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康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中共康县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关于贯彻落实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和全市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暨产业化发展现场会
会议精神情况的报告
市委农办:
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两当等县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深入分析了全市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了“十二五”时期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全市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暨产业发展现场会回顾总结了2010年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工作,交流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验,深刻了分析存在的问题,全面部署了2011年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会议之后,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学习传达,全面贯彻落实。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为了把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和全市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暨产业发展现场会会议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面吃透精神实质,尽快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会议一结束,县上立即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四大班子联席会和政府常务会,认真学习传达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王书记、许市长、市委黄书记、曹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之后,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 人员为成员,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总结分析,并分别召开了全县乡村清洁活动即新农村建设现场检查观摩会和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座谈会,围绕市委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任务,深入分析全县新农村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当前面临的机遇,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市委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宣传县委、政府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重要部署,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会议精神传达到了最基层。
通过层层学习传达和广泛宣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为,这次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和全市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暨产业发展现场会,把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重点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抓住了陇南发展重点,发挥了陇南特色优势,非常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特别是市委王书记的讲话,通篇贯穿了新农村建设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观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已成为全市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通过学习和宣传,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一致表示,要以贯彻落实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和全市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暨产业发展现场会会议精神为契机,立足康县实际,创新方式方法,细化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使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迅速转化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全县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工作合力明 显增强。
二、立足康县实际,明确目标任务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
根据康县实际,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做好“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的文章,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村,通过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村庄环境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改变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感恩意识和文明意识,把群众之间、邻里之间相互理解配合、和睦相处的氛围营造的更浓;通过重点村的产业发展,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全面促进农村发展、社会和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村庄、树立文明健康新风尚、培育思想进步新农民、创造健康向上新生活、探索城乡一体化新路子、提高农业农村工作新水平为目标,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综合整治、保护优先、长效管理”的思路,以精品村、示范村、达标村创建为重点,坚持分三步走战略,第一年抓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年启动产业配套工程,第三年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集中用三年时间,把遍布全县21乡镇占近三分之一的118个重点村建成影响带动全县的示范点,把江武路、康阳路、白望路、小康路、寺长路、康云路、河两路沿线建成文明长廊。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在全县打造一半以上生态特色鲜明、村容村貌整洁、增收渠道顺畅、乡村文化繁荣的生态文明新村,以后逐年扩大,覆盖全县。
(二)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 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优势产业、重点突破”的开发思路和“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壮大龙头、健全市场、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发展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主导产业,统筹发展花椒、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蔬菜等区域重点产业,积极引导发展其它地方特色产品。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科技成果推广运用为动力,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强村能人大户带动战略,采取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农村基层组织、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及龙头企业等开展产销合作,着力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加工、市场化营销、科技化支撑,努力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在以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为基础的前提下,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加强特色农业产业综合管理上来。核桃产业以园艺化管理、品种化栽培为发展方向,以五大措施(刨盘刮皮砸虫卵、涂白、清园松土、施肥、嫁接)普及为重点,以“双十”工程(每户每年集中管理十棵大树、十棵幼树)为突破口,全面落实“四到户”(管理任务到户、干部包片到户、技术服务到户、项目扶持到户),到“十二五”末,核桃产值实现翻一番的目标。