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盘游戏三大特点
“沙盘游戏”是心理分析的一工,但它本身也包含着心理分析之“安其不安:医生与心理治疗”、“安其所安:安心与心理教育”、“安之若命:明心与心性发展”的三种水平的意义和作用。因而,“沙盘游戏”的操作或运作,是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分析之“无意识原则”、“象征性原则”和“感应性原则”,都仍然是“沙盘游戏”治疗的关键。然而,相比较催眠、自由联想、积极想象、以及移情和梦的分析等心理分析的基本方法而言,“沙盘游戏”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得之于心
如何开始“沙盘游戏”,往往会成为首先遇到的问题。一般来说,心理分析者可以向被分析者来介绍沙盘以及沙盘室的模型,包括沙盘的我,干的沙盘和湿的沙盘,以及推开沙子之后呈现的蓝色底面。但是,是否做沙盘则完全是由被分析者自己决定的。避免任何迫使被分析者做水盘的因素,则是“沙盘游戏“治疗的第一守则。
若是被分析得表现出了对沙盘游戏的兴趣,那么已经是有所动心了。作为分析者的指导语往往应该简单而且灵活,所表达的意思大致是:“这里是沙盘,这里是玩具模型,你可以随意去玩,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或你可以沙盘上摆放任何你想摆放的玩具模型,构建任何你想构建的画面。”
若是被分析者想做,那么被分析一般就会去架子上去挑选玩具模型。若是用《易经》之“感而遂通“的原理来说明的话,那么这种挑选是双向的。也即不仅仅是你在挑选玩具模型,那看似沉默不语的工,也在冥冥之中挑选你。至少,是无意识透过那沉默的玩具模型,让你来表现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
于是,这已经是一种心灵的感应,从双手触及沙盘中的沙子开始。那沙子的背后,积蕴着沙与水的象征性的意义,积蕴着与大地母亲的联系,积蕴着与集体地呼原型的沟通,着心的灵性与创造„„而“沙盘游戏“的治愈意义,也包含其中了。
治疗的力量与决定性因素来自于游戏者的内心深处,而非外在的治疗或影响。作为游戏分析者,其作用不是指导或引导治愈,而是唤醒游戏者内在的指引者,起到翔与守护的作用,发挥陪同与共同的效果。
二、应之于手 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有了心的感应,那么手的表现就有了深远的意义和背景,可以说是手在表现,在操作,而“心“在倾诉,在表达。俗语说的“十指连心”、“心灵手巧”也就有了其“沙盘游戏”治疗的独特意义。
在“沙盘游戏”的过程中,游戏者就用他的双手,在构画着无形的内在感受。他可能从沙盘室的架子上拿起了某一玩具模型,用手感触着,挑选着,拿起来又放下。他也可能会在沙盘上,把某一玩具模型细心地放在适合它的益,左右上下移动着。或者,用手去抚摸某一玩具模型中所包含的记忆。实际上,游戏者使用的所有的沙盘玩具模型,都可能包含着个人心理层面或无意识层面的痕迹与记忆。而这种感性的接触,也是在一种自由、保护与安全的心理分析气氛中记忆的恢复与重新体验。
实际上,有的时候,游戏者可能并没有选择与使用玩具模型,而只是用手在水处抚摸或堆起某种沙的形状。但是,对于分析者来说,这亦然是心在表达。从沙盘上留下的手的印记,到由手的触动所形成的沙的流动与沙的形状,都属于沙盘游戏之心理分析的内容。就象梦的分析那样,透过那些形式的背后,就是心理的意义,或者是无意识的存在与表现。
三、形之于沙
游戏者最终会在沙盘上留给我们一幅图画,这正是许多有关“沙盘游戏”治疗的著述中所重点分析的内容。既然有‘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的酝酿,那么”有心之器,其无文欤“。有了对中国文化基础之上的心理分析内涵的理解,我们知道这“文”与“理”是互通的,而金文之“文”寓心其内。“纹理”之线索、心理之深蕴以及理心之妙用也会尽显其中。
面对一幅沙盘图画的时候,我们是透过那图画的形式,在感受游戏者发自心底的表述,在感受其无意识的自发显现。有的时候,游戏者在完成其沙盘图画之后,甚至是在其游戏的过程中,会给你讲述其中的故事。便也可能只是给你留下了他的沙盘图画以及他的非言语的表达。
我们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游戏者搭建沙盘的时候所处的位置以及分析者所在的位置。其次,是沙盘图画所呈现的方向,是面对自己呢,还是面各分析者。然后,是沙盘图画中能量的流动性,可以从游戏者留在沙上的手动痕迹以及沙盘中玩具动感等予以观察。
尽管我们把沙盘称为“非言语的心理治疗”,但是沙盘图画在“说话”,它使用的是条例无意识心理学的象征性语言。比如,游戏者在沙盘中放了一只青蛙,那么青蛙所包含的神话与文化的意义以及青蛙自身转化的象征性意义,都在沙盘图画中以及游戏者的心理分析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这只青蛙在沙盘中的位置、它与其周围的玩具模型的关系以及在多次沙盘图画中的出现、转移与消失,等等,都展现着游戏者内心变化及其治愈与发展的过程。
第二篇:浅谈智力落后青少年沙盘游戏的特点
浅谈智力落后青少年的沙游特点
青岛***学校**
摘要:沙盘游戏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以其较少的心理阻抗和威胁、弱的语言能力要求和无意识中的天生康复力量等特点,非常适合智力落后青少年的心理康复。智力落后青少年的沙盘游戏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而沙盘游戏也促进智力落后青少年唤起积极情感体验、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性和揭示亲子沟通模式。
关键词:沙盘游戏智力落后
The Feature of Sandplay in Mental Retardation Adolescent
Summary: Sandplay is one of the more mature psychological therapeutic techniques.It is ideal for the mental retardation of psychosocial rehabilitation of young people.Because it has less psychological resistance,weak language proficiency requirements as well as rehabilitation of
power from unconscious.On the one hand ,the sandplay of mental retardation adolescent presents several unique characteristics;on the other hand Sandplay promote mental retardation adolescents evoke a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imagination, inspire creativity and reveal the mode of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Keywords: Sandplay;Mental Retardation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手中拥有无限,此刻化作永恒。”这是诗人威廉•布莱克在《天真的预兆》中的描述,是对沙游最诗意、最精辟的概括。沙盘游戏是现今理论体系完善、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比较成熟的心理治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成人、夫妻、家庭和团体治疗之中。目前,各级中小学、高校、医院、监狱和特殊教育等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利用水平、实际收效参差不齐,研究成果鲜见。笔者以所在培智学校开展沙盘游戏康复训练为契机,进行了智障学生沙盘游戏辅导的系列实践,现将实践所得作简要梳理,望与广大同行共勉。
一、沙盘游戏疗法简介
沙盘游戏(简称沙游)是一种以荣格分析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是运用意象进行治疗的创作形式,“一种对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提炼”(荣格)。其特点是在医患关系和沙盘的“自由与保护的空间”(卡尔夫)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象的创建。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象,营造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发展。[1]
沙盘游戏创造了一个从无意识到意识、从内在心灵到外在世界、从精神灵性到物质,以及从非语言到语言的桥梁。它激活了个体无意识中的天生康复力量,并且为沙游者提供从受害者转变成创造者的机会,赋予每个人力量来来决定自己的成长与疗愈。[2]
二、智力落后青少年简介
1、智力落后,也称智力迟钝或智力和发展障碍。美国智力障碍学会2002年的定义是:智力落后是一种障碍,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多发生在18岁以前。[3]
