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9:2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第一篇: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地 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 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

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官网:www.xiexiebang.com

•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官网:www.xiexiebang.com

•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及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

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官网:www.xiexiebang.com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官网:www.xiexiebang.com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 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

义。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官网:www.xiexiebang.com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官网:www.xiexiebang.com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官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2018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地 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3)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3)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 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4.旅游与区域发展(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2018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剖析及命题预测

一、2018年考试大纲要求

1.2018《考试大纲》保持稳定,坚持能力考查方向

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大纲仍保持稳定,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改革思路没有改变。

2.明确地理考核目标,认真体会能力要求

3.考生临场能力要求:对新问题的心态稳定、迅速联想、及时应变能力;对新知识的举一反

三、联系迁移能力;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能力。

二、2017年全国文综地理试卷的特点

1.命题思路创新,重视过程分析

2.试题陌生度高,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 3.提升能力要求,注重科学分析 4.试题原创性强,体现公正、公平5.体现选拔功能,具有一定难度

6.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等知识

三、2018年命题趋势分析

1.知识重组的线索会有所更新

2017年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反映了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的意向,重视思维过程,突出核心素养考查;突出体现在对知识重组的线索和过去有明显不同。

2.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 2017年的命题原创性明显,都是首次在考场上见面的材料,体现了公正与公平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试题的选材、切入点的角度,也会更加新颖,体现原创性。

3.情境设置的思路会更加独特

2017年试卷中创新性明显,有一些新的情境设计,新的知识组合;可见命题思路中通过选材和情境设置,力求体现“稳中求新”,因此我们分析2018年在也会沿着这个思路发展。4.考查能力的设问会更加开放

2017年试题的立意、情境都有新的构思,因而设问的角度新,创意也新,更加开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根据“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命题形式,更重视临场独立编制答案,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图像呈现的形式会有所创新

2017年的试题具有一定难度,体现了选拔功能。尤其在图像方面有所创新,对于各种图像的识别、判读与分析,对于教材以外新图的辨认和理解能力,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值得在复习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6.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考查力度

2017年的高考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载体,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对相关试题做出了很高评价,说明这样的出题策略符合国家的育人要求和高考选拔思路,也说明这对2018乃至未来的高考备考,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与地理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我国古天文观测和气象地质监测(如地动仪、日晷、二十四节气等)、古代文集中对地理现象的记录(如《山海经》、《徐霞客游记》等)、传统建筑(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北京四合院、傣族竹楼、等)、传统民族服饰(如藏礼帽的帽沿宽大,包含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的蒙古族服饰等)、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如南米北面、南船北马、南床北炕、春联、年画等)、传统工艺(如剪纸、造纸术、印刷术、制茶术等)、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等。多元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人口流动、唐蕃古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途径逐渐的凝聚、融合、扩散、传承和发扬光大。

四、复习备考策略

1.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能力,注重查漏补缺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2.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略显散乱,就像一股脑地塞进电脑的各式文件,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3.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4.训练解题思路和应试技巧

考前做一定数量的模拟训练,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变能力,提高考试成绩。专题复习时要适当地利用高考的真题及各地的模拟仿真题,来培养考生的审题、知识迁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5.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

用平常的心态看懂题意、看清图示是最基本的一步,然后寻找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地理背景等,审题要慢,下笔要快,才能做到不走题、偏题、漏题。6.注意规范答题,逻辑层次鲜明

书面表达是地理大题的最终结果,也是高考评分的直接依据。在书面表达中除了应避免前面提到的各种问题外,同学们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①试题答案的层次鲜明。可以在草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词语,并附加小序号,便于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并有利于对照图像信息,增补或删减答题要点;②要注意把理论观点与题目所给的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论证,避免理论和材料相脱节;③认真审读草写答案,避免出现错别字,表达不清,不严谨,口语化或与已知原理规律相违背的语句;④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清洁。好的卷面,深受阅卷人青睐;再好的语言,其模糊的字迹、歪歪扭扭的布局,让评卷者看着吃力、费神,必然难得高分。

第三篇: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总 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地 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3)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3)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 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4.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2018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剖析及命题预测

一、2018年考试大纲要求

1.2018《考试大纲》保持稳定,坚持能力考查方向

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大纲仍保持稳定,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改革思路没有改变。

2.明确地理考核目标,认真体会能力要求

3.考生临场能力要求:对新问题的心态稳定、迅速联想、及时应变能力;对新知识的举一反

三、联系迁移能力;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能力。

二、2017年全国文综地理试卷的特点

1.命题思路创新,重视过程分析

2.试题陌生度高,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 3.提升能力要求,注重科学分析 4.试题原创性强,体现公正、公平5.体现选拔功能,具有一定难度