茶叶产业以“五化”(茶园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机械化、运作市场化、品牌统一化)为发展方向,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逐步把产业引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市场化运作的良 性轨道,到“十二五”末茶叶产值力争翻一番。蚕桑产业按照稳面积、保大户、增科技、强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稳定保持70%的全省蚕茧量占有率。在继续发展传统养殖业,积极扶持养殖大户的基础上,优先发展大鲵和太平鸡等特色养殖,培育新的增长点,力争“十二五”末,畜牧水产养殖产值实现翻一番的目标。积极发展蔬菜产业,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实现自产蔬菜在县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继续抓好花椒、中药材的生产以及地方特色产品的发展,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在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发展天麻、食用菌产业,推广袋料生产等新技术,逐步限制椴木生产方式,有效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十二五”末全县特色农业产业面积稳定在120万亩,特色农业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特色产业收入力争翻一番。
三、突出工作重点,全面贯彻落实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目标任务要求,坚持乡村清洁活动为载体,以“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为主要内容,以精品村、示范村、达标村创建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原则,突出建设特色,大力实施以“四化四改四结合六有六配套”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产业配套工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工作水平。
1、坚持科学规划,突出康县特色。按照因地制宜、提 升内涵、彰显特色的发展理念,制定出台全县乡村清洁活动的总体规划。结合学习借鉴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聘请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根据全县各村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等不同类别和特点,在充分挖掘各村文化民俗内涵、充分体现康县生态特色的基础上,把一个村作为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作为一个小品来改造,按照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标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及房屋风貌改造设计和实施方案,确定不同的建筑风貌、创建方式和建设标准。对各重点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逐一进行审核,做到没有规划不设计,没有设计不审批,没有审批不建设。
2、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坚持多渠道筹资,积极推行“五个一点”、“八个渠道”的资金筹措办法,即县上支持一点、单位部门帮扶一点、乡镇挤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从上级财政专项、环保、以奖代补、借贷、本级财政、社会捐助、单位帮建、灾后重建八个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加强项目资金整合,通过规划整合项目,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按照“集中管理、分类申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凡是用于农村建设的农业、林业、扶贫、环保、交通、水利等各类项目资金原则上全部整合到乡村清洁活动中来,向重点村倾斜,有效破解乡村清洁活动资金筹集难题。
3、创新工作载体,夯实发展基础。把开展以“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清洁活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狠抓各项工作任务落 实。
一是围绕“建生态村”,加快基础建设。以解决群众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等“六难”问题为突破口,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实施“四化四改四结合六有六配套”工程,“四化”: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房屋亮化;“四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庭院;“四结合”:即把乡村清洁活动与农业综合示范点建设、生态旅游开发、灾后重建后续项目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六有”:即村有场(垃圾场)、社有池(垃圾池)、户有箱(垃圾箱)、人有厕、畜有圈、机有棚(农机和柴草棚);“六配套”:即把乡村清洁活动与村级组织活动及农民教育培训阵地建设、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建设、便民小超市、医疗卫生服务、惠农政策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相配套,努力提升创建工作水平,改变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新村,有力加快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是围绕“做文明人”,加强精神文明创建。结合灾后重建成果的宣传,采取巡回演讲、爱国主义电影展映、感恩征文、唱红歌等方式,在全县扎实开展感恩主题教育,营造人人知恩、人人感恩的良好氛围。在乡村清洁活动中,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家庭》活动、“十大孝亲敬老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发展环境。注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和弘扬地方文化特色,破除农村不良陋习,改变群众生产生活习惯,树立科学、文明的新风尚。
三是围绕“走富裕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配套工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劳务输出等一系列措施,逐步调整传统单一的增收模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在特色产业发展上,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优势产业、重点突破”的开发思路和“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壮大龙头、健全市场、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发展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主导产业,统筹发展花椒、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蔬菜等区域重点产业,积极引导发展其它地方特色产品。通过扩基地、状规模,兴企业、深加工,创品牌、建市场等措施,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提质增效。在劳务输出上,加大政府引导,强化技能培训,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短期向长期转变,由分散流动向固定企业和用人单位转变,不断增加劳务输转收入。同时,组建养殖、中药材种植、劳务输出、建筑、购销运输等群众增收产业互助组,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计划,人人有增收项目的致富格局,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增长。
(二)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
围绕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我县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抓好特色产业规模化基地建 设。从我县实际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合理划分产业层次,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围绕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主导产业,花椒、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食用菌四大区域性重点产业,蔬菜、小杂粮、银杏、蜂蜜、油橄榄五大地方特色产品,进一步落实措施,大力实施能人强村大户带动战略,全力加快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核桃产业围绕把我县建成全国优质核桃生产基地的目标,以嫁接苗栽植和品种改良为主,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实现核桃产业整县全覆盖;茶叶产业围绕把我县打造成西北茶叶生产强县、茶叶生态观光旅游名县的目标,以阳坝、两河、铜钱、三河、白杨等乡镇为重点,努力做大做强做优;蚕桑产业围绕把我县建成全国优质蚕茧主产区的目标,以窑坪河、大堡河流域为主线,突出云台、大南峪、大堡、长坝、王坝等乡镇,辐射中北部13个乡镇规模发展,保持蚕桑产业的生产优势,稳定70%的全省蚕茧量占有率。花椒产业以平洛河流域为重点,把中北部16个乡镇建成花椒主产区。