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实施方%A1
【发布单位】沈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沈政办发[2009]48号 【发布日期】2009-07-06 【生效日期】2009-07-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沈阳市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实施方案的通知
(沈政办发[2009]48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09年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七月六日
2009年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实施方案
经科技部批准,以“创新、合作、发展、共赢”为主题的“2009年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将于2009年9月24日―26日在我市举行。为确保东博会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大决策,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改善地区投资环境,推动东北亚地区的科技创新,积极构建东北亚区域科技合作平台,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本届东博会由国家科技部、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人民政府主办;沈阳市人民政府、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科技厅,朝、日、韩、蒙、俄五国驻华使领馆承办;辽宁省知识产权局、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中、朝、日、韩、蒙、俄等国家和地区相关机构协办。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东博会筹备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东博会筹备委员会,由市长担任筹委会主任,分管副市长、秘书长任副主任,市科技局、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外办、信息产业局、财政局、公安局、市政府接待办、中科院沈阳分院等有关部门为筹委会成员单位。筹委会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副秘书长陈小平、市科技局局长宋锡坤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东博会的协调及日常工作。
四、主要内容
(一)展览展示。
本次展览会共设展位1350个,展览总面积2万平方米,以实物、模型、图片、音像、文字及多媒体演示等形式,综合展示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届时,将邀请科技部及相关主承办单位领导,朝、日、韩、蒙、俄五国使领馆官员,东北亚国家和地区参展商、投资商,东北三省高新区、企业界代表,国内院校代表,国内投资商等约3万人来沈参展及洽谈。展览会设6个主题展区:
1.国际科技成果展区(A1馆)。展示东北亚国家重点科技城市概况、科技资源及标志性科技成就,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最新科技成果及高新技术产品等。
2.省、市重大科技专项成果展区(A2馆)。以东北地区企业、科研单位承担的科技重大专项为主,展示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和世界级装备产品。
3.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展区(B馆)。集中展示近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的重大科技成果。
4.节能环保民生展区(C1馆)。展示东北亚国家节能环保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产品,包括新型能源、环保健康、节能型消费类电子产品等。
5.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展区(C2馆)。组织东北亚软件外包联盟及动漫产业基地的优秀企业参展,重点展示IT相关技术及产品。
6.东北亚民俗文化展区(E馆)。展示东北亚各国旅游资源、美食、文化艺术作品等。
(二)论坛研讨。
1.2009中国风险投资论坛―振兴东北高峰会。围绕科技项目风险投资发展趋势、成功经验等进行专题研讨,组织科技企业高新技术及产品与国内外风险投资商开展洽谈对接。
2.2009亚洲生物技术商务对接会。邀请日本、韩国、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生物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围绕生物技术产业化主题,交流最新科研成果,为新技术产业化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3.东北及环渤海地区知识产权局局长论坛。以“加速专利转化、促进区域振兴”为主题,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地区知识产权局局长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共同研讨加速专利转化、促进区域振兴的方略。
4.2009东北亚IT服务外包高层论坛。围绕东北亚地区软件外包行业的现状,针对软件市场的实际需求,研讨东北亚软件开发、外包的发展方向;全面推动东北亚国家在软件技术、开发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论坛拟请科技部和工业信息化部有关部门领导,全国重点软件外包企业,中、韩、日、美和印度等国家软件企业代表参加。
5.2009中俄材料科学学术会议。邀请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材料专家、学者,与中方共同围绕高性能合金材料加工与应用等最新技术展开研讨。
6.2009年东北亚生态环境科学论坛。邀请中、日、韩、俄等亚洲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物技术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应用于健康、环保、农业等领域的最新生物技术科研成果、产业发展趋势,广泛开展研讨、推介,寻求产业化合作伙伴。
(三)经贸洽谈。
展会期间,在会展中心D馆安排专门对接洽谈区,分领域组织产学研项目对接洽谈及签约仪式。
在沈阳科学宫举办振兴东北专利新技术对接洽谈会,发布专利技术供需信息,开展网络及面对面对接洽谈。
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分别举办中日、中韩、中俄项目对接洽谈会。
(四)大型仪式。
1.东博会新闻发布会。7月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向全国企业、机构发布东博会信息;9月中旬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发布东博会展览和活动组织信息。请各主、承办单位领导,东北三省及沈阳市宣传部门,朝、日、韩、蒙、俄使领馆,中央新闻单位、东北三省新闻单位记者参加。
2.东博会欢迎酒会。沈阳市政府欢迎酒会,请参加东博会的领导、嘉宾、专家及各代表团负责人等参加。
3.东博会开幕式。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广场举行,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4.东博会成果发布会。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发布东博会交易成果,为组展单位颁发奖励证书,宣布东博会闭幕。请各主、承办单位领导、参展商代表,新闻单位记者参加。
(五)文化交流。
东博会期间,举办杂技专场,邀请有关领导、嘉宾、专家及中外参展商等观看演出。
五、工作分工
(一)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协调市领导参加东博会开幕式、论坛、招待酒会等大型活动,审定领导讲话材料,协助省政府相关部门安排省部级以上领导东博会期间在沈活动。
(二)市科技局负责东博会的整体策划、组织实施,协调省科技厅落实由省相关部门承担的有关活动。
(三)市财政局负责东博会相关经费保障工作。
(四)市委宣传部负责东博会的宣传工作,协助举办新闻发布会、设立新闻中心,组织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五)市外办(口岸办)负责指导外宾邀请和接待工作,协调朝、日、韩、蒙、俄驻华使领馆作为东博会承办单位,协助机场、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为展会提供通关、礼遇等服务,安排市领导会见重要外宾。
(六)市信息产业局负责信息技术及动漫展有关工作,配合做好东北亚IT服务外包论坛相关工作。
(七)棋盘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2009亚洲生物技术商务对接会相关工作。
(八)中科院沈阳分院负责推荐中科院系统科技创新精品项目参加东博会,协调中科院生态所做好2009年东北亚生态环境科学论坛相关工作。
(九)市文化局负责安排杂技专场演出工作。
(十)市政府接待办负责各市代表团领导的接待工作,协调市政府各部门做好代表团的陪同接待工作。
(十一)市公安局负责东博会安全保障工作,包括国内外政要、领导及贵宾的安全保障,各重要活动现场的交通管制和疏导,安全、防火、反扒、群众上访等情况的掌控,以及突发事件处置等。
(十二)市城管局负责协调落实青年大街沿线东博会广告旗标、路桥标语等社会宣传工作。
(十三)市交通局负责东博会交通保障工作,包括合理安排、调整相关公交线路,提供活动用车及安检等。
(十四)市卫生局负责东博会医疗卫生防疫保障工作,包括甲型H1N1流感防控,各重要活动现场的紧急救护,以及各有关活动场所的饮食卫生监管等。
(十五)市行政执法局负责市容环境治理工作,包括重点街路及主要活动现场周边的市容环境治理等。
(十六)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东博会相关政府采购事项。
(十七)沈阳供电公司负责提前做好各活动现场供电设施的安检工作,确保东博会期间正常供电。
(十八)各有关地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做好东博会外宾邀请及招展工作,组织本区企业参加东博会,在辖区内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交流活动,并按照“谁邀请、谁接待”的原则,协助做好东博会邀请接待工作。
