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关于工会在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中的作用理论

时间:2019-05-15 00:0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列宁关于工会在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中的作用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列宁关于工会在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中的作用理论》。

第一篇:列宁关于工会在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中的作用理论

列宁关于工会在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中的作用

理论

【英文标题】Lenin's Theory on the Effects of Trade Union in the Socialist Management

【作者简介】张春花(1979-),女,辽宁抚顺人,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讲师,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关于工会在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并具有重要作用的论证,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的主要贡献。列宁认为,工会是实现“人民自治”的主要载体、是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最亲密和不可缺少的合作者、是维护劳动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保障力量,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思考与处理当今国家管理与工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 键 词】列宁/工会/社会主义国家管理

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生产力落后、社会化组织程度不高、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低下,有别于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形态的设想与描绘。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面临着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大历史任务。列宁认为,工会作为无产阶级最广泛的阶级组织和群众组织,站在党和国家政权之间,对有效组织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一、工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管理最终目标——“人民自治”的主要载体

人民自治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的最终目标,这一理论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1917年3月,俄国的沙皇政府被人民推翻之后,面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统治和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的妥协与投降,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主张武装夺取国家政权,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对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如何进行管理?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即1917年8—9月,撰写了《国家与革命》,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即将建立的国家政治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分析与论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国家关系的理论。即在资产阶级统治被推翻后,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带有资本主义残留,因而需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行对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但是这种国家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随着资产阶级的消失,阶级不复存在,社会各个成员在同社会资料的关系上已经没有差别,国家的阶级统治工具作用将逐渐消失,国家开始自行消亡,人民自愿结成“生产者联合体”,实行生产生活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人类社会随之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因此,无产阶级的国家是“革命的暂时形式”,是逐渐消亡的国家,其最后的发展形态是“人民自治”,而“人民自治”的实现过程就是国家逐渐消亡、国家权力逐步归还社会的过程。正是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列宁认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具有过渡性质,在社会发展阶段上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转变的阶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列宁根据俄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将这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重大发展。因此,面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列宁的目标非常明确,实行人民管理国家,将国家权力逐步归还人民,直至实现“真正的人民自治”。

如何才能实现国家权力归还社会的“人民自治”?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条件下,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工会是未来共产主义自治联合体的胚胎组织,是实现人民自治的主要载体。

“工会国家化”贯穿无产阶级专政整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它是实现人民自治的必经之路。苏俄一建立,列宁就希望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立即直接承担国家和经济的管理,对国家事务实行自治。但是如何具体实行这种直接的民主,列宁认为,这需要把工会这一工人阶级最广泛的群众组织变为国家组织,并使它立即全面地承担国家管理职能来实现,这种主张集中体现在“工会国家化”政策的推行。列宁主张以工会作为实行“人民自治”的主要载体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一方面,列宁一直将工会看作是“联合起来的全体无产阶级”①,即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会必将发展为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劳动群众在内的无产阶级组织;另一方面,工会在俄国革命和国家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俄国工会在1905年革命的工人罢工运动中产生,它有一大批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组织能力的干部,有从工会中央理事会、各大产业工会到地方工会、基层企业工厂委员会的组织网,有一整套宣传系统、财务系统、联络系统、工人武装系统。十月革命成功后,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执政党,但它当时只有20万左右的党员,难以胜任在1.4亿人口的大国中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庞大的国家机构以及国家经济管理的艰巨任务,布尔什维克党除了依靠党组织本身以外,只有依靠工会来组建国家机构,承担部分国家专政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这是当时的唯一方法。在工会国家化政策的推动下,工会实际上成为工业企业的权力机构,并直接参与管理国家政治生活,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和爱国热忱得到极大激发,为赢得国内战争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工会的直接管理实践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很快列宁就认识到,在俄国这样一个文盲多、社会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工人群众缺乏足够的文化水平、管理技能和必要的政治素质,还不能有效地对国家进行直接管理;由于生产力落后,工会还只是包括广大多数工人群众的组织,还不是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劳动群众的组织。因此,要想实现人民自治,首先,工会要成为人民群众学习管理技能的“共产主义学校”,教群众学会做管理;其次,要不断提高俄国的社会生产力,使全体劳动群众都加入工会,只有到那时工会才能成为全体劳动群众的代表,并且通过工会有效地实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实现上述两个条件,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工会国家化”是工会的长期目标,贯穿无产阶级专政整个时期的历史进程。由此可见,尽管列宁在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中断了以工会实行人民自治的尝试,但是,他仍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条件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会作为劳动群众的群众组织,其规模必将扩大,人民群众在工会的教育下,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最终必将胜任管理国家的重任,到那时,国家权力就可以逐步地归还社会,实行真正的人民自治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在1920年底到1921年初,在爆发工会问题大争论期间,对托洛茨基的错误进行批评说:“托洛茨基的同志的全部错误就是速度上的错误:太急了!”②这里的“速度上的错误”,即指托洛茨基所主张的立即实行工会国家化,列宁认为,实现工会国家化所需要的发达的生产力、高度的管理技能以及工人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多数等必要条件,在短期内是达不到的。因此,将工会国家化视为工会的长远目标,而实现人民自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工会与国家融合,推动国家消亡,是实现人民自治的准备条件。无产阶级国家的自行消亡,是实现人民自治的准备条件,如何实现国家消亡?列宁认为,除了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之外,工会参加国家管理是最重要的条件。他在1919年3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曾指出:“消灭国家政权是包括马克思在内并以他为首的一切社会主义者所抱的目的。不实现这个目的,真正的民主即平等和自由就无法实现。只有通过苏维埃民主即无产阶级民主才能真正达到这个目的,因为它通过经常吸引而且一定要吸引劳动者的群众组织参加国家管理,已经立即开始了使一切国家完全消亡的准备工作。”③列宁在这里所说的“劳动者的群众组织”主要指工会,因为工会是劳动者的最主要最庞大的群众组织,而且在同月召开的俄共“八大”上通过的俄共新党纲也把工会列为国家管理的主要参加者。可见,列宁认为工会参加管理是促使国家完全消亡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没有工会参加管理,国家就不可能消亡,人民自治也就不可能实现。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列宁中止了工会国家化政策,确立了工会的重点工作是学习和参加国家管理,但并没有否认工会应该承当部分国家职能。他认为,工会在学习管理和参加管理的同时应该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部分国家职能,也就是由工会组织和工人群众对部分国家事务实行自治,例如规定工资标准、工人供给、执行劳动纪律、主管劳动保护等。并认为,随着工会和广大群众管理素质的提高,工会和广大工人群众应该逐步扩大担当国家管理职能和扩大“局部自治”的范围,以逐步达到全部自治。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工会承担了部分国家职能,工会工作和工会机构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局部的质变,工会组织中开始融进了国家的因素。随着承担国家职能的逐步扩大,工会与国家将融为一体,工会实现了“国家化”,国家也实现了工会化或群众化,既没有工会,也没有国家,那时,国家消亡了,真正的共产主义自治或完全的人民自治就出现在人们面前了。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工会在实现国家消亡和人民自治目标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未来共产主义自治联合体的胚胎组织,是实现人民自治的主要载体。

