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班级建设之我见
摘要:班级是高校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和赖以成长的一个小集体。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都要在班级里得以实现。良好班风的形成是搞好班级建设的基础;严明的校规校纪和是非分明的奖惩是搞好班级建设的有力保证。良好的班级建设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一个艰苦劳动的过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从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抓住成效。期待着高校班级建设工作有一个新的飞跃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班级建设;班风;校规校纪
中图分类号:g6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253-01
班级是高校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和赖以成长的一个小集体。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都要在班级里得以实现。因此,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主任、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成绩,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与管理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对校风校纪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良好班风的形成是搞好班级建设的基础 1.选配好班委会和团支部干部,并加强队伍建设。学生入学伊始,要求辅导员老师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利用自己的观察,选拔出学习刻苦、工作能力强、同学关系融洽、有魄力的同学走到班级学生干部队伍中来。那些爱走极端、固执己见、居高自傲、散散漫漫的同学一定不要放到学生干部中去,更不能放在班长、支书等重要位置。要把握学生想从事社会工作的欲望、工作的能力以及是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也要观察他们的责任心、判断力、激情和爱心、组织能力、诚实守信等方面的表现。所以选好班干并对他们进行系统教育是一个良好班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2.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大学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应多组织同学搞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助于大学生兴趣培养、集体观念增强的活动,以此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爱党、爱国、爱校,学会感恩;在活动中学会交流情感、相互合作;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活动中达到消除误解、克服不足、化解矛盾、增强友谊的目的。
3.在同学中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高校班级内部同学间的关系是多层次的,除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关系外,还有朋友关系、饭伴关系、友寝关系、老乡关系等,形成相对独立的群体。有些小集体与班集体利益在某些时候背道而驰,作为辅导员老师要正确引导,及时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在生活中用真情实感去感染他们,使他们在老师的信任和感化下努力做到与同学关系的融洽与和谐。要让同学们深知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才能把班级建成一个团结、和谐、有战斗力的集体。
二、严明的校规校纪和是非分明的奖惩是搞好班级建设的有力保证 1.发挥先进分子和党员同学先锋模范作用。在班级中大部分同学都是要求进步的,作为辅导员老师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充分调动党员同学的积极主动性和进步思想,带动落后同学进步。培养学生对党的热爱 ,坚定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和追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先进的思想来保证班级建设的顺利进行。
2.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要用校规校纪去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培养他们的文明习惯。老师要做到不包庇、不偏袒,一视同仁。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受到犯了错误就要被惩罚,才能做到知错就改。作为教育和管理者要平等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在严格要求、严肃管理的同时让学生懂得错了就要受到惩罚这一简单的道理。
因此,只有抓住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才能做好学生工作,才能把握住班级建设的核心与本质。良好的班级建设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一个艰苦劳动的过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起于毫末”,高校班级建设亦如此,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抓出成效。期待着高校班级建设工作有一个新的飞跃和发展。
第二篇:班级建设之我见
班级建设之我见
五年的班主任生涯,使我深深感到:一个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声誉,而班主任工作直接影响着班级。所以学校里班主任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责任心强,工作方法多变、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班主任就能把一个班级带好,就能积极有效的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
首先,我认为,作为班主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班级,就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专业思想素养和专业工作能力。其次,更重要的,就是要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不断创新,使自己得班级管理工作目标得以最大化实现。最近学习了有关高谦民老师的《班主任的特殊操作要求》,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班级建设方面有了不同的理解与思考。(1)确立班级共同目标,激发上进心
就像高老师所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我们的教育不是缺少理论的灌输,而是缺少打动人心的故事。历史就是人类成长的故事,而教育就是通过讲述人类的故事来启发、引导孩子成长。如果一个人上进心迸发出来,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2)强化集体观念,维护集体荣誉
