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美术课中运用白板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美术课中运用白板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河北省任丘市石门桥学区东王庄学校 王朝运 电话:***
摘 要:白板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仅用手中的一支电子笔就能实现了鼠标对电脑的控制,打破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着使用鼠标的限制。还能及时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活跃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时调用各种教育资源,师生互动性强,操作界面大,清晰和使用方便。巧妙的运用到美术教学中,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美术教学;白板教学;学习主动性;审美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手段,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所以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
电子白板是现在最受教学场合、十分适用的一种工具,它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PC,并利用投影机将PC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协作会议或教学环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在计算机上利用键盘及鼠标可以实现的任何操作。
“白板教学”,与传统黑板的“一擦即没”相比,电子白板能够实时记录、保存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随时调用电脑中存储的课堂教学资料,不必再担心板书的内容无法重现;与“电脑+投影仪”相比,电子白板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自如地随时调整、修改教学计划,并随时保存更新自己的电子教案。同时,电子白板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投影屏幕上只能是“一成不变”的显示内容更适合多样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需要。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美术课教学的教师,就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电子白板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利用白板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艺术类课程中表现的最为突出,潜能和兴趣往往是人艺术成就得以实现的关键。电子白板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立体地表现信息,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学习。例如: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比如在教学有关折纸、剪纸、泥塑、版刻等内容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学生通过欣赏激发了兴趣,通过欣赏丰富了想象力,通过欣赏唤起了创作意识,必然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情感是审美行为的支柱,也是审美认识的具体体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良好的审美情景,把静止的教学信息与具体的审美实践结合起来,使具体生动的审美实践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在《美丽的染纸》教学中,除向学生展示染纸作品外,还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利用染的方法所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如扎染和蜡染的衣服、围巾、帽子、桌布等,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师再通过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生活,这种感受不仅只是对美的外在形式的感受,而且深入到了事物的内部,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深化了审美感受。
二、利用白板辅助美术教学,实现教学的灵活性、交互性。
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设计课在美术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如果沿用传统的方法,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由于这类课的内容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就方便、快捷了。比如图案中的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都是比较容易的。计算机的优越性能,不仅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减少了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通过自己上机操作,学习推理、归纳、组合的方法,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在屏幕上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尽情地体验着成功的愉悦。
多媒体作为双向媒体,既可以用来呈现教学信息,又可以用来采集学生的信息。及时做出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台等教学设备向全体学生清楚地展现,让学生交流评议、互相借鉴,提出意见、共同修改,加深理解,不断完美。也为教师的因材施教、个别指导,提供了方便。
三、美术教学与白板的教学功能有机整合,强化审美与科学技术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教学应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纽带,用现代教育技术采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发现美,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美、理解美,探究产生美感的原因,想象创造美的方法,最终创造美的形象,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实,小学美术教材与小学信息技术中,有很多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在这类课的教学上,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金山画王”等绘画软件进行美术创作,学生不用带颜料、调色盒、笔、纸等工具材料,只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得到其他绘画工具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这种近乎游戏式的手法,特别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由此可见,从小学阶段开始将电子白板教学引入美术课堂,从小培养学生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美术设计的技能是十分必要的。而利用电脑来进行绘画,无非又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好办法。这种整合,发挥了其强大的交互功能,为美术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它跨越了时空的区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作画的水平。