工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管理最终目标——“人民自治”的主要载体,这一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发挥工会作用,发扬人民民主,增强人民的管理能力,进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工会是巩固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基础——国家政权的最亲密和不可缺少的合作者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是保证无产阶级有效实行社会主义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布尔什维克党利用工会争取人民群众,共同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但在社会主义国家条件下,工会是否存在及有何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论及,实践上也无先例可循。列宁根据俄国的特殊国情,对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工会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探索。在列宁看来,工会处于支撑国家政权的“支柱”和“基础”的地位,处在连接党、国家和广大群众的关键位置,是国家政权的最亲密和不可缺少的合作者。

工会是党密切联系群众,实施由党代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依靠力量。十月革命后,列宁立即着手建立巴黎公社式的、“直接民主”的国家政治体制,利用工会作为实行人民自治的载体,进行人民直接管理国家的初步尝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在1919年1月召开的全俄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总结了一年多的人民直接管理国家的实践经验,认为工人阶级群众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胜任国家事务的管理。因为“工人和旧社会之间从来就没有一道万里长城。工人同样保留着许多资本主义社会的传统心理。工人在建设新社会,但他还没有变成新人,没有清除掉旧世界的污泥,他还站在这种没膝的污泥里面。现在只能幻想把这种污泥清除掉。如果以为还可以马上办到,就是十足的空想,就是实际上把社会主义世界移到半空中的空想”。④同时,列宁还例举出工人阶级群众中存在的弱点、缺点、旧习惯、旧习气,认为这种情形在每个工会,每个工厂里真是太多了。有鉴于此,列宁对工会的主要任务进行了调整,即不是立即实行直接管理,而是教群众做管理工作。同年3月,在俄共(布)八大《关于党纲的报告》上,列宁对落后生产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苏维埃俄国国家管理体制进行了反思与总结:“由于文化水平这样低,苏维埃虽然按党纲规定是通过劳动者来实行管理的机关,而实际上却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者实行管理而不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⑤这里的“无产阶级先进阶层”即指吸收了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党,从这段论述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俄国实行的是由党代表人民管理国家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党在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与领导地位。这种管理体制的确立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现实选择,对于党能否维护和实现全体劳动群众的利益,能否有效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保证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方向,列宁在不得不面对独自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和实行新经济政策“迂回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历史条件下,认为:“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领导一个大国(现在还没有得到更先进国际的直接援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来说,最大的严重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没有‘保持排面整齐’,没有同全体劳动大军即同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⑥这里,列宁明确说明了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巩固社会主义政权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如果党与人民群众脱离,整个无产阶级专政也将变为少数人或小集团的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成果将化为灰烬。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呢?列宁认为,工会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依靠力量,因为它是党和人民之间的“传动装置”,一方面,工会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说服教育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另一方面,工会可以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直接向党传达,为党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国家管理提供政策依据,避免党脱离群众,走上背离人民意志、损害人民长远利益而最终被人民唾弃的歧路。因此,党必须依靠工会密切联系群众,这是党得到人民拥护,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最终带领人民取得无产阶级革命最终胜利的根本条件。列宁也据此将联系群众视为“这是工会无论做什么工作取得成绩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⑦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保证工会做好党和广大群众联系工作的一系列方针和措施。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工会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党正确代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的力量来源。

