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培训讲稿《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时间:2019-05-15 00:5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培训讲稿《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培训讲稿《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一篇:课题培训讲稿《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课题培训讲稿

义县白庙子乡中心小学

安丽丽 2015年11月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课题培训讲稿

新课标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中指出:语文课程是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学科,而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要体现就是“说”和“写”,回归到我们教学中,按年段划分就关系到低年级的说话训练和中高年级的习作指导。这次我们推门听课之所以拟定“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这两个小专题,目的就是引起老师们对于阅读教学与说话训练和习作指导的有效结合的广泛意识和深刻思考。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不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教材的编者已经在提示我们关注“说”和“写”的训练。一年级教材中有14课是《看图说话学拼音》,三年级第6课《天山的托木尔峰》课后题要求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造句;第8课《登上企鹅岛》课后题这样设计: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企鹅?你喜欢哪一种?请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年级第4课《中秋节》课后题: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中秋节,搜集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读给大家听;第19课《寻找幸福的花瓣》课后题要学生说说“我”寻找幸福花瓣的经过,再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品尝过“发现”的快乐吗?快乐还“源于”什么呢?任意翻开一册书,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课后题大都是训练学生“说话”和“写作”的,都能找到“说”“写”的训练点,说是写的前提,老师们可以别具一格的教语文,让学生尝试完说话训练后把想说的内容写下来。

在课下交流和老师们的反思中发现,这个专题的提出是很有意义的,很多老师转变了阅读课单纯的理解分析课文的思想意识,对于阅读课怎么把握说话训练和习作指导的尺度也有了深层次的思考。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小专题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我们的小专题定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其实不仅仅是在阅读教学中,拼音教学、识字教学,甚至是课下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等等过程中都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这就引出我要讲的第一个小话题——

一、转变思想,提高意识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从三年级开始起步训练,然而习作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没有前期的培养和积淀学生绝不会有一天突然间发生质的飞跃,一下子就会写作文了。所以作文能力应从低年段就开始培养和训练。当代脑科学研究认为,2——10岁的儿童大脑神经功能分工不明显,所以这阶段学习语言是全脑学习,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10——12岁以后,大脑神经分工逐步完成,右脑区域管理语言,左脑区域管理思维,半脑学习语言的效果当然不如全脑学习。另外,6——12岁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最大程度的丰富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各种常用的规范句子范型,可以为学生今后语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们低年段的老师要从训练学生说话开始,时时刻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使之逐渐的达到课标中要求的: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师引领,抛砖引玉

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努力做到丰富多彩,语调抑扬顿挫,教态自然得体。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都多大年纪了,哪有心思跟学生哥啊,姐的;有的老师可能会想,我一个男老师,说话粗声粗气,不像人家女老师那样温柔恬静,表达效果怎么也不尽人意。其实再多的理由都敌不过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要面对的是一群孩子。小孩子喜欢游戏、活动和实践,喜欢听故事。只要我们老师愿意用点心思,就算是讲故事这样的事你也可以做到信手拈来。这次推门听课艳玲讲的是拼音教学“ie,ue,er”,在讲整体认读音节“ye”的时候,艳玲娓娓道来:ie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了,ie十分想念他们,现在她长大了,想去看望爸爸妈妈,可当她拿出小时候妈妈给她买的小“i”时,发现穿不下了,于是她换了一件大“Y”,虽然换了衣服,但是爸爸妈妈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是“ie”。

在艳玲的课堂,不仅仅有生动的小故事,教学语言也及其生动有趣,孩子们非常喜欢。比如,给拼音标调号不说标调号,说给拼音戴帽子。

前段时间非常流行《花千骨》这部电视剧,也因此出了很多洋气的词,毛毛虫不叫毛毛虫了,叫糖宝。算命的不叫算命的,叫异朽君。神经病不叫神经病,叫执念。谈恋爱不叫谈恋爱,叫生死劫。有代沟不叫代沟,叫结界。前辈已经不叫前辈,叫上仙。领导不叫领导,叫尊上。从此发脾气也有了正当理由,不叫脾气不好,叫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

中国的语言多有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效果也不一样。老师们生动有趣的表达,能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喜欢上语言表达。

三、悉心指导,高效训练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知识含量大,有丰富的口语训练内容。因此,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说话因素训练学生说话呢?

