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5篇

时间:2019-05-14 23:3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篇: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规范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发证管理,根据《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号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20号令)、《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安监总培训字【2005】91号)、《关于印发<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矿字【2005】135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 174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明确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通知>的通知》(晋政办函【2010】7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培训是指以提高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管理水平及生产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第四条 煤矿企业从业人员是指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

主要负责人是指对煤矿生产和安全负全面责任、有安全生产决策权的人员。具体指:煤矿企业(含集团公司、总公司、子公司,下同)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各类煤矿(公司)矿长(经理)。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分为A、B两类:

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机电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各类煤矿(公司)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副经理)、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指:各类煤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安全生产区(科、队、井)负责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煤矿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具体指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外,从事煤矿生产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其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班组长和各岗位的工人以及临时聘用人员。

第五条 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主体,负责本企业职工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按规定选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并认真组织落实本企业职工的全员安全生产培训和考核工作。第六条 安全生产培训遵循“依法行政、服务企业”的宗旨,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分类指导;统一标准、教考分离”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七条 省煤炭工业厅负责指导全省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依法对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和省监狱管理局负责所属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管理。

各市煤炭工业局按属地负责除省属五大煤炭集团、省监狱管理局所属煤矿以外的各类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和监督管理。

第八条 省煤炭工业厅负责全省煤矿主要负责人和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管理、考核、发证工作;

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和省监狱管理局负责所属煤矿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的组织管理,省煤炭工业厅统一审核发证;

上述情况以外的各类煤矿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由各市煤炭工业局按属地负责组织管理,省煤炭工业厅统一审核发证。

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和发证由所在企业负责。第九条 各市煤炭工业局、煤炭企业、省监狱管理局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

第二章 安全培训

第十条 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煤矿主要负责人和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由具备二级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由具备三级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由具备四级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培训严格按国家统一制定的培训大纲,使用规范的培训教材,按规定的要求组织培训。

第十二条 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时间:地下煤矿初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露天煤矿初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地下煤矿初训时间不少于90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露天煤矿初训时间不少于5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少于90学时,复审和延期复审培训不少于8学时;

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井下新工人跟班实习不少于4个月),再培训不少于20学时。

第十三条 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五大煤炭集团、省监狱管理局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做好安全生产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

第十四条 培训机构要严格按规定的培训大纲组织教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培训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培训档案管理。

第三章 考核发证

第十五条 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严格按“教考分离”原则组织实施。第十六条 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按国家局统一制定的考核标准和方式执行;

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考核标准由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五大煤炭集团、省监狱管理局按照国家局制定的培训大纲,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自行制定。

第十七条 培训期满,按规定考核合格后,发放相应的资格证书: 煤矿矿长发放《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 矿长以外的其他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发放《安全资格证书》;

特种作业人员发放《特种作业操作证》; 其他从业人员发放《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八条 考试不合格者随下期培训班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者,重新参加培训。

第四章 证书管理

第十九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由省煤炭工业厅参照国家局规定式样统一监制;《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国家局统一监制;《培训合格证书》由煤矿企业按照省煤炭工业厅规定式样印制。

第二十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证书编号办法按国家局统一规定执行;《培训合格证书》的证书编号办法由省煤炭工业厅制定。

第二十一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有效期均为3年,自取得证书次年起每年参加1次再培训,证书到期复训换证;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有效期内每3年复审一次,有效期满延期复审换证;

其他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证书到期复训换证。

第二十二条 《安全资格证书》和《特种作业操作证》全国范围内有效;《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全省范围内有效;《培训合格证书》在本企业范围内有效。

第二十三条 持有A类《安全资格证书》的可直接到B类安全生产管理岗位任职,持B类《安全资格证书》的不得直接到A类安全生产管理岗位任职,需重新参加培训,取得相应类型的资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 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如服务单位与证书载明的工作单位名称不一致的,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到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五条 资格证书为持证人任职或上岗的有效凭证,不得转借他人使用,如证书丢失或损毁,应及时到发证机关办理补办手续。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无故扣留或占有持证人的资格证书。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市煤炭工业局、省监狱管理局要完善并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持证上岗监督检查。

省属五大煤炭集团要完善并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持证上岗监督检查。各类煤矿企业要完善并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做好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组织管理,严格持证上岗。

第二十八条 有违反《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446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总局令第20号)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情形的,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依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以及监督管理,依照本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按照“归口管理、分级实施;统一标准,教考分离”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四条 全省煤矿主要负责人和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组织及考核、发证由省煤炭工业厅负责;

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和省监狱管理局负责所属煤矿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的组织管理,省煤炭工业厅统一审核发证;

上述情况以外的各类煤矿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由各市煤炭工业局按属地负责组织管理,省煤炭工业厅统一审核发证。

第五条 省煤炭工业厅负责制定煤矿主要负责人、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和省监狱管理局按照本细则第四条职能划分负责制定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章 任职资格条件

第六条 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结合我省煤炭行业发展实际,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条件规定如下:

(一)实行任职资格规定的人员包括:煤矿企业(含集团公司、总公司、子公司)总经理,各类煤矿(公司)矿长(经理);所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煤矿企业总经理、矿长(经理)和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求具备煤炭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矿长(经理)还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求具备煤炭相关专业中专或技校以上学力;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2年以上经历。

第三章 培 训

第七条 煤矿主要负责人和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由省内具备二级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按国家局有关培训计划参加培训)。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由省内具备三级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第八条 培训严格按国家局制定的培训大纲组织进行,推荐使用国家局组织编写的培训教材。

第九条 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时间:地下煤矿初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露天煤矿初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地下煤矿初训时间不少于90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露天煤矿初训时间不少于5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第十条 煤矿主要负责人和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计划由省煤炭工业厅每年年初制定下发,并在山西煤炭教育培训网进行公布。

第十一条 初次培训领证人员报名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报名资格审查表》三份;

2、任职煤矿企业的《煤炭生产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三份(在非生产单位(无《采矿许可证》)任职的,需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三份;

4、相关学历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三份;

5、相关工作经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三份。复训换证人员报名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报名资格审查表》三份;

2、任职煤矿企业的《煤炭生产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三份(在非生产单位(无《采矿许可证》)任职的,需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三份;

4、相关学历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三份(如原资格证书为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发放,且证书所载学历符合任职资格规定的,不需再提供);

5、旧证书原件。第十二条 主要负责人和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报名信息由培训机构使用“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安全培训网上报名系统”进行录入,报名结束后各培训机构要将报名材料及时整理上报省煤炭工业厅审核。

报送材料包括:

1、《培训报名人员花名表》一份(加盖培训机构公章);

2、参训人员报名材料一套。

第十三条 培训机构要做好培训教学和学员管理工作,严格考勤和请销假制度,规范培训建档,存档材料包括:

1、培训办班申请审批表;

2、培训授课安排表;

3、培训人员花名表;

4、培训人员报名材料(一套);

5、培训人员考勤表;

6、培训人员考试成绩表。

第十四条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由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和省监狱管理局按本细则第四条职能划分具体组织管理。

第四章 考核发证

第十五条 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考核严格按照国家局制定的标准进行考核,考试统一使用国家局组织编制的考试软件,采用计算机操作方式,集中组织进行,总分100分,满60分及格。领取《煤矿矿长资格证书》的参训人员,考试包括机考和笔试两部分,笔试内容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常识为主,采取闭卷笔答方式,总分100分,满80分及格。笔试成绩及格方可参加机考。

第十六条 培训期满,按规定考核合格的,发放相应的资格证书。煤矿矿长发放《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 矿长以外的其他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发放《安全资格证书》。

第十七条 考试不合格者随下期培训班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者,重新参加培训。

第十八条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考核包括考试和审核两部分。考试由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和省监狱管理局按本细则第四条职能划分负责组织。考试结束后,考试组织单位持《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审核验印表》和《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合格人员花名表》到省煤炭工业厅办理审核验印手续。省煤炭工业厅对所上报的资料审核无误后,发放资格证书。

第十九条 考试组织单位要在培训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考试,考试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验印和证书发放工作。

第二十条 规范培训、考核、发证档案管理,存档资料包括:

1、培训计划;

2、培训办班申请审批表;

3、培训人员报名材料(一套);

4、考场报告单、考生签字表、考试成绩单;

5、审核验印表、验印人员名单。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考试资料由考试组织单位负责建档管理。

第五章 证书管理

第二十一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由省煤炭工业厅参照国家局制定的式样统一印制,集中管理。

第二十二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编号办法:

(一)《煤矿矿长资格证书》证书编号共11位,编码规则为: 第1-2位是大写字母“MK”-“煤矿”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第3-4位是省级地区代码,山西省代码为“14”;

第5-6位是地区分段管理码,详细设定见地区(集团)分段管理码表;

第7-11位是流水号,按照唯一性原则进行编制。

(二)《安全资格证书》证书编号共14位,编码规则为: 第1-2位为发证年份后两位数字;

第3位代表证书延期情况(简称延期码),0代表初次领证,1代表第1次换证,依此类推;

第4-5位为省级地区代码。山西省代码为“14”;

第6位为类型码,代表资格类型。其中1代表主要负责人,2代表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代表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7-8位为地区(集团)分段管理码,详细设定见地区(集团)分段管理码表; 第9-14位为流水号,按照唯一性原则进行编制。