集体因为有了你而光荣,同伴因为有了你而幸福。人一旦被赋予了责任,就马上注意约束自己,仿佛变了个人似的。所以我们必须赋予班里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责任,让每一个同学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3)建立班机组织机构,明确服务意识
一定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意识,要强化这种服务意识,以抵制我国一直以来盛行的官本位思想。当干部不能成为少数人的专利,而应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任何学生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4)制定班级规范,实施自主管理
班级规范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它具体表现为班级的规章制度。班级规范的制定,不是为了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要想引导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的需要。
(5)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这才是教育的真正起点。班集体建设的目的是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健康、全面、自主的发展。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第一,只要我们愿意为他另起一行。给学生以希望,就是将他们领上了幸福之路!只有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他自己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6)形成优良的班风,培养关怀精神
班风是指班级的精神风貌,它是全班师生长期形成的一种风气,它通过班级成员的思想、言行、风格、习惯等表现出来。班风是班级的“名片”,它反映了班级的性格和气质,代表着班级的形象。
和谐班集体的建设使学生们形成了集体,养成了习惯,得到了健康发展。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热情和真情继续耕耘,细心浇灌,用爱和耐心来呵护这些孩子成长。做一个可以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大朋友。
第三篇:高校社团建设之我见
高校社团建设之我见
管理协会: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为了共同的目标与理想,经学校职能部门同意并经过一定程序成立的学生团体。高校社团文化,是指大学生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大学生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社团文化,作为社团成员共同遵循的目标和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的有机整体,它的形成不是单个因素造成的,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凝。
基于社团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我认为,建设品牌社团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绝对服从国家、学校等上级的安排。
不做危害社会、抹黑学校名声、扰乱学校教学秩序的事情更不得灌输反党反社会的错误思想给会员。这是最起码的前提是最基础的要求。
加强协会制度建设,提高社团成员的凝聚力。
良好的工作制度可以减少日常管理中的杂事、琐事,让管理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谋求规划社团的发展方向使社团更强更状。好的凝聚力可以更好的发挥出各成员的才能。就目前来看,一般的社团成员发挥出的才能不足1/3。这不是一个夸张的数字,但这也说明社团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好的凝聚力也有利于社团文化理念的形成与统一,而会员对社团目标、社团文化的认同是社团真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发挥协会的社会功能。
高校社团文化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和沟通的渠道,将社会要求与社会规范作用于大学生,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搭起一个平台,找到了结合点。大学生通过社团文化,学习与社会相适应的各种规范、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并与社会达成一种动态平衡与协调,促进自身的社会化。高校社团文化通过作用于大学生而作用于社会,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与社会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丰富和繁荣青年社会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如我们的管理协会提出的“协企合作”中的“企业的参观学习”‘能够打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注意协会的创新性与品牌效应。
实践告诉我们,创新则强,守旧则衰。创新带来生机,创新意味着活力,创新孕育着发展好的品牌是吸引更多同学关注、加入社团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品牌活动,就不可能在校园中树立形象、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
总之,在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协会制度建设,提高社团成员的凝聚力,发挥协会的社会功能同时注意协会的创新性与品牌效应。相信这些能为社团带来新一轮的发展。
第四篇:班级小组建设之我见
班级小组建设之我见
在这一年多以来我班响应学校的政策,结合我班的实际,实施了班级自主管理和小组建设。就此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我认为小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自我管理能动性,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使每位学生都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使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起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和成功体验。但是,做到这一切就必须要班主任、代课老师和自主管理委员会付出艰辛的努力。所以,为了能够在以后做得更好,就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想与各位同仁商榷一下,以便批评指证,能够有效的指导我班的小组建设。