1、扩词扩句练说。

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练说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具体的操作方法不用我多说,因为这是大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但是在听课时发现,有的老师扩词扩句训练特别扎实,学生练说充分,兴趣盎然。有的老师同样是扩词扩句训练,却操作得磕磕绊绊,有时课堂甚至是静悄悄冷场的状态。为什么呢?我发现,但凡出现这种现象的,都与老师选择的基本字词有关。老师们要尽量避开用“之、乎、也、而、呀、吗、呢”这样的字要求学生扩词或扩句,这些字扩词量太局限。选择造句的词语要能引起学生广泛思考反馈多个答案的词语。

立娟的这节课,在试讲的时候就选择了“呢”训练学生说话,初衷是好的,即训练了表达,同时由于这个字一般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或疑问,进而还能引出“!”和“?”的学习,但是事实验证,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太小,还没有丰富的词汇积累和生活积累,很难快速准确的用“呢”造句。

在学生表达出现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说出精彩生动的句子时要让其他同学特别是薄弱生模仿模仿,学习学习,努力扩大训练面。同时要建议学生把这些精彩的句子及时做好记录,可以就地取材,记录在书的空白处。

2、利用插图练说。

我们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形象、生动、有趣,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把识字、阅读、观察和训练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口语交际练习。如在教学《绿色的金鱼》一课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图中的金鱼是什么样子的?猜猜世界上有绿色的金鱼吗?插图就是课文中一段情节的体现,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说得非常生动形象。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bi四声)益的。

看图练说的时候需要注意一点,要教给学生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低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不知道观察方法,不具备观察能力,需要教师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图画上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可作如下观察指导:

①整体观察。让学生仔细看图,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有多少个人,在干什么,你对这幅图的印象如何。

②按一定顺序观察。引导学生先看什么,接着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明白观察图画可以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事物。使学生了解观察方法的多样性,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为学生的自我学习提供了指导。

具体的方法(三看法):

①看“全”,就是统观全画,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不要遗漏画面的内容。如果画的是一件事,就要看这幅画是不是告诉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及事件中的人物,从而掌握图画的主要内容。

②看“细”,就是在看“全”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图画的各个局部情况,看图画中有什么物品、人物。这些人物都在干什么,人物的动作、表情怎样,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从而进一步理解图画的主要内容。

③看“深”,就是深入理解图画所表示的意思。要根据人物的神态、表情等,设想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静”的画面看成“动”的,把画中的事物和人物看成“活”的,从而深刻地理解图画主要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学会了以上方法不仅对说话练习大有好处,对看图写话也能提供大大的帮助,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抓住课题练说。

课文题目有的直接表明了所写的人物和事情发生的地点。如《小猫刮胡子》《小马过河》《动物过冬》《朱德的扁担》《雨后的森林》等,有的课题揭示了所写的事件的过程和内容。如《做灯笼》《乌鸦喝水》《征友启事》等,还有的课题寓意含蓄深刻。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孟母断织劝学》等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课题的知识含量,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精心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小猫刮胡子》一课先让学生说说小猫为什么要刮胡子,在此基础上,说出它是怎么刮的(文中对小猫怎么刮的只写出了小猫学着主人的样子,也把胡子刮的干干净净,没做其它具体描写,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前文主人刮胡子的样子说一说,也可以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小猫是怎么刮胡子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模仿。)最后让学生说说结果怎么样。经过引导学生练说,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还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4、巧借想象练说。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选形成的过程。想象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中,有些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未完的感觉,让人思考与流连。比如《征友启事》一课,学完课文后,可以和孩子们交流:你觉得小牛和山羊、猎狗、花猫、马驹会成为永久的朋友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除此之外,小牛还会交下其它的朋友吗?他会怎么做呢?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展开想象,给这个故事续写结局。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5、挖掘生活练说。

很多课文内容为了追求结构和表达效果有些事物不一一列举,写到一定程度就戛然而止了。遇到这样的课文,我们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继续到生活中到 大自然中去寻找更多的表达元素,以用作说话训练的材料。

《十二月歌》这篇课文从正月写到十二月,抓住每个月份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写出了一年四季中独特的风景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文中写“正月新春舞龙灯”,教学这句的时候让学生回忆一下,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春节,除了龙灯,还有哪些事物带给你欢乐,让你难忘?这样引导,男孩子可能会想到“放烟花”、“吃饺子”,女孩子可能会想到“新衣裳”“看春晚”,学生的语言不一定能表达的这么精炼,老师可以适当的帮助学生加以总结提升。于是文中的第一句就可以变成:正月新春放烟花、正月新春看春晚等等。也可以把“正月新春”替换成“正月大地„„”、“正月动物怎么样怎么样„„”

《不用嗓子的歌手》文中只写出了小蜜蜂、青蛙、蝉这几种不用嗓子唱歌的小动物,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小动物、小昆虫的歌声不是在嗓子里发出来的。蝗虫靠小腿和翅膀摩擦发声;蟋蟀和蝈蝈靠翅膀摩擦发声;鳄鱼靠鳞甲发音;响尾蛇靠尾部上的角质环发声。如果学生说不出这些动物,老师做以补充,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用嗓子唱歌的小动物都有哪些,它们是怎么唱歌的,歌声怎么样?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想布谷鸟、麻雀、小燕子、小狗、大白鹅等等身边常见的飞禽和小动物是怎么唱歌的。

