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策略研(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23:0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策略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策略研》。

第一篇: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策略研

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策略研 究 》 的开题报告

发布:刘惠敏 时间:2011-3-1 14:43:29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0 讨论:

《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策略研究 》 的开题报告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报告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与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社会,在物质文明的大潮冲击下,部分小学生过早地沾染上了诸多不良习气。精神空虚,沉迷网络,厌学情绪严重;自私自利自我意识严重;尊老爱幼、文明节俭等社会公德意识滑坡。这些问题使许多老师和家长处于迷茫无奈徘徊中。原因何在?因为现行教育中缺失了中国几千年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思想,口头上提出德育为本的方针,但实际上还是实行中考统考、高考统考等以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的策略,成绩大于素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是把孔孟学说的教育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造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断层的局面。“教育为本,德育先行”成了一句空话。中华民族本是礼仪之邦,可如今孝敬父母、礼貌谦让这些传统美德却逐步被人们遗忘。“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学生从小没有受到圣贤的良好教育,本来善良的心灵也就受到各种污染,于是做出各种错事来。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所谓“学优者德厚,学浅者德薄”。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不仅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而且具有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的意义。国学经典教育不仅培养文义通晓、才华擅长、经书熟习、学问通彻的博学之士,更是要培养行谊谨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心理教育学家的分析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最佳时期是0—13岁。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我国历代大师、学者和名人如李白、杜甫、曹雪芹、毛泽东等无一不是从诵读经典开始其学业。所以说,儿童时期进行国学伦理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儿童在这样的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培养儿童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会开启儿童未来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奠定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使儿童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

二、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国学教育”课程在全国中小学校也纷纷开设,“国学教育”也随之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新宠。面对国学教育在各地中小学尤其是小学阶段纷纷开设的现象,我们需要了解基础教育阶段国学教育的现实状况:国学教育都有那些内容、进行的形式怎样、有无专门教材、有无评价标准、师资情况如何、人们对国学教育的态度以及认识怎样,等等。从全国部分地方开设了国学教育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学生、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国学教育意义重大,也希望对其进行大力普及。但目前的国学教育也存在的问题,最集中的体现在没有明确的教育内容架构,没有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由于多是出于对国学的爱好和兴趣,甚至受流行风尚的影响,部分学校国学教育普遍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和形式主义的倾向。要想积极地推动国学教育在小学的展开,并使其进入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轨道,应对之策是从国学的当代教育价值入手进行国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和架构;必须强化国学教育的课程意识;在组织实施方面强调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原则,强调再现生活回归生活的学习策略;应该加强对国学教师的管理与培训。

三、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终身发展着眼,创新德育工作途径

国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种不朽的教育力量。它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国学教育培养新一代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责任感,是我们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2.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经典美文的赏析诵读,探索语文教学新思路,为学生大量阅读和未来写作独辟蹊径,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低年级侧重迅速增加识字量;中年级以记忆积累为重点;高年级着力为写作和古诗文后续学习奠基。

3.创建特色教育模式,探索学校内涵式发展道路

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学校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立足于教育的创新,将“国学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打造学校教育软实力,努力形成学校自己的品牌,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逐步探索、完善内涵式发展道路。

四、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选题的意义

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学生优秀品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发现学生越是即将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整体素质、个人涵养越是不尽如人意,一些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短视近利的行为造成了许多学生缺少健康心理和良好涵养,心境浮躁,性格极端的现状屡见不鲜。我们常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老师责怪学生难管理。如何打破德育工作这一僵局,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实施德育渗透,培养他们淳厚天性、良好品行,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具有极大教育能量的国学典籍。而且《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量化要求。即“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大量的经典诵读实验结论证明诵读国学有益于儿童语文素养、综合素质的提高。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合作进行了《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潜能开发》的相关实验研究,结论是:“儿童诵读国学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方面有显著的提高;提高儿童的注意力;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作为我们致力研究的目标。

(二)研究的价值

1.重新构建学校特色文化。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提炼、培育而成。加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每个学校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国学经典能营造学校良好的育人氛围,能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推广学习国学经典是开创学校向前发展的有利途径。2.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相符相成。探索开展小学语文开放式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认知的特点,从小学习经典文化,提高孩子的文学底蕴的同时提升孩子品德素养。同时拓宽语文教育途径,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3.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论语》中提到的启发式教学,也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教学理念。有疑就有问,有问才有答。几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作为教育发展如此完善的今天,更应该努力将这种优秀的教学理念融于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对于启发式教学,如何正确巧妙的引发孩子们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如何在疑问产生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这是整个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关键。这个中巧妙更多的不是依赖教材指导或投机取巧,而是需要教师本身的经验积累和对问题本身乃至问题外延的深刻把握。

五、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1.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学校在校园布局精、雅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建筑文化、塑像文化、楹联文化、篆刻文化、园林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等在校园美化方面的特殊作用。国学经典名句、书法篆刻与墙体文化紧密结合,诗词歌赋充溢眼帘,古色古香的教育设施之间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气息,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举手投足之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2.开设国学校本课程

学校把国学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将经典读物引入课堂,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国学课程教育开展伊始,学校就意识到,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应该有各自自己独特的国学课授课模式。因此,学校在这方面有意的对国学课教师加以引导。通过全面布置教学内容——领导听推门课——对教师进行培训——骨干教师上引路课——全体教师推进课——教师集体研讨等六个环节,在各年级段形成了独特的授课模式。