工会是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反对官僚主义,实施对国家政权监督的重要社会力量。在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的过程中,列宁将官僚主义视为苏维埃机关内部“最大的危险”、“最大的毛病”、“最可恶的敌人”,因为官僚主义腐蚀党的健康机体,离间党和人民的关系,破坏无产阶级民主的实行,而实行无产阶级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较之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最大也最显著的区别,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它主要体现在全体人民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权力。而官僚主义恰恰相反,它违背人民意志,实行有利于少数人的统治。既然无产阶级革命已将官僚打倒,那为什么官僚主义还存在,官僚制度还有可能复活呢?列宁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俄国的文化水平落后和人民管理技能的缺乏,因此,列宁认为反对和消灭官僚主义的主要措施一是靠长期的教育,这种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更主要的是利用工会“共产主义学校”的教育作用,既培养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政治修养,又教会群众作管理工作,并且“只有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把反官僚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直到取得完全胜利”。⑧二是靠加强对国家政权机关的监督,列宁深知俄国实行一党制的监督缺失弊端,因此在其监督思想中,特别重视人民监督即自下而上的监督作用,提出在监督机关中,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由各界工农群众组织选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检查院,以此来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工农群众通过工农检查院监督国家机关,检举、揭发和控告苏维埃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等违法行为,从而实现工农群众直接对政府的监督。在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权机关监督的建设和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能力方面,工会的作用不容忽视。工会的组织优势,有利于享有监督权的人民群众为国家管理提供有利于群众利益的政策导向;工会“共产主义学校”教育作用,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素养和管理国家的工作能力,保证人民群众在对国家政权机关的监督中,人民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进而使人民对国家政权管理行为的监督更加强化和有效,保证其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维护无产阶级国家的本质,促进无产阶级民主的发展。

工会是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实施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的最紧密和不可缺少的合作者理论,充分反映了列宁在实行一党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实践中,对党与人民群众关系、人民群众与国家政权监督的关系的重视,对这两个关系是否处理得当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深切的体会和期望。

三、工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管理根本目的——维护劳动群众长远利益的保障力量

俄国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党和人民迎来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社会主义国家条件下,工会已经失去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维护工人权益与争夺政权的阶级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劳动群众利益的维护者,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劳动群众的利益,在这种新的社会条件下,工会是否继续存在,以及发挥怎样的作用?在党内爆发了一次大争论。在这场争论中,列宁完善了其社会主义社会工会理论,对工会依然具有维护劳动群众利益的任务与作用,进行了深刻论证。

工会具有“两种保护”和“维权”职能,维护劳动群众利益的使命并没有改变。在工会问题争论期间,列宁针对托洛茨基“保护工人阶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不是工人国家里工会的作用”这个错误观点,进行了反驳。列宁首先纠正了托洛茨基对“工人国家”概念的错误理解,认为:“我们这个工人国家首先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在这个国家里,占人口多数的不是工人而是农民,其次,这个工人国家还带有官僚主义弊病。”⑨因此,“我们现在的国家是这样的,组织起来的全体无产阶级应当保护自己,而我们则应当利用这些工人组织来保护工人免受自己国家的侵犯,同时也利用这些工人组织来组织工人保护我们的国家,实现这两种保护,都必须通过这一种特殊的办法,即把我们的国家措施和我们同我们工会的协商、‘结合’这两方面配合起来”。⑩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列宁认为,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工会还应留存并继续承担维护工人群众利益的任务。工会问题大争论结束不久,俄国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了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列宁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资本家同工人的阶级斗争,因此,列宁对工会的保护作用作了强调:“今后工会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无产阶级同资本作斗争时,要从各方面尽力维护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这一任务应当公开地提到首要地位,工会的机构必须相应地加以改组,改变或充实(应当设立,或者确切地说,应当着手设立调解委员会,筹集罢工基金和互助基金等等)。”(11)这里,列宁既指明了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无产阶级利益,同时也指出了保障这一作用发挥的工会改革和调整措施。由此可见,列宁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条件下,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工会需要进行反对苏维埃机关中的官僚主义的斗争,以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反对国家机关中的官僚主义这种非阶级性质的“经济斗争”,就是社会主义工会存在的一个重要基础。而且,这一基础将长期存在。同时,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资本主义的存在,必然导致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群众的利益矛盾,因此,工会依然要承担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任务。