畜牧水产养殖重点抓好大鲵养殖和太平鸡养殖,充分发挥我县自然资源优势,因势利导,科学规划,稳步发展,以青河片、阳坝片、三河店子片为核心区,把我县建成全国重点大鲵人工养殖基地;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林地资源,把太平鸡作为一个主要的生态养殖品种来培育,以阳坝为中心大力发展,逐步覆盖两河、铜钱、大南峪、长坝、大堡、豆坝、店子、迷坝等8个乡镇,把康县太平鸡打造成为一个全国叫得响的品牌。积极引导和鼓励千家万户发展猪、牛、羊的传统养殖,重点扶 持养殖专业大户。中药材产业以阳坝为中心,辐射铜钱、三河、白杨、两河、迷坝、大南峪等乡镇,把我县建成全省天麻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柴胡种植和杜仲栽植,把康北的12个乡镇和康中的碾坝乡、豆坝建成全县柴胡主产区,把两河镇、白杨乡、岸门口镇3乡镇建成全市杜仲主产区。以城关、王坝、碾坝、岸门口等乡镇为重点,抓好设施蔬菜生产,提高科技含量;在平洛河、大堡河和窑坪河流域川坝河谷区,发展以拱棚、地膜为主的冬春反季节精细蔬菜及露地蔬菜;以康南5乡镇和迷坝为重点发展食用菌,在抓好段木栽培的同时,积极推广袋料栽培,保护林地资源;在豆坝、店子等乡镇推广小杂粮种植,在太石、平洛河流域积极发展油橄榄。通过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推动特色农业集中连片,大规模发展。切实抓好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按照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布局,在优势主导产业领域突出抓好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建设,努力培育形成一批基地面积达到千亩以上的专业村和万亩以上的示范乡镇,形成各产业跨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同时,重视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特色农业基地配套建设小型水利和田间道路,提升基地建设水平;认真实施好包括土地整理、水土保持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内的各类建设项目,为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的扩张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加大龙头企业建设,着力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商品率。充分发挥好独一味生物制药公司、龙神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扶持现有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按照“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带 动力强”的原则,采取政府扶持引导、提供优惠政策、启动民间资金、整合利用资源等措施,全力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核桃、蚕桑、中药材产业加快建设集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对茶叶、食用菌、花椒等加工企业整合资源,建立以利益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的共同体,尽快改变企业小而弱、品牌多而杂的局面。按照产业布局,明确任务目标,组建专门班子,落实工作责任,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建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把企业注册登记、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各个方面的支持落实到位,加强对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的评定、推荐、申报工作,使更多的龙头企业跻身更高层次、享受更多的优惠待遇。加快王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吸引龙头企业进入园区,实现龙头企业建设的新突破
三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实现特色农产品市场化营销。围绕交通干线和产业基地布局,结合城镇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把市场建设纳入县城及重点小城镇建设之中,在周家坝、平洛、长坝、大堡、云台、大南峪、城关、碾坝、王坝、豆坝、岸门口、铜钱、两河、阳坝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成一批规模大、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到2015年新建专业市场10个。同时,对现有专业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整顿市场经营秩序,提供优质服务,优化营销环境,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发展农产品专营店,建立网上交易市场,发布供求信息,积极开展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工作,努力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营销,大幅度提升特色农业的经济效益。积极引导和鼓励能人大户、农技人员、村社干部和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供销组织等创办专业合作组织,提升专业合作组织的自身发展和服务能力,重点抓好10个示范合作社建设工作,使全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50家以上。总结推广阳坝天麻合作社、城关核桃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提高全县专业合作组织的整体服务水平。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特色农业科技化含量。核桃产业以“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为重点,力争5年内实现70%的实生苗嫁接和老品种的高接换优,在以银杏大蚕蛾、栎尺蠖为主的核桃树病虫害防治上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开展群防群治,迅速遏制病虫害的蔓延趋势。茶叶产业以低产茶园改造及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努力提高茶叶单位产量和效益;蚕桑产业以培育优质桑园和提高养蚕批次为重点,努力增加养蚕数量,提高养蚕收入;花椒产业以综合管理和优质新品种替代为重点,落实综合管理各项技术措施;中药材产业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GAP生产为重点,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畜牧业以发酵床生态养猪、黄牛冻配改良、畜禽生态放养为重点,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蔬菜产业重点抓好山区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设施栽培,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加快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水产网箱养鱼、大鲵人工养殖技术、食用菌袋料栽培和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大力推广各种“高效田”种植模 式,逐步用新技术改造替代传统技术。同时注重花椒、茶叶等农产品采收、加工设备的引进,提高劳动市场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一批适合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优良品种,确定为我县的主推品种,加快优良品种推广步伐。核桃、茶叶、蚕桑、花椒等产业通过嫁接、新植、补植等措施,更新品种,提高良种普及率。畜牧、蔬菜等产业每年引进一些新品种,对适生强、产量高、品质优的新品种重点进行推广,从源头上保障和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的品质。充分利用县农广校、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依托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返乡人员作为培训农民的重要力量,有效发挥他们在农民培训中的作用。通过培训使全县80%以上的青壮年农民掌握相关的实用技术和加工营销技能。整合农业、林业等部门技术人员力量,发挥农业科技人员一专多能的优势,建立在生产一线、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服务的新机制。畅开出口,把好入口,充实农业科技队伍,优化人员结构,把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作为全县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任用,支持科技人员学习、深造和参加学术交流,开阔视野,提高素质。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领办经济实体和专业合作组织。
