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金生平大事记与主要著作
巴金生平大事记与主要著作
巴金生平大事记:
1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祖父李镛、父亲李道河,均做过满清官员。巴金排行第四。
1909年5岁的巴金进私塾认字。16岁时,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期间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革命刊物和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等外国作品。192 1年参加编辑《半月》刊,组织“均社”,参加些革命性的社会活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新诗《被虐者的哭声》、散文《可爱的人》等。翻译俄国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这是他第一篇译作。
1923年春,离开四川赴上海,在上海南洋中学念了半年书,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1927年1月赴法国留学。1928年12月,归国回到上海,是年翻译的《托尔斯泰论》载于《东方杂志》,首次署名巴金。
1929至1933年辗转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出版《家》、《雾》、《雨》等代表作品,译完克鲁泡特金的《我的自传》等。
1934年底赴日本。1935年4月6日,住处被日本警方搜查,并被带到神田区警察署拘留14个小时。同年8月,由日本回国,任上海文化生活社总编辑。1936年10月初,与鲁迅、郭沫若等21人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7月,抗战爆发,与茅盾编《呐喊》;后上海陷落,辗转武汉、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完成《春》、《秋》等大量作品。1944年5月,在贵阳与萧珊(原名陈蕴珍,1917生,浙江宁波人)结婚。
1949年6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文联常务委员和文协(后改为作协)常务理事。9月,在京参加政协会议,当选政协委员。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加天安门城楼观礼。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1972年,巴金夫人萧珊病逝。
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主要著作:
巴金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翻译家、出版家。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并且从事20年的出版工作,担任众多期刊杂志的主编。巴金主要作品发表于上世纪前半叶。版本多,不断重印,是巴金作品的一大特点。
中长篇小说
《灭亡》《家》《春》《秋》《雾》《雨》《电》《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死去的太阳》《海底梦》《春天里的秋天》《沙丁》《萌芽》《新生》《利娜》
短篇小说集
《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沉默》《神·鬼·人》《沦落》《发的故事》《长生塔》《小人小事》《还魂草》《英雄的故事》《明珠与玉姬》《李大海》
散文集
《海行》《旅途随笔》《巴金自传》《点摘》《生之忏愧》《忆》《短简》《控诉》《梦与醉》《旅途通讯》《感想》《黑土》《无题》《废园外》《旅途杂记》《怀念》《静夜的悲剧》《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华沙城的节日》《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大欢乐的日子》《谈契诃夫》《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友谊集》《赞歌集》《倾吐不尽的感情》《贤良桥畔》《大寨行》《爝火集》《创作回忆录》《序跋集》《怀念集》《家书———巴金萧珊书信集》《再思录》《随想录》
文学译著
《薇娜》《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骷髅的跳舞》《丹东之死》《草原故事》《秋天里的春天》《过客之花》《门槛》《叛逆者之歇》《夜未央》《迟开的蔷薇》《父与子》《处女地》《快乐王子》《笑》《六人》《红花》《癞蛤蟆与玫瑰花》《木木》《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
第二篇:巴金生平
巴金生平
巴金(1904~2005.10.17),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新时期之后历任多届作协主席,可谓德高望重。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第三篇:巴金生平
巴金生平
2005-10-18 09:49:28华夏经纬网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灭亡》发表并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和作协上海分会主席。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作品经历了几个变化,上世纪3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激烈的情感喷发来倾吐对不合理社会的痛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而后对现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开始关注小人物的生存悲剧,发表了《慈园》、《寒夜》等感情更蕴藉、思想更深刻的作品,为后来的研究界更为推崇。
“文革”后,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随想录》1989年获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第四篇:诗仙李白生平及其著作赏析
诗仙李白生平及其著作赏析
李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诗人那么简单。他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吹拂着我们,使我们舍不得睁开现实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间便彷佛溢满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怀里便彷佛擂动着豪气的鼓。念他的名字,尊贵的帝王御手调羹。
