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区地方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4 23:5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我区地方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我区地方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研究》。

第一篇:促进我区地方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研究

随着我区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财政部门围绕组织财政收入,加强税源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使地方税收收入步入快速增长的新时期,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中的要素性、政策性、结构性制约因素已见隐患,不可避免地也会在税收上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税收增长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崇川地方税收如何维持强劲或稳定的发展后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崇川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现状(一)崇川地方税收收入的规模分析近年来,崇川经济的内在活力和发展速度致使地方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绝对规模从2003年的10.2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0.6亿元(见表1),相对规模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2006年崇川区GDP为200.91亿元,地方税收收入为20.6亿元,这两项指标在江苏主要城市主城区中均位居第一(见表2),但地方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17.67%低于几个主城区比重的平均水平22.43%,这表明地方财政在组织税收收入方面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从税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的税收弹性系数来看,2003—2006年间崇川的税收弹性表现出极大的跳跃性,2004年税收弹性仅为0.6,2005年则上升为2.65,2006年又下降为为1.74,这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区税收增长缺乏稳定性。值得可喜的是2003—2006年我区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一直比较稳定,均保持在96%以上,说明我区财政收入质量比较好。

(二)崇川地方税收收入的结构分析

1、税收的产业构成:地方税收收入主要来源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量贡献率不高,限制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稳定性。从我区的产业结构来看,仍呈现出“二、三、一” 的产业序列。2006年三次产业比例由03年末的2.5:57.2:40.3调整到0.6:51.2:48.2,这一结构符合当前我区“二三并举”的发展战略.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产业中工业经济对税收收入增幅的贡献明显趋缓,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纳税超50万元企业,下同)纳税12亿元,占比全部企业税收46.7%,与2005年相比下降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税收增量贡献率不高,限制了我区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稳定性。

2、地方税收的税种构成:主要税种对地方税收收入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从我区地方税收主要税种的收入情况来看(见表四),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这五个地方主体税种的税收收入占地税收入的81.05%左右,这五个主体税收的收入直接影响着地税整体收入水平。营业税征税范围主要涉及第三产业流转额,体现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增值税以第二产业增加值为课税对象,反映第二产业发展状况;企业所得税体现企业经营效益,个人所得税体现城区居民收入水平,契税则体现不动产交易的活跃程度。这五个地方税所占地税收入的比重情况反映了全区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表五显示2003—2006年间营业税收入占全部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为33%左右,在地方税种中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率最高。(增值税所占比重为19%左右,企业所得税所占比重为13%左右),2006年第三产业占全区GDP的比重比2003年上升超过8个百分点,达到49.8%。但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要达到60%-70%,而我区目前50%还不到,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崇川中长期提高地税收入水平的必然选择。

2003-2006年我区主体税种情况表(表四)

单位:万元

主体税种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年平均增幅(%)

营业税 31569 40757 52795 75204 33.55 增值税 24027 23900 28362 31945 9.96 企业所得税 13555 16766 22847 25689 23.75 契税 9637 16008 22550 25186 37.74 个人所得税 3602 5041 6719 8925 35.32 合计 82390 102472 133273 166949 26.54 地方税收收入 102512 114363 165145 205974 26.19 占比(%)80.37 89.60 80.70 81.05-

2003-2006年崇川区主体税种占地方税收收入比率(表五)

单位:万元

主体税种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平均值 营业税 31569 40757 52795 75204

营业税占地方税收比重(%)30.80 35.64 31.97 36.51 33.73 增值税 24027 23900 28362 31945

增值税占地方税收比重(%)23.44 20.90 17.17 15.51 19.25 企业所得税 13555 16766 22847 25689

企业所得税占地方税收比重(%)13.22 14.66 13.83 12.47 13.55 契税 9637 16008 22550 25186

契税占地方税收比重(%)9.40 14.00 13.65 12.23 12.32 个人所得税 3602 5041 6719 8925

个人所得税占地方税收比重(%)3.51 4.41 4.07 4.33 4.08 主体税种合计 82390 102472 133273 166949

地方税收收入 102512 114363 165145 205974

主体税种占比地方税收收入(%)80.37 89.60 80.70 81.05 82.93

近几年,我区工业税收还仅仅停留在依靠一些规模以上企业支撑,在税收上,导致崇川税源过于集中,税收增长缺少民间基础。如果个别重点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其他中小企业很难弥补。2006年重点税源企业缴纳增值税前50位企业缴纳增值税收入6.67亿元,占全区增值税收入的近1/2;户数不到全区一般纳税人总户数1%的重点税源企业税收贡献率高达60%,而年纳两税125万元以下、户数高达99%的中小企业的国内两税贡献率不足40%。这种税收增长重心偏高的结构容易因大企业产生波动而影响全区税收增长稳定性。税源内在的结构性矛盾制约了我区税源质量的提高。

3、地方税收的区域构成:区本级地方财力贡献率较高。从税收收入的地区贡献率来看,表六的数据表明:崇川地方税收收入主要来自于区本级财政,2006年区本级财政总收入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50.78%,但是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比例高达60%。主要原因是这一轮财政体制把建筑房地产行业所产生的税收及契税均集中在区本级,而建筑房地产业这几年随着市区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而取得蓬勃发展,相反作为推动崇川经济快速发展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的工业经济,由于受到企业改制,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有所降低。

2004-2006年我区财政收入地域分布情况(表六)

