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郭台铭的生平与事迹资料
郭台铭的生平与事迹资料
郭台铭,台湾著名企业家,祖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现属晋城市)南岭乡葛万村,出生于台北县板桥市,台湾第一大企业鸿海精密(下属华人最大科技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办人。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85年创立富士康品牌。1988年,在深圳开办只有百来人的工厂,之后发展成为富士康龙华基地,至2007年底,富士康在全国相对成熟的基地已超过13个。2001美国《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1950年10月8日出生,祖籍山西省泽州县南岭乡葛万村人,1971年进入台湾复兴航运公司工作,1974年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01美国《福布斯》(Forbes)“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2002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烟台莱山区的“永铭中学”正是他与母亲初永真捐资1500万元创办的。
富士康企业集团是于1988年在内地投资兴办的专业生产电脑接插件、精密零组件、机内线揽、精密模具及电脑整机的高科技企业集团。至1999年底,富士康集团分别在深圳和昆山建成两大资讯科技工业园。
1971台湾“中国海专”毕业,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大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
1974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 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自有品牌2001获美国《福布斯》(Forbes)“全球亿万富翁”第198名
2001鸿海以1442亿元台币营收,名列《天下杂志》台湾1000大民营企业龙头
2002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财富状况:55亿美元,为台湾地区首富,2010年福布斯全球巨富排行榜第136位。郭台铭是台湾著名的企业界人士,根据《福布斯》最新公布的信息,郭台铭以55亿美元的身价,在台湾富豪排行榜中位居第一。
第二篇:孔繁森 生平、事迹资料——拼音版
孔繁森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kǒng fán sēnkǒng fán sēn yǔ jiā rãn de hã yǐng孔繁森孔繁森与家 人的合影
rãn wù gài shù人物概述
kǒng fán sēn chū shēng yú
城孔繁森,出生nián yuâshān dōng liáo 7森月,山光战荣东聊于1944年繁chãng rãnniánsuì de kǒng fán sēn guāng rïng cān jūn参军,人。1961年,17岁的孔连年被评zài bù duìlián nián bâi píng wãiwǔ hào zhàn shì在部队 为“五好士”。1966
nián yuâkǒng fán sēn guāng rïng dì jiā rùzhōng guï gîng 年产工要时主能9月,孔繁森从为光荣地加入复中国当家共chǎn dǎngniántā cïng bù duì fù yuán hîuxiān dāng 部队国员后,先党。1969年,他人,后从任动被提抽宣拔调传gōng rãnhîu bâi tí bá wãi guï jiā gàn bùniánguï jiā 家干 部。1979年,国到西藏工繁yào cïngnâi dì chōu diào yī pī gàn bù dào xī zàng gōng zuî内地地报委一批干部部副部写秋鬼长作,森生shí rân dì wěi xuān chuán bù fù bù cháng de kǒng fán sēn 的孔 zhǔ dîngbào míngbìng xiě xià le shì qī chǐ nán ãr shēng 名,并千下了“是七尺雄死不还男儿乡”的nãng shě jǐzuî qiān qiū guǐxiïng sǐ bù huán xiāngde 舍己、作tiáo fú条幅。
niánkǒng fán sēn dì yī cìfù xī zàng gōng zuîdān rân
1979年,孔日喀则地区作3年,孔牧区,与藏繁族繁岗森群东为藏孔工藏森第一次赴西巴县跑众省繁作工藏工作,担任岗乡巴工 rì kā zã dì qū gǎng bā xiàn wěi fù shū jìzàigǎng bā gōng 委副书记。在遍了全县的zuîniánkǒng fán sēn pǎo biàn le quán xiàn de xiāng cūn村、mù qūyǔ zàng zú qún zhîng jiãxià le shēn hîude yǒu yì结下了深再次选森经在派政厚的友谊。
进治决藏上定干部,成让繁niánshān dōng shěng zài cìxuǎn pàijìn záng gàn bù
