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浅析

时间:2019-05-15 00:1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浅析》。

第一篇: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浅析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浅析

党的十八大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一个重大课题,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针对性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总书记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阐述来理解,特权应该是相对于普通权力而言的,它既包含正当的职权和基于正义的特殊权利(比如军队司法等强制权、给弱势群体的特殊保障权等),也包含不正当的法外特权等现象。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是指党员和领导干部、各级党政机关获取和实现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的私利和不正当权力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

其具体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属性:一是权势性。产生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拥有权力或势力,因此多发生在权力职位、特殊行业等;二是特殊性。超越法律政策规定和工作职权,突破规范和规则,搞特殊化。就是不守纪律、不守规则;三是排他性。自己可以超越突破、不受限制,别人不允许,坚持双重标准;四是局限

性。特权也有一定适用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说了算的地域、一亩三分地),或针对一定的对象(对其有影响、起作用的人群)发挥效力;五是传染性。特权具有示范性和传染性,上行下效,扩散、蔓延速度快,影响性和破坏性较大。

特权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以言代法,搞“一言堂”、办事潜规则,说情找关系、违规开“绿灯”、乱办事等;二是以权压法,一些执法部门权不畏法,执法犯法、随意执法,一些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严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是徇私枉法,利用手中的权力谋财、谋事、谋官、谋色,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

当前,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必将导致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严重腐蚀社会风气,严重干扰社会公平正义,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其危害后果极大,必须坚决反对、克服和治理。而造成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诱发因素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错位,缺乏自省自律,加之监督制度机制的缺位,因而使权力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任意“奔驰”。

而在系统内部加强和完善惩防体系建设是有效阻拦特权思想的屏障。因而,加强和完善惩治腐败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一是要构建警示教育长效机制。以抓好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为重点,引导大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及群众观。通过专项、系统培训和党校学习等形式,按职级的不同分别组织领导干部定期接受

反腐倡廉专题教育,认真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抓住行政体制改革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寻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治理腐败的方法和途径。定时间、定内容、定效果,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系制度,编发廉政警言,开辟廉政建设专栏,制做警示短信,真正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教育。

二是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突出重点问题,抓主要环节的督察;抓住案费证照、执法办案、窗口服务等环节及“吃拿卡要”问题进行重点督察,围绕国家局“禁令”以及上级局制定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的具体要求进行重点督察。突出重点岗位,狠抓勤政督察。抓住窗口单位及个别工作人员容易存在的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进行暗访督察。突出焦点问题,进行跟踪督察。把市场准入是否严格把关,案件处罚是否实行罚缴分离,收取规费是否实行收缴,分离等作为督察的重点。特别是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大额资金审批和使用等重大事项,都要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同时,要坚决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相关规定,改进对领导干部公务活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情况的监督,尽力减少领导干部不当行使权力的空间和条件。

三是要确保纪检监察的相对独立性。尽快推行纪检监察“双重领导”体制,对于同级党委的领导职责可以限定在“确立监督指导思想和原则”、“保证监督方向”“提出监督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检查监督工作”等层面上,使其无法对纪检监察的具体监督活动进行随意干涉,纪检监察员甚至可推行委派制,由上级委派作

风端正品德优良敢于较真的纪检监察员。上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明确限定在业务领导、党规党纪领导层面,指导下级纪委开展监督活动。要积极探索同级党委与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共同领导的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同时可实行委派工作组暗访等多种形式,防止“双重领导”流于形式。

四是构建制度保障体系。“制度管人,程序管事”,大大加强了纪检监察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该局在执法程序上,成立案审委员会,严格把关,解决了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从源头上解决了办人情案情况发生。在管理方面,完善干部行为规范,做到人人有准则,事事有章法。在执法方面,实现“阳光执法”。在服务方面,完善岗位礼仪行为规范,打造广大人民群众放心的品牌。在形象方面,建立了定期请示汇报等沟通机制,让社会公众走近,认识,了解,提高部门的知名度和社会公信度。实施监察一月一巡查、一通报制,将系统内在编在岗行政执法人员纳入巡查对象,将执法活动和落实各级各项制度及社会圈、生活圈纳入巡查范围;实行了定期、专项、暗访、走访等巡查;从而形成“六化”即:职责具体化、工作程序化、管理制度化、服务标准化、政务公开化、设施规范化。

