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00:5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作者:徐韵湘

课题的由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然而中小学生的行为并没有与社会发展同步,越来越多的不良行为暴露在我们的面前。中小学生的行为关系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及新一代人才的培养,乃至中国未来的蓬勃发展。

课题的目的、意义:深入探究形成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外因及内因,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

方法: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步骤:

1、制定方案

2、制定调查问卷

3、进行访问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把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做出以下的总结。

一、中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所提到,都属于行为养成习惯的教育范畴,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现在的孩子,他们生活在无忧无虑、衣食富足的家庭里,大多数孩子除了爸爸妈妈的疼爱外,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贪玩好耍,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惯,生活上只图舒适,缺乏目标,学习上懒惰,没有吃苦精神,多数孩子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缺乏一种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爱人爱自然的博爱精神。养尊处忧,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甚至具有某种破坏欲和攻击欲。对人态度冷淡,缺少爱,不关心别人,对长辈不够尊重,没有礼貌,这些孩子情绪波动大,想干啥就得干啥。不顾及别人,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往往自私而不自立,任性而又懦弱,好强而缺乏意志。学习生活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缺少责任感,他们怕脏、怕累、怕苦,做事常常虎头蛇尾,半途而费。对于孩子们的种种不良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强、好胜、好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自我修养等方面都处在幼芽时期。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让儿童形成优良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能力和自我修养,就值得我们研究。行为习惯看起来比较简单,人人都在做,人人都可以做。但要令儿童长期养成,这个任务确实是艰巨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但能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益他们在将来的成长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一名有用的人。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知识爆炸已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关键时期。学校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回生活,学回做人。使他们今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干什么,都具有健康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使他们终身受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他们人生发展储备一笔可贵的财富。

二、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一)、社会上一直存在的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顶撞侮辱殴打老师

6、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7、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8、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9、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二)、社会进步而浮现的1、不注重个人形象,“追星”;

2、攀比家境,看不起他人;

3、公然侮辱、诽谤他人的行为;

4、“讲哥儿们”义气;

5、男生女生“亲亲热热”,早恋现象;

6、调戏、猥亵妇女;

7、隐匿、毁弃或者私自拆开他人信件的行为;

8、骗取他人少量财务,伪造食堂饭菜票证等侵犯他人或公共财产的行为;

9、制造玩具弹药枪,故意毁坏、移动车辆通过道路沟井坎穴的覆盖物、标志、防围等轻微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0、吸烟、酗酒行为

11、偷开他人机动车辆,在禁火区玩火,在禁放区燃放烟花爆竹等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12、使用假身份证或私刻他人印章的行为;

13、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景物、名胜古迹,破坏草坪、花圃等行为。

三、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主观认识的片面性或偏激性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现代生活,科技发展迅速,人们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中小学生认识世界的敏感度也大大提高。并且时值青少年身心发展、见识剧增、知识膨胀的时期。他们认识和接受事物的方式不再停留在小学阶段那单纯的接纳和模仿过程,往往不自觉的渗入自己的意识和观点,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不良的心理。如:通过调查发现校园的“追星一族”占学生的40%。如果他们追求的是明星的创业精神,无可非议的,但片面的倾慕某位明星的放纵、自由的个性,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的心理,最终造成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感到不满而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反抗心理行为。更何况,他们接触到现实生活中一些有不良行为的人或群体,并错误的认同甚至羡慕某种本来就不正确的,却很符合或能满足青少年的心态的现象时,就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了。如:看到同龄人谈情说爱时,会错误的觉得这些人很浪漫,为满足一种好奇心与虚荣心,而产生一种期待早恋的欲望。

(二)中小学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调查中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中小学生占了11.5%。中小学生正处于开始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启蒙阶段,他们常常被多彩的世界搅得眼花缭乱、浮想联翩,时刻憧憬、幻想美好、理想的未来。但是,这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往往很容易在现实有限的条件中受挫折。理想越多,追求欲望越强,在实际生活中受挫折机会越多。当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多次不能满足时,便很容易产生一种不良心理行为,最终促成不良行为习惯。正常人都有荣誉感和好胜心,如果一个人很想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但未能如愿。多次失败后又没有正确引导,就很容易自暴自弃或为获得虚荣采用不正当手段的不良行为。

