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悟名家
感 悟 名 家
金明实验中学
董爱萍
11月27日,金明区四个中学八名语文老师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到济南参加“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我们是带着期待来的,来学习名家,进而提高自己。
一下车,就感受冬天的寒威,而非老舍先生所说的温晴。但设在经贸学校的会场,却坐得满满当当。来自全国和地的语文老师汇集在一起,台上尽是些我们早就耳闻的中学语文界的名师,有韩军,余映潮、程红兵、程翔和潘宏达和王君等,还有一些语文研究的专家,最有名的要数参与编写教材的孙绍振老师,还有专门做公益事业的残疾女孩董明。看到他们,我们心中满是期待,想着这次一定不虚此行。
几天学习下来,我感触很深。
首先,老师要有教育的情怀和远见。这最初的感悟来自刘建宇老师题为《课堂价值文化的探索实践与反思》的演讲。他一针见血地点出了,目前的改革只能称“教学改革”而“教育改革”。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后者还关注学生的价值观与思维方法。确实,作为教育者,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只短视的、功利的,关注学生的“全人的价值观”才是真正的教育。他是一名数学老师,不但做到了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的能力,最难得的是能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他认为“课堂教学是嵌入灵魂的管理”,“把学生当做巨人唤醒”,“价值追求是优质课堂的核心”。这是一种做教育的成熟的、理性的态度。我在反思我的教学行为,是不是很多忽略了课堂的价值追求?尽管老师处于教学成绩、个人名利、社会评价的层层束缚之下,我们做老师的还是要保持刘建宇老师这样的高度,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的高度。
除了刘老师带来的启发,还有令人敬佩的董明老师。虽然她很年轻,但我们都要恭恭敬敬地称她为师。她的经历坎坷,命运多舛。6岁进入跳队,与郭晶晶、伏明霞都是队友,很有跳水天赋。9岁时为了避让队友摔成高位截瘫,全身只有眼睛可以眨一眨,医生多次给她下病危通知书,小小的心灵痛苦地挣扎在生死之间。巨大的痛苦让她深思生命的意义,乐观顽强的她向生命挑战。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并自觉了英语和日语,并进入大学学习。她自学了心理学,成了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她让父亲背时着她到家住八楼的一位残疾人家中开导劝慰,给他带来许多快乐和生的勇气,使她感受到被人需要的快乐。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时刻,都能看到她做志愿者的身影。她在付出的人生经历中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和幸福。她没有多说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我们可以想象,常人尚且觉得生活的不易,更何况是她,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我微笑,并不代表我没有痛苦,只是我不愿冷落幸福”,这是她在痛苦中追寻幸福的动力。听起来有点心酸,但我们从她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乐观与奉献。她让我们思考应该怎样珍惜人生,让我们明白让别人幸福也可以让自己幸福。她是一个精神的巨人,我要把她的故事告诉我的学生,用她坚强与不屈的精神去滋养学生的心灵。
其次,我还感受到,老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名师的课堂确是异彩纷呈。韩军老师把《雷雨》上成了文学赏析课。他从周朴园和鲁侍萍名字开始说起,串起了整个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作品主旨,角度够独特,可见他对原著钻研之深。又从曹禺的写作目的出发,阐释了作品听内涵,关注人物命运而非简单的是非评判。再加上他充满情感的人物对话让观众感悟极深。山东名师,年轻老师潘宏达执教的《喂——出来》,也是有声有色,详略有致。学生们在他的引导下“说情节-—论人物——究主旨”,学生明白了,体悟了文中的“洞”,其实是“人类的欲望之洞”。小说的结尾是在警示人类,但潘老师却又带领学生研读题目,并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想告诫我们什么?”并让学生补充“出来吧——”学生们补出了“善良、良知、坦诚、正义……”收束很漂亮!余映潮老师是大家,我本人也借鉴过他精彩的教学设计,也算是他未曾谋面的学生。这次再听他的课,收获同样很多。一首浅显的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他采用了他常用的板块式教学,“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讲一讲”,出色地完成了诗歌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和口语交际的内容。学生当堂会背诵,并写出了微型演讲稿并在班上展读。真可谓容量丰富,形式清新,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培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专业素养,独特的创新能力。见贤思齐,他们的高度我们一时还无法企及,但我们会沿着先行者的脚步前进!
