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与管理学
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是消极、被动的适应;二是积极、主动的适应。任何组织要想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都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5.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1)计划。计划就是对未来行为所做的安排。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首先,计划从明确目标着手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保障。其次,计划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最后,计划通过规划、政策、程序等的制定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决策。决策就是针对预期目标,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决策在管理各职能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3)组织。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主要内容是:根据组织目标,在任务分工的基础上设置组织部门;根据各部门的任务性质和管理要求,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4)人事。是指组织根据任务需要,通过选拔、培训、开发等活动为组织各部门、各岗位配备合适人选的活动。(5)领导。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还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指导人们的行为,沟通信息,增强相互理解,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管理的领导职能是一门艺术,它贯彻在整个管理活动中。
(6)激励。激励是人的需要和动机得到强化的心理状态,其作用在于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使人们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4.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进入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涉及的范围来看,包含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5.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约法尔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这五种职能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不同。
6.何谓企业文化?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2)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3)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
7.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其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经验学派。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他们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3)系统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西蒙。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也不是绝对无效,采用哪种理论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第二篇:管理与管理学读书心得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读书心得
根据读书计划,本季度对著名管理学教授周三多所著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一书进行了学习,该书分为七篇二十三章,从管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的前提和本质,管理的基本要求及管理的功能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管理及管理学。通过对该书的学习,让自己对“管理”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一、为何要进行管理?
本书的开篇向我们介绍了管理及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必要性等问题。
1、什么是管理?
对于管理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度及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不同的观点,纵观本书,我认为以下几种观点比较能够诠释“管理”的概念: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2)管理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多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已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或对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不能达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通过上述对管理不同的观点,我对管理分析为: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而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必定是在社会组织当中,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一定的理论和经验以及专业技术。
2、管理的必要性
人类活动的目的就是在不断的劳动、司考、谋划、设计、组织活动中去逐步实现预期目标,而目的的实现不仅仅是靠自身就可以,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一定的资源、科学技术及对他人的依赖,因此也就滋生了管理的必要性:
(1)人类的活动需要资源,而资源的短缺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需要通过管理去解决;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的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化企业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而对于成员,需要一定的管理,对成员进行不同的分工、不同的定位。