五是建立定向监督、反馈的奖惩机制。开展面对面执法监察和向社会发放征求意见函、聘请监督员等形式,监督人员的执法行为和社会行为。自觉增强反腐能力。只有从思想、制度、惩治上建立起全方位预防和打击腐败行为体系,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一种“不

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良好氛围。使每名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做到“不想”腐败,最关键的就是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其头脑,学会正确对待权与民、权与法、权与责之间的关系,清醒认识到权是为民所用,而不是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利益的;权力不能超越法律行使,超越法律行使是要承担责任。从制度上保证其“不能”腐败,关键是要从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和建设及时、有效的监督机制上下功夫。从惩治上威慑其“不敢”腐败,就是要借此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当前要加重对各种腐败行为的经济处罚,使腐败分子在加大违法犯罪行政、刑事成本的同时也加大经济成本,从而抑制腐败分子通过腐败行为获利的想法。

六是尽快构建惩防体系。建立惩防体系这是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目的是遏制与预防腐败,使之达到最低限度,当前面临大要案高发的严峻形势,这是治本之策。各地考虑制定符合机关的实际惩防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职责。用发展思路、改革办法防范目前存在某些不良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甚至腐败行为。当前要针对实际,在干部选拔任用、行政执法、行政审批、工程项目建设、政府采购五大领域必须采取严厉措施加以防范。以前易出问题的证照案费也已转化为案费证照,坚决查处党员领导干部中利用审批权、人事权、司法权等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腐败行为,做到党纪处分、行政处分、刑事处罚和经济处罚四管齐下,采取严厉措施加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要以健全审批制度为突破口,大力改革审批制度,把规范审批权力的行使作为强化权力制约的重点,坚决取消

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审批事项;需要保留的行政审批权也要进行分解,完善审批方式,规范审批程序,加强后续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和监控机制,防患于未然。只要这样才能保持先进性,从而最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七是构建目标考核体系。要严格明确职权范围及其责任,严格规范权力的运行程序以及严格控制、限制权力的行使。对党员和领导干部实行“双述双评”制度,坚持“党员和领导干部每年向党组和群众述职,群众评廉,组织考廉”相结合,增强廉政绩效考评的群众性;采取“三卡”告勉制度,即:提醒谈话通知卡、警示告知卡、限期整改督促卡。对严重违法违纪人员,采取个人检讨、组织查处、系统内通报或移送司法机关等措施,切实起到了警示一人,教育一片的作用。当前乱收费、狠罚款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深层次原因在队伍,在清理执法队伍中我们要把不具备执法资格人员坚决清理下来,清理过去,发现隐患,杜绝不再犯。同时要建立完善干部廉政档案,党员廉政档案,党员干部廉政档案,实行了经济收入申报制;建立细化的目标化考核制度;建立“廉洁从政”双向积分档案制,强调内外结合;通过对日常工作、鼓励性工作、禁止性工作采取计分这一措施,使系统内工作人员工作紧迫感、危机感明显增强,形成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人人倡廉的廉政建设氛围。

第二篇: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自查自纠报告

“反特权思想、反特权现象”

自查自纠报告

按照党中央对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明确要求,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开展了“反特权思想、反特权现象”教育活动,着力增强纪检监察干部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危害性的认识,纠正纪检监察干部在执法思想、执法方式、执法行为、执法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提升纪检监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通过动员学习和对照检查,我进一步提高了对此次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活动着力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宗旨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的问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检令不畅的问题;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的问题;开特权车、霸道车,酒后驾车等违规违纪问题。为此,我在自查自纠阶段认真查找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确保在活动接受一次再教育。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

自查自纠是“反特权思想、反特权现象”专项活动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为了确保自查自纠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我根据机关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对照检查。

我认识到,从本质来看,“自查自纠”就是一种权力监督的模式和制度设计。监督与自我监督,依靠的是自觉性,不是来自外部的监督。自我反省是我们的本能,在自查自纠阶段我认真查找问题取得不小收获。

