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综合测试题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3世纪,英国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这与英国哪一法律文献的颁布直接相关?()A.《权利法案》
B.《大宪章》 C.《权利请愿书》
D.《人权宣言》
2.《全球通史》一书中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议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其中“根源”指的是()A.国王得到拨款后解散了议会 B.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C.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英国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的典型文献是()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领导这次革命的是()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威廉
D.华盛顿
5.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40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这个国家”诞生的标志是()A.《独立宣言》的发表 B.英国被迫承认这个国家独立 C.1787年宪法的制定
D.《人权宣言》的发表
6.一位历史学家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动。这里的“结果”主要是指()A.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7.历史陈述有时带有感情色彩,据此判断,北美人民关于独立战争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陈述的是()A.《独立宣言》发表 B.来克星顿枪声
C.华盛顿出任总司令 D.萨拉托加大捷
8.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A.赢得了国家独立 B.确立了联邦制国家 C.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 D.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9.每年的7月14日是法国人民欢度国庆的日子。下列哪一事件与法国国庆日有直接关联?()A.拿破仑发动政变夺权 B.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10.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肯定“拿破仑对内的建设,有些是有永久的价值的,而其中尤以《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最为远大”。该法典影响远大的主要原因是()A.确认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B.奠定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 C.以法律形式明确约束国王权力 D.强化监督职能以维护共和政体
11.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B.推翻了殖民统治 C.推翻了封建统治 D.赢得了民族独立
12.在英国、美国、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出现过一些法律性质的文献,其中标志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在本国正式确立的是()① 英国《权利法案》
②美国《独立宣言》 ③美国1787年宪法 ④法国《人权宣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法律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读图,回答问题。(18分)
图A 《权利法案》
图B 《独立宣言》
图C 《人权宣言》(1)图A是哪国颁布的法律文献?基于此法律该国开始确立起什么政治体制?(6分)
(2)图B颁布于哪一历史事件中?该文件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4分)
(3)图C所示法律文献由哪一机构颁布?明确了哪些基本原则?(6分)(4)上述法律文献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明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 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印第安人不算。
——1787年美国宪法
(1)材料一引自美国历史上的什么文献?该文献体现了什么思想?(6分)
(2)材料二中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什么原则把美国设计为联邦制共和国?“五分之三非公民”和印第安人不算正式公民,这说明了什么?(6分)
(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你对美国颁布的这两部法律文献有何看法?(4分)
15.拿破仑是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 1794年7月,雅各宾派专政因政变而结束。不久,大资产阶级掌权的督政府建立,然而,这个政府软弱无能,无法应对当时的局势。面对欧洲反法联盟的进攻和国内动荡的局势,大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具有杰出军事和政治才干的拿破仑抓住了时机,冒险回国,夺取政权,成为大资产阶级手中的一把利剑。
材料二 拿破仑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多次打败了欧洲反法联盟的军队,捍卫了法国主权和独立。法军打到哪里,法国革命的思想就传播到哪里。在法军的刺刀下,一些封建王朝被摧毁,旧的疆界被打破,这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材料三 在对外关系上,拿破仑帝国也由防御转向侵略,瓜分他国领土,使一些国家成为附庸国。拿破仑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1)根据材料一回答:造就时代英雄拿破仑的“时势”和主观条件是什么?拿破仑是怎样夺取和掌控政权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拿破仑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最突出的事件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拿破仑对外战争在客观上有何进步之处?(6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拿破仑对外战争后期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拿破仑帝国覆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教师详解详析
1.B 2.D 3.A 4.A 5.A 6.A 7.D 8.A 9.B 10.A 11.A 12.A
13.(1)英国。君主立宪制。
(2)美国独立战争。宣告北美 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或宣告美国诞生)。(3)制宪议会。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
(4)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都为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等。14.(1)《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民族独立等思想。
(2)分权制衡原则。这说明美国种族歧视相当严重。
(3)《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这两部法律文献为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但《独立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1787年宪法又带有种族歧视的色彩,没有给黑人和印第安人与白人同等的权利。
15.(1)时势:欧洲反法联盟的进攻和国内动荡的局势(即乱势)。主观条件:拿破仑个人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干。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统治;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打败反法联盟,维护了革命成果,传播了法国革命思想,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基础,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3)战争演变为侵略战争。主要原因:侵略战争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连年战争也引起法国人民的不满;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强于资产阶级势力。
第二篇:九年上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汇总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内容要点:
英国议会、1640年革命、《权利法案》
重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权利法案》
知识结构
知识要点
1.议会和王权;《大宪章》,议会制度,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查理一世《权利请愿书》
2.爆发: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
3.发展: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4.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 5.《权利法案》1689年 /目的:为了限制王权/内容:(1)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2)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3)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历史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内容要点:
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重点:
美国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知识结构:
知识要点:
1.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2.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3.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4.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织大陆军,并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5.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7月4日也是美国的独立日、国庆日)