(三)社会影响与教育不一致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通过调查发现99%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小孩朝理想、积极的方向发展,因而为他们树立积极榜样,以作示范,在小孩心中灌输完美的社会形象。百态人生,使仍处于观望中的中小学生目不暇接。也接我们防不胜防。积极的社会现象使他们在心中证明了老师家长的教导;消极的社会现象又让他们感到好奇、彷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正确的引导,这些社会信息负面影响也会逐渐抵消,甚至超过学校、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使中小学生在这危机时刻促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学校教育观念、方式陈旧而造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向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活动始终离不开应试教育,畸形的教育体制、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方向和目标,影响了中小学生的正常心理发展。如:设立重点班,使学生失去心理平衡,甚至畸形发展。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一成不变,没有充分了解现代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仍然采用封闭式、程式化方法去管理和教育学生,有的简单偏激,有的冷漠放任,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感到困惑。学校生活单调乏味,不注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满足青少年的精神需要,使他们转向外界寻找刺激和补偿等。所有这些,都会促成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道,产生不良行为习惯,一旦误入歧途,其后果不言而喻。

四、矫正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 改革开放,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思想、文化发生重大的变化。通过调查发现,有10%的学生家长为了经济发展,都出外打工,家中剩下老弱妇孺。学生在家中缺少家长的管教。在缺少家长管理之下,学生接触社会不良现象的机会更多,如果不加以引导,染上陋习就越多,变得散漫,没有目的,更有甚者,想南下打工,不愿意读书。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社会、家庭的联系。

1、教师要常去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

调查中发现有89%的学生家长希望教师能常去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书信联系。因为家访能及时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真实。先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言及其中利弊,以学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的指出问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增强学习意识,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功,需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加倍的努力。”最终得以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以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2、家长要有正确的指导方向

调查中发现有95%的家长认为要关心子女,不任其自然,诚挚严肃,不过分宠爱,体贴关怀,不粗暴简单,公开合理,不歧视偏爱,统一要求,不各行其令,端庄正派,以身作则,和谐友爱,不互相欺凌。以小从严,防微杜渐,家庭规律化,制度化。耐心诱惑、耐心说服。

3、教师、家长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小学生年纪较小,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年代。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以后前途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生必须有正确的目标、方向。

(二)耐心辅导,做好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工作

1、教师要言行一致

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革命思想道德准则灌输,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锻炼和训练,把理论教育和社会生活实际、学生思想相结合,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通过对学校班主任、教师的调查,他们都认为要做到言行一致。第一,讲道理,明确道德准则要求。第二,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训练道德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第三,教师以身作则,说到做到。

2、积极引导、正面教育

通过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都认为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面向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做深入细致思想工作。调动学生自觉接受的内部动力。要做到正面启发,积极善诱导;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以理服人。同时,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以及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调查中发现,都要求教师要尊重、热爱、关怀和信任学生与逐步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其次,要求应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格适度。另外,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做到耐心,并且认真执行、检查、督促学生切实做到。总的来说都是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摸清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三)做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

团结学习,互爱互助。通过对学校班主任的调查,他们都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优良的班风和传统,有正确的舆论。这中班风、传统和舆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一个班级要树立正气,使学生敢于支持正确的言论和行为,抵制和反对错误的言论与行为。为此,必须培养良好的班风。而培养良好的班风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做起,班上的学生对同学的行为和班上发生的事情能明辨是非,分清好坏。教师把班上出现的好思想好行为要明确加以肯定,并使得其延续和发展。坏事在班上得不到支持,就会被制止,遇到侵害班集体利益和违反学校纪律的事情,学校就会批评。通过批评与表扬有意识地培养正确的舆论。具体实施有:第一,保持正确的态度,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发扬积极因素。第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第三,明辨是非,给学生温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四,关心学生生活,学习情况。第五,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随着年龄、社会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感化改变他们,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材,社会的栋梁。

第二篇: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几种情况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几种情况

1.公德意识淡薄,冷漠麻木,不会感恩。心灵麻木,性情冷漠,不体谅父母的艰难,不理解老师的苦心,感受不到亲人的关爱和老师的关心。视亲人的付出为理所当然,生活上跟人攀比,任意挥霍。平时受不得半点委屈,有的肆意顶撞、谩骂甚至殴打父母和老师,有的动不动离家出走,不在乎家庭和父母。

2.厌学。厌学现象成因复杂,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教育不当有很大的关系。因学生的厌学现象,学校教育管理面临了较大的压力,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因厌学而引起的各种违纪行为让学校领导和老师非常头疼!