1988年,山组熟他带 zǔ zhī shàng rân wãi kǒng fán sēn zài zhâng zhì shàng chãng织又上有认在 shú yîu yǒu zài záng gōng zuî jīng yànbiàn juã dìng ràng 验,便藏tā dài duì dì âr cì fù záng gōng zuîjìn záng hîu kǒng fán 队第二次赴作。进后,孔
sēndān rân lā sà shì fù shì zhǎngfēn guǎn wãn jiàowâi森生他就学少结大的众医少担任拉萨市副和跑民遍政了工全以市长,分管文教、卫间,办展 shēng hã mín zhânggōng zuî dào rânjǐn gâ yuâ de shí jiān月的时有的学,为公发作。到任仅4个市8个上育的村县办区所小操tā jiù pǎo biàn le quán shì gâ xiàn qū suǒ yǒu de gōng bàn xuã xiào hã yí bàn yǐ shàng de cūn bàn xiǎo xuã wãi fā zhǎn 校和一半数民shǎo shù mín zú de jiào yù shì yâ bēn bō cāo láo wâi le 族的教县事业奔波等3个乡劳;为了群众易患jiã shùní mù xiàn xù mài děng gâ xiāng qún zhîng yì huàn 束尼木骨山节顶解决续迈dà gǔ jiã bìng de lì shǐtā jǐ cì pá dào hǎi bájìn mǐ 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水饮情源水况疗作处采集水解样,帮到下数农助群缺都的群到de shān dǐng shuǐ yuán chù cǎi jí shuǐ yàngbāng zhù qún zhîng jiě juã yǐn shuǐ wân tíliǎo jiě dào nïng mù qū quē 问题;了农牧区乡百牧时元民yī shǎo yàode qíng kuàng hîu tā měi cì xià xiāng shí dōu 药的后,他每次箱,买就上给tâ dìdài yī gâ yī liáo xiāng mǎi shàng shù bǎi yuán de 特地带一个医常众小用认药cháng yîng yào gōng zuî zhī yú jiù gěi nïng mù mín qún 药,工真箱地空听之余zhîng rân zhēn dì tīng zhěn bǎ mài fā yàodǎ zhēnzhí dào 诊、把脉、发药、打针,直xiǎo yào xiāng kōng le wãi zhǐ了为止。
工森在卡羊等日县岗发乡生的niánlā sà shì mî zhú gōng kǎ děng xiàn fā shēng
1992年,拉萨市墨竹强 qiáng liâ dì zhân kǒng fán sēn zài yáng rì gǎng xiāng de 烈地震,孔繁
dì zhân fâi xū shàng hái lǐng yǎng le míng zàng zúgū ãr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的更献含藏族孤儿贡加桑。拮据,suì de qǔ ní——12岁收养 suì de qǔ yìn hã suì de gîng sāng的曲印和5岁繁森生活义蕴的曲尼、7岁孤儿后,孔shōu yǎng gū ãr hîukǒng fán sēn shēng huï gâng jiā jiã jūwâi cǐtā cãng cì yǐluî zhū de míng yì xiàn xuâ 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升孤繁治区一藏选儿的鲜深血深血900着孔繁 háo shēng毫森 háo shēng de xiān xuâ yùn hán zhe kǒng fán 升,900毫对藏族sēn duì zàng zú gū ãr shēn shēn de ài的爱。
调定味藏任着工命孔生作他为繁森之从nián dǐkǒng fán sēn dì âr cì diào záng gōng zuî
1992年底,孔期满,西藏自森第二次党任工委命决意qī mǎnxī zàng zì zhì qū dǎng wěi juã dìng rân mìng tā wãi ā lǐ dì wěi shū jìzhâ yí rân mìng yì wâi zhe kǒng fán sēn 阿里地委书记,这将继续留重在西大jiāng jì xù liú zài xī zàng gōng zuîmiàn duìrãn shēng zhī 作。面对人lù yîu yī cì zhîng dà xuǎn zã tā háo bù yïu yù dì fú cïng 路又一次了党的决择,他毫不犹民的需要。豫地服le dǎng de juã dìng rãn mín de xū yào定、人西ā lǐ dì chǔ xī zàng xī běi bùpíng jūn hǎi bá
阿里地处称常达 mǐbâi 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地广人稀,chēng wãishì jiâ wū jǐ de wū jǐ 为“世年零zhâ lǐ dì guǎng rãn xī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在零cháng nián qì wēn zài líng shâ shì dù yǐ xià zuì dī wēn dù 气温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年7级至8级大风dá líng xià duō shâ shì dùměi nián jí zhì jí dà fēng 下40多摄氏度,每