东博会筹备办联系人:席加志,电话:22721526、22721527,传真:22721432,电子邮箱:xijiazhi@sina.com。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八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工
【发布单位】沈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沈政办发[2009]44号 【发布日期】2009-06-17 【生效日期】2009-06-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沈阳市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八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工作方案的通知
(沈政办发[2009]4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第八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六月十七日
第八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工作方案
由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贸促会和省政府主办,我市承办的以“高新技术与装备制造”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简称制博会),定于2009年9月1日至9月5日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为做好本届制博会工作,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展位规划及展区设置
展位规划:本届制博会规划展位总数2800个,展览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其中,室内展位1830个,室外展位970个。参展企业达到600家。境外参展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展位达到展位总数的25%。
展区设置:
数控机床及其功能部件展区。展出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等高科技含量的金属加工设备;各类机床数控系统、机床附件及模具、刃具和工艺等设备。
工业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展区。展出工业安全系统、伺服系统、数控系统、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产品、人机界面、工控机及仪器、仪表等。
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区。展出液压技术、气动技术、密封技术、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直线运动系统、压缩空气技术、自动化控制等。
工程机械及大型设备展区。起重运输机械、挖掘机、装载机、筑路机械,发电及输变电设备、特种车辆及其他大型设备等。
专用设备与通用设备展区。展出焊接与切割、风机、电机、压缩机、互感器,以及石化、冶金、环保、物流、重矿等专用设备及配套零部件。
二、主要活动
本届制博会安排的会议和论坛等主要活动有10项:
1.开幕新闻发布会。8月28日14时在沈阳迎宾馆召开。由制博会筹备办承办。
2.招待酒会。8月31日18时在辽宁友谊宾馆举行。由制博会筹备办承办。
3.开幕式。9月1日9时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由制博会筹备办承办。
4.特变电工东北输变电科技产业园落成揭牌仪式。9月1日11时在特变电工东北输变电科技产业园(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大路32号)举行。由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5.国际输变电节能技术论坛。9月1日13:30在辽宁友谊宾馆举行。由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6.2009国际跨国公司采购商大会。9月2日9时在沈阳洲际酒店举行。由市外经贸局承办。
7.2009年国际汽车技术年会。9月2日9时在沈阳皇朝万豪酒店举行。由制博会筹备办和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承办。
8.2009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信息化高峰论坛暨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CIO峰会。9月2日9时在沈阳举行。由辽宁省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和制博会组委会办公室承办。
9.参展展品评奖活动暨颁奖仪式。9月4日10时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由制博会筹备办和市经委承办。
10.闭幕新闻发布会。9月5日15时在沈阳迎宾馆举行。由制博会筹备办承办。
制博会期间还将邀请参展企业、科研院所举办科研开发、工业设计和实用技能操作等方面的技术讲座和现场演示活动;组织参展企业开展产品订货、技术说明、合资合作项目推介和经贸洽谈等活动。
三、展务工作
制博会招展及相关展务工作委托沈阳振兴公司负责承办,包括落实国内外招展、专业宣传、采购商和专业观众邀请、专业性活动组织、展会现场管理与配套服务及展会现场经贸成果统计等工作。
1.招展工作。
按照突出重点国家、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招展原则,加大对国内外重点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的招展力度。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国内外重点企业为本届制博会的重点招展对象。由制博会筹备办和振兴公司等单位在国内外组织招展。
2.采购商和专业观众邀请工作。
采用通过参展商邀请其客户、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其会员企业、由省、市有关部门组织企业邀请其客户参会,做好邀请采购商和专业观众的工作。重要嘉宾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及跨国公司企业代表、国内装备制造业用户企业及重要采购商,人数不低于2000人;专业观众人数不低于10万人。
3.布展及展会现场管理工作。
负责展务工作的单位要充分体现国家级展会的档次和水平,做好《第八届制博会展场设计方案》及设计效果图,提交《第八届制博会现场工作方案》。要加强与参展企业的沟通和衔接,严格按照《参展指南》的规定,指导参展企业按照展会设计风格进行特装。要建立完善的现场指挥体系和服务体系,注意防火防盗,确保布展及展会安全、顺利进行。
四、筹备工作分工
筹备工作在制博会组委会领导下,由市政府负责承办。市政府负责制博会具体承办工作的组织领导。
1.制博会筹备办负责展会的整体策划、制定方案;负责国内部分省会城市、装备制造业发达城市和省内其他城市代表团的邀请工作;负责对各项工作的协调落实工作;负责制定开、闭幕新闻发布会、招待酒会、开幕式及参展展品评奖活动暨颁奖仪式等活动的方案制定、策划、组织和实施;负责协调做好宣传工作;负责起草市领导主持用语;负责经费预算和活动经费的管理。
2.市政府办公厅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落实市领导参加各项活动;编排市领导活动日程安排;审核领导参加各项活动的主持用语及致辞;负责邀请国家领导的相关工作。
3.市财政局负责经费审核及拨付工作。
4.市外经贸局负责承办2009国际跨国公司采购商大会;组织外商驻沈机构参加招待酒会和开幕式;协调组织各地区和有关单位在制博会期间开展经贸活动。
5.制博会筹备办和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承办2009年国际汽车技术年会。
6.沈阳供电公司做好展会期间电力供应保障工作。
7.市经委负责制博会参展展品评奖活动的相关工作,负责展会期间协调电力部门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
8.市外办(口岸办)负责外国驻沈领馆总领事及国外媒体参加制博会活动的邀请和接待工作;负责市领导会见宴请国外重要嘉宾的安排工作;编排市领导外事活动日程;协调口岸单位做好展会期间来宾、参展商及参展展品的通关和报验工作。
9.市贸促会负责国际商、协会代表的邀请和接待工作。
10.市台办负责重要台商代表的邀请和接待工作。
11.市接待办负责国内部分重要城市代表团的接待工作;拟定出席招待酒会及其他主要活动的嘉宾名单和排序;安排重要嘉宾的市领导会见宴请工作;编排市领导活动日程。
12.市委外宣办负责宣传工作的整体策划和组织实施;组织记者参加招待酒会、开幕式和开、闭幕新闻发布会的宣传报道工作;展会期间在展馆内设置沈阳电台直播间;协调主要媒体做好新闻报道工作。
13.市卫生局负责展会现场餐饮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饮水、供餐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卫生安全。
14.市公安局负责展会期间主要活动的安全保卫、交通疏导和消防安全工作。
15.市建委负责展会期间协调水力、燃气部门做好保障工作。
16.市城建局负责展会期间市内主要街路悬挂路灯旗及公益性宣传标语和在展场内悬挂空飘球的核审工作。
17.市行政执法局负责对主要街道、来宾驻地和各活动场馆周边市容清理整治工作。
18.市旅游局负责对各宾馆酒店进行督查,做好接待工作。
19.市交通局负责公交车辆的线路安排与调整工作。
20.市信访局负责展会期间统一协调和处理上访事件,做好疏导教育工作,杜绝群体上访、围堵政府机关和交通路口等事件的发生。
21.市直机关工委、市教科工委、铁西新区管委会、浑南新区管委会、振兴公司负责组织专业观众参加开幕式和参观制博会。
22.浑南新区负责展会期间展场周边环境整治及在展场内悬挂空飘球的配合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沈阳市民防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发文单位: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
号:沈政办发[2006]62号