工会能够调节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进而维护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俄国内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矛盾。列宁认为,正确调解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矛盾,是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时期的重要任务。

其一,正确调解无产阶级国家中的私人资本与工人的矛盾。在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劳资之间阶级利益的对立无疑还是存在的”。(12)工会应该从各方面尽力维护工人群众的利益,因而,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工会“应当着手设立调解委员会”。同时也不能拒绝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激烈的斗争方式——罢工。为此,工会也应该着手“筹集罢工基金”,但列宁同时强调,工会同资本家进行斗争和维护工人群众利益,主要不是靠罢工,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调解矛盾,工人可以向国家机关申诉,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和国家法律来维护。这有利于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

其二,正确调解国家与企业、企业行政与工人群众的矛盾。国有企业内部由于实行“商业原则”,某些企业和工人为了单位追求本企业和本企业工人的利益,不愿生产国家急需但不能盈利的产品,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经济机关和企业行政部门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减少对工人的利益和安全维护的投资。这样就出现了国家与企业、企业行政与工人群众的矛盾,列宁认为,工会有担负调解这些矛盾的责任。工会应该维护国家的利益,经常纠正企业行政过于热衷本位利益的现象;另一方面,经常纠正由于国家机关的官僚主义弊病而造成的经济机关的错误,避免国家行政对工人利益的损害。这些矛盾的解决,有利于国有企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工人阶级利益不受损害。

其三,调解工人群众同个别国家机关的冲突。工人群众同无产阶级国家的个别机关的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时可能发展为激烈的冲突,1921年2月,在喀琅施塔得驻地发生叛乱的时候,彼得堡等城市也发生了许多起工人罢工,罢工工人与地方苏维埃国家机关发生了严重的冲突,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国家中,如果发生罢工,国家机关和工会都将负有责任,其中国家机关应负主要责任,而工会也将负重要责任。为了防止罢工发生,除了不断克服国家机关中的官僚主义错误之外,工会负有特殊作用。列宁认为:“工会能在何种程度上采取富有远见的政策,真正从各方面保障工人群众的利益,及时消除可能造成冲突的因素,以有效地防止国营企业发生群众性的冲突,这是衡量工会工作是否正确有效的一种极重要的精确的尺度。”(13)工会不仅负有防止冲突的责任,而且还负有调解冲突的特殊责任。工会在调解部分工人群众同国家的个别机关冲突时,应具有双重身份;工会既是工人群众的“代表者”,又是部分工人群众与国家个别机关之间的“调解者”。而工会只有真正成为工人群众的代表者,也才能真正成为调解者,从而为迅速地解决工人群众同国家个别机关的冲突创造条件。

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即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时代条件下,对新经济体制的实质及其引发的社会矛盾有清醒的预见,指出了工会在维护群众利益和调解社会矛盾方面,特有的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无产阶级长远利益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探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理论体系,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注释:

①②⑨⑩《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6、437、237、204-205页。

③④《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94、438页。

⑤⑧《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5、154页。

⑥⑦(11)(12)《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2、371、366、366页。

(1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85页。

第二篇:充分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

勇于探索实践 不断创新工作

充分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

新昌县总工会主席王中海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政是主导力量,工会发挥协同作用。新昌县总工会针对职工队伍的新变化、新特点以及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创新,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广泛参与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发挥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一、以和谐企业文化为导向,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引导作用

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社会秩序只有成为全体社会成员高度认同、自觉遵守、共同遵守的价值规范,才能真正牢固稳定。工会要进一步建设和传播以职工为本的和谐企业文化,积极倡导互利共赢的和谐发展理念,引导职工群众与其他社会群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

1、不断强化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职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职工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职工群众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分清是非、提高觉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看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加强职工群众的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职工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

2、大力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积极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活动,深入开展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和发明创造等活动,培养

一大批首席技师、金牌工人,进一步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水平。广泛开展劳动技能比赛,以提高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加强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强劲、可持续发展,是新昌县工会工作的一个亮点。近年来,我县每年组队参加全国、省、市职业技能大赛,均取得较好成绩,大批优秀技术工人脱颖而出,尤其是2009年参加由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以及省、市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竞赛4个团体第一名,市级竞赛4个团体第一名、2个团体第二名、3个团体第三名,特别是我县钳工代表队荣获了全国团体第三名,创浙江省在全国比赛的最好水平。