四、利用白板,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积累足够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才能让学生轻松的进行创作。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恰当运用白板色彩绚丽、精美动态的画面,逼真传神、扣人心弦的声响,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脑海中留下具体、鲜明、深刻的表象,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进一步发挥。
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现实的逼真显现,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起对生活的真诚热爱,学生在持久的观察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从而产生联想,提高表现力,提升了审美能力。另外在美术课上,利用白板教学可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比如:练习利用电脑给儿歌、童话、神话、日记等配画、配插图。另外也可以用电脑彩绘等方式制作面具、头饰,并投入表演等。还可引导学生借助电脑设计简易的布景、海报、墙报、手抄报以及校内或户外的文娱、体育、少先队等项活动的设计、展示。从这一系列的教学互动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总之,美术教学与电子白板的应用的整合,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直观,化抽象为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感官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的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丰富了学生的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第二篇: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位德国的博士生这样说:中国的教师是全世界最会讲的,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最能考的。长期以来的重教轻学的模式导致的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重结论,轻过程”的结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要避免“注入式”、“满堂灌”,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曾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营造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自我情感体验、自我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寻找、利用自己所喜欢的方法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现代诗歌单元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方式去学习。有些诗歌学生建议老师先教,学生跟着读;有些学生要求自学;有些要求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等。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诗歌,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大胆放手,把权利和空间交给学生,使学生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不仅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还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课后同学们能积极尝试去写诗,并拿出来分享交流。如一个男生写的《笑看风云》其中两节“喜欢在无意间感受真诚/喜欢在一瞬间抓住永恒/喜欢在窄道口顿悟宽容/喜欢在痛楚里体验幸福//曾经的几度飞花,几度东风/曾经的芭蕉又绿,樱桃再红/既不能预知未来,却可以选择/笑看风云,相信未来”。从中流露出来的自信是大家比较喜欢的。
二、主动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教育先贤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学习需要彼此切磋琢磨、交换心得。因此我们提倡既要自主学习也要主动合作。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能力高低和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好将学生按照能力的高低搭配分组,也可以让学生采取自由组合的方法分组,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有自我表现和自主发展的机会。如在学习《差别》时,同学们按照小说内容分角色自发组织了一出课本剧,通过表演更准确地理解了文中两个年轻人的真正差别在哪里,而且还展开想象虚构后来的情节,比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授——受”方式好得多。例如同学们曾组织过的以“我是否重要”为话题的辩论赛,小组成员有主持人、正负主辩手、正负次辩手、记时员等,正方能紧扣珍爱生命,重视个人价值的角度列举事例去论述“我很重要”,反方紧扣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去反驳,两方都辩论得非常精彩,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雷锋曾说过:“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经常采取积极有效的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高了,学习效果就好。这样通过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影响,实现了对学习内容的探索,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积极探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某种情景或途经,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学习方式。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质疑是探求知识的开始。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当学生能提出问题,会提出问题时,才有创新的可能。例如在学习《善良》时,同学们提出:什么是善良;善良的内涵有哪些;为什么说“在生存竞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和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为什么“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为什么有些善良行为获得是别人的感激与称赞,有些换回的是料想不到的恶报与嘲讽;如何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等问题。课堂中围绕同学们的问题质疑探究,课后同学们还以“善良”为话题写了篇文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对待问题的好奇和热情。”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让师生都能带着更多问题走出课堂。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营造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更宽阔的学习空间中去自主学习,主动合作,积极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篇:浅谈美术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美术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我深切体会到身为美术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学习。下面,谈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