五是全力抓好示范点建设,积极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把办点示范作为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大举措,主导产业密集布点,区域产业合理布点,高起点制定创建标 准,高水平落实创建措施,尽快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高、在全省叫得响的大示范点,通过示范点引领特色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示范点建设上,结合我县实际尽快制定《康县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标准和技术要点》,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一个产业要成立一套班子、确定一名领导、组建一支队伍、制定一个方案。乡镇有一半以上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抓示范点建设,相关业务单位70%以上的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包抓示范点建设,驻点蹲守抓落实。创造条件,支持、鼓励、选拔一批年轻有为的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示范点创办工作,为他们提供生活方便,及时解决办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优先给办点人员评聘上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优先评选年度单位先进个人,对办点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开创人人争办点、人人办好点的良好局面。到2015年,全县力争建成各类特色农业产业化示范点140个。
六是加大监管力度,大力开展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尽快制定核桃、茶叶、蚕桑、中药材、花椒等产业生产标准、质量标准,并积极申报认定国家标准,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加强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申报国际、国内认证,使更多的特色产品获得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市场准入资格。充分发挥我县良好的生态优势,打好生态牌、绿色牌,利用市场手段,对现有品牌进行必要的整合,统一打造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充分依托独一味药业和龙神茶叶的市场品牌效应,积极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依 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开展地理标志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中药材GAP生产基地认证、加工企业GMP认证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和创建产品品牌。力争培育出更多的农产品名优品牌。尽快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动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加快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委托检验和执法机关监督抽检相结合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形成对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通过检测监管,严厉查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树立和维护我县农业特色产品绿色、生态、环保、安全的良好形色和市场声誉,以良好的质量谋求更大的发展,争取更高的效益。
中共康县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2011年7月7日
第二篇:中共吴江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中吴吴吴吴共吴江江江市江市江市市委农村工市财农村商老区开发扶贫开
吴委农〔2007〕8号
作办公政业银促进发协室 局 行 会 会
关于落实2007扶贫贴息贷款的意见
各镇农村工作办公室、吴江经济开发区农村发展局经济服务中心、汾湖经济开发区地方发展局农经科,各镇财政所、农村商业银行支行,各“两会”分会:
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要在已实施10年的开发式扶贫到户的基础上,持续抓好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工作,扶持相对贫困户(低收入户)创业、就业,以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力争及早实现小康。为此,对2007年的扶贫贴息贷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信贷指标。市农村商业银行对全市核定扶贫贴息贷款 指标总额为1000万元。分配原则:松陵、同里、盛泽等三个镇各80万元,平望、震泽、桃源、七都、横扇等五个镇各100万元,汾湖镇200万元,吴江经济开发区60万元。如确需增加指标,可单独申请。“两会”各分会要根据农村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设置和扶持对象的分布情况,及时将指标分解到业务独立的支行,具体负责辖区内的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工作。
二、投放对象。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对象,可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到户形式,即把扶贫贴息贷款直接投放给有致富志向、有生产场所、有经营能力、有还贷信用,扶而能上的相对贫困户(低收入户)。另一种是间接投放形式,即对无能力自主开发项目的贫困户,把扶贫贴息贷款间接投放到场圃、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体和种养大户,由能人吸纳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帮带。采取这种形式,要按照贷款的额度,通过协议或合同形式,规定帮带一定数量的贫困户(劳力)就业。帮带对象由村民委员会选送,具体名单经“两会”分会审核后存档备查。
三、贷款手续。扶贫贴息贷款投放手续,按信贷原则办理;信贷期限,一般以生产周期为宜,少数属于跨的生产项目,可跨安排,以不超过一年为限;贷款利率,按农贷基准利率计算。
四、财政贴息。财政贴息的结算,贷款户(单位)在归还贷款时,必须全额付清应付的利息。然后,凭农村商业银行结 息凭证,经“两会”分会审核确认后,到镇财政所领取50%部分的贴息。各财政所要遵循先付贴息,后向财政局预算科结算的办法。对于吴江经济开发区和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的贴息,经征求两区财政局同意,由两区财政局直接发放50%部分的贴息。对扶贫贴息贷款发放到帮带单位(人)的,所得的贴息,应全部返还给帮带的贫困户(劳力),或用于应得的福利。
各镇已筹集的扶贫风险基金,由财政所或农村工作办公室单独建帐,专户存储在农村商业银行,严格管理制度,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中共吴江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吴
江
市
财
政
局
吴江市农村商业银行 吴江市老区开发促进会 吴江市扶贫开发协会
二○○七年三月八日
抄报: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吴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抄送:各镇党委、人大、政府,吴江经济开发区农村发展局、财政局,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地方发展局、财政局,存档。
第三篇:中共兴化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中共兴化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兴化市民政局
兴委农[2009]26号
━━━━━━━━━━━━━★━━━━━━━━━━━━━━
关于修订完善《村务公开目录》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适应农村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加强村务公开指导和规范工作,现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兴委办[2009]100号)精神,对村务公开目录修订完善工作,特作如下通知:
一、村务公开目录修订的基本原则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市统一修订完善村务公开目录,完善村务公开内容,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健全村务公开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村务公开目录修订的基本内容
村务公开目录以2007年公布的内容为基础,按照近两年村务管理工作情况,相应进行修订和完善。村务公开目录内容主要包括:村务公开内容、村务公开形式、村务公开程 1 序、村务公开时间。修订后的村务公开目录,是全市村务公开统一的基本内容,各乡镇要认真研究,付诸实施,确保村务公开内容全面、详细公开。村务公开目录内容详见附件。
三、村务公开目录实施的基本要求
按照修订后的村务公开目录和农村工作实际情况,市委农工办每季度下发通知,明确村务公开工作重点。乡镇经管站根据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具体情况,部署落实村务公开工作;要建立村务公开管理台帐,对村务公开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每次村务公开工作资料必须统一归档保存。乡镇民政部门要积极参与和配合村务公开工作,共同推进村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村务公开目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情况,各乡镇要及时向市委农工办和市民政局进行反馈,并加以修正和完善,确保村务公开目录更具指导性和实用性。
附件:兴化市村务公开目录
中共兴化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兴
化
市
民
政
局
2009年7月6日
附件:
兴化市村务公开目录
一、村务公开内容
(一)政务公开内容
1、村民委员会任期工作目标。
2、工作计划及其完成情况。