地区(集团)分段管理码表 单位代码单位代码

太原市煤炭工业局01忻州市煤炭工业局10 大同市煤炭工业局02运城市煤炭工业局11 阳泉市煤炭工业局03大同煤矿集团公司12 晋中市煤炭工业局04山西焦煤集团公司13 长治市煤炭工业局05阳泉煤业集团公司14 晋城市煤炭工业局06潞安矿业集团公司15 临汾市煤炭工业局07晋城无烟煤集团公司16 吕梁市煤炭工业局08省监狱管理局17 朔州市煤炭工业局09

第二十三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有效期均为3年,取证后次年起每年参加一次再培训,证书到期复训换证。未按要求参加再培训的,不予复训换证。

第二十四条 持证人要在证书到期前3个月内参加复训;超过有效期3个月的,不再予以复训换证。

第二十五条 持有《安全资格证书》的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拟担任煤矿矿长的,应重新参加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两证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中应载明持证人工作单位和职务。因工作变动或服务单位名称变更,造成任职单位与证书载明工作单位名称不一致的,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到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办理变更手续需提供以下材料:

1、《<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变更申请表》一份;

2、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3、现任职煤矿《煤炭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各一份;

4、原任职的免职文件和现任职的任命文件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5、资格证书载明学历与任职条件规定不符的,还需提供相关学历证明材料。

第二十七条 证书损毁、丢失的,要及时到发证机关补办证书。办理证书补办手续需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2、原证书复印件一份(无原证书复印件的要由培训机构出具证明材料);

3、省级报刊遗失声明或企业主管部门(市煤炭工业局或集团公司)出具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八条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的变更由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五大煤炭集团、省监狱管理局按本细则第四条职能划分负责办理,并报省煤炭工业厅备案。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特种作业人员

安全生产培训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以下简称“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依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和《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省境内所有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及监督管理,依照本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煤矿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的范围由特种作业目录规定。

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煤矿特种作业范围包括:井下电气作业、井下爆破作业、安全监测监控作业、瓦斯检查作业、安全检查作业、提升机操作作业、采煤机(掘进机)操作作业、瓦斯抽采作业、防突作业、探放水作业等10个类别。

第四条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二)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并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

(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四)具有2年以上煤矿生产作业工作经历。

第五条 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和省监狱管理局负责所属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的组织管理,省煤炭工业厅统一审核发证;

上述情况以外的各类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由各市煤炭工业局按属地负责组织管理,省煤炭工业厅统一审核发证。

第二章 安全培训

第六条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由具备三级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本区域、本企业不具备培训条件的,经企业主管部门批准,可就近委托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的培训机构组织培训。

第七条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要严格按国家局制定的培训大纲组织进行,推荐使用国家局组织编写的培训教材。

第八条 初次培训领证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90学时,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培训报名需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文化程度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3、社区或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

4、所在煤矿企业出具的工作简历证明材料。

第九条 培训报名信息由培训机构统一使用国家局编制的《特种作业IC卡管理系统》进行录入,报名结束后,及时上报考试组织单位。

第十条 培训机构要严格按计划组织办班,严格考勤管理,做好培训建档和管理工作,存档材料包括:

1、培训办班申请审批表;

2、培训授课安排表;

3、培训人员花名表;

4、培训人员报名材料(一套);

5、培训人员考勤表;

6、培训人员考试成绩表。

第三章 复审和延期复审

第十一条 《特种作业操作证》在有效期内3年复审一次,有效期满需要延期换证的,需申请延期复审。

第十二条 到期需要复审或延期复审的,应当在期满前2个月内申请参加复审培训;超过有效期3个月未申请的,不再予以复审或延期复审。

第十三条 复审和延期复审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

第十四条 复审和延期复审培训人员报名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特种作业操作证》正卡(即:IC卡)原件;

3、社区或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

4、所在煤矿企业出具的安全作业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 复审合格的,正卡(IC卡)刷新数据,贴复审标签,副卡重新制作;延期复审合格的,换发证书。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审或延期复审不予通过:

(一)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或健康体检不合格的;

(二)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有2次以上违章行为,并经查证确实的;

(三)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并给予行政处罚的;

(四)按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或者考试不合格的。

第四章 考核和发证

第十七条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考核包括考试和审核两部分,考试由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和省监狱管理局按本细则第五条职能划分负责组织,省煤炭工业厅负责审核和发证。

第十八条 考试按国家局制定的考核标准执行,总分100分,满60分及格。初训人员要求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项考试,复审和延期复审人员要求进行理论知识考试。

第十九条 理论知识考试统一使用国家局组织编制的考试软件,实行计算机操作考试,由考试组织单位集中组织进行。

实际操作考试应以实际操作方式为主,暂不具备实际操作条件的,可以计算机模拟或答辩方式进行。

第二十条 培训期满,按规定考核合格的,发放《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合格者可随下一期培训班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者,重新参加培训。

第二十一条 考试结束后,考试组织单位持《〈特种作业操作证〉审核验印表》和《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试合格人员花名表》到省煤炭工业厅办理审核验印手续。省煤炭工业厅对所上报的资料审核无误后,发放资格证书。第二十二条 考试组织单位要在培训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考试,考试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验印和证书发放工作。

第二十三条 要规范培训、考核、发证档案管理,存档资料包括:

1、培训计划;

2、培训办班申请审批表;

3、学员报名材料(一套);

4、考场报告单、考生签字表、考试成绩单;

5、审核验印表、验印人员名单。

具体培训、考试资料由各市煤炭工业局、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省监狱管理局负责建档管理。

第五章 证书管理

第二十四条 《特种作业操作证》分为正证(IC卡)和副证。正证有效期为6年,副证有效期为3年。

第二十五条 有效期内的证书,因持证人工作单位变动或其它原因,造成证书所载单位名称与服务单位名称不一致的,可暂不办理服务单位名称变更手续,到期随复审(延期复审)换证一并完成变更。

第二十六条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二十七条 证书在有效期内,但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八条 异地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可向从业煤矿行业主管部门申请复审或延期复审。第二十九条 《特种作业操作证》的注销、吊销,由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和省监狱管理局按本细则第五条职能划分,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并报省煤炭工业厅备案。

第三十条 《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涂改、转借。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细则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

安全生产培训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全省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依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全省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及监督管理,依照本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其他从业人员具体指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外,从事煤矿井下生产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其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班组长和各岗位的工人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

第四条 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主体,应根据工作性质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要做好培训计划和日常组织管理,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五条 各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所属煤矿及属地安全监管煤矿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

第二章 培 训

第六条 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由具备四级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第七条 培训要本着“就近培训、工学结合”的原则,以企业自主培训为主;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煤矿企业,可就近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组织培训。

第八条 培训按国家统一的培训教学大纲,推荐使用省煤炭工业厅组织编写的培训教材,同时,可结合具体工种要求选取规范的辅助教材组织教学。

第九条 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井下新工人跟班实习不少于4个月),再培训不少于20学时。

第十条 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要重点加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新工人培训要认真落实跟班实习制度。

第十一条 从业人员改换工种岗位或离开本工种岗位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接受转岗培训或重新培训。

第十二条 煤矿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和技能培训。

第十三条 培训机构要严格按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组织培训,严格考勤管理,规范培训建档。

第三章 考核发证

第十四条 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由所在煤矿企业负责。

第十五条 考核严格按考核标准执行。煤矿企业要按照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结合本企业实际,组织编制考试题库,规范培训考核。第十六条 培训期满,按规定考核合格后,由所在煤矿企业发放《培训合格证书》。不合格者可随下期培训班参加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重新培训。

第十七条 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井下新工人,企业要进一步结合本矿实际,进行为期不少于三天的针对本矿特点的安全生产岗前技能培训,重点是《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灾害特点、避灾路线、应急避险等内容,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不少于4个月。实习期满,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第十八条 《培训合格证书》证书编号共20位,编码规则为: 第1-2位为地区(集团)分段管理码。详细设定见地区(集团)分段管理码表;

第3-20位为持证人身份证号。

地区(集团)分段管理码表 单位代码单位代码

太原市煤炭工业局01大同煤矿集团公司12 大同市煤炭工业局02山西焦煤集团公司13 阳泉市煤炭工业局03阳泉煤业集团公司14 晋中市煤炭工业局04潞安矿业集团公司15 长治市煤炭工业局05晋城无烟煤集团公司16 晋城市煤炭工业局06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17 临汾市煤炭工业局07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18 吕梁市煤炭工业局08平朔煤炭工业公司19 朔州市煤炭工业局09太原煤炭气化集团公司20 忻州市煤炭工业局10省监狱管理局21 运城市煤炭工业局11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细则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范文]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培训,规范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发证和监督管理,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煤矿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2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明确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通知>的通知》(晋政办函【2010】7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培训是指以提高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管理水平及生产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

第四条 本办法以及配套实施细则所称煤矿企业是指省属五大煤矿集团公司、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地方煤矿主体企业,前述各单位所属的子分公司,各类煤矿。

所称煤矿企业从业人员是指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下同)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其中:

主要负责人是指对煤矿生产和安全负全面责任、有安全生产决策权的人员。具体指:煤矿企业的董事长、法人代表、总经理、矿长。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分为A、B两类:

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指:煤矿企业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副矿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副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矿长助理)。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通风、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职能部门(含煤矿井、区、科、队)负责人。

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煤矿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具体指:井下电气、井下爆破、安全监测监控、瓦斯检查、安全检查、提升机操作、采煤机(掘进机)操作、瓦斯抽采、防突、探放水等作业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具体指: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以外的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人员。