念他的名字,掌权的高傲奴才也为他脱靴。
低声,念他的名字,他们看见水月轻晃,连死亡也也因为他变得浪漫,柔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请暂且放下一些琐事,让我们同天上谪仙人——李白,共醉一场绝美不似人间的酒宴。
生平梗概: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是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的几句诗,它像一幅素描,把李白狂放不羁、不阿权贵的性格,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李白,字太白,出生在碎叶(唐朝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今吉尔吉斯坦境内),生于唐武后年间,卒于肃宗年间,年62岁。大约5岁那年,李白随父迁居到四川的江油县,年少的李白博览群书,很快学会了写诗作文。那时,苏颋为益州长史,对李白的才华相当讶异,他说:“是子天才奇特,稍益以学,可比相如”。20岁时前往峨眉山隐居,修道,谈佛,作诗,舞剑。大约25岁,李白开始漫游蜀中的名胜古迹,唐玄宗开元13年春,李白离开四川,沿长江而下,漫游各地,他说自己年轻游扬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又曾在今湖北安陆住过相当长的时间,在此期间,他既和友人在中原到处游览饮宴,更“学剑来山东”,寓家任城(今山东济宁),与裴政等会徂徕山,酣饮纵酒,号竹溪六逸。可见其生活的一斑。
李白的这段漫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他的许多诗都已充份显示他的艺术才华。天宝初年,他应召入京,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玄宗对他很重视,让他供奉翰林院,起草诏诰。后来李白被高力士所谗,玄宗赐金让其还家,浮游四方,与杜甫成为莫逆之交。
天宝14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队伍,想协助他平乱,而肃宗忌之,杀李璘,李白因“从逆”被捕,理当杀头,由于得到朝中大将郭子仪的营救,才免除死罪,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遇赦而还,开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次漫游。这次漫游历时三年多,地点主要在今安徽省南部。相传他醉欲捞水中之月,因溺死。但事实上应是肃宗宝应元年,因病在当涂谢世,年62岁。
李白一生活动主要在唐朝中期的玄宗、肃宗时代。从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就开始走向衰落,封建中央集权日益削弱,藩镇割据势力相对强大,战乱不断。李白一生正处在这个由进入全盛到急剧衰落的历史时期。他是这个时期许多重大事件的目击者和见证人,也是这个时代的卓越歌手。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轶事:
1、姓名由来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就很机灵。七八岁上,他父亲为了给儿子起个好名,便和他一起对诗,试一试孩子的才华。李父起头吟道:“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他先来”。李母对了一句:“火烧杏林红霞落”。话音刚落,机灵的儿子便指着院中盛开的李花,朗声接道:“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父听了拍手叫绝,连夸儿子有诗才。他觉得儿子这句诗的头一个字正是自家的姓,而且李花洁白如雪,很有情味,于是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2、铁杵成针
李白5岁那年,突厥人入侵碎叶,举家东迁,来到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定居。他从小聪颖过人,不少书他看一二遍就印在脑海里。但他贪玩,读着读着就不肯用功了。据说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老奶奶把一根胳膊般粗的铁杵在磨石上用劲地磨,说是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棍,何年何月才能磨成针呢?”老
奶奶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停地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这件事使李白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学习不也是这样吗?”从此,他刻苦读书,学问大有长进。除向书本学习外,李白还重视向社会学习。他一生出三峡,入湖北,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走中原,访东鲁,进山西„„走遍了祖国的大多数省份,寻访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的诗篇提供了书写不完的素材。
3、皇帝“御床赐宴”
李白初到长安时,是十分荣耀的。据说,他面见皇帝那天,玄宗降辇步行迎接他的到来。一见面,玄宗就说:“你没有官职,而我竟能知道你的名字,可见你一定是个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在交谈中,玄宗见李白对答如流,写的诗篇绚丽多彩,人又长得仪表非凡,甚为高兴。他让李白坐在七宝御床上,设宴款待他, 这叫做“御床赐宴。”由于有一碗汤太烫了,玄宗还亲自拿起汤匙,为他调凉点,这叫做“御手调羹。”
4、高力士脱靴
李白不仅看不惯宫中的生活,而且也看不起那些只顾谋求个人私利的权贵,甚至连皇帝及其身边受宠的“红人”都不放在眼里。时间一长,有些人便制造谣言,在皇上面前大讲李白的坏话。其中说李白坏话最多的两个人,是高力士和杨贵妃。
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宠信的太监,皇太子管他叫“阿哥”,王公大臣管他叫“阿爹”。朝中的许多大官都是靠拍他的马屁才爬上来的。然而,李白却十分鄙视他。
这日凑巧唐玄宗、杨贵妃由高力士、杨国忠等陪同在兴庆宫沉香亭赏花作乐,好不兴浓。贵妃因嫌所听皆为老词旧曲,无甚新意,旋求皇帝发旨宣李白觐见吟诗助兴。君臣之礼相见,皇帝赐座,觥筹交错间,已酒过三巡,皇帝乃说:太白,今日牡丹花开,贵妃邀你助兴,不要败了贵妃兴致,不然唯你是问。
原来,皇帝早知这李白好这一口,有意以酒助兴让李白乘酒挥毫。李白正色,明了这才是今天真正的“主菜”,乃正襟危坐,此一来方才赏花沾满湿泥的靴子一览无遗,皇帝道:太白,何穿这样一双脏靴子?