二、查找出的问题

我对照4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自查,没有查出宗旨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的问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检令不畅的问题;利用检察权吃拿卡要的问题;开特权车、霸道车,酒后驾车等违规违纪问题。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马列水平不高,对党的重要指导方针、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解的不深不透,没有自觉的贯穿在具体的工作中。

2、组织纪律性有待提高,提高从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处理矛盾。

3、创新精神不足,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但没有做到创新高效的完成工作。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和业务理论的学习。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努力进一步提高觉悟,增强党性,解放思想,争创实绩。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到:博览群书、抓重点,善于学习、不断实践。

2、廉洁自律、勤政务实。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首先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多讲究策略,注意方 2 法,克服急躁情绪,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依理服人。

3、严格遵守机关管理规定和机关廉政建设制度,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不足,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尽力做到自我完善。

第三篇: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调研报告

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调研报告

我谈一下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认识。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特权是指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力。)

一、当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势极其危害 特权思想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一旦在工作上或是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找熟人、托关系。熟人好办事。其实质也就是利用特权。还有常见的:

一是公车私用现象。(公务用车原本是作为领导干部行使职务时的代步工具。但目前,公车私用现象严重。我们在各种媒体,屡屡可以看到针对公车接送子女上学及节假日风景名胜区出现公车拥堵现象的报道。二是超编超标配备使用公车。根据中纪委规定,副省级以上干部才可配备专车。但目前,许多单位副科级干部都有专车。)

二是公务接待超标准。(公务接待在公务活动中本不可避免。但是,公务接待明显超标,成为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一种重要表现。二是把超标招待作为联络感情的手段,为单位以后的工作打下铺垫。)

三是公务送礼。为了争取一个项目或是一项名誉,或多或少都要送礼。礼物也越来越贵重。

根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对职权的认识不清。职权是一种公权力,是用来管理公共事务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他更重要的是职责,而不是一种待遇。

危害:特权现象是诱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也是影响构建和谐社会最大的阻力,危害甚大。

一是破坏党群干群关系。耍特权对群众感情的伤害、对党的威信的损害,都是非常严重的。

二是腐蚀社会良好风气。特权现象导致追逐权力成为社会时尚,败坏了社会道德,污染了社会风气。

三是干扰社会公平正义。

二、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治理建议

(坚持廉政教育为先导、健全制度为重点、强化监督为保证、加大惩处为手段,通过标本兼治,逐步清除特权现象。)

首先要强化宗旨观念。结合现在开展的“一创双优”活动,强化公职人员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

其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是加强廉政教育。坚持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典型示范与反面警示相结合,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四是强化监督查处。对存在特权现象的党员干部要加强教育,严肃查处,杜绝特权现象发生。

五是做好政务公开。公开审批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标准。有次我去地税局交契税。首先想到的是找个熟人,熟人好办事。没想到的是,熟人说:契税是死标准,谁去都一样。你去吧。这让我心里踏实多了。到收税大厅,工作人员给了一张单子,说:你准备齐这些资料,按标准交就行。我感受到了公平公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维护公平正义。

第四篇: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探究与思考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探究与思考 作者: 杜晓坤

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一个重大课题,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针对性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涵、表现和危害

(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涵

探究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特权。单独理解特权的内涵应该是很丰富的,古今中外都会有不同的释义。从总书记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阐述来理解,特权应该是相对于普通权力而言的,它既包含正当的职权和基于正义的特殊权利(比如军队司法等强制权、给弱势群体的特殊保障权等),也包含不正当的法外特权等现象。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是指党员和领导干部、各级党政机关获取和实现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的私利和不正当权力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具体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属性: 一是权势性。产生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拥有权力或势力,因此多发生在权力职位、特殊行业等;

二是特殊性。超越法律政策规定和工作职权,突破规范和规则,搞特殊化。就是不守纪律、不守规则;

三是排他性。自己可以超越突破、不受限制,别人不允许,坚持双重标准;

四是局限性。特权也有一定适用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说了算的地域、一亩三分地),或针对一定的对象(对其有影响、起作用的人群)发挥效力;

五是传染性。特权具有示范性和传染性,上行下效,扩散、蔓延速度快,影响性和破坏性较大。

(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是以言代法,搞“一言堂”、办事潜规则,说情找关系、违规开“绿灯”、乱办事等;