第五条 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资格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煤矿矿长除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外,还应当接受矿长资格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煤矿各生产作业班组的班组长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班组长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除班组长以外的其他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其中,生产作业人员还应结合具体工作岗位接受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井下新工人在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和《上岗证》后,须跟班实习满4个月以上,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第六条 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实行“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统一标准、教考分离”的原则。

省煤炭工业厅负责指导和管理全省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负责全省煤矿矿长资格、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 格的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负责全省煤矿企业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的审核发证工作。

各市煤炭工业局负责指导和管理所监管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负责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的培训、考试工作;负责班组长的安全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负责市属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各县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管理所监管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负责所监管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省属五大煤矿集团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指导和管理本集团公司及所属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负责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的培训、考试工作;负责班组长的安全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负责所属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和发证管理工作。

各类煤矿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组织日常安全培训。具体负责所属从业人员日常安全培训、考核的组织管理;负责所属人员《培训合格证书》再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所属相关人员的岗前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第七条 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主体,要把安全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健全落实以“一把手”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培训责任体系;要建立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建设满足本企业(煤矿)安全生产培训需要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要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经费,确保从业人员按规定接受与所从事岗位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

第二章 从业人员准入条件

第八条

煤矿从业人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身体健康,无职业禁忌症;

(二)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三)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四)法律、行政法规、行业标准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煤矿企业总经理、煤矿矿长以及除副董事长以外的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外,还应当具备煤矿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及以上经历;煤矿矿长还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

第十条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外,还应当具备煤矿相关专业中专(含技校、职高)及以上学历,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2年及以上经历。

第十一条 班组长和特种作业人员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外,还应当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2年及以上经历(防突工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及以上经历)。

第十二条 本办法第九条至第十一条所述人员,以及煤矿特有工种,应结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推进煤矿从业人员“人本安全、培训教育、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方案》,提升专业学历,分阶段达到学历要求。

第三章 安全培训

第十三条 煤矿矿长资格、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以及班组长资格的培训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

煤矿矿长资格培训,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省属五大煤矿集团公司(及其子分公司、所属煤矿)和中央在晋煤矿企业(及其子分公司、所属煤矿)的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由具备二级及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上述以外的煤矿企业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由具备三级及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资格培训、班组长的资格培训由具备三级及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第十四条 煤矿矿长资格、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以及班组长资格的培训,要严格执行国家局制定的培训大纲,使用规范的培训教材,按规定要求组织进行。

除班组长以外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的培训大纲参照国家局制定的《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大纲》(试行)执行。

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日常安全培训的培训大纲由煤矿自行制定,并严格执行。

第十五条 安全培训机构应当优先选用国家局组织编写或推荐的安全培训教材;鼓励煤矿企业结合本企业实际编写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和日常安全培训教材。

第十六条 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要求不得少于规定学时。第十七条 各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省属五大煤矿集团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做好安全生产培训规划和计划安排。

第十八条 从事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的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制度和培训档案,落实培训计划,严格按培训大纲组织教学。

承担煤矿矿长资格、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以及班组长资格培训的机构必须依法取得相应资质,授课教师必须持证上岗。

第四章 考核发证

第十九条 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严格按“教考分离”原则组织实施。第二十条 煤矿矿长资格、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班组长资格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培训的考核严格按国家局或省煤炭工业厅制定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组织进行;

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日常安全培训的考核标准由煤矿自行制定,并严格执行。

第二十一条 培训期满,按规定考核合格后,由考核发证单位发放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二十二条 考核发证单位应当自培训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考试,并公布考试成绩。考试时,应当派员进行现场监考,监考人员不得少于2人。考试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发证工作。

第二十三条 考核发证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发证档案,规范管理。

第五章 证书管理

第二十四条 资格证书为持证人任职或上岗的有效凭证,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无故扣留或占有持证人的资格证书。

第二十五条 资格证书不得随意涂改,不得转借他人使用;证书丢失或损毁,应及时到发证机关办理补办手续。

第二十六条 已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以及班组长,不需再持《培训合格证书》。

第二十七条 持有“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书》”或“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且具备相关学历的,可在B类安全生产管理岗位任职。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类煤矿企业要完善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持证上岗监督检查。

各类煤矿企业要完善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做好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组织管理,严格持证上岗。

第二十九条 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五大煤矿集团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须每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集中检查活动。结合日常安全培训检查,全年检查培训机构数量要求达到总数的100%;检查煤矿企业数量不少于总数的20%。

各类煤矿要安排专职部门,对所属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必须覆盖所有从业人员,并建立检查台账。

第三十条 有违反《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446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总局令第44号)、《煤矿安全培训规定》(国家总局令52号)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情形的,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3年6月1日起执行。2010年9月2日印发的《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晋煤培发【2010】952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规范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发证管理,根据《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号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20号令)、《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安监总培训字【2005】91号)、《关于印发<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矿字【2005】135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174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明确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通知>的通知》(晋政办函【2010】7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培训是指以提高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管理水平及生产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

第四条 煤矿企业从业人员是指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含煤矿矿井使用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

主要负责人是指对煤矿生产和安全负全面责任、有安全生产决策权的人员。具体指:煤矿企业(含集团公司、总公司、子公司,下同)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各类煤矿(公司)矿长(经理)。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分为

A、B两类:

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机电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各类煤矿(公司)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副经理)、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指:各类煤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地测、调度等安全生产区(科、队、井)负责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煤矿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具体指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外,从事煤矿生产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其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班组长和各岗位的工人以及临时聘用人员。

第五条 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主体,负责本企业职工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按规定选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并认真组织落实本企业职工的全员安全生产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六条 安全生产培训遵循“依法行政、服务企业”的宗旨,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分类指导;统一标准、教考分离”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七条 省煤炭工业厅负责指导全省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依法对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和省监狱管理局负责所属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管理。

各市煤炭工业局按属地负责除省属五大煤炭集团、省监狱管理局所属煤矿以外的各类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和监督管理。

第八条 省煤炭工业厅负责全省煤矿主要负责人和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组织管理、考核、发证工作;

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和省监狱管理局负责所属煤矿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的组织管理,省煤炭工业厅统一审核发证;

上述情况以外的各类煤矿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由各市煤炭工业局按属地负责组织管理,省煤炭工业厅统一审核发证。

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和发证由所在企业负责。

第九条 各市煤炭工业局、煤炭企业、省监狱管理局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

第二章安全培训

第十条 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

煤矿主要负责人和A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由具备二级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B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由具备三级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煤矿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由具备四级以上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培训严格按国家统一制定的培训大纲,使用规范的培训教材,按规定的要求组织培训。

第十二条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时间:地下煤矿初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露天煤矿初训时间不

少于48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地下煤矿初训时间不少于90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露天煤矿初训时间不少于5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少于90学时,复审和延期复审培训不少于8学时;

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井下新工人跟班实习不少于4个月),再培训不少于20学时。

第十三条 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五大煤炭集团、省监狱管理局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做好安全生产培训规划和计划安排。

第十四条 培训机构要严格按规定的培训大纲组织教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培训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培训档案管理。

第三章 考核发证

第十五条 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严格按“教考分离”原则组织实施。第十六条 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按国家局统一制定的考核标准和方式执行;

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考核标准由各市煤炭工业局、省属五大煤炭集团、省监狱管理局按照国家局制定的培训大纲,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自行制定。

第十七条 培训期满,按规定考核合格后,发放相应的资格证书: 煤矿矿长发放《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 矿长以外的其他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发放《安全资格证书》;

特种作业人员发放《特种作业操作证》;

其他从业人员发放《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八条 考试不合格者随下期培训班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者,重新参加培训。

第四章证书管理

第十九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由省煤炭工业厅参照国家局规定式样统一监制;《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国家局统一监制;《培训合格证书》由煤矿企业按照省煤炭工业厅规定式样印制。

第二十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证书编号办法按国家局统一规定执行;《培训合格证书》的证书编号办法由省煤炭工业厅制定。

第二十一条 《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安全资格证书》有效期均为3年,自取得证书次年起每年参加1次再培训,证书到期复训换证;

《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有效期内每3年复审一次,有效期满延期复审换证;

其他从业人员《培训合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证书到期复训换证。

第二十二条 《安全资格证书》和《特种作业操作证》全国范围内有效;《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全省范围内有效;《培训合格证书》在本企业范围内有效。

第二十三条持有A类《安全资格证书》的可直接到B类安全生产管理岗位任职,持B类《安全资格证书》的不得直接到A类安全生产管理岗位任职,需重新参加培训,取得相应类型的资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 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如服务单位与证书载明的工作单位名称不一致的,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到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五条 资格证书为持证人任职或上岗的有效凭证,不得转借他人使用,如证书丢失或损毁,应及时到发证机关办理补办手续。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无故扣留或占有持证人的资格证书。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市煤炭工业局、省监狱管理局要完善并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持证上岗监督检查。

省属五大煤炭集团要完善并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持证上岗监督检查。

各类煤矿企业要完善并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做好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组织管理,严格持证上岗。

第二十八条 有违反《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446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总局令第20号)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情形的,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

第四篇: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的通知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

晋煤安发[2012]1号

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年”活动的通知

各市煤炭工业局,各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公司:

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实施“全面安全、本质安全、持久安全”的目标要求,决定2012年为“基础建设年”,全面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发展理念,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深入开展“基础建设年”活动,以责任落实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方向,以规范生产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山西煤炭工业率先走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提供安全保障。