单位:万元

①年份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区本级 52508 97165 142554 180292 各镇街 43492 122778 152698 174708 税收总计 102000 219943 295252 355000 区本级占比 51.48% 44.18% 48.28% 50.79% ①注:2003年税收按照属地统计前数据。

二、发展财源经济、促进地方税收增长稳定性的对策

(一)优先发展税收潜力较大的制造业和支柱产业集群,夯实地方税源基础。一是着力培育“两大开发区制造业基地”,带动崇川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为地方税收收入稳定增长提供强力支撑和坚强保障。针对工业经济对税收贡献逐步下降的事实,建议我区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实现从“速度崇川”到“效益崇川”的嬗变,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高新技术、物流及电子三大支柱产业,尤其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及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的发展战略,为崇川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为税收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是对辖区内的大企业实行财政激励政策,鼓励骨干税源持续快速增长。具体来说,可对大企业实行税收增长奖励政策。选择部分上缴地方税收数额较大的企业,逐户列出清单、核定基数、确定增幅、超额奖励。对纳入奖励范围的企业,以上年度实际上缴的地方税收为基数,从2006年起三年内,对企业当年上缴地方税收超过规定增幅的部分,按增收额的一定比例给予企业经营者奖励。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新引进的大企业。同时,建议区政府在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采购以及对外援助采购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大企业产品。三是鼓励大企业实行本地配套,引入外地企业到崇川投资。对引进外地配套企业的大企业,配套企业新增地方税收,纳入大企业年终考核。同时,鼓励为大企业配套的现有企业规模扩张和技术提升。对重点配套产品的技术开发、技改投资项目,根据配套企业上缴地方税收增长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或贴息。

(二)调整、优化税源结构,增强税收增长后劲。一是进一步扩大电子、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海洋生物制药等高增值行业、地方税收高产出行业的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开拓市场。二是尽快实现纺织服装企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提升。重视以初加工为主的纺织服装行业对全区税收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减弱的事实,通过政策引导,使其从传统产品为主向开发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转移,提高附加值,培育新兴产业,增加税源。三是充分发挥规模大、产业链长的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化工、船舶等产业对税源经济的集聚、延伸和拉动作用,从根本上壮大地方税源。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可确立汽车、修造船、机车车辆为产业链的上游行业,利用其遍布钢铁、橡胶、石化、新材料的下游产业链条,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产品集群,鼓励大企业吸收本区中小企业为之配套协作,拉长支柱产业链条,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

(三)按照“二产调强、三产调大”的策略方向,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突出发展有助于地方税收增长的第三产业所得税分享改革使地方政府缺失了企业所得税这一调控经济的首选税收工具,地方政府调控能力的保证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都更加倚重营业税这一地方税种,而第三产业正是提供营业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基于产业结构调整与推动地方主导税源发展需要,我区应从以下几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软件业、商务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属于后备税源,应制定具体政策,鼓励其发展。二是提升传统服务业层次。通过加强市、区商业中心、社区商业和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带动传统服务业升级,扩大增加就业和财源增长的基础。三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以港口经济、旅游经济、节庆经济、会展经济为重点。四是搞好房地产业的城市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四)致力于做大总部经济,提升城市形象。培植潜在税源发展总部经济不仅是崇川产业升级、品位提升的动力引擎,而且成为实现城市经济持续增长与繁荣的战略选择。从税收角度看,发展总部经济能够产生以下税收贡献:一是企业的税收贡献。企业无论采取何种组织方式,总部如果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都要向所在地方上缴60%的税收。对于新引进的原采用汇总纳税方式的企业在我区设立的公司,引导其采取与地方企业、外资企业或政府入股合资的方式,使其成为非全资控股的就地纳税企业。对于现有的汇总纳税企业,鼓励本地企业参股,在其股权变动基础上改为就地纳税,增加地税收入。二是企业总部员工的个人税收贡献。在总部工作的往往是高级白领,通过个人所得税形式为总部所在区域经济做出贡献。三是连锁税收效应。企业总部在我区聚集,必然带动相关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为企业服务的产业链,具体包括由通信、网络、传媒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组成的金融服务业,由会计、评估、法律服务等组成的中介服务业,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现代物流业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由住宅、交通、教育、健身等组成的生活服务业等。实证表明,跨国公司总部向一个区域迁移,会带动几个、甚至是十几个与其有业务关联的知识型服务公司随之迁移。总部经济的这种产业投资“乘数效应”可以扩大一个区域的经济总量,提升第三产业结构水平和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而产生“连锁税收效应”。

(五)有序推进楼宇建设改造,加快搭建楼宇经济发展平台。楼宇经济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一般建立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相对集中、并已形成一定的商圈基础之上。“一幢楼宇胜似一条街”、“一幢楼宇相当于一个工业小区”,楼宇经济所蕴涵的巨大能力,已在上海、浙江等地区得到充分证明。2006年,上海嘉里商务中心的一幢楼纳税高达3亿元,杭州市标力大厦纳税1.15亿元。当前,我区商务楼宇屈指可数,楼宇经济尚处于起始阶段,然而,突破资源瓶颈约束,实现制造业升级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等目标,都促使我们必须把发展楼宇经济摆上比较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区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展楼宇经济,可以变平面发展为立体发展,变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向空间求发展,向楼宇要效益。楼宇经济所依托的商务写字楼汇聚大量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方面可促使城市化加速推进,同时可实现在高价位上的土地再开发,达到可观的利润空间。