一、教师必须要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要密切关注教育教学的新动态,吸收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学校相适应的教学观,知识观和评价观,新形势下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将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合作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自己,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素质教育中的“三个还给”指的是: 第一,“把时间还给孩子”,第二,“把健康还给孩子”,第三,“把能力还给孩子”。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要求我们对课堂教学理念做进一步的思考,对班级管理做新的探索;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自我管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我们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努力打造育才高效课堂模式,倡导小组学习,以形式促实施,以实施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以发展创辉煌。
二、积极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管理机制。
1.积极构建符合班级实际的学习小组
通过考察,结合班级实际,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格方面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强弱,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将思想素养、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科学合理调配在一起,根据强弱程度每六人分成一组,将班级分成九个学习小组。小组内分工明确,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具体职责与作用。
2..认真选拔培养小组长
首先,让各个小组通过小组会议采用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来选举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要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二,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第三,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3.结合本组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定出本小组管理细则,统一归纳,形成班级管理小组的体系。
每个成员自觉遵守本组所制定的组训组规。为促进各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和管理积极性,以量化方式制定详细的学习小组管理办法,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学习成绩,作业情况、平时测试和检查、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仪容仪表、日常行为表现、早操、宿舍管理和考勤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作为班级对小组和小组成员的考核。采用加分扣分等方法:选出优胜组员或进行小组进行表彰奖励,每位获奖组员或小组必须发表获奖感言并通过自己的获奖感言既起到感召作用,又增强了自我约束力。例如:周之星,月之星-----月月星光之星光大道,优秀学习小组和课堂表现优秀小组(期中,期末各一次)
4..必须有配套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潜能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它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推动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的重要手段。在实行小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和课堂建设中来,必须建立配套的竞争机制,在全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人人都树一个竞争对手,组组都有一个追击目标,让他们之间比学习、比思想、比纪律、比课堂表现等,可以进行周评、月评,评出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进行物资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时,还可以让其在班级中做经验交流,再把一些好的方法和方式推广到全班,以此做到全面进步。小组内还可以实行互帮制度和“中心说”,让小组内更多的学生在竞争中获取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
5建立.客观公正评价体系,享受学习成果。
开展整体评价,个体评价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小组建设。评价要准确,要注意全员性,并且要有时效性和及时反馈。对于学生的评价,无疑是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但还应注意,评价对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这就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把握,实事求是,不能只为了激励和鼓励学生,就只说“好”“很好”“真棒”,弄得学生无所适从,没有思维的导向,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学生还不是真理解、真明白。小组在班上进行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让全员参与评价,人人都有思考和评价的任务。
三、班主任在小组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小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的过程。班主任在小组的运行中,要多观察,多了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成为小组建设过程中的实施者、监督者。
1、小组磨合期的调配作用。小组在刚开始运行时,由于成员间的性格差异,会产生很多的矛盾,这些矛盾很多都是行政组长无法解决的,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出面调和,多做正面的思想引导,如果实在不行,还得及时调换小组。
2、班主任要及时激起学生的热情。班主任要经常关注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多在班上了解每个小组的表现,及时有效的表扬和批评,班主任的重视可以强化小组得分在每个学生心中的印象,如果学生觉得班主任不重视,他参与小组活动的热情就会慢慢熄灭。
3、班主任是小组长的依靠。小组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元素,小组长就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因此,小组长就是主要的班委干部,班主任应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去开展工作。
四、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以来取得的成就。