6、抓住矛盾练说。

有些课文中的观点能引发学生的质疑和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或者转换角色去思考,结果是不一样的。抓住矛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培养了思维能力又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自己去吧》,这一课讲了小猴的妈妈让它自己去摘果子,小鸭的妈妈 让它自己去游泳,小鹰的妈妈让它自己去练习飞翔。它们的妈妈都让自己的孩子尝试着自己去学习本领,这样做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危险,那妈妈们这样做好不好?对不对?费丽娟老师就是捕捉到了这个矛盾点,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畅快淋漓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的说话训练有深度,有效果,有收获。

7、仿照句式练说。

句式仿说是说话训练的一项最基本的训练内容,对低年级的学生更适用。它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熟练表达技能。阅读教材中句式的类型非常丰富。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排比句、递进句等等。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可达到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如在《征友启事》一课中有“或者„„或者„„或者„„”的句式。训练时,可先指导认真读原文,“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读后让学生体会这种句式的构成特点。接着让学生假设星期天自己都要去干嘛,口述下课了,操场上同学们都是怎样的情形,最后让学生自由地进行仿说。经过三个步骤,由扶到放,层层深入使学生牢牢的掌握该句式的特点。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目的。

8、利用发散点练说。

小学生天真活泼,思维灵活,对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发散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并确立自己的观点,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多向互动中训练说话。

教学《司马光》后,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出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把竹竿伸进缸里,让小朋友抓住爬 上来”;有的可能会想到:“搬块石头垫在脚下,伸手把小朋友拉上来”;还有的孩子可能认为:“应该找根绳子把他拽上来”。到底哪种方法最好呢?引导学生根据当时的情景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说清自己的方法和这种方法的好处,增强学生表达的条理性。经过讨论孩子们会恍然大悟:还是司马光的方法又省时又有效,他的办法最好。通过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参加争论的意识和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话能力有多种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还有延伸话题练说法、拓展迁移练说法、变换文本练说法、补白练说法等等。教师需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要点,如:朗读、背诵、表演、仿写词语和句子、续编故事、对文中主人公说些心理话、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等等,都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口语交际训练。总之,只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训练,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阅读教学低年级要以随文识字为主,以读书为主线,老师们千万不要为了达到说话训练的目的而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说而说,那样做就违背了教学规律了。

第二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表现出来。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说话能力尤为重要。说话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听、读、写能力的发展;说话能力低下,会滞后听、读、写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1紧密结合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贯穿在语文教学之中,应和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结合的方法是:

1.1运用词语练习说话。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用词语练习说话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实现从理解词语说话的能力,让学生首先会用所给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上中高年级后,要求学生不但能用所给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而且还要把这句话说具体。在进行此项练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词语是否理解了,能否正确运用,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1.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主要依托。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注意挖掘教材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的因素,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授课时,老师可边讲课文边引导学生练习说话,用说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讲《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老师帮助学生理解了“乌鸦的羽毛真的漂亮吗?嗓子真的好听吗?狐狸的话切合实际吗?”这些问题后,再引导学生说说狐狸为什么这样说。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心里是怎样的?

1.3利用文中插图练习说话。小学生现在用的新编语文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借助插图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在利用插图练习说话时,老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能够透过画面的静景想象动景,从人物的神态、表情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然后,用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将插图的内容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如教学《妈妈的账单》时,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彼得母子的表情,想像一下,她们会说些什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4通过复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老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的课文,学过之后可以让学生复述。在复述过程中,强调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允许学生有某些发展与创造,可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作适当的取舍,通过自己的口,把课文的精神实质,作者的爱憎褒贬等生动地复现出来。这样久而久之,坚持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大有进步。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活动,进行说话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说话训练的兴趣,老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例如:“小小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见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讲给大家听。“故事会”不仅让学生讲故事,而且讲完后让大家评论讲的怎么样。“课文表演”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己选择角色,设计人物的动作和对话。“专题讨论会”让学生按照规定的题目和要求,在会议上口头发表意见。由于语文课外活动满足了学生爱动的欲望,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或搜肠刮肚,或词不达意。究其原因,除少数学生是由于缺乏认识事物的能力,表达不清楚以外,更多的则是腹中空空,语言贫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中国文化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语短意深,信息量十分丰富,启人想象,发人深思,还有文章中那些优美的词语,生动的句子,深邃的意境,深刻的哲理。让学生理解了,感动了,信服了还不够,特别是那丰富的语言材料,得让学生吸收,化为自己的营养,吸收语言营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多读多背,以便做到随时取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如果有几百篇优秀文章烂熟于胸,学生定能出口不凡。

