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5篇可选)

时间:2019-05-15 00:0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

第一篇: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

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

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总书记围绕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 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所作的精辟阐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指引。

一个民族的生命基因,熔铸着文化的力量;一个民族前进的每一行足印,都闪耀着文化的光芒;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说到底是文化的

兴衰存亡。在上世纪初叶,包括中国与印度在内的古老东方民族遭受列强欺凌的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热切预言文化的根脉“正像活的种子

一样,天上降下滋润的雨水,它就会抽芽、成长,伸展它造福的树枝,开花、结果。”数千年风吹雨打仍傲然挺立的文化自信,植根在血液中的

文化基因,让中华文化的种子总是能顽强地抽芽、成长,不屈地开花、结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说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则是灵魂。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而文化正是道路、精神和力量之魂。

(要有话语权,首先是自己的头脑要清醒,要有自己的思维)

当今世界各国,除了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比拼,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为文化愈来愈成为民族凝聚力和

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种“软较量”往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运巨变于无形,某种程度上比硬实力的

渗透力更强,影响力更持久。一个国家能否真正成为强大的经济体,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创新的力量,取决于依托文化的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

力量。能否高瞻远瞩提高文化软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即:软实力建设重要性总论述)

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是全社会的崇德向善。总书记指出,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中华古圣先贤历来崇尚“以德服人”,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脉动中,崇德向善始终是一种最强大的力量。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崇德向善是改善社会软环境、抵御污浊与逆流的定海神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但是,美德不是与生俱来的。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必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

家庭美德教育,激发全社会向善的力量。文化软实力最终要靠国民素质来支撑,国民素质首先是道德素质。提升国民道德素质,要以中华传统

美德为基,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知礼守法、诚信友爱、团结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到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匡正社会风气、陶冶人们情操,使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光域不断增大、亮度持续增强。

(要想头脑清醒,首先要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德育课是全体国民都要修的课程,而不仅仅是对小学生的要求。

我们所说的道德标准是基于中华传统美德,而不是去照搬西方的)

中国的和平崛起决不能止于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更要有文化软实力的匹配和壮大。要引起重视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国旅游人数年年增加,但大声喧哗、随地乱扔杂物等不文明行为却令国人蒙羞。事实证明,如果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不能随经济实力

同步上升,金钱再多也得不到人家的尊重。因此,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的要求,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 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很多不良行为看似小事,其实反映的是缺乏道德,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不仅仅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中华民族软实力的形象)

文化软实力的比拼,说到底是核心价值观的较量。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贯彻总书记的要求,要以“三个自信”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立足点,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既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又坚决避免盲从。

恩格斯曾说过,文化植根于“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为中华文化

注入了新的精、气、神。我们要通过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内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外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中国特色必须而且只能是全方位,我们在建设各种实力的时候要牢记这点,他们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

传播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功,是“讲好故事”。讲好故事,“曲高”的同时做到“和众”,往往事半功倍。中国传统的忠孝仁义靠民间故事

宣扬传承,西方的基督教传统也喻于一个个圣经故事中,启示我们用浅显的、通俗的方式传播文化。惟有润物无声,软实力才能实至名归。

无论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还是提高国际话语权,都要求我们创新对外宣传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恰恰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补。因为,不太会讲故事仍然是影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短板。无论是出版、影视还是新闻传播,我们之所以存在着巨大的“文化逆差”,很大程度上就是讲故事的功夫还不够,有时甚至还处于“有理说不出”“有口难辩”的窘境。

(讲好故事==讲好的故事 + 把好的故事讲好。

好故事我们生活中不缺,缺的是发现和挖掘,缺的是如何有效地传播。)

尽快补上短板,必须有强烈的紧迫感。约瑟夫·奈曾言:“柏林墙倒塌之前,已被西方的电视和电影凿得千疮百孔。”个中深意值得回味。

从全球信息资源配置看,不均衡、不对等的问题极为突出。西方发达国家以20%的人口占有着全球80%的信息资源,信息话语权和发布权

基本掌握在少数国家的人手里。扭转这种不对等的信息传播,除了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外,唯有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增强软实力,以国际认同的话语体系主动设置议题、制定我们的标准、传播我们的声音。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要求我们在文化传播上