发布日期:2006-12-30 执行日期:2006-12-30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沈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沈阳市民防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并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沈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沈阳市民防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辽委(2004)20号)和《关于调整我市地震管理体制的通知》(沈编发(2004)31号)精神,设置沈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简称市人防办),挂沈阳市民防办公室(简称市民防办)牌子。市人防办(市民防办)是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也是市政府人民防空工作的主管部门,正局级建制。
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拟定本市人防、民防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制订有关行政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防空袭预案、民事防护预案以及战时紧急情况下人口疏散、医疗救护、物资储备、交通运输、水电供应等保障方案;建立辅助决策系统;指导监督有关部门和单位对重要目标落实防护措施。
(三)编制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综合管理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工作;负责人防工程的产权管理、维护和开发利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并监督实施。
(四)制定人民防空警报、通信工程建设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管理、维护通信警报设施,组织协调防空、防灾通信保障工作。
(五)组织开展人民防空、民事防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负责人防专业队伍建设;组织人民防空、民事防护训练、演习。
(六)战时根据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的决定,履行防空职能,发放空袭警报;组织、指挥群众进行疏散和隐藏;组织灯火管制,指挥人防专业队伍和群众消除灾害后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工作。
(七)负责人防、民防工作经费和国有资产管理。
(八)为市党政军领导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指挥场所;配合有关部门提供部分应急指挥通信手段;承担突发公共事件警报发放任务;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化学有毒有害物质检测;配合有关部门组织训练民防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九)负责国际民防交流,争取国际民防组织援助。
(十)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人防办(市民防办)设6个职能处室。
(一)秘书处。负责机关政务工作;负责公文处理、档案、保密、议案、建议、提案、信访、外事、财务及行政后勤工作;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的人事、编制管理工作;负责人防、民防发展方向等重大决策和重大政策性问题的调查研究;组织人防、民防学术研究和交流。
(二)法制宣传处。负责起草人防、民防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负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应诉代理工作;组织人防、民防的宣传教育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参与组织全民国防教育;负责行政执法工作。
(三)工程计划处。编制并实施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和计划,组织人防工程设计方案论证评估;依法管理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审批、建设和质量;组织人防工程验收;负责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指导市人防系统安全生产消防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定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人防行政性收费;负责综合统计工作;指导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业务工作。
(四)指挥通信处。组织起草和贯彻落实防空预案和各种保障方案工作;组织指导全市重点目标防护工作;组织防空防灾指挥场所日常建设与管理;负责民防综合协调工作;编制人防警报、通信建设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管理和维护信息网络、人防警报报知网、指挥通信网及设施;指导市人防通信站和应急救援中心的业务建设。
(五)财务审计处。负责制定人防、民防财务计划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监管经费收支;负责人防、民防国有资产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编报财务预、决算;审查建设项目的预、决算;指导市人防办会计核算中心的业务工作。
(六)平战结合管理处。负责制定全市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开发利用发展规划、计划并检查落实;负责市管人防工程及其他人防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拟定全市人防工程、设施平战结合开发利用各项任务指标并检查考核;负责市管人防工程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负责全市人防工程产权使用和管理;组织开展平战结合经验交流、信息交流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指导市人防资产管理中心、市大中型人防工程管理处的业务工作。
机关党委(老干部处)。负责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负责离退休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人员编制
市人防办(市民防办)行政编制33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正处级领导职数7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副处级领导职数2名。
核定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3名(只用于司机、打字员),人员经费由市财政列支。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和利用人民防空工程的暂行规定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08-5-7中华硕博网(http://www.xiexiebang.com)全球500所高校指定报名中心--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和利用人民防空工程的暂行规定
人民防空工程是国家的重要战备设施。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工程,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防空工程,包括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结合基本建设构筑的、单位自筹资金修建的,以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防空地下室,均属保护范围。
第二条 人民防空工程的保护,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谁建谁用谁保护的原则。市、区主支干道、要点工事、居民掩体和中、小学的工事,由所在区负责;各机关、部队、大专院校、厂矿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事,由各单位负责;平战结合工事,由使用单位负责;结合基本建设修建的防空地下室,由产权单位负责。
第三条 人民防空工程的维护费用,社会工程由市解决,单位工程由单位解决,结合基本建设修建的地下室由产权单位解决,已利用的工程由使用单位解决。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擅自拆毁人民防空工程及其附属设备。违反本规定者,应给予必要的经济制裁。情节严重者,要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 进行城市建设和改造利用人民防空工程,必须注意保护工程的防护能力。凡有损工程安全的,须事先提出保护措施设计,并经市人防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第六条 确需拆除的人民防空工程,应经市人民防空委员会批准,并由拆除单位按工程标准如数补建。
第七条 严禁向人民防空工程内倒垃圾、扔废物,排放废水、废气、废渣。不得以任何借口堵塞工程出入口、通气孔。违者,除责令限期清除外,根据情节予以惩处。
第八条 参观人民防空工程,须经市或区、局人防部门批准。外宾参观,要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违者,按失职、失密追究责任。
第九条 任何人发现有危及人民防空工程安全和破坏人民防空工程的行为都有权制止,并及时报告。对保护人民防空工程有功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对知情不举、包庇破坏人民防空设施者,给予必要惩处。
第十条 凡有人民防空工程的单位,平时都应设法加以利用。凡地下有工程可以利用,不设法利用而申请在地上新建的,城市规划部门一律不予批准。
