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作记忆与英语学习
从工作记忆的角度浅谈如何提高英语听力能力
摘 要:在外语教学中,听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外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同时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探讨工作记忆和听力理解之间的关系,同时,就提高工作记忆容量方面提出一些提高英语听力理解的建议,希望能对英语听力教学有所帮助。关键词:听力理解;工作记忆;工作记忆容量
一、引言
在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中,听力位列之首,足见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听力理解足够的重视,一方面积极探讨听力理解的性质和过程,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努力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对语言信息的接收、分析加工和运用是听者在听力理解中所必经的一个过程,在此期间听者的工作记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作记忆是信息处理和信息加工的前提,同时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听力理解的效果。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记忆与听力理解的关系必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很多学者都认为将工作记忆理论在听力理解中进行运用,对我国英语听力理解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工作记忆与听力理解
(一)工作记忆的基本理论模型
1974 年,Baddeley和Hitch提出了工作记忆的概念,认为工作记忆是一个负责暂时储存和加工信息的系统,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容量有限。他们认为工作记忆是一个由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和视空模板等三个相对独立的成分组成的复杂系统。三个独立的成分中,核心是中央执行系统,它主要负责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与长时记忆之间的联系,注意资源的管理和策略的选择与计划也是由它负责的。语音回路由语音存储和发音控制这两部分构成, 是一个专门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存储与控制的装置。视空间模板主要处理包括视觉元素和空间元素两部分在内的视觉空间信息。
(二)工作记忆与听力理解的关系
在言语理解过程中,工作记忆的作用不可小觑。Anderson将听力理解划分为感知处理、切分和运用这三个相互联系又循环往复的阶段,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中的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与这三个阶段一一对应,其中工作记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感知阶段作为听力理解的第一阶段,信息短暂的停留在此阶段(不超过 4 秒钟),听者将接收到的声音符号暂时存储到感觉记忆。因感觉记忆所接收的信息多而杂,因此它和我们的目标语料不一定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大脑要选择性地注意那些与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通过检索和分析听到的语音信号,把它们分割成有意义的单位,这样可以通过识别语音组成的规则,进而使得这些语音信号以单词形式进入到工作记忆中。
储存和加工是工作记忆同时执行两个功能。如用于加工的空间多了,则用于储存的空间就少了,反之亦然,这是由工作记忆容量的有限性所导致的。储存与加工相互竞争,此消彼长。因此,在听辨词汇时,对于工作记忆容量小者来说在听力过程中是一个一个词进行的,不能有效的将上下文语篇进行恰当组合,从而进行合理推测。而工作记忆容量大的听者,他们不仅关注词本身所蕴含的意思,还注意整句或者整篇文章的意思,使得理解的效果更准确。陈吉堂(1997)曾提及听力理解十分依赖短时记忆的容量。陈吉棠(2002)提出短时记忆与听力理解的瓶颈性制约。他发现在英语学习者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在低水平和高水平之间似乎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长时间内听力水平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短时记忆的容量的有限性是造成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从工作记忆角度探讨提高听力理解的策略
基于以上对工作记忆与听力理解关系的详细论述,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来提高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
(一)通过组块的方式来增加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
组块可作为一个单位来测量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所谓组块是指在过去经验中人们已经内化了的一些信息单元,它们可以是一个词组、一个短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甚至几个句子。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1956)发表的论文《神奇数 7加减 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明确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单位;并且提出组块(chunk)概念,可以理解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组意义联系紧密的信息单位。语言学家桂诗春(2000)认为组块是克服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的一个有效方法。将若干小组块组合在一起形成大组块,可以减少输入短时记忆中的项目数量,从而减轻短时记忆的负荷。在听力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1)运用词块习得进行教学,提高工作记忆的容量。因为工作记忆的加工和存储是同时进行的,提高加工速度与完善存储能力,是提高工作记忆容量的重要途径。(2)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因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听者在听一段材料时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所以材料上,有选择性地在有限注意力集中在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和上下文内容的关键词上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选择性的集中注意力不但减少了对冗余信息的加工时间而且节约了有限的记忆存储空间。