第三,我悟到老师要有足够的教育教学艺术。教学是我们日常化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容易产生倦怠。老师无精打采了,学生肯定也昏昏沉沉了,教学也就难有成绩了。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名家们的方法也各有不同。程翔老师很朴实,讲《雷雨》从讲“话剧”的“话”开始,本色却不失吸引力。“话”、“话题”,都是学生们很熟悉的,老师一步一步把话题引向“对话组,对话段,对话篇”,非常自然。王岱老师讲《项琏》,却从一个问题“你一个走路时,摔倒过吗?当时有何念头?”开始,从学生各式各样的回答中,引出小说的教学。出人意料又轻松有趣。以上是教学的艺术,还有教育的艺术。既然是艺术,就需要创新。大师们的方法确实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和借鉴,但远远不能保我们永远无忧。这还需要老师多多观察,时时思考,才能找出有益、高效的教育之法。
五天的学习结束了,给我们的启迪却不能磨灭。教育是创造性的工作,创造需要不断学习新知,积累学养;创造需要结合实践,不断思考,推陈出新。
第二篇:“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感悟
“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感悟
淮阳县实验小学
王勤
2015年4月17日-4月19日,在郑州体育礼堂里举行了由<<德育报社>>主办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四期新课标暨海峡两岸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有幸亲临会场,目睹了名师的风采,受益匪浅。
受邀莅临本次论坛的有来自北京、天津、苏州、台湾、、江苏、山东各地市的著名特级教师。在这三天的学习中,我们一共听了9节课。授课内容涵盖小学和中学的数学内容。
纵观各位名师,他们的课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等新的教学理念。保持并放大了孩子们的天性。这次论坛由名师示范观摩课,说课,与老师互动等几部分组成。首先“登上舞台”的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全国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小学数学研究会秘书长徐长青老师。徐老师提出的“简约教学”给我的启示是非常深刻的。他用“鱼”、“渔”、“娱”、“愉”、“欲”、“域”、“寓”、“喻”、“逾”、“育、”十字概括的“简约教学“思想,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他上的观摩课是《数与形》,在这节课里,他用游戏---“猜”、“数”、“推理”、验证“等形式一次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把语文、数学、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徐长青老师,其诙谐幽默的语言、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总是迎来学生与老师的热烈掌声。尤其是在互动引领环节讲到:老师要勇敢地退,适时地进,你不退,孩子永远没有补位的机会;等待、期待就是教育的爱。另外,要清楚“学不会是孩子的权利”,老师不应一味的责怪,因为现在学不会不代表将来也学不会。徐老师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生动、幽默的讲解,无一不在的让人耳目一新。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就是对这节课的最好的评价。是呀,徐老师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新的知识,更重要地是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因此,他给学生的是种子,而不是果子。听徐老师的课,犹如在看一场连续剧,剧情起宕跌伏,喜怒哀乐伴随其中。课结束了,而课堂中的一幕幕精彩的镜头,仍萦绕在我的脑中,让我为之感叹。来自北京市的特级教师,“减负增效”的创始人柏继明老师。听了她的《倍的认识》一课,我感概良多。首先,在导入新课这方面,她利用儿话音让学生来读“倍”字,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很快,孩子们进入了学习状态。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而柏老师恰到好处地把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其次,课堂上,她让学生爱吃的苹果、草莓等水果当学具进行“倍”的引导,再次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感能力,而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学会了新知识。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数学老师的语言表达不亚于语文老师,而且也能把课上得这么生动,有趣!柏老师在课堂上很注意培养孩子说话不拖长音,回答问题表述完整,学会自己给自己问题。再次,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复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做到了瞻前顾后、搭好台阶,千方百计让学生悟出其中的学习规律。