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入新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实现“弯道超车”。

传播软实力必须熟悉“世界语”。当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在成为中国和世界沟通交流的共同话题。

追求幸福生活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是跨越国界、超越肤色的,中国梦和世界人民的梦是相通的。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中国梦也意味着

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我们要以中国梦的宣传为契机,增强跨文化传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做好“国家营销”,以鲜活的细节和可触可感的故事,来重塑世界对于当代中国的认知,在向世界阐释中国梦的过程中消解隔膜、增进共识、形成共鸣。

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永不褪色的名片、永不贬值的 “硬通货”。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文化和经济的双翅就一定能托举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篇: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软实力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文化软实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国也将文化软实力作为重大课题提了出来。

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它想要的结果:其它的国家追随它,欣赏它的价值,模仿它的榜样,热衷于它的繁荣和开放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国际政治中设置吸引其它国家的议程,其重要性不亚于通过军事或经济力量来迫使别人改变。这种让别人想你之所想的力量,我们称之为软实力,这种力量吸引人,而不是压迫人。

“软实力”一词是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词汇,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约瑟夫.奈提出此概念。1990年,他在《外交政策》杂志发表《软实力》一文,首次提出软实力概念,并对其基础地位和作用做了详尽的论述,这标志着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理论的诞生。同年,他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等系列论文,并出版了专著《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对软实力进行了初步地研究。

软实力这一概念虽然不是由我国提出的,但对软实力的描述确是自古有之,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过的一段话对于我们理解软实力的作用不无启发。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意。”老子的意思是说: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战胜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过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无为的益处。再就是在中国传统战略思维早已认识到了国力构成中非物质力量要素,例如儒家对“仁政”和“王道”的倡导,对“贵和慎重”思想的阐释,把道德伦理上升到治理国家的高度;兵家之集大成者孙子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战略理论,据此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著名军事论断,从而把战争中的非物质因素提高到大战略的高度,以上表明我们的先人在很久以前就意识到软实力的存在和力量,并且十分重视软实力的作用。

在“软实力”理论中软实力存在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与以物理资源等为代表的硬实力相对的柔性力量。第二个维度是软实力以国家为载体存在的。前者规定了软实力的内涵,后者使软实力与国家权力相结合而成为软权力。并且软实力是由文化魅力、政治价值观、制度、外交等因素整合完成的,而文化是软实力构成因素整合的纽带,因此,文化软实力不再仅仅是软实力的一个子概念,它也已成为软实力问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和竞争力。也就是说,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精神以及文化的视域、气魄等形成的独特魅力对物质世界产生独特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它非强制性的吸引性,本质就在于人的发展,在于培养且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全面发展的人。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说明,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衡量国际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对中国而言,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华文化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创新力、凝聚力、传播力和感召力的共同集合体,这涉及到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吸引力、亲和力以及文化产品的传播

力、核心价值体系与传统文化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胡锦涛同志也指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第一次进步,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前进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的创造力之中。”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力的积极引领,就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富足,就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就没有文化的向心力与影响力,这样的国家和民族就不可能长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必将战胜种种困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我国国民文化意识的缺失便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而实践文化自觉是突破这一瓶颈的内生性动力,就是在文化价值选择和建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在理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自己文化的过程,更好地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过程,这是一个熏陶和积淀的过程,一个修养提升的过程,更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只有率先提高文化的自觉意识,才能为进一步提高文化软实力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近年来,人们欣喜地看到党和国家已将提高文化自觉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来对待,这标志着我国从思想观念方面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又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十七大报告则全面体现了文化自觉在全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觉的实践总结与升华。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把握方向和提供坚实的基础。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 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方面的重大作用,努力把它转化为广大群众的价值取向、愿望何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考要求和自觉行为,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由于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文化产业增长值、文化产业从业人数、文化消费结构等方面还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总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国发展模式正在引发全球性争议和辩论,并毋庸置疑地转化为中国的重要软实力,根据历史经验,中国发展模式将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中国软实力能否持续

提升并且最终获得普世意义。中国模式显示了我国发展的独特性,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发展模式的内在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中国已经为此付出了环境污染、发展不平衡、社会不稳定等严重代价,中国决策者也正在实施应对其负面效应的经济社会战略。中国模式还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模式,处于不断创新之中,迄今我们对它的认识才刚刚开始,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