(六)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挖掘外向型经济税源。近年来,涉外企业完成地方税收占全区国税地方税收的比重接近40 %,已经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但随着出口退税机制调整,形成了外向型经济程度越高,财政负担越重,出口企业和外贸企业亏损面加大的趋势。因此,在新的出口退税机制下如何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区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中,要有强烈的“生财”观念,将保持地方税收收入后劲作为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指针。在市、区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下达招商引资任务时,除考虑引进项目数和引资额外,还应测算出所引进项目的税收贡献(特别是对地方税收的贡献),并将其作为考核的一个硬指标。(七)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厚重财源的民间基础。一是继续巩固发展传统餐饮经济特色,鼓励企业对外扩张、连锁经营。二是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发展,组织参加科技产业项目推介会、国际招商洽谈会等活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寻求更大发展。三是发挥科技孵化器园区的聚集效应,引导更多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入住,使其向民营高新技术产业群发展,逐步把民营科技型企业培育成地方经济的主力军。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投入,兴建企业、开办市场、增加网点,开发建设好专业特色街,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五是政府对民营经济积极实施政策引导。为民营企业搭建融资平台,拓宽民营企业独资渠道;为民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实行财政贴息,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为民营企业创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八)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努力优化治税环境。一要强化税源分析,定期研究分析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财政形势,摸清税源底数,为加强财源经济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二要组织好财政收入,建立税收协调入库机制、财政稽查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三要强化税源监控,堵塞税收漏洞,巩固财源经济建设成果。四要加强对税源流动性和可变性较大的旅游、物流、快递、会展等行业的税收征管,把潜在税源变成现实税收。五要强化纳税服务机制,优化税收软环境,推进可持续增长的财源经济体系的建设。六要进一步推进税收政务公开工作和加大税收宣传力度,营造阳光透明的治税环境,提高地方税收工作效率。

第二篇:加强农村税收征管确保地方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加强农村税收征管确保地方税收

收入稳定增长

去年9月份在大板分局成功召开农村税收征管工作会议,对各项税收工作情况和税收征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解决了许多征管难题。今天,在这里再次召开农村税收征管会议,进一步显现了农村税收工作的重要性。农村税收占全局任务的57%,今年1-4月全局完成任务 18187.1万元,完成计划 %,总任务是 万元,上半年需要完成 万元,其中城区完成9861万元还差 万元,乡镇完成8326.1.万元还差 万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有民营化体制改革,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广泛出现,税收涉及千家万户。而帐目不健全,纳税意识差,纳税遵从度不高,是我县经济体普遍存在的问题,只靠税务部门一家进行税收管理是很难管到位的。特别是农村的季节性和一次性税收,更是难以控制。要完成全局任务,压力还在乡镇,乡镇税收没有大的税源,但是零散税源不少,集少成多,每一项税种的清理工作,搞好了全县下来都是上千万,目前农村税收征管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把我县农村有限的税源管得住,收进来,我们认为一是税务部门强化税收管理;二是依靠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及其职能部门的协助,广泛建立协税护税网络。下面针对如何加强农村税收管理提几点要求:

一、对铁选、煤炭行业的税收管理。

铁选行业是我县重点税收行业,管住铁选行业税收是完成我县财政收入的关键。经过我们多年对铁选行业税收的管理和外市管理成功的经验,对铁选企业录像、检斤和道路三位一体的监控管理办法,目前看来这是最好的对铁选行业税收监控管理方法。在实际运行中,一些方面的监控还没有到位。如地称检斤不准确,录像监控不到的私跑等。今年三月县政府下发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煤铁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阜蒙政发[2011]12号,对加强铁选行业的监管措施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对煤炭企业税费采取核量征收的办法,加大对煤铁行业的综合管理。截止五月末2010企业所得税汇算工作就结束了,结合铁选行业企业的汇算,我局下一步将由稽查联合煤铁办进行典型的检查和调研,对铁选成本实行精细化测算,以作为核定征收的依据。原来县政府确定的铁矿石出精铁粉的比率(出铁粉率)为4.5 :1,高于这个比率的企业耗用的矿石都执行这个标准缴纳资源税和企业所得税,结果造成少缴了不少资源税。今年对高于这个比率的企业要求按实际矿石耗用量全部缴纳资源税。今年,我们对煤铁行业采取以电核产,加强检斤精准,每天24小时不定期道路巡检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去年12月份市政府对煤炭行业进行了全市调研,我县产量过低,县政府派出联合检查组对重点煤炭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查补入库地方税费 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原来每户煤炭企业年核定产量为62万

吨,今年县政府把每户年核定产量提高到125万吨,目前关于我县煤炭企业吨煤计税价格已经确定下来,东梁分局要立即逐户进行核定,送达核定通知书,并采用按月预缴的征收方式。尽快把所有煤炭企业1-5月份的应纳税费款征收入库。

税务部门是税收管理的主体,不能单等靠政府方面的监管,涉及到煤铁行业的分局更要加强日常监督,注重收集相关信息,绝对不能出任何税收征管上的纰漏。

二、建立村级协税护税组织。

在村级发生的一次性涉税事宜很多,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大的施工项目很多,村里出租、出售土地,出售沙石、土等行为很多。而这些一次性涉税行为税务部门难以控制,有些税收转瞬即失。我们建议各分局沟通协调各乡镇建立村级协税护税组织,1、制定村级发生涉税事宜先报告、先税后租、先税后售制度;

2、建立村级协税组织对本村内的沙场、石厂、砖厂等企业经营情况的监督机制;