第十一条 为鼓励平时利用人民防空工程,有关部门在供电、出入口的位置、用地等方面要给予支持和合理安排。但利用人民防空工程必须遵守城市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人民防空工程应由修建单位优先使用。但使用效益差或单位不用的,主管区、局人防部门有权安排给其他急需的单位使用,修建单位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平时利用人民防空工程,应优先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有利于安排待业青年和开办其他社会急需事业的项目。
第十四条 人民防空工程坚持“谁用谁修”的原则,做到“以洞养洞”。平时利用人民防空工程有经营收益的单位,按每平方米(使用面积)每月二至四角提取资金,用于工事的维护管理和设备维修。利用人民防空工程通过电话、电信电缆,要交纳工程维护费。
第十五条 使用人民防空工程要确保安全。要建立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配备好消防等设备。不准利用人民防空工程开办震动大、噪音大或污染环境的事业。严禁从事生产和存放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资。
沈阳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沈阳市人民政府第61号令)2007-2-26 13:55:06 来源: 作者: 网友评论
沈阳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业经2006年8月3日市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沈阳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业经2006年8月3日市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李英杰
二○○六年八月九日
沈阳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对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本市建设的人防工程。
第三条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是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的行政主管部门,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站具体负责人防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国家有关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
(二)负责本地区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和检测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协调处理本地区人防工程质量问题的争端;
(三)检查受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人防构配件厂的资质等级;
(四)负责审查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五)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下列标准修建防空地下室:
(一)新建10层以上或者基础埋深3米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级以上防空地下室;
(二)新建除第(一)项规定和居民住宅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地面总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按照地面建筑面积的4~5%修建6级以上防空地下室;
(三)开发区、工业园区、保税区和重要经济目标区,除第(一)项规定和居民住宅以外的新建民用建筑,按照一次性规划地面总建筑面积的4~5%集中修建6级以上防空地下室;
(四)新建除第(一)项规定以外的居民住宅楼,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B级防空地下室。
凡应当建设人防工程经市人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建的,建设单位必须缴纳易地建设费。
第五条人防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到市人防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立项手续,确定新建防空地下室的抗力级别和战时用途。
第六条建设单位必须委托人防专业设计单位或者乙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国家颁布的强制性标准进行人防工程设计。
人防工程设计必须符合《人民防空战术技术要求》、《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及有关规定。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将人防工程的初步设计送至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签发初步设计审批通知书,建设单位据此委托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完成后,再送至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审查,审查合格后,签发施工图审批通知书。审查不合格的,必须按照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审批意见进行修改后,再报复审。
第八条在人防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到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办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委托,同时按照规定缴纳质量监督费和设计图审查费。
第九条人防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人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有关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必须接受质量监督部门对其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并按其意见实施。第十条防空地下室孔口设置的防护密闭门、密闭门及防爆波活门等防护设施,均由国家定点人防构件生产单位统一加工、安装。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一条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同地面工程同步进行。由建设单位组织,市人防质量监督站监督验收,验收执行《人防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十二条应当建设人防工程而未立项或者立项不建的,必须补建。补建不具备条件的,必须按照现行造价缴纳易地建设费。
第十三条凡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擅自施工的,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对建设单位进行处罚。
第十四条凡设计单位未按照工程强制性标准及有关规范、规程和人防质量监督站签发的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批意见进行设计而造成工程施工损失的,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第(四)项的规定,对设计单位进行处罚。
第十五条凡人防工程未经验收而投入使用的,责令其履行竣工验收手续,并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一)项的规定,对建设单位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不按施工图施工,违反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规程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七条执法部门应当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票据,所有罚款收入上缴财政部门。
第十八条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应当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1994年11月15日公布施行的《沈阳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沈政发〔1994〕46号)同时废止。
沈阳市人民防空建设平战结合管理规定
【字体:小 大】
{所属层级类别}: 辽宁
{所属类别}:军事国防
{发布单位}: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1-08-30 {生效日期}:1991-08-30 {效力状况}:有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人民防空建设,促进平战结合,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民防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全民性的战备工作,它的根本任务是为战争和灾害来临时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条件,避免和减少国民经济损失。平时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经济,也是加强城市立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第三条 人民防空建设必须贯彻“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稳步发展、因地制宜、讲求效益的原则,不断提高人防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的水平。