4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说话能力的训练

要想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仅仅靠上语文课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与学生课外相处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随时纠正学生语意不明,用词不当,使用方言土语,句子不完整等语病,把说话训练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是不是随时注意语言教育,能不能够抓住语言教育的时机,是能不能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是说话训练的课堂。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巧妙的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寓于情感、工于表达。只有在孩子们的童年时代把说话训练渗透到方方面面,他们的说话能力才能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三篇:2015-2016上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新课标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阐述中指出:语文课程是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学科,而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要体现就是“说”和“写”,回归到我们教学中,按年段划分就关系到低年级的说话训练和中高年级的习作指导。这次我们推门听课之所以拟定“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这两个小专题,目的就是引起老师们对于阅读教学与说话训练和习作指导的有效结合的广泛意识和深刻思考。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不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教材的编者已经在提示我们关注“说”和“写”的训练。一年级教材中有14课是《看图说话学拼音》,三年级第6课《天山的托木尔峰》课后题要求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造句;第8课《登上企鹅岛》课后题这样设计: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企鹅?你喜欢哪一种?请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年级第4课《中秋节》课后题: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中秋节,搜集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读给大家听;第19课《寻找幸福的花瓣》课后题要学生说说“我”寻找幸福花瓣的经过,再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品尝过“发现”的快乐吗?快乐还“源于”什么呢?任意翻开一册书,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课后题大都是训练学生“说话”和“写作”的,都能找到“说”“写”的训练点,说是写的前提,老师们可以别具一格的教语文,让学生尝试完说话训练后把想说的内容写下来。

在课下交流和老师们的反思中发现,这个专题的提出是很有意义的,很多老师转变了阅读课单纯的理解分析课文的思想意识,对于阅读课怎么把握说话训练和习作指导的尺度也有了深层次的思考。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小专题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我们的小专题定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其实不仅仅是在阅读教学中,拼音教学、识字教学,甚至是课下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等等过程中都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这就引出我要讲的第一个小话题——

一、转变思想,提高意识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从三年级开始起步训练,然而习作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没有前期的培养和积淀学生绝不会有一天突然间发生质的飞跃,一下子就会写作文了。所以作文能力应从低年段就开始培养和训练。当代脑科学研究认为,2——10岁的儿童大脑神经功能分工不明显,所以这阶段学习语言是全脑学习,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10——12岁以后,大脑神经分工逐步完成,右脑区域管理语言,左脑区域管理思维,半脑学习语言的效果当然不如全脑学习。另外,6——12岁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最大程度的丰富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各种常用的规范句子范型,可以为学生今后语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们低年段的老师要从训练学生说话开始,时时刻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使之逐渐的达到课标中要求的: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师引领,抛砖引玉

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努力做到丰富多彩,语调抑扬顿挫,教态自然得体。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都多大年纪了,哪有心思跟学生哥啊,姐的;有的老师可能会想,我一个男老师,说话粗声粗气,不像人家女老师那样温柔恬静,表达效果怎么也不尽人意。其实再多的理由都敌不过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要面对的是一群孩子。小孩子喜欢游戏、活动和实践,喜欢听故事。只要 我们老师愿意用点心思,就算是讲故事这样的事你也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这次推门听课艳玲讲的是拼音教学“ie,ue,er”,在讲整体认读音节“ye”的时候,艳玲娓娓道来:ie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了,ie十分想念他们,现在她长大了,想去看望爸爸妈妈,可当她拿出小时候妈妈给她买的小“i”时,发现穿不下了,于是她换了一件大“Y”,虽然换了衣服,但是爸爸妈妈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是“ie”。

在艳玲的课堂,不仅仅有生动的小故事,教学语言也及其生动有趣,孩子们非常喜欢。比如,给拼音标调号不说标调号,说给拼音戴帽子。

前段时间非常流行《花千骨》这部电视剧,也因此出了很多洋气的词,毛毛虫不叫毛毛虫了,叫糖宝。算命的不叫算命的,叫异朽君。神经病不叫神经病,叫执念。谈恋爱不叫谈恋爱,叫生死劫。有代沟不叫代沟,叫结界。前辈已经不叫前辈,叫上仙。领导不叫领导,叫尊上。从此发脾气也有了正当理由,不叫脾气不好,叫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

中国的语言多有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效果也不一样。老师们生动有趣的表达,能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喜欢上语言表达。

三、悉心指导,高效训练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知识含量大,有丰富的口语训练内容。因此,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说话因素训练学生说话呢?