3、各村要协助税务部门和乡镇政府做好辖区内车辆情况的统计登记工作,并协助税务部门做好车船税征收工作;

4、乡镇对各村完成涉税工作要建立奖罚制度;

5、各分局要做好税法宣传和税收政策培训工作。

各村一般都有一些自有土地、房屋、山林、财物等,很多都已经出租或出卖了,其中涉税的地方不少,这是一个税收漏洞,各分局要对各种村级涉税事项进行一次检查,把该征的税征上来。

三、做好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普查和征收管理工作。

2010年《阜蒙县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普查方案》已经发到各乡镇政府、各地税分局,并在县政府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讲解和工作部署。农村的厂、矿大都是使用的集体土地,无土地使用证,有证的,其使用面积也基本上大于证上面积。税务部门不是土地管理和认定部门,不能准确掌握企业占地面积,致使土地使用税征管不到位。经营用地的测量认定得依靠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今年上半年是普查收尾关键的阶段,市政府在普查结束后还要进行专项检查,我们要求各乡镇进一步加大普查收尾工作力度,未普查到位的要尽快补查,已完成普查的要归档资料备查,录入相关数据,总结经验成果,迎接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验收。

四、做好车船税的清理工作

我县有36个乡镇,农村摩托车、三轮车非常普及,平均每户人家就拥有一辆摩托车或三轮车,车船税税源近2000多万元。去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县征收车船税1400万元,取得了很好地成果,但是仍然没有征收到位。今年1-4月份,我局共组织入库车船税 1107万元,其中乡镇入库892.9万元,各乡镇入库税额较大的有务欢池镇、大固本镇、老河土乡、大巴镇、八家子乡、大五家子镇、于寺镇等。我们要求各分局建议未清理的乡镇尽快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清理,把该征税的车辆一辆不落征收上来,并对各类应税车辆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取信于民。同时协调好公安部门配合各分局对各种偷逃、抗税现象给予严厉打

击。去年有的乡镇出现抢拉保险公司代征车船税款现象,对有这种乱抢拉行为的乡镇,我局统一进行了调库处理,今年不允许出现抢拉行为,若发现一律进行加倍调库。

五、做好项目税收的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县投资项目很多,农村项目税收占我县税收比重越来越大,管好项目税收是完成税收任务的关键,地税部门要加强项目税收的管理,从项目的投资意向,土地取得环节和项目建设施工环节入手,做好监督。按照项目进度,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做好税款征收。特别是大项目,工序比较复杂,施工环节包含着分包或者转包的施工行为,临时占地,租地、租房、租设备、租运输车辆等涉税事宜。负责项目管理的税务人员要与施工企业深入沟通了解,掌握其施工管理方式,工作流程,确保这些环节涉税事宜的应纳税款,及时组织入库。

六、做好沙场税收征收管理工作

从目前沙场的税收征管情况看,采取水利部门源泉控制征收税款的做法是正确的,去年两税征收沙场税款400多万元,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水利部门由于审批手续程序问题没有完全做到县政府规定的“先税后证”的税收征管要求,造成部分沙场税收后期追征,困难重重,经侦配合追征,仍然有部分沙场税款没有征收上来。今年已协调确定由水利部门源泉控制,在采沙权出让(拍卖、挂牌)环节,发放审批手续前,按审批开采量要求采沙者交纳税款或者税收保证金,未缴纳税款或税收保证金的,不

得发放采沙许可证的管理形式。今年沙子的计税价格为每立方米40元,各采沙户在取得采沙许可证之前,原则上要求统一到县局征收大厅一次性全部缴纳核定的各项税费,同时开具完税证明单。在各分局缴纳的,必须由分局出具完税证明单(完税证明单由综合科统一下发)。水利部门见到地税部门完税证明单方可发放采沙许可证。在进一步实施阶段还要依靠村级协税组织大力监督:一是监督无证开采者,二是监督超量开采,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税务部门和水利部门共同对村级协税组织汇报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水利部门定期对采沙情况进行检查。对违规采沙坚决取缔,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七、加强砖厂、采石厂的税收管理工作

我县砖厂、采石厂大都无帐或帐目不健全,其购货方又很少向其索要发票,为此,税务部门很难掌控其经营情况。为了加强砖厂、采石厂的税收管理,2009年县政府下发了《关于砖厂、采石厂的税收核定管理办法》,是按照国土资源部门审批的最低生产能力核定征收的,但是,由于砖厂、采石厂生产经营情况各不相同,差异很大,去年在贯彻这一办法时不是很彻底。2010年末,县局综合科对重点乡镇的砖厂进行了典型性检查,发现砖厂占地纳税上存在普遍问题,都存在实际占地面积大于申报纳税面积的情况。我们要求各分局协调各乡镇政府牵头,组成由国土资源局、国、地税等部门构成的税收检查小组,对每个砖厂、采石厂至少检查二个以上。检查工作要点

1、对其取得土地环节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

2、对其实际占用土地面积进行测量;

