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烟台市2017-2018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自主练习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留住花样 守住单纯 张逸良
世界范围内,剪纸大致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派。东方剪纸多受中国的影响,各具地域特色,乡土与民俗气息浓郁;西方剪纸则侧重剪影效果,强调文学、浪漫的格调,不少剪纸还与西方艺术创作有密切关联。
在中国,民俗图腾、神话故事、传说寓言及对于生活的追求的广泛结合,成为剪纸创作的灵感来源。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文化交流对剪纸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以陕西剪纸为例,不同地域的剪纸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渐而形成鲜明的地域性:陕西关中的西安、宝鸡等地,由于文化、经济相对发达,剪纸受到绘画的影响,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关中北部地区由于交通相对闭塞,剪纸更多呈现朴实、凝练的风格,传统的农渔耕读是其主要内容。自由随性的剪纸与民众生活紧密贴近,既是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成为地域文化的一张生动“名片”。
伴随信息沟通的日益顺畅便捷,各地剪纸在元素上相互借鉴,在拓展了不同地域的剪纸样式的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此外,机器生产方式的应用促成了剪纸更大范围的传播。当然,这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手工剪纸若安于现状、固步自封,抑或不假思索、盲目求变,必然失去其优势与传统,从而面临生存困境。
传统是财富,但不应成为包袱;拓展是趋势,但不应失去方向。现如今,用色粗糙、构图机械化、风格单调、设计感过重等问题,导致许多地方的剪纸开始“变味儿”。绘画化、模式化倾向在剪纸创作中也普遍存在,在这个乡土变成“乡愁”的时代,剪纸散发的“乡土味儿”或许是被工业化、城市化覆盖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剪纸能够流传至今,并影响一代代人,还在于其本身的单纯。这种剪刀、刻刀与纸张所营造出的单纯意境,同行模仿不来,其他门类也无法替代。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对剪纸进行翻新,纸张都是不变的载体,是剪纸的“身份代码”。剪纸的“纸味儿”是最起码应该留存的东西,它是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的、与其他艺术门类相区别的本质所在。花样繁多的世界,能够得到交口称赞的花样并不多;单纯的表达形式,如果是情感的表达、艺术的表达,则一定不会失去韵味。所以,无论是剪纸,还是其他的传统技艺,在被塑造成新的形态、赋予新的含义、进行新的表达之时,不仅要让花样等外在形式成为具有时代感的智慧再现,更要用那份艺术的单纯滋养人们的精神。
(选自2015年1月1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剪纸乡土与民俗气息浓郁;西方的剪纸与艺术创作有密切关联,文学格调明显。B.因受到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经济及文化交流水平等的影响,剪纸呈现出不同特色。C.只有贴近民众生活,受到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才能成为地域文化中的生动“名片”。D.因为剪纸能够穿越历史流传至今,并影响了一代代人,所以,剪纸本身是单纯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简单比较了东、西方剪纸的不同,使读者对中国剪纸有大概的了解。B.第二段运用例证法,以陕西剪纸为例,主要是为了论证剪纸自由随性的特点。
C.第三、四段分析了手工剪纸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剪纸在发展过程中所走人的误区。D.最后两段点明剪纸的本质属性,回扣题目,为剪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沟通的便捷和机器生产方式的应用,对剪纸的发展既是拓展促进也是挑战。B.固步自封或盲目求变,都会使手工剪纸失去其优势与传统,从而面临生存困境。C.纸张是剪纸的“身份代码”,是剪纸与其他艺术门类相区别的本质所在。D.当今世界花样繁多,剪纸要发展,不仅要创新形式,更要守住艺术的单纯。【答案】1.B
2.B
3.C 【解析】
1.试题分析:A以偏概全,原文是“不少剪纸还与西方艺术创作有密切关联”;C原文无据;D因果颠倒。
2.试题分析:B以陕西剪纸为例,主要是论证不同地区剪纸的不同特色,以及形成这些不同特色的原因。3.试题分析:C“‘纸味儿’是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的、与其他艺术门类相区别的本质所在”。(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旧事土黄 孙君飞
那年冬天,父亲一声不响地递给我一把镰刀,磨出宽大刀刃。我说有割草的镰刀,也刚刚磨过。父亲说不是叫我割牛吃的草,而是荒地里的草。我仍旧不懂,父亲终于说,他要开一片荒地,种黄豆油菜芝麻瓜果蔬菜……荒地里槐枝上的刺生得泼辣,艾蒿人高马大,刺蓟密密麻麻,真乃一块荒蛮宝地。父亲一扭身,“刺刺啦啦”地割起来。我掂着镰刀,却怎么也钻不进去。刚一探手,刺蓟一下子刺中我,疼得我“咝咝”地吸溜了几声。父亲放倒的艾蒿很整齐,我做不到,速度却要跟上。两张镰刀在灌木丛里撒欢,它们的声音一个老辣,一个生猛,谁也不服谁。草汁溅到衣服上,不怕,这件衣裳早就五颜六色。十根手指头一会儿工夫变成青黑色。碰到槐刺,不得不小心,但还是扎中手指手背胳膊。父亲割刺槐也如割小麦,一直弯腰不直腰,茶不喝,烟也不抽,汗水太旺,如刚洗过头,脊梁上的衣裳湿透一大片。我们一直割到天黑,一直不搭话。我骨头发软、肌肉发酸,父亲拿毛巾擦脸,眼睛里的光竟还熊熊骇人。收工前,他收回我的镰刀,我心里一紧:他担心我累得提不动一把缺口的镰刀? 听母亲说,她在父亲的手上挑出七根槐刺。我自己给自己挑,只挑出一根。我出门上学,一周回家一趟,弟弟们还小,母亲要忙其它庄稼活和家务,开荒地的事情全交给父亲……又听母亲说,黄牛刚下荒地,还没动犁,就高亢地哞叫起来。荒地的坚硬父亲早已料到,草根草须在土里面编织成实心的巢,他也早已料到。然而只见黄牛的脖子忽一抖,皮褶子像拉开的手风琴眨眼间折叠起来,隆出一个大包,还没等吆喝出第二句,人和黄牛的步伐还没有迎合上,便听到一声脆响,半截入土的犁铧竟然折断了,这是父亲万万料不到的。父亲带回折断的犁铧,黄牛也拴回牛屋,只扛了镢头、锹锨出来。母亲没有讲述父亲是怎样全靠人力开荒的,我也不愿想,想出来的劳动场面又有什么意思?我从学校回家,第一眼要看的就是父亲开的荒地。他基本上完工了,简直是个奇迹!荒地里的料姜石,他全拣出来放在地边,给荒地镶上一道辉煌的金边。荒地里的土一锨一锨翻成倒扣的瓦片状,等北风再吹吹寒冷和厚雪再冻冻,它们就容易敲成碎块,种黄豆会肚子圆,种油菜会满身黄,种萝卜也会婴儿肥吧。父亲回到家,我看到他瘦了整整一圈,身板还结实,眼睛里发红,不知道是疲惫还是满足。他不说话,也不笑,跟往常一样,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多年以后,我在阎连科的《我与父辈》中读到一段话:“我看着他(父亲)把镢头举过头顶,镢刺儿对着天空。晴天时,那镢刺儿就似乎差一点儿钩着了半空中的日头;阴天时,那刺儿就实实在在钩着了半空的游云……父亲那由直到弯的腰骨,这时会有一种柔韧的响声,像被奔跑的汽车轧飞的砂粒样,从他那该洗的粗白布的衬衣下飞奔出来……(他)将双手卡在腰上向后用力仰几仰,让弯久的累腰响出特别舒耳的几下嘎巴嘎巴的声音,再半旋身子,找一块高凸出地面的虚土或坷垃,仰躺上去,面向天空……”我脑袋里嗡的一声,不由眼热心跳,暗暗叫起来:这个开荒的父亲不也活脱脱是我的父亲吗?我想不出的开荒场面,阎连科一笔一笔地描绘出来了。他们的土地是黄色的,我们的土地也是黄色的,里面都有料姜石;他们需要开荒,我们也需要开荒,开荒的父亲简直就是同一个父亲啊。不同的是他们的荒地最后收归公有,我家的荒地则一直属于自家,种出圆滚滚的黄豆,炒熟后丢嘴里咬烂嚼碎,虽不耐饥,但那焦脆油香味一辈子都忘不了。一片荒地并不能改变我家的命运,但父亲母亲毕竟用黄豆油菜芝麻的颜色覆盖了它的土黄和荒蛮……
(选自2015年5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旧事土黄”为题,给“旧事”涂上土黄的颜色,为全文蒙上一层怀旧色彩。B.第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对两张镰刀的描写,生动表现了父子二人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C.第二段中,父亲没有料到犁铧会折断,这表明父亲对开荒的困难估计还是有所不足。
D.文中几次写到母亲,主要是通过母亲来正面描写父亲开荒的艰难,与前文的割草场面相互映衬。
5.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形象。
6.文章第四段写到阎连科的《我与父辈》,有何用意?