3、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内容、建设进程、完成情况。
4、村干部分工及便民联系方式。
5、村干部责任目标及其完成情况。
6、村干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及制度情况。
7、村干部选举任用、上级考核奖惩、任期和离任审计、述职述廉评议情况。
8、村集体评选、推荐及受表彰、命名、奖惩情况。
9、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情况。①一胎、二胎准生证发放及生育; ②育龄夫妇的绝育、节育; ③独生子女的领证及奖励;
④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发放对象及数额;
⑤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
10、征兵政策、应征对象及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情况。
11、农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及享受对象和补助标准。
12、农村大病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补偿情况。
13、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下拨和社会捐赠救灾救济款物的数量、发放的原则与条件,以及确定的发放名单、数量等。
14、农民种粮补贴、水稻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涉农补贴。
15、有关支农惠农政策。
(二)财务公开内容
16、村级资金预算情况。年初,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村集体当年资金收支预算方案。
17、村级资金决算情况。年末,全年资金收支实际情况。
18、村级财务收支情况。⑴收入部分:
①、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的各项收入; ②、发包及上交收入; ③、补助收入; ④、捐赠收入; ⑤、投资收益;
⑥、其他收入(利息、固定资产及产品物资的盘盈收入等)。
⑵支出部分:
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支出;
②、“四属”、困难户补助费,计划生育费用; ③、报刊费、电话费、水电费、村级办公费、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交通补助费、学习培训费;
④、村干部报酬和误工补贴、村干部保险费;
⑤、退职干部补助,退职干部、老党员、特殊对象等慰问费;
⑥、村财务费用,村民代表参加村务管理活动(含村务公开监督、民主理财、议事、村民代表会议等)误工补助;
⑦、奖励资金、公益事业经费; ⑧、其他支出项目及金额。
19、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购置、处置等)情况。20、村级集体债权明细及变化情况。
21、村级集体债务及新的举债情况。
22、村级当年收益及收益分配情况。
23、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范围、标准、总额及使用、管理情况。
24、土地征用面积、补偿标准以及补偿款分配、管理等情况。
25、新农村项目建设资金筹集、使用情况。
26、村级民主理财及财务审计情况。
(三)事务公开内容
27、村级道路、水利、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项目的立项、经费筹集、招标投标及实施情况。
28、村集体土地、房屋、企业、林地(果园)、鱼塘(水面)、圩堤等村级集体资源被征用、开发、承包、租 赁、入股等情况。
29、宅基地的规划、申报、审批和使用情况。
30、旧村改造规划、拆迁补偿标准及拆迁户补偿数额。
31、村民代表参与管理监督事项的实施情况。
32、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有关事项及其办理情况。
33、应当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四)群众意见
34、村民对村务公开、村“两委会”工作、村干部述职述廉提出的质询、意见和建议及落实整改情况。
35、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
二、村务公开形式
村务公开形式以公开栏公开为主,同时可以通过广播、“明白纸”、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听证会、质询会等形式进行辅助公开,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公开。
村务公开栏设置要求为:
1、在位置醒目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适用的村务公开栏。
2、按照政务公示、财务公开、事务公议、群众意见等栏目进行设置。
3、在村务公开栏旁设立意见箱,广泛收集村民意见或建议。
4、村务公开栏的实际公开面积,一般情况下不得少于8平方米。
5、合并村的每个自然村均要设立公开栏。
三、村务公开程序
为了保证村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各村必须严格公开程序。村务公开的基本程序是:
1、村民委员会或村民代表根据实际需要和工作安排,提出公开内容。
2、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公开内容进行审核。
3、村民委员会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予以公布。财务公开的内容,需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和乡镇经管站审核后公开。
4、村民对村务公开内容有疑问,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反映或直接向村党组织、村委会查询,村委会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在3日内予以解释和公开答复;需要完善、处理的,约期与村民见面答复。村民对解释和答复不满意,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有权督促村委会进行复查处理,并重新公布。
四、村务公开时间
(一)固定公开的内容:
1、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一季度)。
2、村两委会工作计划(一季度)。
3、为民办实事计划(一季度)。
4、村干部分工情况(一季度)。
5、上财务收支及集体积累。(一季度)
6、上村干部报酬、误工补贴(一季度)。
7、上债权债务情况(一季度)。
8、财务收支预算方案(4月份)。
9、“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事项(5月份)。
10、粮食直补面积及惠农政策宣传落实情况(5月份)。
(二)每季(下季度首月1 5日前)或每月(次月1 5日前)公开的内容:
1、集体财务账目;
2、社会救助和困难户情况;
3、人口出生、节育措施落实等情况;
4、生育对象计划安排、照顾二胎生育对象;
5、宅基地安排情况;
6、其他正常村务事项。
(三)及时(2日内)公开的内容:
1、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民委员会工作计划、村干部分工等有调整变更的。
2、集体资产招投标情况。
2、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及其实施情况。
3、村干部民主评议、任期和离任审计及奖惩情况。
4、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以及群众关心的事务。
5、村级集体“三资”新增和处置情况。
6、公益事业项目的立项前、实施过程中、竣工验收后。
7、村民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
第四篇:中共滕州委办公室文件
中共滕州市委办公室文件
滕办发〔2018〕32号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月专项活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市直各企事业单位,省、枣庄及外地驻滕单位,市人武部,滕州经济开发区:
《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月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滕州市委办公室 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7月2
4日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做好日常各项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以下整治提升行动。
(一)市容市貌整治提升
1.整治占道经营。加强对流动商贩和小摊点的管理,集中解决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店外作业、乱摆乱放、乱扯乱挂、露天烧烤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规范各类临时便民摊点群、临时瓜果摊点群管理,明确业主单位,落实管理人员驻点严格管理。(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2.整治户外广告。清理违法户外广告和破损广告牌,清除占道摆放的落地广告牌。加强对乱贴乱画的清理力度,对乱贴乱画信息进行全面收集,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查处,涉及违法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并通知通信公司停机。(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各通信公司)
3.整治易乱领域。彻底整治城区废品收购点、洗车场(点)以及餐饮业油烟污染问题,对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坚决取缔、停业或者搬移。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区犬只管理的通告》,规范犬只饲养行为。(责任单位:市水利和渔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畜牧兽医局、市食药监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公安局、市卫计局、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4.整治交通秩序。保持整治三轮四轮电动车的高压态势,划局、市建工局、市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环境卫生整治提升