1.学生的进取心有了很大的提高
培养他们要为小组争光;努力超越自己、提高竞争意识和进取心。尤其是原 来成绩差,对学习、对自己已失去了信心的学生,这方面的变化特别明显。他们可以比卫生、学习、纪律、东西的摆放、仪容仪表、课堂得分、文明礼貌等。这种竞争的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
2.加强了合作意识,增强了班级体的凝聚力
要争取小组的优胜,学习小组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从而在组内形成一个合作的氛围,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这种合作意识在教师和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组内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全组关心。组内结对子成立了互助组,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同时,小组建设还培养了组兴我兴、组荣我荣,那种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学习、积极表现、好好工作、团结友爱的氛围使每个学生不断进步,整体进步有目共睹,增强了个人的品德修养。
3.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同学的自信心,同质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之中,并能经常地受到表彰、鼓励。这就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挫折心态,使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树立了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将是受益无穷、功德无量的事。这应该是合作小组管理模式最大的成功之处。
4.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小组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5.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小组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就是阶段性的小组会议模式——小组大讨论,在此项活动中,各个小组进行一节课的大讨论,具体讨论小组最近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及以后努力的方向,必须要形成会议记录或要点,下一节会在小组内随意抽人进行及时反馈,以便自主管理委员会和班主任监督。
五、存在的几个问题和应对策略
1.每次评比时,我们总会发现有的小组特别优秀,而有的小组却相对落后,这时候就会出现小组情绪低落,丧失自信心。
应对策略:班主任及时召开小组会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找出其闪光点,鼓励他们查漏补缺,培养自信心。
2.有了小组竞争,往往会发生一些孩子们之间经常的相互攻击或褒扬自己、贬低其他小组的行为和现象。
应对策略:要适当地批评教育。这一步学生的行为往往是由骄傲自满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在教育上不仅要鼓励,还要有适当的批评,让其感觉到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多开展自我批评教育活动。
3.小组回答问题存在还是优秀的学生回答。
应对策略:鼓励学习优秀的同学把自己会的问题,在进行小组讨论或活动的 时候,传授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让其都能够听懂,在课堂上给他们创造机会,让其他同学回答问题。
也许,还有一部分同学知道问题的答案,由于害羞或缺乏自信,不敢回答问题,这是我们教师就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表现的舞台,鼓励他们上台表演。
4.在进行合作学习时纪律较难控制。学生往往会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大声喧哗,有的学生趁机随意离开座位,与其它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还有的学生交流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
应对策略:班级和小组要有相应的班级小组课堂管理制度来约束某些同学,同时,课堂上教师要操控好自己的课堂,参与到课堂中,管好小组纪律和班级纪律。
以上是我进行小组建设的一点经验,希望领导和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我们班的小组建设进行一段时间了,这期间有苦也有甜,有付出也有收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非常积极。讨论、展示、抢答,忙的不亦乐乎。上课睡觉的、做小动作的明显要减少。回答问题时异常活跃,主要是学困生的能力要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教师给孩子提供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要让孩子到达预期的效果。总的来说,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高效学习。
第五篇:高校班级管理创新制度之我见
高校班级管理创新制度之我见
当今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新时代的浪潮下,社会对于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班级创新思维管理也成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必然需要。我们作为老师,就要与时俱进,用创新的思维进行班级管理,用新制度、新方法来适应新形势,我想,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抑制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影响,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接受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在心理上慢慢走向成熟,进而应付人生中的各种困难。
一、创新学习管理,加强学风建设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和时代中,不难看出,越有能力者越受欢迎,这么说来,学习依然是当代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搞好学习才是重头戏,也是一个班级发展的必由之路。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个班级的气质和灵魂,更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优良的学习风气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为顺应当代教育体制改革的潮流,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利用最新发展成果以及高端前沿的科技成果来搞好教育事业。比如上课之前的点名工作,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上的“蓝墨云班课”进行签到,本来需要用5分钟进行课前点名,现在1分钟都不到,班级里的所有同学都能完成签到工作,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很方便地活跃课堂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等学习软件布置作业,并向学生发送优秀课件以及课外习题。在签到方面,每一班级可以利用指纹识别器进行早晚自习的考勤,指纹识别器交与班长管理,每次早晚自习开始之前把指纹识别器放在门口,来上自习的学生按先后进行“签到”,这不仅可以作为考勤的方式,而且能够作为优秀学生评选的重要依据,衡量学生是否积极认真对待学习。