6.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等知识

三、2018年命题趋势分析

1.知识重组的线索会有所更新

2017年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反映了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的意向,重视思维过程,突出核心素养考查;突出体现在对知识重组的线索和过去有明显不同。

2.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 2017年的命题原创性明显,都是首次在考场上见面的材料,体现了公正与公平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试题的选材、切入点的角度,也会更加新颖,体现原创性。

3.情境设置的思路会更加独特

2017年试卷中创新性明显,有一些新的情境设计,新的知识组合;可见命题思路中通过选材和情境设置,力求体现“稳中求新”,因此我们分析2018年在也会沿着这个思路发展。4.考查能力的设问会更加开放

2017年试题的立意、情境都有新的构思,因而设问的角度新,创意也新,更加开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根据“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命题形式,更重视临场独立编制答案,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图像呈现的形式会有所创新

2017年的试题具有一定难度,体现了选拔功能。尤其在图像方面有所创新,对于各种图像的识别、判读与分析,对于教材以外新图的辨认和理解能力,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值得在复习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6.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考查力度

2017年的高考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载体,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对相关试题做出了很高评价,说明这样的出题策略符合国家的育人要求和高考选拔思路,也说明这对2018乃至未来的高考备考,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与地理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我国古天文观测和气象地质监测(如地动仪、日晷、二十四节气等)、古代文集中对地理现象的记录(如《山海经》、《徐霞客游记》等)、传统建筑(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北京四合院、傣族竹楼、等)、传统民族服饰(如藏礼帽的帽沿宽大,包含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的蒙古族服饰等)、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如南米北面、南船北马、南床北炕、春联、年画等)、传统工艺(如剪纸、造纸术、印刷术、制茶术等)、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等。多元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人口流动、唐蕃古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途径逐渐的凝聚、融合、扩散、传承和发扬光大。

四、复习备考策略

1.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能力,注重查漏补缺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2.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略显散乱,就像一股脑地塞进电脑的各式文件,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3.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4.训练解题思路和应试技巧

考前做一定数量的模拟训练,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变能力,提高考试成绩。专题复习时要适当地利用高考的真题及各地的模拟仿真题,来培养考生的审题、知识迁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5.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

用平常的心态看懂题意、看清图示是最基本的一步,然后寻找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地理背景等,审题要慢,下笔要快,才能做到不走题、偏题、漏题。6.注意规范答题,逻辑层次鲜明

书面表达是地理大题的最终结果,也是高考评分的直接依据。在书面表达中除了应避免前面提到的各种问题外,同学们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①试题答案的层次鲜明。可以在草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词语,并附加小序号,便于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并有利于对照图像信息,增补或删减答题要点;②要注意把理论观点与题目所给的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论证,避免理论和材料相脱节;③认真审读草写答案,避免出现错别字,表达不清,不严谨,口语化或与已知原理规律相违背的语句;④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清洁。好的卷面,深受阅卷人青睐;再好的语言,其模糊的字迹、歪歪扭扭的布局,让评卷者看着吃力、费神,必然难得高分。

第四篇:2012新课标高考大纲 地理

2012新课标高考大纲(地理)

【51Test.Net-高考指南】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

Ⅰ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

验稿)》的有关内容。

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内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

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

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第五篇: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剖析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剖析、命题预测及备考策略探究

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于昨天由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发布,高考考什么,如何考,成为目前悬在高三考生头上的一把利剑,十年寒窗到底会有什么结局?笔者3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在深入研究近几年高考真意的命题特点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对2018年高考做出了大胆的预测和剖析,以期对高三复习备考有益。

一、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①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②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③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①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②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③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④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①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②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①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②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③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④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1.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选考内容

选考一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4.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二、2018考试大纲剖析及命题预测

(一)2018年考试大纲要求

1.2018《考试大纲》保持稳定,坚持能力考查方向

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大纲仍保持稳定,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改革思路没有改变。

2.明确地理考核目标,认真体会能力要求(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2)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学科能力要求)

3.考生临场能力要求:对新问题的心态稳定、迅速联想、及时应变能力;对新知识的举一反

三、联系迁移能力;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能力。

(二)2017年全国文综地理试卷的特点 1.命题思路创新,重视过程分析

2017年的全国文综卷,从知识重组线索,选材思路,情境设置,设问角度,图象形式等方面都给人以新的印象。这种“新”的感觉,会令有的考生和指导教师感到“耳目一新”,也会有人感到“瞠目结舌”,平时不会思考问题的考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许多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条件去“设身处地”去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利用书本上的现成内容,也根本没有现成的答案。

