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对策与建议

时间:2019-05-15 00:0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对策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发展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篇:关于加快发展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加快发展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对策与建议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完善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县物流产业通过培育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港口、公路以及内河网为依托,运输仓储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及“一主三辅多节点”物流构架布局,全县物流业共完成增加值54.4亿元,达到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5%,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通过阐述当前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力,进而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建议,为我县物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当前,我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144公里,公路密度121.09公里/百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干线公路骨架网内联外通、乡镇主干公路衔接顺畅、农村公路通达全覆盖的格局。拥有内河定级航道21条,航道总里程222.24公里,以“二横三纵”为骨架(两横:武太线-洛东线-钟新线、德新线;三纵:东苕溪、杭湖锡线、京杭运河),加上众多的支线航道、矿区航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内河航道网。同时,正加快建设“四纵铁路网”(宣

杭铁路电气化改造湖州段、商合杭铁路德清段、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莫干山镇-通航小镇有轨电车);另外,杭宁高铁开通,一个以高铁、高速、国省道为骨架、县乡道路及内河线网为依托、农村公路为脉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基本成形。

(二)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5年我县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526万吨,货运周转量11.3亿吨公里,在矿山整治导致矿建材料物流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运输量和周转量保持相对稳定。2015年全县物流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为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23.6%,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达1.8%。同时,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速也处于全市领先,位居全市三县二区首位。随着积极承接杭州物流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钢铁、建材等原材料物流,我县已逐步形成了杭州都市圈的物流基地;内河航道整治及环保要素约束增加,倒逼全县内河水运货种全面转型升级,迎来了集装箱运输的崭新时代。

(三)企业园区初具规模。目前,全县拥有物流企业142家,2A级企业1家,3A级企业2家。企业类型主要为传统货运物流企业、航运物流企业、危险品运输企业和快递业等。近年来物流企业在组织上逐步优化整合,并向物流链上下游延伸,在功能上也由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向多样化、个性服务提档升级。临杭物流园区和德清港国际物流园均已初具规模,集聚物流相关企业近百家,在具备港航、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公水联运、集装箱运输以及物流信息平台等多种物流服务的升

级功能,为杭州都市圈的原材料加工、生产制造、外经外贸及民生物流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招商引资产业延伸。在部门、镇街和平台的协同合作下,现代物流产业招商成效显著。相继引进了普洛斯德清新安物流产业园项目、TCL德清O2O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杭钢金属材料线上线下综合项目、德清宝湾国际电商物流港项目等一批高质量的物流项目,促进了我县智慧仓储、电商物流、线上线下的创新发展,实现了我县物流产业链的延伸和结构优化调整,逐步形成了物流产业集聚效应。

二、我县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衔接不畅,节点规划有待完善。我县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不够,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物流园区道路与主要干线之间的衔接有待优化;铁路货运发展较为缓慢;内河港口码头规模小,大型装卸设备少,且设备与工艺不够先进,制约了综合交通网络优势的发挥。县域物流节点布局和建设依然缺乏系统清晰、层级分明的物流专项规划进行指导,难以与现有货运及物流需求特征相匹配,制约了县域内物流节点设施充分发挥集聚、集约的作用。

(二)土地资源较为有限,物流用地相对紧张。当前,我县普遍存在生产性和生活性物流用地需求。例如,高新区内生产制造企业有较大的第三方仓储需求,各镇街也不同程度存在物流用地的需求。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用地需求还将呈现逐步上升的

趋势。然而,由于土地政策约束趋紧,加上我县建设用地实施“节约集约深化细化”策略,而物流用地在直接产出和税收等方面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相对较小,并且占地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因此物流企业在竞地时往往处于劣势,难以及时获得物流建设用地。

(三)物流需求层次偏低,企业转型动力不足。物流服务需求层次不高。物流用户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基本、传统服务的需求上。例如,销售物流、传统仓储、运输、装卸等服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一体化服务等高增值性、综合性的物流服务需求较少。部分物流用户的原料采购及产成品的附加价值有限,在选择物流企业时仍然过分关注服务价格,以价格成本作为主要考虑因素,而且物流服务市场价格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致使物流企业利润微薄,使得企业缺乏自主改造设施、提升服务品质的动力。

(四)信息资源共享较弱,标准应用相对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物流企业发展、行业升级转型的核心力量。但是县域内拥有信息平台的物流企业较少,而且业务功能较单一,主要是物流供需信息发布、政府政务信息发布等基础功能,与市场需求脱节,平台发展缺乏推手,企业入驻规模小,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另外,行业标准化发展滞后,虽然近年来各部门已陆续出台了几百个物流相关标准,但标准的适用性差,再加上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标准化意识的淡薄,导致全县物流标准的推广应用不够,使用率不高。

三、我县经济发展趋势和物流业发展潜力

(一)农业转型现代化,零散物流重整合。近年来,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同时,通过大力整治生猪养殖污染和温室龟鳖养殖污染,促使环境改善,生态循环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总体来看,我县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物流需求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其发展重点是做好农业零散物流资源整合,着力提升农产品物流服务质量。

(二)工业升级高精尖,配套物流高要求。总体来看,今后我县工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也将向高技术、尖端领域迈进,运输的产品也将由价值较低的大宗商品转向价值较高的高科技产品及新型工业品,货物流向也将辐射到内陆并延伸到海外。面临工业发展对物流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县正以发展大物流为目标,加快构建发达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物流市场主体、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物流市场环境建设,强化物流特色优势,培育形成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努力做好配合工业发展的配套物流服务。