3.不服从学校管教。部分学生蔑视老师,肆意违纪,跟老师公然做对。这些学生,虽然学校能联合学生家庭,但收效欠佳。对一些留守的孩子,由于家长没时间、没办法管教,只能寄希望于学校教育。还有一些家长素质低下,观念陈旧,教子无方,甚至无心教子,对孩子放任自流,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校教育和管理上的难度。

4.上网成瘾,沉迷网络。电脑、游戏和互联网,有助于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智力,但由于政府管理上的漏洞,加上唯利是图的游戏软件制造商和游戏厅及网吧老板的共同作祟,使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的孩子沉醉于其中,入迷成瘾,难以自拔。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现象,学校的常规教育根本无能为力!

5.人穷志短,读书无用。教育产业化,毕业自主化。让很多平民子弟靠读书找出路的希望变得相对渺茫。一些目光短浅、无权无势、无经济能力的家长也对孩子的读书缺乏信心。家长态度如此,孩子的信心又能有多大?由此而来,学校和老师的担子就越来越重了!为了学生,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甚至为了生活,老师要跑到学生的家里苦苦哀求他们来读书!抓来的兵打不了胜仗!求来的学生能读成书吗?

6.暴力倾向。整个社会的信仰危机,政府的公信力低下,分配的不公,贫富的两极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在学校,有的学生砸烂公物发泄不满情绪;有些无心向学的学生,一方面受垃圾媒体的凶杀、暴力等内容所毒害,另一方面受社会闲散和不良青年的影响,组成小团体,讲哥们义气。同学间一有什么磨擦和矛盾,便动不动拉外面的狐朋狗友助阵,用拳头和刀棍解决。而这些已染上匪气中了恶魔似的学生根本就不把学校处分当回事,学校不能开除他们,况且学校开除学生是违法行为!

7、早恋交友不当。受外界的影响,加上青少年的早熟,个别学生有早恋和滥交友的现象。往往是高年级的男孩子与低年级的女孩子,社会上的小青年与在校女生。由于早恋和滥交友,有些学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的荒废了学业,有的沾染了不良习性,有的甚至身心俱损。

8、盲目赶时髦,生活行为放荡。那些在学习和做正事上表现较差,常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填补内心的空虚,求得心理的满足。刻意吸烟、喝酒、留长发、染发、纹身穿耳,着奇装异服,扮鬼怪异类。自身在虚无缥缈中沉沦,又影响和败坏学校的风气。

第三篇:新时期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新时期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本人从开始教学到现在均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在身历与学生打交道的几年里,我感到如今的中学生思维太活跃,身体太好动,打架、逃课不新鲜,早恋、网恋也不少见,缺乏公共道德、社会责任感、是非观念不强。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明进程不断加快,有些教育问题却愈加复杂与严重,使学校教育经常遭遇尴尬困难的境界,特别一些问题已经对学校正面、正统的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如何在有效地制止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对于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首先建设,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下面谈谈我在管理班级中的几点体会。

一、想尽办法掌握学生心机,制定班规

随着社会、媒体频频向学校施压,学校本有的一些权力慢慢地在退让,再加上孩子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趋于多元化,可谓孩子的思想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孩子在个性化发展中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对此我认为管理一个班级就是一项系统工作,要像管理自己家庭一样有条不紊,而这系统工作的核心就是制定一系列深入孩子的心,能受到孩子支持、遵守的班规。制定一份对学生具有约束力的班规,我经常走到学生中去,走到家长中去,去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洞察他们平时的爱好,缺点,掌握他们的家庭状况,再围绕«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订出切实可行的,为绝大部分学生所能遵守的«班规»,并在班里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讲解,向学生讲明若违反班规不仅给班级抹黑,而且给自己前进道路凝聚更多的绊脚石。让学生知道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那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