5.(1)勤劳肯干,不怕吃苦;(2)沉默寡言,淡定平和;(3)心系家庭,关心后辈;(4)不畏艰难,顽强执着。
6.①将我没见过的父亲开荒的场面补充完整,丰富了父亲的形象; 【答案】4.D
②以阎连科笔下文字给“我”的触动,进一步突出了父亲在“我”心目中无可取代的位置;
③比较两地及两个开荒的父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提升了父亲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普遍意义。
【解析】
4.试题分析:D“正面描写”错,应该是侧面烘托。
5.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要从这样一些方面来把握:①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②从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③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④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⑤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从具体解法上来看,首先从文本中画出与这个人物言行相关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6.试题分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三秒钟的小公益 王宇凡
欧阳洁
王发财
(1)2011年10月2日,家住甘肃兰州市红古区薛家村的李芬连老人十分高兴。
(2)镜头前的李芬连穿上了自己最体面的衣服,神情庄重,端坐在家门前,好像在举行仪式。(3)这是她平生第一次照相。(4)每给一位老人拍完照片,袁柯都会告知很快就会寄来照片。他是西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22岁,于2011年8月发起了一个叫“快门三秒钟”的公益项目,呼吁爱心人士关注农村,用相机帮助农村老人和孩子,解决农村老人缺少遗照、孩子缺少童年照片的难题,不让他们因没有照片而留下遗憾。袁柯刚和他的团队走出大门,李芬连老人就拿着自己舍不得吃的水果追上来,送给他们。
(5)在路上,袁柯碰见了拉着架子车的薛成基老人。他留着长长的花白胡须,听说这些大学生要给自己拍照,立刻同意了。
(6)薛成基老人希望和妻子苏美英照一张合影。53年前,他们有过一张黑白结婚照。如今,梳洗打扮了一番,他依旧站在她的右边,拘谨而又兴奋地盯着镜头,仿佛回到了青春时代。这一瞬间就此定格。(7)“好浪漫啊。”有一名队员由衷感慨。
(8)有位老人拿到照片后,次日一早,就提着自家种的桃子,来到袁柯借宿的农民家。(9)老人感动地说:“我活了70多岁,儿子都没给我照过一张照片,你们真是好人啊……我也有老人照(遗照)了。”袁柯不由心情沉重。辛苦抚养子女,寂寞地守着空家,老人们因此就能满足。
(10)袁柯想起了已经去世的外婆。两年前,刚刚考上大学的袁柯去看望84岁的外婆。他提议用新手机给老人照相,下身瘫痪的老人硬撑着爬了起来。
(11)临走时,老人问袁柯能不能把照片洗出来?当时的袁柯不知道手机资料可以传输到电脑,就摇摇头。外婆叹了口气。不久,老人离世。去年春节回家,他把照片洗出来,放到了外婆的坟前。
(12)这个遗憾,也是袁柯创办这个公益项目的初衷。
(13)在大都市,人们很难理解一张照片对于一个农村老人有怎样的意义,自小生活在农村的袁柯对此深有感触。
(14)他们也给乡村的孩子送去温暖。
(15)苏家沟小学的孩子们就因为要拍照,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孩子们有的拍桌子,有的站在凳子上,高兴得直跳。等确定在小花园前拍照时,孩子们全都围过来了,抢着要站在镜头前面,两个孩子还打起来了……看到这一幕,袁柯心里酸酸的。(16)苏家沟很贫困,“快门三秒钟”项目组给他们带来了新鲜的喜悦。短短六天时间,他们帮300多名孩子拍了照片,有单照,有小伙伴们的合照,也有全家福。
(17)苏家沟村有个家族,前几年闹了矛盾,两个家庭关系很紧张。项目组积极地调解,并且提议拍张“全家福”,终于让两家人凑在一起拍了照片。过后两家人开始沟通、接触,现在已经和解。双桐村也有两位村民因为田地边界闹了矛盾,在队员和村民的劝说下,两人照了张合影,也就握手言和了。
(18)他们认为,既然都拍了合照,都固定到相纸上了,还闹什么别扭啊?(19)有人质疑袁柯搞公益是为了出名:“在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拿一张照片有什么用?”袁柯说“除了物质需求,人还有精神需求。谁不想有一张童年照?谁不想在去世后留下一张照片?”
(20)“快门三秒钟”团队从2011年8月至今共进行五次活动,已经拍摄近2000张照片。(21)22岁的袁柯并非专业摄影师,用的也是1000元左右的尼康相机,还经常把做家教的钱拿来做公益。(22)“一张照片,虽然看起来很微小,却对我们的目标群体很重要。从小处着眼,解决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星星之火也可燎原,那样我就实现了‘大精彩’。
(选自《中国青年》)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至3段,以一个特写镜头描写了一位老人平生第一次照相的场景,画面生动温暖。B.第9段中,将袁柯和老人的儿子来进行对比,以袁柯的富有爱心衬托出老人儿子的不孝。C.第10至12段,补充交代了袁柯创办这个项目的初衷,进一步明确了这个项目的现实意义。
D.这篇新闻多处使用数字,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说明事实,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特征。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小公益”和结尾的“大精彩”遥相呼应,最后―段的“从小处着眼”,正是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的法则。B.第15段中,两个孩子因为照相而打了起来,这显然违背了袁柯倡导这项公益活动的初衷,他因此而心里酸酸的。
C.第22段强调袁柯身份的不专业和相机的普通,是在呼吁更多的专业人士来做这项公益活动。
D.从全文看,袁柯是个心地善良、热心公益的人,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更有高远的精神追求。
E.这篇报道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对人的精神需求的关注,对公益事业的独特理解。9.请简要概括这项公益活动带来了哪些直接的社会效益? 【答案】7.B
8.DE
9.①免除了老人的遗憾;②带给孩子欢乐和温暖;③消弭了邻里之间的矛盾;④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解析】
7.试题分析:B无中生有,说老人儿子不孝没有依据。
8.试题分析:A“正是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的法则”说法绝对化;B袁柯是为孩子们对照相的急切程度而心酸;C身份的不专业和相机的普通,表明做公益并不需要多么高的门槛。9.试题分析: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类的试题,应力求全面、准确。如何全面准确地筛选、整合传记文本中的信息呢?首先要整体阅读感知全文,把握传记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主张、个性及其相关事件)。要善于利用标题、首段起领、尾段总括以及文中的评议句等来快速提取有关传主的关键信息。其次是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第三,通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然后在其范围内找寻关键句,或提取重组、或概括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切忌大而无当,机械照抄。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敬宣,字万寿,彭城人。父牢之,镇北将军。敬宣八岁丧母,昼夜号泣,中表异之。辅国将军桓序谓牢之曰:“卿此儿既为家之孝子,必为国之忠臣。”起家为王恭前军参军。
隆安二年,王恭起兵于京口,牢之时为恭前军司马。恭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牢之心不能平。太傅会稽王道子与牢之书,备言祸福,使以兵反恭。牢之呼敬宣谓曰:“王恭昔蒙先帝殊恩,今居伯舅之重,义心未彰,唯兵是纵。吾不能审恭事捷之日,必能奉戴天子,缉穆宰相与不。今欲奉国威灵,以明逆顺,汝以为何如?”敬宣曰:“恭怙乱阻兵,志陵京邑。大人与恭亲无骨肉,分非君臣,虽共事少时,意好不协。今日讨之,于情何有?”牢之斩恭大将颜延,遣敬宣还京袭恭。恭方出城耀军,驰骑横击之,一时散溃。三年,孙恩为乱,东土骚扰,牢之自表东讨。贼皆死战,敬宣请以骑傍南山趣其后,吴贼畏马,又惧首尾受敌,遂大败。五年,孙恩又入浃口,高祖戍句章,贼频攻不能拔。敬宣请往为援,贼恩于是退远入海。是时四方云扰,朝廷微弱,敬宣每虑艰难未已,高祖既累破妖贼,功名日盛,故敬宣深相凭结,情好甚隆。元显进号骠骑,骄淫纵肆;敬宣每预燕会,未尝钦酒,调戏之来,无所酬答,元显甚不说。
元兴元年,玄得志,害元显,废道子。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既至京师,以敬宣为辅国将军,袭封武冈县男。
敬宣宽厚善待士,多伎艺,弓马音律,无事不善。时尚书仆射谢混自负才地,少所交纳,与敬宣相遇,便尽礼著欢。或问混曰:“卿未尝轻交于人,而倾盖于万寿,何也?”混曰:“人之相知,岂可以一涂限。孔文举礼太史子义①,夫岂有非之者邪!”