(三)商贸流通势头劲,物流网络强支撑。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领域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定,商品销售总额、物流批发均实现较好发展,电子商务初具蓝图。其中,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13亿元,增长

12.5%,增速列全市第一;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完成36.6亿元,增长11.5%,全年商贸流通业市对县考核名列第一。为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比例,我县将围绕“互联网+”带来的新业态和新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地理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大数据、云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多领域应用。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县的商贸流通物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在我县强有力的物流网络支撑下,商贸流通业必将迈入一个崭新的台阶。

(四)进出口额稳增长,外贸物流新刺激。依托强大的工业基础,我县“十二五”期的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全市第二的水平,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2015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37.3亿元,出口120.4亿元,进口16.9亿元。出口商品方面,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及休闲文化产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7%、23%和25%,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欧美等传统市场发展平稳,分别占出口总额的30%和24%,东盟等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占出口总额的7.9%,已成为对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将刺激外贸物流需求稳步攀升。

四、加快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围绕加快实现全县物流园区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更加完善,物流服务保障体制和智慧化服务平台更加健全,较好实现“接沪融杭”战略目标对物流业的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落实开展改革试点强抓手。进一步落实交通运输部《关

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全力支持浙江省作为交通运输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充分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试点的契机,健全“大物流”管理体制,探索形成制度化的“一城一交”、“交通牵头”的物流业协同发展管理模式。充分挖掘德清在解决制约地区物流管理体制机制、发展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等重大问题的经验,逐步理顺物流业管理体制机制及运行机制的方式方法,为全县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夯基础。拓展融资手段,完善配套政策,为降本增效提供制度保障。金融、财税、交通等部门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交流协作,加大对物流企业上市资源的培育力度。要强化全县物流节点的规划与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业装备的升级改造、物流企业培大育强等工作的财政支持。同时,要加大对物流企业的土地财税政策倾斜,切实降低物流企业成本。

(三)打造完善基础设施建网络。加快推进全县物流枢纽节点建设,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物流节点体系,深度融入国家骨干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完善陆路物流通道建设,加强内河水运集装箱运输航线建设。围绕“两带两核四心多点”发展布局,因地制宜推进一批专业功能突出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引进和建设一批先进、适用的设施装备,加强园区作业各环节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完善集疏运体系,重点推进港口疏港公路、综合物流园区与高等级公路间的连接线

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助力信息化智能化快推进。以企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以信息基础交换共享网络为支撑,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推手,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在物流领域的作用,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加速“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进一步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建立物流政务信息跨部门协调机制,提高政务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交互水平和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各运输方式行业信息系统,推进互联互通。支持企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引导规模化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和服务升级。推动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标准统一和系统对接。

(五)推广运输组织方式提效率。以标准载荷单元为基础,以甩挂运输为纽带,加快构建我县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多式联运信息资源、服务规范、作业流程等方面的有效对接,支持联运企业间强化合作,进一步提升联运、转运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加快培育多式联运承运人。支持企业整合资源,创新发展集装箱甩挂、网络化甩挂、多式联运甩挂等先进模式。

(六)提升专项物流发展上水平。推动形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城市配送(快递)、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农村物流等为重点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建设与应用,做大国际物流,重点强化跨境跨区通道对接、信息互联、合作互信。做专城市配送(快递),发展德杭同城配送,支持开展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构建完备的城市配送节点体系。做强电子商务物流,推进商务领域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规范危险品物流发展,强化源头管理,严格危险品运输市场准入,重点加强危险品运输作业过程监督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促进农村物流发展,构建“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格局。

第二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策研究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策研究

现代物流是指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仓储、配送为一体的新型流通方式,我县优越的地理位臵、一流的发展环境、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的服务体系、宽松的政策支持为加快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今年,县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我县建成河西走廊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于2012年7月,对全县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翻阅资料的方式,全面细致的掌握了全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提出部分针对性较强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县立足区位、地域优势,充分利用我县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全面调动各方积极性,以发展辐射全县的大商贸、大物流体系建设为目标,积极推进乡镇农贸市场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全面加快全县物流业发展水平。止目前,全县从事物流配送的企业有:新合作百惠商贸有限公司、天鼎家电有限公司、惠丰物流有限公司、金桥农资公司、益民食品有限公司、圆通快递公司、邮政快递公司、申通快递公司8家企业。主要从事日用百货、农资、化肥、生活必需品等的配送,为发展我县现代物流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乡镇集贸市场建设力度加大。止目前,新华镇农产品

15个直营店和180个农家店。今年4月份,省商务厅下达我县农家店改造建设指标10个,目前已由实施企业新合作百惠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已在沙河镇布点4个、新华镇布点1个、鸭暖乡布点4个、板桥镇布点1个。至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毕,9月初通过市上验收,10月份迎接省商务厅复验。

三、流通企业冷链工程加速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牵头与县农委和县供销社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2012年县委一号文件有关对农产品流通企业果蔬销售扶持政策的说明的通知》,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组织、物流企业、运销大户建设农产品冷链工程、包装运输等设施。2012年,全县共新建和改扩建冷链工程建设项目5项,库容达16000吨。止目前,惠丰公司2000吨冷链工程已投入使用、新华物流园4000吨、兰化农产品物流园5000吨冷链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的订购、安装等,平川镇芦湾村3000吨、倪家营乡汪家墩村2000吨冷链工程已与7月中旬开工建设,这些工程的建成极大的方便了我县鲜活农产品储存、销售、外运。有利于提高我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和客户满意度。

