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时间:2019-05-14 23:5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第一篇: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

命题教师:后建堂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A.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 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 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 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2.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3.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经济结构发生转型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些做法()A.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同 B.反映了商业发展冲击儒家思想 C.促进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D.标志着中央政府推行改土归流

5.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 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 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 6.下表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10亩以下 10-50亩 50-100亩 100亩以上 河北户 占河北耕地 山东户 占山东耕地 河南户 51.4% 41.1% 5.8% 1.7%

14.6% 49.6% 20.3% 15.5%

57.4% 37.8% 3.9% 0.9%

19.8% 52.2% 16.9% 11.1%

55.0% 38.4% 5.0% 1.6%

占河南耕地 15.2% 49.9% 19.2% 15.7%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A.革命根据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农业经济地域差异明显 C.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 D.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

7.1936年9月20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反映了()A.日本全面侵华,华侨积极支援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际社会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全民族抗战思想被广泛认同

8.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反映了()A.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C.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形成 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9.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A.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B.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 D.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

10.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 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A.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 B.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 C.责任内阁制度已经确立 D.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

11.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C.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D.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12.下面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

这反映了()A.发达国家依然占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 B.国际贸易总量逐渐增加

C.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D.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

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 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1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14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时间是一个计量单位,还是人类用于记录历史、开展各种工作所必需的工具。

近代英国时间标准统一过程 1675年,格林尼治时间已经制定,但直至工业革命前,其影响力有限。1839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张火车时刻表,把火车运行流程精确到了分钟。

1860年,英国主要城市都能通过电报报时信号,与格林尼治时间保持一致。

19世纪60—70年代,在社会普遍要求下,英国大部分市镇调整为格林尼治时间。

1880年,英国法律规定: 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

1884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近代中国时间标准统一过程

1874年,法国传教士采用“海岸时”这一时间标准,为外国船只服务。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

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

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对比两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关联,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5、选修部分(在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作答)(15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连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每年用于河工的经费平均在七百万两左右,占当时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一。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堵筑黄河决口所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清廷迟迟没有解决,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珠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当然,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

——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指出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9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章太炎墨学研究的三次变化,无疑与世道时局的变化紧密相关。他在维新变法时期归宗儒学,竭力尊孔,虽好先秦诸子,但主要是老庄,且未精读。他曾说“余虽少好周秦诸子,于老庄未得统要,最后终日读《齐物论》,知其多于法相相涉”,受康有为影响主治古文经学,于墨子治学不多。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对儒家的信任度降到最低,墨学研究兴于此时,是其彰墨时期。彰墨主要是处于救亡图存与排满革命所需要。此时他的批儒扬墨,还与当时康有为极力提倡的新教改革——创立孔教有关。康有为提倡保皇立宪,反对排满革命;章太炎则强烈主张排满革命,激烈地批判孔教,认为孔教不合中国革命所需;墨教则被认为是下层人民的宗教,具有对统治者的反抗性,有助于革命精神培养。1914年后的批墨和抑墨则是一战后,他对于西方文明的重新思考后的结果。特别是1931年之后日本加紧侵华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使其更加认同儒学,强调经书中蕴含的民族大义与国性修养之道。

——摘自何爱国《忧时之学:论章太炎的墨学三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章太炎墨学三变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太炎对墨学与儒学态度的变化过程。(8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D 3.A 4.A 5.C 6.C 7.D 8.B 9.D 10.D 11.C 12.A

二、材料题

13、(1)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8分)目的: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3分)(2)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6分)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8分)①中国:一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

②英国: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思想解放,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由主义体制的确立;但过于尊崇传统文化的风尚,也阻碍了英国在近代后期的深入创新和持续发展。14.示例一:

论题:工业革命推动了中英两国对时间标准统一的要求。

阐述:工业革命的发展,火车、电报等交通通讯工具的使用,促使人们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提高;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地联系日益密切,英国的殖民霸权地位,促使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邮政、航运等新兴行业在中国逐渐发展,标准时间“海岸时”经由传教士引入中国,开启了中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示例二:

论题:中英两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阐述:与英国相比,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更多的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海岸时”最初由来华传教士引入,为外国船只服务;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掌握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带有殖民色彩。英国时间标准的统一主要是本国工业革命的推动。

与中国相比,英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是自下而上的过程。19世纪60-70年代,在社会普遍要求下,英国大部分市镇调整为格林尼治时间。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从海关、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官方的推动。示例三:

论题:中英两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有其一致性。

阐述:两国时间标准的统一都与交通、通迅的发展息息相关。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铁路、电报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扩大了格林尼治时间在英国、世界的影响力;近代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最初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开始,借助先进通讯技术,逐渐在全国范围使用。

两国时间标准的统一都经历了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的阶段。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通讯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使格林尼治时间逐步成为英国标准时间、国际标准时间,影响力不断增强;从引入“海岸时”到“北京时间”成为东八区区时,中国标准时间的影响力由通商口岸、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扩展。

15、选修

一、(1)特点:兼治黄河、运河;分段管理;机构逐步完善。(6分)(2)原因:黄河改道:急据动荡的政治局势;清政府财政危机;新兴运输方式的兴起;商品市场的扩大。(9分)选修

四、(1)原因:对儒学认识的变化;对康有为、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认同;个人经历与学术兴趣;对欧洲文明与中国时局的认知。(7分)(2)过程:维新变法时期,拥儒批墨。追随康有为,以儒学为旗帜,鼓吹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时期,彰墨批儒。追随孙中山,猛烈批判满清政府,高扬民族主义,关心平民;一战后,抑墨、重新审视儒家。对民国政治、西方文明、世道人心持批判意见;日本侵华后,归儒批墨。民族国家意识高涨。(8分)

第二篇:河北省巨鹿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7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毛泽东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明确指出农民阶级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D.《新民主主义论》 2、1927年9月,毛泽东创作了《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创作时毛泽东已()A.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 D.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3、毛泽东从理论上阐述中国革命道路的文章是()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②《井冈山的斗争》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武装斗争的主体是工人阶级

D.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

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②《论十大关系》③《井冈山的斗争》④《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 ③人民民主专政 ④新民主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B.中共十四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8、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历史课题()

A.“中国的革命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D.“姓资还是姓社”

9、下列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是()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

1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1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12、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C.细胞学说的提出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1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

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D.“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4、以下对我国教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扫盲教育是建国初教育的重要内容 B.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D.1979年恢复统一高考的招生制度

15、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 B.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与正确决策 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 D.国家提出了研制计算机的“863”计划

16、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入选的是()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C.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题词 17、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曲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个人崇拜的兴起

18、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 ④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20、邓小平说:“我们国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为此邓小平的努力有()①文革后对教育拨乱反正 ②主张优先发展教育 ③推动211工程 ④提出三个面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其主要目的是()

A.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C.与美国争霸

B.炫耀国力

D.用于收复台湾

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B.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 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 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

24、下列关于西方人文精神初期,新型道德观的主要表述正确的有()

①彻底公开否定宗教、改变封建的传统观念 ②研究“人”的价值 ③攻击矛头对准封建社会里最神圣的王权、神权和特权 ④ 对人类与环境有一定的重视 A.①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文艺复兴是西方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A.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从宗教信抑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C.把人从罗马教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26、图1和图2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图1《蒙娜丽莎》

图2《西斯廷圣母》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封建制度的腐朽 B.体现了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生活的要求 C.表达了以人为本和崇尚人性的基本理念 D.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专制等级制度

27、百家争鸣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28、宗教改革发端于德意志,说明当时德意志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农民与庄园主的矛盾 B.教会与地主的矛盾 C.教会与德意志资产阶级的矛盾 D.市民与城市贵族的矛盾

