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开 题 报 告
各位专家、各位教师:
我校主持的课题《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县级课题,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小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
由于多媒体教学在教学的内容手段、质量效益以及管理方面都有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
在我们的周围,不少学校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的确还停滞在以教师为中心上,即主要靠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缺点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至于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加工的能力,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条件的限制,他们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形成结论的学习环境。可见,传统单调的课堂教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引入教育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总结并形成多媒体手段优化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总结出的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优化学科课堂教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
(3)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多媒体手段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方法;(4)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等。(5)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优质课选手。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师如何应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以图文并茂、灵活多样、形象逼真动画效果,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关于应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的思想、理论、理念的研究;
2、关于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策略的研究;
三、本课题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共有教师8余人,学历都为专科以上,平均年龄33岁。老中青结合,以青年教师居多,小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大多数,大部分教师的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奖;可以说,本课题组在学术背景.研究经验以及组成结构上都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和梯度性,这些都将有利于本课题的顺利开展以及相关教师的专业成长。
承担研究课题的条件:
我校是八道哨乡中心小学,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一个,都配备了电脑.实物投影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并建有局域网,能实行资源共享;课题组成员每人拥有一台电脑并能熟练运用;各种用于课程开发的软硬件设施齐全。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思路: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以相关的教学系统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现代化教育技术理论、班级教学新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积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优化研究工作。
(2)系统性原则 课题的研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作科学规划,有计划、有阶段、有次序地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并适时作有关的调整。既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更要将工作落到实处。
(3)实效性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多媒体手段为载体,开展技术、应用、效益、素质、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成功的经验,因此必须注重实效。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意识,能创造性地开展空中课堂教学工作,因此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有关人员不仅要认真深入地进行研究工作,而且要讲究方法,做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提高研究水平。
五、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
六、阶段性安排
1.准备阶段(2009年2月—2009年8月)
主要任务:学习理论,选定课题,制定方案,培训骨干。
2、调查阶段(2009年9月—2010年3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调查,完成调查报告。3.实验阶段(2010年4月—2011年7月)
深入开展课题实验研究,规范实验操作程序,收集实验资料和数据,努力实现实验目标。
4总结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
全面检测,整理资料和数据,分析研究,总结规律。
七、研究人员及分工
肖克文,整个课题研究的总负责,研究工作的总负责人。杨艳琼、李江辉,整理多媒体手段与各学科整合的现状研究的论文。张聪玲、陈 伟,利用多媒体手段与课堂教学整合,具体实验操作。
孙涣、杨自红、聂自华,整理多媒体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收集资料。
八、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各1份。
2、有关专题论文、教学实录、学生学习资料等。
八道哨乡中心小学 2009年10月15日
第二篇: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期小结
《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期小结
《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我作为负责人的课题组2009年3月申报的丘北县教育局课题。自2009年9月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以来,我们课题组积极主动地开展专题研究和实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关于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曾有专家学者进行过探索研究,已取得较好的成效。对于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教育局非常重视的申报和研究,取得一定的效果,也取得一些理论模式进行实践探索经验,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早在1983年底,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指明了教育的方向。邓小平在1984年就指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而多媒体手段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当今教育技术手段的世界性热点,将带来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为此,课题旨在对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挖掘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的独特作用,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二、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旨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以学校多媒体为依托,根据开发、利用、优化多媒体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问题教学法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实验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
四、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以教师素质升华促学生素质提高。总的要求是教师要在个性化教学上下功夫,尽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最优的方案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创造性的教来带动学生创造性的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本课题的研究将历时2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09年2月—2009年8月课题组成员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确定人员,查阅资料以及多媒体知识培训。
2、2009年9月—2010年3月是课题组第一阶段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尽量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获得新的认识,即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方式:多媒体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室,承担人:杨艳琼、李江辉 张聪玲、陈 伟3、2010年4月——2010年12月,课题组第二阶段的研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研究型教学的尝试,尽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方式:多媒体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室 “flash ” 因特网等。承担人:杨艳琼、李江辉 张聪玲、陈 伟等。组成员每人利用多媒体技术讲1-2节观摩课,并总结得失,撰写成文。