一、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应具有亲和力,只有教师的亲和力,才能使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在教学活动中,保持良好的亲和力,能够促进师生在认知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其次创设美术氛围。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无疑是将学生的思绪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突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在美术课堂中,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拨动学生的心弦,加深认识,在情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利于导行。所以我常在美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以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常用的有生活情境、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谜语情境、故事情境等。
例如:我在教授《头饰设计》一课时,将整堂课设置于一个情境中。创设了一个为王奶奶过生日的情境,即制作新颖的头饰、戴上头饰表演节目。同学们的情感自然升华,激发了创作欲望,他们的作品不再是无情之物,而是表达真挚情感的精灵。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整堂课都处在愉快、兴奋之中,创作出的头饰作品内容丰富,富有创意。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较大程度上剥夺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扼杀了孩子的智慧,催残了孩子的独特个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转变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促使孩子主动快乐而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就迫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灵活多样。
例如,我在教授《一张奇特的脸》一课时,在上课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小魔术的游戏,展示了一张造型奇特的脸的范画,让同学们看仔细了,然后闭上眼睛数一、二、三,变变变,同学们睁开眼睛一看,果然变了样,一个个充满了好奇,眼睛里闪出异样的光彩。其实我只是把这张范画倒过来,额头变成了下巴,头发变成了胡子。当然有些聪明的孩子还是看出来了,我就让他也当了一把小魔术师变给大家看。在这一游戏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即夸张变形的手法),孩子们兴趣浓厚,为主动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上有很大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了图、声、文的优势,上课时更容易抓住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思维活跃,精神饱满。多媒体独特的交互性,使教师上课更灵活简便,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4、重视课堂教学评价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能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学生自身的提高。积极的评价会激起学生成功的喜悦,使其产生学习动力,增强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中去。
第四篇: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云南省麻栗坡县新寨中学 杨世梅
邮政编码:663612 联系电话:***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大部分教师已融入到课改实验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剖析和改进,对新的理念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长期以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发展一直是困扰教师施教的一大难题。很多教师也对此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收效甚微,现我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学习。常有学生说:“怎么背也记不住。我不喜欢历史课”。当学生被简单机械重复的习题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祖先鲜活的历史现象被分割成死气沉沉的历史概念的时候。当人类几千年的风云变迁被简化为几个社会形态的变革时,也难怪学生会有如此的感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夏、商、西周的更替》时,播放电视剧《雍正王朝》主题歌《得民心者得天下》,学生听了熟悉 的歌曲后,教师布置任务: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用夏、商、西周的更替来论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再如教学《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为“春秋组”,一组为“战国组”,学习完相关内容后,使两组同学分别展示收集到的相关成语,并分别选派一名同学口头讲述一个成语故事,看谁讲得好,讲得生动,通过此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自主去了解和学习历史。
针对学生难以记住历史知识这个特点,把重要知识点融入到故事中去,或者用便于识记的口诀帮助记忆,如:“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让学生在简单有趣的口诀中记住历史知识。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国古代学者认为“亲其师、信其道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在教学工作中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每一个学生,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融洽的情感,通过情感的沟通,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尽力做一名善意的鼓励者和欣赏者。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生命活力和聪明才智的自由天地。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获得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形成了习惯,按预设的教学设计上课,习惯于学生默默听讲,记笔记,不要节外生枝,确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新课改后,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别发展差异,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再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举不胜举,作为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更不可能把已知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怎样掌握知识的法宝,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自己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使学生自己通过“愿学”,“会学”最终达到“学会”的目的。