3、积极推进建功“十二五”主题劳动竞赛。积极搭建平台,以全县性、行业性为重点,深入开展建功“十二五”万名职工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注重把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作为竞赛的主要内容,探索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开展竞赛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化“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加强创新型班组、创新型企业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组织开展“新昌县十佳节能减排金点子、节能减排优秀合理化建议”的评比工作。加大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的工作力度,开展具有产业特色的立功竞赛活动。

二、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着力点,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协调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调处社会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工会在社会管理中要切实发挥作用,必须着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1、不断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坚持把创建的重点放在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完善创建活动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平台建设。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关爱职工、关注职工成长;引导职工做企业发展的主人,热爱企业、关心企业发展,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切实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形成劳动关系共同协调、劳动矛盾共同化解、劳动纠纷共同处理的良好局面。强化劳动关系矛盾预测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处理等机制建设,发现重大劳动争议隐患,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报告,并积极协助做好应对处置工作。建好企业“两大员”队伍,不断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员、外来员工联络员队伍建设,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加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尽可能解决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把劳动争议化解在企业内部,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管理的完善,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

三、以推动改善民生为重点,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服务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工会要主动争取和有效运用党政赋予的资源手段和社会管理职能,协助党政落实改善民生政策,最大限度地让职工共享改革发展和社会建设成果,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服务者作用。

1、健全完善帮扶工作机制。以改善职工民生为重点,着力构建帮困、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帮扶格局。协助党委政府着力抓好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大力开展送温暖、金秋助学、职工医疗互助等活动,推动工会帮扶工作融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在社会公共服务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2、依法推进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积极帮助、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工资分配协商共决、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推动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职工劳动报酬与企业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四、以基层工会为依托,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和创新中的推动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力量在基层,基础在群众,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作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1、加大建会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建会行动,积极探索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的有效载体,推动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实现基层建会的动态全覆盖,不断夯实和扩大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

2、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以企业工会建设为重点,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为目标,深入开展“职工之家”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工作活力。

3、加强乡镇工会建设。乡镇工会是县工会工作的深化和延伸,处在协调劳动关系的第一线,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乡镇工会组织体制,选优配强基层工会干部,实现有人干事;从利于开展工作、激发组织活力的原则出发,实行资源倾斜、加大经费支持保障力度,实现有钱办事;加强协调,主动争取与工会工作相关的单位和部门合作,赢得支持、配合和资源共享,实现合力办事,不断提高乡镇工会工作水平。

五、以职工群众为主体力量,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和创新中的监督作用

人民国家人民管理并接受人民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的本质特征。工会要充分发挥组织体系健全、联系职工广泛、熟悉基层情况、了解职工意愿等优势,代表和组织职工对有关社会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实施监督。

1、完善规范化民主管理。依法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代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畅通职工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参与基层事务管理的渠道,保障职工群众在企事业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加强源头参与和监督作用。在源头参与研究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规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级人大职工代表和政协工会界委员的作用,多渠道反映职工诉求、表达工会主张,积极推动、主动参与地方人大、政协开展执法检查和视察活动,联合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贯彻劳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纠正各种侵权行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篇:议工会在公司中的作用

议工会权利的保障

葛雷208032410

3摘要:楚天都市报2008年报道,省总工会通报了“武汉城市圈工会维权联盟”自上月成立后,解决的首个侵权案例。

2006年,咸宁的张克明到武汉一家建筑公司当管道工,没签劳动合同。2007年元月,他随公司转到湖南一工地做事,发生工伤事故,左脚受伤严重。

去年5月20日,万般无奈下,他与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平等协议”,一次性获赔2.2万元,而伤势却不断恶化无钱医治。咸安区总工会得知情况后,特拨3000元帮他解决困难。

城市圈维权联盟成立后,武汉市总工会接过维权“接力棒”,经两地总工会多次与法院、建筑公司协商,终达成协议:公司一次性赔偿张克明7万元。

可见工会在企业维护职工权利之时的作用已显得异常重要。

工会维权,是法律赋予工会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工会和职工其他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法律在规定工会和职工的各项权利的同时,也提供了各种把法定权利转化为现实权利的手段和途径。因此,工会维权实际上就是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合法地运用各种条件和资源,把工会和职工的各项法定权利转化为现实权利。“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正是中国工会对工会维权的科学概括。

关键词:工会工会法权利保障

工会,或称劳工总会、工人联合会。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这个共同利益团体诸如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个人。工会组织成立的主要意图,可以与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等。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工会法》,法律明文规定了工会在公司企业的相关权利:

第一、企业、事业单位违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会有权要求纠正,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第二、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企业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请仲裁,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企业、事业单位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企业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认为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要求重新研究处理时,企业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职工认为企业侵犯其劳动权益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四、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工会有权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作出答复;企业、事业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处理:

(一)克扣职工工资的;

(二)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四)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五)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等等。

但是在实际中,工会的权利并不能如法律所规定的那样得到保障,侵犯工会权利和职工利益的案例屡见不鲜。如何才能使工会的权利得到最大的维护和运用已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疑难问题。

工会是职工自发组成的专为维护职工利益的一个团体性组织,工会权利的行使与职工利益的保障密不可分。因此,笔者就工会权利的行使提出一下观点:

1、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成立合法的工会组织,组织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同时建立切实有效的工会干部保护制度,解除工会干部维权的后顾之忧。

2、上级工会组织应当竭力维护下属企业工会的权利,给其提供充分的维权物质和精神保障,使其能充分的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以便维护各个职工的合法权利。

3、提高工会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工会干部尤其要懂得工会法、劳动法、企业法等等,自觉运用相关的法律;为工会干部增加管理知识提供条件,尤其要使工会干部懂得一般经济、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4、必须向相对的义务主体提出履行义务的具体行为要求。根据《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职工与工会的各项权利中,除了财产权和人身权之外,其它的各项权利,从权利的类别来看,大多数属于请求权的范畴。如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对企业处分职工提出意见的权利、对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的权利、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等等,这些权利的实现,除了要求工会主动行使权利,还要求相对义务人履行义务,二者不可或缺。如工会行使团体交涉权,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进行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时,要求作为相对义务人的企业履行协商的义务,否则,协商无法进行,权利人的权利自然无法实现。因此,工会在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某项权利时,首先必须明确该项权利的相对义务人及其履行义务的具体方式,并以此为据,向对方提出履行义务的具体要求,如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等。

5、加强立法参与和决策,疏通源头维护的渠道;加强维权机制建设,拓展工会维权的渠道和方式,;强化法律监督,增强法律政策执行的刚性与落实力度。

6、把握工会维权的社会定位,构建维护职工权益的社会联动机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秩序的必然要求,因而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工会本身不是执法的主体,并没有直接行使物质强力的权力,因此,工会履行维护职责,应当在准确把握自身社会定位的基础上,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坚持走社会化维权的方向,争取各级党政的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尤其要加强与政府执法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各方关系,为职工权益的实现创造形成良好的维权环境。、另外还需要处理好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工会一定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觉执行和广大职工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家的法律和维权意识。

综上所述,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权利和作用的实现,既要靠工会自身,也要靠工会外部的环境。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权利和作用,也是它对所代表的劳动者应负的社会责任。工会承担对劳动者应负的维权职责,其自身的条件在于:要有广为覆盖的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机构,有敢为劳动者承担责任的工会领导人,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维权机制,最关键的是工会的法律主体地位必须明确,不能依附于用人单位。只有如此,工会才能切实履行劳动合同法赋予的权利,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良好的工会外部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条件包括,党和政府正确的执政理念和对工会发挥作用的支持,社会舆论的配合,法律制度的严格执行和赋予工会制约平衡劳动关系更为有力的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

2、《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工会在制定劳动规章制度中的特殊作用刍议》张喜亮

3、王人博、程燎原:《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四篇:学校工会在信访稳定中的作用

学校工会在信访稳定中的作用

宁阳实验高中工会

一直以来工会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在传统上给所有人的印象就是组织些简单活动,安排教职员工进行些定期医疗检查等。但从工会的职能角度来看,工会作为群众组织,在学校里有其重要的角色地位。工会如何充分发挥其自身职能和作用,如何构建幸福和谐校园,如何维护校园稳定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如何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又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地方。无论是办学还是工会维权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视为决定学校生存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学校里,从工会职能角度看,工会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就以工会的职能作用来说,很多学校工会的职能并未完全运行起来,有些同志认为工会的工作只是简单地举办些具体的活动,而忽视了工会的其他重要职能的作用。

在社会进步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素质的培养需求等,工会的职能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校园信访稳定方面,结合学校工会职能作用分析如下。

一、教育职能——抓好教职工素质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工会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生活等文化环境,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创建交流互动和谐校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高水平发展。

实际工作中,工会的教育职能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传统上,工会主要采取政治学习、参观学习与座谈会等传统方式对教职工实施素质教育,而从实际情况检验看效果并不好。为有效实施对教职工的全面教育,工会应根据学校发展实际以及教职工的特点,抓好教职工素质教育工作,在工会活动层次上有新突破。