二是以权压法,一些执法部门权不畏法,执法犯法、随意执法,一些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严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是徇私枉法,利用手中的权力谋财、谋事、谋官、谋色,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具体体现:奖赏权,如表彰奖励、提职提级不按程序,不符规定、标准,奖赏不分;惩罚权,对批评、惩罚、降职、降级等混淆视听、标准界线不清;享用权,利用手中的权力,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个人享受、消费、受益;豁免权,以“刑 不上大夫、成就例外、下不为例”等为由,使一些有特权的人不受惩罚、不被追究;干与权,存在上级对下级打招呼、说情、暗示、施压现象,不同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了公正决策。实现形式:不知不觉被特权、心安理得享特权、约定俗成有特权、假装糊涂用特权、肆无忌惮耍特权。

(三)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危害。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滋生腐败、诱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践踏了法律的神圣性和制度的严肃性,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败坏了社会道德,腐蚀了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更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利益,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存在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历史,就是特权统治的历史。男尊女卑,三纲五常,官员衣服、帽子的区别,见面礼教,几抬大轿,家长、族长、老爷、奴才身分等级划分等等,都深深烙下特权的印记,以历代帝王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无不前赴后继、赤裸裸地展示其强大的特权。历史绵延、根深蒂固,影响至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受社会腐朽思想、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官本位等影响,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又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经济蓬勃发展,民主与法制相对滞后,使权力不受约束、失去制衡;上 级或组织睁只眼、闭只眼,放纵默认,上行下效;职权待遇的扩大化,不良影响不断蔓延;缺少有效的监督,处罚软弱无力;官升脾气涨、官大一级压死人、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等思想“深入人心”,这些都导致职权寻租和延伸去追求不正当的利益而形成特权。

三、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政策界定

严格界定特权的合理性。从特权的产生依据可以辨别其正当性和合理性,通过其附着的法律依据和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实际受惠群体分布等,来界定该特权的性质和目的。如果是出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为特殊群体服务来设定的“特权”,有利于保护主权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如军队、司法特权,为弱势群体设臵特权,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人群等给予一定的特权是必要的,也是社会正义事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必需。我们要更加周到地考虑他们的需要,努力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促进社会救济、优抚安臵和社会互助等福利事业发展。

正确区分职权与特权。如果是人民出于更高的需要赋权给公职代表,那么该特权就是正当的职权。尤其是在责权利相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对于重大责任者赋予其履职所必须的一些特殊权力和权利,是必要的、神圣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必须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但要对职权履行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坚决制止职权滥用现象和特权泛滥,坚决取消法外特权和制度外特权。

四、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对策建议

一是必须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入手,坚持教育的经常性,注重教育的针对性,突出教育的实效性,根除特权思想,做到教人从善。通过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和“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习贯彻 “八项规定”等多种形式教育,牢固树立“我们是群众中的一员,我们来自群众并走向群众,我们为群众服务”的思想意识;健全分层分岗施教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从政道德、廉政法规、岗位廉政教育,加强示范和警示教育。创新开展廉洁从业主题教育,突出行业和部门特点,切实增强廉洁从业意识,做到为政清廉守党员之本、秉公用权尽公仆之责。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铲除滋生特权的土壤和条件,形成倡廉肃贪的社会氛围。

二是必须加大惩处力度。特权往往与腐败结伴而行,有了特权,腐败往往随之而来。牢固树立查办案件、惩治腐败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组织基本职责的观念,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有特权必打。既要执行政策、宽严相济,避免“为办案而办案”,也要严肃纪律,严格惩处,避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于严重违纪问题必须查办,对腐败分子必须严惩,切实做到惩恶扬善,增强惩处的威慑力,使干部不敢犯错误。严肃查办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5 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特权案件,切实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增强查办案件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

三是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领导干部至关重要。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是公共权力的归属主体,所有公共权力的执行者都是人民的公仆,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力私有化或小团体化,要真正把权力用在为民谋利上。作为身在基层、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领导干部,要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领导一线指挥、干部一线服务、措施一线落实、问题一线解决,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标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考虑群众的舒适度,不做群众反感的事;多彻底根除难题,不做“夹生饭”;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少做锦上添花的虚功。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上带下,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用严谨规范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履职用权形象。