2、智力落后青少年的身体发展特点:智力落后青少年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感知速度慢,注意力严重分散,记忆力、言语能力、交往能力差,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情绪不稳、自控力差;意志薄弱,缺乏自信等。我校学生个体差异大,他们普遍存在智力发育障碍,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水平低下,有的学生伴有语言障碍、多动倾向、自闭倾向和唐氏综合症的一些问题,属于多重障碍。
3、智力落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和普通青少年被接纳、被理解、被宽容和获得爱与关心的心理需求,有体验快乐、自信、成就等积极情感的需要,有维持平和心态和完善自我人格的高级心理需要。
三、沙盘游戏在培智教育中的适用性
明代李贽曾有《童心说》传世:“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心说》警示世人偏离童心的深刻道理。而作为童年时期的孩子则更加不能没有童心了。
而游戏是与童年和童心有着密切关联的内容。它是一种极为古老、朴素和普遍的活动,不仅锻炼着人类的能力,而且孕育着人类的智慧。克莱因认为,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并不仅仅是游戏,同时也是活动和工作,是其生活的主题。洛温菲尔德在《童年游戏》中阐明,游戏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残障儿童来说,智力上的残疾、生理上的缺陷和来自同伴、成人、社会群体中异样、鄙薄的眼光已经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那么蕴含着快乐和滋养的游戏便是最后一丝心灵的慰藉了。
心理疏导是残障儿童心理康复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残障儿童一般注意力不稳定、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欠缺,很多先进的心理辅导技术并不适用。例如,传统的催眠、叙事治疗、理性情绪疗法等受来访者智力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无法在特殊群体中施展的障碍,各种心理量表的施测因来访者的文化水平、理解力和注意力等因素无从开展,舞动治疗
[4]
需要来访者具备一定的肢体活动能力,常用于儿童治疗的绘画疗法也需要对方具有基本的能力基础(比如能握笔、能画出有意义的图像)等等。而沙盘游戏以其较少的心理阻抗和威胁、弱的语言能力要求和无意识中的天生康复力量,可以有效摆脱以上障碍,非常适合这群折翼天使。
四、智力落后青少年沙盘作品的特点
通常接触到智力落后青少年,人们会直观的感受到他们与普通青少年在认知、情绪、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明显的不同。以此推测,或许智力落后青少年的沙盘可能更接近于问题少年儿童(不存在智力缺陷),其实则不然。智力落后青少年在沙游时表现出的特点并没有预期的那么消极。
1、在沙具选择上,单一性与丰富性并存。多重障碍学生在创作沙景时,运用的沙具较少,只有五六个或一二十个,个别自闭症学生甚至只摆弄沙子,完全不用沙具。相反,轻度智力落后学生使用的沙具非常多、且种类丰富,内容细腻、多彩。
2、在主题表达中,受伤与整合并存。在智力落后青少年的沙景中,受伤主题的体现很多,比如空洞(只用两三个沙具,甚至不用)、混乱(将沙具杂乱的布满整个沙箱)、隐藏(掩埋或持续掩埋动作)、倒置(将动物或其他物件倒置与沙箱)、攻击(呈现对抗或斗争场景)和受伤(被石头压住的青蛙)等等。但也有的学生的沙景表现出内心动态发展中的整合与协调,如能量(朋友聚餐或聚会)、连接(桥梁)培育(动物母子)、深入(水井、湖泊)趋中(圆形沙景)、灵性(观世音菩萨)等。
3、在沙游意向上,普遍接受。在我接待的学生中,除了兴趣极端偏狭的极个别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是非常接受和乐于进行沙盘游戏的,即使是自闭症学生也对沙盘表现出了兴趣,或者起码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开展沙游活动。
4、在沙游发展的阶段上,整体滞后。关于个体沙盘游戏发展阶段的研究还没有达成共识,以卡夫的自我发展阶段为参照,智力落后学生经历动植物、斗争和群体的主题阶段较普通青少年约晚1~3年。这或许跟智力落后青少年的智力发育水平低下和心智发展滞后有密切关系。
五、沙盘游戏对智力落后青少年心理康复的作用
1、唤起愉快的积极情感体验。沙游带给学生的快乐超乎我的想象。记得我将海沙晒干、筛出细沙建起一个新的适合低年级学生和制作湿沙景使用的沙盘时,一个一年级学生选择了几件家居物品作为容器,不停地往里装满沙子,不时发出婉转的“嗳”声,并扭头朝向我,明亮的眼球滴溜溜直转。我明白他是体验到了快乐。
2、丰富想像力、激发创造性。沙盘游戏是智力落后青少年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乐园。有一个学生,他每一次的沙盘都有一个关键词,如机车总动员、家具拍卖会,沙景里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动作或活动,甚至每一架飞机都有各自的名字,如M13战斗机、老虎式直升机。另一个学生的系列沙盘每一盘都是一个故事,正义与邪恶的对抗,英雄救美,伟大母爱等桥段屡屡上演,真正将我带入到了他的童话王国。
3、反映亲子沟通模式。在亲子沙游中,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反映了亲子之间固化的沟通模式。例如,在一次亲子沙游中,我看到一个非常强势的、领导型的妈妈。在整个沙游过程中,她代替孩子确定主题(网球),催促孩子完成主题沙景,一个个反问如同连珠炮:谁打网球?一个人能不能打?两个人背对着能不能打?。。最后还执意要孩子说出谁赢得了比赛。结果平时表现自如的孩子这会儿变得有些不知所措。几分钟的互动便看出母亲强加于孩子的意志,她那份好强、焦虑的内心一览无余。
目前,沙盘游戏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仅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与特教战线同行交流心得,共同为残障儿童撑起心理康复的温馨空间。
参考文献:
[1] 高岚,申荷永.沙盘游戏疗法[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89-9
2[2] 巴尔巴拉·拉博维茨·博伊科、安娜·古德温[美] 著, 田宝伟 译.沙游疗法完全指导手册:理论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3]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8-66.[4] 陈云英.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9-135.
第三篇:沙盘游戏作文
沙盘游戏作文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沙盘游戏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沙盘游戏作文1星期四下午的班级特色选修课上,老师带着我们九个人一组做了一个沙盘游戏。沙盘游戏就是在一个装满沙的盒子里,摆满各式各样的道具。完全是凭自己的感觉走,不需要别人的干涉,只需静下心来慢慢的想下一步的计划。
第一次呢,我想把整个沙盘的位置,往右上角移。这样显得整个岛屿非常的安详、唯美。仿佛我就在这个岛屿之中,聆听着海燕的鸣呕,感受柔柔的海风,晒着恬静的太阳.,心中无比舒畅。和爸爸妈妈一起,和小动物一起玩耍唱歌,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童话世界。于是我按照了我自己心中的向往,去进行休整。可是在休整的过程中,一不小心推倒了一匹马。这下好了,旁观者一大波异议的声音出来了。我进退两难,只好红着脸走开了。
第二次,我坚信自己心中的向往,继续想往右上角挪动小岛。可是更槽糕了!异议的声音更多了!想着之前同学们摆好的东西,也清楚的明白别人也是仔细斟酌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摆好的。自己怎么能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他人的劳动成果呢?想着想着,又放弃了第二次机会。
第三次和第四次,我分别放了一个小桥和一个小孩。是因为小桥象征一端与另一端的交流与理解,因为我想,大自然是美妙的,不会亏欠任何一个物品。我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桥梁观察到除了陆地之外的旖旎风光。而我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我放小孩的原因是因为,就算再漂亮的景物,没有了人的欣赏,照样也是浮云一片。而一个家庭,不能缺任何一个成员这才叫完美。我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希望大家不要只在乎眼前的美丽风景,就算再漂亮,也只是过往云烟。请珍惜你身边的朋友吧,因为只有他们的衬托,你才会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通过这个沙盘游戏,我明白了:做事都要从团体利益出发,宁可牺牲个人,也要让团体发光添彩!
