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事业单位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以„„„市„„„区临港产业园管委为例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压力,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在人才管理方面,出现一些制约发展的难点问题,如何才能破解难题,推动事业单位科学、规范、健康、快速发展?本文拟就以上问题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才
管理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组织机构,主要包括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宗旨的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服务职能,主要从事涉及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服务活动,有时也履行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多年来,事业单位是我国教育、文化、卫生、科研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骨干力量,是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逐步开放,各类事业单位迫切需要在社会转型时期紧跟形式,寻求更大发展,更好的发挥管理和服务功能。但是,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在此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其中一个重要不足就在人才管理层面。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了著名的“短板效应”,即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那么,如何完善事业单位人才管理体制,补好这块“短板”?笔者拟以„„„市„„„区临港产业园管委为例,对此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探讨。
一、„„„市„„„区临港产业园管委简介
„„„市„„„区临港产业园管委(以下简称产业园管委)于2006年成立,原名„„„临港工业园区办事处,属于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受„„„区政府和„„„市临港产业聚集区管委会双重领导。管委以服务产业园项目引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职能,在筹建初期就着力聚集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在现有38位工作人员中,硕士2人,本科31人,专科5人,大学专科学历以上职工达100%。
二、产业园管委在人才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结构不科学。
与绝大多数同类事业单位一样,产业园管委采取了一种非常简单的组织结构方式,即管委主任直接管理各事务性股室,主抓人才引进、任免,不设专门负责人才管理的主管领导。这种过于简单化的组织结构,常常会使部门职能过于笼统、权责不清,管理层更是身兼多职、难以面面俱到,人才管理工作在人力上、组织上得不到有效支撑和保障。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
产业园管委并没有形成一套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才引进、管理机制,具体表现为引进人才不对口,对工作人员缺乏更为专业的职业培训,没有根据各人的个性、特长和需要,以及本单位未来发展去培养人才等。
(三)、考核办法不客观。
该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的考核评估手段,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绩效考评体系。在选人、用人方面过于看重学历和资历,对人员素质、业绩和潜能的测评和分析重视不足。在一些时候,考核的目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评选先进的任务,直接影响了考核结果的严肃性、真实性,不能发挥绩效考核对人力资源的控制作用。
(四)、激励手段不丰富。
产业园管委激励力度有限,往往只限于物质和金钱上的奖励及制约,没有一套完善的机制调动和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在获得短期的激励效果后,这种激励就会失去应有的效果,难以真正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三、对产业园管委等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思路的建议
事业单位要加快自身改革、发展步伐,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实践中,切实改变各种传统保守思想,摒除人力资源管理中因循守旧的思想和做法,鼓励独立思考和创新。应该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努力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环境,发展激励、保障、服务和培训等具有引导和开发性质的管理功能,注重人才的引入和培养,以能力来决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真正将单位发展与干部职工需求统一起来,将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性作为增强事业单位工作水平的着力点,体现出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创造一个公平竞争、自由发展的平台,最大限度地让工作人员在本单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对产业园管委等事业单位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的探讨
(一)、构建合理流动机制。
事业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人才管理工作,在既定体制机制下,充分利用灵活应用可行的政策法规,拓宽人才的进出界面、疏通人才发展通道,引入竞聘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提高组织的活力。在职能与编制不对等状况下,采取编制人员为主体、聘用人员为补充的动态管理形式积极应对任务量的变化;加快主辅分离,集中履行职能职责,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管理。建立体系内外、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流动,使引才与引智紧密结合;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内部竞聘机制,激活内部组织。
(二)、科学谋划人才引进。