四是必须强化监督保障。不受监督的权力,往往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因此,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促使党员干部正确使用权力,是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坚持关口前移、实行过程监控;探索加强和改进监督的新途径、新方法,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6 整合资源、延伸监督线,扩大监督面,形成监督的合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五是必须健全长效机制。反对特权思想、克服特权现象,根本的出路在于制度约束,坚持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地权力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风险防控,做到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规范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使其不能也不敢突破法律和政策规定的界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铲除特权现象。要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督促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带头执行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必须追究,不允许任何集体和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作者:中共哈尔滨市香坊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

第五篇:高等学校 “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课题调研报告

高等学校 “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课题调研报告

嘉兴学院“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课题调研组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在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这种思想和现象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中有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间呈现蔓延扩散的趋势,引起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必须坚决反对和克服。

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涵及其特点

所谓特权,顾名思义,就是特殊的权利,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公共权力与身份地位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所享有的特殊权力、利益。就高等学校而言,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影响力,都在一定的范围内享有权力,因此,都有可能产生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当然职务越高,职称越高,影响力越大,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产生的可能性越大,其危害也就越大。

特权是法外之权。特权是一种最醒目的腐败,特权,不是正当个人利益,不是正常工作职权,而是一种“法外之权”,是在法律和制度规定之外,利用权力搞特殊、谋私利,多吃多占,贪吃贪占。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其结构完整,制度严密,问题在于掌握权力的人内心是制度为上还是利益为上,当个人在突破制度时所付出的成本很低而收益很高,那么强化特权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哪里有特权,哪里就有不公,哪里有“法外之权”,哪里就会出现腐败。

特权具有公开性。与其他权钱交易等腐败不同,特权现象往往藏不住、掖不住,就发生在群众眼皮底下。它挑战的是公平,挑战的是制度,挑战的是秩序。可以想见,那些特权思想泛滥,享有特权的人,自然会紧抓特权不放,拒绝按制度办事。可以想见,如果一个社会不是崇尚规则,而是羡慕特权,不是痛恨腐败,而是抱怨没机会腐败,怎能激浊扬清、又怎么会有希望?因为特权具有公开性,那么,只要广大老百姓有监督的意识和维护社会公平的意识,并不难发现特权的实质以及各种表现形式。从另一个侧面,也就有利于广大群众的监督。当前反腐败的一个根本着力点,就是制约权力、制止特权。既要教育党员干部摆正权与法、公与私的关系,更要坚决打击“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行为,以此激发党内清气、弘扬社会正气。

特权涉及领域广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都有特权现象,不论你在政府还是在高校或是企业,只要你掌握了权力,就有可能产生特权。对于高校来说,领导、教授、普通教师都有权力,因此,都有可能产生特权,包括学生干部伴随着所赋予他的权力也同样可能产生特权。社会的层级,社会的权力结构为特权思想的萌生、特权的实现创造了可能。而且,这种可能涉及领域广泛,可以说涉及每一个人,甚至,在一个家庭,家长以及家庭成员都有可能在不同方面产生特权。当然,特权的土壤存在,不一定就意味着特权的产生,只要我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只要我们坚持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原则,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坚持为官之德,就一定能够抑制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产生。

特权认同潜意识不可忽视。目前,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所呈现出的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趋势,除了体制、道德层面的原因外,更为深层次的因素在于它获得了一种社会文化心理上更有力、更稳定的支持。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因为在中国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在社会中常常被视为“正常”,根植于人们的潜意识,成为一种“人人习以为常的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这种思想和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社会文化心理土壤,使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生活模式之中。从社会文化心理视角审视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认同潜意识的消极影响,如果说制度性的东西是最可怕的,那么,提升到社会文化心理层面的东西,则是病入膏肓的,因为它不但提高了人们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容忍阈值,也为腐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表现及其原因

特权现象的表现形式繁杂多样,对于高等学校来说,主要在于领导干部,主要在于高职称人员,而在思想上的认同却涉及到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这是一种行为,但更是一个文化现象,对于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将起着非常重大的负面作用。