zhàn 占140生 tiān yǐ shàng â liâ de zì rán huán jìngjiān kǔ de 天条以件上,恶劣使春许多的自然人环境、艰苦的shēng huï tiáo jiàn shǐ xǔ duō rãn wàng ãr quâ bù活望而却步。
近50岁的两孔年繁森的时kě shìnián chūn tiānnián jìn suì de kǒng fán sēn天,年
可是,1993年fù rân ā lǐ dì wěi shū jì hîuzài bù dào liǎng nián de shí 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jiānlǐquán dì qū 间里,全程都 留在达8万 gâ xiāng tā pǎo biàn le gâxíng乡他茫跑遍了98个,行原到处地区106个多 chãng dáwàn duō gōng lǐmáng máng xuě yù gāo yuán dào chù 公里,茫深深雪域高dōu liú xià le tā shēn shēn de zú jì下了他孔较产繁快总的足迹。
奋工作下,阿里经地区上国年济民增上zài kǒng fán sēn de qín fân gōng zuî xiàā lǐ jīng jì 森的勤的发值超民收yǒu le jiào kuài de fā zhǎn 有了生 niánquán dì qū guï mín yì yuánbǐ shàng nián zēng 元,比过1.1亿制定展。1994年,全过1.8亿入超 shēng chǎn zǒng zhíchāo guî zhǎng长年经有济潜guï mín shōu rù chāo guî yì yuánbǐ shàng元,比37.5%;国增带长上边领边 nián zēng zhǎng tā wâi le zhì dìng bǎ ā lǐ dì qū de 6.7%。他为了新台把阿里地区的备面到下新在工疆最夫。塔jīng jì dài shàng xīn tái jiē de guī huàzhǔn bâi zài zuì 阶的规划,准等方yǒu qián lì de biān mào 力的带行lǚ yïu děng fāng miàn xià gōng fu贸、旅游有贸关wâi cǐtā dài lǐng yǒu guān bù mãnqīn zì dào xīn jiāng tǎ 为此,他城 部门,亲自chãng jìn xíng biān mào kǎo chá进nián yuâ rì tā 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
wán chãng rân wu fǎn huí ā lǐ tú zhōngbú xìng fā shēng 完成任务身繁返殉回阿里途职,时礼中,不幸发生chē huîyǐ shēn xùn zhíshí nián suì车祸,以
挽在孔年50岁。
上,悬繁怀清挂着一幅生,zài kǒng fán sēn de zàng lǐ shàngxuán guà zhe yī fú 森的葬象族尘地概人不民染泉梓独山。wǎn liánxíng xiàng dì gài kuî le kǒng fán sēn de yì shēng联,形出了藏联:一安危括了孔对他的两袖森的一念:
风,视yě dào chū le zàng zú rãn mín duì tā de huái niàn也道上名利下结重shàng liányì chãn bù rǎn liǎng xiù qīng fēngshì míng lì ān wēi dàn sì shī quán hã shuǐ淡似狮河水。
恋雪域,置民族团xià liánâr lí sāng zǐ dú liàn xuě yùzhì mín zú tuán联:二离桑如冈底斯 jiãzhîng rú gāng dǐ sī shāngē qǔ zǒu jìn xī zàngjiù shì duì tā de zàn sîng就
两是人对他的赞们件在料理颂。
孔繁森的后有的8于繁元发事6时,看角到gōng pú zànděng nǐ huí jiā
歌曲《走进西藏》、《公仆赞》、《等你回家》rãn men zài liào lǐ kǒng fán sēn de hîu shì shí kàn dào liǎng jiàn yí wùyī shì tā jǐn yǒu de yuán jiǎo qiányī 遗物:一是他仅4天就钱;一济shì tā qù shì qián tiān xiě de guān yú fā zhǎn ā lǐ jīng jì 是他去世前的12条写的关是孔展阿里经de tiáo jiàn yìzhâ jiù shì kǒng fán sēnliú xià de yí chǎn建议。这森留下的遗产,tǐ xiàn chū yī míng gîng chǎn dǎng yuán de gāo shàng 体情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qíng huái怀。
nián yuâ rì zài zhōng yāng xuān chuán bù
