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0:5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篇: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

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

为有效落实《上海市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方案》中关于设置学习准备期,放慢教学进度、精简学习内容、改进学习评价,引导教师关注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小学与幼儿园衔接的意见,体育与健身学科特制定以下学习准备期的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遵循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的特点,围绕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两个重点,提出学习准备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基本要求。通过营造快乐、健康的学习氛围,引发新生对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基本兴趣,为学生打下“乐学、能学、好学”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并说出与体育健身学习有关的人员、场地、器材;

(2)基本遵守课堂常规和程序并尝试安全的练习;

(3)借助肢体动作,感知高、低,快、慢、先、后,走、跑、跳和活动空间等一些运动词汇的基本含义;

(4)表现出与教师提示基本一致的操作,即站立、行走和跑步等动作方法;

(5)参与以中低强度为主的身体活动,表达对体育学习有关的人员、器材及活动内容、形式的喜欢或不喜欢;

(6)享受独自活动或与他人一起活动的乐趣,能与其他同学主动交流,表达参加身体活动的感觉,说出几项喜欢的活动等。

三、内容与要求

1.内容安排

周次与课次

三 四

基本

内容

Ⅰ和Ⅱ

基础知识 *

*

基本活动

3.5 * * *

*

*

*

*

队列与基本体操

4.5

* * * * *

* * * *

小球类等

*

*

* *

机动

**

合计 2 2 2 2 2 2 2 2 2 2 2

说明:

(1)学习准备期为小学一年级入学之初的前4周,按每周3课时计,共12课时;

(2)内容设置拟一课时两课次,共24课次;

(3)教学内容主要为基础知识、基本活动、队列与基本体操和小球类四项;

(4)基础知识的教学应室内与室外、动与静、说与做相结合;

(5)基本技能与方法的教学以室外为主,应选取并设计童趣化和养育化的身体活动,让学生玩玩、说说、想想、做做,引发学生乐学的愿望并逐渐建立体育课堂常规。

2.内容要求

(1)基础知识的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学习情意

大家来上体育课

到户外健身去

正确的身体姿势

◇能认识体育教师、学习伙伴并说说自己,了解校园;

◇知道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正确的站姿和行进方法,找到锻炼身体的地方;

◇说出一些体育器材的名称,并对几种体育器材表示兴趣;

◇参与“拨鸡毛、配对、筑路、我变你也变和快快来排队”等活动。

◆说出自己的身体感受和需求,敢于提问,关心周围的同伴;

◆知道体育课与其他科目的不同,按教师要求做好课前准备、课中活动和课后洗手;

◆知道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需要有空间、方向、时间和规则等加以保证。

■盼望上体育课,喜欢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小组学习,有关心自己和他人、积极互赖的举动;

■能表达学练需求、喜好和快乐程度,知道克服困难、齐心协力是件快乐的事;愿做亲近大自然的阳光健身儿童。

(2)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学习情意

基本活动

队列与基本体操小球类等

◇知道自己在几种队形中的位置,分辩前后、左右、上下、长短和快慢,能借助轻器材进行体育活动;

◇认识自身肢体,说出并用肢体完成前举、上举和侧举,前摆、后摆和左右摆臂,滚动与爬行、持小球与拍皮球等动作;

◇参与具有情境、主题含义的身体活动及趣味比赛;

◇对与体育相关的事与人产生兴趣。

◆在课的开始和具体活动的进程中,能主动说说自己的身体感受和需求,敢于提出问题;

◆知道体育课需要有课前准备、课中参与、课后洗手等必须有的课堂常规,了解确保科学健身、全安锻炼和有意义活动的基本要求;◆逐步建立体育活动中的空间、方向、时间和规则等意识,明确自己是集中的一员,能找到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

◆了解徒手练习与持器械活动的区别,能用较正确的方法选择或自制“玩”的器械,参与一定强度的身体活动。

■渴望上体育课,喜欢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乐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又能关心周围的同伴;

■能用语言、肢体动作描述学练需求、喜好和快乐程度,表达对身体活动积极良好的感觉;■初步建立听口令、按动作的基本要求学练队列和广播操的意识;

■较主动地表达期盼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参与阳光健身活动的愿望。

四、实施建议

1.教学活动

“学习准备期”的教学活动,应体现“四个结合”:身体活动与看看、说说、学学、想想相结合;身体活动与初识动作词汇相结合;身体活动与习惯培养相结合;身体活动与合理的方法、适宜的运动负荷相结合。

“学习准备期”的教学活动,要突出基础性、趣味性、体验性的特征,体现健身活动将童趣、动趣、智趣和情趣有机融合的设计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模仿、观察、比较和表现,了解并掌握一些相关知识和方法,参与个人或小组间的重复性活动和矫正性练习,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评判胜负并略知一些失败的原因,以促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

