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市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5篇)

时间:2019-05-15 00:1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bb市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bb市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第一篇:bb市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蚌埠市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去年初,省局确定我局为3个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单位之一,这充分体现了省局对蚌埠国税的信任。全局上下高度重视,从接到任务之日起,就着手开展试点工作。8月份,省局对市局班子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没有因此而停顿,全局上下大胆探索有序推进的势头并未减弱,各项工作积极稳步推进。

一、大胆探索专业化管理的主要思路

专业化管理是税务管理方式新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局根据总局、省局试点总体安排,勇于思考,积极探索,广泛开展学习研讨、调查研究、座谈论证,大力加强宣传动员、思想发动,及时积极关注省局最新动态,领会上级精神和要求,紧盯并认真研究芜湖试点的好做法和成功经验,借鉴吸收,为我所用。今年全省国税工作会议上,省局对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做了充分阐述,特别是胡局长提出的‚转变工作方式,把市局做‘精’,把县局做‘专’‛,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我局在不断学习、探索、总结、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总体思路。

在试点步骤的选择上实行逼近式的步步推进策略。我局的推进策略是:锁定改革目标,以科学、务实、积极、稳妥的态

度,先内容后形式,先业务后机构,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总体安排上分基础准备、职能转变、机构调整三个阶段。去年,我们已经在思想、业务、技术、人才、设施和环境等基础准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年转入职能转变阶段,转变职能阶段总体要求是:在现行管理体制、征管机构、利益格局基本稳定的条件下,调整职责分工,整合管理服务资源,转变工作方式,初步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格局。明年,在不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完善措施的基础上,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及时进行机构调整,全面构建税收管理新模式。

在实现目标的路径上采取先重点突破后整体推进的方式。我省专业化的模式概况的讲就是构建以芜湖为基本样板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安徽模式),专业化的目标在省局方案中业已明确。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局确立了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实现方式。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重点工作,如,基础准备阶段,主要是抓好解决思想认识、准备好业务流程和储备好人才三项重点工作,职能转变阶段,主要是抓好推进信息管税、突出纳税评估、巩固集约稽查、统一纳税服务四项重点任务,通过局部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在试点工作的开展上采取造势增压与乘势而上相结合的方法。专业化模式的构建势必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内部涉及到人员、机构、职能等变化,外部涉及到政府的理解、部门的协作和纳税人的支持等方方面面,必须全盘考虑,统筹兼顾。为提高思想认识,我们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多层面、多渠道、多角度反复宣传,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使广大税务干部逐步了解了改革的目标、任务、方式和步骤,得到大家的认可、支持,统一思想,减少阻力。我们梳理了业务事项,编写了工作规程,整合了征管系统用户权限等,做好实施前的基础工作。今年,各项准备业已就绪,我们顺水推舟,借势转入了职能转变阶段,条件十分成熟,工作进展顺利。

二、税源专业化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去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积极做好思想心里、业务、技术、人才、办公设施和外部环境等工作,试点各项工作稳步展开。

(一)广泛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心理准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转变才能行动自觉。为此,市局班子始终坚持把做好宣传发动和思想工作作为推进税源专业化试点的首要任务来抓。广泛宣传。对内,市局领导分头带领相关科室同志到各县区局宣讲辅导,讲解形势、沟通认识、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对外,充分借助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纪委到我局视察调研机会,及时汇报我局推行税源专业化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必有性、可行性,征得本市各大班子的理解和支持。在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准备过程中,向系统内外发送工作简报23期,让系统内外及时了解了我局推行税源专业化工作的进展。更新理念。走出去,到上海复旦大学举办了50名科级

干部读书研讨班,邀请全国知名学者教授讲授领导科学与现代管理知识。请进来,请省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讲解信息管税、集约稽查和税源专业化管理,达到拓宽视野、胸襟与思路,更新理念,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的目的。坐下来,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学习、座谈,研讨、交流,进一步统一思想。

(二)科学论证推演,修改完善试点方案

根据省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借鉴兄弟地市国税局的做法,结合我局实际,在广泛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初步形成我局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为保证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稳步实施,分步推进,在市局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基础准备和职能转变两个子方案。同时,市局专门成立了税源专业化管理课题组,局长担任课题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课题组先后两次参加全省专业化管理研讨,并形成《税源专业化管理问题研究》和《基于税源专业化的人力资源配置》的两篇论文。通过理论推演,充分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和把握,基本思路更加清晰,对试点方案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三)建设专业队伍,做好人才准备

摸清人力资源现状。普发调查问卷,组织人力资源现状、职位需求意向调查,实施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对系统内干部年龄层次、职务分布、学历及专业结构、岗位类别、职位意向等情况进行摸排、了解,征求基层意见建议,提出服务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需要,为下一步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启动后,及时合理配置人力人才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分类建立征收服务、日常管理、税收分析、监控评估、考核评价、税务稽查人才库,打造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先后举办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业务骨干摸底考试、稽查人员业务考试、青年干部基本素质测试等,全市国税系统398人参与了测试。目前已通过考试选拔了80名纳税评估和40名税务稽查专业人才,为专业化实施储备了人才资源。不断提升干部素质。大力开展教育培训,为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基础知识水平,委托安徽财经大学举办了3期基础知识脱产培训班,2期分析评估、税务稽查提高班,2期小规模纳税人征管业务研修班和1期文秘业务提高班,全年培训900多人次,开展岗位练兵实战演练活动18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组织了优秀税务工作者和省局岗位能手到外地脱产考察培训,学习借鉴外地有益经验,有效提高了专业技能。

(四)彻底澄清税源,夯实征管基础

完善税源监控体系。制定税源监控工作制度,市局成立局长任组长、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工作小组,并建立相应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横向联动和上下互动的运作机制。建立包括税收宏观情况、征管基本情况、税种管理情况、税务稽查情况、个体税收和企业纳税遵从情况等监控指标,按期发布监

控结果。定期开展征管状况分析,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分析例会,对监控指标进行分析,客观评估全市税收征管状况,并形成《征管建议》,目前完成第一期分析报告。开展专项整治。对全市企业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按次申报和个体户建帐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核查、整治,进一步加强了两类纳税人的征管。截至2011年1月底,小规模纳税人按次申报户由2185户减少到1388户,所占比例由76.21%减少到48.41%;个体建帐户由1370户减少到827户,所占比例由23.62%减少到14.26%。持续改进提高。定期进行业务调度,领导小组双月召开例会,听取上期工作任务落实情况汇报,审议分析报告和管理建议,部署下一阶段业务工作任务。各县区局按照部署,对照《征管建议》,制定相应整改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对内部管理问题及时整改,对企业纳税遵从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评估和检查,并在业务调度会上进行汇报。加强跟踪考核。市局对各单位改进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存在的重大执法偏差和管理隐患由市局组织力量进行评估、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列入年度管理考核。