(节选自《宋书·刘敬宣传》)
【注】①孔文举,即孔融;太史子义,即太史慈。史载:“慈忠义,北海孔融敬之,黄巾贼管亥围北海,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賊众。”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恭昔蒙先帝殊恩
蒙:蒙蔽 B.恭怙乱阻兵
怙:凭借。C.贼频攻不能拔
拔:攻取。D.敬宣每预燕备
预:参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 B.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 C.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 D.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 1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称父之姐妹所生子女为外兄弟姐妹,称母之姐妹所剩子女为内兄弟姐妹。外为表,内为中,合而称之“中表”
B.“隆安”和下文的“元兴”都是东晋安帝的年号。用年号来纪年,始于秦始皇。C.“男”是中国古代爵位名,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男”为第五等。D.“尚书卜射”是古代官职名,开始是很低阶的官员,魏晋后成为贵官。1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辅国将军桓序赞赏刘敬宣“既为家之孝子,必为国之忠臣”,这跟《大学》中“孝者,所以事君也”的意思是基本一致的。
B.王恭因为自己是豪门贵戚,对刘牢之很瞧不起,刘牢之心中不平,所以当会稽王传书策反时,牢之决然起兵反对王恭。
C.针对孙恩军队大多是吴人、害怕骑兵的特点,刘敬宣上表请命,率领骑兵插人敌人的后方,使孙恩腹背受敌,溃不成军。
D.谢混自负于自己的才华德望,很少与人结交,但遇到弓马音律样样精通的刘敬宣后,便尽心交往,谈笑甚欢。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审恭事捷之日,必能奉戴天子,辑睦宰相与不。(2)高祖既累破妖贼,功名日盛,故敬宣深相凭结,情好甚隆。【答案】10.A
11.D
12.B
13.C
14.⑴我不能确定王恭在事成之后,一定能拥戴皇上,是不是能和宰相和睦共事。
⑵高祖多次击破各地的叛乱者之后,功绩名望一天天隆盛,所以刘敬宣对他很信任,和他深交,两人感情非常好。
4.年号 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解析】
10.试题分析:A蒙:受,遭受。
11.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点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12.试题分析:B用年号来纪年,始于汉武帝。13.试题分析:C“上表请命”与原文不符。14.试题分析:⑴ “审”,确定;“捷”,成功;“奉戴”,拥戴;“辑睦”和睦共事;“与不”是否。⑵ “既”,已经;“累”,多次;“日”一天天;“凭结”,交往;“隆”,盛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记载:“宋元熹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显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B.第二句写凤凰飞去,只有江水仍然日夜不停地流着,表现了作者略带伤感的情怀。
C.颔联写吴宫已经荒芜,东晋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不在,这与首联的“凤去台空”没有关联。D.颈联看似写景,实则寓意深沉,其中的“落”和“分”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败落百姓流离失所的伤痛之情。
E.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16.简析尾联的手法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答案】15.CD
16.运用比喻手法,以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君王被奸邪小人所蒙蔽的忧虑,以及贤者不能得到任用、自己有志难酬的感慨。【解析】
15.试题分析:C“这与首联的‘凤去台空’没有关联”错;D“其中的‘落’和‘分’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败落、百姓流离失所的伤痛之情”错。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则该题不得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荆轲刺秦王》中,在易水诀别时,荆轲髙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从容赴死的英雄气概。(2)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摹出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天真欢快,以及渔舟分开荷叶、划破了荷塘的宁静的美妙图景。(3)在《论语·为政》中,孔子以众星拱卫北极星为喻,提倡为政者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⑶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如“喧”“共”不要误写为“暄”“拱”。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项是
A.近年来,我国部分热点城市房价高歌猛进,建筑行业盛况空前,建筑设计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炙手可热。
B.某些以老车人为目标的金融诈骗案件被曝光后,原本不温不火的“以房养老”,忽然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C.澳元汇率持续贬值,长途航空机票价格不断走低,是中国游客对澳洲各大旅游景点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
D.对于他的不情之请,领导一口回绝,因为随着反腐倡廉的持续推进,没有人愿意为这种事情去违反命则。【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印度尼西亚国家抗灾署22日将巴厘岛上阿贡火山的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等级,表示这座火山可能即将爆发。
B.调查发现,全国每天丢弃的一次性餐具至少2000多万个,其中的大部分只能以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置,对环境影响很大。
C.在开封,一幅宋韵彰显的生态文明画卷正徐徐展开,畅游御河,你会真切地体会到“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美景。
D.小说《髙腔》以花田沟村两个贫困户在化解宿怨的过程中寻觅产业发展为主线,描绘了一幅感人至深的乡村生活画卷。【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至少”和“多”重复,删掉一个;C“体会”“美景”搭配不当;D缺宾语“发展”后加“之路”。
2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任何艺术形式,其神妙工致之处,②很难用语言说出。民俗画③是如此,品味它需要的④是对笔墨线条的关注,⑤重要的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一幅民俗画之所以动人,⑥正是缘于画家与观者因热爱家乡所建立的那份通感。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无论 也 更 / 而却 B / 都 也 不仅 更也
C 对于 却 仍然 不但 而且 / D 不管 / 当然 既 还有就 【答案】B 2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使构成排比句。读经诵典,“怎么读”很重要,“读成什么”也很重要。在诵读与品味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深切领悟到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答案】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家国情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主义;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爱国精神。
【解析】试题分析:仿写要注意一个原则,即
“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②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四、写作
22.请以“绿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范文】
绿荫
入夏以来,静谧的清晨或傍晚,我常与母亲一起攀爬不远处绿荫苍苍的南岳七十二之尾峰——岳麓山。酥软的阳光,穿透过层层密林,为石道旁洒下一片绿荫。林荫小道,曲曲折折的,伴随着点点光斑蜿蜒直至不见,远处的古木苍翠欲滴,与顶峰的电塔遥遥相望。
轻俏的知了早已有夏天的生息,时而一点一点,时而一串一串,时而独吟,时而和鸣,玲珑剔透:如水晶,如银铃,如雨点,流利晶莹。
山涧有一条小溪,清流见底,是不远处两眼清泉的交汇,水里黏附在石头上的青苔,随着水流的冲刷,向下游方向荡开。有时,翻开碎石砖瓦的下面,有巴掌大的小青蟹,半指长的小鱼从你手边飞快的游过。泉水淙淙,一切凡世的尘埃,都随清流远去,心中如明镜一般祥和、安定。大概,只有在这诗画一般的地方,才能给心里最美好的角落洒下一片绿荫吧!