五、中期研究成果
2009年9月本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就积极地做好了各种准备。2009年9月—2010年3月进行了该课题的第一阶段的研究。6个月过去了,这一阶段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探究了《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教学模式,探究了《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学与教的策略,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果。下面我就课题组的实验研究具体谈谈:
(一)探究《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途径,通过教学、分析教学、创造性地解决课堂教学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一般程序为:
在该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参与认知过程;而小学多媒体技术课的教学多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的,两者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任务)的解决过程上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因此,将课堂教学应用到多媒体技术教学中,不仅是任务驱动教学的一种创造性尝试,同时也可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整合。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摸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模式。
《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模式: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具体的学科中选取探究课题,然后围绕该课题,运用多媒体手段主动获取、分析、加工相关的信息资料,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该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对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模式最后一个环节,即强化迁移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情况做出评价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以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了《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学与教的策略
为了保证《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要采用相应的学与教的策略。这些策略运用的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1、《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策略
基于《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模式要求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②学习过程是以自主探索为主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③学习是以教学为中心的;④多媒体是主要的学习工具。因此,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致力于教会学生以下学习策略:
(1)、以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小组协作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一般小组由3—5人组成,各小组按照学生对探究主题的兴趣进行分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将多媒体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要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主要体现在:①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②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③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④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工具;⑤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随着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获取学习资源已经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特征。
2、《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模式中教的策略
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建良好的情境
良好的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在对情境的体验中产生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供必要帮助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具体学科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了解。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指导,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
(3)、进行及时的评价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对学生课堂教学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只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应该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题研究中期主要效绩
学生:
1、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上的差异,其实也带来了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冲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更有利于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让学生直观、生动、主动地发现和理解知识并求出抽象的概念。
第三篇:《多元智力理论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开 题 报 告
利用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2001级生命科学院教育硕士
王海荣
二OO三年七月一日
利用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教育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只装盛知识的“空杯子”,师为“应试”而教,生为“应试”而学。培养的学生以求同思维见长,求异思维见短,呈现“两个优势”和“两个不足”。两个优势是,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的“应试”能力较强;两个不足是,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较差,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我们的学生可以在各科的国际竞赛中屡屡夺冠,而步入社会后竟无人能拿到诺贝尔奖。
江泽民总书记曾精辟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就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有付诸于行动的想法和行为,这是我们生物课,尤其是通过生物实验着力要培养的。
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首先要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突破,而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就在于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它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也是新的中小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征,国内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中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学方式,也是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教学中,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利用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是一个更直接的切入点。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我国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多少年来实验教学都从属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长期以来被视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它仍然受行为主义理论模式的影响,成为“刺激—反应—强化”的单一模式。这种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就是在实验中缺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真正原因之所在!探究实验却能达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这一目的。