(1)学习环境的营造:用心设计和选取内容主题,确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意,采用色彩丰富、轻便易携的体育器材,布置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场境,创设适宜锻炼的软、硬环境。通过教师亲切的话语和热情友好的举止,引发学生跃跃欲试、敢于提问,让学生尽情体验、初建常规。

(2)学习方法的多样: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肢体动作,童趣的画面、动感的音乐,以及身体活动的拆分或重组,规则的变化或攻防角色转换等,丰富体育与健身学练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多变的活动中克服一些困难、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获得新鲜感、快乐感和成功感。

(3)学习习惯的养育:通过教师讲解(讲故事)、演示和跟我做、跟你做、大家一起做等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并表达初始的动作词汇,知道课前准备和安全活动的重要,感受一起活动的愉快。能轮流使用同一器材,让学生参与不同的身体活动,引导其主动尝试、乐于交流、遵守规则、合理取胜、充满期待。

2.学习评价

“学习准备期”的体育与健身教学评价,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和“乐学情意”的培养,要简单易行,延续幼儿园生活中互相评议的广泛性和即时性的特点,让学生有话即说。同时要根据体育与健身学科评价的要求,初步了解最基本的评议方法,尤其是过程中的观察评价,让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聆听。

(1)评价要点

① 认识与体育健身学习有关的人员、场地、器材名称;

② 对告知的规则和程序能够较准确的反应,对教师的信号能够作出反应;

③表现出趋于正确的、有选择的站立、行走、跑步、单脚跳和基本体操等动作;

④ 承担较低至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说出自己的感觉,对喜欢的健身活动或项目进行交流;

⑤ 愿意参加健身活动,表现出与他人合作的行为,有尝试学习新动作和新技能的期盼;

⑥ 鼓励说出一些运动器械和了解的体育信息。

(2)评价操作

①“学习准备期”的体育与健身学习评价,提供相关内容主题的等第制评价标准,供体育教师教学观测和记录时参照,不唯等第或量化表述,采用过程性为主的发展评价方式,即测试必测的体能项目为原始记录,以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引导其对自身体能和体质情况的关注,并用于对学习效果分析和未来教学计划的修订。

②将评价要点渗透于教学设计和实施之中,侧重于教师观察及观察记录评价,尤其是教学进程中,学生模仿、比较、表达、练习、展示和比赛等活动评价,提倡形象、生动和明确的语言描述或肢体动作,及时、准确和具体的评价,注重激励和方法的给予,留下观察记录和教学案例。

第二篇:11体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和吉林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加强和改进我县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实际,特制订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仅供体育教师参考)

一、课程教学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4.关注地区差异和与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技能的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体育课堂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可忽视的,不要一味地抓尖子生、保中间,而忽略了学困生的发展。学困生也是体育课堂的一分子,他们更需要在技术技能上得到提高,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体育上的需求,积极引导,形成良好的课堂学练氛围,达到本课预期的教学目标。

2.规范性原则。

组织与管理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也具有一定的章法。在体育课堂上要用规范的纪律约束学生,做到合理、公正、科学,所以建立具有约束力的课堂常规制度是体育课堂管理的一项原则。规范性原则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体育课堂常规上,体育教师要有常规,比如制定各项教学计划,提前备课,提前安排器材,学生的常规,如服装要穿运动服,上课要站队,师生共同的常规,如师生问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互动。所以说有一个好的课堂常规,就能使体育课堂更加规范,能更顺利地进行体育教学。

3.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体育课堂中各项活动要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对学生尽到教育责任。如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过程,不但要体现出学生的体质能力,更应该有时代性,对学生的教育与社会同步,社会要求什么,体育教学就要努力去实施。比如,通过体育活动增加学生的爱国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体育竞赛活动的管理过程中,要使学生树立公平竞争的观念,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和作风,养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的素养,对学生的奖励与处分都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4.遵循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迅速,体形剧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在心理发展上,处于智力和能力发展最佳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萌芽期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体育课堂的组织管理要充分考虑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精选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以及科学的分组练习等。这样才能保证遵循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

5.有效性原则。

体育课堂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而且一周仅有二到三节,所以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则起不到锻炼作用。要有效的利用课堂,就要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减少随意性,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从而获得最佳效果的体育课堂教学。

三、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基本要素

1.分析处理教材 2.分析学生情况 3.分析教学内容 4.明确教学目标 5.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6.选择教学方法 7.关注教学过程 8.明确评价与反思

(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1.分析处理教材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能力与习惯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2.分析学生情况

学习者特征分析关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性格、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情况。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注意教学的针对性。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以及感知的规律,不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3.分析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这四个方面。分配到各教学单元中,教学内容之间内在联系与把握很重要,理解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教学内容的确立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符合逻辑规律,更要体现体育特点,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体育教学内容选用的判断标准 急需开发的内容: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并符合体育性质的内容。例如,心理拓展训练、领会教学游戏、克服焦虑和孤僻倾向的教材,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教材,运动处方的教材,安全教育的教材等。