我最喜爱雨中的岳麓山,不似夏天的阵阵雷雨,不似秋季的磅礴大雨,而是春天的霏霏细雨。雨滴打在树叶上,真有种“雨打梨花深闭门”的幽静之感。树林中安静地没有一丝杂音,天地间只传来“滴答”的雨滴声。脚下踩着蓬松的落叶和掉落的枝桠,发出“吱嘎”的声音,心中比任何时候都要宁静。古人云“宁静以致远”,果然没错,这宁静是一种抛开争逐之后的安闲,放下贪欲之后的怡然。
攀登岳麓山,寻常人喜欢走大道,而我独爱走小道。所谓“险以远,而至者少”,小道独有小道的静谧,小道的韵味。“鸟鸣山更幽”,耳边忽而传来一声清脆的鸟啼,孤独而悠然,给我带来很久很久的宁静,很多很多对田园的向往:缓慢的拍子,低舒的节奏,宽敞的空间,辽阔的视野,淡泊的胸襟,飘逸的想象,与尘世中的快节奏遥遥相反,只有在那样的生活里,人属于自然,才能触摸到生命的真谛,找回自己,返璞归真,看淡一切名和利,为心灵撑起一片绿荫。
山中带雾的清晨是最有意境的时候,飘渺的山顶,若隐若现,徐徐的微风,洗涤了我被蒙上灰尘的心灵,为我污浊的心灵洒下一片绿荫,我所置身的地方,与繁华隔绝,恍如真正的世外桃源。
躬下腰,我将触目所及的垃圾捡拾进随身携带的塑料袋,将歪倒的小树苗轻轻扶起。岳麓山为我的心灵撑起了一片绿荫,我也要尽己所能,为它支撑起一片纯净的天空。【解析】
本文以“绿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绿荫”既可以实写,以“绿荫”为背景或环境来写人记事;也可以虚写,挖掘“绿荫”的比喻或象征意义,更为深刻地表现某一主题。点睛:积累并巧用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米,饭是难以做出来或根本做不出来的,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学生如能做到仔细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再加上广泛阅读各种书报,积累各种素材,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
但高中生阅历有限,题材多为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要么雷同,要么取舍不当,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淡而无味,所以只积累素材还不行,还得学会巧用素材,下面总结三种巧用素材的方法。1.精心筛选
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筛选时要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也就是要去除低级庸俗的东西,选择有意义的事。所谓有意义的事,就是有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能给人以启迪和趣味的事,否则作文不能打动人。选材也要回避熟事,如老师带病上课,妈妈雨夜背我去医院这类题材就应该避开,要写“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事。2.平中求新
高中记叙文,所选材料除了真实、有意义、符合主题外,应力求新颖,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新颖的材料,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小事,以与众不同的“视角”思考,独辟蹊径,挖掘出生活小事中的意蕴,完全可以把很平庸的“破事”、“破材料”写得很有新意。3.艺术组合
不少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入文,其实,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写作时允许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艺术组合”就是一种好方法,它是将分散、零碎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的内容,即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有三个生活原型:一个是泸县绒线铺的女孩子,翠翠明慧温柔的品性就取之于这个小女孩;一是在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翠翠的清纯朴实即源于这个乡村女子;一个是作者的师母,从她身上“取得性格上的朴素式样”。如果我们在作文中也借鉴这种方法,把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经验加以筛选组合,便会提炼出有血有肉富有真情实感的题材,既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问题,又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第二篇:山东省烟台市2017-2018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测
山东省烟台市2017-2018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李振宏
黄河文明是和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一样齐名于世的大河文明或农业文明。其古老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更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的比较中分外靓丽。而在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人们重视。
过分强调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主要是源自黑格尔的“历史的地理基础”概念。他认为,干燥的高地与广阔的高原上的人性格是好客和掠夺,而巨川大江流过的平原流域上居民的特性是守旧、呆板和孤僻,“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们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
平原流域文化或文明有其保守性的一面,但我们也必须明白,地理环境的影响作用不是绝对的;在类似地理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不同民族,其文明道路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对黄河文明的研究我们必须回到实证的历史中,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在中国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一个求断求变的思想要素。
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周易》六十四卦中,第四十九卦是“革卦”,经文曰:“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意思是说,革卦象征变革,在“巳日”(祭祀的日期)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后世对“革卦”及其传文的阐释,也都强调了变革、革命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不仅社会的变革如此,对于人的基本素质的培育也是如此,要求个体的修养、成长也要日日求新。同是孕育于黄河文明的典籍《大学》,就反复教诲人们要去创造,去求新。《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也具有明显的文明变迁意义:夏代尊崇君主,殷代尊崇鬼神,周代尊崇礼法,三代各有不同的治国原则。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与人类早期几大文明相比是较为突出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亦没有大的进展。而作为黄河文明主要标志的汉字,从殷商的甲骨文,经过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仅用千余年的时间。黄河文明文化形态中文字的变化、沿革,成为这种文明变革精神、创造精神的又一个鲜明例证。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也深深影响了政治文明的进程。在从秦到清这二千年社会历史中,政治体制的发展变化,使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创造了体现社会公公平的选拔人的科举制度,创造了取代贵族世袭的官僚制度,更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这无疑是黄河文明求新求变精神及其创造能力的最好例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具有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黄河文明作为一种大河文明,要远远优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
B.受黑格尔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属性是保守的,因此一直否定属于大河流域文化的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C.夏商周三代分别尊崇君主、鬼神和礼法,这种治国原则的差异,说明当时代际的文明观念已经体现出鲜明的变革性和明显的进步性。
D.我们在承认黄河文明具有保守一面的同时,也应该站在整体的中国历史文明进程的角度,客观公允地看到其所具有的求新求变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承认黄河文明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文化因素为论证前提,使论证思维更为缜密论证角度更为全面,结论也显得无懈可击。
B.文章引用古代典籍,证明黄河文明的基因中有求变求新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影响着社会层面的发展和个人层面的进步。
C.文章通过古埃及象形文字数千年没有较大变化与中国汉字经过千余年变化,沿革就发展到今天的汉字的对比,论证了黄河文明具有变革创新精神。
D.文章从社会的变革、个人修养的提升、政治文明的进程等多个方面入手,充分论证了黄河文明具有变革精神这个中心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发展过程中,受各自地域条件限制,其居民也不可避兔地具有守旧,呆板和孤僻的特性。
B.人类早期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还是很深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地域条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已不复存在了。
C.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创造的四大发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政治进程。
D.强调现在要特别重视黄河文明中求新求变的独特之处,是为了继承和充分利用这种思想要素,更好地推动新时期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皮根快跑 傅昌尧
①村边有条河,弯弯曲曲通长江:今年,河里来了好多水。
②浊浊的,浑身长满了尖牙利嘴的洪水把大堤啃得皮开肉绽,老堤不行了就筑新堤,可浑身是脚的洪水又一口气爬上了新堤,借着风浪,洪水看到了河堤下那一缕缕无精打米的炊
③洪水冷笑着要进村
④村子里的人是从早晨开始撒离的,上要在这里分洪,村子将被没顶
⑤傍晚时分,始终心存不安的支书皮根第二次偷偷摸回村子,不知为什么,皮根总觉得村子里还有人,特别是老人,他们舍不得离开,皮根从早晨到中午一直在做老人的工作。最后撤离的是一个刚死了老伴的老人,他死活不青离星,一手抱着老伴的骨灰盒,一手拿着菜刀……皮根的火爆脾气被点燃了,他扑上去夺下菜刀,将老人绑在门板上抬出了村。
⑥厚重的云层里竟筛下来几缕斜的夕阳,平日,这应该是村里最温馨的时刻了:放学的孩子驮着着夕阳,骑在牛背上吹着竹叶;女人们把灶膛点燃,让炊烟给蓝天抹一层青黛;鸡鸭聒噪,鸟雀投林……可现在,偌大的村子死一般沉寂,皮根似乎听到了自己眨眼晴的声音。他抬眼看了看西天那一抹病蔫蔫的残阳,布满了血丝的双眼里流露出困兽般的悲壮。其实,大堤能守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太不容易了,可作为支书的皮根还是感到莫大的遗憾和懊丧。
⑦满头白发的皮根飘飘忽忽地在村巷里孑然而行,走着走着就又转到了这条纵贯南北的村道上来。这条道是去年刚修成的,这是最让他得意的一件业绩,可没承想却遭到住在村东和村西的人的议论,他们说老支书有私心,因为他的女儿女婿就住在这条道旁。皮根闻听心里“咯”一下子,他真的没想到要照顾家人,可事情偏偏巧在这儿了,怎么办?皮根心说,再解释也不顶用,今年拼了这身老骨头也要把东西村道修起来……物可这大水把他的一切想法都泡得没踪没影儿了,就连脚下这条曾让他沾沾自喜的水泥遒也会被冲垮。皮根在村子里边走边痛苦地呻吟,可村子里却没有人回应他的呻吟,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凄惶。
⑧黑压压的乌云把最后一线残阳也吞噬了,皮根拖着铅砣般沉重的双腿来到了自家门前,门开着。撤离的叶候一再叮嘱大家把门用铁丝铰紧,却忘了自家。
⑨家里空荡荡的,孤独和疲惫在这时一下子攫住了皮根,他不愿椰动一步,就这样坐在自家的门上。直到这时他才灾然觉得,其实最不想离村的就是他自己,跟洪水一样浊浊的泪顺着他的脸颊汩汩而下。
⑩流了一会儿泪。皮根就觉得少有的轻松,是的,几十天来,唯有此时最轻松了,什么也不用做了,等着吧,等着水来,我就和我的村子一起舒服了……皮根竟迷迷糊糊地靠着门框睡着了,他是真的累了。
⑪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皮根忽然被一丝声音惊醒。这声音细小,柔弱得犹如早春刚出土的一线嫩芽,可就是这循弱的声音让他愕然而醒:难道村里还有人没辙?他顺着声音飘来的方向疾步寻去。那哀哀的声音似乎充满了村道,回荡者,敲击着皮根的心。皮根急红了眼,按照要求,大堤上应该马上要放炮了,洪水就会铺天盖地地下未了,可村子里怎么还有这样的声音?这声音分明是生命在呼救,是绝望的呼唤啊!