(五)依托省局平台,探索实施风险管理

实施风险管理是专业化管理的核心。学习使用省局监控分析平台。发挥我局部分业务骨干参与省局平台建设的优势,率先在全市系统学习培训省局监控分析平台,并依托平台筛选纳税评估对象。日前,我局利用省局分析监控平台,运用非金属制品和纺织2个行业模型,筛选出风险等级较高的10户小型企业作为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培训班实习评估对象,评估税款100多万元,检验了学习效果,取得了良好成效。实施风险分析和等级评定。运用风险分析模型,定期对掌握的纳税人信息进行风险扫描、赋分、定级。目前,已对全市2009年纳税额10万元以上共计776户企业进行扫描和等级评定,评定最高风险等级63户。按照风险等级分别应对。根据风险等级合理配置管理资源,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在风险应对措施上,使税收管理对纳税人的影响程度、介入深度、管理力度逐步增加。

(六)健全岗责体系,理顺业务流程

坚持按事设岗、流程控制原则,重新划分各部门岗位管理职责,编写了《蚌埠市国税局税收征管岗责体系(专业化管理版)》,整个岗责分为事务性、监控性、查处性三大类,共设立100多个岗位。按照新的岗位设置,重新梳理优化了税务登记、宣传辅导、申报缴税、税款评定、税务稽查、法律救济、税款征收等管理环节的工作流程。编制新的工作规程,在规程编写过程中,创新性增加了‚执法和廉政风险‛、‚后续管理‛等内容,对每个涉税事项都标注风险等级,对存在的风险和可能承担的责任、后果进行提示,促进税务人员有效防范和避免风险发生。简化、优化办税流程,在不突破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对涉税事项办理环节、文书使用作适当调整,尽可能扩大即办事项,减少转办事项。

(七)推进集约稽查,释放整体效能

集约使用资源。遵循集约化管理基本理念,打破市县稽查工作界限,集合稽查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全市区域内集中稽查人员、稽查装备、稽查业务和稽查实施,由市局采用抽调方式统一调度使用,实行统一配置,优化组合,编组参加检查。2010年,在房地产行业和电力行业的专项检查工作中,采取集约稽查工作模式开展稽查,对案件统一检查口径,统一进行定性处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通过集约稽查共计查补税款近亿元。打造“信息稽查”。为实现对稽查工作四个环节的有效监控,提高稽查管理和考核水平,开发‚税务稽查案件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全部案件的全程监控和管理。2010年,经省局批准立项,稽查局和市局信息中心承担了省局‚稽查业务工作流‛项目的研发,将稽查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到网络化监控的范围,通过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提高稽查工作效率。目前,该项目正在测试和完善过程中,力争尽快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

(八)加强信息应用,突显信息管税

开发配套软件。配合专业化管理,我们自行开发了普通发票交叉稽核、重点税源监控分析、企业会计信用查询、管理员助手和系统自动升级等软件,辅助税源管理。核实整理数据。为保证信息管税的数据源完整准确,对综合征管软件的登记信息、核定信息、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逻辑关系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开展数据质量清理,2010年全系统共进行4次大规模数据核查,补充各税申报表300多份、修改完善各类数据2600多条。整合重组系统功能模块,组织对综合征管软件功能模块进行清理核实,共清理失效模块50多个。通过综合征管软件对全市数据质量进行分析,筛选存在数据质量问题的指标10项、问题数据15072条。强化技术支撑。积极试行工作流系统,搭建了工作平台,开展了模拟测试,确保系统能够顺利支持业务运行。拓展国税网站功能,为纳税人提供发票、缴税及办税流程等各类信息的查询服务,逐步实现纳税人网上办理税务登记、涉税申请、行政审批、出口退税等各类涉税事项,满足纳税人办税渠道的多元需求。深化信息应用。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各县区局分别成立信息分析应用小组,有的县区局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在内部网站上建立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用数据发现问题、考核绩效和提高效率的理念得到贯彻和加强。编写《税收分析应用操作手册(资源篇)》,介绍、推广数据资源深度应用技术。根据税源结构特点,紧紧抓住省、市、县(区)三级重点税源企业,开展了9项重点税源专题分析。

(九)借助外部力量,构建协税网络

推进政府部门协作。我们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敦请市政府出台《蚌埠市税收征管保障办法》,联合公安、财政、地税、工商、房产和商务等18个政府部门,用制度形式规范第三方信息共享,提高对税源的协作控管力度。借力中介机构。为充分发挥注册税务师行业协税、护税功能,我们鼓励申请注销税务

登记的企业,到注册税务师事务所办理清算鉴证报告,对连续两年亏损、当年弥补亏损额在50万以上的企业,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时,实现由注册税务师事务所出具鉴证报告的管理办法。试行委托代征。积极探索税收管理社会化方式,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部分管理风险大成本高的个体工商户委托代征工作,对2个专业市场开展了委托代征试点。

(十)优化纳税服务,赢得纳税人支持

围绕纳税服务信息收集分析处置这条主线,建立了征纳良性互动、内部协作联动内外两项工作机制。组织编写经济税收运行分析,从税收角度透视经济运行态势,面向党委政府提出对策建议。编印《国税政策解读》、开办专题讲座,面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探索推行‚一窗‛式,纳税人所有涉税申请统一由办税服务厅受理,做到集中受理,分类核办,一窗对外,一站办结。进一步完善‚同城办税‛、‚一站式”等传统服务项目,大力推行网上办税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目前,全市网上申报率达30%以上,网上认证发票量达40%以上,财税库银协议户达70%以上,多元化办税方式切实降低了纳税人办税成本,提高了办税效率。我们努力通过创建服务品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产品,来赢得纳税人对专业化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三、继续做好专业化试点工作的打算

基本思路:坚持既定的专业化改革目标,在现行管理体制、征管机构、利益格局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有效整合管理资源,调整职责分工,转变工作方式,推动税收工作整体升级换代,突出做好信息管税、纳税评估、集约稽查、集中服务四项重点工作,初步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衔接、运行高效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并不断总结完善经验做法,为全面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奠定坚实的业务基础。