前年我刚接手的一个班级,在走到班级里,我就发现纸屑到处都不得是,桌椅歪歪斜斜,整个班级像打过仗似的,于是我便对全班进行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教育,班级不卫生对大家健康、学习都是不利的,几经教育我还是发现收效甚微,于是我便暗访了很多学生,班委,成绩优秀的或纪律差的同学,大家反应在发现纸屑时大家都互相推诿,不予理睬,并形成不良“恶性”循环;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后,我决定在班级实行卫生责任制:每位同学管理好自己位置的卫生,如果别人把纸屑扔在你座位上时,请你一定要他捡起来,如果有同学“懒帐”的话,由老师出面解决,不知谁扔的纸屑那自己要打扫;卫生区实行小组责任制,如果一星期学校五次评比有两次以上拿黄牌的,这一小组下周要重扫,如果五次都拿红牌的,这一小组可以在下一轮中免扫一次。这办法果然奏效,从此以后我都能看到学生在一个整洁、干净的教室里学习。

二、抓“闪光点”,以“长”制“短”。一些学生由于受到家庭教育的不完善,或社会环境的误导,不良行为是屡教屡犯,最后班主任老师对他们也没有了信心,当成“废品”看待,但事情也没完,在班主任老师的“另眼相看“中,那些同学或是要表示自己的存在,说是表示对老师的抗议;或是”破罐子破摔“,变本加厉地吵课、逃课,一点都不把老师看在眼里,批评习以为常,到后来顶嘴,吹胡子瞪眼睛,让班主任老师也骑虎难下。其实很多事情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复杂,我们不如以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些”废品“。我们的学生是平凡的,再平凡的人也有“闪光点”,经常逃课的同学或许在校运会为我们班级捧回了冠军,吵课的同学或许在班级中有着很强的号召力,不念书的同学或许能帮老师很好地贴好海报......我们何不让他们多表现这些优点,及时发现表扬,让他锁住这一种优越感,当他的某一优点被肯定后,会激发出他更多的热情,可能使他的缺点改正。我班的姚其雄在上学期是年段室的“常客”,吵课、逃课、打架对他来说一点都不新鲜,批评、写检讨一点都不见效,一天中午我到班上发现他又在说话,我要他将功补过,当几天的午休的纪律委员,我本以为他又会顶我几句,没想到他却高兴地答应了,由于他在班级中人缘好,个头大,在这几天的午休纪律中我班都拿“A”,而且他常在下午我上班时把午休有说话同学偷偷告诉了我,使我诧异地发现原来其雄同学还是个“宝”,我及时在班级表扬了他并发给他一张“积极分子”的奖状,使他更积极地做事。现在他不仅是班级的纪律委员,也是年段的纪律委员,而且逃课打架现象几乎不再出现了,当然对这类学生的缺点并不就视而不见,不要批评,相反对其缺点应在私底下及时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缺点,使之明辨是非。

三、未雨绸缪,用“心”交流。中学生违纪往往发生于一念之间,往往是防不胜防。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事先有所预知,防微杜渐,不能总是等事后再去“投火”,当消防队员。我平时也经常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对于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特别学校发生的事情,都会结合自己的感受向学生进行教育。如学生被盗、被抢、交通事故(特别骑摩托车)、用电不慎导致的火灾等,我便在班级里进行安全教育;校园中发生打架事件,我就会在班上宣传团结友爱的意义,同学能在一起或能相互认识是有缘分,要珍惜友情等,同时也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增加他们的责任心,增进他们的感情。对学生有不良行为的苗头,我经常主动找他们谈“心”,尽量把可能发生的事件扼杀掉,与学生谈心中得知其同学的思想动态,在交流中以平常的态度对思想进行引导,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看待学习等。这样不仅能制止一些同学不良行为的发生,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四、给学生一个楼梯下,也是给老师一个楼梯下。面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或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教师处理事情时很容易情绪化,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变相体罚等,想知道这样做是无济于事的,可能会把学生推向反而,逼急了狗还会跳墙,甚至反咬你一口。我也经常遇到这类事,有一次刚到年段室,发现我班有三名同学站着讲话,查明是他们听不懂某科教师的课,又讲话,被科任老师赶出课堂,这三人中有两人是经常被教师赶出来的,检讨书也写了几回,再写也没啥用,我本想大发一番脾气,臭骂他们一顿,后来想他们如果以后再犯,那不是很损自己的威望,我得找点对他们有用且能接受的事让他们做,于是便与他们订下“君子之约”,期中考地理在书本某一范围内25题选择题要求要对20题以上,否则多错一题要抄一遍地理试卷,他们都认为可以做到,便拼命地念起地理来,这情景对这三名同学来说可是个“奇迹”,期中考他们也都如愿以尝地通过我的考验,同时我借机鼓励他们更努力一点,其实他们各方面都能做得更好的,从他们自信的脸上,我发现给学生一个楼梯下,让他们用力所能及行动来弥补过失,在行动中找回自信,这样子比被骂得垂头丧弃强几百倍。同时也是给老师一个楼梯下,有利于在学生面前树立更好的威望。