需要开发的内容:过去有所忽略的好内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等。例如,轮滑、踢踏舞、短拍网球、三门球、花样跳绳、校园定向越野、街舞、跳皮筋、形体锻炼、安全有趣地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等。

不能开发的内容:非活动性或非技术学习性的内容。例如,棋牌类、电子竞技、魔术、劳作和纯艺术内容,非体育的服装和道具、没意义的背景、挂图和多媒体等。

精教类教材内容:常见的、可行的、学生喜欢的、教师能教、场地

允许、与学校传统项目相结合的项目。例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体操等。

简教类教材内容:未来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有必要的、具有一定基础的和教学条件允许的项目。例如,轮滑、滑冰、体育舞蹈、网球、远足与野营、台球、保龄球、跳绳、踢毽子、游泳、飞镖、棒球、手球、滑雪、街舞、瑜伽、健美运动、形体、跆拳道、防身术、抖空竹、珍珠球等。

4.建立清晰的学习目标

为了使学习目标的表述具体而明确,一般来说,目标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课题”(做什么)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基本部分。

体育学习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相当于最终目的地。体育学习内容(体育教材):适用于体育教学的体育运动技术与知识(教什么)。

制定学习目标建议

(1)心理健康把重点放在“意志毅力”。(2)社会适应要重提“组织性纪律性”。(3)目标要依托教材和教学场景。(4)目标需要努力并有适宜难度。(5)表述应具体、明确和行为化。5.确定体育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准确性 重点:针对教材、内容而言的。难点:针对学生而言的。什么是重点?

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后继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

在体育教学中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例如:跳远教材的重点就是助跑与踏跳的结合;短跑教学的重点是途中跑。

例如:足球:脚内侧传球 重点:踢球脚外转,脚内侧对准出球方向

什么是难点?

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例如:跳远教材从难点的角度出发,有些人可能是起跳与助跑的结合(从这一点上看,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掌握不好,从而影响了整体技术的提高;也有些人可能是助跑步点不准确,腾空时不平衡甚至前倾,落地时小腿不能前伸等。

例如:耐久跑途中跑---重点:摆臂与蹬摆协调配合 难点:重心平衡直线跑

6.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2)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3)依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方法。7.关注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具体,注重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2)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精准。(3)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应用合理。(4)教学环节严谨、流畅。

(5)教学活动设计,体现教与学过程。(6)学习活动注重适时点播评价。8.明确评价与反思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

四、课堂教学评价

1.评价原则:评价不是甄别和选拔,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要发现和发展各方面和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要做到客观性评价与主观性评价的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的结合,单一性评价与多元性评价的结合,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即要有教师规定的内容,又要有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

2.评价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四个方面。

(1)体能评价:依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不同学习水平目标

相关的项目,侧重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如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与耐力,身体成分等,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基础与进步的幅度。

(2)知识与技能评价:掌握符合一定水平目标相关的运动技能及运用实践的程度,及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3)学习态度评价:即运动参与的行为表现,包括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能否积极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能否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等。

(4)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自控力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在体育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和大局意识。

3.评价方式: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评价综合表,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评定,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制,学期小评、学年总评。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加强对毕业年级学生的成绩评定,安排好二次评定及补考、补测工作。

备注:《课程标准》强调应由各地、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本校学生的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标准的权利应该下放给教师。

五、课堂教学建议

1.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新教材。2.正确理解新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3.探究学习一定要有相应的“问题串”。4.合作学习要有共同问题和集体形式。5.自主学习必须有作业有验收有安全。6.中学学生少用“情景教学法”。7.要明晰“主题教学法”使用。

8.教学中既要有表扬为主也要有批评。9.每堂课要有以安全为主的教学常规。

10.体育教师要时刻牢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宗旨。

第三篇: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送稿)

目录

总述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3.教学建议 上篇

必修课程 1.基本构成

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下篇

选修课程 1.基本构成

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暂定)

总述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以下简称“修订课标”)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北京市、海南省、山东省、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考试招生制度等综合改革的深化,指导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价值,特制定“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坚持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纲,落实修订课标和高考改革的要求,根据教学中暂时使用现行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的实际情况,对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方向。落实修订课标的要求,体现修订课标的精神,认真探索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多方面语文学习任务组合成“群”,注重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应把注意力从“讲解课文”转移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点拨上来。

2.体现衔接性。适应新的高考方案,使旧教材的内容与修订课标对接,落实各个任务群的学习要求。

3.保持稳定性。保持现行旧教材(不限版本)的相对完整,对部分内容作出适应对接的重组和调整。4.注意可操作性。调整后的课程内容清楚明白,简便易行,不增加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在修订版教材问世前,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尝试设计学习专题,组合相应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设计、实施学习专题任务提出好用、管用、可行的策略。