二、目标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目前全省整合煤矿全面开展建设改造,标志着已由整合接管的重组阶段进入改造提升的建设阶段,再用2到3年时间将逐步转入正规循环的生产阶段。为此,今年必须紧紧抓住建设阶段的有利时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突出“治瓦斯、摸清水”两大重点,实施两大灾害治理攻坚行动,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目标。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下降,实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继续保持先进水平,实现重特大事故零发生,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任务。今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以“11238”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建设年”活动,即重点围绕“一种意识、一条主线、两大行动、三项推进和八项工作”展开。

树立一种安全意识:树立“居安思安、打造久安”的安全意识,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为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思想保证。

确立一条活动主线:以标准化建设为活动主线,立足基础、依靠科技、着眼创新、强化监管,实行高端标准引领,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开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实施两大攻坚行动:在全省煤矿实施瓦斯和水害治理攻坚行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瓦斯、透水事故发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牢靠的基础保障。

强化三项重点推进:紧紧按照“全面安全、本质安全、持久安全”的目标要求,力争通过“减少一般事故、控制较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杜绝特大事故”的四条路径,不断巩固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的大好局面,继续保持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进而朝着根本好转的目标迈进,为实现长治久安的煤矿安全生产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推进全面安全,重点从全面覆盖和全员控制入手,加强对煤矿建设和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推进本质安全,重点从煤矿的基层和基础入手,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基础扎实、投入到位、管理规范”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深入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不断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推进持久安全,重点从标本兼治和综合治理入手,推动企业建立“自我检查、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动态循环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煤炭部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的能力,不断完善分类监管区别对待的安全监管有效模式。

三、主要工作

(一)全面推行业务保安,强化企业岗位安全责任制。业务保安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要以全员业务保安为核心,建立健全企业岗位安全责任制,全员的范围要涵盖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等,保安的重点要突出建设和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通过推行业务保安,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职工。特别要强化领导干部岗位安全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对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必须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持续加大安全投入,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要强化区队长和班组长岗位安全责任和权力,赋予其对现场安全管理的决策权和指挥权,有权制止和处理职工违章作业、抵制上级违章指挥,有权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工停产撤人命令,并组织井下人员安全有序撤离。

(二)抓住瓦斯和水害,实施两大灾害治理攻坚行动。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紧紧抓住“治瓦斯、摸清水”两大重点,组织实施瓦斯和水害治理攻坚行动,制定实施方案,重点加以推进,切实提高煤矿瓦斯和水害防治的科学化水平。一要加强灾害治理基础管理。按照《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和《煤矿防治水规定》,认真组织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要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开展抽采达标评判;开展煤矿水文地质和老空区普查,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强化探、掘分离管理。二要健全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要建立专业的瓦斯抽采机构和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配足配强满足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健全“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到年底,全省50%以上的生产矿井达到要求;加快建立“探测超前、预报准确、防治达效、管理到位”的煤矿防治水工作体系,到年底,全省的建设矿井和生产矿井全部达到要求。对不达要求的,一律停工停产整顿。三要积极采用有效综合手段。在瓦斯防治上,要综合运用采场布局、系统改造、监测监控、区域治理、抽采利用等综合手段,逐步转变防治方法,加快推进瓦斯防治由风排为主向抽排并举转变、由边抽边采向先抽后采转变、由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转变、由被动抽放向主动利用转变,确保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采掘活动。在水害防治上,要自觉遵循“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综合探测程序,不断改进单一的探测方法,将勘探与问探(水文地质调查)相结合、将物探与钻探相结合、将水平探与立体探相结合、将水样化探(验)与征兆预探(测)相结合,有效提高探水的可靠性。四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要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不断完善灾害监控、预测预警与防治技术体系,提高对事故的预控能力。要加强作业场所瓦斯实时监测监控,积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根据矿井通风系统现状,建立三维通风动态仿真模拟系统,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价,对通风系统调节方案和调节效果实行预先评估,实现动态分析和及时决策,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五要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继续深化以查隐患为手段、促整改为重点、防事故为目标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运用科技和信息手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监测监控和预报预警的功能,注重隐患整改效果评价,确保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三)实行高端标准引领,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一要形成更严格的促进机制。积极利用政策扶持、评比激励和处罚约束等手段形成引导促进机制。将标准化作为颁发煤炭生产许可证的条件之一,进一步推动达标工作。凡2011年底达不到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最低等级的煤矿,要在2012年1月底前,责令停产整顿,依法暂扣其煤炭生产许可证,限期达标。二要出台引领性的高端标准。以规范煤矿生产建设行为目标,按照分项目、分类别和分等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坚持普遍性的一般标准和引领性的高端标准相并存的基本原则,制定新形势下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设定标准过渡期限,从一般化标准建设向高端化标准建设发展,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三要强化动态化的达标管理。更加注重标准化的内涵建设,突出动态达标管理,将建标、对标和达标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督促检查频次,半年或分季度开展标准化建设达标评比工作,推进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达标。四要建设专业化的考评机构。加强标准化建设的技术支撑,重点培育和积极扶植满足必要技术条件的标准化考评机构,出台考评办法,加强考评机构和考评工作的管理,严格标准化考评工作。

(四)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加大安全知识普及力度。以职业教育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和全员培训为重点,进一步创新知识普及形式和教育培训手段。要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对《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学习,特别要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开展安全警示教育,不断增强煤矿职工灾害辨识、防范事故的技能和自保互保、自救互救的能力。要认真组织煤矿“三项岗位”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严格考核、持证上岗。要全面开展煤矿“六大员”和安全监管“五人小组”的素质提升培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水平。要大力实施“十二五”专业学历提升工程,利用煤炭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合作办学力度,积极培养煤炭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壮大煤矿安全人才队伍。要加强煤矿劳动用工管理,继续推行变招工为招生、先进校后入矿的用工模式,将从业人员素质列入安全准入基本条件,扎实推进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要加大基层班组建设力度,强化班组民主管理,开展“人人都是班组长”的活动,一人一班轮流当值班班组长,形成班组人人“自我约束、相互监督、持续改进”的现场安全管理机制,大力创建安全班组。要积极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大力开展“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涵丰富、注重实效”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安全发展意识。

(五)规范安全监管执法,实施依法治安方略。一要推行分类监管模式。积极探索创新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分类分级监管机制,按照分类监管、区别对待的原则,实施差别化、针对性的监管方法,不断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大力开展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强化安全监管执法效果,切实增强安全监管工作的主动权和实效性。二要规范安全执法行为。按照“严标准、依程序、重细节、求闭合”原则,健全执法工作制度,明确执法工作程序,制定执法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煤矿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水平和效能。三要加大打击处罚力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严厉打击煤矿领域的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对检查中发现应当依法责令停工停产整顿的煤矿,要下达停工停产整顿指令,明确整改内容和期限,依法实施经济处罚。四要严厉惩处事故矿井。不断强化对事故矿井的查处通报、事故约谈、经济罚款和停工停产等主要惩处手段。建立事故矿井整顿恢复机制,对发生一般事故的,整顿期限3个月;对发生较大事故的,整顿期限6个月;对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的,整顿期限1年。整顿结束后,组织复工复产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恢复生产或建设。

(六)大力整顿建设秩序,加强建设矿井安全监督管理。一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建设准入程序。全面推行安全前置审批制度,严格煤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把安全作为煤矿设计、建设、技改等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安全准入制度。二要大力整顿和规范施工企业管理。严格施工企业资质的备案管理,认真开展施工企业能力评估,依据其建造师、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数量以及资质等级,合理界定其允许承包的项目数量和矿井规模,不准超界定的项目数量和矿井规模承包建设项目。三要大力整顿和规范施工项目管理。进一步强化施工项目(中标)备案管理,在全省开展煤矿建设领域施工企业清理整顿工作,坚决清理和禁止挂靠或转让资质的施工企业进入建设领域。对清理整顿中发现的挂靠或转让资质行为,一律按违法转包行为对待,依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责令停工整顿,对企业处200万元罚款。四要大力整顿和规范施工现场管理。认真落实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安全责任,特别要加强建设矿井的防治水管理,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规定,实行探、掘主体分离管理制度,建设单位承担井下探放水工作、施工单位负责掘进施工作业、监理单位监督现场安全管理。五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建设矿井监管。严厉查处非法违法建设行为,加大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领导执行“双带班下井”制度的监督检查,对建设工程实行分期管理、分项验收,严禁“赶工期、抢进度”行为,不断规范煤矿基本建设秩序。

(七)切实突出源头治理,开展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要高度重视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以防治煤矿尘肺病为重点,积极贯彻“源头治理、科学防治、严格管理、依法监督”的基本要求,切实加强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一要落实职业卫生监管职责。认真落实煤炭部门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加强职业危害申报,严格煤矿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煤矿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煤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备案管理,构建职业危害监督检查技术支撑体系。二要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煤矿企业要认真执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超前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实施防治煤矿粉尘、噪声、高温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工程,创造良好作业环境,积极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八)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要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提升煤矿事故防范、人员避险和应急救援等安全保障能力。要加大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力度,不断提高装备水平、技术力量和救援能力,积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作用。要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和演练,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救援实训演练,切实提高事故救援实战能力。要强化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积极应对和处置事故灾难,防止事故扩大。要严格执行应急值守和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凡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对企业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做好今年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全省煤炭系统要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〇一二年一月一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煤矿安全△

通知

抄报: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

抄送: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办公室

2012年1月1日印发

第五篇: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十二五规划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