⑫皮根跌跌推撞,疯了一样寻找着,他突然大叫着:“莫慌炸堤!莫慌……”可他的叫喊声却被他早已嘶哑的喉咙给吞噬了,远处响起了最后一遍锣声,那炸药的引信已经点燃……
⑬终于,皮根在村边的一个粪窖里,找到了那个柔弱的声音,龚窖里有积水,羊羔扑腾着,湿滑的窖壁己经把它累得几乎要沉下去,当看到站在高高粪窖上的皮根时,它突然安静了下来,像一个孩子般,羞怯地舔了舔嘴唇。
⑭皮根不顾一切地跪了下去,一把搂住羊羔,这时,那令人心悸的爆破声轰然响起。
⑮皮根搂着怀里的羊羔,拼命地爬啊爬,可粪窖太深了,窖壁太滑了,他太累了……能够听见洪水的咆哮声了,皮根突然奋力将羊羔抛上地面,像对他的村民一样吼着:“快跑!”往东边的高岗上跑!”
⑯可那羊羔趔趄着,无法站起,哀哀地看着下面的皮根,呜呜地叫着。
⑰“你个窝囊废!”皮根像往常一样,又暴怒起来,一股力量陡然升起,他猛地爬上窖,搂起地上的羊羔便跑。
⑱身后,洪水在追……(选自2016年1月《百花园》,有删减)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部分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洪水的肆虐情态,表现了洪水的凶残与无情,也渲染了洪水即将淹没村庄的紧张氛围。
B.第段通过插叙回顾了皮根在村里修筑村道的往事,表现了他虽遭受误解、非议,仍初心不改、一心为民的胸襟情怀。
C.细小、微弱的羊叫声,使本已疲累至极的皮根进发出惊人的能量,舍命救出羊羔,揭示了拯救他人即是拯救自己的深刻主题。
D.小说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支书皮根的形象更加贴近生活、真实可信,也更易于打动读者。
5.第⑥段画线部分的场景描写有何作用?(5分)
6.小说最后两段的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赏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对于长期存在的厕所问题,我们如何寻找解题之钥?韩国制定《公共卫生间法》,对公厕实施评价认证制度,使当地厕所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道风景线。美国则开放餐馆、商场等地厕所,还要求配有残疾人厕位、“同伴帮助厕位”等。
重庆市旅游系统从2015年起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万盛经济技水开发区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打了一批“设计独特、注重实用、倡导环保”的旅游厕所。如黑山景区以鹅卵石装饰旅游厕所墙面,卧龙岗景区则以单向可视玻璃做墙面,游客如厕时可欣赏风景。璧山引导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建设,以捐建单位命名公厕,公厕显示屏还滚动播放企业公益广告。依靠创新,该区走出一条以厕养厕的市场化经营新路,目前该区建好的AAA级厕所,有80%来自企业捐建。
两年多来,重庆市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2458座,超过目标任务6.45%,厕所存在的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旅游服务环境有较大改善,旅游形象有极大提升。(摘编自《重庆“厕所革命”调查:既要面子更要里子》2017年12月05日《重庆日报》)
【注】“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国家领导人近三年来内次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材料二:
(摘编自《关于苏州市厕所革命实施工作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2017年12月01日《苏州人民网站》)材料三:
如何进行“厕所革命”?首先要突破简单技术思维的桎梏,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智慧。回顾人类发展史,东西方关于“如厕”的文化和技术发展脉络有明显分野。西方文明,自古便重视技术的改进,水冲清洁方式加上坐便器的改进,构成西方厕所的基本演化逻辑,冲水马桶便是其代表性成果。而东方社会,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与“物尽其用”。先人们从西周时就开始探索粪便与土地肥力的关系,战国时已经掌握粪便积肥技术,汉代便有“美粪良田”的说法。直至上世纪中叶,粪肥依旧是中国农民耕种的法宝。但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在大规模施用化肥后,土地与人类、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天然连接断裂,城市居民的粪便成了城市的巨大负担,不得不建设越来越庞大的污水处理厂,斥巨资将原本宝贵的有机质从相对洁净的杂排水中分离出去。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污水处理的成本不堪重负,农村土壤日渐贫瘠……进入21世纪,有更多的学者在反思今人的如厕问题,在重新思考“美粪”与“良田”的关系,这也成为“生态厕所”设计的基点。(摘编自《生态厕所:社会转型中的设计实验》,2017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7.下列关于“厕所革命”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厕所革命”是一个业已受到多国关注的世界性话题,其针对的是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厕所问题,目的是从厕所入手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B.“厕所革命”自开展以来已经取得显著成绩,苏州、重庆等旅游城市的公共厕所普及率明显提高,但公共厕所建设仍存在短板。
C.率先在旅游系统开展“厕所革命,让人们享有清洁卫生的如厕环境,利于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同时也提升我国旅游形象,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D.“厕所革命”发展到现今阶段,我们不能再依靠技术创新,而要从我们优秀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探寻新路,实现人与环境的互惠共贏。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美国政府要求餐馆商场等地对外开放其厕所能弥补局部地区公共厕所不足的缺陷,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这种做法无法在中国进行推广。
B.“厕所革命”重点是在旅游区等客流量密集、公厕需求量大的区域推进,现在人们更迫切希望在远离繁华街区的街巷,胡同增加公共厕所的数量。
C.人们通过手机定位寻找公厕的比率还不高,说明我们可以加大厕所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将公厕信息纳入在线旅行地图中,以方便人们如厕。D.代表西方文明的神水马桶耗水量大,由此形成的管网建设和污水治理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民调显示,人们对公厕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尤其不满,渴望革新。
E.从龚便积肥技术,到“美粪良田”的说法,都说明古人受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物尽其用”思想的影响,注重粪便对提高土地肥力的作用。
9.上述材料能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厕所革命”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分条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龚茂良,字实之。绍兴八年,进士第。父母丧,哀号擗踊,邻不忍闻。调泉州察推,以廉勤称。累迁吏部郎官、监察御史。
江、浙大水,诏陈阙失,茂良疏曰:“崇宁、政和以来,小人道长,内则憸腐窃弄,外则奸回充斥。今进退一人,施行一事,命由中出,人心哗然,指为此辈。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时内侍龙大渊、曾觌皆用事,故茂良及之。
迁右正言。会内侍李珂没,赠节度,谥靖恭,茂良谏曰:“中兴名相如赵鼎,勋臣如韩世忠,皆未有谥,如朝廷举行,亦足少慰忠义之心。今施于珂为可惜。”竟寝其谥。尝论大渊、觌奸回,至是又极言之,曰:“二人害政,甚珂百倍。”疏入,不报,即家居待罪。章再上,除太常少卿,五辞不拜,除直秘阁、知建宁府。自以不为群小所容,请祠,不允。上后知二人之奸,既逐于外,起茂良广东提刑,就知信州。
上以江西连岁大旱,知茂良精忠,以一路荒政付之。茂良戒郡县免积税,上户止索逋,发廪振赡。疫疠大作,命医治疗,全活数百万。进待制敷文阁,赏其救荒之功。拜参知政事。
淮南旱,茂良奏取封桩米十四万,委漕帅振济。或谓:“救荒常平事,今遽取封桩米,毋乃不可?”茂良以为:“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他日,上奖谕曰:“淮南旱荒,民无饥色,卿之力也。”
潮州守奏通判不法,得旨,下帅臣体访。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密以省吏付棘寺推鞫,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茂良不复辩。
(选自《宋史·龚茂良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淮南恩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B.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C.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號聚/忠害立见/宁能计此来乎 D.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號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谥,指古代帝王给予死去的贤明高尚、有功德、有操守的大臣的含褒扬意义的称号。B.祠,祠禄的省称,宋时指大臣罢职后,朝廷令其管理道教宫观,实无职事,但领取俸禄。C.荒政,指古代政府在荒年为应对灾荒。赈济百姓、避免社会动荡而施行的救灾政策。D.棘寺,古时最初于棘木之下听讼断狱,后来大理寺掌管刑狱,故又称大理寺为“棘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龚茂良事亲至孝,敢于上疏直言,父母去世,他捶胸顿足,号哭声令邻居不忍听闻。江、渐发生水患,宋孝宗令言时政阙失,龚茂良直指小人专权。