第四条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人防战备建设平战结合工作的领导,及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协调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抓好本规定的实施。计划、建委、财政、城建、规划、土地、税务、工商、物价、电业、电信、银行、公安、防疫、环保、物资和人防等部门,要按本规定的要求,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为人防战备建设平战结合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第二章 人防建设资金
第五条 人民防空建设经费由国家和地方共同负担,多渠道、多来源筹措人防战备建设资金。地方自筹资金,我市每年按地方财力的1‰安排。集体所有制单位自筹资金,按税后积累的1%缴纳,由企业主管部门收缴,由市人防部门统一安排,用于本系统的人防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
第六条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按城镇职工1—2%的比例抽人参加义务劳动,参加义务劳动的人员工资、福利、劳保用品和零星工具等四项费用由原单位负责。我市采取统一收取“四项费用”的方式,以代替出义务工。收取范围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单位。“四项费用”列入企业成本。
“四项费用”标准,按单位在职职工每人每年5元收取。由区人防部门组织,街道办事处具体办理,也可委托税务等有关部门代收。所收费用的5%作为管理费,1%作为奖励基金。缴纳“四项费用”有困难的,仍可按规定出义务工。拒不缴纳“四项费用”,又拒出义务工的,每日按应交数额的百分之一缴纳滞纳金。
第七条 新建十层以上或基础埋置深度三米以上的九层以下民用建筑,应建“满堂红”防空地下室;规划确定新建的居住区、小区和统建住宅,以及总建筑面积达七千平方米的民用建筑,应按总建筑面积的2%修建防空地下室。经批准不建的,由人防部门收缴工程建设经费,统一易地建设。
第八条 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由市人防部门审查其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进行施工指导、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已批准修建防空地下室擅自不修建的必须补建,不按期补建的,按该工程修建费的一倍罚款;不按设计施工或验收质量不合格者,要进行返工补修或缴纳三倍的补修费,用于统一补修。
第九条 对地质条件差、应建防空地下室面积不足300平方米、建设地区人防工程已达到当地隐蔽标准和城镇边远地区、低危险区,经市人防部门批准,可不建防空地下室,按每平方米1000元缴纳工程建设经费,由市人防部门统一进行易地建设。其中可留1%作为“结建”工作业务建设费。收费工作由市人防办公室负责办理。
第十条 利用人防战备设施、设备等为社会服务收入的资金,按《沈阳市平时使用人防工程收费实施细则》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拆除人防工程补建费,按《关于保护和利用人民防空工程的暂行规定实施办法》(沈人防发〔1983〕23号)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人防战备建设资金,全部纳入人防预算,由人防部门统一管理。
第三章 人防战备设施的建设
第十三条 人防战备设施的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第十四条 列入人防战备建设计划,用人防经费安排的人防工程建设的建筑税、建筑营业税和修建人防工程及地面配套设施,涉及到的土地使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动迁、占道、商业网点、地下管网迁移、排污、综合治理、园林补偿等费用,由市政府核定或予以免征。
第十五条 人防工程建设用电的增容费,应与有关部门协商,适当给予优惠。
第十六条 新建人防工程的选址、施工、出入口位置和其它相适应的地面配套工程,以及人防改造工程的出入口、伪装房用地,由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 后方基地和全民战备设施的用地,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可减免土地使用费和管理费。
第四章 人防战备设施的开发利用
第十八条 人防通信要在保证人民防空指挥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为党政机关和社会提供有(无)线、警报及相关的综合性服务,参与城市抢险救灾的通信保障任务。
第十九条 人防科研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工程维护管理单位,在保证完成人防建设任务的同时,可为社会提供服务。
第二十条 要广泛利用后方基地的战备设施,开办工厂,兴办商、饮、服、修网点,发展仓储、养殖、种植业,为繁荣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服务。
第二十一条 人防战备设施的开发利用享受以下待遇:
(一)人防工程及孔口伪装设施免缴各项房产管理费。
(二)人防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的工程使用费,免征营业税。
(三)利用人防设施兴办的商业,参与管理的工商部门只收取市场管理费。
(四)电业部门应给予常年供电。工程内的通风、照明、抽水等战备设施用电,按非工业用电收费。平时利用的人防工程除开办旅馆、商场、工厂的照明用电按民用照明用电收费外,其它用电按非工业或工业电价收费。
(五)人防通信开发利用涉及到的线路、频率等事宜,有关部门应给予支持,所需费用由有关部门核定或予以减免。
第二十二条 人防部门对平时使用人防战备设施的单位和个人收取使用费。
新建大中型平战结合工程,根据工程状况、位置、用途和效益情况,以面积、柜台或工程整体(含地面配套设施)等为单位,由人防部门与物价等有关部门确定收费标准。收取的使用费按有关规定执行。
早期工程及新建小型平战结合工程的收费标准、范围、方法和分配比例,按《沈阳市平时使用人防工程及其收费实施细则》(沈人防发〔1987〕20号)执行。
人防通信开发利用有偿服务收费标准、范围和方法,比照电信部门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对可以利用的人防工程而不利用,又不让别人利用的单位。区人防部门按该工程应收使用费的10%收取闲置费。
第二十四条 在地下人防设施工作的人员每人每天发给保健津贴1.2元,每天超过10小时,加发0.6元,由工资总额支付。
第五章 人防战备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 人防战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守《人民防空条例》和《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规定》。
关联法规:国务院行政法规库(1)条
第二十六条 凡经人防部门登记的各类人防战备设施、设备,平时必须按规定配备专、兼职维管人员,做好维修、保养、保护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市区内的地道工程口部和效区坑道工程口部、碴场由人防部门管理。需要在人防工程口部附近修建建筑物的,须征得市人防部门同意后,报规划部门审批。
第二十八条 经批准在人防工程口部附近修建建筑物时,要留出倒塌半径(建筑物高度的二分之一)的距离;因场地原因无法达到要求的,经批准后可将口部引入建筑物内,留出单独房间,由人防部门管理。
第二十九条 拆除人防工程及设备设施,必须报经人防部门批准,并就地就近补建。补建有困难的,拆除单位按工程结构不同的造价缴纳补建费,由人防部门统一补建。擅自拆除或损坏人防战备设施的,除按现行造价赔偿损失外,视情节轻重加罚10—20%赔偿费,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单位自建的或个体承包使用的人防工程,平时可由单位或承包者管理和使用,战争或灾害来临时,由人防部门统一安排使用。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实施方
【发布单位】80802
【发布文号】黑政办发[2001]26号 【发布日期】2001-05-24 【生效日期】2001-05-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全省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政办发〔2001〕26号)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的《全省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1年5月24日
全省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煤矿安全监察局 2001年5月17日)
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一部署,结合我省煤矿实际,省政府决定于5月至10月末,在全省煤矿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一、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及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监督,落实责任;依法整顿,加强管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消除重大隐患,完善防范措施,扭转事故多发局面,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二、二、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工作的重点
国家重点煤矿以“一通三防”为重点,围绕瓦斯治理,建立、完善“一通三防”和专项安全措施;小煤矿整顿除把“一通三防”作为整顿工作的重点之外,对非法生产或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要依法予以关闭。
(一)对已关闭而又“死灰复燃”、应关未关和擅自新开的矿井,一经发现,要立即依法取缔。
(二)对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不合格或未换证的矿井限期停产整顿;对整顿到期后仍不合格的矿井,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并予以关闭。
(三)对矿井与矿井之间互相贯通漏风透水或与国有矿井贯通的小井,必须立即关闭。
(四)有火区的矿井,必须有专门治理火区的设计和措施;有健全的制度、完善的系统和专门的队伍。否则,一律停产整顿。整顿后仍达不到上述条件的矿井,要吊销生产许可证,予以关闭。
(五)凡是具有以下安全隐患之一的矿井,都必须立即停产整顿:
1、通风系统及配套设施不完善致使矿井通风能力不足的;
2、瓦斯突出矿井(煤层)未进行瓦斯抽放的;
3、高瓦斯矿井没有瓦斯监测系统或不完善的;