一、二年级:以故事带讲,联系生活实际,熟读成诵。

三、四年级: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

五、六年级: 温故知新,升华内涵,吟读成诵。各年级组按照自己的教育模式授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国学教育校本课程的开设,充分开发了学生的个性及潜能,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了课程改革。3.国学渗透各个学科

学校将“国学教育”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古诗文与语文教学水乳交融,古典名题丰富数学课堂,剪纸艺术、国画绽放于美术课堂,中华武术纳入体育课程,民乐旋律奏响音乐课堂,墨海书香飘溢写字课堂,中医、中药、茶文化充实综合实践活动等等。力求通过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4.注重熏陶潜移默化

利用学校电子屏幕开设“一分钟课程”,精选《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儒家经典、格言警句等,每天在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让学生在进出校门的短短一两分钟里,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每天的校园音乐还融入中国古典名曲,让学生在古典乐曲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配乐唐诗朗诵设置为上下课铃声,让国学伴着学生上课、下课,陶冶点燃学习激情。

六、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2004年中央先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是教育系统经常提到的中央8号文件和中央16号文件。两个文件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儒家伦理思想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二)遵循的原则

我们在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策略研究中,除应遵循情景创设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外,特别应重视以下几个原则: 1.批判继承原则

对待传统道德要有的正确态度。对其中合理的积极的成分,加以吸收为我所用;对其中的反动落后的东西、消极有害的成分加以抛弃。反对全盘复古和无批判继承。该论认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是好的,都比现存的东西要好。

如:传统“孝”的思想在今天仍具重要意义。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关心、爱护、养育子女,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体贴自己的双亲,并在父母年老双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要主动地担负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这在任何时期都是必要的。大学生应当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当然,传统道德中“孝”的思想应当批判地继承。孝顺父母,并不是要无原则地顺从。所以,宋明理学家鼓吹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是对孝的绝对化、片面化的理解,应当持批判的态度。2.注重过程原则

培养孩子优良品德应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渗透,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教育的结果也会根据学生的的不同情况在变化。它不以解决学生的全部道德问题为宗旨,而是教会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从而影响身边的人,扩大教育的范围。3.鼓励创新原则

创新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我们的课题对教师与学生而言都是很新的事物,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鼓励教师和学生都能探索到新的教法和学法。把课题真正建立在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七、完成本课题的措施

1.建立健全课题组,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自治区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以及惠农区课题实施管理条例和市二小课题组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管理,制定并逐步完善研究制度。

2.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课堂提问”的理论文章,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育人观,构建学习型课题科研小组。

3.加强研究过程的调控,采用奖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师积累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撰写教师日志、相关论文、相关教学设计,开展一课多上教学实录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反思与交流活动,定期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4.积极争取学校领导对该课题的重视,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王茂奎校长公开承诺,对自治区立项的课题一定全力支持,为保障课题的顺利实施,产生课题的积极效应,鼓励课题组教师创新,为课题组提供至少3000元的经费支持,为课题组配备电脑,聘请专家上门指导或选派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一)国学经典 1.国学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自从出了孔夫子,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把儒家学说奉为经典。儒家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座右铭,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完美的人生理想,是尘世间最真、善、美的理想体系,是传统中国人在人间作为完人的行为准则。2.经典

经典是指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本课题中“国学经典”指的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并对小学生有教育意义适合他们阅读。如《论语》《三字经》《弟子规》这些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二)优良品德

一个人的优良品德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遵守社会公德,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遵守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遵守家庭美德,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这也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用国学经典文化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2.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行。

3.对儿童进行经典诵读和国学启蒙教育,培养孩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教师能探索出国学教育的新途径,并将德育渗透到个学科中,教师之间能够协作与交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育人观。

(二)研究的内容: 1.将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开设国学课。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和各年级国学教育的具体目标。安排一至六年级每周一节课为国学课程,将国学精髓《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作为我校各年级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构建国学课的授课模式,不同年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自己独特的国学课授课模式。通过全面布置教学内容——对教师进行培训——骨干教师上引路课——全员教师推进课——教师的集体研讨等五个环节,即:

一、二年级学习《三字经》:以故事带讲,联系生活实际,熟读成诵。

三、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

五、六年级学习《论语》: 温故知新,升华内涵,熟读成诵。通过每周一次的国学课程,使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最终成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谦谦君子。

2.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经典的知识点,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经典内涵,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语文学科的教师和思品社会学科的教师挖掘经典知识点,并在课堂教学中组织重点讨论,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营造“国学教育”育人环境,让经典育人“润物无声”。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学校进行了精心设计,整体规划,分块布局,处处体现国学教育特色。我们在学校教学楼的所有学生经过的墙壁、走廊上张贴了国学经典的宣传牌。学校在设计时采用了红色和绿色两个主色调,绿色象征着一种生机昂然、清新宁静的生命力和自然力。12个古红色的大字“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特色育人”与铜绿色的装饰框,构成一种和谐关系的色彩群。如茵的草坪与红色的田径跑道相得益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4.拓展“国学经典教育”实践活动,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在实践活动之中,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国学教育”,有常规国学教育学科活动,有结合养成教育的主题活动,还有一年一届的大型文化艺术节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发动师生开发出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一是利用大课间,放学路队,上操时让学生边做操、边诵读,边走路边诵读。既锻炼了身体,又诵读了经文。二是经典游戏表演。以往拍拍手、跳皮筋等游戏的顺口溜如今换成了“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等经文,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把经典语句配上时代音乐,走上表演舞台,赋予新时代的气息,让小学生享受到创新的乐趣。三是开展社团活动。为了能够理解经文的含义,学生还自发成立了社团,由各班诵经的爱好者组成,他们在一起共同探讨儒家经典的深厚内涵,共同探讨自己的人生感悟,共同展示自己诵读的成果。教师们也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聚在一起研究儒家经典,探讨人生理想,讨论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是活动的主要内容。四是经典故事表演。在熟读、熟背经典内容的基础上,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尝试深入理解经文的内容,他们把经文里的小故事进行改编,设计台词,搬上舞台进行表演,例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头悬梁、椎刺骨》、《孟母三迁》等都成了同学们进行再想象、再创造的基石。