3、对其经营方面的税收进行核定。经核定后的税款不缴纳的,应采

取强有力措施,保证税款及时入库。对检查出的少缴税款,限期追缴入库,同时在三期系统重新核录每户实际占地面积。

八、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税收征管

去年我县各乡镇开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税收清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效果不明显,有的乡镇对这块税源没有重视起来。今年,乡镇开发面积将达到30多万平方米,税源潜力将大大增加,这块税源逐年增加是大势所趋,管好这块税源非常重要。在县政府领导下地税部门与城建部门已建立了这块税源源泉控管办法,今年,将对这一办法做进一步完善。一是地税部门加派人手,与城建部门合署办公,对这块税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征收,各乡镇也要和县城区房地产一体化管理一样进行控管。二是各乡镇城建助理在上报审批手续前,确定出本乡镇平方米建筑单价,根据每户建筑规模计算出建筑造价(各类存量房产基准价格评估系统正在测试中),并同时告知建筑人,2011在建筑完工后必须到地税机关开具建筑发票。乡镇建设助理在发放审批件时分发宣传单给各建设方,告知涉税事宜(宣传单)。宣传单内容是:建筑业营业税计税依据是工程总造价,包括各种材料和人工费用等,对有证和无证建筑施工户将适用不同的税率,地税部门在开建筑业发票时将进行有关资质审核。有关部门对没有建筑业发票的一律不予办理契证和房产相关手续。

对以前的建筑项目,要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建筑造

价,由乡镇政府牵头地税等相关部门配合成立专项清理小组进行逐户清理,对已经核实的税收事项,立即计算查补税款并进入税收法律程序,采取相关的税收管理措施,使税款尽快追缴入库。

九、做好个体税收的管理。

农村个体户大都无帐,纳税意识差,这方面税收漏洞很大,是税务部门最难管理的部分。我们今年要进一步加强这块税收管理,市局关于漏征漏管户清理实施方案已经下达,我局前些天全面布署了清理工作,希望各乡镇高度重视,组织对本辖区内的各种经营业户进行一次全面普查登记,建立底册,各分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体税收清理整顿实施方案,在乡镇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对所辖区域进行逐户清理,对未达到起征点的,要填写登记表,核定房产、土地两税应纳税额,每年一次性征收房产、土地两税,其核定标准和登记表要存档备案。对达到起征点要办理税务登记,做好税收核定。有工商执照或有国税登记,及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工商业户,必须办理地税税务登记,录入征管系统,对未办理税务登记的下达税收事项通知书,核定税收定额,下达通知后仍不办理税务登记的要提请吊销营业执照,与公安经侦联合,传唤来进行询问,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逾期仍不缴纳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扣押房产,进行拍卖,以拍卖所得抵顶税款。

做好餐饮等四个行业征收管理工作。餐饮等四个行业的

征管改革是今年市局推行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改革,我们县局从一季度征收情况来看,四个行业入库税款 1476418.21元,比2010年同期增收302808.4元,增长幅度为25.58%,为进一步落实和市局的改革精神,各分局必须确保市局要求的每月四个行业入库税额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在20%以上。县局每月进行动态跟踪考核。鉴于我县农村有很多餐饮小户未达起征点的现状,经请示市局,对未达起征点的业户可以采取办理税务登记后,先不做双定核定,发售发票,按月验旧,据每次验旧营业额按综合税率8.5%走税票录入模块征收缴纳税款。发票管家的推广使用上,我们要求进行全面宣传,凡核定营业额一万元以上的纳税户必须安装发票管家使用机打发票,从而减少发票验旧工作量和验旧差错率。县局已将营业额营业额一万元以上的纳税户名单下发。要求各单位认真落实。

近年来我县农村经快速发展,粮食作物连年获得丰收,国家粮食市场走向了市场化。各乡镇涌现出了很多各类粮食购销点,初步统计全县目前有200多户,它们具有季节性,临时性,管理起来相当困难。县局在正对这块税源进行典型调研基础上,布臵了专项清理工作,各分局在各乡镇领导组织下和有关部门配合进行集中清理,要求5月底前结束清理,上报清理总结。切实把这些粮食点纳入正常管理轨道。

2010年11月我县由财政部门牵头,工商、国税、地税、经

侦等部门联合办公,对全县范围内的180多个煤炭销售点进行专项治理,采用先预交税收保证金,重新核发销售许可证方法,并对无证销售点进行坚决取缔。这种管理模式非常好,但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今年对这一行业管理执行力方面应加大力度。前几天市局通过与国税部门比对把我县煤炭经销有疑点户名单传到我局,要求各分局和相关科室进行认真核实,6月25前务必把比对核实结果报给县局综合科。

十、和国税、经侦密切配合,做好重点行业的稽查工作。

一些资源类企业如煤矿、铁矿、砖厂、石厂等,是我县的经济支柱,近年来,我们对这些重点行业逐步加强了管理,出台了一些具体的管理办法,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措施,但由于这些企业多数帐目不实,偷税现象严重,2011年地税稽查部门要和国税、经侦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检查力度。稽查人员工作时一定要细致认真,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多种方法相结合,不但要会查“死帐”,还要善于查“活帐”。不能就帐论帐,必要时要延伸检查对怀疑问题深入调查,严格审查收入、成本、扣除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从多环节入手,约谈核定,获取更多的相关纳税信息,必要时要借助经侦的力量,获取外部证据,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反偷税工作,有效地制止各种侵蚀税基的违法行为。

十一、宣传落实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砖厂、采石厂社保费

核定征缴工作。

按照规定,失地农民户人均剩余土地不足1.8亩的农民,必须参加养老保险,户人均剩余土地1.8亩以上的可自愿申请参加养老保险。要求分局立即与乡镇沟通,对2009年以来的项目征地涉及农民占地情况,按人报送明细表,并把明细表集中整理报县局社保科,县社保局和县局将根据具体情况核定参保人员。