(一)推进信息管税

强化基础管理。彻底澄清税源情况、清理机内数据、统一作业标准,采取逻辑校验、关联比对、人机结合干预等方式,稳步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力求做到‚六基‛具备。有效接通外部信息,拓宽信息渠道,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应用操作培训,确保所有人员都会用。

整合管理资源。逐步整合收入核算、数据办、信息中心管理职责,集中管理资源,促进业务与技术融合,形成集分析、研发、应用为一体的的数据管理应用中心,做实税收基础分析和深度分析。

实现重点突破。坚持风险引导、过程控制,率先使用省局税源分析监控平台,抓住税收管理和纳税遵从内外两个管控重点,自动对风险的分析识别、等级评定,筛选核查,确定评估和稽查对象,通过核查、评估和稽查三大工作流,实现从任务发布、文书流转、过程控制到结果反馈的闭环控制。

提升工作质效。立足各管理层级管理需求,完善监控分析指标,拓展信息提取手段,最大限度满足多视角、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深度挖掘应用。完善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实现考核、评价的自动化。

(二)推行专业评估

分级分类实施。市局负责范围对年入库税款50万以上的企业(除省局负责监管大企业以外)实施基于风险管理的审计式评估,县区局负责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基于行业管理的评定式评估。

转变工作方式。市局进前台,直接参与税源管理,重点开展纳税评估。组建60人左右的专业化评估人才库,统一管理,批量调度,集中开展专项评估。改进考核方式,由唯收入任务型评估向提高遵从度质量型评估转变。

创新评估方法。依托监控平台,实施‚以模找点‛,实现评估对象自动筛选、任务自动派发、进度实时监控。开展团队评估,引入竞争机制,实施评估预案评审制、主辅评估员制和评估结果集体会审制。建立评估质量考核体系和个人能力评价体系。

(三)巩固集约稽查

完善集约模式。依托稽查工作流,进一步提升市局对全市稽查工作的管控力度,巩固‚人员统一调配、案源统一管理、检查统一实施、审理统一组织‛集约稽查模式,提升稽查资源的集中度,增强稽查管理的集约化。

明确职责分工。结合稽查人员力量配置,合理划分市局稽查局和第一稽查局检查范围。市局稽查局重点负责规模以上、核算健全企业的检查,第一稽查局重点负责中小企业检查。

提高办案实效。创新稽查方法,推行预案制、项目制,探索风险导向的审计式稽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强化数据分析能力,明确前台查账、后台数据支撑的职责分工,加强对大企业调查取证的信息化搜寻调取手段,充实固化检查证据资料。

加强外部监管。市局(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负责全市标准以上案件审理和一般案件定比抽审、稽查绩效评估。市局稽查局兼对第一稽查局的案件审理工作。扩大市局稽查局案件审理的参与度,按季随机从市局机关、稽查人才库中抽取陪审人员,参加稽查案件审理,强化案件审理监督。

(四)集中纳税服务

按照‚统一标准、集中管理,一窗受理、分类核办,流程作业,限时办结‛,建立专业化的集中服务模式。

业务集中管理。办税服务厅纳入市局统一管理,接受集中业务指导。按照专业化服务要求,规范办税服务厅建设,健全办税服务体系、统一办税服务标准、完善纳税服务考评体系,实现纳税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

职责集中配置。整合服务职责,逐步将服务职责集中到办税服务厅,实行一窗受理、分类核办、即办事项当场办结,转办事项、跟踪督办、及时出件。

资源集中调配。统筹考虑办税服务业务流量、服务人员素质水平、服务设备设施配备情况,集中调度,集约使用,增设服务场所,优化网点布局,实现服务资源的均等化配置。逐步扩大同城通办范围,最大限度的发挥服务资源的效用。

第二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和探索

税源是税收的源泉,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经济结构、税源结构的变化,结合宁夏税源管理的实践,探索研究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源管理能力的路径,以期实现税源管理新跨越,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促进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专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分工与纳税人的专业分类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它是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税源实施科学分类,精细管理,合理调整征管机构职责,整合优化各部门管理资源,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综合管理的专业化机制的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在统一协调、分类管理、整体协作、监督制约的原则下,形成税源管理合力,以实现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促进纳税遵从的目标。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经济结构、税源结构变化的新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背景下,宁夏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有了显著变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第一、二、三产业税收比重由2005年的0.4:75.7:23.9调整到2010年的0.1:69.5:30.4,第一产业税收比重下降,税收收入减少,第二产业税收收入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增长明显;第二、三产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例如神华宁煤集团由最初在一个省内跨3个县市下属3个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发展为目前跨5个省20多个县市拥有47个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由最初的只从事煤炭开采单一产业,形成了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煤化工、电力、冶金、房地产、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企业核算体制也由当初的两级核算调整为五级核算,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组织结构变化复杂,财务核算呈现多层次,成立了财务、律师、税务智囊团队来加强企业管理,应对外部监管。企业的这些变化给税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像这样大的企业集团仅靠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只有建立一个专业化团队才能应对。因此,改革税收征管模式,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已势在必行。

(三)现行征管体制很难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 1.现行税收征管体制机制与税源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一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最终目标是促进纳税遵从,但目前以促进税法遵从作为税收征管根本目标的理念尚未形成共识,“以收入论英雄”,把完成收入任务指标作为征管主要目标的观念依然较为突出。二是征管程序不完善,纳税评估不规范且相对弱化,定位不够准确、程序不够规范,与税务稽查存在工作交叉,未能有效发挥引导和促进遵从的作用。三是征管方式、组织机构不适应专业化、信息化要求,仍存在着各部门自行多头设置调查审批事项、多头要求基层和纳税人填报报表、多头下达评估和检查任务等现象,职能交叉,效率不高;征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不适应发展需要。四是县以上税务局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很少直接从事税源管理;基层分局(所)的税源管理依然停留在税收管理员属地划片管户的方式上,不适应专业化管理需要。五是大企业划分标准不统一,各部门设置不同标准,不利于分级分类专业化管理。六是征管信息口径不统一,多头、重复采集,数据质量不高,第三方信息难以获取,缺乏统一、系统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风险识别、应对的准确性、有效性不高。七是大征管格局尚未形成,税源管理缺乏主动性,税源管理工作反应迟缓,行动滞后,手段落后。