依据短期、中期发展目标,制订好人才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适度吸纳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配置。根据事业单位在优秀人才的争夺中缺乏优势的实际情况,在人才引进方面应坚持扬长避短,量力而行。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彻底摒弃仅凭个人喜好,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的落后观念,而是要放宽视野,深度挖掘,注重在人才资源竞争的夹缝中寻找和引进人才。重点任用具有创新性、挑战性的技术、管理人员。这类人才渴望证实自我价值,迫切需要施展的舞台,他们思想活跃,有朝气,有闯劲,可以为事业单位带来不可思议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建立人才培训体系。
要根据本行业、本单位的特点,参照自身的发展目标,结合本单位的人才培养规划,帮助工作人员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积极培育本单位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鼓励员工在职学习,使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单位的发展目标相一致。特别要按照本单位岗位和技能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知识库,创造实时学习和自我学习的条件;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接受管理或专业方面的深造;以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任职培训、岗位培训、专业学习为动力,促进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
(四)、形成合理激励体制。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反馈信息,是工资管理、人员使用的主要依据,是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激励机制必须以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为保证。没有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也就无法评定激励是否有效。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是对工作人员的肯定,也是对工作人员进行奖惩的依据。随着单位的发展,工作人员的需要也会随之变化,通过对激励手段的评价,可以随时把握激励手段的有效性和干部职工需要的变化,及时调整激励政策以达到激励工作人员的最好效果。
(五)、创造条件留住人才。
对事业单位来说,仅仅能够找到人才、用好人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到留住人才。事业单位要想留住人才,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节。人才最大的满足是事业上获得成就,充分展现自身价值。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激励导向的工作规划和奋斗目标,实施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这些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为人才创造各种满足他们发展需求的环境,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才华。管理者在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还要致力于营造一种融洽的内部关系,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强单位的向心力、吸引力。并运用多种方式,让干部职工了解和参与到单位规划目标、发展状况和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和实践中来,共同推进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更多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学艺,顾秀林.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
[2]滕晓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10月
[3]赵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4]李鸥.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第二篇:当前县乡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县乡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建议
——以四川省叙永县为例
县乡国土资源管理承担着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大量具体而繁杂的工作任务,是国土资源部门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窗口,其管理体制及队伍建设不仅事关国土资源部门形象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执行,而且事关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改革与发展大局。正因为如此,县乡国土资源体制改革工作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各级高度重视,特别是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后,各相关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关于县乡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意见陆续出台,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县乡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热潮。县乡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实施了多年,但由于县乡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弊端由来已久,改革又涉及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系理顺及利益调整问题,加之人员结构状况等现实问题的存在,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彻底、不完善现象,对县乡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提高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能力建设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因此完善县乡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仍是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问题。以下,结合所在的四川省叙永县实际,谈谈县乡国土资源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叙永县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简介
