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个体专业成长塑“智慧型教师”形象
促个体专业成长塑“智慧型教师”形象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启示
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 陈美红
摘要:智慧型教师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境界。与知识型教师相比,智慧型教师更具有创造性、伦理性和实践性特征。要塑造智慧型教师形象,需不断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积极的职业情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智慧型教师应既是“教人者”,也是“学习者”和教育的“反思者”与“研究者”。
关键词:智慧型教师,专业成长,职业情感,终身学习,科研
当前世界正进入一个以智慧型创新人才为主流的社会。对智慧型人才的需求,就是对智慧教育的需求,就是对智慧型教师的需求。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具有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智慧型教师在新的时代应运而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新路向。
一、新课程理念下智慧型教师形象的定位
智慧是个体在特定文化情境和社会心理背景的熏染下,在知识、情感、经验摄取、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意志、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接受教育和人生历练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反应能力。
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境界,其实质是教师专业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创新品质.教育智慧是优秀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教育智慧应当渗透、内化、体现于包括师生关系与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等在内的教育的一切方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机智应付的综合能力.智慧型教师是指通过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寻求教育实践活动所必需的教育智慧,从而具有高情商、高智商、高效能的一类教师.他们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下的产物,与知识型教师相比,智慧型教师更具有创造性、伦理性和实践性特征。
1.创造性是智慧型教师的首要特征
教师职业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不懈探索和教育的不断创新上。由于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教师所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因而教师成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他必须根据具体的对象、情境和内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教师职业的创造性还表现在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上。时代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呼唤向教师提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任务。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的方法和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摆在教育的首位。教师职业的创造性也表现在教师巧妙地运用各种教育影响上,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去分辨、扬其益而化其弊,帮助学生架设起一座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桥梁.2.伦理性是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智慧型教师理应体现的特性
Clark认为教学是伦理性职业,教学本质上是复杂的道德性活动。教学过程涉及价值、个人偏好、道德等因素,教师应具备一些带有道德品性的素质:如爱心、责任感、幽默与活力等。智慧型教师以“人”而不是以“知识”为教育对象,能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开放与和谐。其次,在智慧型教师看来,教学是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而不是以掌握、传输知识为目的,知识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第三,智慧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与学生交往的、开放的、共生的形式进行教学,以道德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有价值的知识.3.实践性是智慧型教师积淀智慧的源泉
从教师专业发展所应具备的知识来看,实践性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智慧型教师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和提升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教师智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智慧型教师必须经历实践的历练,并在实践中成长起来,高居理论的庙堂是培养不出智慧型教师的。
二、学陶师陶,不断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
由“知识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转变的支持源泉就是教师专业的成长,那么应从哪几方面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经过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 1.职业情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
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来自教师的内心追求,来自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教师的情感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教师的传“道”、授“业”。
1)高度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是教师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影响学生的精神力量。教师应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甘为骆驼”的无私献身精神.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关心教育的发展,爱岗敬业,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淡泊名利,不计得失,要“把一切利己之念摒除,把一切利己之事抛弃”,“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整个的心”贡献给全体学生,献给全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多方面的合格人才而贡献力量!。
2)教师应有“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作为教师都应该奉献爱心:爱事业、爱学生、爱专研,而爱学生是三爱的核心,爱是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的“酶”。陶行知先生提醒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一个不肯对学生奉献爱心的人怎么能在教育岗位上敬业、乐业、精业?