B.龚茂良甘冒风险,反对内侍专权。内侍龙大渊曾觌害政,龚茂良曾不止一次冒着遭受降职处罚的危险向皇上进谏,皇上最终接受了他的处罚建议。
C.龚茂良心系百姓,全力救助灾民。江西连年大早并引发瘟疫,他在救灾的同时让医生救治病人,保全数百万人性命:面对淮南灾情,他奏请调拨封梧米救灾。
D.龚茂良深受信任,遗诽谤不辩解,有大臣欲借审讯通判的机会累及跟通判同乡的龚茂良,将案件报奏,皇帝深信龚茂良不会参与,龚茂良也不为自己辩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进退一人,施行一事,命由中出,人心哗然,指为此辈。(5分)(2)茂良戒郡县免积税,上户止索逋,发廪振赡。(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 陆游
陌上萧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淳芳涧。千里斜阳钟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海角天涯行略尽。三十年间,无处无遗恨。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用“寒食近”交代时间,用“箫声”渲染氛围,寄托词人祭奠先人的哀思。B.第二句中的“浮”字富有动感,写出了花香在雨后湿润的空气中飘浮,沁人心脾。C.上片最后一句为虚写,是词人想象思念之人登高极目远望、苦盼自己音信的情景。D.下片中,作者四处漂泊,历三十年之久,而处处有遗恨,更能表明其失意情状。E.词的上片主要写景,于景中蕴含怀远之意;下片主要抒怀,感慨自己身世沉浮。15.请简要赏析下阕“天若有情终欲间,忍教霜点相思鬓”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①,② ”两句,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村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2)在《劝学》中,荀子以蟹为喻,从反面论证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成功的句子是“ ③,④,⑤。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以不懈的努力换得政治清明、河清海晏。
②面对罢工是否影响汽车销量的提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加拿大工厂的负责人不置可否:“谈判期间,现有库存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销量不会下滑。
③南方航空公司的客机历经3个小时的试飞顺利返航,这标志着新疆若羌县楼兰机场试飞圆满成功,该机场离正式通航的日子近在咫尺。
④在正式会议中发言,要做到主题清晰、简明扼要、言之有物,如果空话、套话连篇,言不及义,就会浪费时间,使与会者的精神遭受折磨。
⑤著名演员吴京安加入《天下粮田》剧组后,潜心研读剧本,反复揣摩人物心理,最终挥洒自如地演绎了刘统勋这个为百姓谋福利的清官角色。
⑥我们的作业就是我们的产品,既然答应老师就要一言九鼎,认认真真地完成我们的产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⑩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北京市朝阳区建起了多处“乡情陈列室",通过梳理文物、收集文脉等方式,展示当地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帮助居民留住“乡愁”。
B.日前,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获取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这意味着其能量分辨和粒子鉴别技术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C.昨日,中央文明办发布的11月“中国好人榜”名单,经过网民推荐、网络展示和评议,连续12年摆免费茶摊的“茶水婆婆”黎宗先等108人上榜。
D.英国牛津大学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现在的火星表面呈干涸状态,遍布荒漠,主要原因是其表面的多孔岩石像海绵一样将已有的水分吸干所致。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们是多年的同窗好友,情谊深厚,现在你需要我的帮助,我一定玉成此事。B.会议结束之后,李教授对他说:“你惠赠的拙作我已收好,回去后一定拜读。” C.承蒙您的垂爱,对小女悉心指导,才使她在这次大赛中夺冠,对此我们深表谢意。D.他是我的高足,上学期间便品学优,目前己经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近年来,图书市场上的日历书能够热销,是有原因的。
①
。《故宫日历》呈现的汉魏碑帖、青铜瓷器等文物图集,蘊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红楼梦日历》对古典诗词、药方的介绍,《日课》对民国时期课文的品赏,都涉及到了传统文化内容。
②,《故宫日历》新版常常卖断货,旧版价格更是直线上涨,2010版的《故宫日历》在旧书拍卖网上已被炒至3000元,是原先定价的50倍,另外,③
。由于日历书制作精良,画面精致又赏心悦目,非常适合作为高品质的礼物赠送他人。21.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请写出其构图要素,井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当前,全国各地兴起一股青少年学儒家经典、读懦学经书的热潮,这一现象备受关注引发热议。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柯小刚认为,目前的“读经运动”关键问题集中在“背诵”上:背诵毫无疑问是非常有效的经典学习方法,但一些学生背诵经典,不但不懂所文句配什么意思,甚至不能准确地读出他们自己所‘背诵’的句子。”
文礼书院院长王财贵说:“现在孩子读经受到展多干扰,干扰来自于父母、老师甚至社会的急切,急切就会攀比,给孩子带来压力,孩子觉不到快乐。”
北京四海孔子书院院长遇哲说:“读经不是一读了之,儒家历来倡导知行合一,要将经典的精神外化为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到生活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活化读经,激活经典。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则认为:“四书五经”的内客很多都已过时,缺乏时代感,不符合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更缺乏民主政治的意识,特别是脱离现在学生的生活舌经验,让学生生吞活到、囵吞枣地记忆,只能造成学生学习与生命的浪费。
读了上述四位专家的观点,你对读经热潮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3分)D(A“远远优于”的理解与原文“分外靓丽”的表述出入较大;B“一直否定”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人们一直没有重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C代际的文明观念体现的只能说是“变革性”,不能认为是“明显的进步性”。)
2.(3分)C(中国汉字经过千余年发展为“接近今天汉字形态的隶书”,而不是“今天的汉字”。)3.(3分)B(“地域条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已不复存在了”说法绝对化。)4.(3分)C(“拯救他人即是拯救自己”不是本文的主题。)
5.(5分)描写往昔村庄温馨、美好、和谐的生活景象,与大坝将溃、大灾将临时村里的冷清死寂形成鲜明对比,(2分)一方面烘托了皮根对村庄、对家的无比眷恋之情,另一方面又反衬了皮根的遗憾、懊悔和悲壮,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更具艺术感染力。(3分)
6.(6分)①皮根为救羊羔而冲出险境,可谓绝处逢生,顿使情节发生逆转,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独特艺术效果。(2分)②主人公奋然而起之举,展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震撼力,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2分)③故事结尾戛然而止,主人公命运充满悬念,既回扣题目,又扣人心弦,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2分)
7.(3分)D(“我们不能再依靠技术创新”说法有误。)8.(5分)CE(选C得2分,选E得3分。A“这种做法无法在中国进行推广”的理解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B调查图表数据显示,人们更希望在主次干道、商业街区和开放景区增加公厕数量;D从调查图表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水资源浪费”的评定为“0”,说明民众对此并非广泛质疑。)
9.(4分)①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从立法层面加强公厕管理;②凝聚社会各种力量,在市场化经营方面不断创新;③注重文化元素渗透,提升公厕文化档次;④提高保洁质量和人性化服务水平,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⑤探索“生态厕所”模式,节约资金和资源。(每点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得满分。)10.(3分)C
11.(3分)A(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12.(3分)B(“皇上最终接受了他的处罚建议”文中没有提及。)