沙盘游戏作文2今天上午我过得非常开心。因为,我参加了揭阳日报小记者俱乐部在我们揭东一小进行的“爱沙游”沙盘游戏啦!
首先,“爱沙游”的张老师做了自我介绍,并给我们讲了游戏的规则。接着,我们进行了第一个游戏——找朋友。在音乐旋律的带领下,我们按照张老师说的找到一个朋友就拥抱在一起,找到两个朋友就一起“洗澡”,找到三个朋友就围在一起“吃饭”。活动室里传出我们一阵阵欢乐的笑声。
玩过游戏之后,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沙盘游戏开始了。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六到七人,我居然和我同班的五个同学分到一组,这太幸运了,要知道我们同学可是非常有默契的呀!游戏开始了。首先书婷先把一边上的沙子刷掉,使它变成了大海,炜琪在沙盘的一角堆了一个小山丘,安日在上面放了一棵树,铠洋用围栏围出了一个小院,怡淳在院子里放了一幢别墅,我放了一辆汽车在围栏的外面。第二轮,书婷放了一片草地,炜琪放了两只羊、一头牛、一只猪、一条狗和一只公鸡,安日放了几个贝壳,铠洋放了一只海龟,我放了一块石头在浅海。第三轮,书婷放了两个海星和一只螃蟹,炜琪放了两只海狮在我刚才放的石头上,安日放了几只海豚……
沙盘做好了,我们给它取名为“海滨生活”。瞧,海滩上,两个调皮的孩子在嬉戏,他们的妈妈抱着可爱的弟弟在一旁看着,妈妈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他们的旁边,一头小猪在吃着香喷喷的晚饭,两只山羊相互依偎着,它们睡得可香了。石头上,两只海狮在晒太阳,大海中,一群海豚嬉戏着……看着看着,我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到非常幸福。
当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海边生活时,活动已接近尾声,老师给每个小记者都发了一张卡片,告诉我们可以在上面写自己想对队友说的话,也可以写想对老师说的话。我想对老师说:为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我一定会努力的!接着我们互送了卡片。
沙盘游戏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它不仅好玩,又可以让我们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智力,可以让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我希望以后能更多地参加这样的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同学们配合得非常好,可谓是“相辅相成”,这让我感觉到团结就是力量。
让我们为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一起努力吧!
沙盘游戏作文3在一片荒凉中。我能感受到的是闪闪发光的砂砾。我能触觉到的是松松软软的全部。用十五种模型来畅想你的世界。人们说它叫做沙盘游戏。在我的想象中,不存在直霄云天的高楼大厦。亭亭伫立的是似田园又似梦境的村庄。珊瑚牵牛花贝壳星星点点。我既想像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翩翩起舞。又想像戴着帽子提着篮子的小仙女一样充满童稚。我也想像那对新婚夫妇一样,携手走过后半生。但是我好像谁都不是,我是那个拿着书本望着天空的孩子,我是孤独的穿着婚纱等待新郎的少女。又无奈又期盼。候鸟也在静静等着。晚风轻轻的吹。动中衬静,喜中有哀。好像我们永远都成为不了自己世界的主宰。我站在十字路口迷茫着,回头?转身?亦或是大步向前?但是转身我也回不到过去,我也不能在住进亲切悠然的四合院。哥哥也不会在拉着我嬉皮打闹。门口的大黄狗也不会对我犬吠了。
但是我依然怀念。依然怀念那棵院中的柿子树。也想念藤中绕着的葡萄架。那就向前走吧,可是前方真的是幸福吗?悬崖的那头真的有彩虹吗?森林的那头真的有朝阳吗?我还坚持的下去吗?我眼中的世界不过是一座人人翘首以盼的桃花源,既带着人们的期待,又带着逃避。好像,不管怎么样,都要向前走呢。过去的我就如同画中的少女一样没有目标迷茫地在似桃花满面又似大雪纷扬的时光里奋力跑着。又像在太阳正好的一个午后在两点一线的普通日子里突然停下来踌躇不绝突然畏惧绕着。这一跑,这一绕,就是十七年。十七年没有一个人问我过你好不好,你快乐不快乐,也没有人告诉我累了就停下休息会。也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跑。
我自以为在和时光赛跑,认为这是一段艰辛而又漫长的道路。怅然回首,原来这条路从来都没有终点。如果有来生,我一定选择不要出生。因为出生就会长大,因为成长很痛苦。我好像错过了太多次我应该珍惜的时光中的景物,也好像错过了我生命中的良人。想起毛不易在明日之子的最后一曲盛夏,盛夏结束后,夏天也结束了。相框里的那些闪闪发光的我们啊 可时光啊 不听话 总催着人长大那闭上眼睛就拥有了一切的盛夏。
沙盘游戏作文4这真是难忘的一天,我参加了揭阳日报小记者俱乐部第二次活动——沙盘游戏。
以前自己只在手机玩过“我的世界”这款沙盘游戏,没想到现在自己真的能创造一个属于我的小世界,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居然能和我的同学分在同一组。
张老师先向大家宣布游戏规则:6至7人分成一个小组,选出一名队长,通过抓阄的方式决定顺序,一组里的每一个同学一次只能在沙盘中做一件事,而且不能说话……当时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同学之间非常有默契,绝对能行!
游戏开始了,我是第一个,我把沙盘中的世界设定在一个小岛,把一角的沙子移开,露出了大海。然后我们用5次的机会在岛上建了第一个建筑物——猪圈,并且在里面放了一根胡萝卜,看着小猪们正香甜地吃着,我们的心也美滋滋的,接着又在猪圈旁边搭了一个狗窝,让小狗们保护小猪们的安全,我们又把东边的土地规划成一片茂密的森林,里面似乎住着什么奇怪的动物,哈!原来是一只威武的恐龙,它正大摇大摆地在森林里散步呢!我们没惊动它,而是悄悄地在森林附近的海里放了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有可爱的海豚、凶猛的鲨鱼、懒散的海星……岛上还有一些的空地,于是我们又在南方建立一个阿凡提雕塑,在西面建起了一栋公寓……
一个属于我们的`世界终于建好了,我们给它取名叫“世外桃源”。看,阿凡提正骑着毛驴欢迎远方来客,海里的动物们正举行一个大派对,树林里恐龙正和路过的一只大蜻蜓友好地攀谈着,小狗正在和小猫一起玩游戏,小猪津津有味地吃着胡萝卜,小羊和小牛讨论着今天要一起去哪玩,抱着婴儿的年轻母亲正悠闲地散步,手拿着《圣经》的神父正赶着去教堂做祷告,年轻的士兵扛着枪巡逻。瞧,那还有一只卖水果的猴子,它正啃着西瓜等顾客上门呢!沙盘里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这就是我们的“世外桃源”。
沙盘游戏结束了,我玩得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因为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
沙盘游戏作文5昨天,妈妈告诉我有个沙盘游戏,问我要不要去参加,我高兴地说:“当然要了!”