二、管理的基本职能
本书指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个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为基本的职能,全书也对该五个职能的作用、内容、过程、方法等进行了全部的分析介绍,针对本书的观点,个人对该五个职能的基本“职能”归纳如下:
1、计划: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即制定目标并确实的为达成这些目标所进行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2、组织: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即根据工作的要求及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根据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机构,使整个机构协调运转;
3、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即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努力。
4、控制:基于外部情况的不断变化,对已制定计划实施的一种把控,使实践活动与计划相吻合;
5、创新: 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与上述各种职能不同,其本身没有特定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职能的结合中表现出自身份存在及价格。
三、管理的基本方法
前述介绍了本书对管理的含义及职能的内容,但如果真正的去实施管理,不是知道什么是管理以及管理的职能就能实现的,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
结合本书的观点,对管理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以下5种:
1、法律方法
即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在微观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法。其实质是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制性、规范性、严肃性等特点;
2、行政方法
即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通过行政组织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与法律方法相比,其还具有权威性、垂直性、具体性等特点;
3、经济方法
即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力的管理方法,不同的经济手段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的作用不同,其具有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等特点;
4、教育方法
即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从多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一种方法,其可以不断的提高人的政治思想素养、文化知识素养、专业水平素质。
5、技术方法
即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根据管理活动的需要,自觉运用自己或他人掌握的各类技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管理方法。
四、管理是一门科学
在学习本书之前,我认为“管理”只是作为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一种技能,只是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运用的具体的方法,没有规律可言、也没有具体的方式方法等,在对本书学习后,让我认识到管理学是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以及原则上的一门系统的科学,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当中,从简单的个人行为,如家庭、邻里关系的处理到公司运行都需运用管理学。
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管理是一门庞杂的科学,人人需要管理、处处都用管理,而仅仅通过对一本书的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论身处管理岗位还是基础员工,都应该运用一种管理的思维进行问题的分析处理,借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第三篇:管理学论文-文化与管理
文化与管理
本学期,我从新看了《管理学》这本书,对管理文化、文化与管理这一部分的内容十分感兴趣,并在结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首先,文化是什么呢?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专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在成为众多学科探究、阐发、争鸣的对象的同时,“文化”也在渐渐对管理行为产生指导作用。甚至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管理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那文化与管理又是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毫无疑问,管理和文化有着及其紧密的联系,文化是管理的精神核心,在任何的组织中,其管理的方法都要受到文化的影响。书本上说到文化对管理有导向力、渗透力和强化力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在看过书本后,我对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结合我找到了资料后,我不但加深了对这三个方面作用的理解,还认为文化对管理还有着其他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在这里,我将结合书本的内容,我查到的资料,还有几个企业文化在实际管理起作用的例子,谈一谈我对文化与管理的认识和一些看法。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力量的源泉。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具有生命力,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能力以及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托普教育有名的的教育培训机构。在托普创业初期,创始人宋如华和公司的元老们共患难,心思都拧在一起,一心一意地想搞好公司。当时托普的工资情况:总会计师(兼职)180 元,总经理 100 元,副总经理 150 元,总工程师 80 元。要知道,当时一包红塔山香烟都要 10 元。创业之初,托普给员工发放的第一个福利用品是每人一件雨披。在创业更早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宋如华率先学会了骑三轮车,像街头的三轮车夫一样,戴草帽顶烈日、穿大衣冒严寒四处送货。在宋如华口中经常提到一个 “忠诚卫士” 的词,他把包括自己在内所有公司成员说成是企业的忠诚卫士,不仅将企业视为自己的家,更把企业的成长视为大家的事业。如此一来,在托普内形成了一种坚忍不拔,吃苦耐穷且很少要求回报的文化氛围。托普由此获得了成长的强大动力。