5.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结合起来,结合《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联系新形势要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在家里学生自觉做到进家出门主动和父母打招呼,好吃的东西让长辈先尝,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等;在学校学生自觉尊敬老师,关爱同学。这些活动使学生懂得了学会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应该从小做起。

三、本课题研究思路

我们选择“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行的探索”研究课题,最终目的是通过我校的校本课的读诵、书写、简单的讲解方式还有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活动中体味感悟国学经典的魅力,提高孩子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行。

1.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研究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开发国学经典教育,旨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并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言行。即: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与同伴、与师长、与兄弟姐妹相处的基本礼仪规范,养成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尊敬父母师长,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品行。这样不仅课题研究有了新意,而且具有了实用价值。

2.从当前学校教育来看,过高重视学生智育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我们从现在学生突出表现的不良习惯出发,开设国学经典课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感染熏陶学生的性情。达到提高学生优良品行的目的。3.本着探索问题的原则开展研究,要重视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从新的视角开展研究,才能得出新鲜的、有价值的结论。

四、本课题研究的对象

小学7——12岁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参考国学经典著作,提炼适合小学生使用的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2.访谈法:通过家长会给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与家长面谈或电话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言行方面的缺失。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面谈、QQ聊天、心理咨询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现状。

3.观察法:利用各个学科课堂教学时间或重大活动,观察学生在言行举止方面的表现并记录在案,便于解决相关问题。

4.实践研究法: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修改边提升的方法,在实践反馈中不断提高研究质量。5.对比研究法:此方法应用于研究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前后思想、言行等方面的变化。

六、本课题研究实施步骤(课题预计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1.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完成课题的论证,制定实施方案。2.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2年12月)

对研究的内容进行具体的研究论证,并分阶段及时总结整理阶段性成果。3.汇总阶段:(2013年1月——2013年9月)

全面总结研究的工作,搜集整理研究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七、本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组长:刘惠敏

负责开题报告的撰写,课题研究过程的组织和方案设计及课题资料的上传 副组长:刘培礼 负责监督课题活动的开展 成员:

周惠芬、黄鹂静、冯源源 负责公开课的组织和实施 韩立艳

协助刘惠敏开展工作

八、预期达到的结果:

1.使校园环境更具有育人气息。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课一操都显现一个鲜明的特征——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既有无声地熏陶和感染,更有有形的地引导和教育,处处凸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校园书香盎然,国蕴飘香。

2.师生素质明显提升,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师的一朝一夕,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展示了明显的特点——国学经典。学生陶冶了高雅情趣,开阔了胸襟,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学生的自律和行为规范能力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3.能给孩子们以精神上的滋养、激励、慰藉和启示。在无声的滋润与熏染中给孩子重要和深远的影响,达到正礼修身育人的目的。经典教育深入到课内,渗透到课外,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和育人的全过程,使学生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使经典育人“生根开花”。4.加大宣传力度,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我校的文艺节目《新学堂.三字经》获得惠农区文艺汇演一等奖,并多次在惠农区及石嘴山市和社区活动中表演,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国学经典教育使整个校园里充满了国学教育的气息,一篇篇经典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经典育人就是这样“润物无声”的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发生了质的升华„„

参考文献:

1、中华文化经典学习丛书《国学小书院》

2、高校国学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www.xiexiebang.com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4、《育龄童国学课堂》http://www.elight.net.5、《国学经典书库》作者:孙金平

第二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德

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德

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成长为一个能干的、健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

一 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孩子是否有诚实守信的的品德,直接关系到孩子将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也关系到他人将对其行为作出何种评价的问题。为此,作为父母,应利用有关报道以故事形式讲给孩子听,鼓励孩子养成诚实品德,培养识别他人不诚实行为的能力。

二 培养自尊自信的品质 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不应利益关系而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的一种心理状态。父母应给年少的孩子提供一些增强自信的机会。如与孩子一起游戏时,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获胜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突出孩子独特的优点等,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成功感,从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培养守时、高效的品质。合理地安排时间,高效率地利用时间是学习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在家里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做作业拖拉,生活作息不守时的坏习惯,养成雷厉风行,干脆利落的好习惯好作风。

四 培养助人为乐、与人分享的品质。家庭是培养孩子爱心的重要场所。父母应让孩子懂得让有困难的人分享自己的奉献,将有利于孩子能成为一个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这对孩子塑造完美人格和未来参加社会活动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

事实上,培养孩子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品德,是为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父母在培养孩子时,也要让孩子认识到人无完人,不能把任何事都做的十分好,也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教孩子学会调整心态,消除顾虑,孩子会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第三篇: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内容:目的和意义: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又不可缺少的。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们走完全部人生旅途。而且家庭教育又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培育孩子按照国家和社会规定的目标成长。

原则上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教育内容上也是与学校教育内容相配合的。归纳起来,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六点: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1重视文明礼仪教育