2.税收征管力量与税源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一是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与税收管理员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全面反映出可控税源底数及重点税源情况,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税收管理员因人数有限、专业基础薄弱、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低,总体力量相对薄弱造成了管户不深、不细、不透的问题,使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难以到位。从宁夏来看,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增长过快,2000年全区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62户,2010年人均管户增至166户,10年间人均管户增加了1.5倍,年均增长15%,而税收管理员年均增长只有0.87%。全日制财税专业人员仅占14.1%,全系统能够熟练掌握税收征管等应用系统的税收管理员不到一半,加之各地经济发展、税源结构、人员状况的不均衡,造成一些税收管理员的工作量过大。二是税收管理员管户形式和内容不完全统一,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现象。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管户与管事、管理与服务、属地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功能不突出,面临“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的现状,税收管理员管户针对性不强,不能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状况,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掌握分析不透,了解不深不全。税源管理重点不突出,在实际管户中,占税收收入比重小的纳税户是大量的,税收管理员的管户量大面广,则难以对区域内的大企业实施重点管理,由此造成了重点企业不能重点管理的被动局面。三是税收管理员管户方式落后,缺乏监督,增加了执法风险。现行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虽经过三次改革与完善,但仍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时期“保姆式”管理的色彩,纳税人税收政策执行中的尺度把握、纳税遵从、纳税项目扣除、资产处理、亏损弥补、税收减免资格审查等等,一切涉税事项均由税收管理员一人担负,无形中形成了个人的“责任田”。这种反应迟缓,手段落后的税源管理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同时,所办理的一切涉税事项缺乏有效监管,从而加大了税收管理员的税收执法风险。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初步实践

宁夏国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从2010年开始推行,主要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信息管税手段,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税源监控,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努力实了税源科学管理目标。

(一)规范税收征管工作程序

宁夏把规范税收征管程序作为税源管理的基础。按照明确岗位职责,理顺工作程序,防范执法风险,落实管理责任的要求,集中时间对税务管理、申报征收、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纳税服务等5个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对196项税收征管业务重新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税收征管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建立了环环相扣的征管工作程序,使税收征管行为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使税源管理的下游渠道更加顺畅。宁夏还以税收执法责任制为基础,将税收风险管理融入税源管理之中,把税收收入、发票管理、减免税管理、延期类审批、税款解缴提退5个业务事项的合法性、及时性、规范性作为执法风险防范重点内容,设置126个风险点,根据不同风险对象,采取“风险教育”、“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措施,从政策依据、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时限、执法文书等方面进行监督,促使税务人员注重自身风险防范,规范了执法行为。2010年全区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率比上年下降了36.1%,实施纳税评估2749户,评估补税8382万元,共检查纳税人1290户,查补税款及罚款3.4亿元。

(二)创新信息管税手段

信息管税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力抓手,是提高税源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宁夏区国税局开发推行了税收征管辅助系统,该系统以税收综合征管软件为依托,包括数据处理、税收管理和税务稽查3个子系统,强化税源数据监控分析和应用,实现税源管理上下联动、征管查横向互动信息化、立体化。1.组织研发了数据处理子系统。该系统以区局集中数据为基础,以各级局按职责处理数据信息为模式,分流转税综合分析、所得税综合分析、发票管理分析、数据质量监控、税务稽查信息、征管质量考核等8个功能模块,基本涵盖所有税收业务,实现了自治区、市、县、分局(所)、税收管理员5级税源数据分析与监控联动,有效解决税源管理数据来源渠道不畅、共享程度低、利用率低的问题。2.组织开发了税收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以数据处理子系统提供的数据处理结果为预警指标,重点解决税务人员在税源管理中“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的问题,引导和督促税收管理员正确履行税源管理职责。该系统包括预警监控、工作任务、工作事项、纳税评估、互动平台、重点税源、绩效考核、发票管理等13个模块。借助这些模块功能,各级管理部门协调联动,特别是上级局能够根据税源监控情况和工作重点直接对基层派发工作任务,并随时监控工作完成情况。这些模块功能还支持跨区域税源数据交换和跨平台业务数据共享,使关联企业数据交换、涉税信息联合协查,以及综合征管软件、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数据处理系统等跨平台系统的业务数据自动产生相应的预警信息和工作事项,并可自动按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派发工作任务,并自动提示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

3.开发运行了税务稽查子系统。该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数据共享,互为补充,实现了征管查3个环节的信息互动。即稽查辅助子系统以数据链路的方式与综合征管软件、税收管理子系统共享交换数据。税收管理子系统中预警和经纳税评估后发现的纳税人疑点信息,通过税收管理子系统移交稽查后,可以直接进入稽查辅助子系统稽查案源库。稽查部门对纳税人的检查信息、移交案源查处情况以及开展稽查综合分析、提出稽查建议等,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回复征管部门,从而使管查互动具有技术支持平台,形成了更为畅通便捷的税源信息共享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征管查互动衔接,达到了以查促管的目的。

(三)建立税务机关内部税源专业化分级管理机制

宁夏区国税局本着“分解职能、明确责任、科学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税务机关内部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建设,建立了自治区、市、县、税务分局四级税源专业化分级管理模式。一是区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总局定点联系企业、跨地市企业、本级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实施企业的反避税工作。二是地市局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跨县(区)经营、本级确定的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三是县级局落实管户日常管理责任,对税源推行分类管理,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本级重点税源、中小企业、个体户的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和纳税评估以及查账征收企业注销检查等工作,审核和办理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四是税务分局(所)具体承担纳税人的登记认定、调查核实、发票核定、催报催缴等日常工作,不再承担纳税评估、出口退税、反避税、查账征收企业注销检查等职责。五是重新对税收管理员作用进行定位,调整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改变目前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办法,各职能部门依职权按照分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后,税收管理员不再承担所管业户相关业务。

(四)建全纳税人分类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分类管理税源是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关键。为此,宁夏区国税局因地制宜,对税源科学分类,实施差别化管理。

1.按规模分类,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根据税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按照规模划分为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对重点税源设置重点税源管理组织实行集中管理,对中小税源按照特定纳税人、行业和属地的方式进行分类管理。对重点税源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设立专业组集中管理,重在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强化税收分析,加强评估监控,力求管深管细管透,并全方位开通纳税服务绿色通道。对中小税源根据管理职责和业务事项实行专业化管理,强化职责岗位分工,重在对内部明晰职责、划分事项、岗位分工基础上的效能提高。对个体户采取分片包户管理,对大型封闭式商场、市场采取委托代征的管理方式,并尝试走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