四、供销新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是围绕农村流通市场,以商贸流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新农村服务工程。县供销社通过开发利用门面、仓库、院落等社有资产的支持和争取政策申报项目支持,组建的金桥农资日杂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具有农资商品批发、配送及零售业务、超市经营、农副产品收购、房地产开发建设能力的企业。公司农资配送中心辖蓼泉、沙河两个化肥批供站,占地6000㎡、营

鼎家电公司投资建设的天鼎日用品配送中心升级改造正在积极建设之中,预计年内可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积极督促新合作百惠商贸有限公司、天鼎家电有限公司、供销百信商贸有限公司、新时代生活馆4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减少了企业的流通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目前,网络购物已成为当今社会,最新型的购物方式之一,它以快捷、方便的运行方式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必将发展成为消费市场的生力军。

七、积极争取项目解决融资难题。今年以来,先后通过县财政及农口部门为新合作百惠公司兰化农产品物流园向省财政厅、省供销社、省商务厅等部门申报了新网工程连锁配送网点建设项目、专业合作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已初步通过了省级部门的审批,近期即可拨付扶持资金;今年6月份,积极与农委等部门沟通、配合,及时向省农牧厅上报了百信公司4000吨、百惠公司5000吨冷链工程建设项目,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目前,项目已报省农牧厅,项目资金指标文件年内下达;平川镇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已于7月中旬会同平川镇负责人赴省商务厅进行了衔接,省厅领导表示今年将会对此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还不完善,部分鲜活农产品加工、销售还没有形成规模,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二是农村鲜活农产品集贸市场改造资金筹措难度大,依赖

心”等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以“农超对接”为主的销售服务网络,拓展农产品在大中城市的直销渠道,使临泽的农副产品在高端市场有口碑,中端市场有份额,一般市场有规模,畅通市场链接,带动产品集散,努力形成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同时,积极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做好新华物流园区4000吨、兰化农产品物流园区5000吨、惠丰公司2000吨、汪家墩村2000吨冷链工程、平川镇芦湾村9000平方米的鲜活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争取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步伐。按照完善市场体系、繁荣城乡商贸的要求,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城乡联动服务体系,构建大网络,搞活大流通。一是提升改造东关综合农贸市场和蓼泉、新华等乡镇集贸市场,重点抓好平川、板桥等2个乡镇集贸市场的建设完善和新华农产品物流园区、兰化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续扩建工作。严格功能划分,明确市场定位,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供物流平台。二是加快建设流通网络市场体系。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为抓手,以连锁企业为载体,改造建设以农家店、直销店、连锁加盟店等为主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市场体系。建设以种子加工、食品加工、粮食加工、商贸流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业园区物流仓储区;三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坚持劳动力与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具有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专业合作组织。鼓励专业合作组织、运销大户和物流企业,通过农超对接、贴牌、直销、配送等方式,建设从基地、加工、配送到

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调研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2012-01-30 01:26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作者:蔡雪芳

物流是经济运行的“血脉”。物流业发展状况和物流成本的高低,是区域发展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领域,是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今区域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物流环境的竞争

步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区域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在全国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逐渐趋同的情况下,能否做到集约化生产,降低其他生产环节的成本,提高供应链的供应效率,促进产业发展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代物流是产业经济的“加速器”,具有很强的产业联系效应,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纽带,是促进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因素,被誉为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物流业越发达,各类要素资源、生产产品的流动就越频繁,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就越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成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竞争的焦点转向压缩物流成本和挖掘利润上来。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克里斯多夫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必须与其他环节最强的企业联系起来,组成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才有实力去参与竞争。由于企业竞争和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商家对发生在每一个环节上的成本都不敢小视。国际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迫使企业尽量缩短组织生产、产品面市、市场反馈等过程的时间,在高度关注物流成本的同时,更关注物流的时效。以国际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信息产业为例,生产商从美国市场上拿到订单,到将生产的成品交付到美国市场,平均周期只有4天至7天。否则,委托加工方将由于市场行情发生变化而蒙受损失。

现代物流业是重要的新兴产业,更是重要的投资环境。如果说过去外商比较看重土地、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和各种减免优惠政策,那么今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则更多地取决于区域的物流环境。物流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掌握了物流,就意味着在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分工中占得先机;掌握了物流,就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物流业发展状况和物流成本的高低,对区域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有重要影响,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物流产业发展本身,是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

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着我省有效承接产业转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大开放主战略,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把工业园区作为培育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平台,使工业园区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需求也不断扩大。特

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土地、能源、资金约束加剧,工业园区企业生产成本、用工成本大幅攀升,对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

从产业转移的成因看,最主要的驱动因素还是成本倒逼,而加工贸易企业对成本和时效又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近年来,由于油价和人力成本的增加,不少企业反映运价已上涨了20%以上。我省过去拥有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正逐步被物流成本、生产成本的上升所抵消。尽管近年来我省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各地都相继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物流的作用、地位的认知度有了显著提高,但总体而言,物流对经济的推动力还不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势必影响外商选择产业转移地的决策,影响外来资本的有效进入。