2.试题陌生度高,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

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提倡“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在2017年文综地理试卷中对此有

明显的体现。由于强调地理核心素养考查,试题多是“陌生”的面孔,头脑中没有熟悉的储备信息,这就需要新的认知过程,现场理解、分析、判断、探究,这正是考生能力的较量,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情感态度的考验,实际上这样的试题为优秀的考生提供了展示潜能的机会。

3.提升能力要求,注重科学分析

地理学科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具有理科思维的特性,重实验、重量化,重科学分析和定量研究。但地理试题并不要求详细的计算,考场上要通过所提供的条件,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或运用排除法进行比较、判断。特别是选择题,在充分获取和解读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后,从四个备选项目中进行选择,重点是考查科学分析、逻辑思维进行排除的能力,而不是考查计算能力,这点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4.试题原创性强,体现公正、公平

全国文综卷中的试题基本都是原创,首次在高考考场上出现,不仅教材上未见,就是指导教师也未必在复习过程中讲过,需要考生临场独立思考、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才能解决的。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才体现公正和公平。同时也有利于选拔需要,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5.体现选拔功能,具有一定难度

高考始终是具有选拔功能的,要使优秀的考生得到鼓励,试题就必须具有一定难度,这样才能为高校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好题为优秀考生充分展开思维提供了机会。

对优秀考生的标准也需要重新审视,平时习惯于背诵书本、课外知识贫乏、思维僵化、只做一般复习材料上的试题(可能成绩还不错),而不讲究方法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在应变能力、联系迁移能力和表述能力上就会欠缺,那就很容易在新问题面前感到不适应。有些考生遇到自己未见过的题目就感到心慌,这是缺乏独立思考、没有信息的表现,值得我们在复习活动中予以注意。

6.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等知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出发,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无论是服务选才,还是引导教学,高考都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7年的高考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载体,考试中心主任对相关试题做出了很高评价,说明这样的出题策略符合国家的育人要求和高考选拔思路,也说明这对2018乃至未来的高考备考,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地理试题立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背景材料,使传统文化具体化。文综全国Ⅲ卷1—3题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剪纸为载体,通过人文景观去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最终落脚到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

(三)对2018年命题趋势分析 1.地理学科的命题思路及变化(1)地理学科命题思路:

知识抽样——全面复习,要分清主次 图像承载——注重各种新图的判读要领与分析思路

能力覆盖——空间定位、逻辑推理、联系迁移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等

重在过程——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

立意深刻——关注与当前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

情境新颖——具备迅速理解试题中虚拟情境的能力(2)地理学科命题的变化:

① 图示语言丰富,自然地理比重大

② 区域地理不受“中国”、“世界”范畴所局限

③ 理性思维与思考过程的增强

④ 注重理论的探究与结论的表达

⑤ 实际联系理论

⑥ 古今中外时空转换综合度提高 2.地理学科的命题指导思想

(1)考试的性质与目的所决定(选拔性考试)

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需求(综合性能力型)(2)过去

知识立意为主导

记教材

以考核知识记忆与理解的数量为主

今日

能力立意为主导

用教材

以考核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质量为主

(3)能力需求——高中生具备的能力、高校生需要的能力、纸笔测试能够测到的能力

3.试题设计要求——公平、真实、可信、可靠、有效(1)课程要求—公民必备

高考要求—能进入高校学习必备的智慧(2)难度 0.5~0.6为区分考生的最佳值

(3)稳中有变,有新意,保持题型、难度、赋分等基本稳定,避免大起大落:

稳(考试大纲“稳定”、连续性、稳定性、目标要求、分值比例、题型结构)

新(试题“保鲜”、原创性、有变化、有新意、选材及设问角度新)

4.对2018年地理高考命题趋势的分析(1)知识重组的线索会有所更新

2017年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反映了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的意向,重视思维过程,突出核心素养考查;突出体现在对知识重组的线索和过去有明显不同。

(2)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

2017年的命题原创性明显,都是首次在考场上见面的材料,体现了公正与公平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试题的选材、切入点的角度,也会更加新颖,体现原创性。

(3)情境设置的思路会更加独特

2017年试卷中创新性明显,有一些新的情境设计,新的知识组合;可见命题思路中通过选材和情境设置,力求体现“稳中求新”,因此我们分析2018年在也会沿着这个思路发展。