《独立宣言》内容:①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②列举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地位/评价:①意义: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人权宣言,标志着美国成立了。②但是,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6.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7.胜利:约克镇战役: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战胜英军; 8.结束: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9.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10.1787年宪法,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内容:①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③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影响: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11.华盛顿的主要活动(1)大陆军总司令(2)美国第一任总统(3)美国国父(4)主持制定了1787年宪法(5)领导萨拉托加大捷取得胜利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内容要点: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
重点:
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
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 知识结构
知识要点
一、法国大革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原因: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3.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
4.发展: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5.初步胜利: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将国王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
6.革命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打退了反法联军。
7.历史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二、拿破仑帝国
1.夺权:1799年,拿破仑政变夺权。
2.建立: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3.措施:对内:1804年颁布实施《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对外:多次打败欧洲的反法联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4.灭亡: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第三篇: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17世纪时,在英国极力鼓吹“君权神授”的国王是()
A.查理一世 B.查理二世 C.詹姆士一世 D.詹姆士二世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欧洲的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文艺复兴运动猛烈抨击了专制统治 C.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D.殖民掠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1649年1月30日早晨,在白厅宴会厅前搭起了断头台,他自己走到断头台前,结束了49岁的一生,英吉利共和国时代开始。”上文中这位被处死的国王是()A.查理一世 B.查理二世 C.詹姆士一世 D.詹姆士二世
4.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其中“新社会的政治制度”是指()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5.钱乘旦教授在《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指出:英国克服专制王权,实现权力向下转移,是其政治现代化的第一目标。英国完成这一目标是通过()A.1688年宫廷政变 B.新航路的开辟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封建王朝复辟
6.《权利法案》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下列有关它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在克伦威尔主持下制定的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②颁布于1689年,目的是限制国王的权利③以法律的形式对英国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显的制约④它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开始确立起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这样,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这里,“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
A.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君主制 B.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不受宪法限制的君主制 C.资本主义国家由君主制定宪法的君主制 D.资本主义国家根据宪法产生君主的君主制
8.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正确解读应该是()
A.国王有权废除法律和任意征税
B.国家政权由君主和议会共同执掌
C.君主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D.保留王位,但王权受到法律限制
9.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 中的“革命”是指()
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诞生 C.三权分立原则的确立 D.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
10.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山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源于()A.“光荣革命”的胜利 B.工业革命的进行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实现国家真正独立
11.马克思曾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这意在说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人共同斗争的成果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同时代的革命之一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范围波及整个欧洲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委托民调公司对一千名十六岁以上的英国民众进行了电话访问,大约78%的人认为英国应该有王室,80%的被访者认为,英国在三十年内应是君主制。问及君主制是否应该在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过世后结束,68%的人表示不同意。
(1)英国目前这种君主立宪制的存在源于英国哪一场革命?
(2)现在的英国女王相对17世纪前期的英国国王,有哪些权利受到了限制?(至少说出两项)
(2)如果你是被调查的英国民众当中的一位,请你说一说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C 2.C 3.A 4.C 5.C 6.D 7.A 8.D 9.D 10.C 11.C 12.(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议会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3)答案不统一。示例:①我认为不应该废除;因为现在英国国王的存在,已经不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构成威胁,而成为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对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有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王室始终象征最高权力,它的存在可以避免党派纷争。②应该废除,因为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状态,没有实权,不能办实事,就像空壳,没有实际意义。(不管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第四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其一)教学设计
《秋词》(其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感受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鉴赏的能力。
2、“以诗言志”。体会诗中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怀。
3、背诵,默写全诗。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感受诗词中语言运用的独特和优美的意境。
2、理解诗中“排”字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学会在诗词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学会自我教育。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说出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总结这些诗句中,秋天给人的感受,引出《秋词》(其一)给人的感受。(板书题目,作者)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并称“刘白”。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其作品《陋室铭》为世人所熟知,有《刘梦得文集》40卷。
《秋词二首》是在作者刘禹锡人生失意时所做。当初顺宗任用王叔文对朝政进行改革,当时的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运动。无奈朝廷宦官等对这场革新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所以这场运动最终结果就是失败。革新运动失败后,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而作者刘禹锡也被贬至朗州做司马。虽然刘禹锡经历了失败,受到了打击,但是他没有萎靡不振,而是乐观的面对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中创作出的。
3、初读古诗,理解大意。
自古以来,人们每到秋天都会觉得悲叹秋天的寂寞与凄凉,但是我却要说秋天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下有一只一飞冲天的白鹤,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4、赏析古诗
a、诗的第1、2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比手法。作者把古人的悲秋与自己对秋天的歌颂相对比,表现出对秋天的赞美,并且否定了自古就有的悲秋论调,以此来表达自己乐观的心态。
b、从“自古”“逢”“我言”中体会到了什么?