1、高等教育的高度行政化导致了政治上的特权。中国高等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最大的障碍是特权制度。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掌握着管理学校的一切权力,使高等学校发展受到制约;二是高等学校内部俨然是一种政府机构,级别意识超越了职称意识,学术地位不高;三是等级制在高等学校已经根深蒂固,学校领导享有比较高的政治待遇,他们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发展;四是一些学校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干部转、干部围着校长转的现象普遍。在这一点上许多学校教师和学生中已经在心理上产生认同。

2、高等教育的盲目发展导致了经济上的特权。政治上的特权为经济上的特权创造了条件,高等学校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与社会的交往不断增多。几个亿、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钱用于高校建设,要在短时间内拥有象样的校园建筑和校内设施,注定高校的建设是跨越式、非常规的,对制度的轻视、对规律的轻视、对群众的轻视成为可能。因为要讲效率,领导的个人裁量权增强,这为经济上的特权提供了广泛的可能。许多不正常的甚至是丑恶的现象在高校出现,打破了高校沉寂多年的平静。

3、高等学校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了生活上的特权。高等学校虽然在内部监督工作上是比较规范的,但是对同级党委和校长的监督还处在探索阶段。比较明显的是对“三公经费”的规范性的控制和使用上,依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有些人到了一定位置,许多方面都可以说了算,目中无人,自说自话,在进行购物、吃喝等消费时有“签单权”,可以签单消费。现实中,有许多特权者把拉个人关系、家庭宴会、战友同学团聚的费用用来“签单”,将公款吃喝、公款接待当成“筐”,什么都敢往里装。有的把科研经费当成自己的“小金库”,想怎样花就怎样花,许多用于自己的生活开支,在老百姓中反响强烈。

4、高等学校发展上的功利性导致了学术上的特权。一方面是学术道德失范,既影响了学校的科学发展,又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带来危害。高等学校的浮躁产生学术上的功利,职务和职称掩盖了学术水平,产生了学术上的特权。低水平教材、文章重复,泡沫学术文章越发越多、越来越长,粗制滥造的书越出越多,而且越来越厚,刊物也越办越多,越办越火。在当了大官或发了大财以后,利用手中的权力关系或金钱关系,以利益作交换,堂而皇之地当上了一些名牌大学的客座教授、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的当了领导便轻而易举地拿到硕士、博士。有的在高校已成“学霸”,大搞学术特权,有的用公权、公款为自己拓展学术空间,有的用权力和威望左右政策制定,有的在学术上与民争利。在职称评聘、学术奖项评审、科研基金与项目评定等环节中,一直存在严重的特权现象。它严重侵蚀学术界,不仅是学术公害,而且已成为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障碍。

5、高等学校的开放性导致了社会关系上的特权。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的扩大开放,不但要加强与国内外的高等学校的联系,而且要争取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在坚持政府宏观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实现高校自身生存和健康发展。这种日益扩大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导致了许多特权现象的出现,如高校招生学生转专业、教师录用、干部提拔、职称评审、评奖评优等等,有的特权现象甚至涉足招投标、工程建设、设备采购、科研经费使用等等方面。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确定了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实施了一系列安民、惠民、富民的政策。而影响和谐社会建立的往往是那些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因素,其中,特权现象是诱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也是影响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最大的阻力,危害甚大。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破坏党群干群关系。特权是以破坏秩序、破坏公平为前提的,它侵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必然影响老百姓对党的评价。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领导干部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他们最看不惯和最痛恨的,每当领导干部耍特权现象被揭露,总是会引起群情激愤、舆论哗然,总会有人对我们现行的政策持怀疑态度,对党的大政方针评头论足,对党的形象说三道四。可以说,耍特权对群众感情的伤害、对党的威信的损害,都是非常严重的。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腐蚀社会良好风气。特权现象在高等学校具有“示范作用”,因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与学是学校的重要任务,有的人耍特权,有的人看着耍特权,有教就有学,耍特权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有能力有本事,看见耍特权现象的人,许多不但不会反对有的甚至效访,在这样的认同心理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人以自己享受特权的多少作为人生地位高低的判断标准,有的老百姓也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关系去分析和判断,许多人因此迷失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追逐权力成为社会时尚,败坏了社会道德,污染了整个社会风气。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干扰高等学校的公平正义。要实现公平正义,不但是高等学校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全人类一直不停追求的美好理想。然而,在高等学校,一些人借助特权在政治、经济、生活、学术等等方面肆意破坏竞争规则,表现在不合理、不合法地侵占公共资源,不劳而获,有的靠特权成了专家,有的靠特权评上教授,有的靠特权获得荣誉,有的靠特权一夜暴富,大大消解了公平正义的基础,使公平正义只在教科书上,而现实生活中却因为特权变得荡然无存。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阻碍制度体制创新。进入新的世纪高等学校无论是在量的扩张还是内涵发展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而这些成绩都依靠制度体制的创新,这是高等教育进步的根本动力,而特权分子为了想保持原有分配格局,继续维持自身地位以及政治、经济、学术上的利益等,会千方百计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影响政策的制定,影响改革创新的推进,有的看上去是在改、是在变、是在发展,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所谓的新的体制、新的制度、新的方法、新的思想都带有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思维影子,而这种思维影子阻碍制度体制变革,进而影响高等学校发展进程。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绝不仅仅是党风政风问题,更关系社会的公平正义,高等学校的特权现象绝不仅仅只是高校内部受到影响,它会波及社会,关系到高等学校的声誉,关系党在广大师生中的形象。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铲除其危害,确保高等学校的科学和谐发展。

