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考思想政治考试大纲
官网:www.xiexiebang.com
思想政治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
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 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 •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官网:www.xiexiebang.com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
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
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经济生活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官网:www.xiexiebang.com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官网:www.xiexiebang.com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官网:www.xiexiebang.com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官网:www.xiexiebang.com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官网:www.xiexiebang.com
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官网:www.xiexiebang.com(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官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官网:www.xiexiebang.com(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官网:www.xiexiebang.com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官网:www.xiexiebang.com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官网:www.xiexiebang.com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
文化生活
官网:www.xiexiebang.com
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官网:www.xiexiebang.com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官网:www.xiexiebang.com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官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官网:www.xiexiebang.com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
官网:www.xiexiebang.com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
官网:www.xiexiebang.com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官网:www.xiexiebang.com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官网:www.xiexiebang.com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 4 月至考试当年 3 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官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832思想政治教学论考试大纲
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教学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32)
学院名称(盖章):教育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2010年 10月22 日
《思想政治教学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32)
一、考核要求:
思想政治教学论是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专业课考试内容,主要考察考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特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具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思想觉悟和专业理论素质,是否懂得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理论及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或管理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评价目标:
考核评价目标主要考核教师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根据教师实际分为4级:
1.识记:考察教师的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2.领会:领会是指在记忆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和基本道理,分析有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简单应用:考察教师将学习材料用于新的教育情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技巧、规律的拓展。
4.综合应用:考核教师实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应用。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简单的历史回顾
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 优秀的德育思想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思想
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德育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德育理论
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哲学基础
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思想政治学科性质
历史论德育性质
内容论德育性质
特点论德育性质
途径论德育性质
第五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规范性功能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个性化功能
完成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
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完成各种能力教育的任务
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第七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教师与学生
教育与教学
传授与接受
内化与外化
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课程的定义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
第三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第二节学生的学习力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促进增强学生的学习力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
知行统一规律
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时代性规律
第四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方向性原则
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
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
师生民主合作原则
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
创新性原则
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第四章思想政治学科教法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
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法和教学模式 教法和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
情感教学模式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第四节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含义
多媒体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程序 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原则
第五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准备工作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备课
教案的编写
第六节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优化的含义
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原则
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
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
第七节说课
说课的含义
说课的内容
第五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
第一节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学艺术的本质
教学艺术与教学科学的关系
教学艺术的功能
教学艺术风格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组织教学的艺术
导入的艺术
讲课的艺术
教学启发的艺术
讲概念的艺术
提问的艺术
举例的艺术
板书的艺术
激励的艺术
节奏调节的艺术
幽默的艺术
结尾的艺术
考试命题的艺术
第六章思想政治学科学法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理论 学习指导的概念
加强学习指导的意义
学习的类型
指导学生学习的形式
第二节 指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措施 建立新的学习观念
端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
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养成学生勤奋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培养学生以学为本的道德责任感
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调整好竞争的学习心理
帮助学生在做中学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策略
注意力分配的策略
记忆的策略
融会贯通的联系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思维调控策略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指导学习的方法 计划法
听课法
记忆法
质疑法
温故知新法
研究性学习法
合作性学习法
自学法
应用法
第七章思想政治学科评价论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的对象
教学评价的分类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形式和方法 教学评价形式
学生评价方法
第三节 听课
听课的目的听课的准备
听课的要点
听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评课
评课的原则
评课的标准
第六节考试
思想政治课的复习
思想政治课的考试
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命题
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分析
第八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
第一节 教师
教师的专业地位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教师职业的特点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价值观 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 思想政治学科的社会价值
第三节 教师的学生观
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状况
目前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的成因分析 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发展前景的思考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 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
广博的知识经验
现代化的教育能力
健康的身心
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
第三篇: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官网:www.xiexiebang.com
语 文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
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
范围与要求。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 “语文 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
官网:www.xiexiebang.com
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官网:www.xiexiebang.com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
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
论证方法。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
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
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
文精神。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官网:www.xiexiebang.com
⑶ 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官网:www.xiexiebang.com
4.探究 F 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
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
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
神。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 F 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⑵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⑶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官网:www.xiexiebang.com
⑵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⑶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⑸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⑴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⑴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⑵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⑴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⑵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⑷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⑸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 E
官网:www.xiexiebang.com
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官网:www.xiexiebang.com
1.基础等级 ⑴ 符合题意 ⑵ 符合文体要求
⑶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⑷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⑸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⑹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⑴ 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⑵ 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⑶ 有文采
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⑷ 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官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8普通高中考试大纲
总 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普通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 考 内 容
第一部分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进化论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部分 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现代信息技术 6.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 考 内 容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选考二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第五篇:2018年历史高考考试大纲
2018年历史高考考试大纲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
(2)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部分 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