“自古”和“逢”体现出悲秋这一看法的时代久远,以及“悲秋”这一思维定势。“我言”体现了诗人的自信,表明了作者鲜明的态度——颂秋。
c、作者为什么在众多秋景中挑选了冲天的鹤来进行描写?
“鹤”有着丰富的寓意,如圣洁、清雅、长寿、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等。作者可能是用鹤来自喻,也有可能认为鹤是一种不屈的化身。诗句中“一鹤”描写出鹤的孤独,但是却呈现出非凡的气势。
d、“排”字的运用有什么好处?/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排:推开、排开。
生动形象的展示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云霄的气势,同时展示出了作者昂扬的斗志以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e、“便引诗情到碧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我”澎湃在心中的诗情,就如同这凌空而上的白鹤冲上了云霄。从中体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无法被磨灭的斗志。
f、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乐观的精神以及昂扬的斗志。
5、拓展延伸
《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深红:指红叶。
浅黄:指枯叶
入骨:犹刺骨
嗾(sǒu):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
赏析:诗的前两句,作者只是单纯的描写了秋天的景色,给人一种清爽敬肃的感觉。而后两句则与春色进行了对比,用春色的浓艳来衬托秋色的高雅闲淡。
6、课堂小练
■《秋词二首》都对秋天进行了描写,但是两首侧重点却是不同的,请说出这两首诗在思想方面的不同。
第一首诗是对秋天的歌颂,借此告诉人们要充满斗志,要有乐观的心态。而后者则是通过对秋天的赞美,告诉人们要有清白高尚的人格。
■这两首诗中,作者对春所做的评价评价是否一致?为什么?
不一致。第一首诗,作者并没有明确否定春的生机,而且用春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但是后者却否定了春的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以此衬托秋色的清净高雅。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A、“自古逢秋悲寂寥”点名了自古以来文人志士的共同心结,体现了作者的对秋的态度。
B、《秋词二首》打破了前人悲秋情绪,是秋的赞歌。
C、《秋词》(其一)赞秋气,《秋词》(其二)咏春色,两首合一,相得益彰。
D、《秋词》(其一)体现了作者远大的志向,如冲天的白鹤;《秋词》(其二)体现了作者如明山净水般高洁的心。
7、课后作业
背诵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秋词》(其一)
刘禹锡
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
自古、逢:时代久远
我言:自信
排:冲破云霄,冲破困境
乐观的情怀
昂扬的斗志
鹤
自喻
认为鹤是不屈的化身
到碧霄:乐观的心态,情怀
第五篇:人教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学案
课外古诗词·秋词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的进取精神。
4、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
2、背诵默写全诗。
●难点:领悟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吟咏,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可结合运用比较法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文朗读视频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在大多古人的诗中也是一个悲的角色,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但刘禹锡的《秋词》却一反传统,开创新意,写出了一个生机勃勃,斗志昂扬的秋天来。今天让我们走进《秋词》,感受刘禹锡笔下别样的秋天。
二、走近刘禹锡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
。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有《刘梦得文集》。
三、了解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写的,当时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那时他三十四岁。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
四、朗读诗歌
1、教师配乐范读。
2、教师指导朗读。
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学生再读。
3、学生自由朗读.学生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
悲/寂寥,我言/秋日/
胜/春朝。
晴空/一鹤/
排云/上,便引/诗情/
到/碧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2、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3、学生口述诗意。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以来人们是逢秋悲寂寥,而我却是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云直上,我的诗情也随它飞上了蓝天。
六、内容探究
小组讨论:
问题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问题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明确:“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3: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明确:“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问题4:诗人在诗中借冲天而上的“鹤”,抒发了什么感情?
明确:诗人借白鹤形象,抒发了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豪迈乐观之情。
七、课堂小结
悲秋是古诗的常见主题,这首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如此明朗刚健的“秋词”,在古典诗歌中是少见的。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气势不凡;后两句直接推出证据—”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我们从诗中能感受到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逾奋的豪壮情怀。
八、比较阅读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明确: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豪迈乐观、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
2、同是写秋,两首诗词都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明确:《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九、背诵活动
1、集体背诵本诗
2、接龙”背诵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