目前关于探究实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探究实验的开发研究还很少涉及,本课题拟通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理论价值:二十一世纪,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教育教学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利用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研究”通过具体的实验研究,有助于创新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改革现有的中学生物教学的需要。中学生物教学如何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论作为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迎接科学技术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2)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上具有开发创新精神的潜能。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时期。中学时代是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身心发展和世界
观形成的最主要时期,这时应该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特别是利用这个时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新欲、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与习惯、兴趣与特长等十分有利。
实践价值
1、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2、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3、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
早在18世纪,卢梭和第斯多惠等人所提出的直观教学、主动探究观点,是实验探究教学思想的萌芽。1889年,英国化学家、科学教育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促进者阿姆斯特朗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运动规律,才能从本质上对科学有个理解,“实物教学或演示实验不管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效果,都无法与发现式的实验教学相比拟。”
阿姆斯特朗将实验与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实验探究教学的基本思想。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探究性地获得科学概念,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日本有的学者提出了“引导发现”、“引导探究”的观点,强调教师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今天实验探究教学发展的主流。美国人拉瑟福德(F.J.Rutherford)于1964年提出了探究的概念。加涅(R.M.Gagne)则是探究教学的早期拥护者,以后的萨其曼(J.R.Suchman)探究教学模式、有结构的探究、指导型探究、自由探究、学习环等研究均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国内目前关于探究实验的研究还很少,上海市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陆爱桢在进行生物学研究型实验的开发研究;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李丹君在进行加强实验研究教学实现生物学新教材课程目标的研究。上海七宝中学、江苏太仓中学等学校在此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四、研究的预期成果目标
1、研究成果目标
①研究生物学科开展探究实验的具体方法、内容、形式及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②研究探究实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2、教师目标
教师要改变以往以传授更多知识为目标的教学旧观念,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教育观。①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提出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在控制学生实验课时和现有实验内容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将学生实验尽可能改成探究实验,并结合本地区的沿海特点,开展各种各样的探究实验,在实验中不断摸索出探究性生物实验教学模式,观察学生在这个模式下的反应状态,观察、对比在新的模式下学生的反应特点。②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进行评价,即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③根据实验内容,对教师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教师在探究实验中的主要作用。
3、学生目标
通过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的相关指标有很大程度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创新性成果增多。提高探索和创新的主动性,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能够创造性完成学习任务,并注意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人近十年来一直从事中学生物教学工作,对实验教学接触较多。
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也较了解,加之一年来又系统学习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性学习等有关课程,学科教学与教育类课程结合起来,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又提高一个层次,同时又利用校图书馆,系资料室,电子阅览室,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加上经验丰富的导师们的指导,都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六、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班进行实验前测,课堂实验,实验后测及数据收集整理、比较分析。具体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七、实施方案:
1、文献资料的查阅及调查研究2003年5月-9月
2、开展实验和系统研究:2003年10月-2004年3月
2004年2月完成相关实验报告
2004年3月再进行调查
3、论文撰写:2003年10月-2004年3月
4、论文修改:2004年4月
5、提交论文:2004年5月
八、经费预算:
书籍资料费:500元
打印复印费:300元
路费:1000元
合计约:1800元
论文框架
第一部分:前言
1、现行教育存在的问题
2、探究实验提出的背景及发展现状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
1、科学基础
2、现代认知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创造心理学
5、终身教育理论
6、主体性教育理论
7、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种模式
第三部分: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并据调查结果提出对策。
第四部分:生物探究实验教学的实践及结果分析
(一)教学实施
1、对象与方法
(1)对象、时间、内容的选择
(2)方法:
a前测
b探究实验
c后测
2、实验结果与分析
前测结果、后测结果、调查问卷的比较分析
3、实验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1、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3、张影《生物实验课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载《西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
4、王鸿《生物实验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 载宁夏教育第7-8期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的运用在了各行各业之中,计算机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步的认可了其高效性和重要性。展示设计的多媒体技术,与课本内容扬长补短,能实现课本与传统教学所实现不了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 展示设计 教学效率 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095-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的在各个专业领域中应用,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已经被多媒体取代。教师将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多媒体与实际教学的相互组合,能够充分发挥内在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营造教育环境的有力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展示空间设计的原理,开拓空间设计的创意思维,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展示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展示设计是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展示空间设计的原理,开拓空间设计的创意思维,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了解到本课程强大的“空间语言”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软件制作,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素材集成一体,通过动静态相结合的手法,将“空间设计语言”最大限度的突显出来。