1、扩词扩句练说。

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练说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具体的操作方法不用我多说,因为这是大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但是 在听课时发现,有的老师扩词扩句训练特别扎实,学生练说充分,兴趣盎然。有的老师同样是扩词扩句训练,却操作得磕磕绊绊,有时课堂甚至是静悄悄冷场的状态。为什么呢?我发现,但凡出现这种现象的,都与老师选择的基本字词有关。老师们要尽量避开用“之、乎、也、而、呀、吗、呢”这样的字要求学生扩词或扩句,这些字扩词量太局限。选择造句的词语要能引起学生广泛思考反馈多个答案的词语。

立娟的这节课,在试讲的时候就选择了“呢”训练学生说话,初衷是好的,即训练了表达,同时由于这个字一般用于句末表示感叹或疑问,进而还能引出“!”和“?”的学习,但是事实验证,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太小,还没有丰富的词汇积累和生活积累,很难快速准确的用“呢”造句。

在学生表达出现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说出精彩生动的句子时要让其他同学特别是薄弱生模仿模仿,学习学习,努力扩大训练面。同时要建议学生把这些精彩的句子及时做好记录,可以就地取材,记录在书的空白处。

2、利用插图练说。

我们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形象、生动、有趣,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把识字、阅读、观察和训练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口语交际练习。如在教学《绿色的金鱼》一课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图中的金鱼是什么样子的?猜猜世界上有绿色的金鱼吗?插图就是课文中一段情节的体现,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说得非常生动形象。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bi四声)益的。

看图练说的时候需要注意一点,要教给学生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低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不知道观察方法,不具备观察能力,需要教师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图画上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可作如下观察指导:

①整体观察。让学生仔细看图,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有多少个人,在干什么,你对这幅图的印象如何。

②按一定顺序观察。引导学生先看什么,接着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明白观察图画可以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事物。使学生了解观察方法的多样性,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为学生的自我学习提供了指导。

具体的方法(三看法):

①看“全”,就是统观全画,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不要遗漏画面的内容。如果画的是一件事,就要看这幅画是不是告诉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及事件中的人物,从而掌握图画的主要内容。

②看“细”,就是在看“全”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图画的各个局部情况,看图画中有什么物品、人物。这些人物都在干什么,人物的动作、表情怎样,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从而进一步理解图画的主要内容。

③看“深”,就是深入理解图画所表示的意思。要根据人物的神态、表情等,设想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静”的画面看成“动”的,把画中的事物和人物看成“活”的,从而深刻地理解图画主要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学会了以上方法不仅对说话练习大有好处,对看图写话也能提供大大的帮助,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抓住课题练说。

课文题目有的直接表明了所写的人物和事情发生的地点。如《小猫刮胡子》《小马过河》《动物过冬》《朱德的扁担》《雨后的森林》等,有的课题揭示了所写的事件的过程和内容。如《做灯笼》《乌鸦喝水》《征友启事》等,还有的课题寓意含蓄深刻。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孟母断织劝学》等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课题的知识含量,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精心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小猫刮胡子》一课先让学生说说小猫为什么要刮胡子,在此基础上,说出它是怎么刮的(文中对小猫怎么刮的只写出了小猫学着主人的样子,也把胡子刮的干干净净,没做其它具体描写,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前文主人刮胡子的样子说一说,也可以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小猫是怎么刮胡子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模仿。)最后让学生说说结果怎么样。经过引导学生练说,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还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4、巧借想象练说。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选形成的过程。想象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中,有些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未完的感觉,让人思考与流连。比如《征友启事》一课,学完课文后,可以和孩子们交流:你觉得小牛和山羊、猎狗、花猫、马驹会成为永久的朋友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除此之外,小牛还会交下其它的朋友吗?他会怎么做呢?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展开想象,给这个故事续写结局。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5、挖掘生活练说。

很多课文内容为了追求结构和表达效果有些事物不一一列举,写到一定程度就戛然而止了。遇到这样的课文,我们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继续到生活中到 大自然中去寻找更多的表达元素,以用作说话训练的材料。

《十二月歌》这篇课文从正月写到十二月,抓住每个月份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写出了一年四季中独特的风景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文中写“正月新春舞龙灯”,教学这句的时候让学生回忆一下,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春节,除了龙灯,还有哪些事物带给你欢乐,让你难忘?这样引导,男孩子可能会想到“放烟花”、“吃饺子”,女孩子可能会想到“新衣裳”“看春晚”,学生的语言不一定能表达的这么精炼,老师可以适当的帮助学生加以总结提升。于是文中的第一句就可以变成:正月新春放烟花、正月新春看春晚等等。也可以把“正月新春”替换成“正月大地„„”、“正月动物怎么样怎么样„„”