叙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端,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东、南、西面分别与贵州省、云南省接壤,地跨东经105°03′~105°40′,北纬27°42′~28°31′。东西宽54.3公里,南北长94.9公里,幅员面积2977平方公里,辖11个镇、14个乡,28个社区、230个行政村,1838个村民小组,2010年未人口70.16万人。叙永县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县,县域经济以农业生产和矿业经济为基础,在山区县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叙永县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较早。2000年,原叙永县国土局和原叙永县矿办合并成立为叙永县国土资源局,2001年3月,将原25个直接从属于乡镇人民政府管理的国土所收编为县国土资源局派出机构,基本实现了对乡镇国土资源所的垂直管理,2008年3月,按照“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要求和省、市、县相关批复,进一步进行了以完善局机关内设机构、乡镇国土资源合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局机关内设机构调整后设立了办公室、法规监察股、耕保股、规划股、地籍测绘股、土地利用股、矿产资源股、财务股8个行政管理内设股室;将原25个乡镇国土所合并成立为12个乡镇国土资源所;成立了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并完成了核定的32名行政执法编制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
在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关心下,叙永县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制度建设日益完善,队伍素质稳步提高,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能力得到加强。近几年来,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奋力投身于保障发展和民生工程建设,实现了全县耕地保有量稳定在62890公顷、基本农田不少于好53581公顷,并大力设施了数十个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实现新增耕地面积3万余亩,完成了川黔高速公路、纳叙铁路、县城新区等一大批省、市、县重点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项目2万多亩的用地保障,已连续6年获得了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还获得了“全国地灾防治先进县”、“全国测绘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垂直管理不彻底。叙永县从2001年即初步实现了对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人、财、物由县国土资源局统一管理,2004年实现了县国土资源局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由地方党委管理为主改为由市国土资源局管理为主,2008年又进一完善了乡镇国土资源所合并等改革。应该说,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有助于增强县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乡镇国土资源所垂直管理前,乡镇国土资源所受乡镇政府管理,县国土资源局主要作业务指导,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垂直管理后则人员较为稳定,工资福利及经费保障由县局统筹,有效排除了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县国土资源局在全县范围内统一贯彻执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的能力。但正如许多资料反映的那样,当前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并未完全理顺,而事实上呈现出“垂而不直”的状态,特别县以上国土资源部门的管理基本上没有实质性改变,对乡镇国土资源所的垂直管理也不彻底。如工资仍由同级财政统筹,机构编制仍属县政府统一管理,市国土资源局只管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任免。这种“垂而不直”状态致使县乡国土资源管理的机构不易理顺,人员编制经费福利待遇等很难彻底解决,制约了职能职责的充分发挥,影响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统筹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能力自然受到影响。
2、机构编制不适应工作需要。叙永县作为欠发展的山区农业、矿业经济县,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任务非常艰巨,同时面临着工作条件苦、工作环境差、工作责任大等具体困难,需要健全的工作机构和较强的工作人员力量才能有效地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但多年来困绕本县国土资源管理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机构编制问题。一是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例如局机关沿袭的是二十多年前原国土局的编制,只有12名行政和1名工勤人员编制,已远远不能适应现行系统管理的需要;另乡镇国土资源所机构改革时全县25个乡镇所合并为12个所,只核定24名事业全额拔款编制,仅占改革前60%的人员编制,而工作范围涉及全县25个乡镇、幅员面积达2977平方公里,一线工作力量明显不足。二是人员编制情况复杂,县国土资源系统内有行政编制人员,有参公管理人员,有事业全额拨款人员,还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人员,多种编制身份人员相互混岗,干部管理工作难度加大。三是执法监察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将30名原公务员过渡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相应人员对此难以接受。
3、人事工作缺失不利于干部职工成长。由于县乡国土资源管理处于“半垂直”状态,县组织人事部门认为国土部门是垂直管理部门,因而不愿将国土部门干部职工纳入培养提拔范围,而市国土资源部门又往往只对在职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管理,导致了对绝大多数一般干部职工的管理缺失,关心不够,不利于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干部职工的健康发展。在县每年的人事大调整调动中,许多乡镇、县局机关都有一批人员提拔任用,但叙永县国土资源系统自2001年组建至今10年来,乡镇国土资源所数十名干部却无一人被提拔任用,这令许多处在基层工作的干部迷惑,因为他们干到老,无论多么优秀,都没有提拔或晋升的机会。还有现在国土资源系统的垂直管理主要是县国土资源局对乡镇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只能在本县国土部门内封闭调整,出口不畅,人员交流范围小,需要引进的人才也不能引进,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工作发展的需要。