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
教师专业生涯表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终身的发展过程,是职前教育,新任教师培训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要求。教师始终都应该是持续的“学习者”,这种学习就是“专业发展”,就是专业成长。
陶行知用他的远见卓识,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观念.他指出“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读书多,则积理富,积理富,则随时应用,卓有余裕矣。”教师只有博闻强记,多见多识,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他特别强调,教师除了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技能之外,要学好教育科学,“盖教育之举措,悉当根据于学理。学理幽探,研究始明。教育学术,吾人所宜研究,庶南辕无北辙之虞,作到有理解之效也。” 教师要汲取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职业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作为根基。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才能够帮助自己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才能够树立自己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威信。
教师要形成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保证,是教师教书育人所必备的业务素质。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人透彻的理解。如果有学科背景,对学科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则学科教学知识会随着教学经验发展起来。
教师要具备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专业化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有一定的学科理论作为支撑。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当通晓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这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特殊要求,是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3.“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教育科研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先生说:“惟独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建设适合国情的教育。”“每人都有科学方法去办教育的决心,每人都去研究或解决一个小问题,我敢说:不出三十年中国教育准有好的成效。”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实践证明,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是沟通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桥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书匠”形象,就要在认识教师参与科研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阅读有关的教育教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文献,从“反思”入手,在与专业研究者的合作研究中,逐步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努力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这样才能全面塑造21世纪的教师新形象。
“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通过反思日记、课堂观摩、校际研讨和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个人专业水平的提高。
现代教育呼唤创新,也唯有创新,才能开拓教育的新篇章。教育要创新,惟有走教育科研这条路。教师只有搞教育科研,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促进专业的成长,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开创美好的教育事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在多种教学方法中进行优化组合和重新建构,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的职业生涯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与震荡,它越来越强烈地呼唤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待工作要有爱教、乐业、勇于奉献的精神;同时要转变和树立新的教师角色,既是“教人者”,也是“学习者”和教育的“反思者”与“研究者”。
参考文献: [1]刁培萼、吴也显等:《智慧型教师素质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25页。[2]克莱德·柯伦.教学的美学[J].周南照译.教育研究,1985(3):48 [3]刘创.教育智慧: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构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15-17.[4]申继亮.知识.反思.观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3.[5]王枬.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J].社会科学家,2002(2):5-6.[6]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6.[7]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5.[8]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Klark.Teaching Standards And Moral Dispositions:Can We Have One Without The Other?,http://www.aare.edu.au/01pap/gro01456.htm.
第二篇:教师形象塑
教师形体艺术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
——形体训练与教师形象塑造课程期末作业
【摘要】 教师形体艺术语言作为一种非语言交际形式,除了具有一般性体态语的特点外,还具有辅助性、有意性、情境性等独特的特点。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如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增强课程内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沟通师生情感、维持课堂秩序等。教师形体艺术语言要注意紧密配合教学内容,有自然得体的教态,实现内在气质与外在行为的统一。教师形体艺术语言与言语教学要协调配合,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师形体艺术语言课堂教学作用效果