4、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且又没有专门措施降到1%以下的;
5、局扇采煤的;
6、因矿井供电和设备失爆等没有达到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
7、降低维简费和安全技措资金的提取标准,安全投入严重不足,设备老化、抗灾能力严重下降的。
(六)按照省政府办公厅黑政办发〔2001〕10号文件的要求,对未实行煤矿安全监察属地化管理的煤矿全部停产整顿;对移交后没有安全管理隶属关系的矿井,一律予以关闭。
(七)对于违反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非法秤的矿井,依法进行查处。
整顿的重点地区和单位是: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市所属各类煤矿;正在进行煤矿安全属地化管理移交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及所属多种经营系统的小井。
三、三、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工作的时间、方法和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5月中旬至5月末)。结合学习贯彻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煤矿安全整顿的意义、目的、重点对象、基本要求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为本次整顿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分析排查、确定整顿重点对象阶段(5月中旬至6月30日)。各地市、矿务局(公司)和有自办小煤矿的中、省直单位,要对所有煤矿普遍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进行认真严格的自查,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排队,在5月30日之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实施方案,明确整顿的目标和重点,并做到边自查边整改。在对全省第一批已经查出556处矿井存在的754项重大隐患,落实关闭矿井133处、停产整顿337处和限期整改86处措施的同时,按照本方案确定的重点整顿内容,继续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底数,进行分类排队,确定本地市、矿务局(公司)第二批整顿的重点对象和关闭对象。
(三)专项整顿治理阶段(7月1日至9月20日)。主要针对整顿重点对象存在的主要问题,落实整顿措施,区分不同情况,分别作出整顿处理决定:该依法关闭的要下达关闭通知单;该停产整顿的要下达停产整顿通知单;该限期整改的要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单。对停产整顿和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依法予以关闭。对依法确定关闭矿井没有关闭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检查验收阶段(9月下旬至10末),由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和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煤矿安全专项整顿督查组,到各产煤地区特别是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四大矿区进行检查验收,凡达不到检查验收标准的,继续停产整顿。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迎接国务院专项整顿督察组的检查验收。
四、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工作的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
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工作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各地市、矿务局(公司)和有自办小煤矿的中、省直部门,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顿任务。
(一)切实加强对专项整顿工作的领导。进行安全生产的专项整顿,是当前产煤地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抓紧、抓实、抓好。为此,各地市、矿务局(公司)和有自办小煤矿的中、省直部门要将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顿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二)搞好宣传教育,大造声势,为专项整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按照中宣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画栏等多种形式,搞好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和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对煤矿重大隐患要曝光,对重大事故责任人的处理要公开报道。形成声势浩大的舆论氛围,推动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和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依法办事,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要以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依据,依法保证专项整顿取得预期的效果。对干扰、阻挠整顿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查处;对在整顿中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要给予必要的处罚;对在整顿中不负责任,整改不认真或边整改边犯,酿成重(特)大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从严查处,不仅对事故责任人依法追究,而且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审批部门的行政责任;对在整顿中失职渎职、营私舞弊的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按党纪政纪认真查处,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强化监督监察,实行综合治理。对专项整顿中发现的各类重大安全隐患,要及时做出处理决定;对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明确专人,督促落实。该关闭的必须关闭,该停产整顿的必须停产整顿。当地有关部门要将关闭和停产整顿矿井及时通知电力、供水、运输和火工品供应等单位,立即停止各类必需物品的供应。对所有应关闭的矿井,有关部门要及时吊销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对整改不力的要严格处罚。各有关部门对本次整顿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要在专项整顿中,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抓好安全培训工作,提高煤矿矿长、特种作业人员和工人的安全素质。要在专项整顿中加强安全管理,重点产煤地、市、区(县)都在6月底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适应煤矿安全管理属地化的要求。
(五)明确责任,搞好协调,相互配合。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顿工作由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主要负责对国有煤矿瓦斯治理和关闭非法及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小煤矿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隐患的矿井提出处理意见,并随时派出督查组,督促各地落实。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不予发放或吊销采矿许可证;省工商局负责不予发放或吊销营业执照;省煤炭工业局负责不予发放或吊销生产许可证。各有关部门要协调一致,共同做好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顿的各项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渝府办发〔2017〕10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国发〔2016〕16号)和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创新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环境,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系统部署,强化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加快我市建设西部创新中心提供强大支撑。
二、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推动一批短中期见效、有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设20个线上科技服务分平台和3个线下科技服务分中心,培育和建成30家国家和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国家级众创空间5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建成2个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00亿元以上。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显著提高,市场化技术交易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载体蓬勃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环境更加优化。