4、硬件建设和经费投入还难以保障正常运转。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地灾防御监测、打击非法采矿等日常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建设和经费保障。叙永县属于山区贫困县,财政收入有限,主要靠中央转移支付运转,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对国土资源管理经费保障也相应不足。现在我局12个乡镇所均无自己的办公场地,全部借用乡镇或租用民房办公,根本谈不上“五个一”标准化国土所建设,连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也只有不足3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5、部门内部工作关系需进一步理顺。县级国土资源管理在整个国土资源管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绝大多数国土资源管理的具体行政行为和管理措施的落实都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相关规定及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等决定,对矿产资源的配置、规划调整、农用地转用及用地报批、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等主要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审批和决定权都由省国土资源厅甚至国土资源部办理,审批和决定权的上收,体现了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对实行省以下国土资源的统一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事权上收后,相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未完全理顺,省国土资源厅对下的管理未延伸到县一级,造成国土资源部门上下管理层间缺乏内部规范的工作机制和有效的信息沟通交换渠道,使基层不能及时了解把握相关工作要求,同时上面也不能准确掌握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实际情况和工作中存在问题,不能深刻体会近年来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因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而面对的错综复杂矛盾和维护稳定的工作压力,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和反复,特别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的用地保障很难获得批准,土地整理开发及地灾避让搬迁等保护资源保障民生项目迟迟不能立项实施,致使广大群众和当地党委政府对国土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颇有意见。
6、执法监察困难重重。“执法难、难执法”是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不争的事实。面对土地和矿产资源日渐紧缺的严峻形势,保护资源的规定越来越严格,而发展的愿望也非常强烈,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在县乡显得尤其突出并难以调和。还有少数人在利益驱动下,铤而走险,违法占地、私挖滥采行为时有发生,面对这些违法违规问题,基层国土部门往往束手无策。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理论上可以采取加强动态巡查等方式预防和减少,但由于点多面广,仍对极少数违法者防不胜防,有的在一夜之间就形成了违法用地的既成事实,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在制止违法行为上缺乏强制性规定,靠发通知制止的效果可想而知。对立案查处案件,当事人很少会自动履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会因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种种原因不予受理,或者即便受理也在漫长的等待中不了了之,我局每年向法院申请执行的案件不下10件,几乎都没有受理执行
三、加强县乡国土资源管理的建议
在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严峻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日益显得重要和突出,上述存在问题与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提高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能力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县乡国土资源管理所面临的人事编制、经费保障、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内部关系不顺、执法监察等诸多问题,有些问题是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自身履行职责和管理不到位原因造成,对此主要要从自身转变观念、完善制度、提高素质、强化效能、加强协调等方面克服解决。但其中很多问题与管理体制不无关系,需要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继续推进完善体制改革和健全管理机制,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对基层国土资源部门的管理。
1、按系统管理为主的原则,将县乡国土资源管理干部纳入市国土资源局或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管理,从而将县乡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工资及经费保障纳入市国土资源局或省国土资源厅相应财政预算,彻底改变当前基层部门存在的经费不足问题和依靠地方财政赖以生存的问题。
2、争取将乡镇国土资源所编制纳入行政管理体制并适当提高部分乡镇国土资源所的规格设置,切实增强乡镇国土资源所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同时适当考虑增加偏远地区和乡镇所一线人员编制和工作力量。
3、制定面向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干部的中、长期培训计划,在更大范围内加强干部交流使用,逐步提高现有干部职工的素质,同时及时对缺编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不断补充新生力量。
4、制定县国土资源局和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规范化建设标准,由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统一组织设施,逐步夯实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硬件基础。