五、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学生家庭及家长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如家庭贫困的学生自信比较不强,容易自暴自弃;家长素质不高或不明理其孩子对学校的叛逆性就比较强,只有我们全面掌握学生的资料,才能有效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控制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在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支持,与家长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谈话艺术,应避免一棍子打死,使学生对学校反感,产生离心力,从而过早地接近社会,滋生不良行为习惯。少一些批评性的语言,尽量地从不同侧面去评说孩子的优点,再指出奋斗目标,改进方法,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有希望的,总之,老师教育学生也要与时俱进,随着学生思想的进步,新问题的出现,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不断更新补充,才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我们的启迪,种下良好习惯的种子,使他们开出五彩绚丽的品德之花。

第四篇: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

何秀华

张某,男,今年13岁,初一年级学生,在学校观擦,易冲动,有暴力倾向,抽烟、喝酒、上网吧,同学很怕他,平时同学们都不愿与他交往。上课要么睡觉,要么找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若同学不搭理他,他还骂别人;老师若有批评,他还不服气,双眼瞪着老师,常常抄袭作业,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说谎话是他的“家常便饭”。偶尔还偷偷拿别人东西。

一、初步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陷:张某的父母因生计问题远离她外出打工。从小与他一起的只有照顾其起居饮食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疼爱孙女,无暇关注张某的学习。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自小缺乏温情和父母之爱的张某性格比较暴躁,以攻击同学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以及说谎话哄骗教师的不良习惯。

2、自我认识的偏差:开家长会都是爸爸妈妈去,我的开家长会没人来我像个孤儿。平时我想怎么样都可以,只要我喜欢爷爷奶奶不管我,他们也不知道。

3、同学的排斥:在不受重视的家庭环境中,渐渐地,张某的心里滋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行为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也更使他变得偏激、反叛。

二、主要纠正过程

第一,净化外界环境,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习惯。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时期,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中学生各种不良习惯虽有表现但还未“定型”,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各负其责,形成教育合力,将培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科学引导,强化训练。通过观察研究,我与任课老师协商、班委会议成立“师生组”、“同伴组”对张某进行接对帮助,从生活到学习,让他感觉到虽然他以前犯了很多过错,但老师、同学依然爱他,让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矫正方法。

1、提高认识。我通过面对面谈话、作业批改一句留言等方式让他认识到行为习惯无小事,它影响个人形象,影响人的成才与发展,增强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动机和愿望;

2、循序渐进。开始帮助她矫正时,他总说改不了甚至干脆说不改了,对此我就帮助他把一种原先需要大决心才能完成的事情,分成几个用较小的决心就能完成的事情,这样,他心理上就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而心理阻力也就小的多。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坏习惯不可能一下子抛出窗外,但可以把它一步步赶下楼梯。”

3、持之以恒。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就是说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比培养一个好习惯要难的多,因为这里有一个“惯性效应”问题。我在课间总是走到她身边说:“今天表现很不错。”,“同学们说你最近很棒”,“今天你对自己很满意吗?”,“今天你哪儿做得还不够好?”,“加油,你会更棒的。”等等。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关心激发了她下大气力矫正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张某能和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学习上进,现在她每每打电话给父母汇报在校情况时,其父母都很吃惊,问这是我儿子吗?