晋煤办信发[ 2012]598号

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 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市煤炭工业局、各国有重点煤矿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公司、有关直属单位、机关有关处室:

为推进我省煤炭工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煤炭经济各领域信息化水平,着眼于建设世界一流、全国先进的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矿井,实施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商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发展新模式,率先走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省厅编制了《山西省煤炭工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将该《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并强调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两化融合认识

信息化是山西煤炭工业率先走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的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特别是两化深度融合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的认识。“十二五”时期,我省煤炭工业要打造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新格局,煤炭企业要增强经济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安全生产,两化融合是不可跨越的、是早晚必然要做的

事情,不能用别的方式替代。一定要从当前、长远,战略、全局、历史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两化融合的现实意义、重要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各市、县(区)煤炭局要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形成省、市、县三级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机构,要有明确职能、编制,落实经费来源。

各集团公司、各煤矿企业,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各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信息化(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要直接参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工作重要决策,协调、推动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机构,强化统一管理职能;要建立健全信息化激励约束机制,将信息化成效列入对各部门和各成员单位工作绩效考核内容,促进责任与权利紧密结合,从组织上、制度上确保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

要进一步理顺信息化工作部门与各业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关系。基础网络、跨部门和综合性的信息化开发应用项目,由信息化部门负责建设管理,业务部门负责提出业务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防止出现部门各自为政、重复投资和低水平应用问题。

三、全力实施标准化管理,推动全省煤炭工业现代化发展

各单位要以本《规划》为指导,以全省现代化矿井建设暨煤炭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标准》和全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为引

领,认真组织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矿井两化融合改造提升工作,加快现代化矿井的装备现代化建设、安全系统化建设、管理科学化建设,全力实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强力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推动全省煤炭工业现代化发展。

四、建立资金投入保障和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

各类煤炭企业,要建立信息化(两化融合)资金投入保障制度,总体规划和计划的预算要纳入企业预算管理;要设立信息化(两化融合)专项资金,集中投入,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保证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的持续投入;大型煤矿企业信息化(两化融合)资金投入应达到年销售收入的1%以上,中小煤矿企业资金投入应达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要制定信息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制度,管好、用好项目资金,使信息化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五、加强规划制定工作

各市、县(区)煤炭局要根据该《规划》,从本地区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各煤矿要结合企业实际,从增强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发展的全局出发,制定“十二五”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规划、实施计划。请各单位将规划、计划于2012年6月底以前,报省厅信息中心。

联系人:郭世民;电话:4115870;邮 箱:1511872766@qq.com 附件: 《山西省煤炭工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附件:

山西省煤炭工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时期,山西省要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信息化、两化融合是必然选择。山西煤炭工业要打造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新格局,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进程,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着眼于建设世界一流、全国先进的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矿井,实施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发展新模式,率先走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一、信息化基本形势

(一)信息化进展情况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自组建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全省煤炭工业信息化工作,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统领信息化工作全局,建立健全了全省煤炭行业信息化工作机构,加强规划

指导,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全行业信息化重大项目建设。2001年成立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信息中心;2002年,召开了全省煤炭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把网络建设作为“十五”期间信息化工作重点;2003年,组织实施完成了省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山西省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网络系统(一期工程),完成了高瓦斯煤矿瓦斯监测监控设备安装与联网运行;2004年,组织实施了二期工程,实现了全省生产煤矿瓦斯监测网络四级联网运行,构筑了全省煤炭专网;“十一五”期间,我省煤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2006年,组织实施了山西省政府重点信息化工程项目——山西省煤炭产量监控系统建设;2007年,组织实施了全省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建设;2008年,组织实施了全省煤矿安全监管执法与决策系统建设;2009年,完成了全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2010年,组织开展了煤矿井下通信系统建设;2011年,完成了全省煤炭专网升级改造工作。

各市煤炭局、各煤炭企业从实际出发,不断开拓进取,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企业信息化加快推进。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行业转型发展、安金发展、和谐发展。

国有重点煤矿集团公司把信息化提高到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予以高度重视,把信息化列入煤矿改扩建基本建设项目,与矿井建设同步进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在全国煤炭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同煤、阳煤、晋煤集团公司位居全国企业信息化百强

之列。潞煤集团公司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2010煤炭工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同煤大唐塔山煤矿党委办公室、潞煤集团运销总公司信息中心、晋煤集团成庄矿、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杜儿坪矿、中煤平朔煤业公司信息中心、省煤炭厅信息中心被评为信息化先进单位。

2、政务信息化稳步开展。电子政务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大多数煤炭管理部门建立了门户网站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扩大信息公开,推进政务协同,提高了行政效率,推动了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进展。全省建成了煤田地质数据库、煤矿生产许可证数据库、矿井地质资料数据库、安全调度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4、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煤矿安全监控、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管理、煤炭产量远程监测三大系统在全省生产煤矿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煤炭专网联网运行的业务系统持续增加。一个以省煤炭厅为中心汇接点,联通各市煤炭局、各大煤矿集团公司、重点产煤县煤炭局、主体煤炭企业的全省煤炭网络平台已经建成。

国有煤炭企业建立了井下、地面工业网络平台扣办公网络平台,实现了安全监控网络化,生产过程监控自动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生产调度指挥、物资采购运销、视频会议等业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5、网络监控进一步增强。建立了全省煤矿安全监管执法与决策系统,对井下主要环节特别是与瓦斯有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了矿一县

一市三级在线监控实时监测,超能力、超强度生产得到遏制,超定员用工明显改观。通过对三大系统所监控的信息进行集成整合,实现了统一报警、关联分析和网络执法功能,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特别是瓦斯事故的发生,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平稳发展。

6、信息化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省属五大集团公司加大信息化人才引进力度,开展集团信息化应用,特别是在煤矿安全生产控制信息化领域,推广矿井超前探测技术,全面实施了掘进工作面动态跟踪监测、采区工作面坑透探测,构建了完整的地质保障体系,完善了水文地质监测手段,地质舆情预报准确性、可靠性大大增强。

在煤炭营销平台建设领域,有的集团公司将RFID技术应用到煤炭运销各环节,实现了煤炭产品销售、物流、资金结算的高效统一和实时监控。

7、信息化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大型煤炭企业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信息化平台;部分企业还建成了统一集中的数据管理中心,形成了“多网合一”的综合信息网络,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开发初见成效,实现了井下与地面生产系统集控与联网,管控一体化糸统初步建成,“数字化’’矿井初见端倪,为全省煤矿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8、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开展了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统一规范网络机房、数据中心建设,特别是矿级节点机房安全运行环境;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高,网站信息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

大型煤炭企业信息安全意识强,建立了企业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资源安全防护,提高网络安全性能,确保各业务系统安全运行。

9、信息化基础工作进一步改善。信息化制度建设持续推进,信息技术行业标准化工作逐步加强,信息化培训工作得到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制定了《山西省煤炭产量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联网数据传输规范>>、《山西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联网数据生成程序技术要求》、《山西省煤矿安全监管执法与决策系统建设数据采集技术标准》、《山西省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等,建立规范了山西煤矿信息系统建设的数据、接口、应用标准,促使井上、井下各应用系统的无缝对接。

全省上下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特别是既懂煤矿又懂信息化复合人才培训。各单位定期组织开展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技术干部信息化技术培训,采取走出去、引进未等各种途径培训信息化人才;全省统一组织培训安全监控系统上岗人员12000人,三大系统工作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二)信息化发展基本经验

我省煤炭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坚持站在全省经济社会的战略高度,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加强指导,统筹规划,持续推进。坚持为全省煤炭行业各阶段重点工作

服务,由省厅统一组织实施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整体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带动企业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坚持把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放到重要位置,促进省煤炭厅、市局(集团公司)、县局、煤矿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坚持从实情出发,因地制宜,把信息化作为解决煤矿现实紧迫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倍增器、催化剂作用。坚持推广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与产品在煤矿的应用,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效。坚持推进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并重,不断提高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水平。坚持优先抓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广大干部职工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我省煤炭行业经过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和改扩建,煤矿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减少,矿井的产能和现代化程度大幅度提升,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思想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中,信息化逐步由辅助生产经营管理,转变为推动和引领企业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但仍有一些部门、一些单位、一些煤矿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高,工作力度不大。

--“十一五”期间,通过资源整合、升级改造,煤矿产业规模、技术装备及安全设施有了显著提升,但总体上仍存在着井下数据采集

手段相对落后、生产自动化程度参差不齐等问题,信息技术利用程度与其它产业相比还比较低。有的煤矿在资源整合期间停产,安全监控、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等信息系统没有按国家新标准升级改造;大多数煤矿经过兼并重组,信息化建设需要完善,有的甚至需要从头再来,重新建设,工作量大。

--经过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形成了跨市、跨省的大型煤炭集团公司,煤矿的归属、主管部门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加大。

--数字鸿沟仍然存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国内先进行业相比存在差距,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夯实。国有重点煤矿集团公司与地方煤矿之间、重点产煤地区与其它地区之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基础网络建设仍有相当的差距,进展不平衡,成为影响全行业信息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够高。整体上,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技术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些环节应用效果不够明显。

--信息化基础工作重待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信息化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建设应用水平与煤炭产业大省还不够协调;信息化制度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

--资金渠道不畅。信息化项目建设没有按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投资估算没有纳入企业估算。资金的申请、落实、到位周期长,在