《不用嗓子的歌手》文中只写出了小蜜蜂、青蛙、蝉这几种不用嗓子唱歌的小动物,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小动物、小昆虫的歌声不是在嗓子里发出来的。蝗虫靠小腿和翅膀摩擦发声;蟋蟀和蝈蝈靠翅膀摩擦发声;鳄鱼靠鳞甲发音;响尾蛇靠尾部上的角质环发声。如果学生说不出这些动物,老师做以补充,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用嗓子唱歌的小动物都有哪些,它们是怎么唱歌的,歌声怎么样?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想布谷鸟、麻雀、小燕子、小狗、大白鹅等等身边常见的飞禽和小动物是怎么唱歌的。

6、抓住矛盾练说。

有些课文中的观点能引发学生的质疑和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或者转换角色去思考,结果是不一样的。抓住矛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培养了思维能力又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自己去吧》,这一课讲了小猴的妈妈让它自己去摘果子,小鸭的妈妈 让它自己去游泳,小鹰的妈妈让它自己去练习飞翔。它们的妈妈都让自己的孩子尝试着自己去学习本领,这样做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危险,那妈妈们这样做好不好?对不对?费丽娟老师就是捕捉到了这个矛盾点,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畅快淋漓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的说话训练有深度,有效果,有收获。

7、仿照句式练说。

句式仿说是说话训练的一项最基本的训练内容,对低年级的学生更适用。它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熟练表达技能。阅读教材中句式的类型非常丰富。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排比句、递进句等等。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可达到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如在《征友启事》一课中有“或者„„或者„„或者„„”的句式。训练时,可先指导认真读原文,“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读后让学生体会这种句式的构成特点。接着让学生假设星期天自己都要去干嘛,口述下课了,操场上同学们都是怎样的情形,最后让学生自由地进行仿说。经过三个步骤,由扶到放,层层深入使学生牢牢的掌握该句式的特点。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目的。

8、利用发散点练说。

小学生天真活泼,思维灵活,对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发散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并确立自己的观点,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多向互动中训练说话。

教学《司马光》后,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出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把竹竿伸进缸里,让小朋友抓住爬 上来”;有的可能会想到:“搬块石头垫在脚下,伸手把小朋友拉上来”;还有的孩子可能认为:“应该找根绳子把他拽上来”。到底哪种方法最好呢?引导学生根据当时的情景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说清自己的方法和这种方法的好处,增强学生表达的条理性。经过讨论孩子们会恍然大悟:还是司马光的方法又省时又有效,他的办法最好。通过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参加争论的意识和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话能力有多种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还有延伸话题练说法、拓展迁移练说法、变换文本练说法、补白练说法等等。教师需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要点,如:朗读、背诵、表演、仿写词语和句子、续编故事、对文中主人公说些心理话、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等等,都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口语交际训练。总之,只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训练,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阅读教学低年级要以随文识字为主,以读书为主线,老师们千万不要为了达到说话训练的目的而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说而说,那样做就违背了教学规律了。

第四篇: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定稿)

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一、中职口语交际能力现状

1.说话品位低,不尊重他人

口语交际中,有的中职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人际交往的双向性,“我”字优先开头,强调自我感受,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不考虑说话时的环境。不知道运用礼貌语言,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利益;听话时,注意力不集中,左顾右盼,漫不经心,随意搭茬或打岔,打断别人说话等,随口说脏话,乱用词语现象很普遍。

2.说话能力差导致面试不利

求职现场,在面对招聘者的时候,不少中职学生讲话或缺乏条理,或抓不住中心,或词不达意。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严肃的招聘者,学生往往大脑一片空白,即使是准备好的说辞也忘个一干二净,或沉默寡言,或语言生硬,或答非所问。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推销自己、展示自己,从而影响了在面试中的成绩和日后的工作。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职业“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只有加强中职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为将来踏入社会、成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学重要内容的口语训练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笔者在此着重谈谈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一些做法。