三、思考和建议

1、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教师在矫正过程中,各科教师要协作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多交流,鼓励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表扬肯定学生的正确行为,交流说明对学生的关爱。

2、因为在同伴群体中存在社会感染机制,所以,让好的行为同学去感染有问题的学生,充分体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往往通过一两次的训练是不够的。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经常会有反复,教师应有耐心和恒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育人工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无论一个学生怎么样,都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多一颗爱心,多鼓励多欣赏,给孩子们的人生当好向导,用心呵护她们成长过程的每一步。

2012年5月2日

第五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的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行为习惯的成因的调查报告

重庆市北碚区红岩小学 任卫东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涌入城市。由于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文化低,从事的工作多为城里人不愿干的活,且收入低,生活环境差,无暇顾及孩子,缺少对孩子学习自觉性的培养。因此在行为习惯上他们表现出来的养成问题较多,普遍存在着自由散漫的弱点,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他们往往不太愿意接受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法治和纪律观念都比较淡薄;学习方面缺少自觉性;行为习惯方面,他们态度随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草草完成;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他们的卫生意识很差,乱吃零食乱扔东西,做事常常缺少章法。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成因

一.问题概述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涌入城市。以红岩小学为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数量大大增加,有一个年级还进行了扩班,但仍然满足不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要。从我校来看,以前是红岩厂子弟校,一个班的人数是30人左右,而现在要求到我校就读的学生人数每班则高达50多人,远远超过学校的接纳能力的50%。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的问题

1.生活习惯差

由于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村,不良的生活习惯在他们的身上表现突出:如随地吐口痰、低年级的学生还会随地大小便、说脏话、饭前便后不洗手、长时间不洗澡、打架、随地乱扔垃圾„„

2.不正确的家庭教育

由于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文化低,从事的活计多为城里人不愿干的活:摆地摊、清洁工、送报、建筑工、卖菜„„生活的艰辛让他们把更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他们的教育方式会有两种现象:要么持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一旦发现孩子的不足,平时的教育更多的是喋喋不休的唠叨或者简单粗暴的斥责,甚至于一顿暴打;要么就是由于谋生忙碌,没有节假日,缺乏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甚至认为只要把孩子交到学校就可以了。

3.生活环境的问题

由于受收入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一般是租住在卫生环境差、治安环境不好、周围人员复杂的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边沿的农村,房屋面积一般在10——20平方米,在我校这样的比例占40%。甚至这样的房子中,大大小小住着4、5个人,这样的家庭占25%。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增多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由于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大批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以进城务工就业的形式向城市转移。当他们面对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活,这时他们感到知识的重要,因为在这,没有知识,他们只能从事一些城里人不干的活儿,甚至由于识字不多而上当受骗的事情屡屡发生时,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其次,他们发现在自己偏僻落后的家乡,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不如在城里来得快;最后是政府惠民政策的落实、免费教材的落实、借读费的减免,从而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待遇是与城里孩子无二。这样的政策待遇和优越的城市育人环境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一旦有了容身之地,马上一家人全迁上来,其子女也就带入城市就读,人数于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生存与城市教育的差距

1.从家庭状况来看:大多数家庭的经济压力普遍较大,经济收入水平低,直接影响了孩子学校教育之外的课堂延伸。有四成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每月的经济收入大都在1000—1500元左右,甚至有少数的家庭收入在1000元以下,而家庭成员都是3——4人。基本上只能维持全家人的温饱,这样的经济状况,无法对孩子进行课外书籍的购买、课外兴趣班的投入,孩子的书本知识只能来源于学校。

同时,由于父母学历低,80%的父母属于帮别人打工,20%的父母从事个体经营:卖菜、擦皮鞋、装饰、建筑、清洁等。这些职业就注定了父母工作的辛劳,在生存的压力下,他们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于是这些脖子上挂着钥匙、得不到父母充分关怀、管教的孩子,在上学之前或放学以后常常嬉戏于街头、游荡于闹市。由于缺少了父母的监督,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加上孩子自控力差的特点,久而久之,孩子无论是在品行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存在问题。