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单位主要领导。

二、信息化发展基本趋势与要求

“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对山西煤炭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日益深刻。随着两化深度融合的推进,信息技术将高度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引导着企业生产流程、管理流程的再造,推动着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加强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企业信息网络更加完善、日趋融合,全行业网络互联互通,高度共享。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企业和行业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财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对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形成共识,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信息化先进企业的步伐。加快信息化发展,做好信息化这篇大文章,已经成为全省煤炭行业的共识和必然选择。

我省煤炭信息化发展基本要求是:

--信息化规划必须符合国家、山西省发展战略。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隼)》中提出:“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确立了煤炭是我国的能源基石。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煤炭信息化应成为全省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的排头兵,信息化发展要以中办、国办印发《国家信

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为指导,以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制定的《山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国家煤炭工业协会印发的《煤炭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依据,紧紧围绕《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规划》,编制《山西煤炭工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强统筹规划,开拓“十二五”全省煤炭工业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信息化建设必须为全省煤炭经济发展目标服务。“十二五”时期,我省煤炭工业整体推进“以煤为基、循环高端、多元发展”的战略,煤化工、煤电、煤建材、煤层气、煤机等多元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新产业的管理,提升新产业科技含量。信息化建设要结合煤炭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针对煤炭工业生产地质条件复杂、不可预见因素多、生产环节多、衔接和管理难度大、生产工艺离散等特点,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改进企业管理模式,增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必须关注信息产业前沿技木发展。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IPv6)、RFID、4G网络、智慧地球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和应用创新正在全面展开。特别是物联网技术,把任何电子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形成一个覆盖世界万千事物的巨大信息网络。信息化建设要紧密跟综国内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新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推广应用。

三、指导思想与总体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基础,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适应全省煤炭工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战略的需要。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是全省煤炭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指导思想

我省煤炭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和山西省“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目标,贯穿山西煤炭工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这条主线,实施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发展新模式。以服务全省煤炭行业为己任,以政务信息化为引导,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中心,以推进两化融合为重点,提高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带动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统一标准,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备、互通共享、高效便捷、稳定安全的信息化俸系,走出具有山西煤炭特色的信息化路子,推动全省煤炭工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率先走出煤炭工业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二)指导方针

我省煤炭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先进实用、安全可靠。要从长远观点出发,努力实现网络建设、应用系统开发、信息资源利用协调发展,良性互动,促进网络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要大力推进煤矿两化深度融合,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矿井,提高煤矿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要把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企业创新,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解决好信息化发展与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出广大干部职工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把信息化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产各个方面。全面提高煤炭经济各领域信息化水平。

(三)基本原则

我省煤炭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体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做大做强”的总原则,立足于全省煤炭工业的科学发展,突出信息化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正确处理信息化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妥善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体现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选挥先进、适用、成熟的信息技术,重在实效。对于重大信息化工程采取分步实施,分期建设,逐步到位 的方式。

--体现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信息化项目要按照系统工程组织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突出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标准性;完善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和应用三结合机制,做到项目有人建、有人管、有人用,充分发挥信息系统作用。

(四)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我省煤炭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进入国内先进行列;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化行业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政务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煤矿干部职工信息化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两化融合取得显著成效,自动化、智能化矿井建设加快推进,逐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监控数字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信息管理集约化,促进煤炭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转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具体目标是:

--促进煤炭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加强企业非煤产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经济增长的履量和效益。

--政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各级煤炭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用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网络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政务信息公

开、与社会公众互动交流、行政项目申批通过网络完成。

--企业信息化取得跨越式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基本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监控数字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信息资源管理集约化,企业管控一体化。

--基础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建成全省煤炭行业电子政务信息网络;构筑跨区域的覆盖集团公司及所属煤矿的骨干网络:构建矿井千兆工业以太环网和矿区协同办公网。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树立科学的信息资源观,把信息资源提升到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地位。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保障体系较为完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六大系统”建设基本完成。生产矿井按要求建设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省属国有八大集团公司两化融合总体水平达到高级水平以上,其中三塞丛上鎏到皇越丞平;示范煤矿总体水平全部达到高级水平,其中8 0%以上达到卓越水平;主体煤炭企业60%以上达到中级水平,其中30%以上达到高级水平;其它煤矿企业全部达到初级水平以上(含初级水平)。

--着眼于建设世界一流、全国先进的现代化矿井。省属国有重点煤矿集团公司各完成lf3介无人工作面建设;全省5-10座“智能化矿山”示范煤矿。

--千万吨以上煤炭企业应具备信息化自主创新能力。职工信息化

素质适应煤炭现代化生产与管理需要,为迈向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打好基础。

四、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

围绕发展目标,信息化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是:

(一)煤矿机械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我省煤炭行业两化融合工作目标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融入地质勘查、设计评审、矿井建设、煤炭生产过程、监测监控(井下环境、设备)、流通营销、企业管理之中,改造提升煤炭行业与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大幅度减少井下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向无人工作面过度;实现监测监控智能化,达到监测和控制的智能化联动;实现流通营销电子化,使煤炭供求信息、合同签订、物流动态、煤销票款发放结算实现电子化;实现企业管理精细化,使煤炭的生产管理彻底摆脱粗放方式,实现以需求为主导、备品备件材料煤炭库存降至到合理的精细化、集约化生产。总之,煤炭行业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就是要实现生产、安全、销售、管理全过程的融合。

我省煤炭行业两化融合的工作思路是:通过推动信息化融入煤炭地质勘探(查)设计、矿井基本建设(资源整合、升级改造)、生产过程(采、掘、机、运、通等)等各个阶段和环节,提升煤炭信息资深共享和生产自动化水平;通过全省煤炭专用网络升级改造,进一步强化瓦斯治理、隐患排查和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全面提高安全保

障能力;充分利用煤炭专用网络系统,应用3G等最新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远程移动实时办公及监管;建立规范化的煤炭行业信息资源标准,推动企业以生产、管理信息流为主线改造传统管理模式,提升煤炭行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建设煤炭行业各类信息数据库,推进煤炭行业精细化、集约化管理。

我省煤炭行业两化融合主要内容是:煤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地理(地质)信息库、煤矿安全信息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等。

(二)煤炭基础信息网络建设

全省煤炭专网升级改造。采用主流、先进、高速、成熟的组网技术,完善省一市(集团公司)一县(主体煤炭企业)一矿多级应用骨干IP网,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完整性,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系统联网运行需求。

各市煤炭局、重点产煤县煤炭局完成机关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建立协同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

大型煤炭企业完成覆盖集团公司和所属煤矿的万兆高速光纤骨干网络、矿井安全生产工业以太环网建设;要根据企业兼并重组的新需求,实施信息化集团应用,构建统一的跨地域、跨所有制、多法人的企业集团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企业间从不同的业务管理流程、异构信息管理平台快速整合。

地方煤矿企业,建立门户网站,构建井上、下千兆工业以太环网,组建百兆企业倍息网平台。

(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

煤矿安全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煤炭产量监控系统及安全执法网等网络系统的应用和完善;隐患排(检)查治理专家智能库系统、火灾早期预警和采空区束管监测系统、粉尘监测系统、探放水监测预警系统、顶板压力监测系统、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系统等。

在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安全环境监测监控平台,实现对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在线监测,对生产环境和动态信息综合管理、联动分析、报警处理。

(四)煤矿生产过程自动化与信息化

煤矿生产过程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综采、综掘集中控制系统、选煤厂工业控制系统(PLC)、煤矿瓦斯抽采(放)监控系统、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煤矿胶带运输监控系统、煤矿供电监控系统、煤矿排水监控系统、煤矿通风、提升、压风设备自动控制及监测系统、地质勘探测量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煤炭外运装车配煤自动化及信息化系统、井下移动通信系统、井下移动多媒体信息系统、调度通信(广播)系统、调度室实时综合信息采集及监测监控系统、工业电视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辅助设计系统、供水及水处理监测监控系统、热力(锅炉)监测监控系统等。

煤矿建设仿真生产系统和生产执行系统实时反映煤矿整个生产过程的现状,实现对煤炭坐产各环节和设备运行状态仿真实时监控,实现设备效率分析、能耗分析等,根据累计的实时数据对下一步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模拟,进一步指导生产过程的调度与优化。

(五)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构建生产技术管理平台。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JS)平台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地质测量信息系统、通风管理信息系统、采掘设计系统、机电设备管理系统、基本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矿井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

构建安全调度指挥平台。内容包括:调度室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及应急救援指挥管理系统、安全隐患信息动态监控系统、移动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危险源监测分析系统、安全生产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等应用系统。

构建综合经营管理平台。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生产技术管理系统、煤炭销售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作业规程编制审核系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移动办公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决策分析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促使企业资源的协调运行。

通过三大平台建设与完善,逐步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建立适合企业发展模式的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

(六)煤矿六大系统建设

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总局印发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件要求,各煤犷在2013年底前完成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的安装。2012年上半年前,全省要完成30座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建设。2012年底前,五大集团公司所属的高瓦斯、容易自燃的矿井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2013年底前,全省所有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全部完成六大系统建设。

2011年起,生产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产量监控系统要全部实现联网运行;新投产的基建、技改矿井都要同步建设完善“六大系统”。

(七)全省煤炭行业电子政务信息网

构建全省煤炭行业政务信息网络。加强省、市、县三级煤炭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推进网上办公,基本实现行业信息内部网上互动共享,满足行业管理服务需要;加强门户网站建设管理工作,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互动交流,提供网上咨询、查询等服务;降低资源利用成本,实现部门内部协同办公和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提供跨部门“一站式”的行政审批;推进网上办事服务,提高在线办事效率,强化办事监督管理。形成集行政管理、业务审批、协同办公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促进行业管理决策科学化、办公规范化、监督透明化、服务便捷化。