1.提升城市公共区域环境。对城区主次干道、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等区域内的垃圾、杂草、杂物、卫生死角、乱堆乱放、污水外溢、路面及墙体污染等进行彻底清理整治。加大公共区域动态保洁力度,根据天气状况调整路面洒水时间和频次,对路面、各类环卫设施设备进行冲洗、擦洗,确保全方位、全天候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卫计局、各街道办事处)
2.提升市场内外环境。落实划行归市、食品卫生、活禽宰杀、农药残留检测等各类市场管理制度,对市场内乱扯乱挂、乱堆乱放、占道经营、污水漫溢、货物出摊位、摊点外溢、拥堵通道以及车辆进入市场内等现象进行全面整治规范,保持市场内及周边环境整洁有序、清洁卫生。(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食药监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3.提升背街小巷和小区环境。发动小区居民主动参与清洁行动,开展卫生大扫除,自行清除住户门、单元门、楼道内的小广告、垃圾杂物,自觉清理绿地种菜、饲养家禽;全面加强小区内外环境保洁,清除卫生死角,清理乱堆乱放、乱扯乱挂、乱停乱放、私拉乱接、乱贴乱画等;加强背街小巷和小区各类环卫设施、公用设施的日常维护,确保设施齐全、功能完好、使用正常;加强背街小巷和小区内外垃圾收运管理,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确保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各街
标准缴纳建筑垃圾处置费,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手续,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建设单位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同时,要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运输。(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住建局、市建工局)
3.加强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涉牌涉证违法行为、违反道路运输管理规定行为以及未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建筑垃圾准运证》擅自处置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堆放或运输途中抛撒建筑垃圾等违法行为。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依托数字化管理及视频监控系统认真审查,固定证据,依法予以立案处罚。(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四)病媒生物防治整治提升
1.开展集中“大消杀”活动。市卫计局牵头做好环境卫生大消杀活动,立即组织各专业消杀队开展一次城区范围内的大消杀活动,负责做好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区域的蚊蝇消杀工作;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做好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车、运输车、垃圾箱体、公共厕所等区域和部位的消杀工作;市住建局负责组织物业公司做好各自管理小区的消杀工作;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老旧居民小区、无物业管理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以及各自辖区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各个环节的消杀工作。(责任单位:市卫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住建局、各街
户宣传动员,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新闻媒体要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把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月专项活动作为近期宣传报道的重点之一,在电视、报纸、网络等载体上设立专栏、专版,对行动中涌现出的好典型、好经验及时宣传报道,对反面典型坚决予以曝光,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严格督查考核。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创城办、市城管委办公室要加强对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月专项活动的督导调度,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对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回访销号制度,对工作不落实、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达标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中 共 滕 州 市 委 办 公 室
2018年7月24日印发
第五篇:中共鲁甸委办公室文件
中共鲁甸县委办公室文件 鲁办发〔2018〕19号
中共鲁甸县委办公室
鲁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鲁甸县2018年财政涉农资金 统筹整合实施方案(调整)》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
根据上级要求,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对《鲁甸县2018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整,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鲁甸县委办公室
鲁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11日
鲁甸县2018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
实施方案(调整)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方案》(云厅字〔2016〕20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安排部署,进一步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加大统筹整合力度,确保完成2018年脱贫任务,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市脱贫攻坚“133”工作思路为指导,按照“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到县的原则,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改革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
(二)统筹目标。以摘帽销号为目标,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扶贫开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提高资金使用
精准度和效益。继续巩固提升减贫成果,促进脱贫群众能持续增收,确保完成2018年脱贫目标;统筹财政涉农资金,为到2019年实现贫困县摘帽,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资金保障。
(三)基本原则
1.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围绕统筹整合使用资金的目标,鼓励各部门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彻底打破“撒胡椒面”和“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困局,集中财力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统筹协调,权责匹配。做到上下统筹、条块统筹,坚持以统筹财政涉农资金为主体,带动统筹其他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各种资源和各方面力量,增强县级统筹功能,合力支持资金统筹整合工作。
3.精准发力,注重实效。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要与脱贫成效紧密挂钩,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着力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精准投入。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合县财政、住建、交运、农业、林业、水务、扶贫等涉农单位规定可整合的资金,集中投入到2018年脱贫地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基础改善等到村到户工程,因村因组因户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使用效益,实现贫困乡镇、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自我发
展能力显著增强,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按照规定时限脱贫退出。