4、尊重主体,运用机智,互动生成,共同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的互动,也是生与生的互动,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仅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机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去思考、探索。例如教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时,安排学生观看《英雄》这部影片,并要求学生对这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问题进行评价。由于是观看影片,所以学生很乐意。但对历史问题进行评价,学生肯定众说纷纭,而大部分学生只局限于影片精彩的武打技巧和气势如宏的场面,而对所反映的历史问题思考甚少,待学生评价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 影片着力刻画了一个气势如宏,雄才大略,一心平定四海的帝王形象。当时的赵国人,不仅是讨厌秦王,而是刻骨铭心的憎恨秦王。(秦曾坑杀赵国降卒40万),于是赵国的长空、飞雪、残剑、无名多名剑客计划刺秦,残剑先前就已经有机会刺杀秦王,但他没有刺杀秦王,因为他已悟出了“天下”的道理,已彻底放弃了刺秦。但无名却执意刺秦,并练就了“十步一杀”的精湛技艺,并获得了刺秦的机会,但就在他在去往刺秦的途中,被残剑阻挠,告知了无名为了“天下”的道理,无名最终悟懂了这个道理,没有杀秦,最后面对漂亮的箭雨慷慨赴死,只是为了证明秦王法律的威严。秦始皇虽然在平定六国时杀人如麻,但秦一统天下,结束中国几百年来的分裂局面,车同轨书同文,成为此后大一统国家的始作俑者。由此告诉我们,要想使人民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稳定生活,只有摆脱战争,如果战争一天不止,人们终将生活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战争是人们痛苦的罪魁祸首。这样将抽象的史实与现成的影视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重新品味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拚弃以前靠死记硬背来学历史的难堪,既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习历史的自觉意识,使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
5、把学习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大部分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记,形成学生被迫接受知识,而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每个学生的所想、所思、所疑、所悟,教师无从得知,新课改后,要求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首先,要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尊重、理解并爱护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再次,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力争把“提问权”和“评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从原有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我们这些地方少数民族多的优势,让学生去实地调查了解、参观壮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现保存的手工织布情况,要求学生做到对现存的织布其起源、发展经历、现在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做详细的调查和记录,然后将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融入到教材中。教材中对织布的记载可追朔到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就已经会纺线、织布、制衣。后经过历代祖先的共同努力,不断更新和完善纺织技术,到汉代就会使用提花机进行纺织,并能织出色彩鲜艳的丝织品。后又经过历代纺织工人的进一步探索和改进,由以前的手工操作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工业化、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而我们现存的壮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手工纺织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还保存着汉代的纺织特点,但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更新和改进,在纺织的细腻程度、图案的制作、色彩染制等方面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就将初始特点和时代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超长感染力的民族纺织特色,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活跃在当今纺织业的环境里。这样,使学生亲自去调查了解,并将所获得信息与教材进行比较,获取知识,让学生知道自己身边就有丰富的历史资源,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和发现。具此,变以往的死记硬背来获取历史知识为用亲身体验来获取历史知识,使学生记忆十分深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造性得到张扬,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利用乡土教材和参观访问等课外活动方式开展教学,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具体化。
1、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先民的活动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烙 印,在祖国各地都有许多富有地方特点的历史文化遗迹、遗址,流传着许多具有神奇色彩的典故传说。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与课堂教学相关内容进行结合的宝贵材料。教师应该充分发掘乡土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深化学生的思想感情,把学生抽象的感情认识变为具体实在的情感体验。
2、情感与思想是相互渗透的,只有触动思想,才能更好地拨情感;也只有真正的动情,才 会有更佳的教育效果,当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前所未有冲击,连少年学生也不例外。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正视和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师生的情感交流渠道方能畅通,才能使学生从“活的”历史知识中行到启迪。例如,不少学生听到美、英、日等资本主义国爱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如何富裕等,就产生了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针对这一点,教师可结合 世界史中“资本主义的兴起”,中国史中“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深刻揭露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血腥性质;结合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在,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明清封建统治制度的腐朽没落和外国侵略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的分年,结合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业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等史实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自主学习,积极发展的人。