李白答说:臣自知有失君臣之礼,进宫路上买有一双新靴子专门进宫时穿,没想他催马太急,朝君心切,来得及换上。
说完,朝李龟年弩了弩嘴。皇帝哈哈作笑道说:此般说来,还当真怪不得你。遂命高力士取一双新靴子给李白,哪知这李白乘着酒兴径直就把腿伸到高力士面前,让他帮着脱靴。高力士心里那个恼火自不必说,想自己堂堂内侍省主管,人家想巴结着奉承着都来不及,你李白算个什么鸟什子,敢在太岁头上动起土来。可是皇帝雅兴在旁边二话没说等着呢,于是强忍怒火,弯腰替李白把靴子换了下来。
李白于是走到书案前拿起笔来,在砚台里蘸了蘸,皱眉嫌墨汁过淡,对站在一旁的见杨国忠道:“把墨给研一研。” 这杨国忠可是贵妃的堂兄,依仗贵妃权倾天下,大臣们都得让他三分,李白让他研墨,岂不是一种奇耻大辱?终究碍于皇帝面子,无奈之下只好拿起墨块研磨起来。
这件事可把高力士气坏了。因此,他伺机要对李白进行报复。有一天,他见杨贵妃正在兴冲冲地吟唱李白写的《清平调词》,她唱到“可怜飞燕倚新装”这句时,高力士乘机在一旁煽动说:“这李白真是胆大包天,他竟敢在词中将你比作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那赵飞燕虽然才貌出众,但后来由于作风放荡,被皇帝废黜了。李白的这种比喻,显然是别有用心的!”这样一来,杨贵妃也恨起李白了。从此以后,他们串通起来,经常在玄宗面前说李白如何如何不好。玄宗也慢慢对李白冷淡了。在这种情况下,李白深知,长安已不是他所能待的地方了。他上书皇帝,请求离去。玄宗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送了他一些钱,就把他打发了。李白也不在乎,高歌大笑着走出了长安。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造性地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抒发个人的种种感受,歌颂中国的壮美河山等等。正如一位诗歌史专家所说:在中国诗歌史上,还没有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像李白那样广阔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艺术上,他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从而把浪漫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李白的诗歌成就对唐代及以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中国人民最熟悉最热爱的诗人,也是世界人民喜爱的诗人。他的诗歌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
李白与酒
读李白的诗句,有个很深刻的印象:李白爱酒。
李白的一生是矛盾的。儒家的用世济时与道家的神游求仙,纵横家的汲汲于功名与侠士的不矜其功,高远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这一对对矛盾左右着诗人的命运,真是“行路难,行路难!”