今天,我怀着好奇、兴奋的心情来到了石家庄学院。在大哥哥的带领下,我们到了综合实验楼,上了六楼,我们看到了照片,然后进去。我一下子就被那些“玩具”吸引了,后来才知道原来那是“沙具”!
我开始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沙子呢?后来才知道可以在沙子上面放自己喜欢的沙具。大哥哥首先说:一个人一次只能拿一个沙具。我是第二个放沙具的。我先放了一顶小屋子,后来我才发现屋子里的家具们都被我刚刚的晃动弄乱了。于是,我重新摆了一遍。然后,我又拿了一只小狗,我把它当做看家狗;又拿了一只三角龙,我想让他保卫大海;又拿了一匹小马,我想让他运货;最后我又拿了一个小三角龙,因为我想让那只三角龙有个小伙伴。可是没有大三角龙了,我只好拿了个小三角龙当他的伙伴。
我们一组共有五个小伙伴儿。他们有的拿我叫不出名字的恐龙,有的拿变形金刚里的汽车人,有的拿了桥,有的拿了大树,还有的拿了小院儿的门......我们还做了大海。我最喜欢我们摆的桥、小动物和房子了。我们做的沙盘是一个既有保卫者,也有侵略者的沙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很喜欢我们合作摆成的作品。
我们还采访了心理老师。我是第一个提问题的小记者。我问:为什么叫沙盘游戏?老师有点不懂我的意思,我又详细的跟老师说:沙盘为什么不是盘子里装着沙子呢?别的小记者插了一句:用吃饭的盘子装的沙子就是沙盘!老师说:天圆地方!我想了想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小记者们纷纷提出了各自的问题。提着提着,我发现,咦?什么时候变成科学课了?我赶紧问老师,老师说:我也不知道。于是,我们的“科学课”就继续上了。
我好喜欢玩沙盘游戏啊!我希望每天都能玩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作文610月25日下午我们来到了石家庄学院(北区)的大门口,我很好奇的想知道沙盘游戏到底是怎么玩,恨不得马上就冲进去。大家到齐后,我们就跟着迎接我们的心理系大四哥哥姐姐来到综合实验楼6楼的沙盘实验室。
老师一开门,我们就看到沙盘、柜子里摆满各式小玩偶和漂亮的模型。大家就跟扫荡一样,hong一下的冲进了教室,有的玩沙子,有的找自己喜欢的小玩具。
这时一个可爱的老师拍了拍手,我们齐刷刷的看向她,她跟我们说知道我们要来,大四的哥哥姐姐都提前把沙子洗过了,感谢哥哥姐姐们,辛苦了。然后她将我们按年龄分组后,我就被一个大姐姐认领走了。
我们组一共有六个小朋友,我是最小的,大姐姐跟我们仔细的介绍了沙盘画的规则,由我第一个开始,来丰富小小沙盘里的内容,每填加一样东西,大姐姐都会跟我们讲它的意义。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还很意犹未尽。我一共摆了五种东西在沙盘里,有一个高高大大的假山,在假山山顶上 还 放了一个亮晶晶的钻石石头,假山的旁边是一个石桥(姐姐说石桥在古代是代表性建筑),石桥的岸边放了绿绿的草地和漂亮的海螺。我邀请妈妈来参观我们一起做的成果,妈妈还给我和大姐姐照相留念了,好开心。
下面是采访环节,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那个可爱的老师是石老师。我问她:“沙盘画是谁研究出来的呢?”她告诉我:“在我们上来楼的走廊里有这个大心理学家的画像,他的名字是荣格。
有个小姐姐问:“人们为什么在等车的时候会没有耐心呢?”在老师还没有回答前我就抢答说:“因为自控能力不强,可以看书的嘛。”嘿嘿,老师好惊讶地说:“小伙好厉害。”
激烈的采访以我的最后一个问题结束了,我问老师:“怎么样才能让一个不喜欢我的人喜欢我呢?”这可是我的亲身经历。老师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大家不喜欢蛇,因为他很恐怖,但这不代表蛇没有它的好处。如果去积极沟通了,还没有起到作用,这也不代表我们是不好的孩子,对吧?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活动结束后,我帮老师把椅子收了起来,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教室 这是我第一次玩儿沙盘游戏,这个游戏太棒了!希望老师以后经常带我们去玩儿!
第四篇:沙盘游戏策划书
心 理 沙 盘
策划书
策划时间:2012/10/18 策划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学生心理协会王明玮
一、活动主题
“认识自我,放飞心灵!” ——心理沙盘游戏团体辅导活动
二、活动背景
一盘细沙,一瓶清水,一架子各式各样的物件造型,加上治疗师的关注与投入,来访者的自由表现与创造,这就构成了沙盘游戏的最基本的要素!而就在这简易的设置中,内心的世界得以呈现,心灵的充实与发展,治愈与转化也获得了可能。
这就是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推崇的沙盘游戏治疗方法。除了荣格的心理分析之外,它也被人本主义治疗、格式塔治疗和整合性动力治疗等广泛接受,成为表现性和艺术治疗的主流,同时也被逐渐运用于学校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
今天的沙盘游戏治疗最终来自于瑞士心理分析家多拉〃卡尔夫,她跟随荣格学习心理分析,同时也深受莱温菲尔德世界技术的启发,最终结合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在简易的沙-水-容器世界中寻找到了一条心灵治愈的有效途径。
沙盘游戏治疗(Sandplay Therapy)是目前国际上影响深远的心理分析技术,正逐渐被学校心理教育所采用,尤其适合儿童心理教育和儿童心理辅导的需要。沙盘游戏的起源与儿童的早期教育和心理辅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基本思想;自由与保护、治愈与发展,以及发展与创造,都符合儿童心理教育的基本主张,都能够在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沙盘游戏”是心理分析的一种,但它本身也包含着心理分析之“安其不安:医生与心理治疗”、“安其所安:安心与心理教育”、“安之若命:明心与心性发展”的三种水平的意义和作用。因而,“沙盘游戏”的操作或运作,是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分析之“无意识原则”、“象征性原则”和“感应性原则”,都仍然是“沙盘游戏”治疗的关键。然而,相比较催眠、自由联想、积极想象、以及移情和梦的分析等心理分析的基本方法而言,“沙盘游戏”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沙盘游戏也称箱庭疗法,在中国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北京师范大学[2]张日升教授最初接触箱庭疗法是在学习临床心理学的时候。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起源于欧洲,由张日升教授于1998年将箱庭疗法引入中国,在国内开展了富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应用以及推介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应用体系,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开发了限制性团体箱庭、整合式家庭箱庭等新形式;提出了箱庭疗法“人文关怀、明心见性、以心传心、无为而化”的精髓。
三、活动的意义和目标
1、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在单调的学习生活之余,让同学们用一种轻松的心态去了解和体会我们具有新时代意义的校园文化和精神内涵。