今年的社保扩面要对各乡镇的砖厂、采石厂进行基础核定,我们将联合由劳动、社保、地税、土地、工商等部门组成核定小组,根据砖厂、采石厂的规模、砖窑数、产量等来核定人数、确定工资标准,从而确定缴费基数。各分局要配合好县局社保科做好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以便这一工作顺利实施。

十二、进一步提高征管质量,加强基层分局两基建设 今年市局对征管质量考核工作抓得更细,要求微机操作的步骤和工作流程不能出错,否则就没有考核分。以前我们在这方面重视不够,今年要求各基层分局日常工作期间实行分局长、副分局长坐班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必须保证一名分局长(副分局长)和至少一名以上精通业务和微机操作的干部在服务大厅当班。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征管质量考核操作流程去做,综合科严格把关,并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和指导。切实把我局的征管质量提高上去。

基层分局是地税的窗口,今天在务欢池分局召开农村征管工作会议,也是想让大家对这个分局的两基建设成果进行一次现场

观摩,近年来,省局和市局对基层分局两基建设更加重视起来,要求硬件和软件上逐步达标。要求各分局都要设立活动室、阅览室。小食堂要整洁干净,庭院建设要有特色,办税环境力争更加优美、纳税服务上做到优质,建立起地税文化基地,形成和谐高效的氛围。打造出能打硬仗的一流小分队。

农村税收相当零散,任务相当繁重,只有依靠政府的领导,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协税护税,地税部门加强管理,才能更好地完成财政收入目标。

以上是我对今年前四个月农村税收征管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的分析,要求各分局各综合科室认真研究并加以落实。

阜蒙县地税局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积极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促进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积极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促进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是指税务稽查机构和税务稽查人员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进行税务稽查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作为税务机关的执法部门之一,税务稽查是税务执法过程中,最具执法风险的部门,加强对执法风险的管理,努力防范和控制执法风险,对保护税务稽查人员,提高执法水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实施的“纳税服务、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税收专业化管理体系中,纳税服务和税源管理是基础性的日常管理,纳税评估是中期性的监控管理,税务稽查是后续性的强化管理,是对税源管理的再加强和再补充。税务稽查作为四个体系中的一环,侧重“查”字,因此我们在实施稽查检查时,结合稽查工作实践,高度重视执法风险防范,通过对稽查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主动地、有目的地处理和规避税务稽查风险,着力提高办案效率,提高检查深入度,提升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做到执法无过错,才能有效的防范执法风险。通过近几年预防稽查执法风险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预防执法风险不仅可以预防检查人员工作中人身、行政、法律方面潜在的风险,还可以规范我们的执法行为,提高稽查的战斗力,全面提升税务稽查执法工作;同时整顿规范了税收秩序,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为了更好的开展税务稽查风险管理工作,把防范执法风险的意识贯穿于稽查执法的全过程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

1实: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制定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控制办法 认真学习关于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的相关文件,组织干部讨论,提高全体干部预防执法风险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完善内控机制建设,增强稽查执法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稽查人员进行执法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每位稽查干部结合自已的岗位找准风险点,制定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以提高检查人员素质。强化稽查实施过程控制,进一步增强执法人员的执法风险防范意识,避免稽查中不作为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二、抓学习,强素质,提高检查人员办案技能,增强预防风险能力

多年的稽查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稽查工作的好坏,执法风险的大小,税务稽查部门比其它部门更倚重于检查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技能,经常性的进行以做人做人品为重点的人生观教育和以加强责任心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狠抓业务学习和实际工作技能提高:

(一)突出实际工作技能提高。我们认为所有业务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因而工作技能的提高是根本。我们通过请有稽查工作经验的同志主讲“如何写好稽查报告”、“进税案、话稽查”等专题贴近实战,以讲带议,大家参与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参加业务竞赛为契机。组织干部参与学习,考试选拔,并组织参赛人员集中强化学习,取得了业务竞赛成绩、干部

业务素质双提高的目的。

(三)利用工作空闲间隙,集中时间学习,不断提高稽查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通过开展分类别、多途径、递进式的稽查业务培训,提高稽查人员综合素质,使稽查执法人员精通税收政策法规、行政执法程序,掌握稽查执法的关键环节,全面提高执法能力。

(四)提倡检查人员边干边学。要求检查人员在提出办案思路、定性和提出处理依据时,先学习相关法规文件后实施定性,提出处理建议,以做到方法得当,定性准确。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干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防范执法风险的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三、建制度,抓落实,强化稽查实施过程的控制管理

(一)建立检查环节内部工作时限制度。根据《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建立稽查“四环节”工作限时制度,安排计划和检查督促办案进程。加快办案人员工作节奏,提高了办案效率。检查环节结案后,马上将纸质案件交付审理部门预审理,一方面避免检查环节超时限实施被执法责任追究;另一方面也弥补审理环节由于时限偏短的制度设计缺陷可能引起的超时限执法追究。

(二)建立检查工作汇报会议制度,进行查中指导。定期召开工作汇报会议,集体听取检查工作进度汇报,集体讨论案情,把握检查工作重点,共同研究制订疑、难点问题解决方案,指导和引导检查走向深入,评估和防范检查中潜在的风险。此外,在办案过程中实行稽查人员向局领导适时汇报执法检查过程,做到全方位、全程式、动态化执法监督。

(三)建立检查环节内部质量控制机制。案件实施终结后移送审理环节前,先由检查环节内部对案件的证据、定性、处理的依据、及稽查报告进行审核,与外部的案审部门形成案件质量双控制机制,预防由于案件质量引起了执法风险。案件的审理部门审理后,及时将案件审理的意见反馈给检查人员,集中进行总结,并对典型的案件个案剖析,总结工作得失,预防再次发生的潜在风险。