(八)山西省煤炭行业网站联盟

组建由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各煤矿集团公司、各主体煤炭企业、非煤企业、省厅各直属单位门户网站组成的全省煤炭行业网站联盟,形成上下配合、合力共建,侥势互牢{、、资源共享,整体联动、共同发展的网站管理模式,提高各级网站应用水平,打造一流门户行业网站群。

(九)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树立科学的信息资源观,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共享机制,进一步提高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认识。

建设全省煤矿地理信息库。内容包括:煤矿所处煤田位置,主副井、风井建筑物坐标,井田面积,坐标拐点,地形地貌和地质勘探三维图形地理信息系统;煤矿储量、煤种、煤岩层分布、厚度及倾向和走向、地质构造、开拓方式、大巷、峒室、采掘面及管线设备布置仿真模拟立体地理信息系统。

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建设全省煤炭行业数据仓库。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实时数据库、人力资源数据库、运销数据库、物资供应数据库、生产设备材料备件数据库、地质测量数据库、销售管理数据库、生产技术数据库、基本建设数据库、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数据库等专题数据库,为行业管理、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夯实企业信息化基础。数据库不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要把企业数据库的建设作为核心和基础工作来抓。要加强企业数据库建设的统筹规划,在科学设计数据库解决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要求,重点抓好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既要采集地质数据、产量进尺数据、现场设备数据、安全监测数据等生产现场底层数据,也耍采集计划管理、物资供应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经营管理数据,形成综合信息数据库。要进行错误数据清理、异构数据整合、数据结构转换等数据处理,进行深层数据挖掘;在确保企业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进企业数据资源共享,消除“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发挥应用潜力,做好系统维护和数据备份工作,为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支撑和依据。

(十)信息安全保障

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策略体系、保障系统,将信息安全纳入信息化项目建设,同步实施。对重要信息系统,要按照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划分准则》(GB17859-1999)《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技术标准,建设符合该等级要求的信息安全设施;参照《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管理要求》(GB/T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20282-2006)等管理规范,制定落实符合本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

(十一)信息化规范体系建设

标准规范建设要符合国家、山西省有关标准。建立山西煤炭行业两化融合工作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由信息资源标准、网络互联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应用系统标准和信息化管理标准等标准化体系,规范和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

(十二)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实施

全力推进煤矿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实施。MES是企业信息化承上启下的信息枢纽,是连接底层控制系统与上层管理系统的桥梁,它和ERP春统构成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是企业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实施MES提高企业对生产过程中各种复杂问题实时处理能力,实时传递生产过程数据,对生产进行精确调度,优化生产组织方式、生产计划制定和物料平衡,进行设备可靠性管理、事故预案管理。要对生产过程的物料流、能量流、质量流、资金流和数据流进行完全监测、分析、控制和优化。克服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重控制、轻管理,重记账、轻优化”的现象。

(十三)煤炭运销物流平台

推进企业电子商务深化应用。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内容。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已深入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改变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

择。

建立全省煤炭物联网应用的核心支撑平台,实现与煤矿主流设备及煤炭企业各种信息系统的智能对接,各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平台高效整合现有设备及信息系统,快速实现矿山的物联化。引领煤炭行业物联网核心系统的研发、行业应用及推广,包括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物流贸易、机械装备等。

加强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省属五大集团公司、煤炭运销公司、煤炭进出口公司建立整合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资源管理系统、物流信息化系统、交易支付系统、安全认证系统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电子商务,梳理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强化集团公司信息化皮用。

(十四)大型煤炭集团公司ERP系统

各大型煤矿集团公司,要深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市场竞争和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应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更快地掌握信息和整合信息资源,坚决放弃手工操作电子化式的管理信息化。

一是要从产业链、协同商务和信息集成的视角出发,从全面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出发,改造企业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员工素质,提升集团管控能力,加强市场预测分析,强化财务分析控制,确保连续均衡生产,提高信息整合利用,重组企业业务模式,构建协同商务体系,要借助深化ERP应用进一步扎实管理基础,梳理业务流程、进行数据准备、规范统一编码,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

二是要从企业制度管控、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三个层面规划ERP应用,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各企业要针对核心业务流程,选择管理信息化重点模块重点突破;要在不断完善生产自动化和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基础上,推进企业ERP项目的实施,建立企业综合管理平台(ERP)系统,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物资供应、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信息化,形成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生产执行层三级综合管理信息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科学决策水平,提升大篥团公司的集中管控能力。

(十五)地方煤矿信息化建设

采取扶持引导、示范推广、深化服务、宣传激励,交流培训等方式,加快地方煤矿信息化进程;把地方煤矿信息化作为全面推进全省煤炭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措施,纳入服务、支持的各项政策文件,加大扶持力度。

500万吨及以上企业,建立门户网站,完成工业视频系统、矿井网络平台、矿井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矿井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加快煤炭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建设。

120万吨及以上企业,建立门户网站,建设工业视频系统、矿井网络平台,构建矿井综合生产自动化系统,主要生产过程实现中远程

集中控制。

90-120万吨企业,完成基础网络平台和工业视频系统建设,构建矿井生产辅助系统及环境监测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实现安全、采掘、运输、通风等主要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

(十六)非煤产业信息化建设

大型煤炭企业正在由单一煤炭生产向煤基多联产、延伸转化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转变。煤焦化、煤化工、煤电铝、煤建材、煤气化、煤液化等三产信息化工作内容包括:生产自动化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生产与技术管理系统、环境保护系统、质量管理体系、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十七)煤矿节能环保信息系统

研究煤矿节能环保信息系统的开发,开展适用于煤炭行业的环保节能数据分析、污染物排放实时监控及能源利用、环境状况评估系统的研究。实现对重点用能单位用钝情况实时监控,促进信息技术在能效监测领域的应用,提高能效监测和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

省属五大集团公司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开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并实现与主力矿井的联网。利用整合自动化和信息管控一体化节能减排新技术,通过在线实时监测,汇总、分析能源消耗情况,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制定能源管理和使用计划,指导煤矿生产工艺的优化

与技术革新。推进煤炭洗选加工、矸石利用、煤层气等领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十八)全省煤炭行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以山西省煤炭学会计算机通信专业委员会、山西省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为依托,重点支持山西煤炭工业两化深度融合配套产业的研发,包括煤炭物流、成套装备制造、监测监控系统生产、软件产品及服务等;积极培育和发展集信息化发展、咨询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系统运行维护及专业培训为一体的生产性服务业、外包服务产业,构建面向全省煤炭行业的低成本、安全可靠的信息化服务保障平台,为各类煤炭企事业单位、煤矿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五、工作安排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要以提升企业能级为目的,以研发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等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或模块为切入点,突破瓶颈,分类推进,分步实施。

(一)培植两化融合示范煤矿

培育两化融合示范煤矿,强他典型带动作用。根据企业信息化投入强度、信息化重视程度、信息化制度建设、信息化应用程度以及信息化产出效益等情况,各市煤炭局、各大集团公司确定10-15个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矿井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生产监控、企业经营

管理等环节信息技术应用突出的煤矿,作为两化融合示范煤矿,树立典型和样板,重点培育、重点支持、重点服务,探索建设两化融合煤矿的最佳实践路径。具体要求:

1、质量标准化矿井和质量标准化调度室。

2、机械化程度高,各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

3、信息化程度高,建成了覆盖金矿井的工业以太环网、计算机管理信息网。

4、应用水平高,对已建成的信息和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运行和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

5、技术队伍强,有适应开展两化融合工作的人才。

6、两化融合试点工作要突出自身的特色。

各单位要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要有工作机构,负责两化融合的建设、运行、维护工作,要加强培训,形成稳定的技术队伍。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到2013年底,示范煤矿完成两化融合工作内容建设。

(二)重点技术工作安排

在省煤炭厅信息中心统一组织协调下,各有关单位重点开展以下重点技术攻关工作:

山西焦煤集团重点攻关煤炭物联网应用,研究试用于井下无线衰减大、电气防爆等特性的技术,制定物联网信息编码、传输、处理标准,应用于安全、设备监控、应急救援等方面。

同煤集团重点攻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平台,整体规划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统一数据采集应用标准,整合安全环境监控系统应用。

潞煤集团重点攻关企业ERP系统、多业务板块系统应用融合,统一各板块的财务、物资供应、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实现集团的集中资源调度与管理。

阳煤集团重点攻关煤炭企业管控一体化,加强信息化价值管理和业务需求管理,通过统一的数据平台、门户网站和定义的KPI指标,充分发挥信息化价值,优化企业运营管理。

晋煤集团重点攻关煤矿节能减排,建立企业能效标准,制定企业能源使用计划,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煤运公司负责煤炭物流信息化建设,监控煤炭生产、运输、销售、库存情况,实现煤炭产业全过程的衔接。

潞安环能、阳煤集团、晋城无烟煤集团公司,加强与IT企业联合,开发架构煤炭工业MES系统,规范接口,完善标准,在全省煤炭企业推广。

太原市煤炭局以东山煤矿作为安全隐患排查信息化试点,工作包括煤炭企业安全隐患认定标准研究,隐患数据采集技术、标准隐患排查库的研究。

晋城市煤炭局重点攻关煤炭行政监管综合平台建谩,统一规划实施项目管理、劳动用工管理、教育培训管理、行政审批等系统的建设。

吕梁市煤炭局开展煤矿井下、地面视频系统联网工作,实现各级

煤炭管理部门远程调用、观看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工业电视主画面。

(三)关键技术攻关与软课题研究

紧密跟踪全球、全国信息化发展进程,适应煤炭行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加大信息化高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在省煤炭厅信息中心统一组织协调下,重点开展以下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