(4)考查能力的设问会更加开放

2017年试题的立意、情境都有新的构思,因而设问的角度新,创意也新,更加开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根据“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命题形式,更重视临场独立编制答案,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图像呈现的形式会有所创新

2017年的试题具有一定难度,体现了选拔功能。尤其在图像方面有所创新,对于各种图像的识别、判读与分析,对于教材以外新图的辨认和理解能力,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值得在复习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6)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考查力度 2017年的高考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载体,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对相关试题做出了很高评价,说明这样的出题策略符合国家的育人要求和高考选拔思路,也说明这对2018乃至未来的高考备考,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与地理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我国古天文观测和气象地质监测(如地动仪、日晷、登封观星台、黄道经纬仪、羽葆测风器、乾隆测雨器、二十四节气等)、古代文集中对地理现象的记录(如《尚书》中的《禹贡》,《管子》中的《地图》、《地员》、《度地》、《水地》,《孙子》中的《地形》、《九地》,《山海经》、《宫宅地形》、《徐霞客游记》等)、传统建筑(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北京四合院、傣族竹楼、藏族的碉房、蒙古族的蒙古包、福建土楼、胶东的海草房,古宫殿建筑等)、传统民族服饰(如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藏礼帽的帽沿宽大,包含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的蒙古族服饰等)、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如南米北面、南船北马、南床北炕、南茶北酒,筷子,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中国五大戏曲,春联、年画等)、传统工艺(如微雕、陶瓷、布艺、木艺、刺绣、毛绒、皮影、泥塑、紫砂、蜡艺、文房四宝、书画、铜艺、装饰品、漆器、剪纸、造纸术、印刷术、制茶术、中医等)、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彝族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芦笙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京族的哈节、毛南族的庙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等。多元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人口流动、唐蕃古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途径逐渐的凝聚、融合、扩散、传承和发扬光大。

三、现阶段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学生在测试时失分的原因总结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研究和调查发现学生失分的原因无非就是以下几种:

①基础知识弱,“三基”不扎实,特别是对学科主干知识的宏观把握不够。

②审题能力弱,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技巧和能力。③解题技巧弱,应变能力不足。

④知识迁移弱,思维不活跃,知识提取、重组、应用能力较差。⑤文字表述能力弱,语言规范性差。

⑥人文知识弱,对现实问题关注不够,造成人文知识贫乏。⑦读图识图能力弱。

2.学生复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误区及对策 ①死记硬背碎片知识 症状: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地理基础知识只停留在只言片语的了解上,不但不能说出其内涵与外延,更谈不到理解识记了。如问内力作用在云贵高原的表现形式,多数学生回答为喀斯特地貌。说明学生对内力作用的概念没有理解与识记,因此不能正确回答。

对策: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一般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考查的落脚点依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将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理解与识记,并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应对高考。

②忽视构建知识网络

症状: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而带来的直接危害是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础。

对策:在专题复习时,要有一个基本线索,让学生抓住一条线索,就是一串知识,教师应当通过总结归纳、概括特征、建立联系、对比异同、归纳类型等过程,使专题知识系统化、综合化。老师可以把自己归纳的知识网络设计成填空,让学生通过动手填空,将网络结构印到脑子中,或者引导他们自己绘制知识树,宏观地把握专题知识的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理解。

③陷入“紧跟随热点材料背景表面”陷阱

症状:将热点材料的表面弄得沸沸扬扬、草木皆兵,忙于追求热点本身的现象,把握不了实质。

对策:让考生正确认识热点:首先热点问题必须能够体现学科特点,其二是能够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其三是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其四是要考虑其时效性,如果是过眼烟云的问题,就没有讨论的必要,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才具有讨论的意义。下面所附带连接的【热点地理】就是针对该症结编写的。

④立体空间差,习惯于平面思维、线性思维 症状:立体空间差,习惯于平面思维、线性思维

对策: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要重方法的养成。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

四、复习备考策略

1.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能力,注重查漏补缺

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试题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因此在复习应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善于提炼主干知识。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

2.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略显散乱,就像一股脑地塞进电脑的各式文件,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知识进行拆分、重组,形成有主线、有知识内在联系的专题,这样就如同为电脑中的文件建立各级目录。经过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3.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