13.(10分)(1)(5分)现在朝廷提拔斥退一个人,实施一件事,命令都是从内宫发出,人心不平,指责的都是这类人。(每句1分)(2)(5分)龚茂良告诫郡县免除积压的赋税,有钱人家停止索取拖欠(的钱粮),打开粮仓救济(灾民)。(重点注意“戒”“上户”“逋”“发”“振赡”等词语的翻译。)
14.(5分)AC(选A得2分,选C得3分。A对词人的情感理解有误;C“虚写”及具体理解不准确,应为词人登高极目远望,苦盼思念之人的音信。)
15.(6分)词人设想:如果上天有情,我一定追问它,怎么忍心让我双鬓白发丛生呢。(3分)词人借诘问上天,强调了自己白发之多、相思之苦、命运之艰,进一步深化了沉痛悲郁的情感,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一唱三叹、缠绵不尽的抒情效果。(3分)
16.(5分)①角声满天秋色里 ②塞上燕脂凝夜紫 ③蟹六跪而二螯 ④非蛇鳝之穴 无可寄托者 ⑤用心躁也(每句1分,有错该句即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C(河清海晏: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挥洒自如:指写作诗文或书画,运用笔墨不受拘束,非常流利自然。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18.(3分)B(A搭配不当,将“梳理文物、收集文脉”改为“收集文物、梳理文脉”;C中途易辙,将“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的“的”删去或改为“了”;D句式杂糅,删去“原因”或“所致”。)
19.(3分)C(A“玉成”是敬辞,成全;B“拙作”是谦辞,用于称自己的文章;D“高足”是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
20.(答案示例)①日历书具有很高的传统文化价值(或:日历书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②日历书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③日历书还兼具社交功能(或:日历书还是品质很高的社交礼物)(每句2分)21.(5分)(答案示例)标识以中国书法中行书字“冬”为主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2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激情与活力,更表现出中国文化的风采神韵。(2分)“BEIJING2022”标明了地点和时间。(1分)
四、写作(60分)22.(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第三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010-2011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一、听写(4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hūn yōngdiānbǒpiānpìyōulǜcānguǎn
()()()()()
lián dāojùpàquánshìdǎrǎoqúanhéng
()()()()()
三、连线。(4分)
kāngyuānjìyōubiěqiàohuòmiǎn
缅霍祭峭慷渊攸瘪
四、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4分)
节衣()食唇枪舌()()雀无声喜出()外
遮天()日街头()尾()立鸡群叹为()止
五、下面一段话共有2个错别字,一次意思重复和三个词语搭配不当,请用心阅读,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6分)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小红穿着黄衣服,戴着篮子到学校参加连欢会。会上,她首先第一个表演了精致的节目,收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接下来,同学们陆续表演了独唱,舞蹈和诗歌朗诵。
六、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选词填空(a熔化 b融化 c溶化d品位 e品味f截止g截至h化妆 i化装j情景 k情境)(填字母)
(1)再坚硬的钻石落到岩浆里,都将()。
(2)春回大地,小河上那层厚厚的冰慢慢()。
(3)金波爷爷写的《追踪小绿人》值得我们好好()。
(4)报名活动昨天已经()。
(5)()好了没有?观众们正盼你主持节目呢。
(6)如果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就能很容易地把人带到所描绘的()中去。
2、半学期下来,我们从“宇宙之王”的身上感悟到孜孜不倦勇敢顽强的可 1 贵,他撰写的《》带领我们探索神秘的宇宙;我们感谢“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对敌人的抗议与怒斥,他笔下的船长忠于职守、舍己
为人;我们因夏洛蒂虽身处逆境却不屈奋斗而感动,她的作品《》写了这位“灰姑娘”的奋斗史;我们更被英国作家笔下的鲁滨逊感染,期待体会为生存而奋斗的滋味。
3、选择正确的读音:妈妈给我选择()了一条红色的裙子。奶奶择()菜的动作真娴熟啊!(zhái zé)
4、鸟入古诗。
(1)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泥融飞(),沙暖睡()。
(4)千里()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
(5)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每空0.5分,共6分)
1、我们爱你——奋斗书写的,汗水浇灌的,松树的、梅花的,的胸怀,的气魄。
2、孩子,无论你,都不要忘记!
3、,青春作伴好还乡。
4、死去元知万事空。
4、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我的心境与梦境就。
八、口语交际。(4分)
你最想采访的人是谁?如果你遇到了你最想采访的人,你将会问他什么问题?(最
少写三个问题)
九、阅读。(17分)
(一)姥姥的剪纸(节选)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nánnàn]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wǔwù]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tītì]。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
剪,手都有准头了!”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shǔshù]九隆冬
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
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1、请在括号中合适的拼音下面画“——”。(2分)
2、请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这个打比方的句子突出表现了。(2分)
4、姥姥的名言“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让我们想起另一句意思相近的名言“”(成语也行)。我对它们的理解是。
(2分)
(二)善良是美德
①像往常一样,你放学回家在客厅里写作业,我在厨房做饭.突然,你想起了什么,兴冲冲地闯进来:“妈妈,妈妈,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看见你的眼睛在放光。
②“你得了100分?”我问。“不是。”你说。“受学校表扬了?”我又问。“也不是。”你摇摇头。“那有什么好高兴的。大惊小怪。”我不以为然。
③“我们班陈佳今天被留在办公室罚做作业,我太高兴了。”我被震了一下,不是因为陈佳,而是因为你——我的女儿。我没想到你的心胸那么那么狭窄,那么喜欢看别人倒霉。就像有个词说的那样——幸灾乐祸。“同学都受罚了,你怎么还那么高兴?”我觉得你不应该。“哼,她不做作业还撒谎说本子忘带了,还是我揭发出来的呢!”你补充道。
④我说不出话来。我知道,因为大队长不是你而是陈佳,你一直耿耿于怀。我在欣赏你好强的同时又不由地有点难过。你得意地跟我说这是竞争。不错,现代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有时候竞争还相当残酷,但你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在校园里,你们之间的竞争应该是良性的,善意的;应该是你好了,我比你更好。而不是通过揭短、毁誉来反衬自己。别人退步并不意味着你的进步啊。
⑤你将不良行为揭发出来,这做法本身并不错。但若我们换一种方式,直接向佳佳本人指出缺点,要她改正,而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她出丑,被老师惩罚,这一样能帮助她改正错误,岂不是更好?这样,你们还是好朋友。..
⑥我发觉你们这一代人都十分地敢想敢做。因为在你们的头脑里没有框框,你们生在一个个性可以得到自由发展的时代,这是你们的幸运。但我认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的友善还是重要的,即使是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
⑦我记得你小时候,看见鸟被关在笼子里,就哭着求人放它;为死去的小鸡举行隆重的葬礼。而今对待自己的同学,你却没有了同情、宽容。
⑧要知道,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善良永远是人类性格崇高的一面。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世界级的名人,整天奔走在炮火之间为和平游说呢。妈妈希望你做个心地善良的人。
1、根据意思,选择文中的成语填在相应的括号里。(3分)
(1)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
(2)不愉快的事情在心里,难以排解。()
(3)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2、第⑤段中“这样,你们还是好朋友”中“这样”指哪样?(2分)
3、在“妈妈”的心里,“女儿”原来是一个的孩子,现在是一个的孩子,希望她成为一个的孩子。(3分)
5、读这篇文章时,你一定产生了“我就是文中的女儿”的感觉,这不仅因为文中出........