目前造成我省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货源支撑相对不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大交通、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物流发展离不开产业基础。一方面,我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商品、货物进出量有限,社会物流需求总体相对不足。不少企业反映,造成物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本地经济不发达,购买力有限,产业总体规模较小,拉出去的产品多,运回来的货物少,返程有时甚至放空,运费自然高。另一方面,企业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比较严重,普遍存在“求人不如求己”的观念,没有将物流管理从企业的核心业务中剥离出来,不少企业产品输出基本上是派专人跟送,既困住了资金,又增加了流通环节的成本。

二是产业集聚度低,产品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集聚度高低与物流成本密切相关,产业集聚度越高,物流成本越低。比如,黎川工业园区现有陶瓷企业30多家,耐热陶瓷煲占了全国市场的60%;鞋服纺织企业36家,原料和产品销售地主要都集中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由于这两大产业集聚度相对较高,货物量大且比较稳定,主要围绕这两大产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已初步形成了黎川南昌、黎川广东、黎川福建三条专线,每天都有二班至三班车固定发往这几个地方。而同在黎川工业园区的一家生产毛毯的企业则不同,企业从广东佛山转移过来,“两头在外”。但由于整个黎川只有这一家毛毯企业,产量较小,且受季节影响,企业无法与物流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只能临时找车、找司机,因此物流成本很高。我省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大企业、大公司,产业与产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关联性不强,未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生产原材料大多从全国乃至全球采购,而生产的产品也大多出口或销往国内各地。正是在这“一进一出”之中,耗费了较多的生产时间与物流成本。

三是运输手段单一,多式联运的大通关体系没有真正形成。据了解,目前我省大多数企业货物运输主要还是靠汽运。一方面,是因为我省高速公路条件好,可以实现“门对门”的直接运输,时效性较强;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省铁路路网规模不足、通货能力有限,内河航道等级偏低、港口设施较落后,沿江口岸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空港物流发展相对缓慢,以铁海联运为主的多式联运没有真正形成。由于远离沿海港口,出海路程较远,加上港口、铁路搬运、装卸等服务收费较高,物流成本明显较许多地区高。

四是物流市场发育程度和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较低。我省物流企业服务水平普遍不高,多停留在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上,没有完善的物流网络,缺乏实力强、规模大、功能全、水平高的龙头企业,物流主体呈“散、小、多、弱”的特点。目前我省大部分繁荣工业园区物流企业偏少,企业规模偏小,形式单一,且局限于整个流程的某一段,缺乏一体化服务供应商,没有形成社会化供应链,企业产品货物运输与市场物流运输业脱节的现象较严重。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有效改善我省物流环境

其一,加速产业集聚,最大限度地释放我省制造业物流需求。物流业发展离不开产业基础,现代物流业与产业集群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规模时,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物流业会大量出现,产业集聚区也会成为物流服务需求最集中的区域。物流企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而带来的物流成本下降,又是导致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发展,我省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已有近三分之一的工业园区形成了产业集群雏形。但总体而言,还需要从省级层面上加大全省产业整合力度,合理规划区域产业布局,在全省工业园区集中培育一批独具特色、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速产业集聚,以有效促使物流企业进一步集聚、物流市场进一步发育。

同时,要密切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一方面,引导中小企业转变观念,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摆脱繁杂的运输、仓储事务,集中精力抓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鼓励部分大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改造现有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业务流程,优化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逐步实现制造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最大限度地释放园区制造业企业的物流需求,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货源支撑。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采取不同的物流发展策略。比如,有的产业集群由众多中小企业共同组成,单个企业物流活动批量小、批次多,且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仓储和配送设施,物流活动较为分散,物流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物流品种多样化,但在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和成品销售配送等物流环节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就可由龙头物流企业或引进省内外大型物流公司,对这些企业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共同采购与配送提高物流效率。

其二,科学规划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工业园区物流配送体系。现代物流园区,对提高物流的组织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为企业提供集成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提高区域物流服务水平,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具有重要作用。物流园区的规模、运营模式、服务方式都要从产业需要出发。政府在进行物流产业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周边的物流需求及应有的规模标准,科学规划物流园区的辐射半径和服务范围。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应注意产业配套和物流效率原则,综合考虑区域产业集群的特点、物流总量以及企业物流成本,根据区位特点和交通条件,协调好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规划,划分物流节点,努力实现布局结构合理化、服务区域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佳化,以体现资源的共享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目的。

其三,加快水运发展,重点突破“航道”和“港口”两大瓶颈。我省水资源非常丰富,北临长江黄金水道,中部赣江等五河汇入鄱阳湖,再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了一个以鄱阳湖为中

心的可出江入海的天然水运网络。我省应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提高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形成以九江为“龙头”,以鄱阳湖水系航道为“脉络”的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的水运网络。航道等级偏低和港口设施落后,是制约我省水运发展的两大瓶颈。要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特别是加快赣江、鄱阳湖高等级航道建设,使水运主通道长江(江西段)、赣江、信江全部达到三级以上航道标准,形成干支畅通、区域成网的航道体系。要充分重视铁路、公路对水运口岸物流的集疏运作用,加快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公路主枢纽系统建设。要提高水运运能,大力发展大型专用码头,统筹航道、港口、船舶、运输的发展,搞好物流规划与城区、港区、园区、口岸规划的衔接,抓好一批货物仓储、专线铁路、专用管网建设。水运建设投资大、回收慢,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服务性等特点,企业积极性有限,需要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建议政府部门给予水运企业适当的减免税、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并借鉴邻省“以电养航”和“以陆补水”等做法,给予水运企业一定的资金补贴。