29、下列作品与人文主义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①《十日谈》-----肯定了人的欲望 ②《哈姆雷特》-----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 ③《九十五条论纲》----人人可通过虔诚信仰获得上帝的拯救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30、高二某班的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① 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② 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③ 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④ 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31、美国独立战争时,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三权分立”说 B.“人民主权”说 C.“天赋人权”说 D.“社会契约”论

32、“没有一个人富得能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以上卢梭的经济思想表明他:()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33、下列各项要求,不是启蒙思想家共同主张的是()..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追求政治自由与权利平等 D.呼唤理性、自由、平等博爱

34、拿破仑说:“(法国)大革命是启蒙思想家的业绩。” 主要在于()

A.思想家深刻揭露旧制度 B.思想家号召人民起来革命 C.思想家成为议会革新派 D.思想家为新社会描绘了蓝图

35、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拥有教育权 B.获得劳动权 C.争取人身自由权 D.享有政治参与权

二、材料分析题

(36题15分,37题15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尔泰语录》

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形成一种联合政体,其各项利权既协调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孟德斯鸠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它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卢梭

(1)简要列举三位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政治思想主张。(6分)

材料二: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材料二中两人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2分)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4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启蒙运动?(3分)

37、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15分)材料一 :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二: 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民网》 材料四: 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在阅兵典礼结束后的群众游行方队中,以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为主线,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按照高举旗帜、展示成就和面向未来展开设计,分为“思想篇”“成就篇”“未来篇”三大篇章和七个部分,其中“思想篇”包括第一至第四部分《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和《科学发展》„„

阅读材料,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答,4分)

(2)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3分)

(4)结合所学知识,“思想篇”体现了哪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3分)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5 AABCB 6---10 ABBDC 11---15 DBBDD 16---20 DCAAD 21—25 ABDBA 26—30 CACAA 31---35 CDBBD

二、材料分析题

(36题15分,37题15分)

36、(1)答案: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卢梭: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公共意志和人民主权说。(6分)

(2)答案:主张: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2分)

实践:法国根据1791年宪法,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德意志根据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根据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法国根据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4分)

(3)答案: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他们所提出的设想带有阶级的局限性。(3分)

37、(1)理论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实践上: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4分)(2)表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5分)(3)心声: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

原因: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3分)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3分)

第三篇: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分析

本次月考时间在水平测试考试的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是历史必修三所讲述的最后的一部分内容,以后我们将进入复习阶段,而对于月考进行分析十分有利于我很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际运用力,以便我今后的水平测试做好更好的准备。

试卷概述 本次试卷,考试时间共计90分钟,100分。其中选择题25道50分,材料分析题四道出自平时我们所强调的重点知识。具体分析 选择题,第5题,本题的主要古文表述,但是其实际的内容为就是关于向西方学习的问题,有多个学生出现了错误,而且在后面的材料题中有明确的表述,以后要教会学生多细心;10题,学生的出现错误比较多,关于新文化运动,课本上知识简单的题了一些,而我带讲课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提出在时间上他还分前期和后期的概念,以致学生不能理解提问的是什么。12 本题考查学生大的历史观,是规律的考查,可能由于平时太注意对于细节知识的讲解所以,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答案。20题也是考查学生的综合总结能了,学生没有平时的基础,所以要在今后进行重点练习。25 题对于根本原因这样的表述,一定要明确体现在当时最主要的矛盾上,有的选项也许是原因但不一定是根本原因这一点学生一定要记住。材料分析,第一题需要学生的历史联系能力,能够通过材料二,联想到当时西方国家的情况,在联想到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联系,不能孤立的来分析问题。第二题本题为古文形式,但是,并没有一定要读懂得必要,只要掌握其中的重点部分,所以要教会学生要掌握重点,而且在一个不重要的部分其实也表现出了当时的时间,可是有些学生并没有注意到,所以要注意给学生提醒要注意对于细节的把握。

以上是对于月考的分析,同时也加上了一些我通过对于考试分析所产生的反思,希望这样我能过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状况,为我今后的教学有更大的帮助。