李白的一生又是浪漫的。他张扬自我,豪放不羁,洒脱乐观,如一位飘逸不群的仙子出于浊世而不染。无论有几多矛盾几度挫折,他仍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豁达,等待着“大鹏飞兮振八裔”。享受长安城的锦绣繁华要以摧眉折腰为代价,这不是诗人想要的快乐老家,人生在世不如意,索性归去,乘一叶扁舟。
矛盾与浪漫,使李白爱酒成为必然。在矛盾中坚持浪漫,以浪漫去对抗矛盾,这种激烈的碰撞是惊心动魄的,诗人可以在酒的世界里忘记伤痛,得到片刻放松。于是我们看到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自得;看到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更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的狂放。然而“但愿长醉不愿醒”只是一种愿望,“与尔同销万古愁”也只是“举杯消愁愁复愁”。他知道醉酒之乐是短暂的,于事无补的,可是如果不醉,就连这短暂的快乐也没有了。诗人就这样在理想与现实,酒醉与清醒之间徘徊,也留下了许许多多饮酒的诗句。
因为李白浪漫,所以他的饮酒诗句中总洋溢着劝饮行乐,开朗乐观的情调。可铁的现实总无法成就浪漫的理想,不痛苦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饮酒时。诗人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可以让人看到他压抑在内心的苦闷挣扎。即使是轻松自娱的“对影成三人”也蕴含了一份孤独与无奈。诗人浪漫而坚强,饮酒时总会含笑而歌,但真感情在不经意间的流露使他本欲掩饰的痛苦欲盖弥彰了。在我看来,他作饮酒诗,在诗中他仰天大笑,他越纵情欢歌,这些都是诗人埋葬痛苦的坟墓。他的饮酒诗句有那么多,在诗中他有那么快乐,是真的吗?我只看到数不清的,墓碑上写着“痛苦”的土馒头。,他“功成身退”的理想如天上月亮,遥不可及;在醉酒的世界里,理想化为水中月,他为此付出了生命。诗人借酒埋葬痛苦,最后干脆把自己埋掉了,是痛苦太多了?还是他太爱酒了?我们没法知道,但这却是个圆满的结局。如果像这样一位浪漫的天才晚年竟要受穷困孤独,饥寒病痛的折磨,茅屋为秋风所破,潦倒而终,或如屈大夫含恨投江,让现实抹杀最后一缕浪漫,那真是太残忍了。
心驰神往,恨不能穿越历史的云烟与诗人推杯换盏。今朝明月曾照古人,那就让我也举杯邀明月吧,怀着对诗人深深的崇敬„„
代表著作:
1、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措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反映出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蜀道难: 《蜀道难》,乐府相和歌辞旧题。齐梁以来,诗人多以此题描写蜀道的艰险。李白此诗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远远超出了以往的同类作品。它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路线,抓住沿途各处的景色特点来展示蜀道之难和山势的高危;用泼墨山水式的笔力,酣畅淋漓地描绘出山川的壮丽;以丰富的想象,将神话,传说与现实融为一体。诗人还设想,万一有人据除险守关,便会为非作歹,从中寄寓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全诗句式长短错落,音节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豪迈奔放,堪为李白浪漫主义诗篇的代表作。
3、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是唐代大曲名。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有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花,命李白写新乐章,诗的内容是歌咏名花与美人。第一首赞颂贵妃美如仙女。全诗构思精巧,写得清丽自然,咏花咏人,难分难辨,表现出诗人极高的描绘能力。
4、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的《行路难》共有三首,均写于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以后,天宝元年,李白满怀豪情来到长安。唐玄宗叫他供奉翰林,诗人得到的不过是御用文人的待遇,宏大的理想和热切的期望都化为泡影。诗人又受谗言离间,被迫离开长安。
5、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风景幽美秀丽,山上旧有敬亭,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吟咏处。此诗写得平淡如水,若秋云行空,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态度。
6、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 轻舟己过万重山
公元759年,李白长流夜郎,行至 四川奉节县白帝城,遇赦得释,回到江陵。本诗就是途中所作。诗中抒写了他遇赦后欣喜的心情。月下独酌其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古】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这一句是诗人的寂寞的时候对月的一次约定,是一种寄托,把月拟人化了!