三、教学建议

1.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了15个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彼此之间又渗透融合、衔接延伸。教学时应根据每个任务群的特点,利用旧教材的学习资源,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入参与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加以创设,融合听说读写,打通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 整。既要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更要注意不同课程的专属任务群和贯串三类课程的共同任务群之间的衔接。

必修课程的教学要立足于基础性,重视日常语文积累,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奠定坚实根基。选修课程的教学要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鼓励开展个性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选修Ⅰ应注重学习“面”的广度,选修Ⅱ应注重学习“点”的深度。

4.鼓励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实施任务群的教学,鼓励教师发展特长,有选择地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在社会进步新形势下的发展与提升,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教师要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努力建构教学共同体。教师应努力适应语文课程改革,持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学素养;要善于与同行、学生合作,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修Ⅰ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6学分课程;选修Ⅱ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9学分课程。

必修课程,每一个高中学生必须修习;选修Ⅰ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修习;选修Ⅱ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

上篇

必修课程

一、基本构成必修课程 8 学分,用连续的两个学期完成。必修课程为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是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必修课程有7项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写作”。各任务群的学分安排、教学要求等如下:

二、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一)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本任务群旨在通过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语文知识,巩固梳理已有的积累,进一步认识语言结构和运用规律,观察、探索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该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和选修Ⅰ阶段均有贯穿,选修Ⅱ阶段,建议集中使用。

【教学建议】

1.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字词句语言素材进行归纳、分类、比较,使所掌握的材料条理化、系统化。积累内容,包括“附录”所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指导探究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和运用规律,逐步建构起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继续加强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的积累。3.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比较不同类型文章的表达方式及其特点,通过对所学的作品进行归纳、分类等梳理,形成文章的体裁意识并在表达实践中运用。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适当从旧教材(包括必修、选修)中,选择3个学分的内容学习,各阶段均安排1学分,18学时。

例举:“汉字”“对联”“修辞”“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等,这些专题可以直接作为学习材料,也可将其他课文作为学习材料,将该任务群的教学与其他任务群的学习融合起来。

【评价建议】

1.在观察和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能自主建构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增强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思维能力。

2.能联系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增强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体验读书乐趣,养成读书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为一生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奠定基础,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Ⅰ、选修Ⅱ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

1.整本书阅读的篇目,应该结合旧教材要求,师生共同推荐、讨论决定,也可包括学生个性化选择。

2.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等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三个阅读层面引导学生阅读:初步阅读,对整本书内容有大致了解。进一步阅读,对整本书中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手法等有理解、分析。深层次阅读,对整本书阅读后,有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质疑。

3.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提出专题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学习方式应以学生利用课内、课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约束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高中阶段选择2至3部著作精读,其他著作可以布臵泛读。

例举:《论语》《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平凡的世界》《边城》《茶馆》《巴黎圣母院》《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堂吉诃德》等。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阅读篇目,鼓励学生在精读篇目的基础上更广泛地阅读。

【评价建议】 1.通过阅读,把握书中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初步建构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逐步深化读书经验,总结、完善读书方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2.通过阅读,发展思辨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撰写、发表读书报告,在交流研讨中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当代文化参与

本任务群聚焦于学生对当代文化生活的关注与参与,增强文化意识,学会对文化现象进行剖析、评价,进而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理解与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践行先进文化。

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Ⅰ、选修Ⅱ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现象,聚焦并提炼问题,分析和解释文化现象,积极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2.设计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当代文化参与活动中认识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发展、理解和包容的关系。

3.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中,选择0.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网络语言”“影视文化现象”等。【评价建议】

1.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当代文化实践活动中,开展专题研讨,分析和解释文化现象、提高参与文化研讨的自觉性。

3.基于特定的文化现象,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社区走访、观看演出展览等各种方式,丰富语文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四)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对媒介传播内容的理解、辨析、评判能力,提高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Ⅰ、选修Ⅱ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独立选择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进行研习。通过纸质文本或网络文本的阅读,或通过参观展览等途径,了解跨媒介的特点。2.组织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媒介应用领域,创设一个应用场景,在实践中了解其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研习成果。

3.通过实例分析,师生一起研讨各类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分析合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形成结论。

【学习材料】

跨媒介学习应该重视选择与旧教材相关的内容,鼓励老师们参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践。

例举:“影视作品”“微信”“博客”等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建构互联网背景下与纸质品阅读方式不同的其他阅读方式。

【评价建议】

1.了解不同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灵活使用互联网,检索所需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认识某种媒介在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能选择媒介,合宜地运用不同类型媒介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以及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学建议】

1.本任务群包括三类学习内容,建议在三类学习内容中至少选择两类学习。

① 社会交往类:主题明确的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文书;招聘启事、面试陈辞;面向社会大众的演讲、陈述。