第四篇:高二12月考历史试卷

青阳一中2017-2018学第一学期12月份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 吴小清 审题人: 汪祥高

一、单项选择题(2×24=48分)

1、李日华作画“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幻出奇诡”。可见,其画作()A、突出个人情感和意境 B、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 C、反映了市民阶层需求 D、融入了佛道思想

2、严复在介绍达尔文学说时认为,进化论与自由平等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弃旧谋新的世界性潮流。谭嗣同依据西学,以“破中外之见”来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夷夏之辩。这可反映出()A、自由平等观是近代世界潮流 B、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进步解放 C、民主制度逐步为国人所认同 D、科学理性精神冲击传统思维

3、“当时的西欧,除意大利外,还有尼德兰、英国等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并没有如意大利那样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如果只强调经济因素,是无法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据材料观点,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还因为其()A、率先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B、天主教势力的日益衰落 C、地处东西方贸易的枢纽 D、古代文化传统传承较为完整

4、卢梭指出:“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中交通工具。”卢梭强调()A、政府人员应是人民的公仆 B、成立代表公共意志的政府 C、公共意志即为国家的法律 D、国家主权应高于公共意志

5、湖南大学朱汉民教授指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一方面通过阐释、利用、发挥《四书》思想资料建构其理学体系;另一方面,通过辑合、训解《四书》,使《四书》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使《四书》最终超过《五经》,成为儒学经典体系的核心。这说明宋代儒学的复兴()

A、直接从先秦儒学中涤取营养 B、将《五经》排除出儒学经典 C、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D、是《四书》发展为儒学经典

6、同治年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希望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但没有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了;英国工程师斯蒂文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

路,遭到拒绝。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清政府()

A、注重维护国家主权 B、在被动地向西方学习C、仍缺乏近代化意识 D、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7、启蒙运动者认为应该向非基督教世界的东方求助借鉴,吸取合乎理性法则的思想材料。儒家学说以“道”这一理性为基本原则,成为法国哲学家倡导理性主义的基本来源。这说明儒家思想()

A、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 B、是反对迷信的科学理论 C、在启蒙运动期间传入西方 D、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8、近代某著作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著作旨在()A、制造变法依据 B、颠覆孔孟学说 C、引介西方理论 D、揭露历史真相 9、1920年,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认为,“西洋文化我们固然不能满意,但是东方文化我们更是领教了,他的效果人人都是知道的,我们但有一毫一忽羞恶心,也不至以此自夸。”该主张有助于()

A、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B、中国共产党日渐成熟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理性认识东西方文化

10、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初期提出“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的总体策略。由此判断其()

A、在战略准备上重视主动进攻 B、受到传统国防思想的影响 C、在战略方向上海防塞防并重 D、对西方社会认识十分深入

11、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12、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13、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4、15 至 16 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

15、“1844-1845年自英国来(华)货之多,乃贩运太多所致,而非出于需要......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公平地说,亏本35%-40%。”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工业品的价格高昂 B、中国民众具有排外情结 C、中国传统经济的封闭性 D、中国市场开放程度较低

16、据统计,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7个城市提供的;全国90%以上的发电集中在东北和东南沿海的几个大城市;1949年,沿海地区的棉纺锭生产能力占全国的87%、毛纺锭的90%。这反映出近代中国()A、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能力差异明显 B、政府能根据当时国情发展区域经济 C、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D、非常重视沿海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 17、1965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商业机构总数由154万个较少到59.5万个,从业人员由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形成 B、社会消费受到较大抑制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D、国家财政经济严重困难 18、1961年黑龙江省委根据中央精神,将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大队改为生产队,生产大队对生产队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的制度;减少农村非农业人口。这些举措()A、有助于农村经济恢复 B、实现了按劳分配 C、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 D、使所有制多样化