(四)进一步完善稽查工作制度。通过落实稽查管理各项制度并依托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和各类管理监控系统的运行,严格执行稽查执法法定程序、稽查案件审批权限及各项税法和税收法规制度,认真落实稽查处罚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提高和降低处罚标准。同时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促进规范执法。

四、抓廉政,重制约,化解税务检查中的执法风险

在组织参加上级的廉政教育的同时,经常性地组织稽查局内部特别是检查人员的廉政教育学习,同时十分重视税务检查权的制衡,人员之间的制约。

(一)注意检查人员的合理搭配。了解检查人员的工作经历、个性、能力,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思想动态,在案件实施人员调配上,尽量避免检查人员熟识的对象,地区、行业,一个检查小组,即有思想素质较高人也有业务能力较强的人,注意

搜集社会、业界对在查案件的信息反馈及时提醒检查人员,并作一些预防性的安排。

(二)完善主协查制度,充分发挥其制约作用。主协查制度实施强化了检查人员的责任心,同时也存在一些诸如“主查人员太忙,协查人员太空”、“主查人员一权包揽,协查人员不知情况管签字”的弊端,起不了应有的制衡作用,今年我们以对主协查人员的责职进行了细化分工,主查人员重点负责办案思路,案件的突破和稽查报告,协查人员主要负责案件的取证工作,并且要求由协查人员负责向上级汇报案情和进展,提高了协查人员在办案中的作用,强化和完善了主协查制度的制约功能,化解潜在的执法风险。

五、重细节,重评估,全面预防执法风险

(一)做好查前分析。在了解被查对象涉税的基本情况,特别注意了解被查人员的背景资料,了解其经济状况,行事风格,评估可能发生的状况。

(二)对于重大行动,评估事前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预案。由分管的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实施,做到程序合法,措施得当,处置及时。

(三)将对稽查执法风险评估贯穿于税务稽查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各个事项,即时进行评估。并纠正错误于当事人提出复议和诉讼之前。

(四)文明执法。做到“强不怕,弱不欺,法到位,理在先,廉洁且礼貌”。化解和软化稽查执法中对立的尖锐性,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五)在稽查各环节中做好税法宣传工作。全过程进行税法宣传,帮助当事人了解法律规定,纠正错误做法,告知其违法行为的后果,弱化执法对象的抵触情绪。

第四篇:加强农村建筑业税收征管促进地方税收稳定增长

加强农村建筑业税收征管

促进地方税收稳定增长

---定陶县地税局孟海分局狠抓农村建筑业税收征管

自开展“管理年”活动以来,定陶县地税局孟海征收分局紧紧围绕各项管理的内容和任务,逐一明确目标,逐一分解责任,切实把工作落实到实处。特别是在税收管理方面,针对目前营业税起征点提高后,税源减少和税收任务增幅不断加大的矛盾,在抓好极少数重点企业征收管理的同时,又加强了对个体户的征管力度,尤其是农村建筑业税收的征管强度。

农村建筑业税收的征管一直是地方税收征收的难点。孟海分局针对近年来辖区内个人建房标准越来越高、投入的建房资金越来越多、但建筑业营业税却没有相应提高的现状,在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片管员蹲点、协税员配合、镇直相关部门协助的方式加强对农村建筑业税收的征管。首先各行政村协税员统计上报近期建房数量及规模;然后与乡镇土管部门沟通,采集建筑业准确资料;最后由片管员包村定点蹲点查实的工作方法。先后对辖区内75个自然村的小型临时建筑队,按照农村新宅基地的划分情况,通过村委会对农村私人新建房屋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登记造册。同时针对农村建筑队承包人纳税意识淡薄的情况。由镇税收办

专门组织他们进行税法学习并将建筑业税收的有关知识印刷成小册子发放到承包人手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1-4月份,该分局共对辖区内11个临时建筑队承建的251户个人住房劳务,征收建筑业营业税及其他相关税费共计7.1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建筑市场的税收征管。为农村建筑业的征管提供了先进经验。此举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表扬和县局党组的充分肯定。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县局党组作为管理经验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推广。

第五篇:加快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加快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09-3-3 9:38:35 访问次数:254次 [字号:大 中 小]

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各金融机构纷纷落户,余杭金融服务业发展得到了迅速提升。截止2008年底,全区拥有区级银行业机构达21家,营业机构网点(含银行二级支行)183家,从业人员2449人;各项存款余额728.54亿元,比年初新增130.88亿元,增长21.9%,比上年多增30.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70.56亿元,比年初增加111.21亿元,增长24.2%,比上年多增6.53亿元;实现账面利润21.48亿元,比去年增加6.38亿元,增长42%,不良贷款率0.6%,比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

保险方面,共有主要机构39家,其中财险公司25 家,寿险公司14家,共实现保费收入约7亿元。担保业蓬勃发展,余杭区担保协会有18家担保公司,目前已有20家。2007年18家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22.01亿元,累计担保60亿元。通过担保贷款服务,受保中小企业当年增加销售收入24.75亿元,企业增加利税2.94亿元。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增加就业人员3268人。另外我区还有证券营业机构三家,包括财通证券、金通证券、银河证券;期货营业机构1家;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数家,典当公司若干家,金融服务业体系日趋完善。