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烫发,不化妆,不穿高跟鞋,不配戴成人的道饰。

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2、关注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已开始走进我国社会的家庭。网络文化作为人类未来的一种生存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虚拟性。即各种网络行为、形式没有现实社会行为的实体性、可感知性,是虚拟的、非真实的。二是互联、互动性。即网络传播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双向信息交流方式,并以此改变人们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人格。三是多元性。即文化传播的多元性和受众选择的多元性。前者指各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文化共存于网络之中,后者指接受信息的公众可心得到全方位的信息。四是快捷性。即任何一种网民关注的现象,瞬间便可传遍世界。五是开放性与非中心全球性。即网络传播是开放的、无中心的,没有把关人的控制功能。任何网民都可以成为中心。六是自主性,即任何网民都可以自由、自主和不受约束地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和吸取信息。七是创意性。即网络为所有人提供了各种潜能发挥的机会。八是交互式思维。即多元性和互联性的网络文化特点为网民提供了交互思维的条件。

网络文化的特点表明,它将对当今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孩子们可以在网上开拓视野、学到新知,也能受到网上错误的、不健康思潮的负面影响。因此,网络道德教育是家长们不可忽视的。这里主要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网络免疫力教育。教育孩子对网络色情、暴力、诈骗、犯罪等不良或有害信息的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以免受到侵蚀、传染。

(2)网络公德与自律教育。教育子女自觉遵守网络的有关法律、规则及公德,不危害网络,不制造传播非法及有害信息,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引导网络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成为合格的网络社会公民。

(3)网外社会教育。加强子女网外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指导与辅导,引导子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活动,避免沉溺于网络,将人机交流模式带入现实生活,代替复杂的社会关系。

(4)安全上网教育。家长要教育子女坚持以下准则:

1)在网上与朋友交谈或写电子邮件时,要保持礼貌的态度;2)邀请父母和自己一起上网,并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3)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以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4)不把自己和家长的照片、地址、电话等自然情况告诉对方;5)千万不要与从未谋面的网友约会、除非有人陪伴,见面地点一定要在公共场所;6)未经网站管理人员允许,不要任意使用站上的图片、文字,也不可随意张贴文章、图片等,以免侵犯他人著作权;7)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要回信和保存,尽快删除后告诉父母;8)不要将自己网上使用的密码告诉别人,以免别人冒用;9)只要看到感觉不舒服的网站、点或邮件,马上离开告诉父母;10)当在公共场所上网时,离开后一定将浏览器关掉,以免别人有机会使用自己的个人资料。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孩子的学习中最强大的动力就是来自孩子自身的学习动机,如果孩子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他的自觉性、刻苦努力的程度都会很鲜明的表现出来,在学业上,子女是否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所得出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有关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的要求。家庭长者对孩子学习的看法和学业的要求,对孩子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尤其对于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良好的学习动机更多是来源于外部影响,家长对于学习动机明确的孩子要使他们维持下去,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维持具有短时性和易变性,很容易因为一件小事而改变。而对于缺乏明确学习动机的孩子,也可以巧妙应用奖励的策略,对于孩子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不管是多么微小,家长都应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还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不断地进行正面强化,这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促进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但要注意,对孩子的奖励一定要适度,过分的奖励反而会使孩子依赖于父母的表扬,或产生骄傲情绪,削弱良好学习动机形成的力度。

兴趣爱好是孩子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学习才不会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而是愉快、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去。学习兴趣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主要对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如早上背起书包去上学,在课堂上一会儿念拼音,一会儿写字,一会儿做算术题。这些形式的变化让他们充满了兴趣。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如先阅读一篇文章,再做手工。然后再学一会儿数学,听一段音乐,这样用不断变化和富有新意的学习内容充分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孩子就开始喜欢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问题了。因此需要一些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内容。这时家长应帮助孩子制订一步步适当的学习目标,既让孩子感到新颖又具有挑战性还不会因为大难实现而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如鼓励孩子读一些有趣的数学读物,科普书籍,有适量生字和思想内涵较深刻的文章,以对孩子学习兴趣进行充分的调动与开发。一些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对各个不同学科的兴趣分化,这和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天赋、家庭内的学习氛围和家长的期望都有密切的关系,不过这种对不同学科的兴趣,还不十分稳定,很容易发生变化。家长应鼓励孩子对特定学科的主动探索,尽量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充分发挥创造性,也许这就是一个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事业道路的开始。

在培养孩子学习品质上,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发展孩子的智力优势

作为家长,应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弱项,注意发展孩子的智力优势,这样做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孩子的某一方面智力潜能最优化发展,而且更在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

发挥智力优势并不是对弱项不管不顾,而是帮助孩子把在优势领域获得和自尊心、自信心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去。如家长可以这样试着引导幼儿:“如果你在学儿歌时能够像绘画那样,不走神,积极地动脑筋,不怕困难,你唱的儿歌一定会和你画的画一样好,来咱们试试。”

每个孩子都渴望认识世界。把孩子领出家门,让他多与外面的环境接触,有利于孩子开阔视野,健康成长。玩,有助于孩子智力发展,也有助于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发挥。玩要满足了孩子们的欲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和同伴们一起玩耍,既完善了孩子的个性,又发展了相应的社交能力。善玩的孩子有许多优点,聪明、伶俐、乐观、愉快、朝气蓬勃,有幽默感,乐于与人交往,富于幻想,勇敢大胆,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倾向。

注意和孩子语言交流的方式。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时,请弯腰或蹲下,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孩子感受到重视和平等。多用直接的肯定句说出要求,不让孩子总是感到被否定。需要孩子做出选择时才用选择句,可避免某些情况的为难。不要同时给孩子多种指令,低年级的孩子无法理解复杂的、连续的命令。