展示设计教程课件的开发,与课本的教学内容互补,能实现传统教学所实现不了的情境、动画、实验、展示等效果,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的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多媒体技术还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带来方便,课件的内容能更有效的突出重难点,继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展示设计课堂教学中正确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1.多媒体技术教学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浓厚的兴趣能够有效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展示设计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是展示设计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多媒体技术教学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2.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两者的关系达到统一。在展示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动静态相结合的手法,最大限度的展现展示空间形式。为了达到声、像、图、文的并现,多媒体中还可融入声音和影像视频,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上教师的适当讲解,能充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展示设计是一种强烈空间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其形式、概念、技法、功能仍然在不断的扩展中,具有深远的发展潜力。展示设计能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其认知力和理解力、空间造型能力以及视觉传达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展示设计在设计类课程中相对比较抽象,单凭课堂教师讲解,不容易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把多媒体技术恰当的运用到教学中,让文本和空间图像具体化,也能增强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可以节约教师讲解、板书、画图的时间,增加单位时间里的有效信息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功效。多媒体教学具有灵活性、多种感官相结合的特点,具有综合处理图文声像的能力,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刺激多种感官,丰富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理解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不可能完全的取代传统媒体,而应在教学中与传统媒体相互补充。现代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理应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合理运用。
1.切勿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从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充当配角,恰当地使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锦上添花,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课堂更有效率。
在展示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的选择表现形式,明确任何形式的教学其宗旨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否则就会使教学效率相对降低。
2.忽略揭示教学过程和能力培养。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示功能,它使学生对展示设计的空间认识和理解应用更加深刻。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用电脑展示现象、传授知识,很容易忽略揭示教学过程过程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只注重教师如何“教”,而忽略学生如何“学”。现代教育模式在课程改革后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用电脑来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性,同事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提高。但目前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大多是改变教师如何“教”,对于课件的“交互性”关注度不够,也很少用多媒体技术来指导学生如何学习。
总之,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展示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同时多媒体展现形式能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也应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开发仍不够不全面,对于构建师生互动的学习的平台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要适时、有效,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认清当前多媒体技术辅助展示设计课堂教学的作用和问题,才能真正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开 题 报 告
临猗二中 胡光伟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课题来源:中国教育学会“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课题组22号课题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课题负责人:山西临猗二中胡光伟
二、课题研究背景
地理课堂数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因为除了要板书课题外,还要根据需要随时、快速、准确地使用图表。地理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使用了各种图表,地理教学之所以一刻也离不开图表,因为图表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它与教材紧密结合,贯穿教材的始终,和文字共同构成教材的主体。可以说,地理图表是许多地理知识和事物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因此,充分发挥图表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图像包括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和统计图等类型,其中以地图为主。就初中课本的地图来讲,大小图形就有100多幅,另外还有初中地图册和与之配套的一些图形。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初中地理知识的关键。地理考试也以图表类题目为主。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图表,以图表来说明地理分布或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
在传统的地理图表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还有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勾画的板图、板画。但地理教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完成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要随时、快速、准确地勾画出板图、板画,这对于教师来说是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的。如教师在讲“降雨类型”、“自然景观”、“动植物”等内容时,就需要每讲到一个问题就要在黑板上勾画出示意图,结果是费时又费力,课堂效果还不十分理想。传统课堂教学上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40分钟内不易完成任务。传统教学挂图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事实上课堂教学挂图通常只能面对前几排学生的观看需要,对教室采光条件的要求较高,有时挂图图幅大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而且挂图也不能满足教学顺序较强的需求。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地理教研组成员,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开始展开对该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多媒体技术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以往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少有机会跟同行切磋,更毋庸说聆听专家的授课,教师的备课、教学基本上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工作,很难谈得上有所谓的教学研究。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所以很多时候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凭着自己的经验进行重复劳动。善于思考、学习的教师可能还会针对自己的不足想点办法找些对策,缺乏创新精神的教师则很可能就是固步自封、得过且过。同时,也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除了教材、教学参考书和习题集外,再没有其他新鲜的教学资源,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最终的结果就是授课形式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灵活应用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不足。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专业的教育网站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如优秀课件、优秀教案、导学案、练习题等。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教师备课、制作课件和出试卷的时间,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因为教师在浏览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吸取人家的优点,无形中就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第二,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探讨,也可以随时学习教育名家、专家的教育思想。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之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满足新课改形势下学生新的需求,自己的课堂才能做到活力四射。