2、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此次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自我展示和自我挖掘的舞台,更是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了解的平台。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共同去把自己的内心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3、提供开展创新实践的机会,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积累开展创新性活动的经验,弘扬新时代的创新精神。
四、活动前期准备
①前期宣传:社团内部群及微博均有宣传,另社团各部部长均有飞信通知宣传。
②经费预算:无开支项目。
③活动物品准备:按实际活动灵活准备。
④活动过程记录:让专人在活动时负责文字和影像记录。
五、活动展开 ①释放自我心灵
1、活动时间:2012年10月17日
2、活动地点:校大学生活动中心203心理咨询室
3、活动内容:首先向参与者介绍沙盘游戏的沙和水的使用,介绍各种模具的类别和摆放位置,让来访者感到安全、自由,让他明白有充分的条件可以选择任何模具来做任何形式的创造。然后帮助参与者来访者以一种自发游戏的心态来创造沙盘世界以及自由地表达内在的感受,帮助来访者唤起“潜意识”。接下来参与者开始摆放沙盘世界,此时所奉行的是“非言语的治疗”原则,指导导师会保持一种守护性和陪伴性的观察和记录,并努力让参与者自己和沙盘交流。沙盘摆放结束后,指导老师开始陪同参与者对沙盘世界进行探索,努力对沙盘世界进行深入的体验和经历,在适当的地方给予共情,以及在必要的情况下给出建议性、隐喻性或提问性的诠释。对沙盘世界进行拍照记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整个沙盘游戏团体辅导留下记录,也是对心路历程的一种纪念。②完结物语
1、活动时间:2012年10月17日
2、活动地点:校大学生活动中心203心理咨询室
3、活动内容:在活动结束之时,全体合影作为活动的结束仪式,整个过程需会长带头。让我们的心理沙盘团体辅导活动在欢笑中完美结束。
六、活动后期总结
1、社团各部开会总结
2、将活动记录下的文本存档和照片处理,留作纪念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注意礼貌用语,要面带微笑,注意送上祝福和随时一声的感谢,积极主动;坚持自愿的原则,不强迫。
八、负责人及参与者
全权负责人:大学生心理协会会长王明玮 参与人:大学生心理协会成员
第五篇:沙盘游戏治疗
沙盘游戏治疗
(四)沙盘游戏
多拉•卡尔夫(D.Kaoff)1904年12月21日出生于瑞士。1944年,通过孩子之间的交往,卡尔夫认识了荣格的女儿格莱特(Get Jung-Baumann),并保持着终生的友谊。通过格莱特的介绍与安排,卡尔夫认识了荣格。1949年,作为两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卡尔夫开始了她在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院6年的学习,并由荣格的夫人爱玛•荣格为其进行心理分析。为了靠近研究院方便学习,她买下了昭里孔(Zollikon)的一栋古老的房子。该房子始建于1485年,庭院中有着美丽的喷泉,“沙盘游戏”有了一个理想的出生地。卡尔夫让荣格的儿子皮特•荣格来帮助装修房子。皮特是一位建筑师,并带有心理分析的灵感。装修后的房子让荣格本人都十分羡慕,并开玩笑地说要和卡尔夫互换彼此的房屋。
1954年,卡尔夫参加洛温菲尔德在苏黎世的讨论,深受启发,也由此引发了一种内在的梦想,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帮助儿童心理分析的方法与途径。于是,卡尔夫决定去伦敦跟随洛温菲尔德学习其“游戏王国技术”,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荣格。荣格回忆起他自己曾在1937年听过洛温菲尔德的有关报告,并且同样有着深刻的印象,于是对卡尔夫的计划给予了鼓励和支持。
1956年,完成了苏黎世荣格研究院所有课程与要求的卡尔夫,由于没有大学文凭,不能获得荣格心理分析家的资格。于是,卡尔夫写信给洛温菲尔德,前往英国伦敦洛温菲尔德的论据开始了她的“游戏王国技术”的学习。在此期间,卡尔夫还从师于维尼考特一段时间。英国的荣格心理分析家,以其儿童发展理论而著称的麦克尔•弗德汉姆,承担了对卡尔夫的指导。一年后卡尔夫从英国返回瑞士,她把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与荣格分析心理学相结合,也致力于把东方的思想融会以更为有效的儿童心理治疗实践中。为了区别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卡尔夫用了“沙盘游戏”来命名自己的理论与实践。
1.沙盘游戏的寓意
“沙盘游戏”(sand-tray and sand-play)的名称给了三个“关键词”:“沙”、“盘”和“游戏”。首先,儿童喜欢沙,似乎是对沙具有某种出乎天性的情感。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里都有“玩沙地”和“玩水池”,同样是一种天的沙的游戏。两个盘子,一个盛沙,一个盛水。洛温菲尔德开始的时候就这样做了。卡尔夫改造后的沙盘,两个都加上沙子,但其中一个用做“干沙游戏”,另外一个则可以加水进去,被称作“湿沙游戏”。湿的沙盘更容易玩出搭建城堡、挖洞建桥等游戏效果。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而,游戏中包含着天性的恢复,若是这种天性受到了阻碍或压抑。于是,游戏中也就治疗与治愈的条件和机会。当有人问维尼考特如何才能把一个“来访者”治好的时候,维尼考特说,教会他玩就行了。许多病症的背后,都包含着某种失去了游戏的兴趣,失去了童真的天性。
2.“沙盘游戏”的结构
首先,“沙盘游戏”是由沙盘游戏者、沙盘分析者、沙盘游戏室(包括沙盘以及沙盘玩具模型)以及“沙盘游戏”的气氛(包括沙盘游戏者与沙盘分析者的动态关系,以下简称游戏者和分析者)等诸要素构成的整体。专业的学者们总是喜欢用“自由、安全、保护和共情”来形容“沙盘游戏”的感觉与氛围。实际上,治愈的作用也包含其中了。其次,是沙盘中的时空概念。游戏者会在沙盘上追溯往事,恢复记忆,带来很强的时间含义。而矩形的沙盘,上下左右中间,以及沙面与沙底和四角,等等,也都具有结构性的意义。比如,从理论的意义上来说,对于右利手者,左面多表示过去,右面多表示未来。而中间多表示现在或自我的现实感等。
再者,“沙盘游戏”摆上去的沙盘玩具模型,也可以有结构性的分析。比如,动物与植物在整体上的不同寓意,自然物质与人造物质的不同属性,所使用人物的年龄性别等差异以及各自角色的象征意义等。卡尔夫本人接受了诺伊曼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倾向于从动物采集、冲突争斗和适应集体三个方面或阶段来观察游戏者内在的心理发展,其中也饮食了对沙盘中模型的结构性分析与发挥。
最后,当面对游戏者最终完成的沙盘图画的时候,则需要把“沙盘游戏”的结构性内涵进行整合与发挥。不同象征意义的玩具模型,出现在不同位置的时候,也就有了新的组合性意义。连续的沙盘或系列性沙盘图画,本身也具有结构性的特点为。某一重复使的玩具模型,在不同的沙盘图画中位置的变换,往往是分析者之关注的重点。对此沙盘游戏治疗师往往用“主题”和“主题”的变化来对沙盘进行分析,以探寻其中表现的受伤内容和治愈的象征。一般来说,初始沙盘多表现出问题以及表现游戏者应付问题的方式;终结性沙盘多反映心理分析的效果以及游戏者的转变,这些都增加了“沙盘游戏”结构性内涵的意义。
3.卡尔夫与东方思想