教师形体艺术语言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也曾说过, 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的不同, 效率可能相差20倍。俗语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优化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首先注重提高自己的形体艺术语言。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将教学内容通过某种手段与教育对象达到和谐的统一,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如知识的渊博程度、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灵活运用能力、教学经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等。其中教师的形体艺术语言在教学之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运用得好,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术语言是教师运用表情, 姿态, 手势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无声语言, 它是有声语言的补充和形象发挥。有关专家研究认为,教师教学语言的总效果= 55% 的言词+ 20% 的声音+ 25% 的形体。由此可见, 形体语言在教学中重要地位。教师如能以自然和谐的形体语言辅助讲课, 不仅可以增加信息渠道, 而且还可以把教学内容表达得更充分, 更直观, 更具体, 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一是衣着。教师为人师表,衣着应该大方、朴素、庄重。当然作为教师也不可不修边幅,更不能奇装异服。否则,会吸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还会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是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会运用这一形体语言。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把眼睛从备课本、课本中解放出来。去关注学生,要不断地扫视教室,注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你在乎他的存在。其次,当某个学生走神或做出格的事情时,要用眼神提示警告他,既顾及了他的自尊,又不影响教学;当某个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用眼神鼓励他,激
发他的自信心。再次,当你要提醒的对象不能直接看到或没有看到你的眼睛时,或为了达到教学、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某种目的,可以采用眼神的暗示功能。
三是面部表情。在课堂教学中,面部表情的运用应当灵活,既不能过分严肃让学生感到紧张、局促,同时也不能过分随和,影响组织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面部表情尤为重要。一方面要配合眼神、手势组织教学,另一方面要根据课文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配合表情的朗诵充分地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教师授课时的面部表情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它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质量;可以给孩子一片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乐中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是手势和风度。课堂教学虽不同于表演艺术,但恰当地运用手势进行教学,也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一方面,在组织教学中配合眼神、面部表情,更有效地将学生吸引住,另一方面与其他形体语言的配合运用,能更深刻的表现课文的主题。再就是恰当的手势能体现教师良好的修养,同时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提问学生,做一个大方的手心向上的伸手动作,让他站起来;做一个手心向下的伸手动作,让他坐下去。这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还应该有一个好的风度。所谓风度,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举止行为以及姿态等方面的外在表现。教师的举止姿态,总的要求应该是稳重端庄和落落大方。在公众场合,还应十分注意自己的谈吐和动作,如不要一面讲话,一面抠鼻子,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烟蒂,否则,都会影响自己的教师形象。
形体艺术语言要达到自然和谐, 一是要与教学内容和谐一致。教师应在教学能容的支配下, 自然而然地运用形体语言。如分析阐述时, 手势要柔缓舒展, 不能随意乱比画;归纳总结时, 手势应慢慢收拢。二是要与有声语言保持和谐一致。当需要用形体语言强化情感, 摹形拟态时,“言”,“形”要合拍, 态势动作不能过早或过晚, 否则将无助于有声语言的表达。三是形体语言各要素之间要保持和谐一致。合理调动眼神, 表情, 手势和姿态, 让它们有机结合, 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教学的各种信息, 表现教师的丰富情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当前,教师培养标准涉及面广,不再仅仅侧重专业知识,形体艺术语言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形体艺术语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身体部分的变化,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非语言形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除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外的一种特殊语言。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是完善或者促进教学的一种手段。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其特殊性是由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目标特征和活动结构特征所决、定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自觉地通过形体艺术语言将丰富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教学效果。
形体艺术语言具有跨文化性、真实性、先天性、差异性等一般特征。除了这些一般特征之外,教师形体艺术语言还具辅助性、有意性、情境性、感染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其教学中有很多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充或代替课堂言语教学,增大课堂的信息量。教师形体艺术语言最大的功能和特点就是它可以辅助、补充、加强有声教学。同时,教师形体艺术语言有时还可以部分代替有声语言,独立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言语教学与体态语的合理结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描写了韩麦尔先生在临下课前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韩麦尔先生恰切的体态语在不自觉中达到了知识与情感价值观的双重教学目标,他的符合特定情境的体态语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补充和强化言语教学的作用。