江苏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贲友林老师的一节复习课,更能让人联想很多。贲老师给学生上的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这节课可以说是让我大开眼界。首先贲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上台展示。然后再让展台上的学生提问其中的一位学生查找自己作品的欠缺点,并说明理由。他的课是让学走在了教之前,课堂上的互动,到处充盈着学生的声音。而教师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这节课,让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中生成,在学中生长,在学中生活的真正含义。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愉快,情绪高涨,老师的评价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学生敢于畅所欲言。数学课可以上得这么有意思,不像个数学老师,简直像是个相声演员,幽默极了!使我想到了一句广告语:“学习就像玩游戏,不知不觉长智力。”
来自杜郎口的徐利老师的课,很符合我们学校的教学特点,他的导学学案是值得一学的。教案的设计多设计课本上没有答案的习题,注重新旧知识联系,在学与练的结合上,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暴晒各自的错误,而后又由学生自己点评,反馈,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愉快,情绪高涨,老师的评价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生敢于畅所欲言。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苏州名师徐斌的课,更值得一学。他追寻的无痕教育在《平均数》这一节观摩课里体现得淋漓尽致。1.用学生爱玩的套圈圈这种游戏导入新课,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陌生环境里,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2.在授新的过程中,徐老师从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样多”和“不一样多”来引入到“平均数。3.语文、数学、生活紧密相连。徐老师把平均数中的“移多补少”法不失时机地提到成语“取长补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4.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普遍有成就感,课堂上充满笑声、掌声。总而言之,这些名师们不仅仅是他们的功底深,课堂的调控、驾驭能力强,起到真正的引领作用,而且他们都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感受。根据几位大师作课的特点我想在以后教学中我们应做到精讲、激趣。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说明难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准确迅速地传递知识信息。深度知识由浅入深,精讲精练,浅显知识点到为止。努力使课堂形成轻重缓急,张弛结合,千方百计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短暂的三天学习时间结束了,在领略名家风采的同时,我也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喜悦。以后我会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第三篇:当代医学名家从医感悟
当代医学名家从医感悟
张孝骞院士:
●坐而言,立而行。一个临床医生,他的眼睛必须始终盯住病人,不能有任何松懈。一些医生发生医疗差错,原因往往就是放松了对病人的观察。临床医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是什么?可以用“勤于实践,反复验证”八个字来概括。勤于实践:深入病房、门诊观察病人;反复验证:把收集到的资料加以综合,并和书本、文献结合起来思考运用。
●因为病人的情况不同,同一种病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会千差万别,临床医生要把自己的基点放在认识每一个具体不同的病人身上。
●病人和医生,是战友,是同志,要善于向病人学习。
●要学好临床基本功,要锻炼观察能力,培养全局观念,掌握临床思维方法。
●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维护病人健康,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医务工作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外,更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这是基本的、必备的条件。
●仪表端正,和蔼可亲,主动周到,不仅是一般服务态度问题,而且是临床工作的需要。因为良好的医德,是赢得病人信任和协作的必要条件。
●古人云,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
●我虽然从医六十多年,至今不敢忘记“戒慎恐惧”四个字。病人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到恐惧呢?怎么能不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
●医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医务人员不应不懂装懂,更不应知错不改,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对病人健康所应当担负的道义责任。
马遂教授:
●临床医学人才的成长过程是个终身吃苦奉献的过程。这是因为临