在卡尔夫的第一部也是惟一一部关于“沙盘游戏”的专著“沙盘游戏:治愈心灵的途径”(1966,1980,2003)中,她用中国宁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作为其“沙盘游戏”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因而,太极四象阴阳五行,一直是卡尔夫所追求的“沙盘游戏”治疗的本质性内涵,并将其作为沙盘游戏方法技术的内在核心结构。在该书的许多章节中,卡尔夫反复引用《易经》和《老子》来分析与解释其个案的治疗和转化。在该书结束的时候,卡尔夫用《易经》的坎卦作了全书的总结:“心灵的运作可以比喻为水的流动。《易经》的坎卦便是最好的写照:„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卡尔夫最后说:“只有当我们能够获得如此的体验,获得内心的和谐之后,我们就能够谈论恩赐和完美。”(选自《沙盘游戏治疗》,申荷永)
二、沙盘游戏的理论
(一)沙盘游戏的治疗机制
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还是来访者,都会关心这样一个问题:沙盘游戏能起到治疗作用吗,为什么能?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可以明确的回答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沙盘游戏确实有治疗作用,笔者本人就见证了不少通过沙盘游戏而获得心理发展的来访者。至于,沙盘游戏为什么能起作用,不同的研究者的观点可以说大同小异,其总的思想是一致的,只是强调的部分不同而已。
张日昇在解释箱庭疗法为什么能够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时,他认为沙盘游戏发生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五个要素:(1)重视患者与治疗者的关系,称之为母子一体性(the mother-child unity)。(2)以沙箱为中心,创造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3)这一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可以使患者自我治愈力得以发挥。(4)普遍无意识的心象。(5)玩具的象征意义。
张日昇认为,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自我治愈心灵创伤的倾向。但这一自我治愈力因各种原因有时会难以发挥其就有的机能,而以沙箱为中心,创造出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来访者的自我治愈能力就能得以发挥。通过使用箱子、沙和玩具制作的箱庭作品,可以将人的心象(image)充分地表达出来,而心象是指由意识与无意识、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相互交错时产生的由视觉所捕捉的映像。这样,通过象征的作用,无意识实现了意识化,促进了个体的自我整合。
徐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研究者、宗教人类学研究者)与张日昇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他结合了禅的思想来解释沙盘游戏的作用机制,笔者对他的观点深表赞同,他也用箱庭疗法的名称,便于本文统一,将其改为沙盘游戏。
徐钧认为沙盘游戏中使用的“就那样”一词,如同禅的语言,就是“如其所是”或“本来面目”的意思。“就那样”在沙盘游戏中是指来访者的真实体验。在心理困扰的病理中,沙盘游戏认为,“就那样”是人内在真实表现的时刻,但生活或社会总可能有别的观念约束,这些约束会内化成为自我防御个体内在真实的墙壁,而隔断了表像自我和内在机体真实的联系,或者说隔断了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联系。这时候烦恼和心理困扰就产生了。而重建这一联系,使内在机体的真实被表像自我所体验,或者说无意识的内容被意识所真正接纳,则烦恼和心理困扰就得以解脱。
徐钧认为,由于沙盘游戏来源于荣格心理学,“就那样”一词又很类同于荣格心理学的“原型”,“原型”代表一种生物机体普遍存在趋势,这一趋势来自生物的长期演化中为了适应环境而发展出的功能。现代社会由于环境和环境中的各种心理象征物改变或损失了,自我的表像意识走得离开原有的机体真实太远时,那些内心的“原型”力量的表现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挫折和障碍,而这些被挫折和障碍的能量其实并不消逝,而是以一种烦恼,或神经症状、人格障碍等形式来表现。“就那样”来自一种东方式语境下解释“原型”的词汇,它类似禅,“就那样”类似禅所要亲证的“本来面目”。当这一本来面目再次在现代社会和生活中被亲证和接触到的时候,烦恼或困扰就自动消逝。
(二)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
1.精神分析理论之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关系即人际关系。“客体”(object)这个词,最初是由弗洛依德所引用的一个技术性字眼,单纯指的是可以去满足某种需求(的东西)。比较广义的讲,则是指作为另一个人其感受或驱力的客体(对象)或标的物之重要关系人或事物。弗洛依德在讨论本能驱力及有关早期母子(女)关系的背景脉络时首次使用客体一词。在和“关系”(relations)连在一起使用时,客体指的是人际关系并且认为过去关系(所留下)的内在残余(inner residues)会形塑个人在目前和其它人们之间的互动情形。
客体关系理论探究的是心理结构(指的是自体与他者,或客体之内在影像)的早期形成与分化,以及这些内在结构是如何于人际情境中呈现。这些理论家所着重的焦点是早期生命的种种会带(给后)来持续影响力量的关系上;也就是说,在个人心灵里面的一个残余物(residues)或痕迹(remnant)。这些过去关系的残余物、这些内在客体关系,形成了个人的知觉感受(方式)以及和其它人的关系。个人不只是和一个实际的他者互动,还和一个内在他者互动,(这个内在他者是)一种心理再现(psychic representation),它可以是某个实际人物的一个扭曲版本。
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可充当作“个案研究”来阐释利用这三种理论模式对同一位来访者所采取的不同取径(事实上,治疗师进行的治疗工作均大同小异,虽则在概念模式上有很大差异)。我们假设灰姑娘(辛迪丽拉)因为和王子间的婚姻问题而来寻求治疗师的协助。传统的弗洛依德学派可能会探究灰姑娘性本能的压抑以及她对父母所有而未解决的伊底帕斯感受。这类治疗师或分析师就会从其自我(ego)与本我(Id)结构间的防卫以及冲突方面来分析灰姑娘的问题。
而一位以客体关系理论观点来进行治疗的治疗师,必然注意到灰姑娘所遭受到的是早期因丧母所产生的心理剥夺。可能这样的失落导致灰姑娘习于运用“分裂”这类的心理防卫机制,藉此她把某些女性理想化(譬如她那仙女般的教母),而视其它女性为“全坏”的(all bad)(如她的继妹和继母)。她理想化了王子,虽然只认识他很短的时间。一个建立在这么扭曲的内在自身及他者影像之上的婚姻,一旦她迟早必须要去面对把王子视为具有人性缺点的真实人物时,势必会产生问题。在客体关系理论中,课题应围绕在灰姑娘自己的内在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的人及情境这中间的落差上。
如果是以自体心理学架构来进行治疗工作的治疗师或分析师,则会注意到灰姑娘本身在治疗中的经验,当该经验呈现在对治疗师产生的转移关系中时。对该转移关系的分析可能会披露出她那需要强有力且理想化客体的那个匮乏自体(impoverished self)。灰姑娘寻求该一客体正反应出她的缺乏自我价值感以及她需要被这样的一个理想化客体所肯定的需求,不管是以仙女般的教母形式或是王子或是治疗师的形式呈现。她需要和理想化的王子融合一起以便能希望有正常健康的感觉。由于碰触到她本身内在的空虚与愤怒感觉,灰姑娘要嘛就理想化她的治疗师,要嘛就把治疗师当作是她的继母般看待。
※客体(Object)