三、重点任务
(一)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1.完善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公开制度,健全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共享机制,发布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包,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打造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一批线上服务分平台和线下服务分中心。建设重庆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市科委牵头,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金融办、市中小企业局、市知识产权局、各区县人民政府配合)
2.构建科技成果中试熟化载体。支持在重点领域和区域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政府引导、产学研协同,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开发,提供全程技术研发解决方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科委牵头,市财政局、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配合)
3.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实施众创空间孵化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培育专业化、品牌化的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引导区县、园区、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民间资本建设新型科技孵化载体,进一步完善全市科技孵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重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着力培育国家和市级高新区,大力推进各类园区转型升级,按照“一园区一孵化器”培育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引导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需求转移转化。(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农委、市商务委负责,市教委、两江新区管委会、有关区县人民政府配合)
(二)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介服务。
4.大力发展市场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快技术市场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在我市建立分支机构,提供科技咨询、检验检测、技术评估、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等专业化服务。培育和建成一批国家级和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提升国家创新驿站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功能性技术转移中心和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市科委牵头,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有关区县人民政府配合)
5.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展成果转移转化服务。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机制与模式,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延伸。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咨询机构等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组织动员专业学会所属智力资源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学会联系企业的长效机制,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提供信息服务。(市科委、市教委牵头,市科协配合)
(三)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
6.探索科技成果初始权益分配制度。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探索试行在科研项目立项时与研发团队签订协议,明确研发团队和所在单位(含合作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分配比例等。研发团队负责人要根据科技成果完成人及其贡献情况合理确定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奖酬对象及其比例。高校和科研院所可通过约定方式将职务科技成果专利申请权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市科委、市教委分别负责)
7.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其研发团队、成果转化机构通过签订成果转化协议,明确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建立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鼓励研发团队成员从事专门的成果转化工作并按照约定获得一定的奖励和报酬。(市科委、市教委分别负责)
8.改进技术类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高校和科研院所由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在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其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单位,科技成果在境内的使用、处置不再审批或备案。3年后未能转化的科技成果,依法通过强制许可、权利让渡等措施促进其加速转化。(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经济信息委、市科委分别负责)
高校和科研院所可通过协议定价、技术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成果交易、作价入股的价格。确需进行价格评估的,单位自行组织实施。实行协议定价的,要在本单位公示成果名称、拟交易价格后确定成交价格。实行作价投资的,同等条件下科研团队享有优先出资权。单位领导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在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除其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和决策风险责任。(市监察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教委、市科委配合)
9.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激励机制。
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全部留归项目承担单位,处置收入不上缴国库,用于对为完成和转化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和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或“高出部分”管理。(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市教委、市科委配合)
研究制定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对创新人才的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办法。科技成果以转让、许可方式转化的,从转让或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予以奖励;
以作价投资转化的,从该成果形成的股份或出资比例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予以奖励;
以自行实施或与他人共同实施的,在实施转化成功投产后连续三至五年,每年从实施该项科技成果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予以奖励。在完成和转化科技成果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获得的奖励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市科委牵头,市人力社保局、市委组织部、市金融办、市教委配合)
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不含内设机构)及其所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单位的正职领导,是科研成果主要完成人或对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可获得现金奖励,原则上不应获取股权激励。担任其他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可获得现金奖励或股权激励。(市监察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科委配合)