实现文屏镇小冲社区、阳光社区、普芝噜村、崇文社区,桃源乡鸭子塘社区,茨院乡和谐社区,江底镇洗羊塘村,火德红镇李家山村、银厂村,龙头山镇龙井村、新民村、骡马口社区,乐红镇官寨社区、对竹村,水磨镇新棚村、黑噜村、营地村17个贫困村出列,19346贫困人口脱贫(其中:文屏镇31人、桃源乡152人、茨院乡66人、江底镇48人、火德红镇142人、小寨镇315人、龙头山镇210人、乐红镇2899人、龙树镇3322人、新街镇2637人、水磨镇6821人、梭山镇2703人)。通过重点帮扶,实现乐红镇、水磨镇、梭山镇3个贫困乡镇达到摘帽;乐红镇新林村、乐红村、施初村,龙树镇新乐村、塘房村,新街镇新街社区、转山包村,水磨镇铁厂社区、水磨村、拖麻村、岩头村、滴水村,梭山镇梭山社区、甘田村、埂底村、妥乐村、查拉村、挖水村、黑寨村19个贫困村达到出列,24238贫困人口达到脱贫(其中:乐红镇2071人、龙树镇3048人、新街镇3483人、水磨镇8049人、梭山镇7587人)。
三、工作措施
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为统领,通过整合涉农资金,突出重点、精准投入、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顺利推进。
(一)建立机构
为理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协调工作机制,成立财政涉农资金
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扶贫的县委领导和分管财政、扶贫的县政府领导担任,县纪委,县发改局、工科局、民宗局、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住建局、交运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文广旅局、扶贫办、审计局、畜牧局、移民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财政局,由杨斌兼任办公室主任,王文杰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成员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组成,全面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和组织协调等工作。
(二)健全制度
按照《鲁甸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涉农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资金整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领导小组牵头、部门实施、共同配合”的领导协调及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明确职责
1.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统筹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审议全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实施规划和实施计划;督促检查全县涉农资金整合进展情况,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绩效考核;协调解决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项目审核和资金审批工作;加强对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完成县
委、县政府围绕脱贫攻坚安排的其他涉农资金整合相关任务。
2.县财政局:负责做好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筹备领导小组会议;拟订涉农整合资金管理办法;按照领导小组批复的实施方案,下达涉农资金;履行财政监管职责,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发挥效益,切实加强风险防范;完成县委、县政府围绕脱贫攻坚安排的其他涉农资金整合相关任务。
3.县发改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配套政策;争取中央和省、市涉农项目支持;指导各部门按投资项目管理要求,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做好项目调研指导、督促检查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项目建设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完成县委、县政府围绕脱贫攻坚安排的其他涉农资金整合相关任务。
4.县扶贫办:牵头编制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县级项目库,完善脱贫攻坚规划并将规划提供到涉农资金相关部门;根据脱贫规划,初审涉农项目计划;督促项目建设及资金监管;完成县委、县政府围绕脱贫攻坚安排的其他涉农资金整合相关任务。
5.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做好本部门项目与脱贫攻坚规划的衔接,协助乡镇做好项目实施精准到村、到户、到人;会同有关部门和乡镇做好扶贫项目的选择、编制、审查;负责本部门项目的落实、建设和管理;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管理;完成县委、县政府围绕脱贫攻坚安排的其他涉农资金整合相关任务。
6.项目实施单位:配合项目主管部门做好项目选择、编制、审查;负责项目前期工作的落实,确保项目实施精准到村、到户、到人,配合部门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完成县委、县政府围绕脱贫攻坚安排的其他涉农资金整合相关任务。
四、整合资金
(一)资金整合范围
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一是中央层面20项资金和省级层面21项资金;二是市级安排的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农业专项资金、林业资金、水利资金、农村危房改造与抗震安居工程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专项资金,以及市级安排的其他涉农资金;三是县级层面预算安排的可统筹使用的涉农资金。
(二)整合资金支持重点
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培育、雨露计划、扶贫助学等。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支持农村公路、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村级活动场所、人居环境改善、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和农村安全饮水、人行便道、耕作便道等建设。
2.农业产业培育。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专业大户发展种植
业、养殖业、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小额贴息贷款发展农业产业;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承接来料加工订单和市场营销;使用农业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等。
3.其他。雨露计划、扶贫助学等。
(三)资金整合方式
财政涉农资金领导小组统筹相关涉农部门,将纳入整合范围的涉农资金进行汇总,按照“乡镇提需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核实—县定盘子—乡镇、部门组织实施”的机制,统筹安排使用涉农资金。
1.逐步推进合并整合。将中央、省级、市级层面及县级财政整合目录范围内项目的资金进行整合。
2.项目申报。项目申报必须符合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乡镇根据村申报的项目情况,审核拟定项目需求计划,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行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核准,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更新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由财政涉农资金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项目库中的项目反馈到项目主管单位,项目主管单位根据符合要求的项目向上逐级申报,同时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逐级向上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申报。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脱贫攻坚项目储备,项目规划必须实,做到项目成熟一个、申报一个、资金到位一个,项目一经批准后,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3.项目落实。按照“项目实施单位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县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统一审批下达,由实施单位组织实施,并对项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承担主体责任;各项目主管部门牵头对相应项目实施监督和指导;实施主体及时组织项目实施,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招投标、工程监理、项目公示等工作,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整合资金安排及拨付