床医学是个随时变化的“万花筒”,它既要以经验为基础,又同时兼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特征。实践性是它的第一规律,广泛学科依赖性是第二规律,而综合性是第三规律。上述规律决定了优秀临床医学人才较难成就,需要环境、个人因素皆备,并要有较长周期。
王宁利教授:
●我们现在怎样做医生?我的回答是:用心做医生。医生在行医中,从用手到用心,是检验医生素质的试金石。必须牢记:“医者父母心。”
韦加宁教授:
●多做多传多教,等于活了好几辈子,最重要的是做人。
卢世璧院士:
●医疗无小事;爱伤敬业,乃仁爱之心。父训:小病不轻视,捉个猫儿当虎打。是指对“小事”要像对待大事一样去处理。
●做好一名医生要有学识。年轻医生的知识来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读书、病人、老师。
●医学是经验科学,医学知识必须到临床实践中经受检验才能真正学到手。
吴英恺院士:
●好医生或坏医生的分水岭就在于“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
●做了主治医师、助教、教授或主任医师还得继续提高业务技术,每提高一步都要求在学术上有前进,而且学无止境,不进则退,进则要求克服困难,刻苦钻研,自强不息。
李存江教授:
●正确的临床思维才能成就好医生。
1、正确的临床思维来自博学:会诊中心的教授们都有数十年的苦功夫、坚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密切关注着国际前沿学术动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游刃有余,还对多个相关学科有深入的研究,有的达到精通的程度。善于推理分析是他们的基本功。
2、正确的临床思维来自临床病例:黄克维教授对病人是先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而CT、MRI、其他生化检查报告只是在得出基本诊断结论后,才作为印证结论的参考。这就是之所以成为大专家的一个原因。
3、正确的临床思维来自失误后 的总结:任何有经验的专家都是在无数次失误后成长起来的;专家们娴熟运用临床思维的能力从何而来?来自许多次的失误!关键是失误以后能否认真思考,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好医生都是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
姜泗长院士:
●做一个好医生,不仅要钻研医学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骄者必败,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余宏超教授:
●一个外科医生如果在做第1000次手术时,仍能像做第一例手术那样下功夫,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汤钊猷院士:
●回顾几十年的历程,对“好医生”我才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医德和医术是医生的灵魂。
贺达仁教授:
●医务工作者应有的医学人文态度:核心是“热爱生命”。
华益慰教授:
●做手术,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对医生来说,做错做坏了一例手术,只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几百几千分之一,而对病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一例失败的手术,影响的不仅是医生本人一生的声誉,也影响到医院的声誉甚至整个行业的声誉。
●如果一个医生把钱看重了,就会把病人看轻。现在,有个别医生经不住诱惑,我愿以我的言行在医德医风上起一点作用,希望有更多令人放心的年轻医生成长起来。
秦伯益院士: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对人才的要求,但首先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
穆魁津教授:
●当大夫一定要主动找事情做,要善于动脑筋多分析。
陈景云教授:
●你不仅要知道应该做什么手术,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不应该做什么手术。
裘法祖院士:
●医学是要费大精力,下大苦功才能学好的,而且是永远学不完,做不完,永无止境的一门学问和工作。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一生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
王士霞教授:
●一位临床医生的认真细心态度是医疗实践的基础,是得出一个正确诊断的保证。这种态度首先表现在仔细认真地询问病史及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上。
王忠诚教授:
●要想做一个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医生,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辛勤的汗水、极大的努力,是很难如愿以偿的。
●手术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如果利用手术刀的权利来谋取私利,就不配做一个医生。
韩启德教授:
●要做一个好的临床大夫,如果不懂病人的心理是绝对不行的。
方药中教授: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多学多问,而且不耻下问,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胡亚美教授: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接触病人成不了好医生,接触病人越多,当好医生的机会越大。
张效房教授:
●我坚持一辈子不收红包,更不会拿回扣,一是不会,二是不忍,三是不能。如果让红包遮住了眼睛,心灵之窗有了灰尘,还能把手术做好吗?