(二)有效预测材料信息,减轻工作记忆的处理负荷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充足的听前的准备将减少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负担,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听者弥补因工作记忆容量小,停留时间短带来的缺憾。与此同时,培养学生对听力理解输入信息的敏感性和对目标词汇的正确把握也非常重要,因这样可以缩小信息扑捉的范围,从而减轻工作记忆的处理负荷。通过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预先浏览题目这一良好习惯,从而确定记忆的方向和重点,有意识的分配注意力和记忆。此外,通过常规练习提高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猜词猜义的能力,还可通过语音语调来对没听懂的部分进行合理的猜测。在浏览问题时,画出题干中的重要信息,在听的过程中及时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节约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达到一种“快、准、狠”的状态,这样还可以减轻听力理解的做题速度。
(三)扩充图式知识,养成好的听力习惯
图式是一种内在结构,它组织着我们的感知世界。在我们的长时记忆中,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就是以图式的形式储存在其中的。图式理论认为,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的背景知识,是决定听力理解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存储在学习者长时记忆里的既存图式知识一旦被激活,这样便会加大信息处理的单位,处理信息的时间相应缩短,记忆负担得以减轻,使得听力材料得到有效的处理。显然,储存在听者记忆中的图式越多,这些存储在记忆中的图式知识在听的过程中就越容易被激活,其对材料的理解也就越准确。除了连结图式知识,养成好的听力习惯也特别重要。要准确快速地提取短时记忆中的语言信息,克服消极情绪的影响,在听力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养成一个好的听力习惯是有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习者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及健康的学习心态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此来帮助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到所相关的重要信息上,节约注意力资源,改善听力理解效果。
(四)转移传统的思维定势,避免母语负迁移
“母语迁移”分为“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主要是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所产生的一些积极和消极影响。“母语负迁移”是指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过程中母语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这是英语学习者经常遇到并需要正视的问题。对母语的依赖,许多外语学习者都有这一习惯,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许多学习者听到一句外语时,本能反应是在大脑中把目的语转换成母语,然后进行对比。因母语与目的语之间不可能进行一一对应,它们之间必定存在某种差异,这就会导致“母语的负迁移”。这种负迁移会干扰听力理解的进行,延缓它的速度,拖延从工作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的时间。因此,在平时的听力理解训练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母语进行“转写”,加强训练,最大程度地避免使用母语的“负迁移”。
四、结语
随着语言教学的跨学科发展,特别是教学与计算机、认知科学、神经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领域的交叉结合,使得外语教学对认知的模式和过程日益关注和重视,这就奠定了今后的研究将日益以“认知”为主线并结合多学科的发展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工作记忆,特别是工作记忆容量。在听力理解教学方面,工作记忆容量的扩大是提高英语听力理解的效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改善记忆方法来提高提高记忆效果,不断调整自己传统的思维定势和记忆方法,使得自己的听力得到突破,向一个高层次发展。同时,在改进的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脑记的笔记方式,把工作记忆与听力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Baddeley, A.R.& Hitch G.J.Working memory [A].In G.A.Bower(Ed.)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4(8):47-89.[2] Baddeley, A.D.The episodic buffer A new component of working memory? [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0(4),11:417-423.[3] Miller, G.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J].Psychology R eview, 1996(16):297-308.[4] Wilkins.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 The English Language Book Society & Edward Amold, Ltd, 1972.[5] 陈吉棠.再论记忆与听力理解[J].外语界,2002(3).[6] 陈彩琦,等.工作记忆的模型与基本理论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7]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8] 高文艳.从提高短时记忆容量谈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9] 惠艳妮.听者的角色及意义建构[J].先财经学院学报,2011.[10] 刘惠军,成就目标定向对工作记忆广度和控制性提取影响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11] 刘惠军,郭德俊.工作记忆的性质和工作机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1):108-114.[12] 温植胜.外语学能研究新视角:工作记忆效应[J].现代外语,2007(2):87-95.
第二篇: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区别
Q: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区别?