二、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不宜长久地集中在一个固定的信息源上,否则容易疲劳。如果教师能够在讲课过程中加入一些形体艺术语言,做到视觉和听觉不断变换,则能够促使学生持久地集中注意力,进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并构建起知识脉络。教师形体艺术语言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与言语教学的紧密配合上。教师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协调自如的手势、身体所处的位置等体态语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帮助学生切身体会和理解课程内容的意义,把抽象的概念或形象具体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多维目标,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积极的体态语有助于沟通师生情感。教师干净整洁的形象、和蔼可亲的面容、慈爱的微笑、信任的眼神等都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让学生接受并喜欢上这样的教师,愿意听他的课,与他沟通,进而就会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四、维持课堂秩序,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一位教师在讲课时发现下面有一位学生在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这时教师并没有停止讲课,而是走下讲台,不动声色地在该同学肩上轻轻地拍了一下。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妥,便开始专心听讲了。这位教师既在没有影响课堂进度的情况下纠正了学生的违纪行为,同时又细心地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在上述例子中,教师运用体态语维持了课堂秩序,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随时停下来处理课
堂违纪现象和突发事件,所以教师会在需要的时候用严肃的表情、不悦的眼神、轻拍以及脚步停顿等体态语来暗示学生,及时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以保证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
五、教师形体艺术语言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体育、德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得体的穿着、饱满的热情、积极的精神状态以及和蔼的表情等,都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如果教师能一直使用积极的形体艺术语言来影响和教育学生,那么,学生也会具备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生活状态,从而使学生在外在形象、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更高的追求。除了良好的形象和精神状态之外,教师的身体力行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一位事必躬亲的教师,会带头保护花草树木、捡拾垃圾、帮助陌生人等,以实际行动感召学生,这比口号和标语的教育效果更明显。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形体艺术语言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教师形体艺术语言的运用对于学生大脑右半球潜能的开发,学生兴趣、爱好、意志的培养以及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为“社会人”等方面都有重大的作用。可见,教师形体艺术语言对教学效果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促进教育目标达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形体艺术语言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教师形体艺术语言的运用对于学生大脑右半球潜能的开发,学生兴趣、爱好、意志的培养以及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为“社会人”等方面都有重大的作用。可见,教师形体艺术语言对教学效果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促进教育目标达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那么教师在运用形体艺术语言的过程中就应该争取做到自然、得体、积极。使得其配合教学内容,准确恰当,做到教态自然得体、稳重大方,同时提高全面素质,做到内在气质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总之,教师形体艺术语言作为一种非言语交际工具,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等都起着很大作用。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实践和总结,从而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篇:真抓实干促教师专业成长
真抓实干促教师专业成长
“如今,这金海中学可难考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考上了金海中学喽!”“我还有好多同学想来金海中学读书,可就是进不来啊!”……2012年9月1日,金海中学七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天,校园里报名的家长、学生熙来攘往,不少人在感叹金海中学这所名校门槛高,难进!
朋友们,我们在期待这样的场景出现,我们也一直在为这样的场景而努力。我们都知道有优秀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一、一定要干,为教师专业成长早规划
为建设一支“乐学习,善教学,会研究,敢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早在2009年,黎校长就高瞻远瞩,组织各学科组分组做好了从2009年9月至2014年7月的学科课程五年发展规划。各组根据具体情况,从目标任务、实施步骤、主要措施等方面做了各学科的五年发展规划,并且装订成书。各学科组每一学年的各项工作都是在这个规划的指导下开展的,而且每学期结束时,各学科组都要对照规划书进行盘点,达成了哪些目标,还有哪些目标未达成或者效果不明显。对于未达成的目标,则积极整改,确保达成。
另一方面,我们发挥学校功勋、名优、骨干教师的力量,建立全
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特别是对一些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采用“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精雕细刻”的定向培养。
有了专家的引领和名师的指点,教师就容易走出思想上的认识误区,从而提升理念,拓展视野,在不断的智慧交流中获得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2011年中考中,我们不少科目A等人数较往年有大幅度的增加,其中语文A等人数居雨花区第一。
2、行为跟进——实践锻炼促进提高