2.按行业分类,强化行业税收管理。根据纳税人所从事的不同经营行业,将其分为若干个行业进行管理。各级局根据行业特点确定本地区行业类型的划分,并按照纳税人所从事的行业不同,掌握其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税源管理部门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摸清产品的工艺流程,找准主导行业的管理特点,总结行业管理规律,实施有针对性管理。有的管理局打破现有属地管理模式,将特定的行业交由一个税源管理部门或专业组管理,突出行业分类管理特点。

3.按纳税人类别分类,强化一般税源管理。按纳税人管理类型的不同,将税源分为一般纳税人、查账征收小规模纳税人、核定征收纳税人、免税纳税人四类进行区别管理。对一般纳税人在一个县级局内实行由一个税务分局或在一个税务分局内由指定税收管理员集中管理。对查账征收小规模纳税人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分片包户的基础上,实行按季交叉巡查的管理方法,重点抓好纳税申报、税款征收、普票比对等工作。对核定征收纳税人按达到起征点和不达起征点分别进行管理。对达到起征点的纳税人实行税收管理员属地分户管理,着重做好纳税申报、定额核定、发票管理等工作;对未达起征点的纳税人实行税收管理员包片管理。

三、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入思考

(一)切实增强税源专业化管理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是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不同类型企业、不同事项管理的全过程。科学界定各层级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职能。地(市)以上税务机关主要承担税收风险战略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评定、风险应对业务技术支持等工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风险应对提供目标、指导和支撑,同时对预约定价谈签、成本分摊协议磋商等重要复杂事项进行风险应对,提高专业化管理层次;县(区)税务机关主要是根据上级规划部署和风险识别排序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工作,推进县(区)局税收管理实体化,逐步让机关的业务人才承担从税收管理员职能中分解上收的部分风险监控职能。要科学分解税收管理职责,深化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建设,把风险应对的主要职责从税收管理员职责中分离出来,让办税人员从事制度性安排的审核、调查、核查以及日常纳税服务等工作。

(二)认真落实税源管理“五化”措施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方式,要努力做到“五个方面”:

1.管理方式专业化。推行专业化管理,就要打破现有征管模式,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根据纳税人特点,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原则科学划分税源,对特大型税源企业提供个性化管理,对其他税源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同时结合税源实际和管理现状,实施以分规模、分行业、分税种或分管理事项为重点的分类管理,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建立相应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突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对税收管理的重要方式——纳税评估,要彻底改变税收管理员个人直接评估的模式,在县级以上税务局设置纳税评估专门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开展专业化的纳税评估,杜绝以查代评。

2.管理机构扁平化。由于我国税务机构实行的是金子塔式的管理机构,基本都是按行政区划来设置税务机构,且每级税务机构在功能上都是全职能型的。在外部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内部信息事项高度集中的形式下,这种机构已经无法适应专业化发展需要。因此,需要调整现有征管机构设置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要逐步撤销税务分局和税务所建制,将原来由税务分局承担的职责交由机关职能部门履行;要取消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税收管理员所承担的职责进行分解,把日常事务性的审核、调查、催报催缴等工作交由办税服务厅承担;将税务行政审批、资格认定等工作交由县级以上局职能科室承担;要把县级局作为税源管理基础单位,直接面向纳税人,直接负责税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减免税审核审批、免抵退税审核管理、欠税清理工作等。同时,要进行税务机关内部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将税政、征管、进出口、所得税等业务职能部门进行归并,成立综合业务部门,实行大业务部门制,具体承担税源管理责任,彻底实现机关职能科室税源管理实体化。

3.管理主体团队化。在现有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下,各个税收管理员单兵作战,势单力薄,管理效率不高,像上市公司、规模大的企业,靠税收管理员单个力量根本无法管理到位,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去管理。在取消税收管理员制度由业务职能部门承担税源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建立纳税辅导员、办税服务员、分析评估员、反避税员、税务稽查员等专业化管理团队,专司上收的重大、复杂事项的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工作,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4.管理手段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使税收征管方式发生了变革,实行专业化管理变为可能。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征管系统数据的分析应用,另一方面要拓展外部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利用,通过对内外信息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税源管理状况,找准税源管理的风险点和风险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要开发使用联动机制管理系统,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各单项软件以及税收管理员工作台整合到一个工作平台,形成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使税收分析发现的纳税异常情况和疑点问题通过任务分配给主管科室直至税收管理人员,顺畅地流转到纳税评估和日常管理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对评估和管理发现的偷逃税线索转到稽查环节实施稽查,并通过评估和稽查发现税源管理薄弱环节,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5.管理机制协作化。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专业化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从整体上把握纳税人经营、核算特点,掌握其财务税收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但税务机关内部按照职能和流程进行分工,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根据自身职责获取相关信息,开展相关工作。可以说,没有哪一个部门可以仅凭自身的力量就能获取某一纳税人的全部信息。这就需要完善各管理环节的协作机制,包括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同时要着力优化信息化应用平台,让运转流畅的丰富信息成为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专业化离开协作就如一盘散沙,协作是决定专业化管理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要在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建立运行顺畅的税源管理协作机制。税务部门要建立各个部门围绕税源的协作机制,这种协作包括内部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协作、上下级单位之间的协作,也包括税务部门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要积极开展有关部门的税收保障办法,形成良好的部门协作机制。要强化社会综合治税,由政府推进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使各种第三方信息成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借助中介力量加强税源管理。

(三)加速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使用

各级税务部门重点要在提高税源实战能力上下功夫。要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建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实践基地,注重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强干部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要加强与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交流沟通,聘请富有审计、会计、税务筹划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促进信息资源及工作技能的共享。要尽早推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打通税务人员专业等级发展渠道,切实调动广大税务干部的积极性。要制定并分步实施差别化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和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分行业税收管理人才、风险分析人才、信息化人才、纳税评估人才的培训,不断培养适应专业化管理需要的各类人才。要大力推进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文化讲坛、专业培训等多种实践活动,激发税务干部的主体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定远县国税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定远县国税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10年以来,在省市局的部署下,定远县国税局积极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对搭建行之有效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架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定远县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定远县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总体思路是试图建立一个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的,覆盖县局、日常管理与服务、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局横向联动、纵向互动的税源管理专业化运行机制。