(二)认识和了解孩子的长处,及时发现孩子的天赋,意味着及时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超常表现。

你的孩子属于哪种脑功能类型

科学家根据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现象,即人类脑功能活动的特点,把人划分出三种类型: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艺术型的人脑功能活动的特点是具有直接印象的鲜明性、知觉和记忆的形象性、想象的丰富性;思维型的人脑功能活动特点是倾于分析和系统化,倾向于比较概括和比较抽象的思维;中间型的人,有的两种系统发展平衡但水准较低,有的两种系统发展平衡而水准较高,尤为重要的是,教育中间型的孩子,父母应按照科学的方法,开掘孩子的潜能,打破两种系统的平衡,使孩子被埋没的潜能得到迸发。

关心和培养儿童的天赋

有天赋的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很苛刻,他们经常用捣乱的方式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如果他们在家里或在学校里不能引起父母或老师的重视,那么他们经常会成为捣乱分子。强烈的好奇心经常会使这样的儿童把听来的东西付诸实施,所以很容易成为吸毒、或犯罪的牺牲品。如果成年人不知道如何对待这样的儿童,那么他们的天赋往往不能得到发展,以至最后完全泯灭。

(三)孩子需要创造教育

1、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过程中,要特别珍惜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思考。孩子的创造潜能靠发现,靠培养、靠挖掘,尤其是需要家长给他们创造宽松的、适宜他们成才的环境,并善于引导其正确的思路,在创造中享受成功。

一般来说,一旦孩子的好奇心受到家长的重视,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思考和大胆的提问。这种问题是大胆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所以可以会经常出现错误。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抛开平日里习惯于纠正孩子错误的意识,注意给孩子留有余地,启发其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珍惜和保持孩子不断探索的好奇心和创新的兴趣。如果纠正过多,管理过严,孩子在考虑问题时就会怕犯错误,久而久之,就会感到自己啥也不行,只有从成人那里接受现成的安排结论,使孩子丧失信心、自尊心和创新精神,从而阻碍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以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勤于提问、勇于探索。如果是新奇的问题,即使是错的,也要给予鼓励,因为关键是孩子在思考。

2、珍惜孩子创造的萌芽

创造力是正常人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的一种普遍特征,孩子同样有与其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创造的萌芽,家长要加以珍惜,为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打好基础。具有创造力的孩子大多表现出:兴趣广泛,对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质疑问题:目标专一,有顽强的毅力和坚韧性,做起事来一丝不苟,孜孜不倦,不达目的不罢休;自信心强,即使受到别人的嘲讽也不改变信念;想象力丰富,喜欢虚构和叙述;思维灵活流畅,主意多,喜欢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复杂的事物。

(四)多给孩子一些启发式指导

提出一些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是孩子进步的动力。人类创造智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核心即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将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对子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加以指导,以保护其创造的积极性。

21世纪是以信息为特征的社会,若要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强大,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关键的课题。教育的重要性已不仅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为此,要让孩子充分参与教育过程,积极培养自我训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积极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李政道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做报告时说:“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有动手做各种用具、家具的习惯,动手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18世纪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中国人搞的,因此不会动手决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现在学生不重视动手,这显然是错误的。”我国的留学生与外国学生相比,动手能力远远不可,其主要原因,一是学校和家庭忽视实践能力培养,二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尤其是劳动的机会太少。有统计数据表明,上学生每天参与家务劳动的时间,美国是1.21小时,泰国是1.1小时,韩国是 0.7小时,法国是 0.6小时,英国是 0.5小时,日本是 0.4小时,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呢,仅有 0.2小时。上海市家庭美德调查与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指出:只有31.2%的家长“每天要求女子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天津的一次对低年级小学生生活能力的调查显示:一年级小学生,不会洗脸的有49%,不会穿衣服的占37%,而不会整理书包的占90%以上,这样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得到锻炼,那就更谈不到家务劳动了;另一个调查显示,1/3的城市小学生极少参加家务劳动,更谈不上公益劳动和集体劳动了。这是孩子劳动教育严重不足的真实写照。有专家研究认为,学生劳动教育应作如下的划分:

低年级:穿衣服,系鞋带、洗手、洗脸、洗脚、叠被、洗手帕,洗袜子、整理图书和玩具,擦桌子、扫地、削铅笔、整理书包、作值日。

中年级:洗小件衣服,收拾屋子,倒垃圾、钉纽扣、包书皮、帮家长买菜。

高年级:布置房间、缝补衣物、刷鞋,打扫院子、打扫楼道,积极参加社区和学校组织的活动。

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这些事情,以锻炼动手能力,还应指导孩子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锻炼实践能力。

第四篇:如何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郑老师

[摘 要]:从古至今,勤俭节约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倡导的优良美德。随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不断深入,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让孩子从小历行勤俭节约,让其以俭为美,以勤为乐。

[关键词]:勤俭节约 良好品德 从小培养

勤俭节约是指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从古至今,勤俭节约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倡导的优良美德。著名诗人李商隐提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名言,我们可以看到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勤俭节约对我们国与家是那么重要,但现在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财富的积累,勤俭节约渐渐淡出我们视野,滋生的是浪费与奢华。前不久我们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提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培养孩子首先要培养他的良好品德,我觉得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就我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良好品德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让孩子认知勤俭节约,树立正确观念。