19、下面为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表中工商杂税收入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发展壮大 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20、1927年9月,毛泽东在召开文家市的前敌委员会会议上指出,为保存革命力量,必须放弃中央和省委原定的进攻长沙的计划,迅速脱离靠近长沙的湘东北,沿罗霄山脉南下,寻求立足点。材料中的“寻求立足点”()

A、迈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第一步 B、打破了共产国际队中国革命的束缚 C、表明中共中央已放弃城市中心论 D、有利于挫败国民党的“围剿”企图

21、在中国共产党李立

三、刘少奇等领导和组织下,武汉举行罢工、罢市、罢课,汉口召开了20余万人参加的反英示威游行,群众高喊“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这一事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如荼 B、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 C、“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 D、解放军即将渡过长江

22、联邦宪法的制定者麦迪逊指出:“在共和国里极其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社会防止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要防止一部分社会反对另一部分社会的不公。”据此,麦迪逊()A、认为联邦宪法存在着弊端 B、坚持实施三权分立体制 C、主张宪法应维护社会公平D、强调健全民主法律体系 23、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A、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B、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24、1944年9月,蒋介石发表《告知识青年从军书》,号召知识青年从军,规定:服役年限为两年,公务员保留薪水,大专学生保留学籍,高中学生服役期满后可免试升入大学。这表明()A、中国抗战兵源面临枯竭 B、中日战争仍处于相持阶段 C、国民政府关注兵源素质 D、抗日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

二、材料解析题(共三个材料题,分值为25+12+15=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市镇大部分集中在苏、松、杭、嘉、湖地区。其次,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的进一步发展。长江、大运河是中国明清时期东西、南北两大通道。基于这一时期沿海各大、中港口开放程度不一,因而河港城市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并且,在西南地区,明、清两代随着政区不断推进,在云、贵、川、湖、广等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平定了土司叛乱后又广建府、县治所;在西南地区,也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如伊犁、哈密和西宁;在东北地区,沈阳一举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摘编制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城市完全处于封建皇权控制之下,1908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与此同时,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摘编制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其特点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1500年,欧亚大陆东西两边几乎不存在真正深刻的差异。但是,在之后500年的大多数时间中,西方之所以能统治全球,以当今计算机语言来讲,是因为有6种杀手级应用程序在运转。它们是:1.竞争;2.科学;3.财产权;4.医学;5.消费社会;6.工作态度

摘编制[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的崛起”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说明:所拟论题可以是某个崛起因素的探讨,也可以写明与某国崛起有关的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文化既可以是文明的导师又可以是霸权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要享用西方文明的成果,又要杜绝西方社会的罪恶,由此产生的可能的结果和合适的出路,解释接受马克思主义这种“西方的反西方主义”。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西方 的”,但它又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矛盾、危机和罪恶,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反西方主义的”。

摘编自郭建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

材料二 当马克思主义还没有与中国的实践结合为一体的时候,急迫性曾是具有感染力的情绪。然而超前愿望规划的改造中国的行动,没有一次不在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国情面前碰壁。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近代国人各时期学习西方文明的背景和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结合史实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9分)

历史答案:

1-5ADDBC 6-10CDADB 11-15BBCBC 16-20 ABADA 21-24BCBC

二、材料解析题(共三个材料题,分值为25+12+15=52分)

25、答案:

(1)特点:江南地区市镇大量涌现;沿江与运河的市镇进一步发展;沿海城市发展趋于停滞;边陲地区市镇得到发展。(6分,答到3点即可)

原因: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江南地区手工业发达;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7分,答出三点即可)

(2)新变化:城镇的政治独立性增强;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发展不平衡,通商口岸发展迅速,传统工商业市镇走向衰落。(3点6分)评价:

积极,推动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 消极,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便于西方的经济侵略;导致大量的手工业者破产,社会矛盾激化。(3点6分)

26、评分要求:

所拟标题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3分)

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世界史的相关史实;(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示例一:论题:科学助推西方崛起。