1.资金安排。纳入整合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按原渠道下达到县后,财政涉农资金领导小组办公室按中央、省、市各级各类资金详细记录预算指标来源,由财政涉农资金领导小组根据《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安排预算,将调整后预算资金下达给实际使用单位(项目实施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做到“转账核实、明细完整、台账清晰、对账及时”,各相关部门及财政局要建立完善明细台账,按时核对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2.资金拨付。项目资金实行项目进度拨款原则。县财政局根据县人民政府批复及资金到位情况下达预算指标到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及工程进度情况分别完善项目资料和资金拨付申请,报送项目主管部门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按程序向县财政局请拨资金。
(五)整合资金规模及投向
2018年统筹整合发改、民宗、国土、住建、交运、农业、— 9 —
林业、水务、扶贫办、农开、综改、供销社等部门财政涉农资金37459.04万元。一是从资金来源分:中央资金24871.24万元,省级资金11520.09万元,市级资金1067.71万元。二是从资金使用项目类别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354.723万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6539.417万元,其他(雨露计划)资金564.9万元。三是从资金使用对象分:贫困村投入35309.82万元,其他投入2149.22 万元。
五、项目规划
结合各部门、各乡镇核准的项目需求及县级项目库,围绕2018年脱贫出列的目标任务,按照“保基本、补短板、促攻坚”的原则,将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发展、其他(雨露计划、扶贫助学)3个方面。
(一)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354.723万元。
1.农村交通。总投入资金11394.903万元。一是投入资金8805.903万元,新建硬化改造乡村道路35条171.733公里。分别是:银屏村、西屏村老屋基—铁厂(窄路基路面改造)11.86公里,翠屏村、银屏村老屋基—铁厂(窄路基路面改造)10.049公里,黑寨村马路岩脚至文家坪子8.5公里,龙头山—龙井(窄路基路面改造)9.616公里,龙头山—龙井(窄路基路面改造)4.653公里,田合—马鞍山9公里,银厂至沟边5.1公里,桃源回族乡箐门村尤家湾自然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尤家湾至箐门公
路)0.806公里,龙头山镇骡马口社区骡马丫口至老房子村组道路硬化4.5公里,龙树镇塘房村棵松林自然村孟加伟家到郑刚凡家道路硬化3.5公里,龙树镇古寨社区南门自然村古寨小学道路硬化0.3公里,新街镇新街社区大蒿地自然村道路硬化1公里,新街镇闪桥村王家坪子自然村河边安置点到新街社区李家河边0.7公里,新街镇坪地营村陈家海子自然村道路硬化2公里,新街镇转山包村大海子自然村道路硬化2.2公里,水磨镇水磨村阿噜块自然村节制闸至店子道路硬化0.4公里,水磨镇水磨村小凉山自然村变电站—小凉山道路硬化4公里,水磨镇水磨村大水塘自然村关山河—大水塘—岩脚—姜子树道路硬化2公里,水磨镇滴水村、营地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道路建设12公里,水磨镇岩头村杉树堡自然村民族团结示范村道路建设0.96公里,文屏镇小冲社区新冲民族团结示范社区道路建设0.5公里,桃源回族乡铁家湾村第十村民小组民族团结示范村道路建设1.5公里,梭山镇挖水村组道路1.4公里,文屏镇村级路和村内道路6.8公里,桃源回族乡村级路和村内道路3.135公里,茨院回族乡村级路和村内道路4.07公里,江底镇村级路和村内道路5.7公里,火德红镇村级路和村内道路7.5公里,小寨镇村级路和村内道路7.42公里,龙头山镇村级路和村内道路0.6公里,乐红镇村级路和村内道路10.1公里,龙树镇村级路和村内道路3.46公里,新街镇村级路和村内道路6.704公里,梭山镇村级路和村内道路13公里,水磨镇级路和村内道路6.7公里。二是投入资金239万元,— 11 —
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6条40.08公里,分别是:梭山镇甘田村上寨至大山包13.83公里、新街镇转山包村殷家碑至闪桥12.98公里、江底镇大水井水泥厂至海子丫口5.2公里、龙头山镇沙坝村白蜡林至张家老包5公里、乐红镇乐红村滴水岩至乐红村小学1.53公里、龙头山镇新民豹脑至新民村委会1.54公里。三是投入资金154万元,建设桥梁2座,分别是:文屏镇马鹿沟小桥、水磨街桥。四是投入资金2196万元,实施综合类农村基础项目3个,分别是:龙树镇照壁村以工代赈片区综合开发工程、新街镇坪地营村以工代赈片区综合开发工程、水磨镇洼子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2.水利工程。总投入资金5673.22万元,实施水磨镇岩头村杉树堡自然村民族团结示范村蓄水池1口、饮水管0.25公里,龙树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水磨河山洪沟),山洪灾害防治工程(非工程措施),西部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高效节水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山区“小水网”工程,2018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维修养护项目。
3.农村危房改造。总投入资金12883.31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260户。
4.阵地建设。为实现贫困村有文化服务活动场所,规划投入资金403.29万元,建设村级活动场所7个,分别是梭山镇埂底村田坝自然村活动场所、新街镇新街社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新街镇闪桥村级活动场所、水磨镇岩头村杉树堡自然村民族团结示
范村建设、梭山镇挖水文化活动场所、文屏镇崇文社区村级活动场所、新街镇转山包村级活动场所。
(二)农业产业发展。总投入资金6539.417万元。1.种植业。投入资金4292.639万元,发展粮油156490.7亩、蔬菜1000亩、水果521亩、花椒提质增效5000亩、其他经济作物23267亩。
2.养殖业。投入资金734.46万元,发展养殖生猪5928头、肉牛590头、土鸡1860羽、肉羊40只。
3.能力提升。投入资金240万元,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2400人。
4.其它农业产业。投入资金1272.318万元,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33个,用于小额贷款贴息,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三)其他。投入资金564.9万元,实施雨露计划1883人。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机构保障。县涉农资金整合领导组负责加强对资金统筹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涉农项目统筹整合的工作方案、项目申报实施、工程招投标、资金调度等相关工作,统筹解决资金整合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具体操作层面遇到的问题。
(二)实行公开公示。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按照谁分配、谁公开,谁使用、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项目实施乡镇或项目实施单位依照程序,对资金规模、来源、用途
及项目实施结果等事项进行公示,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三)严格监督评价。县审计局要加大对扶贫项目实施、资金管理使用的跟踪审计;县纪委要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等违规违纪行为;县直各部门和乡镇的主要领导对财政涉农资金管理监督负首要责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村委会要深度参与涉农资金和项目的监督管理,并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参与,构建多元化资金监管机制;县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扶贫办等部门要加强对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绩效评价,并将其纳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通报。对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及时报送进度。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实行月调度工作机制,每月3日前,由各项目主管单位牵头,将上月的情况按《鲁甸县2018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项目建设进度统计表》(附件5)《鲁甸县2018年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统计情况表(中央、省、市、县)》(附件6)统计完善,经单位主要领导签字盖章后分别报送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财政局,联系电话:0870—8121943,邮箱:1378494467@qq.com;县扶贫办,联系电话:0870—8121466,邮箱:fpb999@163.com。
附件:1.鲁甸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方案基本情况表
2.鲁甸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汇总表
3.鲁甸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安排脱贫攻坚项目表——按项目类别
4.鲁甸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安排脱贫攻坚项目表——按资金使用对象
5.鲁甸县2018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项目建设进度统计表
6.鲁甸县2018年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统计情况表(中央、省、市、县)
中共鲁甸县委办公室
2018年5月1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