现在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大多数家庭都不会再为衣食住行发愁。孩子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地位越来越高,想什么有什么,浪费是家常便饭。如一本作业本只写了两三页,铅笔写完一半就扔掉,橡皮擦更是被裁得支离破散,书包一个月换一次,吃东西吃几口就不吃,衣服有点旧了就不穿。平时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家长都包办了,孩子们的头脑里根本就没有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概念,那么孩子们无形中会形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作为我们家长和老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勤俭节约,然后培养他们树立正确观念对待学习与生活。

首先,树立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科学、健康的消费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消费应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家长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满

第页

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不要盲目攀比、超前消费、赶时髦、随波逐流,比如衣着要以干净、舒适、得体为前提,不要追求名牌与奢华,学习用品与工具要以实用与需要为前提,能不买就不买,能少买尽量少买。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们的阳光的消费心态,不要消费太贵的东西,不要有攀比的心理,而且要培养孩子的正确的审美观,平时去学校尽量穿校服,告诉孩子穿校服是最漂亮的。平时吃东西的时侯我们告诉孩子,需要多少买多少,不要乱卖,更不能浪费,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瑞士,生活水平在世界前列,他们却以节俭闻名于世。瑞士人的富而不奢给我们多少带来一些启示,也更能让我们看到正确消费的重要性。我们要经常提醒孩子让他觉得节约是一件非常光荣和有成就感的事情,让他们明白俭以养德的道理。还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和省钱。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会养成孩子勤俭节约,懂得珍惜父母劳动的好习惯、好品德。

其次,树立正确对待资源的问题,提高环保意识。我们所拥有资源是有限的,如水源、矿产、电力、树木等都有限的开发一点就少一点,让孩子知道,平时就注意这个问题,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上要讲节约,可引导孩子之间互相调剂服装、图书和玩具等,不要因为写错一两个字就撕掉一大张纸,铅笔还有一大截就扔掉,玩具玩腻就扔掉,图书看过就扔掉。同时,要在生活细节上养成节约的习惯,平时要绿色出行,爱护衣物、爱护公共财产,如:出行骑车、衣服旧了可以捐给贫困山区的人,在家里与学校人走后要把电器设备关掉、一水多用、废物再次利用等。平时不要用一次性的东西,比如一次杯子、一次性筷子、一次碗子,一次性袋子。要经常提醒孩子并给孩子讲解让他们知道如何节约能源、节约粮食,提高环保意识,提高我们生活品质与节约我的能源。

再次,让孩子们参加一些自力更生的活动,发扬孩子勤劳刻苦的精神。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每一份财富都是来之不易,都是用一滴滴汗水换来的。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务事,有条件定时带孩子到田地里参加一些农活,让他知道劳动的艰辛,让他们更深刻的体会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让他们能亲身体会“粒粒皆辛苦”,从而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知道勤劳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从而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道理也一样,学习也是需要勤奋,我们要让孩子们自己明白“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的道理,学校也要经常组织一些集体的义工活动,让那些平时没有机会参加劳动孩子也能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与乐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知勤俭的伟大与重

第页

要。

还要培养孩子正确理财观念,“一两煤,一块炭,积少成多煮熟饭”让他明白财富就靠积累,靠节俭。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有计划,要限制数额,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实际用途和支配能力,定时定量给予。让孩子们把每一次收入与支付进行登记,父母根据记录的内容进行核实,并和孩子讨论哪些钱该花,花多少,哪些不该花,让孩子初步形式一种正确金钱观、理财观,让其在理财的过程中明白勤俭节约的道理,树立正确的观念。

二、通过经典故事,启迪孩子学习古人勤俭节约的高尚品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的形象思维中抽象思维占优势。喜爱听故事,家长和老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讲述一些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古今中外,有不少的仁人志士,以事业为上,不追求吃喝玩乐,以勤俭节约为荣,克己奉公,一心扑在事业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一直为人们传颂和称道,这些是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古代的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四菜一汤”的故事》、《春秋时代鲁国季文子的故事》、《苏轼之房梁挂钱故事》、《赵匡胤教女俭朴 “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的故事》;还可讲讲现代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节俭故事,如《周总理的睡衣》、《雷锋的童年》、《朱德的板凳》等。也可讲讲身边贫困孩子的生活,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剖析故事内涵,让孩子联系自己平时的行为进行对照,从而启迪孩子的道德认知,激发孩子的道德情感,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道德。

三、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榜样作用,潜移墨化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努力改变自身的生活和教育习惯,合理消费,积极指导。家长与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开的车子、住的房子,以及身上穿戴的选择上的高消费,都可使身边的宝宝耳濡目染,从小就大手大脚地消费惯了,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观念与坏习惯。在日常衣、食、住、行,父母和老师都要起到表率,小到碗中的一粒米饭,随手关电灯和自来水,尽量少开空调,大到不随便购置衣物

第页

等。平时可以跟孩子讲讲你的工作,让孩子了解你的工作,让他们对家长的工作有深刻的印象,从而感受到金钱的来之不易,让孩子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同时我们家长与老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一个勤奋、节俭的人,起到榜样作用,这样对培养孩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进行勤俭节约教育。

家校要积极配合、经常联系,沟通信息。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要一致,这样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正确引导孩子,坚决拒绝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物质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学校可开展一些传统教育、艰苦朴素教育,倡导崇尚节俭的风气;抓好节能减排教育,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践行节约的习惯;让学生多参加有益的募捐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心。学校还可以开展勤俭节约教育宣传活动,比如评比“劳动小能手”、“勤劳之星”、“环保卫士”等活动,还可以参加一些劳动活动、义工活动,在劳动的基础上体会勤俭节约品德的高尚性与重要性。

从小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良好品德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人只要能够勤俭节约,不贪图物质享受,追求奢华生活,一直保持勤俭节约的这种美德,在学习与事业上就会不断追求进取,奋发图强,终将有会一份成就。“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让我们老师、家长、孩子一起努力将勤俭节约融于生活,让美德扎根心灵!