5、进一步理顺内部管理工作关系,在国土资源系统内大力加强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多举办一些适合广大系统干部职工参加的活动,加强系统干部职工间的交流,增强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6、适度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行政执法能力。一是充分利用当前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压力,争取各级地方政府支持,落实保护资源共同责任。二是从更高层面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示范促进县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协同办案和联合执法机制建设。
(叙永县国土资源局:朱甫涛)
第三篇: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建议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建议
多年以来,全体交通运输工作在交通运输部和各级党委、政府同意领导下,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就。截止201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400.8万公里,高速公路7.4万公里,国省干线公路43.4万公里,农村公路350.6万公里,路网密度41.7公里/平方公里。拥有运输企业家,运输车辆万辆,完成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公路运输占综合运输体系中比例大幅提升,货运占75.5%;客运占93.4%。公路运输事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性保障。
在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张的同时,一些体制机制问题制约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矛盾问题不断凸显,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一)公路建设养护筹(融)资体制问题
农村公路里程350.6万公里占全部公路网里程87.6%,公路建设养护资金严重不足,从公路建设方面来看;一是中央定额补贴或已奖代补政策补助标准过低,地方所需配套资金压力较大,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难以承受。二是费税返还部分多年不变,没有按年递增,没有考虑农村发展需求。三是资金来源不稳定,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四是贷款融集平台被清理,贷款修路融资模式被取缔。因公路建设筹资原因致使部分地区根据资金落实情况确定公路筹报和设计标准,公路建设质量和公路通行能力按规划目标有所降低,留下隐患。
从公路养护方面来看:一是现有费税返还资金除保工资和日常养护外可用资金较少,二是地方政府重建轻养意识依然存在,三是公路养护里程逐年增加,因此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更加困难。
(二)公路管理和运输管理体制问题
费税改革后,原公路养护费征集部门随之取消,后重组为路政执法部门,承担着国省干线路政管理工作,二原有承担此项工作公路养护管理部门也在开展此项工作,两部门职能交叉,推诿扯皮,不利于公路管理工作正常开展。运输管理体制中也存在着省级条管,市级条管和地方直管的多种形式,管理模式复杂多样。
(三)公交车、出租车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
公交车、出租车管理由住建部转交通年运输部管理以来,未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仍沿用过去管理规定,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执法实践中常出现执法依据不充分,执法标准难掌握,基层出现无法可依现象。极易引发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形象。
(四)单位性质不清,人员编制级别不明
过去县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下属单位中有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费税改革后单位性质没有界定清楚。更有甚者在研讨中发现有的地区县交通运输局不是政府职能部门,人员不是公务员。人员编制数量不清,单位级别股级,到科级不明确,随着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势必影响交通运输各位职工切身利益,导致系统人员细想不统一。
(五)交通行业执法体制和执法形象问题
目前,交通行业内有国省干线路政执法队伍,农村公路路政执法队伍,运政执法队伍,住建部门转过来出租车执法队伍,还有海事执法队伍,多部门执法,交叉执法,重复执法,执法队伍庞大,执法效率不高。相同类别执法队伍执法标志标识不统一,服装不一,执法文书不统一,执法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交通行业形象。综上所诉,我们认为理顺和改革交通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中几点建议
(一)建立长效机制,稳定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来源,公路按属性界定属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国建应加大投入力度。建议商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建立长效机制筹措公路建设养护资金。除现有费税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路政建设养护,提高部省两级补助标准,逐步减少直民取消县及配套,从而减轻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配套压力,使中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
(二)理顺公路管理和运输管理体制
公路管理体制方面,在大部制体制框架下,统筹考虑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建设建立管理以块为主,项上条块结合的公路管理体制。这样既能实现国省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有限衔接协调发展又避免重复设置机构职能交叉,又能调动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公路交通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运输管理体制方面,鉴于运输管理工作矛盾复杂多样离不开地方政府支持协调,建议下放地方直管。
(三)、尽快出台公交车、出租车管理法规
随着公路建设里程不断增加,公路网络化逐渐完善,公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已是提高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出租车管理工作又复杂多样,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管理法规。
四、界定单位性后,核定人员编制