客体关系理论中所用的“客体”一词是精神分析书写上的一个技术用语,它指涉的并不是非关人性的事物(inhuman thing),而比较是指欲望或行动所指向或针对(directed)的某人(someone)。一个客体意指一与“主体”(subject)相关联的东西。感觉及情感都有其客体;例如我爱我的孩子、我怕蛇、我很气我的邻居等。人类的驱力都有其客体做对象。饥饿驱力的客体是食物,而性驱力的客体则是某位具性吸引力的人。在本能驱力的背景脉络下,弗洛依德论及婴儿的客体最初是母亲的乳房,然后是母亲本人,最后才是那些能满足婴儿的其它人或事物。
※再现(Representation)
“再现”这一词指的是人如何具有(has)或占有(possess)一个客体;也就是说,人在心理上是如何再现某一客体。所有书写有关客体关系的人,一般都会先区分两个世界或两个参考架构:即可观察到客体的外在世界,以及对客体具心理再现(mental representation)的那一个内在心理世界。外在世界指的是存在于社会环境,即日常生活世界中可观察客体的领域之谓。内在世界指的是主体对该外在世界的心理影像及心理再现;也就是说,主体是如何经验及再现该外在世界(Boesky,1983;Sandler & Rosenblatt,1962)。
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作为荣格的学生,卡拉夫非常熟悉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荣格心理分析产生于分析家与被分析者之间的一种辨证关系,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被分析者心理整合发展,这种发展转化需要潜意识的配合。在心理分析过程中,潜意识的特殊结构及其与意识的动力关系,都会发挥积极作用;转化还依赖于潜意识结构的积极调整,这种潜意识结构在分析开始时影响并控制着意识自我;这种调整性的变化,发生于一系列的原型结构和分析家与被分析者相互作用的动力关系之中。为了促进这种变化,并且使其成为一种意识过程,心理分析家试图在意识自我和潜意识之间建立一座坚实的桥梁。
为了更好地探索个体的无意识材料、同时与这些无意识材料交锋,从而实现促进个体自性发展的目的,受结构主义思想的启发,荣格发明了一种积极想象(active imagination)技术。积极想象技术是一种通过一定的自我表达形式吸收来自梦境、幻想等无意识内容的方法。它致力于唤醒人格的不同方面(特别是阿妮玛/阿妮姆斯和阴影),然后在无意识与意识之间建立起一种交流。在积极想象的过程中,自性的各个方面逐渐整合,成为一体,对立双方的统一和融合作用最终导致心理转化。积极想象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诱导出宁静的心灵状态,摆脱一切思绪,不做任何判断,只作自然地观察,注视着无意识内容和支离破碎的幻象片断自发地浮现和展开。然后,用诸如绘画、雕塑、舞蹈或其他的象征表现手法,把这种体验记录下来。再次,心灵的意识开始积极与无意识对峙,无意识产物的意义及其信息被理解,并与心灵的意识状态和谐一致。最后,一旦自我和无意识相互妥协,个人能够有意识地生活。
沙盘游戏疗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积极想象技术的应用。在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塑造和布置沙盘边框内的沙子,来访者就可以建立一个与自己内在状态相对应的世界。通过自由、创造性地游戏,无意识过程就以三维的形式在一个图示的世界里显现出来。这样,在来访者的第一个沙盘布景中,意识与无意识的对峙、交流就开始了,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过程,无意识的能量逐渐释放,意识与无意识的对立逐渐转化,最终达到和谐一致,人格整合,也就是荣格所说的治疗的最终目标———达到自性化阶段。
3.以人为中心疗法(人本主义理论)
以个人为中心疗法系由产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创立,流行于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西方社会。所谓以个人为中心疗法,就是心理治疗者“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去理解就诊者的问题与情绪,为就诊者提供一种无所顾忌地自由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并帮助就诊者体验其自我价值,实现其人格成长”的心理治疗方法。罗杰斯深信,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人都有一种以积极及建设性态度去发展自我的倾向。个人中心疗法最基本的假设是:“如果治疗者能提供某种特定形式的关系,而且当事人能发现自己有能力去运用这种关系以促进成长及改变的话,则个人的发展就会发生”。心理治疗的要点(1)以治疗者真诚一致前提,鼓励当事人以心理医生在治疗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真诚为榜样,首先要除去自己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面具,从虚伪的面具下解放出来,真诚面对自己,减少曾被限制和扭曲的感知觉和表达方式。(2)鼓励当事人放弃排斥别人或固执己见的想法,对经验和外在的世界的可能性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愿意探索改变的可能性。(3)鼓励当事人自我信任,接纳自己,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更多地了解自己。(4)鼓励当事人乐于继续成长,愿意成为一个不断实现自我的人,以自己内心的评估标准和工具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而不是受制于别人。
4.东方文化
卡尔夫在其代表著作《沙盘游戏治疗:心灵的治疗途径》(1980,2003)一书中,把中国宋代新儒学的奠基者周敦颐的太极图作为理解沙盘游戏治疗运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并且发挥与阐述了其中新儒学的综合性哲学思想。在几次重要的演讲和出版的专著中,卡尔夫都把周敦颐的太极图作为其沙盘游戏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卡尔夫自己说:“在我研究中国思想的时候,遇到了(周敦颐的)太极图。在我看来,这与我关于沙盘游戏治疗的思想是相互应和的……第一个象征无极的圆圈,好比出生时的自我;其次是阴阳运作而产生五行的圆圈,这正蕴含了自我的表现过程,包含了形成意识自我与人格发展的心理能量;太极图的第三个圆圈,可以比作自性化过程(individuation)的开始;而太极图的第四个圆圈,正反映了心理分析中的转化(transformation)。一种生命的周而复始的象征。”
太极八卦和阴阳五行,一直是卡尔夫所追求的沙盘游戏治疗的本质性内涵,以及其作为方法技术的内在核心结构。自我的产生、意识自我与人格的发展、自性化的出现与进程以及转化和自性化的实现,正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以及沙盘游戏治疗与治愈中的关键。卡尔夫十分自信地说:“太极图的这些意象告诉我们,在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我们可以从个体的发展模式中,看到我们生命的物质与心理律动。因而我认为,我们对于儿童和成人的所有心理治疗,都应该很好地参考这一观点。”(选自《沙盘游戏治疗》,申荷永)
5.投射理论
(1)给无结构的材料赋予结构
沙盘游戏提供给来访者的材料是无结构的,表现在:尽可能丰富的玩具、极富可塑性的沙、充满想象的沙箱。来访者对这些材料的选择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投射的过程,因为即使是一个玩具,不同的来访者选择时赋予的意义于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意义就是来访者赋予的结构,如同一个木质的盒子,有人把它当做装衣服的储藏箱来用,可有人却将它看成一座战地中的堡垒。结构的差异投射的是不同来访者无意识中情结的差异。当然,对这些玩具所代表的心像不能鼓励地看待,必须与整个箱庭制作过程、作品完成后的画面组成,以及作品的主题结合起来分析。