A:第一,从机能的角度加以区分。
如果从机能的角度考虑工作记忆,它所保持、存储的信息是以后复杂的认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并且基于这种存储基础上的处理与加工是以后复杂的认知活动的前提条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心算中的记忆就是一种工作记忆。而短时记忆的机能仅仅是起到对信息的存储作用,其存储的信息未必一定是下一步认知活动所要运用到的信息,比如说我们要打电话,所查到的一个电话号码,我们拨过这个电话以后就忘了。如果仅从对信息的存储这一角度考虑,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是相通的,但是在机能方面工作记忆比短时记忆,多了一个前期的加工功能。
第二,从构成的角度加以区分。
与机能的角度不同的是,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系统结构,构成水平上的区分是相当复杂的。工作记忆系统与短时记忆系统到底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还是短时记忆系统包含工作记忆系统,还是反之,这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但是支持工作记忆系统包含短时记忆系统的人要相对多一些。Baddeley & Logie于2002年、Cowan于1999年的研究都支持这种观点。用Engle的话说就是,工作记忆系统是由“短时记忆”和“控制加工机能”两个部分构成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短时记忆”指的是“短时记忆存储库”。
按照两种记忆存储库理论的观点,短时记忆的存储仅仅靠“短时记忆存储库”这一个单一的功能是无法实现的。要想实现短时记忆的机能,“控制加工机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这个观点出发“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组成结构上并没有大的差别,都是由“短时记忆”和“控制加工机能”所构成的。但是“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组成结构的差别上就在于工作方式上的不同,“控制加工机能”比“短时记忆”更依赖于“控制加工机能”,并且这种“控制加工机能”不仅仅是一种保持机能,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支持认知活动中记忆,还担当着更加复杂的任务。
在教材上介绍短时记忆时,是将其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一同介绍的。三者纯粹是从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进行区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是指储存时间大约为5s至2min的记忆类型。换言之,在这个范围内的记忆就可以被认定为短时记忆。
所谓工作记忆,按照信息加工理论,是指当我们学习工作或者解决其他问题时所使用的一种记忆。就以学习为例吧,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需要暂时的记住新知识,编码它 加工它,从而使之与原有的知识相联系,成为长期记忆;而当我们学习一些需要调动原有知识才能被理解 认知的新知识时,还要从长期记忆中调取过去的经验,这些信息都被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了。这时我们称所使用的记忆为工作记忆。
联系方面 很显然工作记忆的持续时间肯定是在数分钟之内的,而这是短时记忆的范围。因此工作记忆属于短时记忆。但是短时记忆还有一种类型叫机械记忆,这就是所谓的“7 +/-2”
第三篇:语言的音段特征与工作记忆研究述评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语言的音段特征与工作记忆研究述评
作者:张雅如 杨眉 仲崇健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3期
摘 要:针对语言音段特征与工作记忆模型中语音回路和中央执行系统的关系,探讨语言音段特征的作用以及工作记忆内容对语言音段特征识别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的音段特征工作记忆言语流畅性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c)-0222-01引言
任何一门语言的发展都是语音先于文字,语言的语音记录,都只倾向于对音段特征的记录,如元音、辅音、声母等;而超音段特征,如声调、语调只处于辅助地位。工作记忆模型认为工作记忆是由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和视空间模板等构成的功能系统。中央执行系统负责策略选择与计划。语音回路在言语理解和阅读学习中起关键作用,语言的音段特征在影响语音回路作用的同时与注意控制系统有何关系?本文就以往研究进行讨论。语言的音段特征对语音回路的影响
2.1 语音相似效应