(一)科学分类,在税源管理对象上实行多元化管理。按照纳税人特点,遵循“抓大、控中、规范小”的原则,加强税源管理。一是加强重点税源、大企业日常管理的监控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二是按照行业分类评,成立5个纳税评估小组,对全县企业按照行业划分实施分类评估;三是个体税源统一管。四是零散税收社会管。

(二)集中行政审批正式运作。自2011年5月10日全面实行税务集中行政审批制度,提升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经多次研究,将审批项目分为受理即办、受理转调查审批、受理转调查审批后上报等三类情况。所有审批人员按照受理岗、调查岗、审批岗、资料传递岗和资料管理岗划分岗位。所有集中审批项目均在办税服务厅办理。

(三)推行个体税收委托代征工作。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和我县区域现状,我局委托县信用联社为代征单位。代征初期我局通过各种渠道对全县零散税收代开发票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各办税服务厅积极引导。截止目前全县代开发票代征工作运行良好。

(四)按照九大类进行业务重组。在全市加快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推进后,我局积极行动,及时传达会议精神,认真分析税源专业化管理发展趋势,认真研究部署。按照九大块业务重组要求,结合我局办公环境、人员组成状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按照新的业务模块进行职责划分,县局根据业务职能分为政务服务、综合业务、收入核算、行政财务、人事教育、纪检监察、日常管理与服务、税务稽查、纳税评估9大类进行运作。2012年1月1日已正式运作。

(五)整合资源,在税源管理主体上实行团队型管理

将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人员充实到纳税评估、大企业管理、行业管理等专业化管理程度高的岗位,组建风险管理和纳税评估团队;加大业务培训,制定培训计划,举办大企业管理、岗位能手业务骨干等培训班,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专业化人才队伍。

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实现人性化管理,加强了队伍建设。我们将税源管理、行政审批和纳税评估分离,并相应优化组合人力资源配置,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队伍年龄老化、业务参差不齐带来的种种矛盾,发挥了每个干部的特长。在此基础上,将业务骨干从繁杂的日常事务管理中解放出来,集中到税源风险管理上,突出工作重点,形成优势兵力,解决税源风险管理难题,同时有效地防范了廉政执法风险。在新的税源管理模式下,以前纳税人事无巨细找管理员,现在一切找窗口,基本上切割了企业与管理员一成不变的单线联系,改变了管理员过去“一人统管”的现状,变成现在按涉税事项的管理,促进管理员公正执法、依法行政,有效避免和防范不廉行为的发生。

(二)实现专业化管理,提升了管理质效。一方面,将一批业务骨干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了精力;另一方面,实行团队评估,对税源风险点,集体解剖问题,集体研究对策,集中了智慧。

(三)优化了纳税服务,降低了执法风险。由于实行团队化管理,管理团队能根据在风险应对过程中发现的纳税人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风险,及时调整纳税服务方式,采取纳税辅导、政策解读和个性化服务,防范和化解纳税人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从而将税收风险应对和优化纳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税收风险应对中优化纳税服务,在纳税服务中化解税收风险。

三、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路径与思考

当前税源专业化管理有待进一步推进和拓展,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部分税务干部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缺乏比较系统和清晰的认识;2.由于干部年龄老化、人手不足、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各管理部门对税源专业化管理能力还不够平衡;3.专业化管理的方式方法有待探索,特别是对大企业及重点税源管理、不同行业以及特殊风险类型的纳税人等方面。因此,税源专业化管理还需要在观念、内涵、框架与措施上不断深化,应坚持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团队管理为核心,以信息管税为目标,以完善税收管理职能、加强征管能力建设、提高信息技术支撑和预警体系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税收征管质效。

第四篇:苍南县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总结

苍南县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总局、省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精神,根据全省征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全市征管工作部署,按照《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浙国税函[2010]174号)和《温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温国税发[2010]21号),以及《温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温国税函[2011]45号)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充分结合本单位实际,科学分类税源,合理调整岗位职责,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按照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税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加强领导

根据省市局工作要求,为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县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职能科室和基层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苍南县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目标和实施步骤。基层单位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实施方案和详细的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工作。

二、工作总体情况

(一)科学分类税源,合理划分职责。苍南县局在龙港、钱库、金乡分局、管理二科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确定重点税源为2010税收在10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出口退税企业20强、民政福利企业等。重点税源以外的其他纳税人则作为一般税源管理。在按规模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本地产业结构、行业分布情况,对税源进行再分类。一是重点税源集中管理,制定重点税源风险管理制度,对重点税源户管理引入风险管理机制。我县确定大企业集中到税源管理四科统一进行管理。二是一般税源分行业、分税种、分类别集约管理。加强对中小税源中的重点和特色行业管理,实行行业性风险监控,税源管理更趋精细化。按行业将商贸企业和工业企业分类管理,加强风险控制;按税种将非增值税纳税人实行特定管理。三是个体及专业市场税收社会化管理。规范定税管理、实施阳光定税,注重加强对个体定额信息的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实施委托代征管理模式,初步解决集贸市场、专业市场税收管理比较薄弱的问题。实现“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专业化管理,一般税源规范化管理,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税源管理新模式。

(二)优化人员配置。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统一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涉税工作规程,减少审批流转环节,缩短办结时限,简并纳税人报送资料,在简化工作流程的同时防范涉税风险,确保各项政策法规及时贯彻落实。二是加强征管干部税收业务知识学习,切实做好对征管干部和税收管

理员队伍的业务培训,通过业务培训、学习研讨等,加强税收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征管干部和税收管理员队伍的业务水平。

(三)健全信息交换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供电部门协作,建立定期用电信息传递制度。完善协税护税体系,密切国、地税部门之间的协作。探索集约化、社会化税收管理思路,委托专业市场、街道办等代征税款,建立协税护税网络及社会化服务机制,降低征纳成本。

(四)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税源管理的支撑作用。多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税源信息,加强信息的整理、存储和管理,确保信息质量;把纳税评估作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纳税人实施最有效的税源监控。充分应用行业税源监控模型,深化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提高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的效率和质量;要逐步建立税收风险识别、排序、任务下达、处置、反馈、考评的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有效防范税收风险。运用行业评估模型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风险识别和排序,确定纳税评估对象和疑点,实现纳税评估从无差别的全面评估转变为有针对性的专业评估,从无标准的经验操作转变为有规范的精细评估,从不连贯的单一应用转变为有互动的综合评估。