一名教师从新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规律。我们要努力遵循这一规律,抓住教师成长的关键期,引领教师行为跟进,帮助教师学会教学、提升能力、懂得研究,在实践中练就教师才能,促进提高。
为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我们采用“磨一磨”“逼一逼”的方法,帮助青年教师实现由新手到能手的转换。
对有潜质,有培养前途的教师,我们采用“扶一扶”的方法,有意识地把他们推上公开课的舞台,指导他们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让他们快速成长。
3、同伴互助——资源共享不断前行
学科组、备课组以“自主钻研、共同设计、分工行动、集体评议”为流程进行研讨的方式,有利于教师走出狭窄的自我天地,学会与同
事共同研究教材,共同反思得失。九年级语文组把组内研讨课均安排在星期三第五节课,听完课以后在第六节课马上进行评课等研讨,而且组内成员分工明确,确保在本学期对所有的复习专题都进行一次扎实的研讨,实效性很强。
学校以“金海大讲堂”为阵地,先后组织了“课堂的活实统一”、“合作小组建设与个性化评价”、“导学案的编写”等一系列的教学论坛活动,教师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一股轰轰烈烈的交流、研究之风。
4、个人反思——梳理得失提升才能
叶澜教授说:“写一辈子教案,可能还是个教书匠,写三年教学随笔,就可能成为一个名师”。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程序、教学结果等,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等方面的问题。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要求全校教师每周公示一篇教学反思,从总结一周的教学得失,提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措施等方面来撰写教学反思,且在下一周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整改提升。一年下来,教师们写了近40篇教学反思。在实践中,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进行修正,保留并优化有效的方法,改掉低效的方法,长此以往,教师们的教学艺术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干到成功,为教师专业成长搭舞台
我们的这一套培养教师的模式,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也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不少老师无论在业务上,还是在理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2009年上半年,语文组率先成立了“晓铭体验作
文工作室”,由何晓铭老师主持,带领一批语文教师每周都进行作文教学研讨,很多语文教师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解决了作文教学中的很多困惑。今年,我们又成立了由张新良老师主持的“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的建立,能让青年教师从中学到知识,习得能力,同时给了主持教师一份荣誉与事业,鞭策着成熟型教师不断进取,向更高更大的舞台迈进。
朋友们,2012年,金海就要迈进名校时代了。让我们为名校时代的到来想实事,干实事,为金海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献计献策!
让我们张开双臂,一起来拥抱金海名校时代的到来!
第四篇:牵手名校 促教师专业成长
牵手名校 促教师专业成长
万隆初中采取多种举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日,该校又与重庆六十八中取得联系,建立起友好学校关系,加强校际联谊联教,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为学校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选派优秀教师进行影子培训。该校每周派一名校级领导或中层干部带领3-5名教师到重庆六十八中学习一周,由六十八中安排落实指导教师或指导领导。派出的领导或中层干部深入其对口处室学习管理经验、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提高该校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同时,选派的教师跟随指导老师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深入到教研活动中,参加集体备课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二是邀请“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指导教师”六十八中校长张克运到校为全体教师作“文化根性——教育者心灵深处的香水”报告,提高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师德修养,增强职业幸福感。
该校为将该项培训落到实处,避免参培人员借此机会开展游玩活动,制定了相应的培训活动方案和考核惩罚措施,明确规定,凡不认真学习者一切费用自理,并按旷课处理;实行对参加影子培训的人员实行双向考核,即六十八中对参培人员考核和带队领导考核相结合;参培人员返校后必须人人在教职工大会谈感受和体会,并每人撰写一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交学校留存。
通过该项培训,参培教师内心深处无一不受到震撼,感叹六十八中教师的责任心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好,学校办学行为规范,较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师德水平。有的教师在培训体会中谈到:我通过这次培训,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需要学习的地方和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为我们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万隆初中 王卫东
第五篇:塑行风形象 做文明教师
塑行风形象
做文明教师
为进一步塑造教育的良好形象,让教师成为社会的文明使者,让教师的仪容、优雅举止、服饰、谈吐等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在金秋时节,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乡二联小学开展“塑行风形象
做文明教师”礼仪规范活动。
该校从教师教学礼仪、办公室礼仪、交往礼仪、集会礼仪等几方面制定细则,给予了详细的规定。该细则的制定,是该校加强管理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力抓手。为把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教师礼仪大讨论”,全体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出自身礼仪方面的不足,写出学习体会,制定整改措施,以此从深处挖掘教师礼仪带给教师队伍的新气息、新变化。学校为每一个办公室配备了容貌镜,教师上课之前检查自己的衣着容貌已成习惯。同时在学生中开展“教师礼仪评议”活动。教师的上课礼仪、语言礼仪、服饰礼仪等教师日常礼仪均作为一项内容交由学生进行评议,以此把教师礼仪更好的贯彻到教育教学日常细微工作中。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文明礼仪水平,强化了教育行风形象,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为创建教育示范县打下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任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