四、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对策建议

针对高等学校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中的表现和危害,要根据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宗旨意识和群众路线教育,坚决破除特权思想,严格执行关于反对特权的纪律要求和制度规定,督促领导干部既要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党内法规,对当前比较突出的特权现象进行治理。高校治理特权现象必须从校院两级领导干部入手,坚持廉政教育为先导、健全制度为重点、强化监督为保证、加大惩处为手段,通过标本兼治,从根本上遏制和逐步清除特权现象。

首先、必须要强化宗旨观念。特权,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都直接源于“官本位”思维。很多官员显然不具备公职人员应有的公仆意识,没有为民谋福利的品质,而是将公共权力视为其个人私产,成为自己获取利益的工具,一旦手中掌握了权力,就忘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将权力为我使用,处处特立独行。想要打破“特权”,要从思想上根除 “特权思想”。结合现在开展的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要强化公职人员的宗旨观念,从官员的思想深处杜绝“隐性权力”。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的高等学校要推进具有高校特点的反特权工作,特别要重视整治科研、教学、学术等方面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净化科研、教学、学术环境。

其次,坚持廉政教育不放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反对腐败必须坚持教育为本的原则,只有坚持廉政教育不放松,才能够从思想上帮助领导干部明确权力的公共性质。不断夯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从业)的思想道德基础。不少能力突出的领导干部思想蜕化变质、生活腐化堕落,就是没有真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抛在脑后,最终走上犯罪的深渊,因此,必须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经常性廉政教育。一是要根据特权存在的普遍性特点,推进分类分级分岗廉政教育活动,建设全覆盖的教育体系;二是要坚持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典型示范与反面警示相结合,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升拒腐防变能力;三是改进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探索廉政知识进课堂途径、拓展警示教育形式,发展廉政文化,推进示范点建设,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采取廉政谈话、任前谈话、述职述廉、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积极开展廉政教育宣传,使之深入人心。再次、必须要强化监督查处。任何权力都必须要受到监督和制约,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与权责利相对应的权力运行机制,优化议事决策规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是要强化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的决策作用,进一步推进一岗双责制度,把权力和责任密切相连;二是要推进民主管理,加强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扩大群众的参与面;三是维护师生员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确保校、院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民主监督的有效性;四是要加大惩处力度,高等学校纪检监察机关要利用好“放大镜”、“望远镜”、“透视镜”,要让隐性腐败不能“隐”起来,让特权失去了滋生的土壤,让特权分子为自己的行为负出惨重的代价。