所以,清醒地认识中国模式所存在的各种严峻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对此加以重点研究,优化和完善中国模式,事关中国软实力的未来。

第三篇:文化软实力

当今时代,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作为思想文化重镇,肩负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责和使命,在推进思想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则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力军。

推进思想文化建设

思想文化建设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先导作用。大学是各种思想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前沿阵地,在推进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大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关专业与课程设置,让大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另一方面,可以凭借强大的学术研究机构与研究力量,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要求,从中提炼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当代文明相协调。

借鉴和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实践表明,一种文化只有在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才能不断获得新鲜血液和发展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是东西方思想文化的汇集地,是吸收和传播有益的外来文化的主阵地。大学可以通过学术讲坛、国际学术会议、互派研究学者等多种形式,与各个国家和各类学术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既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又积极接触新思想、新知识、新观点,加大对外来有益文化的吸收力度,汲取不同文化的优点与精髓,使中华文化更加适应世界发展与进步的潮流。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发展文化事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事业,就是通过一定的机构和载体,使先进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对于大学而言,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树立道德标杆是其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大学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从自身实际出发,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大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更是文化教化与文化启蒙。它把先进的文化与价值理念通过各类教育形式传授给大学生,使之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确立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正确理解。因此,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伴随着一批又一批大学毕业生踏入社会,大学所培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扩散至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学所倡导的文化与价值理念由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扩散到周围人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从而有力地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促进文化产业繁荣

一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繁荣和发展文化产业就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科技、信息、经济等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互为条件的经济发展形式。大学集合了知识、人才、科技等高端元素,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大学是一个智力密集、人才集中、科研力量雄厚的专家库,汇聚了一大批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管理人才、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营销人才。世界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在人才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大学周围,比较容易形成各种创意个体乃至创意群。目前,我国也有一些城市依托大学科技园区等创意人才基地,充分利用其创新人才和创意人才资源,为当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知识教育的一部人人,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受益者。广大青年学生在受益的同时,也应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应当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来的文化强国梦想做出贡献。

第四篇:文化软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有重大战略意义。第一,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文化,能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第二,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和谐的环境。而且文化本身也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第三,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个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只有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赢得他国的尊重。“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第四,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中央提出的这个目标,是党和国家第一次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文化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对于拯救我国社会道德和信仰危机注入了强大动力。

提升软实力,首先要明白何谓“软实力”。援引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软实力指的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这一概念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

以往,一些人总以为文化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如发展经济来的实惠。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错误思想,才使得社会文化生活萎缩,封建糟粕沉渣泛起,国外不良文化趁机而入,社会信任逐渐丧失,民众和官员道德问题频出。因此,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提升文化软实力,任重道远。具体实施起来,也许并不比发展经济更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还要更难。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用发展经济的思维研究社会问题,提升文化软实力,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继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好,创造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也好,都不会旦夕可就,要做好长期打算。

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是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工程”,也应该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第一要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问题频出的实质,是民众价值观念的矛盾,是社会道德取向的碰撞。先进文化弘扬高尚道德,道德庸俗追逐低级趣味。当道德滑坡越来越干扰民众生活的时候,就必须下大力提升了。

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是抓弘扬先进文化,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打造现代中国文化,大力培树道德模范,为先进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是先进文化滋长的沃土;一手要抓清除糟粕文化,改造腐朽观念,反“三俗”、反封建,严厉打击各种社会“潜规则”,这是决定文化生命力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绝不能手软。我国民族文化悠久灿烂,积淀深厚;改革开放成果丰硕,为打造文化强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然而,文化软实不会“自动生成”,还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实践。只有民众真正认识到了文化繁荣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性,才会循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生产、去生活,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一起烹制并共享和谐社会的文化盛宴。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而且这一重要性在将来将会尤为提高。深一步的探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更有着重要意义。