2009年中献央组9织月10日,在央央会保统党史中战研央宣传部、央文政会、总zhōng yāng zǔ zhī bùzhōng yāng tǒng zhàn bùzhōng yāng wãn部、中部、中 xiàn yán jiū shìzhōng yāng dǎng shǐ yán jiū shìmín zhâng 研究室、中社中究室、民国总放工军bùrãn lì zī yuánshâ huì bǎo zhàng bùquán guïzǒng gōng huì部、人力资源共政为英以来孔繁青治部新雄感森感中团障部、全国联出gîng qīng tuán zhōng yāng quán guïfù liánjiě fàng jūn zǒng 央、全部门立作妇联、解合zhâng zhì bù děng gâ bù mãn lián hã zǔ zhī de等11个国成 wâi 组织的“100位贡中选中活国国动成献的成立wãi xīn zhōng guï chãng lì zuî chū tū chūgîng xiàn de 突出新yīng xiïng mï fàn rã nwù hã wâi xīn zhōng guï chãng lì 模范人物和100位动被动中评中国人物评yǐ lái gǎn dîng zhōng guï rãn wùpíng xuǎnhuï dîng zhōng中,立kǒng fán sēn bâi píng wãiwâi xīn zhōng guï chãng lì新为“100位国yǐ lái gǎn dîng zhōng guï rãn wù以来人物”。
第三篇:罗盛教生平及事迹
罗盛教生平及事迹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颗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1952年1月的一天,罗盛教和战友宋惠文一起到河边练习投掷手榴弹,这时候正是隆冬季节,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有几个儿童在河上玩耍,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听到喊声,急忙向河边跑去,一边跑一边脱掉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孩子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孩子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孩子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小孩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可是他却再也没有上来,其他战士闻讯赶到河边,也呼唤着英雄的名字......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雄献身。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我们都应该向英雄学习!
罗盛教:差点被埋名的英雄 罗盛教1984年1月2日,罗盛教母亲肖桃英为新化县城的罗盛教纪念馆奠基铲第一铲土。新化县圳上镇松山桐子村罗盛教故居。本报记者 摄为罗盛教“扬名”的叶健民师长。(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文热心 段云行
今年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60周年纪念日。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赴朝参加了相关纪念活动。
这又让记者想起了那位英雄——罗盛教。这位诞生于那场战争中的英雄,不是倒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而是牺牲在救人的冰窟里。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为了“人”。但因为是后者,他差点成为被埋名的英雄。
一起“淹亡事故”
盛夏的一天,记者来到新化县罗盛教纪念馆采访,里头一幅志愿军某师为罗盛教举行追悼会的照片引人注目。
战火纷飞,“送行”仪式如此隆重?
读罢《新化文史》罗盛教专辑中“罗盛教牺牲曾被定性为事故”(以下简称“事故”)一文,才明白其中原因:
1952年,新年伊始,正值朝鲜半岛冰天雪地的时节,朝鲜战争也进入了十分艰苦的相持阶段。志愿军某师在“秋季攻势”后,此时奉命撤至成川郡及其附近地域进行休整。
时任该师师长的叶健民与其他师领导分别下到各团,指导部队对前一阶段的作战进行总结。这天,他乘坐吉普车刚从团里赶回位于平安南郡石田里的师部驻地,透过车窗,看到师部门口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许多朝鲜老百姓,他们的面部表情既激动又悲痛。
“出了什么事 ?”叶师长叫车子停下,让参谋人员前去打听情况。
一会儿,参谋人员回来报告说,这些朝鲜老百姓一致要求为罗盛教请功。其中一个名叫元善女的大娘,主动献出了自己的墓地,说是这块墓地原本要留给她自己用,现在让给罗同志,因为“罗同志与我的儿子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一位胡须花白的老大爷流着泪对部队的同志说:“罗同志为救我们的孩子牺牲了,请志愿军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我们要按照朝鲜最隆重的礼节安葬他!”