② 新闻传媒类,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常见言语形式,如:新闻、通讯、传记、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③ 知识性读物类:复杂的说明文、知识小品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

2.指导学生学习实用的阅读与交流方式,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各类当代社会实用文本的基本格式,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提高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3.指导学生总体把握实用性社会交流语体的特点,以负责的态度,书面或口头陈述自己的看法,做到真实准确、真诚得体、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简洁明了,力求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必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例举:“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演讲辞”“科普文章”“应用文”等。

【评价建议】

1.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

2.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科技文化产品,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3.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任务群学习思辨性的阅读和表达,包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理解与评价,论述类文本的写作,围绕主题的讨论和辩论等。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发展合乎逻辑的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水平。

【教学建议】

1.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选择历史、社会、时事、学习生活中共同关心的话题组织教学,能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

2.围绕社会生活中的话题,学习经典论说名篇的论说方法,开展专题讨论与辩论。理性、顺畅、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书面表达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必修)中,选择1.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随笔杂文”“艺术评论”“古代论述性散文”等。【评价建议】

1.阅读活动中能以古今不同时期的思辨性文本为载体,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下,以专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通过阅读探究、发现总结、鉴别评论等具体活动,提升阅读中的思辨能力。

2.写作活动中能结合学习需要、当前社会生活实际、古今经典议论文的阅读发现具体情境,提出立论或驳论的写作任务,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证明,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七)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优秀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激活想象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学习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建议】

1.设计专题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注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独特感受,帮助学生建立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及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关联。

2.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如问题设计、作业导向、阅读策略等,提高文学阅读鉴赏的效率。灵活运用自读与讲读、单篇学习与比较学习、赏析与批评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深度的学习。

3.创新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形式,如举办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读书报告会、家庭读书日等活动,使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创造更多交流展示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强化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如在教室设臵“创作园地”、创建班级网页、举办文学创作征文活动等。成立编辑小组,将班级同学的作品编辑成册。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中,选择2.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中外现代诗歌”“中外小说”“中外戏剧”“古代诗词、戏曲”“古代记叙散文”“写人记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等。

【评价建议】

1.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2.能根据文学作品的体裁特点理解文学作品。如通过作品中的意象、意境、细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等,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适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获得对文学作品独特的阅读感受,并联系当前的社会生活,阐发对作品的理解。能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所属文学流派,以及作者自身经历、文学艺术主张等角度理解作品。

下篇

选修课程

一、基本构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选修课程由选修Ⅰ、选修Ⅱ两类课程构成。选修Ⅰ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6学分课程;选修Ⅱ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9学分课程。选修Ⅰ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发展需求或升学要求进行选修;选修Ⅱ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

选修Ⅰ课程安排8项任务群的学习,包括:“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文化论著研习”。选修Ⅰ课程是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

选修Ⅰ各任务群的学分、教学安排等建议如下:

二、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四个学习任务群,在必修课程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其他任务群的学习来落实。选修Ⅱ的教学要凸显地方、学校、教师、学生等特点,教师着力于设计、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丰富学生的言语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

(一)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包括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阅读及读书报告、创作交流,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旨在整体了解与把握现当代作家作品,培养阅读现当代作家作品的浓厚兴趣,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建议】

1.建议从体裁特征、题材内容、文学发展阶段等不同角度,组织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专题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意图。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能针对具体作品自主选择角度撰写作品评论,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选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中国现代诗歌”“中国现代散文”“红色经典”“乡土文学”等。

【评价建议】

1.能理解文本的要义,能对文本或社会现象等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质疑,具有实证意识,能阐释文本阅读中的体验。

2.能个性化地理解作家、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价值,能对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反思和创造。

(二)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本任务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强化文言阅读经验的积累与梳理,培养汉语语感,养成民族审美趣味,形成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作品,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释古代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思想内涵和创作技巧与特色。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联系以前学习的古代作品,梳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重视诵读在培养语感、增进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提高古代作品的阅读能力。3.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合理运用精读、略读的方式,由点到面地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经典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和家国意识,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材料示例】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选修)中,选择2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中国古代诗歌”“先秦散文”“诸子散文”“唐宋散文”“元杂剧”“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等。

【评价建议】

1.独立研习古今中外经典作品,理解古代经典作家作品及其思想内涵、艺术价值。主动进行语言积累、梳理建构,独立对语言运用现象和规律进行探究。

2.注重展示自我发展的过程,注重文化批判、反思和创造。

(三)科学文化论著研习

本任务群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节选)的阅读与研讨。体会科学文化论著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精炼、表述准确等特点,学习体验逻辑、实证等科学思维方式,感受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研习科学文化论著,增强阅读科学文化论著的兴趣,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思维能力,提升认识自然、社会,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讨文本内容,分析主要观点,交流阅读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3.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习调查自己身边的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现象,研讨交流科技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可根据本地区科技、社会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或科研小论文。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选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中外当代科学论著”“中外文化论著”等。【评价建议】

