
7.广西南宁市武鸣高级中学:走光明之路
8.莲花中学:说实话,办实事,做真人,求真理
9.燕郊开发区冶金中学:敢吃寒窗的苦,成德才兼备人
10.平冈中学:诚、信、勤、朴
11.天津市第一百中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12.仙桃市沔州中学:没有借口 没有不可能
13.瑞安中学:甄综术艺、以应时需
14.卢龙县中学:砺志、勤奋、谦慎、健美
15.遵义县虾子镇中学:团结、爱校、博学、尚礼
16.四川师大附中: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17.贺州市中学:教书育人 勤学奋进
18.绍兴市高级中学:和而不同
19.肥西中学:纯实勤严
20.丰顺中学:勤朴仁勇
21.江油市太白中学:勤奋、严谨 文明、进取
22.太平高级职业中学:创新 求实 团结
23.长来中学: 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爱国立学、勤奋拼搏
24.勤业上海市格致中学: 格物致知,求实求是
25.东莞高级中学:励志、勤学、求实、创新
26.邢台市第六中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27.城厢中学:博学、慎思、严谨、笃行
28.金陵中学:严谨,务实,创新
29.浙江天台实验中学:勤奋好学,求实创新
30.洪湖市园林中学:团结 求实 拼搏进取
31.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励志笃学,荣校报国
32.北屯高级中学: 公、诚、勤、实
33.四川省安岳中学: 勤、弘、信、公
34.荆家镇中学:团结、诚实、勤奋、守纪
35.中山市华侨中学:自强不息 敢争第一
36.徐州35中学校:求真 进取
37.陕西省长安县第一中学:踏着层层台阶登攀
38.河北衡水中学:追求卓越
39.崇贤中学:崇尚贤德
40.河南省实验中学:异想天开 脚踏实地
41.永城市高级中学:团结 求实 拼搏 进取
42.海城同泽中:明耻自强,振兴民族
43.台北市立信义国民中学:诚、信、勤、朴
44.广水实验中学校训:团结 求实 拼搏 进取
45.洪溪中学:重德、敬业、勤奋、进取
46.静宁县成纪中学:团结 求实 拼搏 进取
47.崇义县过埠中学:团结 求实 拼搏 进取
48.广东实验中学:爱国 团结 求实 创新
49.山西铝厂第二中学:团结 求实 拼搏 进取
50.云岗中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51.腾冲县第七中学:求实、认真、团结、进取
52.孝友中学:孝贯人伦 友睦天下
53.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五中:诚信 高效 创新 强国
54.赣州市厚德:厚德博学
55.周南中学:诚朴、健美、笃学、奋进
56.高密市育才实验中学:求实务实,稳妥塌实
57.湖北省中祥市实验中学:诚实 努力
58.象贤中学:任重道远、自强不息
59.山东莒南实验中学:崇德、乐学、自主、创新
60.江西省宜春中学:厚德博学,创新自强
61.肇庆市第四中学:立志、崇德、求知、创新
62.商南高级职业中学:厚德 自强 修技 立身
63.石鞋中学:诚信 和谐 公心 砺志
64.绵阳市游仙区街子中学:求实、创新、拼搏、奉献
65.广州市番禺中学:你行我也行
66.唐山49中:勤奋严谨,开拓创新
67.潮州市虹桥职业中学:勤学、惜缘、修身、创业
68.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同心同德、兢兢业业、求实创新
69.东洲中学:天道酬勤
70.进才中学:树立创造性志向,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才
71.复兴高级中学:求真
72.久隆模范中学:勤俭、勤劳
73.行知中学: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74.市东中学: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75.风华中学: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76.华师大一附中:做人求真、学问求实
77.上海中学:读书,明理,做人,成才
78.闸北八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奉献自我79.上外附属大境中学:读书、明理、成才、报国
80.控江中学: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81.建平中学:今天我以建平为荣,明天建平以我为荣
82.娄山中学:弘扬民族精神,做可爱的娄山人
83.奉贤中学:奉贤、至诚,明朗,力行
84.格致中学:格物致知,求实求是
85.上海市第二中学:诚、勇、俭、朴
86.平乐学校:理解学生 教在心灵;理解教师,勤学奋进; 理解自己,塑造人生
87.市北中学:活跃、和谐、求实、创新
88.上海一八九中:正真、敬业、自律、自强
89.七宝二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90.顾村中学:同心协力、淳朴严谨、勤奋刻苦