三、取得成效

(一)税收收入持续增长

全县增值税入库100万元以上企业有123户,划入重点税源进行管理。2011税收收入54731万元,占增值税总额比重51.69%,与2010入库50202万元相比,增长9.02%。

(二)提升了工作质量

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的分类管理,数据进一步集中,数据分析应用水平不断加强,使得税源监控更具针对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维持在较高水平。

(三)进一步优化了纳税服务

通过完善涉税流程,减少审批流转环节,缩短办结时限,简并纳税人报送资料等方法,在简化工作流程的同时防范涉税风险,确保各项政策法规及时贯彻落实。现总时限769个工作日,压缩了164个工作日,压缩比164/933=17.58%,获得了地方政府及纳税人的好评。

(四)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能力素质

2011共组织了3次税收管理员业务培训及考核,培养出一批管理上有思路、工作中有策略、应变动力强的专家型人才,充实了税源管理、纳税评估人才库。通过专业化的共性行业税收管理,税务干部不仅熟悉了企业的财务操作,而且对行业的一些生产经营规律、生产工艺等有了相当的了解,干部在税收管理和日常的监控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经验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基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打破了原来的运作模式和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习惯,推行之初肯定有一些阻力和困难,通过开展深入广泛的思想教育活动,使系统上下对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基本统一,及时从传统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中解放出来,认真贯彻落实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有力地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通过多种形式、多个渠道对广大纳税人开展辅导培训、向地方党政领导以及社会方方面面进行汇报宣传,取得了广泛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二)优化岗位配置是前提。为有效缓解人力不足的困难,采取了合理搭配,一人多岗,并且按需实施针对性业务培训,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各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形成了“以人定岗,以岗定责,岗岗有人,人人有责”的优化体系。

(三)强化数据管理是核心。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的税收数据是信息管税的根基所在,是进行税收分析的生命线,通过制定严格的数据质量标准及数据采集规范,加强前期数据质量整改,强化数据质量考核,健全数据质量责任追究机制等措施,确保了数据质量,保证评估分析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苍南县国家税务局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探索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若干思考

探索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若干思考

2011年06月20日

上杭县国税局 傅林清

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税收工作的要求,当务之急,要更新理念,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这给新时期的税收工作赋予了新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税收管理模式的变革正悄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开。上杭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底子薄,经济总量少且发展不平衡,税源零散且结构复杂,税收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上杭县局将按照龙岩市局提出的“克服畏难情绪,不等不靠,先试先试,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变革”的工作要求,立足实际,探索适合老区上杭实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

一、在县域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企业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特别是当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大量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这些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迫切要求税收工作提高征管水平,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而专业化的征管模式,则以大型数据库和广域网为依托,实现数据的高度集中处理和共享,更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征管质量,堵塞征管漏洞,提高征管质效,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二)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剖解现有税收管理员制度缺陷的有效办法

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赋予了税收管理员除税务稽查、税款征收、税务处罚以外的税收管理职责。这一制度,对于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来的运行,在加强税源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税收征管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税收管理员制度开始暴露出的问题,逐渐显现出其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管理员队伍素质和能力与现实管理要求差距较大。从上杭县局的情况看,税收管理员队伍人员老化(平均年龄达45周岁)、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知识更新等现实问题,致使基层征管普遍存在“不会管、管不了”的现象。在基层分局50.65%的税收管理员不能独立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导致只有少部分税收管理员能够胜任纳税评估工作,致使一线的纳税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收效不大。

2.税收管理员职责过于繁杂。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股份制经济、民营经济增长较快,税务机关管辖户籍量激增,税收管理员的人均管户数越来越多(上杭县局人均管户85户以上),漏征漏管的情况不免发生。加之,税收信息化进程速度快,致使税务系统中的信息系统数目繁多,种类各异,不能互通兼容。由此带来的是数据重复采集、功能相关交*等系列问题,导致税收管理员无所适从、疲于应付。

3.加大了税收管理员的执法风险。一是政策因素引起的执法风险。政策性风险主要表现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上。目前,各级税务部门为了更好地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往往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操作办法和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一旦出了问题,司法机关将依据这些办法和规定直接追究税收管理员的责任。二是自身因素引起的执法风险。如:管理员业务不熟,违反执法程序引起的执法风险;对税法及相关法律的理解偏差、执法质量不高引起的执法风险;管理员随意执法留下的执法风险;因惰性引起的不作为而产生的风险;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带来的风险。三是外部因素引发的执法风险。少数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搞活地方经济,擅自出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干预税收执法,增加了税收管理员的执法风险。四是缺乏科学考核机制引发的执法风险。那些能胜任各项税收管理工作的管理员,既要承担大部分税收管理和税收执法等外部工作,又要从事大多数税务部门内部行政工作,而工作越多,考核的项目就多,出错的机率就大,面临的执法风险也大,出现了所谓的“岗位陷阱”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肯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依法治税的需要

税收管理员制度,使管理员的执法权形成相对集中,虽然针对管理员有一些监督制约制度,但由于管理员和所管理的企业实际上已形成了点对点的“保姆式”关系。因此,对其管理越位、滥用职权和以情代法等违法违规行为,难以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督。而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一方面,可以在内部执法程序上对税收执法权力进行分解制约,加强权力监督,减少执法随意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税务执法队伍的专业化执法技能,从而推进依法治税的进程。

二、推行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目标

最近,上杭县局根据上级局要求“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显然,这是我们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无法回避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所谓管理模式,就是按某种管理理念和规则,有机整合管理诸要素而形成的某项管理活动的标准样式。当今在我国税源生态日趋复杂、税源管理难度不断提升的情势下,更有必要按专业化理念和规则来探索和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之模式。

所谓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管理规律,科学划分管理对象,积极实施专业方法,优化配置资源管理,努力实现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目标。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之一:是要强化专业化理念,特别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对专业化管理必要性的认知度;关键之二:是要明确专业化管理规则;关键之三:是要边探索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边总结边完善。因此,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必须始终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有利于税收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二是有利于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有利于实现税收目标管理的有效性;四是有利于纳税服务质量的提升;五是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从而实现以下工作目标:管理理念向管理型征管转变,管理方式由简单粗放向集约精细转变,管理方法向数字化管理转变,管理环境向社会化治税转变,管理手段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全面支撑转变。