1.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阅读方法,梳理论著的主要内容;选读重要章节,通过阅读、讨论、探究,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了解科学文化论著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阐释观点,表达思想。

2.能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是通过外国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的研读,广泛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习惯以及开放宽容的文化心态,进一步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博学高雅的文化品位。

【教学建议】

1.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

2.调动学生关于世界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促进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心灵世界的理解。

3.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专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拓展阅读、研讨交流。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选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外国小说”“外国诗歌”“莎士比亚戏剧”等。【评价建议】

1.根据小说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

2.注重言语活动中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能个性化地理解外国经典作家作品及其思想内涵、艺术价值,对跨文化现象、作品等能够理解、批判与反思。

选修Ⅱ课程安排8项任务群的学习,包括:“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传统文化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选修Ⅱ特有的课程都以“专题研讨”的名称显示,修订课标中设计了4个任务群供学生选择。

选修Ⅱ各任务群的学分、教学安排等建议如下:

(五)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在选修Ⅰ“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就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若干专题深入研讨,提高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培养批判精神与探究能力。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设臵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教学建议】

1.设立探究专题所涉及的作家不宜过多,角度可以多样。

2.教师可以依据学习内容、学习兴趣、学习资源等,推荐相关专题,供学生选择学习。学生也可自主设计,确定学习专题。

【学习材料】 例举:“鲁迅小说专题研究”“从《边城》看沈从文的乡土情结”“当代微小说特点研究”等。

【评价建议】

1.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围绕专题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探究的成果。

2.每读一篇必做读书笔记,尝试参与文学评论。

(六)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在选修Ⅰ“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基础上,选择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进行深入研讨。旨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责任感。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设臵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教学建议】

1.教师依据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学生兴趣、学习资源等,设计多种专题研讨与交流活动。

2.在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专题研习的基础上,可从研究的资料、过程、方法、收获等多个角度展示研究成果,并且围绕学习中的若干问题,组织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

【学习材料】 例举:“史记研究”“儒道互补”“李白专题”“豪放派与婉约派”等。

【评价建议】

1.选择阅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要义的代表作品,确定专题,进行研讨。

2.阅读古代典籍,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写读书笔记,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

(七)跨文化专题研讨

在选修Ⅰ“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深入研讨外国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若干专题,思考丰富多元的人类文化,汲取人类思想精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增进文化理解力。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设臵4—6个专题,每个专题6—9课时。

【教学建议】

1.选读一位外国作家的作品或外国文学理论名著,研讨代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外国文学,设计专题进行深度学习。

2.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跨文化专题研究。【学习材料】

例举:“契诃夫短篇小说研究”“叶芝诗歌研究”“希腊神话研讨”“理想国”“西方电影专题”等。

【评价建议】 1.利用社会实践参与跨文化的交流,利用网络参与文化课题讨论。2.选择跨文化研究的文章或专业杂志阅读学习,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化。

(八)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有这方面兴趣和追求的学生阅读学术论著,体验学者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式。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学术著作选读为22课时,学术专题研讨为8课时,学术性小论文写作为6课时。

【教学建议】

1.在“科学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的基础上,结合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进行,以学生自主研读为主。

2.学术专题研讨在著作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可依据自身阅读兴趣、发展方向,自主选择专题。

【学习材料】

例举:“中西方诗歌比较”“中国孝文化专题”等。【评价建议】

1.将研读学术著作过程中生成的关注点、问题点、质疑点等,梳理概括后形成专题。

2.围绕与所读学术著作相关或相近的话题组织研讨,完成学术性小论文。

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暂定)*

文言文(30篇)

一、必修(8篇)

1.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

2.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 3.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4.师说 韩愈 5.阿房宫赋 杜牧 6.六国论 苏洵 7.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8.赤壁赋 苏轼

二、选修I(10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2.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 3.过秦论(上)贾谊

4.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后汉书》 5.陈情表 李密 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 7.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9.石钟山记 苏轼 10.登泰山记 姚鼐

三、选修II(12篇)

1.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2.《老子》选段(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持而盈之;五色令人目盲;宠辱若惊;知人者智;天下莫柔弱于水;信言不美)《老子》

3.《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孟子 4.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 5.谏逐客书 李斯 6.兰亭集序 王羲之

7.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8.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9.沧浪亭记 苏舜钦 10.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11.项脊轩志 归有光 12.卖柑者言 刘基

诗词曲(40首)

1.静女 《诗经》 2.无衣 《诗经》 3.氓 《诗经》

4.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导夫先路)5.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6.短歌行 曹操

7.归园田居(其一)陶潜 8.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9.山居秋暝 王维 10.蜀道难 李白