鉴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代表政府行使执法权,建议纳入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科学合理核定人员编制,确定单位级别。
五、积极推行交通结合执法
总结交通综合执法成功经验基础上,在全行业内积极推广。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和队伍素质。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执法文书。统一执法标志标识,使交通执法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第四篇: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禹州市教体局
关于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的报告
按照许昌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对禹州市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方式,对全市寄宿制学校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状况
禹州市现有各类中小学554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其中民办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7所(民办学校24所),普通初中50所(其中民办初中1所),完全小学321所(其中民办小学40所,教学点151个)。全市共有幼儿园424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07所,民办幼儿园317所。全市共有寄宿制学校115所。其中公办寄宿制学校64所,民办寄宿制学校51所。2012年--2016年,禹州市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建设校舍面积18万多平方米。其中投入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资金达8500万元,建设面积51000平方米。
二、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禹州市寄宿制学校建设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硬件不够,基础设施不全;缺少管理人员,相关教师、辅导员特别是心理卫生方面专业教师缺口大,大量工作由任课教师承担;缺少安保和生活管理人员,学校安全隐患多;覆盖面不广,公办寄宿制学校严重不足,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基础设施不齐全。部分学校学生住宿条件差,住宿学生多,学生宿舍少,卫生环境差,部分学校生均建筑面积不足,管理难度大。食堂、宿舍面积狭小,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初中学生住宿面积普遍偏小,住宿拥挤,有些学校配套设施跟不上,食堂简陋,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脏乱差现象,学生疏散通道不畅。
(二)公办寄宿制学校经费紧张。由于在校住宿学生人数多,又不收取住宿费,住校学生用水、用电量大,各种维修、水电、宿舍管理等费用无法落实;学生住校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而学校教职工人员紧缺,缺乏专门的寝室管理人员,如果聘用管理人员,相关费用又无法解决,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宿舍条件差,缺床、柜子,冬天取暖、夏天乘凉存在困难,存在夏热冬冷问题。
(三)部分学校存在安全隐患。一部分学校学生住宿寝室为原教室改造,住宿条件简陋,无法解决供水和如厕问题,给管理带来不便,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学校校园围墙偏低,存在学生翻墙外出,校外人员翻墙进入的隐患。
(四)部分山区学校吃水困难,不能满足学生日常用水,需要买水,给本已紧张的经费造成更大的困难。
(五)教师负担加重。由于缺少寝室、饮食等生活老师,学校经费又捉襟见肘,一些学校的领导、教师就担当起了既为人师,又为人父母的重任,除了备课、改作业外,还要管理学生的生活起居,额外的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六)覆盖面小,尤其是公办寄宿制学校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群众的就学需要。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一般只有初中实行,小学普遍不具备条件,导致公办小学生源严重流失,有些甚至无法开课,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七)部分民办寄宿制学校校舍为租赁民房,房舍建筑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教学、办公及生活用房没有进行安全鉴定,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学校为节约成本,消防器材配备不到位、食品采购不按规定要求进行。
(八)部分民办学校收费过高,影响群众就学的积极性。一些民办学校在享受公办学校的待遇的同时,收费标准不减,服务措施没有提高,引起群众不满。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投入不足,导致基础差,底子薄。全市中小学数量众多,大多硬件建设跟不上。农村公办小学基本不具备寄宿条件,实行寄宿制的初中,大多配套设施不齐,校舍拥挤,急需改善办学条件。
(二)部分学校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还不够强。
(三)学校建设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缺乏长远意识,资金效益没有很好的发挥和使用。
(四)部分民办学校受利益驱动,重经济收入,轻为民服务,收费过高。
四、出路、措施建议
寄宿制学校作为现代社会一种新的办学模式,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给学校、老师、家庭、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享有走读制学校所没有的教育优势。特别是随着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父母忙于事务,工作负荷越来越重,家长需要付出的精力越来越大,而在教育子女方面需要的知识又越来越深,家长特别是农村家长又缺少这方面的知识;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社会不良风气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重。如何协调好孩子学习、家长工作、社会影响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让家长有更多的精力做好工作,让社会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以正面影响,已成为许多家庭的一大困惑,而对于家庭而言,却很难通过个体的努力加以解决。早晨6点就要起床,早餐后到校上课,中午放学回家,吃过午饭又要上学,下午5点放学回来,晚上在家自习,从早到晚,一日三餐,家长必须保证孩子的就餐时间,孩子一天来回四次奔波在路途中(别忘了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耗费大量时间,交通安全、社会诱惑等问题得不到解决;晚上在家自修,缺少学习氛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疑难不能解决,为陪孩子,家长白天没完成的工作,许多必须的应酬不得不放弃,就此可能失去了许多业务机会,更谈不上去消遣娱乐,享受现代生活乐趣了。寄宿制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很好地解决了家庭无法克服的困惑,给学生机会,为家长“松绑”,显示出走读制学校独特的办学优势。寄宿制学校已成为家长、学生选择学校的首选,受到城乡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欢迎。