为了进一步保持和发扬优良的班级学风,我们可以举办“优秀班级”的评选以及PPT展示,PPT主要包括各班学习情况、获奖情况、优秀学生表彰和早晚自习情况等方面的内容,把这些内容一一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通过现场观众投票,以及微信微博投票等方式评选出优秀班级。
班级内部可以召开“知识竞赛”、“有奖问答”“每周讲座”等学习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我们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班级,每周都会举办一次“诗文展示”活动,展示内容为诗歌、散文等文学题材,虽然题材不限,但必须保证原创;展示对象为全体班级学生,按照“谁的作品谁展示,谁的作品谁讲解”的基本原则,调动起了全班同学共同创作、亲身实践的活力,形成了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
二、加强班级思想建设,探索文化管理模式
加强班级思想建设,对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大学班级思想建设要走新思路,不应该再按照传统模式、传统方法去加强巩固,所以我们建议使用文化管理的方式加强班级建设,虽然这种方法还不算太完善,但我们相信,只要对学生有利的制度,一定是班级管理的好制度。
所谓文化管理,就是通过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使班级组织成员认同组织里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在行为上达到协调一致,用温和、文明的方法进行思想导向、文化导向以及各种活动开展与建设。作为一种班级管理方法,文化管理也是班级管理者采用正?_文化指导班级成员行为的理念、方法和过程。文化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一种以各班级成员学习、卫生等要求为基础、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核心,以文化执行力为驱动的一种班级管理思想;二是一种探索研究如何建设和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文化进行班级管理的理论体系;三是一种把文化管理思想和理论运用到各班级的实践中去。
我们所谓的“文化管理”是以班级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基础,以师生间、学生间的交往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班级组织体系。有明确的方向性。其组建的目的就是完成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意图,它必须成为教育、影响学生以及按照教育目标要求来培养塑造学生的特殊环境。
“文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文化班级”。现代大学班级是社会的典型缩影,也是是社会组织的特殊形式。“文化班级”是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学习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个体融入社会的重要环节。“文化班级”必将成为新一代大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
我国大学教育起步较晚,发展大学教育主要是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在班级管理模式上,“文化班级”模式将继续沿用“国家―学校―院系―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学生个体”的层级式管理结构,班级在这一结构中属于组织环节的末端,是实施具体工作层面,所以班干部的评选与任用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思想教育与班级教学、管理相辅相成,教育方式以灌输为主。但目前,学生之间关系松散,各自接受的教育与对历史与现实的认同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混乱,越来越繁杂,原有的以固定班级为基础的教育模式陷入困境。基于此,我想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挺身而出,建立新型教育模式,探索创新教育方法,运用“文化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班级管理,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尝试,那么我们必能做到!
三、建设“议会制”班级
如今学生热衷于自由民主,不喜欢强压式的管理机制,因此,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放权给学生治理班级,让学生学会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能够照顾别人,在独立攻坚的同时能够互相合作,在做好本职的同时能够创新工作。“议会制”班级主要适应学生的自由民主心理,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此来加快运转班级工作,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
“议会制”班级,就是通过“议会制”的形式组织班级,每两周召开一次班级“议员”大会。每班设置“议会长”一人,即原团支书,负责组织开展议会,宣布议会结果;设置“内阁总理”一名,即原班长,负责组织责任“内阁”,提名生活委员、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纪律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另由议会投票选举产生;全体班级成员参当“议员”,负责听取各类班级事务汇报,行使投票表决权。班委组织活动时,先提出若干活动计划,向“议会长”和“内阁大臣”递交策划案,提请议员大会讨论投票表决,表决成功方能由班委会执行;每学期期末时,各班班委进行工作汇报,同时进行新一届班委竞选演讲,由议员大会投票决定新一届班干部名单。
在这项方案提出之后,我们就立即应用到了实际中去,典型案例如汉语言文学二班选举入党积极分子。首先,由班委提出选举计划,并递交选举策划书,他们的主要计划有人员报名、“议会长”、“内阁大臣”提名、上台演讲、民主评议、议员投票。随后,“议会长”与“内阁大臣”进行筛选、提名,主要筛选掉经常缺勤、使用大功率等违反纪律的同学,被提名的同学才有资格参与竞选。接着,班委组织召开班会,被提名的同学上台演讲,“议会长”和“内阁大臣”负责记录、审核。上台演讲完毕,“议会长”组织召开议会,“内阁大臣”组织召开内阁会议,单独召开完之后,议会与内阁召开联席会议。议员行使投票选举权,“议会长”以及“内阁大臣”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学生干部是班级民主自治的骨干力量,我们作为政治辅导员,需要强化对班级学生干部的培训,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较好的工作水平,从而实行有力的管理方案。
作者简介:
刘广辉(1965―),男,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实用书法》,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