11.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12.越中览古 李白 13.将进酒 李白 14.蜀相 杜甫 15.客至 杜甫 16.登高 杜甫 17.登岳阳楼 杜甫 18.石头城 刘禹锡

19.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20.李凭箜篌引 李贺

屈原 2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22.锦瑟 李商隐

23.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 2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25.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26.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 27.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 28.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29.登快阁 黄庭坚

30.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31.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3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33.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34.书愤 陆游

35.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36.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37.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38.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39.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40.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

*以上篇目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送审稿)》拟定,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依据本省市具体情况,酌情安排。

第四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基本的学科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实现教学提升。

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和螺旋式提升的原则,教学目标体现层次性,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阶梯性;教学方式力求多样化,不拘泥,不僵化;要突出核心知识,解决核心问题,不要贪多求深。

为提高全县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突破,现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建议如下:

一、阅读课抓住核心,提升能力

人们对文本的理解有三个基本层次:语言文字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中学语文教学任务更多是在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语言文字障碍基础上,理解文学形象,初步接触文学意蕴。它是连接小学和高中,形成学生初步语文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审美方向的确定和审美能力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学中,老师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明晰文本理解的基本规律。

在阅读教学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把握课堂核心问题,每节课确定一到两个教学重点,不必求多。在多次的市教学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王秋云局长提出“一课一得 一得足矣”的教学思想,就是要老师们要做到教学中突出中心和重点,不要“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教师要学会做好教学规划,要有全局观,制定好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规划,学年教学规划,学期教学规划,单元教学规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和能力训练有总体设计。规划一旦制定,我们就要依据教学规划来合理安排教学。教学中要重视课本在教学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文本传授阅读方法,理解文学形象,掌握文体知识,训练学生能力。阅读课还要同写作课配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重视基本字词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初中字词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重点字词要做到能读、会写、明义、运用,这是语文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特别是针对我县学生的总体语文素养不高,基本能力仍需提高的现实,一定要夯实基础。对于常见的文学常识一定 1 要让学生牢记于心,做到准确、全面、系统。这些任务可以放到学生的预习中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中,让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提高学生的总体识字水平和书写水平是最基本要求。

2、重视语言的品味。

语文课的最基本构成原素就是文字,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魅力和力量是语文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最根本特征。体会文字之美最有效的方法是读,在发音准确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语言诵读技巧,做到抑扬顿挫,有张有弛,进而将感情融入其中。体会用字的准确,用词的精巧,句子的凝练,段落的层次安排。从而达到与作者思想的共鸣。这是最近几年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语文味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近几年中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和方向。能否带领学生欣赏好文学作品,也成为衡量教师优秀程度的标准之一。

3、正确把握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的教学方向主要有语言风格、记叙顺序、基本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风格意境等。每节课,我们可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进行重点的解析。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隽永、含蓄、繁富、华美等之分,语言运用上有平实、准确、凝练、生动、形象等特点,要根据所给文段,仔细斟酌,做出判断。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要注意搜寻文中表示时间的的词句,联系全文解析。文体知识方面可从把握文章详略主次、过渡、照应、情节,线索等入手。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要从文体特点出发,熟练判别,分析其在不同文体中的表达作用。文章的表现手法和风格意境更要求我们熟悉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夸张讽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这些文体知识需要我们在教学之中逐步向学生传达,加强训练,准确把握,通过日积月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注重对学生的能力训练。

语文检测同其它科目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知识点的考查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这一点在中考和高考中都有突出体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如标志性语句的寻找训练信息检索能力,内容的复述训练概括能力,拓展性题目训练想像能力等。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紧紧依托教材,有步骤展开,逐步提升。

5、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首先要确定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明确课堂围绕什么来展开,对于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要了然于胸,每一个环节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提问,如何引导,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被课堂中容易出现的突发状况打乱教学部署。

6、要做好课堂教学检测与评价。

对学生的检测与评价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检测题目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再现和核心能力强化,知识性题目要以夯实基础为目地,拓展性题目要突出对多方面能力的考查。

二、写作课形成系统,杜绝随意

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支撑语文教学的两大支柱,但现在许多地方的语文教学是阅读教学在独木支撑。为改变这一现象,我县初中教研室在05年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了《阳谷县初中作文系统化训练教材》一书,该书是在研究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和初中阶段写作课基本规律的基础之上编写的。从试用情况来看,对规范初中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下一步,我县初中作文教学还将以《作文教材》为依托,规范作文教学形式,创新写作课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内容要体现系统性和渐近性。近年来,也有不少老师对写作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针对这一情况,在作文课教学内容上,我们并不要求老师们完全和《作文教材》同步,仍然可以坚持自己的教学思路。但在作文教学上没有深入研究,形成体系的教师一定要依据《作文教材》来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作文课的教学质量,坚决杜绝教学内容无系统、随意性的情况出现。