来访者在沙箱中摆放玩具的过程也体现了赋予无结构以结构的特点。沙箱是一个于有限制中孕育无限的空间,虽然它有一定的边界限制,但沙箱内侧的蓝色所代表的天空与海洋,沙所代表的大地,无不给人们一种海天之间、天地之间保罗万象的感觉。来访者可以在这个空间中随意地摆放,可以变换已摆好的玩具的位置,甚至可以将原先摆放的玩具又拿出沙箱,摆放的时间也没有限制。来访者将不同的玩具置于沙箱中的不同位置,投射出其内心世界的状况有序还是混乱,丰富还是贫乏,以及不同心象在其心理空间中的位置。
(2)减弱来访者的心理防御
投射有助于减弱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使无意识心理内容通过心象得以充分表现。那么,对于沙盘游戏这样一种投射性的心理疗法来说,要实现治愈的目标,使来访者的无意识整合到意识中,即无意识意识化,其前提就是减弱来访者的心理防御机制。
在箱庭疗法的实践中,有两个方面体现了这一思想:
其一,沙盘游戏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独立、自由、安全舒适的物理空间,为减弱来访者的心理防御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自由,指沙盘游戏室的大小适中,避免使来访者产生压迫感,他们在玩具与沙箱间有足够灵活的活动余地,与治疗者也保持足够的距离,通常治疗者在来访者侧后方的一定距离处观察整个制作过程。安全,指沙盘游戏是没有任何干扰,完全保密的。舒适,指玩具架的高低、箱子置放的高低都是以便于来访者而设计的。房间干净、采光良好,作为也舒适宜人。对于来访者来说,这样的箱庭治疗室是一种没有压力、充满亲和力的环境,也就很少会产生抵抗心理。
其二,治疗者的治疗态度也有利于减弱来访者的心理防御。在整个沙盘制作中,治疗者始终都陪伴着来访者,以母亲的态度、静默的见证人的态度来关注箱庭世界内外所发生的一切。只有当来访者主动提问时,治疗者才会给予简短的回答,而且相信来访者有自我治愈的能力,相信其整合的潜力,对于来访者及其作品呢的每一步变化都持包容、信任和鼓励的态度,对于制作过程中来访者的一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都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就像母亲呵护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治疗者的这种态度促进了来访者对治疗的认可和对治疗者的信任,就会充分积极想象,全身心融入到箱庭世界中,演绎人生四季,感悟心灵呼唤。
(摘自《箱庭疗法》,张日昇)
6.表达性艺术治疗
表达性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唤起人们内心的创造力和艺术性的展露来治愈心理创伤。表达性心理治疗师们在治疗的过程中鼓励来访者以艺术性的方式来表露他或她生活中的问题,治疗师和来访者在创作的过程中相互理解。他们引领来访者深入其内心世界,并充当来访者表露内心生活的图像和感受与其现实世界语言沟通的桥梁。表达性心理治疗为个别咨询和家庭治疗提供了加深夫妻、家庭和群体间沟通的有力工具。人们通过舞蹈、动作、戏剧、音乐和绘画表露自我感受和经历,能帮助人们由内而外的深入了解彼此。表达性心理治疗能帮助合作伙伴、家庭或团体一起进入形象化的世界,从而能更深入的探讨彼此信念和行为模式间的差异,并体验到新的创造性见解。
7.卡尔夫的整合性思想
(1)自性及其发展的意义
“自性包含着意识与无意识的整体性,以及呈现这种整体性的事实。”儿童自性化三阶段:①母亲儿童合一阶段:人在出生的时候是一个整体,受到母亲自性的保护。新生儿的所有需求,都呼应了母性的本能,包括滋养和温暖等,都是由身体母亲来提供。卡尔夫称其为“母亲—儿童合一”的阶段,在该阶段中,通过母性本能的爱,儿童体验着一种无条件的保护和安全;②母亲—儿童分离阶段:一年之后,儿童的自性,也即儿童整体性的核心,便开始从母亲那里分离。儿童越来越多地从与母亲的关系中,从母亲的关心和温暖的表现中,来获得对于安全感的体验,从该体验中获得信任;③儿童自性的稳定阶段:在安全感的基础上,出现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3岁左右),在这一阶段,自性的核心在儿童的无意识中获得了稳定的位置,开始用完整性的象征来表现自己。
(2)自由与保护的作用
自由与保护,为来访者重新体验到自性的存在,感受到其自性存在的意义,提供了一个途径。自由和保护的空间尤其重要,这也是卡尔夫赋予沙盘游戏疗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为来访者提供一个自由与保护的空间,是促发来访者内在力量的前提,是所有辅导和治疗的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自由与保护,安全与安全感,是人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内在的和谐与平衡。而沙盘,则创造了这样一个自由与安全的环境,使人的心理问题或者创伤经验,不再是被隐藏和压抑,而是通过沙盘游戏,获得表现和转化。
(3)自性化与整合性
卡尔夫认为,在自由与保护的沙盘游戏过程中,来访者会重新获得体现自性的机会,发挥出内在自性的作用,获得一种心理的整合性发展。这与荣格所强调的心理分析的目的——自性化过程及其发展是一致的。卡尔夫说:“我们可以把分析心理学所努力实现的过程,也即荣格称之为自性化的过程,理解为去认识人类整合性的过程,在整合性中包含着一种超越相互对立的态度,以及整合对立双方的努力。”在卡尔夫看来,整合性本来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内在心理特性,3岁左右的儿童,本来都会自发地表现出这内在整合性的倾向,通过他们的语言、绘画和游戏等等。
沙盘游戏的整合性作用,或者说沙盘游戏中的整合性意义,可以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意识与无意识的整合、身体与精神的整合、内在与外在的整合、自我与自性的整合。在刊登在《沙盘游戏治疗杂志》创刊号(1990)上的论文中,卡尔夫说:“借助沙盘以及玩具模型,来访者创建起与其内在心理状态相呼应的外在沙盘图画;通过自由和创造性的游戏,来访者的无意识过程,以一种三维的形式在图画的世界中得以视觉的呈现……经过由此而塑造的一系列的意象,荣格所描述的自性化过程会被激发和实现。”
同样,与整合性相反的分离,则会导致心理的冲突,意识与无意识的冲突,身体与精神的冲突,自我与自性的冲突等。冲突也会产生异化,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患。卡尔夫确信,在沙盘游戏的过程中,来访者很快就会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接近整合性的。卡尔夫说:“只有当理智能找到回归有意义生活的道路。”来访者的心理内容或内在意象,在沙盘中被实在地塑造与表现。可以说,我们心中的精神性存在,找到了它自己的形体。实际上,在沙盘游戏的过程中,塑造意象的活动本身,可以是一种深层的心理和情感体验。而且,在此过程中能够获得整合性的体现,美丽的曼荼罗的形状会自然出现。
对于卡尔夫来说“曼陀罗”就是自性的显现,“曼陀罗”中蕴含着整合性,“曼陀罗”中也包含着自性化的发展。这也是荣格本人的思想,荣格曾经说过:“自性化是一种神性的生活,正如曼荼罗心理学清楚地表现的那样。”②自性化也是人格的完善,是以自性为主体的人格的整体性发展。在沙盘游戏中,来访者会重新获得体现自性的机会,发挥出内在自性的作用,获得一种心理的整合性发展。这与荣格所强调的心理分析的目的——自性化过程及其发展是一致的。沙盘游戏的整合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意识与无意识的整合、身体与精神的整合、内在与外在的整合、自我与自性的整合。
(选自《沙盘游戏治疗》,申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