一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的软实力也成为了国家强大与否的另一衡量指标。

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而且,它不仅生产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而且可以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将文化优势转化精神能源,转化为区域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在国际社会上,每个国家都在追求自己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对于国际上的问题都要有所决策,这时这两种实力的影响就表现出来了,首先要考虑的就时对方的硬实力,在硬实力绝对不对等的条件下做出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选择。但也会考虑软实力,但这时的软实力是次要的,可以说对决策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在两个国家之间的硬实力被屏蔽或者实力相对均衡的时候,这是软实力是主要考虑因素,这时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就是一种决定因素,在软实力因素作用下,做出符合本国利益的情况下。

二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美国大片、法国时装、日本动漫、韩国连续剧等等这些我们所熟知的事物再令我们拍手叫好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软实力的作用,经济的硬指标是体现文化软力量的重要标志。现在,中国电影在票房上节节攀升,截至2010年6月下旬,有8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票房在1000万到1亿之间的国产电影超过15部,比历史同期水平大大提升。如此可见,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在逐渐提升着。但是在与西方国家甚至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却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韩剧《大长今》婆婆妈妈、缠缠绵绵之中,中国人认识了韩人性格和韩国文化,与此同时,韩国手机和汽车更热销了;日本政府也早已提出,21世纪是“软实力”较量的时代,单凭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拼斗,已难赢得各国尊重。日本饮食业更提出“软实力”战略,希望以“生鱼片”和“寿司”为先导,开辟外交新局。而美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和军事霸权,也掌握着最大的媒介和文化霸权。西方的媒体“软实力”远超其经济“硬实力”。

《人民日报》中的一篇文章《打开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之门》中写到“全球文化态势与格局“西强东弱”,其主要原因是西方经济实力和传播手段拥有绝对优势,导致信息和文化单向流动。我国虽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但因文化传播能力相对薄弱,影响了民族文化在国际上的可见度和竞争力,从而无法将其转化为强大的国家软实力”。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统计表明,2008年全国文化事业费达248.04亿元,比2007年增加49.08亿元,同比增长24.67%。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连续2年保持26%以上增速,增幅居全球之首。同时,一大批极具中国特色的文艺表演如聋人舞蹈《千手观音》、中华武术、杂技艺术等,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在外国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文化软实力对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一些其他方面的的文化软实力对我国同样有着不小的影响,如中国人的信誉,数百年没有侵略过别国和欺负过弱小。中国的儒教在亚洲影响较大,为我国中国创造了独特的文化思想。再如,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也表现出了更为开阔的市场、人才以及劳动力等等,这些都是中国软文化上的优势。

三 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1,尊最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文化经营战略;

2,以市场为向导,不断适应文化消费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

3,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文化消费;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创立文化自主品牌,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6,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7,文化产业要诚信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

8,文化产业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特别是要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9.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高“硬实力”,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

10.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例如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都以说汉语、穿唐装、吃汉菜为时尚,武术、京剧、书法、国画也成了他们的宠儿。北京奥运会完美地展现了古老又独具魅力的汉文化,将其推广到全球。尽管中国文化软实力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北京奥运会为国家提供了绝佳的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契机,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感召力,增强文化凝聚力,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为进一步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新思维、新理念和新途径。

大学生如何为提高国家软实力做贡献

1、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自身技能。

2、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公益事业,做文明先锋。

3、思想上严于律己,时刻不忘党的教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立志为国做贡献。

4、团结帮助周围的同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文化软实力

第五篇:《瞭望》新闻周刊将发表慎海雄的署名特稿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

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

2014年第2期《瞭望》新闻周刊将发表慎海雄的署名特稿:

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总书记围绕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所作的精辟阐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指引。

一个民族的生命基因,熔铸着文化的力量;一个民族前进的每一行足印,都闪耀着文化的光芒;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说到底是文化的兴衰存亡。在上世纪初叶,包括中国与印度在内的古老东方民族遭受列强欺凌的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热切预言文化的根脉“正像活的种子一样,天上降下滋润的雨水,它就会抽芽、成长,伸展它造福的树枝,开花、结果。”数千年风吹雨打仍傲然挺立的文化自信,植根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让中华文化的种子总是能顽强地抽芽、成长,不屈地开花、结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说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则是灵魂。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而文化正是道路、精神和力量之魂。

当今世界各国,除了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的比拼,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为文化愈来愈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种“软较