1.课前五分钟进行说话训练,给每个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和环境

每一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都留给学生,要求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学生发言,2~3名学生轮流进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此项训练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阶段:要求不高,尽量达到声音洪亮,语句流畅,表情自然,不规定内容和范围,培养学生开口的勇气,敢上台讲话就行,让学生先练胆后练口。学生上台前,老师先示范,让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带头,起到榜样的作用,给每个同学说话的机会,克服心慌胆怯心理。第二阶段:明确要求,大胆开口,表达清楚,让学生做三分钟自我介绍,两分钟师生评讲,让学生明白,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面试实战非常关键的一步。人际交往是否顺畅,第一步自我介绍相当重要。其目的是让人了解你,学会自我介绍是走向社会、投入事业很重要的第一步。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增强信心,达到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目的。第三阶段:在有了一定口语基础之后,提高要求,语句连贯,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要求学生放眼生活,放眼社会,拓宽说话内容,把观察学校、家庭、社会中发生的新鲜事,看到的电视新闻,在报纸杂志看到的国内外奇闻逸事,通过整理介绍给同学,这样说话内容广泛,能够使学生打开思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掌握的材料,自行选择说话的内容——从学生生活到社会现象,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历史到现在无所不及。一个学期坚持下来,大部分学生,哪怕是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2.抓住朗读课文的教学环节,有序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朗读不仅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丰富口语材料,锻炼口才,还间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说”的能力的形成起着基础训练的作用。同时朗读还可以强化训练普通话,是用普通话进行说话的训练。所以把说话能力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在朗诵中,力求多种感官的密切配合,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耳闻其声,心通其意,把书面语转化为有声语,声情并茂。朗诵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都要求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读出课文中规范、优美的语句,清除口语杂质,净化口头语言,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转化为口头语言,潜移默化之中把一些优美语句变为自己口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将能驾驭文字。”其次,朗诵时可以通过播放课文录音,指名个别朗读、轮读、接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渗透朗读技巧:声

音的弹性,音色的变化,音量适当,语调自然,停顿恰当,抑扬顿挫等。指导学生把握朗读作品内容,朗诵感情丰富,语调处理到位,动作表情协调自然,富有韵味和表现力。精彩生动的片段、内容深远的语段、历史传诵的古诗名篇,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这样不仅让学生思想获得熏陶,情感得到升华,还让学生积累了大量说话材料,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朗读中做语言的富翁,充实自己的谈资。再次,教师用普通话范读,对文中的语言、文字、词语、句子的品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恰当地掌握语速和语气,将学生的情感调动到文章中去,使学生触摸到文章的灵魂,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感。教师以身示范,学生听了范读课文以后,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在朗读时,学生会自觉纠正发音、语气和停顿等方面的错误,逐渐规范自己的口语表达,逐步提高说话技巧,养成正确、流利、清晰、富有表情的说话习惯,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训练

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专业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具体材料,用熟悉的材料练习说话,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熟悉了专业技能,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当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向导,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事不同的工作,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其对语文能力的侧重,强化说话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知识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与专业结合,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把能力、专业、就业紧密联系,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增强语文的实用性。

首先,教师精心构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点的语言环境,在相同的话题下,引导他们结合所学专业特点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能够流利介绍自己的专业知识,表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自如地表述自己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其次,师生互换角色,走上讲台模拟演练,学生做老师,为其他同学讲授自己所学专业的最大收获,把自己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课堂传授给同学,讲解自己在专业中学习中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将自己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在实践中的经历相结合,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交流,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学会做人做事,更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再次,多种方式并举,用讨论、辩论、演讲、交谈等综合方式进行训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要求和特点捕捉说话内容,利用课堂上学生的临场发挥,引导学生表达更准确、更流畅、更清晰。把课堂设置为就业前的演练大舞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准上岗”的专业化情境中的口语仿真训练,使学生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学习口语交际的技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重视和热爱。着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训练语文能力要有明确的阶梯,从出发到目的地有一段路程,在这段路程中要步履清楚,拾级而上,要有合理的布局,要安排好恰当的程序,引导学生步步攀登。说话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说话能力的方法灵活多样,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但殊途同归,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今后发展积累受用终生的财富。

第五篇: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论文

一、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

1.说话品位低,不尊重他人

口语交际中,有的中职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人际交往的双向性,“我”字优先开头,强调自我感受,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不考虑说话时的环境。不知道运用礼貌语言,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利益;听话时,注意力不集中,左顾右盼,漫不经心,随意搭茬或打岔,打断别人说话等,随口说脏话,乱用词语现象很普遍。

2.说话能力差导致面试不利

求职现场,在面对招聘者的时候,不少中职学生讲话或缺乏条理,或抓不住中心,或词不达意。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严肃的招聘者,学生往往大脑一片空白,即使是准备好的说辞也忘个一干二净,或沉默寡言,或语言生硬,或答非所问。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推销自己、展示自己,从而影响了在面试中的成绩和日后的工作。

二、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职业教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只有加强中职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为将来踏入社会、成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学重要内容的口语训练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笔者在此着重谈谈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一些做法。