叶健民师长立即让人找来师宣传科长和直工科长,追问“罗盛教究竟是怎样牺牲的”。
直工科长回答:“他是掉进冰河里溺水而亡的。我们已经按照惯例把他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里了,并且按淹亡事故向各团作了通报。”
而眼前的情景让叶健民觉得,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自己有责任将其弄个水落石出。
烈士已经下葬
记者从有关资料上得知,在叶师长遇到朝鲜老乡为罗盛教请功之前,侦察连已经安葬了烈士。
烈士牺牲的当天晚上9时多,连里为罗盛教的遗体,穿戴好刚从30多里外的师后勤部领来的新军衣、军帽和大头鞋,放进匆匆钉成的木板棺材内,趁月夜抬到后山上,悄悄地安葬了。挖掘冻土墓穴时,一直在侦察连连部共同守护烈士遗体旁的几位朝鲜老乡帮了忙。
“老新闻”、省广电益阳记者站原站长曾瑞华采访罗盛教战友曾伏生后,所撰写的《罗盛教牺牲后的一段秘闻》一文,也详细地记述了“事故减员的波折”过程——
“1月2日晚上,师直工科下发了一个电话通报:'师直侦察连……发生了一起非战斗减员事故,文书罗盛教溺水身亡……’听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曾伏生无法安宁入睡……3日上午,他向营长请了个假,特地赶往侦察连……4日上午,曾伏生不禁泪眼双流,拿起铁锹,同朝鲜乡亲一道,一锹土一把泪地掩埋战友。”
当时,军《猛进报》的何沛林记者获讯后也赶来采访。“在看了现场,听了群众详细介绍的情况后,他也觉得此事以'战斗减员’的论处不当,建议连长整理材料,为罗盛教请功”。已挨了批评的连长麻着胆子,又请上级为罗盛教追记三等功一次。探究“事故”真相
“事故”详细地记叙了叶师长探究“淹亡事故”真相的经过:
“第二天,叶健民专门带着两位科长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驱车来到罗盛教救人的现场——石田里泥栋河边进行实地察看。听说罗盛教的师长来了,被救的朝鲜少年崔莹的母亲带着儿子也赶到出事地点。一见面,母子俩就跪地向叶师长深深地施礼,而后又用朝鲜语夹杂着汉语,声泪俱下地讲述了罗盛教舍身救人的详细经过:1952年1月2日早晨,某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独自一人来到冰河上练习投弹。这时,突然传来呼救声,正在滑冰的朝鲜少年崔莹压碎了冰块,失足掉进了2.7米深的冰窟中。崔莹的3个小伙伴顿时手足无措,急得大哭起来。”
“听到哭喊声,罗盛教立刻赶了过来”。他一边奔向冰窟,一边脱下棉衣,然后纵身跳进了冰冷彻骨的河水中。不谙水性的罗盛教在水中摸索着,当他抓到了小崔莹后,立即将他托向水面。由于冰窟边缘的冰面太薄,承受不了崔莹的体重,崔莹又落入水中。
“一次,两次,三次。小崔莹三次被托上冰面,又三次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的体力几乎耗尽,四肢变得麻木而僵硬。但他仍然以极大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下,用尽最后的力气用头将孩子顶出水面。”
“此时,闻声赶来的侦察连理发员宋志云拖过来一根电线杆,小崔莹抱住电线杆后被拖上了冰面。”但当宋志云返身准备再救罗盛教时,却不见人影。无疑,罗盛教已被水流冲入了厚厚的冰层之下……
叶健民得出结论:罗盛教是为了救人而光荣牺牲的,而并不是通报所说的“淹亡事故”。
重写请功报告
如此,还原“淹亡事故”本来面目也就水到渠成了。
当天夜里,一份由叶健民、彭清云签名的有关罗盛教舍己救人的报告材料撰写完毕,师里向上级机关为罗盛教请功。
第二天,师党委召集了全师司、政、后机关各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和各团营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先由彭清云宣读了师机关对罗盛教救人一事的调查结果,并表明了师党委对罗盛教救人一事的鲜明态度,认定它是一个国际主义的英雄壮举。接着叶健民代表师党委,宣布了关于在全师官兵中开展向罗盛教烈士学习等三项决定。其中一项是:师党委决定撤销“事故通报”,由师政治部整理罗盛教生平英雄事迹发至连队,在全师掀起学习罗盛教,热爱朝鲜人民的热潮。
接着,“经过充分准备,罗盛教追悼大会在该师驻地石田里隆重举行,2000多名官兵和数百名当地群众参加了追悼大会。在哀乐声中,人们向英雄默哀三分钟。尔后,师炮兵鸣炮21响……”
登上荣誉巅峰
罗盛教纪念馆的墙上,还有一幅1952年2月5日《人民日报》刊有《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文章的照片,格外醒目。