所以说文化能影响企业成员的行为,当好的企业文化渗透下去,便会对企业成员的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激励、鞭策的影响力。宋如华为托普教育制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在他成功的起步阶段看似事i小,实则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还一直影响托普教育以后的发展。
文化能够为企业提供凝聚力。文化的凝聚力在管理行为中主要可体现为可以为企业找到内在的精神支撑。这种精神支撑可以调节员工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甚至改变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从而能让员工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企业的长期目标结合起来。这样员工会更好地工作,而企业自然会更好地发展。
华为的二次创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企业从一次创业进入到二次创业,需要寻找二次创业的内在精神支撑,华为二次创业的内在支撑在于华为的组织建设与文化建设。华为文化之所以能发挥使员工凝聚在一起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华为文化的假设系统,也就是隐含在华为核心价值观背后的假设系统。如“知识是资本”的假设,“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的假设。再如学雷锋的文化假设是:雷锋精神的核心本质就是奉献,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踏踏实实地做好了本职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的假设系统使全体华为人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政策;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相互利益关系。从而形成文化对华为人的行为的牵引和约束。
华为的文化功能最终决定谁是真正的华为人,确定每个人在组织中的身份和地位的标准是什么?组织成员如何获得机会、职权和待遇,什么是华为的英雄行为和有害行为?这些作用的结果就是文化的凝聚了的作用。华为做到了创建和驾驭文化,并在二次创业中不断升华,提炼企业的文化假设系统,实现对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系统思想传递,促使了二次创业的成功。
文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给出方法和指导。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文化来指导。这里的指导说的是指导企业运作、生产的方法。当企业运作、生产的方法从一种技术性的、经验性的东西,转化为一种文化,那么在企业内,这运作、生产的方法便会有更大的影响,大家也会更主动去学习它、接受它。这也是无形中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动力,这是运作、生产的方法的一种升华。有了好的方法,企业的经济效益自然会提高。
茂名石化炼油大力培育“精细管理”文化。按照将精细管理打造成茂名炼油的特色品牌要求,他们利用月度节能增效会、调度会等时间以“讲故事、抛问题、剖案例、抓转化”形式,大力开展精细管理教育,促进了分部精细管理水平的提升。各车间努力将分部其他单位的精细管理经验成果转化为自身工作业绩,2012年二号常减压、渣油加氢等装置大修借鉴了2011年三号常减压装置大修材料零剩余故事经验,实现了大修计划准确率99.4%的高水平,基本实现材料零剩余。今年以来,炼油分部举办各级精细管理故事会300场,收集到的一线精细故事700多篇,其中有关“绿色低碳”故事110篇。同时,还将改扩建中的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的故事制作成20个DV视频放到分部“改扩建专栏好人好事”专栏上和新员工培训授课前播放,得到员工的欢迎。
可见,成为了文化的管理方法会被企业内部更广泛、更深入的接受,产生一种蔚然成风的效果,然后指导企业的运作和发展。2012年,茂名石化炼油主要指标加工损失率、综合能耗再创历史新低,就是很好的证明。
企业文化的延续能长久地帮助企业的管理。俗话说“企业一年的发展靠领导,三年的发展靠制度,十年的发展靠文化。”可见企业的发展有赖于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续。
康美药业是有名的只要品牌。通过始终坚持他们的5大企业文化精神,康美药业的发展一直充满力量。康美的5大企业文化是:
发现才能发明,发明才有发展—康美药业自创业以来始终肩负将民族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开创人类生命健康事业的时代责任和神圣使命,秉持发现才能发明,发明才有发展的理念,致力于西药研发、生物科技、现代中药融合发展的创新与开拓。
创新才能创造,创造才有创业—康美以哲学智慧融入企业文化,以创新精神培养企业理念,以科学创造推动事业发展。
诚实才能诚信 诚信才有成功—成人达己,成己达人”。康美人深深懂得,只有成就人类的健康、成全社会的和谐,才能成功康美的事业。
善良才能善为 善为才有善报—“心做良田,百世耕之有余”,康美人以和谐之心视物,以博爱之心待人。
用爱感动世界,用心经营健康—这是康美的企业理念,也是康美员工的坚定信念。尽心才能尽力 尽力才有进步。尽心才能尽力,尽力才有进步。吸收汲取一切古今中外的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文明营养,心系万众健康,立志医药济世,成就百年大业。
康美始终坚持这5大企业文化,使自己在发展中一直保持生机和活力。要知道,企业在继续发展,人在继续增多多,规模在不断扩大,原来的制度就不那么管用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靠企业文化提供正能量,创造新管理方法。这也是文化管理的其中一个任务和作用。