量”往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运巨变于无形,某种程度上比硬实力的渗透力更强,影响力更持久。一个国家能否真正成为强大的经济体,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创新的力量,取决于依托文化的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力量。能否高瞻远瞩提高文化软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是全社会的崇德向善。总书记指出,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中华古圣先贤历来崇尚“以德服人”,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脉动中,崇德向善始终是一种最强大的力量。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崇德向善是改善社会软环境、抵御污浊与逆流的定海神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但是,美德不是与生俱来的。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必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激发全社会向善的力量。文化软实力最终要靠国民素质来支撑,国民素质首先是道德素质。提升国民道德素质,要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基,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知礼守法、诚信友爱、团结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匡正社会风气、陶冶人们情操,使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光域不断增大、亮度持续增强。

中国的和平崛起决不能止于经济的规模和效益,更要有文化软实力的匹配和壮大。要引起重视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国旅游人数年年增加,但大声喧哗、随地乱扔杂物等不文明行为却令国人蒙羞。事实证明,如果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不能随经济实力同步

上升,金钱再多也得不到人家的尊重。因此,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的要求,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文化软实力的比拼,说到底是核心价值观的较量。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贯彻总书记的要求,要以“三个自信”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立足点,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既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又坚决避免盲从。

恩格斯曾说过,文化植根于“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精、气、神。我们要通过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内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外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传播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功,是“讲好故事”。讲好故事,“曲高”的同时做到“和众”,往往事半功倍。中国传统的忠孝仁义靠民间故事宣扬传承,西方的基督教传统也喻于一个个圣经故事中,启示我们

用浅显的、通俗的方式传播文化。惟有润物无声,软实力才能实至名归。无论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还是提高国际话语权,都要求我们创新对外宣传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恰恰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补。因为,不太会讲故事仍然是影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短板。无论是出版、影视还是新闻传播,我们之所以存在着巨大的“文化逆差”,很大程度上就是讲故事的功夫还不够,有时甚至还处于“有理说不出”“有口难辩”的窘境。尽快补上短板,必须有强烈的紧迫感。约瑟夫·奈曾言:“柏林墙倒塌之前,已被西方的电视和电影凿得千疮百孔。”个中深意值得回味。从全球信息资源配置看,不均衡、不对等的问题极为突出。西方发达国家以20%的人口占有着全球80%的信息资源,信息话语权和发布权基本掌握在少数国家的人手里。扭转这种不对等的信息传播,除了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外,唯有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增强软实力,以国际认同的话语体系主动设置议题、制定我们的标准、传播我们的声音。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要求我们在文化传播上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入新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实现“弯道超车”。传播软实力必须熟悉“世界语”。当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在成为中国和世界沟通交流的共同话题。追求幸福生活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是跨越国界、超越肤色的,中国梦和世界人民的梦是相通的。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中国梦也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我们要以中国梦的宣

传为契机,增强跨文化传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做好“国家营销”,以鲜活的细节和可触可感的故事,来重塑世界对于当代中国的认知,在向世界阐释中国梦的过程中消解隔膜、增进共识、形成共鸣。

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永不褪色的名片、永不贬值的“硬通货”。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文化和经济的双翅就一定能托举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慎海雄)

下载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硬起来(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软实力演讲稿

    汇报讲稿 说明:汇报的引言部分由一个人讲,引出主体部分,然后在主体部分采用习总召开文艺座谈会的形式,一个同学代表习总,另外四人扮演参加座谈会的代表,与习总展开互动,通过PPT进行......

    文化软实力之我见

    文化软实力之我见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受崇敬的文化,其起源远远早于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绵延数千年不间断地传承下来,至今仍然强盛。除了中国以外,还有哪个国家的建筑、绘......

    国家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其概念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

    文化软实力现状

    三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就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不少学者都结合国内外的环境来研究,表示了相当的担忧,认为存在着许多问题。刘洪顺《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一文认......

    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

    浅谈文化软实力

    浅谈文化软实力09金融 曾小芬“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流行关键词,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是与“硬实力”相对应的。“硬实力”是指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

    文化软实力5篇

    论文化软实力 [摘要]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 单位:政法学院 姓名:顾敏玉 摘 要: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