第五篇:曾国藩生平大事记
曾国藩生平大事记
1811年(嘉庆十六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乳名宽一。
1815年(嘉庆二十年)5岁,在家识字读书。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1826年(道光六年)
16岁,春,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十年)
20岁,就读于衡阳唐氏家塾,师从汪觉庵。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改号涤生。
1833年(道光十三年)23岁,秋,参加湘乡县试,考中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岁,春,入岳麓书院。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途经长沙,始与刘蓉相交。
1835年(道光十五年)
25岁,4月,会试落第,留京城寄寓长沙会馆读书。1836年(道光十六年)
26岁,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都为江南之游。由清江、扬州、金陵溯江而归。在金陵借钱当衣购《二十三史》。至长沙,与刘蓉、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十八年)
28岁,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进士。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试后改名国藩。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十九年)
29岁,夏,至衡阳,拜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抵家商议修族谱,清查源流。秋,出邵阳,至武岗、新化、安化等处。12月7日,子纪泽生,当日离家起程赴京。本年起开始作日记,名曰《过隙影》,持之以恒,至终不辍。
1840年(道光二十年)
30岁,5月18日,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11月,父竹亭公、夫人欧阳氏、弟国荃、子纪泽入都。
1841年(道光廿一年)
31岁,4月,父还乡,弟国荃留京读书,为授课。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11月,任国史馆协修。遍览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读胡林翼所赠《陶文毅公文集》。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吏治。
1842年(道光廿二年)
32岁,致力程朱之学,与倭仁、吴廷栋、陈源兖等以实学相砥砺。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
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1843年(道光廿三年)
33岁,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4年(道光廿四年)
34岁,8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结为师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1845年(道光廿五年)
35岁,6月,升授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弟国潢、国华入都。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廿六年)
36岁,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夏秋间,养病城南报国寺,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深入研讨。
1847年(道光廿七年)
37岁,7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11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大臣。
1848年(道光廿八年)
38岁,3月,子纪鸿生。10月,辑录古今名臣大儒言论,按修身、齐家、治国三门分三十二目辑成《曾氏家训长编》。1849年(道光廿九年)
39岁,2月,升授礼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1850年(道光三十年)
40岁,4月,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官场“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署工部左侍郎。10月,兼署兵部左侍郎。
1851年(咸丰元年)
41岁,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5月,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欲罪之。6月,兼署刑部左侍郎。
1852年(咸丰二年)
42岁,1月,上《备陈民间疾苦疏》。2月,兼署吏部左侍郎。7月,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行抵安徽太湖县小池驿,得母讣闻,回籍奔丧。10月初抵家。
1853年(咸丰三年)
43岁,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30日,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9月,奏准移驻衡州练兵。11月,建衡州船厂赶造战船。派人赴广东购买洋炮,筹建水师。1854年(咸丰四年)
44岁,2月25日,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发布《讨粤匪檄》。4月28日,兵败靖港,投水自裁获救。5月1日,湘潭大捷,军势少振。8月25日,重整水陆各军,出师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上谕赏给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并加恩赏戴花翎。7天后收回署理湖北巡抚成命,改赏兵部侍郎衔。12月2日攻陷田家镇。
1855年(咸丰五年)
45岁,2月,石达开在湖口几次夜袭湘军水营,烧毁湘军战船几十艘。11日夜,曾国藩座船被俘,“文卷册牍俱失。”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罗泽南、刘蓉力劝乃止。10月,补授兵部右侍郎。
1856年(咸丰六年)
46岁,6月,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杨、洪内讧(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10月,曾国荃在长沙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
1857年(咸丰七年)
47岁,2月27日,父丧,偕弟国华回籍奔丧。7月,两次上疏,请求在家终制,获咸丰帝准许。是年建“思云馆”。10月25日,湘军水陆齐举,攻克湖口。
1858年(咸丰八年)
48岁,5月19日,李续宾、杨岳斌率水陆两军攻陷九江。7月13日,接上谕命其出办浙江军务,17日起程。8月5日,抵武昌。与胡林翼会商进兵、筹饷、运粮之策。11月15日,三河镇之役败,湘军6000精锐全歼。曾国华、李续宾阵亡。12月,作《爱民歌》以训湘军。