通过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组织在初创之时,文化就如影随形客观存在,就像人的躯体和思想同时存在一样。企业想成为一个大企业、成熟企业,一定是在机制建立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文化建设,让价值观和信仰真正成为引导大家前行的旗帜。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企业总是因为认为自己规模小,或者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业务上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创建于发展。虽然生存压力会很多时候把企业压得喘不过气来而迫使企业在最求经济效益的时候忘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我们可以见到,文化会是企业发展内在的动力,也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企业文化作用的最大化就是使员工自动自觉的把自己和企业联系在一起、捆绑在一起,包括把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理想和企业的长期目标联系在一起。这是一般管理活动难以做到的,而只有当企业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总的来说,管理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文化是管理活动发展的生命之源,也是管理活动生存的土壤。反过来,管理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又是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形态。在任何组织中,其管理方法都受到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管理文化的生动体现。因此,脱离文化谈管理的发展都是不可能的,脱离文化实施管理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现代的管理就应该特别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比较文化与管理》[M].陆荣耀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2]《管理文化——管理哲学中的新视野》[M].李兰芬,崔绪治著,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3]《中国哲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M].葛荣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绿色和谐管理论》[M].黄志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与先哲对话》陈志良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10
[6]《管理思想的演变》丹尼尔雷恩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5[7]《外国经济管理最新趋势》黄孟藩、马孜学著,新华出版社,1988,7,9
[8]《文化与管理 》白靖宇著,科学出版社,2010,10,01
第四篇:管理学论文—公寓管理与公寓文化建设
摘要:
高校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2007年我校新校区建成并且部分学生首批入住新校区,新校区的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在几年的努力下,新校区学生公寓整体运行良好,学生住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各项配套设施基本完备,宿舍管理较为规范,为学校的稳定,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模式还不够成熟,再加上一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新校区的公寓管理和公寓文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做为河北科技大学新校区的一名学生,我想对学生公寓管理和公寓文化建设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新校区,公寓管理;公寓文化建设。
1.学生公寓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学生自主性增强,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
高中学生以走读和住宿相结合,而住宿同学们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教室中度过的,宿舍以8人间居多,由于学习压力大,在宿舍时间少,宿舍比较容易管理。而进入大学后,学校是标准的6人间,一个班分到若干个宿舍,相对来说比较分散,而且宿舍安装了防盗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学生独立空间增多,自由时间增多,自由度增大,从而造成了同学之间交流的减少,再加上教师公寓远离新校区,师生之间交流的减少,辅导与同学之间距离的拉大,从而形成了同学之间和漠不关心,师生之间生疏冷漠,集体观念不强,进而使得班级凝聚力下降,同学们责任心下降。久之,造成同学们缺乏学习热情,个人卫生和宿舍卫生差,通宵游戏,夜不归宿,晚起晚睡,甚至校外租房,打架斗殴,打牌赌博等现象。这些给学生公寓常规管理和思想教育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和很大的冲突。如果引导不当,不能即使纠正不良现象,同学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就可能出现自由散漫,懒惰和生活无规律等不良现象。
1.2.学生干部监督管理作用不到位,学生机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公寓文化缺少引导力度,进入大学学生相对分散,没有固定的教室,学生除上课时间大部分在宿舍度过。宿舍成为了同学们休息和娱乐的主要场所,而这些娱乐往往只存在于同宿舍同学之间,缺少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与合作,在学习、思想、价值观的交流上有些封闭。因此班委会和团支部对同学们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减弱,从而造成管理相对松-1-
懈,信息反馈不通畅,使学院对同学们了解的困难,往往等到某些事情发张到严重的程度以后才能反映到学院。造成学院对同学们的指导的不到位和严重滞后。
公寓文化是公寓管理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也是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渗透力和较强的凝聚力。大学是人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在大学公寓这个独特的环境里形成的文化认为比较复杂,特别是一些不良思想,不可避免的影响公寓文化的建设和同学们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比如在某些公寓里,一些宿舍较多的内容是网络游戏,脏话连篇,休闲行令,打牌恋爱等等,很少涉及学习方面的东西;甚至一些同学对游戏高手大肆吹捧,对学习尖子不屑一顾。这些都比利于公寓文化的建设和同学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3.学生认识要求和公寓管理服务之间的冲突
一方面,后勤的职能是服务于学生,但是一些学生认为我交钱我就是上帝,你服务于我理所应当。因此学生对于服务要求比如生活条件,服务管理比较高,以及部分学生不愿意服从宿管人员的管理,认为自己不损坏公共设施管理人员无权干涉我的生活自由,对公寓管理人员有一些抵触心理。
公寓缺乏对学生的开放性:学校实行限电和限制网络制度,学校规定周日到周四每天晚上23:00断电,周五周六晚上24:00断电,每天早上6:00恢复正常供电,这些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不方便,手机不能正常充电等;再者大一不允许连接网线,高年级同学也不能及时使用网络资源,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另外,学校宽带供应缺乏竞争,导致网络管理者缺乏工作积极性,办事效率低,网费较高。