在我校处于发展和建设的关健时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保持稳定,维护团结的需要,也是实现我校发展目标的需要。对于老师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使学生真正从老师身上感受到良好的思维和人格,让学校的管理和谐,也让教职工本身教学、科研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教师工作的性质特点,其生理与心理压力都是无法形容的。教师的压力来个多个方面,(1)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带来的心理痛苦;(2)从个人主义到他人主义角色转换带来的心理困惑;(3)实践性学科知识缺乏带来的心理压力;(4)育人技能的欠缺带来的认知障碍;(5)高付出与低收入导致的心理失衡;(6)高要求职业压力引起的心理障碍;(7)教师自身心理素质问题导致的心理障碍等。面对这么多的心理压力以及其他压力,工会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压力疏解角度入手,通过各种方式来舒缓教师所经受的各种压力,解决教师所遇到的困扰,从而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比如:每年为教师提供一定的体检机会,为教师组织各种活动等,这从某个层面上解决了些教师的压力。

例如:我校有两位教职工,一直是上级公安部门重点监控的法轮功练习者,为走好他们的工作,学校工会也积极和学校保卫科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对法轮功的非法性质及表现,举例子、讲道理,以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担负的责任,终于使他们认识到法轮功的危害,再也没有参与法轮功的集会,把精力用在了工作上。

同时,配合学校做好师德师风建设,特别是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的影响,部分教师利用假期、周末进行有偿家教,违背师德要求,工会要配合学校做好宣传教育,尤其是利用好师德考核杠杆,抓好教职工队伍建设这项工作。

二、监督职能——不断完善民主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校务公开,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主要途径。工会作为教代会的工作机构,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最基本、最根本的职责。所以,必须加快工会组织建设的步伐,使工会组织强化其职能,而教代会制度是实行民主化管理,推进民主化进程的有利途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要通过大力宣传和扎实的工作,使学校领导牢固树立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真心实意地支持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落实教代会的各项职权和代表提案的督办工作,防止教代会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同时,要通过加强教代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代表的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发挥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二是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工会要协助行政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工作,开创学校校务公开新形式。要组织学校教职工群众对学校校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促使校务公开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比如:校务公开工作工作制度健全,职能部门可以利用校务公开栏公示本部门的须公示的内容,同时可以网上建立了校务公开栏,使校务公开工作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三是积极推进教代会民主评议、监督领导干部职权的落实。在党组织领导下,抓好教代会民主评议工作,引导教职工站在帮助领导、促进学校工作的角度上,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学校领导,同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教职工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交流及时到位。今年学校围绕大事工作召开教代会3次,发挥民主管理作用,让老师们工作顺心、舒心,有利于化解、减少矛盾。

三、维权职能——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利益

教育系统的教职工文化水平较高,法律意识较强、民主要求较高,具有较高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维护教职工的政治权益,主要是维护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民主权利;二是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权益,主要是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及工资、奖金、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三是维护教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工会在维护教职工经济权益的同时,还应该维护教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工会通过建立一定的平台,使文化教育渗透到教职工的生活中去,逐步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活动。努力提高教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教职工应对市场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四是维护教职工的社会权益,主要表现为职工应该有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以及社会保险等社会福利的权利。维护教职工的合法利益,也是信访稳定的需要,涉及到教职工的合理合法的正当要求矛盾,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有可能引发上访等信访稳定事件。

例如,我校在举行教职工篮球比赛时,一名老师在球场上将韧带拉伤,治疗费花了4万多,该教职工家庭条件较为困难,农村家庭、对象没有工作,向学校工会提出想按工伤申请,要求工会能够帮助解决困难。按说这种情况属于意外伤害,学校属于举行的正常文体活动,学校并没有什么责任,但工会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向学校积极反映,事情得到了了圆满解决,申请了工伤、派人在手术时予以照顾、垫付了医药费,本人很满意。既解决了教职工的切实困难,同时也避免了矛盾。

四、协调职能——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的最终体现为人与人的和谐。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之间各种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以利益关系和谐(即具体的物质分配等)为前提,如教师福利、奖金分配、评优、晋级等,如果产生不公正的结果,教师内心会产生不平衡的想法,从而对教学工作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正视利益关系的变化,协调好不同的利益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学校工会是党组织领导下的教职工群众组织,它来自群众,服务群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及时采取各种方式与群众沟通,了解群众需求,因此,应通过工会这一组织形式,在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之间架起畅通的沟通桥梁。

例如:今年6月份,我校一位老师因为家庭矛盾,发生一起打架斗殴事件,将其前妻表哥打伤。这件事本身是家庭矛盾,且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在校外,与学校未有任何关系,但被打方及其前妻一直找学校,理由是打伤人的某老师是我们的职工,要求学校要替打人者承担责任,并扬言如果学校不解决,上访到教育局,甚至县委县府,典型的是无理取闹。学校工会介入之后,从学校大局和稳定出发,积极协调,避免矛盾扩大化。一是找打人的老师和其家人,要积极主动承担责任,二是认真做好被打者的说服和教育工作,讲清道理,事情终于得到很好的解决。没有形成信访稳定事件。