1、物联网技术

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和技术,重点研究在井下人员识别定位、设备实时监控、物资动态监控、物流管理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开展煤炭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全程管控及地质勘探、设计、建井等领域的研究。

2、云计算技术

研究探索出适合煤炭行业实际的云计算发展与应用模式,探讨利用云计算的租用模式,为中小煤炭企业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重点是云端数据海量存储、虚拟技术、存储及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中小煤炭企业按照服务租用外包方式,按需租用软硬件资源。

3、灵活定制的管控一体化软件平台

煤矿现有的应用信息系统无法根据煤矿生产发展、管理流程的变更进行灵活调整,需要进行大量的代码修改或二次开发。因此,需要研究开发面向煤矿安全、生产、运营管理的企业级服务系统架构

(SOA),使各业务系统可以灵活接入,系统工作流程可以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变化而修改,适应企业生产流程不断变化、优化的需要。

4、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自动识别技术

现有的井下人员管理系统不能满足事故应急救援和人员管理的需要,需要研究井下人员精确定位、虹膜和人脸自动识别、安全培训和上岗证信息化管理。通过设置在人员入井口的虹膜和脸部等检测装置,监测入井人员特征,与上岗证上的虹膜及人脸数据库资料对比,禁止没有取得上岗证的人员下井。

5、重大关键设备生产、运输、仓储、使用维护全过程管控 煤矿使用的掘进机、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带式运输机、提升机、电动车、通风机、水泵、压风机、移动变电站等大型机电设备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需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矿用重大设备生产、运输、仓储、使用、维护过程的跟踪管理和故障诊断。

6、重大灾害预警

煤矿现安装的安全监控系统,具有瓦斯、通风等实时监测、报警和断电功能,部分系统县有瓦斯、火灾、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预警功能,但预警准确度较低,难以满足煤矿安全生产需要。研究基于物联网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瓦斯、火灾、冲击地压等灾害预警技术,提高煤矿重大灾害预警的准确率。

7、无人工作面地面遥控

目前采煤工作面能够做到工作面有人巡视条件下的回采巷道遥控和记忆割煤,但不能自动识别煤岩,不能实现工作面无人控制。需

要研究煤岩分界识别技术和仪器,研究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运输机的精确定位技术,进一步提高监控的可靠性,实现无人工作面地面遥控。

8、“智慧矿山”建设

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在煤矿集成应用各类传感感知、信息通讯、自动控制、智能决策等技术,在开采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的基础上,使井下的设备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整个矿井形成一个设备的智能化集群,保证矿山的高效、低耗、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信息化发展保障措施

为保持“十二五”我省煤炭信息化发展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发展目标,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信息化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各级煤炭管理部门信息化领导机构,建立上下联动的全省煤炭信息化工作机制。各级煤炭管理部门要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形成省、市、县三级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其在煤炭倍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中的牵头作用;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机构,要有明确职能、编制,落实经费来源。

各集团公司、各煤炭企业,成立由企业主要领导领导为组长、各主要业务部门负责入组成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企业主要负责人要

直接参与信息化重要决策,亲自协调推动重大信息化项目实施,加强信息化统一领导的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机构,特别是大中型煤炭企业要设立首席信息官(CIO),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落实机构和人员,强化统一管理职能,不断提高信息化决策的执行和组织实施水平。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要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在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中要牵头组织协调各相关业务部门和用户单位,共同推进项目实施,保证项目成功建设和推广应用。

理顺信息化部门与业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关系。基础网络、跨部门和综合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由信息化部门负责建设管理。业务部门负责提出业务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防止出现部门各自为政、重复投资和低水平应用问题。

(二)建立信息化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信息化绩效考核。省煤炭厅参照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建立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机制,重点从IT技术、流程优化、财务业绩和战略匹配等方面,对各大集团公司、主体煤炭企业信息化绩效进行考核评价。各市煤炭局将信息化纳入对所监管各生产煤矿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建立健全信息化激励约束机制。各大集团公司研究制订具体、合理、可行的信息化考核指标体系,将信息化绩效列入对企业各部门、所监管煤矿、有关二级单位及非煤企业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促

进信息化责任与权利紧密结合。

2011年开始,省煤炭厅将各单位的两化融合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信息化项目实施

各级煤炭主管部门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大工程来实施,作为重点工作纳入本部门信息化总体规划;要加大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推进政务信息化;要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各煤炭企业要从加强基础管理、实施流程再造、提升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局出发,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要建立信息化投入保障制度,信息化总体规划和计划的估算要纳入企业估算管理;要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集中投入,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保证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的持续投入;要提高企业信息化投入在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中的比重,在确保信息化项目建设投入的同时,估算信息化运维费用,大型煤炭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应达到年销售收入的1%以上,中小型煤炭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应达到销售收入的3%以上。

资金投入要做到“建设和运衍”并重,在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的同时,重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安全保障、系统升级改造及培训等专项资金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必要保障。

(四)加强制度和标准建设,构建信息化政策标准体系

标准规范建设是煤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国家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我省煤炭行业实际,制定适用于煤炭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措施。建立健全信息化基础工作、信息共享服务、数据交换与更新、数据库运行、项目组织等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保障网络互连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系统高效安全运行。

省煤炭厅组织编写《山西省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规范与标准体系》;组织裁定《幽西省煤炭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五)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山西煤炭专网及全省性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把网络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纳入煤矿企业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成为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信息化构架或规划中,要制定物理安全策略,保护电源、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网络服务器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或搭线窃听攻击。

推进数字签名和数字认证应用。各国有重点煤矿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要在企业OA系统、财务系统、供应链系统及电子商务领域开展数字签名和数字认证应用,企业信息化系统构架均要设计数字莶名和数字认证解决方案。

加强企业数据库安全管理。采用备份、镜像技术、归档、转储、分级存储、奇偶检验等技术手段或措施,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加强企业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机制。

推进企业数据灾备系统建设。各国有重点煤矿集团公司建立灾备系统,鼓励中小煤炭企业委托具有保密资质的ICT企业建立灾备系统,大型企业可根据实际自建或委托建立灾备系统。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与深化企业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对已运行信息系统进行定级备案、整改建设和测评,新建信息系统要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确保企业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按照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加强煤矿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晋煤办信发[2 011)1748号)要求,做好煤矿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漏洞堵塞,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提高防范水平,切实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全省煤炭行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造就一支规模和结构能够适应煤炭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信息化人材队伍,保持队伍的稳定;要尊重信息化人才成长规律,以信息化项目为依托,培养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加强企业信息化职业技能培训。要把信息化培训纳入企业人力资

源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员工培训时间。要确保信息化培训投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新建或技术改造投资项目、信息化项目,要将信息化培训费用估算列入项目投资。要把企业信息化基础知识、岗位信息化专业基础知识纳入企业员工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开展内聘内训、外聘内训、外派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培训。

(七)加强交流合作,提高信息化创新能力

加强与全国煤炭信息化先进单位、信息化先进行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建立由省煤炭厅牵头,联合有关高校及科研单位、煤炭企业和IT厂商共同参与的协作机制,对煤炭信息化相关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在煤炭资源、灾害监测预测、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基于网络信息交换和服务等技术领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注重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煤炭信息化建设中的推广应用。

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强信息技术成果转化、产品研发与推广应用,提高信息技术贡献率,推动信息化由“投入型”向“产出型”方向发展。

七、投资估算

根据上述提到的“十二五”时期我省煤炭信息化发展总体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与软课题研究等,开发、建设投

资估算分为省煤炭厅、集团公司、市煤炭局、县(区)煤炭局、煤矿五个部分,总计4695657.78万元,约470亿元。其中:省煤炭厅投资估算为3660万元;省属八大集团公司及正华实业公司(公司机关)投资估算为228376.44万元;11个市投资估算为13750万元,6 4个县(区)投资估算为53760万元;1067座煤矿投资估算为4396111.34万元,约440亿元。

(一)省厅投资估算

省煤炭厅投资共计3660万元(见附表一)。

(二)集团公司投资估算(公司机关)

集团公司包括焦煤、同煤、阳煤、晋煤、潞煤五大集团及省煤运公司、省煤炭进出口公司、平朔煤炭公司、山西正华实业公司。投资主要是集团公司级管理层面信息化项目建设投资,共计228376.44万元,(见附表二)。

(三)11个市煤炭局投资估算

每个市投资1250万元,11个市投资共计13750万元(见附表三)。

(四)产煤县(区)煤炭局投资估算

产煤县(区)按照64个计算(3座煤矿以下的20个县(区)不计),每个县投资840万元,64个县投资共计53760万元(见附表四)。

(五)煤矿投资估算

经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后,我省共有1067座煤矿,分布在11个市84个县(区)。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分为30万吨、45万吨、60万吨、120万吨、150万吨、300万吨、400万吨、500万吨及以上煤矿。以90万吨地方煤矿、300万吨国有煤矿达到两化融合目标信息化项目投资金额为基数,按相应系数计算出1067座不同设计生产能力矿井的信息化建设投资,共计4396111.34万元,约440亿元(见附表五)。

下载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