根据2008年4月召开的全区服务业大会提出,到2010年,我区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0亿元,力争在杭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落户余杭,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000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750亿元,银行资产不良率控制在1%以下,累计新增上市公司6家,基本形成监管有力、规范诚信、运行安全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周边县市的金融集聚辐射能力,努力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区域性金融副中心。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推动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促进金融和经济良性互动,现就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与建议:

一、强化区金融服务协调机构的职能,推动我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区域性金融副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推动作用,积极为我区各类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和工作环境,进一步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和经营机构的沟通联系。

相关部门应发挥服务协调职能,要不断完善支持金融业发展政策,加大我区金融业对外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支持、协助人行、证监、银监、保监等金融监管部门依法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要努力接轨省市地方金融市场,完善政府与各金融机构的协调机制,为我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综合服务。继续做好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公司的工作指导和服务协调,继续做好进一步推动我区企业上市工作,特别是重点行业优质企业的上市推荐工作,加大支持扶持力度。

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

(一)切实做好金融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以区金融办为平台,对全区金融业发展进行统筹协调、服务,加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及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健全与银行、保险、证券、担保、创投业的协调沟通机制,收集工作情况,了解和反馈意见、建议。

(二)加强和推动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银项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区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银企、银项合作机制,积极推荐优质项目,搭建并完善政府融资信用平台,争取每年融资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认真组织好既定项目的实施工作,尽快发挥项目效益;加强协调配合,认真组织好项目的申报审批和储备工作,争取银行更多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创新金融产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在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企业要加强同金融机构的联系,强化管理,诚实守信,争取金融机构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并共同维护银行合法权益。

(三)以“信用余杭”为切入点,加强企业诚信、个人诚信和银行诚信等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对全区金融工作的领导,构建政府、人民银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间的金融稳定信息沟通与协商平台,形成金融监管合力;建立地方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风险处置制度,完善金融风险应急处理预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四)进一步加大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力度,切实维护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和区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协助银行压降不良贷款。进一步加大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力度,法院、公安、监察、税务、国土等部门要探索建立金融案件立案、执行的绿色通道,积极协助金融机构采取法律手段加大金融债务的清收力度,维护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激励机制,出台配套支持措施,促进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完善金融业考核奖励制度,扩大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开展对金融机构支持我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业绩评价。设立“支持金融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资金主要用于:鼓励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和增加对我市信贷资金的投入;表彰奖励对我区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直接融资、保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的金融企业

(二)依托副城良好的经济基础、商务环境和便捷交通

在临平副城世纪大道地铁站附近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功能区,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核心区块集中,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对进驻该服务区的金融企业在房屋租赁或购买方面给予一定优惠。

四、改革促发展,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力

(一)积极鼓励金融创新

对国家的金融改革措施和金融创新产品,积极争取在我区先行试点和推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鼓励和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创新合作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二)推进余杭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要创新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把余杭农村合作银行办成服务“三农 ”的银行,促使其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并争取择机上市。

(三)重视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要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搭建并完善政府融资的信用平台。加强协调配合,认真搞好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在支持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资金投放。

(四)拓展融资渠道,实行多元化融资战略,大力推进企业改制上市,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贯彻落实促进企业上市融资扶持政策,坚持采用主攻国内主板、兼顾海外市场、鼓励收购兼并等多轮驱动方式推进企业上市。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和现代企业管理提升力度,建立完善区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加强企业上市融资的培育及培训。通过多种扶持措施,鼓励和支持区内企业做强做大,积极争取上市融资。同时要积极推动区内包括城建、农林、农副产品物流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更多资金以推动企业自身做大做强。

(五)加快保险业发展。要充分发挥保险分散风险、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保障经济的重要作用

提高整个社会保障水平,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增强企业和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深入开展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索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商业保险机构在网点覆盖、人力资源、风险管控方面的优势,参与我区社会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我区“政府保障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社会保障体系

(六)支持担保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担保产品多样化

鼓励担保公司扩大业务领域,丰富担保品种。扶持担保企业增大注册资本,扩大担保额度。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资质评级制度,促进担保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七)、积极鼓励创投业的发展壮大

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在我区设立与发展,积极做好创业投资备案工作,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五、密切协作,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督促地方金融机构规范管理,强化监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地方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风险报告制度和分析制度,制定金融风险应急处理预案,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金融业风险的监测,密切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沟通及时、反应迅速、配合密切、步调一致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同时要与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门密切协作,严厉打击各类金融违法行为,引导社会公众自觉抵制非法金融活动,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维护金融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下载促进我区地方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我区地方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对策研究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对策研究 (中经评论.北京)1、国家应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强宏观管理,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调控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

    “十三五”时期促进就业工作对策研究

    “十三五”时期促进就业工作对策研究 一、“十三五”期间就业形势基本判断 “十三五”期间将是江左经济总量上台阶、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逐步显成效的时期,就业工作将呈现以下......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吴鹏程 【摘要】:正随着国家经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地域之间的差异不断加大,发展不均衡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其中教育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10081102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义务教育方面,表现为城乡之间......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首要任务是缩小学校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具体措施是: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作,......

    地方财政收入量质双提升对策研究

    地方财政收入量质双提升对策研究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但经济社会发展仍受到财力困难的困扰。因此,地方财政收......

    我区公务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的世纪,将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的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公务员培训正是对人才的潜力、智力、能力进行深度开发的重要手段。公务员培训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促进基层国税工作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促进基层国税工作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来源:湖北国税 作者:胡玉珊 日期:2010-01-26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国税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