学生公寓实行寒暑假封楼制度,学校每个假期都对学校进行封楼,封楼时间大概一个月,这些对同学们造成很的不便。考研的同学失去了在学校好好学习的机会,留在城市打工的同学失去了原有的住所,在假期不能住在本来属于自己的学生公寓,要想继续留在学校必须去校外租房,这样既不安全,同时还耗费同学们的财力和精力,不利于学习和工作。
2.对公寓管理以及宿舍文化的分析
2.1.公寓管理和公寓文化建设已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高等学校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学生宿舍管理全面走向公寓
化,公寓管理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公寓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休息场所,而是大学生之家,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公寓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我们指导和服务对象的当代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构成了学生公寓特有的人文环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公寓是一个各种社会思潮、各种思想、各种信息的交汇处。因此抓好学生公寓的教育管理工作,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能够使高校的学生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进而确保高校高素质的人才培养。
2.2.学生公寓管理和学生公寓的主要功能。
公寓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而且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公寓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其目标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为学生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学习生活场所,创建高雅的育人环境,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养成,达到管理与育人的双重目的。一般来说,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具有三个主要的功能,一是服务功能,二是管理功能,三是育人功能。
2.2.1.服务功能是公寓管理的基本功能。
公寓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活动场所,大学期间的大部分生活、休息和学习的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良好的公寓环境,是高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不断完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所必需的物质保障条件。
2.2.2.管理功能是公寓管理的手段功能
学生公寓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制度的管理。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导向、规范、协调和激励作用通过这样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过程。
2.2.3.育人功能是公寓管理的根本功能
育人功能是公寓管理的根本功能,也是公寓管理的核心所在。公寓不只是单纯意义
上的休息场所,是一个重要的育人园地,是文化建设的阵地,是养成学生严守纪律、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相互关心的良好行为和高尚道德情操圣地。
3.解决公寓管理问题和公寓文化建的途径
3.1.完善公寓管理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力度,发展公寓管理新模式
健全组织机构,配备精干的队伍是前提;完善制度,有章可循是中心;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是保证;严格管理、严肃纪律是关键;奖惩分明,以奖促管是手段。学校要配备一批责任心强、热情高、熟悉工作的专职干部从事公寓管理,避免或减少临时工等人员兼职从事公寓管理;“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管理工作者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身正为范,将自己树立为模范执行规章制度的践行者,以自己的行动教育、感染学生。同时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发挥榜样的作用。
3.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公寓管理和公寓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学生参与管理不仅能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更有利于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找到工作的侧重面和着重点,给公寓管理带来极大的帮助作用。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和模范作用,积极组织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班级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与学生接触较多,容易进行感情交流,班级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做到与学生“同住、知情、关心、引导”,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思想、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3.3.加强公寓硬件设施建设,满足同学们的合理要求
适当调整供电供网制度,尽可能满足大多数同学们的需要,多方引进网络资源,减少经营上的不正当竞争和消极工作的行为。暑假寒假学生公寓照常对学生开放,定时开宿舍楼门,同时对学生收取少量的管理费用,提高学生公寓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于秋波,郑华.论高校公寓管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
2.唐茂林,张坤.高校公寓管理:学生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
3.杜勇,靳西祥.论学生公寓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大学教育科学,2003;
(4)
4.侯文华.大学生公寓与学生思想教育[J].江苏高教,2002;
第五篇:浅谈福特汽车公司管理理念与管理学