语音相似效应是指发音相似的词或字母在即时系列回忆中的效果很差。比如PGTV比RHXK更难被记住。这主要是因为语音存储依靠语音代码,语音上的相似编码使得项目之间只有很少的相互区别的特征,损害了提取。
2.2 词长效应与反词长效应
词长效应是指当要求被试对长、短不同的两列英文单词即时序列回忆时长词的短时记忆广度不及短词。但有人从不同角度研究发现词长效应消失甚至出现反词长效应,即对长、短词混合词表进行即时序列回忆时独立长词回忆成绩优于独立短词且优于纯粹长词或短词词表。如Hulme等人设计了长、短词混合词表,发现词长效应的消失。Cowan与Baddeley也发现长词在词表中所占比例越少长词回忆成绩越好,甚至好于短词。但发音抑制下,长词的回忆优势消失。他们认为反词长效应可能与注意分配方案变化有关。中央执行系统中注意控制对言语流畅性的影响
中央执行系统是工作记忆模型的核心,具有协调各子系统运作的功能。言语流畅性有两种类型:一是音位流畅性,表现为个体能按某一特定音位迅速产生词;二是语义流畅性,表现为个体能
按照语义类别来搜索词。在音位流畅性测验中,被试要在限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说出以某个字母(如F)开头的词;在语义流畅性测验中,被试要在限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说出属于某个类别(如食物)的词。言语流畅性与中央执行系统关系十分密切,而综观已有研究,多以医学和神经心理学范式为主,很少探讨言语流畅性与中央执行系统联系的认知机制;且都使用拼音文字为材料,结果是否有普遍性,仍需证实。也有指向中央执行系统局部功能与言语流畅性关系的认知研究,但中央执行系统还有其他如协调、抑制、短时存储等功能。它们与言语流畅性的关系如何目前还不清楚。陆爱桃等人研究等式计算、奇偶判断、随机按键等不同次任务对音位流畅性和语义流畅性的影响时发现,比起音位流畅性,语义流畅性任务的产词量较多。相对于语义流畅性任务,音位流畅性任务对注意控制资源的要求更高。可能是音位流畅性任务的难度更高,或者被试完成任务时自动化程度不同。完成语义流畅性任务时,许多事物在生活中常一起出现,被试很容易由一个想到另一个,对注意控制资源的要求就少些。语言的音段特征对形声字识别的影响
字形相近词对词汇识别的影响有语言差异。在英语中字形相近词促进词汇识别,这种促进效应只发生在低频词上。串行搜索模型认为字形相近词越多搜索越慢,但只对低频词起作用;平行分布加工模型认为,字形相近词数量和比目标词频率更高的字形相近词均起促进作用;交互激活模型认为,字形相近词数量越多目标词词汇结点获得的激活越多,而抑制也在词汇结点之间发生,因此,比目标词频率更高的字形相近词会延迟目标词识别。汉语中语言音段特征对形声字识别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这类研究对于语言在教学等方面的应用和进一步了解语言音段特征对言语认知的影响意义重大。小结与展望
研究语言音段特征的认知和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了解言语理解的内部机制,揭示人类语言认知的普遍规律。同时,研究工作记忆对言语流畅性的影响,也有利于儿童言语流畅性的培养和对口吃等言语不流畅现象的矫正。
参考文献
[1] Baddeley A D, Thomson N, Buchanan M.Word length and the structure of short-term memory[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 Verbal Behavior, 1975,14,575~589.[2] Hulme C, Surprenant A M, Bireta T J, et al.Abolishing the word-length effect[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2004,30(1):98~106.[3] 张积家,陆爱桃.语音回路和视空间模板对音位流畅性和语义流畅性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39(6):1012~1024.[4] 李毕琴,徐展,徐丽.工作记忆中的词长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768~773.[5] Baddeley,Chincotta D,Stafford L,et al.Is the word length effect in STM entirely attributable to output delay?Evidence from serial recognition[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2,55A(2):353~369.[6] Whitney C,Lavidor M.Why word length only matters in the left visual field[J].Europsychologia,2004,42(12):1680~1688.[7] Fiebach C J, RickerB, FriedericiA D, et al.Inhibition and facilitation in visualword recognition: Prefrontal contribution to the orthographic neighborhood size effect[J].NeuroImage, 2007,36(3):901~911.