其四,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畅通大物流通道。对全省分散在工业、商贸、物资、交通、邮政等部门的物流资源,通过联合、兼并、拍卖、撤销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改造提高,完善功能,发挥效益。对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和同一种运输方式内部,通过协调,形成合理分工。鼓励联合经营、合作经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综合效率,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衔接的物流运输平台。积极推进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畅通水运物流,发展长江和鄱阳湖航运,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城市配送等,努力降低社会综合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各种运输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其五,加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要素,物流信息的畅通流动,对提高工业园区物流运作效率至关重要。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要满足物流系统中政府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不同层次的参与者的信息需求。我省工业园区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应该定位为综合信息服务、数据交换、物流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等。主要包括客户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信息,即运输、仓储、配送、加工、装卸需求等;物流业务运作管理,即物流电子数据交换、物流交易管理、电子报关、税收和资金结算等;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即公路车站、港口水运、机场航空、交通状况、道路设施等方面的信息;物流市场供给信息,即物流供应商的资料;政府管理部门要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即物流业务种类、货运量、物流成交合同总金额等,以便为物流预测、物流规划设计、物流统计等活动提供支持。

其六,加快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物流企业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体,要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扶持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应通过主辅分离发展一批,切实抓好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鼓励引导一批生产企业将采购、运输、整理、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出去,组建独立运作、专业经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整合重组壮大一批,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完善服务功能,健全服务网络,逐渐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到我省设立采购中心、区域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对发展思路

清晰、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特别是省重点物流企业,从税收、规费、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蔡雪芳

第四篇:郑州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

郑州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

作者:丁保国

[摘 要] 郑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得到国家和河南省的高度一致认同和大力推动,运用战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方法)详细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内部条件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从中剖析郑州发展现代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郑州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现代物流业 SWOT分析 发展 对策

一、引言

现代物流业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在西方国家得到大规模发展,由最初的成品配送发展为贯穿生产、仓储、搬运、配送以及流通的综合过程,到90年代更进一步发展为上、下游企业互相配合、互为影响的供应链管理。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关联度很高的综合产业,对相关产业具有强有力的联结、凝聚功能,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

200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制订实施的《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明确了郑州作为河南省现代物流中心的远景规划目标。物流业作为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唯一的服务业,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下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规划建设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以及郑州作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的重要地位。这充分说明郑州在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东输中的物流枢纽作用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郑州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已经得到国家和河南省的高度一致认同,详细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内部优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并采取相应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意义

著名管理学权威德鲁克认为,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未发现的黑暗大陆;我国物流学家董千里认为,在经济活动中,物流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现代物流业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途径,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有研究指出,我国中部区域物流业每增长1%,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2.6561%,说明中部物流供给能力小于物流需求,物流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所以大力发展物流业十分必要。

(二)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当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业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区域或行业内的共同配送广泛应用,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的物流企业不断增多竞争且日趋激烈,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降低。2003年《世界竞争力年鉴》显示,美国社会物流总成本(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8.7%、日本为10.5%、法国为11.7%、中国为14.5%。但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次发布,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3%。郑州市统计局统计,2004年郑州市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6%。据中国物流中心核算,2006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物流总费用)占生产总值(GDP)为18%,而美国仅为8%。虽然计算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差异造成统计数据上稍有出入,但大体可以看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空间还比较大。当前,物流成本偏高

阻碍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发挥。特别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使跨国公司采购成本降低,但采购的同时产生的附加物流成本却在不断增加。

物流企业功能整合或延伸服务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沿供应链“顺流而下”,即在制造商的产品销售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另一个是沿供应链“逆流而上”,即在制造商的物料供应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如果同时向两个方向延伸,把制造商的物料管理和实物分配都承担下来,就成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TPL)。据统计,目前我国制造企业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产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目前郑州市有76.6%的企业拥有自有物流设备,自给式物流服务依然是工商企业获得物流服务的重要来源。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

三、郑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SWOT分析

SWOT分析,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分析的简称,是常用的产业与企业发展战略分析方法,即对影响发展的内部条件的优势、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进行全面系统综合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探索促进郑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对策。

(一)优势S(Strengths)分析

1、战略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郑州地处中原,有九州腹地、交通要道之誉,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物流枢纽,是重要的全国性物流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布局和物流业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始终处于承东启西、南北对接的枢纽地位。新亚欧大陆桥、京广高速铁路贯通后,更成为西货东出、南来北往的咽喉通道,具有带动河南省乃至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独特的区位条件。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使其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郑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通信枢纽,京广和陇海铁路、京珠和连霍高速公路、107和310国道在此交汇,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和全国最大的铁路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东站,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多元化、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具雏形。2004年全社会货运量达2.3亿吨,货物周转量达271亿吨公里,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货物集散地。

2、物流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巨大。

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商品率为50%左右,全省粮食仓储能力达1800万吨,粮食加工能力达3000万吨。河南省是全国主要产棉区之一,常年棉花产量在70万吨以上,年加工能力300万吨以上。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有平煤、永煤等大型煤炭企业,常年煤炭产量15000万吨,年输入输出量约7000万吨。汽车工业是郑州优势产业,有宇通客车、郑州日产等一批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企业。食品、农资工业是郑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市场空间广阔,有一批如金苑、白象、思念、三全等全国知名和较高市场占有份额的企业。粮食、棉纺、煤炭、汽车、食品、农资等农业、工业物流资源十分丰富,市场需求巨大。