2.从居住的环境来看:70%的孩子居住在40平方米以下的租住房中,并且大都租住的房子位于城中村的简陋民房,且无卫生间。由于居住面积狭小,孩子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进行学习,一家三四口挤在一间十几平米并无隔间的小房子里吃、睡是普遍现象,电视声、弟妹的哭叫声、父母的说话声不断灌入耳中,光线昏暗,很多孩子的家庭作业是以方凳或床板做书桌而完成的。这样的居住条件无法满足孩子安心学习的基本需求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许多孩子的个人卫生是极其糟糕的:衣着脏,头发乱,不剪指甲,身上发出异味„„

3.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来看:虽说家庭是孩子人生旅途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但我校大部分孩子父母的文化素质偏低,有的是文盲,占2%,90%属于小学和初中学历,只有8%高中毕业,母亲的文化素质还要低于父亲。而孩子的学习任务主要是由的母亲负责督促的,由于母亲文化低,教育方式不当,就会出现有的母亲根本无法管住孩子,依赖于丈夫,形成了孩子在母亲面前肆无忌惮,在父亲面前畏畏缩缩,于是有的孩子对父母缺少应有尊重。在一个以“尊敬长辈”为美德的国家中,这些孩子竟然有一定比列的孩子不尊重家长,他们长大以后,其品行令人堪忧!

4.从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来看,个别的家长认可为“顺其自然”,有相当多的家长“无时间和孩子交流或帮助孩子寻找存在的问题”,还有的家长“有错就狠狠批评或暴打”,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撒谎、打架、说脏话等不良行,家长对孩子缺乏应有的情感交流。

5.从与教师的配合态度来看,个别的家长认为“老师的家访,影响了他的工作”,有些家长“对于老师的家访是不欢迎也不反对”。这些数据虽然占少数,但也充分说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不重视,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没事别来烦我的”一种心态。这加大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脱节,缺少了家庭教育的有力

支撑,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极其有害的!特别是有的家长一旦听到老师反映孩子的不足时,有的“暴打孩子一顿”,有的的家长“不当一回事”,这都加大了学校与家庭沟通的困难。

6.从对孩子的辅导来看,在周末,大部分的孩子在玩或看电视,有少数的家长有时能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有时不能;有的家长无时间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这表明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瑕顾及孩子的学习状况,任其在街头随意游荡和独自一人在家,这不但缺少对孩子学习自觉性的培养,更存在更大的成长隐患!

再加上外来务工家庭居住的周边环境差,居住人群素质参差不齐,语言粗俗,经常会有争吵或斗殴现象发生,直接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负面作用,污染着本性纯洁的孩子心。

(三)、孩子的自身原因

从我校通过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调查问卷中发现四个方面的原因。

1.学习习惯方面:

(1)早晨到校后自觉早读的有30%能做到,65%的学生要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才能自觉读书,5%的始终做不到。(2)课前准备(如准备好教科书、文具,上厕所等等。)80%的能做好,20%的要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做课前准备。(3)课堂上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举手发言,和同学讨论等)的10%,60%的不会,30%有时会。(4)每天的作业70%能按时交,20%有时按时交,10%经常不能按时交。(5)写字的姿势30%正确,70%不正确。(6)课外书20%的经常读,70%很少读,10%不读。

2.文明言行方面:

(1)日常文明用语有70%的学生经常用,25%的学生有时用,5%的学生不用。(2)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有30%经常做,60%有时做,10%不做。(3)课间,会在走廊追逐打闹的有20%是有时,5%的学生经常,75%的学生没有。(4)上网吧或游艺机室的学生有15%有时去,5%经常去,85%没有去。(5)上课或集会时,遵守纪律的学生80%,5%的学生不能遵守,15%的学生有时会违反纪律。(6)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80%,5%的学生不能遵守,15%的学生有时不遵守。

3.生活习惯方面:

(1)如果不能来上学,会向老师请假的学生有90%,10%不会请假。(2)20%的学生挑食,80%的学生不挑食。(3)浪费粮食的行为有10%的学生,30%的学生没有,60%的学生有时有。(4)每周的零花钱有10元以下的学生占98%,有20-30元的学生占2%。(5)用完水电后,会自觉关开关的学生有70%,10%的学生不会,30%的学生有时会。(6)在桌椅上乱写乱画的学生有30%,65%的学生没有,经常乱写乱画的学生有 5%。(7)乱扔垃圾的有40%的学生经常这样做,50%的学生没有经常做,10%的学生有时这样做。(8)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方面,20%的学生自己不做,30%的学生有时自己做,50%的学生经常自己做。(9)如果有心事有40%的学生告诉亲友,60%的学生闷在心里。(10)参加危险的活动(如擅自去游泳,乱动水电,煤气,到危险处玩等)40%的学生有,10%的学生没有,50%的学生曾经有过。