第四篇:红旗渠精神与英语学习
红旗渠精神与英语学习
周恩来总理曾十分自豪地对外国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江泽民总书记参观红旗渠后指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物质技术条件虽然比过去好多了,但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永远不能丢。”
河南林州市(原林县)——曾是一个十年九旱、水源奇缺的贫困县,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累年灾旱,曾发生过人吃人的惨剧。20世纪六十年代,不屈的林州人民为改变严重缺水的贫困面貌,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依靠一把铁锨一双手,依靠党的领导,在中央、省、市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苦干10个春秋,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1250个山头,架设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0座,共挖砌土石方1500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的高3米、宽2米的一道“万里长城”,红旗渠的建成,基本解决了林州水源匮乏、十年九旱的历史。硬是建成了盘绕在太行山上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建成,不仅解决了当时全县56万人口严重缺水的生存危机,而且还带动了农业、林牧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因此,被广大人民群众称为“幸福渠”、“生命渠”,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4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中培育和形成、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丰富和发展的创业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红旗渠的传人,我感到很骄傲!红旗渠精神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新的辉煌。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学生,我油然想起了自己的学习。达尔文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我认为我们的英语学习也需要发扬这种红旗渠精神。
一、有强烈的搞好学习的愿望,会“自力更生”。
即自己制定目标,自己安排计划,自己选定任务,自己监督自己。学习的成功固然与外界的诸多因素有关,如家庭、教师、同学、社会等等。但学生本人是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一个学习好的学生一定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他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为自己选定有希望达到的目标。他会参照教学的进度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他知道自己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而不是盲目地四处出击,临时应付。他内心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又脚踏实地。自己定下的任务,自己一定要完成,全然不用老师和家长的催促。
二、认真读书,勤于动手,肯“艰苦创业”。
搞好学习不读书是不行的。会学习的同学,读书认真,边读边想,务求领会书中的各项理论。但是,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必须与实践相联系。只会理论上夸夸其谈,不会解题,不会做实验,学了写作理论不会写文章,学了英语语法不会与外国人交流,那就不叫真正学懂学会。会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例如对一个学英语的学生来说,只有在他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时候,我们才能认为他学好了英语。要真正达到会用,会熟练使用的水平,必须坚持长期的不间断的训练。那些懒于实践,畏惧练习的人,哪一科也学不好。
三、及时总结,善于向别人学习,能“团结协作”。
学习好的同学并不是生来就各科优秀。他们在小学、中学的学习历程中也经受过各种挫折和失败。但是他们没有在挫折面前低头。他们及时地总结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经过对比,找出不足,发现前进方向,以更大的干劲向前迈进。他们的另一个成功的经验是善于向别人学习,从别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获取宝贵的财富。一个人一般在中学只能学一次,许多人快到高中毕业了才懂得如何学习,可惜那就有点儿晚了。聪明的办法是从别人的成功与失败中吸收于自己有益的东西。善于向别人学习,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就能少走弯路,更快地进步。
四、认真对待学习的五个环节,愿“无私奉献”。
课前预习要自觉,要力争自己读懂学会教师将要讲的东西,并发现自己不甚明了的地方。有条件的话,还应自己翻查资料,攻克难点。上课要积极参与活动,听讲要学会抓重点,笔记要记下关键有
第五篇:性格与英语学习研究
性格与英语学习研究
研究理论依据: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对外的纵深发展,英语已经变成一门全球化的语言,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语言工具。英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那么如何学好这第二语言呢?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如语言氛围,语言基础等等。我认为性格和英语学习也有重要关系。性格,常被认为是个人命运的决定性因素。足见其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性格分为两种类型:外向型性格和内向型性格。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学生考试成绩不错,但是上课提问不举手、不喜欢发言,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的挺不错,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这样的学生多数是内向性格的学生。而有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外向性格,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他们的性格有密切联系。研究意义和目的:
1.通过调查与分析,了解英语学习和性格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学好英语。
2.探索适合不同性格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
能力,最终达到培养良好的性格习惯的目的。
3.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能够积极主动的自发学习,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和。欲望。
4.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5.学会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团队精神与服务意识。
研究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在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方面,外向型学生占据优势,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内向型学
生优势明显。
2.外向型性格学生需要养成深思好学的习惯:内向型性格学生应该树立自信,积极主动 热情地学习。
3.英语老师需要因材施教,结合不同性格特点,调整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从而提高 学习效率和英语成绩。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研究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研究的步骤主要是:
(一).准备阶段(2016年3月----6月):成立项目研究小组,确定高一(1)班的两名英语课代表为负责人;调查了解高一年级部分不同性格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确定研究项目;根据项目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确定项目的研究思路、过程、内容的探索、具体事件的思考;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等等。
(二)、实施阶段(2016年6月——2017年1月),进行第一阶段调查、分析、研究,对调查分析情况得出阶段性小结评估,并写出少量论文。进行适当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
1.收集各方面的资料; 2.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①设计“性格与英语学习”调查表 ②进行问卷调查
③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④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第(三)阶段
展示并交流调查成果(2017年1月——3月)1.整理活动资料 2.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 3.小组交流调查档案
预期成果: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制订调查问卷和采访等方式收集资料,并自主分析数据和资料,从而了解性格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及其影响。
2.学生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后,学习组织性增强,学习热情增高,思维更活跃,小 组协作会更好。3.学生在研究学习中,感受到良好性格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并能引导身边同学一起
投入到研究和学习中。
4.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有益的英语学习资源,扩大视野和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