文章的作者就是当时年仅19岁的新华社记者戴煌。他多年后回忆,他当时在另一个师采访,与罗盛教所属的师驻扎地相距60公里。此时,美军飞机还不断空袭,有关部门特意为戴煌派了一名警卫战士随行。任务紧急没有汽车,他们就抄近道爬山步行,日夜兼程。于1月27号即大年初一,到达罗盛教所在的侦察连采访。
原来,某师上报的关于罗盛教事迹材料,引起了各级首长的高度重视。1952年2月,志愿军总部颁布命令,为罗盛教烈士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光荣称号。团中央追认罗盛教烈士为“模范青年团员”的荣誉称号。
戴煌的文章见报后,“罗盛教”这个名字,很快就在广大志愿军官兵和祖国大地上传开了,国内各行各业也掀起了向英雄学习的热潮。
与此同时,朝鲜方面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人说,21岁的罗盛教“登上了战士荣誉的巅峰”。
不过,他与这个军后来的欧阳海一样,“英雄之路”曲折。
6“如果我被子弹打中”
记者来到新化县圳上镇罗盛教故居。这里原属松山乡,后来乡镇合并归入圳上镇。这是一全木结构、青瓦重檐的楼房,坐东朝西,建于1931年。历经80多年风雨,仍然保存完好。原来,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这里就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家也迁入县城。
罗盛教四兄妹,他是长子,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长子的牺牲,给罗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悲伤一度笼罩着这个家庭。但罗家很快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如此,也就有了罗家从松山搬到县城、罗盛教父亲罗迭开“八上北京”和“毛泽东七次接见”、罗盛教弟弟当兵等事。
但在这里,让记者印象最深的还是罗盛教日记的那段话:“如果我被侵略军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前进……”英雄,自有英雄的胸怀。
罗盛教鲜为人知的几封家书
1951年4月,罗盛教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在入朝前后,罗盛教在部队给父母写过4封信,今天读起来,依然令人感动。
第一封信写在1950年5月1日,全文如下:
父母亲:
我们穷人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是抬不起头来的。今天我们解放了,得到了自由,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祖国,向人民政府购买公债,以期建设我们的新国家。我们翻身了,有了说话的机会,我们应该放开喉咙,大胆地说,说出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所受的苦难:方振初是直接赶过我们的牛的;祖老八是直接赶过我们的猪的;张里才是直接强迫我们当卖田地的;张守诚是直接指挥他兄弟砍过我们的李子树的;方国生当甲长抓过我们的丁搞过我们的钱的……等,这些冤枉事实,应在诉苦会上大胆地说去(出)来,以更深的启发其他的穷人的觉悟,和彻底摧翻他们的封建势力,免得他们再在乡间蔓生。
减租退租(押)运动都(到)底展开了没有?这事是关于我们穷人的,是解决我们的困难的,我们应该团结其他受苦受难的人,向有钱的人做生死的斗争,不退就不行,不要以为他向我们流了泪就宽谅他,这是不对的,因为他们欺压我们穷人,已有几千年了,他们骑在我们头上剥削我们是不留情的,他们不管我们穷人有没有给他的,他一定要,就是逼死人也要。我们过去被人家赶牛、猪,强迫当卖,就是他们对我们的手段。我们今天翻身了,要他们退我们的钱,还我们的债,没有一定要,不要同情他,因我们受了几千(年)的苦,他们都不同情,今天他们就是哭了,叩了头,喊了爷爷,也要,一定要,一个钱也不能少。这里须注意的,他们以田抵,我们就应该不要,因为田地是我们劳动人民的,不是他娘肚里带去(出)来的,他们以田地作抵,我们应该一概不要,一定要他退租退钱。男在这里身体很好,请不要挂念,你老安心生产,多开荒。现在与以前不同了,以前是做出来的有一大半是别人的,现在做多少收多少、决定(绝对)没有人敢抢我们的。我们应该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努力生产,解决困难,建设我们的新国家。余未多写了,专此谨禀并叩
福安!