1.课前五分钟进行说话训练,给每个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和环境

每一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都留给学生,要求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学生发言,2~3名学生轮流进行,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此项训练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阶段:要求不高,尽量达到声音洪亮,语句流畅,表情自然,不规定内容和范围,培养学生开口的勇气,敢上台讲话就行,让学生先练胆后练口。学生上台前,老师先示范,让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带头,起到榜样的作用,给每个同学说话的机会,克服心慌胆怯心理。第二阶段:明确要求,大胆开口,表达清楚,让学生做三分钟自我介绍,两分钟师生评讲,让学生明白,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面试实战非常关键的一步。人际交往是否顺畅,第一步自我介绍相当重要。其目的是让人了解你,学会自我介绍是走向社会、投入事业很重要的第一步。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增强信心,达到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目的。第三阶段:在有了一定口语基础之后,提高要求,语句连贯,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要求学生放眼生活,放眼社会,拓宽说话内容,把观察学校、家庭、社会中发生的新鲜事,看到的电视新闻,在报纸杂志看到的国内外奇闻逸事,通过整理介绍给同学,这样说话内容广泛,能够使学生打开思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掌握的材料,自行选择说话的内容——从学生生活到社会现象,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历史到现在无所不及。一个学期坚持下来,大部分学生,哪怕是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2.抓住朗读课文的教学环节,有序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朗读不仅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丰富口语材料,锻炼口才,还间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说”的能力的形成起着基础训练的作用。同时朗读还可以强化训练普通话,是用普通话进行说话的训练。所以把说话能力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在朗诵中,力求多种感官的密切配合,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耳闻其声,心通其意,把书面语转化为有声语,声情并茂。朗诵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都要求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读出课文中规范、优美的语句,清除口语杂质,净化口头语言,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转化为口头语言,潜移默化之中把一些优美语句变为自己口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将能驾驭文字。”其次,朗诵时可以通过播放课文录音,指名个别朗读、轮读、接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渗透朗读技巧:声音的弹性,音色的变化,音量适当,语调自然,停顿恰当,抑扬顿挫等。指导学生把握朗读作品内容,朗诵感情丰富,语调处理到位,动作表情协调自然,富有韵味和表现力。精彩生动的片段、内容深远的语段、历史传诵的古诗名篇,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这样不仅让学生思想获得熏陶,情感得到升华,还让学生积累了大量说话材料,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朗读中做语言的富翁,充实自己的谈资。再次,教师用普通话范读,对文中的语言、文字、词语、句子的品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恰当地掌握语速和语气,将学生的情感调动到文章中去,使学生触摸到文章的灵魂,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感。教师以身示范,学生听了范读课文以后,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在朗读时,学生会自觉纠正发音、语气和停顿等方面的错误,逐渐规范自己的口语表达,逐步提高说话技巧,养成正确、流利、清晰、富有表情的说话习惯,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训练

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专业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具体材料,用熟悉的材料练习说话,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熟悉了专业技能,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当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向导,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事不同的工作,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其对语文能力的侧重,强化说话能力培养,突出专业知识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与专业结合,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把能力、专业、就业紧密联系,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增强语文的实用性。

首先,教师精心构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点的语言环境,在相同的话题下,引导他们结合所学专业特点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能够流利介绍自己的专业知识,表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自如地表述自己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其次,师生互换角色,走上讲台模拟演练,学生做老师,为其他同学讲授自己所学专业的最大收获,把自己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课堂传授给同学,讲解自己在专业中学习中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将自己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在实践中的经历相结合,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的交流,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学会做人做事,更提高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再次,多种方式并举,用讨论、辩论、演讲、交谈等综合方式进行训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要求和特点捕捉说话内容,利用课堂上学生的临场发挥,引导学生表达更准确、更流畅、更清晰。把课堂设置为就业前的演练大舞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准上岗”的专业化情境中的口语仿真训练,使学生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学习口语交际的技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重视和热爱。着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训练语文能力要有明确的阶梯,从出发到目的地有一段路程,在这段路程中要步履清楚,拾级而上,要有合理的布局,要安排好恰当的程序,引导学生步步攀登。说话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说话能力的方法灵活多样,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但殊途同归,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今后发展积累受用终生的财富。

下载课题培训讲稿《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培训讲稿《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如:听、唱、奏、欣赏、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摘 要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培养学生审美观点、从而提高民族优秀文化审美的情感和能力。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和认......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合集五篇]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由“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大部分组成。但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将主要精力用在了“......

    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第一阶段打破学生害羞心理,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说 上课拘谨,发言声音非常小,课堂气氛比较死板。教学中采取“每日一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具体做......

    学生说话能力培养之我见专题

    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说话能力对于语文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和语文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培养说话能力主要抓好三个环节。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说话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说话能力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主要依赖汉语。怎样让少数民族的学生正确使用汉语,提高汉语的说话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口算能力培养小课题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口算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针对二年级上册有一多半都是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教学,因此加强口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口算在日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