4.训练解题思路和应试技巧

考前做一定数量的模拟训练,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变能力,提高考试成绩。专题复习时要适当地利用高考的真题及各地的模拟仿真题,来培养考生的审题(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知识迁移(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即根据题意调用课本中的相应的知识)、语言表达(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等方面的能力。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用平常的心态看懂题意、看清图示是最基本的一步,然后寻找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地理背景等,审题要慢,下笔要快,才能做到不走题、偏题、漏题。具体到各类题型又有不同的方法。读图题:要扣准图名和图例,不放过图中任何信息(如经纬度、箭头、注记等)。坐标图注意纵坐标、横坐标、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交叉点,并通过描点来理解其地理含义;等值线图从形态、疏密、弯曲方向、极值等方面入手;区域图、地形剖面图根据经纬度、海拔高度、参照物、比例尺等判断地理位置;无图考图题,先将文字转换成图形等等;计算题:不放过题目中任何一个已知数据,注意各数据地理含义的区别,注意总值、平均值、比值、增长率的区别;材料题:仔细阅读材料,提取科学准确的信息。要注意答案不是材料内容简单的照抄和堆砌,而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于无从下手的题目,从材料、图(图名、图例、图上其他信息)、题目(关键词、限制词),甚至同一大题中的其他小题当中去获取提示信息。只有掌握了答题和解题的技巧,才能使学生真正的从题海中解脱,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5.加强新题型的创新探究 文科综合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高考中的文科综合,应在复习中作出以下创新探究:

新题型1 :撰写小论文类试题

这类试题是指对于一些重要的地理问题、理念和思想方法,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色与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规律,使学生通过书写小论文的形式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探索,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思想。

新题型2 :设计小制作类试题

地理小制作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与开发学生学习地理潜能的功能,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这类试题以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主,试题的条件与过程都具有开放性。

新题型3 :提出问题类试题

命题者通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联想已掌握的地理学领域的相关知识与规律,从而尝试性地提出与情境相关的问题,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高考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试题内容的变化更不会发生在“一夜之间”,这些新题型会慢慢出现在试卷上,或许明年,或许后年。新题型1只是将原来的探究题、辨析题更明确化。如“无论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人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对甲、乙两地做对比分析,然后说出自己是否赞同的理由。”有态度,能进行对比分析,支持态度的论据正确且充分。甚至有其他合理答案。新题型2将试题材料注重“鲜活”,淡化“专业”痕迹,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强调了地理实践能力。新题型3 设置的目的就是鼓励探究创新,考生在备考期间要多学会质疑,尝试打破砂锅问到底,对一个区域、一个图表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设问,然后尝试追寻分析问题的思路。

6.注意规范答题,逻辑层次鲜明

书面表达是地理大题的最终结果,也是高考评分的直接依据。书面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成败,因此书面表达是解答非选择题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个环节。在书面表达中除了应避免前面提到的各种问题外,同学们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①试题答案的层次鲜明。可以在草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词语,并附加小序号,便于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并有利于对照图像信息,增补或删减答题要点;②要注意把理论观点与题目所给的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论证,避免理论和材料相脱节;③认真审读草写答案,避免出现错别字,表达不清,不严谨,口语化或与已知原理规律相违背的语句;④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清洁。好的卷面,深受阅卷人青睐;再好的语言,其模糊的字迹、歪歪扭扭的布局,让评卷者看着吃力、费神,必然难得高分。

(说明:以上内容是洞察近五年的高考命题脉搏,结合最新颁布的《考试大纲》、多年高三的教学备考经验、近期有关高考动向等撰写而成。具体备考知识点请参考下面的文章链接。欢迎各位朋友对本文提出批评和批判。)

下载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变化解读

    2017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变化解读备考策略 一.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变化解读 1.考纲变化介绍2017年新课标高考考纲出炉,地理方面变化不是很大,主要体现在选修部分: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

    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5篇

    地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

    地理教学论考试大纲(汇编)

    硕士研究生入学《地理教学论》考试大纲 ( 科目代码: 849)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地理教学论是专业硕士生入学必考的科目之一。考试目标是要求考生掌握地理教学论......

    2012年高考地理学科《高考大纲》心得

    2012年高考地理学科《高考大纲》心得 2012年我们河北省首年参加新课标高考,对当前高三年级的师生来说都是一个艰巨的挑战。2012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学科《高考大纲》一发布,高......

    2018年历史高考考试大纲

    2018年历史高考考试大纲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 古代中国 1. 古代中国的政治......

    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8普通高中考试大纲 总 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官网:www.xiexiebang.com 语 文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

    2014黑龙江高考大纲_考试说明

    2014黑龙江高考大纲_考试说明 2014年黑龙江高考大纲说明,2014年黑龙江高考考试说明如下: 黑龙江高考语文【大纲解析】 从最新发布的考纲来看,与去年考纲变化不大,可以用“题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