3、商贸流通发展迅速,辐射带动作用强。

郑州现代商贸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沃尔玛、家乐福、家世界等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先后入驻郑州,以郑州商品交易所、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华中棉花交易市场为代表的期货和现货市场功能不断增强,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不断壮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正在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对全省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4、物流企业和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巨大。

郑州市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已发展到13家以上。以京珠和连霍高速公路为主干的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基础的郑州国际航空货运中心、以郑州铁路东站为核心的郑州铁路零担货运中心已经初具雏形,规划在建的郑州圃田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以河南中邮物流为基地的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郑州出口加工区、进口保税区等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企业为郑州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劣势W(Weaknesses)分析

从总体上看,郑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1、物流业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条块分割严重,政策法规体系和行业诚信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1)物流业很多领域比如铁路、航空等门槛比较高、市场开放程度比较低。

(2)“政出多门”的协调问题。物流业没有自己主管部门,多部门“共管”或“分割管理”的结果往往是有一些有政策含量的政策,在多个部门协调以后无法凸显其政策效益。

(3)市场秩序混乱,服务标准不统一,服务品牌尚未建立。调查结果显示:第三方物流企业自成立以来得到国内省级以上单位质量认证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4.6%。多数物流企业的品牌知名度、认知度较低,甚至出现极个别企业把客户的货物、货款非法侵占或卷款逃匿等造成恶劣影响的极端情况。

2、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不完善,物流资源缺乏整合,运输和仓储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物流方式落后,流转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

(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真正形成,行业、部门壁垒森严。

(2)物流设施利用率低。物流企业不能通过自身成本的降低来优化客户的物流成本,例如汽车回程资源严重限制,回程空驶车率达37%,库房利用率为79.1%,铁路专线利用率只有54%等。

(3)物流信息技术和网络化应用程度偏低,日益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

3、传统物流比重大,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布局分散、功能单一,产业集中度不高,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低,人才缺乏。

(1)物流需求方面。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郑州市有76.6%的企业拥有自有物流设备,自给式物流服务依然是工商企业获得物流服务的重要来源。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从客户外包物流项目中可以看出,生产企业主要有干线运输和市内配送,分别占40%和17%;商业企业则以干线运输和单纯仓储为核心,分别占46%和39%。

(2)物流供给方面。郑州市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仍然以运输、仓储等基本业务为主,流通加工、定制服务及物流系统设计的增值服务功能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调查表明:有75%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集中于市内配送、单纯仓储和干线运输,而能够开展物流增值服务的企业还不足5%。

(3)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从总经理取得物流师资格证书的情况看,目前仅有8.2%取得物流资格证书,企业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服务意识不足,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权,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三)机遇O(Opportunities)分析

1、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2008年,郑州市GDP超过3000亿元,达到3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国内国外贸易长足持续的发展,为物流业的平稳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开放竞争有利发展。

根据WTO规则,自2005年12月我国对外资开放包裹物品类快递市场以来,四大外资快递巨头已悉数进入我国快递市场,并迫不及待地掀起了独资浪潮。其中DHL(德国敦豪国际公司)、FedEx(美国联邦快递公司)、TNT(荷兰天地邮政公司)这三大外资(国际)快递巨头已进入郑州快递物流市场,UPS(美国联合包裹公司)迟早也会进入,包括马士基、美国总统班轮等物流公司携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的管理及丰富的经验,抢滩中国物流市场。国内物流企业在郑州物流市场“与狼共舞”已不可避免。竞争过程中,必然推动国内物流企业提高自身技术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及其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

(四)威胁T(Threats)分析

1、国内外物流企业竞争冲击。

(1)外资物流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经验,同时也对国内物流企业形成了威胁。

(2)国内新兴全国性民营物流企业如宝供集团、顺丰速递等,价格竞争力强,服务地域广,设备投资、业务规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国营物流企业中邮集团EMS、中铁快运等携政策和品牌优势,对本土物流企业发起挑战,严峻的竞争态势不可避免。

2、环保、成本压力和客户服务要求与时俱增。

(1)绿色物流要求。我国大城市空气污染中,60%的一氧化碳、50%的氮氧化物、30%的碳氢化合物污染来源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再加上不久的将来较高的燃油成本与很可能实施的二氧化碳排放许可证(或价格)结合,绿色物流势必加重物流企业运营成本。

(2)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将更高。只提供传统物流服务已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要,客户会要求物流企业参与到其供应链管理当中,提供一体化、个性化服务。

四、加快推进郑州国家级物流中心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统一协调的政府物流管理机制并加强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和扶持物流行业发展。

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组织形成交通运输、贸易、海关、工商、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参加的协调和统一管理机构,研究制定有利于协调组织管理物流发展的支持政策措施、技术规范、统计体系、市场准入、交通管制等方面工作和具有前瞻性的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物流宏观调控机制,并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结合起来考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消除不利于物流业发展的部门割据与行业垄断等体制性障碍。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组织和桥梁作用,赋予协会在物流企业与政府间进行协调、咨询、服务与沟通的职能,推动行业标准化体系和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协助政府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现代物流业市场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利益,让各种物流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充分竞争、自由流动,创造并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监管水平,引导和扶持行业发展。

(二)推进物流企业社会化、专业化与资源整合,加快品牌建设。

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出来,尽快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重点引导规模大、效益好的汽车、食品、烟草等大型生产企业剥离自营物流功能,实现物流业务外包,实现物流活动社会化和物流服务的高效、优质和柔性化。鼓励国内外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行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培育打造一批服务水平高、有影响、有规模、有竞争实力的现代物流品牌企业。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服务水平。