第四、必须要强化阳光工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句话不只是口号,而是要求,是决心。领导干部特权的实质就是权力行使不公开、不透明、不受约束,在这样的情况下,领导干部能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而不被发觉,即使行为被发现,但是,因为制度、程序、信息不公开,也很容易在冠冕堂皇中得到开脱。对这样的隐性的权力,必须要采取措施,公布权力事项和权力行使的流程,把每一个领导干部的权力范围和权力行使的过程都暴露在阳光中,使之公开、透明。当前,要大力推进“阳光工程”建设,进一步落实党务、校(院)务公开制度,做到制度公开、程序公开、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科研经费公开制度,进一步治理学术领域的特权思想和腐败行为;要探索财务公开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坚持将高校的“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放在阳光下,高等学校要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五、必须要抑制特权认同心理。反特权不单纯是一场政治斗争,更是一场文化领域的较量,它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减少和铲除特权认同心理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对特权的抑制作用。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导向。要在师生中进行正面的反特权宣传,加强正面引导,发挥教育、激励、导向作用,用廉政文化去占领和挤压特权认同潜意识;二是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反特权需要一种社会文化心理氛围,没有良好的文化形态来激浊扬清、敦风化俗,认同潜意识就无法得到制约,腐败文化就会乘虚而入,挤压廉政文化的空间,污染社会,败坏党风政风;三是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积极有效地参与。群众是反特权的主体,要加强对广大师生廉政文化教育,只有通过廉政文化的传播,丰富和深化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认识,才能激发师生的主体监督意识,自觉地同各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作斗争。

最后、必须要加强体制改革。特权之风愈演愈烈,制度缺陷及由此造成的民意不能对腐败进行有效制约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治理而言,在重视法制的社会里,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从源头预防的关键。要想破除“特权”,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体制问题。当前,要结合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完善工作流程、修订完善制度,新建一批能够遏制“特权”发生的制度机制,对一些有利于特权形成和发展的旧的制度要及时纠正,破除一批产生“特权”的机制;要切实按照制度办事,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制度建设,重在建设,贵在落实;必须以科学的制度和完善的法律来保证反对特权,要把廉政文化作为一种载体,充分发挥推介和传播廉政思想,促进廉政制度实施积极作用。

其实,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自古以来都有,为什么特权之风愈演愈烈,而且长期存在,一方面,我们并没有做更多的研究和分析,没有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大都表现出一种无奈和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总书记对反腐败和反特权问题的论述,令人警醒。检视社会现实,着眼长治久安,将反对特权作为惩治腐败一把利刃,可谓切中要害。

课题调研组组成人员:史永安 徐云庆 宋金元 韩宝明杨丽娜 杨碧瑜

执笔:史永安

下载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浅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浅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权现象的思考

    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思考 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

    试论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表现及防治

    试论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表现及防治 --- 谭 建 领导干部特权现象,是指某些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私有化,在政治、经济或其他方面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的行为。干部特权现......

    特权营销(简介)

    “特权”营销 概述: “特权”尊贵的象征。为满足一些人在做某些事情上所享有特定优惠或者免费的权利,以及拥有某种特殊标志性的荣誉等,而产生的营销方式,即特权营销。 案例: 腾讯......

    合理特权杂文随笔

    这篇文章其实是上一篇文章的衍生,关于的是这几天真实发生的事情——大致是说一个送外卖的小哥发生了一起车祸,而最终交警认定是这个外卖小哥的全责,想到自己不仅耽误了外卖的送......

    虞崇胜:警惕特权现象的蔓延和制度化趋势五篇范文

    虞崇胜:警惕特权现象的蔓延和制度化趋势 30年前,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指出:“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中“主要的弊端”......

    观反特权思想教育片讨论情况汇报

    观反特权思想教育片讨论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观反特权思想教育片讨论情况汇报 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反特权思想教育和争创“无违纪所队”活动,是继“大讨论”之后公安机关新一轮执......

    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阶段汇报

    饶河县检察院开展“反特权思想、反霸道作风” 专项教育活动阶段汇报一、认真组织,抓好落实。根据省、市院文件要求,我院成立了“两反”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并召开......

    公安反特权思想心得体会(五篇范例)

    文章标题:公安反特权思想心得体会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反特权思想教育和争创“无违纪所队”活动,是继“大讨论”之后公安机关新一轮执法理念变革的必然要求,是树立周永康同志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