郭春园教授: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该拿的钱,一分也不要拿,可拿可不拿的钱,最好是别拿。否则,不但自己良心不安,还会脏了自己的手,坏了自己的声誉,后悔都来不及了。
刘炳凡教授:
●接受第一次礼物,就会滋生贪婪心,就会把救死扶伤的高尚人道主义,变成了利己行为。
谭日强教授:
●不能乘人之危,向病家索取财物,这是起码的医德。
汪忠镐教授: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就要先培养自己的医德,有了良好的医德,就会不断琢磨技术,医技自然也就提高了。
易为民教授:
●我从医近40年,没有拿过病人一分钱,我常跟大夫们讲,看看这些农民兄弟,他们是卖猪卖牛卖了鸡蛋,甚至是借钱来看病的,我们做医生的,收红包等于是给他们雪上加霜,也等于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钟南山教授:
●患者,养生之父母也。
●医德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只是服务态度。
傅培彬教授:
●做医生、护士,就应该有一颗母亲的心,医生、护士应该是爱的化身。
李月华教授:
●工作哪能停?!心跳不停,工作就不能停。
赵炳南教授:
●医生掌握的是病人的生命,要以济世救人为宗旨,尽自己所能及的技术,想方设法解除病人的痛苦,这是医生的天职。
周礼荣教授:
●我时刻警告自己:第一想到,假如我是病人,自己有病痛,希望医生如何做;第二想到,假如病人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他们身患病痛,我将怎么做。因此,凡是对抢救病人有利的,即使要冒极大的风险,也坚决去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对病人不利的,就坚决不做。
●医生的无知会给病人带来灾难。一个医生,在疾病面前束手无
策,那是失职和羞耻,也是医生最大的痛苦。
周华康教授:
●临床临床,就要亲临病床,亲手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古代医学先辈至理名言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
●医生有三大宝:语言、药物、手术刀。
盖伦(古罗马):
●作为医生,不可能一方面赚钱,一方面从事伟大的艺术——医学。
迈蒙尼提斯(古阿拉伯):
●要有爱护医道之心,不因贪欲、虚荣、名利,而忘却为人类谋幸福之高尚目标;要集中精力和时间使学业日进,见闻日广;要诚心为病人服务,善视世人之生死,以身殉职,不分爱与憎,不问富与贫,凡诸疾病者,一视如同仁。
胡弗兰德(德):
●医生活着不是为的自己,而是为了别人;病人是医生服务的对象,绝不能玩弄他们;医生在病人面前,该考虑的是他们的病情,而不是病人的地位和钱财;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应通过言语和行动来赢得病人的信任;医生必须认真检查病人,及时解除病人的痛苦;不要告诉病人已处于无望的情况;尽量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了解人和人的心理状态,尊重和爱护同行。
李时珍(明):
●医者,当以慈悲为怀,以德为天,然后以其技。
孙思邈(唐):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尊卑,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
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具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龚廷贤(明):
●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固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非轻,岂可因其贫富而我为厚薄哉?
张仲景(东汉):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杨泉(晋):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今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贯微达幽,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
刘勉(元末明初):
●富者我不贪其财,贫者我不厌其求。
费伯雄(清):
●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私利而学医则不可。
徐大椿(清):
●吾愿天下人,断不可以为起死回生之药必服之。医者必审其病实属纯虚,非参不治,服必万全,然后用之。又必量其家业尚可以支持,不至用参之后死生无靠,然后节省用之。一以惜物之力、一以全人之命、一以保人之家。
●名医之治病,较之常医难也。知其难,则医者固宜慎之又慎。
李梃(明):
●治病既愈,亦医家份内事也,纵守清素,籍此治生,亦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如病家亦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
陈实功(明):
●凡乡里同道之士,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
希波克拉底誓言
希波克拉底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医学范围,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支不灭的火炬。希波克拉底誓词几乎成为职业道德、事业良知的代名词。希波克拉底誓言内容如下:
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彼斯及天地诸神作证,我——希波克拉底发誓:
我愿以自身判断力所及,遵守这一誓约。凡教给我医术的人,我应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他。作为终身尊重的对象及朋友,授给我医术的恩师一旦发生危急情况,我一定接济他。把恩师的儿女当成我希波克拉底的兄弟姐妹;如果恩师的儿女愿意从医,我一定无条件地传授,更不收取任何费用。对于我所拥有的医术,无论是能以口头表达的还是可书写的,都要传授给我的儿女,传授给恩师的儿女和发誓遵守本誓言的学生;除此三种情况外,不再传给别人。
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我不得将有害的药品给与他人,也不指导他人服用有害药品,更不答应他人使用有害药物的请求。尤其不施行给妇女堕胎的手术。我志愿以纯洁与神圣的精神终身行医。因我没有治疗结石病的专长,不宜承担此项手术,有需要治疗的,我就将他(她)介绍给治疗结石的专家。
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也无论需诊治的病人是男是女、是自由民是
奴婢,对他们我一视同仁,为他们谋幸福是我惟一的目的。我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做各种害人的劣行,尤其不做诱奸女病人或病人眷属的缺德事。在治病过程中,凡我所见所闻,不论与行医业务有否直接关系,凡我认为要保密的事项坚决不予泄露。
我遵守以上誓言,目的在于让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彼斯及天地诸神赐给我生命与医术上的无上光荣;一旦我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请求天地诸神给我最严厉的惩罚!