第五篇:探索体验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运用
7探索体验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运用
揭东县锡场中学 林少佳
我的教学风格:
打破程式化,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打破程式化的美术课堂教学,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美术鉴赏课或者美术理论课的上课形式基本都是老师根据课材内容老师进行讲解介绍,其中鉴赏课,主要依据课材的图片内容来进行教学,说实在的,本人一直在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鉴赏课大多是任课老师讲解介绍。但是,对于作品的鉴赏,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感受,甚至更多,而作为老师的课堂教学,只能是讲讲自己的感受,而老师的讲解是建立在本身的学识、修养、性格、阅历上以及自己的切入角度的,有自己的个人特点,这容易被学生误会为标准答案,这其实有悖于审美的初衷。另一方面是因为鉴赏书里面全是图片,学生很难看到原作品或亲临其景,这本身就很难激发人们对艺术作品感觉,更何况这些图片又很模糊,根本就没办法看清,这从何谈起对作品产生感受产生共鸣呢?说老实话,作为老师我自己看了里面很多作品都没感觉呢。为了教学自能查阅相关作品的文字介绍的通过有效创设情境、环境、氛围、或实验条件让学生参亲自与活动,亲身经历、亲自实验、切身体验、自己总结,从中获得对知识的第一手经验的过程。研究的意义:通过体验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
体验式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中所指的体验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造出有价值的活动体验,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活动,从而获得经验。不难看出,传统的讲授式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在的,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身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体验式学习能给学习者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从而加深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
所谓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让学生在自己做、自己体验和感受的过程中获得第一手经验。体验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运用要根据教学的知识点有目的、有计划、恰如其分的巧妙设计、合理利用资源,让学生在创设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主动学习获得经验,让美术课更加生动活泼。通过体验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 面地传授知识,通过体验式教学完全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研究方式:课堂教学
研究过程: 传统的美术课教学不管是鉴赏课还是绘画实践课,老师的教学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介绍学生接受。或者就是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这就是所谓主动性学习了。但是我认为,这种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学习方式得到的终究还是别人的二手经验,因为网络上的资料也只不过人家总结出来的知识经验。这样学生很难获得自己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得到深刻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经验体系和知识体系。美术课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求老师根据所要教学内容设计恰如其分的情境、环境、氛围、或实验条件让学生参亲自与活动,亲身经历、亲自实验、切身体验、自己总结,从中获得第一手经验的过程。这需要教育者在美术课教学中合理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一、合理设计实验 让抽象的美术知识在具体实验中得到直观体悟,让学生自己获得第一手知识经验。体验式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在传统上,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而体验式学习则要求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参与活动过程,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而美术课的教学很多术语或作品都是比较抽象和生涩的,学生很难一下子理解或感悟得到的。比如色彩的冷暖性质,很多学生弄不清楚色彩的冷暖感觉,而教师一般都会告诉学生说:这是由于我们看到红、橙等色彩时会联想到太阳、火焰等高温高热物质,所以产生暖热的感觉,而看到蓝色绿色等色彩时会联想到冰川、湖海等低温冰冷的物质,从而产生寒冷的感觉。这么教学是没错,但学生很难较好地体会到色彩的这种冷暖感觉的存在。所以我在教学色彩冷暖感觉时我设计了让学生亲身体验色彩带给人的这种冷暖的感觉。首先我用两个玻璃杯,一个装着橙色的冷水,另一个装着蓝色的温水,让学生观看两杯水并判断哪杯水的温度高。结果,同学们都认为橙色水温度较高,蓝色水温度较低。此时我让同学上来用手试试哪杯水的温度高。同学会惊奇的发现原来蓝色水的温度才是高的,这时候同学会惊讶于为什么凭视觉判断会产生这种失误,这就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候我通过播放大海、冰川、湖泊、阳光、沙漠、火焰等幻灯片给同学看。让学生说出哪些照片给他冰凉的感觉哪些照片给他温热的感觉?这时学生都回答说:阳光、沙漠、火焰有温热感,而大海、冰川、湖泊给他们冰凉感。我又让学生总结这些自然界图片的色彩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大海、湖泊、冰川呈现的基本都是蓝、绿等 色,阳光、沙漠、火焰呈现的基本都是红、橙等色。这时候我才告诉学生说:色彩本身没有温度差,只是由于我们的生活经历让我们积累了某些经验,当我们看到蓝色绿色等色彩时会潜意识的联想到低温寒冷的物质,错觉这些色彩有寒冷感。当看到红色橙色等色彩时会联想到高温高热的物质,错觉这些色彩有温热感,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实验来获得体验。这时我打开了教室的红、橙色光管(我把教室里六条光管中三条包上了红色、橙色彩纸,三条包上了蓝色、绿色彩纸),学生都说感觉到温暖了,过一会我又打开了蓝、绿灯光,学生又能感受到凉爽的感觉了。通过这样三个层面的实际体验,学生已能够深刻体验到色彩的冷暖性质了。抽象的知识通过实际的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具体的经验。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是“少说多做”,因为我们过去听别人的“二手经验”和“二手知识”都太多,更多的理论对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让受教育者亲身参与的主题活动,才会让受教育者得到收获。因为领悟力不是老师教给的,而是自己从亲身经验中体会出来的。我们的身体是极有智慧的,当一些经验通过我们的身体发生作用之后,它就开始在身体里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所用。所以我认为美术课的教学有时候一些术语很抽象,假如让学生慢慢领悟和体会需要花大量时间,有些学生还很难体会的到。老师完全可以通过有目的性的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体验形成个人经验,从而加快学习进度和提高学习质量。