浅谈福特汽车公司管理理念与管理学
作为世界大型汽车生产厂商,福特汽车公司早在成立之初就积极的需找有效地管理方法,早在1912年秋天,在高地的福特汽车公司的办公室里,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就召集有关人员开了一个意义重大的会议,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而后,福特公司做出了一项影响了整个公司近一百年管理理念的决议:公司废除了每天工作9小时的制度,而代之以每天8小时的三班倒制度。员工日薪高达5美元,这在当时是整个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要知道的是当时底特律的汽车工人的平均工资仅仅是2.5美元,后来他又实行了5天工作制,福特这一举措,强调劳资双方利润分配,利益共享的原则,表明劳资双方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协作、双赢的关系
而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泰罗的指导思想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工资和利润都得到增长,使劳资双方的利益在经济发展中统一起来。以高工资和低成本作为最良好的管理基础。这一举措几乎完全将泰罗的理论应用于了实践。而其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给公司带来的高效率,特别是“福特制”带来的飞跃。亨利·福特和库兹恩斯首先是一个商人,然后才是一个慈善家。1914—1916年,福特公司的税后纯利分别为3000万、2400万和6000万美元。仅以1914年为例,按照福特宣布的“利润共享原则”,这一年工人应当得到总共1120万美元的工资,而福特只支付了不到1000万美元。
高工资产生的效益是更显而易见的。首先,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劳动者中最优秀的分子被吸收进厂;其次,这些进厂的工人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无条件地服从,拼命跟上传送带的转动速度以挣到诱人的五美元工资,要么被淘汰,由云集在厂门口跃跃欲试的其他人来代替自己;再次,诱人的五美元并不是为每一位福特工人准备的,例如公司规定,新工人只有在干满6个月的试工期合格后,才能得到五美元的工资,而那些女工、22岁以下的未婚男工、不赡养家眷独立生活的已婚男工、涉及离婚诉讼的男工以及其他“生活方式有问题”的工人都拿不到5美元。根据公司1916年的统计,当年中有
1.4万名工人(即全体工人的1/3)的日工资达不到5美元。
而从1914—1919年的5年中,总共约有5-10%的工人没能得到他们向往的5美元工资。难怪亨利·福特得意地说:“五美元工作日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最好方法。”尽管劳动强度极大,可是工人们还是愿意到福特的工厂工作,劳动力的变更率降低了90%,每天无故旷工的工人比重从原先的10%下降到3‰
按照我们在管理学课堂上的学习,可以得知,泰罗倡导,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而当时的福特公司面对急剧扩大的市场,老福特和他的伙伴们在为源源不断的订单伤透了脑筋。这使得他们在为此所举行的改进管理方式方法会议上直接以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为主题。不仅如此,五美元工作制,不仅符合了泰罗的利益共享主义原则,也是泰罗制定工作定额,选择最好的工人,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的“泰罗制”很好的体现。
同时福特汽车公司认为的:工资的基本内涵是公司伙伴关系只的利润分配。工资担负着员工在车间之外的全部费用,因此应该支付给员工足够多的工资,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这将泰罗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加以解释并发展,并给予了很好的实践,时至今日,也仍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当然,福特公司对于“泰罗制”的运用远不止如此,1913年,亨利·福特运用当时企业推广泰罗制的技术成果,创建了世界上
第一条流水生产线。进一步降低了对工人手工技能的依赖,工人无须动脑思维就可以完成单一而简单的工作,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了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比如:以前采用常规方法的时候,一个员工要做完装配的全部工序,即使他很辛苦地工作,一天从早到晚劳动9个小时,也只能装配35~40台机器,也就是平均每20分钟组装1台。后来,他所做的全部工作被分解成了29道工序,每道工序由专人负责,这样装配台机器的时间就减少一了13分钟10秒。在1914年,公司把流水线的角度提高了8英寸,装配时间又降低到了7分钟。再后来,由于工作熟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使用的时间又降低到了平均每台只需5分钟,而大规模地制造出来时,规模经济诞生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原来买不起相关商品的人成为新的消费群体,市场被创造出来了。难怪后来有人评价说:从某
一意义上可以说,福特制是对泰罗制改进和完善的生产组织方式。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在这时成为提高
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福特和泰罗不约而同地关注同一个问题。
不过,泰罗是从工厂管理出发,福特则是从公司效应出发。用经济学的方法看,两人看待问题的视角一在内部性上,一在外部性上。所以,泰罗在工时研究上努力探索,而福特在扩大市场上孜孜追求。在这一方面,两人具有衔接。如果没有泰罗的研究,福特的市场也开辟不出来。
当然,在创建这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的过程中,老福特也将泰罗提出的把计划(管理)和执行(作业)的职能分离的观点充分的运用于自己的生产线运作当中。他首先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明确:设计人员负责设计,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工人只需要完成简单动作流水线上的分工专业化到最细微的地步,保证每个工人都能够以最简单的方法完成工作,并且寻找最佳的生产模式,无论在设计、生产、管理上都需要寻找最佳的模式,达到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的目的。
而实际证明老福特将泰罗理论完美运用创立的生产线是绝对成功的,1913—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再次实现了翻番,可是在此期间工人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从14336人减少到了12880人。
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后的24年只共生产出了1600多万辆汽车,约占当时世界汽车总产量的50%,确立了福特汽车公司在当时的汽车行业只无可争辩的霸主地位,这样的辉煌成就来源于福特将泰罗管理学精神的合理运用以及前所未有的管理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