(四)、医学日内瓦宣言
医学日内瓦宣言(1969年修订),全文如下:
“在我吸收为医学事业中的一员时,我严肃地保证将我的一生献于为人类服务。
我对我的老师给予他们应该受到的尊敬感恩。
我将用我的良心和尊严来行使我的职业。
我的病人的健康是我首先考虑的。
我将尊重病人所交给我的秘密。
我将极尽所能来保持医学职业的荣誉和可贵的传统。
我的同道均是我的兄弟。
我不允许宗教、国籍、政治或社会地位来干扰我的职责和我与病人之间关系。
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胁下,我决不将我的医学知识用于违反人道主义规范的事情。
我出自内心和以我的荣誉,庄严地作此保证。”
医学生誓言
1991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医学生誓言”内容如下:
健康所系,性命所托。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专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学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苦,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第四篇:读魏书生感悟名家教育的艺术性
读魏书生感悟名家教育的艺术性
尚集中心中学
刘新方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令人震惊的成绩。1988年他教学的两个毕业班,暑假升学考试135名学生都达到了升学分数线;全市14所中学,超过600分的考生共30名,他的班占有十名;全市总分第一、二、三名及语文、政治、数学、化学、英语、生物的学科第一名都是他班的学生。1992年他建立了师生互助小组,还把每个班的倒数第一的学生都安排到他的班级学习,在七个倒数第一的学生中,他与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组成互助组。这些分配到他的班级学习的学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二、民主合作的班集体。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的实现了生生平等,师生平等,体罚、变相体罚都飞的无影无踪。走进他的班级我们感受到的是幸福、亲切、和谐;看到的是积极、乐观向上,充满活力的学生。班规的制定人人参与,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班规是大家制定的,大家理应服从,大家乐于服从。
三、魏书生老师本人。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我们看不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欣赏不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辞藻,我们读到的,感受到的是平和、善良、亲切、质朴,是魏书生高超的管理智慧和高尚的人格。
读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我见识了魏书生的成就,作为班主任我更想知道他取得成就的原因,故此我去细细品读他的管理经验,阅读中我深深了解到魏书生班级管理的艺术性。魏书生老师太善于发现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太善于巧妙解决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魏书生老师是怎样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教育的,我们就清楚了。魏书生善于处理班级日常事务。
对后进生的帮教。我想以魏书生帮扶的一个学生来说明一下。张军是他帮扶的学生,入他班时五科总分89分。他首先告诉张军,“要树立坚定的信念,享受学习的乐趣。”然后引导他去享受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让他先品尝学会一个字、一个英语单词、一个公式的乐趣,然后将课上陪坐时间具体落实到一个字一个单词的计划,施加快乐意念。还帮他寻找学习落后的原因。魏书生对张军帮扶成功的原因:
一、是引导他学会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是帮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
对犯错误学生的管理。学生犯错误,写说明书。他要求在说明书中基本使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绘出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有两种思想在争论。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怎么争论;第二张照片,边犯错误,两种思想怎么交战;第三张照片,犯错误之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魏书生对学生犯错误后,写检讨、写日记是这样看的:写检讨容易千篇一律,浮皮潦草,不能触及其内心深处,不容易找到纠正错误的有效方法;罚写日记,学生更不愿接受。他说写说明书能够深入学生内心深处,让学生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发现了两个不同的自我。这种做法到底好不好,我想用班内一名从外地转来的淘气的学生的话来说明这种做法:他说,“他说过去淘气了写检讨书,那是越写越恨老师;现在写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
提高学习效率的措施。魏书生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设立了自习说话接力本。本子有一人负责,上自习时,有谁说话,他便走过去,把接力本交给这一同学,记录好,这一同学开始观察下一个接班人,并写出500字的说明书。如果到放学还找不到接班人,就需要写1000字的说明书。有人会问,如果这一同学叫不出接力本怎么办?班规规定,如果三天仍找不到接班人,第四天把说话接力本交给负责人。魏书生就是这样善于处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魏书生善于巧妙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有一次,班内一同学想用现在做的好事,代替以后犯错误时写的说明说。魏书生说人犯错误的时候,心里有过斗争,斗争之后,脑子里对自己不负责的一方,自私的一方,狭隘的一方,懒惰拖拉的一方获胜了,人就会犯错误。这如同在心灵的原野上,涌出一股浊流,污染了一部分心灵的田野,人们通过做好事可以冲刷受污染的那片心田。你以前做了好事,是使以前清泉在心田上流过,后来又犯了错误,心田上又受到浊水的污染。你不及时开挖清泉去冲刷污染,却招呼昨天的清泉回来,能起到冲刷污染的作用吗?这个学生明白了写说明书的道理。
魏书生不但善于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善于发现问题。魏书生为了了解学生的情况或教育学习不认真的学生,常常采用放学后与学生同走一段路的方法。有一次,一同学主动要求与他同路。同行十多天后,这一同学借故有事比他后离开学校。魏书生说,开头我没有介意,一连几天他都这样,我便问他原因。后来了解到“怕别人说闲话,人家说和老师一块走的学生都是淘气包。”魏书生帮他分析了与老师同行的好处与坏处,帮他纠正了虚荣心的问题,这一同学又与他同行了。
魏书生还善于给学生创造改错的环境,让自己的教育计划真实可行。
为了帮助班内爱骂人的学生改错,他帮助这个同学分析原因,制定改错计划,并请全班同学予以配合,不要去激怒这个同学,不要给这个同学创造骂人的机会。
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从中我有深深的感受,我不敢保证魏书生是一个文学大家,但我可以断定魏书生是一个研究学生心理、研究教育方法的专家。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像魏书生一样去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事业;都能像魏书生一样去研究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都能像魏书生那样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都能成为优秀的班主任!