现了很多“你”这个人称,更重要的是我们确实和文中的“女儿”一样,一样的年龄,一。(3分)
十、作文。(两题任选一题做)35分
1、这一学期你学习了不少课文,学习了课文后,文中人和事一定使你心灵产生很大的共鸣,请你选择其中一课,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定,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2、生活中有很多经历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定,字数不少于400个。样的想法。所以,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对自己说:
第四篇:徐州2017—2018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2017—2018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1.B 2.C 3.B(A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把“不仅”调至“词语”后。C 结构混乱,删去“用于”或者删去“所需要”。D成分残缺,“伪造”缺宾语“数据”。)4.C 5.D 6.A(致:取得。)
7.C(C.才、方。A.①只、仅仅;②服役之人,徒役、狱吏。B.①将要;②况且。D.①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我”;②互相。)
8.(1)虽然每天极为繁忙,(但)对于服侍奉养祖母和母亲,不曾有一点疏忽。(“虽”1分,“未尝”1分。)
(2)你只需要用心读书,用(学业长进)来安慰母亲,为什么要为家事忧虑呢?(“女”1分,“惟”1分,“何以”1分。)
(3)我对你抱有如此厚望的原因,是希望你能够(通过读书)重振我们家族的名声啊。(“所以”1分,“望”1分,“欲”1分。)
(4)而且勇敢的人不一定为节义而死,怯懦的人如果仰慕节义,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勉励(自己为节义献身)呢?(“死节”1分,“勉”1分。)
9.①苦撑家务,尽孝祖母。(1分)②激励弟弟,怜爱幼侄。(1分)③临终嘱咐,孝友相托。(1分)(意思对即可,1点1分。)
10.颈联选择“露水”“花草”“风”“松”等意象,(1分)运用比喻(把露水比喻成泪珠)、拟人(松树的吟唱)手法,(1分)从视觉和听觉等角度,(1分)描写了寒山道上宁静、祥和的环境氛围。(1分)
11.首联直接交代“可笑”,指出寒山道远离尘世,没有车马踪迹的特征;(2分)颔联与颈联描写寒山道的景物特点,突出景之“可笑”;(2分)尾联着一“迷”字,点出诗人着迷、迷恋于寒山道之“可笑”,所以说“可笑”二字贯穿全诗。(2分)
12.(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禾黍秋风听马嘶
(3)大底(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4)不在沉默中爆发
(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6)齐彭殇为妄作(7)青雀黄龙之轴 13.内容上:写出了五月过后,“麦香四溢”“颗粒归仓”,大地上一片空旷苍茫的景象,流露出收成后的踏实喜悦之情(2分);结构上,为下文写“麦穰垛”做铺垫,奠定全文诗意的抒情笔调。(2分)
14.麦秸秆:贡献出粮食,养活土地上的人们;作为柴火,服务农人;做成工艺品,美化人们的生活。
麦穰垛:构成一道乡村风景;可以抵挡寒冷,温暖农人;可以成为孩子娱乐场所(或容纳依靠他的村人)。(每点1分。)
15.选取典型事物,从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描写麦穰垛边的景物:秸秆的甜香,风吹秸秆及鸡鸣狗吠之声,天上缓缓流动的白云(1分),表达麦收后的充实、喜悦之情(1分);运用比拟的修辞写出了鸡狗在麦垛间觅食的从容和悠闲(1分),体现作者对洋溢闲适况味的乡村生活的沉迷(留恋或热爱)。(1分)(如果学从生语言运用、动静、虚实、情景等角度答题,可酌情给分。)16.麦穰垛是农人劳动的成果,体现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麦穰垛是乡村风景的坐标代表,体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麦穰垛曾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承载着作者童年的美好回忆;麦穰垛历经岁月的侵蚀,色变香失,却能够坦然接受新的麦穰垛取代,体现作者对万物新旧更替、生命起落轮回的深刻感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7.首先,指出应从戏曲发展的源头思考京剧是演“技”还是演“戏”的问题(1分);其次,从中国戏曲特征的角度,明确“技”在京剧中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2分);然后,指出要正确认识“技”和“戏”之间的关系(或:认识到“技”不可脱离“戏”而存在。),确保戏曲得到高质量的传承与发展(2分);最后,强调京剧要“戏”“技”并重,不忘初心。(1分。)
18.“技”是戏曲描摹生活在抟虚成实过程中,为避免信息传递障碍而固定下来的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即“程式”。(2分。不写“程式”扣1分。)“技”(或“程式”)经过高度提炼概括逐渐获得独立的审美价值,且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2分,各1分。)“技”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具有写意性和象征性。(2分)。
19.正确认识“戏”与“技”的关系,戏中之“技”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2分);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或:要继承优秀传统,也要结合自身条件,丰富和发展流派表演艺术)(2分);有(深入而持久的)传统艺术精神的自省意识,履行京剧(演人物、讲故事、展示美)的基本职能,不忘初心。(2分)20.作文
参照2017年江苏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孝敬友爱是人生最高尚的节操,然而(如果)不是出自本性、发自真心,(就)不能取得这样的名声。世人大多所谓的“孝友”,终究也只是滥用其名罢了。(而)在我长兄学艺公身上,就的确能够承当且无愧于“孝友”的美名。
还记得(那时)我十二岁,三弟五岁,祖父伯叔都已离开人世,祖母与母亲失去生活的依靠,只有长兄一人挑起家庭重担,尝尽了生活的艰辛。虽然每天极为繁忙,(但)对于服侍孝敬祖母和母亲,不曾有一点疏忽。祖母七十多岁时病重,长兄衣不解带,经历两个月,整夜照顾祖母起居。等到祖母去世时,他放声恸哭,竭尽礼仪安排丧葬。(丧礼)刚结束,家中就官司不断,一时间内,既有本族伯叔排挤,又有外族他姓欺凌,自丙申至己亥四年之中,没有一天不在公堂打官司。长兄观察我满心忧虑,(安慰我)说:“即使有再大的灾祸,也由我一个人承担,你只需要用心读书,用(学业长进)来安慰母亲,为什么要为家事忧虑呢?”
这之后不足两年家中平安无事,(长兄)正期盼从此以后家庭平安,能够为母亲竭尽孝道。(熟料)雍正甲辰冬,(家中)惨遭火灾,祖宅几乎变成废墟。如此,从最初就一次次遭遇死亡、丧事、官司,至此家中钱财已经耗尽,囊中十分羞涩。长兄性情至孝,勉强支撑家业。乙巳年春,费尽心力建造房屋,时间仓促,钱财紧张,(长兄)身心俱疲的状态,是难以用(言语)详尽描述的。(他)又担心我因家庭变故影响学业,更加优待先生来督促我读书。等到冬天散学回家,(他对我)的期望尤为深切,书房为我清扫,三餐亲自送来,(且)亲手写了一副对联:书声莫让鸡声早,灯影须同月影斜。挂在我的案头案头以示告诫。辛亥年,我府试中取得第一,张兄欣喜勉励我说:“此番必能成为生员了,千万不要有一点骄傲自满。我对你抱有如此厚望的原因,是希望你能够(通过读书)重振我们家族的名声啊。”长兄年近五旬却没能得子,适逢我在丁未年得了一个儿子,他不胜欢喜地说:“这是延续我们家命脉的孩子啊!”只是再三抱着孩子,当宝贝一样爱不释手。不幸的是,孩子一岁时因天花夭折,长兄悲伤痛哭,好多天茶饭不思。后来长兄方得一子,(对待自己的孩子)也不过视若平常。
长兄本该享尽天年,可奈何苍天不怜,中年离世。他去世的那天,说话声音已十分微弱,(只能)流着泪在我的耳边说:“我是个不孝顺的儿子,只求你(替我)孝敬母亲,关爱弟侄,不要积蓄个人财物,(要让我们家人)一直和睦相处。”寥寥数语叮嘱我。唉!其如此孝顺、友爱,(如果)不是出自本性、发自真心,那么能做到这样吗?
第五篇:2012-2013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6 ADBCAC7、囊 碌 幸 陪
8、略
9、⑴习惯周末(1分)睡懒觉(1分)的主人公星期一迟到了(1分)。
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2分)
10、单调、清冷
11、“抱”字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1分),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1分),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1分)。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12、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或:戍边士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3、距离明察,弄清楚无,(如果)没有困苦不堪
14、D15、(1)后来太子结束了做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或:庞葱就不能再被魏王召见了)。
(采分点:罢;后句补充主语“庞葱”)
(2)(3)略
16、“三人成虎”(1分),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2分)。
17、①造型各异,尺寸也不尽相同(视觉美感);②蕴藏着重要的科技理念;③钢结构和膜结构结合,刚柔并济。
18、①把阳光“采集”到地下;②把新鲜空气运送到地下;③雨水玻璃幕墙汇向蓄水池;④采用了喷雾、自然风等环保的降温方式,“膜结构”也能起到很好的遮阳效果。
19、B20、略(必须用上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参考点: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创造性地选用了汉字的“人”作为创意点。而吉祥物的蓝色则表现了地球、梦想、海洋、未来、科技等元素,符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吉祥物的主形态是水,他的颜色是像海一样的蓝色,表明了中国就像海洋一样,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头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
21、①他在我家沙发上坐,碰翻掉茶几上一套紫砂壶。②他进卫生间洗澡,水漫了一卫生间。③我嘱咐他关汤锅,结果汤溢得满煤气灶都是。④和我聊天,话却很少,只是傻笑、点头。⑤他去买盐,到了小店却忘了买什么。⑥他买衣服后,在商场门口转圈儿,根本辨不清方向。
22、1)“言不由衷”说明“我”心里想的和说出来的不一样,“我”并不稀罕吃父亲种出来的那些东西,但为了不让父亲扫兴,还是表现出欢喜的神情,表现了“我”对父亲的体谅、孝顺。
2)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衰老,表现了“我”看到父亲老去时内心的伤痛。(如果从描写手法、遣词造句等其他角度赏析,言之有理亦可)
23、插叙的内容,描写了父亲昔日的意气风发、精力充沛,与父亲现在的衰老形成对比,表达了“我”对父亲老去的哀伤。
24、略,心理活动要表现出父亲在岁月面前认输的迷惘和失落。
25、略,《背影》一文要体现出“我”对自己“聪明”的自责、对父亲送行买橘举动的感动/感激,本文要体现出“我”对父亲的安慰和要回报、照顾父亲的情感。称呼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