二、综合利用、横向联系化抽象为直观 利用其它学科知识来解决抽象的美术学科知识点,实现寓教于乐。这就是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巧妙地来解决美术科目中抽象枯燥难懂的知识点,而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试图攻克的难题。寓教于乐中的“乐”字应包涵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体验式学习”的提出为这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在这里“乐” 的重心已有所偏移,即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学生学得快乐,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
在教授书法课的时候,虽然书法艺术是中国的传统国粹,但因为现代书写工具的变革使得写书法的人越来越少,学生对于书法的了解就更少,也因为书法学习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对学习书法缺乏兴趣,这就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书法的线条美感。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有懂得它的美才会去追求美。书法其实也就是线条的艺 术,但是刚接触书法时学生对于线条美根本就没有什么概念。可能讲课的老师讲得自己陶醉其中可是学生就是一头雾水,根本感受不到线条的美、线条的韵律、线条的生命与气质。我在教授书法线条美的时候,在上课之前自己精心收集了张继刚、陈维亚、杨丽萍、黄豆豆等舞蹈大家的优秀舞蹈作品和一些优秀戏曲舞蹈作品,在讲解书法线条美时给学生播放这些优秀舞蹈,通过讲解舞蹈演员的身段快、慢、刚、柔、轻、缓、虚、实结合音乐旋律所形成的旋律、韵味、律动、节奏等美感。再让学生观看书法家书写书法的视频,直观观察到法线条的起、承、转、合、刚、柔、轻、缓、虚、实节奏的变化是如何产生。通过具象的舞蹈身段、舞蹈线条来感受抽象的书法线条,这就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深刻的体会书法线条之美。在理解线条美的同时感受音乐旋律的悠扬跌宕,将书法线条、舞蹈线条、音乐线条进行对比和结合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感受线条美。也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和美伦美焕的舞蹈当中学习书法,让学习变得多姿多彩,在轻松快乐充满美感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通过体验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 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体验式教学采取游戏、实验等形式,切合学生的实际,即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舒缓学习压力,又可以有所学,达到寓教于乐。同时通过其他学科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获得更立体的知识经验。
三、虚实结合创设情景 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从而获得切身的体会和经验。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情境化学习,在这里学习过程被置于各种虚拟的或真实的情境之中。关键在于教师在实施情境化教学理念时应该对其保持一种发展的眼光和态度,意识到情境化学习能让学生获取更好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从而获得深刻的体会。虚拟情境应力求逼近真实的情境,在引导学生体验时要尽量使学习者从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境两方面都感到自己正处在生活的空间中。在讲授毕加索的《加莱义民》这一雕塑作品时我并没有急于去介绍作品,而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告诉学生说:“假设现在我们班被恐怖份子所包围,要求我们派出五个人代表我们班同学去受死,否则所有人都得被处死,请问这个时候同学们会怎么做?”通过这一假设性的情境充分调动同学们的情绪,引起同学们的讨论。当时讨论非常活跃可就是没有人自告奋勇站出来。这时我又说:“假如没有人站出来的话那么大家都没有活的机会,如果有五个人出来就可以救活四十多条生命了。” 之后陆陆续续有八九位同学站出来了,表示愿意代全班同学去赴难,这时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首先表扬了同学的英勇和大义,然后又问这几个同学:“你们站出来之前想清楚了吗?有没有想过自己现处在美好的年华,还有很多自己的事还没去做、很多义务没去完成,有没有想想自己的父母和亲人朋友他们的感受?如果之前没有想过,那现在就好好的想一想,想完了再做选择。想清楚了做出的选择是你个人的权利,不会受道德的批判的。”过了一会,有两三位同学坐下了。我给他们报以真诚的掌声,理由是他们的行为是真性情的,他们很真诚没有虚假。我又问几个没有坐下去愿代表全班出去受难的同学:“你们真的想好了吗?”同学说:“想好了。”我问:“为什么不选择坐下?”同学说:“我们出来就我们几个死,大家都不出来大家都得死,横竖都得死,如果我们几个换回四十多个人活命这太划算了,何况老了也得死,现在为自己的同学去赴难比老死有价值。”同学的一席话引起全班暴雷般的掌声。我在激动地给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同时感叹同学的崇高和大义,我说:“一时义愤站出来愿为全班赴难非常可贵,但是经过理性思考、冷静分析之后还能做出牺牲、英勇赴难那更是难能可贵。”我相信通过刚才的体验大家都经历了一次痛苦的内心挣扎,有了更多的心理体验。这时我才让同学欣赏《加莱义民》这个雕塑作品,介 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原型,有了刚才的心理体验,现在同学们在欣赏作品时就有更多更深刻的体会,能从更多的细节体悟作品,更好理解毕加索对人物形象的表现以及内心情感的刻画。通过情境的假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把自身的经历与作品相互交融获得共鸣,使遥远的、冰冷的雕塑图片变得动情、变得激荡人心,通过情境体验帮助学生与作者产生沟通和共鸣。
研究的效果:人的学习过程分成两类:一是左脑式学习,另一类是右脑式学习。左脑式学习就是我们过去很多年学校教育的特点,就是老师传授很多现成的理论和知识,让同学们记熟会背 ;而右脑式学习则是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左脑式学习重理论,而右脑式学习重实践。所以,体验式学习也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有研究表明人的右脑的智慧能力比左脑强,一些右脑极度发达的人,常常就是被我们称为有超能力和特异功能的人。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儿童教育家近年来都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右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右脑被开发好的儿童才有可能有一个更智慧和更美好的未来。仔细想一下,那些完全靠左脑背下来的知识或理论在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就逐渐“还给老师”了,因为那些“二手”的知识没有经过我们的身体历行,其印象不可能深刻。而如果你曾经学过骑自行车,虽然有十几年没再骑过了,可是当你一骑上车以后,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这是因为,你骑自行车的经验是来自你的身体,是一种右脑式学习,所以,它很难被忘记。
林 少 佳
2009年1月
我的成长历程
我于1991年9月考上了揭阳市普宁师范美术班,三年的中师美术教育打下了良好的美术功底,这三年中,我师从范宜春、罗少佐、王佩嵩三位恩师,范老师和罗老师十分中师基本功的训练,而王佩嵩老师在抓好基本功教学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对学生创作理念和创作意识的培养,老师非常强调生活无处不美,作为画者需要有没得眼光和心态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老师的教导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三年后因为成绩优秀我获得报送考取韶关教育学院美术系的机会,通过考试,我被录取为韶关教育学院美术系的学生,师从熊兆瑞、关山雪、黄一建、朱广新等老师,由于在中师有了较好的绘画功底,在大学这段时间里更是深受各位恩师的教导,眼界和绘画和创作能力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