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应用互联网络、条形码(BAR-CODE)、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系统(PO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等技术,加快建立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增强物流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提高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适应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提高物流企业整体素质。

1、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或者物流实验室, 使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对现代物流发展基本原理、运行模式、发展规律精通并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的人才队伍。

2、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认证制度,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特别是熟悉现代流通技术的应用,做到对全球新型流通方式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及时了解和掌握,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素质。

(五)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鼓励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和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运车辆、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等。倡导企业在生产和流通环节采用符合环保要求、可反复梯级利用的包装,逐步实现包装的模数化、集装化和多功能化。鼓励企业使用低公害车辆,建立高效的回收物流系统,综合利用再

生资源,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面对全面建设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中心)的新形势、新要求,郑州市促进物流快速健康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存、机会与威胁同在。在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交通信息网络建设、城市规划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实际,按照“大物流”的思路,建立物流发展统一协调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据,构建郑州市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品牌体系,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与水平,力争早日建成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中心)。

参 考 文 献

[1]王佐.关于振兴物流产业的几点思考.中国流通经济,2009(7):31-34.[2]孙淑生,王见喜.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物流业SWOT分析.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14):72-73.[3]沈飞飞,徐健.中部地区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商业时代,2009(35):23-24.[4]朱正荣,张春河.唐山市物流产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74-76.[5]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Z].河南省人民政府网.■

第五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物流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产业之一,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莒县经济正处在由艰难爬坡阶段向提速发展阶段跨越的关键时期,为实现经济提速发展,更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已迫在眉睫。

一、莒县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条件和必要性

莒县地处鲁东南地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港的陆路腹地,是横贯鲁南、豫北和晋南及西北广大沿桥地区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连接山东城市半岛群南来北往的重要枢纽,在跨区、跨国际物流集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境内多条国道省道交汇成网,日东高速和汕尾高速公路横贯境内。南靠兖石铁路,北近胶济铁路,胶新铁路和建设中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穿境而过,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为发展高效现代物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莒县矿产资源资源丰富。现已初步探明的铜、铁、石灰石、大理石、页岩硅化粘土等矿物质达38种,其中石灰岩储量达34.2亿立方,是全国少有的优质石灰岩带,具有发展水泥产业的最佳条件。钛铁矿储量近8000万吨,是目前全省发现的最大的钛铁矿。丰富的矿产资源需要运输,水泥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业支撑。

莒县是全国、全省重要的粮油、生猪、肉食兔、果品、桑蚕、瓜菜生产基地。目前全县优质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8万公顷,有16种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只有发展好了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业,才能使农产品真正走出去,发挥传统农业优势和增加农民收入。

莒县工业发展也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机遇。境内莒县工业园区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日照临港工业配套基地是日照市规划的精细化工产业园,是发展临港工业、承接蓝色经济辐射转移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工农业产品调出、调入量急剧增长,而这些都要求我们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适合经济发展的物流园区,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莒县物流业现状

(一)物流基础环境

近年来,莒县物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总体规模快速膨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年攀升,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在已出台的有关政策中,明确将其作为先导产业加以培育发展,并作出了加大财政、金融、土地供应等方面支持力度的规定,促进了物流业的提速增效。

近年来,全县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公路、铁路、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为物流业快速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港口相连相通,方便快捷的物流交通运输网络。同时,物流园区蓬勃发展。全县已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多处,建设了以凯达物流园、浩宇物流、晨曦物流为龙头的各类物流园区和中心,物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二)物流企业情况

莒县相当多企业仍然是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很多大型企业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内部设臵有装卸、运输、仓储等功能部门,企业购进原材料销售产品大部分由内部运输完成,是典型的传统企业物流。另外,莒县目前的车队、配货站较多,但呈零星分布,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零乱局面,给莒县的行业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也不利于物流信息的流通及管理。第三方物流在莒县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萌芽状态,凯达物流园可以说是第三方物流的雏形。山东凯达物流公司拥有各种运输车辆300余台,建有集餐饮、住宿、配货于一体的停车场、维修站以及几个大型公用保税仓库。业务已辐射两广、福建、浙江、江苏、东北三省等全国20多个省市。已成为一个颇具实力的物流公司。

从物流企业管理技术建设方面来看,莒县物流业已经开始应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信息管理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信息扫描及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已经得到应用,物流现代化装备利用率不断提高。

三、莒县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现代物流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作,涉及面广,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与管理。近些年来,莒县物流业虽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来看,由于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莒县物流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

(一)市场需求基础限制

莒县相当多的企业还保留着传统的经营方式,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传统的企业物流占据4/5强的市场份额,留给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空间过少,从而造成专业物流企业难于做大做强,并向现代物流发展。另一方面,正是物流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进行剥离,这样一来,社会资源得不到共享,势必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给企业增加巨大经济成本,资金短缺,影响企业发展。

(二)物流企业管理体制不顺、发展机制不活

莒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物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物流企业,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相互交错,铁道、交通、邮电通讯、内外贸易等物流相关部门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部门、企业间缺乏横向联合,许多物流设施只为某行业、某部门服务,综合性、社会性服务水平较低。另外,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技术设备、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也分属于不同政府职能部门,各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维。处于起步阶段的莒县物流市场,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现有的管理方式远不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三)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低