91.杨行中学:求实创新、团结奉献、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92.瑞金第一中学:团结、勤奋、求实、进取
93.丰镇中学:团结、求实、奋进
94.闵行中学:勤、诚、礼、爱
95.东林中学:遵纪、团结、务实、进取
96.上海交大附中:砺志、博识、厚德、笃行
97.南洋模范中学:勤、俭、敬、信
98.龙川县黄布第二中学:遵纪守法、严教勤学、文明诚实、开拓进取
99.上海市宝山中学:民主、和谐、严谨、创新
100.濮阳市第六中学:成人 成才 成功
101.安仁中学:进德修业
102.滁州市市级示范高中临淮中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103.金石中学:格心致远,学达德彰
104.胶州市第四中学: 德才兼备 至真至美
105.东丽中学:团结.勤奋.求实.进取
106.罗村高级中学:爱国立志 奋发进取
乐学善辩修德明志
现行桂林中学“三风”
校风:尚礼仪、倡民主、达和谐
教风:重修身、善教化、勇创新学风:学主动、思深刻、志高远 校训:崇德、励志、尚学、卓立
校风:心存感激、关爱生命、团结诚信、求实创新
第四篇:读《老男孩》有感
谁的青春谁知道——曾经的我想唱就唱
“曾经的我想唱就唱我最闪亮,这一年夏天有最感动的阳光,你给我梦想,我勇敢往闯,风吹雨打拍拍肩膀,现在的我想唱就唱我最闪亮,这一年夏天有最温暖的目光,记忆的远方,我戴的荣光,照进天窗擦亮梦想,我最闪亮…….”
——《我最闪亮》
《老男孩》这部电影最近很火,这部外表粗糙的短片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接近青春尾声的人而言,它代表的是一种青春过往的遗憾和伤痛,这种情绪几乎每个人都曾都有过。
影片以荒诞的手法讲述了一对痴迷迈克尔.杰克逊十多年,但已经不再有“少年心事当拿云”般心性的“老男孩”重新登台寻找梦想的故事。这个并不具有原创精神的并且看起来有些粗陋的短片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它抓住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很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流行事物,以恶搞和调侃的方式进行自我解嘲,而这个时代正是很多70后80后的青春和梦想开始的时候,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高潮的时候。高歌猛进的社会改革和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为很多人拓宽了人生之路,同时也让很多人的青春梦想变得支离破碎。理想固然需要奋斗实现,但是奋斗却未必能实现理想,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残酷鸿沟让不少人在看《老男孩》时激灵灵打了个冷战,心底泛起的是酸涩的感觉。于是,以喜剧面貌出现的《老男孩》幻化为一首青春的挽歌,这其中或许有当年挥斥方遒的激越感慨,但更多的却是梦想成空的伤感和无奈。所以这部出自70、80年代人的自传性作品对于70后、80后甚至90后都有所触动。
我们这些刚刚步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尤其是在经历了高中三年艰苦地学习后,来到大学,突然发现轻松了不少,没有了过去高考的压力,没有了老师们的管束,不用每天面对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家庭作业,对未来有彷徨,有迷茫,有好奇,突然觉得生活失去了方向,一切没有了目标,然后就是每天泡吧,看小说,打游戏,到了考试时,就算要临时抱佛脚也抱不到了,最后只得挂科,相比高中时满是A的报告单,现在却全是不及格,突然感到内心受挫,就如同影片片中的王小帅正是这样的青春少年的缩影,他模仿的迈克尔的舞蹈引来了同学的羡慕和追捧,当王小帅和肖大宝共同暗恋地校花对他们视而不见,他们用音乐诠释了自己的价值
就像《我最闪亮》所唱的一样,“风吹雨打拍拍肩膀”,是的,追逐梦想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最后,还不是让所有的人为他们流下了感动地泪水了吗?
第五篇:读《老杏树》有感
《读老杏树》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棵杏数非常弱小,但是它小时侯拼命扎根,如果有风沙把它吹倒的话,它也依然继续扎根,一点儿也不灰心。最后长成了一根强壮的老杏树。
我觉的有些人说水仙花美,有些人说松树壮。但我觉得这些事物都不如杏树那样坚定不移,它那十分顽强的生命力的品质都值的我们歌颂。别人看水仙花都会发出“啧啧”的赞美声,可是从没有会注意那孤独的杏树。如果把水仙花。松树。杏树都摆在一块时,人们一定都会观赏松树和水仙花,而不去看那可怜的杏树。
我长大以后,以后一定要学杏树那样默默地为人类服务而不求回报,遇到困难时不灰心,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我的未来才会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