阐述:科学提供了改造自然世界的方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结合(举出电的发明与运用、交通、通讯的改进等史实),使西方生产力发展,具备军事优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通过资本输出和殖民战争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西方崛起)。或答社会科学(列举制度建设、思想解放与文艺成就)对西方崛起作用的论述。示例二:论题:科技促进德国崛起。(或竞争促使英国崛起)

阐述: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举出西门子、卡尔.本茨发明发动机等史实)对德国崛起的影响(或举出竞争——16-18世纪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史实对英国崛起的影响)。(其他论题和论述要点,只做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7、(12分)(1)(3点6分)两次鸦片战争结束,民族危机和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甲午战败,两半程度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倡导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亦可)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尊孔复古。资产阶级激进派进行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2)(3点9分,任意3点但应包含正反两面)正(成功经验):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最终取得了胜利;遵义会议,中共开始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的问题,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反(失败教训):大革命失败、城市中心路线失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及长征早期的挫折等是照搬苏联指示和经验的结果。

第五篇:2010高二第二次段月考政治试卷(本站推荐)

201017、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亮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国启动的探月工程,将会实现炎黄子孙千年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这表明()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科学理论是推动实践发展和检验实践的标准 ③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④事物的性质和状态随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改变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8、人们常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这表明()A、认识总是先于实践而产生的B、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C、认识决定并指导人们开展实践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19、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⑤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

20、关于真理和认识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1、在机械设计中有“等强原则”,即设计一个机器零件要使每一个部分强度相等,这样机器零件的各个部分会达到同等的使用寿命,不会因一个部分先报废而使其它完好的部分浪费。“等强原则”包含的世界观道理是()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B.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

C.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22、2007年4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严重影响了太湖地区人们的饮水安全。太湖蓝藻暴发,从自然因素上看,太湖水位比往年低,去年又是暖冬,适合蓝藻生长;从人为因素看,沿湖污水排放导致湖体中的氮磷浓度比较高。以上体现的哲理是()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相互联系着 C.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人为因素是导致蓝藻大规模暴发的关键

23、一个男生在社会上可能扮演儿子、外孙、哥哥、学生、同学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

24、随着政府对非法传销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非法传销机构开始频频“变脸”,他们打着诸如“人际网络”、“入户网卡”之类的新旗号使人上当受骗。“变脸”后的传销()A.是新事物,因为它的形式是新的 B.是新事物,因为它打着新旗号

C.是旧事物,因为它违背市场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D.是旧事物,因为他受到了政府的限制和打击

25、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一些文件也有类似提法。2006年,中央又一次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过程说明()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C.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D.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

26、“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要重视量的积累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27、西藏一直有“出国容易进藏难”之说,交通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将使这一切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将开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繁荣之路。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B.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客观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D.事物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28、一次,李明同学在家里做荷包蛋,他在锅里倒入凉水后,磕入鸡蛋,点着火,然后盖上锅盖煮起来,水开后他发现煮成了一锅“鸡蛋汤”。他询问家长后才知道,要水烧开时磕入鸡蛋。他按照这种办法做了一次,结果荷包蛋做成了。“要成功地做出荷包蛋,必须将生鸡蛋磕入开水中,而不能磕入冷水中。”下列哲学道理不能描述这一现象是()A.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29.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A.田野上的花儿开了B.北方的河流结了冰C.这些水果真香甜D.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30.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嘲笑杞人忧天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然而在今天看来,人们的这种嘲笑未必是完全正确的。“杞人忧天”的合理之处在于()

A.他具备了认识世界的智慧B.他预见了事物的发展趋势

C.他认识到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D.他思考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3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一定要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05年2月20日下午4时55分,一列由杭州开往温州的列车呼啸而来,火车尖锐的汽笛声将两个在铁路上玩耍的孩子吓呆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正好经过附近的河南打工青年李学生飞身跃起,将男孩一把甩出铁轨;可当李学生返身去救小女孩时,已经刹不住的列车将他和小女孩无情地吞噬。李学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据此回答32-33题。