参考文献:

[1] 《幼儿教育》 2009年第4期

[2] 《怎样培养孩子好习惯》 陕西旅游出版社

[3]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新世界出版社

[4] 《好孩子,好习惯》系列丛书

[5] 《建设节约型社会应从“小”做起》 《人民政协报2009年07月06日》 [6]《孩子节俭意识的培养》 《中国教育报 2013年8月16日》

2017年6月25日

第页

第五篇:用智慧和心灵去培养孩子

用智慧和心灵去培养孩子

------美术课堂新方向

向群小学

钟大军

摘要:努力创新教育方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拓宽美术教育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思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用不同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重要性和独特性,在不断地美术创意中享受快乐、感受成功、提高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过,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惊喜。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想象力独立 创造思维剪纸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事物的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事物本身也会发生不同的变革,只要有变化,这就是进步。儿童美术启蒙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美术教育是最具有培养人的潜在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它用抽象的灵感点燃孩子们创造思维和表现欲望。最大的限度地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也就是说,美术教育对孩子的发散思维、感性思维、形象思维等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还会印象到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的美术教学有很多优点,但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多不足之处,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一张图,学生一张纸”,儿童绘画方式仅限于临摹方法上,评价儿童绘画只能用“像”与“不像”来评论,其实,儿童绘画是儿童的第二语,是儿童的心理写照,在儿童的脑海里。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鱼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苹果可以是五颜六色的,太阳可以是不同形状的,这是儿童的本性,也是儿童的心理语言,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那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学美术并不是一定要当画家才学的,小学的美术启蒙教育作用远远超过了美术本身。有远见的家长已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期待着孩子们在美术上有个“好收成”,并渴望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并取得成功。家长在孩子们学画的过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以我个人的经历,从小爱上绘画,并坚持至今,离不开父母不懈地支持和我的坚持。我总的感觉是谁坚持的时间最长,谁就走的更远。家长如果重视孩子们美术这方面的培养,直接会影响孩子对待美术的兴趣,家长因其特殊的身份位置,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远比美术教师大得多。国内外许多知名的画家在成名以后,都会让自己的思维返璞归真,试图借助儿童天性涂鸦的那种特点来进行绘画创作。而今天的小学美术教育就应该借助儿童的这些特点,改变了传统的临摹教学,把绘画过程变成了充满创造思维的绘画形式,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任意组织,使每位学生对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就可以画出一幅优美的作品来。

传统绘画表现出来的只是一张画,其过程我们称之为“静态”绘画,到底如何开发儿童大脑?并没有形象的体现出来,只不过是让孩子机械的模仿一张图,而现在学习绘画已不是单纯的画画,更是通过绘画这种方式给儿童带来一种优秀的学习方法,借此来达到儿童大脑的开发,真正做到“一科优秀,多科受益”的效果,如果老师注重让孩子在通过学习点、线、面,发散思维,通过联想绘画组织语言等听、说、读、画的过程让孩子达到独立构思,独立作画,独立讲解的目的,这就和我们目前校内教育中的看图作文,看图说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构思的过程中孩子可以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力,培养孩子多元智能的提高,让孩子兴趣中绘画,娱乐中提高成绩,拓宽儿童的知识面,拇指教育从智慧入手去解决绘画问题,从心灵出发去开发儿童智力。

再次,在平时教学中我认为美术课堂也可以借助有趣游戏、故事、手工、动画片等活动来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使孩子爱学。努力使美术教育通过“一画”、“二讲”、“三想”结合在一起的,训练孩子们的自我表现力,锻炼孩子们的胆量。通过“画”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通过“讲”可以了解画的内容,锻炼学生语言组织的能力;通过“想”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我在平时的美术教育中力求每一节课、每一个孩子的作品都是不同的,画中所表现的均是孩子自我的一种理解,孩子的成绩无需横向比较,所以只要把孩子的作品收集好加以细心地整理,就能发现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注重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每次一个教学系列结束时总要以小画展、小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体验美术的重要性和美术考试的独特性,在其中享受快乐、感受成功、提高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过,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惊喜。

孩子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美术教师的辅导下,儿童的艺术潜能才能充分得到发挥。孩子的心理、生理、智力、品德才能够稳固地健康地全面发展。家长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术教育作用的了解及认识水平上。有些家长虽不知美术课应该如何上。但他们却懂得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多么重要。知道开发孩子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远比画的像与不像更重要。我在与家长交流时,咨询的都是教育新理念和如何辅导孩子的正确的方法。对我的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让我及时的了解到他们对我的期望。

努力调动学生参加学生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孩子们的组织、协调、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通过教师提供一个环境,营造一个氛围让我们的孩子在这个一切都是现成品的社会里有机会通过真实的劳动体验创作的价值和快乐。以学生为中心,是孩子们从小养成独立自立的性格,我们要允许孩子们做错事,但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去发现错误、去改错,不断的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允许孩子们有不同观点、不同意见、不同答案。鼓励独立思考批判的思维,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是美术课的风格,同样的题材不同的学生,做出的作品,就有不同的感觉。

在我的剪纸教学中努力从“玩”中找找到剪纸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玩中吸收新知识。在课堂上讲授如何剪一个对称纹样时,就让孩子们通过小组比赛,“看谁剪得又快又好”,“看那一小组最棒” “看谁最出彩”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剪刀在孩子们手中快乐舞动着。完成制作后先进行小组作品展示,认识到,作品中的不足,并评选出本组最优作品进行班级展示。在比赛游戏的玩乐中吸取新的知识。