1859年(咸丰九年)
49岁,1月,曾国葆改名贞干入湘军,为其兄国华报仇。2月,作《圣哲画像记》。5月,曾国潢在家乡办团练。9月,曾国葆受胡林翼委托,回湘募勇二营赴湖北助剿。11月,拟四路进兵之策,攻取安庆。1860年(咸丰十年)
50岁,5月,辑录《经史百家杂钞》26卷,又寄信到家中,名其所居曰“八本堂”。赏加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6月,太平军攻陷江南大营。7月,补授两江总督,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10月与胡林翼、李续宜商筹北援之策。上疏请求带兵北上扫夷勤王。12月19日,具折奏陈:“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祁门大营两度被困。1861年(咸丰十一年)
51岁,8月23日,上《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9月5日,克复安庆省城。12日,移住安庆。10月,赏加太子少保衔。11月20日,奉旨统辖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节制。12月,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年底,定三路军进军之策。1862年(同治元年)
52岁,1月31日,晋协办大学士。2月19日,新购外洋火轮一号到安庆。7月18日,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中国之土地”。9月27日,定江西厘局章程。11月5日,作清、慎、勤三字箴十二语。年底,华蘅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气机,曾国藩见后,于当天日记中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年(同治二年)
53岁,1月28日,安庆内军械所造出的我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曾国藩登船试航后,喜而命名“黄鹄号”。5月7日,致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反对购买要由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指挥控制的船舰。6月13日,败石达开于大渡河。9月,与容闳见面,商筹建立一个可以灾圃旎器的工厂。12月3日,交容闳68000两银赴美购买机器。
1864年(同治三年)
54岁,5月,定刊书章程,即于安庆设书局,刊刻各种经史。7月19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7月,赏加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赏戴双眼花翎。8月5日,设善后局赈济难民。14日,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10月,行辕移驻金陵。主持修复江南贡院,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11月,奏准停征厘舍、亩捐。12月,主持修复江宁府学,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
1865年(同治四年)
55岁,1月,编《鸣原堂论文》。2月20日,设粥厂,令湘勇煮粥,以食饥民。3月,主持修葺钟山、尊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5月15日,接奉廷寄书,爵加称“毅勇侯”。26日,接上谕率军赴山东剿捻。6月2日,又奉上谕:节制直隶、山东、河南三省绿营及地方文武官员。主持整理《王船山遗书》完稿,共322卷,交金陵书局出版。6月18日,拔队北行,并定北上剿捻之策。9月,经扬州、清江浦抵徐州。10月,建成江南制造总局。12月,核定长江水师永远章程及营制营规。
1866年(同治五年)
56岁,3月,由徐州赴济宁,沿途谒孟、孔、曾诸圣墓。9月、10月,因病连续2次请假,在营调理。10月,奏陈:剿捻无效,病难速痊,请开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之缺。12月,回任两江总督。李鸿章续剿捻事宜。
1867年(同治六年)
57岁,3月,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家翻译馆——译书馆。4月10日,到两江总督任,金陵之民,焚香于道以迎之。5月,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迁高昌庙,征地扩迁,规制大增。6月,补授体仁阁大学士。
1868年(同治七年)
58岁,1月16日,恩赏云骑尉世职。5月,奉上谕改授武英殿大学士。31日,至上海视察江南制造总局,视察轮船洋炮工程。8月,奉命调任直隶总督。9月28日,江南造船厂试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江宁,曾登船试航,取名“恬吉”,取四海波恬、公务安吉之意。12月7日,由金陵登舟起行赴直隶总督任,金陵士民焚香酌酒以饯送者,填咽街巷。次年1月25日抵京师,陛见慈禧太后与同治皇帝。
1869年(同治八年)
59岁,2月12日,始为无慢室日记。27日,奏陈直隶应办事宜。言直隶最大之政,在练兵饬吏,次则河工。3月14日,到直隶总督任。治理永定河。并通饬各州县官,限期清结积案,以为课程。4月16日,刊发直隶清讼事宜十条,核定限期功过章程十四条。自定每日分时清厘案牒,遇重大之案,亲自讯问。6月,奏请按湘军制改造直隶练军。8月,作《劝学篇》示直隶士子。
1870年(同治九年)
60岁,3月2日,奏直隶清理积狱、旧案陆续完竣,新案办理就绪。计审结并注销之案四万一千余起。4月,肝病日重,右目完全失明。5月11日,改定练军马队步队营制。因患眩晕,奏准病假一月。6月续假一月。6月,天津教案发生,奉命前往处理。7月11日,抵津。23日,法国公使罗叔亚来见,要求为法领事抵命,并以战争相威胁,曾国藩严词拒绝。24日,奏陈:挖眼剖心,全无实据;津民生愤,事出有因。”8月,奏陈:本案凶犯已拿获九名,惟罗叔亚意欲“三员议抵”,断难允求。府、县本无大过送交刑部已属情轻法重。9月,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调任两江总督。11月3日,六十大寿,御赐“勋高柱石”匾额。11月7日,起程南下。24日,作家训日课四条:一曰慎读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12月,充办理通商事务大臣。
1871年(同治十年)
61岁,8月18日,同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9月,视察水陆各营防务、训练情况。11月19日抵上海,视察铁厂、轮船、机器。视察新造成轮船四号:恬吉、威靖、操江、测海,都是曾国藩所命名。25日,乘威靖船,亲自操作行驶。27日,改登测海船回金陵两江总督署。
1872年(同治十一年)62岁,2月27日,领衔上奏对“派遣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并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推荐陈兰彬、容闳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荐举刘翰清“总理沪局选送事宜”。3月2日,时发脚麻之症,舌蹇不能语。3月12日逝世。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1874年9月23日,欧阳夫人去世。12月13日,改葬公于善化县(今望城县)河西坪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