三、推行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制约因素

(一)观念因素

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是一项制度性的职能调整,是对传统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和工作手段的一次全面变革,通过“分权制衡、信息推送”直接改变了全能型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使长期形成的“管理纳税人”为主导的传统观念面临挑战,且面临着变革的阻力。一些税收管理员、甚至少数基层分局长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致使工作开展不均衡,个别地方业务流转仍然“换汤不换药”,用老套路、老办法看待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地域因素

笔者所处的上杭县地域范围辽阔(全县总面积2860平方公里,22个乡镇、331个行政村、11个社区居委会)、大宗税源不多且分散(靠紫金矿业、金艺铜业等资源型企业支撑),虽然近几年新上了20万吨铜冶炼等大型项目,但其经济效益尚未显现。各个乡镇、村组点多线长面广,且彼此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按统一的部署来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困难很大。

(三)征管因素

近几年,税收工作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手段日臻完善,但在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支撑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基础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加工能力不强,专业性软件性能不稳,其功能尚不能完全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需求。

(四)人才因素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只有真正把“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保证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然而在上杭县局现有106名干部职工中,虽然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总数的91%以上,但48.96%的干部不太熟悉综合征管软件的应用,45.95%的干部不能独立看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新录用的近50%的公务员无法较快适应国税工作的需要,无形中降低了县级单位的人才使用效率。

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的努力方向

目前税源专业化的征管体系,在许多环节还仅仅是征管形式的改变,未能实现根本性飞跃。要建立专业化的税源征管新模式,必须立足上杭县局自身的工作实际,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更新管理与服务理念

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界定服务与管理的职责,彻底还权、还责予纳税人,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遵从度。一是税务机关不得随意进行税务检查和稽查,税收管理员不得以纳税辅导或服务之名行调查、检查之实。二是依纳税人申请的所有事项都应划归纳税服务中心办理,也就是要认真落实市局提出的:“2011年1月1日起,由纳税人主动发起的涉项事项,要全部

前移至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以后纳税人有事找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宜,只找纳税服务中心就可以了,以此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二)优化机构设置

税务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直接决定着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科学的组织结构,要求明确界定构成组织各部门的权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上杭县局来说,在机构设置上拟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1.构建扁平化的职能机能。内设机构的设置不必采取垂直分级体制模式,也就是说县域内设机构不与上级局各科室一一对应。即:设立纳税服务中心,与纳税服务科合署办公,主要职责是为全县纳税人提供面上的税收服务,包括税法宣传、政务公开、政策咨询、纳税辅导、税收风险预警提示等工作;设立纳税评估中心,主要职责是分区域、分行业、分税种、分规模,对税源管理中心指定企业的纳税风险适时进行具体评析和估价,主要是承担上级下达的纳税评估任务的完成和反馈;设立税源管理机构,即按纳税人规模来设置大企业税收、中小企业税收和个体税收管理机构,其内设机构按行业分类设置。保留按税种设置的车辆购置税机构。税源管理派出机构重置后,除赋予税源管理全职能的大企业或个体税收管理机构外,主要从事调查巡查(含机外数据收集),对外执行“零”距离的纳税服务和管理区内税源分析等工作。

2.突出专业控管,集中优势,成立高效率、低成本的税务组织。县级局是征管的基础单位,要直接面向纳税人,直接负责一些管理事项的具体工作。上杭县局将打破地域、分局界限,在保持现有机构名称、数量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能力匹配、能力互补的原则,将专业人才、业务骨干调整充实到相应的岗位,回撤中都、溪口、白砂等3个基层分局与临江分局整合为3个税源管理科和1个纳税评估机构;保留古田、才溪、庐丰等3个基层分局,采取内分模式设岗;全县设立1个办税服务厅,3个纳税申报点。

(三)创新税收管理员工作制度

全面启动税收征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征管流程各环节、各岗位专业化管理;按照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大胆探索按纳税人规模、行业、区域、性质等形式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税收管理员新模式。

(四)突出风险应对,加强行业控管

按照税收专业化管理要求,根据高、中、低三级税收风险发生的类型和特征,对不同行业采取个案化的管理办法。一是对铜冶炼(铜加工)等金属行业,采取物耗配比控制法。通过摸清企业主要原材料和产成品之间的投入产出比例,将企业进、销、存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查找管理漏洞,实施针对性管理。二是对机砖(机制砖)、采石、林产、房地产和药品零售等行业,采取多方数据测算法。重点是多方采集涉税数据进行多维分析,进而确定管理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举措。三是对领用收购发票的农产品收购与加工企业,实行产能倒推控票法。重点是建立产能耗用资料库,以原料耗用最大值倒推出开票数量上限,对超过上限的开票操作强制锁定,从而有效防止虚开收购发票的行为。目前,上杭县局大胆试点,探索建立铜冶炼(铜加工)、药品零售行业纳税评估模型,作为行业建模工作的试点,要求承建单位务必在3月底前如期完成此项工作。下步,上杭县局将分两批对高危行业、特色行业和重点行业建立纳税评估模型,研发纳税评估分析监控系统,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针对性。

(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根据不同层级的税收管理岗位,结合干部队伍的整体状况和个人特点,激活用人机制,对现有的税收管理员进行重新组合,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税收管理员的能力差异分配任务,明晰管理责任,实现人力资源最优配置;多层面建立专业团队,为执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积蓄中坚力量,尽可能把税收管理人才、财务管理行家、第一学历是本科的税收管理员,以及取得“三师”(注册税务师、会计师、律师)资格的人员配置到风险等级高、业务复杂程度高和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机构、团队与岗位上;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专业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从长远上为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下载bb市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bb市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济宁高新区国税局关于国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税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税务局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国税机关在征管体制、机制、方式等方面......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根据税源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管理风险等分类......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及探索来源: 日期:2011-12-3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税源结构的变化和税收征管的改革。税源管......

    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印发《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饶地税发〔2011〕13号 2011-02-16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 有效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市局机关......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乔帅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为主要方法,采取纳税评估的手段,依托税收专管员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是今后税务管理的主流方......

    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修改

    加强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而言,税源管理就是每天与千千万万纳税人打交道。省局推行税源管理新模式,实现由“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

    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税务机关而言,税源的基础就是我们每天与之打交道的千千万万的纳税人。税源管理是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

    基层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加强基层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税务机关而言,税源的基础就是我们每天与之打交道的千千万万的纳税人。税源管理是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