作文教案的编写要有完整的教学过程,有教学目标,有重点,有教学过程的设计,有写作知识的解析。不准许以写作题目作为课题,以题目的解析来代替写作课教案的情况再次出现,否则视为教案不合格。教案没有作文和周记的区别,每周一课时的写作指导课和一课时的批改讲评。作文教学要改变以前的重批改反馈,轻教学过程的状况,重视教学过程,将作文教学的方向转到对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训练上来,让学生能讲清事,说清理,真正达到新课标关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三、复习课重视基础 提高效率 复习课着重点的确定要依据考试说明来确定。如果说新课标是语文考试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则是确定复习要点的依据。在复习前,应首先认真地分析新课标和考试纲要,选准复习侧重点,尤其注意中考试卷内容形式的新变化,避免一些无用的复习,这样才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要求如下:

1、卷面整洁。

语文考试中,卷面的整洁是首要一环,也是学生有效得分,减少失分的最基本要求。要训练学生规范书写汉字,做到大小均匀,结构合理。

2、要注重基础。

初中常用生字词要集中识记,掌握它们的音、形、义;要学会积累和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了解文学常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主要的作家作品;要掌握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掌握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体知识。

3、阅读复习重视能力培养。

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要坚持以本为基本,读准字音,学会断句,学会翻译,在读顺畅、读连贯上下工夫,对精美选段进行背诵,形成良好的语感。除了课文之外,也当有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读课外文言材料,一方面是拓展,另一方面也是巩固课文学习所得。所选材料,以短小为宜,也应当读读背背,力求读通读顺。文言文阅读理解,不必求深,一般地说,文章(片断)读通了,内容也就基本理解了。

现代文阅读要以课本为范例,学习掌握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训练要落实在文段上,精选各种不同的文体(段)进行训练。从最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说明文分别从整体感知、文本理解、逻辑思维、语言鉴赏、语言表达、文体知识运用、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考查。小说(散文)阅读则分别从整体感知、信息概括、文本结构、细节理解、语言鉴赏、内容(主旨)把握、联想想像、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考查。这些题目多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复习过程中要将这些方面的训练贯穿始终。

4、严格系统地进行作文训练。

老师要了解作文的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写作中内容上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感情真挚,内容具体。表达上叙述具体、描写议论得当,结构合理,语言顺畅。书写上要规范整洁。复习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强化记忆,还要进行知识的深化和知识点的前后勾联,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这一过程要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

总之,不论何种课堂形式,我们都要以教学实效性作为第一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宗旨,研究语文教学基本规律和新课标要求,研读考试说明,依据我县“八大常规”的要求,做好全县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第五篇:11学第二学期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工作计划

2011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体育与健身主要工作

二月份:

1、教研组长会议:讨论新学期研训工作

2、新教师教学业务专题学习

(一):课标、理论解读 三月份:

3、专题讨论会:技能培训、考核讨论(组长、中心组);

4、“校本研修”(篮球校本教材,第二学期)工作会

5、新教师教学业务专题学习

(二):专题研究培训

6、完成中小学体育学科科研课题申报工作

四月份

7、市、区两级网络教研活动(区内组织实施)

8、优秀教研组“校本教研”展示活动(泗泾小学)

9、“研教材、重育人”专题讨论会

10、“细研教材”教学活动——研讨课

(一)五月份:

11、“细研教材”教学活动——研讨课

(二)12、新教师教学业务专题学习

(三):课堂教学汇报

13、“细研教材”教学活动——研讨课((三)

14、“红五月,展风采”1——5年青年教师教学评优 六月份

15、四年级体能复测、“每天1小时活动”调研活动

16、学期教研工作总结会(专题研究)、17、体育教师技能考核工作(全程实录监控)

备注:

1、教研组校本研训调研(一月一校)

2、第三届市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选会(五月)

下载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学习准备期教学指导意见(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近几年来我县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整体上有了一些转变和提升,但是,课堂教学中仍然没有完全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局面,教师教得很......

    健身跑教学与中考体育

    论文 浅谈健身跑教学与中考体育绩效 时寺初中 聂健武 二零一二年四月 浅谈健身跑教学与中考体育绩效 内容提要:主要阐述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端正教学......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范文模版)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 教师教学常规 第一章课前准备 1. 制定计划 学年或学期初,英语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可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制定)都要以课程......

    关于县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优秀教研组评比的通知

    关于县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优秀教研组评比的通知 各小学教导处: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学科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化教研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2018—2019学年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应致力于实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全面育人,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当前的语文教学,无论从指导思想、教育理念,还是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处在大变革时期,因此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以期促进我校小学语文全体教学......

    体育学科对《教学指导意见》的理解和落实(大全5篇)

    体育学科对《教学指导意见》的理解和落实 体育学科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渡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大纲的精神以我校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提出以......

    《体育与健身》教学设计个人总结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定义是:“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