第五篇:感悟名家课堂,展望语文教育
感悟名家课堂,展望语文教育
——参加《全国名师教育思想与教法实践名师教学专场》有感
2013年11月16日和17日,我们怀着对语文教育的热情,对名师智慧的向往,到光后小学参加全国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实践研究论坛。16号上午是王红梅老师的《维生素c的故事》,感悟她全脑语文教学带给孩子的思维风暴。下午聆听了武琼老师的《长征》,折服于她细致又细心的指导朗读。17号上午崔峦老师为我们解读新课标,了解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紧接着是窦桂梅老师精彩的“1+X”课堂,让我们金坛他立足教材,却超越教材的人文魅力。这次听课不仅学到了未来语文的发展方向,并且近距离感悟名师的语文课堂美丽,实在受益匪浅。
从研讨会回来,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他们能将一篇简单的课文提高到哲学的高度,将一班陌生普通的学生变得投入课堂,热爱语文,我们以后语文教育会走向何方?今天下午到十九小参加了“如何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讨会,让我联想起崔峦老师做的有关新课标的报告。崔峦老师在报告中指出:加强语文教育,弘扬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是大势所趋。甚至他还大胆推测,语文可能在未来会变成300分。让每一位在场的语文老师都激动和自豪不已之余,感受到肩上负担的层层压力。新课标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改进识字、写字。
二、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三、更加重视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
四、更加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结崔峦老师的建议: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个各个年级的识字量加强写字训练每天语文课十分钟教师指导下练字,天天练。鼓励孩子做笔记。2对于我们低年级,要注意指导孩子的汉子,词语的练习,低年级体现识字、写字为基础,当前大量时间分析课文内容的现状要彻底改正。低年级识字写字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3指导正确的写字姿势。3,让学生认的一定要认牢固,要写的一定要写好。要认的字: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书写,不进行分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字。要写的字:严格要求,细心指导。独体字:抓住主笔,起笔、运笔。合体:结构,各部分相交、相离。
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40分钟的课堂究竟能让他真正识字写字吗?今天在19小参加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研讨”给了我答案。重点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信仰书籍的力量。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教好语文,除了用教科书,还要大力开发儿童阅读。因为阅读是教学的核心,分数重要,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是阅读。终生以书为伴更重要。
一堂课能教给孩子的知识是有限的,除了课堂,更应该培养孩子对语文的兴趣,对阅读的兴趣。只有孩子爱上阅读,他们才能真正领悟语文的魅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除了语文课堂上加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要让他们真正通过阅读将语文融入生活中去。坚持几年,低年级考试鼓励写句子、写话,一日一句,配画,激活他们的想象力。阅读、口语交际课上认真指导学生发展口头表达、交流、应对、互动,给孩子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口头语言,每天三五分钟进行口头表达。如:3分钟新闻发布会,说说昨天的大事情,让孩子当中发言。从“敢说——善说”。我们要激活每个孩子对想象力、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谈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想象。这样积累下来,不仅写作时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还对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开阔的视野起到重要的作用。
17号上午刚刚听完武老师的课,窦桂梅老师便给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引导学生领悟语文的魅力,通过她创造性的“1+X”课程。使孩子们通过老师独特的引导和提问,最终居然能将一篇小学生课文提高到哲学的高度。窦桂梅老师讲解的是一片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皇都的新装》。上课前,她并没有直接进入课文,而是从课文的体裁入手,一步一步解开这篇浅显又充满智慧的童话故事。窦桂梅梅老师清晰地给大家呈现了这种课堂模式的教学流程:预学(预学单)——共学(共学单)——延伸(延学单)。每张学习单问题简洁,预习单:我的感受;我的疑问。共学单:皇帝迷失在哪些地方:迷失之一,迷失之二。延学单:
1、我的收获;新的疑问。问题简洁,线条清晰,课堂丰富,如此模式,简单而丰富。以课文为主干,引导学生扩散思维。让孩子们学会揭开童话神秘的面纱,探讨童话下的人性险恶。如窦桂梅老师问:“爱美有错吗?”“谁是造成这一场面的第一责任人。”刚开始同学们被这独辟蹊径的问题问糊涂了,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和反思。在老师的鼓励下,一步一步大胆自信,迸出思维的火花。窦老师讲:“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她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学好它。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我们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要“把教材看作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并能准确地加工教材。”要将不同的文本将出不同的味道,通过语文教材,真正让孩子感悟到字里行间的魅力和深刻的道理。比如她提出英文“oh”为什么翻译成“哎呦”。“哎呀”的四个声调的不同感情。这些细节不仅体现的是她对教材的高度把握,更是她自身人文素养和教学智慧的体现。
听完这些名师名家的课,每一节都带给我们不同的震撼和反思。最大的疑问是“如何能成为向他们那样的名师。”我想,只有求助于我们最伟大的老师——书籍。最是书香能致远,我们干的是培养人的工作,如果自身停止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变成一场灾难。最有活到老,学到老。永不停止对书籍的追求,才能对得起我们的学生,对得起我们的称号——老师。
香山学校
刘宸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