艺术创造就是表现感受,抒发情感和想象,利用剪纸选材贴近生活这优势,我把孩子们单幅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把他们带入创作联想的高一层情境中,与他们一起分享艺术作品带来的快乐与激情。儿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有丰富无边的想象,有独特有趣的表现方法,我不用传统的剪纸题材限制儿童的表现欲望。而应根据儿童绘画的特点,在技巧和手法上给予适当的引导。例如,卡通人物造型的动态画夸张一点更显有趣;花卉的纹样有好几种,比较一下那种造型或技法更漂亮;叶子的造型变形一下,是否更有趣及韵味;纹样线条与主体不连接,是阴刻还是阳刻更合理,更能体现造型之美。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中让学生悟出对剪纸构图设计的基本要求,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与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一幅幅造型有趣、形象夸张、富有儿童特色的剪纸作品。

只要真正实践过,才最有发言权。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锻炼了创造思维能力,也只有认认真真的完成一件作品后的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使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更快的掌握剪纸的剪刻技能。才敢于在展示环节大胆的表现自己。

孩子们初学剪纸时,学生对制作方法还不明确,好剪纸作品也不多。根据这个特点,我就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单个图案剪起,如:热带鱼、水果、小动物等系列。让学生们自己悟出剪纸的基本剪法。

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逐渐的适应并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操作技巧。我就让学生剪二方连续图案。例如,剪相连的蜜蜂、相连的女孩读书、相连的小树等。如何表现每个个体彼此相连的地方,是一个难点,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单个纹样与主体相互连接的关系后,就能灵活掌握剪纸的技能。

在掌握剪纸基本制作方法后,就让学生学习完整的各种主题创作,充分利用色纸的颜色感染力去反映不同题材的环境气氛。例如:为配合学校慈善教育,引导学生创作的感恩系列作品,反映孩子们热爱生活,懂得感谢父母,回报社会美好愿望。利用剪纸不同色彩的作品让孩子们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不同色纸的作品效果,能选择合适的搭配方式应用于所表现的题材气氛。

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在欣赏过程中知己知彼,学习别人长处而知己之不足,从而提高剪纸水平。例如在剪刻完后,及时的把作品展示出来,师生共同观赏。让学生明白图案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造型是否夸张、剪纸技法是否准确、效果是否强烈、主题是否鲜明。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长带领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相互交流。在欣赏中吸取别人表现题材的绘画手法和精湛的剪法,并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达到精益求精。然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激励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做到在欣赏中知不足,在互评比后求进步。

通过玩、画、剪、赏、评的剪纸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剪纸的快乐!

总的来说,如今我们美术教育是以儿童心理学、潜能科学以及创造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多种绘画表现形式为施教载体,让孩子充分利用并锻炼手、脑、眼、耳、口的协调能力,促进孩子的感觉综合平衡,开发儿童大脑、启迪儿童智慧。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激励教学体系指导下,尊重、挖掘、保护孩子们已有的艺术天赋,通过系统教授美术技巧,重点培养孩子艺术修养,最终建立孩子们美术创作的自信心。我的美术教育方法就是让儿童用天真可爱的思想去绘画,以此来锻炼儿童发散性思维、开发儿童智力的一种启智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教育格局,这种改变达到了启智的目的。他能让孩子多方位的观察、了解、想象一种事物,绘画出一种物体,组织语言讲述一件事情。不断拓宽美术课堂新方向。

下载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策略研(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国学经典培养孩子优良品德的策略研(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弘毅国学】用琴棋书画开发孩子智力

    用琴棋书画开发孩子智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待孩子的要求更高了,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学习其他的课程:琴棋书画,让孩子多一门特长。 从科学角度讲,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具有......

    14部培养孩子优秀品德的电影

    14部培养孩子优秀品德的电影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者加德纳(Gardner):“多元智慧固然重要,但品德教育优先于多元智慧的学习。”本文精选14部不同国家区域的优质电影,让孩子从影......

    14部培养孩子品德的优秀电影

    14部培养孩子品德的优秀电影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者加德纳(Gardner):“多元智慧固然重要,但品德教育优先于多元智慧的学习。”精选14部不同国家区域的优质电影,让孩子从影像中......

    14部培养孩子品德的优秀电影

    14部培养孩子品德的优秀电影 2014-07-19 精选14部不同国家区域的优秀影片,对于少年儿童心理成长有着卓越的成效。 1.孝顺 《寻找幸福的起点》-俄罗斯·姆斯特丹国际儿童影展......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品德教育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靠家长的自身影响。不妨先说个例子。有一个初中生偷偷地学抽烟,他的父亲当然大发其火。但当他指着孩子批评的时候......

    谈谈家庭劳动教育对形成孩子优良品德的意义

    谈谈家庭劳动教育对形成孩子优良品德的意义 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是人们改变物质对象,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有目的的......

    培养孩子成为领袖的十大策略

    培养孩子成为领袖的十大策略1、孩子从出生即日起就按自然规律来培养,按他的频率来,不按大人意愿让他吃饭、睡觉,他玩的时候陪他玩,不管什么时间,要找几个保姆或家人轮流陪,大人的......

    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重要性及策略

    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重要性及策略良好的性格在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过程中,就好比是水泥柱子中的钢筋铁骨,而知识和学问则是浇筑的混泥土。如果没有钢筋铁骨的支撑,再多的混泥土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