莒县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大型、有实力的物流骨干和龙头企业;目前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物流服务层次偏低,物流的精细化组织和管理等能力相当欠缺,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至今没有管理整套供应链能力的物流企业,使得企业在采购和物流环节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较大。另外,莒县物流企业专业化水平低,企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现代化经营手段,真正委托第三方物流的现代化流通方式比例还很小。

(四)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短缺

莒县在物流信息的应用和资源整合方面,如何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落后的操作模式,提高站前作业和疏运效率等方面还比较落后,远未形成一个布局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仍处于原始起步阶段。人才培养主要靠企业的短期培训为主,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养途径;专业人才往往因企业规模小,发展不规范而止步莒县。国际、国内大型企业难以落户莒县,这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

四、如何加快莒县现代物流业发展

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

现代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产业,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在物流业发展的初期,要特别突出政府在优化资源配臵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监管方面的主要作用。莒县成立的莒县服务业管理办公室就担负着物流业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但是这样一个服务办公室承担此项职能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当前经贸口多头并管的状况,各项经贸管理职能被人为地分割,不利于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有

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适当合并部门,改变经贸多头管理体系,让专业局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去指导莒县的物流业发展,既符合当前机构改革的大方向,又有利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这样从全县经济发展的总体上去统筹物流业发展,能既把握全局又重点突出。

国务院和省市都出台了物流业发展规划,我县要吃透国家和省级发展规划精神,仔细研究日照市区域发展规划,结合莒县区域位臵、经济发展特点和物流业发展基础,制定出本地区的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起点要高,要明确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定位,重视同周边及先进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大力推动本地物流资源的融合和集成,加强物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建设莒县现代的物流园区,积极引进外资和民资进入物流行业,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环境空间。规划的编制,不仅仅是上级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延伸,更重要的是确立莒县物流业发展的特色和突破口。

(二)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特别是加强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加强粮油、液体化工、木材、水泥相关产品等主导货种物流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重点建设多式联运及转运设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在铁路货运站建设集装箱中转站、货物转运站,使铁路与公路运输衔接更加紧密,方便快捷,运转高效;在交通枢纽、货物集散地、产业集聚地、城市周边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增强货物集聚和辐射能力,形成公路、铁路三横二纵的交通格局和现代物流体系。形成铁路、公路配套设臵的流通格局,提高莒县现代物流的集疏能力。

(三)培育物流市场,扶持引进骨干物流企业

要积极引导企业从根本上改变“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大力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现有优势,指导现有物流企业积极重组,整合社会存量资源,改变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社会物流体系。鼓励中小型工商企业逐步将生产制造领域以外的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流通领域的加工、整理、配送等业务有效分离出来,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和重组,或以委托方式交给专业物流公司运作,全面推行原材料和零配件直送到位,向“零距离、零库存”迈进。

以莒县经济开发区和临港产业基地为依托,做大做强现有物流企业,链接临沂商贸流通和日照临港物流,服务本地企业流通,主要功能定位为商贸、工业品展销、仓储及现代化的电子信息交易及配送系统。在重点发展凯达物流、港源物流、浩宇物流、中国重汽莒县服务站、广源物流的同时,依托山东路新建一批物流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让小型配货站向物流企业发展和提升。

启动莒县农产品物流建设,莒县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粮油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系统,必将为我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更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以现有的重点物流企业为基础,或者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入住莒县,加快莒县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变,以物流分拨配送为核心,实现对各种运输方式和货物的动态跟踪,形成对跨区域物流网点的有效服务,形成物流行业的全方位供应链。

(四)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培养引进物流人才。

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就是构建一个完美的供应链,形成一个增值链,使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而物流企业则是排头兵。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尤其是良好的信息化水平,是应用供应链管理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物流企业和相关企业能够实现数据共享、系统对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基于供应链的互连互通网络系统。通过这样的合作,物流企业有效降低了成本,而客户也通过这样的外包服务,不但获得了专业的物流服务,还通过协同合作,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综合效益。这就要求建立全县先进的物流行业的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技术整合物流企业资源,使全县物流业实现质的提高。当前,可以政府投资兴建公用物流信息平台,也可以扶持发展一家大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并服务全县。

要想实现物流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就需要一大批熟悉服务对象的相关业务,熟悉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开发维护等方面的人才。通过政策倾斜,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物流人才,还要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规律,并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提高整个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的背景下,我们要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抓住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立足县情,加强物流产业的规划和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和引领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注重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做大做强莒县物流产业,实现莒县经济提速发展新跨越。

下载关于加快发展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对策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发展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对策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三明市政协调研组根据市委2007年重点调研课题安排,市政协组织调研组于6月上旬深入到沙县等8个县(市、区),开展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

    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调查报告1. 江门物流行业现状 2009年江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185亿元,同比增长15.6%,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3.7%。今年上半年,全市货运量、港口......

    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新兴......

    加快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关于支持我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樊城区财政局当前,发展金融服务业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议材料

    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部署和要求,将建设科技南开,实现科学发展确定为发展主题,将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作为建设科技南开的重要举措,对发展科技服务市场、扶植科......

    云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环境分析及建议

    管理资源吧,海量管理资源免费下载! 云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环境分析及建议(1)云南省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南的边疆省份,综合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大部分省份,物流业的发展也相对滞后,进而......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城镇化是一个人口集聚的过程,是诸多因素共生演化发展的过程,是推进人口聚居、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等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这......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对策与建议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对策与建议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对策与建议 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