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是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稳定、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工作。因此,提出以下五项建议:一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后续建设的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学生住宿生活水平,以标准化的硬件设施服务于社会,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力求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二要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寄宿制学校办学效益。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的督查和管理,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确保校园和谐安全。加强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三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完善体育娱乐设施,满足青少年学生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四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强化安全责任,提高学生守法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五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配备专职炊事员、宿舍管理员、保安等,使学生吃住安全;六要扩大公办寄宿制学校覆盖面,满足群众就学需求。今后在学校建设上,要结合学校布局调整,以公办寄宿制学校建设为主,突出重点,切忌遍地开花、撒胡椒面式建设,要集中使用资金,对需要建设寄宿制学校的乡镇进行项目筛选,每年选取3至5所学校进行重点建设,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使寄宿制学校成为农村学校的主力,成为农民群众就学的首选。
(七)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收费管理,让群众上得起学。在满足民办学校各项待遇的同时,加强对民办学校收费标准的审核,对超标准收费者,给予处罚。
2015年10月20日
第五篇:目前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陕煤建司物资供应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煤矿物资供应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以前,陕煤建司物资供应管理由下属二级单位物资管理中心负责,2012年5月,依据陕煤集团物资重组整合方案,陕煤建物资供应中心归并物资集团,重组命名为物资集团陕煤建分公司,主要职能是负责陕煤建司物资的集中采购和供应。两年多以来,通过集团物资供应模式的转变,实行的物资集中采购方式极大的发挥了规模优势,不仅形成了采购批量,增强了议价能力,获得了价格折扣,减少了储备资金占用,而且为逐步实现专业化采购、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目前物资供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物资供应中心归并物资集团并成立陕煤建分公司以后,根据物资集团业务主导,主要以物资采购和供应为主,没有完全尽到管理职责,供管脱节,导致重复设置物资管理部门,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
2、由于物资管理部门业务指导不到位,使用单位提报的物资计划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错采、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容易造成库存积压或报废损失。
3、使用单位的物资计划上报到物资分公司以后,物资
分公司需按业务流程报经物资集团审批后方能按类别分级采购,计划审批手续繁琐,采购周期长。加之物资信息化上线后,无编码物资计划不得上报,而物资编码申请时间过长,影响计划报送和采购周期。
4、供管分离后,分公司物资采购周期相对较长,使用单位怕影响生产,提报计划量或储备量势必加大,容易造成库存积压。
5、部分零星、量少、非常用物资到货不及时。
6、供应商素质参差不齐,在物资规格、型号、性能、用途等方面缺少专业知足,影响供货质量和时间;供应商选择上供需双方沟通少,导致部分供应商供货质量差,错供、退货现象时有发生。
7、物资招标、议标采购时,有时 “一物一招”或“一次一招”,造成同类物资多家生产,通用性互换性差,使用管理难度大。
8、近期可能由于资金或其他原因,部分集采物资不能及时到货(如:双龙矿工业润滑油脂一月未交货),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
9、由于集团内部物资平衡、调剂平台不畅,导致积压待报废物资越聚越多,增大了库存。
10、陕煤建各矿均是老矿井,由于破产、改制等历史原因,加之近年两年来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及装备
水平不断提升,淘汰了大部分老、旧设备,多年连续积压的报废物资得不到及时处理,完成集团公司下半年库存定额控制指标难度较大。
二、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1、物资集团系统内部供应分公司应与对外物流公司分离,物资分公司应供管结合,便于管理和更好的服务使用单位。
2、物资集团应尽快完善区域储备总库或物流基地建设,保障及时配送和满足集团各区域的联储共备,减少各使用单位的库存。
3、物资集团应加强供应商管理,严格执行审入、评价、考核、淘汰制度,供应商选择应坚持“先厂后商”的原则,建立供应商信息共享共同评审机制,便于使用单位监督和沟通。
4、物资分公司在计划采购时,应积极与使用单位沟通,参考使用单位在选型、选厂等方面的意见,避免采购物资性能不适或因计划变更而造成错采、多采和漏采。
5、简化计划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物资编码的通用性,方便暂时无编码物资计划提报和应急物资采购计划的执行。
6、加大代储代销力度,在集团审批通过的供应商注册目录内,无论生产厂或代理商,只要在互惠互利和诚信合作 的基础上,为满足安全生产和缓解当前资金压力,物资分公司和使用单位共同合作,创造条件让更多供应商参与寄售模式,缓解资金压力,降低库存储备。
以上是我对目前陕煤建司物资供应方面存在问题和解决建议的个人见解,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
2014年7月29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