工会是群众的组织,代表着群众的利益,是为广大教师谋福利的组织,所以要充分发挥其工会的功能,协调好各种关系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工会应积极参与各项管理,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以及学校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的讨论修正等,切实维护好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另方面,工会从教职员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帮助教职员工解决实际困难,针对教职员工的思想和物质要求,收集反映的情况,把群众的思想能够迅速反馈给学院领导,最大限度地解决实际问题,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积极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共同构建和谐的校园。

构建幸福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学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活动中要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解决问题,避免矛盾,尤其是在信访稳定工作中,为学校、为职工做好工作多做工作。2013、8、8

第五篇: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紫阳中学初中部 王永学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一、工会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

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2013年,我校将接受陕西省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第二轮验收。评估要素中对师德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是:“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自尊自律;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和平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参与有偿家教及奥数等辅导补课;学校讲师的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绩效考核、职务聘任、平邮奖励的首要条件。”学校根据这一要求, 起草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安排》,工会积极配合党支部、校委会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参与有关师德建设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如由党组织牵头,工会具体实施,开展了“师德大讨论”和“仁爱之师”评比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教职工的文明规范意识,营造了团结、奋进、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了广大教职员工的良好的师德形象。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思想动力。

二、工会在促进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一所学校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快速实现。学校必须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一切机会。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工会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要把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组织教职工为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高水平发展做贡献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我们在教职工中开展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宣传先进事迹活动。还积极配合行政开展了新课程培训活动,举办了“人人奉献精品课”等活动;组织开展了“读书宣讲”、“课件展示”和“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活动。学校还起草制定了《2013年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实施意见》并于3月29日组织了13各学科81人参加的考试。在考试前,少数教师对考试持有不同意见,工会积极配合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统一了认识,顺利实施了测试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技术保障,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智力支持。

三、工会在推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而改革发展措施,制度的出台和实施,都必须得到工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如我校“教师考核方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重大改革措施,学校先通过工会了解教职工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制订改革方案,提交教代会,工会发动教职工围绕方案提出议案,然后提交教代会表决通过,学校组织实施。通过教代会通过的方案,教职工自觉遵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学校改革的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民主基础。

四、工会在加强校风建设中的作用。

优良的校风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校风的优劣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它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师生员工言行举止的准绳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它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我校在校风建设中,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有关制度的制定,组织教职工参与促进校风建设的各项活动。如发动全校教职工开展了“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大讨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凝聚力不断增强。良好风尚的形成有利于团结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达成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五、工会在民主管理校制度中的作用。

学校的管理有制度管理和民主管理。科学民主的管理必须依靠教代会制度。教代会制度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组织形式。我校教代会已形成以下特点:定期召开,按期换届,遇有重大事项需要决策则增加召开教代会次数;教代会为学校各项改革措施把关,成为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同时,坚持把涉及教职工利益的方案提交教代会通过,教代会是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从而达到了遵守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和谐。

六、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根据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主要任务是:环境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通过环境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使师生置身于其中就可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通过精神文化建设,把全体师生紧紧凝聚在学校核心精神周围,形成一种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塑造优秀的学校形象、教师形象、学生形象,激发和激励全体师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全体师生形成一种约束功能,让每一名成员都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什么,让遵守制度成为每一名成员的自觉行为;通过行为文化建设,塑造广大教职工德高、博学,以及外在美的形象和高雅文明的素养,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养成举止文明、待人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工会是教代会的常设机构,工会组织教代会对这份《方案》以及《方案》的逐步实施环节都进行了审议讨论,为学校的决策贡献了自己力量。

工会工作能否发挥作用关键看党支部、校委会能否重视工会工作。我校党支部、校委会的“一把手”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制度、决定的过程总是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善于引导和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适合学校工作实际的制度或决定,充分发挥制度、决定的实效性。这样的领导班子就是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支部、校委会的指导下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基础上形成科学决策。共同实现校园的永续和谐。

下载列宁关于工会在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中的作用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列宁关于工会在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中的作用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从工会产生的历史我们已经知道,工会是劳动关系的产物,工会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资矛盾、劳资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工会始终是在劳资关系中运行和......

    浅析工会在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作用

    文章标题:浅析工会在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作用目前在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用人单位拒签或劳动者不愿签的现象突出;用人单位随意变更、解除合......

    浅谈工会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

    浅谈工会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酒泉市委党校李杰人力资源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只有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企事业单位才......

    工会在劳资关系矛盾中的协调作用

    工会在劳资关系矛盾中的协调作用 摘 要 在经济改革速度越来越快的年代,作为劳动经济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劳资矛盾也日益显现。劳资关系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态势,在各类经济性质......

    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何国强工会作为职工群众的组织,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法律法规所决定的,也是工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努力争取得来的。充分......

    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来源:胡律师网 作者:上海律师 胡燕来 所属栏目:劳动纠纷律师案例 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