第三,教师通过网络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时事新闻,如美国反恐战争、巴以冲突、经济危机、渤海漏油事件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这些新闻适时地讲给学生听,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局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多媒体技术可以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播,教学手段十分单调:粉笔、黑板、挂图。再高明的教师在黑板上画的地图再漂亮也只是静态的图像,这样既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对地理形态的变化规律也难以理解。而如果使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将图片制作成动画,生动形象地演示地理形态的变化,既直观形象,又简单省事,而且还更受学生欢迎。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这说明,视觉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传统教育只有效的利用了听觉效果,而忽视了视觉。而多媒体技术集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于一体。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类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讲授《西双版纳》时,就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如望天树、绞杀植物、独木成林、亚洲象、绿孔雀、卷尾猴等,同时配上优美动听的葫芦丝,接着又播放了一段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许多学生看得如痴如醉。因为有了强烈的视觉、听觉刺激,学生的兴趣完全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效果当然就可想而知了。而这样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
3、多媒体技术可以迅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学科思维综合能力极强的课程。教材中有许多重、难点,学生如果单靠教师讲解来接受这些知识,就需要具备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事实上初中学
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智力发育还不成熟,过于抽象的内容学生听起来就会云里雾里,一头雾水。而多媒体教学却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掌握。从而迅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讲授《地球的运动》一课时,我考虑到地球的公转特点及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单凭我自己的讲解,学生可能很难理解透彻。于是我课前制作了课件,利用多媒体播放地球的公转运动,学生可以形象直观的看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所以很快就将这个重难点掌握了。
4、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教学中,如果单靠教师讲,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也由于没有直观的视觉冲击,认识不到当今社会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在教授《长江沿江地区》的时候,先在课堂上播放了大量有关长江流域“乱砍滥伐现象”、“三峡水库漂浮垃圾”、“疯狂的采沙船”、“ 酸雨造成的破坏”等图片,学生们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然后,我趁机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该如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学生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的站起来发言。讨论完之后,我要求学生将我们的建议整理好,写成一篇调查报告。还要求学生回家向父母、亲戚、朋友广泛宣传环保理念,以实际行动争当环
保小卫士。通过这次活动,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平时做到不乱扔乱吐。这堂课的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四、课题研究依据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实施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必定会给现代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奋的发展领域。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急剧增加和人口的膨胀,急需训练有素、能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将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作用给学习者感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使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既深且远。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将图、文、声等各种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概括地说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
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确定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策略性。
有效教学关注教育教学效益,围绕“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有效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参与并努力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五、课题研究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丰富,时空跨度较大,既有美不胜收、风景迷人的自然地理内容,又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还为抽象的空间天体模型和自然原理。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探究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提高课堂效果 地理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地理知识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向课堂40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在教学课堂上要经常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把丰富的地理信息多层次、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扩大学生认知的时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当今,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已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在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新课程整合中,我们应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学的新载体,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加大课堂的教学力度和广度,加深学生的记忆,延长学生注意的时间,培养学生学习情趣。
3.探究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综合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可以表示地理事象的分布和空间联系。学生阅读地理知识和地理图表时,不可能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状态,通过多媒体动态课件设计、问题情境设计、学习策略设计等等,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目的
1、转变教师地理图表教学的理念,研究有效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
2、改变学生学习地理图表的学习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
3、提高地理图表教学中学生读图、用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4、进一步突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完善地理图表教学。
5、增加地理图表教学的艺术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七、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调查多媒体地理图表教学实施后的学生状况特别是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为多媒体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
2、行动研究方法。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改多媒体地理图表教学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比较法、归纳法、个案分析法等,以解决具体问题。
八、课题研究过程
1、完成必要的理论准备,教师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理念。
2、拿出比较详细的多媒体地理图表教学策略与方案。
3、实践完善阶段,在高一年级实践多媒体地理图表教学方案,并完善。
4、总结阶段,收集整理案例和相关资料。拿出比较成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5、结题,撰写研究报告。
九、课题研究成果
1、公开1—2节区教学展示课(或录象课)。
2、撰写相关论文。
3、编写有效课堂教学实案例及教学反思。
4、形成一批有价值的地理图表教学的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