32.李学生的献身精神,说明

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B.个人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D.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3.李学生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中国!2007年9月,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他的事迹之所以深深地感动国人,是因为他

①闪光的人生价值②无私奉献的精神③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否定了自我④高尚的情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0段考高二政治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三小题。

36.有人认为,辩证的否定就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修改真理。34.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请你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

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 变,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 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35.某制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多年畅销不衰,很受消费者的欢迎。有记

三、探究题: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者在采访中询问有和经营秘诀,这位总经理回答说:“我们秉承着一个信念:药37.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题学习中,某中学5名同学围绕“节水防污”课题,是为患者生产的,是为人生产的,不是为利润,但药品的疗效好了,企业的利组成探究小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对废旧电池回润也肯定会如期而来。我们对这一点记得越牢,利润就越大。

收和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回答:

同学们了解到,2007年5月29日,无锡市民纷纷反映自家水龙头的流出来的水有股臭味,(1)这位总经理所秉承的信念对他的经营产生什么影响? 许多市民不敢饮用自来水,纷纷购买纯净水解决问题。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专家对无锡太湖蓝藻 爆发进行了调研,认为无锡太湖蓝藻爆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非常重 要的,太湖湖体中的氮磷浓度是比较高的。这些年太湖的治理使太湖水质局部有所改善,但是 这个改善的指标主要是COD,氮磷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针对太湖蓝藻爆发的情况,国家环 保总局和江苏省政府、无锡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商量和实施了应对蓝藻爆发的应急方案。2007年6月2日,无锡处理自来水危机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无锡城市自来水供应恢复正常。

同学们了解到,2007年11月28日,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凡

断面当月水质指标值超过控制目标的,河流上游地区要给予下游地区相应的补偿资金;直接排(2)对你有什么启示? 入太湖湖体的河流,断面当月水质指标值超过控制目标的,河流所在地应当将补偿资金交给省 级财政。逾期不交省财政厅将从有关资金中直接代扣。断面水质主要考核三种污染物,补偿标 准暂定为:化学需氧量每吨1.5万元;氨氮和总磷每吨都是10万元。超标区域将按超标量为 自己的污染行为“买单”。

同学们还了解到,2007年11月17号,张家港市节水防污青少年行动正式启动。希望在有 关部门和学校的组织下,每一位青少年朋友都能够积极投身、参与到节水防污的活动中,争做 节水防污的实践者、宣传者和监督者。

2010段考高二政治

假如你现在加入该探究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无锡市处理自来水危机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江苏省率先出台了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的正确性.(3)简要说明张家港市节水防污青少年行动启动的意义。

(4)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到某社区参加节水宣传活动,请根据漫画设计宣传标语,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0段考高二政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3小题66分。

1、A2、C3、C4、C5、D6、C7、D8、A9、A10、A11、A12、C13、B14、B15、D16、B17、A18、D19、A20、B21、B22、B23、A24、C25、B26、B27、D28、D29、C 30、D31、D

32、A

33、D

二、简析题

34.①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指导实践,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农业的自我发展是内在根据,国家的扶持政策是重要条件,对其发展起推动作用。③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持土地经营权30年不变,体现了国家对土地经营政策的稳定性,有利于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循序渐进。

35.(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活动中遭到失败。正是由于这位总经理秉承的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多年畅销不衰,很受消费者的欢迎。(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36.(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观要求人们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既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人们不能随意修改真理。(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可以修改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综合探究题: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37.(1)①通过调研认识到无锡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从无锡太湖蓝藻爆发到寻找原因及对策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太湖湖体中的氮磷浓度是比较高的。这些年太湖的治理使太湖水质局部有所改善,但是这个改善的指标主要是COD,氮磷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为解决无锡太湖蓝藻而进行调研,无锡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最终解决自来水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 的根本目的。(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江苏省率先出台了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体现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江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人

们在规律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江苏省率先出台了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正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的具体表现,有利于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3)有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

2010段考高二政治

下载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