男 盛教雨成禀
五.一
1950年7月1日,罗盛教在文训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很兴奋,7日,他写信给父母报告了这一喜讯。此信全文如下:
父母亲:
男于文训班学习已在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七月一日结业了,并在那一天男已加入了自己的先进的组织——青年团。结业以后,就分发到侦察工作。现在还在招待所休息,再过几(天)就要去了。身体还很好,请勿挂念。尔来福体如何?弟妹怎样?姑丈好久来,请告诉他,男在四十七军侦察队(地址:古丈乌缩)。我地雨水还好吗?是不是有虫灾?来谕请详告。前次寄上的相片收到了没有?三叔快回来了,有空请与姑丈来接他们。没有多写了,最后祝大人福体康泰,努力生产。
男 雨成敬叩
七.七
第三封信写在1950年秋天,此信全文如下:
父母亲:
你的来谕已经收到了,家里的情形也大概的知道了些。您说“今年天灾收成不好,派粮多……”,这没有什么关系。派粮,政府及工作同志有一定的估计,决定是抱着“粮多的多出,粮少的少出,没有的不出”的政策而摊派的。同时现在所出的粮,是用在我们自己身上,决不是和以前——国民党手里一样,多出是多替他们卖命,害自己。所以现在政府给我们派的粮,我们要毫不客气的大方地拿出来。
妹妹过门,我也没有什么送的,因为现在手边没有钱,只光光的替他(她)买了一把玻璃梳子和两条小手巾,将来姑丈回家时,替他(她)搭回来,别的以后有钱再说。
土地改革的时间快到了,我地的情形怎样?是不是有坏分子捣乱?可仁讨亲在什么时候?你要我回来,大概不可能吧,因为目前的剿匪任务繁重。至以后是可以请假回来看看的。但是儿在这,身体是相当的好的,工作和学习是不断的进步的,这可以慰大人的劳的,请不要挂念吧!儿惟一的希望,只能望着大人多多来信,没有邮票寄信来,儿一定会寄回来的,现又从信内寄回三封信的邮票,请察用吧!我的军人证明书不久就可寄回来了,接到之后,请到区政府去登记。
关于有人替男做媒的事,本来暂时是配不上的,不过也不要辜负了人家的好意,请将所做的人名年纪八字告诉儿,让儿考虑考虑,到底是怎么样……
现在外婆还在吧?身体好不好呢?弟弟妹妹怎么样呢?晓香、园香读书吗?弟弟可不可以读书了,不然请将他送到学校里去读书。二叔父母家的情形怎样?来信请详细告知。没有多写了,崭此禀祝
福体康安!
儿雨成禀
1950.10.271953年7月28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第二天,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写了一封信给朝鲜人民军的家属,对朝鲜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慰问。原信如下:
朝鲜人民军的家属们:
我听到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消息后,感到非常高兴。这是朝中人民反对侵略、保卫和平斗争的伟大胜利。在这场坚持了三年多的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里,你们跟我一样,献出了自己的心爱的儿女;他们在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的最前线,表现了最坚决最勇敢的精神。正因为他们的英勇的斗争,才制止了侵略的凶焰,取得了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的胜利。他们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因为抚育了这样的儿女而获得光荣和尊敬。自从我的儿子罗盛教牺牲后,我接到了朝鲜人民和我国人民的数千封来信,这些来信都向我表示尊敬和慰问。我国许多青年男女的来信中,都称我做“亲爱的爸爸”,有一封来信中写道:“你老人家失掉了一个亲生的儿子,但是所有的为保卫祖国、保卫和平而斗争的青年,都是你的儿女,他们会像爱护自己的父亲一样来爱护您。”这些来信使我非常感动,使我深深地感到千千万万的人都在支持我们,支持我们为和平事业而斗争。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我爱我的儿子,也爱我的国家和土地。解放以后,我和其他的农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领导下,过着幸福丰裕的生活。但是。美帝国主义不让我们过这样的好生活,他们妄图并吞整个朝鲜,进一步侵犯中国。当一九五零年十月,美国侵略军队逼近我国国境鸭绿江边时,我的儿子盛教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盛教到了朝鲜后,曾几次写信告诉我说:“不赶走美国侵略者,不使朝鲜获得自由和平誓不回家!”现在朝鲜停战协定已经签字,盛教生前的愿望已经初步达到,这是可以告慰于他的。
我的儿子盛教牺牲后,朝鲜人民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样安葬在你们英雄国家的土地里。我深深地感激你们,我和你们血肉相连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我天天关心着你们的战斗和生活,关心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胜利消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以后,我又关心你们医治战争的创伤和重建家园的努力。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三年多来与你们并肩一起打击美国侵略者的中国人民,一定会像过去一样继续支援你们的斗争。你们的胜利也就是我们的胜利。我相信:在你们伟大的领袖金日成元帅领导下,在你们和全朝鲜人民的努力下,一定会把你们的祖国所遭受的战争创伤完全医治好的。
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也就是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李承晚的惨重失败。但是,美国的好战分子和李承晚集团还不甘心,他们还在阴谋破坏朝鲜停战。因此,我们必须百倍地提高警惕,准备以双倍的力量来回击他们的一切阴谋诡计。曾用自己儿女的血肉换来和平的人,是懂得和平是怎样可贵的,是懂得怎样保卫和平的。
第四篇:雷锋生平及事迹
1、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答道:“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2、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3、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4、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5、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买一瓶5分钱的汽水。
6、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雷锋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雷锋怒吼:“总有一天我要报仇!”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工地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武装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来的接兵的领导专门研究了雷锋的入伍问题,认为他是苦孩子出身,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政治素质好,入伍动机明确,虽然身高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身体条件差些,但他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相信他入伍会成长得更快.最后决定批准雷锋入伍.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锋领到了入伍通知书,随新兵一同由辽阳来到驻地营口市.他做为新兵代表在欢迎战友入伍大会上讲话.。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电线杆子砸在太阳穴上,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