研究制定高校和科研院所正职领导任前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得股权的代持制度。除另有约定外,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可从成果转化净收益中获得不低于5%份额的现金或者股权报酬。(市监察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科委配合)
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收入,作为企业上缴利润抵扣项。在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开展科研人员等骨干员工持股试点,持股比例上限为30%。(市国资委牵头,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科委配合)
探索建立财政稳定扶持、竞争纵向课题和横向市场合作等经费来源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横向项目经费应实行有别于财政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在收取管理费、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费后,在保证合同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剩余经费由研发团队按约定自主安排。支持全职博士后出站留渝创新创业,对签订3年以上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分期给予科研经费资助。(市财政局、市教委、市科委分别负责)
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经批准后可以离岗或在完成岗位任务前提下在渝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并取得相应合法股权或薪酬。经所在单位同意,离岗创业的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享受基本工资待遇,与原单位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开展部分高校、科研院所担任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的科技人员(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除外)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制度试点工作。(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市教委、市科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配合)
在校学生经高校同意可以休学创业,3年内保留学籍,学校根据实际计入相关实践学分;
支持学生以创业方式就业,凡到科技企业孵化器或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的按照相关政策给予房租减免、创业辅导等支持。(市教委牵头,有关区县人民政府配合)
制定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强化市场评价机制,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业绩突出者,可破格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市科委、市教委配合)
10.鼓励市外科技成果在渝转化。鼓励本市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市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引进和产学研合作,对市外(含境外)科技成果来渝实施转化及产业化的,按照相关政策给予激励。(市科委、市财政局分别负责,市教委、有关区县人民政府配合)
(四)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
11.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建设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员、技术经纪人、技术评估师、科技咨询师、知识产权规划师等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与国际技术转移组织联合培养国际化技术转移人才。(市科委牵头,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有关区县人民政府配合)
12.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服务。大力开展科技特派员、院士专家行、创新创业大赛、创投每周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等系列活动。动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园区、农村等基层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技攻关、成果推广等活动,为科技人才与企业、基层对接搭建平台。(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分别负责)
(五)推动X民科技成果融合转化。
13.搭建X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根据X地双方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关键技术需求,整合X地资源,联合建立X民两用技术信息汇交与人才、仪器设备等共享机制,打造线上线下服务和技术转化承接基地“三位一体”的X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市经济信息委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知识产权局配合)
14.推动X民技术双向转化应用。推进X民共用技术重大项目一体化论证和联合实施,开展X民科技成果交流、推广专项行动,推动科技成果X用民用双向转化。聚焦通用航空、汽车制造、智能装备、轨道交通、物联网、卫星导航、新材料等领域,建设X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市经济信息委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知识产权局配合)
(六)加大转移转化投入。
15.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财税政策。落实技术交易税收优惠和高校、科研机构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个人奖励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股权奖励收入时,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或递延至转让股权取得收入时缴纳个人所得税。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在渝取得股权分红或股权转让收益的,按照其所缴纳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50%的额度给予财政补助。(市财政局负责,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科委、市教委配合)
16.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市场化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创业投资等形式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鼓励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为小微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融资。支持银行与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提供“贷款+保险”“贷款+担保”“债权+股权”等融资服务。完善政府创投引导基金与企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相关制度,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投资引导。(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分别负责,市科委配合)
四、加强组织实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政策、资源统筹,形成全市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单位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指导,及时清理和修改完善现行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配套实施细则,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区县(自治县)要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组织,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力度。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技术转化公司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二)强化督查考核。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督查机制,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及绩效作为对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考核评价的指标和财政投入的依据之一。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报告制度。
(三)加强示范宣传。总结交流好经验、好做法,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及时总结推广,发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本文转载于重庆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