4.健体习惯方面:

(1)能天天坚持锻炼身体的学生有20%,60%的学生不能天天坚持,20%的学生有时能坚持。(2)经常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学生有60%,20%的学生有时参加,20%的学生很少参加。(3)有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学生有70%,30%的学生没有。

三.应对措施和策略

(一)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面向全校少先队员发出倡议:

1.“三别”:告别零食、告别乱扔、告别网吧。

2.“三无”:地面上无痰迹、纸屑,墙壁上无污痕、脚印,课桌上无乱写、无刻划。

3.“三个一”:学生随身携带一块抹布、一个方便袋、一块卫生纸,随时随地注意保持个人和校园环境卫生。

4.“四带”:把礼仪带进学校,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回家里,把谦让带给社会。

5.十好:把课上好、把字写好、把话说好、把路走好、把操做好、把卫生做好、把课桌凳摆放好、把校服穿好、红领巾戴好、把餐用好、把活动做好。

(二)学校根据学生存在问题和成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以下措施:

1.加强学校与家庭的配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学校与家庭的作

用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因此,学校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制度,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认真做好家访工作,尤其是对于品德行为和卫生习惯偏差的学生,做好家校联系记录表,定期进行家访、电话询问,及时有效掌握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重视更新家长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前提,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产生什么样的行动。面对动辄就对孩子打骂和有不良卫生习惯的家长,学校从观念上入手,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外来务工人员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从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问题。

2.开展兴趣活动小组

我校的孩子由于家庭的原因,在外面上兴趣特长班的孩子少之又少,这很难使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很难把孩子的潜力挖掘出来。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每周二开展读经典或书法活动;每周三开展数学思维活动;每周四开展足球训练活动,每周五开展科技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孩子收获不少,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孩子。

3.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这些学生缺少家庭的关爱,班主任、教师要多关心他们,通过交流、谈心,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适时地进行引导和心理疏导。对于他们偶尔出现的违纪行为,要态度和蔼地进行教育、引导。同时,教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多投入情感,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在蓝天下成长!

4.行之有效的评价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有效的评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的评价是重中之重。在当今“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品德行为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为了挣钱而疲于奔命的打工群体,他们的儿女更能充分理解“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社会更需要的是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而“品德”就是基础,我们更重视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希望这些打工子女的身上不能再延续父辈之路,而成为新一代的社会新公民。

我们希望通过引导培养出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行的小学毕业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类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外来务工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载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情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不良行为习惯告别

    和不良行为习惯告别 A:有人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B: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熟的标记。 A:良好的习惯是美好心灵的外在表现。 B: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

    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

    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 -----初二(5)班主题班会 陈瑞祺中学郑雪梅 一、教学目的: 1、 让学生清楚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不良行为习惯。 2、 让学生知道坏习惯的危害性。 3、 让学生明......

    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我班有名男孩,非常好动,没有纪律观念,自控能力差,在幼儿园里表现异常兴奋。上课听讲不认真,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小朋友说话,当老师斥责时才稍......

    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学生)学校: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 1、你说过脏话吗? A、是B、否C、偶尔 2、你有随地吐痰的习惯吗? A、是B、否C、有时 3、你有乱扔杂物的习惯......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问卷调查5篇

    大丰市创新英达学校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问卷调查班级姓名得分同学们: 你们好,为了更好的了解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交往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矫正,从而......

    中学生行为习惯演讲稿

    中学生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一:中学生培养良好习惯演讲稿 国旗下的讲演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太中的秋风和煦轻柔,蓝天白云飘逸悠扬 ,当和......

    中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中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学校实际,首先确定我校初一、二年级学生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研究主体。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间,我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

    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现在的学生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行为取向趋向选择实惠和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