八月十七日,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人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一九六三年一月,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共青团追任雷锋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相继发出关于学习雷锋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发表社论,评论和介绍雷锋事迹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光辉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第五篇:孙中山生平|孙中山资料|孙中山简介|孙中山生平|孙中山事迹
投身民主革命 1879年(光绪五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
观应等有所交往。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895年2月,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的组织辅仁文社,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1897年,孙中山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1900年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今惠阳)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颇为得手,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
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1904年孙中山在日本、檀香山、越南、暹罗(今泰国)、美国等地对华侨及留学生宣传革命,1905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
创建同盟会与改良派作斗争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他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他自己也在1905~1906年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他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孙中山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从1906~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之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推翻封建帝制与捍卫共和制度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月11日,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孙中山的努力并未取得成果。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出亡日本。
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于1915年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10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经日本赴上海。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
从1918~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1918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予孙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
持学生运动。孙中山从1920年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1921年12月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讨论建立革命党和革命武装问题。1922年4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从幻想向帝国主义寻求援助转而希望联俄。
1919年8月,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大力宣传民主革命理论。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8月,孙中山指示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出师广西,消灭了桂系军阀陆荣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掌握广东军队统率权的陈炯明,于1922年6月发动叛乱。孙中山脱险后率海军反击叛军,奋斗50余日,因待援无望,被迫离开广州赴上海。
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陷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他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欢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以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1923年1月,与苏联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联俄政策的基础,随即派廖仲恺赴日与越飞谈判。1923年1月,表示服从孙中山的滇、桂军队将陈炯明逐出广州,2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综理政务。与此同时,逐步加紧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准备工作。8月,派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党务和军事。10月,聘请苏联派来的鲍罗廷为顾问;接着,委任廖仲恺、谭平山等组成新的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大会。大会通过新的党纲、党章,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选出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孙中山早期曾努力争取日、英、法、美等国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但均无所获。他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晚年,他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3年12月,帝国主义各国因广东革命政府截留粤海关关余和要求收回海关主权,集中大批军舰到广州河面对孙中山进行恫吓。孙中山在关余事件中态度果断坚决,迫使帝国主义各国在1924年5月应允照付广东政府应得的关余。1924年10月,孙中山镇压了广州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
1924年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权。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中山接受邀请,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11月,离广州北上,先抵上海,再绕道日本赴天津。12月底,扶病到达北京。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指出,要按他“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在家事遗嘱中,说明将遗下的书籍、衣物、住宅等留给宋庆龄作为纪念,要求子女们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在致苏俄遗书中,阐明他实行三大革命政策,坚持反帝爱国事业的坚定信念,表示“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1929年,遗体由北京移葬南京紫金山。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